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排版不佳而不易阅读。请协助改善它,再移除这个模板。
〔民国〕渠县志
作者:杨维中 锺正懋
中华民国21年(1932年)

编辑

 叙 渠县志十二编永川锺正懋初为商略订次篇目例议会采访急就程功蕝缉其渠县形势街市交通山脉水系各图属之富顺罗恺素钦地理志第一属之熊衡姜筱尚食货志第二田职榷政户口水利蠲政属之王南堂萃五盐法茶法钱法属之杨思慎秀思教育志第三实业志第四官师师表第八属之熊廷杰特传礼俗志第五礼制属之张韵桐伯琴风俗属之叚文炎绶珊艺文志第六属之章含仲禹兵备志第七属之万之纲华笙人物表第九列传第十属之郭奎铨云骞别录第十一茔墓金石属之张士杰智远古迹祥异杂识属之邓鸣鸾唯一文征第十二属之袁希安超凡冉之简伯敬胡春滋畹兰为协纂奉节胡绍斌慧根分任编辑毛乐丰以衢以常务采访参左创草凡六月长编略就 在懋有隆昌之役梁山许仁经宣相助为理期年受代初校始业卒又又五月篇帙定都为七图六十四卷盖正楙治其凡要以举成法经宣治其目数而为司旅智愚相待文质相胥陈力之勤虑已过半是当与渠中父老昆弟共识之尔同里黄振河星伯移书雔比既讫渠县知事蒲江胥君为著录焉  附渠志商略  郡县方志高者比方国别史与左氏外传同科次或昉于周官诵训以知地俗以观新物常道将华阳国志次录公孙刘李自治一方方岳之威共主之制高世比德于齐晋吴楚诚有足以上侪国语者其七略录周考周纪周说隋志著南州异物志南方草木志荆楚岁时记洛阳伽蓝记陈留耆旧传汝南先贤传事皆丛碎惟 据偏国即较然与春秋异流是故汉方士虞初武帝时以侍郎为黄车使者奉釆周俗称周记而不不称河南说宋世范成大次平江府志不从今名而称吴郡志诚以方志图经不与邦典而疆易之事彼此无常自商周建国汔于秦汉分郡县以逮近世数千年闲士女之籍期无旁溢惟有斟酌古今弗牵时制题名一从古郡县所部不必专系于今此无论当官奋笔与私家撰述其为深识流别则一矣若夫周礼小行人之守自万民之利害而下物为一书每国辨异之以五物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管子山权数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以其掌之行人故谓之行 犹太史公书称太吏公 礼杂记亦引赞大行是皆小说实则方志根极大共乙部著录兹族其容至博自诸杂传图经地理之记乃至青史 小说仪注短书靡不兼包并函同傅一科以别于春秋国语封域既明斯志乘可得而作 本馀杭章先生说 官书私著盖无择焉  唐刘知几子玄撰史通其内篇杂述榷论史氏流别有十其小录之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汉末英雄萧世诚怀旧志卢子行知已传琐言之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玠松谈薮郡书之圈称陈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都耆旧虞预会稽典录别传之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采忠臣徐广孝子地里书之盛宏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湘中乃至逸书之顾顾协璅语谢绰拾遗家史之孙氏諩记陆宗系历与夫杂记之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都邑簿之三辅黄图洛阳关中莫非后世方志规摹所及然子玄固云其间得失纷糅善恶相兼难为𫌨缕且同自 郐彼其权衡取舍容与文史通义相绝所宜比物合虚校其封域明其分齐以为去甚泰者矣又以古之史臣如董狐南史丘明子长皆出自一家咸能立言不朽未闻藉以众功自后汉东观大集群儒高齐周隋有监修自自领之制于是著述无主阁笔相视汗青无日头白可期兼视听不该直书见雔注记取禀监修十羊九牧挥铅奋墨劳逸不均当时制为五不可之论自守司东都驿召至京遂与监修国史萧至忠诸官书求退挽近方州志乘之兴著于明代不可之论虑亦视此有加伤今所以思古陈古亦以谏今尔清章学诚实斋承浙东万氏绪业为文忠校雠诸通义以复歆固之学囊括大典卓约或过史通中岁数膺志乘之聘涉历事志为多撰次湖北通志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天门县志方志立三 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修志十议地志统部武功朝邑吴郡姑苏滦灵寿诸志书后与诸人书论修志事并和州以下各志序例本末经纬条宣究极䚡理缜密檃栝为无遗矣以谓州郡均隶职方固不得加封建之国别为史然义例不可不明志为全书总名皇恩庆兴录为外纪官师铨除画为年諩典籍法制为考以著之人物名宦为传以以列之蓻文仿三通七略之意比类成编不与选文相掍旧志卷帙目录作者性氏并予录入听其并行又以今之方志多分题目浩无统摄如星野疆域沿革山川物产俱地理志中事也户口赋役征榷市籴俱食货考中事也灾祥歌谣变异水旱俱五行志中事也朝贺坛庙祀典乡饮宾兴俱礼仪志中事也凡百大小均可类推篇首冠以总名下乃条分件悉汇列成编非惟 总萃易观亦且谨严得体自馀如成文宜标作者传体宜归画一论断宜守谨严典章宜归详悉自注宜加酌量文选宜相辅佐列女宜分传例并所谓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立四体归四要议职掌议考证议征信议征文讲传列议书法议援引议裁制议标题议外编马班而后家学渐衰而特立名家之学起六代以还名家复歇而集众修书之法行志体坏于标题不得史法标题坏于蓻文不合史例故于执文一部尤三致意焉卮言賸义互见参证之处弥复不一而足居今日而而欲经纪一方文献宏纲远条深根甯极咨惟先生其百世不祧之宗乎  范成大吴郡志五十卷曰沿革曰分封曰户口租税曰土贡曰风俗曰学校曰城郭曰营寨曰官宇曰仓库场务附焉曰坊市曰古 迹曰封爵曰牧守曰题名曰官官吏曰祠庙曰园亭曰山曰虎邱曰桥梁曰川曰水利曰人物列女附焉曰进士题名曰土物曰宫观曰府郭寺曰郊外寺曰县记曰冢墓曰仙事曰浮屠曰方技曰奇事曰异闻曰考证曰杂味曰杂志凡三十九篇王鏊姑苏志六十卷首郡邑沿革次古今守令次科第皆为之表次沿革次分野次疆域次山次水次水利次风俗次户口次土产次田赋次城池次坊巷次乡都次桥梁次官署次学校次兵防次仓场次驿递次坛庙次寺观次第宅次园池次古迹次冡墓次吴世家附封爵氏族次平乱次宦绩次人物人物之中分名臣忠义孝友儒林文学卓行隐逸荐举蓻术杂技游寓列女释老凡一十三类殿以纪异杂事而卷次多寡不以篇目为齐名宦分卷为六人物中之名臣分 卷为十忠义与孝友合为一卷儒林与文学合为一卷仓场与驿递合为一卷如此等类不一而足总六十卷盖约略纸幅多寡为之陈士元滦滦州志分四篇一曰世编二曰疆里三曰壤则四曰建置世编分目为三一曰前代二曰我朝三曰中兴疆里分目为六曰域界曰理制曰山水曰胜概曰风俗曰往迹壤则分目为七曰户口曰田赋曰盐法曰物产曰马政曰兵政曰驿传建置分目为十一曰城池曰署廨曰儒学曰仓库曰铺舍曰街市曰坊牌曰楼阁曰桥渡曰秩祀曰寺观而官师人物科目选举俱在编年之内康海武功志三卷又分七篇各为之目一曰地理二曰建置三曰祠祀四曰田赋五曰育师六曰人物七曰选举篇首冠以二图一为舆图一为苏氏璇玑图韩邦靖朝邑志二卷为书七篇一曰总 志二曰风俗三曰物产四曰田赋五曰名宦六曰人物七曰杂记陆陇其灵寿县志十卷一曰地理纪事方音附焉二曰建置三曰祀典四曰灾祥五曰物产六曰田赋七曰官师八曰人物人物之中又分后妃名臣仕绩孝义隐逸列女九曰选举十曰蓻文田赋蓻文分上上下卷祀典灾祥物产均合于一上来六志固近代肤敏闻人之作载祀留青时见称引实斋各为书后然谴诃掊击为已至矣石湖之书指为宋人诗话家风大变史文格律济之之书讥其暗于史裁浸溃于文人习气深慨乎文人不足与于修志养吾之书斥其矫诬迂怪颇染明中叶人不读书而好奇习气至康韩陆三家之书一则曰芜秽乖刺识既不足又不知史家法度丈章体裁胸中全无伦类惟欲约省卷篇一则曰直是一篇无韵之朝 邑赋又是一篇强分门类之朝邑考宜置之六朝人小记短书中正其三谬伤其不自度量不解史学辄欲求异于人故为书不情至此作者所不屑道一则曰迂诞无理偏见强辞学究压人故习不甚解于文理诚以问学之涂前修未密挽出转精昔人成器所至从而推校枉韦往往后易为功正如子玄史通弹射晋后诸史视法吏虑效重囚犹且过之此亦无间今昔者矣  渠县旧志终胡清世有四本一雍正本知县房山徐兆麟著录贡生李𥡝述稿一乾隆本知县萧𬭎著录贡生李祖芘以此述稿知县李云骕锓板一嘉庆本署知县黄陂王来遴著录贡生谭承恩以次述稿一同治本署知县桂林何庆恩著录贡生贾振麟以次述稿雍乾二本今佚不可见嘉本录箫叙称雍本明白显易略而 未详同治本经籍志亦道其笔墨洁净又嘉本凡例内载旧志修于乾隆五年编目三十八约以十六条分类附从虽较详明未符史裁此即乾隆本又云今遵省局给发章程格式列卷五十二依式备载其为本县所无者仍以次胪列卷目书无字于下又同治本凡例亦云本志遵奉颁发体例通观四志雍乾二本义取简赅嘉同二本依准功令同本标题类叙又昉嘉本现行同本卷五十签署杂识与嘉本同而文字盖阙不可见疑锓板寖以放失或纸素有所夺遗其卷七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拾九卷三拾卷三拾一卷四拾三卷四拾五著录水利屯田边防驿传馆递土司屯练钱法木政榷政方技僭窃诸篇一依原例仞为本县所无各书无字于下两本亦初无 二致有同本移录嘉本文字唯于序例中略施点窜或并序例亦悉予移录者如卷五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三十二卷三十九卷四十著录形势风俗兵制盐法茶法蠲政列女隐逸诸篇是也有同本移录嘉本文字仍依时代随分增益以资衔接者如卷八卷九卷十卷三十三卷三十四卷三十五卷三十六卷三十七著录户口田赋城池职官选举封荫政绩武功诸篇是也有同本排比较勤考索较精取舍较严附录较备或假表諩以施檃括往往为嘉本所弗逮者如卷二卷三卷四卷六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拾八卷三十八卷四十一一卷四十二卷四拾四及嘉本原次卷四拾六卷四拾九卷五拾同本原次卷回拾八卷四拾九卷五拾二著录图考沿革疆 域山川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祠庙寺观人物流寓仙释陵墓蓺文物产祥异诸篇是也有两本署目指事初无出入而前书不为审谛义有未安赖后书为之补苴是正者如卷一著录星野一篇是也至于经籍之部创自隋书所以差次丙丁浚抒流别因刘氏七略孟坚蓺文志之遗也两本皆也蓺文为总集钞选之业其失则均然同本卷四拾六著录经籍虽复阔略眇小庶几石渠天禄事守弗替而嘉本卷四拾七题署典籍直与前录水利屯田边防驿传诸篇同科卷四拾八金石亦然其卷五拾一著录杂识一篇同本复取以实金石之都为卷四拾七嘉本卷五拾二外纪志山水异迹同本卷五拾一外纪志士女畸行要其盈蚀异同之故固当世得失之林亦以旃表后昆为足足定其从违取舍者矣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史官之守方志之业实斋为条理始终矣虑有甚泰则子玄自郐之喻章先生流别之辨参而伍之庶几谨审权量分理明察老?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推本先正断之后贤迄于石石湖济之以次陈康韩陆诸家旧籍谭卖故书排比会通观其所聚因其历数尽六十年详略文质兴替蕃变之迹定次新志篇目例义就正有道君子  地理志第一 旧志星野图考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城池关隘津梁驿传铺递属之     秀山李稷勋尧臣次秀山县志十四卷以谓星野之说施之统部方州可以采证古籍推求次舍若州县图经百里之土其当于度分几何徒烦其傅会焉故今惟据北极高度及今师中线偏度以为考地证图之资其说精审可法今由富顺 罗恺庶钦缋地造图其目为渠县形势全图渠县街市图渠县水陆交通图渠县山脉图渠县水系图罗君学于中央陆军测量学校教师多远西通材大学既不设地学科辨度规方舍此几无嫥门可觏诚能本其素修精意构撰一图成而五图皆就足为渠志瓌宝矣诸方志旧图大共逐于景物山水摩画工其绘事而山川不足以程远近人物不足以穷形相渠中八景诸胜宜效光光鉴取影之法代以照片为五色珂㼈板复写既易为功藉美术以著名迹资见观任便多矣又旧志嘉庆本以关隘附入疆域志以道里附入关隘志同治本建置沿革志有表道里移入疆域志又两本表諩绝少往往虚占篇幅驿传铺递昔从盖阙自清季变法迄于民国新 建邮政电报各局以次设置其间宜有取舍损益  食货志第二 旧旧志户口田赋水利盐法茶法钱法榷政蠲政属之     嘉庆本田赋志附记官吏俸给水利钱法榷政三志与同治本皆从盖阙三十年来银元铜元军用标兑换券并内外有价各证券日以繁穰金融益滞乃至经征置局征收改课百货统捐烟酒公卖地方税独立收支皆已应时兴作寖为定制所宜随分增益  教育志第三 旧志学校选举属之     清世学校初制视今日简易特甚时制教育行政与学校教育事守亘异题篇不容因仍旧称自旧制所著宜依时代裒录断至光宣变法以趣藏往其劝学所教育局县立公立私 立城镇乡各级男女学校先后设置原案与专门教育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国内外留学教育会一应变通废止均宜条分件系又旧志例以学校选举并列选举表限自五贡以上与时制中等学校毕业生相次比今以旧制选举表时制国内外高等专门大学毕业学生生表分著于篇  实业志第四 旧志木政物产属之     实业为清季新政之一今自实业局远稽本始其沿革可得而说又实业行政人员应依类列表又旧志木政盖阙今并物产汇归兹篇以明事守  礼俗志第五 旧志官署祀典祠庙寺观风俗属之     清世同光以降迄民国县地方行政司法警察一应因革损 益若嘉庆本田赋志所录官吏俸额孔子庙升大祀关岳合祀皆次原案于篇诸题咏石刻文字移著文征风俗岁时之记附焉  蓺文志第六 嘉本题典籍志同本题经籍志     同治本经籍志颇识校雠之义其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虽有未逮庶几部次条别向歆术业之遗今自清世同光宣三朝下逮昭代参校东观仁寿阁中经簿若王阮虞颜宋曾晁陈诸家第录成成法标分部汇删芜撷秀跋其端尾勒为一书以备校雠取材但蓻文入志例取盖棺论定现存人士撰述概不入录  兵备志第七 旧志兵制屯练武功属之 旧志标目有屯田边防土司三志文从盖阙事势则然无取虚张类例自清季练勇保甲助助警队时制警备队团防常练门户练更起代兴首尾六十年间兵灾匪祸悉予著录其赴事死难诸先烈仍各著列传人物表趣以约审篇章  官师表第八 旧志职官政绩属之     职官选举不依表体而皆编为志实斋讥为迂疏寡当论之綦详今依式以上方年月为经首行官阶姓名之下注其首趾举其政绩以为之纬仍分著列传文征诸篇  人物表第九 旧志人物对荫武功列女隐逸流寓仙释方技外纪属之     实斋以人表不立则列传不得不多三善之论审谛如帝今尽旧志人物封荫武功节孝节烈节义孝妇才女贞女隐逸 流寓仙释方技外纪诸目依年代先后分著先正列女二表其行迹足征征者并诸笔语分著列传文征两编  列传第十    实斋和州永清诸志列传序例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推论列传至为精当以为国史取材邑志人物尤属紧要一二达官显贵之外幽独之士贞淑之女苟非开馆投牒无由自致故列传为所畸重而于传例商榷尤亟亟焉决断是非者为一曹属笔创草者为一曹投牒者叙而不议参阅者议而不断事有专责各不相侵此一事也不为生人立传而妇人守节年例已符不俟没身得予破格立传去任之官一时政绩卓然更无拟议虽未经没身论定而现在不居本县亦未 晋秩为本部长官及有统辖者亦得立传此一事也人别为篇类次相从然如范氏东汉之作题目繁碎有类米盐传中所列姓名篇首必标子注若此之类宜所禁遮此一事也人文论次之馀或有人著而事不详若传歧而论不一与夫显列名品未征事实或由载笔误删或是虚声泛采难凭肌断当付传疑列传将竟别裁阙访之篇以副慎言之训他若标名略注事实实难征世远年湮不可寻访存之则无类可归削之则潜德弗曜凡若此者悉编为阙访列传以俟来者别择此一事也新志杀青可写于旧志撰述诸人特编列传历叙前作存其规模亦见创例新编初非得已此一事也聚众修书立监置纪尤当考定编章复审文字某纪某书编之谁氏 某表某传撰自何人此一事也馀义众著不尽𫌨缕  别录第十一 旧志志外纪属之     别录之名肇自更生实斋所谓例以义起期于无滥无遗凡事属琐屑而不可或遗以及一切新奇可喜之传虽非史体所重亦难遽议刊落今置别录使纤伙饤饾先有门类可归正以厘清正载谣歌谚语巷说街谈苟有可观悉以入录  文征第十二    蓺文文征之不可辄棍其义已著今以渠县文征囊括旧志蓺文之部就有韵无韵诸体精意钞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其现存人士笔语概不入录  上来所述盖亦各尊所闻笃时拘墟庸足据为权概宕渠名封世 有显学挽出广安州新志实周通奉特立名家之书光辉充实成文可因而渠志俶载又实斋所谓集众修书大雅宏达之才文章科第之士亦有尝主志乘多所涉历然则文献足征征众功可假栖毫观成斯其幸也   新志志审订后言 永川锺稚琚成新志都十二目六十三卷既写定经年胥志光知事属为审定并告以十四年后大事附入期三月成事议论末施胥适病去驻军旅长熊玉璋蒹代胥职复广集县人教育局长杨槐柱实业局长李逸仙团练局长陈磐收支所长陈子光农会会长杨思慎陈经纬商会会长欧阳朝钧王庭五中学校校长文泉教育会长戴德征欧阳朝权军团联合处处长陈镕嘉惠局管理饶琪王龙璋教养工厂管理康诰等大共会议相谓时异世殊事繁物变新志条载虽极殚洽然其间著录阙访既标之主名而克日梓行审订宜速为从事因观仕进一门武职仅纪二三死亡遗弃一切生存按之前本容有出入教育一志以中等学级毕业与旧五贡相次比此自清代规制奖进有然逊清既远 学校盛兴即前之中等四年现制初中三年以与旧例五贡为十二考三十十六年比年岁既差难易不侔宜首专门学校毕业者以励高深实业一志乙种专门教育毕业自应表列鲜有异同其行政教育渠县既系教育局经费仍当属之教育方面以免彼此歧异此亦宜有变易兹拟武职始自少校以上学校起自专门以上庶于旧志有所因依又吾国志局不定漏脱斯多实斋章氏夙诟病之流江蕞尔何与于斯以是礼俗政教文献不足因革损益科条靡据此中详略不加考虑唯之与阿奚以信后近更物质文明应时兴起市政马路电话汽车此创彼因厥有椎轮述录不事考镜奚由本之各议既经通告复分函外邮限至本年十一月底牒投函报藉资添注于是同人分册披览或新志已具而鲜详与未具而全略并涉疑虑者先黏条签次共商榷继乃分功程 事而殿以采询即以地理食货诸志任之章进先重禹教育礼俗兵备诸志任之邹仁杰渥生实业官师人物文征诸志任之杨思慎秀思而列传蓺文别录三志则自任之盖诸君子夙娴掌故凡所述列无庸藻缋为时四月馀共费洋三百八十元主任蓝寄尘与焉特纸油各费不隶此今其时已过其事既竣前函分邮各士迄少投牒者日月逝逝矣而征集末由期限早竟凡所不备幸共谅鉴兹所附益市政马路驻防三卷合锺志共六十六卷皆依众议与锺总纂所柬示者益之役既毕更为言以纪厥后民国十九年一月十六日主辑胡春滋记    续修县志叙 渠县志十二编民国十四年永川锺正懋已脱稿民十七年驻军熊旅长兼县篆复召集各法团商议重加审订其所成篇可谓全称军事旁午未付梓本年春县令任炜章拟付印刷制预约券 壹千有零 张发各镇购买共计 洋陆千捌百馀 元又需数月始克收入建议续修开会表决从十四年起至今二十一年止期五月成事命奎铨主任辞未获五月龙县长继任复促为之夫缋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故能使绚素有章甘逾本质乃商政府请派陈粹华覃奠川周周宜治分道采访外复延前审订诸君照旧门类编辑如教育礼俗兵备诸志邹仁杰任之官师实业人物文征诸志杨秀思任之地理食货诸志欧衡平任之至列传艺文别录则自任之阅六月而事竣是役也诸君子襄成之功县长补助 之力余则备员而已昔刘昭叙注后汉书有言褚先先生补子长之削少司马接孟坚之不毕相成之义古有之矣因即此意以为之叙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日主任郭奎铨  民国新修渠县志姓氏 附审订及续修姓氏    倡修署理渠县知事                  袁 镕同前                      廖 震  监修署理渠县知事                  杨维中同前                      庞荧高  总纂日本高等师范毕业署理隆昌知事          锺正懋  协纂前清邑举人人云南候补知县冉之简 前清邑拔贡云南提法司经历            胡春滋  编辑前清邑举人云南盐大使              万之纲前清邑庠生四川一次省议员            王南棠棠十一师二十一旅书记官              胡绍斌成都高等师范得业县中校教习           章 含县中校教习                 张士杰渠县党务指导委员                杨思慎前清邑庠生                   张韵桐四川高等学堂得业前县视学            郭奎铨前清邑庠生                   段之炎 前清邑庠生                   熊衡姜成都高等师范得业前县中校校长          熊廷杰前清邑庠生                   袁希安同前                      邓鸣鸾  绘图中央陆军测量学校得业生             罗 恺  采访成都公立法政学校得业生             毛以衢前清邑庠生    张之斗同前                      饶 琪同前                       艾 汧 前清邑庠生                   陈铭钟县慈善局局士                  廖趾祥县中校庶务                   戴南山前清邑庠生                   梁之桢成都高等学堂得业前县视学            陈熙纯重庆法政得业生                 杨丕承前清邑庠生                曾兆麟前新都警务长                  王咸虚虚  校对前清邑增生                   欧绍先前清邑庠生                   饶 琪 局务管理局长                      熊廷杰副局长                     郭奎铨县地方税收支所所长兼事务主任           陈子光   附   审订姓氏  著录署理渠县知事                  胥鉴渊国民革命军二十八军十一师二十一旅旅长兼渠县知事 熊玉璋  主辑前清邑拔贡云南提法司经历            胡春滋  编辑 重庆官立法政得业司法部核准律师         邹仁杰成都高等师范得业县中校教习           章 含渠县党务指导员                 杨思慎  所务主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得业县中校校长        寄尘蓝经惟   附   续修姓氏  著录国民革命军二十十军第三混成旅旅长         杨汉域  二十军四混成旅副旅长渠县县长               任炜章  二十军四混成旅旅长渠县县长                龙焕章  主任 清增贡生四川高等学堂优级师范毕业        郭奎铨  采访成都高等学堂得业前渠县视学           陈熙纯                        周宜治成都通省法政得业                覃奠川  编辑渠县党务指导员                 杨思慎重庆官立法政政得业渠县教育局局长         邹仁杰清庠生成都高等警察毕业  欧阳朝权兼修兼庶务第三课课长              雍正一司事兼提款员                  熊泽三 誊录廖迺第 誊录郭集生

渠县志目录 编辑

 渠县形势全图一 渠县形势全图二 渠县街市全图一 渠县街市全图二 渠县水陆交通全图 渠县县山脉图 渠县水系图 凡属山水人物建筑特铸珂㼈板者概傅此处 地理志第一 凡十五卷  卷一建置沿革表 附说  卷二疆域 卷三城池 卷四形势 卷五市政 卷六山 卷七川 卷八渠县地方行政区域沿革表 卷九县属各场建置一览表 卷十县属各场 距离 集期属保 界畔 一览表 卷十一关塞 卷十二津梁 卷十三邮递 卷十四电报 卷十五马路 附铁道踏勘 食货志第二 凡八卷  卷一田赋 卷二榷政 卷三水利 卷四户口 卷五蠲政 卷六盐法 卷七茶法 卷八钱法教育志第三 凡三卷  卷上太学沿革表 郡国乡党学沿革表表 选举沿革表 卷中清代教育 卷下民国教育 教育行政 小学教育附会区及学校一览表中学教育 社会教育 留学励贷费 教育会 教职员联合会 历代选举题名 国内得业题名 国外得业题名 中校校长题名 教育会长题名 教职联合会会长题名 教育行政主任人员题名实业志第四 凡二卷  卷上清末汔民国实业 实业行政实业会社  卷下物产 特殊物产通常物产  渠县实业行政人员题名 渠县实业会社人员题名 礼俗志第五 凡三卷  卷上郡县职官沿革表上 郡县职官沿革表下 州县儒学官沿革表 职役沿革表 州县群祀沿革表卷中礼制 官署 法图 公所祀典 祠庙 寺观 卷下风俗 婚嫁 丧葬 祭祀 衣饰 饮食居处 言语 交际 礼俗 岁时 艺文志第六 凡一卷  经典录 五部  记传录 三部  诸子录 五部  文集录录 二十部  技术录 五部  佛录 三部  道录阙兵备志第七 凡七卷  卷一兵制沿革表 卷二驻防 卷三保甲 卷四警备队 卷五团练 卷六军事 卷七匪患 官师表第八 凡一卷   人物表第九 凡四卷  卷一先正上 嘉庆咸丰死难先正题名 附录流寓渠中先正题名卷二先正下 仕进题名 褒封题名 民国死难先正题名 服务地方局所先正题名 耆老题名 卷三列女上 卷四列女下 列传第十 凡四卷  卷一 席世䌻 张海澜 朱锡谷 王椿源 吴文嘉 丁良俊 王煌 张锺瑛 何庆恩 杨起凤 卷二二 庞 雄 冯焕 冯绲 王平 黎 𬭚 任 准 雷开发雷开登王树极 李储乙 李含乙 郭荣贵 贾璐 段云翮 阎睿蒲 李漱芳 寇赉言 杨永延 向 璿 贾秉锺蒲友松 王嘉瑞 寇 宗 王遴选 文成贤 赵国翰 伍敏 谭 恩 万宗耀 谢凌云 张永和 李天培 汤 辂王烈妇 雷门四烈 李节妇 王节妇 任节妇 叚烈妇陈烈妇 李烈妇 李烈妇 金莲 陈贞女 凃贞女 向□女 杨宜治 罗平安 杨学干 蓝崧高 杨深固 杨达斋 刘伯谦 杨孺人 万恭人 杨节妇 陈节妇 卷三 蓝珩玉 郭肇图 王步唐 王大奎 文 骏 熊大宽 欧阳孺人 郑周藩 王氏三世四节妇 阎达夫 潘孝子 李朗垣 王道文 廖春煜邹步藩 陈廷璋 卷四阙访列传 前志列传别绿第十一 凡五卷  卷一茔墓 卷二金石 卷三古迹 卷四祥异 卷五杂识文征第十二 凡十三卷  卷一论辨类 三首  卷二序跋类 二十二首  卷三赠序类 六六首  卷四书说类 三首  卷五奏议类 三首  卷六诏令类 三首  卷七传状类 二首  卷八碑志类上 五十二首  卷八碑志类下 十二首  卷九杂记类 六首  卷拾颂赞类 一首 卷拾一箴铭类 一首  卷拾二辞赋类 三百七首十四阕  卷拾三哀祭 二首 渠县地图 渠县地图 渠县地图

