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平民政治

欧洲之平民政治
作者:杨锦森
中华民国2年(1913年)1月1日
1913年1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2年9卷第7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距今六十四年。特托克维尔De Tocqucville于撰述美国之平民政治Dcmocracy in America一书之时。尝曰。余于撰此书时。恒有一念。萦于怀而不去。其念维何。则平民政治之普及于世界而莫能与抗。今日盖其时矣。特托克维尔作此言时。适为法兰西一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法人方以其同胞之血。自濯其手。此一政治思想家固以为法兰西共和国。已立于牢固不拔之基。然自尔时迄今。法兰西共和国。又已几经变迁也。

  特托克维尔以为平民自由一物。至为易得。且亦无须更迁延时日。但以事实而论。则特托克维尔所逆料者。殊不尽是。即如今日。平民自由之竞争。尚遍于世界。而此种竞争。于美国之平民政府。亦不为无味。盖美国之平民政府对于世界事业。势力日增。其所占位置。亦日益重要。然则世界之政治大势。美国人民安可不详加硏究乎。

  欧洲之平民政治。与美国之平民政治绝然不同。欧洲之政治进化以及思想变迁。皆与美国殊异。此则为美国在地理上在历史上之孤立所致。封建制度以及君主政体。与美国皆如风马牛之不相及。在地理上美国与欧洲既远隔大洋。遂得有特异之性质。美国之平民政治。其发达也新而奇。欧洲之平民政治。其发达也迟而渐。欧洲多成例与遗风。平民政治。须与此可厌之成例与遗风力战。战而胜。始得进行。

  有个人之政府。有代表之政府。有庶民之政府。今日政治变迁之趋向。则为庶民之政府。各国庶民。方急欲夺政权于个人或代表之手。而握之于己手。昔日政权所出。为君主之笏。今日政权所出。为选举之票。然在今日之欧洲。则新旧不一。良恶幷行。一方面有共和之瑞士。一方面有专制之俄罗斯。二者相去。诚不可以道里计。其馀欧洲诸国。则莫不在其间也。

  法兰西在政治上最为变幻不测。然其改革。无异于俳优之化装。变化虽无定。而其人终如故。不论当权之人之为君主。为贵族。或为人民。法国人民之生活状态。终不为之少改。其勤勉之性质。其易为人动之性质。其好作空想之性质。均不稍变。故巴黎即纷扰不靖。法国大多数之人民。俭节如故。

  法兰西之共和。亦幷非平民之政府。不过徒有共和国之虚名而已。由一方面观之。则法兰西为集合之地方专制。由别一方面观之。则法兰西为集中之分省政治。

  法兰西之所以为集合之地方专制。盖以其政府。少党派性质而多人物性质。组织完善之政党。如英美两国之政党。法兰西之所无也。政党担负责任。亦为法之所无。国会之中。党派甚多。党与党莫不嫉忌甚深。政党之纪律严者。仅一社会党。然社会党亦分两派。其一为觉雷司派。Jauresites其一为该斯特派。Guesdeists两派之人。亦时时互相攻讦也。

  法兰西政权所出。不为议员所属之政党而为议员。控制内阁者国会。而国会即政府也。设内阁能得国会多数之同意。则政权仍在握。一旦不能。则立即失势。

  此种情状诚可怪。然其效果。则尤为奇特。法兰西既无政党责任。故其国会议员。个人均拥有绝巨势力。内阁之去留。全恃其赞同与否认。其一己之去留。则全恃其乡里公民之赞同与否认。其去留全然为个人问题。而不涉于政党。故渠必设法结乡里公民之欢心。结欢之法甚多。其主要之法。为使公民得官职。政府掌委任官吏之权。而政府之得势失势。则其权操诸议员之手。法兰西共和之真相。如是而已。法兰西议员在其本乡选举区域。实犹一小俄罗斯皇帝。在国会中。则亦为无数小俄皇之一人。

