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99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九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九十九卷目录

 漳州府部汇考五

  漳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九十九卷

漳州府部汇考五

编辑

漳州府学校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漳州府儒学 在府治东南。宋为州学,庆历四年建。崇宁中,行三舍法,改讲堂为二斋,以学东偏贡院为讲堂。大观中,增广生员,以迎恩驿为四斋。政和二年,移学于州左。绍兴九年复庆历故址。前建棂星门,次建仪门,中列戟门,东西出入。左右为两庑,庑上为阁,东曰御书,西曰经史,中建大成殿。殿后凿泮池,中建亭,曰“瑞荷。” 上接讲堂,榜曰“尊道。” 分十斋:东曰自强、知新、戴仁、兴贤、“潜心” 、西曰近思、择中、升俊、诚意、行义、学正、学录位在讲堂西。直学位在学门左右。经谕位在东西两庑。小学在学东南隅。学官直舍在讲堂后东北。十一年学成。绍熙庚戌,朱文公守漳,刱宾贤斋以延耆儒,受成斋以训武士,后建置不一。嘉定辛未,赵守汝谠辟前街,浚故渠,返侵地前揖名第山,南通溪流,气象始轩豁焉。癸未,学宫灾,郑守昉重建。淳祐己酉,章守大任复浚丁水。初,傅守伯寿拨学田以廪生徒,傅守壅又置桂庄以助应试之士。绍定壬辰,李守勋又于郑守昉所建文会堂西,辟为小学,匾曰“育德斋” ,拨三废寺田以给之。元置路学教授,县学置教谕。又诏复旧学田,立小学,并立书院。时诸路县多不能奉诏。延祐三年,总管张泉逸、教授高元子重修大成殿、两庑及戟门、棂星门。殿后为杏坛,又后为学廪。廪东为神厨,厨之东为宰牲房。厨前为神厨,殿西为明伦堂,左右为四斋。堂前为亭,亭外为书楼,楼下为大门,门外为泮池,池上为石梁堂后为乐器库,堂西为馔堂,东为教授廨,又东为训导廨。天历二年,达鲁花赤纳儿占伯重修。明始为府学。洪武十三年重修大成殿及两庑。二十八年修明伦堂、四斋及馔堂、书楼。三十年,修大成殿。宣德八年建后堂,匾曰“崇文” ,移库房于殿东。正统十年,重修庙学,建训导廨于杏坛后。景泰七年,明伦堂灾。天顺二年重建,并修四斋,建教授廨于东,拓棂星门外地。同知傅佐修经阁,易以石柱。成化十年,知府张璝即旧射圃地,建斋舍二十馀间。十五年洪潦,庙学倾坏。十八年修葺。二十二年夏,飓风大作,经阁及东西斋俱圮。知府刘瀚重建,匾经阁曰“奎明楼” ,建号房二十六间于西斋后。正德六年,重浚丁水,作石渠四十丈。嘉靖十二年,增建号房凡三十有一间,匾其中曰“丽泽堂。” 二十八年,岁入银一百二十二两有奇于学,乃威惠庙租也。三十一年,知府卢璧修丽泽堂及号房。庙东庑后有丽牲亭,久废,同知刘志学修复之。嘉靖四十一年,重修明伦堂。隆庆四年,飓风坏屋瓦,知府罗青霄重修。六年,又新置天宝等处学田八段。万历三十五年,知府方学龙建二亭于本学大门外之东西尽处。后堪舆家以“不利学宫” 拆去。三十八年,知府闵梦得查复街南丽泽堂故址,辟为泮池,疏濬砌石,由丽藻池以潜通海潮。四十一年大水,启圣祠塌。

文庙两庑倾圮,知府袁业泗捐俸重建。

皇清顺治甲申年,明伦堂火灾。康熙二十年,通判胡

宫,倡议相与营谋经始,阅癸亥告成。二十五年,清复丽藻池。四十三年,知府刘芳发出罚赎银四百五十两,通学扣廪银三十五两,乡绅、生员各助赀重修庙学两庑及过水亭,比旧制加备。四十四年,知府赵完璧捐俸修葺大成殿及二门。

“义学 ” 一在芝山旧龙江书院,后毁,仅存文公祠,后复灾于火。康熙二十一年,通判胡宫重新文公祠,乃筑东西斋舍二十馀间,岁延名师训诲少年俊秀。置田二十二亩七分,在莲花后宁社带南靖里班。姚兴儒户内十四亩,李君宗户内二亩四分,谢辅墨户内五亩三分,叶义户内一亩。岁收谷五十石一斗,以为师资之费。又以山巅乏水,拨南桥上百馀间地租年八十三金,为油火及佣雇水夫之需,其出纳系府工房经

“管,经知府赵完璧申详抚院在案,并捐俸重修焉。” 今东边斋舍倒坏。一在山顶巷,旧为“法华僧舍。康熙四十一年,知县曹家甲因僧行不谨,逐出之,没为义学。” 一在芝山朱文公祠之东,即仰文书院。康熙五十三年,知府魏荔彤捐俸修文公祠东斋,并建讲堂延师,集生徒课业于中。另捐俸二百六十五两七钱三分,置买入官田五十五亩八分五釐,岁入谷一百六十四石二斗。民以为“漳郡义学。” 学田除纳钱粮外,资有志无力就义学读书士子薪水之费,通详各宪汇册咨部。其田在上保者一百六十六坵,共一十二亩三分七釐。每亩征银一钱六釐零,共征银一两三钱二分四釐零。又每亩征秋米四合三勺,共征米五升三合一勺九抄一撮。在下保者三百六十九坵,共一十五亩四分八釐。每亩征银则例如前,共征银一两六钱五分二釐;征秋米则例如前,共征米六升六合五勺六抄四撮。又屯田一百四十九坵,共二十八亩,配屯米六石六斗。屯丁一丁,征银三钱九分二釐。

