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八十八卷 |
第一千八十八卷目录
邵武府部汇考二
邵武府山川考二
职方典第一千八十八卷
邵武府部汇考二
编辑邵武府山川考二 府志
编辑光泽县
云岩山 去城南五里。其山苍翠秀拔,高入云表。宋果斋李方子读书于中,有云岩书院,崇冈在望,人迹罕至。按《闽书》:宋时尝建半空烟雨亭于上,邑人以为胜游。山上有湖,天将雨则涌声如雷。《神异录》:“山神石氏,东晋人,常为父杀人报仇,遁迹隐此,后为此山之神,能致云雨。”
管蜜山 在县南。上有两峰,中有洞光岩。宋淳佑,邑人管氏取蜂蜜于此,坠岩而死。
乌君山 一名乌佩山,山高二千一百馀丈,顶有两石峰,各高二十丈,人谓双石笋,又谓珓环峰。《寰宇记》:秦汉间,徐仲山采药于此,遇仙。珠寮山 在县东北,又名猪母冈。危北溪云:“诸山之母,误传为猪母冈。” 周溥论:陇首何来,金铙珠寮,盖县之巨镇也。按《闽书》:珠寮在乌君山南,同源异峰,是为诸山之母,名诸母冈。
石螺山 在县西河村。溪中,两山相合,大石对峙于溪上,曰石门,仅通单骑。有石如狮,昂踞水中。傍有石如螺,其水奔激,合水口入于西溪。莲花山 在县西九都,去城五十里。前有五峰,号笔架山,松筠丛茂。按《闽书》:“其草曰蕈,生于朽枫;树曰菌,生腐草中。”
黄花山 在县西九都,杉关之九里。山势蛇蟺,旁支联属,下与止马诸山接连。
徐公山 在县西。其山秀峙,上有徐仲仙祠。大和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都,抵江西建昌南城泸溪界,旧有铁牛关。
小和山 与大和山相连。旧有大寺寨巡检司,今徙杉关。
昂山 在县北二十九都。高峻翠拔,有石坛、炉鼎、丹灶。石上有篆文殊怪,人不能识。水旱,乡人于此祈祷焉。
签竹峰 在县南五里。按《县志》:与九龙峰相联。山形环抱,曲径幽邃,修竹参差,近邑名胜也。中有禅刹,不知刱自何代。正统甲子重建,万历丁巳重修。崇祯甲申,桂榖禅师募众拓址鼎建。
皇清康熙十六年,巡抚吴有诗。《纪胜》。
九龙峰 在城东南。按《县志》,其山一圆一锐,联耸九峰。到头一峰最高,县治发龙处也。山深入幽邃,中有禅室,宋咸淳间建。林木繁茂,景物尤胜。陟其巅,则一邑山川举在眉睫。
皇清顺治十六年,僧寂圣重修。康熙二十年,县令金
鸣凤捐资鼎建前屏两庑,厨房增筑,周围墙垣,宏敞壮丽,视昔有加。二十一年,复砌岭路,游观者始免崎岖之苦。
象牙峰 在县西南五十里,接邵武界。一峰屹立,旁有二十四峰,森秀如象牙,乃县治来脉。顿笔峰 在县西八都,状如卓笔。
豪居峰 、兴云峰 、佥竹峰 三峰俱在县西九都。
白云峰 在县西三都,即三仙嵊。
聚龙峰 在县西三都
里人峰 在县西四都
大里峰 在县北二十都。
洞光岩 在县南管蜜村之上,两山相望。按《县志》:形类狮子,前后皆石壁山下有岩,横阔数丈馀,构仙祠,前后出入,光影相照,故名。会仙岩 在县西北二十二都。前有石穴,内深而方,谓之石斗,清泉常满。按《闽书》:“高千丈馀。”宋嘉定间,有醉人亵慢其地,火发于中,剧焰四起。岸上有朱桃,熟时即坠,人莫能得。岩后有泉,出自石穴,高数丈,名水漈。
黄茅岩 在县西北二十二都。有石楼七重,高下相透,后有仙人冢,冢后有石壁,水自穴出。岁旱,乡人常于此祷雨。
七仙岩 在县西北二十二都。高入云汉。乌石岭 在县东北,与乌君山相接。高二千六百六十丈有奇。
杉岭 在县西九都,为闽江之界,石山雄绝,仅
《容单车》上有关,曰“杉关。”
铁牛岭 在县西北二十七都太和山。旧有铁牛关,今废。
云际岭 在县北二十五都,接广信、弋阳、铅山二县界,路通江浙。弘治十四年,郡守夏英经此,令民构亭于绝顶。
盘肩岭 在县北二十三都。东抵建阳云际岭,西抵贵溪县界。山高径险,盘屈而登。
螺石 在狮子石旁
狮子石 在县西八都溪西何村。溪昂踞水中,形如狮子。
