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076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七十六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七十六卷目录

 歌部汇考三

  宋郑樵通志一乐府总序 正声序论 汉短箫铙歌二十二曲 汉鞞舞歌

  五曲 拂舞歌五曲 鼓角横吹十五曲 胡角十曲 相和歌三十曲 相和歌吟叹四曲

   相和歌四弦一曲 相和歌平调七曲 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 相和歌楚调十曲 白

  纻歌一曲 清商曲七曲 西凉五曲 龟兹二十曲 天竺二曲 康国四曲 疏勒三曲

   安国三曲 高丽二曲 礼毕二曲

乐律典第七十六卷

歌部汇考三

编辑

宋郑樵通志一

编辑

乐府总序

编辑

古之达礼三:一曰燕,二曰享,三曰祀,所谓吉、凶、军、宾、 嘉,皆主此三者以成礼。古之达乐三:一曰《风》,二曰《雅》, 三曰《颂》,所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皆主此三者以成 乐。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自后 夔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六律为之羽 翼耳。仲尼编《诗》,为燕享祀之时用以歌,而非用以说 义也。古之诗,今之辞曲也。若不能歌之,但能诵其文 而说其义,可乎?不幸腐儒之说起,齐、鲁、韩、毛四家各 为序训,而以说相高。汉朝又立之学官,以义理相授, 遂使声歌之音湮没无闻。然当汉之初,去三代未远, 虽经生学者不识诗,而太乐氏以声歌肄业,往往《仲 尼三百篇》,瞽史之徒例能歌也。奈义理之说既胜,则 声歌之学日微。东汉之末,礼乐萧条,虽东观、石渠,议 论纷纭,无补于事。曹孟德平刘表,得汉雅乐郎杜夔。 夔老矣,久不肄习,所得于三百篇者,惟《鹿鸣》《驺虞》《伐 檀》《文王》四篇而已,馀声不传,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 年所得惟《鹿鸣》一篇,每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臣行 礼,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古者歌《鹿鸣》必歌《四牡》,《皇 皇者华》,三诗同节,故曰“工歌《鹿鸣》之三,而用《南陔》《白 华》《华黍》三笙以赞之,然后首尾相承,节奏有属。”今得 一诗而如此用,可乎?应知古诗之声为可贵也。至晋 室,《鹿鸣》一篇又无传矣。自《鹿鸣》一篇绝后世不复闻 诗矣。然诗者,人心之乐也,不以世之污隆而存亡,岂 三代“之时,人有是心,心有是乐;三代之后,人无是心, 心无是乐乎?”继三代之作者,乐府也。乐府之作,宛同 《风》《雅》,但其声散佚,无所纪系,所以不得嗣续《风》《雅》而 为流通也。按《三百篇》在成周之时亦无所纪系,有季 札之贤而不别国风所在;有仲尼之圣而不知《雅》《颂》 之分,仲尼为此患,故自卫反也问于太师氏,然后取 而正焉。列十五国风,以明风土之音不同。分大、小二 雅,以明朝廷之音有间。陈周、鲁、商三颂之音,所以侑 祭也。定《南陔》《白华》《华黍》《崇丘》《由庚》《由仪》六笙之音,所 以叶歌也。得诗而得声者三百篇,则系于《风》《雅》《颂》;得 诗而不得声者则置之,谓之“逸诗。”如《河水》《祈招》之类, 无所系也。今乐府之行于世者,章句虽存,声乐无用。 崔豹之徒以义说名,吴兢之徒以事解目。盖声失则 义起,其与齐、鲁、韩、毛之言《诗》,无以异也,乐府之道,或 几乎息矣。臣今取而系之千载之下,庶无绝纽。一曰 《短箫铙歌》二十二曲,二曰《鞞舞歌》五曲,三曰《拂舞歌》 五曲,四曰《鼓角横吹》十五曲,五曰《胡角》十曲,六曰《相 和歌》三十曲,七曰《吟叹》四曲,八曰《四弦一曲》,九曰平 调七曲,十曰瑟调三十八曲,十一曰楚调十曲,十二 曰《大曲》十五曲,十三曰《白纻歌》五曲,十四曰清商八 十四曲,凡二百五十一曲,系之正声,即《风》《雅》之声也。 一曰《郊祀十九章》,二曰《东都五诗》,三曰《梁》十二雅,四 曰唐十二和,凡四十八曲,系之正声,即颂声也。一曰 汉《三侯之诗》一章,二曰汉《房中之乐》十七章,三曰隋 《房内》二曲,四曰《梁》十曲,五曰陈四曲,六曰北齐二曲, 七曰唐五十五曲,凡九十一曲,系之别声,而非正乐 之用也。正声之馀则有琴,琴五十七曲;别声之馀则 有舞,舞二十三曲。古者丝竹与歌相和,故有谱无辞, 所以六诗在三百篇中,但存名耳。汉儒不知,谓为《六 亡诗》也。琴之九操十二引,以音相授,并不著辞。琴之 有辞自梁始。舞与歌相应,歌主声,舞主形。自六代之 舞至于汉、魏,并不著辞也。舞之有辞自晋始。今之所 系,以诗系于声,以声系于乐。举三达乐,行三达礼,庶 不失乎古之道也。古调二十四曲,《征戌》十五曲,《游侠》 二十一曲,《行乐》十八曲,《佳丽》四十七曲,《别离》十八曲, 《怨思》二十五曲,《歌舞》二十一曲,《丝竹》十一曲,《觞酌》七 曲,《宫苑》十九曲,《都邑》三十四曲,《道路》六曲,《时景》二十 五曲,《人生》四曲,《人物》十曲,《神仙》二十二曲,《梵竺》四曲, 《蕃胡》四曲,《山水》二十四曲,《草木》二十一曲,《车马》六曲, 《鱼龙》六曲,《鸟兽》二十一曲,《杂体》六曲,总四百十九曲。 不得其声,则以义类相属,分为二十五门,曰《遗声》。遗 声者,《逸诗》之流也。庶几来者复得其声,则不失其所 系矣。然三代既没,汉魏嗣兴,礼乐之来,陵夷有渐。始 则风雅不分,次则雅颂无别,次则颂亡,次则礼亡。按 上之回,圣人出,君子之作也雅也;“《艾如张》,《雉子斑》”,野人之作也风也。合而为鼓吹曲。《燕歌行》,其音本幽蓟, 则列国之风也;“煌煌《京洛行》”,其音本京、华,则都人之 雅也,合而为相和歌。风者,乡人之用;雅者,朝廷之用, 合而用之,是为风雅不分。然享,大礼也,燕,私礼也,享 则上兼用下乐,燕则下得用上乐,是则风、雅之音虽 异,而享、燕之用则通。及明帝定四品:一曰《大予乐》,郊 庙、上陵用之;二曰《雅颂乐》,辟雍、享射用之;三曰《黄门 鼓吹乐》,天子宴群臣用之;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用 之。古者《雅》用于人,《颂》用于神。武帝之立乐府,采《诗》虽 不辨《风》《雅》,至于郊祀《房中》之章,未尝用于人事,以明 神人不可以同事也。今辟雍享射,《雅》《颂》无分,应用《颂》 者而改用《大予》,应用《雅》者而改用《黄门》,不知《黄门》《大 予》,于“古为何乐乎?《风》《雅》通歌,犹可以通也;《雅》《颂》通歌, 不可以通也。曹魏准《鹿鸣》,作《于赫篇》以祀武帝;准《驺 虞》,作《巍巍篇》以祀文帝;准《文王》作《洋洋篇》以祀明帝。 且《清庙》祀文王,《执竞》祀武王,莫非颂声。今魏家三庙, 纯用《风》《雅》,此颂之所以亡也。颂亡则乐亡矣。”是时乐 虽亡,礼犹存。宗庙之礼不用之天,明有尊亲也;鬼神 之礼,不用之人知有幽明也。梁武帝作《十二雅》,郊庙、 明堂、三朝之礼,展转用之。天地之事,宗庙之事、君臣 之事,同其事矣。乐之失也,自汉武始;其亡也自魏始; 礼之失也,自汉明始;其亡也自梁始。礼乐沦亡之所 由,不可不知也。

