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128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二十八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录

 观人部总论

  书经虞书皋陶谟

  礼记礼器 祭统 丧服

  汲冢周书官人解

  庄子列御寇

  吕氏春秋论人

  韩诗外传观人一则

  淮南子氾论训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

  法言修身

  人物志九征 接识 八观 效难

  心书知人性

  新论正赏

 观人部艺文一

  观过知仁论        宋苏轼

  各畿省府县古今人物总叙  明章潢

 观人部艺文二

  观物吟          宋邵雍

  又

  求鉴吟           前人

 观人部纪事

 观人部杂录

学行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观人部总论

编辑

书经

编辑

《虞书皋陶谟》

编辑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 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 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皋 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 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大全朱子曰:“‘亦行有九德’,泛言人之行有此九德,故言其人之有德,则当以此论之。” 象山陆氏曰:“《皋陶》论知人之道,曰‘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乃是。谓必先言其人之有是德,然后乃言曰某人有某事。盖德则根乎其中,达乎其气,不可伪为;若事则有才智之小人可伪为之。故行有九德,必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然后人不可得而廋也。 新安陈氏曰:“皋陶言‘以此九德观人,则德之成不成,全不全可知,而知人之道尽此矣’。” 叶氏曰:“观人不求其全而求其常。常而不全,不害为德;德而不常,皆矫伪耳。”

礼记

编辑

《礼器》

编辑

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

陈注观人之发动举措,则知其人之智愚。

《祭统》

编辑

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 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大全严陵方氏曰:“观者,上下见之之谓。观其顺则不顺者亦可见矣,观其哀则不哀者亦可见矣,以至敬与时皆然也。”

《丧服》

编辑

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 十二月而练冠,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 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彊者可以观其志焉。”