杭川 在县西。俗名大溪。自西溪至杭头,纳杭溪与徐源诸水,因曰杭川。由县治后流至乌洲,与北溪合,曰交溪。又东南流三十里入邵武界。按《闽书》:“逾搪石滩,凡四十里,至于邑” 西北流合黄源岭,徐源之水汇焉。逾黄龙滩,东流南折,又导晏公滩入于交溪。
西溪 在县西六都极高岭,分水抵建昌新城,顺至四都水口,合杉岭、止马诸水,六十里至县治东北。按《闽书》:西溪出洞光岩下,逾雷公滩,五十里至于水口,北会石螺山之水,合流而南麀溪 在县西六都。《建安记》:邵武县众山西北来溪,源出县西乌岭,抚州南城界,谓之麀溪。东流下与蜜溪合,东南流至万福亭入县界,是谓大溪。时光泽未析为县,属邵武县,即西溪之源。按《闽书》导玲珑山之水东流为是溪。
北溪 在县北二十三都。源自云际岭来,会二十四都诸小涧水,至二十六都茶富,约四十里至县治东北乌洲,合西溪流入邵武。按《闽书》:导昂山之水,南流四十里为沂洲。又南流三十里,逾茶富,出大里峰,东合漠溪之流,逾崇仁市,下于交溪。导云际岭之水为北溪。
交溪滩 在县东一里。当西北两溪之会。按《闽书》作“交溪。” 自北溪南流八十里,至于茶富,合沂洲水,下于交溪。西北二溪合流,有洲曰乌洲,水下交流,乃东南流,逾龙孔滩,南流入于大溪。晏公滩 在交溪之侧,上有晏公祠。
龙孔滩 在县东北三十都。怪石巉岩,湍流汹涌。旧传有龙潜石穴中,故名。
塘石滩 在县西一都。怪石攒矗,飞流迅激,水涸则舟不能进。
雷公滩 在县西四都。波涛汹涌,其声如雷。按《闽书》:北会石螺山之水,南流合于西溪。
黄龙滩 在县西北二十七都,旧有龙见于此。乌洲 在县东北,又名月洲,当西北二溪合流。按《闽书》“浮于交溪之上” ,是生山查,异于他邑。锅杖泉 在县西十六都崇安寺后。
过夏泉 在县北二十七都,招禅寺西。
县前井 在宣化坊前
司前井 在建南道前
庙前井 在张王庙前
《澄清井 》在王家门前。
八角井 在《卓行坊》前。
光禄井 在龚家门前右,共七井,俗号“七星井。” 城隍井 在城隍庙内。
“六角井 ” 在种德坊。
杭头井 一在饶家门前,一在陈家门前,《泰宁县》:
罏峰山 在县治西,状如罏。按《闽书》:县治主山也,状如香罏原。自茶花岭东行,逾峨眉峰、大洋嶂迤逦南来,前纳三水,环绕四境。西北为蓦湖,南麓为县治,北麓为学宫。
旗山 在县东。势如展旗,延袤五里馀,与罏峰山相对,景名旗峰晓雪。按《闽书》:县治,来山也。应声山 在县治东梅林保大溪之西。山圆而秀,其中有谷,呼则应声。
凉伞山 在县东龙湖东保。高数丈,四面赤石,峭壁层层圆转,黑流间下,状如凉伞。
古灵山 ,在县东长兴保。圆下锐上,高百丈馀,苍松翳郁,下有茯苓。按《县志》作“古灵峰。”
南石山 在县东将溪保石皆向南。
鼓楼山 在县东南。山形方峻,状如楼阁。凤栖山 在县西南会保,又名黄西石。峻峭壁立,中有鸟道,萦纡可登。山下南畔旧有巨池,广数顷,深甚,两旁崖石峭立,须筏乃渡。既至,旷然平野,可容数百家。昔人避地于此,今涸为田。南会山 在县西南会保,延袤数十里。
虎头山 在县西梅口保。怪石巉岩,状类虎头。山巅夷旷,有流泉竹木之胜,又名“鹤鸣山。” 金龙山 在县西大田保。旧传“有龙见于此。” 象鼻山 在县西大田保。
蓬源山 在县西,高六、七里,延袤十馀里。神石狮山 在县西大田保。
大坳山 在县西大田保。高数十丈,延袤十里许,峭石壁立。其中多岩洞,人迹罕到。下有葛家崆岩、圣公岩、际豅岩。按《闽书》:“险僻可寨。” 明正统间,民于此避沙寇。
青帘山 在县西瑞溪保,高广十馀里,石崖壁立,林木苍翠,宛如帘幕。按《闽书》,中有风蛤,秋值薰风,满布地下,可食,气化生灭,倏焉而尽。大历山 在县西南。高耸凌空,跨建宁、宁化、泰宁三县,周围四百馀里。昔越王无诸尝游猎此山,遗铙其上。又名金铙山。按《闽书》,又名大弋山,有八十四面。宋陈轩诗:“奕几几千仞,孤峰” 难比伦。巨为三县镇,雄据众山尊。
石仙山 在县西南善溪保,高峭状如人形。云盖山 在县西南龙安保。山势峭拔,尝有云气封其顶。按《闽书》:“团团如盖,上有瀑布泉,垂三十馀丈。渡山在其南。”
