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006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六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六卷目录

 礼仪总部汇考二

  唐太宗贞观二则 高宗显庆一则 上元一则 仪凤一则 开耀一则 中宗嗣圣一

  则 元宗开元四则 天宝一则 德宗贞元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后唐明宗天成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辽总一则

  宋太祖建隆一则 开宝二则 太宗淳化一则 真宗咸平一则 景德一则 大中祥

  符二则 仁宗天圣三则 景祐一则 宝元一则 康定一则 庆历一则 嘉祐二则

  神宗熙宁二则 哲宗元祐一则 徽宗大观二则 政和三则 宣和一则 高宗绍兴三

  则 孝宗淳熙三则 光宗绍熙一则 宁宗嘉泰二则 嘉定三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一则 承安一则

  元世祖至元一则

  明太祖吴元年一则 吴二年一则 洪武五则 成祖永乐一则 宣宗宣德一则 宪

  宗成化一则 世宗嘉靖一则

皇清总一则

礼仪典第六卷

礼仪总部汇考二

编辑

太宗贞观十一年中书令房元龄上所修五礼诏行用之

编辑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自梁以来,始以 其当时所行,传于《周官》。五礼之名,各立一家之学。唐 初即用隋礼。至太宗时,中书令房元龄、秘书监魏徵 与礼官学士等,因隋之礼,增以天子上陵、朝庙、养老、 大射、讲武、读时令、纳皇后、皇太子入学、太常行陵、合 朔、陈兵、大社等,为《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 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十一篇,是为《贞观礼》。”按 《艺文志仪注类》:“《大唐仪礼》一百卷,长孙无忌、房元龄、 魏徵、李百药、颜师古、令狐德棻、孔颖达、于志宁撰。吉 礼六十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 礼六篇,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篇,贞观十一年上。” 按《旧唐书礼仪志》:“神尧受禅,未遑制作,郊庙”宴享,悉 用隋代旧仪。太宗皇帝践阼之初,悉兴文教,乃诏中 书令房元龄、秘书监魏徵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定 著《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 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八篇,分为一 百卷。元龄始与礼官述议,以为“《月令》䄍祭,唯祭天宗, 谓日月而下,近代䄍五天帝”、人帝、五地极,皆非古典, 今并除之。又依《礼》,“有益于人则祀之。神州者,国之所 托,馀八州则义不相及。”近代通祭九州,今除八州等 八座,唯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又汉建武中封 禅,用元封时故事,封泰山于圜台上,四面皆立石阙, 并高五丈,有方石再累,藏玉牒书石检十枚于四边。 检之东西各“三,南北各二。外设石封,高九尺,上加石 盖,周设石距十八,如碑之状,去坛二步,其下石跗,入 地数尺。”今案封禅者,本以成功告于上帝,天道贵质, 故藉用槁秸,樽以瓦甒。此法不在经诰,又乖醇素之 道,定议除之。又按梁甫是梁阴,近代设坛于山上,乃 乖处阴之义。今定禅礼,改坛位于山北。又皇太子入 学,及太常行山陵,天子大射合朔,陈五兵于太社,农 隙讲武,纳皇后,行《六礼》,四孟月读《时令》,天子上陵、朝 庙、养老于辟雍之礼,皆周所阙,凡增多二十九条,馀 并准依古礼,旁求异代,择其善者而从之。太宗称善, 颁于内外行焉。

按《唐会要》:“武德初,朝廷草创,未遑制作,郊禋享宴,悉 用隋代旧礼。贞观初,诏房乔、魏徵礼官学士修改旧 礼,著《吉礼》六十一、宾礼四、军礼十二、《嘉礼》四十二、凶 礼六、《国恤》五,总一百三十篇,分为一百卷,凡增二十 九件,馀并依古礼。七年正月二十四日献之,诏行用。” 按《通鉴纲目》:贞观十一年三月,诏行新礼,房元龄、魏 征所定,凡百三十八篇。

按《玉海》,“吉礼之别,有大祀、中祀、小祀。而天子亲祠者 二十有四:大祀天地、宗庙、五帝,中祀日星、社稷、岳渎, 小祀风雨、灵星、山川焉。宾礼则以待四夷之君长与 其使者,蕃国来朝、遣使、迎劳、授馆、将币、摈享之节焉。” 军礼之分,曰亲征,曰遣将,曰宣露布,曰讲武,曰狩田, 曰大射,而其节则有旗鼓、刀槊、弓矢、跪起偃伏之节 焉。嘉礼之重者,曰《加元服》,曰《皇太子冠》,曰《册后》,曰《太 子纳妃》,曰《元会》,曰《临轩》,册太子,曰《读时令》,曰《养老更》, 曰“《乡饮酒》,正齿位”焉。凶礼,天子礼阙。

按,是书以贞观十一年正月甲寅上,三月丙午始诏颁行《实录》,《旧史》所载可考。《通典》《会要》乃以为七年。

贞观十四年,诏以特进魏徵所撰《类礼》赐皇太子诸 王,藏本秘府。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魏徵传》,“始丧乱后,典章 湮散,征奏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灿然完整。尝 以《小戴礼》综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数年而成。帝美其书,录寘内府。”

按《唐会要》:“贞观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诏以特进魏 征所撰《类礼》赐皇太子诸王,并藏本于秘府。征以《礼 经》遭秦灭学,戴圣编之,条流不决,乃删其说,以类相 从,为五十篇,合二十卷。上善之,赐物千段。”

按《谏录》戴氏《礼》,并为《注解》二帙二十卷,上之。诏曰:“《礼 经》残阙,戴圣爰记旧闻,古今所宗,条目杂乱,先儒传 授,莫能厘正。征有志讨论,依圣所记,更事编录,以类 相从,别为篇第,并更注解,文义粲然。宜付秘书,仍缮 写。”赐皇太子及诸王,并赐物千匹。

高宗显庆三年长孙无忌等修显庆礼成诏颁行中外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太宗时是为“《贞 观礼》。高宗又诏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杜正伦、李义 府、中书侍郎李友益、黄门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子 宾客许敬宗、太常卿韦琨等增之,为一百三十卷,是 为《显庆礼》。”其文杂以《式》《令》,而义府、敬宗方得幸,多希 旨傅会。事既施行,议者皆以为非。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显庆三年正月戊子,无忌等修 新礼成,诏颁天下。”