正声序论

编辑

古之诗曰《歌行》,后之诗曰《古近》二体:歌行主声,二体 主文,诗为声也,不为文也。浩歌长啸,古人之深趣。今 人既不尚啸,而又失其歌诗之旨,所以无乐事也。凡 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 者也。诗者,乐章也,或形之歌咏,或散之律吕,各随所 主而命。主于人之声者,则有行有曲。散歌谓之行,入 “乐谓之曲。主于丝竹之音者,则有引、有操、有吟、有弄, 各有调以主之。摄其音谓之调,总其调亦谓之曲。”凡 歌行虽主人声,其中调者皆可以被之丝竹。凡引、操、 吟、弄,虽主丝竹,其有辞者皆可以形之歌咏。盖主于 人者,有声必有辞;主于丝竹者,取音而已,不必有辞。 其有辞者,通可歌也。近世论歌行者,求名以义,彊生 分别,正犹汉儒不识《风》《雅》《颂》之声,而以义论诗也。且 古有长歌行、《短歌行》者,谓其声歌之短长耳。崔豹、吴 兢,大儒也,皆谓人寿命之短长,当其时已有此说,今 之人何独不然?呜呼!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 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 新耳。礼失则求诸野,正为此也。孔子曰“吾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亦谓《雅》《颂》之声有别,然后 可以正乐。又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亦谓《关雎》 之声和平,闻之者能令人感发而不失其度,若诵其 文,习其理,能有哀乐之事乎?二体之作,失其诗矣。纵 者谓之古,拘者谓之律,一言一句,穷极物情,工则工 矣,将如乐何?乐府在汉初虽有其官,然采诗入乐,自 汉武始。武帝定郊祀,迺立乐府。采诗夜诵,则有赵、代、 秦、楚之讴,莫不以声为主。是时去三代未远,犹有《雅》 《颂》之遗风。及后人泥于名义,是以失其传。故吴兢讥 其不睹本章,便断题取义;《赠利涉》,则述公无渡河;庆 载诞,乃引乌生八九子;赋雉子斑者,但美绣颈锦臆; 歌《天马》者,惟叙骄驰乱蹋。其间有如刘猛、李馀辈赋 《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乃叙烈女事。用古题不用 古义,知此意者盖鲜矣。然使得其声,则义之同异又 不足道也。自永嘉之乱,礼乐日微日替,暨隋平陈,得 其一二,则乐府之清商也。文帝听而善之,曰:“此华夏 正声也。”乃置清商府,博采旧章,以为乐之所本在此。 自隋之后,复无正声。至唐能合于管弦者,《明君杨叛 儿》《骁壶》《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夜》八曲而已, 不几于亡乎!臣谨考摭古今,编系节奏,庶正声不坠 于地矣。

汉短箫铙歌二十二曲

编辑

亦曰《鼓吹曲》。按汉、晋谓之短箫铙歌,南北朝谓之鼓吹曲。观李白作《鼓吹入朝曲》,亦曰:“《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则知唐时犹有遗音,但大乐氏失职耳。

“朱鹭”, 鹭惟白色,汉有朱鹭之祥,因而为诗。梁元帝 《放生碑》云:“元龟夜梦,终见取于宋王;朱鹭晨飞,尚张 罗于汉后。”谓此也。魏曰“楚之平”,言魏平陵也。吴曰“炎 精缺”,言汉衰而孙坚扶王室也。晋曰“灵之祥”,言宣帝 佐魏而石瑞之祥也。梁曰“木纪谢”,言齐谢梁升也。北 齐曰“水德谢”,言魏谢齐兴也。后周曰“元精季”,言魏道 陵迟,太祖肇开王业也。