地理志  渠县志第一 编辑

 洛书称人皇氏分天下为九囿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则渠县时当隶其寰圉矣自后黄帝画野分疆帝喾创制九州意亦因仍旧宇少区畛畔而已禹艺岷峤青青黎之土实其西垂商后建国伐纣之师著乎周书灭庸之役纪于左传秦汉以降为郡县或以属路或以属道或隶之府或隶之州其治城时易县名迭改乃至里团乡镇之设关塞津梁之建疆域幅宇山川锡号邮传所经电报所通往往与时嬗变旖施因革其迹可得而略说也今次卷十五箸表凡四多以篰牒岀之匪曰趋简凡以取便籕览云尔 建置沿革表  地理志一      夏  商  周  春 战秋 国  秦  西 汉  新  成  梁州域     雍州域     巴子国地     宾国都  在今渠县东北        巴郡     宕渠县  属巴郡武帝元封二年属益州巴郡      宕渠  县  王莽改属庸部巴郡  宇渠县  光武初为公孙述所据  东汉  蜀  魏  西晋  成汉  东晋  宇渠县  仍属益州巴郡建安中分属巴西郡    宕渠县  先主时属宕渠郡寻省郡属巴郡延熙中复属宕渠郡九年郡省属巴西郡     宕渠县  平蜀后属南宕渠郡     宕渠县  秦始初属南宕渠郡寻改属梁州巴西郡惠帝改属宕渠郡太安后没于李特    宕渠县  永兴元年属宕渠郡郡寻废属巴西郡汉兴元年割属宕渠郡寻属巴西郡        宕渠县  永和二年平蜀县复故安帝时属南宕渠郡    苻秦  谯纵  宋齐  梁  魏周  隋  唐  五代  宕渠县  晋康甯元年为秦据太安  宕渠县  晋义熙元年谯纵据之九  宕渠  县  属南宕渠  渠州  北宕  流江县  西魏于渠州析置流江县  流江县  开皇初郡废为渠州治大  流江县  武德为渠州治天宝为潾  流江县  前属王建后属孟知   八年始复于晋    年复为晋有     郡      渠郡   又置流江郡周因之       业初为宕渠郡治        山郡治乾元复为渠州治     祥       宋  元  明  清  民国  流江县  乾德初平蜀地入宋曰渠州又曰潾山郡属潼州府路         流江县  仍曰渠州隶顺庆路立安抚司寻罢        渠县  废渠州为县隶顺庆府广安州  渠县  初隶顺庆府嘉庆十九年改属绥定府       渠县  隶东川道           夏  商  周     春秋战国     禹贡梁州之域  寰宇记记      属雍州域  广安州新志      属巴子国地  华阳国志周武王克殷封其宗姬于巴爵以子其族有賨人尤剽勇应劭引左氏巴子使  韩服告楚      属巴之賨国都  大清一统志賨城在渠县东北华阳国志长老言宕渠盖马故賨国今有賨城寰宇  秦     西汉     新成东汉        记故賨国城在流江东北七十四里古賨国都也      惠文帝遣张仪司马错伐巴蜀灭之因置巴郡  寰寰宇记 又引晋中  兴书曰賨者廪君之苗裔巴氏之子务相乘土舟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布列于巴中秦并天下薄其税赋人出钱四十邑人谓赋为賨因名            汉初置宕渠县属巴郡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  城  寰宇记 又大清一统志云在渠县东北又云汉县在今渠县界   武帝时巴郡隶益州  部  汉志      王莽改益州曰唐部县隶之  方舆纪要      建武初公孙述据属县入于成  广安州新志      建武十二年平蜀复为宕渠县属巴郡和帝分宕渠之  东置宣汉县  今达县   永元中又分宕渠之北置宣昌县  今巴中  蜀      魏      西晋        成汉     同属巴郡  后汉书 又华阳国志有云初平元年巴郡治安汉  建安六年宕渠县改  属巴西郡  华阳国志云郡徙治阆中  二十三年蜀先主分巴郡置宕渠  郡寻省  寰宇记 又广安州新志据巴汉志和帝置宣汉县为今达县     章武元年为宕渠县地改属巴郡  晋书改巴西郡为巴郡   后主延熙  中复置宕渠郡领宕渠县九年郡省以县属巴西郡郡  治阆中  广安州新志      景元四年平蜀县入魏咸熙元年宕渠县属南宕渠郡  寰宇记郡在果州北三十七里石狗按即安汉故城在今南充县北      泰始初初宕渠县属南宕渠郡寻改属巴西郡  晋书  惠帝复  分宕渠县属宕渠郡太安以后没于李特永兴元年成  李雄复以县置宕渠郡  郡治县   郡寻废县属巴郡  华阳国志  李 东晋     宋齐     梁         苻谯     寿汉兴元年复割巴郡之宕渠县属宕渠郡寻省以县  属巴西郡  蜀录      秦纵  永和二年蜀平县复故甯康元年苻坚侵蜀地为秦  有太元八年复之义熙元年复为谯纵所没九年平蜀  又复之  晋书蜀录  安帝时县属南宕渠郡东晋末为蛮獠所  侵县亦荒废  寰宇记      宋永初元年宕渠县属南宇渠郡  广安州新志   又自汉宕渠  移理安汉故城 寰宇记 又一一统志云在今南充县北   齐因之  方舆纪要     普通三年于汉宕渠县西南七十里置北宕渠郡  大清一统志引  旧志云宋郡治安汉曰南宕渠者以安汉在宕渠之西南也寻又于垫江置郡曰东宕渠者以垫江在安汉之东南  也梁复于故宕渠地置郡曰北宕渠者以故宕渠在安汉垫江之东北也又有西宕渠在射洪通泉为故广汉县地  后魏      后周     隋      唐         在安汉之西   大同三年于郡理置渠州  寰宇记 又方舆纪要云梁于安汉置宕渠郡  流江置北宕渠郡而改故宕渠县置竟阳郡又寰宇记云废宕渠县在蓬州东一百里梁太清元年于此置景阳郡  及宕渠县又大清一统志云隋志有宕渠县     在今营山县界乃梁置非汉故县也         文帝十三年  梁武帝太清元年 地内属仍旧为渠州领北宕渠  郡  寰宇记   寻改置流江县  四川通志     武成元年  陈武帝永定三年   改北宕渠郡为流江郡理流江县  寰宇记 又大清一统志云流江县今渠县治     开皇初郡废县属渠州  方舆纪要  大业三年改州仍为宕渠  郡  元和补志 又四川通志云郡治流江县     武德元年复曰渠州天宝初改邻山郡乾元初复曰渠  州属山南西道  四川通志 又寰宇记云武德元年复置渠州领流江賨城宕渠咸安邻水垫江六  五代     宋      元      明      县其年改賨城为始安又分置賨城义兴丰乐三县以宕渠咸安二县属达州又分邻水垫江邻江盐泉四县置邻  州三年割邻水来属八年省义兴丰乐二县其年废邻州以邻山来属天宝元年年改为邻山郡乾元元年复为渠州  流江渠州治后梁开平元年王建据蜀有其地后唐同  光三年平蜀地入后唐至广顺元年复为孟知祥所据  有  节五代史 乾德三年平蜀县入宋亦曰渠州邻山郡属潼川府路  大清一纯志 又明统志云宋宝祐中渠州尝徙治礼义山旧志山在县东六十里上有城址宋将胡荣率州人拒元军死之因名                     仍曰渠州隶顺庆路立安抚司寻罢  县旧志 又续通考云至元二十六年以  州治流江县省入      洪武九年以州治流江县省入仍降州为渠县属广安 清   民国     州  四川通志  再隶顺庆府  县旧志      初沿明制嘉庆十九年改属绥定府  四川通志      县属东川道    疆域  地理志二 吾渠疆域东西广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由治城东至龙泉馆五十里交大竹县界南至大望溪七十里交广安县界西至古楼山一百一十里交蓬安县界北至佛楼寺一百六十里交巴中县界治城东北至达县城二百四十里东南至大竹县城九十里西南至广安县城一百七十里西北至营山县城一百六十里西至南充县城二百八十五里北至巴中县城四百六十里西南至东川道重庆巴县城五百四四十里西北至四川省城八百八十七里东北经万县宜昌汉口至北京四千二百七十三里又经万县沿江至南京亦四千馀里渠地分野自昔与荆楚同占旧说以为翼轸之分鹯尾之次今唯于形势图中记其经纬度数不为百里之土推求次舍秀山县志先例则然也 城池  地理志三 渠城在周世为宾国都地在宋流江县东北七十四里汉初又即县东北七拾里置宕渠县 广安志在今渠县城坝 其城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 旧志晋义熙二年刘裕遗毛修之讨谯纵至宕渠即此 东晋末地为蛮獠所侵而城廨遂以荒废矣梁普通三年又于汉宕渠县西南七十里置北宕渠郡后魏即其地置流江江县其城盖丽于今之流江溪也宋理宗宝祐中避元兵之患移至礼义山城得无恙至元十九年始复旧治此又一小变也明代改称渠县初无城垣成化间知县朱凤始筑土城 四川通志 阻水倚山垒石为门编木为栅取足启闭而已正德八年鄢蓝贼乱县令甘泽度形势筑墉垣周围广四里二分长五百四十丈零八寸七分高一丈五尺置城门五名覆以楼城守粗备崇祯末值献逆乱三毁于贼有十八年 旷无居人丛木把拱虎豹游窟官民均寨居清初移治县北八拾里岩峰场之周家砦 今考试岭之名犹存 历成弘辅熊焯黄伉三令康熙二年雷鸣鲁来知县事始奉檄修治域垣建官署至四年乙巳告竣孝廉李珪珪有记雍正三年知县尹诰重修之因山为城女堞稚墙屹然完固嘉庆七年署左城垣倾圮十馀丈署知县刘铨瑞捐俸补修八年原址仍塌十馀丈知县王衍庆捐奉补修十三年渠江泛涨淹过城垣倾圮八丈馀知县薜天相捐修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巴渝二水两次涨冒城南丈馀四隅各裂数丈或数十丈知县王椿源沈崧曾李崧芳陆为柄张锺瑛次第修补未竣同治元年壬戍知县何庆恩益加修筑四围各增高三尺内作驰道炮台凡六处其东门临大江移炮台于门外石盘上今台石犹存城东南因河为濠西北旧有沟达于河因而治之深广相称城垣 大固有增修城垣记藏城功之明年何君复于通义门外与举人王曰都等募款建水城以通汲道至今赖之增生贾绂麟有记何君书后当时凿水城甬道为石级得一泉甃小池潴之清可鉴人足供中人十家朝夕之需何君题曰廉泉为记以志壬戌闰八月癸巳曹逆犯境知城守夙备遽由蒲苞山宵遁渠垣匕匕鬯不惊士众榜书流江保障字以颂何君选拔贡士金遂生刻石何君亦自为记自是奠安久矣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一夜贼盗火药库爆裂西门睥睨二丈馀知县熊承藻补修之民国四年大竹护国军围城二十馀日枪弹声昼夜不绝北门毁官民督工新建之其城门一合并通义门耳门二合皆立就方事之殷也城中居民岀汲敌自东岸实弹射击辄中事后又建水城护垣一䡓垛口音涂白垩益凿水道令深引水内注居民皆自城内汲运邑绅 何炯董工事民国六年六月霪雨为灾坏通文门城垣二丈馀知事邓邦植以邑绅谢尔炽雍正一督工修复七年五月通济门旧考棚西门城垣崩塌有至三丈以上者知事王时俊筹款葺治巩固如初东门 乾隆壬午年知县邓献璋榜书利济巨川字南门 嘉庆辛未年知县崔景俨榜书解阜恬熙字北门 康熙四十八年知县侯承垿榜书金汤永固字通文门 在县署东北邓君献璋更题题天开文运字作榜书通济门 在县署东南乾隆壬午年邓君献璋更题文峰耸秀字皆榜书嘉庆庚申年知县陈连榜书江城如画字民国二十年东南北及通文通济各门为刘治国县长折去环城马路由南门起至东门止均已告成街市马路亦相继完善西南北城垣石 条半为环城马路之用所存者仅东南面河一隅耳交通固称便利矣 形势  地理志四 旧志曰县城来脉自秦陇甯羌州七盘山入蜀历广元苍溪仪陇营山延袤数千里入渠西北七十里之渌沼山至大通济则群峰高岀一览众山皆小为渠之之太祖山蜿蜒绵亘涌起赵武坪过荼房岭东折南行冈陵起伏由珠山侧至王关山复起峰峦是为少祖自是节节生枝有迎有送势如渴龙飮江自龙骧山下北关场结成县治潜水流江襟带于左西崖玉蟾环绕于右近之津梁接引远之关山拱卫盖名胜之区也  市政  地理志五 县城地势偏颇市街长短相错柜抬骑门凸岀檐际街道窄狭场期拥挤二十八军十一师师长兼成都市政督办于十三年驻防于渠后令王国藩知事举行市政以蓝寄尘为长一时下截柜抬上锯屋檐视前旧规顿为改观十五年十月胥鉴渊知事莅任随即令派水夫及土木工匠各若干干遇警任消防事以张仲禄为队长并新置执行委员以邹玉鈶执行市事十一月邹调汇镇续委李执中继职十六年规定街道宽广檐端平列首南关外开始改建次南街次正街功津街面后胜于前现正继续进行未竟厥功十八年改执委为科员严育梁任公安科张铸禹任建筑科雷呜里任财务科九月胥缷任驻军旅长熊玉璋兼知事及所长以严育梁任统计而以公安科任之陈铭勋规设公园筹 建中校日不遑矣乡镇镇市道除通马路市道丈八宽外馀皆以一丈外计门面房檐各取划一整斋式但高低不等耳各乡镇俱于十七年另委执委分乡督饬并有多场建竖牌坊栅栏以纪其事者 山  地理志六 城内之山二石子冈 在城内城隍庙侧即学宫主山 相传文昌化书曾憩鸾于此现有洗砚池遗迹 宝珠山 在城内学宫前二百馀步顶圆特立状如宝珠故名 山麓旧建关壮缪祠左为吕祖殿殿有吕祖签著灵异民国合祀关岳于此 近郭之山五龙骧山 在县北二里即符特山 汉书地理志宕渠县有符特山在西南寰宇记今流江江县有龙骧山盖古符特山也舆地纪胜图经云在大竹县南三十里按上有仁济王冯绲庙清知县李云骕教谕吴照有谒庙诗 玉蟾山 在附郭西北二里许顶势偃洼状若新月因名 即县八景之一所谓玉蟾新月也清知县邓奇逢王来遴有题咏 魁字崖 在县东关外半里长崖县亘形如金榜明太史南充任瀚采 风至此作擘窠书魁字于崖畔清乾隆间县令武陵阿大书金榜山于魁字之侧因又名金榜山 相传每遇大比之岁石刻光华远映科举既废字亦漫灭山上现为县立立高级小学校址 挂榜山 在县署前西南 清道光二十五年知县王椿源于今通济门申明亭前发土得碑大书挂榜山字碑阴题主薄刘坤典史冯云登训导王鼎明隆庆四年己巳立廿馀字寻移竖明伦堂侧三字摹刻涌月台岩腹贾振麟贾绂麟昆仲有为椿源大尹挂榜山歌 福寿山 在县城南 岩字石刻谱望仙山南崖下石壁刻福寿二大字长广各丈馀宋丞相赵忠简公所书宝庆元年乙酉军幕古郫张晋篆按字今已漫灭 虹飮岩 在县西石岩下水自岩石中出尝有虹飮因筑亭其上名虹飮亭 明统志岩上有滴水下有石臼大如杯盂盛之日出时每有虹影映岩下因名 江东之山十七 万里坪 高一千五百六十二米达为全县诸山之冠云雾山 山较万里坪略低层峦高耸俯瞰渠竹两邑近在咫尺常有云雾罩其上故名 山顶旧有普贤寺  中华山 低于云雾山蜿蜒六十馀里为渠竹两县天然分界牛奶尖 低于中华山形似牛奶故名鸡公岭 低于牛奶尖以形似得名宕渠山 低于鸡公岭层峦峭壁峻不可攀兴大竹九盘广安皛然诸山相连土著通称大峡口 寰宇记宕渠山一名大青山在流江县东丘十八里舆地纪胜图经云在渠州东五十里其山东西两门延连相接山间长长狭有似沟渠明统志宕渠山又名花果园其山崇峻险不可涯东西二石门可以出入按石上旧锓宕渠山三宇画径五寸许今隐约可辨 白蜡坪 低于宕渠山 大梁子 低于白蜡坪黄坭垭 于大梁子猴舞顶 于黄坭垭四望出 低于猴舞顶礼义山 低于四望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宋宝祐中制置使蒲泽之等御元军徙州治于此因因名礼义城即令三教寺宋碑可读大斌山 于礼义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壁立数十仞四面峭削顶平如砥兴礼义山对峙一名幞头山明正德中土人避兵于此后邑人郭荣贵率乡人筑砦居之小斌山 于大斌山兴大斌相距四五里南北对峙四面山 于小斌山兴江西凤凰山对峙 茅城山 于四四面山两峦对峙顶平崖削在县东南十二里起文山 低于茅城山在县东一里又名登贤峯秀拔高耸 上有文峯塔即八景之文峯夕照清乾隆八年知县李云骕重建有记知县萧𬭎王来遴各有题咏 江西之山十七锅顶山 高一千二百二十五米达山上有池不溢不涸如瓦釜盛水然因名铁顶砦 于锅顶山又名正登砦玉 山 低于铁顶砦俗称团包山自荣山开山坪迤逦而来层岩峭壁惟此山上出群峯大青山 低于玉山其上惟东西两石门可出入有汉车骑将军冯公庙土名大神山 绿沼山 于大青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上有池水常绿又名常绿沼 舆地纪胜自阆果连延至此 大黎山 于绿沼山自玉山北东下冈峦起伏突起高峰秀拔耸翠 上有池可供僧汲天旱或减卒不涸 牛角山 低于大黎山独峯特立其半山中即青丝舗官道大通济山 低于牛角山在县北三十二里一名乐山 舆地纪胜每岁正月七日乡人携鼓笛笛酒食登此娱乐以祈蚕事 香炉山 于大通济山上戴石顶秀拔云霄形如香炉故名 山腰有洞土著呼消洞可容数十人相传昔有避寇乱其中获全者 小黎山 低于香炉山在大黎山之东麓五里许宋状元黎𬭚墓在焉小通济山 低于小黎山自大通济蜿蜒而来冈阜层叠至此一峦特 峙天将雨先有云出顶上冠顶山 低于小通济山八庙山 低于冠顶山历山数里有达县属地与涌兴场接界凤凰山 低于八庙山旧称文昌化书五十二凤山即此与江东四面山对峙麒麟山 低于凤凰山真武山 低于麒麟山上有真武祖师庙 相传旧日神像较小由他处飞来今已改大 八濛山 低于真武山在县东北 三国志建安二十年张郃自汉中进军宕渠之濛头荡石与张桓侯相拒五十馀日桓侯率精兵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道狭前后不得救桓侯遂破郃邑土乃安舆地纪胜八濛山在县东北七里起伏八处处有水环之不匝者一里常有烟雾濛其上故名按县八景之濛山晓雾即此上有车骑将军破张郃立马勒铭碑今移治城县立高级小学桓侯庙尚存清知县何士钰玉来遴并有题咏 川  地理志七 县境之大水一渠江 渠江源有三最北者曰后江次曰中江次曰前江后江源出万源县北至普光寺西与中江合中江源出万源县东之白支山黄墩山经宣汉县城东与前江汇前江源出万源之金城山经宣汉县合三源为一南流过达县至木头市入渠境历烈滩螺尾滩三滩流三十五里至三汇镇与宕巴南江三水之下下流相汇西流经礼义山阴至土溪场贵溪水自西入之沿南直下经流溪场流溪水自东入之折而西南经李馥场东至临巴场西南白水溪自东入焉复南流经锡溪场绕八濛山历起文山阴渝水自西来汇所谓流江水也又流经县治东直南至李渡场之西中滩河又自西来汇所谓小流江也又西经㶍渡河萧家 场东复南流经广安东邻水西岳池南至合川县东北之渠河嘴而入于嘉陵江又下与涪水汇合流至巴县入岷江渠江上游之水三巴水 四川通志巴水出陜西西乡县西南大巴山西流入四川通江县东北界俗曰东河折西南有洪口河东北来会又南有小水东北自黑滩子来注之又西南有西河自西北经县城城南来会汉志不曹水出东北南入灊徐谷陈澧汉地志水道图说今四川通江县巴江南流入渠河徐谷盖渠河受巴江处也 宕水 四川通志西河即巴水西源亦曰宕水出南郑县米仓山南南流有南坌河自东来会又南有朱家河自东北来会又南小水西来注之又南西受板桥河东受夜叉河水又南受西来一水又南东受流溪河水折东与东河会 南江水 四川通志南江水二源西北出陜西西羊卷林关南曰蟒潭河东南流东北有关坝河来会又南经县城东南亦曰难江又西南会罗溪河又南会沙河又南有南屯河东北自关坝东南山西南流合东来之三溪河及开田坝水又西南又南稍西曲流百馀里经巴州城东又南折东南会青赶渡河又南会恩羊河又东南 折南有升渡河西合花丛垭西及观音场东水东南流来会折东又会巴水   按巴宕南江三水在今江口镇汇合南流稍东至渠县东北渠江自东北来会县境渠江东入之水二流溪水 源出县东之万里坪北西北流经流溪埸之北而入于渠江白水溪 一名龙洞水一名白水洞源出县东之白水洞洞口当大山之麓广丈馀深不可测旧传𫍣为龙湫祷雨辄应其水色莹白清洌异常自洞口飞飞岀响震一山晶第白丈为瀑布奇观盘曲而下左右十馀里稻畦资以灌漑北流经临巴场之南折而西入渠江 广安州新志以此为潜水非是盖古梁州之域有潜水二 扬州及荆州之潜水不在此数 汉志宕渠县有潜水西南入江陈澧汉志水道图说潜水即今 四川太平县渠河西南流入嘉陵陵江志文入江当作入汉 嘉陵江古称西汉水故云 此直以渠江为潜水也水经注北水 即宕水 自合难水 即南江水 又东南流经宕渠县谓之宕渠水又曰宕渠水即潜水此亦本汉志旧说其微异者汉志潜水包渠江之东源 即万源之前中后三江 而言水经注潜水则包渠江之北源 即宕水南江水 而言二书皆以渠江为潜水此一说也又按四川通志尔雅水自汉岀为潜郭璞音义有水从汉中沔阳南流至梓潼汉寿 故城在今四川昭化县南 入大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潜岀一名沔水旧俗云即禹贡之潜也河图括地志潜水一名复水今名龙门水源岀绵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广元县志潜水源岀县北一百三十里木寨山流经神宣驿又南二十里经龙洞口至朝天驿北穿穴而出入嘉陵江郑康成谓汉别为潜流入汉合大禹自导汉疏通即为西 汉水是康成明以西汉水为潜也括地志元和志皆言出龙门山而广元旧志则云木寨山意者木寨山乃水自沔阳来之所经而人误以为出欤元和志龙门山在县东北八十二里今以旧志所言考之木寨山南十馀里为神宣驿又南二十里为龙洞口又南二十里为朝天驿去县八十里适与龙门里数相符盖朝天驿之穴即龙门山之穴也至其所谓经龙洞口至驿北穿穴而出者又与舆地纪胜吻合其云自朝天程入谷十五里有石洞三水自第三洞发源贯通两洞下合嘉陵陵江此即所谓入大穴中通洞山下西南潜岀者也自此以下嘉陵江通谓之潜水统观郭郑旧说及纪胜括地元和广元诸志皆以嘉陵江为潜水此又一说也至所云大穴者实指广元之龙门山龙洞口非指宕渠之龙洞水也而后人不察竟以县东之白水 洞即所谓龙洞水者指为潜水之所岀如名胜志云渠水过宕渠山合潜水明统志云潜水在县东五十里按其地势审其里数皆以白水洞为潜水不知白水洞之水乃西北流入渠江者如以为潜水何以解于汉志潜水西南入江之说也又按志文入江一作入灊陈澧曰潜即灊 潜灊皆受声于兓古音同在覃部灊虽或音为寻而寻又受声于彡古音亦在覃部是灊潜二字得相通用明矣 今嘉陵江既得名潜水即亦得名灊水志文云入灊当指嘉陵江而言也禹贡锥指云汉志巴郡宕渠县有潜水西南入灊水水经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又南入入于江注云汉水支分潜水故受其称今爰有大穴潜水入焉通冈山下西南潜出故谓之伏水或以为古之潜水此与郭注同下文又引康成言为证渭按汉宕渠故城在今顺庆府渠县界今渠县之渠江源岀太平县东万顷池自南江通江二县界 西南流至合州入嘉陵江水本山源不出于汉其地亦无所谓大穴通冈山下者且汉志云西南入灊灊即禹贡之灊 即嘉陵江 而此水与之合是班固原不以此水为禹贡之灊也水经改日入江故郦援郭郑之说以立注而不知二氏所言主汉寿与宕渠无涉移彼入此舛谬斯甚矣按郦注以今广元县之潜水当渠县之渠江胡氏驳之极为明快而或疑其无所谓大穴通冈山一语因指白水洞为大穴而以其水为潜水今仍据郦注核之白水洞之不能为潜水其征有三是水亦为山源非自汉水支分其征一也白水洞大穴为其水所出非潜水所入其征二也水自洞口飞岀非通冈山下潜岀其征三也由是校之郦氏之误已成成銕案而名胜志明统志及广安州新志先后傅会其说可谓失于炤察者矣 县境渠江西入之之水三贵溪水 其源二一出县北锅顶山平安寨下三溪口么姑滩经贵福场至岩峯场西一岀营山县界流入县境大兴场至岩峰场西二水合流迳场南折而东南又折而西南受一小水复折而东南至土溪场入渠江流江 今名流江溪即古所谓渝水也蜀水经曰流江东南经营山县北为验江又南受消水消水出仪陇县西灵星山南经良山故城东又东南经宕渠故城西又经蓬山故城东又南入流流江又南而东南入渠渠江 流江由营山流入渠境经七曲滩龙滩子可通舟楫再经高泥滩冉家滩东阳滩罗恢滩毛家滩栈滩长滩红石滩下入渠江水程八十里 小流江 即中滩河源出蓬营交界大山梭罗垭之左右内纳无数小 水入渠境历龙王塘高滩扬波滩平滩铁马滩再经中滩场北至观音溪入渠江与大流江并行县境江流遗迹铜鱼州 四川通志铜鱼州在县南三里江中石碛黄色若铜鱼状 名胜志山中之沼四时常绿州上之鱼肖像皆黄皆异异迹也旧志凡遇乡试之岁水声潺湲异常必有登科中式者谚云铜鱼滩声吼士子占科首 砂碛 南关外江中砂碛约半里而强水平时上分下合形肖鱼尾 如其年砂碛淤垫可卜大有比户皆为欢醉故砂碛丰年为渠八景之一  涌月台 通济门外二十步许有台下临江浒高数寻东对起文塔每当三五之夜水月交辉波光荡漾如圆镜如玉盘如万道金蛇俄顷万状螺尾滩 滩在龙堰涡大峡口江石悍利波漩汹涌舟楫苦之清康熙 中知县侯承垿督工凿去西岸石脊约里许以通船道水势平坦遂无无覆溺之患  渠县地方行政区域沿革表  地理志八   渠县在北宋仍为流江县初分十四乡太宗太平兴国时为九乡三团  太平寰宇记   仁宗嘉  浙本作景  祐二年省大竹县为镇入流江神宗元丰中为十  五乡内分马头东观水门永安大竹新兴岳安白土龙台台鹅溪莲荷龙  合神市烂  浙本作栏  滩零巴南阳南溪乐川一十八镇  元丰九域志   自后明分十  一里清世综之为四而地方行政区画代有更张兹特撮其大要表之  于左     年代明 明 明   区域云合里在城里安仁里  分属场镇     附记     明 明 明 明 明 明 明 明 清 清 清   太平里凤来里起文里通济里德化里敬忠里孝廉里万寿里云合里安仁里凤来里                          在城里并入   太平里并入         以上为上五里                   以上为下六里   明十一里至是改编四里纪年失考 清   清   清   清   清   清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万寿里东路南路西路上北路下北路本城三汇镇涌兴镇临巴镇土溪镇  起文通济德化敬忠孝廉五里并入   东关锡溪临巴流溪杨家回龙清和柏林   南关李渡㶍渡有庆中滩琅新市望溪 硐   本城青龙河垭望江清溪茶房宋家宝城龙凤   三汇涌兴贵福义和小杨文重丰乐龙会   土溪李馥板桥青丝万寿三板静边白兔八庙岩峯大兴水口北关  东关南关北关       小杨家   流溪锡溪   李馥      旧四里至是改五路各设局士乡约详职役表纪年失考              时通饬举辨方自治编制为一城四镇十三乡城有城  会设城董议长镇会设镇董议长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桂馥乡  岩峰乡  丰乐乡  静边乡  板桥乡  三板乡  杨家乡  㶍渡乡  李渡乡  有庆乡  琅琊乡  大兴义和   水口   口龙会文重   白兔八庙   青龙望江   万寿青丝   柏林清和回龙   中滩    硐   茶房   望溪   乡有乡会设乡董议长  清宣统三年   清宣统三年   民国二年    民国二年    民国二年    民国二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七年    民国七年    民国七年    民国七年    新市乡  清溪乡  东路  南路  西路  上北路  下北路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宝城宋家   龙凤河垭   东关锡溪临巴流溪杨家清和柏林回龙     南关李渡㶍渡有庆中滩琅琊新市望溪 硐   本城青龙河垭望江清溪茶房宋家宝城龙凤   三区涌兴桂馥义和小杨文重丰乐乐龙会     土溪李馥板桥青丝万寿三板静边白兔八庙岩峯大兴水口北关  本城东关南关北关   锡溪临巴流溪李馥   杨家清和柏林回龙   有庆中中滩㶍渡李渡琅琊望溪 硐         全县分五路各置路长一人办团筹款              县分七区各置区团总一其属有团总副团总每保团正  甲长排首仍旧 民国七年    民国国七年    民国七年    五区  六区  七区  青龙茶房清溪望江河垭龙凤新市宝城宋家   三汇土溪桂馥义和小杨文重丰乐龙会涌兴   板桥青丝万寿岩峯三板大兴静边白兔水口八庙       按光复以来省区异治地方行政区画往往不同其由里而路而区伸缩张弛要属一时一地单行之法团练尤随行政为转移焉自清光绪戊申年以豫备立宪揭橥规办地方自治各省皆设谘议局各县皆设议事参事会城镇乡亦各有会知县颜学序会同省委邹畏之承办初选画全县为十四选举区迄民国国会省议会县议会初选复选或分十四区或分十五区是与宣统初政吾渠自治区分全县为一城四镇十三乡者皆属历史陈迹矣     民国二十年   一区  东关南关北关本城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民国二十年   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七区八区九区十区  临巴流溪锡溪李馥 清河柏林杨家回龙 李渡㶍渡琅琊望溪 硐 有庆中滩新市宝城茶房宋家 青龙清溪龙凤河垭望江 板桥青丝万寿白兔静边 岩峯八庙三板桂馥大兴 三汇土溪丰乐龙会水口 涌兴文重小杨家义和遵照国民政府颁订自治章程划分每区设区长一人助理员二人凡属交通实业教育团务及地方一切事件均负振兴提倡办 理之责 县属各场建置一览表  地理志九   场名东关锡溪临巴流溪杨家回龙清和柏林南关  年代清初   清初清初清初清初清初  附记  清康熙中修复治城以后东南北关即次第建设惟设场分保较迟     原名林坝民国时以其地临巴水更名临巴盖即宋时之零巴镇云  数年前场侧掘得得一碑大书恶溪镇三字不知何义旧场明末毁于兵火清时新建建置在杨家场后   以地有古柏得名 见东关附记 李渡  中滩  㶍渡   硐  有庆  琅琊  宝城  望溪  新市  青龙  茶房  清雍正八年   清光绪廿七年  清乾隆时    清初  清初  清   清雍正  明末  明   清初  清初  初名太白渡创自明代因唐李白曾游此此地得名   旧为小廛因距各场远交易不便新建场以滩得名   地当河道商务兴盛建国后屡被匪徒焚劫   处四山之中形如盆盂即古之瓦合关所谓大峡口亦在其地上十五里至双土地为 硐附场无集期  原名吴家场清咸丰时颜军破败曹逆于此知县何庆恩更今名榜书犹存      民国以来迭遭焚劫一名草把场   以水得名   场侧三宝堂有碑记足征   道光廿七年河水泛涨廛舍扫荡一空今多新置瓦屋以下为西路 河垭  清溪  龙凤  宋家  望江  北关  板桥  李馥  青丝  万寿  三板  清初  明   清嘉庆廿五年  明洪化  清光绪廿七年  清初  清乾隆五十年  明末  清同志二年   清咸丰八年   清康熙初       场建武庙有前明洪化时字库又万寿宫内有万历时磬以水得名   清咸丰辛酉廛舍半为朱逆焚毁旋补葺之至民国丁巳迄庚申间迭毁于匪十存二三而已  相传昔有宋姓开场又云此地宋姓为多故名   