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六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录
漕运部汇考八
明二〈总一则〉
食货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漕运部汇考八
编辑明二
编辑又按《会典》工部“运道。”〈海道附〉国初都金陵,则漕于江。其 饷辽卒,犹漕于海。自永乐都燕后,岁漕东南四百万 石,由江涉高、宝诸湖,绝淮入河,经会通河,出卫河、白 河,愬大通河,以达于京师。诸洪泉坝闸以次修举,至 于今纤悉具备,故并载焉。
大通河即潞河,旧为通惠河,其源出昌平州白浮村 神山泉,过榆河,会一亩、马眼诸泉,汇为七里泺,东贯 都城,由大通桥而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长一百 六十馀里。元初所凿,赐名“通惠。”每十里为一闸,蓄水 通舟,以免漕运陆挽之劳。国朝永乐以来,诸闸犹多 存者,仍设官夫守视,然不以转漕,河流渐淤。成化、正 “德间,累命疏之,功不果就。嘉靖六年遣漕运总兵、锦 衣卫都指挥及御史会濬之。自大通桥起至通州石 坝四十里,地势高下四丈,中间设庆丰等五闸以蓄 水。每闸各设官吏,共编夫一百八十名,每名工食银 八两。造剥船三百只,每只价银三十五两。分置各闸, 责经纪领之,使制布囊盛米雇役递”相转输,军民称 便。
白河,南去通州二百里。其源出胡地,经密云县,合大 通、榆、浑诸河,凡三百六十里,至直沽会卫河入海。源 远流迅,河皆溜沙,每夏秋暴涨,最易冲决。每决辄发 丁夫修筑,屡筑屡决。正统三年命官相视地势,自河 西务径二十里,改凿顺下河,遂安流。每淤浅处设铺 舍,置夫甲,专管挑濬。舟过则招呼使避浅而行。自此 而南,运河浅铺,以次而设,
卫河旧名“御河”,源出河南辉县之苏门山,东北流,会 淇、漳诸水,过临漳分为二。其一北出经大名至武邑 以入滹沱。其一东流经大名,东北出临清至直沽,会 白河入海。长二千馀里,今为运河。自临清至直沽,凡 五卫十七州县,浅一百五十七处。此河自德州而下, 渐与海近,河狭地卑,易于冲决。每决辄发丁夫修治。 嘉靖十三年议准、恩县东光、沧州兴济四处、各建减 水闸一座、以泄涨溢之水
会通河,自临清迤南至济宁州。元初由任城即今济 宁,开渠,至安民山,即安山一百五十里。复自安民山 之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东昌,又西北至临清,凡 二百五十里。引汶绝济,直归漳、卫。洪武二十四年,河 决原武县黑阳山,由旧曹州郓城县两河口,漫过安 山湖,而会通渐淤。永乐九年,因海运艰阻,遣尚书都 督等官疏凿元人故道,乃于东平州戴村汶水入海 处筑一土坝,横亘五里,遏汶水使西流尽出南旺分 流,四分往南,接济徐、吕;六分往北,以达临清。自后添 设新闸,修筑旧岸,大为漕运之利。自临清抵徐州七 百里间,全资汶、泗、沂、洸诸水接运,总曰闸河。”旧为闸 四十有三,前元建者二十馀,永乐以来,先后增建者 二十馀,而减水通河诸闸不与焉。两闸之间,每存稍 浅一处约数丈,多不过十馀丈。用留泄水,令积易盈。 今建设改革益多,见“《闸坝条》下。
汶河一出新泰县宫山之下,曰“小汶河”,一出泰安州 仙台岭,一出莱芜县原山,一出县寨子村,俱至州之 静封镇合流。曰“大汶河”,出徂徕山之阳,而小汶来会, 经宁阳县北堽城,历汶上、东平、东阿,又东北流入海。 元于堽城之左筑坝,遏汶入洸,南流至济宁,合沂、泗 二水以达于淮。自永乐间筑戴村坝,汶水尽出南旺, 于是洸、沂、泗自会济而汶不复通洸。今沂州亦有汶 河,一出蒙山东涧谷,一出沂水县南山谷,俱入邳州 淮河。
洸河乃汶水之支流,出宁阳县北三十里,堽城西南 流,又循县南流三十里,会宁阳诸泉。又六十里经济 宁城东与泗合出天井闸河。
沂河源出曲阜县尼山,西南分流为二,一西流至金 口坝上即与泗会,一南流亦与泗会。出港里河,又有 出沂水县艾山者,会濛阴沂水诸泉,与沂山之汶合 流,至邳州入淮。
泗河源出泗水县陪尾山,四泉并发,西流至兖州府 城东,又南流经横河,与沂水合。元时于兖州东门外 五里“金口作坝建闸,遏泗之南趋。国朝因而修筑,每 夏秋水长则启闸放使南流,会沂水,由港里河出师 家庄闸,冬春水微则闭闸,令由黑风口东经兖城入济。又南流会洸水至济宁,出天井闸。”
济河出王屋山,至河南济源县,二源合流,其水或伏 或见,东出于陶丘北,又东北会于汶。今在汶上县北, 一名大清河,元人作“金口坝”,傍有河,即黑风口,西通 济流,并入会通河。
沁河出山西沁源县绵山东谷,由太行山麓至河南 原武县黑阳山,与河、汴合流,至徐州入运河,以济徐、 吕二洪。每年水势浅深尺寸,管洪官按季奏报。前代 尝引沁以通卫。正统以前,其支流犹自武陟山原村 东北,由红荆口经卫辉,凡六十里,与卫通。天顺七年, 河趋陈、颍入淮,乃开沁以达徐,复引河以合泗,而入 卫之故道始湮。
