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第028卷

明伦汇编 家范典 第二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十八卷
明伦汇编 家范典 第二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

 第二十八卷目录

 父子部杂录

 父子部外编

家范典第二十八卷

父子部杂录

编辑

《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 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 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 也。

《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 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 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 少女。”按:《大全》节斋蔡氏曰:“一索、再索、三索者,以初中 终三画而取此长中少之序也。”柴氏中行曰:“物物有” 男女之象,天地之性人为贵,故以人言之耳。

《礼记曲礼》:“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按注:“聚犹共 也。鹿牝曰麀。”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

《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注:言 积习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陶镕金铁,使之柔 合,以补治破器,故此子弟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 片相合,以至完全也。箕,柳箕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 挠屈,调和成弓,故其子弟亦观其父兄世业,学取柳 条和软,挠之成箕也。

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 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

《孝经》:“敬其父则子悦。”

《庄子·天道》篇:“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

《寓言》篇:“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 也。”

《盗跖》篇:“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 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 兄弟之亲矣。”

《天地》篇:“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孝子》不谀 其亲。

《关尹子九药篇》:“有道交者,有德交者,有事交者,道交 者,父子也,出于是非贤愚之外,故久德交者,则有是 非贤愚矣,故或合或离,事交者合则离。”

《荀子君道》篇:“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 子,曰:敬爱而致文。”

《吕氏春秋去私篇》:“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 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计。然子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 《孔丛子杂训》篇:“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 君之业二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 恶,以扬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 教之也’。子思答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 也。以为私情之细,不如公义之大,故弗敢私之云耳。 责以’”虚饰之教,又非伋所得言。公曰:“思之可以利民 者。子思曰:‘顾有惠百姓之心,则莫如一切除非法之 事也。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赈困匮, 无令人有悲怨,而后世有闻见,抑亦可’。”公曰:“诺。” 刘向集《洪范五行传》。《春秋》成公三年,新宫灾。时鲁三 桓子孙始执国政,宣公欲诛之,恐不能,使大夫公孙 归父如晋。谋未反,宣公死,三家谮归父于成公。成公 父丧未葬,听谗而逐其父之臣,使奔齐,故天灾宫,明 不用父命之象也。董仲舒以为成居丧,亡哀戚心,故 天灾其父庙,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庙也。

《春秋》“襄公三十年,宋灾。”先是宋公听谗而杀太子痤, 应“火不炎上”之罚也。

“雄鸡自断其尾”,近鸡祸也。是时,王有爱子子晁,王与 宾起阴谋欲立之。田于北山,将因兵众杀适子之党, 未及而崩。三子争国,王室大乱。其后宾起诛死,子晁 奔楚而败。

《褚先生集》: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 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 《诗》谬乎?”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迹者, 欲见其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 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 以传疑,故两言之。”

《孝经钩命决》:“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 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 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

孔融《与韦甫休书》:“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 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邴原别传》: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 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 人纷纭,或父或君。时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 原,原悖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之。

魏文帝为太子时,《与王朗书》云:“昔石厚与州吁游,父 碏知其与乱;韩子昵田苏,穆子知其好仁。故君子游 必有方,居必就士,诚有以也。”嗟乎宋忠!无石子先识 之明,老罹此祸。今虽欲愿行灭亲之诛,立纯臣之节, 尚可得耶?

《世说》:王澄与人书,称“其兄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颜氏家训》:“刘縚、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照,一生 不为照字,唯依《尔雅》火傍作炤耳。然凡文与正讳相 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 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 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尝有甲设䜩席,请乙为宾, 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 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 于轻脱。

吉甫,贤父也;伯奇,孝子也。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 性,而后妻间之,伯奇遂放曾参。妇死,谓其子曰:“吾不 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骏丧妻,亦谓人曰:“我不及曾 参,子不如华元。”并终身不娶。此等足以为诫。其后假 继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慎之 哉!慎之哉!

《资暇录》:今代多称故丞相彭原李公谓其子廓曰:“吾 不如尔有令子。”盖言廓子画蚤修辞赋,而廓不辨屯 毛。按《刘氏代说》:张凭父不才,凭祖镇谓凭父曰:“我不 如汝有佳儿。”时凭仅数岁,敛手对曰:“阿翁讵宜以子 戏父。”好事者见彭原公尚谈谐,遂移之以资一时之 噱,而不知小亏丞相之甚,其诬厚矣。不然者,彭原公 “岂不见张凭之语邪?”

《五代史南唐世家》:太祖皇帝出师南征也,李煜遣其 臣徐铉朝于京师,仰而言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 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其说累数百言。太祖曰:“尔谓父 子者为两家,可乎?”铉无以对而退。

“燕翼贻谋”,录师、傅、保,辅佐人主,其名甚重,非道尊德 重,不可以居也。师导之教训,傅傅其德义,保保其身 体,如周、召、毕公之于成王,可以当是名矣。汉之张禹、 孔光,辱莫甚焉,邓禹其庶几乎!后世以为阶官而序 进之,失其本旨矣。若皇子加官,而冠以师、傅、保之称, 此何义也?子虽贤而可为父之师、傅、保乎?况有年方 孩幼即加是官者,尤悖理矣。故英宗治平二年,御史 中丞贾黯力陈其非,四月丙午,诏止加三公,太尉、司 徒、司空是也。自此名正言顺,人无得而议。宣、政以后, 至以师傅保加之宦竖,其悖理尤甚矣。

杨万顷杀张审素,审素二子,瑝、琇为父复仇杀万顷, 张九龄欲活之,李林甫必欲杀之,而二子竟伏大刑。 盖九龄君子喜人为善,林甫小人嫉人为善,好恶不 同故也。苟其父罪当死,子不当报,仇父死不以罪,或 非出上命,而为人所挤陷以死,可不报乎?审素之仇, 所当报也。太宗雍熙三年七月癸未,京兆府鄠县民 《甄婆儿报母仇杀人》,诏决杖遣之。惜乎瑝、琇之不遇 圣时明主也!