旧属河垭场码头光绪末舒俊吉明经请于知县吕森新建以依望江楼山故名一称小湾  见东关附记   民国十二年被匪劫掠   以地多李树得名      由板桥青丝三板三场各分一保建设之   原名菜子㻞因场中有石板桥三洞故名建国后被匪劫场三次 土溪  八庙  岩峯  水口  白兔  静边  三汇  桂馥  丰乐  大兴  龙会  清雍正八年   清嘉庆八年   清康熙  清雍正  清光绪十四年  后唐明宗    明   明洪化  明初  清乾隆  清初  初拟建设河东碍于江流移建河西西与北路各场交通称便好事者以两地土块权之河西土较重议遂定号土溪云  旧名许家场为白莲教匪焚毁绅首陈暎萼熊元勋等倡始修修葺易今名   旧有土蜂集场左石岩聚鸣成雷故名岩蜂岁久岩圮蜂亦寻去后人易作山峯字场侧十里有金家场为岩峯附场无集期为土溪至营山邮道  场侧溪中有石龙二旧名双龙场后以其地踞锣田坝水口易今名民国以来常有匪患  初由静边场拨两保设立今并为一保  后唐李嗣源在位静边军节度使徐承谅舍宅为寺后建场于此因名清嘉庆朝王三槐作乱袭攻官军于此寺并舍半毁于火寻修复之  地为宕巴渠三水总汇商务最盛号小重庆雍正八年设分县以县丞补署民国仍驻分知事  原名贵福因贵福寺得名旧称贵福驿清顺治六年于普安桥西增建廛舍开市置场民国初更作桂馥  土著旧称张爷庙后易今名参看首卷建置沿革说唐代条   初名石家场未久倾废迄清道光元年复立市改今名 文重  涌兴  小杨家  义和  清初  清康熙四一年  清同治  清光绪十七年  旧作蚊䖵字其青河坝一带为产叶烟名区俗以烟味苦辣燃之能能驱蚊虫本五德生胜仁不代五之义简毕辄作文重云  初名太平后改永兴清嘉庆朝遭白莲教匪焚毁修复后衡宇比次称巨集焉  原附涌兴清同治四年涌兴画分四保建设之至光绪十七年又由此旧有四保画两保置义和场  由小杨分两保建设之 县属各场  距离集期属保界畔   一览表  地理志十   场名  距城里数  集期  保属  前  后  界畔  东关锡溪临巴流溪杨家回龙清和  附郭 二十 三十 六十 一百 一百 一百   三六九 一四七 三六九 二五八 四七十 三六九三六九  四 五 二十十 五 三 六   四 五 二十六 五 三 六   河南草术子一带属焉至 硐下观音桥 治城东东回龙南硐李渡西北关北临巴 治城东东清和杨家回龙南锡溪西李馥北流溪 治城东东柏林南临临巴西李馥北三汇 治城正东北清和西回龙东北均与大竹界 治城东北杨家东与天保砦西与皂角塘北与礳滩河均大竹界 治城东偏西北临巴流溪南杨家北柏林东与大竹界   柏林南关李渡中滩㶍渡 硐有庆琅琊望溪新市本城  一百二 二十 三十 四十 四十 四十五 五十 七十 九十 附郭   二五八 三六九 一四七 三六九 一四七 三六九 二五八 二五八 一四七 三六九 三六九   八 五 十二三 十三七 十三八 四 三 二   八 五 十二二 十三七 十三八 四 二 二   治城东北西北三汇西南流溪南清河东里许三江口与达县东南越千峯岩与大竹界南坝五里䂚一带属焉至天台砦对岸 治城南东 硐南琅琊西中滩北南关 治城南东南关南㶍渡西有庆北茶房 治城南东李渡西有庆北中滩东南琅琊南至寿阳桥与广安界 治城东南南琅琊西李渡北锡溪东中华山外约六十里与大竹广安界南至界牌九盘寺与大竹界双土地为 硐附场治城南东中滩西宝城北清溪南九龙桥外山高路狭与广安界 治城南南望溪北李渡东与大竹赵坝口西与广安萧家溪二郎庙庙界治城南南至场拱桥正中与广安东与邻水梭石板西与广安鹅滩北与金桥溪界治城西南东宝城北宋家南至界牌坪四里与蓬安西与营山界 青龙茶房望江河垭清溪宝城龙凤宋家北关板桥李馥  二十 三十 三十五 五十 六十 六十 九十 九十 附郭 三十 四十   二五八 一四七 二五八 一四七 三六九 一四七 二五八 四七十 三六九 一四七 二五八   六 六 一 五 十三十 五  四 十三七 十   三 三 一 二 七 四 二 二 十一七 十   治城西北南茶房北板西北河垭 治城西东南关南中滩西清溪北北关西南有庆 治城西东板桥南青龙西清溪北河垭东西至青丝延长二十里界治城西稍北北青丝西清溪东望江北静边治城西东茶房青望三场南有庆西宝城龙凤北河垭与营山之侯家场界治城西东清溪南宋家北龙凤西至太平观与广安界 治城西东清溪南宝城东北三里许与营山西七里许与营蓬界 治城西东宝城南新市西至牌垭口与蓬安北至坛子垭十里与营山界北路盘铁垭一带属焉东至高家山砦 治城北东李馥南北关西望江北三板西南青龙西北万寿 治城北偏东东临巴南北关西板桥北土溪三板  万寿青丝三板土溪八庙岩峯水口白兔静边三汇涌兴  五十 六十 六十 六十 八十 八十 八十 九十 九十 九十  一百   二五八 三六九 三六九 一四七 一四七 二五八 三六九 三六九 二五八 三六九 二五八   三 四 五 十二十一十六四 二 十三廿六卅二  三 四 五 十三六 十五四 二 十二廿二廿六  治城北东三板南李馥西青丝北八庙 治城北稍西东万寿板桥南河㼬西北静边北八庙 治城北东李馥南板桥西万寿北岩峯 治城北偏东东三汇南流溪李馥西三板北涌兴水口收水口场一保故增治城北偏西东岩南万寿西白兔北大兴西南静边 治城北水口南三板西八庙北大兴贵馥 治城北东涌兴南土溪西岩峯北桂馥 治城北偏西东八庙西静边西北至塌坝河垭至黎子坪与营山界治城偏西东岩峯八庙南河垭北白兔西至侯家场西南至界牌与营山界治城北䏴东南流溪西土溪涌兴北文虫丰乐东去三十里与达县界治城北东文虫丰乐南三汇西土溪北小杨西北与达县界分四保设小杨家场  桂馥丰乐龙会大兴文重小杨义和  一百 一百 一百二 一百 一百四 一百四 一百四   三六九 四七十 二五八 四七十 三六九 三六九 二五八   十四十三一 五 十三二 二   十六六 一 五 八 二 二   治城北东涌兴南岩峯北小杨西至李家场与营山界收石垭废场二保故增治城北偏东东龙会南三汇西涌兴北文虫 治城北偏东西丰乐南三汇东与达县之陈家坪北与达县之骑龙场界治城北偏西东桂馥南岩峯西与营山之清源场北与营山之李家场界治城北偏东西涌兴东与达县之九岭场南与达县之骑龙场北与达县之石梯坎界治城北北义和南涌兴西贵馥东三十里与达县界由涌与分来四保以二保建义和场治城北北偏西南小杨家西桂馥北与营山东至皂角垭与巴中达县界由小杨家分二保立此场 关塞  地理志第十一 东  关 县东附郭  梯云关 在县东九盘寺前十里仅容舆马沿崖而上峻如云梯故名清同治初邑人捐赀建关于此知县何庆恩榜书威镇渠东字有记 纪凯关 在县东六十里旧称李子垭据云雾山上山路蜿蜒十馀里烟云明灭若断若续知县何庆恩堵御曹逆于此战屡捷邑人建关纪凯榜书玉垒风清字有记 永清关 在县东与大竹界由由寡妇梯上五十馀步在云雾山左道纡曲如羊肠为梁竹云万孔道清同治初邑人建关自固因名永清知县何庆恩有记 雷火关 在县东百二十里凉风垭两山对岀如排闼当吾渠东南之冲清同治初公建知县何庆恩题名榜书蔀屋豊亨字幷为之记 八濛砦 在县东十里许渠江环其三面馀一径仅容一人一骑行蜀汉张桓侯破张郃于此其故垒犹约略可辨上有桓侯庙今废 高坚砦 在县东三十里临巴场侧悬岩濒江与高峯大保二砦鼎峙 佛禅砦 县东三十五里  太平砦 县东二十里  狮子砦 在县东四十五里旧老龙场侧  合兴砦 在县东五十里流溪场侧  福禄砦 县东一百里  狮子砦 县东一百里杨家场侧为渠中古迹  百祥砦 在县东一百里杨家场侧与观音狮子二山对对峙  人和砦 在县东佛生砦西麓二砦相连  天福砦 与佛生入和二砦鼎峙  龙安砦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墩子河侧  福星砦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柏林场侧十馀年前杨巨川孝廉补修之 大象砦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回龙场侧  王家砦 县东十五里锡溪场侧  铜车砦 县东十五里锡溪场侧  清云砦 在县东十五里锡溪场侧  大 砦 在县东十五里锡溪场侧  大保砦 在县东临巴场侧三十里许  谢家砦 在县东十里临巴场侧  邵兴砦 在县东五里临巴埸侧  云鹤砦 在县东二十馀里临巴埸侧  符家砦 在县东流溪场侧三十里许  天马砦 在县东七十馀里流溪埸侧 大斌山砦 在县东北七十里流溪场侧广约三里自昔土著避乱其中渠人结砦自保者有一斌二㠓三鹞子之说 小斌山砦 在流溪场侧与大斌对峙四围绝壁坚险可守  玉灵砦 在县东百馀里杨家场侧  吉祥砦 在县东百馀里与玉灵砦连  葫芦砦 在县东百馀里杨家场侧  观音砦 在县东百里杨家场侧  羊儿岩砦 在县东百里清河场侧民国初元范守中补修  大雄砦 在县东百馀里清河场侧号称险固民国初载杨汉臣一人创修 牛奶尖砦 在县东北百馀里清河场侧结砦山顶四周皆峭壁辛亥军兴杨元良良周世瑞先后补修 四方砦 在县东北回龙场侧清宣统时邓罗二人募修  大华嘴砦 在县东回龙场侧清宣统时刘国铭唐一斌等募修 高石口 在县南八里众山环绕中辟一径险固可守  仙女砦 县南二十里李渡侧地高而险往来兵队多驻此  南 关 近城附郭  宕渠关 在县南三十里□硐场侧即秦汉古宕渠山两山壁立中通石径汉车骑将军张飞破张郃兵经此地有宕渠山三字锓石壁上高耸云汉为渠名关 三清砦 在县南四十里□硐场侧  玉门寨 即玉门关地势极险在县南□硐埸侧  帽帽盒砦 在县南□硐埸侧云雾山下四面无对山形如帽盒故名 金马砦 在县南李渡场侧山高林木最盛  三台砦 在县南五十里□硐埸侧三峯齐峙山形初无异同其中峯下有前明万历朝傅明经嘉行墓 凤凰砦 在县南五十里□硐场侧  天台砦 在县南二里□硐场侧一名茅城砦明万历时建  文星砦 在县南四十里□硐场侧四周皆峭壁腰际形肖牛心砦顶如帽 尧封砦 在县南五十馀里□硐场侧五里坡绝顶清王三槐之乱土人结砦其上贼众围攻甚急破砦迳入砦众奋勇击退自是不敢来犯 天城砦 在县南六十里□硐场侧与天台砦连旧名小茅城砦一名罆子山 雨山砦 县南五十五里  来龙砦 县南六十十馀里  太平砦 在县东南三十里双土地场武庙后 鹅项颈砦 县南三十里  崆峒山砦 县南三十里  鸡公砦 县南三十馀里  元丰砦 县南三十里  孙家砦 县南三十馀里又名星斗岩  邹家砦 县南三十馀里  田家砦 县南二十馀里  瓦合关 县南四十馀里即今□硐门  李渡砦 县南二十里  大山砦 县县南十五里修筑时掘岀大炮二尊不知为何时物      攒狮砦 县南五十里为渠中古迹寨门有巍峨难越四字  观音砦 在县南琅琊场侧  卧虎砦 县南六十里  复兴砦 在县南四十里有庆场侧 龙家砦 在县南三十里中滩场侧  大岩坪 县南三十里  白云砦 在县南九十馀里新市场侧与蓬安广安连界  麻雀砦 在县南九十馀里新市场侧与广安连界  大成砦 在县南九十里新市场侧与广安连界  骡子砦 在县南九十馀里新市场侧  金花砦 在县南四十里㶍渡场侧  银花坪砦 在县南四十里㶍渡场侧与金花砦相连   帽盒砦 四十馀里㶍渡场侧  □和砦 在县南四十里㶍渡场侧  梁家砦 在县南约四十里㶍渡场侧 兴 砦 在县南约四十里㶍渡场南  三合砦 在县南约三十里㶍渡场西  阳气砦 在县南约五十里㶍渡埸南  金龙砦 在县南约三十里㶍渡场北  云岫砦 在县南约四十里有庆场之南㶍渡埸之北上为云岫古寺  千佛砦 在县南约四十里有庆场侧因上石佛像甚多故名  龙王砦 在县南约五十里有庆埸侧  围狮砦 在在县南约四十里有庆场侧  茂公砦 县南三十里  马鞍山砦 县南三十里许  天字山岩 县南三十里许以上三砦相连旧众茂公骑骑马题天字均在茶房场附近 胡家砦 在县南约五十里有庆场侧与云岫对峙  嘉乐砦 县西约二十馀里青龙场侧上有陂堰数区形势险要  东阳砦 在县西东阳滩上  凤凰岩 在县西约五十里即东阳滩对岸凤凰寺清溪场河垭场侧  范家砦 在县西与大通济对峙在昔河垭场资为保障  青寺砦 在县西清溪场侧即青寺  石塔砦 在县西清溪场侧即石塔寺  大通济砦 在县西北约六十里望江场侧即大通济山旧名乐山  湪沼砦 在县西六十里清溪埸侧即禄池寺上有禄沼冬夏不涸  亮明砦 县西九十五里前前为禄沼砦后为观音阁砦清溪场龙凤场侧  兴𣗋砦 在县西九十里龙凤场侧四面悬崖土坪宽广清嘉庆间官兵攻剿教匪假为粮台 观音阁砦 在县西九十六里旧名销阳城广约二百亩有六门其东北门最险峻人呼摩天岭南门鹅形嘴下一关民国时建只容一骑行清咸丰中砦丁击朱贼于山腰贼口号曰观音阁砦一朵云一炮打我数十人我还未得见砦门是夜遁距龙凤场六里许 石城砦 县西六十里砦前溪水围成弧线形为宝城场保障明洪化中建 天星砦 在县西约六十里宝城埸侧周围约十馀里  杨家砦 在县西约六十里宝城埸侧平地修成颇坚固  玉山砦 县西九十里宋家场侧旧名玉狗今曰团宝山与营山蓬安连界清嘉庆时教匪倡倡乱结砦其中保全甚众建国以来当为股匪所踞知事尹守白清乡击走之因焚砦内旧建玉皇庙 大黎山砦 在县西约九十里宋家场侧与营山连界  小黎山砦 在县西约九十里宋家场侧冈峦耸秀相传为宋状元黎□故里墓道可织 宋家砦 在县西九十馀里宋家场侧  八角砦 县西五十里  白马砦 县西五十里  马木砦 县西四十五里滨流江溪东岸  以上三砦属望江  张家砦 在县西九十馀里宋家场侧  北  关 近城附郭  卫渠关 县北五里旧名高岩头岩畔凿石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统统志云明正德中知县甘泽建 大佛岩 在县北四十里板桥场面积约六方里民国初元张巨川等创修 太坪砦 在县北三十五里板桥场旧称立石庙  顶山砦 在县北约三十里板桥场西峰峦高耸险要可守  帽盒砦 县北约三十里板桥场  龙安砦 在县北约二十馀里板桥场侧形如立马四无附丽  天宝砦 县北四十里板桥场俗称打鼓岭  中和砦 县北三十里俗称白羊砦  观音砦 县北二十五五里板桥场石壁挺立高约六七丈西临流江溪三面平原约十馀方里本场社积仓在焉 天马砦 县北六十里  小青山砦 县北六十里  老君砦 县北五十里以上三砦均属万寿场  牛角砦 县北六十里印牛角山上有寺寺前有池青丝万寿两场各辖其半 太平砦 县北八十馀里三面陡绝  书台砦 县北八十里即书台山 双龙砦 县北八十馀里  五人砦 县北八十里与岩峰连界  斌峰砦 县北八十里与士溪连界以上五砦均在水口场侧  黄泥砦 县北一百里  龙王砦 县北一百馀里以上二砦均属大兴场  北斗砦砦 县北一百里  陈家砦 县北九十馀里与岩峰连界  铜鼓砦 县北一百二十里  三溪口关 县北百二十馀里近年贾镛臣贾问策等就其西北新筑两关 平安砦 县北百四十里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汇杨礼门与土著贾学敏等新筑众山环绕险固可守后砦门建有北云阁  以上四砦均属贵福场 高寺砦 县北百里许清嘉庆中大军攻剿白莲教匪以为粮台  㠓山砦 县北百里许四壁巉绝险峻无比  以上二砦均属涌兴场 雷神砦 县北百六十里下狭上宽四面壁立千仞前后突出就石壁旁开砦门坚固可守中有田二百顷岩隙流水春冬不绝数洞皆可居人面积广大乱时各县人民多避其中称为渠砦第一士人畊种往往于土中得物非金非石若世俗所传雷锲然 正登砦 县北百馀里砦上有砦高险可恃  九城砦 县北百馀里其险莫比与雷神神正登鼎峙  锅顶山砦 县北百馀里以形似锅顶故名其高难跻  倒马坎 县北百馀里为上雷神砦要道羊肠九折马不可登故名以上均属义和场 大 砦 县北百二十馀里  小 砦 县北百二十馀里  以上二砦均属小杨家场山形仿佛雷神砦砦门旧锓联语云避喧非避秦阅汉晋桃花春水相友复相助保子孙地利人和 明远砦 县北四十里  百家砦 县北四十里  青台砦 县北三十馀里  黄家砦 县北河东十里在南阳寺东  周家砦 县北河东三十馀里下有周家庵庋藏华严经为集椠佳本  天保砦 县北三十六里原名贾家里   封相砦 县北四十馀里  白岩砦马鞍砦 县北四十馀里形如马鞍故名  尖山砦 县北五十里许  以上五砦属李馥场  大青山砦 县此五十馀里四面陡绝可守惜山顶无水避乱者恒有美中不足之叹 香案砦 县北六十馀里  土城砦 县北六十里许  白子寺砦 县北六十馀里  玉皇观砦 县北六十里许  小青山砦 县北六十馀里尖锐如笔  复成砦 县北六十馀里  以上七砦属三板埸  香炉炉山砦 县北八十馀里小而锐形肖香炉故名上有前明旧建玉皇庙其右山腰有洞广数尺深约半里昔有避乱其中者多得保全旧称消洞清贾庶常秉锺为之记 石人山砦 县北八十馀里前有数石立如人故名今倾圮大半与香炉山连 白宝山砦 县北九十里上有前明旧庙清嘉庆中教匪之乱增筑为砦  石佛砦 县北九十里与白宝连因乱石林立宛如佛像故名  蒲家砦 县北七十里高入云际  周家砦 县北八十馀里有胡清旧建项灵寺连成两寨故有大小寨之称明清之交知县事毛公避□献宗乱徙治于此历十八年易 三官至清康熙初始还故城其考试岭公馆坡诸地至今犹存 长安砦 县北八十二里与周家砦对峙下大岩口一夫当关  以上七砦均属岩峯峯场 河尔梁 县北约百四十里与达县接壤砦北大山环绕比年为匪徒出入门户 尖山庙 县北约百四十里与达县界庙后皆大山盗匪往来必经之处  眀月砦 县北约百四十里与达县赵家场接壤背大山为交通要道  安民砦 县北百四十里许  高庙砦 县北约百四十馀里  无量砦 县北百二十里  复兴砦 县北百四十馀里  清平砦 县北百四十里许旧志作县北七十里  观音堂砦 县北百四十里许前后陡绝巴河围绕中通小径相传为清初性机和尚成佛处云 龙盘砦 县北百四十里许通称报恩寺寺外巴河环绕每值春夏汛涨宛在中央故名以上属文重场 石观音 县北百五十里许大山环绕与邻县交通要道  半边月 县北百四十馀里后环大山为交通要道  六角丘 县北百四十馀里背大山交通要道  以上均属龙会场  土堡砦 县北约百里  三观砦 县北百里许  梭罗砦 县北百里许有前明曾孝廉镒讲学处遗址题诗刻石今漫灭矣 鹞儿砦 县北百十里许  张家洞 县北约百里里  窎洞岩 县北约百里  以上均属丰乐场  天成砦 县北六十里许四面陡绝一□突起 太平砦 县北六十里许三面峭壁一道可通险固足恃  以上钧属青丝场 八庙砦 县北八十里  柳溪砦 县北八十里  以上均属八庙场  兴党砦 县北九十里许一面临河三面悬崖高数十丈险要可守属白场 蟠龙砦 县北九十里前后临河  中峯砦 县北九十里三面峭壁险要可据  大岩砦 县北九十馀里四面壁立石径才容一人  天成砦 县北约百里险畯可恃与营山界  以上均属静边场  安汇砦 县北九十里  三合砦 县北九十里  萧家砦 县北九十十馀里  人和砦 县北六十里                     观音音梁砦 县北六十里  津梁  地理志第十二 东渡 在治城东关外旧设浮桥铁椿椿尚存自官渡田废由横河帮取赀过渡水涨辄自加价贪重载往往溺人民国十四年知事杨维中始取缔之规定十人一载常渡百文涨水二百文洪水四百文 瓦窑渡 县东二里  沿渡 县东七里  芶渡 县东北十里  流汀渡 县东北二里  笑石溪渡 县东八里因芶渡船索价昂平民苦之民国十年由县会议决募捐倡设义渡于此颇称便利 双龙桥 县东二十馀里民国十二年田华章刘季昌等募修  福寿桥 县东十里清贾绂麟有记  福禄桥 县东三十馀里清光绪朝王子渊等募修                右锡溪场侧 唐家渡 县东三十里贡生廖福元廪生廖汝霖监生唐锡九李家廷等募捐成立 林坝渡 县东三十里  麻柳渡 县东三十馀里  自生桥 县东四十里龙洞天成广至数丈  大顺桥 县东二十里长四十二丈宽二丈高三丈远望如白练横江工程浩大为唐太和廖宣文等倡修清儒学吴照有记 双河桥 县东三十里民国十一年谢阅久募修               右属临巴场 大溪渡 县东三十里地名大溪口清嘉庆间李映奎孝廉倡置渡田五十馀亩夏令用舟冬日引长板 岔口渡 县东六十里  南阳渡 县东六十里  霸王渡 县东六十馀馀里新流溪对岸  红岩溪桥 县东六十里又名大桥长四丈宽一丈通土溪  双龙桥 县东六十里长二丈宽五尺清职员徐扶元教谕杨蔚起侧室兪氏募修 小流溪石桥 县东六十馀里旧为木桥近由场德辉等倡修人便之  新流溪大桥 县东六十馀里长六丈宽六尺馀  杨家拱桥 县东六十里亦为大桥         右属流桥场 流溪渡 县东五十里  万福桥 县东百里一名五姓桥长二十馀丈广约二丈高三丈有奇清嘉庆中绅首杨玉文黄文达等募修所费不赀称为渠东钜工 观音桥 县东百里长十馀丈与大竹接壤  平桥 县东百一十里黄志升倡修  七仙桥 县东百一十里清道光初修在七孔子地                 右属桥家场 平滩桥 县东百里宽三丈有奇长十馀丈  踏水桥 县东百里一名龙桥长广与平滩等  五拱桥 县东百二十里原名永平桥右三桥因为大水冲圮民国九年范先级等募修 永兴桥 县东百里在三溪口溪畔有古柏数株风景绝佳                   右属清河场 安靖桥 县东百二十里近人王寿山等募修  福星桥 县东百二十里俗名高桥民国圮圮于水绅首杨元良王福堂等募修望之如天堑长虹 同善桥 县东百三十里数年前大水坏桥周定远等募修  庆隆桥 县东三十里清乾隆末修  右属柏林场 三巩桥 县东百里民国八年洪水桥半圮刘家科等募修属回龙埸  通济大桥 县南关半里  通济小桥 县南关外一里  西溪二桥 县南半里一在上流里许  李余桥 县南五里明进士李含乙与余尚春同建因名  李渡 县南二十里清梁山举人刘某独建置渡田三十馀亩  杨渡 县南二十里许现置渡田数亩时卢不给云  仙女桥 县南二十里桥右为仙女寨故名一云桥落成时有女子过其上倏忽不见因以号桥明天启六年建 高巩桥 县南二十里  宪彰桥 县南三十里清初建一名火烧桥             右属李渡场 望溪桥 县南七十里高三丈宽二丈长八丈明宏化时造河心与广安界 小望溪桥 县南七十里  金桥溪 县南六十里许清同治中广安人文维栋叔侄共捐千缗倡修贡生周炳煌有记       右属望溪场 双龙桥 县南二十五里因大水坏桥处士梁朗轩捐赀补修行者德之  云溪桥 县东南五十六里在云雾山下为渠竹邻垫孔道清乾隆末造  万福桥 县南五十五里在何家中为云溪下流  锁云桥 县南四十馀里在五甲坡下  㶍渡 县南三十馀里  庄子坝渡 县南四十里  金锣滩渡 县南四十里  观音溪渡 县南四十馀里  嘉阳桥 县南五十里许为渠广陆地交通大道  王家桥 县南四十里许旧建较低水发不利行人近由李兴泰倡捐巨款重修高倍之 观音桥 县南五十十里许为㶍市中滩分界处              右属㶍渡 龙王塘渡 县南三十里清光绪中黄正中创修  福星桥 县南三十里小流江上长十六丈清乾隆中修后圮于水复修之尚坚固 九龙桥 县南五十里为渠广往来冲道民国十二年陕军王宗良张藩激战于此 中滩桥 县西南二十五里  平滩桥 县南三十里桥下水分左右流在中滩河上流                  右属中滩场  平桥 县南  双河口渡 县南三十里     右属有庆场 金桥桥 县南九十里  洗马桥 县南九十里  双拱桥 县南九十里  三拱桥 县南九十里     右属新市场 会仙桥 县西六十里  龙门桥 县西六十里  清溪桥 县西六十里土著呼赛公桥二溪两桥相接 天生桥 县西北四十里山脊绵亘左右如削宛成石梁故名  青龙渡 县西二十里许清咸丰八年建  天人桥 县西二十里清咸丰四年李时现及其子中倡修初度地发掘三丈馀皆泥淖欲弃之是夜甫寐有示之者曰可于旧处再再掘之明日果掘得盘石因名天人赀费悉赖中父子云                右属青龙场 龙凤桥 县西九十里桥作新月形有亭建其上  踏水桥 县西九十里     右属龙凤场 河垭渡 县西五十里  冉家渡 县西六十里  □木渡东阳渡 县西北四十里  鞍子溪渡 县西四十里许民国十三年舒子惠一人捐赀设置知事杨维中刻石为文  右属望江河垭 高桥 县西八十馀里  拱背桥 县西九十里许旧志作六十五里             右属宋家场 琅琊四桥 县南五十里许知县秦叔熙属邵本干等募修桥成进士吴伯通有记        右属琅琊场 高岩渡 县北八里每年就县北经过此渡各士著按户收榖数升以作经费较其他义渡置渡田滋息者为稳固 万寿桥 县北十五里明进士曹良言有记             右属北关场 双河桥 县县北十八里许  青龙桥 县北二十里  文家桥 县北二十里  大石桥 县北二十里许  拱背桥 县北三十里在大石桥上游与县西拱背桥有别清嘉庆二十年建 三元桥 县北三十五里旧称星拱桥二万寿青丝板桥之交             右属板桥场 天星桥 县北四十里许  太平桥 里北四十里  李馥渡 县北四四十里  万家桥 县北四十里许清末建工程甚大             右属李馥场 洪隆桥 县北六十里纵约二丈横约五尺清末建属三板场  锁龙桥 县北八十里在岩峯场后高拱数丈宽一丈长四丈有奇前有沙滩后拥峡门桥下河身矢如箭道每岁水发波浪滔天如万马奔黱状其写石二为天然盘石历久不移夏日人多纳凉其下渠北桥基无有坚于此者 观音桥 县北八十里清乾隆时建  平安桥 县北八十里清乾隆时建          右属岩峯场 龙桥 县北八十里清嘉庆时建桥梁坚固工程浩大廪生熊思煌有序属八庙场 高滩桥 县北九里长三十二洞宽六丈清宣统元年工程颇大为通营山要道属白免场 大桥 县北九十里长二十馀丈工程浩大  沙嘴渡 县北九十里在大桥上游  葛马头渡 县北九卜里在静边场后  冉家滩渡 县北九十里许在菱角潭下  石板滩 县北九十里许在双溪口上  双溪渡 县北九十里许在白家山下           右属静边场 大桥 县北八十里在水口场侧文峯塔  双河口桥 县北八十里          右属水口场 普安桥 县北一百里旧称永定桥长五丈馀宽八尺馀清贾秉锺庶常有记 达道桥 县北九十馀里在三岔溪长十馀丈广约约二丈民国十二年蒲孟仁胡天华易四知等倡修 虞公渡 县北九十里在石盘与北坝之间清嘉庆中分县虞廷干筹赀成立 下渡口 县北九十里在虞公渡之下故名  毛滩沱渡 县北九十里许三汇至丰乐文重要道  邱家渡 县北八十馀里三汇至县城要道  矼嘴渡 县北九十里许清乾隆中建屡兴屡废其义渡记尚存白衣院             右属三汇 承恩桥 县北六十里广丈馀长三丈馀清光绪末廪生刘永晸晸段伯高等倡修知县王椿源有记 利川桥 县北六十里长二丈馀宽六尺  花源桥 县北六十里许  桂溪桥 县北五十馀里  昨否义渡 县北六十里  土溪渡 县北六十里             右属土溪场 高桥 县北百里长约七丈馀广约二丈馀明末建清光绪中圮于水埸绅王炳堃雷鸣夏孔广礼等倡修与逹县界 右属涌兴场 龙会渡 县北百 十里民国十五年王云五刘夏初等倡置义渡田二十馀亩为丰乐涌兴往来要道 属龙会场 龙门嘴渡 县北一百里民国十三年张高志吴子明张云富蒲佐臣等置义渡田 炭码头渡 县北百里张鹍远张福轩吴子明倡设刘汉文一人捐置渡田十六亩共有二十馀放  右属丰丰乐场 金浪渡 县北五十里  桃花渡 县北二十里  马木渡 县北三十里 邮递  地理志第十三 吾国邮传之兴昉于周礼国野之道三十里有路室五十里有侯馆春秋以降大氐以车曰传以骑曰驲曰递汉制以马足高下区分三十里一置唐制亦然又有驰驲之法下逮有宋金元并有急递铺腰铃传递银牌金字牌急脚递之设其后以节费历次裁并至有七八十里而一驿者明制拾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驿皆有仓以供宾客使臣以待凶荒难厄实成周遗人之守挽世所不逮也 以上见日知绿十旨 清初吾渠即置铺递其发轫地为县城底铺由底铺出东门渡河行三三拾五里至两路铺再由两路铺东行三拾里至大竹属之九盘铺止此一道也又至底铺出北门行四拾里至县西北古佛铺又四拾里至静边铺二拾里至营山县属之青崖铺止此一道也又自静边铺东行六拾里至栖贤铺四 拾里至金竹铺二拾里至达县之界牌铺止此又一道也铺司兵共十四名每名年给工食银六两遇闰每名加银五钱由应解地丁项下扣留给发嘉庆十九年本县改属绥定府札饬拨二名安设大竹县工食银按季移送道光十四年因铺递迟误知县王椿源禀撤铺司改设专差递送公文即以铺司工食移作专差旅费年终仍造报铺司表册以符定制道光二十五年奉饬将铺司工食每银一两扣六分解赴司库弹收咸丰四年又裁铺司工食六成留支四成七七年再就扣留四成内批解三成换搭官票十一年复奉饬于留支四成银内仍照前撤每两扣减平银六分并照新章每两再扣减六分于是铺司工食剥削寖尽矣光绪二十一年依仿欧西成法北京设邮政总局各县设邮政分局吾 渠初委邑人戴扬廷创办光绪二十九年始由总局委任局长设局城中专司其事后于三汇镇亦设分局自是公私简札均得付邮转致较之铺递便利多矣民国新建改邮政局为邮务局自总局以下多所更张而邮务有时或较废废驰渠局则列入二等隶东川邮务管理局并于邮便之区设立邮寄代办所表举如左渠县邮寄代办所区域表     路别场镇名  东临巴 清和杨家 柏林  南李渡 新市 有庆 硐㶍渡 中滩  北文重 涌兴 土溪丰乐 静边 电报  地理志第十四 吾国电报自清同治中叶迄光绪五年经始成立其后通都大邑以次设置吾渠地稍辟左规办未及也民国八年四川陆军第六师师师长余际唐始于三汇镇置竿引线逾年所部团长陈兰亭又由三汇延至县城设局大中街王公馆寻以军事冲突停顿至十二年春复设本城饶氏私宅十三年冬迁趍教育会线路东通竹梁垫万南通广安合川巴县西通蓬安南充北通达县阆中官商称便云电话始于民十七年知事胥鉴渊就中正街红十字会内开办电话传习所随令各场分购电话机分竿别线遍设各场然总部则设自团练局团务消息至此始行灵通无线电二十军三混成旅旅长扬汉域驻渠设无线电于旧学署之右 侧即今教育局国术馆之前面其组织较为简单仅置接音机一架贮于室案上外竖左右高竿各一枝长约五丈竿头互系铅丝然后从铅丝中段牵两丝入室接触于音机上即可发电收电并能于千里之外直直谈机宜诚便利也   马路 附  铁道踏勘略  地埋志第十五 渠境马路创于廿八军十一师长兼成都市政督办罗平章章民国十六年冬从事渠大 由渠至大有镇 广大 由广安至大有镇 马路计全路旧程一百三十里改筑马路仅长八十里然自渠至广安界唐家店之七十里改筑马路实长四十里所费不过七万元馀顾用至十五万左右者以协助广安修筑故也 据马路科长兼主任张元勋覆函 至渠汇渠营及乡村各马路次第勘测令由人民分段修筑亦均觕具规模云吾国铁道始于清同治五年其后推行各省嗣定政策收干线为国有川人附粮徴款以谋商办力持反对卒酿事变而清亡然当时测勘不过川汉干线民国七年六月周襄测量队委员周光绩自称奉派测勘由陕至成都复由巴中至渠路线旋因南北战酣中止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订                庶务禹时育                     校正                经理陈伟生  