旧社学 一在府治西北隅,明正德元年,知府罗列建正堂、后堂各五间,东西斋舍共二十馀间,名曰“养正书院。” 一在府治马棚街,明正德元年,知府罗列以马棚有白莲堂地,建为“履正书院” ,教少年子弟习《礼记》于此。一在龙骇瀛,知府钱古训为乡先生教授郭邦文立,名曰“龙瀛义塾” ,以教四方之来学者。一东西南北、中五社学。明万历二十年,署府推官龙文明即郡治之南,故有废署,建清漳小学。又廉郡东四里许,曰市尾社,郡西十里许,曰溪口社,郡南里许,曰“南坛。” 前建立社学。又北厢父老请建社学,乃择鉴光池之北,询之,则泉军屯业也。于是以府县税基易其地而建之。今皆废。

龙江书院 在府治西北登高山上。旧为临漳台。宋朱文公守漳时,将筑室讲学,未果,后守危稹乃刱为之,以成公志。宋季毁于兵,遗址归浮屠氏。明知府王文、陈洪谟相继重修,未尽,复其址。嘉靖三十五年,知县蔡亨嘉毁僧房,自东井以上辟为五经书院。内建讲堂,扁正门曰“一郡精华。” 讲堂之后,最高处曰“极高明。” 外建东西大门,曰“崇正辟邪。” 继往开来,䂓制弘敞。嘉靖四十五年,知府唐九德重修之,扁讲堂曰“道一” ,堂东西二门曰“崇正。” 学育英才,核其房间,号以《千字文》。命士肄业其中,每月躬往课之。今书院废。院之东旧有道原堂,今为朱文公祠。又一在城外东北隅威惠庙之左。元泰定间,黄元渊买地刱建,学士虞集为《记》,今废。

松洲书院 ,唐陈珦与士民讲论处。观澜书院 初,宋儒龙溪蔡汝作于平林建乡校以教学者,岁久倾圮。明洪武间,贡士郑深道请于巡按御史陈仲述重新之,仲述为之《记》。后深道又迁于南陂,扁曰“观澜书院。” 弘治七年,致仕布政林同以南陂杂民居,乃迁于十一都文山之麓,中建正祠以祀。

先圣先贤前为书院及斋舍,为读书之所。《正德四》

年,知府罗列请于院司,以称孔子六十二世支孙孔文惇者与衣巾以主祀事,并拨给新洲田坐落瀛江等处。既而知府陈洪谟、张鹏相继拨本山观音寺田租入院,以充祭祀。今书院圮坏无存,而洲田、寺田仍充祀费不废。后于察院西地重建孔氏家庙,犹沿“文山观澜” 为名。

养正书院 在威惠庙左。隆庆六年,知府罗青霄相地议徙县学于此。乃先建书院扁今名。前竖牌坊曰“山川灵秀” ,今废。

云龙书院 在元妙观左,今废。

西清书院 在东坂后街,今废。芗江书院 在二十三四都翰林社,即文公祠也。洪武二十三年,守钱古训令刘孟雍刱祀文公,以陈淳、黄干、刘宗道配。正统间,守甘瑛修。嘉靖二十八年,令林松复修。岁入“威惠庙” 租银十两。今现存。

建溪书院 在二十二都翁建社。洪武十二年乡人苏廷贵建,延邑中宿儒教子弟于此。育德书院 在城西隅。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汀漳道邓秉恒、郡守汪世印捐。

赀买屋修建,延师教士,肄业其中。今为城守衙门,移在文信公祠后,更名“五经书院。”

丽泽书院 旧为闵公祠,在府学泮宫华表内,久经颓坏。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教授郑駬、训导戴天任据生员魏钰等呈详知府赵完璧捐赀合建,供祀闵公香火,并为通漳义学建筑未成基址墙围现在。

仰文书院 在芝山朱文公祠之东。康熙五十四年,知府魏荔彤捐建讲堂,延师教士。朔望之次日,集师徒讲解《四书》《五经》《朱子纲目》。于中学。田 :一、柳陂庄,每年租钱五百五十缗;一留塘庄,每年租钱四百缗,俱法济院废寺田,后以全租归于学。宋教授赵崇珜为之记。

一、天宝山麓田数十亩,知府罗青霄檄龙溪知县李联芳追逋租价一百八十金,置之受种四石一斗有奇,岁入租一百一十石有奇。

“一、知府袁业泗申允学租二所,刱自督学丰城熊尚文、建德郑三俊行府买置。一在城海道后官地,屋七间,年征租十两五钱。一在诏安县黄田庄,田十亩,地二亩一分,年征租十九两四钱,以充诸生讲课之资。” 一,康山赡学官塘,旧有金峰寺田数百亩,环其区,因旱荒不得水,乃择官地为塘,凡九十五亩有奇,傍滋灌溉,鱼利广焉。及寺废,入于豪右之手。前龙溪令王士昌清查,仍据署府推官龙文明严核,得课息四十金。计岁入额贮公帑,以赡贫士。郡守李日文为之记。以上学田、学租,今俱无存,惟官塘现在复为居民占掌。

新置学田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学田,坐落“南”

