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六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目录
三礼部艺文一
礼赋 周荀卿
大略篇 前人
服疑 汉贾谊
礼篇 前人
崇礼论 桓宽
张纯详礼制诏 后汉光武帝
制定礼乐诏 章帝
复下制定礼乐诏 同前
上和帝疏 张奋
曹褒传论 宋范晔
修五礼表 梁徐勉
三礼疑问 北魏房景先
定宗庙议 唐岑文本
七庙议 前人
前题 刘承庆
迁庙议 权德舆
禘祫议 史元璨
礼论一 宋李觏
礼论二 前人
礼论三 前人
礼论四 前人
礼论 苏洵
前题 王安石
前题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 前人
三礼部艺文二〈诗〉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唐令狐峘
郊坛听雅乐 胡直钧
南郊庆成 宋欧阳修
明堂庆成 前人
郊祀庆成 苏轼
前题 甘立
八月丁亥释奠礼成三十韵 元周伯琦
经籍典第二百六十二卷
三礼部艺文一
编辑《礼赋》周荀卿
编辑
“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 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粹而王,驳 而霸,无一焉而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文 而不采者与?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 小人所不敬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 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 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
《大略篇》前人
编辑
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 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礼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 屏不欲见内也。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 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天子召诸侯,诸侯 辇舆就马,礼也。《诗》曰:‘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 谓我来矣。天子山冕,诸侯元冠,大夫裨冠,士韦弁,礼 也。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天子雕弓,诸 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出 毕行,使仁居守。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 以玦,反绝以环。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 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聘礼志》曰:“币厚则伤 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诗》曰:“物其旨 矣,唯其偕矣。”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旨,非礼也。水 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礼者,其 表也。先王以礼表天下之乱,今废礼者,是去表也。故 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舜曰:“惟予从 欲而治。”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 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于君畴,舜学 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存。 亲迎之礼,父南乡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 尔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 “诺。惟恐不能敢忘命矣。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 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 焉。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 用刑罚于万民也。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 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彊。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 经》,而顺人心者,背礼者也。礼之大者,凡事生饰驩也, 送死饰哀也,军旅饰威也,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 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 节,礼之序也。仁,爱也,故亲。义,理也,故行礼节也。故成。 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义非其门 而由之,非义也。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
成义;审节而不知,不成礼;和而不发,不成乐。故曰:“仁义礼乐,其致一也。”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 后道也。”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 贝曰含。赙赗所以佐生,赠襚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 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礼也。故吉行五十,奔丧百里, 赗赠及事,礼之大也。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 不行矣;治民不以礼动斯陷矣。礼者,人之所履也,失 所履则颠蹶陷溺,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礼之 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和乐之 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濩》。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文貌 情用相为内外表里,礼之中焉能累索,谓之能虑。《礼》 者,本末相顺,终始相应也。
《服疑篇》汉·贾谊
编辑