《鼠璞》:梁萧憺刺荆州还,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急 如水火,何时来哺乳我。”传谓:爹,徒我反,荆土《方言》:今 浙人以父为爹,字同音异,亦随土声而变。《广韵》:“爹,陟 斜切”,注“羌呼父,徒可切”,注:北方呼父。其说甚明。㸙,正 奢切,注吴人呼父。爷,以遮切,注俗为父。声音大率相 似。隋《回纥传》以父为多,亦此类。

《挥麈后录》:李邯郸命诸子名,世人难晓,后见孙长文 云:“邯郸之长子寿朋,取三寿作朋之义;次子复圭,本 三复白圭;幼子德刍,以三德苾刍。”其指如此,宜乎人 所不解也。

《省心录》:“强辨者饰非,谦恭者无争。知其善之可迁,善 恶在自为。父子不相侵。尧为父而有丹朱,舜为子而 有瞽瞍。尧与贤易,舜克谐以孝难。”

《读书杂钞》:“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注:“子事父无贵贱。” 正义曰:“本为士庶,今起为诸侯云云。谥者,列平生德 行而为作美号。父贱无谥”,子今虽贵而忽为造之,如 似鄙薄父贱不宜为贵人之父也。或举武王为难,郑 答赵商曰:“周道之基,隆于二王,功德由之,王迹兴焉。 凡为人父,岂能贤乎?”

《青箱杂记》:岭南风俗,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 男女小名呼其父母。元丰中,余任大理丞,断宾州奏 案,有民韦超男名首,即呼韦超作父首,韦遨男名满, 即呼韦遨作父满,韦全男女名插娘,即呼韦全作父 插,韦庶女名睡娘,即呼庶作父睡、妻作婶睡。

《萤雪丛说》: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 为名,不以“晞颜”为名,则以“望回”为名;不以“次韩”为名则以齐愈为名,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 愚,或曰鲁,或曰拙,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如司马氏 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尝择称呼之美哉!尝观 《进士同年录》,江南人习尚机巧,故其小名多是好字, 足见自高之心。江北人大礼任真,故其小名多非佳 字,足见自贬之意。若夫雁塔之题,当先正名,垂于不 朽。

东坡《答陈季常书》:“在定州日作《松醪赋》,今写寄择等, 庶开发后生妙思。著鞭一跃,当撞破烟楼。吾子迈文, 颇有父风,咄咄皆跨灶之兴。” 《东坡志林》:“郗嘉宾既死,出其所与桓温密谋之书一 箧,嘱其门生曰:‘若家君眠食大减,即出此书方回。见 之曰:‘是儿死已晚矣’。乃不复念’。余读而悲之曰:‘士之 所甚好者名也,而爱莫加于父子。嘉宾以父之故而 不匿其恶名,方回以君之故而不念其子。嘉宾可谓 孝子,方回可谓忠臣也。悲夫’!”或曰:“嘉宾与桓温谋畔, 而子以孝子称之,可乎?”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嘉宾 之不忠,不待诛绝而明者,其孝可废乎?”王述之子坦 之欲以女与桓温,述怒,排坦之曰:“汝真痴也!乃欲以 女与兵!”《坦之》是以不与温之祸。使郗氏父子能如此, 吾无间然矣。

《清波杂志》:煇尝见父友许志康宦论太素脉,谓可卜 人之休咎。因及治平中,京师医僧智缘为王荆公诊 脉,言当有子登科甲之喜,时王禹玉在坐,深不然之, 明年雱果登第。缘自矜语验,诣公乞文以为宠。公为 书曰:“妙应太师智缘诊父之脉,而知其子有成名之 喜。”翰林王承旨疑古无此缘,曰:“昔秦医和诊晋侯之” 脉,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尚于晋侯脉息见之, 因父知子,又何怪乎所书大略如此?许云非荆公之 文,特其徒假公重名,矜衒以售其术耳。

吴长文不喜释氏,父卒,不召僧,营佛果,闾巷常与父 往还者,各赠二缣。韩魏公谓事亲之际为尢难。建安 刘同知居留建康,薨于官,遗戒不事梵呗,其家恪遵 治命。兴化陈丞相当属纩之际,亦以手笔示其子,谓 追修无益于逝者,岂二公自信平生践履必可升济, 初不假荐助冥福,抑矫世俗溺信浮屠氏之说欤?长 文名奎,尝参机政于熙宁。

正郎初遇郊,止得荫子,不及他亲。元祐中,黄鲁直应 任子,特请于朝,舍子而先侄后,遂为例。东坡荐黄“自 代之词,瑰琦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今 士夫当郊该荫补而累奏其子者有之。

《容斋随笔》:“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曰:‘君讳靖,字礼, 襄阳广昌人。高祖长卿,齐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 中将军。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劲楷, 类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

戾太子死,武帝追悔,为之族江充家,黄门苏文助充 谮太子,至于焚杀李寿,加兵刃于太子,亦以他事族。 田千秋以一言至为丞相,又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 之台。然其孤孙囚系于郡邸,独不能释之,至于掖庭 令养视而不问也。岂非汉法至严,既坐太子以反逆 之罪,虽心知其冤,而有所不赦者乎?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刘歆事父,虽不载不孝之迹,然其议论每与向异同, 故向拳拳于国家,抑王氏以崇刘氏,而歆乃力赞王 莽,唱其凶逆,至为之国师公,又改名秀,以应图谶。竟 亦不免为莽所诛,子棻、女愔皆以戮死。使天道每如 是,不善者其知惧乎?

石虎将杀其子宣,佛图澄谏曰:“陛下若加慈恕,福祚 犹长。若必诛之,宣当为彗星下埽邺宫。”虎不从。明年 虎死,二年国亡。《晋史》书之,以为澄言之验。予谓此乃 石氏穷凶极虐,为天所弃,岂一逆子,便能上千元象, 起彗孛乎?宣杀其弟韬,又欲行冒顿之事,宁有不问 之理?澄言既妄,史氏误信而载之,《资治通鉴》亦失于 不删也。

《容斋续笔》:汉王氏擅国,王章、梅福尝言之。唯刘向勤 勤恳恳,上封事极谏,至云:“自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 亦且不并立,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 于外亲,降为皂隶,为后嗣忧,昭昭甚明。”其言痛切如 此。而子歆乃用王莽举为侍中,为莽典文章,倡导在 位,褒扬功德,安汉宰衡之名,皆所共谋,驯致摄篡,卒 之身亦不免。魏陈矫事曹氏,三世为之尽忠。明帝忧 社稷,问曰:“司马懿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 之望,社稷未知也。”懿竟窃国柄。至孙炎篡魏为晋,而 矫之子骞乃用佐命勋,位极公辅。晋郗愔忠于王室, 而子超党于桓氏,为温建废立之谋。超死,愔哀悼成 疾,后见超书一箱,悉与温往反密计,遂大怒曰:“小子 死恨晚!”更不复哭。《晋史》以为有大义之风,向矫愔之 忠如是,三子不胜诛矣。