靖县北门外石碑牌坑岸赤单过《路掘》等处,共受种二石二升,全年税额共粟六十石六斗大,年带正供银二两一钱零八毫。官除纳粮外,馀粟分给贫生。一康熙五十三年,知府魏荔彤捐置漳浦县张坑上下保田五十五亩八分五釐有奇。

州学桂庄 嘉定四年,郡守傅壅拨西峰院租岁直二百一十八贯九百四十四文,以相士子西行之费。今废。

平湖桂庄 端平初,郡人颜耆仲以私帑万馀楮置漳浦县田,地曰云霄,保曰使田,岁入钱四十五万八百有奇。又新陂洋未垦之田可百馀斛,尽以为“平湖桂庄。” 别置库于天王院,以馈乡士之试于礼部者。竹溪林逸为《记》。今废。

龙溪县儒学 在县治南。宋嘉祐辛丑,令许仪建。元祐七年令夏臻、淳熙九年县丞杨谠、十六年令翁德广、嘉定五年令陈士会,相继修之。嘉熙三年,令黄师雍“辟大成殿,庭,增广两庑及讲堂,寻毁,惟殿独存。县丞赵时瑀偕僚佐移讲堂于殿后。” 淳祐八年,令潘律复辟隙地为斋馆。元大德间毁于兵,县尹赵塔纳重建,因陋就简,寻复坏。明洪武十年,知县刘宪、教谕林原重修,中为大成殿,塑

先圣、四配、十哲像。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

泮池,外为棂星门,殿西为明伦堂,堂西为馔堂,堂后为厨房,北为学仓,殿东为教官廨。宣德五年,知县沈庸“重修大成殿。正统十年,佥事陈祚修建一新,但地势卑下,潦至辄坏。” 天顺七年,知县周琳增高其址,重建明伦堂及大门。改刱两斋于明伦堂东西南向。购西偏军营地,建馔堂及厨房斋舍。成化元年,同知章俊重修尊经阁。十年,知府张璝以阁逼近民居,买地广之,教谕黄深又买地益焉。二十一年,知县李棨重新庙学于明伦堂之南。凿泮池,跨以石桥。堂之右,辟楼凡二十八间,为诸生肄业之所。学之外门,旧从东出,至是鬻民居,通道南出,复为门,架楼其上,扁曰“大魁。” 后科第不兴,人以为移易方位之咎。弘治间,知府汪凤始复门路。正德四年,知府罗列复明伦堂故址。七年,知府陈洪谟建绰楔仪门外,榜曰“腾蛟起凤” 、知县史立诚增学官廨。十三年,知府锺湘改凿泮池于坊内。旧泮池通尼姑池,接潮水,为民占塞。嘉靖十三年,知县刘天授复之。二十八年,知县林松浚泮池于

文庙前,建石桥于其上,改《腾蛟起凤》坊为“泮池坊。”

移魁星楼于泮池之东南,修训导廨,改教谕廨。于庙之东,改建号房于明伦堂西一十有四间,泮池南二十有三间。购腾龙山东畔民居以辟新路,购山下鱼池以入于学,又岁入威惠庙租银一百两以供学之公用。有王慎中“记。” 隆庆三年,正堂及仪门俱倒塌,教谕王宪春呈修,邑人谢彬有记,载《艺文》。是年,知府葛纶复修《頖沟》。

皇清以来,两遭寇乱,衙斋拆毁无存,仅馀“大成殿势。”

将倾圮。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赀,倡官吏重修,教谕刘士铎、训导詹旭董其役。二十六年,知县线应彩捐赀建“明伦堂” ,由是

文庙魁星楼、启圣公祠焕然一新,惟衙斋尚有待。

旧社学 :东北隅二所,西隅三所,南隅四所,东

厢二所南厢二所,一、二三都十所,四、五都十二所,六、七都二十四所,八都二十六所,九都二十四所。以上一都至九都,自设澄邑,即属海澄,今废。十一都十五所,十二三都十五所,二十一都十所,二十四都六所,二十五都八所,二十六都七所,二十七都十五所,二十八都十三所,二十九都三十都共十一所,今废。

外县

漳浦县儒学 在县治西北隅。宋天圣三年,县令陈坦然迁于印山。庆历三年,以虎患,迁于县北。熙宁三年,从进士郑郊等请,移于南官塘。绍兴二十二年八月丁祭,苦雨潦,迁于城冈。乾道五年,以场屋不利,复迁于官塘旧址。嘉定甲戌秋,学宫灾,县令赵师缙即故地辨方正位,易《坎》为“亥。” 嗣是科第相续,元不改。明洪武初,知县张理开扩之,建大成殿,塑

先圣四配十哲像,通判王袆“为记。” 殿之东西为两

庑前为戟门,门外凿泮池,架桥其上。又前为棂星门,西庑下为祭器库。宫庭外为神厨,殿之左为明伦堂,东西为两斋,前为道义门,门左为膳堂,殿后为教谕廨舍,其东为训导廨舍。十五年,知县李贤建学廪于戟门西。永乐八年,县丞黄礼又增建学廪于射圃东。宣德九年,府通判阙谅以庙学门路褊狭,劝民徐士畊割地广之。正统十年,佥事陈祚劝邑士助赀,命教谕程孟于修建一新。成化六年,知县刘璧徙建明伦堂、两斋、道义门,修旧明伦堂为教谕廨舍,增建训导廨舍于道义门外之左。十五年,知县金泓修两廊号房,移旧学门。自西而南,门内凿池而梁之。十八年,知县汪瑾迁膳堂于教谕廨之右,置神厨于棂星门以石。正德四年,知县胥文相建学仓,刻“宋文丞相魁” 字于明伦堂,自为序赞。七年,教谕林瓒率诸生劝寿官欧愚捐学前西南地,并复诸所侵地,以广其路,亘缭以垣。嘉靖五年,推官黄直重修明伦堂,易朽以坚,规制完美。前路旧弗治,县丞潘钰砌以石若干丈。四十二年,知县龙雨重修。