陈注非仁者不足以尽爱亲之道,故于《仁》者观其爱。非知者不足以究居丧之理,故于知者观其理。非彊者不足以守行礼之志,故于《彊》者观其志。

汲冢周书

编辑

《官人解》

编辑

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征,观诚考言,视 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周公曰:“亦有六征。呜呼! 乃齐以揆之。一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 有德守;嬖宠者,观其不骄奢;隐约者,观其不慑惧;其 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其壮者,观其廉洁,务行 而胜私;其老者,观其思慎而。”彊其所不定者,观其 不逾;父子之闲,观其和友;君臣之闲,观其忠惠;乡党 之闲,观其信诚;省其居处,观其方。“省其丧哀”,观其 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设之 以谋,以观其智。示之以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 其治。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 喜之以观其轻。之以观其重;醉之酒,以观其恭,从 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之以观其不狎复征其言,以观其精,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此之谓“观 诚。”二曰方与之言,以观其志。以渊,其器宽以悌,其 色俭而不谄,其礼先人,其言后人,见其所不足,曰“益” 者也。好临人以色,高人以气,贤人以言,防其所不足, 发其所能,曰“损”者也。其貌直而不止,其言正而不私, 不饰其美,不隐其恶,不防其过,曰“有质”者也。其貌曲 媚,其言工巧,饰其见物,务其小证,以故自说,曰“无质” 者也。喜怒以物,其色不变,烦乱以事而志不营,深导 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不卑,曰“平心而固守 者也。”喜怒以物而心变易,烦乱以事而志不治,导之 以利而心迁移,临慑以威而气惵惧,曰“鄙心而假气 者也。”设之以物而数决,敬之以卒而度应,不文而辩, 曰“有虑者也。”难决以物,难悦以守,一而不可变,因而 不知止,曰“愚依人也。”营之以物而不误,犯之以卒而 不惧,置义而不可迁,临之货色而不过,曰“果敢者也”; 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顺予之 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沈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 “质静者也”;屏言弗顾,自顺而弗护,非是而彊之,曰“始 诬者也。”微而能发,察而能深,宽顺而恭俭,温柔而能 “断,果敢而能屈,曰志治者也。”华废而诬,巧言令色,皆 以无为有者也,此之谓《考言》。三曰“诚在其中,必见诸 外,以其声处其实。气初生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柔,清 浊好恶,咸发于声。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 者,其声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醒丑;心气宽柔者,其 声温和。信气中易,义气时舒,和气简”备,勇气壮力。听 其声,处其气,考其所为,观其所由,以其前观其后,以 其隐观其显,以其小占其大,此之谓“视声。”四曰:民有 五气,喜怒欲惧忧。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怒 气内蓄,虽欲隐之阳怒必见。欲气惧气忧悲之气,皆 隐之阳气必见。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可隐 也。喜色犹然以出,怒色荐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 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诚智必有难尽之 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可新之色,诚洁必 有难污之色,诚必有可信之色。质浩然固以安,伪 蔓然乱以烦,虽欲改之,中色弗听,此之谓“观色。”五曰 民生,则有阴有阳。人多隐其情,饰其伪以攻其名。有 隐于仁贤者,有隐于智理者,有隐于文艺者,有隐于 廉勇者,有隐于交友者,如此不可不察也。小施而好 德,小让而争大言,愿以为质。“爱以为忠”,“尊其得以 改其名”,如此隐于仁贤者也。前总唱功,虑诚弗及,佯 为不言,内诚不足,色示有馀,自顺而不让,措辞而弗 遂,此隐于智理者也。动人以言,竭而弗终,问则不对, 佯为不穷。“貌而有馀”,假道而自顺,因之。《初》穷则 托深,如此者,隐于文艺者也。“言以为廉,矫厉以为 勇,内恐外夸,亟称其说,以诈临人”,如此隐于廉勇者 也。“自事其亲,而好以告人”,饰其见物,不诚于内,发名 以事亲,自以名私其身,如此隐于忠孝者也。“比周以 相誉,知贤可征,而左右不同,不同而交,交必重。”《心 说》而身弗近。缺二字而实不至,惧不尽,见于众而貌克, 如此隐于交友也,此之谓观《隐》。《六》曰:“言行不类,终始 相悖,外内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言忠 行夷,争靡及私。”弗求及,情忠而宽,貌庄而安,曰有 仁者也;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方而能遂, 曰有智者也;少言以行,恭俭以让,有知而言弗发,有 施而弗德,曰“谦良者也;‘微忽之久而可复,幽闲之 独而弗克,其行亡如存’”,曰“顺信者也;‘贵富恭俭而能 施,严威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也;‘隐约而不慑,安乐 而不奢,勤劳而不变,喜怒而有度,曰有守者也;‘直方 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彊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虚以 待命,不召不至,不问不言,言不过行,行不过道,曰沈 静者也;忠爱以事亲,驩以尽力而不回,敬以尽力而 不’’’’”曰:“忠孝者也,合志而同方,共其忧而任其难,行 忠信而不疑。”隐远而不舍,曰“交友”者也。志色乱气, 其人甚偷,进退多巧,就人甚数,辞不至少,其所不足, 谋而不已,曰伪诈者也。言行亟变,从容克易,好恶无 常,行身不笃,曰无诚者也。少知而不大决,少能而不 大成,规小物而不知大伦,曰华诞者也;规谏而不类, 道行而不平,曰窃名者也。故曰:“事阻者不夷时。”者 不回,果敢者也。饰貌者不静,假节者不平,多私者不 义,扬言者寡信,此之谓“揆德。”

庄子

编辑

《列御寇》

编辑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 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 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焊。故其就义若 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 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 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 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 征》至,不肖人得矣。

==吕氏春秋==

《论人》

编辑

四曰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 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彊者,失之弥远。何 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 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 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 凡彼万形,得一后成,故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 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 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 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 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惧,严不能 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 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 肌肤,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 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譬之 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 世之亡主,以罪为在人,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于亡 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 至于王。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 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王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 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 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 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 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 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 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 “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 《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 雨汗,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韩诗外传

编辑

《观人一则》

编辑

夫《观士》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 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此五者足 以观矣。

淮南子

编辑

《氾论训》

编辑

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 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视其更 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 仁;振以恐惧,以知其节”,则人情备矣。