钟石山 在福兴保。形如覆钟,周围壁立,高可千尺。缘崖为迳。登其上,坦平有石,名鹅髻。又有泉,下临清溪。按《闽书》,绝顶有洞,中有棋盘石。卓笔峰 在县东长兴、将溪二保间。按《闽书》,一峰特起,侧视三峰森立,又名枪山、旗山、牌山。其地人多悍猛。宋蒋之奇过之,名曰卓笔。
君子峰 在县西南龙安保。高耸苍翠可爱。峰下有君子泉,又名“圣水。”
宝阁峰 在县西南永兴保。崔嵬高耸,状如楼阁,景名“宝阁晴云。”
峨眉峰 在县北安仁保。周围四十里,高数千丈,形势类蜀之“峨眉峰。”
鬲岭 在县东南。两山耸峙,岭当其坳,又名甲岭。按《闽书》一名回龙岭。朱晦庵过泰宁,宿是地,小均李氏遗琴一张,为书“恂如” 二字以去。挽丹岭 在县西梅口保,接建邑界,高十三里,上有留云亭。按《县志》,传梅福炼丹于栖真岩,山鬼窃之,追得于此,故名挽丹岭。
三门岭 在县西梅口保。山顶二石对峙如门,四面削壁,多岩洞。其中旷平,可容数百家,俗呼三门寨。岭高千丈馀,鸟道萦纡六七里许,岭三曲尤险。至成化十四年,邑人廖富伐石砌级。九盘岭 在县西大田保,纡回九曲。按《闽书》,“大田,东溪之水出焉。”
藤岭 在县西南龙安保,通宁化,地产藤。大杉岭 在县北福兴保,通江西,地多有杉木。昔闽王遣将邓值防御,屯于此。
天神岩 在县东龙湖西保。
宝盖岩 在县东朱口保。其岩如屋,东西五十丈,南北三十二丈。一径自半山入,高旷幽邃。岩西有石穴,东有漱玉泉。按《闽书》在朱石山之西。或以方武夷中有寺,殊幽胜。
栖真岩 在长兴保。相传汉梅福修炼于此,中有丹炉、朝斗石、采药涧。按《闽书》在旗山之西。瑞庆岩 在县东将溪保。高二丈馀,深广一丈五尺许。岩上有泉,岁旱,乡人祷雨于此。
齐云岩 在县西南会保。深广丈馀,俯瞰大溪,登之如在半空。
狮子岩 在齐云岩右。下临清溪,有鸟道缘石而登。岩中有石,状如伏狮。
百丈岩 在齐云、狮子二岩之巅。深广丈馀,前俯清溪。其下峭削,鸟道萦纡,人迹罕到。按《县志》,齐云、百丈、狮子三岩相连,为邑水口。明正统时南会李祥之妻杜氏死节处。
南会岩 在县西南会保凤栖山。三石鼎立,旁有数岩,俱有小径可登。峭壁险峻,上有流泉竹木。按《县志》作凤栖砦。
甘露岩 在县西南十馀里。石门天成,仅通单骑,内有石乳滴水,甘甚。宋绍兴“中,僧了疑倚岩架重楼叠阁,不假片瓦梯栈,萦纡而上,登临者如在半空中。幽深雅丽,景物奇绝。”
醴泉岩 在县西南会保。高五丈馀,深三丈许,上有石泉,味甘冽。
宝云岩 在县西梅口罂头,又名西岩。高十馀丈,深广一丈五尺许,有彩云浮其上。宋邹文靖游憩于此。按《闽书》,又名彩云。按《县志》,唐同光中,陈谦易名曰禅宗。
圣水岩 在县西瑞溪保。高二丈许,深广各二丈馀,岩溜下悬,旱祷辄应。又名“东岩。”
瑞丰岩 在瑞溪保,高四丈,广十五丈。《一统志》作“瑞峰。” 按县志谓瑞溪峰之岩也。上有“瀑布鑴络珠” 二大字,在石额寺,为唐天祐间建。
罗汉岩 ,在瑞丰丹霞之中。高三丈,深五丈,广
千馀丈。按《县志》,亦名瑞光窟屋,为宋雍熙间建,有罗汉五尊。元至正壬辰毁,明万历间重建。丹霞岩 又名瑞光岩,在罗汉岩右,高三丈馀,深十丈,宋丞相李忠定公读书楼在焉。
三仙岩 在县北安仁保峨眉峰左。其山高耸云霄,石中一小穴,仅容三人。石乳滴泉,旱亦不渴。前有三峰,状如笔架。按《闽书》有刻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碑,祷雨多应。
朱石 在县东朱口保。突兀高耸,其色朱。乘风石 在县东交溪保,有石穴,高广二丈许,深五丈,馀风每从穴出,可乘凉。
筲箕石 在县东将溪保。状如覆箕,周围峭壁。南有石穴,人迹不可到。内有截木,望之如箱然。按《闽书》:在南石山北。
猫儿石 在县西,依口保,状如猫蹲踞。按《闽书》作“猫儿山。” 其东为三岩岭,又西南十里为牛岭山,石鼓山在其南。
人迹石 在县西瑞溪保大洋嶂下路旁广丈馀,上有巨人迹。