食货志  渠县志第二 编辑

 洪范八政首重食货自班固为食货志凡分田定税之法布币泉刀之用无不缕析条分晋隋诸书多仍班志然事繁于前文增于旧诚以食货者经国之大猷不可不剀切详明也易曰水地比君子以容民畜众书曰懋迁有无化居周礼泉府之官管子轻重之法皆因时制宜以期食足货通裕民益国后世时政之得失国用之盈绌民生之昌悴胥视食货为为准绳而不可逾渠县地处偏隅人皆土著既非财富之区率多俭朴之习然生聚教训历有岁年岀产之众贡赋之多徴榷之繁在唐世七等之制亦称望紧当其立法创制各随时宜而推行既久恒多差异今特综其事实列诸简端后之览者于以观世变焉 田赋  食货志一 任土作贡则壤成赋古有定制汉初算赋唐行租庸调法晋之户调宋之方田明之一条鞭因时创制代有不同利币亦异清制计丁为赋法趋简要及地丁合并计征虽户口增多永不加赋民国既建改征银圆而税率犹仍其旧惟区分正副两税其外复有附加各税即往世之随粮征收上较有清不无差异清代原额粮税陆千玖百壹拾石叁斗柒升捌合叁勺二抄人丁肆千贰百玖拾五丁其亩粮自清顺治十年清查起至乾隆三年征输止上田每亩载粮壹升壹合捌匀中田每亩载粮壹升一合陆勺下田每亩载粮一升一合四勺薗地每亩载粮一升二勺平地每亩载粮捌合捌勺水乡地每亩载粮陆合陆勺山乡乡地每亩载粮贰合每粮一石征粮银一两一分二釐六毫五丝三忽一微每粮一石徴条银五钱五分九釐九毫八丝八忽五微五尘柒渺每粮一 石六斗一升七合三勺一抄七撮四圭圭一粒六粟载丁一丁每丁征银五钱五分九厘九毫八丝八忽五微五尘柒渺吾渠原载税粮一千二百七拾石七斗一升三合二勺一抄五圭二粒五粟原载人丁七百八拾五丁六文九丝一忽七微七尘三纤原载丁条粮银二千四百三拾八两三钱六分三厘六毫八丝三忽七微七纤八沙一渺自雍正七年起丈量丁条粮合并积算按亩征银清查田地至乾隆三年征输止除耤田四亩九分不征丁粮外新旧承粮花户六千八百四拾八户垦输田地共四千五百四拾七顷一拾六亩九分六毫七丝内分七类一上田四拾五顷八拾五亩一分三厘五毫每亩征丁条粮银二分二厘六毫四丝二忽八微六尘六纤应征丁条粮银一百三两八钱二分五毫九丝七忽三微九尘七纤二中田九百九拾九顷二拾二 亩九分四厘八毫每亩征丁条粮银二分二厘二毫五丝九九忽八尘八纤应征丁条粮银二千二百二拾四两一钱九分三厘六毫九丝二忽七微五尘二纤三下田一千五百二拾八顷四拾一亩八分八厘八毫七丝每亩征丁条粮银二分二厘八毫七丝五忽三微一尘一纤应徴丁条粮银三千三百四十三两四钱六分三厘八毫四丝九忽一微四尘一纤四薗地五拾五亩每亩征丁条粮银一分九釐五毫七丝二忽六微四尘七纤应征丁条粮银一两一钱五分四釐七毫八丝六忽一微七尘三纤五平地五顷一拾一亩五釐每亩征丁条粮银一分六釐八毫八丝六忽二微五纤应征丁条粮银八两六钱二牙九釐六毫九丝五忽六尘五纤六水乡地一拾五顷四拾一亩四分一厘每亩征丁条粮银一分二釐六毫六丝四忽六微五尘四纤应征丁条粮银一拾 玖两五钱二分一厘四毫二丝四忽三微二尘一纤七山乡地一千玖百伍拾二顷伍拾伍亩四分七釐伍毫每亩征丁条粮银三厘八毫三丝七忽七微七尘四纤应征丁条粮银七百四拾玖两三钱四分六厘三毫八丝伍忽三微一尘二纤综计税税粮新旧共三千三百六拾二石伍斗六升一勺三抄四撮共征丁条粮银六千四百伍拾二两三钱七分三厘三毫伍忽七微玖尘八纤遇闰每两照旧加银三分四厘七毫一丝一忽玖微伍尘五纤八沙陆末闰年照例加征存留自乾隆四年起六拾年止又自嘉庆元年起至十六年征输止除耤田系供先农坛祭需及看司工食不征丁粮并历无学田及新垦顷亩外报部税粮三千三百陆拾伍石六斗八升四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共征丁条粮银六千四百五拾八两三钱四分七厘三毫三丝四忽五微 九尘九纤三沙玖漠七埃遇闰每两加银照旧自后迄于咸同田赋徴收率由旧章自光绪至宣统原额粮三千三百六拾五石六斗八升四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应征地丁正银六千四百五拾八两三钱四分七厘加一五火耗耗银九百六拾八两七钱五分二厘每正粮一两征平水解费倾销平馀银三钱五分共征二千二百六拾两零四钱二分二厘以上三项共应征银九千六百八拾七两五钱二分每条粮一斗徴正银一钱九分八毫八丝八忽遇闰加征银六厘六毫六丝四忽每正粮一钱徴额解火耗银一分五厘征平水解费倾销平馀银三分五釐每斗共征地丁银二钱八分七釐八毫三丝二忽每粮一柱徴草飞银五釐票钱八文房费在内每年上下忙解运藩库上纳掣批备案 先是咸丰四年四川总督因军饷不济奏准派征津贴每条粮一两征津贴银一两共应征津贴银六千四百五拾八两三钱四分七釐遇闰不加每斗征津贴银二钱一分同治三年川督为防剿经费奏派捐输每年渠县派银一万两光绪二拾五年照原额岁加三千两二拾七年复定岁征捐输银一万九千五百两自是每粮一斗征银六钱六分每年九拾月预徴垫解一半次年上忙时扫解光绪二拾七年川督复派征新捐每年限定徴银一万三千两自是每粮一斗又徴新捐银四钱四分分每年九拾月预征垫解一半仍于次年上忙时扫解至宣统三年核计每粮一斗地丁年徴银三钱津贴年征银二钱一分捐输年征银六钱六分新捐年征银四钱四分以上四项每斗年征银一两六钱一分 光绪三拾二年川督锡良锐意兴办川汉铁路令人民纳正粮外有粮满五升者另征铁路粮银每斗九钱零于三局公所设柜开收名为铁路租股捐至宣统二年始停租股银纳满五两银给小股票一张满五拾两银给大股票一张吾渠大股票共一千八百张小股票计二万五千二百五拾九张 据民国七年川汉路总公司清算处公函 共计银二十一万六千二百九拾五两民国成立清代地丁税正税者并改徴银圆照原额地丁库平银六千四百五十八两三钱四分七釐扣合银圆一万零三百零三元九角三仙六星除元年征收课呈准财政司免征滥粮十五石六斗一升七合一勺零九撮二圭圭外以额粮三千三百五十石零零六升七合二勺五抄五撮四圭计算每斗应徴银三角零七星六毫其津贴及常新捐民 国改称副税照原额津贴常新捐库平银四万零四百六十两扣合银圆六万四千七百三十六元以三千三百二拾三石七斗九升六合三勺二抄五撮四圭计算每斗应征银圆一元九角四仙七星七毫民国三年奉令照正副两税合计银圆七万五千零三拾九元九角三仙六星加收一成征解费银圆七千百零三元九角九仙四星现除耤田及公田粮二拾六石二斗七七升零九勺三抄免征副税外共征正副税银圆捌万贰千伍百肆拾叁元九角叁仙民国十五年后渠县隶属罗泽洲师长防区每岁即征粮税三次十七年后因二十军退住境内负责供给每岁即征六次二十年二十军接防仍照征收二十一年除六次外每次每斗加客军火饷一元五角馀如团练费学费烟苗捐马路捐及地方各公用不一而足大致每粮一 斗全年需洋七十馀元迄今已纳至四十六年矣粮少业多者或可勉强支持而田去粮存或业业少粮多者均有舍业他去之势   有清自光绪以前祗完国家税并无地方附加至宣统末每粮壹斗始征钱百文作地方公用由征收局代收拨付每钱千文坐扣经费伍拾文民国四年十月纳知事奉令设立收支所五五年六月李知事改为地方总收支所凡地方附加税由所设柜经收十一年奉令改为地方税收支所各项附加税由所代收拨付民国元年二月每粮壹斗附加练费钱叁百文三年四年附加练费银圆壹角零伍星五年附加警费银圆壹角零伍星团捐钱壹千文六年七年附加学费银圆壹角零伍星练费钱壹千文八年九年十年附加练费钱贰千文学费钱贰百文十一年附加练费钱贰千文学费钱叁百文司法兵差巡缉工厂各费共钱壹千叁百文又加息钱五百文十二年附加练费钱一千文学费钱三百文县志二百文借款一百五十文司法二百文警费一百伍十文 预备四百文息钱五百文十三年附加练费一千文学费三百文警费二百文司法三百文县志二百文预备四百文息钱五百文十四年附加改征银圆军团伍角兵差三角伍仙司法贰角中学校壹角伍仙计每粮壹斗共征壹元二角十五年军团伍角一仙兵差三角五仙司法二角中学校一角五仙筹还挪用兵差费二角计每粮一斗共征一圆四角外票钱六十文十六年每粮一斗附加同上征银圆一元四角每柱票钱六十文十七年军团五角司法二角中学校一角五仙筹还兵差费二角共洋一元零五仙又县县志三百文市政二百文岁支一本县知县一员岁额俸银二拾七两四钱九分薪银三拾六两心红纸张银二十两油烛银一十两伞扇银二两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 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岀等事案内将薪伞扇银壹十柒两五钱一分添入俸银内照满洲笔贴式哈方例算岁给俸银四十五两馀银全裁额设衙役一百三名因钱粮不敷止量召募三拾七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拾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出每名裁留银六两于康熙七年六月内奉文为请旨酌省存留钱粮事案内裁去七名复于康熙八年九月内奉文仍照三十七名因钱粮不敷每名岁摊支二个月零九日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于雍正五年拾二月内奉文裁革灯夫四名实在衙役三拾三名内门子二名皂隶一拾六名马快八名轿伞膳膳夫七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九拾八两又雍正七年闰七月内奉文为钦奉上谕事案内设立民壮一拾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二拾两于雍正拾三年五月奉文裁减 四名实存一拾六名每名岁给工食银八两共银一百二拾八两额设禁卒四名每名岁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十三年十一月内奉文因钱粮入不敷岀等事案内每名裁留银六两因钱粮不敷系本县自行捐备于雍正九年五月内奉文添设禁卒十二名更夫十名共二十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三拾二两于雍正十一年正月内奉文添设捕役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一拾二两又于雍正九年八月内奉文设斗级一名仓夫三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二拾四两于乾隆二年四月内奉文设立县境铺递自东路起󲁄硐铺观音铺黑山铺县北底塘铺板桥铺青丝铺静边铺止共七铺每铺设看守铺司一名铺兵一名共一拾四名于乾隆二年闰九月初一日为始每名岁给工食银六两共银八拾四两于乾隆三年五月内 准驻防详请添设北路铺递奉文安设将东路之□硐铺移住酌中之两路铺西路之青铺移住酌中之古佛铺其裁抽东路之黑山铺观音铺西路之板桥铺共三铺裁抽铺司兵六名以一名添帮底塘铺一名添帮静边铺馀剩四名酌于北路之栖贤铺金竹铺安设二铺每铺设铺司兵二名均于乾隆三年九月改设讫一本县县丞一员于雍正八年五月内奉文为知照事案内添设照例岁给俸银四十两额设衙役十名内门子一名皂隶四名快手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共银六拾两又遵照雍正七年闰七月内奉文设立民壮六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三拾六两一本县典史一员岁额俸银三拾一两五钱二分额设衙役六名内门子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 两共银三拾六两一本县教官一员岁额俸银三拾一两五钱二分于康熙四拾二二年奉文为恳恩特疏开复教缺等事案内添设教谕一员两官同食一俸共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于乾隆元年八月内奉文为钦奉上谕以元年春季为始每员每岁各给俸银四十两额设衙役一十三名因钱粮不敷止量召募四名内门斗二名膳夫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二十四两以上官俸岁共支银一百九十六两伍钱二分衙役民壮禁卒更夫捕役斗级仓夫工食岁共支银七百三十四两每岁具领赴藩宪库地丁银内请领支给一本县旧额春秋二祭文庙及山川社禝各坛祠原编银五十七两二 钱六分因钱粮不敷于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内奉文给春秋祭祀银一十六两又于康熙五十年正月内奉文于本县地丁内扣留备祭又于雍正十三年二月内奉文文庙每季祭祀酌增银六两春秋两祭共增银一十二两亦于地丁银内开除关关帝庙春秋祭祀银一十六两于雍正五年八月内奉文每季于本县地丁银内扣留备祭山川社禝等坛雍正拾三年七月内奉文每季祭祀酌增银四两春秋两季共银八两于地丁银内扣留备祭本县廪生原额二拾名每名岁支饩粮银九两六钱遇闰加银八钱因钱粮不敷于康熙二拾四年八月内奉文请复三分之一每名岁支银三两二钱共银六拾四两遇闰每名加银二钱六分六釐六毫零于康熙五拾年正月内奉文于本县地丁银内扣留支给年终造册奏销其支剩银两解贮藩库听候拨支 民国改建岁支颇有变更特表列于下以便览观至祭祀费需多循旧例则略之     职别  知事  县佐  管狱  征收局长   烟酒局长  糖捐局长        员数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月薪数  九百六十元   二百三十元   五十二元   五百八十三元三角三仙三星  二百三十元   二百元零八角          年薪数  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元  二千七百六十元   六百二十四元   六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九仙六星  二千七百六十元   贰千四百零九元六角        备考 杂税契税为登录税之一种我国在元明二代已创行之清代田房契税向由地方官包征自嘉庆十六年奉奉文增加每岁额解银玖百捌拾玖两柒钱玖分馀归地文官资以自给光緖二十二年奏定加增银壹千贰百两二十七年新加银肆千叁百柒拾玖两伍钱捌分统计全年解契税正款银陆千伍百陆拾玖两叁钱柒分平水倾销火耗解费在外自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一日起奉文成立经征分局其契肉酒油各项提归分局经收全数分解县官月给银柒百两在经征分局具领抵解其买卖田房契税向例每价壹串征契银伍分贰厘以银买者照市合钱投税遇知县卸任悬牌减价每串祇征叁分贰厘光緖二十七年奉文新加契税准其征加贰𧹓每串征柒分贰厘若有匿契签追及控案成 而各场镇因公单行附加尚不在内油税自清未开征税率非重宣统二年共收油税钱一千四百四拾七千二百三拾二文至民国改征银圆按照油房榨数稽征每榨以四百斤计算征银圆八角每斤四星每岁收数多寡无定现约岁收一千零一拾八元六角七仙八星糖税自清光绪绪三十二年设立渠达戥税局征收伊始人民颇感不便至宣统末年由省中委员经收渠达糖税岁入以万计时同志军兴有费委员者卷款潜逃民国成立经县会议决停止糖捐而军政府复以王某充委员来渠征收但改革之馀民气伸张纳税多寡犹听民自便及推行既久不免变本加厉现在厂户每熬糠一天纳正税一元七角缴学务附加二角纳税过重厂户与栽户恒思歇业烟税自清光緖朝由县中嘉惠局定戥抽税当时税率极轻每岁收入移作慈善之用至民国四 取银三两一钱每契价钱百串取钱三千一百文每岁征收之数以民间田房买卖多寡为断比岁契税过重购买田地者视为畏途而契税亦因之减色云此外尚有肉税油税糠税烟税酒税矿税六大宗肉税自清光绪二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奉檄创办号曰肉釐城乡市镇每宰猪一只取钱一百文婚丧免征岁缴县城三费局以备兵差命盗案件夫役之费至光绪末每猪一只加征钱四百文又征提解费钱一百文民国成立每宰猪一只改征银圆五角计计全年猪只比较约三万一千八百五拾三只十八年增至六万五千馀只又因地方公用附加肉税计每宰猪一只教育局附征一角一仙中学校一角二仙五星地方税收支所一角五仙又征钱三百八拾二文合计每宰猪一只共征九角三仙五星有奇 而各场镇因公单行附加尚不在内油税自清末开征税率非重宣统二年共收油税钱一千四百四拾七千二百三拾二文至民国改征银圆按照油房榨数稽征每榨以四百斤计算征银圆八角每斤四星每岁收数多寡无定现约岁收一千零一拾八元六角七仙八星糠税自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立渠达糠税局征收伊始人民颇感不便至宣统末年由省中委员经收渠达糠税岁入以万计时同志军兴有费委员者卷款潜逃民国成立经县会议决停止糖捐而军政府复以以王某充委员来渠征收但改革之馀民气伸张纳税多寡犹听民自便及推行既久不免变本加厉现在厂户每熬糖一天纳正税一元七角缴学务附加二角纳税过重厂户与栽户恒思歇业烟税自清光緖朝由县中嘉惠局定戥抽税当时税率极轻每岁收入移作慈善之用至民国四 年设立第四区烟酒公卖分栈今改为第十四区烟酒事务局其抽税标准依烟本辜较计算烟分三等上等辜本五两五钱中等四两五钱下等三两五钱各照辜本十分之二五抽税岁约收烟税银一万馀两至民国八年改征银圆烟分两等上等折烟每斤辜本八仙下等须烟每斤辜本四仙各照辜本十分之二五抽税岁约收洋二万馀元较清代税率加重矣酒税自清光绪甲辰开办按照漕房桶数稽征每斤征钱四文全数解省至民国四年设栈征收各漕房每桶纳税钱一千二百文每月共缴钱四千八百文民国八年改征银圆各漕房每月计桶缴洋八元其买卖贩运规定每斤股本伍仙即照股本十分分之二五抽税岁约收洋万馀元又酒店零售必领牌照号为牌照税一年两期分甲乙丙三种缴纳甲种缴银圆八元乙种四元丙种三元岁约收洋三 千馀元矿税仅东南两路有有之收入以钱计年约七百八十馀钏烟苗捐创自民国十五年罗泽洲驻防任内渠县按年征取一次二三万四五万不等自二十年二十军接防亦照征洋五万元二十一年即征洋八万四千元查从前 取之法系按人民种鸦烟者即照苗抽取谓为寓禁于征可也后则按粮摊征且非种烟时亦提前办理其征取之差别如此  榷政  食货志二 古者关巿讥而不征肆廛而不征有无懋迁商民任便汉初始算商贾其后盐铁舟车酒酤荼课税敛繁兴而征榷之政遂愈演愈烈矣矣吾渠自胡清宅夏人民正税不岀粮契二宗乃如地方物产商货往来咸同军兴以后虽有烟酒肉油船筏牛羊诸杂税更起迭兴大抵税率从轻不为苛虐陵夷至于民国头会箕敛名目繁多益以防区建制惟务养兵供亿所资人民脂膏已竭将革命顺应之谓何耶通计全省如公益捐乐捐木税印花税禁烟查缉煤油卷烟五金邮包机械酒乃至各常关各海关所在地二五陶加税船捐江防费凡属渠中分设未及者不具录焉釐金之设始于前清咸丰三年时以洪杨军事饷源枯竭初议创办百 货釐金分设局所经过货物值百抽一原议但就长江辐凑之区酌设数局事平裁撤终以釐金为岁入大宗相沿不废寖又推行各省庚子以后江西首榷木材夏布土靛瓷器就近设局一次征足尚无子口之税自后川省亦踵行之与各属土药税局若五省烟膏总局并重民国八年三汇镇亦设统捐局百货往来依率完税其税率视地方物产价值照成本百分之二五抽收每年收数之钜往往超过通案宣统二年比较旧额护商事务所民国十四年亦在三汇镇设立就商货价值计算照成本百分之一四抽收收入远过统捐统捐护商之外复有载捐按照商船装载重量计算其税率率分五等特等十五万斤以上征银三元五角一等一级十三万斤以上十五万斤 未满征银三元一等二级十一万斤以上十三万斤未满征银二元五角一等三级九万斤以上十一万斤未满征银二元二等一级七万斤以上九万万斤未满征银一元五角二等二级五万斤以上七万斤未满征银一元二角二等三级三万斤以上五万斤未满征银八角三等一级二万斤以上三万斤末满征银五角三等二级万五千斤以上二万斤未满征银三角三等三级一万斤以上万五千斤末满征银二角伍仙四等一级八千斤以上一万斤未满征银二角四等二级六千斤以上八千斤未满征银一角伍仙四等三级一千斤以上六千斤末满征银壹角其五等一级以卜斤数征额视此为比例差   水利  食货志三 旧志称渠县虽有大江小溪然皆岸高水低难于筑堤故无水利可言其说虑亦有当自清宣统己酉知事林福熙就治城相国祠规设水利局委绅筹办已著题端比岁科学智识日增滑行水艇昌自渠人水力利用川中尤多先例故廿年以还吾渠水利有可得而言者焉距县北丰乐场里许有龙溪洞洞口石壁高耸湍流迅急民国八年居民藉水力制棉纺纱确著成效后因匪患迁避工作始停洞内房舍犹存距县北涌兴场里里许有向水滩民国初元土着就滩侧设水磨又设盘车引水溉田现水磨停办盘车犹存流溪龙峡山下游有小溪水经冬不涸土著设碗厂者藉水引车得以 减少人力临巴场老龙洞泉水潺湲不竭农田得资灌溉其其附近田土因是价值较昂丰乐场属麻坑河有支流出小杨家场经涌兴场侧流至龙泉洞以下直出高岩口居民以笕槽引水溉田即遇天旱亦得丰收文重场属向堂子民国十三年居民藉笕槽通绥定小河九岭场农神寨以下水道若遇岁旱可溉田三百馀亩大杨家场清溪沟有支流自黑水洞流岀经卢家河盖头坝绿竹湾至场后李家塝入大竹河长凡十馀里可溉田数千亩清河场西北十里罗子正沟溪水源出山畔各炭窑合流而下经白菜坝蔡家坝陈家坝入大竹河逶迤曲折长二拾馀里农民于两岸凿堰 引水溉田数千亩柏林场侧溪水发源牛奶尖山麓至三江口入大竹河沿溪农田居多逢天旱引水溉田可望丰收回龙场属碗厂沟溪水发源鸡冠岭东南流经碗厂沟白菜坝陈家坝入大竹河可溉田数百亩碗厂工作尤利赖之桂馥场属境有大河堰可溉田千馀亩又何家沟有小河民国拾一年居民捐款修堤可溉田三白馀亩三汇镇老河沟有山涧水可溉田数百亩又舒家坝有有山谷水可溉田三百亩九爷湾有山溪水可溉田数百亩  户口  食货志四 国家要素首重人民周礼民数献于天子掌于司徒诚以民为邦本生齿之多寡国家之盛衰系焉汉时县制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汉书载明帝时第五伦为宕渠令可知当时户数必在一万以上也又宋县制三千户以上为紧而元丰九域志载流江为紧县则其户户数亦必在三千以上也自献贼乱后瘠壤僻乡地不加辟穷担蔀屋民不加多及胡清入主休养生息户口日繁雍正初丁税摊入地粮综合征收无论户口增减永不加赋故自乾隆以降户口之数绝少隐匿编查所及不难按籍而稽民国新建战祸频仍既庶之民顾多凋敝闲者时局渐趣敉平调查统计近师远西上法隆古以周知闾阎之数是所望于有司吾渠以明末献贼之乱户口人丁无由稽考自清顺治十年奉文清 查起至雍正七年徴输止共载人丁七百八十五丁六纹九九丝一忽七微七尘三纤于雍正七年奉文清丈敕准部覆丁条粮合并积算至乾隆十九年止又自乾隆二十年起至三十年止新旧报部承粮花户徐良臣等九千三百二十五户编载人丁九千三百二十五丁增加户口六百六十七丁永不加赋又自乾隆三十一年起至四十年止编载报部人丁一万六十九丁增加户口八百二十丁永不加赋又自乾隆四拾一年起至五拾年止编载报部人丁一万九千四百六拾三丁增加户口一千二拾八丁永不加赋又自乾隆五拾一年起至嘉庆二年止编载报部人丁二万三千七百一拾四丁增加户口一千七百七拾七丁永不加赋又自嘉庆三年起至拾二年止编载报部人丁二万七千六百二拾五丁增加户口二千四百六拾六丁永不加赋又嘉庆拾七 年报部承粮花户一万六千九十三户人丁九 按九字疑三字之误 万三百九十六丁自嘉庆十八年起至道光四年止申报布政使司编载人丁三万七千四百一十二丁增加户口四千一百六十九丁永不加赋自道光五年起至十四年止申报布政使司编载人丁六万六千五百四十八丁增加户口七千六百二十四丁永不加赋自道光十五年起至二十四年止申报布政使司编载人丁六万八千八百六十一丁增加户口八千二百二拾九丁永不加赋自道光二拾五年起至咸丰四年止申报布政使司编载人丁六万九千九百八拾二丁增加户口八千六百四拾六丁永不加赋 以上旧志 自咸丰五年以后历同治光绪两朝吾渠黄册遭辛亥兵燹并六科简牍多付焚如宣统初因通饬规办地方自治设统计处置户籍吏划全县为一城城四镇拾三乡当时造报户口册编 载承粮花户为十万五千六百二十户丁口共共五拾五万四千八百六十八丁建国以还兵匪交乘人民转徙流离所在死亡相继及今统计编户承粮著籍者户口不过八万八千七百六十二户丁口不过四十四万三千八百一十八丁盖惨舒盈蚀之相去有如此者  蠲政  食货志五 国家善政莫大于蠲免租税渠县地丁钱粮自清康熙二十六年蠲免一次三拾三年蠲免一次四拾三年蠲免一次五拾年蠲免一次雍正八年蠲免一次乾隆拾年三拾五年四拾二年前后蠲免三次五拾五年蠲免一次六拾年蠲免一次嘉庆元年蠲免一次二年蠲免拾分之二自是四五年闲因叠遭教匪窜扰丁粮全行蠲免迄于末造国家多故内帑空虚兼地方官吏贪功讳过遇有水旱盗贼往往匿不上闻故故蠲租免税之事已难复睹民国成立征有加卯粮寅征号称预垫预垫不已派款又来更始来苏适得其反若夫天灾流行国家代有自昔救荒善政首推仓储渠县仓谷其存储城内者向由地方官管理每遇缷任盘𢳃交代从不敢稍事玩忽其分存各场者由各场首人轮流经 管然皆专案保存不准擅动至民国新建兵匪交乘官储已荡然无存即各场之仅得保留者亦几希矣常平仓 在城内大井街旧考棚侧清乾隆四年知县李云骕建共六厫计二十一间光绪四年知县杜瑞征折去一厫计三间添修二厫共十二间额存京斗谷六百六拾六石三斗五升监仓 在城内县署头门照墙外箭道坝仓神祠内建置年代官吏同前共拾厫计三拾间额存京斗谷一万四千三百七拾三石六斗五升加买仓 在城内城隍庙侧建置年代官吏同前共三厫计十二间清光绪二十九年培修城隍庙其谷移存监仓原额京斗谷五千九百六十石右三仓共计额存京斗谷谷二万一千石历由地方官管理载列交代案 内道光七年岁饥粜卖京斗谷一百石咸丰三年大饥粜卖京斗谷五千五百石二次又粜卖京斗谷三千三百石实存京斗二千二百石 