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子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 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 则权力异则事势异则旗章异则符瑞异则礼宠异 则秩禄异则冠履异则衣带异则环珮异则车马异 则妻妾异则泽厚异则宫室异则床席异则器皿异 则饮食异则祭祀异则死丧异则。故“高则此品周高, 下则此品周下。加人者品此临之,埤人者品此承之。 迁则品此者进,绌则品此者损。”贵周丰,贱周谦。贵贱 有级,服位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 则让,上循则诛。建法以习之,设官以牧之。是以天下 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位。人定其心,各 著其目,故众多而天下不眩,传远而“天下识。”祇尊卑 已著,上下已分,则人伦法矣。于是主之于臣,若日之 与星,以臣不几,可以疑主;贱不几,可以冒贵;下不陵 等,则上位尊;臣不逾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则乱无 由生。
《礼篇》前人
编辑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 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 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 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 退让,以明礼。礼者,所以固国家,安社稷,使君无失其 民者也。主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尊卑大 小,强弱有位,礼之数也。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 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仁,过爱不义,礼 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礼》,天子适诸侯 之宫,诸侯不敢自阼。阶者,主之阶也。天子适诸侯,诸 侯不敢有宫,不敢为主人,礼也。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至也。君仁则不 厉,臣忠则不二。父慈则教,子孝则协,兄爱则友,弟敬 则顺,夫和则义,妻柔则正,姑慈则从,妇听则婉,礼之 质也。礼者,臣下所以承其上也。故《诗》云:“一发五豝,吁 嗟乎驺虞!”驺虞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 天子佐舆十乘,以明贵也;二牲而食,以优饱也。虞人 翼五豝,以待一发,所以复中也。人臣于是所尊敬,不 敢以节,待敬之至也。甚尊其主,敬慎其所掌职,而志 厚尽矣。作此诗者,以其事深见良臣顺下之志也者 可以义矣,故其叹之也长,曰:“吁嗟乎!虽古之善为人 臣者,亦若此而已。礼者所以节义而没不还,故飨饮 之礼,先爵于卑贱而后贵者始差,殽膳下浃,而乐人 始奏,觞不下遍,君不赏差;殽不下浃,上不举乐。故礼 者所以恤下也。”由余曰:“干肉不腐则左右亲;苞苴时 有;筐篚时至则群臣附;官无蔚藏;腌陈时发则戴其 上。《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 也’。上少投之,则下以躯偿矣。弗敢谓报,愿长以为好。” 古之蓄其下者,施报如此。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 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国非其国也。民三 年耕,必馀一年之食,九年而馀三年之食,三十岁相 通而馀十年之积。”虽有凶旱水溢,民无饥馑。然后天 子备味而食,日举以乐。诸侯食珍,不失钟鼓之县。可 使乐也者,上下同之。故《礼》,“国有饥人,人主不飧;国有 冻人,人主不裘。报囚之日”,人主不举乐,岁凶,糓不登 台,扉榭彻于候,马不食糓,驰道不除食减膳,飨祭有 阙。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受计之礼,主所亲 拜者二,闻生民之数则拜之,闻登糓则拜之。《诗》曰:“君 子乐胥,受天之祜。”胥者,相也。祜,大福也。夫忧民之忧 者,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与。士民若 此者,受天“之福矣。”《礼》,圣王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 见其死,闻其声不忍,尝其肉,隐弗忍也。故远庖厨,仁 之至也。不合围,不掩群,不射宿,不涸泽,豺不祭兽,不 田猎,獭不祭鱼,不设网罟鹰集,不鸷睢而不逮,不出 颖罗,草木不零落,斧斤不入山林,昆虫不蛰,不以火 田,不麛,不卵下刳胎,不夭,鱼肉不入庙门,鸟兽不成 毫毛,不登庖厨,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则物莫不多。汤 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 方来者,皆罹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汤 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昔蛛”作网。今之人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 吾取其犯命者,其惮害物也如是。汉南之国闻之曰: “汤之德及鸟兽矣。”四十国归之。《诗》曰:“王在灵囿,麀鹿 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皓皓。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言德 至也。圣主所在,鱼鳖禽兽犹得其所,况于人民乎?故 仁人行其礼,则天下安而万理得矣。逮至德渥泽洽, 调和大畅,则天清澈,地富煴,物时熟,民心,不挟诈贼, 气脉淳化,攫啮搏击之兽鲜,毒蠚猛虭之虫蜜,毒山 不蕃,草木少薄矣。铄乎大仁之化也。
《崇礼论》桓宽
编辑
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故圣人绝而不言。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今万 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者,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 之礼仪,故设明堂辟雍以示之,扬干戚,昭《雅》《颂》以风 之。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奇虫不畜之兽,角抵诸戏 炫燿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待远方殊。昔周公处谦 以卑士,执礼以治天下,辞越裳之贽,见恭让之礼。既 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 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裔 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夫犀 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驴骡馲驼,北狄之常畜也,中 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 玉璞抵乌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 中国,明盛德也。隋和之名宝也,而不能安危存亡,故 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是以圣王以 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 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
《张纯详礼制诏》〈建武二十六年〉后汉·光武帝
