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038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三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十八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三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三十八卷目录

 乐律总部总论一

  易经豫卦

  春秋四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昭公十有五年去乐卒事

  礼记文王世子 郊特牲 乐记

  荀子乐论篇

  吕子大乐篇 侈乐篇 适音篇 古乐篇

乐律典第三十八卷

乐律总部总论一

编辑

易经

编辑

《豫卦》

编辑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 配祖考。

程传雷者,阳气奋发,阴阳相薄而成声也。阳始潜闭地中,及其动则出地。奋,震也。始闭郁及奋发,则通畅和豫,故为“豫”也。“坤顺震发”,和顺积中而发于声乐之象也。先王观雷出地,而奋和畅发于声之象,作声乐以褒崇功德,其殷盛至于荐之上帝,推配之以祖考,殷,盛也。礼有殷奠,谓盛也。荐上帝,配祖考,盛之至也。本义“雷出地奋”,和之至也。“先王作乐”,既象其声,又取其义。殷盛也。大全朱子曰:“先王作乐,无处不用,然用乐之大者,尢在于荐上帝、配祖考也。”瓜山潘氏曰:“乐之为用,朝觐、聘享、祭祀各有所主,唯郊祀上帝,则大合古今众乐而奏之。《大司乐》圜丘之奏,乐极九变是也。郊祀后稷以配天,配以祖也。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配以考也。”云峰胡氏曰:“《本义》云:‘象其声者乐之声,法雷之声’,又”取其义也。《豫》以和为义,雷所以发扬化功,而鼓天地之和、乐所以发扬功德,而召神人之和也。

春秋四传

编辑

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编辑

《春秋》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正义曰:三年之内,木主特祀于寝宫。庙初成,木主迁入其中,设祭以安神也。祭则有乐,故初献六羽。初,始也。往前用八,今乃用六也。献者,奏也,奏进声乐以娱神也。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左传》:“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 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 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 用《六佾》也。

《公羊传》:“初者何?始也。六羽者何?舞也。初献六羽,何以 书?讥。何讥尔?讥始僭诸公也。六羽之为僭奈何?天子 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佾者,列也。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法《八风》,六人为列六,六三十六人法《六律》,四人为列四,四十六人法四时。”《传》云尔者,解不始托也。前僭八佾于惠公庙,大恶不可言也。还从僭六羽,议本所当托者,非但六也,故不得复传上也。加初者,以为常也。献者,下奉上之辞。不言六佾者,言佾则干舞在其中,明妇人无武事,独奏文乐。“羽”者,鸿羽也。所以象文德之风化疾也。

《穀梁传》: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 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 至诸侯皆用八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

《夏》,大也。大谓大雉。大雉。翟雉。佾之言列,八人为列,又有八列,八八、六十四人也,并执翟雉之羽而舞也。天子甲八,象八风,诸公用六,降杀以两也。不言六佾者,言佾则羽在其中,明妇人无武事,独奏文乐。

《胡传》:“初献六羽者,始用六佾也。不谓之佾而曰羽者, 佾,干羽之总称也。羽以象文德,干以象武功。妇人无 武事则独奏文乐,故谓之羽而不曰佾也。”

大全孔氏曰:“羽,翳也。《山海经》五采之鸟名翳。”盖或翟或翳,惟取其文耳。佾者,舞列之名,则干、羽皆在其中,但言羽,则舞干不与矣。《春官乐师》有《羽舞》,有干舞;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司干,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然则祭祀或文舞、武舞并用,或止用文舞而不用武舞也。

昭公十有五年去乐卒事

编辑

《春秋》,“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

有事,谓有祭事于武公之宫庙也。祭必有乐,乐有文舞、武舞。文执羽籥,武执干钺。其入庙也,必先文而后武。当籥始入,叔弓暴卒,故于是去乐不用,而终卒祭事也。叔弓之卒,当籥入之时,故举籥入也。及其去之,则诸乐皆去,故云“去乐。”钟、鼓、管、磬悉皆去之,非独去籥舞也。《祭礼》鼎俎既陈,边豆既设,然后舞乐始入。缘先祖之心,以大臣之卒,必闻乐不乐,又孝子之心,不忍彻已设之馔,故去乐卒事。