笔笏石 在县西南善溪保。二石对峙,一峭立尖锐,一平正稍曲。远视之,如立笔笏之状。按《闽书》:在石仙山之南。
双峰石 在县北福兴保。峰顶有洞,中有棋盘石。按《闽书》“在钟石山之南。”
金鸡嶂 在大田保九盘岭西。山高而圆,状如覆钟。按《闽书》,作金鸡山。按《县志》,又名鸡笼山。罗洋嶂 在善溪保,又名阎王嶂。山高林茂,人迹罕到,俗呼鸡笼。按《闽书》,在石仙山之西。大洋嶂 在县北福兴保。山自峨眉峰来,特立高耸,前有双峰,多产药品,上有池,四时不渴。鸡笼嶂 在县北上高保,以形似故名。按《闽书》,在薯“山南。”
小坑嶂 在县北崇化保,居大洋嶂之东,山势稍低而平。县治之后,山中有小坑村。
南谷 在水南保,有古涧叠𪩘之胜。宋邹文靖归休,遨游其间,理宗御书“南谷” 二字赐之。有南谷亭,《文靖神道碑》在焉。景名南谷《寻春》。
蓦芜坳 在县西里许
大溪 源接邵武县三溪,西南流至梅口,会建宁濉江,为双溪,经将乐竹洲东下。按《闽书》为东流。境内水源自邵武县官尖峰,流经游源,又西流沿龙湖,逾交溪,过梅林、朱口、福山、山夹,凡七十里,汇于邑东,以纳诸溪之水,桥曰利涉。梅林溪 在县东。梅林保源自邵武道峰山麓,西北至梅林保黄公桥入大溪。
龙湖东溪 源自林阳,西北至龙湖桥下入大溪。按《闽书》,宋黄大任隐居是溪之北。
龙湖西溪 源自邵武三十五都,经凉伞山,至子颜坊入大溪。东西二溪俱在县东。龙湖东。保山夹溪 在县东福山保源自大坪坑西北至山夹桥下入大溪。
朱口溪 在县东朱口保,源自李家源,西北至朝天桥下入大溪。
交溪 在县东。交溪保源自邵武道人峰下,西北至安济桥下入大溪。
将溪 在县东。将溪保,源自石辋,西南流至朱口保入大溪。
黄溪 在县东南水南保,源出将乐宝台山,西北至安泰桥入大溪。
均福溪 在县东南水南保。源出大坑坳,西北流至均福桥入大溪。
福冲溪 在县东南水南保。源出福冲山,至福冲桥入大溪。
石塘溪 在南会保。按《闽书》,源自大田东上地,由凤栖山流二十五里,至于水帘漈,入于大溪。二十四溪 在梅口保,源自南会保赤坑,两旁夹以石山,曲折二十四流,至梅口入大溪。按《县志》,梅口保之山,涧石危,岸束,二十四折,仿佛如上清溪,但舍筏而陆,倏又舍陆而筏处更多。冯家漈溪 在县西,源出挽丹岭,入于大溪。依口溪 在县西依口保源出铙山,南至小溪口入大溪。
大田东溪 在县西大田保。按《闽书》:“源自九盘岭,十里,至于山坊尾,合于大溪。” 西溪上接楚溪之流,下二十里以至于梅口,入于大溪。
双溪 在大田保,又名建宁溪。源自建宁洛阳保出,经大溪至梅口双溪渡。按《闽书》:“由大田西上接建宁溪水,三十里至于梅口,入于大海。” 大田西溪 在县西大田保,源接建宁县楚溪下保,至梅口入大溪。
城步溪 在县西城步保,源出大洋嶂,西南至
揭潭入大溪
瑞溪 在县瑞溪保。按《闽书》:源出峨眉峰,流四十里,至于临江寺,下入大溪。
善溪 在县西南善溪保,接建宁赤上保水,合善溪上下保水入大溪。
龙安溪 在县西南龙安保。源出君子峰下,循开善与铺溪合流。
永兴溪 在县南永兴保。源出宝阁峰,西北流至梅口保为均溪,至泥坑入大溪。
仁寿溪 在县南仁寿保。按《闽书》:“源自萧坑三十里,至善溪下官常口,入于大溪。”
铺溪 在县南开善保。源自宁化柳洋,北流至合口溪。
开善溪 在县南。开善保源,自将乐蓦源都西北,至竹洲入大溪。按《闽书》:“自县福冲溪而下,自南入于东溪;自城步溪而下,自西入于铺溪;自南入于东溪;自均溪而下,自西南入于东溪。” 惟是溪也,导将乐入于将乐之竹洲溪。
杉溪 在县北安仁保。源出茶花岭,西南至朝京桥,出县东入大溪。
龙门溪 在县北上高保。源出大杉岭,西南至福山保入大溪。
何潭 距县东里许。潭状如斗角,俗传云:何潭流斗角。此地状元生宋叶祖洽、邹应隆大魁天下,人以为应。按《方舆胜览》云:“《郡志》:滩江之水自何山下环泰宁治,遂潴为潭。” 以今考之,泰宁无滩江,而建宁有滩江,疑“滩” 即“濉” 字之误。