南阳新河在昭阳湖之东,起南阳至留城,一百四十 一里八十八步。嘉靖六年,以河决命官开濬,垂成而 止。四十四年复决,乃因旧迹疏凿,又起留城至境山, 濬复旧河五十三里,凡役夫九万一千有奇,八阅月 而成。隆庆元年,山水冲决,复淤新河之三河口,薛河、 沙河、赶牛沟会此,故名。乃经理沙、薛上流,各开支流, “筑黄家口、豸里沟等坝,引薛河由吕孟湖出地浜沟”; 筑宋家坝,引沙河由尹家湖出鲶鱼口。筑黄甫坝,引 沙河由满家湖入南阳湖。次年工成。又为三河口石 坝一座,南阳湖石堤三十馀里,凡建闸九,筑坝十五, 减水闸二十,开支河九十六里。三年,又于昭阳湖以 东,沙、薛二水所从入旧河处,开鸿沟废渠,达李家口、 回回墓,而东出留城闸,计六十馀里,积水俱有宣泄, 滕、沛利之。
黄河徐、吕二洪,羊山新河附。黄河发源,详载《元史》。其 流合陜西、山西诸水而始大,至河南,始散漫泛溢。至 山东,势益峻急,冲决无常。洪武二十四年,决原武,淤 安山。正统十三年,河溢荥阳县,自开封府城北,经曹、 濮二州阳谷县以入运河。至兖州府沙湾之东,决大 洪口,诸水从之入海。景泰四年,命官塞之,乃更作九 “堰八闸,以制水势。”复于开封府金龙口即荆隆口、筒 瓦厢等处开渠二十里,引河水东北入运河。弘治二 年复决金龙口,东北至张秋镇入运河,而红荆口并 陈留、通许二县俱淤浅,命官治之。五年复决。未几,又 决张秋,运河水从以入海,运舟甚艰。命内臣及文武 官往治,发丁夫数万,于黄陵冈南濬“贾鲁河一带,分 杀水势。下由梁靖口至丁家道口,会黄河出徐州流 入运河。又从黄河南濬孙家渡口,别开新河一道,导 水南行,由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又濬四府营淤河, 由陈留县至归德州,分为二派:一由宿迁县小河口, 一由亳县涡河会于淮。又从黄陵冈至杨家口筑坝 堰十馀,并筑大名府三尖口等处长堤二百馀里,及 修南岸于家店、筒瓦厢等处堤一百六十里。”始塞张 秋决口,更名曰安平镇。又于河东置减水石坝,分五 洞以泄水势,令管河官随时修治。正德四年,溢皮狐 营,决曹县之温家口、冯家口等处,又北徙至仪封县 小宋集而决,冲黄陵冈埽坝,溢入贾鲁河,败张家口 等处缕水小堤,循运河大堤东南行,而贾鲁河下流 淤塞,亦出张家口,合而南注,遂决杨家口,道曹、单二 县城下,直趋丰、沛,命官塞之。十二年溢武城县,坏城 廓田庐,命官修濬。嘉靖五年,上流骤溢,东北至沛县 庙道口,截运河,注鸡鸣台口,入昭阳湖。汶、泗南下之 水从而东,而河之出飞云桥者漫而北,泥沙填淤,亘 数十里。管河官力濬之,仅通舟楫。六年,复塞老和尚 寺、八里屯、张家庄等处,命官发丁夫数万,于昭阳湖 东北起汪家口,南抵留城口,改凿新河,以避黄河冲 塞之患。寻以灾异罢役,命官即故道濬之。修筑单县 林台至沛县旧城堤百四十馀里,以塞入湖之道。又 濬赵皮寨、孙家渡口,杀上流之势,沛漕复通。九年,自 沛北徙,横流金乡、鱼台,出谷亭口,命官濬赵皮寨抵 宁陵故道,及筑睢州张见口至归德州长堤百馀里, 以御泛涨。寻以河流改迁,罢役。十四年,筑岔河口缕 水堤一道,长三里。又于曹县八里湾抵单县侯家林, 筑长堤八十里。十六年,凿地丘店、野鸡冈等上流支 河四十馀里。十九年濬睢州孙继口至丁家道口淤 河五十里。二十一年又凿野鸡冈上流李景高等口 支河三,导河东注,以济二洪。二十四年由野鸡冈决 而南,至泗州,合淮入海,遂溢蒙城、五河、临淮等县。二 十五年又决曹县,溢入武城、金乡、鱼台、单县,漂溺甚 众。命总理河道都御史,会同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抚 按官议筑曹县等处,不果。三十一年,又决房村至曲 头集,凡决四处,淤四十馀里,命官濬之,役夫五万馀, 三阅月而成。三十七年,淤新集,趋段家口,析为六支, 入运河。又由砀山趋郭贯楼,析为五支,出小浮桥,会 徐州洪。四十四年,郭贯楼淤,遂决华山,出飞云桥,截 沛以入昭阳湖,北泛胡陵城、孟阳泊,至谷亭南溢于 徐。命官往治,乃接六年所凿故迹,役夫濬之,为南阳 新河。又疏旧河,自留城至境山,又堤马家桥,遏河流 之出飞云桥者,使尽归秦沟。鱼、沛横流始绝,惟茶城时有浅阻。隆庆四年又决邳州注睢宁,出小河口,自 曹家口至直河淤百馀里。命官濬之,复故渠,尽塞诸 决口。六年筑堤,自徐、沛至宿迁三百七十里。万历元 年,茶城复淤,修建境山闸,并护房村等处堤岸,及筑 遥堤。四年开草湾导河,自安东县后至金城五港入 海,然汎滥如故。曹、丰、徐、沛之间,随塞随决。五年,秦沟 复淤,自崔家口历北陈、雁门集等处,至九里山出小 浮桥。其一支自九里沟谊安山历符离,出小河口,而 崔镇大决,散漫湖泊间,桃源以下故渠多浅。六年,命 官修治,乃议塞崔镇口,因筑遥堤,束水冲沙。其南岸 自三山头至李字铺,长二万八千五百五十八丈;又 自归仁集筑横堤,至孙家湾,长七千六百八十馀丈; 又于桃源县马厂坡筑堤,长七百四十丈,以遏南奔 入淮之势。其北岸自谷山至直河,长九千四百六十 四丈。又自古城至清河,长一万八千四百十丈,建崔 镇等滚水石坝四座,以缓泛溢之水,使不能溃堤而 出,河流乃安。《徐州洪》在徐州为运河要害,乱石峭立, 凡百馀步,故又名“百步洪。”成化四年,命官凿石,以利 舟楫。又甃石路,长一百三十馀丈,以便牵挽。二十年, 置石坝,长八十丈。遇有损坏,管河官随时修筑。嘉靖 二十年,于洪下置石闸一座。吕梁洪,在徐州东南六 十里,有上下二洪,相距七里,亦运河要害。成化八年, 命官甃二石堤,共长七十馀丈。十六年,命官筑石坝, 长一百六十五丈,复于坝西筑堤二十馀丈,洪东甃 石路四百二十丈,遇有损坏,管河官随时修筑。嘉靖 二十“年、于洪下置石闸一座。羊山新河万历十一年 议准、由昭灵祠南黄河出口、历羊山内华山、梁山、接 境山、开河置闸、以避戚港之溜”