载旧志  民国十二年川川陜各军驻渠出入数阅月粮秣不继知事高仓集众议就官仓存谷暂行提䉪支应自是常监加买三仓存谷次第提䉪净尽其后有知事廖震清釐交代册报四川省长公署财政厅呈奉指令准由国家税项下拨款买填当已分咨征收局地方公款收支所查照办理各有案连年纷扰举办不时此为差胜他县之处而未既其实者也济田仓 清嘉庆二十三年知县吴君建初由阁邑按粮抽捐共捐得铜钱四千零三十八串八百二十文置李渡场万家坪田业一股岁收租谷市斗四十四石八斗度家沟田业一股岁收租谷市斗八石安子 坝田业一股岁收租谷十石共四契约存库同治八年知县杜瑞征任内库崩契毁查明绘图附卷备案并建济仓二厫于旧汛署门首所有仓业田租照原数酌加岁收市斗谷八十一石三斗二升折合京斗谷二百二拾五石八斗九升岁收佃钱二千六百文作完粮之用佃户压案银一百二拾两 民国四年知事毛焕煊任内因佃户连年借口岁歉拖欠租谷集议办法议定每年只收京斗谷一百六十石丰歉无增无减永远照行民国十五年知事杨维中鉴于本仓存谷连年被驻渠各军提䉪净尽始令折毁空仓就地改筑公园再查济仓自嘉庆二十三年起至民国九年止共存京斗谷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石九斗八升九合零二抄悉数寄存监仓自民国九年起至十一年止应收京斗谷三百二十石共应存京斗斗谷一万一千七百一十五石凡斗八升九合零二抄内除民国三年春间米价高昂城区团总欧阳朝钧禀提市斗谷二百四十石粜获钱一千五百三十三串四百一十三文交地方公款收支所领存又除四年岁饥提市斗谷一百石作粜钱二百串易银七十五两一钱九分南关场团总张天鉴提市斗谷一百六十八石二斗五升作借五年兵荒赈粜仍由欧阳朝钧经手提 市斗谷一百六十三石八斗又大竹军围城军需科员谢炳煋提市斗谷十石二共获钱七百三十串零三十文易银二百七十三两四钱二分又是年知事王世俊提卖市斗谷一百一十石获银三百零二两五钱三分共该银六百五十一两一钱一分概交地方公款收支所领存又是年秋冬米价大昂商承知事尹守白动拨仓谷平市价当提市斗谷一百二十石粜获钱一千三百八十八串五百七十文交收支所领存九年七月叶军围城居民乏食知事曾子正嘱欧阳朝钧提市斗谷十一石作粜八月胡军围城又提市斗谷十六石两次粜获钱三百六十二串一百一十八文仍交收支所领存又是年十月喻旅驻城提卖市斗谷三百三十四石获银二千四百九十元零一角六仙八星悉缴旅部又连年荒歉其孤贫无告者慈善局绅谢炳煋两次禀提市斗谷四十三石账济之统计以上以赈粜䉪卖诸谷款除外以南关场还来民国四年借提市斗谷一百六十八石二斗五升按照加入是济仓内实存京斗谷七千七百三十六石七斗六升六合八勺十二年川陜驻军连月提䉪净尽筹填之法与常监加买仓同再清光绪四年知县杜瑞征任内仰买填济仓项下馀款共买得京斗谷一百石零二斗四升四合六勺作为济仓保仓预备与济仓存谷同储监仓民国十二年驻军连带䉪尽事经知事廖震汇案通禀其奉指令拨款买填亦与常监 各仓正同 籍田仓 渠中籍田自昔年收京斗谷五斗通计雍正五年起民国四年止首尾二百年而弱应存京斗谷五十四石旧由仓房经理民国元年八房裁并后由慈善局经理至民国十二年悉被搜䉪净尽虽经知事廖震呈奉指令拨款买填而举办不时事属虚悬目近田亩地址又为学校庙宇因建筑侵占略尽渠中耤田至是已名实两亡矣城区社仓 仓建城内额存仓斗谷五百四十四石七斗五升八合二勺八抄又寄储北关场移城之云台寺下社仓仓斗谷八拾七石八斗六升又寄储城隍庙社仓及土溪场移城之广禄寺社仓三汇场移城之九爷湾社仓三仓合仓斗谷一百七拾四石七斗三升七合八八勺三抄又寄储李馥场移城之苦竹林社仓仓斗谷三十三石一斗八升㶍 渡场移城之观音寺社仓仓斗谷八拾六石八斗九升茶房场移城之平湍寺社仓仓斗额谷一百六拾五石二斗三升三合三勺息谷拾六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又寄储李馥场之天灯庙社仓仓斗谷五拾五石一斗上来九仓共计额息仓斗谷一千一百六拾四石二斗九升二合六勺一抄依仓斗一石折合京斗二石共应折合京斗谷二千三百二拾八石五斗八升五合二勺二抄民国国拾二年驻军悉数提䉪净尽筹塡办法亦与常监各仓同综如上述渠中仓谷实已颗粒无遗卒遇饥荒蒙袂辑屦者将何所托命乎 查清知县杜瑞征任内照章统就各仓额设斗级仓夫四名全年工食银六两由地丁项下赴司请颔动拨按季摊发目前各仓存谷既已提䉪净尽此项斗级仓夫当然作废云按城区常监加济籍社各仓谷自民国革新后虽迭经兵燹存者无几而各场仓贮或存或否计现所贮存尚有十分之五六设法釐清不难 恢复莨额一遇旱潦或亦有补云 县属积社仓谷虽迭经兵匪消耗尚存储拾分之五六至民国二拾二拾一两年经二十军杨森军长所委刘治国任炜章两县长后先提卖罄尽所得之价闻系作地方公用云 盐法  食货志六 管子煮海齐用富强秦汉以还代有法盖因天地自然之利以佐国家赋税之供也蜀盐多出于井渠县虽无盐井而引额则定自前清初年立法平允上下交利改革以后盐税抵押外债盐法迭经修改其卒也就场征税自由贩卖商民亦称便焉语日五帝不相沿礼三王不相沿乐要当因时制宜以求有补于国计民生而已又何必拘守成法哉汉武帝元狩四年置盐铁官盐始此宣帝地节四年诏减天下盐贾汉明帝时官自鬻盐唐宪宗之讨淮西也度支使皇甫镈加剑南东东西两川山南西道盐估以供军又奏置盐使如江淮法犯禁岁多 宋仁宗时诏天下茶盐酒税取一岁中数为额后虽羡益勿增勿得抑配人户苛阻商旅熙中患井盐不可禁欲欲尽实私井而运解盐以足之修起居注沈括以为不可遂寝九年刘佐入蜀经度茶事乃岁运解盐十万席未几罢之崇甯二年川峡利洋兴剑蓬阆巴绵汉兴元府等州幷通行东北盐四年梓遂夔绵汉大监等盐仍旧鬻于蜀惟禁侵解池盐高宗建炎二年四川总领赵开初变盐法仿大观法置合同场收引税钱大抵与茶法相类而严密过之每斤输引钱二拾有五土产税及增添约九钱四分所过税钱七分往税一钱有半每引别输提勘钱六拾其后又增贴纳等钱凡四川四千九百馀井岁产盐约六千馀万斤引法初行每百斤为一担又增拾斤勿算以优之其后递增至四百馀万 缗初赵开之立法法也令商人入钱请引井戸但如额煮盐赴官输土产税而已其后咸脉有盈缩月额有登耗官以虚钞赴之而收其算引法由是大坏井戸既为商人所要因增其斤重与之每担有增及百六拾斤者绍熙间杨辅为总计乃严申合同场法元至元二年立四川盐运司顺庆路万山之间初设拘课税所分拨灶戸五千九百馀隶之从实办课后为盐井废坏四川军民多食解盐至是立盐运司修理盐井仍禁解盐不许过界嗣后运司屡有更易 以上通考 明洪武间盐行四川之成都叙州顺庆保甯夔州五府潼川嘉定广安雅广元五州县岁解陜西镇盐课银七万一千馀两 明史食货志  清顺治初年渠县盐课原无商岸由本县各商民输钱买引济食然县 皆食担运路盐自雍正八年奉文计口授盐认销南部县水引六十张每张征正税银三两四钱零五釐共银二百零四两三钱陆引五百六十九张每张征正税二钱七分二釐四毫共银一百五十四两九钱九分五釐六毫起运驿传盐茶道库收听候拨支一水引正耗盐五千七百五十斤陆陆引四百六十斤合计渠县岁应共销盐六拾万五千七百四拾斤其运销之法初由商人在本县衙门领引至南部盐厂配盐运行经九十里至新镇坝由县丞查验截引一角放行再经一百二拾里至蓬州舟口般查挂号讫又行一百六拾里至渠县销售乾隆拾八年计口增引配销馀盐亲增陆引一百八拾三张每张征正税银二钱七分二釐四毫共银四拾九两八钱四分九釐二毫水陆引共征税银四百零九两一钱四分四釐八毫每年二季征解 六拾年定制一水引正耗盐六千五百斤陆引五百二拾斤合计渠县岁应共销盐七拾八万一千零四拾斤正税外水引每张征羡馀银二两五钱九分五釐共银一百五拾五两七钱每张征截截角银六钱共银三十六两水引羡截共银一百九十一两七钱陆引每张征羡馀银二钱零七釐六毫共银一百五拾六两一钱一分五釐二毫每张征截角银四分八釐共银三拾六两零九分六釐陆引羡截共银一百九十二两二钱一分一厘二毫水陆盐引共征羡截银三百八十三两九钱一分一厘二毫每年二季征解又引无讑水陆每张应纳纸朱银四釐脚力银三釐光绪三年川督丁宝桢改四川盐法归官运一水引正耗盐八千斤陆引六百四拾斤合计渠县岁应共销盐九拾六万一千二百八拾斤以 渠江滩险仍归商运商销旧分两岸承充一在三汇场为上岸一在本城为下岸各乡场皆有子店每年正引不敷准请盐道领引代销二十八年署督岑春煊仍改县盐为官运商销幷上下两岸为一初为信成豫后为恒发公至反正时废渠县盐务清初由商领引往南部配运行销后以井老水枯民食难济乃改食富顺盐由商往自流井运囘渠售卖卖充商者槪系殷实富绅三汇本城各有官盐店一所领引行销禁私贩卖分卖零售是曰盆户往日乡民贫苦盐贩为多肩担背负以谋衣食虽设官盐子店而乡户利其价廉食路盐者大半每人资本钱二千买米运至南部蓬溪新井射洪等处易盐而归络绎往来道路如织三日一场期官秤量盐之市扰攘终日西北各场尤恃为命官盐店商每欲扩张引地而乡贩势众 争殴滋讼刑罚亦穷光緖二拾八年县设官运局全岸由一人充商取二万金为押岸官卖商销一觔给店钱四文终岁三节缴数市商专利又悉禁路盐驻盐兵于新市镇静边场贵福驿土溪等处往来梭巡盐贩多受其害更有无赖多人借查私盐为名择肥而噬暗置盐包于乡愚宅后穴处因即指为私盐榼诈践百十千乃止甚有倾家者有用费至数千金者当日骚扰情形已可槪见民既无业益以兵扰又食贵盐忿恨极矣辛亥革命渠岸恒发公总分各店槪被打毁损失数万岂非怨毒之所发泄乎民国元元年奉节邓孝可为盐务署长破除引岸就场征税由各商自由贩运接济民食西北各场路盐复多一时盐价落人民称便至民国三年政府以盐税抵押外债事关国信而川省自反正以来盐政废弛 税收减少乃命晏安澜为四川盐运使飭令徴足前清六百三十万两旧额入川之后乃召集绅商议决就就旧日引岸分设公司票岸分立公垣计当时公司十有二渠河计岸居其一是为渠河运盐公司由渠广岳竹达宣万七县盐商集资组合而咸渠为大县资夲较多查照旧日引额每年认销二百馀载由公司配运至渠另外招商组织承销总分各店遵章接买转发城乡盆户惟须缴纳押岸银二万元设督销缉私局及查验局于广安盐价由督销缉私局核定严禁路盐入境防兵不敷分派由地方官转饬警团妥为保护是为变相之官运商销税率既较前增加公司复多方操纵于是盐价骤昂民多淡食民国六年政府以公司为法烦扰无益国计有害民生仍改为就场征税自由贩运然盐价不为低落而反逐渐增高者一则税率有加无已 二则生活太高成本太贵三则银价飞涨四则关卡林立非法税捐超出买价以上民国十四年重庆盐帮公会曾汇造渝载非法税捐一览表呈请当道设法取消表载由井至渝由渝至渠关卡数十留难百端虽迭经政府明令取销而征收者依然征收又每次战事发生盐船不能上驶盐价必有一度之飞涨古今中外盐税苛重商民两病未有甚于此日之四川者也民国十年重庆有渠河计岸盐务硏究会之设盖继厂岸联合盐务促进会之组织而起者也其意在恢复官督商销旧制印刷简章力谋进行卒因时事变迁运使去职职未能有成而龙十五年复有井渝少数奸商假统筹盐税为名曚禀运使成立盐业公会规订轮销办法操纵居奇各商贩受其捆缚盐价大增于是渠岸七县商民群起反对公会卒 被解散盖川中盐务自政府取开放主义由各商自由贩运以来不烦不扰国计民生两有裨益如能取消各地非法税捐则盐价自然减不必规复官运更不必有轮销办法也民国二十一年驻防军军长杨子惠氏鉴于渠岸盐务自民五晏安澜运使后明虽自由贩运实则少数商人从中操纵其废弛已达极点渠岸食盐人民隐受剥蚀者不知凡几爰节饷饷款巨万岀而与渝商订约认销按月二十六载就广安设立总店渠县月销四载由县人集赀设店认销盐价每肋值铜币三千六百文囘忆前清时每盐一觔售钱四十八文相去不啻天渊世道之隆污即此亦可见矣推厥原因产盐之处其价本不甚高而沿途经过防区各自为政彼征此税由渝至渠关卡不下二十馀处此致贵之所由来也 茶法  食货志七 茶者南方嘉木蜀中珍品唐时囘纥入贡以马易茶宋元因之制引榷税上以裕国下以便民前代视为要政然历时既久不能无弊胡清定制凡不产茶之州县认销产茶州县之茶是谓腰引无引者禁我县招商认案领引行茶二百年来公私称便反正以后政府废去腹引于是税收减少茶价亦贵论者谓茶与盐不同盐可就场征税茶不不能就场徴税盖产茶之地恒在高山深谷荒芜散漫偷漏既多查禁为难其烦扰更有甚于引岸者而税收又不如引岸远甚此盐茶两法根本上之差异故盐可破除引岸茶不能破除引岸也政府诸人亦知盐茶两法性质各别乃提议将腹引次第恢复以维税收是又成法之不必变更者也 唐德宗建中元年纳户部侍郞赵赞议税天下茶以为常平夲践贞元九年复榷茶产茶州县及岀茶要路皆估其十税一为水旱备长庆中增茶税率为践百增五十 节通考又开成二年茶税行交引 宋初民间种茶者领本钱于官而尽纳其茶官自卖之私卖者本罪政和以后改用茶引与盐商无异 年镒引 建炎元年擢赵开主管川陜茶马二年开至成都大更茶法仿蔡京都茶场法印给茶引使商人即园户市茶百斤为一大引除其十勿算置合同场以讥其出入重私商之禁为茶市以通交交易每斤引钱春七十夏五十市利头子在外所过征一钱五分引与茶随违者抵罪至后引息钱至一百五万缗绍兴复提举官又旋增引钱至十四年每引收十二道三百文视开之初又增一倍矣 通考  韩球同提举茶马始榷忠达州茶即䕫合广广安置合同场岁收以八万肋为额然商人以利薄不通但以引践敷民间民其苦之 朝野杂记  元至元六年立西蜀四川监榷茶场使司定长引短引法长引带茶一百二十肋收中统钞五锭有奇短引带茶九十觔收钞四锭有奇 元史食货志  天历二年始罢榷司归诸州县 元史  明太祖辛丑始立茶法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请引方许出境货卖每引茶百斤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别置由帖付之仍量地远近定以程限于经过地方执照若茶无由引及茶引相离者听人吿捕茶引一道初定纳钱二百后定纳践一千 续通考  世宗嘉靖五年重定四川茶引价四川税亩课茶照旧徴收凡中芽茶 每引定价三钱叶茶二钱俱报中价银赴司上纳其腹里产茶地凡茶不及百斤俱赴州县报数每十斤纳银一分给票照卖 续通考  生宗隆庆三年均四川边腹茶引 四川茶引行于内地者曰腹引行于沿边者曰边引 四川茶引旧额五万道黎雅一万道松潘二千道腹里三万八千道嘉靖靖三十一年定黎雅二万道松潘四千道腹里二万六千道至是以边引茶少而易行腹引茶多而常滞乃裁引万二千以三万引属黎雅四千引属松潘诸边四千引留内地税银共万四千馀两解部济边以为常 续通考  清雍正九年奉文设立茶商认销通江县茶腹引一百五十张每张徴税银二钱五分共正税银三十七两五践每张征羡馀九分八釐共银拾四两七践每张征截角银一钱二分共银拾八两羡截共银三拾二两七践与正税银两俱系全年徴解历无增减 清嘉庆以后除腹引一百五拾张征正税银三拾七两五钱羡截银三十二两七钱外又征课银每张一钱二分五釐共银十八两七钱五分奉派茶照票十五张每张征息银一两零八分共银十六两二钱光緖二十八年新加引釐银二十六两六钱八分五釐新加票息二两六钱二分随同茶课一体完纳每年所领引票仍赴通江县买运囘渠行销辛亥革命废去腹引于是茶法大紊民间所食茶价贵于昔时而公家税收仅恃边地既觉漫无限制奸伪易生更致良税不行坐失成利民国四年财政厅长刘莹泽奉中央财政部批饬切实整顿茶法乃拟定整理腹茶产销税暂行简章十八条及茶照票颁发各县飭令招商承办查照前清引额每年渠县应销腹茶票一百七十张每张完纳库平银一两准配天平称净茶一百觔指定万源县采采买即渠岸每年应缴 茶税银一百七十两由本岸征收局收解此外不诈地方附加分釐茶茶商认案之时又须按照票额缴存押岸银一百七十两规定颇为详明自简章颁发后虽迭催招商认案领票行茶但因时事纷扰各商皆裹足不前至民国七年始有广安王某认充渠岸茶商惟以缴纳押岸不足额定数目未予认为有效后有徐某认商又以缴押稍迟亦未照准以此渠岸茶商久未实现民国八年四川省议会议决去引破岸由商人自由贩卖在产场征税由征收局照杂税征收每茶百斤为一担征银一两给票一张附茶税印花二颗咨请省长转饬财政厅拟订茶务征税试办章程排印成册转发各县遵照办理于是废岸散销民国九年军兴自主复改订腹地茶税试办章程厥后奸商私贩络绎于途私茶充斥稽核维艰成规固已荡然税收亦觉锐减民国十三年财政厅 长宋光勋整理茶务规复引岸就前财政部批准四川腹茶产销税简章办法略为变通各县设茶业总商一人繁盛之区得添设副商一人或二人茶商认案后按票额多寡直接赴财政厅茶税处缴存押案银两每年销茶若干认定立案预先发给茶票印花赴指定地方采配凡腹茶票一张得配腹茶印花两颗每颗直银一圆每包连皮索重五十五觔须贴腹茶印花一颗较前每百觔完纳库平银一两税率加重三分之一自简章改订颁发后即通令各县迅速选出总副商认案缴押购领新制票花卒因时方多故认案无人渠案每年销茶觔若干指定何地采买应纳茶茶税若干此刻不能预定也扬榷道之四川茶法反正以来几经变易民国三年以前为破除引岸时期四年至七年为规复引岸时期九年至十二年复为破除引岸时 期十三年以后复为规复引岸时期吾渠僻处一隅兵去匪来茶法一端迄难整理引岸亦终未规复现由各商自往产茶地方贩运回渠行销直是自由贸易税额多寡不不能言也   钱法  食货志八 自上古刀布之用一变而为九府圜法厥后轻重代殊而肉好之式未之有易于以权百物之贵贱通农末之有无钱之所关顾不重哉清初法制详备府事修和泉货流通尽善无弊同光以后官铸渐媮私钱日甚至民国时而其弊极矣渠县近十年来百物腾贵人民生活困难达于极点皆由钱法紊乱有以致之旧志于钱法未详兹以其有关国计民生特就吾渠通行各种货币分别叙述以资考镜银两 文银古曰白金白金之用惟汉武之白选王莽之银货一见于史而后亦渐废魏晋以后金日少而昂币始专用钱 魏晋以前黄金为通行之币周制黄金方寸而重一觔国语注虞夏商周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币汉书秦并天下黄金以镒名者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为下币汉代复以纳名金用金多以千万觔计其时但以黄金为币魏晋以后黄金日少而贵遂以白金为通行之币矣 六朝迄唐交广之域以金银为币然止限于一隅至宋宋银币寖行 日知录十一  金时更铸银名永安宝货公私同见钱用有明中叶输税赎罪得纳白金而银之用益广清初银钱兼权实为上下通行之币以故输纳国用银钱兼收顺治三年申假银及行使低银之禁四年改定银一分准钱十文以为定例嗣后屡经申明其令由是遂为银铜两本位制 古时货币学未发达无所谓本位制然如顺治四年之令实际已入于银铜两本位制矣 前清二百馀年县属买卖佃当东北路多以银计西南路多以钱计各从习惯用之凡用银以两为单位其计算之法拾忽为丝拾丝为毫拾毫为釐拾釐为分拾分为钱拾钱为两皆以两计每锭其面椭圆四边高而中挺珠俗曰镜面两边皆有记印或曰某地捐输盐课或曰某县地丁税厘皆倾销户随意印铸非情实也大率拾两上下为大锭四五两为中锭旧铸曰老槽新铸曰 新票其散碎成件者日块头圆而成珠者曰滴水其用随地不同其价低昂不壹至于银色高下商场极为注意通用者有拾足票色有九七色有白丝银九四色皆以色论直若以银买卖货物色足则申水色低则折水折水之法十作九四或九六申水之法九六作十或九八作十先经议定彼此帖然乡镇喜用大锭规银不甚区别色之上下杨家清河柏林回龙四场白丝最多向用江西元宝大锭重五十两山西元宝小锭重十两皆足色则久己绝迹光绪末年市银名日红潮矿砂未净底带红色非纯银也较精银止十之六又有假假银数种流通市面禁不胜禁常滋讼累至设官平以平银两始于光绪中叶每量规银一锭给钱四文或六文小者半之取票为信两无争执惟是规银整数苦难析折又须辨银色高下平银直轻重其为用反不如银圆之便反正以后 销毁极速近日市廛殆无生银矣银圆 清末改良币制通令各省铸造银元为主币铜元为辅币渠县交通不便距沪汉又远民间仍遵守银铜两本位制至民国四年银价日贵以钱为收入者折阅太甚于是各种支付乃专用银自今以后银圆为唯一之本位货币矣溯其铸造之始则在光绪甲辰设局成都上有光绪龙文并刻四川省造字字样每圆重库平七钱二分准抵文银七钱一分通用由四川省创办行使饬各县以文银解省易领银圆囘县试用初城乡以其银邑较低坚不肯行后因完粮纳税皆通用又简便利于携带市肆乃得通行惟苦来路无多然当时只用本省所铸从未搀用他省银圆反正以后改造银圆式様一面刻众星绕日中华民国某年一面刻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七钱二分字样成色较低半元式亦 如之成色尤低因属本省铸造仍旧通行近数年来伪币日多乡民苦难识别每受欺绐迭经禁止而来源不绝至于云南新火及外省双毫民国国十二年奉令以八成折收并严禁贩运入口以免妨害市廛十四年又发现人头中元吸收整洋后经议决亦以八成折收十五年又严禁私铸五角银币及停用板上银字金傍两点不相连缀有呼周大板者为黔人周西成所铸除此数种之外各省银尢大都可用无择焉铜钱 中国历代皆以钱为本位故铸钱之令夙称详明其差为中者惟汉之五铢唐之开通其馀非失之过重即失之太轻而积币丛生殆有不可究诘者往代钱法既随时事为变迁故钱之大小轻重不一然旧时县属各场皆可通用其最古者为秦半两汉五铢王莽泉货钱数种考古家珍藏之不多见也六朝钱绝少唐宋明通宝为伙元钱仅至 大至正二种惟隋之铅钖宋之铁钱不行清制钱自顺治治至乾隆厚而轮廓广嘉庆至同治薄而轮廓小皆红铜间有铜粗夹沙者惟光绪钱特精好至吴藩钱曰利用曰昭武曰洪化小明之永历张献忠之大顺亦通市日本钱曰宽永县境为多大槪分青铜红铜二种前以贯计千钱为贯古称日𦈏即单位也贯钱之绳以竹麻或㯶为之千钱重六觔四两百扣二文日九八钱扣一文日九九钱又有不扣底者日实足钱又扣串底或八或六随地各异本省陌依除之义古日短陌今日扣底近数十年奸徒私铸私贩毛钱充斥凡鹅眼𫄧环之类风飘水浮之名杂然并出禁不胜禁光绪中钱有三七 大钱七百毛钱三百 四六 大钱六百小钱四百 对成 大钱毛钱各五百 之分甚有纯用毛钱者袖可统二十贯滥恶相欺争殴滋讼钱法为之大坏自光绪二十二三年黄德润宰渠始将此风禁革谚曰 银用天下钱用地头不诚然乎反正以后大铜元出小钱销毁极速至民国十四五年城乡小钱绝迹找补不便乃由商会呈请立案印行当十当二十钱票五千串以为找补之用此钱法紊乱之结果也铜圆 铜圆为辅助货币川省设局鼓铸亦始于光绪甲辰其形式一面刻龙文一面刻满文及光绪元宝四川省造字様有当五当十当二十三种皆属紫铜至丙午铜元改良各省铸式大同上刻丙午大清户部铜币当制钱十文或二十文及满文中刻一蜀字以别之一面刻光绪年造环以英文中为龙文此清末所通用反正后改造铜元一面刻众星绕日及中华民国某年一面刻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十当二十字様嗣发行当五十当百铜元式亦如之民国二年添造当二百铜元一面刻五色国旗及英文一面上刻中华民国二二年中刻二百文旁有 嘉禾下刻四川造币厂字样民间初不行使后经政府强制通用民国七年政府以铜元日贱物价腾贵乃提议停铸当百当二百铜币惜因军事发生未能实行嗣后防区建制己成大铜元铸造益多始则销毁小钱继则销毁小铜元终则市面行使纯为当二百铜币而小钱及当百以下铜元绝迹矣 槪化为大大铜元材料 民国十五年奉令四分当百当二百铜币以为找补之用与小钱票相辅而行在币制中可谓别开生面楮币 楮币之制盖本于周官质剂之意而实昉于唐之飞钱其后北宋制交子 蜀人创作 关子南宋造会子金元明相沿印行统名之曰钞其始以盐茶劵引之属视之而暂以权钱行之既久乃即以当钱论者谓以虚代实民不宝贵清初钱货充盈固无藉乎钞法之用顺治中虽偶行之而旋即停止故满清二百馀年渠人未尝用钞反正以来供亿繁苛 省政府乃发行军用兑换券五百万元嗣又增发五百万元公私同见银用渠县惟本城甚多三汇㶍渡亦有之自馀各场不数见也后以兑现基金无着价直低减完纳粮税亦渐不收用民国四年财政厅长黄国瑄发行濬川源兑换券三百万元以为收囘军票之用而金融乃为之渐复原状濬劵发行之初亦同现银后以兑现基金被提贱视无异军票民国国七年征收局各项税款不收兑劵于是渠汇两处商民存劵在数千元以上无人过问大起恐慌财政厅长曾宝森又发行销毁濬券储蓄票二百万元将此项兑券分期收囘销毁两次钞票流用至渠商民皆大受损失至于交通银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兑换券信用较坚县境绝少其他纸币尚多如近年之中和劵美丰劵县境夙称岩邑腹地未被侵入当钱法坏乱银根奇紧之际政府发行恶劣纸币弥复有 加无己此经济界所以起激烈之变化而社会现象亦横滋纷扰祸变相寻有由然也吾渠处四塞之地民乐其土习俗自成往世银钱相权之直载记未及致详自清初申明定制迄于光绪中叶渠渠县银价始终为每两千文无甚悬殊清末改良币制其法定比价亦为每两千文银钱既有定直物价自能调剂以底于平吾人试囘想满清盛世银钱两货皆极充盈百物低廉生计饶足实有豫大丰亨之象降及道咸同光宇内固已多事矣然我县各场金融犹不至大起恐慌物价亦不至骤形昂贵人民安生乐业风俗淳厚固自若也自光绪末年发行铜币而银价始贵民国成立大铜元出而银价愈贵昔为每两千文者今则每两将及十千矣盖循货币学原则恶货币驱逐良货币有铜元则小钱少有大铜元则 小铜元少少而至于零则银价遂遂任其增高不能调剂近数年来䌓盛如本城三汇金融亦紧迫异常其结果也物价增加二十倍生计艰难为亘古所未见上户变为中户中户变为下户下户变为赤贫赤贫者则流而为匪匪患愈猖獗金融愈紧迫习尚安得而不薄恶社会安得而不扰乱哉是皆钱法坏乱经济界为之根本动摇其影响于渠县者盖如此至民国十三年后陆军十一师罗泽洲驻防广安辖境为西充南充营山蓬安岳池广安渠县邻水八县购机自浩二百铜币每银元一大枚其价值由二十千递涨至二十五六千匪特小钱绝迹即当五十一百铜币亦不易见于是物价以二百为单位银价之昂生活之高为旷古所未有然犹不知伊于胡底吁可慨也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订                  庶务禹时育                      校正                    经理陈伟生   