揭潭 按《通志》在县治西三里。按《闽书》在竹洲溪西。
潭 在县南开善保,深不可测,中有旋涡。按《闽书》潭在善溪,又名池潭。钴母潭 在县北半里许,深不可测。按《闽书》,钴母潭之流至龙门溪。
馆前洲 :在县东大溪水心。
麒麟洲 在南会保。世传越王尝戏马于此。火夹洲 在县西梅口保。
水帘漈 在梅口保。瀑布百丈如垂帘。又名白水漈。按《闽书》,在甘露岩西。按《县志》,源出九栋岭。冯家漈 ,在县西梅口保。按《闽书》,冯家漈之水出挽丹岭。
阳尾漈 在县西大田保金龙山。漈下有池,深广二丈,池中有石,状如龟。
火夹滩 在县西梅口保。居大溪中,乱石巉岩,两旁石岩壁立,奔湍激浪,其声若雷,不通舟楫。下流五里入双溪渡。
合口滩 在县西南善溪保。大溪水与宁化流洋溪水合,其势甚险。
君子泉 在县南龙安保君子峰下,又名“圣水醴泉 。” 在县西南会保石泉清冽味甘如醴。《放生池 》在利涉桥下。
县东井 在县厅前
县西井 在旧主簿厅前。《石刻志》:“绍兴四年凿二井。” 今俱废。
崇仁井 在崇仁坊。洪武二年,邑人何思凿。“昼锦井 ” 在昼锦桥头。
朱紫井 在朱紫巷,宋熙宁四年凿。
济孤井 在县东养济院。弘治十七年,知县瞿鹏凿。
儒学井 嘉靖三年凿
壕上井 成化乙巳年黄道荣凿。
西城岭下七星井 宋庆元间,范越凤凿卢家巷井 。流贼围城,城中无水,国子生涂柏捐地凿之。
兴贤井 明天启间,地师丁宜遴于旧“七星井” 边移数武而凿。
圣公井 在叶家窠溪岸傍。宋乾德间,神僧自严指地涌泉成井。
“保安井 ” 在西郊保安寺前,宋天圣年间凿。“天王井 ” 在天王寺内,唐会昌年间凿。
普劝井 在普劝寺内,唐天祐中凿。
建宁县
青山 在迎薰门外。山形峭拔,林木苍翠,旧有陈了翁所书“青山” 扁刻及练江亭。
邓家山 在县西长吉保,接金铙山。上有三星头巾二石。
岩峰山 一在隆安保,山势自广昌来。一在桂羊保。按《闽书》:两峰双立,一在县南,一在县北。金铙山 在县东南,居长吉将屯、洛阳赤上、赤下六保间,跨建泰、宁化三县界。《九域志》:“越王无诸游猎,遗金铙其上,旧名大弋,秦名大历山,多产药材,上有龙湫、瀑布、仙池、仙棋枰、马迹石腰。”
带石、跏趺迹石。县治面之景,名铙峰晴雪。东山 东山有二,一在县东东城保,又名何山,下有潭曰何潭。循山石而上,石凳嵚嵌其巅,有跨鳌亭,邑人时游观于此。《濉江八景》有“东山梵宇” ,即此。一在县东楚上保,山势自泰宁县历安寅保而来,上有归龙峰、九
平山 在县东在城保濒溪,山形如龟,怪石巉岩,其巅平坦,可坐百馀人。按《县志》,俗名乌龟寨。宾兴之岁,邑人验坠石多寡,为科名之兆。开山 在县东开泰保。宋嘉定间,寇平,父老相贺,谓“泰道自此开。” 故保曰开泰,山曰开山。屏山 在县东洛阳保。山方而高,状若翠屏。按《县志》,俗名平坑山。上有仙人棋盘石。
长巅山 在县东将屯保铙山之下。曲折起伏,长亘数里。
灵峰山 、香炉山 、二山俱在县东周平保。羊头山 在县东周平保。以上三山,脉自安寅保何家山来。
凤山 在县西。在城保。山分三支,状若飞凤翔翥。俗传宋元丰中,有樵者见五色禽翔集于其上。
西山 在县西,在城保。山形耸峭,其巅平衍。按《县志》,俗名姜家山。
望君楼山 在县西排前保,又名“圣峰。” 自白鹿山来,至是突起一峰,秀丽层叠,状如楼阁,若人之企仰者,故名。
宝山 在县西都下保兰溪。其土可陶器,乡人资以为财。下有“兰溪窑。”
云山 在都下保。按《县志》在华盖岩之北。长兴山 势,自都上保朝天峰来。
登高山 在县西里心保,永安镇之水南,形如覆钟。按《闽书》“在禅顶南。”
白鹿山 在县西安吉保。俗传尝见白鹿游食其间。
云盖山 在县西客坊保。山势高峻,时有云气覆其上,有石岩悬绝,泻瀑如帘。按《县志》,“跨广昌县界,上有炉器。”
金龙山 在客坊保。山上有潭,旧传有龙见于此。又有钓鳌岭、堆谷峰、马尾漈按《闽书》,晋时将乐人廖棠,读书是山,终岁不出。内史王羲之遣价征之,固辞不就。按《县志》作金龙峰。