编辑
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 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制定礼乐诏》〈元和二年〉章帝
编辑
《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尚书璇玑钤》 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予末小子,托于数 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仁济元元。《帝命验》曰:“顺尧考 德,题期立象。”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 克堪,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每见图书,中心恧焉。
《复下制定礼乐诏》〈元和三年〉同前
编辑
朕以不德,膺祖宗弘烈。迺者鸾凤仍集,麟龙并臻,甘 露宵降,嘉谷滋生。赤芝之类,纪于史官。朕夙夜祇畏, 上无以彰于先功,下无以克称灵物。汉遭秦馀,礼坏 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
《上和帝疏》张奋
编辑
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 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 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 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 盛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 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犬马齿 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曹褒传论》宋·范晔
编辑
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 法,虽适物观时,有救崩敝,然先王之容典,盖多阙矣。 是以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怀愤叹息,所不能已 也。资文、宣之远图,明懿美而终莫或用,故知自燕而 观,有不尽矣。孝章永言前王,明发兴作,专命礼臣,撰 定国宪,洋洋乎盛德之事焉。而业绝天算,议黜异端, 斯道竟复坠矣。夫三王不相袭礼,五帝不相沿乐,所 以咸、茎异调,中都殊绝。况物运迁回,情数万化,制则 不能随其流变,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当 损益者也。且乐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谢皋、苏,而制 令亟易,修补旧文,独何猜焉?《礼》云礼云,曷其然哉!
《修五礼表》梁·徐勉
编辑
臣闻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故称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夫礼所以安上治人,弘风训俗, 经国家,利后嗣者也。唐虞三代,咸必由之。在乎有周, 宪章尤备。因殷革夏,损益可知。虽复经礼三百,《曲礼》 三千,经文三百,《威仪》三千,其大归有五,即宗伯所掌 典礼,吉为上,凶次之,宾次之,军次之,嘉为下也。故祠 祭不以礼,则不齐不庄;丧纪不以礼,则背死忘生者 众;宾客不以礼,则朝觐失其仪;军旅不以礼,则致乱 于师律;冠婚不以礼,则男女失其时。为国修身,于斯 攸急。洎周室大坏,王道既衰,官守斯紊,日失其序。礼 乐征伐,出自诸侯,《小雅》尽废,旧章缺矣。是以韩宣适 鲁,知周公之德;叔侯在晋,辨郊劳之仪。战国纵横,政 教愈泯,暴秦灭学,扫地无馀。汉氏郁兴,日不暇给,犹 命叔孙于外野,方知帝王之为贵。末叶纷纶,递有兴 毁,或以武功锐志,或好黄老之言,礼义之式,于焉中 止。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馀篇,虽写
以尺简,而终阙平奏。其后兵革相寻,异端互起,章句既沦,俎豆斯辍。方领矩步之容,事灭于旌鼓;兰台石室之文,用尽于帷盖。至乎晋初,爰定新礼,荀𫖮制之 于前,摰虞删之于末。既而中原丧乱,罕有所遗;江左 草创,因循而已,厘革之风,是则未暇。伏惟陛下睿明 启运,先天改物,拨乱惟武,经时以文。作乐在乎功成, 制礼弘于业定。光启二学,皇枝等于贵游;辟兹五馆, 草莱升以好爵。爰自受命,迄于告成,盛德形容备矣, 天下能事毕矣,明明穆穆,无德而称焉。至若元符灵 贶之祥,浮溟《机山》之賮,固亦日书左史,副在司存,今 可得而略也。是以命彼群才,搜《甘泉》之法;延兹硕学, 阐曲台之仪。淄上淹中之儒,连踪继轨;负笈怀鈆之 彦,匪旦伊夕。谅以化穆三雍,人从五典,秩“宗之教,勃 焉以兴。”伏寻所定五礼,起齐永明三年,太子步兵校 尉伏曼容,表求制一代礼乐。于时参议置新旧学士 十人,止修《五礼》谘禀。卫将军、丹阳尹王俭学士亦分 住郡中,制作历年,犹未克就。及文宪薨殂,遗文散逸。 后又以事付国子祭酒何引,经涉九载,犹复未毕。建 武四年,引还东山。齐明帝敕委尚书令徐孝嗣,旧事 本末,随在南第。永元中,孝嗣于此遇祸,又多零落,当 时鸠敛所馀,权付尚书左丞蔡仲熊、骁骑将军何佟 之共掌其事。时修礼局住在国子学中门外,东昏之 代,频有军火,其所散失,又逾大半。天监元年,佟之启 “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 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欲且省礼局,并还尚书 仪曹。诏旨云:“礼坏乐崩,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 以为永准。但顷之修撰,以情取人,不以学进。其掌知 者,以贵总一,不以稽古,所以历年不就,有名无实。此 既经国所先,外可议其人,人定,便即撰次。”于是尚书 仆射沈约等参议,“请《五礼》各置旧学士一人,人各自 举学士二人,相助抄撰。其中有疑者,依前汉《石渠》《后 汉》《白虎》随源以闻,请旨断决。”乃以旧学士右军记室 参军明山宾掌吉礼,中军骑兵参军严植之掌凶礼, 中军田曹行参军兼太常丞贺玚掌宾礼,征虏记室 参军陆琏掌军礼,右军参军司马裴掌嘉礼,尚书左 丞何佟之总参其事。佟之亡后,以镇北谘议参军伏 暅代之,后又以暅代严植之掌凶礼。暅寻迁官,以《五 经》博士缪昭掌凶礼,复以“礼仪深广,记载残缺,宜须 博论,共尽其致,更使镇军将军、丹阳尹沈约、太常卿 张充及臣三人同参厥务。臣又奉别敕,总知其事,又 使中书侍郎周舍、庾于陵二人,复豫参知。若有疑义 所掌,学士当职”先立议,通谘《五礼》。旧学士及参知各 言同异,条牒启闻,决之制旨。疑事既多,岁时又积,制 旨裁断,其数不少。莫不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 微,理入神契。凡诸奏决,皆载篇首,具列圣旨,为不刊 之则。洪规盛范,冠绝百王,茂实英声,方垂千载。宁孝 宣之能拟,岂孝章之足云。窃以撰正履礼,历代罕就, 皇明在运,厥功克成。周代三千,举其盈数;今之八千, 随事附益。质文相变,故其数兼倍,犹如八卦之爻,因 而重之,错综成六十四也。昔文武二王,所以纲纪周 室,君临天下,公旦修之,以致太平龙凤之瑞,自斯厥 后,甫备兹日。孔子曰:“‘其有继周’。虽百代可知。”岂所谓 齐功比美者欤?臣以庸识,谬司其任,淹留历稔,允当 斯责。兼勒成之初,未遑表上,实由才轻务广,思力不 周,永言惭惕,无忘寤寐。自今春舆驾将亲六师,搜寻 军礼,阅其条章,靡不该备,所谓“郁郁文哉,焕乎洋溢”, 信可以悬诸日月,颁之天下者矣。愚心喜忭,弥思陈 述,兼前后联官,一时皆逝。臣虽幸存,耄已将及,虑皇 世大典,遂阙腾奏,不任下情。辄具载撰修始末,并职 掌人所成卷秩条目之数,谨拜表以闻。
诏曰:“经礼大备,政典载弘,今诏有司,案以行事也。” 又诏曰:“勉表如此。因革允釐,宪章孔备,功成业定,于 是乎在。可以光被八表,施诸百代,俾万世之下,知斯 文在斯。主者其按以遵行,勿有失坠。”