《公羊传》其言“去乐卒事”何?礼也?君有事于宗庙,闻大夫之丧,去乐卒事。

以加录卒事即非礼,但当言“去乐”而已,若去籥矣,总言“乐”者,明悉去也。

《穀梁传》:“君在祭乐之中,闻大夫之丧,则去乐卒事,礼 也。君在祭乐之中,大夫有变,以闻可乎?大夫国体也。 古之人重死,君命无所不通。”

“祭乐” 者,君在庙中,祭作乐,死者不可复生,重莫大焉。是以君虽在祭乐之中,大夫死,以闻可也。

《胡传》:“礼莫重于当祭,大夫有变而不以闻,则内得尽 其诚敬之心于宗庙,大臣莅事籥入而卒于其所则 如之何。礼虽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有事于宗庙,大臣 莅事籥入而卒于其所,去乐卒事其可也。缘先祖之 心,见大臣之卒必闻乐不乐,缘孝子之心,视已设之 馔必不忍轻彻,故去乐而卒其事可也。”

礼记

编辑

《文王世子》

编辑

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 老。

陈注凡行释奠之礼,必有合乐之事。若国有凶丧之故,则虽释奠不合乐也。常事合乐,不行养老之礼。惟《大合乐》之时,人君视学必养老也。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 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

反,反席也。老更受献毕,皆立于西阶下,东面,令皆反,升就席,乃使乐工登堂,歌《清庙》之诗以乐之也。

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 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

下管《象》者,堂下以管奏象舞之曲也。舞《大武》者,庭中舞《大武》之舞也。《象》是文王之舞。《周颂维清》乃象舞之乐歌,《武》则《大武》之乐歌也。《武颂》言“胜殷,遏刘维清” ,不言征伐,则《象》《武》决非武舞矣。《注疏》以文王、武王之舞皆名为《象》,《维清》《象舞》为文王,下管象为武王,其意盖谓《清庙》与《管》《象》若皆为文王,不应有上下之别。殊不知古乐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凡以人歌者,皆曰升歌,亦曰登歌;以管奏者皆曰下管。《周礼》大师“帅瞽登歌,下管奏” 乐器。《书》言“下管鼗鼓” 是也。清庙以人歌之,自宜升,象以管奏之,自宜下,凡乐皆有堂上、堂下之奏也。

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 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

阕终也

《郊特牲》

编辑

“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 凡食,养阴气也,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 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 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

大全长乐陈氏曰:“飨禘以饮为主,饮以天产而养阳气,故有乐;食、尝以食为主,食以地产而养阴气,故无乐。盖飨、禘以春,食、尝以秋,春为阳,秋为阴;阳则来而主长,阴则往而主成。故禘之有乐,所以迎来;尝之无乐,所以送往。”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 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 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 万物得。

陈注《肆夏》,乐章名。“卒爵而乐阕”,谓宾至庭而乐作,宾受献爵拜而乐止,及主人献君,乐又作,君卒爵而乐止也。“奠酬而工升歌”,谓奠置酬爵之时,乐工升堂而歌,所以发扬主宾之德,故云“发德”也。匏,竹笙也。乐所以发阳道之舒畅,礼所以肃阴道之收敛,一阖一辟而万事得宜也。

“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 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

陈注鬼神在天地间,与阴阳合散同一理,而声音之感,无间显幽。故殷人之祭,必先作乐三终,然后出而迎牲于庙门之外。此是欲以此乐之声音号呼而诏告于两间,庶几其闻之而来格、来享也。殷人先求诸阳,凡声阳也。大全严陵方氏曰:“乐之有声,盖出于虚,涤荡之则,存乎其人而已。《乐》三阕者,以阳成于三故也,三阕则乐成矣,然后出迎牲,所以为尚声欤?声者乐之象,音者声之文,声音之号,虽以求阳为先,然诏告于天地之间,则凡在阴阳之间者无不求也。”