大戴礼记

编辑

《哀公问五义》

编辑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 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 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 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子曰:“否, 不必然。今夫端衣元裳,冕而乘辂者,志不在于食荤; 斩衰蕑屦,杖而歠粥者,志不在于饮食。故生乎今之 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 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何如则可谓庸人矣?”孔子对 曰:“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不能选 贤人善士,而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 立不知所定;日选于物不知所贵;从物而流,不知所 归;五凿为政,心从而坏。若此则可谓庸人矣。”哀公曰: “善。何如则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 道术,必有所由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是 故知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知;行不务多,而务审其所 由;言不务多,而务审其所谓。知既知之,行既由之,言 既顺之,若夫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 贫贱不足以损,若此则可谓士矣。”哀公曰:“善。何如则 可谓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 不买,仁义在己而不害,不知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 虑明达而辞不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 也,如此可谓君子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贤人 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 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 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 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 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 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而凝成万物者也。 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舍者也。故其事大。配乎 天地,参乎日月,杂于云蜺,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 之能循。若天之司,莫之能职,百姓淡然不知其善。若 此则可谓圣人矣。”哀公曰:“善。”孔子出,哀公送之。

扬雄法言

编辑

《修身》

编辑

“观乎贤人,则见众人。观乎圣人,则见贤人。观乎天地”, 则见圣人。

刘卲人物志

编辑

《九征》

编辑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元,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 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 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 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 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元虑; 元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 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 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 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 之本也。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色平而 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 之《五常》矣。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温直而扰毅,木 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愿恭而理敬,水之德 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虽 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 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故心质亮直, 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 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夫容之动作,发乎 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 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 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 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 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 精,晔然以彊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 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 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 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故曰:“物生有 形,形有精神。”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 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 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 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 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 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 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异 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 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 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 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 一至一违,谓之“闲杂。”闲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 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接识》

编辑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 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人,则以为不识也。夫 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何以论 其然?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 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 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术谋之人以 “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器能 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知制度之 原。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谞之权,而不贵 法教之常。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 而不通道德之化。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 砭之明,而不畅倜傥之异。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 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是以互相非駮,莫 肯相是。取同体也,则接洽而相得;取异体也,虽历久 而不知。”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材也。若二至已上,亦 随其所兼,以及异数。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 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 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 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 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 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 而举之不疑。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 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如是兼也, 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 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异 则相反,反则相非。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 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逊让不尽,则 以为浅陋;言称一善,则以为不薄;历发众奇,则以为 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因失难之,则以为不喻; 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论以 同体,然后乃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此偏 材之常失。

===
《八观》
===
考证
《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闲杂;二曰观其感变,以

