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327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卷目录

 惠州府部汇考三

  惠州府城池考

  惠州府关梁考

  惠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二十七卷

惠州府部汇考三

编辑

惠州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

本府。归善县附郭。

惠州府城池 ,宋、元旧筑甚隘。明洪武三年,知府万迪率千户朱永拓之,高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二百五十五丈。为七门:曰惠阳,曰合江,曰东昇,曰西湖,曰朝京,曰横冈,曰会源。上为敌楼。嘉靖十七年,飓风倾圮雉堞。二十年,知府李𤣱重修。三十五年,知府姚良弼、通判吴晋增筑之。军城自水门起,至小西门都督坊止,长三百八丈五尺。民城自本坊起至武安坊止,长三百五十七丈九尺。各增高三尺。

皇清顺治八年重修。

归善县城池 :明嘉靖四十四年,庠生刘确、乡民黎俸等,请建“东平民城” 防守地方。万历三年城成。六年,知县林民止迁县,遂为官城,高一丈六尺,周围阔一千五十丈,雉堞一千五百六十五。为门四:东曰辅阳,南曰龙兴,西曰通海,北曰娱江。关二,便门二,窝铺九。龙兴旧曰“兆祯” ,当县庠之冲。万历二十四年,知府程有守、知县邓镳移改于少东。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武荩重修。

平海守御千户所城 在归善县内外管海滨,明洪武二十七年始建。周围五百二十丈,雉堞八百七十一。城辟四门,门上有敌楼、角楼四,窝铺七,环城有池。

外州县

博罗县城池 ,故无城,环治仅土墙,简陋甚。明成化二十三年,按察使陶鲁始建城。弘治九年,佥事王相复即城西辟地二百五十步,为今城,因“榕溪为池。城高一丈七尺,周围七百丈有奇,门五,各有敌楼、窝铺一十六。” 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胡郁增高四尺。万历八年,知县张守为重修。二十二年,知县邓以诰大修之。

皇清康熙六年六月,知县胡大定修复南门。十年、《八》

月,知县杨硕捐俸修“大东门城楼窝铺。”

长宁县城池 在君子嶂下。明隆庆三年,立县治鸿雁洲,尚未有城。万历改元,知县陈立中乃即今所,控其要害而城之,周四百八十丈,高二丈有奇,厚称之。为门三,各建楼。北临山,有楼无门。

永安县城池 ,明隆庆四年,以阳江县主簿林天赐署县,筑城,五年而城成。周六百四十丈,高二丈,雉堞一千三百一十七,门四,上各建楼。水关二,北为上关,西南为下关。黄花沟水入上关注城中,从下关出城外。

海丰县城池 ,旧惟土城,在今城外东一里。元至正末废。明洪武二十七年,备倭都指挥花茂始议“建城高一丈五尺,周围三百九十丈六尺,雉堞七百八十一,门四,各有敌楼。正德十五年,千户李纲修四门及西北城楼,寻圮。嘉靖十年,知县陈一善重建。三十七年,倭警,知县张济时加筑三尺女墙,高五尺,塞北门以便防守,外复筑土墙七尺。万历十二年,知县陈汝凤筑偃月城,加以女墙,为楼五,为门八。其池深广一丈,岁久湮塞。正德五年,重濬之。嘉靖中,知县张济时复濬之,广二丈,深七尺,障东北隅沟水潴之。” 碣石卫城 ,在海丰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捷胜守御千户所城 ,在海丰县南八十里,明洪武二十八年筑,高一丈,厚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七十二丈,雉堞九百四十,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八尺。

皇清康熙八年春,碣石镇城成。

甲子门守御千户所城 在海丰县东二百五十里。明洪武间,千户盛玉筑,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围五百九十丈,雉堞一千一百八十,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八尺。

龙川县城池 ,明洪武二十一年,守御千户李

贤始建古循州,原有城,历代兴废不常。至是,都指挥花茂请立守御千户所,而贤至,始筑之。弘治元年,按察使陶鲁修筑今城,高一丈八尺,周围七百二丈三尺,雉堞九百八十四门,上有敌楼,外有月城。正德三年,知县傅鼎、千户吴德润分砌月城及四门。嘉靖四十四年,寇乱,兵备副使王化辟北门以便北之避寇者。万历六年,参议李盛春增高城垣三尺,扩马路八尺,其池深八尺,广如之。万历中,知县林庭植复濬之。

皇清康熙六年,知县彭峻龄捐修城楼三座,整砌周

围雉堞

长乐县城池 ,“明洪武二十年,知县陈坚始筑城,周围六百三十四丈,高二丈,辟四门,门各有楼。嘉靖元年,佥事施儒以城隘,辟其南,广四百二十五丈。三十一年,佥事尤瑛大修筑,增敌楼二十九座,四门各易以砖,池深七尺,广二丈。” 兴宁县城池 ,“明成化三年,知县秦宏始建城,高一丈八尺有奇,周围六百二十六丈” 有奇。辟四门,门有敌楼,东曰“平远” ,南曰“迎熏” ,西曰“阜民” ,北曰“拱辰。” 门内有兵马司,跨壕为梁。嘉靖四十年,寇乱,知县陈其箴增修城垣,加建重门,其池深七尺,广二丈。

连平州城池 在府治东北四百里。明崇祯六年,平九连山寇,总制熊文灿、巡按钱士廉题割河源、和平、长宁及翁源四邑地立州,辖河源、和平二县。司理吴希哲督永安知县牟应绶、长宁知县陈国祯营缮,经始于崇祯六年十月,逾年冬告成。周围六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六尺,雉堞一千一百五十有九,门四:东曰“镇连” ,西曰“镇英” ,南曰“玉骢” ,北曰“彩凤。” 每门加瓮。城横十九丈,高二丈一尺。旁开两门,一虽设常关,上各建楼。缔造之初,规画井然,昔为蛇豕窜伏之窟。启辟后,屹然一巍镇矣。