淮安运道,自汉以来,即有高家堰,在淮安之东南。永 乐间,通淮河为运道,筑堤堰上,以防淮水东侵。又自 府北凿河,蓄诸湖水,南接清口,凡六十里,曰“清江浦”, 乃运船由江入淮之道。建清江等闸,递互启闭。又筑 土坝以遏水势。后闸坝禁弛,河渠淤塞。嘉靖八年,疏 治复旧。隆庆中,高家堰废,淮水由黄浦口决入,漫衍 民田。万历四年,开草湾河渠,长六十二里,分杀黄河, 以缓清口之冲。七年复筑高堰,起新庄至越城,长一 万八百七十馀丈。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 而黄浦不复冲决。又以通济闸逼近淮河,旧址塌损, 改建于甘罗城北,仍改濬河口斜向西南,使黄水不 得直射。因废拆新庄闸,又改福兴闸于寿州厂适中 处所。其清江板闸照旧增修。又议修复五坝,惟信字 坝久废不用,礼、智二坝加筑仍旧,车盘船只。仁、义二 坝与清江闸相邻,恐有冲漫,移筑天妃闸内。八年,用 石包砌高堰。九年,又于府城南运河之旁,自窑湾杨 家涧历武家墩,开新河一道,长四十五里,曰“永济河。” 因置三闸以备清浦之险。十一年、建清江浦外河石 堤、长二里。矶觜七座。又建西桥石堤、长九十八丈。以 御淮黄之冲
扬州高宝运道,“自清口引淮为清江浦,至乌沙河,汇 管家、白马二湖堤,黄浦八浅及宝应县槐角楼南诸 湖相接,西抵泗州盱眙县界,皆运道所经。湖东有堤, 长三十馀里。洪武九年用砖修高家潭等处。成化二 十一年造石堤,渐修至二十馀里。其南高邮、邵伯等 湖,皆有石堤,运船触堤,往往败溺。弘治三年命官于” 高邮河迤东开新河,以避其险,曰“康济河”,中为圈田, 南北置闸,以时启闭,两岸俱甃以石。嘉靖五年题准 于汜光湖东傍旧堤开新河,长三十里,遂弃康济河。 又自宝应至界首,凡有沟可通注于海者,造平水闸 十座。十年又自宝应湖东筑月堤,长二十一里。万历 五年,淮水由黄浦口决入,石堤多坏。七年命官修筑, 改建减水闸四座,加高石闸九座,自是宝应诸湖堤 岸相接。十二年,题准于石堤之东,傍堤开新河三十 馀里,以避槐角楼一带之险,曰“弘济河。”
仪真瓜洲运道“仪真上下江口及瓜洲便河,皆由江 达淮,运道襟喉。宋时,仪真尝建三闸,洪武中,即其地 筑为坝。弘治元年,始建东关、罗泗二闸。十二年,复于 滨江建拦潮闸。嘉靖五年,题准潮长开闸放船,潮退 盘坝,不许候闸延久。万历四年,于朱辉港、钥匙河、清 江等处各开河,以便停泊。瓜洲江口旧建土坝,江北” 粮船回空,撤坝以出,而江南重船反令盘坝,搬剥艰 难,风涛守候。隆庆六年,题准自时家洲以达花园港, 开渠六里有奇,建瓜洲通江闸二座。自此漕艘始免 车盘之苦。万历四年,于瓜洲开港坞,以泊运船 海道。元时,海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通州海门县 黄连沙,觜万里长滩开洋,沿山屿抵淮安路盐城县, 历海宁府东海县,又经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投东 北行,路多浅沙,旬月始抵成山。计自上海至直沽、杨 村、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其后再变,自刘家 港出扬子江,开洋落潮东北行,离万里长滩,至白水 绿水,经黑水大洋转成山,西行,过刘家岛,入沙门岛,
放莱州大洋,抵界河,至直沽。其道差直三变,自刘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直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入沙门,放莱州大洋,至直沽。如 遇风顺,由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月而已,其道径便。国 初,海运犹仍元旧,自《会通河》成报罢。嘉靖中,寻胶、莱 故道,烧凿马家壕十五里,达于麻湾。隆庆五年,议因 其故,开新河,令江南之粮,由淮安清江浦口,历新坝 口、马家壕、麻湾口、海沧口,径抵直沽、天津,止一千六 百里,半从河行。其海行者,止由海套,不泛海洋。惟马 家壕、分水岭二处,开凿为难。遣科官勘报,竟以无源, 水多沙碛而止。
“湖泉。湖泉之水,导引蓄泄,皆以济漕,为运道所关。徐、 沛、山东诸湖,在运河东者,储泉以益河之不足,曰水 柜;在运河西者,分涨以泄河之有馀,曰斗门。”而淮、扬 诸湖,即为运道。其山东新旧各泉,可引以济漕者,派 分为五:“入汶者为分水派入泗、沂、济及天井开漕河 者为天井派入白马河及南阳、枣林、鲁桥闸河者为” 鲁桥派。入南阳新河者,为新河派,即沙河派。入邳州 河者,为邳州派。今备载焉。