  法国政界之情势如是。故其内阁。时时易人。罕有久留于位者。平均计之。则每半年易一内阁。

  法兰西之宪法。虽有共和性质。然其所行分省政治集中之制。则颇与共和原旨相背。法之立法制度。固为地方分权。其行政制度。则为中央集权。故内阁之权力绝巨。即德意志之中央政府。亦不能与较。法国之行政区域。不论其为省为府。莫不为其权力之所及。各地方皆有政府委任之官吏。对于地方官吏及各省官吏之行政。握有否认之权。法之社会党恒言该党之进行。每为政府官吏所禁阻。殊为可恨。法国有无数城镇。其市长为社会党人。或其地方议会为社会党所控制。所行政治。仍不得不任此辈政府所委之官吏监察。各地方苟欲举行一地方事业。如公立药局。或如电车公司。则其欲行之策。每为政府官吏所否认。如是则地方自治之权。已为中央政府之代表所侵夺。然法国有无数法律家及著作家。仍以此为无害。持平论之。则政府官吏之待遇地方官吏尚为平允。即否认之权。亦不恒用。惟遇有重要事件。间一用之而已。但地方官吏。则无论何种之干涉。均非所赞可。苟政府官吏之举动。甚不满意。则地方人士即使其地所选之议员知之。而议员则以其所受于本地公民者。施之于当权之内阁。

  法国之分省政治集中制。不独对于行政有影响。其影响亦及于政界位置。法国政府之位置。总计之几有百万。然铸币厂及海军船坞所役之工人。及国立烟厂火柴厂之厂工。与教员警吏之属。均在其内。平均而论。每四十人中有公仆一人。而以公民计之。则每十一人得一人。任用官吏章程。固已由政府妥订。然议员之荐引。内阁之提携。仍习见而不鲜。其结果乃使官吏及政治。俱受其影响。下级官员。大都恃议员之势力以进身于政界。各地议员。须先有本地之公民之推举。而后得为议员。内阁阁员。又须有国会议员之信任。而后得留于其位。是以上自内阁总理。下至邮局寄书之人。几莫不以政界之位置。私相授受。而借此以自利焉。

  内阁之利用此法。其成效尤显而易见者。为特雷夫斯Dreyfus扰乱之时代。及其后废除国教之际。其时急进党与社会党。互相联结。遂得当权。当权之后。力谋自固。及肯勃史Combes为内阁总理。渠所雇用之秘密侦探。遍于全国。虽荒僻之境。亦皆有政府之间谍。专从事于侦求官吏之违法。而报吿政府。报吿之后。政府即黜异己之人。而代以附己之人。盎特兰André大将之陆军间谍。尤为可恨。及其机关暴露。盎特兰始不得已而辞职。然其利用政界位置之奸谋。至是则路人皆知矣。

  法兰西急进党昔曾与社会党密相结合。组成一秘密团体。专与皇党及教士党相抵抗。然此种情势。已为今日所无。至于君主党之运动。则始终未尝稍惰。今其势力亦不弱。

  法国人民。大都为业农小民与小肆主人。故视一己所有之财产特重。无论其所投之票。赞许社会主义。或平民政治。对于其财产。恒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惟其纳税之时辄默然无所声言。此亦非以其不注意于政治。法人之视政治。亦与其视宗教视文学视美术等耳。但有一物。法人视之。较政治宗教文学美术为尤重。则财产是也。法人所望于政治者。惟一不侵犯其财产之政府而已。

  法兰西人。诚均实际家也。对于事物。皆尚务实。故其人即于试行平民政治之际。终不肯稍弃其店肆与田产于弗顾。而法国急进之徒。因是亦不得不尊崇人民之财产权。而不敢稍有所犯。”财产问题在比利时政治上亦占一绝重要之位置。欧洲有无数国。其急进党与社会党辄相联结。共谋普及选举。普及选举。固为平民政治之第一步也。今比利时之急进社会两党亦然。比利时之选民。以财产为资格。一千八百九十年。比利时户口总计得六百万。然有选举资格之民。不过十三万三千人。无选举资格之人。欲夺政权于有财产者之手。则势不得不用普通罢工之一法。普通罢工。实即社会党之阶级竞争。而社会党诚为赞许平民政治之人。盖社会党亦必须夺得政权。而后能施行其理想的经济上之改革也。一千八百八十六年。比利时第一次普通罢工之风潮。遍于全国。其时比利时户口之繁。其人民房舍之陋恶。及其人民不识字者之多。均甲于欧洲之北部。但工界之组织。既未完美。第一次之普通罢工遂失败。