河源县城池 ,齐、宋俱据桂干为城,而枝布为三郭环之,素称佳丽。元末,城陷于寇,因废。明初,乃即中下二郭间,滨江为城。隆庆五年,民遭水患,兵宪王化从民议,建复古城,卜依桂山向东北,邑焉。知县林大黼奉檄鸠工,筑北城垣。亡何迁去。万历六年,知县曾守愚循旧基筑城,广七百丈,为门四,俱有楼。南门不利,加中东门,移南楼于上。万历十年,民遭水患,视隆庆五年尤甚。知县汤民仰始与民迁居,然水患虽平,城失其险。万历甲午,邑人参政李焘请制府陈蕖捐军饷二百金,就下埠筑基畜水,城赖以固。

和平县城池 :明正德十四年,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檄惠州同知莫相建城高一丈八尺,周围四百五十丈,雉堞九百九十二,门三:东曰迎流,西曰通津,南曰南熏,各有敌楼。北负高岭,无门,建楼曰“拱极。” 嘉靖三十七年,督捕通判洪章因民避贼,城居湫隘,拓城垣四百馀丈,雉堞三百有馀,开跃龙、永和二门,敌楼二座。万历元年,知县陈文彬易新旧城楼以砖,极其完固,池深七尺。嘉靖十三年,知县梁鼒复侵地,益濬之。

惠州府关梁考        县志

编辑

本府。归善县附郭。

东关 在城东

西关 在城西

南关 在城南

宁济桥 在府城北一里接官亭下。嘉靖二十五年,郡守吴至建。

合江渡 在门外

山角渡 在梁化水

平山渡 在驿前。以上三渡属官。

横江渡 在南关

河南渡   、黄湖渡   、鹿颈渡 ,俱在上下淮。

源塘渡   赤坎渡 俱在东都里。

叶屋渡   、孙屋渡   、永平渡 俱在外水。

《天罡渡   》《蓬亭渡 ,俱在驯雉》。以上十二渡属民。博罗县:

保宁桥 在县西长寿观前,跨榕溪。宋德祐元年,知县黄保“始伐石为之。高一丈二尺,长十丈,广一丈。明景泰七年,同知苏润、知县魏显、令潘义、何正募建,下开二道。”

兴仁桥 在北门外。元至元丙子,监县罗里敬甫垒石架木,长六丈,广八尺,寻废。明正统八年,知县赵澧洎邑人国子学正李亨募建,尽甃以石,下有二孔,久圮,行者病焉。万历癸巳,知县邓以诰凿山石新之。高一丈八尺,长六丈,广一丈。

二尺五寸

迎骖桥 在北门,长二百步,石构。

蚺蛇桥 在长平沙冈,跨蚺蛇塘,长二十丈。乡人以木为之。

黄塘桥 在罗仙陈湖水。垒石架木,乡人为之。顺丰桥 在县西五里。元至元丙子,监县罗里敬甫伐木为之,长八丈,广九尺。今废为渡。相思桥 在县北十里。宋丞相留正与省元张宋卿读书罗浮,往来苦涉,作桥以渡。后为相,乡人因名之。今废为“渡” ,讹为“相恩桥。”

宁济桥 在江东学湖。堤溃,里人曾舜渔捐《赀甃》石为桥。

白沙堆桥 由江东至此凡九处。万历二十七年,岭东道徐时进以石为之。桥夫二名,岁支工食银六两。

石湾、沙尾、横水渡 自县前沙头至此,凡一十三处。罗豫章倅邑时所设。岁收渡饷,以赡钓鳌书院之来学者。载米一十八石,附仙福一图,门人盍,以广户下,后为豪右所夺。嘉靖十九年,生员徐邦仕、乡人黎昂等奏奉勘合。府县勘明,自县前沙头湾、沙尾、大蓬、沥礼村、西湖、黄家山、绿兰等处尽复焉。岁收渡饷,以祀豫章。《仙福》一图,里长主之。万历间,邑诸生欲夺归学,赡贫士,当事者谓豫章之祀不可废,仍还里长,使仙福诸生供豫章祀事。

合江门渡 :渡夫二名,工食银一十一两;白沙堆渡 ,渡夫二名,工食银一十一两;顺丰渡 :渡夫二名,工食银四两。

里陂水渡 :渡夫一名,工食银二两二钱。榕溪渡   、相思渡   、石叉渡。

源头峰渡  ,蚬壳冈渡  ,东林寺渡,“蚬冈渡   ,苏村渡   ,肩头埔渡,元冈渡   ,神湖渡   ,黄塘桥渡,山溪渡   ,叶公桥渡  ,莫村渡。”

凌湖渡   、金溪渡   、屈屋沥渡、沙河渡 ,以上各渡,渡夫各一名。每名工食银一两九钱。

长宁县关梁无考

永安县

解沙径隘 在琴江都上镇表田。

芙蓉径隘 在琴江都上镇,通河源。

象鼻径隘 在琴江都《四图》。

《火戴》径隘 在琴江都,地名“秋溪。”

逃军嶂隘  。中溪嶂隘  。大径隘。

下径隘   青草湖隘  。公坑隘。

横排隘 俱在琴江都

双头渡

海丰县

安集关 在东门外

雄镇关 在龙津桥头。有“溪东雄镇” 四字。保民关 ,在西门外。

悦物关 在永济桥头

《齐物关 》,在径口。

谢道山关 崇祯二年建塔基于此。堪舆家谓“鹿境为儒学之前,文峰未秀,尤宜亟建。”

甲子关

东门桥 在县东门外

西门桥 :在西门外,名“永济。”

北门桥 在水巷口

龙津桥 在县东一里。明天顺七年,知县胡广修。万历四十四年丙辰,桥毁,邑人姚恭、郑照、吴志高架木以渡。崇祯十一年戊寅,复毁,知县李炫重造。

赤岸桥 在县东十里。明嘉靖中,水冲圮后,设渡上流。

罗山桥 在县东二十里。本邑挥使刘国勋建。长铺桥 在县东五十里。嘉靖三十五年训导林凤仪《重甃》。

从正桥 在县东五十里。架木以渡,旧名“歪桥。” 里人刘国勋易石建焉。碑之而为之铭曰:“不正从正,法留长流;公行大道,亿万千秋。”