《思悲翁》 魏曰:“战荥阳”,言曹公也。吴曰:“汉之季”,言孙 坚闵汉也。晋曰:“宣受命”,言宣帝御诸葛也。梁曰:“贤首 山”,言武帝破魏军于司州,肇王迹也。《北齐》曰:“出山东”, 言神武战广阿,破尔朱兆也。《后周》曰:“征陇西”,言太祖 诛侯莫陈悦,埽清陇右也。

“艾如张。” 温子昇《辞》云:“谁在闲门外,罗家诸少年。张机蓬艾侧,结网槿篱边。若能飞自勉,岂为缯所缠?黄 雀倘为戒,朱丝犹可延。”此艾如张之事也。观李贺诗 有“艾叶绿花谁剪刻,中藏祸机不可测。”似翦艾叶为 蔽张之具也。魏曰:“获吕布”,言曹公围临淮,擒吕布也。 吴曰:“摅武师”,言孙权征伐也。晋曰:“征辽东”,言宣帝讨 灭公孙氏也。《梁》曰“桐柏山”,言武帝牧司州,兴王业也。 《北齐》曰“战韩陵”,言神武灭四国,定京洛也。《后周》曰“迎 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关中也。

上之回, 汉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后数 游幸焉。其歌称:“帝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盖 夸时事也。魏曰:“克官渡”,言曹公破袁绍于官渡也。吴 曰:乌林,言周瑜破魏武于乌林也。晋曰:“宣辅政”,言宣 帝之业也。梁曰:“道亡”,言东昏失道,义师起樊、邓也。北 齐曰:“殄关陇”,言神武遣侯莫陈悦诛贺拔岳,定关陇 也。《后周》曰《平窦泰》。言太祖讨平窦泰也。

拥离, 魏曰:旧邦。言曹公胜袁绍于官渡,还谯收死 亡士卒也。吴曰:秋风,言悦以使民,民忘其死也。晋曰: “时运多难。”言宣帝讨吴,方有征而无战也。梁曰:“抗威。” 言破加湖元勋也。北齐曰:灭山戎。言神武屠蠡,升高 车,而蠕蠕向化也。后周曰:复弘农。言太祖收复陕城, 关东震惧也。古辞云:“拥离趾中可筑室,何用葺之蕙 用”兰拥离趾中。

“战城南, 古辞言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此言野死不得葬,为乌鸟所食,愿为忠臣义士,朝出 战而暮不得归。后来作者,皆体此意。魏曰“定武功”,言 曹公初破邺也。《吴》曰:“克皖城”,言孙权胜魏武于此城 也。《晋》曰“景龙飞”,言景帝也。《梁》曰“汉东流”,言克鲁山城 也。《北齐》曰:“立武定”,言神武立魏主,迁都于邺而定天 下也。《后周》曰“克沙苑。”言太祖俘齐军十万于沙苑。神 武脱身遁也。

《巫山高》。 古辞:“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大略 言江淮深,无梁以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后之作者, 皆涉“阳台”“云雨”之说,非旧意也。《魏》曰“屠柳城”,言曹公 破三郡乌丸于柳城也。“《吴》曰‘关背德’”,言关羽背吴为 孙权所擒也。“《晋》曰平玉衡”,言景帝调万国也。《梁》曰“鹤 楼峻”,言平郢城也。《北齐》曰“战芒山”,言神武克周师也。 “《后周》曰《战河阴》,言太祖破神武于河上,斩其三将也。 《上陵》, 汉章帝元和三年,帝自作诗四篇:一曰《思齐》 《姚皇》,二曰《六麒麟》,三曰《竭肃雝》,四曰《陟屺》与《鹿鸣》《承 元气》二曲为宗庙食举。又以《重来》《上陵》二曲,合八曲 为《上陵食举》。据此所言,则《上陵》自是八曲之一名,或 作于章帝之前,亦不可知,盖因《上陵》而为之也。《魏》曰 ‘平南荆’”,言曹公平荆州也。《吴》曰“通荆州”,言吴与蜀通 好也。《晋》曰“文皇统百揆”,言文帝也。《梁》曰“昏主恣淫慝”, 言东昏政乱,武帝起义,伐罪吊民也。《北齐》曰“禽萧明”, 言梁遣明来寇,为清河王岳所擒也。《后周》曰“平汉东”, 言太祖命将平随郡、安陆也。

《将进酒》, 魏曰:“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吴 曰:“章洪德”,言孙权之德也。晋曰:“因时运。”言时运之变, 圣策潜施也。梁曰:《石首篇》。言平京城,废东昏也。北齐 曰:“破侯景。”言清河王岳破侯景,复河南也。后周曰:“取 巴蜀。”言太祖遣军平定蜀地也。

《有所思》,亦曰《嗟佳人》。 汉太乐食举十三曲,第七曰 《有所思》,汉人亦以此乐侑食。魏曰《应帝期》,言文帝以 圣德受命,应期运也。吴曰《顺历数》,言孙权建大号也。 晋曰《惟庸蜀》,言文帝平蜀封建,复五等之爵也。梁曰 《期运集》,言武帝受禅也。北齐曰《嗣丕基》,言文宣帝也。 后周曰《拔江陵》,言太祖命将擒萧绎,平南土也。 《芳树》, 魏曰“邕熙”,言君臣邕穆,庶绩咸熙也。《吴》曰“承 天命”,言践位也。《晋》曰“天序”,言用人尽其才也。《梁》曰“于 穆”,言君臣和乐也。《北齐》曰“克淮南”,言文宣遣清河王 岳禽梁司徒陆法和,克寿春,尽取江北之地也。《后周》 曰“受魏禅”,言闵帝受魏禅作周也。

上邪 魏曰太和,言明帝继统,得大和平而改元也。 吴曰元化,言以道化天下也。晋曰“大晋承运期”,言应 箓受图也。《梁》曰“惟大梁”,言梁德广运也。《北齐》曰“平瀚 海”,言文宣命将灭蠕蠕国也。后周曰宣重光,言明帝 入承大统也。