《容斋三笔》:“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鲧之罪足以 死,舜徇天下之公议以诛之,故禹不敢怨,而终治水 之功,以盖父之恶。”魏王裒嵇绍,其父死于非命,裒之父仪,犹以为司马昭安东司马之故,因语言受害,裒 为之终身不西向而坐。绍之父康,以魏臣锺会谮之 于昭,昭方谋篡魏,阴忌之,以故而及诛,绍乃仕于晋 武之世,至为惠帝尽节而死。绍之事亲,视王裒远矣。 温公《通鉴》犹取其“荡阴”之忠,盖不足道也。

《传记》所载曾晳待其子参不慈,至云因鉏菜误伤瓜, 以大杖击之仆地。孔子谓参不能如虞舜,小杖则受, 大杖则避,以为陷父于不义,戒门人曰:“参来勿内。”予 窃疑无此事,殆战国时学者妄为之辞。且曾晳与子 路、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浴乎沂,风乎舞雩”之言,涵泳 圣教,有超然独见之妙,于四人之中独蒙“吾与”之褒, 则其为人之贤可知矣。有子如此,而几寘之死地,庸 人且犹不忍,而谓晳为之乎?《孟子》称曾子养曾晳,酒 肉养志,未尝有此等语也。

《容斋四笔》:英明之君,见其子有材者,必爱而称之。汉 高祖谓赵王如意类己,欲以易孝惠,以大臣谏而止。 宣帝以淮阳王钦壮大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数嗟 叹曰:“真我子也。”常有意欲立为嗣,而用太子起于微 细,且蚤失母,故弗忍。唐太宗以吴王恪英果类我,欲 以代雉奴。其后如意为吕母所戕,恪为长孙无忌所 害,钦陷张博之事,殆于不免。此三王行事,无由表见。 然孝惠之仁弱,几遭吕氏之覆宗;孝元之优柔不断, 权移于阍寺,汉业遂衰;高宗之庸懦,受制凶后,为李 氏祸尤惨,其不能继述,固已灼然。高祖、宣帝、太宗,盖 本三子之材而言之,非专指其容貌也,可谓知子矣。 彼明崇俨谓“英王哲貌类太宗”,张说谓太宗画像雅 类忠王,此惟取其形似也。若以材言之,中宗之视太 宗,天壤相隔矣。汉成帝所幸妾曹宫产子曰:“我儿额 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使其真是孝元,亦何足道,而 况于婴孺之状邪?

文臣封赠,三代自初除执政外,凡转厅皆不再该,唯 知枢密院及拜相乃复得之,然旧法又不如是。欧阳 公作《程文简公琳父神道碑》,历叙恩典曰:“琳参知政 事,赠为太子少师;在政事迁左丞,又赠太子太师;罢 为资政殿学士,又赠太师、中书令;为宣徽北院使,又 赠兼尚书令。”则是转官与罢政亦褒赠。而自宫师得 “太师、中书令”,更为超越,它或不然。

《容斋五笔》:唐肃宗于干戈之际,夺父位而代之,然尚 有可诿者曰:欲收复两京,非居尊位不足以制命诸 将耳。至于上皇还居兴庆,恶其与外人交通,劫徙之 西内,不复定省,竟以怏怏而终。其不孝之恶,上通于 天。是时元次山作《中兴颂》,所书天子幸蜀,太子即位 于灵武,直指其事,殆与《洪范》云“武王胜殷杀受”之辞 同。其词曰:“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既言重欢, 则知其不欢多矣。杜子美《杜鹃》诗:“我看禽鸟情,犹解 事杜鹃。”伤之至矣。颜鲁公《请立放生池表》云:“一日三 朝,大明天子之孝;问安视膳,不改家人之礼。”东坡以 为彼知肃宗有愧于是也。黄鲁直题《磨崖碑》尤为深 切。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 幸耳。上皇局脊还京师,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 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 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所以揭表肃宗之罪极 矣。

国朝士大夫除官,避父祖名讳,盖有不同,不讳嫌名, 二名不偏讳,在礼固然。亦有出于一时恩旨免避,或 旋为改更者。建隆创业之初,侍卫帅慕容彦钊、枢密 使吴廷祚皆拜使相,而彦钊父名章,廷祚父名璋,制 麻中为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二品。绍兴中,沈 守约、汤进之二丞相父皆名举,于是改提举书局为 “提领”,自馀未有不避者。吕希纯除著作郎,以父名公 著而辞。然富韩公之父单名言,而公以右正言知制 诰。韩保枢之子,忠宪公亿,孙绛、缜,皆历位枢密,未尝 避,岂别有说乎?

《闻见后录》:陈叔宝不道,杨广亲擒之。叔宝死,谥炀。后 杨广不道尤恶,死亦谥“炀”云。

疑“父子之间不责善”,曰:“《经》云:‘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 于父’。《传》云:‘爱子教之以义方’。《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 善’。不责善,是不谏不教也,而可乎?”

《齐东野语》:匡衡好学,精力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 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 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 上下颏”,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 甚,颐解而卒。又岐山县樊纪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 脱,有声如破瓮。按《医经》云:“喜则气缓,能令致脱颐。”信 非戏语也。

《明道杂志》:杜甫之父名闲,而甫诗不讳闲。某在馆中 时,同舍屡论及此。余谓甫天姿笃于忠孝,于父名非 不获已,宜不忍言。试问王仲至讨论之,果得其由,大 抵本误也。《寒食》诗云:“田父邀皆去,邻家闲不违。”仲至 家有古写本,杜诗作“问不违”,作“问”实胜闲。又《诸将》诗 云:“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闲。”写本作殷字亦有理,语更雄健。又有“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惊鸥 下急湍”,本作“开幔”,“开幔”语更工,因开幔见蝶过也。惟 韩干《画马赞》有“御闲敏”,写本无异说。虽“容”是开敏,而 礼卒哭乃讳马赞,容是父在所为也。