按《唐会要》,“永徽二年,议者以《贞观礼》未备,又诏长孙 无忌等十三人缉定,勒成一百三十卷,二百九十九 篇。至显庆三年正月五日戊子奏上之,高宗自为之 序,颁行中外。萧楚材、孔志约以国恤礼”为预凶事,敬 宗义府然之,于是删去。

上元三年诏复用贞观礼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上元三年,诏复 用《贞观礼》。由是终高宗世,贞观、《显庆》二礼兼行,而有 司临事,远引古义,与二礼参考增损之,无复定制。武 氏、中宗,继以乱败,无可言者,博士掌礼,备官而已。”

仪凤二年诏五礼并依周礼行事又诏兼用贞观显庆二礼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礼仪志》。仪凤二 年又诏。显庆新修礼。多有事不师古。其五礼并依《周 礼》行事。自是礼司益无凭准。每有大事。皆参会古今 礼文。临时撰定。然贞观、显庆二礼。皆行用不废。时有 太常卿裴明礼、太常少卿韦万石相次参掌其事。前 后博士贺敳、贺纪、韦叔夏、裴守真等多所议定。 按《唐会要》,仪凤元年又诏依《周礼》。二年八月少卿韦 万石奏诏尚书省议,自是每有大事参会古今礼文, 临时撰定,明堂大飨兼用贞观显庆二礼。

开耀元年赐新罗吉凶礼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新罗传》。“开耀元年。政明 袭王。遣使者朝。丐唐礼及它文辞。武后赐吉凶礼并 文词五十篇。”

中宗嗣圣十七年即武后久视元年诏博士祝钦明及韦叔夏参定仪注

编辑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旧唐书礼仪志》。则天时, 以礼官不甚详明。特诏国子博士祝钦明及韦叔夏, 每有仪注,皆令参定。叔夏卒后,博士唐绍专知礼仪, 博学详练旧事,议者以为称职。先天二年,绍为给事 中,以讲武失仪得罪被诛。其后礼官张星、王琇又以 元日仪注乖失,诏免官归家学问。按《韦叔夏传》,久 视元“年特下制曰:‘吉凶礼仪,国家所重,司礼博士,未 甚详明。成均司业韦叔夏、太子率更令祝钦明等,博 涉礼经,多所该练,委以参掌,冀弘典式。自今司礼所 修仪注,并委叔夏等刊定讫,然后进表’。”

元宗开元十年以韦縚为礼仪使掌五礼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开元十年,以国 子司业韦縚为礼仪使,以掌五礼。”

开元十四年。诏集贤院学士徐坚等定《大唐开元礼》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开元十四年,通 事舍人王嵒上疏。请删去《礼记》旧文而益以今事。诏 付集贤院议。学士张说以为“《礼记》不刊之书,去圣久 远,不可改易。而唐贞观显庆礼仪注前后不同,宜加 折衷,以为唐礼。”乃诏集贤院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 左“拾遗李锐及太常博士施敬本撰述,历年未就而 锐卒。萧嵩代锐为学士,奏起居舍人王仲丘撰定为 一百五十卷,是为《大唐开元礼》。由是唐之五礼之文 始备,而后世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按《元 行冲传》,“初魏光乘请用魏徵《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 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 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 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 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 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 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已著论自辨,名曰《释疑》,曰 《客问主人》。小戴之学,康成“之注,魏氏乃有《刊》《易》,二经 孰优?”主人曰:“《小戴礼》行于汉末,马融为传,卢植合二 十九篇而为之解,世所不传。钩党狱起,康成于窜伏 之中,理纷拏之典,虽存探究,咨谋靡所。具《郑志》者百有馀科,章句之徒,曾不是省。王肃因之,或多攻诋。而 郑学有孙炎,虽扶郑义,条例支分,箴石间起,增革百 篇。魏氏病”群言之冗脞,采众说之精简,刊正芟砻,书 毕以闻,太宗嘉赏,录赐储贰。陛下纂业,宜所循袭,乃 制诸儒,甄分旧义。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摈压不 申,疑于知新,果于仍故。客曰:“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 所为疑,而不申列?”答曰:“改易章句,是有五难。”汉孔安 国注《古文尚书》,族兄臧与书曰:“相如常忿俗儒”淫词 冒义,欲拨乱反正而未能也。浮学守株,众非非正,自 古而然。恐此道未信,而独智为谴,一也。昔孔季产专 古学,有孔扶者,与俗浮沉,每诫产曰:“今朝廷率章句 内学,君独修古义。古义非章句内学,危身之道也。独 善不容于世,君其殆哉!”二也。刘歆好《左氏》,欲建学官, 哀帝纳之,诸儒迁延不肯置对,歆移书诮让,诸博士 皆忿恨。龚胜时为光禄大夫,见歆议,乃乞骸骨。司空 师丹因大发怒,诋歆改乱前志,非毁先帝所立。歆惧, 出为五原太守。以君宾之学,公仲之博,犹迫同门朋 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三也。王肃规郑元数千百条, 郑学马昭,诋劾肃短,诏遣博士张融按经问诘,融推 处是非,而肃酬对疲于岁时,四也。王粲曰:“世称伊雒 以东,淮汉以北,康成一人而已。”咸言先儒多阙,郑氏 道备,粲窃嗟怪,因求所学,得《尚书注》,退思其意,意皆 尽矣,所疑犹未谕焉,凡有二篇。王邵曰:“魏晋浮华,古 道湮替,历载三百,士大夫耻为章句,唯草野生专经 自许,不能博究,择从其善,徒欲父康成、兄子慎宁道 ‘孔圣误讳言郑服非’”,然则郑服之外皆仇矣,五也。夫 物极则变,比及百年,当有明哲君子,恨不与吾同世 者。道之行废,必有其时者,欤何遽速近名之嫌耶? 按《集贤注记》,左赞善大夫魏哲因入内侍读,奏魏文 正所编《礼记》甚有条流。诏行冲修疏。

按《唐会要》:“开元十四年八月八日,太子宾客元行冲 等撰《礼记义疏》五十卷,上之。张说驳奏,遂不得立学, 留其书内府。”行冲意诸儒排己,著论自释。

开元二十年,颁《大唐开元礼》。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礼仪志》,“《大唐开 元礼》,二十年九月颁所司行用焉。”