“君马黄, 晋曰金灵运”,言晋乘金运也。“《北齐》曰定汝、 颍”,言文襄遣清河王岳,擒周将王思政于长葛,汝、颍 悉平也。“《后周》曰哲皇出”,言高祖之圣德也。按古辞云: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终言“美人归,以南 以北,驾车驰马,令我心伤。”但取第一句以命题,其主 意不在马也。李贺之作,其得古道乎?如张正见、蔡知 君之流,只言马而已。按谢燮云:“或听《铙歌》曲,惟吟君 马黄。”古人知音别曲,见于赋咏者如此。后世只于言 语上计较,此道无闻。

“雉子班, 晋曰‘于穆我皇’”,言武帝也。“北齐曰‘圣道洽’”, 言文宣之德无思不服也。“后周曰平东夏”,言高祖擒 齐主于青州,一举定山东也。按吴兢所引古辞云:“雉 子高飞止,黄鹄高飞已千里,雄来飞,从雌视。”以为始作之辞。然乐府之题,亦如古诗题所谓《关雎》《葛覃》之 类,只取篇中一二字以命诗,初无义也。后人即物即 事而赋,故于题有义。据此古词无《雉子班》之语,往往 《雉子班》之作,复在此古辞之前,吴兢未之见也。如吴 均“《可怜》《雉子班》”,又后人所作也。

《圣人出 晋》,曰:“仲春振旅”,言大晋蒐田以时也。《北齐》, 曰“受魏禅”,言文宣受禅,应天顺人。《后周》,曰“禽明彻”,言 高祖遣将克陈将吴明彻而俘之也。

《临高台》 古辞云:“临高台,台下清水清且寒,江有香 草杂以兰,黄鹄高飞离或翻。开弓射鹄,令我生万年。” 《晋》曰:“夏苗田”,言大晋蒐田,为苗除害也。《北齐》曰:“服江 南。”言梁主萧绎来附化也。

《远如期》,亦曰《远期》。 汉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 二曰《重来》,三曰《初造》,四曰《侠安》,五曰《来归》,六曰《远期》, 七曰《有所思》,八曰《明星》,九曰《清凉》,十曰《涉大海》,十一 曰《大置》,十二曰《承元气》,十三曰《海淡淡》。魏时以《远期》 《承元气》《海淡淡》三曲多不通利,故省之。及晋荀勖、傅 元之流,并为歌辞。晋曰《仲秋狝田》,言蒐狩以时,虽有 文德,不废武事也。《北齐》曰:“刑罚中”,言孝昭举直措枉, 狱讼无怨也。

《石留 晋》曰:“顺天道。”言仲冬大阅,用武修文也。《北齐》 曰:“远裔至。”言至海外西裔诸国遣使朝贡也。

务成 晋曰:“唐尧”,言圣皇陟位,化被四表也。《北齐》曰: “嘉瑞臻。”言圣王应期,河清龙见,符瑞总至也。

元云: “《北齐》曰《成礼乐》,言功成化洽,制礼作乐也。 《黄爵行》, 晋曰伯益,言赤乌衔书,有周以兴。今圣皇 受命,神雀来也。”

《钓竿篇》: 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父,其妻思之而为 《钓竿歌》,每至河侧辄歌之。后司马相如作《钓竿诗》,遂 传以为乐曲。

汉鞞舞歌五曲

编辑

关中有贤女。 魏曰“明明魏皇帝”,晋曰《洪业篇》。 章和二年中, 汉章帝所造。魏曰“太和有圣帝。”晋曰 《天命篇》。

《乐久长 魏》曰《魏历长。晋》曰《景皇篇》。

四方皇 魏曰:“天生蒸民。”晋曰:《大晋篇》。

“殿前生桂树。” 魏曰。《为君既不易》。晋曰:《明君篇》。

右《鞞舞》之歌五曲,未详所始,汉代燕享则用之,傅毅、张衡所赋,皆其事也。章和二年中,则章帝所作,旧辞并亡。曹植《鞞舞诗序》云:“故西园鼓吹李坚者,能鞞舞,遭世乱,越关西,随将军段煨。先帝闻其旧伎,下书召坚,坚年逾七十,中间废而不为。” 又古曲甚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作新歌五篇,晋泰始中“又制其辞焉。” 按《鞞舞》本汉《巴渝舞》。高祖自蜀汉伐楚,其人勇而善斗,好为歌舞。帝观之,曰:“武王伐纣之歌。” 使工习之,号曰《巴渝舞》。其舞曲四篇:一曰《矛渝》,二曰《安弩渝》,三曰《安台》,四曰《行辞》。其辞既古,莫能晓句读。魏使王粲制其辞,粲问《巴渝》帅而得歌之本意,故改为《矛渝新福》《弩渝新福》《曲台新福》《行辞〈新福〉》四歌,以述魏德,其舞故常六佾。桓元将僭位,尚书殿中郎袁明子启增满八佾。梁复号《巴渝》,隋文帝以非正典,罢之。

拂舞歌五曲魏武帝分碣石为四曲共八曲

编辑

《白鸠篇》 亦曰《白凫舞》,以其歌且舞也,亦入清商曲。 《济济篇》 《独禄篇》, 李白作《独鹿》。

《碣石篇》, 晋乐奏。魏武帝分为四篇:一曰《观沧海》,二 曰《冬十月》,三曰《土不同》,四曰《龟虽寿》。

《淮南王篇》: “旧说淮南王安求仙礼方士,遂与八公 相携而去,莫知所在。其家臣小山之徒思恋不已,乃 作是歌,言安仙去也。”此则恢诞家为此说耳,不然,亦 是后人附会也。

按晋杨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见《白符舞》。” 符即凫也。《白凫舞》即《白鸠舞》也。《白凫》之辞出于吴,其本歌云:“平平白凫,思我君惠,集我金堂。” 谓晋为金德,吴人患孙皓虐政而思从晋也。然《碣石章》又出于魏武。则知《拂舞》五篇,并晋人采集三国之前所作,惟《白凫》不用吴旧歌而更作之,命以《白鸠》焉。

