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

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

   工部

    营缮清吏司

   城垣

   凡都城之制内城周四十里辟九门南曰正阳

   崇文宣武东曰朝阳东直西曰阜成西直北曰

   安定德胜四维角楼各一四周修七千八百七

   十九丈八尺崇三丈五尺各有奇堞广五尺有

   八寸趾厚六丈二尺上阔五丈下设水关七正阳

   门东西各一崇文门东宣武门西朝阳门南东直门南德胜门西各一外为重城

   环内城南靣转抱东西两角楼迤北而止广袤

   二十八里辟七门南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

   渠东便西曰广宁西便角楼六三靣修四千六

   百三十二丈七尺有奇崇二丈堞广四尺趾厚

   二丈上阔丈有四尺下设水关三东便门东西各一西便门

   东一各门建城𬮱形皆圆内九门惟东直西直门

   外七门惟永定门形方东西便门无城𬮱门各

   启楼楼前对峙者为谯楼城𬮱门各启𨵊楼一

   惟正阳门𨵊楼三内外城各启角楼城垛共二

   百三十有五旗炮房九储火药屋及列戍二百

   二十五所○内城濠源发玉泉山西北入城经

  大内二支分流自东西御河出绕九门汇流逹大

   通桥两岸各甃砖石其所经城下皆设闸以导

   出入外城濠亦自玉泉山分流环绕九门东逹

   运河

   凡都城修缮储火药屋倾圮由步军统领移部

   察核奏修城靣渗漏城濠或水潦冲啮内城部

   遣其属治之外城顺天府尹及五城官治之工

   竣均由部勘验坚否限以三年保固其验不如

   式及限内坍损者令原修官赔修以示惩罚

   凡直省城垣各督抚察其所属境内之崇广深

   厚及倾圮与否详核丈尺登诸册以时稽其修

   废工省则有司于农隙缮治工费浩繁者州县

   申督抚报部疏请兴举其有玩视不修不报者

   劾之守土官更代必按籍稽核有不符者分别

   先后赔修○岁旱潦督抚酌量缓急次第修筑

   寓振济于工程

   凡城垣禁令内外城楼禁民登临及窃砖者有

   犯皆论如律○各省城垣令督抚率属加意防

   䕶毋纵民登陟有残阙处急修整严禁逾越以

   防奸宄

    府第

   凡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

   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

   墀环䕶石䦨台基高七尺二寸其上后殿五间

   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

   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尺有

   五寸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

   金云龙雕龙有禁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脊

   安吻兽门柱丹雘饰以五采金云龙文禁雕刻

   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楼屋旁庑均用

   㼧瓦其为府库为仓廪为厨厩及典司执事之

   屋分列左右皆版瓦黒油门柱○世子府制正

   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

   五间基高三尺五寸翼楼各五间前墀环䕶石

   䦨台基高四尺五寸其上后殿五间基高二尺

   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间基高一尺

   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采花卉

   四爪云蠎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之二馀与亲

   王府同○郡王府制与世子府同○贝勒府制

   基高三尺正门一重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

   间㼧瓦压脊五种门柱红青油漆梁栋贴金采

   画花草馀与郡王府同○贝子府制基高二尺

   正门一重堂屋四重各广五间脊用望兽馀与贝勒

   府同○镇国公辅国公制与贝子府同

   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基高二尺四品以

   下高一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采杂

   花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公门钉纵横皆七

   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士庶人惟油

   漆与职官同馀各有禁逾制者罪之

   凡

 赐宅以秩之崇卑定宅之大小其折价以宅之大小

   酌价之等差若

 赐侍卫等宅与视文职差等同

   凡八旗官兵分定居址禁毋逾越如遇调旗更

   地或仍居旧土或置宅迁移各随其便随所调

   旗分筑室徙居者该都统酌给本旗官地