《乐记》

编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 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 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陈注声之辞意相应,自然生清浊高下之变,变而成

歌诗之方法,则谓之音矣。《成方》犹言成曲调也。比合其音而播之乐器,及舞之干戚羽旄,则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 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噍则竭而无泽,杀则减而不隆” ,盖心丧其所欲,故形于声者如此。“啴则阐而无馀,缓则纡而不迫” ,盖心得其所欲,故形于声者如此;“发则生而不穷,散则施而无积,盖顺其心” ,故形于声者如此。“直则无委曲,廉则有分际” ,盖心有所畏,故形于声者如此;“和则不乖,柔则致顺” ,盖心有所悦,故形于声者如此。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 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 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 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 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滞之音矣。

“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其长九寸,每寸九分,九九八十一,是为宫声之数。” 三分损一以下生征,则去二十七,得五十四也。征三分益一以上生商,则加十八,得七十二也。商三分损一以下生羽,则去二十四,得四十八也。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则加十六,得六十四也。“角声之数,三分之不尽一算,其数不行,故声止于五” ,此其相生之次也。宫属土,弦用八十一丝为最多,而声至浊,于五声独尊,故为君;象商属金,弦用七十二丝,声次浊,故次于君而为臣;象角属木,弦用六十四丝,声半清半浊,居五声之中,故次于臣而为民。象征属火,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有民而后有事,故为事;象羽属水,弦用四十八丝为最少,而声至清。有事而后用物,故为物象。此其大小之次也。五声固本于黄锺为宫,然还相为宫,则其馀十一律皆可为宫。宫必为君,而不可下于臣,商必为臣,而不可上于君。角、民、征事、羽物皆以次降杀。其有臣过君、民过臣、事过民、物过事者,则不用正声而以半声应之,此八音所以克谐而无相夺“伦也。” 然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必君、臣、民、事、物五者各得其理而不乱,则声音和谐而无怗滞也。怗滞者,敝败也。

“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 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 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 世之者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 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凡音者,生于人 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 “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 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 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 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 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 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 之礼,尚元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 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 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清庙》之瑟,练朱丝以为弦,丝不练则声清,练之则声浊。疏,通也。越,瑟底之孔也。疏而通之,使其声迟缓。瑟声浊而迟,是质素之声,非要妙之音也。此声初发一倡之时,仅有三人从而和之,言和之者少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 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 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 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 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 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 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上“知” 字是体,下“知” 字是用。人心虚灵知觉,事至物来,则必知之。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 纪也;锺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 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 备矣。”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 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 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 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 此则民治行矣。

“合情” 者,乐之和于内,所以救其离之失。“饰貌” 者,《礼》

之检于外,所以救其流之失,此“《礼》之义,《乐》之文” ,所以相资为用者也。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 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 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 则礼行矣。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 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 乐者,异文同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事与时并” ,如唐虞之时,则有揖让之事,夏殷之时,则有放伐之事。“名与功偕” 者,功成作乐,故历代乐名皆因所立之功而名之也。

故锺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 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 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 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 作之谓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 “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 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兴礼乐也。论伦无患, 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 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 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 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惟 《大圣》乎!