鼓角横吹十五曲

编辑

《黄鹄》。一作鹤吟 《陇头吟》亦曰《陇头水》。 “望行人, 折杨柳”、 “关山月。” “洛阳道, 长安道。”

《豪侠行》。亦曰侠客行《梅花落》:胡笳曲

《紫骝马》, “骢马”, 复有《骢马》,驱非《横吹曲》。

《雨雪 刘生》, 不知何代人,观齐梁以来所为刘生 之辞,皆称其任侠,周游三秦间。或云抱剑专征,为符 节郎。

《古剑行》。 《洛阳公子行》

右鼓角横吹曲。按《周礼》“以鼖鼓鼓军事” ,旧云用角。其说谓蚩尢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帝命吹角为龙吟以御之。其后魏武帝北征乌桓,越涉沙漠,军士闻之悲思,于是减为中鸣,尢更悲矣。按此有十五曲,后之角工所传者只得《梅花》耳。今

“太常所试乐工,第三等五十曲,抽试十五曲,及鸣角人习到《大梅花》《小梅花》、可汗曲” ,是《梅花》又有大小之别也。然角之制始于胡,中国所用鼓角,盖习胡角而为之也。黄帝之说多谬悠,况鼓角与胡角声类既同,故其曲亦相参用,而梅花之辞,本于胡笳。今人谓角鸣为边声,初由边徼所传也。《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豪侠行》。“《梅花落》,《紫骝马》。” 《骢马》八曲,后代所加也。

胡角十曲

编辑

《黄鹄吟》   《陇角头吟》,亦曰《陇头水》。

《出关》    《入关》,    《出塞》。

《入塞    折杨柳》。   《黄覃子》。

《赤之杨》,   望行人。

右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故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汉博望侯张骞入西域,传其法,惟得《摩诃》《兜勒》二曲。协律校尉李延年更新声,二十八解,其法,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魏、晋以来二十八解,不复具存,但用十曲而已。

相和歌三十曲

编辑

《江南曲》, 梁简文辞云:“阳春路,时使佳人度。枝中水 上青,并归长杨树。长杨拂地桃花飞,清风吹人光照 衣。光照衣,景将夕,掷黄金,留上客。”古辞古之诗,即今 之曲也。由梁武之后,皆能音律,故创激越之辞,发靡 丽之音,世所好尚,至今曲与诗分为二矣。简文辞美 则美矣,其如失古意何?

《度关山》亦曰《度关曲》, 古辞,曹魏乐奏。

长歌行 古辞,按长短歌行,皆言其歌声发越,自有 短长。魏武《燕歌行》曰“短歌微吟不能长”,傅元《艳歌行》 曰“咄来长歌续短歌”是也。崔豹《古今注》言“长歌乃续 命之长。”吴兢亦如是说,谬哉。

《薤露歌》,曰《薤露行》,亦曰《天地丧歌》,亦曰《挽柩歌》。 田 横门人作辞云:“薤上朝露何易晞,薤露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 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按《左传》:齐将与吴 战于艾陵,公孙夏使其徒歌《虞殡》。注云:“送葬歌也。”是 古有丧歌矣,使挽柩者歌之,故谓《丧歌》亦谓《挽柩歌》。 此二章之作,乃田横门人歌以葬横也。但悲其亡耳, 亦无怨言,足见古人之用心任所遇而已,未尝尤人 焉。本一诗也,而有二章,至汉武时,李延年分为二曲, 《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当其时声亦 自有别,所以为二曲。后人通谓之挽歌者,以其声无 异也,故不复存其名。《薤露》亦谓之《泰山吟》,行者言人 死则精爽归于泰山。

《蒿里传》,亦曰《蒿里行》,亦曰《泰山吟》,《行 丧歌》,亦曰《挽 柩歌》。

《鸡鸣》亦曰“鸡鸣高树颠”, 盖本古辞所谓“鸡鸣高树 颠,狗吠深巷中”也。

《对酒行》 古辞,曹魏乐奏。

“乌生八九子”, 《古辞》:“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 言乌母生子,本在南山岩石间,而来为秦氏所弹,白 鹿在苑中,人得以为脯;黄鹄摩天,鲤鱼在深渊,人可 得而煮之,皆由有所欲也。此言为隐者戒耳。今刘孝 威之诗,但言乌而已。

《平陵东》。 古辞云:“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取第一句以命篇。此则汉翟义门人所作也。义为东 郡太守,起兵诛王莽,不克而死,门人作是歌以哀之。 《陌上桑》亦曰《艳歌》。《罗敷行》亦曰《日出。东南隅行》亦曰 《日出行》,亦曰《采桑曲》,曹魏改曰《望云曲》。 按古辞《陌 上桑》有二,此则为《罗敷》也。罗敷者,邯郸秦氏女也。嫁 千乘王仁,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采桑于陌上,赵王 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罗敷善弹筝,作《陌上桑》 以自明,不从其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 敷甚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或言与旧说不同,然 侍中郎,汉官也。恐仁初为赵王家令,后为汉侍中郎 也。呼赵王为使君者,郎君之称本于汉,恐言“使君”者 犹今言使长也。其辞有“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之 句,故亦曰《日出东南隅行》,亦曰《日出行》。别有《秋胡行》, 其事与此不同。以其亦名《陌上桑》,致后人差互其说。 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盖合为 一事也。

《短歌行》亦曰《虾䱇》, 晋乐奏 《燕歌行》, 晋乐奏燕,北地也。是歌始于魏文帝,其辞 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 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 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 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敢长,明月 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 独何辜限河梁。

《秋胡行》,亦曰《陌上桑》,亦曰《采桑》,亦曰《在昔》 鲁有秋 胡子,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于路傍 见妇人采桑,色美悦之,下车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耕不如见公卿。吾有金,愿以与汝。”妇人曰:“妇人当采 桑力作,以养舅姑,不愿人之金。”秋胡归,奉金以遗母。 母使呼妇,妇至,乃向采桑者。妇恶其行,因东投水而 死。后人哀之而作《秋胡行》,故亦曰《陌上桑》,亦曰《采桑》。 后人多与《罗敷行》无别。