《程史》,庆元间有宿儒以文名,入鳌掖为承旨,朝议谓 且大用。会韩平原有归子曰:“葎先钤吴门兵,时出妾 方娠,鬻当湖巨室鲁氏得男焉。”葎也既贵,无他子,遂 以重币请于鲁而归之始至,而平原适有恩制,当降 麻,偶不详知,遂于廷纶中用鲁公拜后事,意盖指忠 献耳。有欲进者忌之,摘其语谓含讥刺。平原读之,见 其姓之《偶符》,大怒,不逾月遂去国,终其身不复用。当 其下笔时,初不自觉转喉之触,谓祸福不可以智力 胜,当于此乎?占之。

《日知录》: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 服至于寝门外,不独文王之孝,亦可以见王季之其 勤也。为父者未明而衣,则为子者鸡鸣而起矣。苟宴 安自逸,又何怪乎其子之惰,四支而不养也。是以《小 宛》之诗必曰:“夙兴夜寐。”而管宁三日晏起,自讼其愆。 古人之以身行道者如此。

文王之孝可谓至矣,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如 三朝食上色忧、复膳之节,皆不敢有过于文王。此《中 庸》之行,而凡后人之立意欲以过于前人者,皆有所 为而为之也。故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 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

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元宗泣曰:“四哥仁 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元宗子棣王琰传》: 惟三哥辨其罪,元宗行三故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 而称之为四哥、三哥,亦可谓名之不正也已。元宗与 宁王宪书称大哥,则唐时宫中称父称兄皆曰哥。 《曲礼》: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或举武王为难,郑康成 答《赵商》曰:“周道之基,隆于二王,功德繇之,王迹兴焉, 不可以一概论也。”若夏禹、殷汤,则不然矣。据此,则汉 高帝于太上皇尊而不谥,乃为得礼,其追尊先媪为 昭灵夫人,当亦号而非谥也。

《三国志》言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今之江浙之 间,多有此风。一入门户,父子兄弟各树党援,两不相 下。万历以后,三数见之。此其无行谊之尤。所谓“惟吊 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者矣。 《左传》成十六年:“潘尪之党”,潘尪之子,名党也。襄二十 三年:“申鲜虞之传挚”,申鲜虞之子,名传挚也。按《仪礼 特牲馈食礼》“筮某之某为尸。”注曰:“某之某者,于尸父 而名尸也。”亦此类也。

称其臣为卿,则亦可称其臣之父为先卿。《宋史理宗 纪》:工部侍郎朱在进对,奏人主学问之要,上曰:“先卿 《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同时。”此如 商书之言“先正保衡,盖尊礼之辞也。”

古人主但有追尊其父兄,无尊其子弟者。唯秦文公 太子卒,赐谥为“靖公。”唐代宗追谥其弟,故齐王倓为 “承天皇帝。”

《左传》:“齐景公有疾,立太子州蒲为君,会诸侯伐郑。”《史 记》:赵武灵王传国于子惠文王,自称主父,此内禅之 始。

古人曰父、曰考,一也。《易》曰:“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书 大诰》“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康诰》“子 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酒诰》“厥心臧,聪听祖考 之彝训。”尹伯奇《履霜操》曰“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自 《檀弓》定为“生曰父,死曰考”之称,而为人子者当有所 讳矣。

《耄馀杂识》:先儒论卫蒯、聩与辄,谓聩欲杀母以得罪 于父,辄据国以拒聩,皆无父之人,不可以有国。然聩 之欲杀南子以得罪灵公,诚为不孝。乃其志在掩中 冓之丑,特不明于义耳,其志犹可哀也。若辄不奉灵 公之命,而据国以拒聩,复藉晋以求立,是利有其国 而不知义,仇视天伦无复人理,故《春秋》于聩之入戚, 虽书“纳”以难之,而称“卫世子”者,见其未绝于国也,而 辄不可以同年语矣。

《清暑笔谈》:“尧舜之与贤也,禹汤之传子也,论者谓尧 舜不私其子。然使启非贤而太甲不迁善,则禹汤有 不得私其子者。故南巢之放,禹不得而有夏矣;牧野 之伐,汤不得而有商矣。以是知尧舜之善爱其子。 猥谈上父书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 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右八句末曳“也”字,不知何起。 今小儿学书必首此,天下同然,书坊有解胡说耳。《水 东日记》言:宋学士晚年写此,必知所自。又说郛中曾 记之,亦未暇检。向一友谓予:“此孔子上其父书也。”“上 大人”句,上,上书大人谓叔梁“纥丘”句,“圣人名乙。”“己化 三千七十士尔”句,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如“许小生 八九子佳”句,“九八七十二也”,言弟子三千中七十二 人更佳。作仁句,作,犹为也,可知礼也,仁礼相为用,言 七十子善为仁,其于礼可知。大概取笔画稀少,开童 子,稍附会理也柳湾《精舍语》:或问曰:“《左传》有‘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 语,若孔庙颜子、曾子、子思,皆先父食也。”不知当时何 所据以行之乎?光祖不得答。“敢问。”先生曰:“子不先父, 一国宗”庙之祭也,主于论孝不论功。文庙之祭,天下 报功之典也,主于论功不叙伦。若别立庙以祀,无繇 《点鲤》斯尽善。

王守仁《传习录》:乡人有父子讼狱,请诉于先生,侍者 欲阻之,先生听之,言不终辞,其父子相抱恸哭而去。 柴鸣治入问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先生曰:“我 言舜是世间大不孝之子,瞽瞍世间大慈的父。”鸣治 愕然请问,先生曰:“舜尝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大孝; 瞽瞍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瞍只记得舜是” 我提孩长的,今何不会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 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 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 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 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 今大孝的子,瞽瞍亦做成个慈父。

利玛窦《友论》:“孝子继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产业 矣。”