干戚、武舞,不如《韶》乐之尽善尽美,故云“非备乐” 也。熟烹牲体而荐,不如古者血腥之祭为得礼意,故云“非达礼也。”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 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 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 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 天地官矣。

此申明“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高下散殊者,质之具” ,天地自然之序也,而圣人法之,则礼制行矣。“周流同化” 者,气之行,天地自然之和也,而圣人法之则乐兴焉。春作夏长,天地生物之仁也,气行而同和,故近于乐。秋敛冬藏,天地成物之义也,质具而异序,故近于礼。此言效法之所本也。“敦和” 者,厚其气之同;“别宜者,辨其质之异。神者,阳之灵;鬼者,阴之灵。率神以从天者,达其气之伸而行于天;居鬼而从地者,敛其气之屈而具于地。” 盖《乐》可以敦厚天地之和,而发达乎阳之所生;《礼》可以辨别天地之宜,而安定乎阴之所成。故圣人作乐以应助天之生物,制《礼》以配合地之成物。《礼》《乐》之制作,既明且备,则足以裁成其道,辅相其宜,而“天之生、地之成” ,各得其职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 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此与《易系辞》略同。记者引之,言圣人制礼,其本于天地自然之理者如此。“定君臣之礼” 者,取于天地尊卑之势也;“列贵贱之位” 者,取于山泽卑高之势也。“小者不可为大,大者不可为小,故小大之殊,取于阴阳动静之常也。” 小大,谓小事大事也。方,犹道也。聚,犹处也。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各有其道,则各以其类而处之,所谓“方以类聚” 也。物,事也。行礼之事,即谓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行之不止一端,分之必各从其事,所谓物以群分也。所以然者,以天所赋之命,人所受之性,自然有此三纲五常之伦,其间尊卑厚薄之等,不容混而一之也,故曰“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如衣与旗常之章著为日月星辰之象“也。在地成形,如宫室器具,各有高卑大小之制,是取法于地也。由此言之,礼之有别,非天地自然之理乎!” 应氏曰:“此即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刘氏曰:“此又申言礼者天地之序也。天地万物,各有动静之常。大者有大动静,小者有小动静,则小大之事法之,而久近之期殊矣。” 《方以类聚》,言中国蛮裔戎狄之民各以类而聚。“物以群分” ,言飞潜动植之物各以群而分,则以其各正性命之不同也,故圣人亦因之而异其礼矣。在天成象,则日月星辰之历数各有其序;在地成形,则山川人物之等伦各有其仪。由此言之,则礼者岂非天地之别乎?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 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此即所谓“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刘氏曰:“此申言乐者天地之和也。齐读为跻。天地相荡,亦言其气之播荡也。百化兴焉,所谓天地絪缊而万物化醇也。”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及夫 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 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 天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 人曰:“礼乐”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 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 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 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 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 《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谓之《大章》” 者,言尧德章明于天下也。咸,皆也;池,施也。言德皆施被于天下,无不周遍,是为备具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 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 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寒暑者,一岁之分剂,风雨者,一旦之气候。” 教重而事轻,故以“寒暑” 喻教,而以“风雨” 喻事也。然则先王之制礼乐,事皆有教,是法天地之道以为治于天下也。施于政事而无不善,则“民之行象君之德” 矣。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 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 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 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 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乐也者,圣人之所以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 教焉。

士之飨礼惟一献。按今《乡饮酒》之礼无百拜,“百拜” 喻多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喜怒哀乐之常,应感起 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 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 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 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志当作急。急促微细,噍,枯,杀,减也。啴,宽谐和,慢缓易平也。“猛起奋末” 者,猛盛于初起,奋振于终末也。广大,贲,愤也,言中间丝竹匏土革木之音皆怒也。廉有棱隅,劲,坚彊也。好,璧孔也,肉璧之肉地也。此言肉好,以璧喻乐音之圆莹通滑耳。狄与逖同,远也。狄成,言其一终甚长,淫泆之意。涤,洗也。滥,侵僭也,言其音之泛滥侵僭,如以水洗物,而浸渍侵滥,无分际也。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 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 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 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 厚。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 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立之学” ,若乐师掌国学之政,大胥掌学士之版是也。“立之等” ,若《十三舞勺》、成童舞《象》是也。广其节奏,增益学者之所习也。省其文采,省察其音曲之辞,使五声之相和相应,若五色之杂以成文采也。“以绳德厚” ,谓检约其固有之善,而使之成德也。律以法度整齐之也。比以次序联合之也。宫音至大,羽音至小,律之使各得其称,始于黄锺之初九,终于仲吕之上六,比之使各得其序。以此法象而寓其事之所行,如“宫为君” 之类,人伦之得失,皆可于乐而见之。是乐之所观,其义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 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 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 条畅之气,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广” 犹大,狭犹小。言淫乐慝礼,大则使人容为奸宄,小则使人思为贪欲,感伤天地条畅之气,灭败人心和平之德,是以君子贱之而不用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 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 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 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 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 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 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