按《通典》,“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 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 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 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六、立夏祀赤帝于 南郊;七、季夏祀黄帝于南郊;八、立秋祀白帝于西郊; 九、立冬祀黑帝于北郊;十、腊日䄍百神于南郊;十一”、 春分祀朝日于东郊。十二、秋分祀夕月于西郊。十三, 祀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十四、夏至祭 皇地祗于方丘,后土同。十五、孟冬祭神州于北郊。十 六、仲春上戊,祭太社、太稷。十七,祭五岳四镇。十八,祭 四海四渎。十九,时享太庙。二十,祫享太庙。二十一,禘 享太庙。二十二,拜陵。二十三,太常卿行诸陵。二十四、 孟冬吉亥享先农,耕籍。二十五、皇后季秋吉巳享先 蚕,亲桑。二十六、有司享先代帝王。二十七、荐新于太 庙,季夏祭中霤于太庙。二十八、孟冬祭司寒,纳冰。二 十九、兴庆宫祭五龙坛。三十、皇帝视学。三十一、皇帝、 太子释奠于孔宣父。三十二、国学释奠于孔宣父。三 十三、仲秋释奠于齐“太公。三十四、巡狩告圆丘。三十 五、巡狩告社稷。三十六、巡狩告宗庙,《归格仪》附。”三十 七、皇帝巡狩。三十八、封祀于太山,禅于社首山。三十 九、时旱祈太庙。四十、时旱祈太社。四十一、时旱祈岳 镇以下于北郊,报仪同。四十二、就祈岳镇海渎。四十 三、诸州祭社稷。四十四、诸州释奠于孔宣父。四十五、 诸州祈社稷祷诸神禜城门四十六、诸县诸里祭社 稷四十七、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十八、诸县祈社稷 及诸神四十九、诸太子庙时享五十:三品已上时享, 其庙五十一;三品已上祫享,其庙五十二;三品已上 禘享,其庙五十三;四品、五品时享,其庙五十四;六品 已上春祀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二曰 嘉礼。其仪有五十:一、皇帝加元服;二、纳后;三、“皇帝正 至受皇太子朝贺;四、皇后受太子朝贺;五、皇帝正至 受皇太子妃朝贺;六、皇后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贺;七、 正至受群臣朝贺;八、皇帝千秋节受群臣朝贺;九、皇 后正至受群臣朝贺;十、皇后受外命妇朝贺;十一、皇 帝于明堂读《春令》”;十二、读《夏令》,十三、读《秋令》,十四、读 《冬令》,十五、于太极殿读《五时令》,十六、养老于太学,十 七、临轩册皇后,十八、临轩册皇太子,十九、内册皇太 子,二十、临轩册立王公,二十一、朝堂册诸臣,二十二、 册命内妇,二十三、遣授册授官爵,二十四、朔日受朝。 二十五、朝集使辞见。二十六、皇太子加元服。二十七、 皇太子纳妃。二十八,皇太子正至,受群臣贺。二十九, 皇太子受宫臣朝贺。三十,皇太子与师傅保相见。三 十一,皇太子受朝集使参辞。三十二、亲王冠。三十三, 亲王纳妃。三十四、公主降嫁三十五,三品以上子冠 三十六,四品以下子冠三十七,六品以下子冠三十八,三品以上婚三十九,四品以下婚四十,朝集使礼 见,四十一、任官初上,四十二、乡饮酒,四十三、正齿位, 四十四、宣赦书,四十五、群臣诣阙上表,四十六、群臣 起居,四十七、遣使慰劳诸蕃,四十八、遣使宣抚诸州, 四十九、遣使诸州宣制,五十、遣使诸州宣赦书。三曰 “宾礼。”其仪有六:一番国主来朝,二《戎番国主》见,三番 主奉见,四、受番使表及币,五、宴番国主,六宴番国使, 四曰《军礼仪》二十有三:一亲征类于上帝,二宜于太 社,三告于太庙,四祃于所征之地,五軷于国门,六告 所过山川,七宣露布,八劳军将,九讲武,十田狩,十一 射宫,十二观射,十三遣将出征宜于太社,十四遣将 告太庙,十五遣将告齐太公庙,十六祀马祖,十七享 先牧,十八祭马社,十九祭马步,二十合朔伐鼓,二十 一合朔诸州伐鼓,二十二、大傩,二十三诸州县傩。五 曰凶礼仪十有八:一凶年赈抚,二劳问疾患,三中宫 劳问,四皇太子劳问,五服制度,六皇帝为小功以上 举哀,七敕使吊,八会丧,九册赠,十会葬,十一致奠,十 二皇后举哀吊祭,十三皇帝太子举哀吊祭,十四皇 太子妃举哀吊祭。十五三品以上丧。十六五品以上 丧。十七六品以上丧。十八王公以下丧。

开元二十六年。渤海求唐礼,许之。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唐会要》,“开元二十六年 六月二十七日,渤海求写唐礼,许之。”

天宝九载以韦述为礼仪使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唐会要》,“天宝九载十月, 置礼仪使,以左庶子韦述为之。”

德宗贞元二年诏举习开元礼者

编辑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选举志》:“贞元二年,诏习 《开元礼》者,举同一经,又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 三道者,超资与官,义通七十策,通二者及第。散试官 能通者,依正员。”

宪宗元和十一年秘书郎修撰韦公肃为礼阁新仪三十卷

编辑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元和十一年秘 书郎修撰韦公肃。录开元以后礼文。损益为《礼阁新 仪》三十卷。

按《中兴书目》,公肃取开元以后至元和十年沿革损 益为此书,凡十五门,每门又别其条目为三十卷。一 卷为目录,止二十九卷。今卷存而书不全。

按曾巩《礼阁新仪目录序》:“《礼阁新仪》三十篇,韦公肃 撰,记开元以后至元和之变礼。集贤院书二十篇,以 《目录》考次序,则篇次亦乱,因定著,从《目录》,而三十篇 复完。”此书所纪,虽其事已浅,然凡世之记礼者皆有 所本,而一时之得失具焉。

元和十三年,博士王彦威为“《曲台新礼》三十卷,又为 《续曲台礼》三十卷”,诏郑馀庆为详定使。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元和十三年,太 常博士王彦威为《曲台新礼》三十卷,又采元和以来 王公士民昏祭丧葬之礼,为《续曲台礼》三十卷。按 《郑馀庆传》:“馀庆迁尚书左仆射,帝患典制不伦,谓馀 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馀庆引韩 愈、李程为副,崔郾、陈佩、杨嗣复、庾敬休为判官,凡损 增仪矩,号称详衷。”