迎仙桥 在县东八十里。

蛟溪桥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万历三十五年,举人章美同乡耆廖义、孙大美重修。

涌口桥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正德中,邑人王宗武建。

大陂桥 在县东二百里。邑人林亚忠建。黄坭请帮助识别此字。桥 在县西五里先圮,崇祯十一年,邑人贡生吴昌祚重甃。

小液桥 在县西二十里。宋绍兴四年,知县陈震建。

大液桥 在县西三十里,知县叶维荣建。众水之冲,其功难就。今存其《疏》。

北郁桥 一名雷公田桥。在县西南二十里。邑人陈燕楼甃架,改名“万年。”

山门桥 在县东百里,路通碣石,里人刘国勋建。

仙人桥 ,在石桥场,计三百六十五间。创建已,逸其人。两岸皆水,而桥独居海中。世传有谶云:“石桥场,卧水窟,五百年来状元出。”

永安桥 在县东北十里。嘉靖三十四年,训导林凤仪建。

梨木桥 在县东北一十里。嘉靖三十四年,训导林凤仪甃架。

赤岸渡 在县东十里。正德十二年建。

沙塘渡 在县东七十五里。

南沙渡 在县东百里,通碣石渡,甚阔。

石帆渡 在县东二百一十里。

龙川县

魁龙桥 在邑东一里。宋咸淳中,州守创,后废。弘治间,邑人温良复建。今废。

龙津桥 去县五里。宋州守宋诩创,屡溃。嘉靖二十七年,乡官黄宸捐赀,同邑人刘相一率众凿石砌之,称“便。”

东宁桥 一名“嶅津” ,去邑五里,州守宋诩创。“西安桥 ” 在城西二里。宋端平州守宋诩创。嘉靖乙酉,岭东佥事施儒重修。

东桥 在县东

北平桥 在城北二里。宋州守宋诩创。

白云桥 在县东

兴贤桥 古州学前。旧《志》筑湖建学,因建桥云。西桥 在县西。

杜子前桥 在城北。嘉靖十七年,乡官何儆率众造。

东新桥 城东门外。渡东埧之民,今废。

佛子前桥 在老龙沙坵尾。成化四年,知县秦宣修。

铁场坑口桥 在老龙

嘉禾桥 俗误云“寡婆桥。” 在老龙之上,《江镌》云。明天顺乡民叶敬道建。

胜阳桥 即下板桥,邑东五十里。

周公桥 即上板桥。《传》云“乡人周姓者建,废坏” ,今建未成。

大板桥 在通衢驿东二里。

梅村渡 在狮子石,迎送多止此。知县林廷植建亭于石,乃古天宁寺之前,匾曰“思主亭。” 东山渡 嘉靖初置,今移于窑头水。

南山渡 在驿前

东门渡 嘉靖十七年置,今废。

龙川渡 在递运所前

老龙渡 在邑东二十里,宁仁都,民私置。沐浴渡 在县东。

大板桥渡 去通衢驿二里。

长乐县

丹竹隘   桔洞隘   中溪隘。

“银坑    。” “古楼坪   ” 《榕树》:

《平塘    。大莂    》。《芙蓉径》。《解纱径   》。《象鼻径   》。“《董源车》塘。” “秋溪。” 《火戴径》。

壕桥 城四门皆有。佥事施儒创以木,今架石。“肃清桥 ” ,在兵备道前,久废。

太平街石桥

《南郭石桥 》“邑人张倪造。”

万元桥 在南厢。旧名新河桥,今犹呼之。万历己丑,知县施六卿督民重修,覆以亭,因名“万元。” 崇祯元年夏,洪水冲废居民,严金达以木架,亦便往来。后居民魏维缙募众砌以石。

赤陂桥 在县东二里。嘉靖乙卯,知县李德用建。开水道二所,以巨石砌之。旧有“闽广周道坊” ,久废。

乌陂桥 在县东三里。万历十年,乡民市石修砌。

皇清顺治十八年,诸生曾应亨倡众重修。

龙颈石桥 在县东北一里。

龙塘桥 在县东北二里。嘉靖十九年,邑诸生黄堂买砖砌造。

董源桥 在县西六里。嘉靖三十七年,知县李德用建。万历二十七年,知县张大光修,各有《记》。崇祯九年,知县张荩臣重修。

大亨洞桥 在县西十五里。邑诸生颜昌祚募众重建。

天虹石桥 在县西二十四里。

长清桥 在县西二十七里黄土岭之麓。邑诸生李培于崇祯五年捐赀为倡,募众建造,以石黄砂。石桥 ,在县西四十里。嘉靖丁巳年知县李德用建。万历二十七年知县张大光重修。今废。

罗经石桥 ,在县西五十里,路达天羊丫。小崎岭石桥 ,在县西南十里。

倒文桥 在县西南二十里。嘉靖甲寅邑诸生黄干建。崇祯九年乡民包遵修。

刘坑桥 在县南五里。邑人卓宗建。

西林渡桥 在县南三里。天启二年,叶焕募众鼎建。

昭果寺桥 乡人叶淳倡众修砌。

高竹园石桥 在县南七里。

长冈岭河口石桥 ,邑人锺一韶募建。

观音铺石桥 在县东南十里。

黄龙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邑人张闱造。后洪水冲圯,民曾仁政以木架之。嘉靖十六年,民徐尚贤易以石。近徐氏,复捐赀重修,亦名“徐氏桥。” 今废,仍架以木。