安山湖在东平州。周围八十三里零一百二十三步。 旧有二闸,底高于河,水不能入。湖之下口无闸,水不 能出。嘉靖六年,止于湖中筑堤十馀里,而湖益狭,后 乃渐复焉。
南旺湖在济宁州。周围一百五十馀里,漕渠贯其中。 西岸为南旺西湖,东岸为南旺东湖。汶水自东北来 界,分东湖为二。二湖之下,北为马踏湖,又北为伍庄 湖,南为蜀山湖,又南为马场湖。各湖通连无间。凡与 西湖尽处相对者,即为东湖。东西湖中为长堤二,西 堤设斗门,为减水闸十有八,随时启闭,以济运河。遇 有淤浅,随时挑濬,每二年一大挑。隆庆中,开南旺月 河二十里有奇,以便大挑。北至王家洼,南出尹家洼 稍北里馀,各建通河大闸一座。
马场湖周围四十里,旧有堤坏,与运河相通。河水稍 盈,即泄入湖,每致浅涸。嘉靖十四年筑堤长六十里, 内外各植柳以护之。更置减水闸五座,运河易盈,湖 水亦有蓄泄。
蒲湾泊武家湖,在汶上县。
南阳湖在鱼台,即独山坡,汇为湖,周围七十六里,引 沙河经其中入新河。
昭阳太湖长十八里,小湖长十二里。二湖相连,北属 滕,南属沛。周围八十馀里,纳诸县水。湖口置石闸,放 水入薛河,出金沟口,以达旧运河。后以河决,弃沽头 于湖东开新河,则南阳在东,昭阳在西,去黄水益远, 运河乃安。
赤山湖、微山湖、吕孟湖、张庄湖,四湖相连,长八十里, 在徐州,引薛河出地浜沟,入新河。 蛤蟃湖,长二十里,连汪湖,长一十五里。周湖,长二十 里。柳湖,长一十五里,在邳州
落马湖、长六十里,茅茨湖长六十里,黄墩湖长二十 里,“侍丘湖”、长三十里,“仓基湖”、长三十里,埠子湖长八 十里,在宿迁县。
大庄湖,长十里。“崔镇湖”,长三十里,在桃源县。
《杜村湖》,长十里。《万家湖》,长十里,在清河县。
管家湖在淮安府城西门外,旧有堤。永乐十四年,命 官于湖中筑长堤,以便运舟,随时修筑。
白马湖,长三里。“汜光湖”,即宝应湖,长三十里。“界首湖”, 即津湖,长三里,在宝应县
新开湖长三十五里,在高邮州。
邵伯湖,长十八里,在江都县。诸湖延袤高宝以抵扬 州,上下相接。以上诸湖。
东平州泉十四:旧九,新五安圈泉、吴家泉、张胡郎泉、 小黄泉、新大黄泉、新王老沟泉、席桥泉、净泉、新源泉、 新冽泉、新杷头泉、独山泉、铁钩觜泉、坎河泉,俱入汶。 旧有徐家庄、灰芦三泉,今废。
汶上县泉三,旧二新,一龙斗泉、泺当山泉、鸡爪泉新 俱入汶。旧有马庄泉,今废。
平阴县泉一:“旧柳沟泉,入汶。”
滋阳县泉八,旧四,新四。东北新泉阙党泉古沟泉新, 负假泉上蒋诩泉新,下蒋诩泉新,西北新泉驿后新 泉新,俱入济。
邹县泉十二,旧八,新四;鳝眼泉、程家庄泉、新孟母泉、 陈家沟泉、白马泉、冈山泉、黄港沟泉、新渊源泉、柳青 泉、马山泉、新胜水泉,新俱入白马河,三角湾泉入鲁 桥河。旧有白庄泉,今废。
曲阜县泉二十,旧十七,新三:横沟泉、埠下泉、新安泉、 变巧泉俱入泗。青泥泉、柳青泉、车辋泉、逵泉、茶泉、双 泉曲水咏归泉温泉连珠泉、新泉曲沟泉、濯缨泉、邹 村泉新文水泉新柳庄泉新俱入沂。蜈蚣泉会鳝眼 泉入白马河。旧有潺声泉,今废。
泗水县泉五十三,旧三十、新二十三。趵突泉、珍珠泉、 淘糜泉、黑虎泉四泉俱出陪尾山,林泉寺左,会为泗 源。繁星泉、白石泉、新莲花泉、新开泉、新响水泉、红石泉、甘露泉七泉在林泉寺南,会趵突等泉入泗。下庄 泉、三台泉、新涌珠泉、石露泉、新甘露新泉、新奎聚泉、 新琵琶泉、新七泉,俱会趵突等泉入泗。潘波旧泉、潘 波新泉、新黄阴泉、吴家泉、杜家泉、曹家泉、蒋家泉、里 涝沟泉、新石井泉、新鲍村泉,合德泉、新赵家泉,龟阴 泉、龟眼泉、新龟尾泉、新东岩石缝泉,珍珠泉,在县东 南尚舒社。黄沟泉、岳陵泉、石河泉、璧沟泉、小玉沟泉、 大玉沟泉、芦城泉、西岩石缝泉、三角湾泉,雪花泉,新 新开第二泉、新天井泉、新醴泉、新醴前泉新七里沟 泉新马庄泉新马跑泉新魏庄泉新,俱入泗。
滕县泉十八,旧十五,新三。北石桥泉、三里桥泉、大乌 泉、绞沟泉、赵沟泉、荆沟泉、趵突泉、刘家沟泉、新南石 桥泉、玉花泉、魏家庄泉、新三山泉、黄沟泉、白山泉、新 温水泉、黄家沟泉,俱转入南阳新河。三界湾泉、龙湾 泉二泉挑入新河。
峄县泉五,旧三新二。许有泉、温水泉、搬井泉新俱转 入南阳新河。许池泉龙王泉新俱入邳州河。
宁阳县泉十二:旧龙鱼泉、龙港沟泉、鲁姑泉、泺当泉 俱入汶。蛇眼泉会诸泉入漕河,经洸济出天井闸。张 家泉、井泉、三里沟泉、古泉、柳泉,俱会蛇眼等泉入漕 河。金马庄泉、古城泉俱入漕河。
鱼台县泉十四,旧五,新九:东龙泉、平山泉、古泉新廉 家潭泉、新西龙泉、圣母泉、新黄良泉、庙前泉、滕家泉、 新河头泉、新高家东泉、新高家西泉、新陈家泉、新中 溢泉新,俱入南阳新河。
济宁州泉三:“旧芦沟泉入南阳闸河,拓基泉入枣林 闸河。马陵泉入鲁桥闸河。”
泰安州泉三十八,“旧三十五,新三:板桥湾泉、皂泥沟 泉、鲤鱼沟泉、范家湾泉、铁佛堂泉、清泉、周家湾泉、风 雨泉、马儿沟泉、梁子沟泉、新木头沟泉、龙湾泉、张家 泉、梁家庄泉、上泉、马蹄沟泉、臭泉、朔港沟泉、水磨泉、 狗跑泉、报恩泉、陷湾泉、胡家港泉、马黄沟泉、龙王泉、 浊河泉、斜沟泉、羊舍泉、颜谢泉、北滚泉、顺河泉、韩家 庄泉”、新力沟泉、“东柳泉”、“神泉”、新西柳泉、“龙堂泉”、“水波 泉、俱入汶”