   凡衢市庐舍如有力不能修渐至倾圮者或酌

   贷官银旗民自为修缮或给价置买动帑葺治

   均区别缓急先后完整其不告官司私行折售

   者依律科罪

   凡直省会试举人至芦沟桥于桥西北税局旁

   筑室以待其止宿俾行李不与客商相杂以免

   稽察之扰

   凡栖流所分设

  京师五城交司坊官经管俾流寓穷民无所栖止

   者归焉以免失所

    公𪠘

   凡公𪠘

 国史馆在

  午门内

  熙和门西南内阁在

  协和门东南

 诰敕房在

  午门内东廊

  起居注馆在西廊六科中书科在

  午门外东西两廊内务府在右翼门外内銮仪卫

   在东华门内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

   翰林院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在

  长安左门外刑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

   寺銮仪卫在

  长安右门外理藩院詹事府在御河桥东顺天府

   国子监在安定门内光禄寺在东安门内太仆

   寺在正阳门内之东四译馆在正阳门外河南

   道察院在大理寺后中城东城北城察院在正

   阳门内迤西南城察院在宣武门内迤东西城

   察院在刑部后步军统领署在地安门外其制

   均筑围墙一重门二重前堂五间左右分曹两

   庑列屋穿堂三间后堂三间左右政事厅各三

   间基高二尺门柱饰黝垩栋梁施五采观象台

   在崇文门内之东

  紫微殿五间官厅十有二间缭以两庑台高五十

   尺磴道百级上设仪器入北为贡院围墙布棘

   东西门各一南向门三内为龙门楼曰明远堂

   在外曰至公在内曰聚奎执事有所号舍万间

   锁院试厅六十有一宗学分建左右翼官学义

   学按旗分置八旗教场在崇文宣武朝阳阜成

   东直西直安定德胜等门外各有演武厅至于

   刑有犴狱财用器械有库百官各居其所以治

   事焉

   凡修葺公廨由该部院衙门照例咨部委官核

   估会修工竣别委官察核奏销定限保固如违

   例行文及工有浮冒者论

   凡直省文武官𪠘小修各官随时苫补大修及

   有増建者均由督抚疏请部覆动帑兴修工竣

   奏销前后官接任入册交代如督抚提镇监司

   及州县守御等官莅任有抑勒所属修治衙署

   致累及兵民者文官以科敛律武官以克减律

   论

    仓厫

   凡仓厫之制

  京师仓十有三通州仓二均每间广丈有四尺纵

   五丈三尺檐高丈五尺有奇下藉青砖上加木

   版墙址留下孔以泄其湿厫顶建气楼以散其

   蒸门用栈版聨五间或四间六间为一厫统数

   十厫或百馀厫为一仓中建官舍四旁凿井外

   环围墙

  京师禄米仓建于朝阳门内凡五十七厫内二厫

   四间馀各五间共二百八十三间井六○南新

   仓建于朝阳门内凡七十六厫内二厫六间馀

   各五间共三百八十二间井九○旧太仓建于

   朝阳门内凡八十九厫内三厫六间馀各五间

   共四百四十八间井九○海运仓建于东直门

   内凡百厫内四厫六间馀各五间共五百有四

   间井十○北新仓建于东直门内凡八十五厫

   每厫五间共四百二十五间井十○富新仓建

   于朝阳门内凡六十四厫每厫五间共三百二

   十间井十○兴平仓建于朝阳门内凡八十一

   厫每厫五间共四百有五间井八○太平仓建

   于朝阳门外凡八十六厫每厫五间共四百三

   十间运水门三○万安东西二仓建于朝阳门

   外凡九十三厫每厫五间共四百六十五间西

   仓运水门五东仓井四○裕丰仓建于东便门

   外凡六十三厫每厫五间共三百十有五间○

   储济仓建于东便门外凡百有八厫每厫五间

   共五百四十间井三○本裕仓建于德胜门外

   清河桥凡三十厫每厫五间共一百五十间井

   三○丰益仓建于德胜门外安河桥凡三十厫

   每厫五间共一百五十间隶内务府

   通州西仓建于新城凡二百有三厫内一厫六

   间馀各五间共一千十有六间井九○中仓建

   于旧城南门内凡一百十有九厫内一厫四间

   二厫六间馀各五间共五百九十六间井五

   凡漕粮输运入仓所经之处曰土坝曰石坝及

   通州之南门各建屯屋以免露积大通桥为督

   催舟运稽察盘粮之要津屯屋之外更建监督

   官舍吏胥屋宇其各仓铺藉席版放米后藏诸

   别屋以防朽蠹

   凡仓门外均开水道跨以桥梁每岁春秋仲月

   监督巡视疏濬

   凡各仓岁修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豫领户部库帑每仓岁

   以百金为率随时修葺年终彚报由部察核题

   销其数逾岁修定数者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侍郎咨部会都统

   御史核计领帑各委官会修工竣报部核销

   凡直省有漕州县及积贮备荒米谷均设有仓

   厫如不敷收贮或有寄贮寺观及露积者许详

   督抚题建新仓其应建不建者守土官论如法

    营房

   凡

  京师营房在

  皇城内者八旗满洲步军宿卫之处九十所内城

   九门各设巡房左翼三百二十七所右翼二百

   九十九所分隶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门以内皆

   令循环巡警附城列屋三千六百十有六间每

   旗各拨满洲蒙古汉军官兵挈家驻防并于城