罗浮桥 邑民曾仁政建,今圯。

《啖西坑石桥 》邑诸生锺鸿声造。

练溪桥 在县东二十里。万历元年重建。二十年,以石修之,后复坏。万历四十六年,乡人曾尚礼捐金重修,较旧时益高坚焉。崇祯十五年,洪水冲圯,石俱漂荡无存。

横陂石桥 邑人魏君勉募建。

白沟桥 嘉靖壬子,佥事尤瑛建。

长安石桥 在县西南二里。万历二十七年造。陈陂石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

古镇石桥 在县南七十里。后坏,邑居士谢学萃叔侄同重修。

芋坑桥 在县南九十里。万历四十五年,乡人胡玉栋、刘楷、刘志麟、赖君惠各出银为倡,募众买石鼎造,长五丈馀,往来便之。

雷公墩桥 邑人戴耀台重修。

驿前渡 在县西南一里。

塔冈渡 在县南三里

清溪渡 在县西三十里。

下潭屯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

练溪渡 在县南二十里。

百乐渡 在县东南四十里。

七都渡 在县东南五十里。

玉茶渡 在县南六十里。

锡坑渡 在县南七十里。

葵潭渡 在县南八十里。

横流渡 在县南一百里。

万塘渡 在县南一百四十里。

梓皋渡 在县东南七十里。

《西林二渡  》《黄牛渡》。

兴宁县

四都隘 在县东四十五里。

大坪隘 在县西北六十里。

径心隘 在县东五十里,久废。

筠竹岭隘 在县西二十里。

水口隘 在县东南四十里。

龙归隘 久废

罗冈隘 ,在县西北八十里。久废。

西河桥 旧以双舟渡人。嘉靖癸未,知县应《鹏翀》初置浮桥二十四艘,凡十五年废。戊戌,知县方述改作石桥,上覆以亭,凡十三年废。庚戌,知县黄国奎复改浮桥二十有五,两岸砌以石,属以铁锁,编桥夫二人以护守,名曰“西河桥。” 通海桥 在南门外。

西安桥 在茅塘铺

富安桥 在长陂前

东安桥 在东门外

兴济桥 在县西二里

黄板桥   、迎恩桥   、拱辰桥。

东津桥   。“枫林前桥  。” “鸭母桥。”

雷公陂桥  。“林陂桥   。” “千金桥。”

“乘骢桥   ” 、“金带桥   ” 、“文峰桥。”

车溪桥   。“洋湖桥   。” 官陂桥。

新安桥   、通津桥   、“岳桥。”

登云桥   西郭渡

连平州,《关梁》无考。

河源县

红朱关 在县南三里

佛迹潭关 在县西三里。

塔下关 在县东二里

南湖关 在县北三十里县迳之外,近赤溪。《宋》

中村隘 在县东北一百十五里惠化上坪,与龙南为界。

古云隘 在大洲都《二图》诸镇隘有警,屯兵备御。

回龙镇 ,在县西北三十里。

平地镇 ,在县西北八十里。

野鸭潭关 在县北八十里。

跳王磜隘 在县东北二十里。聚龙桥 ,在旧城北。

南馆桥 在旧城南。俱宋端平中,县令林魁辰建。

桂香桥 在旧城西南龟峰古塔下。宋古成之登科归,乡人迎于此,因名。

仙女桥 俱在忠信都三角村。

龙津渡 在旧城北一里。

马草渡 在旧城东一里。

东埔渡 在旧城东

回龙镇渡 在赤溪都

九十渡 在旧县西。章田霸。

泥坑渡 在旧县东三里。

和平县

高车水隘 在城南七里。正德五年立,今废。三浙水隘 ,在城东北八十五里岑冈地方。嘉靖三十三年立,今废。

黎头镇隘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广三图》地方。嘉靖三十四年立,今废。

撑腰石隘 在惠化石龙地方,隆庆六年立。牛神径隘 在惠化茶山地方,隆庆六年立。饮放径隘。

《眼湖径》隘 按二隘在平虎镇地方,嘉靖二十八年立。盖以本镇六坊良民逼近岑陵,而此二径者,其出入之要路也。

中村隘 ,在北一百里惠化上坪地方。

乌虎镇隘 在县东六十里。弘治十五年立,后废。

东水隘 西通翁源县

驴子隘 南抵龙南

黄竹坑隘 北抵龙南

阳波隘   古镇隘   三角山隘银坑隘。

九连山隘 去县一百里。

古楼坪隘 在泉沙埔。其径通揭阳、兴宁二县及芙蓉、梅花等隘。

榕树隘 在七都水口地方。上通梅林、赤竹诸径及归善、程乡二县。

平塘隘   董源塘隘  大莂隘曾田隘   赤竹径隘  七𪨶径隘筠竹嶂隘 ,去车塘十里。正德十二年立。梅林隘 ,在塘湖,通海丰及本县绵洋,七𪨶径,黄沙等隘。

黄沙隘 上通塘湖龙村,下通黄流渡,左通海丰葵头嶂,右通中镇大径地方。

隘头岭隘 在琴冈都地方通归善,上通九丫树,下通围子固。

滑石径隘 在琴冈都通坡都下绵洋地方,分水凹隘 ,其径通揭阳、潮阳、海丰,距本县绵洋、留沙诸乡十馀里,通海林、黄沙诸隘。

鹅鼠嶂隘 琴冈都上镇,通十三都巡司。赤溪嶂隘 “通海丰。”

寅宾桥 在东门外

南薰桥 在南门外。嘉靖十一年,知县梁鼒建。隆庆五年,主簿饶文昂重建,今废。

化龙桥 在省观亭前

滩平渡 去县南一百二十里。

合水渡 去县南一十五里。

惠州府公署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惠州府治 。明洪武元年,知府万迪始建于梌木山之阜,本隋州治也。明正统九年,知府郑安、通判滕康、推官侯敬重建。正德中,知府方良节、陈祥。嘉靖中,知府蒋淦、史立模先后修之。乙亥,飓风大作,伐屋摧垣,知府李圮修。甲寅,后堂圮,知府姚良弼重建。庚申,正堂圯,知府顾言重建。署之制,中为正堂,旧扁“黄堂” ,姚良弼更“惠德堂。”

顾言,更新德堂,左为丰盈库,右为仪仗库,东翼为经历司,西翼为照磨所,后为穿堂,又后为后堂,有后库,又后为知府宅,左为同知宅,左次为通判、推官宅。丙辰,建通判宅于后堂之右。捕盗通判故有宅后员,革为经历居,至是复建于故处。经历宅改至下方,右下为经历、照磨宅,两翼之下为八科,两宅之下为吏舍。堂前为露台,为甬路,树坊《登戒铭》,为仪门。门外左为土地祠,为延宾馆。嘉靖中,知府顾言建,即架阁库、地库,今迁照磨所后。右为司狱,司前为中门,又前为鼓楼。万历丙戌,知府黄时雨重修,卫以崇垣。楼前左为申明亭,为恭候所。右为旌善亭,为总铺,中树屏墙。旧树木坊曰“雄镇岭东。” 万历中,去坊树砖屏。二十八年冬,知府程有守于屏外建石坊,额曰“岭东雄郡。”