新泰县泉十四,旧十二,《新二》:南陈泉、魏家泉、南师家 泉、名公泉、新张家泉、公家庄泉、孙村泉、西周泉、名湾 泉、新和庄泉、西都泉、古河泉、刘杜泉、灵查泉,俱入汶。 旧有北鲍泉及北流泉、万岁泉,今废。
肥城县泉九,旧五,新四清泉、拖车泉、新盐河泉、董家 泉、新臧家泉、吴家泉、王家泉、“开河泉、新马房泉新,俱 入汶。”
莱芜县泉十六,旧十一,新五:小龙湾泉、“湖眼泉、莲花 池泉、郭娘泉、牛王泉、鹏山泉”、“乌江岸泉、镇里泉、赵家 庄泉、王家沟泉”、“半壁店泉、海眼泉”、新雪家庄泉、新水 河泉、“新鱼池泉、新新兴泉,新俱入汶。”
蒙阴县旧有泉河。顺德伏牛峪、官桥、卞家庄五泉、俱 入邳州河。今废。
沂水县旧有“单家铜井”、芙蓉上泉、盆泉、灰泉、大泉、小 水、雪王台、龙王堂共十泉,俱入邳州河,今废。 以上 系诸泉。
闸坝宛平县闸五:“青龙闸、白石闸、广源闸、高梁闸、澄 清闸”
大兴县闸三:庆丰闸,平津上下二闸。
通州闸五坝一:普济闸,南普闸,土桥闸,广利闸,通流 闸,石坝。旧普济、通流俱有上下二闸,今各废。
临清州闸五:“南板闸,新开上闸,沙湾减水闸,潘官屯 减水闸,观音觜减水小闸,旧有会通、临清二闸,今废。” 清平县闸三“戴家湾闸,李家口减水闸,魏家湾减水 闸。”
堂邑县闸四:梁家乡闸,土桥闸,上桥进水闸,新开口 进水闸,旧有土城中闸二,减水闸,“今废。”
博平县闸五:第一至第五、五减水闸,旧有老堤头、北 减水闸,今废。
聊城县闸十:“通济桥闸,李海务闸,周家店闸,龙湾西 柳行二进水闸,官窑口、裴家口、方家口、李家口、耿家 口五减水闸。”
阳谷县闸。《六》、七级上下二闸,阿城上下二闸,荆门上 下二闸。
宁阳县闸二:“洸河”东西二闸,嘉靖六年建,旧有堽城 石坝、堽城闸,今废。
滋阳县闸一、坝一:金口闸。金口石坝,成化八年因元 旧易为石堰。旧有土娄、杏林二闸,今废。
邹县旧有“港里积水闸”小闸,今废。
东阿县闸二通源闸。
寿张县闸、一坝、一堰、一沙湾积水闸、师家坝、野猪脑 堰。
东平州闸七坝二:戴村闸,“旧戴家庙闸,嘉靖十九年 建;安山闸,成化十二年建。靳家口闸,嘉靖四年建袁 家口闸,安山湖东西二小闸,戴村坝,坎河口堤坝,旧 有鱼营减水闸,今废汶上县闸十六开河闸,南旺上下二闸,寺前铺闸,界 首石口二积水闸,旧焦栾、张全、刘元、彭秀、孔家、邢家、 常家口、关家口、李泰口、田家口《十减水闸》。
钜野县闸一、《坝》一。长沟减水闸,嘉靖十九年建。“蓬子 山坝。”
济宁州闸十四:天井闸,在城闸,赵村闸,石佛闸,新店 闸,“新闸,六闸,俱因元旧,嘉靖间重修;仲家浅闸,宣德 四年建;师家庄闸,鲁桥闸,二闸,永乐间建;上新闸、中 新闸、下新闸,三闸,俱成化十一年建;枣林闸,永乐间 建;四里湾减水闸,旧有分水闸,广运上下二闸,永通 上闸,耐牢坡闸,宫村闸,吴泰闸,片玉闸,碎玉闸,今废。” 济宁卫闸四:永通减水闸,五里营平水闸,十里铺平 水闸,安居平水闸。
鱼台县闸十六坝一:南阳闸,宣德二年建;利建闸,即 宋家口闸,隆庆元年建。新河十四减水闸,嘉靖四十 五年建。
苏家坝旧有“谷亭”、“八里湾”、“砚瓦沟、阳城湖”、“泥河”五闸, 今废。
“滕县闸一《坝五》”:“佃户屯减水闸,东邵坝,王家口坝,豸 里坝,宋家坝,黄甫坝,以上闸坝,俱隆庆二年建筑。” “沛县闸七《坝三》”:“珠梅闸,杨庄闸,夏镇闸,满家闸,西柳 庄闸,马家桥闸,留城闸,以上七闸,俱隆庆元年以旧 河孟阳泊、沽头、上、中、下胡陵城、庙道口、谢沟七闸改 建沙河口坝,隆庆元年筑薛河口石坝,隆庆二年筑 懽”城坝。嘉靖四十五年筑。旧有新兴闸、金沟口、飞云 桥、鸡鸣台、昭阳湖中东西六积水闸,今废。
徐州闸四坝二:“黄家闸,天顺三年建。梁境闸,即境山 旧闸,万历二年复。内华闸”、古洪闸二闸,万历十一年 建。“徐州洪石坝,吕梁洪石坝,旧有徐州洪闸、吕梁洪 上下二闸,今废。”
邳州闸一:“匙头湾减水闸,万历八年建。”
桃源县闸一、坝四:“马厂坡减水闸,万历八年建。崔镇、 徐昇、季太、三义四减水石坝,万历七年筑遥堤建。” 清河县闸一,坝一:“通济闸,嘉靖中建,万历七年改建 甘罗城出口之处,题准每年六月初旬水涨,筑坝拦 截。九月初旬水落,开坝行舟。”天妃闸,万历七年建。旧 有新庄闸、天妃闸,万历七年俱废。
山阳县闸七、坝、六堤一:“福兴闸,万历七年改建寿州 厂。清江闸板闸,龙王闸,永清闸、窑湾闸三闸,万历十 年,永济河建。黄浦减水闸,万历二年建;方家坝、新建 坝,仁、义、礼、智四字坝,高家堰石堤,万历七年建。旧有 移风闸、砖闸,新城上下二闸,及万历元年建;泾河、平 河桥二减水闸,又有清江东、西、淮安、满浦、南锁五坝”, 信字坝,今俱废。
宝应县闸十三:弘济河南北二闸,长沙沟减水闸,朱 马湾减水闸,刘家堡减水闸五闸,俱万历十二年建。 “江桥北等八减水闸,嘉靖万历年间建。”旧有七里沟、 莱桥口、鱼儿沟三减水闸,白马湖七里沟、槐角楼滚 水坝,今俱废。