《三礼疑问》北魏·房景先
编辑
问《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为明竁焉?”曰:王道贵 产,法理尚恩。旧德见食,八象载其美;五宥三刺,经礼 宝其仁。是以禄父巨衅,殷礼不辍;三监乱德,蔡𦙌犹 存。罪莫极于无上,逆莫甚于违天。行大辟祸不及族, 理正刑愆止于身。何恶当参夷之祸?何戾受沦殄之 辜?
问:《仪礼》“继母出嫁,从为之服。”《传》云“贵终其恩。”曰:继母 配父,本非天属,与尊合德,名义以兴。兼鞠育有加,礼 服是重。既体违义尽,弃节毁慈,作嫔异门,为鬼他族, 神道不全,何终恩之有方?齐服是追,哭于野次,苟存 降重,无乃过犹不及乎?
问:《礼记》“生不及祖父母,父母税,丧己则否?”曰:“服以恩 制,礼由义立。兹母三年,孙无缌葛”者,以戚非天属,报 养止身,祖虽异域,恩不及己,但正体于下,可无服乎? 且缟冠,元武子姓之服,縓练之后,缞绖已除,犹怀惨 素,未忍从吉,况斩焉。初之创巨方始,复吊之宾,尚改 缁袭,奉哀苫次,而无追变,孝子孝孙,岂天理是与
《定宗庙议》唐·岑文本
编辑
议曰:“臣闻揖让受终之主,革命创制之君,莫不崇亲 亲之义,笃尊尊之道,虔奉祖宗,爰致郊庙。自义乖阙 里,学灭秦廷,儒雅既丧,经籍堙殄。虽两汉纂修绝业, 魏晋敦尚斯文,而宗庙制度,典章散逸,习所传而竞 偏说,是所见而起异端。自昔迄兹,多历年代,语其大 略,两家而已。祖郑元者则陈四庙之制,述王肃者则” 引七庙之文,贵贱混而莫辨,是非纷而不定。陛下至 德自然,大孝诣极,孺慕逾匹夫之志,制作穷圣人之 精诚,宜定一代之宏规,为万世之彝典。臣等奉述睿 旨,讨论往载,纪七庙者实多,称四庙者盖寡。校其得 失,昭然可见。《春秋穀梁传》及《礼记王制》《祭法》《礼器》,《孔 子家语》,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尚书》咸有一德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至于孙卿、孔 安国、刘歆、班彪父子,孔光、虞喜、干宝之徒,或学推硕 儒,或才称博物,商较古今,咸以为然。故其文曰:“天子 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是以晋宋齐梁皆依斯 义,立亲庙六,岂非有国之茂典,不刊之休烈乎?若使 违群经之正说,从累“代之疑义,背子雍之笃论,遵康 成之旧学。则天子之礼,下逼于人臣;诸侯之制,上僭 于王者:非所谓尊卑有序,名位不同者焉。况复礼由 人情,非自天堕。大孝莫重于尊亲,厚本莫先于严配。 数尽四庙,非贵多之道;祖建七世,得加隆之心。是知 德厚者流光,乃经世之高义;德薄者流卑,实不易之 令范。”臣等参议,请依晋宋旧典,立亲庙五。其祖宗之 典,不在此数。庶承天之道,兴于治定之辰;尊祖之义, 成于孝洽之日。谨议一作“皆。”《旧唐书志》
《七庙议》前人
编辑
议曰:“‘昔孙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五 代’。则天子七庙,古今达礼。故《商书》称‘七代之庙,可以 观德’。《祭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二𫮃’。《王制》云:‘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谓之 太祖。太祖之庙,百代不迁。祫祭之礼,毁庙之主,陈于 太祖,未毁之庙主皆昇合食于太祖之室。太祖东向, 昭南向,穆北向’。”太祖者,商之元王,周之后稷是也。太 祖之外,更无始祖。但商自元王已后十四代,至汤而 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后十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 间代数既远,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 序,尊卑不差。其后汉高受命,无始封祖,即以高皇帝 为太祖太上皇,高帝之父,立庙飨祀,不在昭穆合食 之列,为尊于太祖故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 武帝为太祖,其高祖太皇、处士君等,并为属尊,不在 昭穆合食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 太祖,其征西、豫章、颍川、京兆府君等,并为属尊,不在 昭穆合食之列。历兹已降,至于有隋,宗庙之制,斯礼 不易。故宇文氏以文“皇帝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帝 为太祖。国家诞受天命,累洽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 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 家大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帝,尊于太祖, 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食之数。今皇极再造,孝思匪 宁,奉二月二十九日敕,宣光以下,依旧号令尊崇。”续 又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始祖,速令详定 者。伏寻礼经,始祖即是太祖,太祖之外,更无始祖。周 庙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为始祖,不合礼经。或有引《白 虎通义》云“后稷为始祖,文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 郑元注《诗·雍序》太庙谓文王以为说者。其义不然。何 者?彼以礼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 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耳,非祫群主合食之太祖。今 之议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为始者,殊为不可。何者? 昔在商周,稷卨始封,汤武受命。汤武之兴,祚由稷卨, 故以稷卨为太祖,即皇家之景皇帝是也。凉武昭王 勋业未广,后主失守,国土不传,景皇帝始封,实基明 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 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 祖,晋氏不以胡公、殷王卬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 为太祖,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太祖,则皇家安可以 凉武昭王为太祖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 后稷,汉当郊尧制。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唯 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 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传》称“欲知 天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 其去凉武昭王,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以必不 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深远,方复立之,岂是三祖二宗 之意?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 稷之福也。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 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观之。今朝命惟新,宜 应慎礼。祭神如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 享宣皇帝,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之议。谨 议。