行署 府署东南为察院,本元廉访司,有“周伯温隶书记,石刻存。明洪武七年,知府杨伯颜不花重建。景泰二年,改为岭东道,五年,知府段鉴、通判冯顺重修。嘉靖间,定为院署。”

布政分司 在院左,毁“五显” 淫祠建。

兵巡道 在院后,即故县基,万历九年建。“《岭东》道 ,在府治西,旧为布政分司。正统六年,知府郑安、推官侯敬、知县曾莹建。嘉靖十一年,分巡佥事吴彦市地改拓,后改为军器局。崇祯十二年,中军黄仕明改为守备司。”

清军馆 ,嘉靖二十五年同知徐揖建,今废。理刑馆 ,“嘉靖二十五年推官李仁建。万历间推官王栋重修。四十六年推官温国奇改建文昌祠。”

阴阳学 在府署前左申明亭南。明洪武十七年建。

医学 在府署前右旌善亭南。明洪武十年建。受纳仓 原在银峰,管粮厅在焉,后圮。明嘉靖丙辰,通判吴晋重修,嗣移关山。崇祯九年仓仍移银峰旧基。

税课司 在府署东南城垣下。明洪武二年,本司副使沙中建。嘉靖十年裁。

僧纲司 ,在西湖彗丰山永福寺,设官,都纲一人,副都纲一人。

道纪司 在西湖元妙观,设官道纪一人,副道纪一人。

察院义仓 有三,一在东门内,一在北门内,一在银峰之巅,俱明万历二十四年察院刘会建。本府社仓 十,县共三十七,俱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府程有守建。

归善县治 旧在河南,后迁水东白鹤峰下,无城池。元至元三十年,徙建郡谯楼之左。明万历四年,正堂圮。七年,知县林民止复徙于白鹤峰下。署之制,中为正堂,扁曰“维新。” 左为幕厅,右为耳房,库后为穿堂,又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正堂之右,辟西夹道入,为县丞宅;左辟东夹道入,为主簿宅。东西两序为六房。堂前为甬路,树坊书戒铭。又前为仪门,门左为别院,院左为典史宅,宅东南为土地祠,祠南为吏舍。仪门之右,内为吏舍,外为狱,中为县门,门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

河泊所 ,在白鹤峰下。旧为县治,又为县学,学徙为官学场。明洪武十年,知县完颜始建。后废,复为今县治。

平海仓 在府东南平海所城内。旧属所,明正统八年,改隶本县。

内外管里巡检司 在府东南一百三十里饭罗冈。明洪武元年建,今废。

碧甲巡检司 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海滨。明正统八年建,今废。知县李中道议改内外管巡司于黄浦墟,改碧甲巡司于淡水场,不果。提举司   、盐课司 俱在平海所东门外。预备仓 旧仓四:一在县学东,嘉祐寺旧基,一在下廓。递运所旧基,一在欣乐驿侧,一在驯雉都。明正统五年建,后并于驿侧。万历间复建于府城旧县侧。万历十九年,移建于本县城隍庙侧。

义仓 在城东

社仓四 东在水东驿,西在碧甲巡司,南在平山驿,北在永平村,知府程有守建。

养济院 旧在下廓,今徙府城南。

外州县

博罗县治 ,自梁时徙浮碇冈之西。明洪武元年,知县阎义直始建署。十四年,东莞曹直叛,燹毁。十五年,知县何彦英重建。正统五年,知县赵澧复修建。成化中,知县胡涟再修。嘉靖十八年

飓风大作,摧毁甚。知县李宪大修之。知县经彦采又填冠湖之半为馀地,以全风气。署之制,中为正堂,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宅后有亭堂,左为幕厅,右为耳房、库。幕厅东为黄册库。库东为县丞宅,耳房西为主簿宅。宅之前为吏舍,县丞宅前为典史宅,岁久圯。万历六年,知县张守为重建。左为际留仓,东西各五间,堂东西为六房,前树戒石亭。万历癸巳,知县邓以诰改建戒石坊。前为仪门,门内右为狱。万历三年,知县张守为增狱厅女圄。十八年,署印通判蒋杞建门墙,隔别轻重,罪人不使相杂。门外左为土地祠,前为县门,上为鼓楼,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二亭故额各十,此其一。馀新集罗浮铁冶长平宁集、《善政》、罗仙、《仙福》《神护》各一,今多废矣。亭之右为三图馆,东西为官铺,共二十间。知县李宪建。

行署 县治东为察院。铁炉巷口,原“岭南道,明洪武十三年建,景泰三年改岭东道,至嘉靖三十四年,知县张锦改建为察院。”

布政分司 明正统六年,县丞秦雄创建于税课司。旧基岁久倾废,仅存仪门而已。

公署 在城隍庙东。明万历八年建。知县陈渐鸿以上司少至,改崇美社学。

阴阳学 ,在县署西,明洪武十三年建。

医学 在县署西。明洪武十年建二学官虽存而学已废,为铺,岁收赁钱入官。

僧会司 旧在浮碇冈之下。明嘉靖初,始徙县城北登高镇,今废。

道会司 旧在城北,明嘉靖初,徙罗浮冲虚观。善政巡检司 在县北三十里胡镇村,明洪武四年建。

石湾巡检司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石湾村。明洪武四年建。

苏州驿 在水西尾。明洪武间,知县任志刚建于县西三十里,后徙于北,再徙江东。嘉靖三年,御史凃敬复又毁,暂寓县治,近建于河泊旧基之后。

莫村驿 在县东北公庄水口。明洪武四年知县任志刚建。嘉靖间重修,复圮。万历八年重建。预备仓 旧仓四,在铁冶、迁福、新集、罗仙四都。俱明正统间建,今废与际留仓并建,在县署左。义仓 在县城东。