  比利时握政权者。为教士党。其国会中更有自由党一小团。无何。又有急进党党员数人。亦得当选为议员。自由党与急进党均赞成选民资格之降落。而教士党则反对之。

  比利时之工人。在国会既无代表。政权又不己属。至是乃自行组合。决意与当权者一战。至一千八百九十二年。比利时无数城市有暴动。全国有人民奔走结合。以宣示其意旨。自由党与急进党。皆表示其同意。然国会则顽固不变如故。工党于是宣吿普通罢工。罢工风潮。发端于海那尔脱Hainault之煤矿。次及于根脱(ihcnt之纺工与织工。蔓延至于华龙Walloon区域之玻璃厂与铁厂。旋又至盎脱复泼Autwerp之船坞工人及舟子。工厂与矿地既停工。警吏乃益苦其职务之繁。比利时京城勃鲁塞尔Brnssels之乱民。竟至于毁损街衢。取其砖石作军械。京城居民乃大为惊惧。

  当此人心震惊之际。众议院开会。决议改订选举章程。罢工之人闻之。立即各返其议。工党遂宣吿其第一次之获胜。而归功于同盟罢工。

  选举新章。幷未与人民以普及选举权。惟与人民之有教育资格或有他种资格者以第二次投票权及第三次投票权。急进党立即作代议士人数平均之要求。一千八百九十九年。比利时政府提出一议案。许人民有平均之代议士人数。惟限之于数区。此数区者。均反对教士党人势力最强之地位。急进党等闻之。群起作抗议。皆不愿有此半拒半许之议案。众议院之会场。为勃鲁塞尔乱民所围困。会场之内。则有社会党议员。作种种不规则之举动。以禁阻议员之议事。此辈有启辟桌盖作巨响者。有大呼者。有高歌者。更有一人则携一锡制喇叭。吹之作巨声。勃鲁塞尔根脱盎脱复泼与里爱喜Liége四处之市长。则均诣国王。谓内阁人员。如犹不赞许庶民所要求。则彼等对于四地之维持秩序。不敢更负责任。于是要求代议士人数平均之徒。均能偿其志愿。比利时各地。均得享此权利矣。

  一千九百零二年。工党又宣吿第三次之普通罢工。其时有人在国会提出一议案。拟废多次投票之制。而使成丁男子人人有投票之权。工党目的。即欲使此案得在国会通过。然其时时机未熟。遂不免于失败。

  比利时之政治竞争。盖为平民之力夺选举权于立宪君主政府之手。一千八百九十二年之选举章程颁行后。第一次选举议员。众议院中。教士党得一百有四人。自由党得十九人。社会党得二十九人。及代议士人数平均之制既行。众议院中。教士党虽仍占多数。然其总数。则较前大减。教士党得八十五人。自由党得三十一人。社会党得三十二人。急进党得三人。耶教社会党得一人。

  一千九百十一年之秋。勃鲁塞尔人民。又奔走运动开会演说。欲得入校之自由与投票之自由。凡操进步之主义者。均与社会党相联结。冀政府或因此允准其所要求。此辈固尚未达其目的。然选民资格。凡关于财产及教育者。其废除当不出数年。废除之后。则守旧之教士党人必不能更在国会占多数。而欧洲诸国之以君主为名而以共和为实者。又将多一比利时矣。

  德意志在欧洲诸国之中。沿袭中古时代之旧制独多。而其趋向于平民政治。亦为最甚。其政府尚有封建制度之性质。而其人民则方想望平民之政治。德意志乡土缙绅为平民所深恶。而平民转又为政府所痛恨。居间之党。为德国所无有。盖德固无自由党也。其以自由为名之党。则既不主张自由之经济政策。又不主张自由之政治。殊未曾名副其实也。