教育志  渠县志第三 编辑

   教育之名昉自虞书  虞书教育子而温古文尚书作教胄子而温   而作人之方详于周礼  自时以降国学太学庠序书院之制选举辟召中正科目之法损益因  革相为盛衰迨至有清光緖变法科举停废审履以通其变失官而守  在夷于是潢舍滂作百学腾踊上无畴人世官之失下有疏通知远之  效作育之盛持续汔于今兹先圣旧章后王时制质文递嬗辞有详略  表諩櫽栝之用以览观焉 太学沿革表 教育志上  朝代  五帝  有虞  夏  殷   周  汉  晋  宋  齐  梁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学   成均   上米庠廪   东序   右瞽学宗   东成瞽序均宗即即即东辟右  太辟四鸿学雍姓都  小门  侯学  国子学   国玄史文儒东学学学学学观    国太学学    太集学雅 馆   太中四明学书门堂 学小辟  学雍  国学    太学    国子学太学 校                                               附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春诵夏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   武帝始兴太学置五经博士并置博士弟子员立明堂辟雍 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立学置五经师 灵帝初建鸿都门学以鸟篆尺牍文赋相竞尚          武帝初太学生三千人咸甯二年起国子学      元嘉中立国学寻废更立玄史文儒四学  后置总明观以集学士亦谓之东观                     建元四年诏立国学以张绪为祭酒寻以国讳废学永元初依有司奏国学太学两存之      天监四年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又置胄子律博士五年置集雅馆招远学         道武初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馀人天兴二年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明年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太和中改中书为国国子又开皇子之学建明堂辟雍       国学博士徒有虚名唯国子一学生徒数十人耳    武帝保定幸太学                开皇中初令国子寺不隶太常仁寿元年太学四门并废又改国子为太学 䠟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朝代  唐  宋  元  明  学校  国子监  四太四律书算子学门学学学学 学      崇文馆  弘文馆  广文馆  丽正书院  国太广律四武辟算书画医 子学文学门 监馆馆馆学学雍学学学学   国子学   彖囘古囘国国子子学学  国子监率修诚正崇广性道心义志业堂堂堂堂堂堂  武学居由崇仁义礼斋斋斋   附     教官 博士 助教大经 礼记春秋左传中经 诗周礼仪礼小经 易尚书公羊传穀梁传书学 说文字林三苍尔   教官 祭酒直讲主判官博   士正录书学 篆隶草三体字说文   字说画学 论语孟子   佛道人物山水鸟兽  太宗六年设国子学总教及提举官世祖至元  太祖初定金陵以元集庆路儒学为国子学洪武十四年改建于鸡鸣山下明年改学为国子  弘惇劝智信忠斋斋斋  洪武间置大甯    记     雅石经    算学 孙子五历九章海   岛张邱建夏侯阳   周庳五经算缀术   缉古三岁记遗三   等数                     花竹屋木兼习说文    尔雅方言释名  律学  古今刑书新颁条令三舍  由外舍升内舍由内    舍升上舍太学算学    书学画学医学悉依    行之上舍生  释褐状元            六年 记     雅石经    算学 孙子五历九章海   岛张邱建夏侯阳   周庳五经算缀术   缉古三岁记遗三   等数                     花竹屋木兼习说文    尔雅方言释名  律学  古今刑书新颁条令三舍  由外舍升内舍由内    舍升上舍太学算学    书学画学医学悉依    行之上舍生  释褐状元            六年里门州国成都郡国邑侯国乡.聚郡县.郡县上郡次郡中郡下郡郡州州京都大中府下府下州京县上县中下县下县 校  塾  庠  序  大学  小学  学官  学  校  庠  序     庠序  学  学  学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教官学生  左塾     庶老     邻长     右塾     上老     里胥        党正        州长        遂大夫     泮宫    太守               五经百石卒史文学          经师                孝经师               孝经师               劝学从事              劝学从事              儒林参军劝学从事文学祭酒文学从事儒林祭酒孝经师       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百人      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人     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     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     郡博士 助教            州博士 助教            郡博士               州博士               学生八十人    府文以之     学生六十人  上州同设学长其     学生五十人  中州同府县史乡     学生四十人文设主学     学生五十人     学县之生     学生四十人     州文助无     学生各卅五人    设学教定     学生二十人     州通赞额  朝代  学  宋  路  府  州  县  书  元  明  诸路  路  府  上州  中州  下州 县  书  府  州  县  社  书  明代  廪善生员增广生员 校  学  学  学  学  院  蒙字学  学  学  学  院  学  学  学  学  院   教 官 学 生      梓州路设学官一员              府教授 府助教               州教授                   县学长谕                        路置提举学校官 诸路府官子弟入学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  民闲子弟上路卅人下路二十五人            教授 训导                 学正 训导                  教谕 训导                  山长                     教授一训导四学生四十学正一训导三学生三十             教谕一训导二学生二十                   山长                 生员  明代生员黜罚条目   附学生员武学生员充场儒童生   一充吏二遣缱读书三追还廪米四黜为民五充国子监膳夫六充附近儒学膳夫七充附近儒学斋夫   选举沿革表  周  汉  晋  宋齐梁陈  后魏北齐后周隋  大司徒  乡大夫   遂大夫  州长  党正  族师  宾兴  大比  大比  大考  读书  读书  一六德二六行三六艺  知仁圣义勇和孝友睦姻任恤礼乐射御书数  一兴贤二兴能 三五物询众庶   一兴    二明有功三属地治  德行道艺  读邦  法书德行道艺  读邦  法书孝弟姻睦   明德孝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士弟子茂材文学高第孝弟力田茂材异伦明 灾异茂材特立淳厚直言淳朴逊让明兵法者武勇有节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淳厚质朴谦逊节俭明经有道质直耆儒独行高节清白  汉制乡里推进为选举州郡拔    猛勇 秀异 孝廉 秀才 白魏晋至隋率用九品官人之法州州   宋  齐  梁     秀才孝廉  州举郡举  秀才     上中下  五间并得得四三问得二问        州郡乡  州重 郡崇 乡豪   依梁制凡年未卅不  后魏  北齐  后周     州郡贡察     秀才孝廉  典试     中书集书考功郎中  秀才 贡士 廉良      秀才  孝廉        州举高才博学者为之  郡举经明行修者为之      秀才  隋世举秀才不及十人     阴阳 闾胥  司  徒马  读书  论升  读法书敬敏任恤  僎士    造士俊士    进士  明习法令定以决疑刚毅多略遭事不惑  擢为辟召皆可入士  郡典其事者为中正  陈    得入仕唯经学生策试得第者不在此限  隋    进士  炀帝始建进士科  唐      乡贡     秀 才 明 经 进 士 俊 士 明 法 明 字 明 算 一 史        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 军谋宇达堪任将率科 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 临难不顾殉节甯邦科 长才广度沉迹下僚科 哲人奇士隐沦屠钓科 文笔俊拔超越辈流科 词标文苑科文词雅丽科洞晓四经科道侔伊吕科志烈秋霜科博学通议科辞殚文律科武足安边科文艺优长科  幽素科讽谏主文科  绝伦科乐道安贫科  拔萃科藻辞宏丽科龚黄科   贡举  制科     进士科           榜首省元状元  九经科 五经科 开元礼科三史科         三传科学究科明经科明法科童科 孝廉 武举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博通典坟达于教化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洞明韬略运筹决算科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三史  开元  道举  童子        科  礼  科  科           风雅古调科  多材科文辞秀逸科     才膺管乐科     材堪经邦科     抱器怀能科     文以经邦科     藻思清萃科     文儒异等科          三礼科   方技   博学宏辞科        元  明  乡试     第一场 八月二十日第二场 八月廿三日第三场 八月廿六日     第一第二场同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第三场止试汉人南人           第一场   次年  二月一日     直省  京师  殿殿上  乡试  会试  廷试  举人  进士  一甲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皆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会试     第二场 二月二日 第三场 二月三日  御试  三月七日   德行明经科  进士科     右榜 蒙古色目左榜 汉人南人   有司察举      一聪明正直        二经明行修    三贤良方正        四孝弟力田五练达时务        六学贯天人才堪经济七怀才抱德众所推服    八八儒士九孝廉          十秀才 人才           耆民        明制府州县试文武生童与清制大同八比制艺试士自此始           十一  十二 清代教育  教育志中清世世学校选举泰半因袭前明京师立国子监曰太学置兼管监事大臣祭酒司业汉满各官掌成均之法以教国子及俊选之士其属有丞督学规博士阐经说典藉掌经史典薄司文书岁支户部库帑六千两作膏火内外肄业生定制在学者百五十六人赴学考课者百二十人月给廪饩有差监中敷教推本宋儒胡安定经义治事区以别焉经义一宗御纂经训治事以天官兵刑何渠乐律各名一家别置助教学正学录课制艺策论司业月试祭酒季考勤惰优劣以为董劝其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并算法馆八旗官学各置汉满蒙古助教学正学录兼司鄂罗斯学子弟教授户部月给膏火教习银二两米二斛汉教习更由工部岁给夏衣秋衣各袭二岁给冬裘一袭学生给 银亦有差他如宗室学觉罗学咸安宫学景山学八旗义学皆所以广厉学业者也至贡监生赴考到分堂学习学期用途各因原有资地而殊有六月期满者有十四月者有三年者有五年者者有以知县教职及州县丞倅移吏部分班序选者有以优异保荐引见录用者有以笔帖式及武英殿供书选用者有考取官学助教教习者惟算法馆肄业生考选为难学成得以钦天监博士天文生分别补用而旗人之肄习经书文艺翻译弓马者期满课最得升监生及各部寺库使本旗外郎诸职若遇大比之岁均由录科册送顺天府乡试所谓北闱者也道咸军兴以后六典寖移汔光绪戊戌政变南皮张之洞长沙张学熙先后充管学大臣师法远西日本釐定学制为大清教育法今自八旗贵胄学堂进士馆之外京师设大学区分师范法律仕学译学为四馆生 徒学额廪给各有加寻设优级师范学堂各省会亦通设之是固駊騀从迹以至者矣京兆与各省皆设提督学政选差京堂翰詹科道部曹 盛京台湾琼州以府丞巡道兼 各知府同知隶州为提调各府首领州县佐杂官为巡捕府州县各设本学教官曰教授日学正曰教谕曰训导为分教学政初视事按远近定期岁试屈期按临临校阅文武生童艺业既竣事定期科试导校文生童文艺三年皆遍为任满至光绪乙已始改提督学政为提学使其属有省县视学学务公所各科长员尽裁各学教官以旧学署为劝学所省会城初立书院府州县立义学社学其后通立书院选录生徒肄业延聘荐绅宿儒为之师束修膏火官为供备州县于岁科试前试文 武生童册送知府同知隶州均以其录取者册送学政岁科试考择其秀者入学曰附学生员附生各治一经本学教官月有课季有考列其等差册报学政岁科考取其最优者食饩于官曰廪膳生员次优者别于附学曰增广生员吾渠在州县中为中学岁科两试额取附学生员各拾二名岁试额取武学准是咸丰四年增广文武学额各一名七年八年复两次增广各一名至光绪三拾一年文学岁科两试增广至四四拾名武学二拾名廪膳生员额设二拾名增广生员准是凡岁考一等增附青社均补廪无廪缺附青社先补增无增缺青社先复附候廪停廪各生准复廪均依名次序补二等增补廪附青社补增无增缺青社先复附停廪降增者复廪增降附者复增三等无黜陟候 廪候增者复廪增均与考列一二等之增附新旧闲补停廪者收复候廪增降附者收复候增青衣发社者复附四等廪停食饩限六月送考原停廪者俟下次岁考均凭文定夺增附青社朴责示惩五等廪停作缺原停廪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六等廪十年以上发社六年及增十年以上发本藉充吏不愿者听入学未及六年者发社馀皆黜为民科考列一二等者册送宾兴三等候考遗才录取者册送不取者不准乡试其补复廪增与岁考同文童试书艺二覆试减书艺一加论有能习御纂经义者策对不失旨视正考卷无疵即准招覆诸生岁试书艺二经艺一冬日减书艺一科试书艺经艺时务策各一冬日减经艺仍摘问御纂经义武童三岁一一试先试骑射步射及弓刀石次试策论八旗汉军京县武童由兵部疏 列副都统名请简一人直省由督抚委副将参将游击之附近者一人奉天由将军委协领一人均会学政考试既入学曰武生皆三岁一试差以六等一一二等及三等前列者准应乡试其录遗及举报优劣均与文生同光绪戊戌政变前后两诏罢制艺代以经义策讑时务如故及史传碑志箴铭诸韵语然初试覆试命题州县府院试寖至盈蚀互殊寻废武试罢科举兴学堂统系取四级制京师大学堂以下省会立高等学堂道府州县立中学堂州县城镇乡分立高等初等小学堂若以师资缺乏分立优级初级师范学堂乃至大学专门教育军事教育如天津北洋大学堂京省农工商业医学药学法律政治各高等中等学堂福建江南各水师学堂各地武备学堂讲武堂陆军大中小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同文馆广方言馆方言学堂以及各级职业教育女子教 育并以官费派遣欧美日本各国留学生莫不应时时兴作而川中科岁两试往昔资以贡调会城尊经书院者最后又移作省会官学堂收录矣成均贡士旧有五贡之目日选拔贡生日副贡生曰岁 生日恩贡生日优贡优监生选拔贡生每十二年一举由国子监疏请得旨下礼部行提督学政于科考后合两试优等生员分试二日首日书艺二经解一次日策一五言八韵诗一再会督抚覆试文艺兼择才品府学选拔二人州县学选拔各一人疏请贡入成均廷试后依等第简选引见候旨录用副贡生以顺天及各省乡试取中副榜升入太学准作贡生与选拔贡生同岁贡生以各学廪膳生员食饩年久者依序贡入成均府学岁贡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恩贡生遇国家覃恩以本 岁正贡作为恩贡与选拔及副贡同以 次待贡之生作为岁贡如州县学不值贡期俟应贡之年补行优贡优监生学政岁科试竣于所报优生中择尤送部考试廪生准作贡生附生准作监生此外诸生有从军者以功升太学准作贡生日功贡生与优贡生均视岁贡其荫贡生及纳粟准贡准监各在籍者归本学教官约束宾兴之岁与生员同科考由学政录取册送乡试迄光绪乙己科举既罢京师改设大学堂五贡不复再赴成均而末帝逊国之前数岁尚三举优行选拔之试其学堂毕业生亦有次比五贡咨送学部考职者当时虽号为疏通壅滞奖进新学抑亦施禄及下君子所以容民畜众者乎贡举之法太学及省府州县学诸生生三年宾兴试于顺天府各省会日乡试取其中式者贡于礼部合天下贡士太比之曰会试取其中式 者以闻皇帝亲策试于太和殿丹墀曰殿试自恩科外乡试以岁在子卯午酉之八月会试以岁在丑辰未戍之三月均于九日十有二日十有五日锁闱三试之殿试以四月二十六日传胪以五月一日乡会试第一场书艺三论一第二场经艺四五言八韵诗一第三场时务䇿一殿试御制策问令贡士条对经书文取雅正诗取清华策对取切实敷陈其武乡试期以同岁十月会试期以同岁九月殿试期以同岁十月武乡会试皆分三场一场试马射二场试步射又以开弓舞刀掇石试试技勇均差以三等视其能力胜者为合式尤杰岀者别识之并籍送内场注卷弥封三埸就四子书武经命题试武论二时务策一先取录武艺杰岀者不及数乃于合式卷内取录殿试发策问一合中式者令对策于太和殿庭试毕由兵部奏请皇帝御紫光阁考试一日阅马射二 日阅步射及技勇如会试乡试正副考官各一人由部列侍郞以下编検中赞科道中书评事博士以上官会试正副各二人或正一人副二人正二人副一人列大学士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郞左副都御史殿试读卷官十有四人列大学士学士九詹事各疏请简用乡试以顺天府尹各省督抚为监临会试以本部侍郞知贡举殿试以本部尚书侍郞为提调以御史为监试自馀提调内外监试诸经理试事官受卷弥封收掌誊录对读供给给诸执事官简派阶资人数各有差其武乡试顺天由兵部疏列领待卫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名请简四人会本部侍郞顺天府尹丞为外场考试官疏列翰林院詹事府各官名请简正副二人为内场考试官各省以督抚为考试官附近之提督总兵官同监射武会试疏列领侍卫内 大臣大学士都统名请简四人会本部尚书侍郞为外场考试官疏列本部汉侍郞名请简一人为知武举官疏列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侍郞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翰林院读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各官名请简正副二人为内场考试官武殿试疏疏列内阁九翰林学士詹事少詹事各官名请简四人为读卷官本部尚书侍郞为提调官御史为监试官自馀提调监试事分监试事同考官外帘官外监试内监试掌卷官受卷弥封印卷及各执事官巡绰官书黄榜官供给官简派阶资人数各有差学政录取科举册送乡试每中试一名录五十名至八十名以省为别副贡一名录二十名国子监录取贡监生分南北中卷数亦如之自京学教习以下并咨顺天学政录科册送至会试仍归本省督抚咨呈送 部乡试中额顺天曁诸旗人与太学诸生并隶诸生共二百十有五川广云贵贡监生每二十卷中一名四川本省中额为十六名 后有覃思广额 各省都九百六十名武乡试顺天一百五拾一名内八旗汉军四拾名奉天三名名四川本省中额为四拾名各省都六百二拾八名其乡试官生卷鲁晋豫秦川粤六省以十五名取中一名限自京堂五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外官文三品武官二品以上之子若孙同胞兄弟及兄弟之子副榜视正榜取五之一以为额会试由知贡举疏请钦定中额武会试由兵部会外场考试官以各省武举武艺之杰出及合式者籍其数疏请钦定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皆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无定数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乡会试岀榜后由部请旨分别简派磨勘人员有违式干禁者皆论如 法乡会试殿试入闱出闱自考官知贡举监临提调监试同考执事各官皆赐燕乡试揭晓赐考官以下至中式诸生燕曰鹿鸣燕殿试传胪后赐一甲进士三人燕于顺天府府尹曁丞送归第翼日赐读卷官以下至诸进士燕于礼部命内大臣一人主席曰恩荣燕然后诸进士再集保和殿试论疏奏议诗赋录其佳者进御特命王大臣简选分三等入奏既请期翰林院掌院学士以诸进士引见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二名三名受编修钦定二甲三甲名数授翰林院庶吉士给以馆舍月有廪饩教习三年期满疏请散馆试以诗赋皇帝亲定甲乙越日引见留馆者二甲授授编修三甲授检讨馀以主事知县用或令再肆业三年与次科庶吉士同散馆考试其武进士于紫光阁考试后三日由兵部以次列钦选者请定甲第揭榜传胪赐燕皆如文进土 凡官员诸生中式各赐冠服及白金二十两会试给公车费既成进士赐白金三十两一甲三名外加五十两第一名朝冠朝衣二名以下表里各一端凡廌举征召贤良良方正山林隐逸之士督抚确访具题送部请旨其博学宏辞科奉特旨举行或令三品以上及科道官保举或令督抚学政疏廌召试入选者均以翰林官酌量补用至光緖朝改博学宏辞科为经济特科俱不数行其督抚幕宾有才猷岀群者许特疏荐引司道以下幕宾申督抚保题均送部请旨考试分别录用凡公服状元顶戴视六品会试中式贡士冠用裹金三枝九叶顶服均如常制举人官生贡生监生冠带视八品服皂缯缘青生员冠带视九品服青缯缘皂外郞耆老冠顶以锡其常服举人视七品得用诸花缯 贡监生员视八品用杂花及素缯军民商贾吏员得用绫绢馀并不得僭拟康熙二年知县雷鸣鲁刘梦饶先后修复学宫李珪有记 按渠县学宫建于宋历元及明均有增茸后因乱毁于共故依制修复之 康熙十二年仍前明旧制规复教谕并置训导康熙二十五年奉府宪札发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刊额悬大成殿是年知县董钜复就儒学署前创建明伦堂以期讲肄聚课邑中子弟乾乾隆四年知县李云骕建尊经阁于学宫后惜规模不甚宏大嘉庆十二年知县叶楙勋以邑中公项盈馀禀请建设渠江书院案行未果由继任王衍庆薜天相先后就城南里许之铜鱼洲西岸度地筑室其事乃成并令拨县南李家坪旧义学田五十亩充经费掌教修金 仰给之惟其地本社稷坛馀址下多古墓死者既不甯于幽宫生者亦时病于安宅十年后经知县吴鼎查知议迁城北金榜山麓制如旧嘉庆十四年县丞李吉士创修汇江书院经费初犹不足后经县丞钱水秀吴立勋先后捐赀买田始底于成知县朱锡榖有记道光三年知县黄之澜定渠江书院正副课并筹捐膏火分给其优者道光四年奉制府檄设乡学以教童蒙子弟之无力从师者计二十馀馆如柏林场王爷庙义塾玉灵山义塾回龙场义塾唐家岩义塾罗家塆 义塾太平场义塾岩峯场义义塾土溪场义塾李渡场义塾观音寺义塾杨家场义塾复兴场义塾锡溪场义塾静边场义塾板桥场义塾三板场义塾文重场义塾杨氏宗祠义塾有庆场义塾土溪场关庙义塾丰乐场义塾临巴场义塾金鱼庵义塾香积寺义塾率皆当日募捐而成各塾皆设斋长一人管经费供束修任期无限惟教师则按年由县考试派充焉 按旧志官学下及新志稿本均无开办年月兹录注道光四年见知县朱锡谷三汇义塾碑记 道光九年知县王椿源建考棚于文庙宫墙外号舍宏厂堂室深邃庇获所及士气为之一振咸丰七年添设青龙场义塾一馆及三汇三楚义塾一馆 按三楚义塾旧志及新志稿本均未录年月故附之 同治奉府宪札饬将前有之官学经费改作宾兴之用并令永远遵行 按渠县旧有官学十馆分设各路东路张家庵游家庵各一馆南路孤竹庵廖家庙各一馆西路宝城场杨氏宗祠各一一馆北路云峯庵南阳寺广禄寺高硐庵各一馆每屈通以岁试府县学优等前列为之师后因改归宾兴其制遂废 光绪八年邑举人刘读藜等倡置学田以裕饩给励文风经知县杜瑞征核准募捐凡载粮一斗者捐钱一钏后共募得银二万馀两置买田 业三十契年收租谷三百二十二石佃钱二千八百八十钏汇存嘉惠局凡本县学署帮费文武学岁科两考卷费举人公车费诸生宾兴诸津贴以时支给之光绪二十九年奉令岁解日本留学生学费银三百两由四川提学使司核收转给之又解成都官立各学堂渠县自费生学费银四百两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学堂知县业普春就前宾兴局改设学务局总办由县兼摄并置总理一会办二以指导督饬各所办理一切事宜编辑所专司编译教科书籍图画乡土志文报所专司文牍及各处学务报吿调查所专司考察本县学堂各地学务杂务所专司收支稽核事务置坐办一人帮办二人尽提嘉惠局学田卷金宾兴局公车实兴各款为经费于渠江书院改改官立高等小学堂并附一年毕业之师范 生一班于真武宫设官立两等小学堂玉皇宫设官立初等小学堂时各地共知向学除县城官立三堂曁三汇镇公立高等小学堂南关贵福各公立两等小学堂北关僧立两等小学堂外通计名镇乡先后所就旧有义塾或其他公款挹注办理之初等小学堂旡虑七十馀所光緖三十二年遵饬改学务为劝学所置视学员兼充劝学所总学董加收炭釐肉釐契底规办县属各地小学堂旋复奉令申解成都各堂留学生补助银二百两川东师范学堂绥定府中学两共帮费银一千六百两宣统元年就劝学所规办师范传习所计毕业者七十人宣统二年奉学部改定劝学所章程及小学经费暂行章程与检定优待小学教员章程后遂拟订订渠县劝学所办事章程改视学员兼总学 董为劝学员长兼县视学划分学区设劝学员分任劝学所曁曁所属学区事务并依照地方学务章程于各场设学董一人以专司各该场学款出纳及筹画其各地教育事项是年复创办实业学堂于真武宫其原设之官立两等小学堂则移置于有庆场  民国教育  教育志下  教育行政民国元年四川教育司司制定视学章程通行下县设劝学所置县视学一人所属文牍收支各一人劝学员以下庶务书记各有差专办全县教育行政事宜半仍清制民国二年四川教育司令发县教育公所暂行条例十二条废县视学县行政公署置教育科科长一人所属有科员一人学务员四人收支员一人由县知事任用之就旧劝学所设县教育公所以为部省视学学务各员接洽办公之地公文以县知事名义行之惟学款仍旧独立民国三年部颁四川各厅县劝学所暂行条例二十一条下县规复劝学所仍以县知事为学务监督设视学一人为学务佐治官主管劝学 所应办教育事项统辖所内职员设收支员一人专司出纳劝学员数人视察分辖学区教育状况制定视学职掌凡十目一关于学校教育事项二关于社会教育事项三关于乡立学学校校长之进退四关于私立学校校长之核定五关于教育视察及统计事项六关于学校建筑及卫生事项七关于教育经费事项八关于私塾改良事项九省道长官之指令办理事项十阻挠学务及妨害学校之防维事项民国十四年四川教育厅奉策令简员规建制定四川各县教育局暂行条例三十条通令下县改县劝学所为县教育局视学为局长局长一人主管全县教育行政事项所属视学员二人视察全县学务文牍员一人办理文件依收支员规程选举收支员一人主管省县教育经费收支报解事件本局设董事会局长咨呈县知事就县参事员内会 同遴选六人局长指派视学员一人组织之每年常会两次于寒暑假期内召集临时会无定次有董事三人以上之动议均得举行其职权有五一审议县教育之方鍼及计画二筹画县教育经费及清理县教育财产三审核县教育之预算决算四议例县教育局之交议事件五提议关于县教育事项其旧设城镇乡学董通令改为各区主任教育委员或教育委员处务如次一调查本区学龄儿童督促就学二关于本区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之设备及建筑三改良本区私塾四考查本区教育经费之预决算五五本区各级学校学级学额之分配及教料科日之增减六本区学校图表之调查编制七办理本区社会教育及平民教育吾渠就地方情形以旧劝学员为主任教育委员各场学董为教育委员就本区组织教育委员会以主任教育委员为其主任随 时会筹区内教育进行至视学员视察学务分为通常临时通常视察每学期应周历所定学区两次临时视察由局长临时指定民十九年十月奉防区军政长官令改组设课寻废仍遵厅颁教育局组织规程规复局员及事务员并另置体育指导员民二十一年一月局长邹仁杰以各场教育委员办事处开支过钜提议禀厅核减准依县自治区域委用十人其于各场学款得各设经收员一人办理之七月开教育行政会议经众公决县教育经费独立另组收支委员会呈请各上峯批准有案  学校教育小学教教育民国元年改官立为县立初小为模范实业为乙种农业分农蚕两科 学生有公费自费之别于十一年撤去公费寻并入县立高小校又设女子初小及半日各一校其馀各乡镇旧有之高初各校半因祸乱频仍费绌中止至民五以后始次第规复并扩充之各校所在地及成立年月统详表内附后民国二年教育部颁行捐赀兴学褒奖条例视学熊梦飞复就劝学所规设教育品贩卖所初则翻印各小学教科书继复向各书馆承购贩卖并由杨局长添置石印于其中又名石印部民国三年视学熊梦飞呈请请举行文艺观摩会一次六年视学蓝经惟继行之民国四年大总统袁世凯以教令颁行教育纲要小学皆置读经科改初等小学为国民小学寻罢读经 民国六年视学蓝经惟就县立女子校改县立高初女子校四月创办体育观摩会十四年教育局长王锡璋及十六年教育局长杨槐柱均先后继行其事改名名运动会民国十四年教育部部令四川省长公署训令先后通行下县小学教育高等国民两科四三旧制悉废除之改高等小学为高级小学二年毕业初等小学为初级小学四年毕业实施四二制延长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期间四川教育厅制布义务教育规程实施义务教育大纲民十九年教育局长杨槐柱就局中各职员及县立名教职员组成考试委员会分担考试任务民十九年议将旧有之县立两初小校并入县高小成立第一小学校民国二十年泰驻军军长杨令添设县立初级小学校六十二所 民国二十一年奉驻军三混成旅旅长杨令通饬县属初小实行男女合校并饬增设幼稚园及女子高级小学十所十月又复举行全县高小运动大会一次作体育之倡导  学区民元初分三区十四年经王局长锡璋改为五区十六年杨局长槐柱复增设至四十六区并令成立教育委员会又划全县为八会区后以各教委年需经费万元有奇二十一年一月由邹局长仁杰提案交议始裁并为十区至是遂与县自治区域同而经费亦较减多也教育委员会会区同一改订以一二三四四学区为一会区五六七学区为二会区八九十学区为三会区通由各教委分别组织成立讨论区属教育事宜其区分情形详列于次小学一览表附焉 小学会区统系表           第一会区           第一学区     第二学学区        城区  东关  南关  北关  临巴  流溪  锡溪  李馥  清和  杨家    第三学区     第四学区     第五学区        柏林  回龙  琅琊  㶍渡渡  季渡  望溪   硐  有庆  新市  宝城  宋家   第二会区           第六学区     第七学区        中滩  茶房  清溪  龙凤   河垭  望江  青龙  板桥  万寿  青丝  白兔   第三会区           第八学区     第九学区        静边  八庙  三板  贵福  大兴  岩峯  土溪  水口  三汇  龙会   丰乐  第十学区        涌兴义和小小杨家文重     小学教育一览表     校别县立第一小学校  县立第一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一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一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一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二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二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觅立第二区第三初给小学校  县立第二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现   有  经   费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委员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委员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一万馀元年约九百馀元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地点  旧考棚 东关观音硚 南关三清庙北关川林坝 北关庙子岭 临巴溪西坝 临巴李家沟 流溪徐家庙 锡溪沙垭庙   成立年月  光绪三十一年  民国二十一年二月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县立第二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二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三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三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立第三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三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三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三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四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四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四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李馥徐氏支洞李馥伍家祠场清河场 清河场 回龙场 柏林场 柏林场 杨家场  洞门奉家庵㶍渡场聚宝寺琅琊场鹰嘴岩  同前同前  民二十一年二月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县立第四区第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四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四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五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五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五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五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五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五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六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六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望溪场朝天寺李渡场毛城寨李渡场三清庙有庆平滩寺 中滩杨家祠 宝城母家庙 茶房龙王庙 新市三拱硚 宋家华龙寺 青龙白云寺 青龙文昌宫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县立第六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六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六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六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七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七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七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七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七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七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八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清溪龙图寺 龙凤邹家祠 清溪白观寺 河垭西羊洞 板桥大石桥 万寿保会公房青丝地母庙静边许家庵 静边寇家坝 白兔九龙寺 八庙陈宗祠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县立第八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八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八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八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八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三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岩峯三清宫 岩峯三觉庵 贵福定宝寺 大兴皇城沟 三板崇兴寺 土溪  土溪 三汇 丰乐 水口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县立第九区第七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九区第八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一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二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三初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四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五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六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七初级小学校  县立第十区第八初级小学校  县立女子小学校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三汇 三汇 涌兴李家庵 涌兴文昌宫 涌兴长石盘 涌兴永兴庵 涌兴铁鼎垭 文重赵灵观 文重扇子坪 小杨家王家嘴附女中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民国六年十一月  县立第二区第一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四区第二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五区第三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六区第四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八区第五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九区第六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十区第七女子高级小学校县立第七区第八女高级小学校 第一区东关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一区东关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一区南关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由由由由由由由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䄵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开支   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年约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三三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六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八三元   林坝  琅琊  有庆  清溪  岩峯崇 三汇  涌兴  静边  先农坛 草街坝 李余桥   民国廿一年八月   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同前  民国三年二月  民国八年二月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  第一区南关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一区北关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一区北关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一区北关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一区北关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临巴第一小学校    第二区临巴第二初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临巴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临巴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临女子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临巴赵氏私立女子初小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二一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八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六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三二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四七元八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五一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三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三百元  由  该姓祭业  开支年约三百馀元  五通庙 药王庙 幸家坝 渊 岩文昌宫沿渡坝杨家庵场后  老龙场 赵家嘴 佛禅寺 附立女高校 赵家嘴   民十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二月民国十八年一月   同前同前  民国六年八月  民国十七年七月   同前同前  民国六年八月  民国二十年二月 第二区流溪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流溪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流溪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流溪杨氏祠联立初级小校  第二区流溪罗杨联立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流溪李李氏私立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流溪汤氏私立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锡溪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锡溪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锡溪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李馥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一七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六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七八元   由  该祠会金  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  两姓业祭  开支年约三四六元  由该开支年约五零零元    由  该姓祭业  开支年约五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七三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四三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九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四三二元  符家祠   黄家文昌宫   董家庵   花子坝   罗氏祠   李氏祠   汤氏祠   场南新房    五通庙   文昌宫   武圣宫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七月   同前  民国十七年二月   民国二十年八月   民国廿一年一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八月   同前  光绪卅二年二月  第二区李馥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李馥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李馥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李馥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二区李馥杨氏私立初级小学校第三区杨家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三区杨家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三区回龙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三区清河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三区清河乡二初级小学校  第三区柏林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四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九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八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三九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九八四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五九二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一二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六六元八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五三元六 由该场场开支年约四五四元四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五四元六   文昌宫 观音寺 高寺馆邹氏祠周家庵 杨氏祠 文昌宫 盘龙寺 东岳庙    发龙寺 紫云宫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元成立十七年复兴民二教育复行立案民国十七年七月 清绪末年二月  民国四年二月  宣统元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二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由杨家迁此光绪卅三年正月 第四区㶍渡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一女子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第六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阎氏私立小学校    第四区㶍渡仁里俱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六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八三九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八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七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二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九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二零元  岁出约四千馀元  由  该保会捐  开支年约六二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六八零元  文庙   缘会奄   双庙宫   象须寺   伏龙寺   五通庙   玉灵山   丁家庙   阎家祠   仁里坝   禹王宫   光绪廿一年二月   