狂夫之言。“唐元宗奔蜀,太子即位灵武,其始为马嵬 驿父老所留,其既为建宁王倓所劝,其后为杜鸿渐、 魏少游、崔漪芦、薛季涵五上笺所迫,而太子实无利 天下之心也。当时君父播迁,宫人乱出,乘舆至城,驿 中无灯,贵贱枕籍而寝。贼入长安,杀妃主皇孙数十 人,刳心以祭。安庆宗,搜捕百官士女送洛阳,王侯将 相扈从车驾留长安者,诛及婴儿。”太子夜驰三百里 至平凉,虽正位号,文武百官不满三十人。太子何艳 于此,而攘之于草莱荆棘之日耶?其后颜真卿区处 河北军事,以蜡书达表于灵武,遂以真卿为工部尚 书,并致赦书,亦以蜡丸达之。真卿颁下诸郡,又遣人 颁于河南江淮,由于诸道。始知上即位于灵武,徇国 之心益坚。民间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日夜望 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贼 望北方尘起,辄惊欲走,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 应官军,诛而复起,不能制。乃知灵武此举,真可收属 人心,非乘危而利天下也。其后韦见素等至自成都, 奉上宝册,太子不肯受,曰:“比以中原未靖,权总百官, 岂敢乘危遽为传袭?”群臣固请,坚不许,寘于别殿,朝 夕事之,如定省之礼,其情亦可怜矣。而范祖禹乃以 为叛君背父,冤矣哉!所可恨者,其罪全在杨国忠耳。 或曰:马嵬之变,国忠已斩,而于灵武何与?余曰:唐元 宗议亲征时,谓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载,去秋已欲 传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馀灾遗子孙,不意逆 贼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监国,事平之日,朕将高枕 无为矣。”杨国忠大惧,退谓三夫人曰:“太子素恶吾家, 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命俱在旦暮矣。”使说贵妃 御土,请命于上,事遂寝。若使国忠从臾一言,便无灵 武之事,竟以怙宠惧祸之故,至使他日父不得正其 终。子不得正其始。既乱人家国。又乱人纲常。若国忠 马嵬死晚矣。

《暖姝由笔》:“今人谓父子不同席,至不同堂会饮。古者 席坐四人,犹今之长凳,父子但不并坐耳,非今之燕 席也。”误会礼意。

父子部外编

编辑

《吕氏春秋·疑似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 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 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 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 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 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 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列子殷汤》篇:“魏黑卵以昵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 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计”粒而食,顺风 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 屠黑卵。黑卵悍志绝众,力抗百夫,筋骨皮肉,非人类 也。延颈承刃,披胸受矢,铓锷摧屈,而体无痕挞。负其 才力,视来丹犹雏𪃟也。来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 至矣,黑卵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来丹垂涕曰:“愿子 为我谋。”申他曰:“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宝剑一, 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奚不请焉?”来丹遂适卫,见孔 周,执仆御之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孔周曰:“吾有 三剑,惟子所择,皆不能杀人。”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 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有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 而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旦夕昏明之际,北 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焉,窃 窃焉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 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𬴃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 矣,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来。《丹》曰:“虽然,吾 必请其下者。”孔周乃归其妻子,与斋七日,晏阴之间, 跪而受其下剑。来丹再拜受之以归。来丹遂执剑从 黑卵。时黑卵之醉,偃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黑卵不 觉。来丹以黑卵之死,趋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门,击之 三下,如投虚。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来 丹知剑之不能杀人也,叹而归。黑卵既醒,怒其妻曰: “‘醉而露我,使我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畴昔来丹之来, 遇我于门,三招我,亦使我体疾而支彊,彼其厌我哉’?” 《后汉书王忳传》:“忳字少林,广汉新都人也。忳尝诣京 师,于空舍中见一书生疾困,愍而视之。书生谓忳曰: ‘我当到洛阳而被病,命在须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 相赠。死后乞藏骸骨’。未及问姓名而绝。忳即鬻金一 斤,营其殡葬”,馀金悉置棺下,人无知者。后归数年,县 署忳大度亭长。初到之日,有马驰入亭中而止。其日, 大风飘一绣被,复堕忳前,即言之于县,县以归忳。忳 后乘马到雒县,马遂奔走,牵忳入他舍。主人见之,喜 曰:“今禽盗矣。”问忳所由得马,忳具说其状,并及绣被。 主人怅然良久,乃曰:“被随旋风,与马俱亡。卿何阴德 而致此二物?”忳自念有葬书生事,因说之,并道书生 形貌及埋金处。主人大惊曰:“是我子也,姓金名彦。前 往京师,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报,天以 此章卿德耳!”忳悉以被马还之。彦父不取,又厚遗忳, 忳辞让而去。时彦父为州从事,因告新都令假忳休, 自与俱迎彦丧。馀金具存。忳由是显名。

《晋书刘聪载记》:聪子约死,一指犹暖,遂不殡敛。及苏, 言见元海,谓曰:“汝父三年后当来,汝且还,后年当来, 见汝不久。”约拜辞而归,俄而苏。后约已死,昼见聪,甚 恶之,谓粲曰:“吾寝疾惙顿,怪异特甚。往以约之言为 妖,比累日见之,此儿必来迎吾也。何图人死定有神 灵,如是,吾不悲死也。今世难未夷,非谅暗之日,朝终 夕敛,旬日而葬。”

《搜神记》:“晋时,吴兴一人有二男田中作,作时见父来 骂詈打拍之,儿归以告母,母问其父,其父大惊,知是 鬼魅,便令儿斫之,鬼便寂不复往。父忧恐儿为鬼所 困,便自往看,儿谓是鬼,便杀而埋之,鬼便逐归,作其 父形,语家二儿已得杀鬼矣。儿暮归,共相庆贺,遂积 年不觉。后有一师过其家,语二儿云:‘君尊侯有大邪 气’。”儿以白父,父大怒。儿出以语师,令速去。师便作声, 入父成大老狸入床下,遂得之。往所杀者,乃真父也。 改殡治服,一儿遂自杀,一儿忿懊亦死。

《还冤记》:晋时庾亮诛陶称后,咸康五年冬节会,文武 数十人,忽然悉起,向阶拜揖。庾惊问故,并云陶公来。 陶公是称父偘也,庾亦起迎。陶公扶两人,悉是旧怨, 传诏左右数十人,皆操戈仗。陶公谓庾曰:“老仆举君 自代,不图此恩,反戮其孤,故来相问,陶称何罪,身已 得讼于帝矣。”庾不得一言,遂寝疾,八年一日死。 《冥祥记》:晋杜愿,字永平,梓橦涪人也。家巨富,有一男 名天保。愿爱念,年十岁,泰元三年暴病而死。经数月 日,家所养猪生五子,一子最肥。后官长新到,愿将以 作礼,捉就杀之。有一比丘忽至愿前谓曰:“此㹠是君 儿也。如前百馀日中而相忘乎?”言竟,忽然不见。四顾 寻视,见在西天腾空而去,香气充布,弥日乃歇。 梁江陵陷时,有关内人梁元晖,俘获一士大夫,姓刘, 失其名字。先此人遭侯景乱,丧失家口,唯馀小男,年 始数岁,躬自担抱,又著连枷,值雪涂不能进,元晖逼 令弃去。刘君爱惜,以死为请,遂强夺取,掷之雪中,杖 拍交下,驱蹙使去。刘乃步步回首,号叫断绝,辛苦顿 弊,加以悲伤,数日而死。死后元晖日日见刘曳手索 儿。因此得病。虽复对之悔谢。来殊不巳。元晖载病到 家卒终。