《苦寒行》亦曰《吁嗟》, 晋乐奏古辞云:“北上太行山,艰 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 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道啼。溪谷少人民,雪 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 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 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 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董逃行》, 古辞云:“吾欲上谒从高山,山头危险道路 难。”言五岳之上,皆以黄金为宫阙,多灵兽仙草。以人 君多欲寿考,求长生不死之药,故令天神拥护。疑此 辞作于汉武之时,盖武帝有求仙之兴。董逃者,古仙 人也,后汉游童竞歌之。有董卓之乱,卒以逃亡。此则 谣谶之言,因其所尚之歌,故有是事,实非起于后汉 也。梁简文《咏行幸甘泉》云:“董逃拜金紫,贤妻侍禁中。” 又云:“不羡神仙侣,排烟远驾鸿。”所言仙事也。然陆机、 谢灵运作,皆言节物易徂,可及时行乐。晋傅休奕《九 秋》十二篇,有《拟董逃行》,但言夫妇离别,各随其意。 《塘上行》亦曰:“塘上辛苦行。” 晋乐奏或云甄后所作, 或云魏文帝作。按古歌曰:“蒲生我池中,绿叶何离离。” 然观陆机二篇之作,皆言妇人见弃于君之情也。旧 云甄后被谗见弃而作,必是也。

《善哉行》亦曰:“日苦短。” 古辞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言人命不可保,当乐见亲友,求长生术,与王乔八公 游也。

《东门行》, 晋乐奏古辞云:“出东门,不愿归,言士有贫 不安其居,拔剑将去,妻子牵衣留之,愿共𫗦糜斯足 不求富贵也。”

《西门行》· 古辞:

“煌煌《京洛行》”, 晋乐奏。

《艳歌何尝行》亦曰《飞鹤行》。 古辞云:“飞来双白鹤,乃 从西北来。”言雌病,雄不能负之而去。“五里一返顾,六 里一徘徊。虽遇新相知,终伤生别离。”

《步出夏东门行》,亦曰《陇西行》, 古辞。

《野田黄雀行》, 晋乐奏。

《满歌行》, 大曲,古辞。

《櫂歌行》, 晋乐奏,魏明帝将用舟师平吴,故作是歌, 以明王化所及。后之作者,多言方舟鼓櫂之兴耳。 《雁门太守行》, 按古辞是后汉孝和时洛阳令王涣 也。涣尝为安定太守,有安边恤民之功,百姓歌之。然 此则《雁门太守》,若非其事偶相合,则是作诗者误以 “安定”为“雁门。”

《白头吟》 《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 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人作《白头吟》,皆 是以直道被谗,见疏于君。故古辞云:“凄凄重凄凄,嫁 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头白不相离。”

气出唱 亦曰《惟干》。

精列 古辞。

东光:

右汉旧歌也。曰《相和歌》者,并汉世街陌讴谣之辞,丝竹更相和,令执节者歌之。按《诗,南陔》之三笙,以和《鹿鸣》之三雅,《由庚》之三笙,以和《鱼丽》之三雅者,相和歌之道也。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部,更递夜宿,始十七曲。魏、晋之世朱生。善《琵琶》。宋识。善击节《列和》。善吹笛等复为十三曲。自《短歌行》以下,晋荀勗采撰旧诗,施用以代汉、魏,故其数广焉。

相和歌吟叹四曲

编辑

《大雅吟》·  王昭君  《楚妃叹》、  王子乔

右张永《元嘉技录》四曲也。古有八曲,曰《小雅吟》《蜀琴头》《楚王吟》《东武吟》四曲,阙。

相和歌四弦一曲

编辑

蜀国四弦。

右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阙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阙。

相和歌平调七曲

编辑

长歌行   短歌行亦曰《虾䱇 猛虎行》。   《君子行》   《燕歌行》。

《从军行》,   《鞠歌行》

右宋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平调有七曲也。”

《相和歌》,清调六曲,《三妇艳诗》一曲附;

《苦寒行》。   《豫章行》,   《董逃行》。

《相逢狭路间行》,亦曰《长安有狭斜行》,亦曰《相逢行》。 《三妇艳诗》亦曰“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塘上行》。   《秋胡行》

右王僧虔《技录》清调六曲也。其三《妇艳诗》,技录不

载《张氏》云:“非管弦音声所寄,似是命笛理弦之馀。”

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

编辑

《善哉行》亦曰“日苦短。”

《步出夏门行》,亦曰《陇西行》。

《折杨柳》·   《西门行》,   《东门行》。

东西门行。  却东西门行, 顺东西门行。

《饮马长城窟行》,亦曰《饮马行》。

《上留田行》,  《妇病行》,   《新城安乐宫行》, 《孤子生行》,亦曰《孤儿行》,亦曰《放歌行》。

《大墙上蒿行》。 《野田黄雀行》。 《钓竿行》。

《临高台行》,  《长安城西行》, 《武舍》之中行。

《雁门太守行》, 艳歌《何尝行》, 亦曰《飞鹄行》。

“艳歌《福锺行》”, “艳歌《双鸿行》”, “《煌煌》《京洛行》。”

帝王所居行 门有车马客行。

“《有所思》,行  墙上”,难为趋行。

《日重光行》,  月重轮行。  《蜀道难》。

《櫂歌行》,   《蒲坂行》,   “《采梨橘行》, 《白杨行》,   《胡无人行》,  《青龙行》。”

《公无渡河行》,亦曰《箜篌行》。

右王僧虔技录

相和歌楚调十曲

编辑

《白头吟行》,  《泰山吟行》,  《梁甫吟行》。

《东武吟》亦曰《东武琵琶吟行》。

《怨诗行》亦曰《怨歌行》,亦曰《明月照高楼》。

《长门怨》亦曰《阿娇怨》。

班婕妤亦曰《婕妤怨》。

《蛾眉怨》   《玉阶怨》   《杂怨》

右王僧虔《技录》五曲。自《长门怨》以下五曲,续附。

大曲十五曲

东门。东门行   《西山》:折杨柳行

罗敷。艳歌罗敷行 《西门》:西门行

《默默》。折杨柳行  《园桃》:煌煌京洛行

《白鹄》。艳歌何尝行 《碣石》:步出夏门行

何尝?艳歌何尝行 置酒。野田黄爵行

为乐。满歌行   《夏门》。步出夏门行

王者布大化,櫂歌行洛阳令。雁门太守行

《白头吟》:

白纻歌一曲古辞梁武改为子夜吴声四时歌四

编辑

曲共五曲

《白纻歌》, 《白纻歌》有《白纻舞》,《白凫歌》,有《白凫舞》,并吴 人之歌舞也。吴地出纻,又江乡水国,自多凫鹜,故兴 其所见以寓意焉。始则田野之作,后乃大乐氏用焉。 其音入清商调,故清商七曲,有《子夜》者,即《白纻》也。在 吴歌为《白纻》,在雅歌为《子夜》,梁武令沈约更制其辞 焉。古云:“白纻白,质如轻云,色似银,制以为袍,馀作巾, 袍”以光躯巾拂尘。

右《白纻》与《子夜》一曲也。在吴为《白纻》,在晋为《子夜》,故梁武本《白纻》而为《子夜四时歌》。后之为此歌者,曰《白纻》则一曲,曰《子夜》则四曲。今取《白纻》于《白纻》,取《四时歌》于《子夜》,其实一也。

清商曲七曲附五十曲并夷乐四十一曲除内七曲同实计八十四曲

编辑

《子夜》亦曰《子夜吴声》,《四时歌》亦曰《子夜吴歌》。 晋有 女子名子夜,作是歌,其声甚哀。晋孝武太元中,琅琊 王轲家有鬼歌之,《子夜》之音,同于白纻,皆清商调也。 故梁武本白纻而为《子夜吴声四时歌》,明此子夜亦 有晋声者,其实不离清商。

《前溪》 晋车骑将军沈玩所作舞曲也。

《乌夜啼》, 宋临川王义庆所作。宋元嘉中,徙彭城王 义康于豫章郡,义庆时为江州,相见而哭。文帝闻而 怪之,召还宅,义庆大惧。妓妾闻乌夜啼,叩斋阁云:“明 日应有赦。”及旦,改南兖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辞云: 《笼窗》7F7D“不开乌夜啼,夜夜望郎来。”盖咏其妾也。 《石城乐》, 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景陵,质为景陵太 守,于城上见群少年歌咏之乐,因为此辞。其辞曰:“生 长石城下,开门对城楼。城中美少年,出入相依投。” 《莫愁乐》 出于石城之作。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 谣。故石城之外,复有莫愁古,又有莫愁洛阳女,非此。 古辞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 莫愁来。来,音釐。

《襄阳乐》 宋隋王诞始为襄阳郡,元嘉末,仍为雍州, 夜闻诸女歌谣,因为之辞焉。宋刘道彦为雍州,有惠 化,百姓歌之,谓之《襄阳乐》,非此也。古辞云:“朝发襄阳 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王昭君”,亦曰王嫱,亦曰王明君。 名嫱,字昭君,避晋 文讳,改曰明君。汉元帝时,匈奴盛,请婚于汉帝,以后 宫良家子昭君配焉。元帝之时,后宫掖庭员数多,帝 不及遍识,令毛延寿画图。延寿取金于后宫,而昭君 不与,故陋其姿。及昭君既出宫,帝为愕然,杀延寿。其 时公主嫁乌孙,为马上弹琵琶作乐,以慰其道路之 思。其事多见载籍。其辞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 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旃,帐也。按《汉书“乌孙使使献马,愿得尚公主。乃遣江都王建女为公 主,以妻乌孙焉。”此则是也。若以为延寿画图之说,则 委巷之谈,流入风骚人口中,故供其赋咏,至今不绝。

右按清商曲亦谓之清乐,出于清商三调,所谓平调、清调、瑟调是也。三调者,乃周房中乐之遗声,汉魏相继,至晋不绝。永嘉之乱,中朝旧曲,散落江右,而清商旧乐犹传江左,所谓“梁宋新声” 是也。元魏孝文纂汉,收其所获南音,谓之《清商乐》,即此等是也。隋平陈,因置清商府,博采旧曲,若《巴渝》《白纻》等曲皆在焉。自此渐广,虽经丧乱,至唐武后时,犹存《六十三曲》,其传者有焉。

《白雪》, 楚曲也,或云周曲。唐显庆三年十月,太常寺 奏:“按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 瑟曲名。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来,迄今千祀, 未有能歌《白雪》者。臣今准敕,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 然后教习,并合于歌,辄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辞。又 乐府奏正曲之后,皆有迭声,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辄 取’”侍中许敬宗等奏《和雪诗》十六首,以为迭声,各十 六节。上善之,乃付太常,编于乐府。

《公莫舞》 即《巾舞》也。盖取高祖鸿门会饮,项伯以袖 隔之,使不得害高帝,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为公 莫害汉王也,亦谓之《公莫曲》。后之舞者用巾,盖像项 伯衣袖之遗式也。本即舞,后人因为辞焉。

《巴渝》, 本舞名,即鞞舞也。汉高自蜀汉将定三秦,阆 中范因率賨人以从,为前锋,号板楯蛮,勇而善斗。及 定三秦,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帝 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以为名,故曰《巴渝舞》。舞 曲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魏使王粲改创其 调,晋及江左皆制其辞。

明君。

《明之君》, 汉《鞞舞》曲,梁武改其曲辞以歌《君德》 《铎舞》。汉曲白鸠。吴拂舞曲 白纻:吴舞

子夜:晋曲《吴声四时歌》:梁曲《前溪》:晋曲

《阿子歌》亦曰《欢闻歌》。 晋穆帝升平初,童子辈或歌 于道,歌毕,辄呼“阿子汝闻否?”又呼“欢闻否”,以为迭声。 后人演其声为二曲。宋齐间用《莎乙子》之语,稍讹异 也。