五龙山 按《闽书》:“在云盖山北,祷雨辄应。” 马鞍山 ,在县西上黎保谢子才有诗。
宝峰山 在县西银坑保。
龙归山 在县北永城保。山势蜿蜒若龙,上有惠应祠,乃县治主山分脉处。按《闽书》:“跨蓝田、安寅、黄溪间,其木多漆。”
何家山 在县北安寅保。按《县志》:“山势极高大,山口如洞,内颇轩敞,居民百馀家。”
仰天峰 在县南长吉保。一峰突起而秀,乃铙山第一脉也。其巅地势平衍,中有池不涸。紫云峰 在县南隆安保。按《闽书》与严峰相峙。王仙峰 在县东南铙村保。峰尖而秀,有古木藤萝联络其上,旧传有王姓者修炼其间。器材峰 在县东洛阳保。其峰峭拔,旁有山如马鞍。又有三峰尖秀,名笔架山。按《县志》作炁村峰,又名文笔峰。
鸡笼峰 在县东洛阳保。山势高大,望之状如鸡笼。按《县志》,与炁村峰对峙。四十八峰 在县东将屯保,其形如旗。按《县志》,在仰天峰之东,迤逦而上。
双仙峰 在县东楚下保二峰对峙,如人拱立。按《闽书》亦名双旻峰,泰宁谓之双人石。按《县志》,亦名双门石,上有足迹。
金斗峰 在县东楚上保。
朝天峰 在县西都上保。
禅顶峰 在县西,尖圆特耸。按《县志》作禅岭峰,一名白藤山,山多白藤,故名。
大峰 高可五百馀丈
小峰 高二百馀丈,俱在县西。上黎保按《县志》,“大峰在蟠湖岭南,小峰在大峰下。”
白云峰 在县北永城保。高峻插空,尝有白云浮其上,旧有三峰亭。
笔架峰 在永城保。按《县志》,在白云峰之东。高圭峰 在县北蓝田保。按《闽书》,“其木多松。” 龙归峰 在县北界蓝田、安寅、黄溪三保间。势如万马奔驰,有石如门限。按《县志》,一在县北永城保归龙山上。一在县东楚下保东山上。西溪十二峰 ,在县北桂阳保,与笔山相对。瑞云峰 在县北界开山、安寅二保间。
“大岭 ” 有二,一在庆丰门外,县治发龙之处上
有“仙岩” ,一在楚上保。
狮子岭 在都上保,高大十里,状如狮子。蟠湖岭 在县西上黎保,抵江西建昌、南丰界。上有湖,积水不涸。
青云岭 在拱宸门外。岭峻险。弘治十年,尉邢昌规募工伐石修砌,行者便之。
百丈岭 在蓝田保。山极高峻,鸟道悬绝。昔越王无诸尝猎于此,因筑台焉。故址犹存,今改名朝天岭。按《闽书》:“蓝田之水出焉。” 按《县志》,明弘治间,邑民余克友捐金辟砌。令李雍建庵其上,以息行旅。克友仍割田五亩,以为经久计。
东西岩 在县东南洛阳保金铙山上。岩旧有巨藤横亘,可通往来。昔向白旗之乱,人多避难于此,后藤绝,路遂隔。
石燕岩 在金铙山。有石一罅,仅容一身,深二丈许。磬折而入到正岩,又深三丈许,横阔半之。中有石屏。屏后数步有石窦甚光,俗谓之“石天窗。” 视正岩为隘,有石凳、石床、石廨,位置向背皆天成。泉瀑清冽,飞乎木杪,注于石壑。按《县志》,昔大机禅师示寂于此,近僧颇众,皆架层楼以居。邑人谢汝聘、何其渔俱有诗。
五龙岩 在县东楚下保双峰石髻下。
三仙岩 在县东楚上保大岭上,祈祷有应。华盖岩 在县东武调保。石凳萦回而上,中有水,四时不涸。又名“仙塘。”
虎岩 在县西银坑保。阔可二丈许。
仙山岩 在永城保,深阔丈许,上有人迹。岩嶂 有二,一在赤上保,一在隆安保。
北山嶂 在县东将屯保。自仰天峰而来,突起一嶂,高接云表。
楚阳嶂 在县东楚上保楚溪之阳,俗讹为楚王冈。昔乡人垦艺其间,往往得古器,如缾盎罏铫之类,然皆地气融结而成,随复消释。按《闽书》界于新城黄舟溪之间。
浮砂嶂 在县东,周平保壁立而多砂。
仙湖嶂 在都下保中有湖曰仙女,景名湖嶂夕阳。按《县志》,土名仙人湖,其山高至五里。山巅平衍有湖,亦胜迹也。僧智融首开湖山院。石牛嶂 在县西都上保,巅有石,形如牛。九仞石 在县南赤上保。其石高耸有九仞。《郡志》谓“排列有九” ,误矣。
圣觜石 在铙山之顶,常有云气出其上。按《县志》,其石下旧有小庵,常有云气蒙其巅则晴,蒙其腰则雨。下界晴,其上或雪;下界雪,其上或晴。石畔有仙池,清澈不竭。池畔有仙人棋枰石、腰带石。又一大石,有跏趺痕,俗传安禅师遗迹。九龟石 在县东洛阳保官路旁。其山皆石,内一石,形分九觜,其状如龟,俗谓九龟下海。山水石 在县东楚下保五龙岩石壁上,其文有“山水” 二字明甚,远观皆见,即双旻石。