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
考证
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

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 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 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 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 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 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 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伪为。乐者,心之动 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 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 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 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故曰: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 其所自生,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乐之将作必先击鼓以耸动众听;舞之将作必先三举足以示其舞之方法。“再始” ,谓一节终而再作也。往,进也。乱,终也。归舞毕而退就位也。“再始以著往” 者,再击鼓以明其进也。“复乱以饬归” 者,复击铙以谨其退也。“不拔” ,言舞之容虽若奋迅疾速而不过于疾也。乐之道虽曰幽微难知,而不隐于人也。君子以之为己,“则和而平,故独乐其志,不厌其道,言学而不厌也。以之为人则爱而公,故备举其道,不私其欲,言诲人不倦也。情见于乐之初而见其义之立,化成于乐之终而知其德之尊。君子听之而好善,感发其良心也。小人听之而知过,荡涤其邪秽也。” 应氏曰:“乐有发达动荡之和,宣播而出于外,一出而不可” 反,故曰“施。” 礼有交际酬答之文,反复而还于内,故曰“报。” 《韶》《濩》《夏》、武,皆章德而导和;祭享朝聘,皆报情而反始。所谓反者,有收敛之节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 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 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 臣之节。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䜣 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 “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 不㱩,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偩,依象也。“大人举礼乐” ,言圣人在天子之位而制礼作乐也。“天地为昭” ,言将以礼乐而昭宣天地化育之道也。䜣与欣同,欣合和气之交感,即阴阳相得之妙也。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妪之,天煦覆而地妪育,是煦妪覆育万物也。“屈生曰勾” ,谓勾曲而生者也。角之无䚡者曰觡,谓角外皮之滑泽者。蛰藏之虫初出如暗而得明,死而更生,故曰“昭苏” 也。妪伏,体伏而生子也。“孕鬻” ,妊孕而育子也。㱩,未及生而胎败也。殈,裂也。凡物皆得自生自育,而无所害者,是皆归于圣人礼乐参赞之道耳。

乐者,非谓黄锺、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 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 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 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 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 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干》《扬》,皆舞者所执。商祝习知殷礼者,殷尚质,《丧礼》以质为主,故兼用殷礼也。“北面” ,位之卑也。宗庙之敬在尸,丧礼之哀在主人,在尸与主人之后,其轻可知也。德行在君尸,主人、童子、有司习于艺,宗祝、商祝习于事,故上下先后之序如此。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 如此,何也?”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 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 下。此古乐之发也。

旅众也。或进或退,众皆齐一,无参差也。和正以广,无奸声也。弦匏笙簧之器,虽多必会合相守,待击拊鼓然后作也。文谓鼓也。武谓金铙也。乐之始奏先击鼓,故云“始奏以文。” 乱者卒章之节,欲退之时,击金铙而终,故云“复乱以武。” 相即拊也,所以辅相于乐,治乱而使之理,故云“治乱以相” 也。讯,亦治也。《雅》亦乐器也。过而失节谓之疾。奏此雅器,以治舞者之疾,故云“讯疾以雅” 也。鼓声为阳,故谓之文;铙声为阴,故谓之《武》。

“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请帮助识别此字。 “獶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 《新乐》之发也。