董青建者,不知何许人也。父字贤明,建元初为越骑 校尉。青建生有容止,美言笑,性理宽和,家人未尝观 其愠色,见者咸异之。建元二年七月十六日,寝疾,自 云必不振济。至十八日,临绝,殡丧斋前。贤明梦见建 云:“愿父暂出东斋。”贤明便香汤自浴,斋戒出东斋。至 十四夜,于眠中闻建唤声,惊起,见建在斋前如生时。 父问:“汝往在何处?”建云:“从亡来,住在练神宫中,满百 日当得生忉利天。建不忍见父母兄弟哭泣伤恸,三 七日礼诸佛菩萨,请四天王,故得暂还。愿父母从今 以后,勿复啼哭。祭祀阿母已,发愿求见建母不久当 命终。”即共建同生一处,父寿可得七十三,命终之后, 当三年受罪报,勤苦行道,可得免脱。问曰:“汝从夜中 来,那得有光明?”建曰:“今与菩萨诸天共下此,其身光 耳。”又问云:“汝母忧忆汝垂死,可令见汝否?”建曰:“不须 相见,益怀煎苦耳耶!但依向言说之。”诸天已去,不容 久住,惨有悲色,忽然不见。去后,竹林左右犹有香气, 人家亦并闻馀香焉。建云:“所生七家,江县羊布、张永、 王元、宋谟、萧惠明、梁”季父也。贤明遂以出家,名法藏 也《晋史》:世光者,襄阳人也。咸和八年,于武昌死。七日,沙 门支法山转《小品》,疲而微卧,闻灵座上如有人声,复 为《转大品》,世光乃直入天门,其六岁儿见之,指语祖 母曰:“阿爷飞上天,婆为见不?”

《还冤记》:宋下邳张稗者,家世冠族,末叶衰微,有孙女 殊有姿色,邻人求聘为妾,稗以旧门之后,耻而不与。 邻人愤之,乃焚其屋,稗遂烧死其息。邦先行不知,后 还亦知情状,而畏邻人之势,又贪其财而不言嫁女 与之。后经一年,邦梦见稗曰:“汝为儿子,逆天不孝,弃 亲就怨。”潜同凶党捉邦头,以手中桃杖刺之,邦因呕 血而死。邦死之日,邻人又见稗排门直入,张目攘袂 曰:“君恃势纵恶,酷暴之甚,枉见杀害。我巳上诉,事获 申雪,却。后数日,令君知之。”邻人得病,寻亦殂殁。 《北梦琐言》:“唐著作郎顾况,字逋翁,好轻侮朝士,贬在 江外,多与僧道交游,时居茅山。暮年有一子,即非熊 前身也。一旦暴亡,况追悼哀切,所不忍言”,乃吟曰:“老 人丧爱子,日慕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非 熊在冥间,闻之甚悲忆,遂以情告。冥官皆悯之,遂商 量却令生于况家。五岁能言冥间闻父苦吟却求再 生之事历历然。长成应举,擢进士第,或有朝士问,即 垂涕而言之。王保定《摭言》云:“人传况父子皆有所遇, 不知何适。”由此而言,信有之矣。

《东坡志林》:“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有夫 妇襁负一子,未几迫于饥困,不能皆全,弃之道左空 冢中而去。岁定还乡,过此冢,欲收其骨,则儿尚活肥 健,愈于未弃时。见父母匍匐来,就视,冢中空无有,惟 一窍滑易如蛇鼠出入。有大蟾蜍如车轮,气咻咻然 出穴中。意儿在冢中常呼吸此气,故能不食而健。自” 尔遂不食,至六七岁,肌理如玉。其父抱儿来京师,以 示小儿医张荆筐。张曰:“物之有气者能蛰,蛇虾之类 是也。能蛰则能不食,不食则寿,此千载虾蟆也,法不 当与药。若听其不食不娶,长必得道。”父喜,携去,今不 知所在。张与余言,盖嘉祐六年也。

《中华古今注》:《走马引》,樗里牧恭所作,为父报仇,杀人 而亡,藏于山谷之下。有天马夜降,围其室而鸣。夜觉 闻其走声,以为吏追,乃奔而亡。明朝视之,乃天马迹 也。遂畅然而悟曰:“岂吾所处之将危矣!”遂荷衣粮而 去,入于沂泽,援琴而鼓之,为天马声,故曰《走马引》。 可谈:润州一监征与务胥盗官钱,皆藏之胥官约曰: “监满分以装我。”胥伪诺之。既代去,不与一钱。监征不 敢索,悒悒渡扬子江,竟死于维扬。胥得全贿,遂富,告 归治田宅。是年妻孕如见监征褰帷而入,即诞子,甚 慧。长喜读书,使之就学,二十岁登第。胥大喜,尽鬻其 产,挈家至京师,为桂玉费。其子调官南下,已匮乏,至 中途子病,罄所馀召医,及维扬而死。胥无所归。旅㝢 贫索,无聊亦死。

《括异志》。请帮助识别此字。山主簿高公,有爱子眉郎,甚慧,不幸早夭, 心甚悼之。公忽暴卒,复苏,言至阴府。初为二吏来召, 引至一处,如州城若官府所。俄见一人,著道服,手持 数珠而出。主簿熟视,乃其父也。责之曰:“汝有不公当 事,还曾知否?”主簿曰:“何事不公当也?”父曰:“断递铺杀 人事,不穷其理,以直为曲,所以天夺汝爱儿眉郎见 亦在此。汝”有阴骘,天未遽夺汝寿。汝今还世,切须事 君则忠,事长则顺。不可为己营私,不可以直为曲。戒 杀戒淫,戒嗔戒怒。但依吾教,则尽天年,不然则寿禄 皆削也。