按《唐会要》,彦威疏曰:“自开元二十一年已后,迄圣朝, 垂九十馀年。法通沿革,礼有废兴。每有礼仪大事,命 礼官博士约旧损益,修撰仪注,以合时变。臣今所集, 录开元以后至元和十三年奏定仪制,不惟与古礼 有异,与《开元仪礼》已自不同矣。礼科者,名数之总,与 仪注相扶而行,阙一不可。今备礼科之单复,欲使开” 卷尽在,按文易征。其他五礼仪式,或旧仪不载而与 新创不同者,次第编录,曲台实礼之藏,故名曰《元和 曲台新礼》。并目录成三十卷。

按《中兴书目》,《续曲台礼》共三十卷,先约旧章,始从变 礼,以商榷沿革,新说旧规,贯于首篇,详为注释。 按《玉海》,元和十三年,太常博士王彦威集开元二十 一年以后至元和十三年正月五礼裁制敕格,为《曲 台新礼》三十卷,上之。又采元和以来至长庆典礼故 事不同者,益以王公士民昏祭之礼,为《续曲台礼》三 十卷。

后唐

编辑

明宗天成 年诏刘岳删定郑馀庆书仪

编辑

按《五代史明宗本纪》,不载。按《刘岳传》:初,郑馀庆采 唐士庶吉凶书疏之式,杂以当时家人之礼,为《书仪》 两卷。明宗见其有起复、冥昏之制,叹曰:“儒者所以隆 孝悌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起复可乎?婚吉礼也, 用于死者可乎?”乃诏岳选文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 定之。岳与太常博士段颙、田敏等增损其书,而其事 出鄙俚,皆当时家人女子传习所见,往往转失其本, 然犹时有礼之遗制。其后亡失,愈不可究其本末。其 婚礼亲迎,有“女坐婿鞍合髻”之说,尤为不经。公卿之

家颇遵用之。至其久也,又益讹谬可笑,其类甚多
考证
按《宋史田敏传》,后唐天成初,敏以详明典礼兼太常

博士,奉诏与太常卿刘岳,博士段颙、路航、李居浣、陈 观等删定唐郑馀庆《书仪》。

后周

编辑

世宗显德五年敕窦俨集通礼

编辑

按《五代史世宗本纪》,显德五年十一月庚戌,作《通礼》。 按《玉海》,显德五年,敕窦俨集《通礼》。俨上言:“礼者,太一 之纪,品物之宗。自五帝之后,三代以来,损益因革,咸 有宪章。越在唐室,程轨量,昭采物,则有《开元礼》在纪; 先后,明得失,则有《通典》在录。一代之事,包五礼之仪, 比类相从,讨寻不紊,则有会要在三者,经国之大典” 也。梁朝之后,戎祀朝会,多于市廛草定仪注,前代矛 盾,率多秕粺。请依《唐会要》门类,上自五帝,迄于圣朝, 悉命编次《开元礼》《通典》之书,包综于内,名曰《大周通 礼》,俾礼院掌之。

《辽礼》参用《汉仪》,多仍其国俗。

按《辽史礼志》:“辽本朝鲜故壤,箕子八条之教,流风遗 俗,盖有存者。自其上世,缘情制宜,隐然有尚质之风。 遥辇胡剌可汗制祭山仪,苏可汗制琴瑟仪,阻午可 汗制柴册再生仪,其情朴,其用俭。敬天恤灾,施惠本 孝,出于悃忱,殆有得于胶瑟聚讼之表者。太宗克晋, 稍用汉礼。”今国史院有金陈大任《辽礼仪志》,皆其国 俗之故。又有《辽朝杂礼》,汉仪为多。别得宣文阁所藏 《耶律俨志》,视大任为加详。

太祖建隆二年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诏详定之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五代之衰乱甚矣, 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 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法度振起故弊。即位 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诏太子 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详定之。”按《聂崇义传》,“周世 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又诏翰林学士窦俨统领 之,崇”义因取《三礼图》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 之,俨为序。太祖览而嘉之,诏曰:“礼器、礼图,相承传用, 寖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兴事国庠,服膺儒业,讨 寻故实,刊正疑讹,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 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 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为商”确。五月,赐 崇义紫袍、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拙多所驳正,崇义 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工部尚书窦仪,俾之裁定。仪 上奏曰:“伏以圣人制礼,垂之无穷,儒者据经,所传或 异。年祀寖远,图绘缺然,踳駮弥深,丹青靡据。聂崇义 研求师说,耽味《礼经》,较于旧图,良有新意。尹拙爰承 制旨,能罄所闻。尹拙驳义及聂崇义《答义》各四卷,臣 再加详阅,随而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 五卷以闻。”诏颁行之。

开宝四年五月命御史中丞刘温叟等撰开宝通礼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开宝中四方渐平

编辑

民稍休息。乃命御史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昉、兵 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 太子詹事杨昭俭、左补阙贾黄中、司勋员外郎和岘、 太子中舍陈鄂,撰《开宝通礼》二百卷,本唐《开元礼》而 损益之。既又定《通礼义纂》一百卷。

按《通志》:开宝四年,上谓国家沿革制度多以开元为 据,然今有所未备,乃命撰《通礼》,至是成,六月丙子上 之。

按《玉海》:“开宝四年五月,命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 昉、知制诰卢多逊、扈蒙、詹事杨昭俭、补阙贾黄中、司 勋郎和岘、中舍陈鄂,以本朝沿革制度,损益《开元礼》 为之。刘温叟卒,又以知制诰张澹参其事。其年六月 丙子,书成,上之。凡二百卷,目录二卷,号曰《开宝通礼》, 藏于书府。”

开宝六年,行《开宝通礼》,又诏改乡贡《开元礼》科为《乡 贡通礼》。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六年十二月丙午,前中书舍 人、参知政事卢多逊,起复视事,行开宝通礼。”

按,《长编》:《通礼》二百卷,六年四月辛丑,与义纂同上。 按《玉海》,“六年四月十八日辛丑,翰林学士卢多逊又 上新修《开宝通礼义纂》百卷,诏付礼院。其礼部先有 乡贡《开元礼》一科,自今宜改称《乡贡通礼》,逐年考试, 并以新本出题。”

太宗淳化四年学士李宗谔上国朝新制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按《玉海》,淳化四年十月戊 辰,赐学士李宗谔宴。上曰:“翰林清华之地,卿父子为 之,必周知故事。”宗谔尝著《翰林杂记》、国朝新制,翌日 上之,手诏褒答。