《前题》刘承庆
编辑
崇建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基之主,受命之君,王迹 有浅深,太祖有远近。汤、武受命,祚因稷、卨,太祖代远, 出乎昭穆之上,故七庙可存。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 汉除秦、项,力不因尧。及魏、晋膺图,周、隋揆乱,皆勋隆” 近代,祖业非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故肇 立宗祊,罕闻别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功绵 百代而不迁,亲尽七叶而当毁。或以太祖代浅,庙数 非备,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庙之文, 深乖迭毁之制。皇家千龄启旦,四叶重光。景皇帝濬 德基唐,代数犹近,号虽称于太祖,亲“尚列于昭穆,具 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 七,故先朝未有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 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宣皇帝代数当满,准礼复 迁。今还止有光皇帝以下六代亲庙,非是天子之庙 数,不当有七。本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建有多少 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祊事重,礼岂虚存? 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宗之 号,亲尽既迁,其庙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崇, 恐违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旨。请依贞观之故事,无 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议。谨议。
《迁庙议》权德舆
编辑
臣闻《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称百顺,实受其福。故曰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以太祖始封之重,当殷祭东 向之尊,百代不迁,下统昭穆,此孝享严禋之极制也。 周自后稷十六代至武王,毁庙迁主,皆太祖之后,故 序列昭穆,合食无嫌。汉之太上皇主瘗于园寝,寻置 别庙,是为属尊。故周汉皆太祖之位正,自魏至隋,则 虚其位。魏明帝初,以太上皇别庙未成,故权设对祫。 后有司定七庙之制,太祖以下为昭穆,二祧旋至三 少帝,运移于晋,晋不以兄弟为代数,故元帝上继武 帝,简文上继元帝。至安帝时,然后征西至京兆。四府 君迁尽,未及殷祭,运移于宋。初永和中,疑四府君主 所藏之礼,诏公卿博议。范宣请筑一“室,韦泓请室杇, 乃止。蔡谟亦请改筑别室,若未展者,当入就太庙,以 征西府君东向。”议竟不行。宋、齐、梁、陈、北齐、周、隋悉虚 其位,以待太祖,皆以短祚,其礼不申,则自魏以降,太 祖列昭穆之位,非通例也。武德中,亲庙四,自宣简公 而下。贞观中,立七庙六室,自弘农府君而下。开元中, 始制九庙,追尊献懿祖。故自武德至于开元,太祖在 四庙、七庙、九庙之数,则东向之虚,又非例也。广德二 年,将及殷祭,有司以二祖亲尽当迁,太祖九室既备, 其年冬祫,于是正太祖于东向,藏二祖于夹室,凡十 八年矣。建中二年冬祫,有司误引蔡谟《征酉》之议,以 献祖居东向,懿祖为昭,太祖为穆,此诚乖仪倒置之 大者也。议者或引《春秋》“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 先不窋”以为证。且汤与文武,皆太祖之后,理无所疑。 至于禹不先鲧,安知说者非启于太康之代,而左丘 明因而记之耶?向者有司以二主藏夹室,非仪则可, 阙殷祭,非敬则可,处东向之位则不可。是以贞元七 年冬,太常上奏,请下百寮佥议,诏可其奏。八年春,有 于颀等一十六状。至十一年,又诏尚书省集议,有陆 淳、宇文炫一状,前后异同,有七家之说。至于藏夹室, 虚东向,远迁园寝,分飨禘祫,如币玉虞主,而枚卜瘗 埋,援引滋多,皆失礼意。臣等审细讨论,惟置别庙及 祔于德明、兴圣二说,最为可据。德明、兴圣之庙,从别 庙也,等于创立,此又易行。伏以德明皇帝于舜、禹之 际,与稷、契同功。契后为殷,向五百年,稷后为周,逾八 百年,德明流光无穷,启皇运于后,景福灵长,与天地 准。又献、懿二祖于兴圣皇帝为曾元,犹周人祔于先 公之祧也,此亦亡于礼之礼者也。明尊祖之道,正大 祭之仪,礼文祀典,莫重于是。凡议同者七状,百有馀 人,其中明儒礼官,讲贯详熟。臣于贞元八年蒙圣恩, 以博士征至京师,属当会议时,与崔儆、刘执经同状。 十一年,臣官备近侍,不在议中,乃今累叨睿奖,获贰 宗伯,职业所守,典礼是司。研考古今,罄竭愚管,岂敢 以疑文虚说,黩陛下严敬重难之心?其夹室等五家 不安之说,谨具条上。伏惟圣虑裁择。谨议。
《禘祫议》史元璨
编辑
议曰:“按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公羊传》云:‘五年而再 殷祭’。两文虽互,其议略同。《礼记正义》引郑元《禘祫志》 云:‘《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二年八月丁 卯,大事于太庙’。《公羊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是三月 丧毕。新君二年当祫,明年春禘于群庙。僖公、宣公八 年皆有禘,则后禘去前禘五年。以此定之,则新君二” 年祫,三年禘。自尔以后,五年而载殷祭,则六年当祫, 八年当禘。又昭公十年“齐归薨”,至十三年丧毕当祫, 为平丘之会。冬公如晋,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传》云 “有事于武宫”是也。至十八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 祫,二十五年禘,昭公二十五年“有事于襄公”是也。如 上所云,则禘已后隔三年祫,祫已后隔二年禘,此则有合《礼》《经》,不违《传》义。谨议。
《礼论一》宋·李觏
编辑
或问:“圣人之言礼,奚如是之大也?”曰:“夫礼,人道之准, 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修身正心,无 他,一于礼而已矣。”曰:“尝闻之,礼乐刑政,天下之大法 也;仁义礼智信,天下之至行也。八者并用,传之者久 矣。而吾子一本于《礼》,无乃不可乎?”曰:“是皆礼也。饮食、 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 死丧祭祀,礼之本也。曰乐,曰政,曰刑,礼之支也,而刑 者又政之属矣。曰仁、曰义、曰智、曰信,礼之别名也。是 七者盖皆礼矣。”“敢问何谓也?”曰:“夫礼之初,顺人之性 欲而为之节文者也。人之始生,饥渴存乎内,寒暑交 乎外。饥渴寒暑,生民之大患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 肉,茹其毛而饮其血,不足以养口腹”也;被发衣皮,不 足以称肌体也。圣王有作,于是因土地之宜,以殖百 谷;因水火之利,以为炮燔烹炙,治其犬豕牛羊及酱 酒醴酏,以为饮食;蓺麻为布,缲丝为帛,以为衣服。夏 居危巢,则有颠坠之忧;冬入营窟,则有阴寒重膇之 疾。于是为之栋宇,取材于山,取土于地,以为宫室。手 足不能以独成事也,“饮食不可以措诸地也”,于是范 金斲木,或为陶瓦,脂胶、丹、漆,以为器皿。夫妇不正,则 男女无别;父子不亲,则人无所本;长幼不分,则强弱 相犯。