社仓 四一莫村,一罗洞,一石湾,一善政。知府程有守建。

养济院 在县西。明洪武间,知县吴贤三立。后徙浮碇冈下儒学左。

漏泽园 在县西北二里大施岭。

长宁县治 在城中君子峰下。明隆庆改元,寇平,立县。己巳,知县赵钺履任,未有公署,惟于沐河治事。壬申,知县丁用中至,始编茅为廨,后作邑鸿雁洲,制犹𥳑陋。万历元年,知县陈立中徙今治,始建署。署之制,中为堂,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堂北为有济亭,亭北为穿堂。穿堂之左右为东西库,堂左为幕厅,左右为六房,前树戒石亭。又前为仪门,门内左为典史宅。万历元年典史卢鲁卿建,十四年,熊时安改建今所。宅前为土地祠,右为狱。又仪门前为县门,上为鼓楼,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

行署 在县东。明万历九年,知县陈立中建。二十一年,知县江天济重修。

协守公署 在县西。明万历十八年,知县杨惟清建。

长吉巡检司 在长吉都戈罗山下。

请帮助识别此字。坪巡检司 在象冈都九曲岭上。预备仓 在县堂右。明万历戊子,知县杨惟清建。

义仓 在城东

《社仓 》二:“东在长吉巡司,西在”请帮助识别此字。坪巡司,知府程有守建。

永安县治 在南门之内。明万历三年,知县伍成准始营。六年,知县权用溥继建。署之制,中为正堂,左为幕厅,右为架阁库,南为戒石亭,为仪门。又南为正门,北为后堂,为知县宅,西为典史宅,两廊居六曹。仪门外左为土地祠,为狱,右为延宾馆。正门外,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行署 在县城西,知县权用溥建。

府馆 在分司东北,知县权用溥建。

守备署

抚民通判署 俱在新田,明万历四年建。际留仓 在儒学西,知县郭之藩建。

驯雉巡检司 旧在归善水东驿侧。明嘉靖中,

佥事施儒徙于古名都乌石屯,扁曰《永吉》;而司名仍旧;安民镇立县,乃徙于凤凰冈。

宽仁巡检司 ,在苦竹派驿侧。佥事施儒徙于桃子园,后复还此。原设官,今革。

《苦竹派驿 》在宽得都。驿事宽仁,巡检摄之。预备仓 在际留仓东。知县权用溥建。

义仓 在城东

社仓 二:“东龙窝,西宽仁。” 知府程有守建。养济院 在城西安民镇,知县郭之藩建。海丰县治 在县城之北,明洪武三年,知县陈规始建署。永乐十三年,主簿卢景清重修之。成化戊戌,县丞陈日光重建。正德壬申,知县杨继荣建谯楼暨狱房。嘉靖癸未,知县林克润复恢旧制。乙酉,推官周楫来视邑事,始董其成,复新谯楼暨门。庚寅,知县陈一善建“平政坊” 于署前。己酉,知县饶士亨重修之,规制视昔备矣。署之制,中为正堂,左为幕厅,右为听事厅。东西廊为六房;堂之后为后堂,左右为库房;后为知县宅,东为县丞宅,西为典史宅,前为戒石亭,为仪门;门东为吏舍,西为狱。又前为鼓楼,东为土地祠。县门之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今圮。北为军营侵占。二亭,故额各八,此其一。馀石塘、“杨安” 、“金锡” 、坊廓、“石帆” 、“龙溪” 、“吉康” 各一,久废。

行署 在县署西,为察院,旧南丰驿,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张济时改建。

布政分司 明正统六年,知县林克润建。嘉靖九年,知县陈一善重修,复市地百步以广之。按察分司 “旧府馆地。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张济时改建。”

捕盗公馆 在碣石卫城内。明嘉靖三十五年,议建“捕盗通判” ,往来居之。

阴阳学 “明洪武十五年建。”

医学 明洪武十五年建。弘治七年,知县刘璿改为河泊所。

河泊所 旧在城东门外税课司地,明洪武十四年裁革,乃立此署。弘治七年,知县刘璿将医学地改创。嘉靖二年,河泊俞鸾重建。十年裁革,所废为民居。

僧会司 在万寿寺

长沙港巡检司 在金锡都。明洪武十三年建。弘治八年,知县刘璿重建。

甲子门巡检司 在石帆都。明洪武五年建。弘治八年,知县刘璿重建。

鹅埠岭巡检司 在杨安都。

际留仓 ,在县西,原属所,明正统五年改隶。常盈仓 ,在碣石,原属卫,明正统十年改隶。捷胜仓 ,在捷胜所,原系永积仓,明正统十年改隶。

南丰驿 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立。成化十五年,县丞陈日光重建。嘉靖九年,知县陈一善重修。

东海滘驿 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立。嘉靖九年,知县陈一善重修。

平安驿 在县西七十里。明洪武四年立。嘉靖九年,知县陈一善重建。

石桥场盐课司 明洪武中设,去县二百里,在坊廓都。

预备仓 在县治西,原在县东三里,明嘉靖九年,知县陈一善徙建。

义仓 在城西

社仓 四东在东海滘,西在平安,南在捷胜所,北在新田,知府程有守建。

养济院 在县东北一里。明嘉靖十五年建。漏泽园 在县城北三里。

龙川县治 在守御千户所之东。明洪武二年,县丞严重始建署旧治在城东,始迁今所。十六年,知县李绍建。宣德四年知县宋常重建。天顺六年知县汪智重修。嘉靖四年,知县韦邦宪加饰焉,久塌。万历六年,知县林廷植详允鼎建,分守李盛春捐金助之。署之制,中为堂,后为穿堂,又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堂左为幕厅,右为黄册库、仪仗库,又右为吏舍,东为主簿宅,宅前为典史宅,堂东西序为六房,前树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之右为狱,门外左为土地祠,右为迎宾馆,前为县门,上为鼓楼,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二亭故额各五,此其一。宁仁、广信、和平、“仁义” 各一,久废。