真宗咸平六年诏增损阁门仪式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会要》,咸平六年十一月, 于长春殿面奉圣旨,“阁门仪式,若全依典故,恐难遵 行。且约见行仪式,重加增损,令各分类例,共成六卷其有合增损详定处,并贴黄进呈。”

景德元年翰林学士梁颢等上阁门仪制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景德元年二月壬 午。翰林学士梁颢。知制诰李宗谔。通事舍人焦守节 等言。诏详定阁门仪制。令重加刊正。以类分门。共成 六卷。其春秋大宴小宴赏花行幸宴会。各按合班图 位次为四图。请班下阁门遵守。仍先勒三馆写仪制 四本。一进内。二送阁门充正副。一送御史台。”从之。初。 上以阁门仪制多出于曹史之言,殊无规矩,乃命颢 等详定。至是来上。

大中祥符五年龙图阁学士陈彭年等进新定阁门仪制命孙奭检讨礼志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玉海》。祥符四年。六月庚 申。诏右谏议陈彭年与龙图阁待制张知白、王晓。四 方馆使白文肇、东上阁门使魏昭亮同详定阁门仪 制。五年六月丁未。草具进呈。赐食于起居院。闰十月 庚寅。龙图阁学士陈彭年等进新定《阁门仪制》十卷。 客省事例六卷。四方馆仪制一卷。帝曰:“修录详备。甚 有”伦理。特诏奖谕,赐器币仪制,各付有司遵行,又以 别本留中。 又按祥符五年六月己未,修国史院言: “所修《礼志》,旧日历止存事端,令礼院取索国初以来 礼文损益、沿革制作之事,及论议详定文字,尚虑有 遗,致大典未备。孙奭判礼院,礼学精博,望委检讨。”从 之。

大中祥符六年八月,置礼仪院。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仁宗天圣元年夏四月辛丑罢礼仪院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天圣五年王皞上《礼阁新编》。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宗尚儒雅,勤于 政治,修明典章,大抵旷废举矣。真宗承重熙之后,契 丹既通好,天下无事,于是封泰山、祀汾阴、天书。圣祖 崇奉迭兴,专置详定所,命执政翰林礼官参领之,寻 改为礼仪院,仍岁增修,纤微委曲,缘情称宜,盖一时 弥文之制也。自通礼之后,其制度仪注传于有司者, 殆数百篇。先是,天禧中,陈宽编次礼院所承新旧诏 敕,不就。天圣初,王皞始类成书,尽乾兴,为《礼阁新编》。 大率礼文无著述体,而本末完具,有司便之。

按《玉海》。“天圣五年十月辛未。太常博士同知礼院王 皞所撰《礼阁新编》六十卷。”或作五十卷书尽乾兴初,天禧中,同 判太常礼院陈宽请编次本院所承诏敕,其后不能 就皞,因取国初至乾兴所下诏敕,删去重复。凡千八百三十 道类以《五礼》之目,成书上之,赐五品服。

天圣九年,学士宋绶上《内东门仪制》。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九年六月庚辰,宋绶上皇太 后仪制。”

按《玉海》,“天圣九年六月庚辰,翰林学士宋绶、西上阁 门使曹琮、夏元亨新编皇太后仪制五卷,诏名《内东 门仪制》。”

景祐三年诏两制礼官详定士民服用等制又命修阁门仪制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景祐三年二月“壬戌,诏两制、礼官 详定京师士民服用、居室之制。八月己酉,班民间冠 服、居室、车马、器用犯制之禁。”

按《玉海》:“景祐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四方馆使夏元亨 请修定阁门仪制,命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知制诰 李淑同详定。”

宝元二年六月丁卯天章待制贾昌朝直史馆宋祁同修纂礼书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康定元年置太常判寺同判寺兼礼院事又阁门仪制书成复命刁约欧阳修同辑礼书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职官志》:“太常寺,宋初旧 制,判寺无常员,以两制以上充。丞一人,以礼官久次 官高者充。别置太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达,有判 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康定元年,置判 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元丰正名,始专其职。分案 五,置吏十一。”

按:《玉海》,“康定元年四月,修成《阁门仪制》十二卷,《四方 馆条例》一卷,《客省条例》七卷。十月癸巳,馆阁校勘刁 约、欧阳修同修礼书。”

庆历四年上太常新礼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四年春正月辛卯,太常礼仪 院上新修礼书及庆历祀仪。”

按《玉海》,景祐四年三月庚子,同知太常礼院吴育言, “今礼院所藏礼文,故事未经刊修,而类例不一,请择 儒臣与本院官约古今制度参定为一代法。”从之。至 庆历四年正月辛卯,提举贾昌朝、编修官孙祖德、李 宥、张方平、吕公绰、曾公亮、王洙、孙瑜、余靖、刁约上之 为《太常新礼》四十卷,《庆历祀仪》六十三卷,赐器帛。

按《书目》凡一百二十篇,止庆历三年
考证

嘉祐 年欧阳修上礼书赐名太常因革礼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景祐四年,贾昌朝 撰《太常新礼》及祀仪,止于庆历三年。皇祐中,文彦博 又撰《大享明堂记》二十卷。至嘉祐中,欧阳修纂集散 失,命官设局,主通礼而记其变。及新礼,以类相从,为 一百卷,赐名《太常因革礼》,异于旧者盖十三四焉。 嘉祐 年,宋咸撰嘉祐朝,制《要览》。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嘉祐朝制要览》十 五卷。凡四十门。嘉祐中宋咸撰。载朝廷制作有司仪 式。

神宗熙宁七年八月癸巳集贤院学士宋敏求上编修阁门仪制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十年,诏考正郊祀礼制。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按《礼志》,熙宁十年,礼院取 庆历以后奉祀制度,别定祀仪,其一留中,其二付有 司。知谏院黄履言:“郊祀礼乐,未合古制,请命有司考 正群祀。”诏履与礼官讲求以闻。

哲宗元祐五年给事中范祖禹请用陈祥道所进礼书诏两制看详以闻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元祐五年十一月 一日壬戌,给事中范祖禹言,“太祖时,聂崇义所撰《三 礼图书》于国子监讲堂。伏见太常博士陈祥道专意 礼学,所进礼书一百五十卷,比《崇义图》尤为精密,请 付太常,与《崇义图》参用。”诏两制看详以闻。