文庙两庑:隆庆四年,教谕陈经复修号舍并庙宇。

万历三年,知县房寰率廪生蔡宗禹等拓泮池东西各丈馀,增石梁一。次年丙子发解科荐者十人。三十二年,墙壁倾颓,柱桷朽坏,两庑门堂几不蔽风雨。知县王猷捐俸修之。乡绅、博士弟子各捐金助役,费视刱建三之一,而庙制、龛案皆一新焉。邑人尚书朱天球“记。” 崇祯间,知县余日新复修葺之。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乔甲观清复“澄心亭”,并濬。傅公

河。十八年,庙学因兵燹颓敝,乡绅黄性震捐金六百两,修治殿堂,益以阖庠优免银为工费,而庙学更新矣。二十三年,构文昌宫于道义门左,复建“敬一亭” ,刻

《圣谕》十六条于上三十二年修“澄心亭、梁山锺秀坊。”

乡绅黄性震助金三百两,倡诸生助成之。三十八年,戟门坏,知县陈汝咸率绅衿修葺,功竣,更谋修大成殿,先捐俸为倡,绅衿各出赀助役,益以“通庠优免银” 计一千五百馀缗,费犹未给。生监等分道劝捐,更得三百馀缗,乃告成焉。董其事者廪生蔡衍鎤,朝夕食宿于殿之旁,鸠工庀材,其力尤多。

义学 一在文昌宫后。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遇建,有碑记。在道义门。一在铜山所,三十六年,知县陈汝咸建。一在云霄朱文公祠内。四十六年,知县陈汝咸建。另拨八分埔屯田一分及公溪泥泊诸渡税为费。详见《祀典》。列祠一在镇海。五十年知县汪绅文建。招集生童,捐俸延师,按月会课其中。

旧社学 。按周瑛《府志》:“社学十有七所,坊五所,都十二所,止四所。在坊而在都者俱废无考。仁字社学,在县治左,即威惠祠,而学寓焉。后推官黄直毁而鬻于民。明嘉靖六年,知县周仲至以幼学无所,乃请于当道,出公帑赎诸所鬻地为社学。时生员林敏还所购威惠祠地而不受直仍改为仁字社学。” 义字社学在西隅。俗呼蔡姐庙,改为之。礼字社学,在城隍庙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王猷移建于北关外迎恩亭之西南,增建“信” 字社学一区。智字社学,在北门外怀德祠后。改作“礼” 字,而以北关外社学为“智” 字。今俱废。鸿江书院 在县东十七都。洪武中乡人陈列彝建,授徒讲学,多所造就。正统十三年毁于寇,其子孙重修葺之,以教乡子弟。今废。

丹诏书院 在县南三都。宋绍定间,南诏场周申建。淳祐中,郡守黄朴书额。今巳分为诏安县。

“梁山书院 ” ,唐潘存实“读书处。”

明诚书院 即东皋书舍;在东郊;明学士黄道周讲学处。中扁曰“明诚堂。” 自署联云:“一日天下归仁,犹是克复请事;百世圣人不惑,依然寡过未能。” 堂前砌石为《天方图》,莫有解者。道周既没,诸门人即此堂祀之,而以从难赖敬儒、赵时培、毛元水、蔡春溶配。

东瀛书院 在县钟所城,旧为佛刹。嘉靖五年,参政蔡潮改建,塑朱文公像于中,以北溪、勉斋二先生配祀之。

崇文书院 在铜山所。嘉靖二年,督学邵锐建为“社学。” 隆庆二年,督学蔡国珍批允设立。

先师牌位知府葛纶扁曰“崇文。” 听诸生朔望行释。

《菜礼》,其后中废。万历四十年,生员陈王教等捐金修复,公呈有司,奉祀如故。

南溟书院 在铜山所。嘉靖五年,分守蔡潮建,塑朱文公像祀之,春秋两祭,每岁支诏安县纲银四两。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县陈汝咸重建,以“黄石斋先”

生配享

崇正书院 在陆鳌所,旧为白云岩。嘉靖二年,督学邵锐建,祀朱文公,用本所渡税供费。学田 一在十五都月屿。岁入租一百二十石,载秋粮四石。明嘉靖三年,生员林贲捐,长洲陆完为之《记》。后每年折征租银二十三两八钱四分七釐,不知起何年,因田地滨海。

皇清迁界后,没于巨浸,经知县杨遇详豁。一在南靖。

“车田岁入租一百零三石四斗。园税钱六千九百文,带民米四石。” 明嘉靖十九年,富民吴子元捐。以上俱儒学征收,以赡贫生,馀为学宫修葺之费。嘉靖间,因逋多,学官力不能催,教谕张泮申请学道,檄县征收,而学官不得支用。后此《志》无可考。或狡佃欺隐,胥蠹为奸,多所侵没。今按年起解银一十六两一钱六分。初裁解充饷,至康熙二十三年复给廪生。贫生解府发学分给,俱就经胥追赔。一、万历三十七年六月,知县黄应举捐俸银四十两,买李应麟田二所,种一石一斗八升,实田八亩在车螯。洋租二十石,每年折银五两,为学中月课供给。一、三十九年知县汪泗论断,追吴宏银一十五两,买乡民林信田种四斗,在八都盘陀庵前崎路下,与附近居民柯义耕作,年定税银一两六钱二分,充入本学,分给贫生。学中立碑以记。