《团扇郎》 晋中书令王珉好执白团扇,其侍人谢芳 歌之。或云珉与嫂婢,谢芳有情,嫂鞭挞过苦,婢善歌 而作此曲。其辞云:“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遮面。憔悴无 复理,羞与郎相见。”

《懊憹 憹》,亦作恼,石崇侍人绿珠所作《丝布涩难逢》 一曲而已。东晋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云:“春草可揽 结,女儿可揽撷。”齐高帝谓之《中朝歌》。

《长史变》, 晋司徒左长史王𫷷临败所作。

《丁督护》, 亦曰《丁都护》,亦曰《都护歌》。宋武帝女夫徐 逵之为彭城内史,为鲁轨所杀,武帝使内直督护丁 旿收殡之。逵之妻呼旿至阁下,自问殡送之事,每问 辄叹息曰:“丁都护。”其声甚哀。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 其辞二首。一曰:“督护上征去,侬亦恶闻许。愿作石尤 风,四面断行旅。黄河流无极,洛阳数千里。轗轲戎旅 间”,何由见欢子。

《读曲》, 宋人为彭城王义康作。其歌云:“死罪刘领军, 误杀刘四弟。”《古今乐录》曰:“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 不敢声歌,或因酒燕,只窃声读曲细吟而已。”

《乌夜啼》, 宋临川王义庆作。

《估客乐》, 齐武帝所作也。武帝为布衣时,常游樊邓。 践阼已后,追忆往事而作是歌。使太乐令刘瑶教习, 百日无成。或启释宝月善音律,帝使宝月奏之,便就。 敕歌者重为感忆之声。梁改为《商旅行》。其辞二首,一 曰:“昔经樊邓后,假楫梅根渚。感昔追往事,意满情不 叙。”二曰:“有信数寄书,无信长相忆。莫作缾落井,一去 无消息。”

《石城乐》, 宋臧质作;

《莫愁》 出于《石城》。

《襄阳》 亦曰《襄阳乐》,宋隋王诞作。

《乌夜飞》 亦曰《栖乌夜飞》,宋荆州刺史沈攸之所作 也。攸之举兵发荆州,未败之前,思归京师,所以歌之 曰:“白日落西山,还去来。”

《杨叛儿》,亦曰《西曲杨叛儿》, 本童谣也。齐隆昌时,女 巫之子曰杨旻,随母入内。及长,为太后所宠爱,童谣 云:“杨婆儿,共戏来。”语讹,转“婆”为“叛”也。

《雅歌》。 未详所起。

《骁壶》, 投壶乐也。隋炀帝所造,以投壶有跃矢为骁 壶,今谓之《骁壶》是。

《常林欢》。 常林即长林也。今之荆门长林县是也。乐 人误以长为常,此则梁、宋间曲也。宋代以荆、雍为南 方重镇,皆王子为之牧,江左辞咏,莫不称之,以为乐 土。故宋隋王诞作《襄阳乐》,齐武追忆樊、邓,作《估客乐》 是也。梁简文辞云:“分手桃林岸,遂别岘山头。若欲寄 音信,汉水向东流《三洲》, 商人之歌也。商客数由巴陵三《江口往还》,因 共作此歌。

《采桑度》, 《三洲曲》所出也。与罗敷、《秋胡行》所谓“采桑” 者异矣。

《玉树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与堂堂、黄鹂留,金钗两 臂垂”,凡四曲,皆陈后主所作。常与宫女、学士及朝臣 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采其尤轻艳者,以为此曲 “堂堂”, 陈后主所作者,唐高宗朝常歌之。

《泛龙舟》, 隋炀帝幸江都宫所作。又令太乐令白明 达造新声,创《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舞席同心 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斗百草》《还 旧宫》《长乐花》《十二时》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断绝。 《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所作也。凡二首,一曰“暮江平 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二曰“夜 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右三十三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时歌四首,凡三十八曲。又有四曲:《上林》《凤雏》、平折命啸,其声与辞皆讹失。又有三曲,曰平调、清调、瑟调,有声无辞。又蔡邕云:“清商曲,其诗不足采” ,有《出郭》《西门》《陆地》《行车》《侠钟》《朱堂寝》《奉法》五曲,往往在汉时所谓清商者,但尚其音尔。晋宋间始尚辞。观吴兢所纂七曲,皆晋宋间曲也。故知梁、宋新声,有自来矣。因隋文帝笃好清乐,以为华夏正声,故特盛于隋焉。大业中,炀帝乃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

西凉五曲

编辑

《杨泽新声   神》,《白马   永世乐》。

“万世丰解”,   “于阗佛舞。”

龟兹二十曲

编辑

《万岁乐》   《藏钩乐》   《七夕相逢乐》

“玉女行觞,  神仙留客。”  《掷砖续命》,

《投壶乐》   “舞席《同心髻》, 泛龙舟。”

《斗鸡子》,   斗百草   善善。

还旧宫,   《长乐花   十二时》曲

摩尼解   婆伽,儿舞  小天舞,

《圣明》乐,   《疏勒盐》。

天竺二曲

编辑

《沙石彊歌》,     天曲乐舞。

康国四曲

编辑

戢殿农和正歌   末奚《波池舞》曲:

前《拔地舞曲》,    《惠地舞曲》:

疏勒三曲

编辑

兀利死,逊歌 《远服》舞   监曲解。

安国三曲

编辑

附:“萨单时歌, 居和祗解  末奚舞”

高丽二曲

编辑

《芝栖歌》,   《芝栖舞》。

礼毕二曲

编辑

《单交路行》  散花舞。

礼毕者,九部乐终则陈之。唐高祖即位,仍隋制,亦设九部乐:曰《燕乐伎》,曰《清商伎》,曰《西凉伎》,曰《天竺伎》,曰《高丽伎》,曰《龟兹伎》,曰《安国伎》,曰《疏勒伎》,曰《康国伎》,其实皆主于清商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