徽宗大观元年置仪礼局命太常典礼事博士铨次成籍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大观元年春正月庚子。置仪礼局 于尚书省。按《职官志》。仪礼局。大观元年诏于尚书 省置。以执政兼领。详议官二员。以两制充。应凡礼制 本末。皆议定取旨。又按大观元年。应太常寺所被 旨及施行典礼事。季轮博士铨次成籍。以备讨论。 大观三年礼书成。诏分五礼。依《开宝通礼》之序。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元丰中,命龙图直 学士宋敏求同御史台阁门礼院详定朝会仪注,总 四十六卷,曰《阁门仪》,曰《朝会礼文》,曰《仪注》,曰《徽号宝 册仪》,祭祀总百九十一卷,曰《祀仪》,曰《南郊式》,曰《大礼 式》,曰《郊庙奉祀礼文》,曰《明堂祫享令式》,曰《天兴殿仪》, 曰《四孟朝献仪》,曰《景灵宫供奉敕令格式》,曰《仪礼敕 令格式》。《祈禳》总四十卷,曰《祀赛式》,曰《斋醮式》,曰《金箓 仪》,《蕃国》总七十一卷,曰《大辽令式》,曰《高丽入贡仪》,曰 《女真排办仪》,曰《诸蕃进贡令式》。《丧葬》总百六十三卷, 曰《葬式》,曰《宗室外臣葬敕令格式》,曰《孝赠式》”,其损益 之制,视前多矣。绍圣而后,累诏续编,起治平讫政和, 凡五十一年,为书三百卷,今皆不传。而大观初,置仪 礼局于尚书省,命详议、检讨官具礼制本末,议定请 旨。三年书成,为《吉礼》二百三十一卷、《祭服制度》十六 卷,颁焉。仪礼局请分秩五礼,诏依《开宝通礼》之序。政 和元年,续修成四百七十七卷,且命仿是修定仪注。

政和二年置礼制局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二年秋七月“丙子,置礼制局。”

按《职官志》:“礼制局,讨论古今宫室、车服、器用、冠昏。”

丧祭沿革制度:政和二年置于编类御笔所有详议 司详议官。

政和三年,《五礼新仪》成,诏颁天下。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三年夏四月庚戌,班五礼新 仪。按《礼志》:政和三年,《五礼新仪》成,凡二百二十卷, 增置礼直官,许士庶就问新仪,而诏开封尹王革编 类通行者,刊本给天下,使悉知礼意,其不奉行者论 罪。宣和初,有言其烦扰者,遂罢之。初,仪礼局之置也, 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其后又置礼制 局于编类御笔所。于是郊庙禋祀之器,多更其旧。既 有诏讨论冠服,遂废靴用履,其他无所改议,而礼制 局亦罢。大抵累朝典礼,讲议最详。祀礼修于元丰而 成于元祐,至崇宁复有所增损,其存于有司者,惟《元 丰郊庙礼文》及《政和五礼新仪》而已。乃若圜丘之罢, 合祭天地;明堂专以英宗配帝,悉罢从祀群臣大蜡 分四郊,寿星改祀老人。禧祖已祧而复,遂为始祖。即 景灵宫建诸神御殿,以四孟荐享,虚禘祭,去牙槃食, 郤尊号,罢入阁仪,并常朝及正衙横行。此熙宁、元丰 变礼之最大者也。元祐册后,政和冠皇子。元符创景 灵西宫,崇宁亲祀方泽,作明堂,立九庙,铸九鼎,祀荧 惑;大观受八宝。大祀皆前期十日而戒。凡此盖治平 以前所未尝行者。按《职官志》,政和三年,《五礼仪注》 成,罢仪礼局。

按:《中兴书目》:“《政和五礼新仪》二百四十卷,郑居中等 撰二百二十卷,御制序一卷,《御笔指挥》九卷,《御制冠 礼》十卷,合二百四十卷。”又目录六卷在外。

按《玉海》,“政和三年正月二十九日壬午,颁行《五礼新 仪》。先是,大观元年正月朔,诏讲求典礼。十三日,尚书 省置仪礼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御制《冠礼沿革》十一卷,付仪礼局,馀五礼令视此编次。四年二月九日 戊寅,修成《大观新编礼书吉礼》二百三十一卷,《祭服 制度》十六卷,《祭服图》一册,诏行之。政和元年三月六” 日,续编成宾军等《四礼》四百九十七卷,诏颁行。于是 郑居中等奏编成《政和五礼新仪》并序例,总二百二 十二卷,目录六卷。三年三月癸亥朔,御制序曰:“循古 之意而勿泥于古,适今之宜而勿牵于今。”仪礼局请 刻石太常寺。七月己亥,诏比裒集三代鼎、彝、簠、簋、盘、 匜、爵、豆之类五百馀器,载于图。诏有“司改造祭器,置 礼制局,讨论古今沿革,以成一代之典。” 又按《政和 续因革礼》,四年,葛胜仲为太常少卿,自建隆至治平 初所行典礼,尝为书百篇,胜仲续其书,自治平迄政 和四年,部居条目,皆视欧阳修之旧。《总例》凡五十三 卷,《吉礼》九十四卷,《宾礼》十三卷,《军礼》四卷,《嘉礼》三十 三卷,《凶礼》七十七卷,《庙议》二十七卷,合三百卷。目录 三卷,与前书并藏奉常。又编纂《太常祠祀仪制格目》, “每岁大祠凡九十有六,中祠凡二十有九,小祠凡一 十有四。每祀为一卷,岁再祀或四时祀,或月祀。”若祭 名异而祀仪相类,则合一卷,凡四十八卷,标录二卷。 按《续因革礼序》,政和三年二月,中书舍人蒋猷建言, 诏命撰“次,至二年终。”四年十月,诏编至四月终,明年 六月书成。

政和六年闰正月,诏礼生《肄业新仪》,民间皆以《新仪》 从事。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玉海》,政和六年闰正月, 太府丞王鼎言。“新仪藏在有司。民未通晓。望依新乐 颁行。令州县召礼生肄业。使之推行民间。并以新仪 从事。”二十五日从之。

宣和三年命因革礼太常寺五年一检举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按《职官志》:宣和三年,令太 常寺因革礼五年一检举,接续编修。

高宗绍兴元年章效上欧阳修太常因革礼诏付太常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元年十一月辛丑,续编《绍兴 太常因革礼》。”

按《玉海》:绍兴元年七月七日,章效上欧阳修《编纂太 常因革礼》一百卷,诏付太常。是年十一月八日辛丑, 太常少卿赵子书言,“政和、宣和续编《因革礼》渡江皆 散失,欲自渡江以后修纂成书,目为《绍兴续编太常 因革礼》。”诏可。明年,太常以《总例》及吉、凶、嘉、新四礼凡 八十六篇,二十七卷。或云三十卷始于建炎。至绍兴二年, 编类粗成,未以进御。