龙岩县儒学 在县治西。宋皇祐间,建于县治之东。后以地諠而隘,迁于县南景云桥之东。大观间,县令石复以其地卑湿,仍迁于县东。建炎二年,县令方世功以学地右实左虚,因东徙于东门外宽平之地。绍兴以来,寖以倾圮。淳熙间,县丞李永、曾秘相继营建,朱文公为记。开禧二年,邑士叶琇卿又以地势逼险,请于县令张汝勉,改建今所。淳祐六年重建。元至元十六年毁于兵,二十四年重建。大德三年,县令李瑀以规模狭小,始拓而大之,旁立文公祠。至正十七年县令赵昱重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棂星门,后为明伦堂,东西为两斋,堂之右为厨库、宰牲房。洪武二十九年,知县吴子昇重建。正统十年,佥事陈祚修建一新。成化十年,知县韦济徙建明伦堂及教谕廨舍于大成殿右,建学廪于道义门右。十六年,知县陶博重建大成殿东西两庑及两斋号房。弘治甲子,知县黄廷珪建应奎楼于东垣,宪伯胡《重器》给赎金,改建明伦堂。正德六年,知县余成重建戟门,修华表,徙建明伦堂于殿后。嘉靖十一年,知县陈瀛建号房十一间。十三年,陈瀛竖“泮宫” 坊于棂星门外,辟空地直前为甬道。二十四年,知县胡景华增石坊于两旁。三十四年,知县汤相重修。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王有容捐俸重建。康熙二十年,

知县左岘、教谕陈正朔改建仪门,知县左岘自为“记。” 二十五年,知县江藻修。四十五年,知县王如岳重修。康熙四十六年,雷震学宫殿庑,梁柱倾圮。知县王如岳、教谕蔡时升、训导陈启祖捐俸倡庠士题助重新,鼎建殿宇,并两庑、戟门。棂星门新塑圣像,四配十哲像,迁造奎星阁于棂星门左。训导游濂接任,随同捐助,以成盛举。复旧儒学门于学宫之左旋,南向宫墙焕然改观矣。

义学 在县城内。康熙四十五年,知县王如岳设,延师以教育贫民子弟。

社学 附郭。东门外一所、龙门里小池一所、大池一所、适中二所、表政里“白土” 一所、万安里涂潭一所、横坑一所、溪口一所、松洋一所,共十所。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县江藻建。

旧社学 共二十所后山巷下井巷武安坊、平寨、水南、大池、湖洋、上坪、铜钵、蒋武、船巷、冢皞、雁石、苏邦、胡营、温潭、横坑、西坑、陈坑、“松洋” ,以上有废莫考者。

龙岩书院 在龙岩洞前。知县胡景华、汤相相继修治,即朱文公旧祠,后改为“文信公祠” ,今废。文峰书院 在下井巷。明正统间,邑人苏德常建,今圮。

石埭书院 在义勇庙右,为知县汤相建,因复任固辞,立为书院,与诸生讲业。后祀汤像与韦济。今江藻名为“永思祠。”

仰止书院 在朱文公祠左。明万历十五年设,今圮。

黄岩书院 在城西北隅,即黄岩庙。两翼皆士子读书之处。

《新罗》书院 :原府馆,知县杨开泰改为“瀛龙书院” ,后毁。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江藻建为“新罗书院。” 士民感其德,立像祠之。

学田 在龙门里、上坪等处。旧为豪家所侵。明正统甲子,司训张旭、佥事陈祚查复之。计得田一百二十亩有奇,岁收粟六十斛。因苗米寄在适中陈、林、谢三户,岁久复为豪占,今历年止纳银九两九钱。近有文,暂拨凑给廪生。贫士有立碑在明伦堂甚详,形图俱在碑阴。

长泰县儒学 在县治东。宋绍兴三年,主簿张牧始建学。淳熙间,改县西南。嘉定间,改县东南。绍定六年,县丞叶惟寅白于县令陈淳,作新学于今所,建大成殿及尊道堂。堂东西为四斋,经籍、祭器各有库。凿泮池,潴水驾石为桥。淳祐间,县令赵与坦为记。明洪武二十九年,建大成楼于殿南。正统十年,佥事陈祚修建一新。成化十六年,知府姜谅因知县刘铎之请,规措财用,修葺明伦堂、东西斋、膳堂、大成楼,建“兴文祠及祭器库。于大成楼之东,建教官廨二所于明伦堂之东西。又买民地,增建号房一十间,修泮池石桥,重建棂星门” ,易以石柱,辟学门及路。嘉靖四年,推官黄直毁淫祠,建大成殿于左。前为两庑,为戟门,为棂星门,建明伦堂于右。前为两斋,为仪门,为泮池,为大门,库房在两庑之上。省牲所在戟门之东。仪门西南为教谕廨,大门外之南为训导廨。东竖碑亭。十二年,知县陈塘于殿后建“启圣祠” 、“敬一亭。” 二十八年,知县王用文修两斋及垣庭,增置器具。三十一年,知县张杰夫废省牲所为名宦祠,即明伦堂西立乡贤祠。三十七年,令萧廷宣更置名宦乡贤祠于启圣祠左右。万历间