于是为之婚姻,以正夫妇;为之左右奉养,以亲 父子;为之伯仲叔季,以分长幼。君臣不辨,则事无统; 上下不列,则群党争。于是为之朝觐会同,以辨君臣; 为之“公卿大夫士庶人,以列上下。人之心不学则懵 也,于是为之庠序讲习,以立师友。人之道不接则离 也,于是为之宴享苞苴,以交宾客。死者,人之终也,不 可以不厚也,于是为之衣衾棺椁,衰麻哭踊,以奉死 丧。神者,人之本也,不可以不事也,于是为之禘尝郊 社山川中霤,以修祭祀。丰杀有等,疏数有”度,贵有常 奉,贱有常守,贤者不敢过,不肖者不敢不及,此《礼》之 大本也。饮食既得,衣服既备,宫室既成,器皿既利,夫 妇既正,父子既亲,长幼既分,君臣既辨,上下既别,师 友既立,宾客既交,死丧既厚,祭祀既修,而天下大和 矣。人之和,必有发也,于是因其发而节之。和久必怠 也,于是率其怠而行之;不从也,于是罚其不从以威 之,是三者礼之大用也,同出于礼而辅于礼者也,不 别不异,不足以大行于世。是故节其和者,命之曰乐; 行其怠者,命之曰政;威其不从者,命之曰刑,此礼之 三支也。在礼之中有温厚而广爱者,有断决而从宜 者,有疏达而能谋者,有固守而不变者,是四者礼之 大旨也,同出于礼而不可缺者也,于是乎又别而异 之。温厚而广爱者命之曰仁,断决而从宜者命之曰 义,疏达而能谋者命之曰智,固守而不变者命之曰 信,此《礼》之四名也。三支者譬诸手足焉,固生于人而 辅于人者也。手足不具,头腹岂可动哉?手足具而人 身举,三支立而礼本行。四名者譬诸筋骸之类焉,是 亦同生于人而异其称者也。言乎人,则手、足、筋骸在 其中矣;言乎礼,则乐、刑、政、仁、义、智、信在其中矣。故曰: “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 家,修身正心,无他,一于礼而已矣。
《礼论二》前人
编辑
或人不谕,曰:“节其和者谓之《乐》,行其怠者谓之政,威 其不从者谓之刑。信然矣。其所以统于礼者,愿闻其 指。”曰:“昔者圣人之制礼也,因十二月之气分而为律 吕;因六律六吕作为十二管;因其清浊与其轻重,配 而为五声;因其五声,变而杂之以为八音。或为歌诗, 或被于金石丝竹、瓠土革木之器,爰及干戚羽旄,以 道人之和心,以舞人之手足,小大有所,终始有经,倡 和有秩,节奏有差,诎伸俯仰,必有齐也;缀兆行列,必 有正也。宫轩特县,各当其位。四六八羽,今照其数。以 范五行,以调八风,以均百度,以象德行,以明功业,以 观政治,以和神人”,此《礼》之一支乐著矣。出号令,立官 府,制军旅,聚食货。号令所以明约束,“官府所以正职 掌,军旅所以待不虞,食货所以赡不足。是故为之符 玺、节旄,以信号令;为之掾属、胥徒,以备官府;为之甲 胄、五兵以成军旅,为之井田、赋贡以兴食货;为之城 廓沟池,所以限内外也;为之度量权衡,所以平多少 也;为之书契版图,所以穷变诈、备遗忘也;为之圄犴 桎梏,所以严推劾、禁奔逸也。官各有守,事各有程,先 后有次,迟速有检,以辨国之大事,以平天下之民,以 跻至治。此《礼》之二支政成矣。伐不义,侵不庭,刺有罪, 或以𫓧钺,或以刀踞,为大辟为宫为刖为墨,为劓为 剕,为鞭为扑,为流为赎,轻有其等,重有其常,用之有 地,决之有时,所以惩天下之人,使皆迁善而远罪,此 《礼》之”三支刑行矣。夫所谓礼者,为而节之之谓也。是 三者,其自成乎?果有为之者乎?其自治乎?果有节之 者乎?苟不为也。不节也,则十二管不作,五声不辨,八 音之器不具,干戚羽旄不设,小大无其所,终始无其
经,倡和无其秩,节奏无其差,诎伸俯仰不齐也,缀兆行列不正也,县之面不殊也,羽之数不分也。如此则何以见乐哉?不为也。不节也,则号令不出,官府不立, 军旅不制,食货不聚,符玺节旄不作,掾属胥徒不备, 甲胄五兵不成,井田赋贡不兴,城廓沟池不修,度量 权衡不均,书契版图不著,圄犴桎梏不严,官无其守, 事无其程,先后无其次,迟速无其检,如此则何以见 政哉?不为也。不节也,则不“义不伐,不庭不侵,有罪不 刺,𫓧钺无其准,刀锥无其平,大辟、宫刖、墨、劓、剕、鞭扑、 流、赎,皆无其法,轻无其等,重无其常,用之无其地,决 之无其时,如此则何以见刑哉?”由是而言,故知三者 果有为而节之者,然后能成也。能治也,为乎饮食衣 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 丧祭祀而节之者,既谓之礼矣,为乎十二管、五声、八 音、千戚、羽旄、号令、官府、军旅、食货、符玺、节旄、掾属、胥 徒、甲胄、五兵、井田、赋贡、城郭、沟池、度量、权衡、书契、版 图、圄、犴、梏、桎、𫓧、钺、刀、锥、大辟、宫、刖、墨、劓、剕、鞭、扑、流、赎, 而节之者,反不谓之礼,可乎?若是,则三者果礼之支 也,而强其名者也。
《礼论三》前人
编辑
或曰:“礼乐刑政之说,既承教矣。敢问温厚而广爱者, 仁也;决断而从宜者,义也;疏达而能谋者,智也;固守 而不变者,信也。则然矣,其何系于礼哉?”曰:“百亩之田, 不夺其时,而民不饥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而民不 寒矣。达孝弟则老者有归,病者有养矣。正丧纪则死 者得其藏;修祭祀则鬼神得其飨矣。征伐有节,诛杀 有度,而民不横死矣,此温厚而广爱”者也,仁之道也。 “君为君焉,主政令,必生杀不得不从矣;臣为臣焉,守 职事死,干戈不得少变矣,男女有别,不得相乱矣,长 幼有序,不得相凌矣,兴廉让则财不苟取,位不得妄 受矣,立谏诤则不得讳其恶矣,设选举则贤者不遗 矣,正刑法则有罪者必诛矣”,此断决而从宜者也,义 之道也。“为衣食起居室,具器皿,而人不乏用矣;异亲 疏,次上下,而人不兴乱矣;列官府,纪文书,而奸诈可 穷矣;筑城郭,治军旅,而寇贼不作矣;亲师傅,广学问, 而百虑毕矣”:此疏达而能谋者也,智之道也。号令律 式,以约民心,蔑有欺矣;禄位班次,以等贤愚,蔑相犯 矣;车马服御,以章贵“贱,而人不疑矣;百官不易其守, 四民不改其业,而事不愆矣;言必中,行必果,而天下 率从矣。此固守而不变者也,信之道也。若夫百亩之 田,不夺其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达孝弟以养老病, 正丧纪以藏其死,修祭祀以飨鬼神,征伐有节,诛杀 有度,定君臣,别男女,序长幼,兴廉让,立谏诤,设选举, 正刑”法,为衣食,起宫室,具器皿,异亲疏,次上下,列官 府,纪文书,筑城郭,治军旅,亲师傅,广学问,为号令、律 式、禄位、班次、车马服御、官守民业,言而必中,行而必 果者,谓之“非礼”,可乎?既曰“仁矣”,曰“义矣”,曰智矣,曰信 矣,总而言之,又皆礼矣。若是则“仁”、“义”、“智”、“信”,“果”,“礼”之别 名也。
《礼论四》前人
编辑
或曰:“仁义智信,疑若根诸性者也。以吾子之言,必学 礼而后能乎?”曰:“圣人者,根诸性者也。贤人者,学礼而 后能者也。圣人率其仁义智信之性,会而为礼,礼成 而后仁义智信可见矣。仁义智信者,圣人之性也;礼 者,圣人之法制也。性畜于内,法行于外,虽有其性,不 以为法,则暧昧而不章。今夫木,大者可以为栋梁,小” 者可以为榱桷,不以为室屋,则朽于深山之中,与朴 樕同,安得为栋梁榱桷也?温厚可以为仁,断决可以 为义,疏达可以为智,固守可以为信,不以为礼,则滞 于心胸之内,与无识同,安得谓之仁义智信也?屋既 成,虽拙者必指之曰:“此栋也,此梁也,此榱也,此桷也。” 礼既行,虽愚者必指之曰:“此仁也,此义也,此智也,此 信也。贤人者,知夫仁义智信之美,而学礼以求之也。 礼得而后仁义智信亦可见矣。圣与贤,其终一也,始 之所以异者,性与学之谓也。《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诚明者,圣人 也;自明诚者,贤人也’。”“然则贤人之性,果无仁义智信 乎?”曰:“贤人之性,中也。扬雄所谓善恶混”者也,安有仁 义智信哉?性之品有三:上智不学而目能者也,圣人 也;下愚虽学而不能者也,具人之体而已矣。中人者, 又可以为三焉:“学而得其本者为贤人,与上智同;学 而失其本者为迷惑,守于中人而已矣;兀然而不学 者为固陋,与下愚同。则是性之品三,而人之类五也。” 请问“学之得失?”曰:“所谓本者,礼也。知乎仁、义、智、信之 美,而不知求之于礼,率私意,附邪说,荡然而不反,此 失其本者也。故世有非礼之仁矣,有非礼之义矣,有 非礼之智矣,有非礼之信矣,是皆失其本而然也。敢 问其目?”曰:“夺其常产,废其农时,重其赋税,以至饥寒 憔悴,而时赐米帛,以为哀人之困;宪章烦密,官吏枉 酷,杀戮无数,而时发赦宥,以为爱人之命;军旅屡动, 流血满野,民人疲极,不知丧葬,而收敛骸骨,以为惠 及死者。”若是类者,非礼之仁也。背其君亲,疏其兄弟而连结私党,以死相赴,以为共人之患;谄谀机巧,以 动上心,而数辞其爵位及其货财,以为谦让;君有过 失,面不能谏正,而暴扬于“外;身有隐恶,不能自改,而 专攻人之短,以为强直;贤才果勇,不能用于公家,而 私相授举以为己功;下民之愚,而不能教训陷之于 恶,然后峻刑以诛之,以为奉法。若是类者,非礼之义 也。”“为智不能以制民,用修世教,起政事以治人,齐师 旅以御乱,以为天下国家久长之策,而专为奸诈巧 辩以徼一”时之利,若是类者,非《礼》之智也。为信不能 以一号令,重班爵,明车服以辨等,守职业以兴事,使 天下之人仰之而不疑,而专为因循顾望以死儿女 之言,若是类者,非礼之信也。今有欲为仁义智信,而 不知求之于礼,是失其本者矣。