  德意志者。军人之国也。无一人不以精良自勉。无一人不愿服从命令。然此爱遵命令之德意志人之半。均为平民社会党人。其党中人物之雄于辨才立论激烈者。居然明言神授之王权终必为大多数人民自授之民权所代。德国君主之代表为军人。而其平民之代表。则为平民社会党人。二者之发达。均已达于优点。”德意志与其他之君主国较。则更有一特异之点。德意志迄今仍留其封建时代之性质。君主视民如子。而自负父老之责任。如德意志皇帝。则诚欲以国父自居。不论人民之属于何党何派。德皇均欲一体爱护。即如铁血宰相。Iron Chaucellor于新帝国组成之后。即施行其工界保险之律。其施行之原旨。盖欲使国人群知其爱惜贫苦工人而已。工人之病者老者伤者。因此均得无冻馁之虑。失业工人。亦不致因一时之失业而陷身于艰苦之中。德国行此政策。所费不资。约计之。日需一百万马克。德国人民。不受此一政策之实惠者。为全体之极小一部份。凡工界中人。政府官吏。以及私人雇用之人。均可得政府之资助金。其不能得政府资助者。不过有专业者。如医士律师等人。以及雇用工人之资本家。此两种人以外。恐无人矣。

  俾斯麦Bismark以国家保险。为收服民心之惟一妙法。故德意志之人民。均得受政府之资助金。此种政策。诚为贿赂政策。资助金者。政府赂人民之巨款而已。然俾斯麦之行赂。终归于无效。其故无他。今日已非子民之时代而为国民之时代。子民之时代。则成陈旧已久矣。

  俾斯麦之实行此绝大之利工计划。必为福定南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之鼓动所致。福定南拉萨尔者。全欧最明敏之社会党人。俾斯麦所行之政策。固即拉萨尔所欲行。然二人之目的。则绝然不同。拉萨尔欲使卑微工人无冻馁之虞。俾得有强健之魄力以自争其应享之权利。俾斯麦则欲施恩于贫苦之民。俾知感而不与政府抗。拉萨尔之欲使工人饱暖。盖欲使奋起而力斗。俾斯麦之欲使工人饱暖。则欲使知足而不生妄想。

  然而二人之中。得达其目的者。则非像斯麦而为拉萨尔。俾斯麦设目睹德意志之近事。作者诚不知渠将作何语。俾斯麦之遇平民社会党人。一若猎人之遇禽兽。奔走追逐。欲得之而甘心。其著作品则禁止其出版。其集会则禁止其开议。其工界联合团则解散之。其领袖则投之于囹圄。其著作家则流之于异域。彼等欲在国会发言论。则俾斯麦又施行种种正当与不正当之方法以力阻之。此辈固为俾斯麦所贱视如犬羊者。而在今日之政界。则已占优胜之位置。平民社会党者。今日德国最强之政党也。今其国会之中。平民社会党员一百十人。已较其他无论何党所出议员之数为多。如倍勃尔Bebal者。初以锯木为业。及投身政界。即与政府力争。今已成全欧政界重要人物之一。德意志国会选举会长之际。渠虽未能当选。然与当选之议长较。则所获同意之票。相去仅数票而已。然在三十五年之前。则俾斯麦固曾于国会中欲力夺其言论自由而未果也。

  德国政界情势之所以至此者。其故何欤。德皇与其政府之力拒平民政治之进行。盖为其主要原因。中流社会。每欲得真实之代议政体。辄为德皇及其政府所力阻。一千八百六十年闻。自由党势力强盛。然俾斯麦则运用其变化政党性质之能力。使力谋维新之自由党一变而成拘守陈旧之政党。俾斯麦之大才。诚足令人敬服。然继俾斯麦而在德国当政者。则莫能变化平民社会党之性质。既不能慑服之。又不能摧灭之。盖中流社会之平民。胆力既薄弱。更愿顺服强权。工界之平民。则胆力绝巨。殊不易于屈服也。

  德意志各邦。无一行人人投票之选举制度者。萨克逊奈Saxony数年前颁行选举新律。以入款之多寡为等第。分人民为四级。第一级人投四票。第二级人投三票。第三级人投二票。第一级人投一票。且其所计算之入款。须为由财产或职业而得之入款。艺匠所得以及各种工资。均不计为入款。故工作之人。不论其入款之多寡。人得投一票而已。萨克逊奈最繁盛之都邑。为特雷斯登Dresden契姆业次Chemnitz与里泼薛克Leipsic三处。三处人民。工人均占多数。此律既行。则工界中人。永不得在政治上占多数矣。