文庙圮坏,令张应丁、方应时相继修葺。十七年、庚

寅飓风飘殿寝衙斋倾圮。二十八年,令管橘申请院道捐俸,倡绅矜输助,计直四百馀缗,修建殿庑堂门,壮丽如昔。崇祯癸未灾,俱成灰烬。

皇清顺治己丑,知县柴允钦与绅衿各敛资“兴建费。”

“逾千金,而堂构仅完,丹雘未施,明伦堂尚留有待焉。” 康熙癸亥,教谕何龙文自捐全俸,知县员养纯、邑绅叶先登暨孝廉诸生各题捐有差。总督姚启圣发银五十两助役,工未半而龙文迁去员令,挂吏,议遂中辍。是秋知县王玨接任,发县仓馀米三百石为修学费。甲子春,教谕张鸿逵至,力任其事。是年明伦堂告成。泰至是而庙学始全焉。

义学 在文公祠后。康熙四十五年,知县何模设。

旧社学 在坊共四所:东街一,联魁坊一,和平坊一、大夫坊一,今俱废。人和里社学四所,一在锦江社,犹存。一在张山社者废。馀俱无考。又钦化里社学四所,一在五通社,一在水陂社,一在京原社,一在古溪社,俱废。方成里社学三所,俱无考。恭顺里社学二所,一在山重名龙兴,一在胡坂、小坂尾。彰信里社学四所,俱无考。石铭里社学四所,一在下洋山洋中,馀俱无考。旌孝里社学,一在萧宅,今为庵寺。馀无考。善化里社学四所,一在林泉村,馀无考。

泰亨书院 在县南登科山之东。洪武三十五年教谕章参建。中堂祀朱文公,以高登、陈淳配。前为斋舍,邑人黄文史为之《记》。成化十八年,知县刘铎重修。弘治元年,知县洪福重修。嘉靖四年,推官黄直更建。内为文公祠,外为讲堂。龙津书院 在县治东。洪武三十一年教谕章参建,今废。

状元书院 在登科山之西。旧在县南,山前有水塘,正德六年,提学副使杨子器命知县叶洪

建中塑“状元林震像” ,后移今所。

学田 。一莲池田四亩,每亩征租银二钱,内除五分为乡民浚池蓄水。一威惠田七亩,每亩征银二钱。一官塘田二十九亩,每亩征银七分。以上田系训导“李世重申报学道蔡国珍行县征银解道,明万历间呈取回学召佃分耕,收粟卖银,送县解司。” 一旌孝里珪塘赤草坂田一亩八分,明万历元年,知县侯嘉祐捐俸买置入学,不预前项学租之费。一、恭顺里三重社田一石五斗,万历十三年,知府李载阳发到民田,拨入年收租银三两,分给贫生。一、石壁施陶唐洋田十四亩九分五釐,万历二十一年,推官龙文明审报慈寺僧弘琛隐匿田拨入年收租粟二十九石九斗。一、彰信里岩前田四斗,人和里陶唐洋田三斗四升。二项系推官龙文明官卖戴湖等田,价凑僧田租谷及佃户认佃等银凑买送学,带民米三斗六升五合。一洲田八亩,在彰信里,系万历三十三年知县管橘申详“沈应南等私垦公洲,告首入官” ,道府批送入学。一班鸠飞田四斗,除葬坟五首,官给银与董用舒等领充学。一、金刚湖畬地一片,官断马文英盗卖,内除坟五首,官给价银一两,与曾宗特领充学。一、大潮山田一斗,官给戴世经领价五钱,充学。一、班鸠飞田四斗,内除坟三首,官给蔡尚文等领价一两五钱充学。一、魏泉大寨边田二斗五升,领官价银一两充学。一、钦化里山九段田,魏良盗卖多银,县官管橘,申道府批送入学,不给价。学塘 一在威惠庙,一在官湖池,今被民侵。一在钦化里南塘即官塘。一在人和里。莲池本资民灌溉,明嘉靖间被乡豪侵夺,铸铁塞源,填满为田。迨隆庆二年,训导李世重清复。田虽复而泉枯为病。知县方应时因民诉请准开浚,其半蓄水备旱,今废。

学林 在方成亭下,大一亩,今废。

学店 一在县治前左大井边,三座带铺。一在东门外,三间;一在学口。

南靖县儒学 原在旧治东。元至正十六年建。明洪武三十三年,知县杨通重建大成殿。永乐十三年,教谕易诚重建明伦堂。正统三年毁,景泰后屡修。嘉靖四十年,饶贼陷城,毁。四十五年,知县林挺春移新县,更建“大成殿一座,仪门三间,左右旁为名宦、乡贤祠。启圣祠一座,在大成殿左。明伦堂一座,在大成殿后。左” 右廊为两斋。教谕廨,在大成殿东启圣祠后。隆庆五年,知县曾球复建。

文庙两庑并棂星门、大门,及建名宦、乡贤祠于庙。

之左。教谕、训导廨各在明伦堂之西。万历二十二年,知县陈宗愈迁复旧城,乃即古漳南道故地建立学宫。后倚坛山,前面天马学之制。西为庙,为两庑,南为戟门,又南为棂星门。门外周围栏以石楯。东为明伦堂,堂左创立卧碑。堂两翼为居仁、“由义斋” ,次为东西号舍。由堂而南,下为露台,为甬道,为仪门,为大门。门之外为泮池;池之东为敬一亭,亭北为堂,堂东教谕训导廨。堂北号房,地从四丈,衡七丈八尺。初复城时,议营县治于此后。堪舆家云:“此地榜山,前列王气居多,当有异材,应期而出。” 知县陈宗愈遂建学其上。落成之,庶吉士蒋孟育为之记。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县张倬同进士张雄捐资暨阖。