“进俯退俯”谓俯偻曲折,行列杂乱也。俳优杂戏侏请帮助识别此字。“短小之人,如猕猴之状,间杂于男子妇人之中,不复知有父子尊卑之等。《獶》与猱同

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

而不同。”文侯曰:“敢问何如?”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 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 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 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 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云:‘莫其德音,其德 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俾于 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 之所好者,其溺音乎?”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子 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 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 祭祀弗用也。《诗》云:“肃雝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 雝雝,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为人君者,谨其所好 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云: “诱民孔易。”此之谓也。然后圣人作为𩊠鼓椌楬埙箎, 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锺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 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 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 幼之序也。”

𩊠,如鼓而小,持柄摇之,旁耳自击椌楬,柷,敔也。埙,六孔,烧土为之。箎大者长尺四寸,小者尺二寸,竹也。六者皆质素之声,故云“德音。” 既用质素为本,然后用锺、磬、竽、瑟四者华美之音,以赞其和。

锺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锺声 则思武臣。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 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 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 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 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 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 合之也。

铿然有声,号令之象。号令欲其威严,横则盛气之充满也。磬音罄罄然,所以为辨别之意。死生之际,非明辨于义而刚介如石者,不能决。封疆之臣致守于彼此之限,而能致死于患难之中,故君子闻声而知所思也。人之处心,虽当放逸之时,而忽闻哀怨之声,亦必为之恻然而收敛,是哀能立廉也。丝声凄切,有廉刿裁割之义。人有廉隅,则志不诱于欲,士无故不去琴瑟,有以也。夫滥为揽聚之义,故可以会,可以众。畜聚之臣,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者,非谓聚敛之臣也。讙,谓讙嚣也。其声諠杂,使人心意动作,故能进发其众。前言武臣,泛言之也,此专指将帅。盖师以鼓进而进之权在主将也。应氏曰:“八音举其五,而不言匏、土、木者,匏声短滞,土声重浊,木声朴质,而无轻清悠飏之韵。然木以击鼓,而匏亦在竽笙之中矣。”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 戒之已久,何也?”对曰:“病不得其众也。”

宾牟,姓贾,名。孔子问:“《大武》之乐,先击鼓备戒已久,乃始作舞,何也?” 贾答:“言武王伐纣之时,忧病不得士众之心,故先鸣鼓以戒众,久乃出战。今欲象此,故令舞者久而后出也。”

“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

此亦孔子问而贾答也。咏叹,长声而叹也。淫液,声音之连延,流液不绝之貌。逮,及也。言武王恐诸侯后至者不及战事,故长歌以致望慕之情也。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时事也。”

问:初舞时即手足发扬,蹈地而猛厉,何其太蚤乎?贾言:象武王及时伐纣之事,故不可缓。然下文孔子言“是太公之志” ,则此答非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对曰:“非武坐也。”

坐,跪也。问:舞武乐之时,何故忽有时而跪,以右膝至地而左足仰之,何也?宪读为轩轾之轩,贾言非。武人坐,舞法无坐也。然下文孔子言武乱皆坐,是周召之治,则武舞有坐,此答非也。

“声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则何 音也?”对曰:“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 之志荒矣。”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 也。”

淫,贪欲之意也。《武》乐之中有贪商之声,则是武王贪欲纣之天下,故取之也。一说商声为杀伐之声,淫为商声之长也。若是武乐之音,则是武王有嗜杀之心矣,故云“志荒” 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 命矣。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语女。夫乐 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 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

免席,避席也。备戒已久,所谓迟也。久立于缀,是迟而又久也。孔子言作乐者,仿象其成功,故将舞之时,舞人总持干盾,如山之立,嶷然不动,此象武王持盾以待诸侯之至,故曰“武王之事。”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

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 子。

成者,曲之一终初,自南第一位而北至第二位,故云“始而北出” 也。此是一成。再成,则舞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象灭商也。三成则舞者从第三位至第四位,极于北而反乎南,象克殷而南还也。四成则舞者从北头第一位却至第二位,象伐纣之后,疆理南方之国也。五成则舞者从第二位至第三位,乃分为左右,象周公居左,召公居右也。《缀》,谓南头之初位也。六成,则舞者从第三位而复于南之初位。乐至六成而复初位,象武功成而复镐京,四海皆崇武王为天子矣。