《礼论》苏洵
编辑
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 不从。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因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 之者,以厌服其心,而徒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 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无故而使之事父,无 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父兄之不 事则不可也,而遂翻然以从我者,吾以耻厌服其心 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曰:“彼为吾君 父兄,何以异于我?”于是坐其君与其父以及其兄,而 己立于其旁,且俛首屈膝于其前以为礼,而谓之拜。 率天下之人而使之拜其君父兄。夫无故而使之拜 其君,无故而使之拜其父,无故而使之拜其兄,则天 下之人将复嗤笑以为迂怪而不从,而君父兄又不 可以不得其臣子弟之拜,而徒为其君父兄。于是圣 人者又有术焉,以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 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而已。古之圣人将欲以 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其言,曰: “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圣人曰:“天 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而天下之人亦 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 齿于圣人。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 何也?其微权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 之拜,不用于世,吾与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 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奋手举梃而搏,逐之 可也。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 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者 劳,且又知坐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 君父兄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明日彼将有 怒作于心者。徐而自思之,必曰:“此吾向之所坐而拜 之且立于其下者也。”圣人固使之逸而使“吾劳,是贱 于彼也。奋手举梃以搏逐之,吾心不安焉。”刻木而为 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之。彼其 始木焉,已拜之,犹且不敢以为薪。故圣人以其微权, 而使天下尊其君父兄,而权者又不可以告人,故先 之以耻。呜呼!其事如此,然后君父兄得以安其尊而 至于今。今之匹夫匹妇,莫不知拜其君父兄,乃曰:“拜、 起、坐、立,礼之末也。”不知圣人其始之教民拜、起、坐、立, 如此其劳也。此圣人之所虑,而作《易》以神其教也。
《前题》王安石
编辑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 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 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 知礼之意哉?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 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 是礼兴焉。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 知天之过,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 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 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夫民之如此, 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 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 思之过也。夫斲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 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墨绳,圆之以规 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其用焉。前之以 御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 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 外,而服之于力者也。然圣人不舍木而不为器,舍马 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 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 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 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亦可谓失 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反可以为真乎? 此荀卿之所以不思也。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 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 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 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邪,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 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
〈一本无此句〉《前题》苏轼
编辑