高邮州闸九坝一:康济河南、北二闸,万历四年建。“城 南河堤”三减水闸,嘉靖中建;新中堤四减水闸,万历 五年建。蛤蜊坝。旧有观桥上下二闸,车逻、玉琴二减 水闸,今废。
“江都县闸十六。坝十一:广惠闸,通惠闸二闸,隆庆六 年,瓜洲建。邵泊九减水闸,芒稻河减水闸,万历十一 年建。沙坝,裔家、马家渡、南潭四平水闸,万历元年建。 瓜洲十坝,旧十一湾头滚水坝,旧有朝宗、上下通江、 新开、大同、潘家、大桥、江口、留朝九闸,及新庙等十一 减水闸,邵伯小坝,杨子桥古坝,瓜洲减水鿎,雷公上” 下二塘、小新塘、句城塘,今俱废。
仪真县闸四坝六:响水闸,通济闸,罗泗闸一名“临江 闸”,拦潮闸,一坝至五坝新坝。旧有清江等八闸,里河 口闸及东门、新高桥二减水闸,刘塘、茅家山、北山、陈 公四塘,蒋家沟、张家沟二减水鿎,今俱废。 丹徒县闸一大犊山闸,万历十一年建。
丹阳县闸一、黄泥坝闸,万历十一年建。以上二闸、俱 为挑复练湖设。
按《续文献通考》:“明太祖定鼎金陵,凡四方贡赋,各缘 其所至,入于江,达于京师。及成祖迁都于燕,百官卫 士仰需江南,于是始议立运法,派为二道,一由江入 海,出直沽口,由白河运至通州,谓之海运;一由江入 淮黄河至阳武县,陆运至卫辉府,由卫河运至蓟州, 谓之河运。国初,海运因元之故,海运不给,于是陆运” 以济之,陆之劳,盖不减海之险也。及会通河既浚,于 是有儹运,而海运乃罢,遮洋海运犹不废焉。然儹运 之初,皆支运也,既而议者以为军民不便,于是有兑 运。时支运才四十之一,而故法几废矣。盖凡五变而 小小损益不与焉,其势然也。
按《图书编》:“运法五变:一曰海运。洪武末及永乐初,苏、 松、浙江等处岁粮俱输纳大仓。”〈苏州地方〉由海道以达直 沽。洪武三十年、永乐六年、十二年,海运粮俱有数,见《岁运条》下。二曰海陆兼运,永乐初,肇北京、江南粮,一 由海道,一由淮河入黄河至阳武,陆运至卫辉,由卫 河入白河至通州。三曰支运。先是,永乐五年,礼部会 官议,北京合用军饷,本处税粮子粒并黄河漕运未 能周急,必藉海运,然后足用。即海船“数少,每岁运不 过五六十万石,且未设衙门专领,事不归一。莫若于 苏州大仓城内,专设海道都漕运使司堂上官,于文 武中择公勤廉干者以充。行移与布政司,同各处卫 所见有海船,并出海官军,俱属提调,以时检点,如法 整治。奉太宗文皇帝圣旨,运粮的事,再议了来。”说至 九年,以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书宋礼、都 督周长等,发山东丁夫十六万五千,濬元会通河,自 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于是始达通州。十年,礼 以海船造办大迫,议造浅船五百艘,曰“会通河”,运淮、 扬、徐、兖等处岁粮一百万石,以补海运一年之数。十 二年,平江伯陈瑄等始议原坐大仓岁粮,苏州并山 东兖州送济宁仓,河南、山东送临清仓各支收。浙江 并直隶卫分官军,于淮安运至徐州,京卫官军,于徐 州运至德州,各立仓廒收囤。山东、河南官军,于德州 接运,至通州交收,名为“支运”,一年四次。十三年,增造 浅船三千馀艘海运,始罢遮洋船。每岁于河南、山东 小滩等水次兑运粮三十万石,内六万石于天津等 卫仓收;二十四万石,内十四万石连耗折银六钱,俱 从直沽入海,转运苏州仓收。四曰兑运。先是,里河民 运多失农月。永乐末,始令民运于淮安、瓜洲,补给脚 价,兑与军。军民两易,卫所出给,通关付缴。从巡抚侍 郎周忱等议也。宣德八年,参将吴亮言,“江西、浙江、湖 广、江南船各回附近水次领兑。南京、江北船于瓜、淮 领兑,其淮、徐、临、德诸仓,仍支运十分之四。浙江、苏、松 等船,本各司府地方领兑,不尽者,仍于瓜、淮交兑。”其 北边一带,如河南彰德府于小滩,山东济南州县于 济宁,其馀水次仿此。
脚价米在淮安水次者,每正粮一石,外加五斗;在瓜洲水次者,每正粮一石外加五斗五升。
五曰“改兑。”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议罢瓜、淮兑运。里 河官军顾江船于江南水次交兑,民加过江之费,视 远近为差。十年,议淮、徐、临、德四仓支运粮七十万石, 改就水次兑与军船,名为“改兑。”每年议派,多准其数, 然不为常例。
浙江等处,每正粮一石,外加过江米一斗。南直隶等处,每正粮一石,外加过江米一斗三升。
天顺间,始额漕舟遮洋里河共额一万七千七百七 十五只,官军一十二万一千五百员名,岁运粮四百 万石。
明各省《岁漕派数》
浙江布政司兑运六十万石,每正粮一石加耗六斗 六升。改兑三万石,正粮每石加耗四斗二升
湖广布政司、兑运二十五万石。每一石、加耗六斗六 升
江西布政司兑运四十万石,加耗同前。改兑一十七 万石,加耗同前
山东布政司兑运二十八万石,每石加耗三斗一升; 改兑九万五千六百,每石加耗一斗七升。遮洋官军 兑者一斗五升。
河南布政司兑运二十七万石,每石加耗三斗一升。 改兑二十一万石,加耗同前。《遮洋》加耗亦同前。 应天府兑运十万石,改兑二万八千石
苏州府兑运六十五万五千石,每一石加耗五斗六 升。改兑四万二千石,每一石加耗二斗七升。后七府 耗同。