民十七年春廿年增高级  光绪卅二年一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同前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十八年十九年增高级  民国十八年二月   光绪卅一年六月 第四区琅琊第一女子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梁氏私立小学校  第四区琅琊蒋氏私立小学校  第四区琅望联立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望溪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望溪第二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四五二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七零二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七二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三九零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一四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八二元由该姓开支年约三二零元由该祠开支年约二八五元由该两场开支年约三零零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二零零元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五八元  附县立女女高校琅琊庙 大兴寺 千佛寺 永山庙     蒋氏祠 圆坝寺 新场 金莲庵   民国十七年二月 光绪卅一年六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民国二十年   民国十八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民国二十年八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二年二月       同前 第四区望溪第一女子小学校    第四区望溪毛氏私立小学校    第四区 硐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 硐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 硐第三初级小小学校    第四区 硐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李渡坝私立德新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坝私立潜德女子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第一初级女子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第二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四二元   由  该姓会业  开支年约三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三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四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七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一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二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零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二四元  禹朝        药王庙   双土地武庙   奉家庵   新龙庙   天主堂   天主堂   万寿宫 禹庙    大林坝   民国十八年二月   民国廿一年一月   民国元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十九年   民国十九年一月   民国二年二月    同前  民国二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七月第四区李渡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四区李渡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有庆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有庆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五区有庆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有庆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有庆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有庆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有庆文氏私立初小校    第五区有庆陈氏私立女子初小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六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一二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九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三零八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一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一一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八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九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六二元  由  该祠祭业捐款  开支年约六一六元  由  该姓人人伦会  开支年约四零零元  祥云寺         张家公馆    附县立女高校  傅家庵   兴隆庵   文昌宫   化佛寺   文氏祠      民国十七年七月   同前  民国十八年     民国十八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民国十五年五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同前  同前  民国廿一年七月   民国廿一年一月 第五区有庆跳灯河私立女子初小校    第五区宝城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宝城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五区宝城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宝城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宝城杨氏私立初小校    第五区新市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新市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新市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宋家场第一小学校     第五区宋家场第二初小校     由甯余郝姓清明会产  开支年约三八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三五六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七四元  由  该祠祭业  开支年约四零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二零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八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一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五一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九八六元  余氏祠   文昌宫   附第一小学校  邹家祠   回龙庵   杨氏祠   三宝堂   中院   蒋家祠   武庙庙   拱背桥武□  民国廿一年一月   光绪卅一年增高级  民国十六年     民国十七年二月   同前  民国廿一年一月   光绪卅一年一月   民国十六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同前  第五区中滩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五区中滩雍氏私立初小校    第五区茶房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清溪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清溪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六区清溪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清溪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清溪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清溪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清溪雷中私立初小校    第六区清溪杨氏私立初小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五六元  由该族清明会祭田绝产  开支年约一一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三六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三二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三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二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三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三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六六元  由该  两寺庙业  开支年约九六六元  由  该祠祭业  开支年约四零零元  文昌宫   雍家花园    武庙 禹王宫   附县立女高   戴尧庵   芭蕉寺   余家庵      雷音寺   杨氏祠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卅一年二月   民国三年二月卅年增高级校   民国八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民国十九年 第六区望江第一初级小学校附分校一    第六区龙凤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龙凤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龙凤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六区河垭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青龙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六区青龙人和保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板桥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板桥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万寿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青系第一初小校附分校一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六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五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八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二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五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四二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三二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七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八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二八元  王爷庙   十神庙   野鸭池      文昌宫   文昌宫   人和保   武庙   张家祠   龙泉庵   武庙   光绪卅四年一月   光绪卅二年一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     光绪卅二年一月   同前  民国十六年     光绪卅二年一月   民国十七年一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八月 第七区白兔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白兔邹氏私立初小校    第七区静边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静边第一女子初级校    第七区静边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静边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静边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静边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静边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七区静边李氏私立初小校    第七区静边杨氏私立初小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一零八元   由  该祠租佃  开支年约二五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七七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四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八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二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九零元    由  该祠祭业  开支年约二五零元    由该姓开支年约三零零元    白兔寺   邹氏祠 文昌宫   附立女高校    野市庙   刘家祠   刘家祠   禽圣庵   龙滩子   李氏祠      民国十六年二月   民国廿一年二月   民国十六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宣统二年二月  民国十八年二月   同前  同前  宣统元年一月    民廿年二月     民国廿一年八月  第七区静边刘氏私立初小校    第八区八庙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八庙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八庙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八庙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八庙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八庙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八庙王氏私立初小校    第八区三板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三板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三板第三初级小学校    由该姓开支年约三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六零八元   由该场场开支年约一八八四元   由该场丗支年约九零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五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二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五四元    由  该族祭田  开支年约三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二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五四元    由该场丗支年约六零六元          延寿观   铜佛庵 王家山   芶家庙   延寿观   蔡河场   王氏祠   文昌宫   禹王宫   民国廿一年八月   民国十六年二月   宣统三年   同前  同前  同前  民国廿年二月    民国廿一年二月   光绪卅二年二月   同前  民国二十年二月 第八区贵馥第一小学校      第八区贵馥王氏私立初小校  第八区大兴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大兴晏氏私立初小校    第八区岩峯第一小学校      第八区岩峯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八区岩峯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岩峯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岩峯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八区岩峯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第一初小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三八七六元   由该姓开支年约五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二二六元   由  该姓清明人伦  会开支年约二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八一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九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二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零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三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九七四元   旧书院   王氏祠   王洪庙栖贤寺   附立女高校   文武宫   观音岩   罗宗祠   石寨   文昌宫   光绪卅二年一月   统宣三年   宣统三年二月    民国廿年八月     宣统二年二月    民国十七年二月   民国十七八月    同前  同前  同前  民国十八年  第九区土溪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九区土溪杨氏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土溪赵氏私立初小校    第九区水口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水口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水口第三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八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零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一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七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二三六元       由  该族清明会款  开支年约三二一元    由  该祠租谷佃金  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二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一零元    郑家坪   桂溪寺   杨家祠   复兴庵   张家庵   福音堂      赵氏祠   武庙         民国十七年七月   同前  同前  同前  民国十八年     民国国十七年     民国廿一年二月   民国廿一年八月   宣统二年二月    民国十六年     同前     第九区水口王氏私立初小校    第九区三汇第一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九区三汇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五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六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七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第八初级小学校    由  该族会款租佃  开支年约二九五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七六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六六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二七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五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四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零五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八四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年约七三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五八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八四元    书台山   旧书院   附县立女高   叚家祠   熊家祠   王家庵   三教寺   萧家庵   邓家庵   曾家庵   永兴庵   民国八年八月    光绪卅一年八月      民国十八年正月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第九区三汇第九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三汇李氏私立初小校    第九区三汇汤氏私立初小校    第九区三汇田氏私立初小校    第九区龙会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丰乐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丰乐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丰乐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丰乐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九区丰乐第五五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该场开支年约四八四元    由该祠开支年约五零零元    由该  清明会款  开支年约四零四元   由该  族祠会款  开支年约五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二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九七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四六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一九二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七四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三五九八元      李家祠    娘娘庙   刘氏祠   三圣宫   安乐院   张氏祠         旧书院   同前  同前  民国十八年     民国廿一年八月   宣统二年正月    宣统二年七月    光绪卅二年正月   民国十七年七月   民国十八年     同前  光绪卅一年正月 第十区涌兴第一女子初小校    第十区涌兴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第四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第五五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第六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涌兴杜氏私立初小校    第十区涌兴熊氏私立初小校    第十区涌兴周氏私立初小校第十区义和第一初级小学校    由该开支年约二六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四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  祠会  产开支年约三三九元   由该  祠会  款开支年约三零零元   由该姓开支年约二三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七三零元    附县立女高   任宗祠   昭贤寺   永兴寺   张宗祠   熊宗祠   南山庙   杜氏祠   熊氏祠      武庙      民国十七年八月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民国廿一年二月   民国八年十月    民国十八年     宣统元年二月 第十区义和喻氏私立初小校    第十区小杨家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文重第一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文重第二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文重第三初级小学校    第十区文重第一小学校      第十区文重王氏私立初小校    由该姓开支年约二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六零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六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八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五八零元    由该场开支年约一二零零元   由  该族会款息金  开支年约六二零元       武庙   谭家营   报恩寺            民国廿一年     宣统元年二月    宣统元年正月    民国十七七年七月   民国十七年     民国廿一年八月   民国廿年二月          师范教育民国二年教育公所规办单级教授法传习所收录学生四十人编为一级一学期毕业  民国五年劝学所就旧考棚规办师范讲习所收录学生生六十人编为一级二学期毕业民国十四年教育厅制布相当年期师范学校规程教育局就县立中学规设一年制师范科收录学生三十人编为一级十五年上学期毕业十七年又规设三年制师范一班  中学教育中校于民国六年视学蓝经惟集议筹备详禀省署就旧日考棚地开办随因费绌中辍八年尹守白知事复以视学及地方人士请求恢复禀省允准乃议中高合办照设教务学监庶务各职十一年两校学生众多不容居住又复分析各办十四年熊廷杰接办始行主任制教务仍旧改学监分为训育斋务庶务为事务各主任十五年文泉长校寻 以校舍卑狭倾危商之政府法团于旧日教养工厂及校侧仓廒房室之闲旷朽废者移置于校新建寝室二十五间犹虞不给连年官府学界急图改筑十九年驻军熊旅长玉璋兼代知事正积极筹备钜金清理会产觅定北较场旧有公地庇材鸠工力事进行于二十年一月迁入焉其时所成者不过讲室寝舍教员院等而礼堂操坝诸工事尚未及半后经继任旅长兼县长刘治国同驻军三混成旅长杨汉域商同督饬指导翌年乃竣中校经费初以粮税练费两种附加为基本金随以六𧹓契底公呈状纸肉税屠行烫灶捐及兵差粮税附加之划拨为补助费就中各款原由主管税务各地代收拨付惟肉税在熊廷杰时教育局交由中校直收至十七年一月此种直收复改归归徴收局代收拨付其外学生一名 年征学费六洋共计各项收入年约一万一千馀元时形有绌无赢中校学制由第一班至第六班为四二制十六年遵照通令改为三三制共计毕业十五班几达千人其历来校长题名另篇著列中校图书仪器十七年置四部备要一部现到一一集十八年定购万有文库尚未到原有四史及汉魏丛书各种女中校 局长杨槐柱于十六年就女子小学校添设女中学校班统称女子校现改女学中学校附设小学部经费统由教育局支给之民二十年军长杨令将城内玉皇宫禹玉宫县议事会诸房舍改作女中校县长刘治国日事擘画旅长杨汉域亦不时亲往督饬六月落成七月迁入焉民二十一年八月附设幼稚园 按二十一年县长任炜章就龙母宫嘉惠局改建之幼稚园其地与女中衔接接 故附入辨理焉    中级运动民十七年春师长罗令防区各县中校生在嘉陵举行运动会十月驻县旅长熊玉璋调中学生赴竹运动并以天马轶尘额励之悬中校船亭民二十年十月县属各生赴广安龙台寺反日救国运动会小学组夺得总锦标男中组田径赛得冠军女中得亚军民二十一年四月赴戍区运动会小学组夺总锦标女中组各得冠军前后两次所获宝心优胜旗帜半多交由教局局转令民众教育馆陈列  社会教育民国二年县教育公所遵据四川教育司改订讲演章程十六条设演 说会社派演说员二人订时请演至民国十三年仍按区设讲演员若干人专司讲演民国十二年二月教育局长王锡璋依照全县学务会议议决案成立渠县通俗教育社在小小学经费及附加肉税项下酌量拨助以为该社经费当以王临轩任社长其所办事项有六一通俗讲演所二通俗书报馆三通俗教育社刊四平民半日校五平民夜课校六美育部各设主任一员事务员若干人以资办理拾四年八月改以社刊编辑主任欧衡平兼任社长十二月王临轩复任社长十五年十一月社务并归教育局社长即由局长杨槐柱兼任十六年一月以王子嘉任社长  渠县通俗教育社社刊是刊于民国十四年五月由教育社长王临轩组织成立每月出版二 次每次两大张最初编辑主任为戴伯平嗣为黄文治又为欧衡平十月改以王南棠继任十六年八月杨秀思任编辑主任改组办理每月出版六次每次一大张十九年十月并局由第三课办理经费仍单独呈造预计算民二十一年一月县长刘治国令就城内下正街火神庙建立民众教育馆其属分八部曰出版日教学曰陈列曰生计曰健康曰游艺日讲演日阅览均系遵照部订民众教育暂行规程组织之馆长初由局长邹仁杰兼摄后以事务纷繁呈县另委畅从矩接充 按本年自四月开幕后教局即将日前管有之贩卖所石印部及第三课所属之讲演编辑诸事务通令并入由该馆接收分部办理 是年五月复又就昭忠祠设立国术馆 由雍耀先刘旭东等主办 七月于南坝公共体育场筑室室三楹成立体育场事务所 场长何健康指导员以民众教育馆健康部主任胡春台兼之 管理城区各体育场 公物及指导运动事项十一月规复公园事务所 所长为张铸禹 所有各馆所经费通由县教育经费收支委员会按月支给之  渠县图书馆渠江书院旧有藏书多种迭因兵燹散失无存民国八年蓝寄尘始募捐购书以资浏览十五年教育局长王锡璋既就所购及通俗书报馆存贮各书成立图书馆以朱明哲任主任嗣因该馆并归教育局即末另设专员十六年一月主任一职以社刊编辑辑主任杨秀思兼任十八年十二月因馆务扩充简任郑作霖为主任  解款民国建元停解留日留省各生惟以川东师范学校与绥定府中学校系联立解如旧 民拾二年遵饬岁解省立农学院官费生洋一百二拾元民拾五年川东师范校增后期师范班每名每期解洋七拾六元前期仍解洋七拾一元民拾七年绥定府中校增高中班现解洋一百七拾一元一角七仙正民二拾拾一年七月川东师范增专修科每名每期八拾一元  留学励贷费民国拾年县议参会发起励学会由劝学所承办以县视学为会长每年桉照抽收炭捐及肉税附加两款收入金额依比例摊给县属留学生藉资鼓励民国拾一年劝学所遵奉四川省长公署制定川省各县自费留学生贷费规程抽收百分五中资捐为国外省外省内三项留学贷费先由 三项留学生开具三代姓名详细履历取具本校在学证书交由县视学会同县知事查明实系寒畯然后转报省教育行政长官核准再由贷款人或其家属邀具殷实妥保到场亲立无息借约领取贷费并注眀毕业后一年起分年偿还至多不过六年偿清民国拾三年因本县留学贷费不分贫富寒士往往向隅遵令成立留学贷费审查会由县教育会中学校县立各小学校校长会同县视学慎重审查出具证书呈奉主管官指今办理民二拾年驻军旅长兼县长态玉璋应县人之请提拨三汇临巴各会产计共拾三股年约收租四拾馀石典洋拾九元钱一百五拾五钏现由县教育经费收支支委员会管理按期交贷费审查会分摊核发  教育会 光绪戊申知渠县事颜学序遵奉学部县教育会章程发起组织渠县教育会假县劝学所为会所民国建元教育部制布新规程仍畸重讨论研究不干教育行政八年修正教育会规程通行下县每届选举正副会长先由县立高等小学校以上各校校长会同县视学组织会员审查会审查查竣事然后订期召集会员票选会长一人副会长一人会长任期一年再被选得连任一年其会费初由学署帮款项下年拨制钱二百钏民国十一年易钏为圆年由劝学所拨洋二百圆正十三年与县立中学校并案附加肉税一仙劝学所代收拨付通计每年入款约五百馀圆盖亦吾渠特殊情形云  教职员联合会本会于民十五年定案由全县教职员组合而成分执行评议两部执 行部设正会长一人副会长一人馀文牍庶务交际各股各置主任一一人其宗旨以顺应潮流交换智识研究教育革新促成教育进步以每年六月为常会期十二月为大会期经费无常所有设备成立及开会用费纯由各职教员担负之历代选举题名 汉  荐辟元 贺  孝廉冯 绲 冯 鸾 宋 进士何 揆 杨 昉 何 息 王 悦 黎 𬭚 状元 杜子光 袁简之何震之 庹 洪 二甲  何 拯 王 经 袁天倪 彭 戢 李 完 赵 甫 程 汲胡 弼 彭 亘 胡西仲 袁天将 杨希陵 三甲  李介夫 鲜于翔 袁尽规 赵文仲 罗云从 蒲 经 王光孚丁 燧 张 贤 袁濬仲 赵从华 严 绅 瞿邦彦 四甲  袁天泽 彭 振 何迪 何性仁 何 俨 蒲 晨 袁 离杜少高 黎 寿 赵大荣 杜世霖 蒲泽泽之 五甲  丁 权 任忠亮 张 钧 韩 悠 石天麟 袁家诗 赵 宸何元 黎 侁 李京镐 何 酉 蒲 黼 何德孙 杜 常 按杜君为乡贡进士   元  进士袁 岱 明  进士徐 贯 杨 俊 余 炎 李阳春 王翰臣 王 柄 曹 钿曹良言 任尚升 李含乙 余尚春 黄国澜 杨铭球 王 枝王  珪瑄  陈 宠  举人田 焕 李 诚 张添寿 程 清 刘 志 王 弼 徐显宗 何 昇 吴 举 程士安 黄 敏 李添禄 唐 绎 王 铧程士远 何何德孙 徐 瓒 黄 政 阴 南 徐 让 熊伯珪王 栋 李 实 唐惟善 徐 贯 罗 铭 母 诚 闵 恕来 溥 杨 玺 吴 溥 王 玉 贾思齐 宼公冶 余 炎曾 镒 李阳春 王翰臣 刘 桥 任驹山 李 观 王 柄徐廷渊 任尚升 王 枝 王 瑄 王 珪 孙 志 曹钿李彭年 陈 策 赵 映 曹良言 李兆翼 宼 洁 曹司彝雷开发 李含乙 李储乙 周守朴 余尚春 徐 端 张愿安  贡士孙一言 万崇本 李致和 周京贤 张孔行 贾 镕 傅嘉行贾兴贤 罗鸣扬 苏世勋 余绍先 高 选 李世蕃 蔡 稽 张光上 张西城 张翥宇 张泰贞 王大杞 王世臣 王克惕 清  进士李竑业 阎自新 王伟任 李漱芳 宼赉言 汪宗承 贾秉锺阎之阶 刘果行 阎广庆 刘读藜 王严临  举人陈六承 戴国光 李 缙 段段 铨 胡 琏 王智临 段 铭李 珪 蒲昌迪 涂山昆 李瑜釆 游 敬 李竑业 解元 李秀奇叚 鉴 王穆然 雷五鸣 李 甡 王用义 段维黻 任国柱宼 昂 解元 张 纶 雷㧑谦 阎自新 贾 璐 黄 锺 段云翮贾 瓒 王 炽 何 润 石维瑞 贾 珌 庹可权 佘 敬 裴 霔 徐祖行 王伟任 雷司和 阎树恺 雷司易 刘存仁燕居广 蔡文甲 彭 玺 宼 楫 阎睿蒲 田多稼 李德芳赵紫铨 李漱芳 寇 先 刘朝宗 蒲衣紫 裴以政 马士进佘人鹤 雷际泰 熊正作 王濬川 宼赉言 汪宗承 郑通政毛凤扬 王 栋 张学䪫 李映奎 王国训 刘铭簠 张方毛凤衢 程云衢 向 璿 贾秉锺 周锺雍 冯 澜 蒲尤瑛宼 宗 杨蔚起 黄飞凤 曾麟趾 阎步瀛 余腾蛟 廖遇春戴晋吉 阎广庆 王曰都 文 骏 石瑞麟 萧孝良 孔广义廖抡 张  铭 张学冲 裴 吉 汤河濬 杨宜治 李芳莲刘果茂 罗丕烈 张 镕 刘读藜 冉之简 左云龙 王大猷刘燮 杨臣川 万之纲 恩举刘果行 卢麟祥 刘果昌 刘 溶 按四君皆以附学生员得夀八十以上刘卢刘三君乾隆甲寅恩赏举人刘溶嘉庆庚申恩赏举人果行乙卯恩赏进士先先后钦赐翰林院检讨 杨廷璋 周宗培 光绪壬午 孝廉方正 王尚烈 清宣统二年   恩贡段之绣 熊 经 林明转 雷一振 任中凤 贾 翼 周 洛 通志作恪  雷子晋 熊兆兴 余再嗣 李春芳 陈 义 萧德馨叶芝生 宋来宾 张 鹏 蒲春阳 吴邦翰 向元枢 罗 酉张 鸾 阎作霖 熊腾蛟 苗晋 周丙煌 廖福元 廖春煜冉 艺 贾绂麟 蔡文光 张雨楼 唐绍典 杨超群 张春元  拔贡 张光彝 田 蕃 熊 铨 蒲 湜 李祖芘 程继圣 燕居广阎树人 向 琰 李干山 阎树嘉 张方 熊毓仑 戴志贤向 瑄 余腾蛟 熊 鹗 李泽培 金传培 阎亹庆 左云龙冉之简 杨学干 胡春滋 杨健行  副贡庹 谋 王开第 刘 临 黄 琮 叶光宗 胡 慎 雷 普刘大墉 邹向明 阎睿荃 雷思恪 田 都 雍世阊 裴永陞廖世俊 刘国辅 岁贡余昌允 佘汝明 杨 都 贾自强 杨中麟 魏 丹 汤 辂李汝瑶 李经世 王锡祉 胡 琯 王严临 王令德 贾 恂 李谷发 段 鋿 李 浣 李用义 王 谟 程 鹏 苏易简李 淇 蒲 洹 苏勃然 欧中清 熊 秀 黄新甲 蒲 汸何蔚彩 周 冕 蒲 洺 余际晨 杨朝凤 周 瑛 苏 蕃李 鹏 黄 瑄 刘 藻 汤亶甲 李 𥡝 熊维新 庹 振张 理 王特生 欧 愈 燕永仁 柳 介 熊 𥫯 熊 佐刘 越 李 翘 萧以让 黄开甲 熊 玙 余学永 雷 斐罗 斐 李开开甲 余 泉 余 慊 黄国祥 王黔 杨国懋马 璞 余大宗 林生麟 段云翔 周 商 卢先甲 毛 彩刘 珩 阎树庸 林中任 孙思长 罗先登 张 园 罗 佐熊 玺 刘 铭 张乃勋 符 亨 马世骙 刘宗泗 张宗载刘果茂 刘 烱 汤河图 叶光永 王敦实 张 翘 贾咨询 赵述尧 段光斗 曾与撰 严文秩 伍鼎孚 彭 玙 杨鹤林杨芝琼 王相荣 李春滋 余鹏衢 汤宗河 余 镛 叶大蓁王家骏 谭承恩 李春元 戴露朝 杨岱毓 谭盛炳 郭之瀚李干山 裴寅亮 阎景灏 赵柄南 谭通典 赵正衢 田遇嘉李映斗 王 诤 胡文炳 熊 瑞 王 勷 孙承谟 冯 渊余泰绶 贾振麟 罗 璿 熊启图 熊毓岐 雷兆瑛 何廷飏文德修 王 果 孙含章 杨子钦  欧阳阳 昌祺 蒲 庄 熊文林杨晋瀛 熊清藩 张 𬸘 王履端 田炳寅 熊心洁 张炳南张鹏南 石荣璋 阎云藻 谢化鹏 罗三星 邓寅亮 郑德辉王世鼎 王起凤 王家骏 王进濓 王继唐 贾恩庆 赵桂林王芝荩 李本道 张 琴 向 玥 糜星文 陈桂馥 王 祉 王步唐 王光宇 王大奎 李儒林 萧汉裔 郭之翰 余 璠陈鸿图 徐维桢 陈廷玮 杨文渊 杨文冕   纳粟 准贡燕 瓒 蒲 洁 刘正熿 罗兆罴 燕鼎新 刘席珍 孙绍裔李作藩 李果馨 阎景曾 何 畅 张鹏飞 陈才薮 王殿赓段维黼 郭 淳 王一乡 贾知熊 曾 福 戴之藩 王嗣襄杨殿选 张 镛 熊绍绎 罗宗飏 黄联芳 周永永休 刘自修李凤翥 邹敏槐 郑玉田 杨国华 石映碧 赵自立 罗万象汪怀三 罗荣福 熊腾飞 邓成一 邓开封 李柄南 李希白赵洪钧 贾治平 雍华堂 吴元后 梁正中 廖良相 何栋才杨 维 张源赓 孙象贤 王廷瑞 寗奇英 黄贯一 邵希贤王 绪 邹敏恒 夏文盛 袁袁鸿陞 王大亨 藉崧高 阎沈庆寗钟灵 王来同 宋  武举向 进 明  武进士阎长吉  武举陈光映 清 武进士庹 绘  武举张开甲  张茂先 李中元 卢麟再 庹 绘 张占魁 庹 术王文思 庹廷标 田鹏超 熊文炳 王鉴烈 郑元模 解元 王万邦孙兆熊 王卜年 雷擎模 胡飞鹏 戴飞龙 李映川 朱正朝雍 州 皮宪章 黄金生 成 璧 解元 雷震钟 曾 唯 覃平清易显名 玉居元 雍春阳 雍三阳 雍萱一 雍 镇 管廷爵周光明 王培庆陈 铨 刘肇龙 黄廷缙国内得业题名雍绍珩 四川高等学校得业 郭奎铨 同上      杨世昌 同上  王 森 同上      王龙翔 同上      陈齐良 同上  陈熙纯 同上      杨槐桂 同上      田荆荣 同上  雍梁材 高等学校文科得业 阎一一士 四川高等学校得业 冉瑞钰 同上  陈 善 同上      王士鹄 同上      王士鹤 同上  熊梦飞 同上      郑作霖 同上      奉炳灵 同上  雍维新 同上      杨荫坤 同上   胡宗陈 同上  刘兆玉 四川绅班法政得业 王锡珪 同上      郑良辅 同上  何鸿恩 重庆官立法政别科民元得业 杨楠材 同上      陈良策 同上  陈步瀛 同上      邹仁杰 重庆公立法政法律科得业 杨凌汉 同上  单 澄 同上      汪之光 仝上 李运明 同上  张德溥 同上      传贞吉 四川公立法政得业 毛以衢 同上     徐孝锡 成都上陞街法政得业 何汝湘 四川公立法政别科得业 张范五 同上  王洁澄 仝上上  刘兆赤 四川公立法政科得业 罗荣章 同上      杨 挺 四川公立法政民国九年得业 程 沛 同上      罗光甫 四川公立法政民十二年得业 胡以礼 四川公立法政民十四年得业 袁聚五 四川公立法政民十五年得业 邹学浩 四川公立法政民十七年得业 戴秉握 同上  赵绍特 同上      阎化民 同上      罗文明 四川通省法政得业 罗鹏程      吴 泰 成都志城法政民十二年得业 张 煦 同上  陈登云 成都志城法政民十三年得业 任显德 成都志城法政民十四年得业 赵绍胤 四川法政校十八年得业 李逸仙 四用农业专校民十五年得业 杨树绩 同上      鲜席珍 成都农业专校民十六年得业 颜学 渊 成都工业专校  冉瑞𥡝 成都工业专校  戴子光 成都工业专校民十二年得业 王建周 成都高等业民国二年得业 张瑞棫 成都高等蚕业民国三年得业 何畴 同上  王康平 成都高等蚕业得业 李徽仙 成都高等蚕业学校得业 李 炯 同上 李 芬 成都军医学校得业 蒋云鸾 同上      雍可南 同上  郑兰芳 同上      雍绍宜 同上      雍叔文 同上  徐善士 同上      王德煦      李希行 同上  王璋 四川优级师范得业 王心铭 同上      糜觐光 同上  王大章 四川铁道学堂得业 杨品堃 同上      陈 磐 四川共和大学得业 廖筱白 同上      廖制周 四川藏文学堂得业 冯汉骥 同上  廖袖东 同上      章 含 国立成都高师民十二年得业 雍炳文 同上  张绍骞 国立成都高师民十三年得业 文 泉 国立成都高师民十四年得业 文绍昌 国立成都高师民十六年得业 熊廷杰 同上      黄文治 成都商业专校民十三年得业 杨从矩 成都商业专校民十三三年得业 杨达顺 成都外国语专校十七年得业 刘国泰 国立武昌高师民十二年得业 王德熙 国立南京高师民国九年得业 陈利宾 国立北京师大民十四年得业 孙健诚 金陵大学农科得业 陈 达 金陵大学农科得业 严育梁 金陵大学农科得业 陈让 东南大学农科民十六年得业 杨毓堃 隶唐山丱业专门 郑土志 北京国立医专校得业 陈铭带 四川通省高等体育专门得业 袁 森 成都国立监狱专校得业 杨达度 四川大学法学院专门部毕业 潘茎九 四川大学法学院专门部毕业 王作忠 四川大学法学院专门部毕业 卢文博 四川大学法学院专门都毕业 黄伯忠四川大学法学院院专门部毕业 何 杰 四川公立农科学院毕业 李松仙 北京中央大学毕业 周德畅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 周德先 成都医学专门校毕业 杨体中 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毕业 黄吉星 广东黄浦军官校毕业 冯世英 广东黄浦军官校毕业 杨凌杰 广东黄浦军官校毕业 杨从颐 四川省立四师范校后期毕业 刘正言 四川省立四师范校后期毕业 王楠三 四川省立四师范校后期毕业 黄谷仙 国立成都大学毕业  廖清煊 国立成都大学毕业欧阳 荣铮 国立成都大学毕业 杨达纲 国立成都大学毕业  张代耕 国立成都大学毕业 邹钰台 成都市政讲习所毕业  张衡一 成都市政讲习所毕业 李执中 成都市政讲习所毕业  杨春溎 四川高等农业学堂毕业 国外得业士题名杨若堃 东京高等师范毕业 杨荫堃 东京帝国大学  蓝崧高 日本宏文学院师范科得业 谢经略 日本明治大学政治得业 蓝经惟 日本早稻田大学理科得业 袁 莹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冶得业 王亚伟 日本东亚铁道学校得业 刘 成 日本法政大学得业 侯 匡匡 日本士官校民十八年得业 阎一士 法国法科得业  熊 卓 巴黎高等商业得业 郭天书 法国工业校得业 周玉书 法国法政    周德昭 法国梭米尔工业校得业 李 雄 同上  廖松高 比国黎业斯矿业大学得业 廖明锦 比国  中校校长题名万之纲 王锡璋 杨槐柱 罗文明 胡春滋 杨世昌 熊廷杰陈熙纯 王南棠 文 泉 蓝寄尘 章 含 陈体元 以上男中校 戴注礼 胥鉴芬 杨槐柱 冉之简 文 泉 以上女中校 教育会会长题名雍绍珩 光绪乙已正  黄泽培 宣统已酉正  郑周藩 宣统统辛亥正  段文炎 民国二年正 张天鉴 民国二年副  王南棠 民国五年正  张德文 民国五年副  陈国藩 民国八年正 王汝南 民国八年副  罗震川 民国十一年正  欧秉唐 民国十一年副  陈熙纯 民国十三年正 戴化宣 民国十 欧五年正 阳 朝权 民国十五年副 职教联会会长题名卢彬甫 蒋干臣 郭光道周诚三 郭光道 饶显敏县教育行政主任人员题名 附到任年月曁经费住地一览表  郭奎铨 光绪三十 经费由宾兴局学田项下拨租谷四 局一年任  百馀石佃资一千馀钏      地 旧考棚王大亨 光绪三十 经费             所三年代理 仝前             地 仝 前阎一士 光绪三十 经费四年任  仝前               仝 前 郭奎铨 宣统二年 经费任    仝前               仝 前陈熙纯 民国元年 经费任    仝前                仝 前熊梦飞 民国二年 岁收租榖四百石佃资一千四百元任    连同契肉税僧捐各款除解外约统   仝 前 共洋五千四百馀元有奇 蓝经惟 民国四年 民五民六租谷收如前惟佃资一项任    实增入洋三百馀元除提解外统计   仝 前 年收约八千三百七十元有奇 雍绍珩 民七年五 岁收旧有经费及代收拨领各款除月任   解外约洋六千八百馀元   仝 前陈齐良 民八年一 岁收旧有经费及代收拨领各款除月任   解外约洋六千七百馀元   仝 前蓝经惟 民八年十 岁收旧有经费及代收拨领各款除  移旧渠二月任  解外约洋八千五百有强      江书院 戴诖礼 民九年七 经费月任   仝前              仝 前王南棠 民十年一 岁收旧有经费及拨领各款除中学月任   捐外约洋九千馀元   仝 前 周 纲 民十年十 实行征办小学教育经费及留学贷  移东关一月任  费并局中原有各款除解外约可收  真武宫洋九千零二十馀元 张瑞械 民十一年 经费八月任  仝前               仝 前刘 镕 民十二年 径费一月任  仝前                仝 前陈熙绒 民十二年 实行分配励学费倡炭捐投标连原三月任  有各款年约收洋七千元   仝 前罗震川 民十二年 经费十月任  仝前               仝 前舟瑞珏 民十三年 实行分配留学贷费举办学产竞佃十二月任 并原有各经费除解外年约可收洋七千七百八十馀元 王锡璋 民十三年 本届除僧捐豁免外馀炭捐烟称捐十二月任 春帖捐连同契税肉税并原有经费各款年约可收洋一万三千六百一十涂元 杨槐柱 民十五年 本届除炭捐豁兔外所有租谷佃资  就东街六月任  较前收入尤强连同契肉税煻捐并  旧书院 小学教育经费统计年约收洋一万  公业改人千一百馀元          建内迁 陈利宾 民十九年 本届除代征解款不计外所有租谷佃 将女校二月任  资契肉糖税连同挪借解款及保证金 改为教利息等卭共洋四万八千八百九十乙 育局十元四角二仙九星王        九年迁 邹仁杰 民国廿年 本届所有收入仍照陈前届办理惟廿十一月任 一年一月因奉廿军军长杨令扩充小  仝 前 截至卄壹学教育遵就各区新设县立初小校六年七月卅 十二所所所需经费呈奉县府令准安照一日改设 户藉摊派连同租佃税捐利息各项共教育经费 收洋七万乙子五百四十贰元零四仙收支委员 七星正会 