“《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 “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此又申言武始北出以下事。二人夹舞者而振铎以为节,则舞者以戈矛四次击刺,象伐纣也。驷读为四。伐,如四伐、五伐之“伐” ,或象四方征伐。武胜殷而灭国者五十,则亦有东征、西讨、南征、北伐之事矣。分,部分也。舞者各有部分,而振铎者,夹之而进也。济,犹成也。于武王之事为早成也。舞者久立于行缀之位,象武王待诸侯之集也。

“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 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封 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禄。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 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 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 为诸侯,名之曰“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 也。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 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 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后诸侯知所以 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 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 之弟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 不亦宜乎?

孔子“语宾牟贾武乐之。” 详其言止此。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 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 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 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 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 慢焉。故德煇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 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 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 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 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 反,其义一也。

马氏曰:“以体言之,礼减乐盈;以用言之,礼进乐反。乐动于内,故其体主盈,盖乐由中出,而为人心之所喜;礼动于外,故其体主减,盖礼由外作,而疑先王有以彊世也。礼主减,故勉而作之,而以进为文;乐主盈,故反而抑之,而以反为文。故七介以相见,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一献之礼而宾主百拜” ,日暮人倦,而齐庄正齐,此皆勉而进之者也。进旅退旅,以示其和;弦匏笙簧,会守拊鼓,以示其统。治乱则以相讯,疾则以雅,作之以柷,止之以敔,此皆反而抑之者也。减而不进,则几于息矣,故销;盈而不反,则至于流矣,故放。先王知其易偏。故礼则有报,乐则有反。礼有报者,资于乐也;乐有反者,资于“礼也。” 刘氏曰:“礼之仪,动于外,必谦卑退让以自牧,故主于减杀;乐之德动于中,必和顺充积而后形,故主于盈盛。盖乐由阳来故盈,礼自阴作故减也。然礼之体虽主于退让,而其用则贵乎行之以和,故以进为文也。乐之体虽主于充盛,而其用则贵乎抑之以节,故以反为文也。礼若过于退让而不” 进,则威仪销沮,必有“礼胜则离” 之失;乐过于盛满而不反,则意气放肆,必有乐胜则流之弊。故礼必有和以为减之报,报者,相济之意也。乐必有节以为盈之反,反者,知止之谓也。礼减而得其和,以相济,则从容忻爱而乐矣,此“乐以和礼” 也。乐盈而得其节,以知止,则优柔平中而安矣,此“礼以节乐” 也。礼乐相须并用,而一归于无过不及之中,而合其事理之宜,故曰“礼之报,乐之反” ,其义一也。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 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先 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 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 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 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 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 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 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 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 仰诎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 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 所不能免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𫓧钺 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 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 谓盛矣。

《得其侪》,言各从其类,喜非私喜,怒非私怒也。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 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 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 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 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 《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 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 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 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 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 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

方氏曰:“肆,宽大而舒缓也。商音刚决,故性之柔缓者宜歌之,而变其柔为刚断。齐音柔缓,故性刚决者宜歌之,而终至于柔逊。盖各济其所偏,而融会之于平和之地也。” 《疏》曰:“宋是商后。” 此商人,谓宋人也。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 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 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贡 问乐》。