  普鲁士则行三级之制。人民在选举区域内所纳赋税。计分上中下三种。三种以每人纳税之多寡而分。然每种之总数则相等。纳第一种税者。为第一级之选民。纳第二种税者为第二级之选民。纳第三种税者为第三级之选民。每级选民。投票公举初选举人总数三分之一。当选之初选举人。则又公举普鲁士议会之议员。各地第一级第二级之选民。恒不过一人或二人。而馀人则均在第三级中。此第一级或第二级之一二选民。公举之初选举人人数。竟与第三级之无数选民所举初选举人之人数相等。此制之不公允。显然可见。平民社会党人。则因此受亏不浅。平民社会党之选民。为普鲁士全体选民百分之二十三零十分之九。然在普鲁士之议会。则仅得四百二十二议员席之七席而已。”至于旧都邑如汉堡Hamburg勃雷门Bremen及露倍克Lubeck三处。则其所行选举章程。与其曩时所得特许建城之批示。同一陈旧。德意志其他各邦。亦大率如是。

  德意志国会议员。则由人民普通选举。人人有投票之权。俾斯麦之所以允行此制者。盖以诸小邦之要求。然而德国国会之性质。实不过一辩论会而已。德皇既得随己意任命其宰相。故德意志钱囊之索。虽为国会所执。而囊则仍在德皇之手也。

  德意志政府之态度。则迄今仍严守其地位。而不肯稍行退让。言论自由。仍为政府所禁。以实状论之。则德国诚无所谓政治上之自由。人民发表政见。过于激烈。则政府得囚之于监狱。人民之属于平民社会党者。均受政府苛待。政府亦永不肯任用平民社会党人为官吏。尝有人询一高官。官吏曾否为政党政治所干涉。高官答言无之。官吏皆有行动自由与思想自由。惟不得与平民社会党有关系。设然则政府立削其职。德国政府之处置平民社会党如是。而其自解之言。则平民社会党者。君主政体之仇敌也。

  平民社会党之态度。则其强硬亦不减于政府。平民社会党人。均傲然不赴皇室之宴会。国会议员之属于平民社会党者。皆相约不作高官所开宴会之客。萨克逊奈议会议员之为此党党人者。亦永不赴萨克逊奈王之宴会。一千九百十一年之秋。柏林市政厅新屋落成。举行竣工典礼。柏林地方官吏之属于此党者。因须为德皇三呼万岁。无一往观礼者。政府对于此辈。异常猜疑。且又夺其政治上之机会。故此辈对于政府。既未曾作一称诵之言。亦未尝表示其信任之意。德意志南方之人。则气量较宏。是以拔伐利亚Bavaria之王。居然不以与芬福尔马Von Vollmar握手为辱。芬福尔马者。平民社会党自由一派之领袖。爱国而有能之人也。

  德意志政府与平民社会党之交恶。虽至于此。然德意志政府。终不能久屈平民社会党。而使不得自伸。平民政治。在德国卒有克吿成功之日。上次选举。平民社会党人投票。至四百二十五万之多。其外更有急进党人所投之票数十万。德国政府因此不得不退让。而其所以退让之故有二。一为政治上之原因。此辈所投之票。若是其多。德政府虽强健。亦终必为多数所屈。一为经济上之原因。德意志帝国之所以强大。大半恃人力而非自然。德国几无一事业不得政府扶助。而事事既有政府维持。则人民难于自表其能力。而个人之野心。亦恒成无效。政府持放任主义之国则不然。人民之能力与个人之野心。为凡百事业发达之根源。事业之振兴。盖基于此。今德国之人民。既不能施展其能力。复不得偿其夙抱之志愿。则德国自必有陷入于困难之境之一日。蓝人民之能力。不可不有一可以施展之道。政府苟禁阻其在经济一方面之施展。则人民自欲于他方面施展其能力。平民政治者。人民可用以施展其能力之一法也。德意志政府对于经济一方面。既以父老自居。则其人民在政治一方面。自欲力争其权利。而德意志人民所争平民政治之第一步。则当为责任内阁。德意志之首相及其内阁。向为德皇所随意任命。今应改为对于国会负责任。设内阁对于国会无责任。则所行之代议政体。实仅一欺民之制度耳。俾斯麦深明其理。故当诸小邦要求国会议员须用普通选举法时。慨然允之。盖俾斯麦之为德皇留一随己意任命内阁之权。已足使德皇成一自操大权之君主也。

