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八十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八十七卷目录
舞部汇考三
明朱载堉律吕精义二〈论舞学不可废之下 舞图全〉
乐律典第八十七卷
舞部汇考三
编辑明朱载堉律吕精义二
编辑论舞学不可废之下
编辑或问:“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舞亦有本乎?”曰:“不执 干羽,空手而舞,舞之本也。是故学舞先学人舞。人舞 有图,出于明《集礼》。宜推广之,为学舞法,庶免长沙纾 令不舒不转之弊也。近代太常所谓雅舞,皆长沙纾 令之遗法,惟《人舞》旧图独不然,犹有古人遗法之万 一焉。学者信而好古可也,述而不作可也。人舞,《周礼》” 谓之小舞。古人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冠,舞《大 夏》。然则除《大夏》外,学舞在未冠之前。故《乐记》曰:“弦歌 干扬,童者舞之。”旧图戴幞帽,则非周制矣。宜图童者 服,庶几为得也。
人舞谱
编辑“四势为纲” ,象四端也。
一曰“上转势”,象恻隐之仁。
二曰下转势,象羞恶之义。
三曰外转势象是非之智;
四曰《内转势》,象辞让之礼;
此四势象四端舞谱,谓之“送摇、招邀” ,上转若邀宾之势,下转若送客之势,外转若摇出之势,内转若招入之势。
《八势》为目,象五常三纲也。
一曰转初势,象恻隐之仁。
二曰“转半势”,象羞恶之义。
三曰转周势,象笃实之信;
四曰“转过势象,是非之智”;
五曰“转留势”,象辞让之礼。
此五势,象五常。朱熹《诗传》释“辗转反侧” 四字之义曰:“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转之过,侧者转之留。” 《舞谱》借此四字之义,明古人舞法,转之一言,众妙之门也。
六曰“《伏睹势表》,尊敬于君”;
七曰《仰瞻势》。表亲爱于父。
八曰回顾势表和顺于夫。
此三势象三纲。伏睹势表尊敬,君为臣纲之象;“仰瞻” 势表亲爱,父为子纲之象;“回顾” 势表和顺,夫为妻纲之象。“五常” 三纲,共为之目,总以四端为之纲也。“大袖敛手” ,舞文象也;“小袖展手” ,舞《武》象也。《周礼》所谓“小舞” ,盖此类云。
古人舞谱舂牍图
裓
上转转初势图
〈立字第一舂〉〈大袖敛手舞名曰康衢舞以立我烝民为其歌谱焉〉
上转转半势图
〈立字第二舂〉
上转转周势图
〈立字第三舂〉
上转转过势图
〈立字第四舂〉
上转转留势图
〈立字第五舂〉
上转伏睹势图
〈立字第六舂〉
上转仰瞻势图
〈立字第七舂〉
上转回顾势图
〈立字第八舂〉
下转转初势图
〈我字第一舂〉
下转转半势图
〈我字第二舂〉
下转转周势图
〈我字第三舂〉
下转转过势图
〈我字第四舂〉
下转转留势图
〈我字第五舂〉
下转伏睹势图
〈我字第六舂〉
下转仰瞻势图
〈我字第七舂〉
下转回顾势图
〈我字第八舂〉
外转转初势图
〈烝字第一舂〉
外转转半势图
〈烝字第二舂〉
外转转周势图
〈烝字第三舂〉
外转转过势图
〈烝字第四舂〉
外转转留势图
〈烝字第五舂〉
外转伏睹势图
〈烝字第六舂〉
外转仰瞻势图
〈烝字第七舂〉
外转回顾势图
〈烝字第八舂〉
内转转初势图
〈民字第一舂〉
内转转半势图
〈民字第二舂〉
内转转周势图
〈民字第三舂〉
内转转过势图
〈民字第四舂〉
内转转留势图
〈民字第五舂〉
内转伏睹势图
〈民字第六舂〉
内转仰瞻势图
〈民字第七舂〉
内转回顾势图
〈民字第八舂〉〈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三句舞与首句同是故不载〉
上转转初势图
〈日字第一舂〉〈小袖展手舞名曰尧民舞以日出而作为其歌谱焉〉
上转转半势图
〈日字第二舂〉
上转转周势图
〈日字第三舂〉
上转转过势图
〈日字第四舂〉
上转转留势图
〈日字第五舂〉
上转伏睹势图
〈日字第六舂〉
上转仰瞻势图
〈日字第七舂〉
上转回顾势图
〈日字第八舂〉
下转转初势图
〈出字第一舂〉
下转转半势图
〈出字第二舂〉
下转转周势图
〈出字第三舂〉
下转转过势图
〈出字第四舂〉
下转转留势图
〈出字第五舂〉
下转伏睹势图
〈出字第六舂〉
下转仰瞻势图
〈出字第七舂〉
下转回顾势图
〈出字第八舂〉
外转转初势图
〈而字第一舂〉
外转转半势图
〈而字第二舂〉
外转转周势图
〈而字第三舂〉
外转转过势图
〈而字第四舂〉
外转转留势图
〈而字第五舂〉
外转伏睹势图
〈而字第六舂〉
外转仰瞻势图
〈而字第七舂〉
外转回顾势图
〈而字第八舂〉
内转转初势图
〈作字第一舂〉
内转转半势图
〈作字第二舂〉
内转转周势图
〈作字第三舂〉
内转转过势图
〈作字第四舂〉
内转转留势图
〈作字第五舂〉
内转伏睹势图
〈作字第六舂〉
内转仰瞻势图
〈作字第七舂〉
内转回顾势图
〈作字第八舂〉〈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此三句舞与首句同是故不载〉《周礼》“乐师掌教小舞。”刘濂谓:“小舞者,或一二佾,或一 二人。”今拟初学舞者二佾可也。干戚羽籥,通皆黑漆, 是为士庶之器。
武舞二佾,每佾二人,各服深衣、幅巾、大带、素履,左手 持黑漆干,右手持黑漆斧,舞为干城腹心发扬蹈厉 之状。引舞二人,服亦如之,各执红缨之旄,乐奏《周南 兔罝》之诗,名曰“《兔罝》之舞。”
文舞二佾,每佾二人,各服深衣、幅巾、大带、素履,左手 持黑漆籥,右手持黑漆翟,舞为退食、委蛇、谦恭揖让 之容。引舞二人,服亦如之,各执白羽之翿。乐奏《召南 羔羊》之诗,名曰《羔羊》之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