仙人石 在县东楚上保西焊坑。上有磐石,石上有人足迹。
三台七星石 在县东楚上保金斗峰上有三大石,有七小石,皆圆如星。
雷鼓石 在县东楚上保之西东洋,其石击之镗然有声。
笏石 在县东武调保黄蘗洋。其石直方如笏,屹然耸峙。
狮子石 在黄舟保溪潭中。高丈许,状如狮子。马迹石 在县东黄舟保溪水中。石方而平,其上有马迹宛然。
唐帽石 在县东黄舟保,形如唐帽。按《县志》作席帽石。
廪石 在县东黄舟保。圆正而高阜,形如米廪。按《县志》,或云椰子石。
乌石 在县西排前保香炉山之麓,壁立而色黑。按《县志》作乌石山。
虾䗫石 在县西都下保胡家坑头,形似虾䗫。印石 在县西客坊保龙溪口潭中,方正如印。按《县志》,“旧传张禅师示寂于此,祷雨感应。” 茶磨石 在县北蓝田保,陈楼、高坊、林山皆有石二片相合如磨。
黄杨坪 地势平旷。南唐遣兵取建州,齐丘尝督兵于此。按《县志》:“黄杨坪,宋齐丘督兵于此。” 又云“卒葬于此。” 按督战之说,史无明据。南唐虽尝遣兵取建州,齐丘未尝到闽,且其隐居在池州之九华山,其墓在婺源县之仰田,则齐丘生卒俱与此无涉,况黄杨坪高峻数十里,岂督战之地乎?中有龙坪寺,久废,今仅存草庵。
桐树坪 在五调保。地势平夷,多生桐木。战坪 在县东黄舟保西山上。俗传五代宋齐
丘督战于此
黄桑坪 在县北永城保,下有龙潭。
云谷 在水南,宋俞丰读书此中。按《县志》:谷外平畴数亩,绿水环流,地名洋背。春时菜花麦浪,如绣如茵。《志》称洋背春烟,八景之一也。
休谷 在拱辰门外。邑人余志归休于中濉江 ,纳宁溪、都溪、蓝溪、洛阳溪诸水,汇为巨潭,东流,又纳汉溪、楚溪诸水,至梅口与泰宁水合,出将乐顺昌古绥城,后讹绥为濉,遂称濉江。按《闽书》:县古名绥城,后讹绥为濉,曰江者,邑人侈之也。俗名大溪。源出宁化县中顺山迳龙下保,曰宁溪。东北流至县治南,曰濉江。自是又北会泰宁县水,东下将乐,出顺昌,达于剑津。宁溪 在县南,隆下保,源出宁化中顺山,与都溪合流。按《县志》“在上游” 则其源不一。南自宁化中顺山,渐于隆下保,过隆头,有峡如门,溪流由高泻下,若悬瀑然,舟至此不能上。
隆安溪 在县南隆下保。源自桂阳客坊,经新城银坑保,由黄连溪入大溪。
开山溪 在县东开春保,源自安寅保,经黄舟保至牛轭孔入大溪。
洛阳溪 在县东洛阳保。源出铙山下及将屯长吉诸保水,至容驷桥入大溪。
楚溪 在县东楚上保,源出楚溪界,经永城武调黄舟至邓源口入大溪。今查楚溪有二:一发源同地经黄坊,一发源双旻石下,二水合东溪水过楚下保,会泰宁县东西二保水入大溪。武调溪 在县东武调保,源出永城保,经黄舟保会马家口水入大溪。
周平溪 在县东周平保。源出高营尾,经横田会西溪至横口溪,合流入大溪。
富田溪 在县西富田保。源出蓝田保,经黄溪大南,由绥城口入大溪。
碧溪 在县西排前保。源自安吉保,经里心诸水入大溪。
新城溪 在县西新城保。源出宁化县界,经都上保黄连溪入大溪。
都下小溪 在县西都下保。源出双坑,经杨家段,合新城保溪,至熊家溪口入大溪。
都上小溪 在县都上保源自界头经三漈坑,合都下保罗坊水入大溪。
都溪 在县西都上保。源出广昌界云盖山,至铙村与宁溪水合流入大溪。
东西溪 ,源自白鹿山西溪盘湖岭来,分水作陂,灌溉田亩,绕里心街。西安巡检司,经上查银坑,至都下入大溪。按《闽书》作里心二溪,东导排前保水,西导净安保水,合于上查溪。是导蓝田保,接富家源、叶尾诸水,至于枧头。按《县志》作东西二溪,环流里心保,经上查保,是谓上查溪。上查溪 在县西。上查保源出里心保,过银坑会黄连水入大溪。
大南溪 在大南保。源出蓝田保,上接富家源、叶尾诸水,至枧头下,会黄溪、富田水入大溪。武陵溪 在县西。上𥟖保,源出雷公山,至排前、下里心,会诸水入大溪。
银坑溪 在县西银坑保,源自里心保,经都下黄溪入大溪。