邑绅衿重修。二十五年,教谕林芝重修明伦堂二门。三十八年,林芝重建大门。

义学 :在城隍庙左。康熙三十九年,知县丘宪章建扁曰“霞西义学。” 四十四年,知县汪培祖重修。四十六年,知县陈汝咸重修。

旧社学 在县治大门外之左,明隆庆六年设,今废。旧县城内二所早废。东门外一所习贤里四所,一在新寨,一在棉内,一在张仓,一在竹员。由义里三所,一在下葛,一在古溪,一在湖山。永丰里三所,一在荆山,一在大田,一在和溪。居仁里三所,一在马坪,一在车田,一在西山。归德里三所,一在桥南,一在五峰,一在雁塔,今俱废学田。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启圣、知县张倬捐俸置。

学田共二十一亩八分,邑人张天奎捐田园二十一亩五分,以为士子科举之费。古田州园七十三亩七分四釐一毫,充入学修理之费。俱坐落南河。康熙三十五年,教谕林芝清出以为祭祀之费。

漳平县儒学 在县治右。成化七年,同知蒋濬、知县陈栗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为两斋。

堂左右为夹室、神厨、神库,堂后为教谕、训导廨。棂星门之内为泮池及文昌祠,右为宰牲房,左为学门。十六年,知县李斌凿石砌筑泮池。正德五年,知县汪淳重建明伦堂及左右夹室,莆人尚书林俊为“记。” 七年,重建大成殿。嘉靖元年,署印照磨傅=修棂星门,易以石柱。二年,署印经历沈松、主簿周全相继修。二十六年,东斋两庑及各舍坏,署县主簿朱召修。隆庆五年,知县章述重修。万历三十六年,知县傅文勋重修。万历四十六年,知县彭圾修。崇祯十一年,教谕何九云建祭器库于庙右,藏圣贤像于庙左。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赵震阳改泮池于棂星门内。

改后登科者二,擢第者一人。二十二年,知县查继纯、督学丁蕙各捐俸重建,查寻改任。二十三年,知县杨于蕃捐俸续成之。

书院

“心源精舍 ” ,在县治东南隅,曾廓斋建。廓斋受学于湛甘泉、陈白沙,其学简易直截,不为支蔓,务归原本,与诸生讲究,自晨至夕,亹亹不倦。有

《心源问辨录》
乃与诸生相质证者平自布衣而

编辑

“《廓斋》继起。” 化导人心,风俗于是丕变。

平和县儒学 在县治南门内。正德十四年设县时,南靖知县施祥建。明伦堂在大成殿之后,左右列斋舍。殿前为两庑、戟门南为泮池,有祭器库、宰牲所。嘉靖二十三年庙宇倾颓,知县赵进、邑博廖瑚重建。二十七年,知县谢明德修。万历二十一年,教谕黎宪臣修明伦堂,增高三尺,更辟左右二门,附以厢房。门内二斋,东曰“崇正学” ,西曰“育贤才” ,堂北为“尊经阁” ,堂东为教谕斋。后因设训导,乃建二斋于殿之西北。三十八年,知县黄应明移建于殿之西南。四十五年,知县陈复初、训导章崇正重修。崇祯六年,明伦堂倾圮,知县王立准、教谕陈奎辉重新。

皇清顺治十八年,署县王孙枢重修。康熙二十年知。

县金镛、教谕艾日华重修。三十一年,教谕刘运昇倡率绅衿重修。

义学 :现在建设未就,暂以朱子祠为之。学田 :明万历六年,知县杨守一捐银六十两,买民曾进附郭田七亩四分零,每年征收租粟二十八石,以赈给贫生。

诏安县儒学 在县治前。明嘉靖十年,通判陈贤建。前为

文庙后为馔堂。堂之东西、为教官廨。明伦堂之两

廊,为斋及号房十有八间。外为大门,门之内石衢若干丈,知县吴桂砌筑。庙之东西为两庑,庑尽处为戟门,外为棂星门,又外为泮池,池上有桥。桥之外旧无垣,教谕徐商始合庙与学而围之。二十二年,知县廖暹重修。二十七年,垣坏,同知龙遂更筑之,又合灰与土筑明伦堂,置几榻若干件,庙学改观。隆庆五年,知县陈素蕴复拓泮池垣而大之,浚池加深,环以石阑,立三坊:中曰“文明” ,左曰“崇正学” ,右曰“育贤才。” 万历间,知县黄元立重修,改泮池,又改崇正学、育贤才二坊为“腾蛟、起凤坊。” 崇祯间,又建石坊于学宫之东,扁曰“儒林。”

皇清顺治十一年被寇毁正殿启圣祠,仅蔽风雨十

六年,知县欧阳《明宪》捐俸力倡。至康熙七、八年,殿庑诸工,始有次第。十七年,知县赵国桢继修。四十三年,大殿栋梁岁久蠹朽,几不可支。教谕黄金榜、训导周邦宪大集诸生,白之县令,乃议兴建,约费五百馀金,皆绅衿所捐助者。庙貌焕然一新。

义学 一在署南。康熙二十九年,知县秦炯就公衙门为义学,捐俸延师,以教贫民子弟。又四十五年,知县萧永域于城内设立蒙馆二所、经馆一所。

旧社学 一在二、三都,一在四都,一在五都。《县册》云:一在东门庙,一在南门庙,一在港尾庙,一在真君亭。又有旧义学,明永乐初乡人许伯寿建,以教乡之子弟,在县北新安村。其后许氏子孙尝世修之,今废。