松江府兑运二十万三千石。改兑二万九千九百石。 常州府兑运一十七万五千石
镇江府、兑运八万石。改兑二万五千石
安庆府、兑运《六万石》
宁国府、兑运三万石
池州府、兑运二万《五千石》
太平府、兑运一万七千石
广德州改兑八千石,加耗三斗二升。
扬州府兑运六万石。每一石、加耗四斗六升。改兑二 万七千石、加耗二斗七升。后二府耗同。
淮安府改兑二万五千石,加耗同前。
凤阳府兑运三万石,加耗同前。改兑三万三百石。 庐州府兑运一万石,每一石加耗五斗六升
徐州兑运三万石,每一石加耗四斗一升。改兑一万 八千石,每一石加耗二斗二升
明各总岁漕运数。
浙江都司把总六十六万五千三百一十二石三斗 四升
湖广都司把总二十二万八千六百三十四石二斗 八合。
江西都司把总三十万六百九十五石一斗八升八合
山东都司把总二十三万八千四百七十二石三斗 八合
遮洋把总三十万石
南京把总、二十七万六千一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 二合
其二把总二十七万六千六百八十六石四斗二升 四合。
江南二总、上江把总,二十七万三千一百五十五石 六斗九升四合。
下江把总二十九万一千五百四石九斗六升。 《江北》二总:其一把总二十八万八千四十五石二斗 九升。
其二把总四十九万三千七百四十九石五斗六升 四合。
中都留守司把总三十六万七千五百九十八石六 斗三升二合
明,《运漕仓数》:
京仓 旧大仓在城东坊。总督、拨粮二厅及银库在 焉。
“百万仓”在城东坊。
南新仓在旧大仓前。西仓联络。
北新仓在《百万仓》后。
海运仓在大仓北门相对。
禄米仓:在东城坊。
新大仓“在海运仓”西。
广备库仓在西城坊。
通州仓、 大运西仓,永乐间设,在新城。敖三百三十 座,计一千五百六十间,南北西三门,每门军官一人, 办事官一人,军十人。
大运南仓永乐间设在新城。敖一百二十座,计五百 一十间。北、东二门同前。
大运中仓在旧城。敖一百三十座,计六百九十七间, 南、北、东三门,同前。
“大运东仓在旧城。”敖四十一座,计二百五间,东、西、南 三门,同前。
淮安仓、 常盈仓永乐十三年建,在清江浦河南岸。 敖八十座,共八十间。
徐州仓、 广运仓,宣德五年增,在城南一里,建置上 同,敖一百座,共一千间,今五十座,共五百一十间。 临清仓, 广积仓,在今城内,建置上同。敖七十二座, 共七百二十间。先是永乐四年,于广积分敖十座,共 一百间,设仓曰“临清。”今复并一。
德州仓 德州仓旧在州城北门外,建置上同正统, 移置城内,东西分为二。东仓敖二十九座,共二百六 十三间;西仓敖一十二座,二百一十七间。
运船料额“国初,漕船派造于诸省及各提举司,其料 价例为军三民七。天顺六年以后,诸省罢造,止解料 赴二司厂。江南漕船归造原卫者,照例派料,故军无 补贷。天顺间,料价倚办于各省者,征解如期,照数给 造,故军所补尚未多也。成化元年以后,各处灾伤,料 价日缩,军士始有赔补之患矣。成化十五年,停止各” 处派料,议取抽分水价,以充造船之需。成化十六年, 取荆、杭木价银各四千两。成化十七年,取荆州木价 银四千两,杭州木价银五千五百两。成化十八年,议 取荆州木价银六千两,杭州木价银七千两。成化二 十年,荆、杭银数如故。取芜湖木价银一千五百两。成 化二十二年,芜湖木价银九千五百“两,荆州木价银 七千三百两。弘治二年,议增取杭州木价银一万八 百七十两,荆州木价银八千三百两,芜湖银数如故。 弘治三年会议,每船一艘,官给木价银五十两,军办 银五十两。旧船准银五十两,通计银一百二十两。弘 治四年以后,银有定数,船日加多,官军每有借贷之 患矣。弘治十四年会”议,每船一艘增木价银五两,及 移荆州木价,悉于芜湖取用。弘治十六年会议,每船 一艘增木价银十两,军办小料银三十五两。嘉靖三 年,议将卫河提举司原额芜、杭木价及人匠班银,悉 归清江厂,以供造船之需。
按《江南通志》:“明自成祖建都北平,百司庶府、卫士编 氓,皆仰漕于东南。其初水陆兼运,河海并济,海运则 踵元之旧,由直沽达京师,河运由江入淮,由淮入河 至于阳武,发山东、河南卫辉丁夫,陆运至卫辉,下御 河,舟运至京,所用丁夫车辆,民困其役。其后济宁州 同知潘叔正建言,旧会通河四百五十馀里,其淤塞 者三之一。濬而通之,非惟山东免递运之劳,实国家 无穷之利。”诏用其言。而又以南旺地高,乃运河之脊, 水浅涸胶舟不任重载。乃筑坝于东平州之戴村,横 亘五里。抑汶水毋东流,使尽入南旺湖水至南旺而 中分,南流徐、沛,北达临清。增筑水闸,以时启闭。于是 南北之运始通。寻罢海运,命平江伯陈瑄专理河漕。 “瑄疏清江浦以避淮险,凿徐、吕二洪之巨石以平水怒,于昭阳、南旺、高邮、甓社诸湖,筑长堤以蓄巨潴,开 泰州白塔河以通大江,凿高邮渠四十里以便舟楫。 自淮抵临清,增闸四十有七,以便蓄泄。滨河置庐舍 五百六十馀所,居卒以治浅。置仓于淮安、徐州、临清、 通州。令江浙官军于”淮安运抵徐州,京卫军于徐运 抵德州,山东、河南军于德州运抵通州。一岁四运,军 民各运其半,谓之“支运。”而里河民运,不习河事,失陷 劳费,倍蓰于正粮。宣德间,巡抚周忱与瑄议,奏令民 运至淮安、瓜洲水次,补给脚价,对船兑与卫军领运, 谓之“兑运。”寻罢瓜、淮兑运,令府州县各于附近水次 交兑。自是遂为一定之法,民始免于转输之苦矣。然 其初正米石仅加耗五升,迨后渐以增益,于是浙江、 江西、湖广最远者有“三六”轻赍,每正米一石加尖耗 七斗六升,四斗随船作耗,三斗六升折银,故曰“三六。” 山东、河南最近者一六,每石尖耗四斗一升,内一斗 六升折银;江南适中者二六,每石尖耗六斗六升,内 二斗六升折银,就于交兑之时支领随船。然时运军 只令完纳兑运三百三十万石而已,馀耗本折皆归 运军,官无利之者。故旗卒富饶,饟运于斯为盛。正德 后,始有“过淮呈验”诸名色,因起扣除之例,官旗揭借 赔费。至扣除日多,正粮挂欠,而旗军受累日深,漕政 大坏。于是言海运者纷纷,而漂溺是虞,莫敢任其咎 者。末年军民交病,日以益甚。