绍兴六年,成忠郎李沇进《皇宋大典》三卷,诏送秘府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按《玉海》,“绍兴六年五月辛 卯,成忠郎李沇以高祖国子博士文易新编《皇宋大 典》三卷来上。诏送秘府,沇迁秩。”其书以皇朝所定班 序图次、礼容仪式、衮冕车辂旗章册命之制,与夫民 兵吏禄祠祭户口之数,凡四十门,釐为三卷。

绍兴九年十二月甲寅,命续编《绍兴因革礼》。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玉海》,九年,太常丞梁仲敏言,“绍圣三年以后,修纂 尚缺,请委官编类。”诏本寺续修,不克成书。淳熙十二 年三月,始进《中兴礼书》三百卷。

孝宗淳熙七年诏编纂礼书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按《礼志孝宗继志》,典章文 物,有可称述。治平日久,经学大明,诸儒如王普、董弅 等多以礼名家,当时尝续编《太常因革礼》矣,淳熙复 有编辑之旨。

按《玉海》,太常少卿余端礼请编类书,久不上。淳熙七 年七月十一日,礼部郎范仲艺言:“太祖立经陈纪,为 万世规,首命大臣约唐礼书,著为《通礼》。列圣相承,有 《礼阁新编》《太常新礼》《因革礼》,五礼分门,各以类举。自 时厥后,继纂续编,中兴以来,久缺不录。望命太常编 次大臣兼领其事,以著一代弥文,考百世损益。”诏趣 成书。

淳熙八年,诏礼部长贰同太常删修《礼书》。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按《玉海》,淳熙八年三月七 日,太常簿陈贾奏,“自绍兴初载首行明堂,至今五十 馀年,大典礼制作,总为目者百一十四,分门第卷,不 知其几。太常编类,惧难辨集。”诏礼部长贰同删修。 淳熙十二年,上《续因革礼》,赐名《中兴礼书》。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初,绍兴间,太常少 卿赵子书为《续因革礼》三十卷,其后礼官踵为之。书 成未得进御。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权礼部侍郎史 弥大言:“太上再造,讲明典礼。陛下绍统,如内禅、庆寿 之类,亘古所无。宜宣取以进,略经乙览,付之有司。俾 常遵守,不必备仪卫、施爵常。”诏礼部太常寺缴进。四 月十七日上之,凡三百卷,赐名《中兴礼书》,总六百八 十门。

按:《淳熙书目》“仪注类六十家,定著一千二百二十三 卷。始于《政和五礼新仪》,终于《仪物志》三卷;《续目》八家九部,四十三卷。”

光宗绍兴二年八月黄灏请掇取冠昏丧祭仪摹刻颁郡县奏可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按《玉海》云云。

宁宗嘉泰元年秋九月甲戌令礼官纂集孝宗一朝典礼

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泰二年,礼部进《续中兴礼书》八十卷。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嘉泰二年八月十 七日。礼部尚书费士寅等言。礼寺以孝宗一朝典礼。 续纂《中兴礼书》八十卷。诏令缴进。

嘉定五年九月己酉有司上续编中兴礼书

编辑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定六年,秘书少监李𡌴类开宝、政和所行五礼为 一编。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嘉定六年秘书少 监李𡌴。纂公侯守宰士庶为《通礼》三十卷。取开宝、政 和凡通行者。分别五礼。类为一编。

嘉定十一年,李琪请修庆元以后典礼。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按《玉海》。嘉定十一年三月 丙申。礼部员外郎李琪奏。请令太常将庆元元年以 后典礼。编纂成书。

世宗大定 年命官参定礼仪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按《礼志》,“金人之入汴也,时 宋承平日久,典章礼乐灿然备具。金人既悉收其图 籍,载其车辂法物仪仗,而北时方事军旅,未遑讲也。” 既而即会宁,建宗社,庶事草创。皇统间,熙宗巡幸析 津,始乘金辂,导仪卫,陈鼓吹,观听赫然一新,而宗社 朝会之礼亦次第举行矣。继以海陵狼顾,志欲吞并 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宫,缮宗庙社稷,悉载宋故礼器 以还。外而黩武,内而纵欲,其猷既失,奚敢议礼乐哉? 世宗既兴,复收向所迁宋故礼器以还,乃命官参校 唐、宋故典沿革,开详定所以议礼,设详校所以审乐, 统以宰相通学术者,于一事之宜,适一物之节文既 上闻而始汇次。至明昌初书成,凡四百馀卷,名曰《金 纂修杂录》,凡事物名数,支分派引,珠贯棋布,并然有 序,炳然如丹。又图吉凶二仪卤簿十三节,以备大葬; 小卤簿九节,以备郊庙。而命尚书左右司、春官、兵曹、 太常寺各掌一本,其意至深远也。是时㝢内阜安,民 物小康,而维持几百年者,实此乎基。呜呼!礼之为国 也,信矣乎!而况关睢、麟趾之化,其流风遗思被于后 世者为何如也?宣宗南播,图籍散逸,而其宰相韩企 先等之所论列,礼官张玮与其子行简所著,自《公纪》 亦亡其传。故书之存,仅《集礼》若干卷。其藏史馆者,又 残缺弗完,姑掇其郊社、宗庙、诸神祀朝觐、会同等仪 而为书。若夫凶礼,则略焉。

章宗明昌五年春正月己巳初用唐宋典礼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五年谕有司酌议女直汉人拜礼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五年五月戊午,敕来日重五 拜天,服公裳者拜。礼承旧,诸便服者,并用女直拜。 按《礼志》: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 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袖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 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跪左膝而成 礼。国言摇手而拜,谓之撒速。承安五年五月,上谕旨 有司曰:“女直、汉人拜数可以相从者,酌中议之。”礼官 奏曰:“《周官》九拜,一曰稽首、拜中至重臣拜君之礼也。 乞自今凡公服则用汉拜,若便服则各用本俗之拜。” 主事陈松曰:“本朝拜礼,其来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 令公服则朝拜,便服则从本朝拜。”平章政事张万公 谓:拜礼各便所习,不须改也。司空完颜襄曰:“今诸人 衽发,皆从本朝之制,宜从本朝拜礼,松言是也。”上乃 命公裳则朝拜,诸色人便服则皆用本朝拜。