昔者商周之际,何其为礼之易也?其在宗庙朝廷之 中,笾豆簠簋牛羊酒醴之荐交于堂上,而天子诸侯、 大夫卿士周旋揖让,献酬百拜,乐作于下,礼行于上, 雍容和穆,终日而不乱。夫古之人何其知礼而行之 不劳也?当此之时,天下之人惟其习惯而无疑,衣服 器皿,冠冕佩玉,皆其所常用也。是以其人入于其间, “耳目聪明而手足无所忤,其身安于礼之曲折而其 心不乱。”以能深思《礼》《乐》之意,故其廉耻退让之节,睟 然见于面而盎然发于其躬,夫是以能使天下观其 行事而忘其暴戾鄙野之气。至于后世,风俗变易,更 数千年以至于今,天下之事已大异矣。然天下之人 尚皆记录三代礼《乐》之名,详其节目“而习其俯仰,冠 古之冠,服古之服而御古之器皿,伛偻拳曲,劳苦于 宗庙朝廷之中,区区而莫得其纪,交错纷乱而不中 节,此无足怪也。”其所用者,非其素所习也,而彊使焉。 甚矣夫后世之好古也!昔者上古之世,盖尝有巢居 穴处,污樽抔饮,燔黍捭豚,蒉桴土鼓,而以为是足以 养生送死而无以加之者矣。及其后世,圣人以为不 足以大利于天下,是故易之以宫室,新之以笾豆鼎 俎之器,以济天下之所不足,而尽去太古之法。惟其 祭祀以交于鬼神,乃始荐其血毛,豚解而腥之,体解 而爓之,以为是不忘本,而非以为后世之礼不足用 也。是以退而体其犬豖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以 极今世之美,未闻其牵于上古之说,选懦而不决也。 且方今之人,佩玉服黻冕而垂旒,拱手而不知所为, 而天下之人亦且见而笑之,是何所复望于其有以 感发天下之心哉?且又有所大不安者,宗庙之祭,圣 人所以追求先祖之神灵,庶几得而享之,以安恤孝 子之志者也。是以思其平生起居饮食之“际,而设其 器用,荐其酒食,皆从其生,以冀其来而安之。而后世 宗庙之祭,皆用三代之器,则是先祖终莫得而安也。 盖三代之时,席地而食,是以其器用各因其所便,而 为之高下大小之制。今世之人,坐于床而食于床上, 是以其器不得不有所变。”虽正使三代之圣人生于 今而用之,亦将以为便安。故夫三代之视上古,犹今 之视三代也。三代之器,不可复用矣,而其制礼之意, 尚可依仿以为法也。宗庙之祭,荐之以血毛,重之以 体荐,有以存古之遗风矣。而其馀者,可以易三代之 器,而用今世之所便,以从鬼神之所安。惟其《春秋》社 稷、释奠、释菜,凡所以享古之鬼神者,则皆从其器。盖 周人之祭蜡与田祖也,吹苇籥,击土鼓,此亦各从其 所安耳。嗟夫!天下之礼宏阔而难言,自非圣人而何 以处此?故夫“推之而不明,讲之而不详,则愚实有罪 焉。唯其近于正而易行,庶几天下之安而从之”,是则 有取焉耳。
《礼以养人为本论》前人
编辑
三代之衰,至于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 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然而礼废乐坠,则相与咨嗟 发愤而卒于无成者,何也?是非其才之不逮,学之不 至,过于论之太详,畏之太甚也。夫礼之初,缘诸人情, 因其所安者而为之节文,凡人情之所安而有节者, 举皆礼也,则是礼未始有定论也。然而不可以出于 人情之所不安,则亦未始无定论也。执其无定以为 定论,则涂之人皆可以为礼。今儒者之论则不然,以 为礼者圣人之所独尊,而天下之事最难成者也。牵 于繁文而拘于小说,有毫毛之差,则终身以为不可; 论明堂者,惑于《考工》、吕令之说;议郊庙者泥于郑氏、 王肃之学。纷纭交错,累岁而不决,或“因而遂罢,未尝 有一人果断而决行之”,此皆论之太详,而畏之太甚 之过也。夫《礼》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笃父 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今不幸去圣人远,有如毫毛 不合于三代之法,固未害其为明天下之分也,所以 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者犹在也。今使《礼》 废而不修,则君臣不严,父子不笃,孝弟不形,仁义不 显,反不足重乎?昔者西汉之书,始于仲舒,而至于刘 向,悼礼乐之不兴,故其言曰:“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 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死伤,然有司谓定 法令,削则削,笔则笔,而至礼乐则不敢,是敢于杀人 而不敢于养人也。而范晔以为乐非夔、襄,而新音代 作,律谢皋苏而法令亟易,而至于《礼》独何难欤?夫法 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 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 则又从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 之惑也,平居治气养生,宣故而纳新,其行之甚易,其 过也无大患,然皆难之,而不为悍药毒石以搏去其 疾则皆为之。此天下之公患也。呜呼。王者得斯说而 通之,礼乐之兴庶乎有日矣
三礼部艺文二〈诗〉
编辑《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唐·令狐峘
编辑
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群。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 万舞当华烛,《箫韶》入翠云。颂歌侵晓听,雅吹度风闻。 澹泊调元气,中和美圣君。惟馀东鲁客,蹈舞向南薰。
《郊坛听雅乐》胡直钧
编辑
泰坛恭祀事,彩仗下寒坰。展礼陈嘉乐,齐心动众灵。 韵长飘㪅远,曲度静宜听。泛响何清越,随风散杳冥。 微悬和气聚,旋退晓山青。本自钧天降,还疑列洞庭。
《南郊庆成》宋·欧阳修
编辑
祀教民昭孝,天惟德是亲。太宫严大飨,吉土兆精禋。 礼乐三王盛,梯航万国宾。恩霑群动洽,庆与一阳新。 奉册尊长乐,均釐及众臣。不须云物瑞,和气浃人神。
《明堂庆成》前人
编辑
辰火天文次,皋门路寝闳。奉亲昭孝德,惟帝飨精诚。 礼以三年讲,时因万物成。九筵严太室,六变导和声。 象魏中天起,风雷大号行。欢呼响山岳,流泽浃根茎。 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从臣才力薄,无以颂休明。
《郊祀庆成》苏轼
编辑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 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泰坛朝埽地,魄宝夜垂精。 仰御员苍盖,环观海岳城。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欃枪。 升燎灵光答,回鸾瑞雾迎。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 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民言知可酌,帝谓本无声。 富国因崇俭,蕲年在好生。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返旧耕。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
《前题》甘立
编辑
圜丘亲祀自吾皇,夙驾銮舆建太常。冕服并行周典 礼,乐歌不数汉文章。清台夜奏《灵光紫》,温室朝迎瑞 日黄。今代侍臣多马郑,明年应许议明堂。
《八月六日丁亥释奠礼成三十韵》
编辑
元周伯琦
“阙里宣尼宅,儒林礼乐区。右文昭代盛,报德圣恩殊。 天语颁中禁,星轺发上都。内廷香绕案,光禄酒浮壶。 持节惭专对,于原慎载驱。秋阳晞稼穑,朝露足槐榆。 历历由沂汶,行行望泗洙。岱宗标近甸,鲁殿没荒芜。 不见三家采,惟馀五父衢。祀严柔日逼,林近绝晨趋。 废堞依修阜,危台记舞雩。庙宫参象纬,书阁厌城阇。” 反宇周阿峻,回廊百步纡。蛟鳞蟠玉柱,螭首响金铺。 庭迥桧千尺,坛虚杏数株。省牲新雨霁,释奠旧章敷。 辟户陈笾俎,登歌应瑟竽。尊居元圣俨,侑食列贤俱。 兴俯锵珩珮,周旋谨履絇。祼将宸意达,祝告下诚孚。 明燎煇云陛,祥熏集宝炉。共观周典礼,宁数汉规摹。 似续于今盛,钦崇自古无。缭垣隆象“魏,穹石峙龟趺。 孤阁青编贮,双亭翠竹扶。山川光拱揖,泉井泽沾濡。 推本尊师道,题名述庙谟。伫看笺束帛,岂复叹乘桴。” “制作先东鲁,朝廷用大儒。愚生深有幸,归上孔林图。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