“上如抗,下如队。” 言歌声之高者如抗,举其下者如坠堕也。槁木,枯木也。倨,微曲也。句,甚曲,端正也。长言之所谓歌永言也。

荀子

编辑

《乐论篇》

编辑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 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 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 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 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𫍰, 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 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 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 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 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 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 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 非之,奈何?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 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 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 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也。出所以征诛, 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故乐者,天下 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是先王 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且乐者,先王之所以 饰喜也;军旅𫓧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先王喜怒 皆得其齐焉。是故喜而天下和之,怒而暴乱畏之。先 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故曰:“墨子之 于道也,犹瞽之于白黑也,犹聋之于清浊也,犹之楚 而北求之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 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 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 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 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 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慢鄙贱矣。流慢则 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 姓不安其居,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 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 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 裔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墨子》曰:“乐者,圣王 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圣 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 而天下顺焉。”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 甲婴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 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故君 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 子慎之。”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 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唱和 有应,善恶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君子以钟鼓 导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 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 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 风易俗,天下皆宁,莫善于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 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 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导乐也;金石丝竹者, 所以导乐也,乐行而民向方矣。“故乐者,治人之盛者 也,而墨子非之。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 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 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墨子 非之,几遇刑也。明王已没,莫之正也。愚者学之,危其 身也。君子明乐,乃其德也。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於乎 哀哉,不得成也。弟子免学,无所营也。声乐之象:鼓大 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籥,发猛埙,《箎翁》博瑟, 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耶?故 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箫筦籥似星辰日月,𩊠柷 拊。请帮助识别此字。椌楬似万物,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 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诎伸,进退迟速,莫不廉制,尽筋 骨之力,以要钟鼓俯会之节,而靡有悖逆者。《众积》謘 謘乎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观速宾及 介,而众宾皆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 皆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 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 饮,不酢,而隆杀之义辨矣。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 遂出。二人扬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 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也?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 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贵贱明,隆杀辨,和乐 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 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 道之易易也。”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其志 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其养生无度,其 送死瘠墨,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 世反是也。

吕子

编辑

《大乐篇》

编辑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 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 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 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 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 柔或刚,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 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和 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 上,乐乃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嗜欲不辟,乐乃可 务。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 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亡国戮民,非无乐也,不乐其 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乱 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 人呻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凡乐,天地之和,阴阳 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 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欲与恶所受于天 也,人不得兴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 矣,安由出哉?《大乐》,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 欢欣生于平,平生于道。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 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彊 为之谓之太乙。故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先圣择 两法一,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 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终 其寿,全其天,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 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风雨时。为圣人,故知一 则明,明两则狂。

《侈乐篇》

编辑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 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 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咎。”世之人主多以 珠玉戈剑为宝,愈多而民愈怨,国人愈危,身愈危累, 则失宝之情矣。乱世之乐与此同,为木革之声则若 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以 此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以此为乐则不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 矣。“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 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 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 量。宋之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 也,作为《巫音》。”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 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 其王之与乐也,若冰之与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 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 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 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 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或而 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无穷, 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浮乱之 心,淫佚奸诈之事矣。故彊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陵 怯,壮者傲幼,从此生矣。

《适音篇》

编辑

耳之情欲声,心弗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 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 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 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 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 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之有适,心非有适人之情。欲 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 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 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 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夫音亦 有适:“太钜则志荡以荡,听钜则耳不容,弗容则横塞, 横塞则振动;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 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谿极, 谿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 不收,不收则不特,不特则怒。故太钜、太清、太小、太浊, 皆非适也。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 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黄锺之宫,音之本也,清浊 之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 者是也。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 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 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 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 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 一唱而《三叹》,有进乎音者矣。大飨之礼,上元尊而俎 生鱼,大羹不和,有进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将教民平好恶,行理 义也。

《古乐篇》

编辑

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 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 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 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群生。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 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元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万物之极。”昔陶唐氏之始,陶唐当作阴康古本有讹“阴多 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 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昔黄帝令伶伦 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 谿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 而吹之,以为黄锺之宫。吹日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 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 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 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 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 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 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 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浸,以 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 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箎鼗椎钟。帝 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箎,因令凤鸟 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帝尧立,乃命质为 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请帮助识别此字。置缶而鼓 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 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太章》, 以祭上帝。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 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 以明帝德。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 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 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殷汤 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 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 汤乃命伊尹作《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 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于昭 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武王即位, 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 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成王立,殷民反 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裔,周公遂以 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故乐之所由 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