世祖至元八年始制朝仪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元之有国,肇兴 朔漠,朝会宴飨之礼,多从本俗。太祖元年,大会诸侯 王于阿难河,即皇帝位,始建九斿白旗。世祖至元八 年,命刘秉忠、许衡始制朝仪,而大飨宗亲,锡宴大臣, 犹用本俗之礼。”

按《续文献通考》:“世祖至元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始制 朝仪。自是皇帝即位,元正、天寿节,及诸王外国来朝, 册立皇后、皇太子,群臣上尊号,进太皇太后、皇太后 册宝,暨郊庙礼成,群臣朝贺,皆如朝会之仪。” 元作 《礼典》上中、下篇:一曰朝会,二曰燕享,三曰行幸,四曰 符宝,五曰舆服,六曰乐,七曰历,八曰进讲,九曰御书, 十曰《学校》,十有一曰《艺文》,十有二曰贡举,十有三曰 《举遗逸》,十有四曰《求言》,十有五曰《进书》,十有六曰《遣 使》,十有七曰《朝贡》,十有八曰《瑞异》,为《礼典》上篇:一曰 郊祀,二曰宗庙,三曰社稷,四曰岳镇海渎,五曰三皇六曰先农,七曰宣圣庙,八曰《诸神祀典》,九曰功臣祀 庙,十曰谥,十有一曰赐碑,十有二曰旌表,为《礼典》中 篇;一曰释,二曰《道》,为《礼典》下篇。盖朝会以尊君,治人 之道也;郊庙以礼祀,事神之道也。佛氏为教,超乎神 人之表,所以辑福于国家民庶者也,故各为一篇之 首。

太祖吴元年始令百官礼仪尚左

编辑

按《双槐岁抄》,圣祖初起兵,犹用元制。甲辰正月,江南 行省群臣奉上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 左相国。吴元年丁未十月丙午,命百官礼仪俱尚左, 改善长为左相国,达为右相国。《礼记·玉藻》曰:“听乡任 左。”注云:“凡立者尊右,坐者尊左。”侍而君坐,则臣在君 之右。是以听向皆任左以尊君。想当时二人侍上坐, 必任左可知。今中原及北方主宾相揖,立时以“右”为 尊,就坐以“左”为尊,甚得礼意,由近辇毂故也。

吴二年二月诏衣冠如唐制

编辑

按《名山藏》云云。

洪武三年九月大明集礼书成

编辑

按《名山藏》云云。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中,命儒臣陶安定《郊社群祀礼》, 詹同定《四庙祫祭礼》,李善长定《官民丧礼》,朱升定《祭 祀斋戒礼》,崔亮定《五祀礼》,刘基定《百官朝贺礼》,魏观 定《祀祭礼》,陶凯定军礼。而又令天下郡县举高洁博 雅之士年四十以上者。于是徐一夔、梁寅、周子谅、胡 行简、刘宗弼、董彝、蔡琛、滕公琰、曾鲁至京,编集《大明 集礼》。又按洪武中所著礼书,曰“《国朝礼制》,曰《稽古 定制》,曰《国朝制作》,曰《大礼要议》,曰《皇朝礼制》,曰《礼仪 定式》,曰《大明礼制》,曰《洪武礼法》,曰《礼制集要》,曰《礼制 节文》,曰《太常集礼》,曰《礼书》”,上之郊庙朝廷,次之侯王 郡邑,下之闾巷州党,制度俱备。

洪武五年,诏“正礼仪风俗。”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五年诏曰:‘朕闻三皇立极,导民 以时,庖厨稼穑,衣服始制,民居奠焉。五帝教以仁义, 益未备之时宜,天下从之,民用和睦。自周至于汉唐 宋,增定损益,国乃用昌,民受时宜,家用永康。朕蒙皇 天后土眷命,祖宗之灵,统一天下,纪元五年。朕本草 芥,失习圣经,况摧强拊顺,二十馀年,居无宁日。元人 ‘理道未臻,民不见化,乡闾市井,尚染旧俗,天下大定, 礼仪风俗,可不正与!兹条画事宜,再整彝伦,恤念孤 寡,务遵先王之法。顾以德薄,恩泽未孚,下民未悦,恐 贻上天之怒,夙夜祗惧,若履渊冰。嗟尔臣庶,体予至 怀,期臻礼义之风,永底升平之治’’。”

洪武十七年十二月,定“官民居室器用之制。”

按《名山藏》云云。

洪武二十四年,诏群臣考《历代礼制》。

按《名山藏》,“洪武二十四年六月诏群臣参考历代礼 制,更定冠服、居室、器用制度。”

洪武二十八年,《礼制集要》成。

按《名山藏》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礼制集要》成。其书 载冠服、房屋、器皿、伞盖、床帐、弓矢、鞍辔、仪从、奴婢、俸 禄、奏启、署押、体式定制,颁布中外。

成祖永乐三年十月礼部进礼书命颁于有司

编辑

按《大政纪》:“永乐三年十月,礼部进冕服、卤簿、仪仗,并 《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礼制集要》《稽古定制》等书。上以 祖宗成宪,不可改更,即命颁之有司,永为仪式。”

宣宗宣德四年二月申明内外官服饰仪从序立及尊卑称呼之制

编辑

按《大政纪》:“宣德四年二月,谕礼部尚书胡濙揭榜申 明,内外官员服饰仪从序立及尊卑称呼定制,使无 僭越。”

宪宗成化三年九月侍读尹直请萃成圣朝仪文法制集为全书上是之

编辑

按:《大政纪》云云。

世宗嘉靖九年大明集礼书成

编辑

按《明通纪》:“嘉靖九年六月,《大明集礼》书成,上亲制文 序之。”

按《明外史张璁传》:“璁为首辅。帝自排廷议定大礼,遂 以制作礼乐自任。而夏言始用事,乃议皇后亲蚕,议 勾龙弃配社稷,议分祭天地,议罢太宗配祀,议朝日 夕月别建东西二郊,议祀高禖,议文庙设主更从祀 诸儒,议祧德祖正太祖南向,议祈谷,议大禘,议帝社 帝稷不皆自璁发,帝必下璁议。”璁引礼多所折衷,顾 帝取独断,璁言亦不尽入。其谏《罢太宗配天》,三四往 复,卒弗能止也

皇清

编辑

国朝礼部仪制司分掌《礼仪》。

《大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

朝会宗封学校贡举、与服婚娶之事、举其仪度、而辨其名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