察院 在县西。明嘉靖三十二年,御史郭文周、佥事尤瑛檄知县胡恩创建。隆庆五年,知县尹良任修。

布政分司 明成化六年知县秦宣建。隆庆五

年知县尹良任重修

岭东道 在县西。明洪武九年建,曰“岭南。” 景泰二年改。成化九年,知县秦宣重修。隆庆五年,知县尹良任重建。

府馆 在县西。明成化九年,知县秦宣重建。阴阳学 在《岭东道》前,久废。

医学 在岭东道前“惠民药局” 内,久废。

河泊所 在县治东二里。明嘉靖初,裁革地基,入税于官。

税课局 在县南一里。明洪武九年建。天顺六年裁革。今为南城社学。

递运所 在县东二十五里。明嘉靖九年裁革。僧会司 在县治西,即粤王庙故基。明洪武十六年创建,久塌。万历六年,知县林廷植查出侵地重建。

道会司 在元妙观

际留仓 “原在城北二里。明洪武九年建属所。正统九年,隶县。成化十年,知县秦宣迁建城西门内。” 嘉靖三十二年,知县胡恩建,久废。万历六年,知县林廷植重建。

十一都巡检司 在广信都,扺县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年建,成化十年,知县秦宣重修。通衢巡检司 ,在宁仁都,距县七十里。明洪武“九年建,成化十年,知县秦宣重修。嘉靖间,佥事雍澜迁老龙,以便水陆盘诘。隆庆二年,通衢筑城,士民具呈详允” ,抚按复迁旧址。

雷乡驿 在县治南二里。明洪武二年,县丞严重建。成化八年,知县秦宣重修。隆庆五年,知县尹良任增建。万历元年被焚。六年,知县林廷植重建。

通衢驿 在宁仁都。明洪武九年,典史黄九成建。永乐十年,驿丞黄海山修。成化十年,知县秦宣重建。隆庆元年兵巡按察使张子弘重修。原设官,今革。驿事巡司摄之。

预备仓 在县城西。明成化十年,知县秦宣建。万历八年,知县林廷植重建。

义仓 二间俱在预备仓前。

社仓 四东在通衢驿,西在张坊乡,南在坑田乡,北在十一都巡司。知府程有守建。

养济院 在城北一里。明洪武十六年,知县李绍创建。万历八年,知县林廷植重建。

惠民药局 在城南税课局基内。明成化十六年知县郑儒建。

“漏泽园 ” 二,一在湖山下,一在厉坛东西北空地。

长乐县治 在紫金山之西,城之北偏,故长乐镇地也。宋绍定中,令叶拳建治于七都之龙冈。元至元中,迁今治,后燹于兵。明洪武五年,知县段博始建署。永乐四年,知县习韶重建。天顺中,知县潘镛改建。正德三年,知县杨继宗拓地增修。署之制:中为正堂,东为幕厅,西为库堂,后为穿堂,傍有翼室。穿堂之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东为主簿宅。堂东西序为六房,序之东为典史宅。自西序折而北为吏舍。堂前为戒石亭,为仪门。门之东为土地祠,西为狱,又前为县门。门之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二亭故额各三,此其一。馀清化、琴江各一,久废。

察院 在县左。明洪武五年,知县段博建。嘉靖十八年,佥事雍澜扩地重建。

布政分司 旧在察院左,明嘉靖中,佥事施儒改建。

岭东道 旧在紫金山之阳。明正德元年,佥事胡恩创建。嘉靖元年,佥事施儒实始来,居首恢扩之。三十七年,佥事尤瑛复增修之。中有小阅武亭、清流亭、连容洲、后乐园、优学斋、观射亭、湛一亭、五祀祠。门右有团练厅,建之则佥事雍澜也。万历十年,参议伍显改建今所。

府馆 旧在县左,佥事施儒改,旧布政分司为之。

阴阳学 在城隍庙右

医学 在县署东。明洪武十七年建,二学俱废。嘉靖二十二年,知县周柏合建于县门东。二十九年,知县罗琼改为社学。

僧会司 在禅定寺

道会司 在《东岳宫》。

际留仓 明洪武五年建,原属所,正统二年改隶。

递运所 旧在西门外。明正德八年并兴宁驿。清溪巡检司 在县西三十里。明洪武五年建。十二都巡检司 在县南百里黄牛。明洪武五年建于平乐寨,佥事施儒徙建,后增盖黄流渡。

公馆

兴宁驿 在县西南,近河一里。明洪武五年,知县段博建。

七都驿 在县东南六十里。明洪武五年,知县段博建。

预备仓 有二,旧一在黄埔村,一在华阳村,明正统五年建。今俱徙学宫左。

义仓 在城西

社仓 四一在城中,东在七都,西在岐岭,南在下洋。知府程有守建。

养济院 旧在城北。明成化间,知县黄瑜迁于东门外后圮。嘉靖八年,佥事刘乔重建。三十三年,知县李德用重建。

漏泽园 在西廓。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李德用立。

兴宁县治 。明洪武二年,县丞刘昭辅始建署。正统二年,知县朱孟德修之。天顺五年寇毁。成化二年,典史丁晟重建。弘治十年知县俞泰,嘉靖八年知县吴悌,十三年知县施干,三十一年知县黄国奎前后修葺。县后俱民塘十馀亩,知县黄国奎实之,以全风气。署之制,中为正堂,东为幕厅,西为黄册库,后为穿堂,又后为后堂。后堂之左右室为库,后堂之后为知县宅。幕厅之东为主簿宅,主簿宅之南为典史宅。堂之东西序为六房,西序之北为吏舍。吏舍之西有塘,堂之南有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之左为仪仗库,库南为吏舍。仪门外左为土地祠,为延宾馆,右为狱,狱南为吏舍。外为谯楼,东为申明亭,西为旌善亭。二亭故额各五,此其一。嘉靖间,知县方述建。馀一都、四都、六都二图各一,今废。