新成书院 在县北门旧内,为“老子宫。” 嘉靖间,知县吴桂改建。

学田 :“一、六峒田租原额六十七石,每石定价二钱,共征银一十三两四钱。每年内除四两为文昌祭费,后因崩坏,只实解县银八两九钱。近奉文拨龙溪县银五两,凑本田租一十三两九钱二分四釐,改给廪生。一、二都龙眼树下田租原额十石,每石定价银二钱二分。后崩坏,只存租五石二斗。内除五斗九升纳官” 外,实收租四石六斗有奇,折租银一两五分,分两斋贮用。一

九侯岩田租原额四十七石,每年追粟四十一石,每石价银四钱,今止收粟一十二石,分两斋贮用。一、东溪石头铺店,旧载二十七间,每间定税二钱,今存十五间。又东岳庙后五间,每年收取屋税,俱分两斋贮用。一、本学前后左右地税以及园、山塘等税,共银九两六钱。一、悬钟江税二两金棘湾江税一两二钱;悬《钟渡》税银四两,“《石马渡》税银三两” ,今止存悬钟江税银二两,馀俱废。

新增学田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银五十两买置。

学田:一在岑头后坑,受种七斗,年科租七石。一在胡厝车后溪,受种六斗,年科租六石。二处共纳官米八斗四升,馀存学以给贫生。一、训导郑佺捐俸二十两,买东岳庙后及桥头关帝庙左店地六间,年收租银三两,以供祀文昌、魁星之费。

海澄县儒学 在九都城中。隆庆元年,知府唐九德建。明伦堂一座,东西二斋。中月台、甬道、两廊。号舍五间,仪门三间。省牲所一间,在二门外。西大门一间。泮池一所,在大门前。教谕廨二座,训导廨二座,俱在儒学左。庙在儒学右,东西庑各五间。棂星门三间。万历三十一年八月五日海涨,宫墙圮坏。次年,知县姚芝兰重修。天启二年易土以石。崇祯五年,知县梁兆阳重建殿庑。

皇清顺治四年兵毁。康熙十年教谕李岱率诸生请

于知县王纬鸠工构造,殿堂始就,而甲寅变作后,张、许二学博继成之。三十年,邑人总兵柯彩、提督许贞各捐赀重建启圣祠、明伦堂及名宦、乡贤祠。邑庠士陈伟、寅亮、宏都各捐赀助筑泮池。其教谕、训导廨,俱未遑起盖。

义学 在文昌阁之后,共五间。康熙四十六年,知县陈世仪建,延师以教民间子弟。

清漳书院 在九都儒学前之右。隆庆元年,知府唐九德、同知邓士元建。今废。

学田 明知县姚芝兰置田三石九斗,计三十二亩,岁取粟百石有奇。一新渡官津,年税银二两;一邑东北城下官河,年税一两五钱,以供学费,以给贫生。邑人提学御史柯挺“为之记。” 《新增学田》。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银五十两置田。

一石六斗,纳正供银一两五分零,其馀以给贫生。

宁洋县儒学 。明隆庆三年正月,知县董良佐、教谕利灌、训导巩立中共谋建于县署之右。中为庙,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门外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中为敬一亭,前为泮池,上有桥,桥外为棂星门。庙右为启圣祠,祠右为明伦堂。堂前为仪门,为大门,旁翼为号舍十二间。” 教谕、训导廨俱联于明伦堂之右。万历二年,知县邓于蕃详请改建。

皇清康熙五十二年春,久雨,宫墙圮塌。知县王登贤

捐俸重建,改棂星门红墙增高三尺,泮池凿深三尺。又修明伦堂及东、西两斋。

义学 一在文昌宫前。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沈荃设。延宿儒为师,仍置田以为师资之费。又于城外乡村聚处建立四所。

旧社学 。明知县杨继时于县南构屋一廛,上列魁文,下供大士像。其后民间移香寮、《观音》祀其中,而社学废矣。万历十七年,知县王澄于周公祠之左建屋数椽为社学,而师资两缺,未见生徒聚焉。其各乡社学止有七所:岭兜一、黄土坪一。请帮助识别此字。口,一水口,一林口,一南坑,一洪沙口,一武陵社学即佛堂地而改为之。“丽泽斋”在文公祠之东,诸生尝聚处讲习焉。

豫章书院 在永宁里。请帮助识别此字。口。宋儒罗从彦祖居,今子孙在焉。

钟灵书院 在南坛右,知县邓干蕃建。置田五十束在院侧。今院废,田归县学为《公费》。

共学书院 :在城内文昌宫前。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沈荃建。

学田 田一十八亩七分八釐,在西溪马家山等处。历年租粟折银七两一钱五分三釐。内扣除纳粮外,实征银五两八钱。岁久迷失。今止存赤水坑、南坛口、石寮岭兜四处,年征银三两七钱一分。崇祯壬午年,乡掾苏文龙将西门外鱼池三口俱充入学,年征池税银一两。

新增学田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银四十两买溪。

口拱桥头田一百束,孟坪上洋田七十束,共计八亩五分。又知县王时泰捐银一十五两置买。

谢田竹林坂田五十束,计共二亩,永为学田。学中立碑记。

兴贤庄 知县许祚远,莅任六载,惠政爱民。五十一年内陞,士民投柜以助资斧,令却不受,命绅衿耆老领置产业,名曰《兴贤庄》,以为士子宾兴之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