《懒真子》:蔡忠怀确持正,少年尝梦为执政,仍有人告 之曰:“俟汝父作状元时,汝为执政也。”持正觉而笑曰: “鬼物乃相戏乎?吾父老矣,方致仕闲居,乃云作状元, 何也?”后持正果作执政。一日侍殿上听唱进士第,状 元乃黄裳也。持正不觉失惊,且叹梦之可信也。持正 父名黄裳。

《谈圃》:张靖言,荆公在金陵未病前一岁,白日见一人 上堂再拜,乃故郡牧吏,其死也已久矣。荆公惊问何 故来,吏曰:“蒙相公恩,以待制故来。”荆公怆然,问雱安 在,吏曰:“见今未结绝了。如要见,可于某夕幕庑下,切 勿惊呼,唯可令一亲信者在侧。”荆公如其言。顷之,见 一紫袍博带,据案而坐,乃故吏也。狱卒数人枷一囚, 自大门而人,身具桎梏,曳病足立庭下,血污地,呻吟 之声殆不可闻,乃雱也。雱对吏云:“告早结绝。”良久而 灭。荆公几失声而哭,为一指使掩其口。明年,荆公薨。 靖公门人其说如此。

《闻见后录》:殿中丞丘舜元,闽人也。舟溯汴,遇生日舣 津亭,家人酌酒为寿。忽昏睡,梦登岸,过林薄,至一村 舍,主人具饮食。既觉,行岸上,皆如梦中所见。至村舍, 有老翁方撤席如宾,退者问之,曰:“吾先以是日亡一 子,祭之耳。”舜元默然,知前身为老翁子也,遗之以去。 《虎荟》:天宝末,宣州有小儿,其居近山,每至放牧𢘆见 一鬼引虎逐己,如是已数十度。小儿谓父母云:“‘鬼引 虎来,我则必死’。世人云:‘为虎所食,其鬼为伥,我死为 伥必矣。若虎使我,则引来村中。村中宜设阱于要路以待,虎可得也’。”数日后,果死于虎。久之谓父云:“身巳 为伥,明日引虎来,宜于西偏速修一阱。”父乃与村中 作阱,阱成之日,果得此虎焉。 《法苑珠林付法藏经》云:“昔尊者罗汉阇夜多将诸弟 子诣德乂尸罗城,到其城,惨然不悦。小复前行,路见 一乌,欣然微笑。弟子曰:‘师愿说因缘’。尊者答曰:‘彼乌 者,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我于尔 时为长者子,欲得出家。是时出家,必得罗汉。父母不 听,强为聘妻。既得妻已,复求出家。父母语我:‘若生一 子,乃当相放’’。”我寻受教,后生一男,至年六岁,我复欲 去。父母教儿,求抱我脚,啼哭而言:“父若舍我,谁见养 活?先当杀儿,然后可去。”我时于子,起爱染心,即语子 言:“吾为汝故,不复出家。”由彼儿故,从是以来,九十一 劫,流转五道,未曾得见。今以道眼观见彼乌乃前子 愍其愚痴,久处生死,是以微笑。

《十诵律》云:佛为诸比丘说《本生经》云:“过去有秃头染 衣人,共儿持衣诣水边,浣衣已,绞晒持归。尔时大热 眼暗,道中见一树,便以衣囊枕头下睡,有蚊子飞来, 饮其头血。儿见己父疲极睡卧,便发恶骂云:‘是弊恶 婢儿,蚊子何以来饮我父血’?即持大棒欲打蚊子。蚊 子飞去,棒著父头即死。时此树神便说偈言:‘宁与智 者仇,不与无智亲。愚为父害蚊,蚊去破父头’。”

《贤愚经》云:舍卫国中,有一老公出家,儿小即为沙弥, 共父入村乞食。村远日暮,父老行迟,儿畏毒兽,急扶 其父,推父堕地,应时而死。佛言:“我知汝心,无有恶意, 不得杀罪。”此由过去父病睡卧,多有飞蝇,数来恼触。 父令逐蝇,蝇来儿额,杖打之,即杀其儿,亦非恶意,今 还相报。

《杂宝藏经》云:“尔时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 益。而常赞叹恭敬父母,耆长宿老,不但今日,我于过 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国,彼国土中有老人者,皆远驱 弃。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国法,应在驱遣。大臣孝 顺,心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窟,置父著中,随时孝 养。尔时,天神捉持二蛇,著王殿上,而作是言:‘若别雄 雌,汝国得安;若不别者,汝身及国,七日之后悉当覆 灭’’。”王闻是已心怀懊恼,即与群臣参议斯事,各自陈 谢称不能别,即募国界,谁能别者厚加爵赏。大臣归 家往问其父,父荅子言:“此事易别,以细软物停蛇著 上,其躁娆者当知是雄,住不动者当知是雌。”即如其 言,果别雌雄。天神复问言:“谁于睡者名之为寤?谁于 寤者名之为睡?”王于群臣,复不能辨。大臣问父:“此是 何言?”父言:“此名学人,于诸凡夫名为觉者,于诸罗汉 名之为睡。”即如其言,以答天神。又复问言:“此大白象 有几斤两?”群臣共议,无能知者。大臣问父,父言:“置象 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 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又复 问言:“以一掬水,多于大海,谁能知之?”群臣共议,又不 能解。大臣问父:“此是何语?”父言:“此语易解。若有人能 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 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海水极多,不过一劫。 推此言之,一掬之水,百千万倍,多于大海。”即以此言, 用答天神。天神复化作饿人,连骸拄骨,而来问言:“世 颇有人,饥穷瘦苦,剧于我不?”群臣思量,复不能答。复 以状问父,父答子言:“世间有人,悭贪嫉妒,不信三宝, 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将来之世,堕饿鬼中,百千万岁, 不闻水谷之名。身如太山,腹如大谷,咽如细针,发如 锥刀,缠身至脚,举动之时,支节火然。如此之人,剧汝 饥苦,百千万倍。”即以斯言,用答天神,天神又化作一 人,手脚杻械,项复著锁,身中火出,举体焦烂。而又问 言:“世颇有人,苦极我不?”群臣率尔,无知答者。大臣复 问其父,父即答言:“世间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师长,叛 于夫主,诽谤三尊,将来之世,堕于地狱,刀山剑树,火 车𬬻,炭灰河沸。”请帮助识别此字。“刀道、火道,如是众苦,无量无边,不 可计数。以此方之,剧汝困苦,百千万倍。”即如其言,以 答天神。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正瑰玮,逾于世人。而 又问言:“世间颇有端正之人,似我者不?”群臣默然,无 能答者。臣复问父,父时答言:“世间有人,信敬三宝,孝 顺父母,好施忍辱,精勤持戒,得上天上,端正殊特,过 于汝身百千万倍。以此方之,如瞎猕猴。”复以此言,以 答天神,天神又以一旃檀木,方之正等。又复问言:“何 者是头?”群臣智力,无能答者。臣又问父,父答言:“易知。 放著水中,根者必沉,尾者必举。”即以其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以二白騲马,形色无异,而复问言:“谁母谁子?” 群臣亦复无能答者。复问其父,父答言:“与草令食。若 是母者,必推草与子。”如是所问,悉皆答之。天神欢喜, 大遗王珍奇财宝,而与王言:“汝今国土,我当拥护,令 诸外敌不能侵害。”王闻是已,极人踊悦,而问臣言:“为 是自知,有人教汝?赖汝大智,国土获安,既得珍宝,又 许拥护,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愿施无畏,乃 敢具陈。”王言:“设汝今有万死之罪,犹尚不问,况小罪 过?”臣白王言:“国有制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驱遣,致犯王法,藏著地中。”臣来应答:“尽是父智,非臣之 力。愿大王一切国土,还听养老。”王即叹美,心生喜悦: “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 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 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尔时父者,我身 是也。尔时大臣者,舍利弗是也。尔时王者,阿阇世是 也。尔时天神者,阿难是也。