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 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 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 知其达。何谓“观其夺救,以明闲杂?”夫质有至有违,若 至胜违,则恶情夺正。若然而不然,故仁出于慈。有慈 而不仁者,仁必有恤;有仁而不恤者,厉必有刚。有厉 而不刚者,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是慈 而不仁者;睹危急则恻隐,将赴救则畏患,是仁而不 恤者;处虚义则色厉,顾利欲则内荏,是厉而不刚者。 然则慈而不仁者则吝夺之也,仁而不恤者则惧夺 之也,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故曰:慈不能胜吝,无 必其能仁也;仁不能胜惧,无必其能恤也;厉不能胜 欲,无必其能刚也。是故不仁之质胜,则伎力为害器; 贪悖之性胜,则彊猛为祸梯。亦有善情,救恶不至为 害;爱惠分笃,虽傲狎不离;助善著明,虽疾恶无害也; 救济过厚,虽取人不贪也。是故观其夺救,而明闲杂 之情可得知也。何谓“观其感变以审常度?”夫人厚貌 深情,将欲求之,必观其辞旨,察其应赞。夫观其辞旨, 犹听音之善丑;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故观辞 察应,足以互相别识。然则论显扬正,白也;不善言应, 元也;经纬元白,通也;移易无正,杂也;先识未然,圣也; 追思元事,叡也;见事过人,明也;以明为晦,智也;微忽 必识,妙也;美妙不昧,疏也;测之益深,实也;假合炫燿, 虚也。自见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馀也。故曰:“凡事 不度,必有其故。”忧患之色,乏而且荒,疾疢之色,乱而 垢杂,喜色愉然以怿,愠色厉然以扬,妒惑之色,冒昧 无常。及其动作,盖并言辞。是故其言甚怿,而精色不 从者,中有违也;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 言未发而怒色先见者,意愤溢也;言将发而怒气送 之者,彊所不然也。凡此之类,征见于外,不可奄违,虽 欲违之,精色不从,感愕以明,虽变可知。是故观其感 变,而常度之情可知。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凡偏 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是故骨 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 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彊悫,则任名生焉;集于端质,则 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 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何谓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依讦似直,以讦讦善;纯宕似 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傲过节。故曰:“直者亦讦,讦 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通者亦宕,宕者 亦宕,其宕则同,其所以为宕则异。然则何以别之?直 而能温者,德也;直而好讦者,偏也;讦而不直者,依也; 道而能节者,通也;通而时过者,偏也;宕而不节者,依 也。偏之与依,志同质违,所谓似是而非也。是故“轻诺” 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 者似察而事烦,《讦施》似惠而无成,“面从”似忠而退违, 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权》似奸而有 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 情忠。夫察似明非,御情之反;有似理讼,其实难别也。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实?故听言信貌,或失其 真;诡情御反,或失其贤。贤否之察,实在所依。是故观 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也。何谓观其爱敬,以知通 塞?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是故《孝经》以爱为至德,以 敬为要道。《易》以感为德,以谦为道,老子以无为德,以 虚为道,礼以敬为本,乐以爱为主。然则人情之质,有 爱敬之诚,则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 然爱不可少于敬,少于敬则廉节者归之,而众人不 与。爱多于敬,则虽廉节者不悦,而爱接者死之。何则? 敬之为道也,严而相离,其势难久;爱之为道也,情亲 意厚,深而感物。是故观其爱敬之诚,而通塞之理可 得而知也。何谓观其情机,以辨恕惑?夫人之情有六, 机杼其所欲则喜,不杼其所能则怨,以自伐,历之则 “恶,以谦损下之则悦,犯其所乏则婟,以恶犯婟则妒, 此人性之六机也。夫人情莫不欲遂其志,故烈士乐 奋力之功,善士乐督政之训,能士乐治乱之事,术士 乐计策之谋,辩士乐陵讯之辞,贪者乐货财之积,幸 者乐权势之尤,苟赞其志则莫不欣然,是所谓杼其 所欲则喜”也。若不杼其所能,则不获“其志,不获其志 则戚”,是故功力不建则烈士奋,德行不训则正人哀, 政乱不治则能者叹,敌能未弭则术人思,货财不积 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幸者悲,是所谓不抒其能则 怨也。人情莫不欲处前,故恶人之自伐,自伐皆欲胜 之类也,是故自伐其善则莫不恶也,是所谓自伐历 之则恶也。人情皆欲求胜,故悦人之谦,谦所以下之, 下有推与之意,是故人无贤愚,接之以谦,则无不色 择,是所谓“以谦下之则悦”也。人情皆欲掩其所短,见 其所长,是故人駮其所短,似若物冒之,是所谓“駮其 所乏则婟”也。人情陵上者也,陵犯其所恶,虽见憎,未 害也。若以长駮短,是所谓以恶犯婟,则妒恶生矣。凡 此六机,其归皆欲处上。是以君子接物,犯而不校,不校则无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小人则不然,既不见 机,而欲人之顺己,以佯爱敬为见异,以偶邀会为轻, 苟犯其机,则深以为怨。是故观其情机,而贤鄙之志 可得而知也。何谓“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夫偏材之人, 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 介之失也拘。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 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也。刚者不厉,无以济其刚, 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和者不懦, 无以保其和,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 也。介者不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 也者,介之征也。然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 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 何谓观其聪则以知所达。夫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 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帅 也。夫智出于明,明之于人,犹昼之待白日,夜之待烛 火,其明盛者,所见及远,及远之明难。是故守业勤 学未必及材,材艺精巧未必及理,理义辩给未必及 智,智能经事未必及道,道思元远,然后乃周。是谓学 不及材,材不及理,理不及智,智不及道。道也者,回复 变通,是故别而论之,各自独行,则仁为胜;合而俱用, 则明为将。故以明将仁,则无不怀;以明将义,则无不 胜;以明将“理,则无不通。”然则苟无聪明,无以能遂。故 好声而实不充则恢;好辩而理不至则烦;好法而思 不深则刻;好术而计不足则伪。是故钧材而好学,明 者为师;比力而争,智者为雄;等德而齐,达者称圣。圣 之为称,明智之极名也。是以观其聪明,而所达之材 可知也。