按《太仓州志海运道》,“我朝自刘家河开船,出崇明平 安沙小洪放洋,东北行,经白棘沙、绿苔沙,入管家洪, 直北至海门县界吕四场,转东过寥角嘴,是横上;再 北过胡椒沙,是大横,多阴沙,宜勤点水,所谓长滩也。 望白水洋,东北行,见官绿水,一日见黑绿水。正北行 两日夜,是黑水洋。又两日夜,见北洋绿水。又一日夜”, 正北望显神山,半日见成山如在黑水洋正北带东 行,量日朗不见成山,黑水多必低了望见升罗屿西 有矶如笔架,即复回望北带西行,一日夜,见成山如 在北洋,绿水见延真岛西北望山尖是九峰山,西南 洋有北茶山,白峰头石礁横百馀里,激浪如雪。即开 帆望东北行,半日见成山。成山头绝险,自放洋入黑 水、夹延真白峰头转成山,所谓“万里波涛”也。若约略 程次,随路趋避,则自刘家河起,经崇明,过寥角嘴至 大河营,约程三百馀里,中有大安沙、县后沙,各沙嘴 浅滩宜避。自大河营经胡椒沙、黄沙洋、酣沙、奔茶场、 吕家保、斗龙江、淮河口,至莺游山,约程六百馀里,中 有黄沙洋,一路阴沙,“斗龙江口险潮,宜避。”自莺游山 东北,远望琅邪山,至斋堂岛,约四百馀里,中有石桕 澜、胡家澜、曲伏桃花澜,宜避。自斋堂岛正东,繇胶州 灵山岛东北,远望劳山,前投福岛,约二百馀里,中有 灵岛、鼓楼圈、唐岛、驴鸣嘴、董家湾、捉马嘴,宜避。自福 岛东避老君山,望田横岛,约百五十里。自田横岛繇 青黄岛远望槎山,前投延真岛,约四百馀里,中有刘 家岭及岛东三孤石,宜避。自延真岛稍放洋,转杵岛 嘴,北过成山头,西北望威海山,前投刘公岛约二百 四十里,中有黑石岛,饿狼䲭石成山头,殿东头,宜避。 自刘公岛西北避黄家嘴,又西避靖子岛、小杵岛,远 望芝罘岛,约二百馀里。自芝罘岛过龙洞,“直西望长 山岛,西投沙门岛,约一百八十馀里,中有龙洞嘴、湾 子口、抹直口、金礁嘴、新河海口、观音嘴、石长沙嘴口, 宜避。自沙门岛西南远望三山岛,约二百馀里,中有 大石澜羊栏礁石,宜避。自三山岛过芙蓉岛,直西投 大清河约四百里,中有虎头崖,东北碎石海仓口、桩 米闸石,宜避。”自大清河百六十里,至大备河二百馀 里,至大沽河。进直沽辽运,则沙门岛开洋,望北径过 砣矶山、钦岛、没岛、南半洋、北半洋,到铁洋,往东收旅 顺口黄洋川,西南有礁黄洋川,东收平岛。口外有五 馒头山,进口内泊南边一路老岸外有一孤山,望成 儿岭尽头东望有三山,正中入内,有南北沙带一条 相连,陡岸“深水,可泊。三山:西有南山,收进青泥漥。西 有松树岛,北有孤山,东北望看凤凰山,便是和尚岛, 烽炖下占。西有礁石。西北有仓庙,外有浅滩,乱礁须 避。《三山》北看青岛,一路山,望海驼,收黄岛、使岛。铁山 往西收羊头漥。双岛有半边山,艾子口看塔山,看连 云岛。东北看盖州,一路山看盐场。西看宝塔台”,便是 梁房口。进入三义河,收牛壮、马头泊辽运。以上系新 开海道,非洪永时旧路。
回帆程限,自直沽开洋,望东挑南一字,行,使一日夜, 见半边山,便见沙门岛。若挑“南”字多,必是莱州三山。 便挑东北行,使半日便见沙门岛。若挑“北”字多,必见 砣矶山。往南收登州卫北沙门岛。开船东南山嘴有 浅可拘中。望东行,使好风,一日夜到刘岛。收入宫前。 刘岛开洋,望东挑北一字,转成山嘴。望正南行,使好 风,一日夜见绿水好风,一日夜见黑水好风,一日夜 便见南洋绿绿水好风,两日一夜见白水。望南挑西, 一字行使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 五尺,水下有乱泥沙,约一二尺深,便是长滩。渐渐挑西,收洪,如水竿戳著硬砂,即不是长沙地,便复回望 大东行使见绿水。望东行使到白水,寻长沙,收三沙 洪。如收不得洪,即望东南行,使日间看水,黄绿水,浪 花如茶末,夜间看浪泼如大星,多即是茶山。若船稍 坐茶山,往西南,一字好风半潮,北见崇明沙,南见清 浦墩,沿岸刘家港,如在黑水洋正南挑西多,必是高 误,前有阴沙、半洋沙,向沙拦头沙,即是了角嘴。北便 复回往正东行,使看水色,风汛,收三沙洪。如风不便, 收不得洪,即挑东南行使看水色,收宝山。如在黑水 大洋,挑东多必是低误,可见隔界大山一座。使望正 西,挑南一字行,使好风一日夜便见茶山。如不见隔 界山,又不见茶山,见黑绿水多,便望正西行使必见 石龙山、孤礁山。复回望西南行使见茶山。收洪后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