  国会议员之以平民政治为志愿者。蓄有此心久矣。此辈迭在国会中提出议案以作绝大改革之准备。今此辈在国会中既为多数。已占优胜之地位。此一任命内阁权之变动。数载内或能因而实行也。此事能行。则平民政治家所想望之第二事。必为选举章程之改订。阿尔赛斯洛伦Alsace-Lorraine一邦往岁得通过其新订之宪法。新宪法对于选举。与人民以普通之选举权。成丁男子。人人得投选举之票。倍勃尔睹此平民之获胜。深为欣喜。普鲁士之人民闻之。遂亦作改订选举章程之想矣。

  他国之人。每不知德意志平民社会党之真相。此党虽以平民社会为名。而其性质则为平民的而非社会的。党人所主张者。非普通之社会主义而为平民政治。此党向时固曾趋重于社会主义一方面。及经多次之失败。阅历大增。遂知空理想必不能操胜算。于是始步步践实地。而趋重于平民政治一方面。故今日德意志之平民社会主义。实为竭福生Jefferson之平民主义。而非马克斯Marx之社会主义。其目的盖在政治而不在经济。其所欲得而控制者。为政府而非财产。

  德国中流社会之目的。亦渐趋于平民之治。如亨沙党Hansa Bund者。今其组织已甚完备。其行动亦殊活泼。恐将成一强健之政党。盖中流社会党人仍畏平民社会党之激烈过甚。如此党则必甚赞许也。

  英吉利之为国。夙以安静稳固及务实三性质著。近年以来。则英人所蓄政治上之野心。遽使英吉利一变而为不宁靖之岛国。曩日英国诸大政治家如般克。Barke如勃拉脱。Bright如格拉史冬。Giadstone苟得见今日英国种种政治上之改革。亦必将惊诧不置也。

  余试择其改革之尤重要者两事申论之。其一关于生计。其一关于政治。关于生计者为因。关于政治者为果。而追溯两事之缘起。则均为英国人民醉心急进主义所致。

  第一事为劳特佐治Lleyd George之预算案。劳特佐治者。英国之财政大臣。其胆力绝巨。先是英国之土地。三之二属于地主一万二千人。英国人民。至今仍不能祛除其尊敬地主之旧习惯。群以为一有土地。即能在社会上及政治上占优胜之位置。英国政府之为地主所控制。数百年于兹矣。政府既为所控制。赋税机关。遂亦在其势力之下。故英国土地之估价。犹为二百四十年前之估价。未曾有所更改。英国于二百四十年前。犹无所谓利物浦。犹无所谓孟契斯德。Manchester犹无所谓里次。Leeds其时伦敦之膨胀。方及于威斯敏斯德Westminster之界线。工业之革命。实为地价变动之根源。工业革命之后。英吉利实业大兴。荒僻之境。因制造业之发达。遽成为绝大之都会。地主则一旦遽成富豪。贵族中人。因有此世传之土地。遂得不劳少许之心力。成巨城市之主人翁。而坐享数万数十万人租金之供献。即如伦敦之巨。其地主亦不过多人。英国有无数富翁。均以地租及九十九年租金而成巨富。至于纳税一层。则凡向地主租得土地至九十九年之久者。皆须照时价缴纳。而原有土地之人。则仍得照二百四十年前之估价缴纳。

  劳特佐治者。竭力主张社会上之大改革者也。此种改革。无一不需巨款。劳特佐治则拟向地主筹此巨款。英吉利之地主。劳特佐治所斥为土地专利者也。劳特佐治拟将全国土地。重行估价。而政府此后即据此新估之价以征土地之税。劳特佐治在国会所提出之土地预算案。不特震动一时。且为英吉利庶民人人所欢迎。此案在下议院通过之时。得有绝大多数。及至上议院。则其议员力阻不使通过。以事理论之。则此固自然之态度。盖上议院之议员。几无一人非地主。世袭土地甚多之人。居其大半。此辈苟须纳新加之税。财其担负即不轻。是以上议院之议员为自保利权起见。势不得不反对此议案。英吉利急进之风潮。方使自由党得势。今忽又侵及顽固不化之贵族中人。而此辈又自以为所据地位甚固。于是于此案表决之际。大多数毅然投反对之票。此案遂不得通过。