《效难》

编辑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而无由得 效之难。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 难,固难知之难也。是以众人之察,不能尽备,故各自 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 始,或揆其儗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 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是 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谬。故其接 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故浅美扬露,则以为 有异;深明沈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口传甲乙,则以为义理;好说是非,则以为臧否;讲目 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犹听有声 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故曰“名犹口进, 而实从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 众退,而实从事章。此草创之常失也。故必待居止,然 后识之。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 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然后乃能知贤否。此又已试, 非始相也。所以知质,未足以知其略。且天下之人不 可得皆与游处,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或未至而悬 欲,或已至而易顾,或穷约而力行,或得志而从欲,此 又居止之所失也。”由是论之,能两得其要,是难知之 难。何谓无由得效之难?上材已莫知,或所识者在幼 贱之中,未达而丧;或所识者未拔而先没;或曲高和 寡,唱不见赞;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或器非时,好不 见信贵;或不在其位,无由得拔;或在其位,以有所屈 迫。是以良材识真,万不一遇也。须识真在位识百不 一有也。以位势值可荐致之宜,十不一合也。或明足 识真,有所妨夺,不欲贡荐;或好贡荐而不能识真,是 故知与不知,相与分乱于总猥之中。实知者患于不 得达效,不知者亦自以为未识,所谓无由得效之难 也。故曰“知人之效有二难。”

诸葛亮心书

编辑

《知人性》

编辑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 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 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 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 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 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 之以事,而观其信。”

刘勰新论

编辑

《正赏》

编辑

“赏者所以辩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 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理之失也,由于贵古 而贱今;情之乱也,在乎信耳而弃目。古今虽殊,其迹 实同;耳目诚异,其识则齐。识齐而赏异,不可以称正; 迹同而评殊,未得以言评;评正而赏翻,则情理并乱 也。由今人之画鬼魅者易为巧,摹犬马者难为工。何 也?鬼魅质虚,而犬马质露也。质虚者可托怪以示奇, 形露者不可诬罔。以是非难以其真而见妙也。托怪 于无象,可假非而为是;取范于真形,则虽是而疑非。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不觉孔丘之圣;齐景公高 悕管仲之谋,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博, 近遗子云之美。以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扬子云之才,非为亚于董仲舒。然 而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 目,崇名而毁实耶?观俗之论,非苟欲以贵彼而贱此, 饰名而挫实,由于美恶混揉,真伪难分,摸法以度物 为情,信心而定是非也。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 能识,悬之权衡,则毫厘之重辨矣。”是以圣人知是非 难明,轻重难定,制为法则,揆量物情。故权衡诚悬,不 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规矩诚设,不 可罔以方圆。故摹法以测物,则真伪易辨矣;信心而 度理,则是非难明矣。越人臛蛇以飨秦客,甘之以为 鲤也,既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呕之,此为未知味也。赵 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乃 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宋人得燕石,以为美玉,铜 匣而藏之,后知是石,因捧匣而弃之,此为未识玉也。 郢人为赋,托以《灵均》,举世而诵之,后知其非,皆缄口 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故以蛇为鲤者,唯《易》牙不失 其味;以赵曲为雅声者,唯锺期不溷其音。以燕石为 美玉者,唯猗顿不谬其真;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 不滥其赏。昔二人评玉,一人曰好,一人曰丑,久不能 辨。客曰:“尔来入吾目中,则好丑分矣。”夫玉有定形,而 察之不同,非好相反,瞳睛殊也。堂珠黼幌,缀以金魄 碧流光霞,耀烂眩目,而醉者眸转,呼为焰火,非黼幌 状移目改变也。镜形如杯,“以照西施,镜纵则面长,镜 横则面广,非西施貌易所照变也。海滨居者,望岛如 舟,望舟如凫,而须舟者不造岛,射凫者不向舟,知是 望远目乱心惑也。山底行者,望岭树如簪,视岫虎如 犬,而求簪者不上亡犬者不往呼”,知是望高目乱而 心惑也。至于观人论文,则以大为小,以能为鄙,而不 知其目乱心惑也与?望山海,不亦反乎!昔者仲尼先 饭黍,侍者掩口笑,子游扬裘而谚,曾参指挥而哂。以 圣贤之举错,非有谬也,而不免于嗤诮,奚况世人未 有名称,其容止文华,能免于嗤诮者,岂不难也?以此 观之,则正可以为邪,美可以称恶,名实颠倒,可为叹 息也。今述理者,贻之知音,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 出于意表,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 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爝之光, 可谓千载一选也。”