   门外各设巡房八间即令驻防官兵分班守卫

   外城七门设马步兵巡房三百四十二所分隶

   巡捕三营巡守

   凡内外城门各设班房更房内城百有五间外

   城八十间城上各设戍守望内城八十四所外

   城四十三所

  圆明园等处共设马步兵巡房百五十所

   凡八旗旧教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内每旗建屋二千间共万有六

   千间分给官兵居止

  圆明园四周八旗䕶军每旗各设官兵营房千五

   百五十间内府三旗䕶军官兵营房共五百有

   四间

  静宜园设健锐营官兵营房左右翼共三千五百

   三十二间碉楼六十有八

   凡

  京城营房营建修缮各由该总管都统暨步军统

   领咨部随时葺治工竣核销

   凡直省营房山海关𤍠河

  盛京吉林黒龙江绥远城西安宁夏凉州成都控

   制边关天津青州京口江宁福州杭州荆州广

   州襟帯江海均分营列戍驻防八旗官兵若会

   城重地大府雄镇标协兵丁皆酌给庐舍如有

   随时増建者由各督抚疏请动帑营造报部核

   销至水陆冲涂及地沿边海均计里画界设汛

   铺置斥堠以资守望地方官会同营弁随时稽

   察离任入册交代其岁修工费六年限内每间

   岁给银二钱限外岁给银三钱草房量减有差

   年终各督抚彚计报销有頺坏不修理者文武

   官弁参劾分赔

    物材

   凡物材或成于钧陶或市于商贾均有定制委

   积有所任载有费各异其宜

   凡陶甓之制设琉璃窑于正阳门外之西以陶

   琉璃器具质用澄泥色有青黄翡翠紫绿黒砖

   甓异名各按模式吻有大小垂脊之饰各有等

   差以供

 大工之用○临清窑设于山东临清州以水土之良

   作砖坚腻部颁式于山东巡抚给帑制造用则

   征解部辨坚脆而差其直○苏州窑设于江南

   苏州府制造金砖大者方二尺二寸次二尺次

   尺有七寸每正砖十备副砖三由江苏巡抚给

   帑委官监造输部部选收其精良者以备用

   凡收木之制木仓设天安门右千步廊外及通

   州之张湾

  京师内外营建岁需各色木材由江苏江西浙江

   湖南动支正赋市自民间输运张湾部委官会

   监督验收运入京仓以待需用其他出自远方

   及非岁需者俟有取用计其多寡度其长径行

   所产之省采办运送亦如之

   凡采石之制工程需用之石各有宜称视近

  畿州县诸山产石最良者委官定限采取按工计

   运给发价直采石煆灰亦如之

   凡物价木辨良楛量其长径石辨坚疏度其厚

   薄砖甓辨精粗计其大小以差等其价之高下

   若采饰之用杂需之材均因时采访刊颁定则

   以便遵循俾百物之良要于平准

   凡输运水以舟陆以车舟运木计颗砖甓计数

   车运砖木皆权轻重程近远分春夏秋冬以辨

   其运价而差等之由粮艘附运者不给价运石

   之车以石方一尺为度积二十七尺以一马御

   石大则按数递増琉璃瓦吻运以人挽小车计

   数按程近远均差等其价以时给领

   凡禁令官舍不得用琉璃瓦城砖民房不得用

   㼧瓦窑厂去城五里不近通衢处始许设立

  京师城北禁立私窑山地木石产于寺观坟茔及

   有关坟脉者不得采伐违禁者论办运官采择

   不精良解送逾期交纳亏数及验收官借端抑

   勒逾限不给实收者皆论

    报销

   凡

  京师营建工程物价以银计工直以钱计遇有大

   兴作奏支户部库帑其馀银逾二百両钱逾五

   十缗者奏请交部会核兴工事竣报销不及数

   者移部核修月一会计列册具奏○直省营建

   工程由督抚疏请部覆兴举动存公帑项按数

   支给如有钜工需费浩繁经时告竣照原估之

   数陆续给发工竣题销

   凡监工官修建

坛庙

  宫殿

 钦命大臣董率选官任事各衙门工程部委司官笔

   帖式同该衙门委官监造管工官不料估原估

   官不承修以杜侵冒有浮多扣克及造作不坚

   三年内倾圮者论

   凡料估

  京师工程无论大小皆豫为营度专设料估所以

   量丈尺权物价计佣直授成于督工之官工竣

   覆核委满汉司官四人领其事○直省工程所

   司视其缓急按时确估具其实申督抚报部急

   工则随估随修工在可缓俟部覆准鸠举工竣

   均别委官勘实具结题咨其有増估续估者皆

   先事报部仍于报销册内声明待核

   凡核销在京修造工竣委官察验与原估相符

   数在二百两以下者彚疏二百两以上者专案

   题销并令管工官备册移科道详勘有浮冒及

   侵蚀者论○直省报销工程造正副册逹部有

   应駮减者签注副册发还改造如駮诘再三终

   未清晰者由部酌数核减疏请完结若原估不

   敷续増工料未报请销不得藉称捐垫冀抵本

   案核减之数

   凡报销期限

 特旨修理工程工竣管工官限十日呈报清册司官

   限十五日核销应缴费馀限五日内交库各工

   计费在二百两以内者限一月五百两二月二

   千两三月五千两四月五千两以外按银数至

   三千増限一月盛夏隆冬暂停工作馀月均令

   按限完竣仍于十日内呈报察验核销二千两

   以上十五日外増限五日万两以上再増十日

   应缴费馀定限如前其不依限完工及核销与

   缴库迟延者并论专设督催所以掌催工完帑

   之事逾期呈堂察核○直省工程督抚酌其大

   小难易定限报部或有他故不能如期告竣则

   题咨展限工完逾期及报销迟延者参劾至工

   程核减承修承追各官均定以年限不完者论

   如律

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