  凡立法事件之关于财政者。下议院独有表决之权已数百年。此一成例。牢不可破。自安纳后Qucon Anue在位之时至今。此例未曾一破。而上议院今乃毅然破此数百年之成例。下议院之愤懑。自属天然。彼等立请国王延长议会期限。而以此预算案使全国人民投票解决之。急进派尽力运动。居然获胜。投票结果。赞成预算案者得多数。上议院之议员。至是亦不得不服从多数国民之意旨。预算案遂得通过。

  劳特佐治之预算案。平民政治之预算案也。此案通过。平民已获一大胜。然英吉利之平民。则犹未敢因而自满。即上议院议员所留之少许立法权。英人亦必欲悉行剥夺之而后以为快。首相阿斯葵斯Asquith又提出一国会改革案。此一议案其性质既非常重要。提出之后。震动一时。据此案则上议院不特无削改关于财政各议案之权。即如他种议案。上议院设不使通过。则归下议院复议。再行投票解决。其结果苟赞成之票为多。则此案虽未经上议院通过。亦得作为有效。总而言之。则上议院立法之权。削夺尽矣。立法之权既削。则上议院亦将不成其为立法机关。而成下议院之顾问部矣。

  上议院之议员。自不愿自削其权。故国会改革之案。虽在下议院通过之时。赞同之票多于反对之票一百二十票。及至上议院。则五百上议院议员。无一投赞同之票。首相阿斯葵斯于是在上议院中宣言。内阁已上陈国王。此案苟不得在上议院通过。则国王须封若干平民为贵族。俾得入上议院投同意之票。而使此案得以通过。国王对于此请。今已允准云云。上议院议员闻言。莫不为之震惊。盖贵族人数。得如许之增加。贵族之价值。即将得相当之削减。贵族愈多。则贵族愈不值钱。与其削减价值。毋宁削减势力。职是之故。上议院议员有投票赞同此案者。而此案遂得在上议院通过。于是英国宪法上世袭之立法权。为平民政治剥夺尽矣。

  然英国人民对于此事之结果。其感情之热。尚不如其对于赛球胜负赛船胜负之感情。其冷淡诚出人意料之外也。

  凡目睹下议院议员争辨此事时之情状。以及此案在上议院通过会之景象者。必见有深堪注意者两端。其一则两院之中赞同反对两方面均无一在法律上或宪法上立论者。有议员多人。自言细读合政报The Federalist关于议院之论文。以硏究一院制与两院制之利害比较。但两院对于此事之辩论。均未有一人道及此学说上之理论。其辨论盖幷无学理之性质。而属于政党之性质也。辨论之际。仍不过敌党互相倍击而已。

  第二端为英国人民之不注意于此政治上之革命。一日为下议院之此案第二读会。旁听席中犹不足二十人。其日有一工党议员。起言当此宪政上之大变。国民之敢以身尝试其危险者。乃不过二十人。宁不可叹。即如威斯敏斯德之好闲之徒。一呼即集。然亦竟无一注意于此案之能否通过者。当格拉斯冬之时。恒有无数人民日俟于议院门首。以目睹此大政治家之下车。今则英人之崇拜伟人。较之曩日。不啻有天壤之别矣。

  上言各节。均足以表见平民政治之精神在英吉利之进步。平民政治之在英吉利。今以平淡无奇。庶民亦深知其终必得势。故能不注意于立法上之改革。工作如恒。而以立法上之改革。托诸当政之人。人民在平民政治之国。惟俟过有危险。始能为所惊动耳。

  英吉利随此急进主义之潮流。今又主张废除选民之财产资格。英国现行之选举制度。财产为选民必要之资格。今其人民所欲行之制。则成丁男子将人人有投票之权。即女子亦将享此权利。惟非人人有之耳。下议院前次会议。又议决议员得受每年四百镑之薪金。向时议员。均不受政府薪金。今则不须为政府徒尽义务而不取酬资矣。下议员今又提议。凡正当之选举费用。悉由政府担任。此时则此种费用。如选举票印刷费。选举评判员酬资等项。均归候选人分任。而其费恒至六百镑之巨。故贫苦之人。均以无此财力。不得为候选之人。独工党中人。则其所负之选举费由工党担任耳。