观人部艺文一

编辑

《观过知仁论》
宋·苏轼

编辑

《礼》曰:“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 可知也。”盖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 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扬雄有言:“有人则 作之,无人则辍之。”夫苟见其作而不见其辍,虽盗跖 为伯夷可也。然古有名知人者,其效如影响,其信如 蓍龟。此何道也?故彼其观人也,亦多术矣。委之以利 以观其节,乘之以猝以观其量,伺之以独以观其守, 惧之以敌以观其气。故晋文公以壶飧得赵衰,郭林 宗以破甑得孟敏,是岂一道也哉?夫与仁同功而谓 之仁,则公孙之布被与子路之缊袍何异?陈仲子之 螬李与颜子之箪瓢何辨?何则?功者人所趋也,过者 人所避也。审其趋避,而真伪见矣。古人有言曰:“鉏麑 违命也。”推其仁可以托国。斯其为观过知仁也欤。

《各畿省府县古今人物总叙》
明·章潢

编辑

人才固难,而知人尤难,自昔论之矣。然亦论其在当 时所值事势与其建立何如。《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 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千百世之后,求知于千百世之前而尚友 之也,不愈难哉!虽然,古人已往矣,其心迹已不可掩 矣。公论久定,彬彬然载诸经书史册,犹可考而知也。 但合寰宇之郡邑,地何广也;从开辟以迄今,历年何 多也。是编所录,意在兼收博采,不特忠孝廉节以及 隐逸一节之行,在所必取,虽医卜诗文诸家,苟挺然 自能表见,咸取而录之。至于仪、秦、申、韩,有关于世道 之变者,亦在其中,而古今人物,乃止此也。才之难也 信然哉。於戏!人物一也,能以一行一艺树立于乡闾 闲,已异乎一乡一邑之人也。其中道德功业可法可 传,有以一人当千百人者,有以一人当亿万人者,有 以一人当一世之人者,有以一人当千万世之人者, 人品不齐,学术亦不容不辨,非知之真,安能望其的 而趋之也?然周、孔以一人为万世师,信乎其难知而 难以诣其极矣。要之,取法于吾人性分中,固自有周、 孔在也,宜乎斯人皆周、孔之徒也。况亿人之人、万人 之人、千人之人、百人之人,以至如仪秦之不足筭者总记录之,止如斯而已。则是纵多所遗,而古今大概 已具见之矣。才之难也,一至此哉!是故凡同此人身, 同具此人心,览是编也,宁不惕然省,悚然惧,思为郡 邑增光,而无贻山川羞矣。敢自暴弃乎哉。

观人部艺文二

编辑

《观物吟》
宋·邵雍

编辑

“如鸾如凰”,意思安详,所生之人,非忠则良。“如鼠如雀”, 意思惊躩,所生之人,不凶则恶。

画工状物,经月经年,轩鉴照物,立写于前。鉴之为明, 犹或未精,工出人手,平与不平。天下之平,莫若于水。 止能照表,不能照里。表里洞照,其唯圣人。“察言观行, 罔或不真,尽物之性,去己之情。有德之人而必有言, 能言之人未必能行。”

《求鉴吟》
前人

编辑

“人无鉴流水,当求鉴止水。”流水无定形,止水有定体。 “人无鉴于水,当求鉴于人。”“水鉴见人貌,人鉴见人神。”

观人部纪事

编辑

《庄子天道篇》: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 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 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馀蔬而弃妹,不仁也;生熟 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

《孔丛子嘉言篇》:“夫子适周,见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 文公曰:‘吾观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 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 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彊记,博物不穷,抑亦圣 人之兴者乎’?”

《家语子路初见篇》: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 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 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 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战国策》:“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 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 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矣。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 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 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 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 玉,此皆似是而非者也。

《韩诗外传》: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美,闻于国中,庄 王召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 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弟,笃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 益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 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 臣者也。人主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败,皆交争 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 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观友者也。”王曰“善。”

《后汉书冯异传》:异从兄及同郡丁𬘭、吕晏,并从光武, 因共荐异,得召见。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皆壮士,屈 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 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 《贾复传》:“复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 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世说》: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 季珪代魏武,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闲谍问曰:“魏王 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 乃英雄也。”

《册府元龟》:温峤为骠骑将军,镇武昌。初,桓温生未期, 而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 英物也。”