昔者世尊语诸比丘:“当知往昔波罗奈国有不善法 流行于世,父年六十,与著敷屡,使守门户。尔时,兄弟 二人,兄语弟言:‘汝与父敷屡,使令守门。屋中唯有一 敷屡,小弟便截半与父,而白父言:‘大兄与父,非我所 与’。大兄教父,使守门屋。兄向弟言:‘何不尽汝敷屡,截 半与之’?弟答兄言:‘适有一敷屡,不截半与,后更何处 得’’?”兄问弟言:“欲更与谁?”弟言:“岂可得不留与兄耶?”兄 言:“何以与我?”弟言:“汝当年老,汝子亦当安汝置于门 中。”兄闻此语惊愕曰:“我亦当如是耶?”弟言:“谁当代汝?” 便语兄言:“如此恶法,宜共除舍。”兄弟相将,共至辅相 所,以此言论向辅相说。辅相答言:“实尔,我等亦共有 老。”转相启王。王可此语,宣令国界,孝“养父母,断先非 法,不听更尔。”

往昔维卫佛时,有父子三人,其父奉行斋戒,未曾懈 怠。大儿常于中庭空中烧香,供养十方诸佛。小弟愚 痴,不知三尊,辄以衣覆香上。兄谓弟言:“此事大重,何 以犯之?”弟起恶言誓言:断兄两足。兄复起念:“当拍杀 弟。”父言:“与二子争,使我头痛。”大儿报言:“愿破我身为 药,令父平损。口妄言故,世世受罪。”弟兴恶意,欲断兄 足,后果将人往断树身,兄欲拍杀弟,今作树神果,因 树为体,拍杀弟身。时国王头痛者,其父也,奉斋精进 故得尊贵。时言“使我头痛”者,后果头痛,各受其殃。佛 言:“罪福报应,如影随形。”

《法句喻经》云:昔有婆罗门,少年出家,学至六十,不能 得道。婆罗门法六十不得道,然后归家娶妇,为此居 家,生得一男,端正可爱。至年七岁,书学聪了,才辨出 口,有逾人之操。卒得重病,一宿命终。梵志怜惜,不能 自胜,伏其尸上,气绝复苏。亲族谏喻,夺尸殡敛,埋著 城外。梵志自念:“我今啼哭,计无所益,不如往至阎罗 王所,乞索儿命。”于是梵志,沐浴斋戒,赍持华香,发舍 而去。所在问人:“阎罗王所治处为在何许?”展转前行, 行数千里,至深山中,见诸得道梵志,复问如前。诸梵 志问曰:“卿问阎罗王所治处,欲求何等?”答曰:“我有一 子,辩慧过人,近日卒亡,悲穷懊恼,不能自解,欲至王 所,求乞儿命,还将归家,养以备老。”诸梵志等愍其愚 痴,即告之曰:“阎罗王所治之处,非是生人所可得到 也。当示卿方,宜从此西行四百馀里,有一大川,其中 有城,此是诸天神案行世间停宿之城,阎罗王常以 四月四日案行必过此城,卿持斋戒,往必见之。”梵志 欢喜奉教而去。到其川中,见好城郭、宫殿、屋舍,如忉 利天。梵志诣门烧香,翘脚咒愿,求见阎罗王。王敕守 门人引见之。梵志启言:“晚生一男欲以备老,养育七 岁,近日命终,唯愿大王!垂恩布施,还我儿命。”阎罗王 言:“所求大善!卿儿今在东园中戏,自往将去。”梵志即 往,见儿与诸小儿共戏,即前抱之,向之涕泣曰:“我昼 夜念汝食寐不甘,汝宁不念父母辛苦,不意小儿惊 唤,逆”呵之曰:“痴𫘤老翁,不达道理,寄住须臾,名人为 子,勿妄多言,不如早去。今我此间,自有父母,邂逅之 间,唐自手抱。”梵志怅然涕泣而去,即自念言:“我闻瞿 昙沙门知人神魂变化之道,当往问之。”于是梵志即 还佛所。时佛在舍卫祗洹,为大众说法,梵志见佛,稽 首作礼,具以本末向佛陈之:“实是我儿”,不“肯见召,反 谓语我:为痴𫘤老翁,寄住须臾,认我为子,永无父子 之情,何缘乃尔?”佛告梵志:“汝实愚痴!人死神去,便更 受形,父母妻子,因缘合居。譬如寄客,起则离散,愚迷 缚著,计为己有,忧悲苦恼不识本根,沉溺生死,未复 休息。唯有慧者,不贪恩爱,觉苦舍习,勤修经戒,灭除 识想,生死得尽。”梵志闻已,豁然意解,即于座上得阿 罗汉道。

《指月录》:天然禅师因去马祖处,路逢一老人与一童 子,师问:“公住何处?”老人曰:“上是天,下是地。”师曰:“忽遇 天崩地陷,又作么生?”老人曰:“苍天,苍天。”童子嘘一声, 师曰:“非父不生其子。”老人便与童子入山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