  上言诸端。均贵族与富人在政治上所享之特权。特权既废。则曩时不得为官吏之人。一旦均得投身于政界。此辈新入政界之人。尤注意于立法事件之关于社会者。端重之国务员。作甚长之演说。以论大城中婴儿死亡率之巨。以及国民之生活程度。与工民之失业等种种问题。即大政治家格拉斯冬。固亦早已逆料社会问题。必有为政治上最重要之问题之一日也。

  但格拉斯冬虽能逆料及此。其所未料及。尚不知凡几。一绝端社会党人如基埃哈第Keir Hardie其人。而泰晤士报乃记其行动特详。此格拉斯冬所不能料及者也。以鲍尔福Balfour之守旧。亦稍稍趋重于平民主义。此亦格拉斯冬所不能料及者也。英吉利最有名之大演说家洛斯般雷勋爵。Lord Rosebury每曰。余侪今均成社会党人矣。勋爵之作此言。已不止百馀次。此则更为格拉斯冬所不能料及者也。

  欧洲诸国平民政治进行之潮流。固如以上所述。然在欧洲诸国。其进行均有一相同之点。则诸国平民之争权。推原其故。皆缘起于工人之不自满。诸国工界中人。今皆欲发表其关于生计关于政治之种种要求。而赞许其要求最易者。莫如行平民政治之国。故工界中人以及与工界表同情者。皆力迫诸国施行平民政治。是诚为政治上之新动力。然亦非欧洲之政治思想家特托克维尔所能料及者也。

  此辈今所要求之平民政治。社会的平民政治也。然其理论。则幷无政治哲理。殊不似一百五十年前卢骚Rousseau与高特文Godwin所倡政权平等的平民政治之学说。此则富於哲理。而美国之独立檄文。即基于此而发生。政权的平民政治。有无数深妙之理想。可以使名学家硏究之而不以为乏味。社会的平民政治。则绝无此种深妙之理想。其理论皆根据于现在之事实以及现在之需要也。

  欧洲之平民政治之所以为社会的平民政治者。盖以社会的问题。在欧洲最为重要。而社会的问题之所以在欧洲最为重要者。则以欧洲之工人均注重于政治。欧洲诸国之工党。无一不组织完善。其性质虽趋向于社会党。而政治上之动作。则幷不鄙弃弗为。欧洲诸国之工党。几无一不抱有绝巨之势力。法兰西国会议员。工党中人居其一百二十。比利时之工党。在急进各派中为最有势力。德意志之工党。不特已使其国中之法律受种种改革。又将使其立法部之组织。实行平民政治。英吉利之下议院议员。属于工党者四十人。而英国公民之隶此党者。复有百万之多。是以当政之自由党。势不得不与联合。自由党既与联合。则英国工人之势力。自能及于全国矣。

  欧洲平民政治之得以进行。盖以工人之有团结力。而其工界团体之所以得有此绝大之势力。则以社会党急进党与自由党之互相联结。此数团体相联结之后。其影响之及于欧洲列强之对外政策及其对内政策。将尤甚于沙勒曼Charlemagne之征略。将尤甚于克林威尔之功业。将尤甚于大弗兰特力Frederick the Great之明智。将尤甚于拿坡伦之野心。其影响之所以若是甚巨。则以向时之政府。政权操于有资产者之手。而将来之政府。政权将操于平民之手。人人所操之权皆相等。今日为过渡时代。而欧洲诸国之所以得至此地步。则前言数团体之联合之所致也。”观夫欧洲最新之改革。则美国之平民政府。实为最稳固不变之平民政府。美国之上议院。断不至有英国上议院之大改革。美国之国都华盛顿。亦断不至如法国巴黎之变动无宁日。美国之两大政党。亦断不至采取德国倍勃尔氏之政党之政纲为政纲。”美国人民。固无从军之义务。亦无世袭之贵族。所行之选举制度。亦人人有投票之权。然欧洲之平民政治。在理想上实际上。均较美国之平民政治为激烈。其故无他。美国之工人。均信任旧有之两政党。美国之工人。苟不复信任旧有之两大政党。则情势便将大变。否则将长此平和。美国工人苟疑现有之两大政党而深恶之。因此自行组织一工界之政党。则欧洲之社会的平民政治。即将见于美国之政界。而以事势论之。则美国或不久即将有此一日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