北魏李孝伯为尚书宋孝武镇彭城魏使孝伯至帝 遣长史张畅与语而帝改服观之孝伯目帝不辍及 出谓人曰:“张侍侧有人风骨视瞻非常士也。”

《周书史宁传》:宁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 “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乡。”

《贺若敦传》:敦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时群盗蜂起,大 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 贼乃退走。统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 为国名将。”

《李贤传》: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 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其勉之。”贤后至洮州总管。

《隋书裴矩传》:“矩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世父让之,谓 矩曰:‘观汝神智,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 矩始留情世事。

《唐书李密传》:“密感厉读书,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 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 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元感曰:‘吾观 密识度,非若等辈’。元感遂倾心结纳。”

《宋史曹彬传》:彬子琮,琮兄珝娶秦王女兴平郡主。琮 幼时,从主入禁中,太宗置膝上,拊其背曰:“此佳儿也。” 《吕端传》:端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 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 真台辅之器也。”

《王钦若传》:钦若性倾巧,敢为矫诞,马知节尝斥其奸 状,帝不之罪。其后仁宗尝谓辅臣曰:“钦若久在政府, 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王曾对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 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 《王彦超传》:彦超少事后唐魏王继岌。明宗即位,继岌 遇害,左右遁去,彦超乃依凤翔重云山僧舍晖道人 为徒。晖善观人,谓彦超曰:“子富贵人也,安能久居此。” 给资帛遣之。

《赵赞传》:赞父延寿,尚明宗女,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 与诸子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 十人,目赞曰:“是儿令器也。”

《元史孛术鲁翀传》:“孛术鲁翀,字子翚,从京兆萧㪺游, 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㪺曰:‘燧 观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于是㪺以女 妻之。大德十一年,同荐者授襄阳县儒学教谕。” 《明外史孔克仁传》:“徐达等兵围张士诚数月,淮东西 悉附。太祖谓克仁曰:‘壬辰之乱,生民涂炭中原,诸将 孛罗’”帖木儿拥重兵,犯城阙,乱伦干纪,行已夷灭。扩 廓帖木儿挟太子以称戈,急私仇,无敌忾之志。李思 齐辈碌碌窃据一方,民受其敝。士诚外假美名,内包 寇心,反复两端,情状可见。明玉珍父子,据川蜀,僭大 号,喜于自用,而无远谋,观其所为,皆不能自成。 《刘宇传》:“弘治中大学士刘健荐宇。正德改元,吏”部尚 书马文升复荐之。帝曰:“健荐宇才堪大用。以朕观之, 此小人,岂可用哉!”

观人部杂录

编辑

《关尹子三极篇》:“勿以行观圣人,道无迹,勿以言观圣 人,道无言,勿以能观圣人,道无为,勿以貌观圣人,道 无形,行虽至卓,不离高下,言虽至公,不离是非,能虽 至神,不离巧拙,貌虽至殊,不离妍丑。圣人假此以示 天下,天下冥此乃见圣人。”

《淮南子缪称训》:“君子惧失仁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 惧,知各殊矣。

《化书》:“观其文章,则知其人之贵贱焉。观其书篆,则知 其人之情性焉。闻其琴瑟,则知其人之道德焉。闻其 教令,则知其人之吉凶焉。小人由是知唐尧之容淳 淳然,虞舜之容熙熙然,伯禹之容荡荡然,殷汤之容 堂堂然,文王之容巍巍然,武王之容谔谔然,仲尼之 容皇皇然,则天下之人可以自知其愚与贤。”

《王氏谈录》:公言人性贵乎平淡,若加以器识,即所谓 宰辅器也。盖宰制方物,等之公平,甄别不差,足任机 柄耳。昔刘劭论人物,亦以平淡为先也。

欧大云:“凡相人最好于得失荣辱之际,观其动否,便 可知其气之小大也,然后见其人之前程也。”

《续明道杂志》:“凡观人之术无他,但作事神气足者,不 富贵即寿考。但人作十事,若一一中理,无可议者也, 自难得,况终身作事中理耶?其次莫若观其所受,此 最切要。升不受斗,不覆即毁,物理之不可移者。 器宽易动,意形于色,得少为足,与好妄语者,皆夭折 贫贱之相,余验之非一。”

《读书录》:“观人之法,听言最先,虽不能尽,亦可得七八 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