布政分司 在治南。明正统五年,知县朱孟德建。成化二年,知县秦宏重修。署西有榕甚大,高覆如盖,堪称乔木伟观。

岭东道 “旧为岭南道,明洪武四年,县丞刘昭辅建。景泰二年,改今名。天顺五年,寇毁。成化二年,知县秦宏迁于布政司左。” 十六年,知县侯爵复改于东街左,即故儒学基。

府馆 在治东北。明嘉靖二年,知县应鹏翀建。捕盗公署 “去县北一百二十里,在十三都巡司千户所东。明嘉靖六年,佥事施儒建。三十四年知县罗衣重修,岁委主簿镇之。”

周塘公馆 去县南五十里。明万历四年建。阴阳学 在县后街,今废。

医学 在县后街,今废。

河泊所 在水口,明洪武四年建。正统六年,知县朱孟德奏革。

际留仓 在城西北街。明洪武四年,知县周仕贵建。天顺间,寇毁。成化二年,知县秦宏重建。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黄国奎重建。

水口巡检司 在县南四十里。明洪武八年建,后毁。成化十二年建于下岸,寻圮。正德中,巡检顾侃迁上岸。嘉靖二十九年,巡检朱榕建鼓楼。十三都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与安远丹竹楼邻。明洪武四年始建,后屡毁。正德五年,寇乱,巡检王谏移白水寨。嘉靖六年,邑民张英俊等奏请“分县治以安居民” ,分巡施儒复司今所,檄巡检陈躬筑城,出赎金六百,府县出赎金二千,立司于城之中。城周三百六十七丈,高一丈七尺,辟二门。有千户所在司东,今废为社学预备仓 。旧四,明景泰五年知县舒韶置于廓外四乡:东和山,南梓槔,西茅塘,北陈坑。天顺辛巳寇毁,成化三年,知县秦宏改建一所,与际留仓对峙,后毁。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黄国奎重建。义仓 在城内。

社仓 五一在城中,东在莲塘铺,西在十三都,南在周塘公馆,北在罗冈,知府程有守建。社仓 在县城北隅。明万历十八年,本府推官王栋署县建,置田十四亩隶县,入租贮此,为会馆公用。

养济院 在城西黄板桥。“旧在城南,明洪武十四年,知县张助建,后废。嘉靖九年,知县吴悌于今所重建。” 三十一年主簿苏一楠重修。共二十四间,周围五十九丈二尺。

漏泽园 在城北三里洪塘坪黄圳侧。明弘治十八年,知县芮恩建。缭以周垣,约四十丈,屋三间。今废。

连平州治 在惠化图。明崇祯六年题建,推官吴希哲、永安知县牟应绶、长宁知县陈国祯总其成。中为正堂,扁曰“万服” ,取《易》劳谦,万民服之义。左为赞政厅,右为龙亭库。戒石亭在堂前。南为仪门,又南为正门、后堂,如堂之制。堂后为水。

心门。知州舍,居后堂之北,吏目舍,居堂之西。东西庑以居六曹,各舍五间。仪门外左祠地祇。正门外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

巡检司 二:曰忠信,在州东六十里;曰长吉,在州南三十五里。

长丰仓 :在州仪门右五间。制院熊捐银二百两,虔院潘捐银一百两,知州牟捐银三十两。共籴谷一千四百石,为备赈之基。

漏泽园 在城南塔山前。

河源县治 ,明洪武二年与城俱徙,建于寿春寺,县丞锺镒实始经之。隆庆辛未,水患覆没,知县林大黼因复古城,背西南桂山,向东北建署,民困未迁。万历戊寅,知县曾守愚改建南向,亦未迁罢去。壬午,水患尤甚,癸未春,知县汤民仰始入居之。署之制,中为堂,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左为主簿宅,堂左为幕厅,东西为六房,前为戒石亭,为仪门,门外左为典史宅,宅之前为狱,右为土地祠,祠后为礼宾馆,前为县门,上为鼓楼。门外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二亭故额各八,此其一。馀赤溪、永顺、蓝能、忠信、水源、“惠化” 各一,久废。

察院 即原建东北县治,知县曾守愚建。蓝口巡检司 在驿前,明洪武六年建。

忠信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里。明洪武四年建。宝江驿 在南门外。明洪武八年,知县马仕彪建。十六年,驿丞林衢、永乐十五年驿丞蔡思恭重修。

义合驿 在蓝能都。明洪武六年,驿丞陈辅建。永乐十三年,驿丞徐庆安修。

蓝口驿 在蓝能都。明洪武二年,县丞锺镒建。原设官,今革驿事,巡司摄之。

预备仓 旧四,一在蓝口巡检司,一在长吉巡司,一在联魁坊,一在忠信巡司。明洪武二年,县丞锺镒建,今并为一,徙际留仓侧。

义仓 在县治右

学仓 在义仓侧

社仓 七知府程有守建。

养济院 在县北。明洪武八年,知县马仕彪建。漏泽园 二:一在老城内,一在南馆桥。

和平县治 在南城内。明正德十四年,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奏请立县,于是龙川县知县韩珪、主簿龚瑀始建署。时县初立,知府甘公亮、同知莫相之劳为多。嘉靖二年,知县刘琰始至,廓而新之。三十三年,署县事兴宁县主簿苏一楠请置吏廨,规制始备。久倾颓殆尽。隆庆六年,知县陈文彬修,焕然改观。署之制,中为正堂,后为穿堂,又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宅后为后乐亭,又后为静观亭。“堂左为幕厅,右为仪仗库,又右为吏舍,东为主簿宅,宅后为典史宅。堂东西序为六房,前树戒石亭,前为仪门。门之右为狱,左为土地祠,前为县门,上为鼓楼,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

岭东道 在县治东。明嘉靖十四年,知县郭惠建。隆庆六年重修。

府馆 在县治北。明嘉靖十四年,知县郭惠建。浰头巡检司 “在下牌,去县八十里。明正德十六年,浰头平,提督都御史王守仁奏移于此,以镇要害。” 至隆庆六年,巡检雷燮申请知县陈文彬鼎建。

预备仓 在北城内

义仓 在城中

社仓 二东在彭证,西在惠化,知府程有守建;养济院 在西门外一里许,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周隆盛建,今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