里原溪 在县西里原保,源出白寺,经客坊保入大溪。按《闽书》导源,自客坊至于严天溪,与隆安溪之水合。
永城溪 源自江西界头,合黄舟保水入大溪。按《闽书》:源导江西里岭之水,迳黄溪,入于横口,过于武调,传于濉江,东南流诸水至于梅口,会泰宁水,逾竹洲入于大溪。朝宗《闽海》。
蓝溪 在县北蓝田保,源出百丈岭,经黄舟、大南田诸保,至绥城口,与宁都二溪水相合。安寅溪 在县北安寅保,源出西城坑,经开山保小溪入大溪。
漠溪 在县北安寅保。源出何家山,由开山黄舟至冯家溪口入大溪。
静安溪 在县北静安保。源出岩下,通里心、长田,入大溪。
桂洋溪 在县北桂洋保,源出江罕檀界,过十里。经隆安保,会诸水入大溪。黄溪 有二:一出蓝田保,会诸水入大溪;一出安寅保肥株岭,经都下保,会诸水入大溪。安吉溪 在县北。安吉保源出卷岭下,经排前保,会都溪入大溪。
纱帽潭 潭中突出一石,如纱帽形。
赤下潭 在赤下保。水莹澄洁,深广二丈许。龙潭 ,在县东南铙村保黄杨坪山岭有潭,广
数丈,深不可测,每遇风雨则暝晦,人以为有异物潜焉。岁旱,乡人尝祷于此。
铙山龙潭 :在县东南铙村保金铙山之半,清彻无底。
龙归潭 在县东铙村保。按《县志》:“刘宋招讨使谢彦斌故宅在潭畔。”
何潭 在县东,景名何潭秋月。按《县志》,俗呼为俞家湾。潆纡东山,屏山之下,势若斗角。古云:“何潭流斗角” ,此地状元生。岸壁峭立,渟膏浸碧。每秋夜泛舟壁下,觉水色天光迷离无际。
石印潭 在县西客坊保。深广数丈,莹洁澄净,旁有巨石如印。
雷鼓潭 在县北七里。口,深不可测。《南门滩》, 在迎薰门外,长吉寺前。
金滩 在洛阳保袁家庄,乃一邑水口也。怪石错峙,献瑰纳奇,其踞若虎,其翔若凤,其直方若圭印柱砥中江按《县志》:最下则洪崖倚空,端岩耸峭,水若建瓴。至梅口与泰宁之水合,由将乐抵顺昌,会邵武之水,过剑浦而南入于大溪。金鼎滩 在县东楚上保。乱石参差,湍水冲激,中有一石如鼎。
黄澜滩 在县东楚上保。
牛轭滩 在县东。在城保水势危险,其形屈曲如牛轭状。
米洲 在县东,在城保平山下江濒。乡人以砂之涨否,占岁之米价。
馆前洲 在县东。水心如游鱼出水。按《县志》,二水夹流,状如游鱼。古云:游鱼生鬣,出侍从时先。洲高水落,竹木丛生。近洪水,荡为平沙。
西源 在县东周平保。山势轩敞,水口紧密,乡民百十家居其中,人亦以“桃源” 拟之。
桃源 在县西大南保。众山环秀,中有民居,人方之“桃源。”
九流漈 在县东楚上保楚溪黄澜滩,上有龙潭,又名“百丈漈。”
连家漈 、杨家漈 、艾家漈 三漈俱在县西富田保,源自杨家漈会合三漈水,出铙村保入大溪。
三层漈 在县西都下保,源出陈家漈,合杨家段入大溪。
马尾漈 在县西客坊保金龙山。
小漈 在县北何家保。流西城坑入大溪。李家湖 在县南赤下保。
下坊: 在县南宁化县界七里。 在县北蓝田保,《溪枫》。 在县北蓝田保十里。 在县北桂羊保,黄桑泉 在县东永城保,《黄桑畬》。
寺泉 :在县东北安寅保永居寺前。
西溪泉 在县西北桂羊保雷公山下。
玉泉 在县西凤山迎釐观前,俗为“龙井。” 冷冽清甘,四时不竭。
严塘泉 在县西都上保。
星桥泉 在县西都下保。
坑源泉 在县西新城保。
里原泉 在县西里原保。
客坊泉 :在县西客坊保。
凉树泉 在县南赤上保。
兴贤井 在儒学前
刘家井 在西隅熊家岭下。
水巷井 在东街
南街井 在清军坊。其水清冽,四时不涸。黄坊井 在县东永城保。
助驾井 在县东黄舟保,水清而凉。
富官井 在县东北上查保璠湖坊。
田心井 在县东北上查保璠湖岭头。
白果井 在县东北楚上保黄坊。
玉泉井 在县东北楚上保玉泉庵石中。羊尾井 在县东北安寅保。
清潭井 在县北开山保清潭中。
观坊井 在县北蓝田保。
合坑井 在县北净安保。
东门井 在县西里心保。
陈坊井 在县西都上保。
沙洲头井 在县西都下保。
潘家井 在县西安吉保。刘坑井 在县西排前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