实业志  渠县志第四 编辑

 自昔大禹陈谟昭列六府三事以为万世永赖之资其知虑信倬远矣逮及成周规橅益备乃至市廛关门之所山林川泽之区贱之如梓匠轮舆微之如枲丝稻草无不特设专官以分司其事其重视工商农林之业为何如哉自时厥后官守寖失实业用微陵夷至于胡清监摹东东西各国之制初置矿务委员及劝业分所于州县渠中实业始见枿芽下汔民国其道复张虽立法厝规未个宏美然恢拓伟业贻厥来兹亦可尚矣今兹编次为上下二卷依教育志例群贤靖献类从题名人与事并重云尔

清末讫民国实业  实业志上

实业行政

建设局

清光绪乙已知事黄关同遵奉通饬始设矿务委员办理全县矿务事宜戊申四川农政总局饬设蚕桑传习所宣统已酉四川劝业道饬设劝业分所置劝业员一人撤并旧设矿务委员民国改建中中央先后设工商部农林部省区设实业司实业科四年通令各县改组蚕务局设局长一人农事试验场设技士一人旧设蚕桑传习所遂废寻奉各县实业所章程四十二条县蚕务局改为实业所所长一人兼管农事试验场所属蚕务技士农林技士文牍兼书记庶务兼会计各一人所务列举凡二十目一关于农业林业渔业牧畜开垦之保护监督奖劝及劝导改良事项二关于农林产物及蚕丝事项三关于水利及耕地整理事项四关于气候之测验及天灾虫病预防善后事项五关于公有 林保安林及森林苗圃事项六关于种畜检查及兽疫事项七关于狩猎事项八关于农事试验及农林业各团体事项九关于农林渔牧开垦等之调查统计事项十关于工商业保护监督奖励及劝导改良事项十一关于地方公费办理工商业之事项十二关于工商业团体事项十三关于工厂之监督及检查事项十四关于工人之保护及教育事项十五关于工商之调查统计及商品陈列检查试验事项十六关于度量衡之检查及推行事项十七关于矿业保护监督奖励及劝导改良事项十八关于探矿采矿调查矿质矿区事项十九关于矿业之统计事项二十其他关于农林渔牧工商业及矿业事项所内经费即以旧蚕务局农事试验场原有经费充之民国十四年四川实业厅奉策令简员成立颁行各县实业局通则三十三条改实业业所为实业局 主管全县实业行政与教育局皆号独立机关吾渠实业经费收收入在六千圆以上依通则定为二等局设局长一人所属劝业员二人文牍兼统计一人会计兼庶务一人收支一人迨十九年四川建设厅成立始由实业局改定今名仍设局长一人内分两科办理第一科管理关于往来文件及经费岀纳事项设科长一人以科员事务员各一人佐理之第二科管理关于一切建设事宜及农工矿等事项设科长一人以科员技术员各二人佐理之经费则于旧额外加抽契底百分二十迄今无异

水利局

宣统已酉知县林福熙奉令成立设相国祠内寻废

马路工程处

起于民十五年处长张元勋衔前驻军第十一师长罗泽洲之命夹渠设处查勘路线建筑渠广马路越三年而成成其处遂废以补修事项应由建设局办理故也二十年七月复立路政委员会二十一年六月始更今名设处长一以现任县长兼之副处长一就县遴委其属文牍庶务工程主任司事各一测量员二监工无定额以事务繁简为断经费以附加肉税为大宗处附建设局

实业教育

蚕桑传习所

光绪戊申知县颜学序遵奉四川农政总局札饬筹设渠县蚕桑傅习所宣统庚戌改由农务分会专办即以分会所收春帖捐半数提作常年经费寻奉四川劝业道饬复式蚕桑传习所一年毕业按年招生因辛亥军事停闭民国元年下季始规复之二年上季以费绌招录实习生一班三年省行政公署令委专员筹办四年裁并蚕务局自后每年惟招收实习生十馀人

实业半周刊

民四十六年知事胥鉴渊欲灌输实业知识筹办此刊特在实业经费项下月拨洋壹百元以作此刊经费其编辑主任为李逸仙迨二十年众议与新渠县社教肓周刊社合办渠县日报遂以停刊

实业团体

农会

光绪丙午吾渠始设农务局以局士一人筦局务宣统庚戌通饬农务局改为农务分会设正副会长各一人除收筦蚕桑傅习所外幷筹办农事试验场民国二年通令改组农会与县议参会教育会商会同为地方法团仍设正副会长各一人并设评议员八人调查五人书记一人会计兼庶务一人三年奉令受理农田水利声请四年因传习所试验场交实业所接办乃于附郭官山筹设桐场十一年奉令解散十三年呈准恢复二十年遵国府新颁农会法改组设干事长副干事长各一人干事五人评议员仍前现在会内经费除会金外有磨捐拨粮注册费及春帖捐十分之一幷于杨家临巴李馥土溪等处设有乡区农会

商会

渠县商会始于民国元年初由渠河商帮组织称渠县商务分会继称渠县城治商会与三汇商会分场办理后依部部令正名渠县商会十二年十二月成立商事公断处藉藉解商事纠纷十九年四月始遵国府新颁商会法改组为委员制设主席一人常务四人执行监察各若干人公断处亦设主席常务等职治城商帮有杂货帮药帮盐帮木帮折烟帮船帮山货帮药材咀片帮草纸帮白纸帮干菜糖食帮各设同业公会属场如李馥临巴㶍渡三处均设商务分所其经费有经纪所得捐案费征收公秤票钱年约三千馀元

三汇商会

汇镇为川中商业巨埠之一故三汇商会于光绪丁未成立会员为青麻帮干菜帮酒帮油帮铁帮疋头帮药材帮米粮帮山货帮木帮水粮帮色纸帮棉花帮炭帮陈衣帮大烟帮船帮色布帮金银铜锡帮凡十九帮所组织以 秤油秤糖秤麻秤榖米杂粮斗票等捐为常年经费约二千馀钏属场成立分所者有涌兴土溪两处

工会

此间工会民国来凡经三度筹备均以事中阻未果成立二十年县指委会奉国府新颁工会法委托同志从事组织先成职工会三处始将渠县工会联合会正式产生内设理事五人互选一人为之长又设监事三人人幷有文牍庶务等职共同办理经费则除会员帮费外尚未筹有公款

物产  实业志下

特殊物产

折烟 硐茶 黄花 白芍 百合 蔗糖 窎烟 山楂

折烟 一称坝烟以多产坝地得名如草街坝沿渡坝南坝西坝处产品极佳叶大色白尤滋润多油   

硐茶 以产□硐场得名

黄花 一称吴菜产吴家场者味最美吴家已改名有庆

白芍 产南路一带

百合 西南一带均产

蔗糖

窎烟 产渠北清河坝味纯美与金一□味燥辣殊

山楂 前无此现南路宝城场杨家新砦一带多树之年可百馀□利甚钜将来栽植殆难预计   

通常物产

谷之属  粘稻 糯稻 早稻 香稻

麦之属  大麦 小麦 荞麦 冬麦 燕麦

粟之属  粘粟 糯粟 芝麻 罂粟 赤梁 白梁

菽之属  黄豆豆 红豆 黑豆 绿豆 蚕豆 赤小豆 豌豆 扁豆 豇豆 饭豆 四季豆 刀豆 蛾眉豆

枲之属  苎麻 火麻

蔬之属  白菜 青菜 菠菜 苋菜 芹菜 萝葡 甜菜 莴苣 茼蒿 瓮菜 冬苋 羔笋 胡蕤 花椒 海椒 藉 芋  茄 葱 蒜 蕌 韭 姜 胡萝葡

蓏之属  东瓜 南瓜 黄瓜 苦瓜 瓠瓜 丝瓜 金瓜 西瓜 葫芦 菜瓜

果之属  桃 李 梅 杏 梨 栗 杮 枣 橘 柚 橙 胡桃 樱桃 葡萄 荸荠 白果 香橼 枇杷 来禽 佛手柑 菱角 枳椇子

蔗之属  红蔗 白蔗 芦毛蔗

木之属  松 柏 桑 桕 椿 槐 榆 柞 楝 杨 杉 枞 桧  桐 柳 冬青 皂角 樟 㯶 麻柳 白杨 夜合 黄葛 柽柳

竹之属  水竹 慈竹 班竹 斤竹 紫竹 苦竹 芦竹 白甲竹

花之属  兰 桂 蕙 莲 菊 牡丹 山茶 芸 檐卜 石榴  海棠 水仙 绣球 玉簪 木笔 蜡梅 月季 蔷薇 鸡冠 蜀葵 紫荆 紫薇 木槿 夹竹桃 木芙蓉 向日葵

草之属  萱 𬞟 蘩 藻 艾 蒿 芭蕉 蒲芦 菖蒲 虎耳草 凤尾蕉

毛之属  水牛 黄牛 马 羊 犬 豕 兔 獐 狐 骡 狸 獭 猫 貒

鳞之属  鲤 鲫 鳝 䲡 鲢 鳣 象鱼 青鱼 白鱼

羽之属  鸡 鸭 鹅 鸽 鸠 鹙 鹭 鹊 鹃 鸥 乌 莺 凫 燕 鹰 鹞 鹳 雉 鹪鹩 画眉 八哥 竹鸡 鸬鹚 翡翠 鹡鸰 百舌

介之属  龟 鳖 蟹 蚌 虾 蝉 绿虫

虫之属  蚕 蜂 蛇 蚁 蚓 促织 虾蟆 蝙蝠 蜻蜓 蟋蟀 蝴蝶

食货之属  蜜 红苕 白苕 菜子子 落花生 烟草 百合粉 酱瓜 火酒

矿之属  煤 铁 石灰 石膏

杂产  布 棉花 蓝靛 红花 桐油 菜油 麻油 碗 绸

药之属  赤芍 丹皮 元参 半夏 山药 乌药 香附 麦冬  牛  百部 黄精 仙茅 藿香 荆芥 吴萸 紫苏 薄荷 小茴 木瓜 牙皂 瓜蒌 金樱子 蜜蒙花 石菖蒲 夜明砂 何首乌 草决明 夏枯草 益母草 金银花 沙参 土茯苓

附记群籍杂引渠地物产

铁    后汉志宕渠有铁官

丝    明统志渠县出丝

绵    唐志渠州贡绵绸

买子木实 唐志渠州出本草木高三四尺径寸许春生嫩枝叶尖长俱青绿色枝稍淡紫色四月开碎花百十枝围攒作大朵焦红色生子于花瓣中如椒出渠州岁贡作买子木

黄莲   寰宇记渠州产

车前子  寰宇记渠州产

恒山   寰宇记渠州产  

茱萸   寰宇记渠州产

贵贵阳  金川琐记有雀雀形如斑鸠长尾常自呼曰贵贵阳昼夜不绝声土人目为阳雀旧志按此雀渠地尤多每清明后出与叫月子规空山答响或以为即杜鹃未知是否

渠县实业行政人员题名

邱钟毓 劝业  陈陈 愈 劝业  黄家声 蚕局长 陈昌明 蚕局长 蓝珍惟 蚕局长 何 砫 蚕局长 张瑞棫 蚕局长 马 质 所长  段 芬 所辰  程鹏志 所长 毛鸿胪 所长  刘光远 所辰  王永年 实局长 廖明锦 实局长 李逸仙 实局长 赵登梯 建局长 李逸仙 建局长 周德昭 建局长

渠县实业团体人员题名

王大䋮 农会长 张清铨 农会长 陈子扬 农会长 杨思慎 农会长 张香烈 农会长 戴寿仙 农会长 廖袖东 农会长 周昌郡 农会长 戴寿安 农会长 周 纲 农会长 王谦益 农会长 陈 泽 农会长 欧五夫 农会长 周宜治 农会长 陈石安 农会长 张仲禄 农会长 欧炳唐 农干事长 何 砫 农干事长 叶世昌 农会总总理 蓝崧高 商会长 饶鸿渐 商会长 赵相普 商会长 戴寿山 商会长 欧炳唐 商会长 申志灵 商会长 傅痕频 商会长 王庭五 商会主席 杨永龄 三汇商会 叶 鲲 三汇商会 郭 青 三汇商会 阎云沛 三汇商会 吴绍鸿 三汇商会   王□林 三汇商会 鄢子馀 三汇商会 陈干川 三汇商会 张铸禹 工理事长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订                  

庶务禹时育  校正

经理陈伟生 

礼俗志 渠县志第五 编辑

 虞书有三礼五礼之名解者以三礼为天天地人五礼为吉凶军宾嘉其实天地即吉礼馀四事并可以人事槪之也吾渠在周世为巴国其境寓辽阔虽处江汉上游得被文王之化而隶服要荒宪纲未振故其时䚻俗虽美而礼则无足征也秦汉以降置为郡县于是经纬人事则有守尉令丞以为之督文学经师以为之教孝弟力田以为之劝三老五更以为之率骑吏曹掾以为之役里有里魁民有什伍以相检举乡设游徼亭设弩父以相捍卫于是人事之礼粲然大炤矣至于季冬以祀山川丑戍以祠风雨亢旱而雩霖雨而禜则事天事地二礼亦皇乎备矣自后文质相嬗代有损益虽或时见异同寖失礼意要为一方之楷度百代之大戛特为諩而表之以明其因革庶循礼之士知所践履焉  郡县职官沿革表上  礼俗志上   朝代  汉  蜀  晋  宋齐梁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郡  守  太守  太守  太守  太守  太守  太守  太守  刺史  太守  知军州事    达噜噶齐  知州  知州  中元二年定各郡守为太太守王莽更名大尹光武改仍旧称       张飞为巴西太守       皆加将车无者为耻      银章青绶进贤两冠      郡置三太守        郡定九等之制       以郡户口多少定品命      太守  刺史  权知军州事   州尹          仍齐九等之制     武德元年改太守为刺史天宝元年改刺史为太守           丞  长史  丞  司马  丞   丞   丞   丞   长史司马  驾别长史  通判  长史  同知州事  州  同知  州   治 别  中 驾       丞   司马  司马  司马  司马  通守赞治  治中司马  判官  推官  州判官   州  通判        同知 官佐     别驾从行 部判乘传 事主众曹 文书                                               丞   初改治中别驾为长史司马炀帝罢之置通守又置赞治后改为丞                 分掌粮马巡捕之事              尉     都尉    景帝更名都尉    阙      阙      阙  尉      尉   郡置三尉    关      都尉  领兵不与郡相知    阙      阙                吏目  专司监狱督捕盗贼  吏目  郡县职官沿革表下   朝代  汉  蜀  晋  宋齐梁陈  后 魏  北齐  后周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县  令    县万户为令减万户为长         令        令     太县令有治绩官报以大郡不经宰县不得入为台郎         令         令    县置三令用人滥杂士人耻居其位      令    县定九等之制始以士人为县令       令        令        令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       知县  总治民政        达噜噶齐  县尹           知县     知县      知事     官 佐   丞        主簿    总理诸曹文薄                      主簿        丞丞     主簿     丞    为县令之二   主簿      丞      主簿     丞        主簿       丞      主簿     县丞      主簿   自辟幕僚刑名  县佐  称分知事  安牍  承审   举弹善恶                                 尉              尉         尉                              尉    典狱   尉         尉     典史       典史     钱谷书启    典史   警务  长      管  狱员  警佐   州县儒学官沿革表   朝代  汉  蜀  晋  宋齐梁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州儒学官  朝代     文学  郡国设文学   孝经  师  劝学  从事        劝学  从事        劝学  从事  文学   从事     孝经师        助教  州  博士     助教           州博士        州文学     助教   州教授  博士正录   学正     训导  学正     训导  学正     训导     汉  蜀  晋  宋齐梁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经师                           县文学  县学长谕  教谕  教谕  教谕  劝学所长  县儒学官  孝经师     县道邑侯国曰校校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各置孝经师一人          孝经  师     助教     助教                 助教            训导     训导     训导  劝学所长     视学     视学    教育局长      职役沿革表   汉   晋  宋  后魏  北齐  后周隋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骑吏 狱掾主史  功曹吏户曹吏邮书掾承驿吏劝农掾  乡三老  啬夫   游徼   亭长   亭父弩父 求盗亭部 里胥     户口掾督邮主簿  西曹书佐  方略吏    啬夫治书吏 史正史佐里吏校官掾   别驾西曹仓曹       伍长什长里魁亭长乡佐三老啬夫游徼  录事参车功曹吏       宗主荫附邻长里长党长     功曹参军仓曹兵曹从事司士参军户口  党族副党闾正邻长里正里吏隅老   功曹参军  仓曹兵曹从事  司士参军  侍官   保长闾正族正邻长里长党长    录事参军  东西曹掾  功曹参军  司功参军    干 力 白直社司里正党长乡正里正  县三老仓曹吏央曹掾贼曹掾         里里魁   什长   伍长   孝弟   力田                                                                        司功书佐  参军书佐  户曹参军  司户参军  司户书佐  督捕 法曹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官役  乡役     录事参军 司功参军司仓参        里正耆老乡长乡佐        录事 录事参军 医博士         里正户长乡书手         吏科吏户科吏礼科吏兵科吏        里正 户长 社长 元管户        吏房典吏户房典吏礼房典吏兵房典吏  粮长 粮长副长解 里长         吏房典吏 户房典吏 礼房典吏 兵房典吏         乡正团保乡约保正        行政股书民事股书        团总副团总 团正 军 兵曹从事司士参军 医博士 户曹参军 法曹 正尉 庶仆                     坊正邨正                         孔目 司理 虞候 司法 拣掏 司寇参军 司户参军刑案推吏  吏房掾户房掾礼房掾兵房掾刑房掾工房掾承帖人押银 提控 书主 算主 皂隶 衙前 承符人     耆户长弓手壮丁乡户保正长 保正副 保正副甲头农师保丁                   刑科吏工科吏弓手 提控 案牍 县尉司巡检司捕盗所巡军                    交参户漏籍户协□户丝银全科户 减半科户  止纲丝户  复业户渐成户户  □户 将户 灶户住坐输班陆户园户海户庙户旛夫库役站役     刑房典吏工房典吏承发攒典税课攒典仓厂攒典机兵 捕兵 弓兵兵 典夫骑夫 健步 驿□柍手 宅隶 民壮仪从 门子 牢头铺递 儒学宁攒 库子 斗子 级节          甲首 排年 力差 朋编 坊长 群长 驿夫 工匠班老人 陵户 海户 坟户 坟户 庙户 坛户 园户 瓜户果户 米户 藕户 窑户 羊户        刑房典史 工房典吏 仓房典吏 盐茶房典吏承发房典吏局士 书院斋长 学长劝学员 管理员 支发员 门子 库子 轿伞扇夫 斗役禁卒 更更夫  吏目     门子 皂隶 马夫   捕役 仵作  差役     民壮班马快班皂隶班  儒学     齐膳夫学攒 斗役   铺兵            里正牌头甲首街约客总社约积谷仓董总甲社师                    刑事股书收发员 局士检验吏 司法警察承发吏 巡警警备队 更夫禁卒门子  其 馀 与 清 制 略      副庙正  排首教练常练丁 门练丁健步丁 其 馀 与 清 制 略 同   典吏 力手 力散                          义役 力差 银差                                              同           州县群祀沿革表         秦  汉  晋  齐  北齐  隋  吕氏春秋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礼记凡学春夏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 元始初追谥孔子褒成宣尼公  以孔子为先圣颜囘为先师         凡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又释菜      郡学于坊内立孔颜庙场士以下亦每月朝       州县学以春秋仲月上丁释奠先圣先师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孔子  贞观四年诏州县皆立孔子庙二十一年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配享乾封初追赠太师天授  咸平中追谥玄圣文宣王后改至圣文宣王大中祥符二年制定州县释奠礼器数元封六年  中统二年诏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有侵扰䙝凟者罪之至元卅一年  洪武十五年诏天下通祀孔子并颁释奠仪注洪熙十年以以吴澄从祀正统二年以胡安国蔡  顺治十四年复至圣先师神位康熙五十四年以范仲淹从祀雍正二年增定从祀诸贤制六  三年政事堂礼制馆颁行祀孔典礼  庙           武  初封隆道公开元八年为颜子等十哲坐仪□曾子像次某后并图七十弟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二十七年追谥文宣王赠十哲为公侯七十子为伯州县孔子庙宇皆移南面         封孟子为邹国公明年同颜子配食宣圣并以荀况扬䧺韩愈从祀令天下学庙槊像春煝释奠行礼大观二年诏跻子思后祀淳佑元年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熙从祀          郡邑庙学悉完葺释奠如旧仪大德十一年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大二年制定春秋二丁释奠礼皇庆二年以邵雍司马光张栻吕祖谦许衡从祀延祐三年以颜曾思孟配享        沈真德秀从祀弘治元年陈敏正上考正孔庙祀典仪八年以杨时从祀正德十六年更正孔庙祀典万历十二年以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从祀卅七年以罗从颜李侗从祀       年颁文庙祭器法乾隆二年诏文庙改改用黄瓦崇圣祠改用绿瓦六年颁从祀先贤先儒位次道咸同三朝先后诏增从祀十七人    光绪卅三年升大祀             唐  北宋  南宋  金元  明  清  民国  上元初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北文宣王  建隆三年诏修武成王庙四年帝幸庙观图壁命去白起升历代功臣卅三人大中祥符元年加谧昭烈旧配享者退廿二人庆历中议自张良管仲而下依旧配享不用建隆升降之次崇甯中封关羽崇惠公旋加封武安王宣和五年以张良配享殿  绍兴七年太常博士黄积厚乞以仲春仲秋上戊日行礼十一年奏请昭烈武成三  金泰和七年以秦王宗翰同学房配武成王而降管仲以下又跻楚王宗雄宗望宗  洪武廿八年建关庙于南京永乐中建于北京正统十年诏建汉前将军汉寿□□  顺治元年定祭关帝之礼自顺治九年以后历加关侯尊号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  四年颁行合祀关岳    庙 关岳 庙            历代良将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𪟝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为十哲像坐侍     上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𪟝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省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叚烦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撤韩禽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并东向凡七十二人       庙释奠用牲牢以管仲至郭子仪十人祀殿上从之乾道中诏武成王庙升李晟于殿上降李𪟝子李晟位次仍以曹斌从祀孝宗追封岳飞为鄂王谥武穆后谥忠武     弼等侍武成王坐韩信而下降立于庑又黜王猛慕容恪等廿馀人而增辽王赛音等   元元天历元年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祠其庙      庙明代祀关侯只用本称万历中掌道经厂太监林朝奏请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旋复封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大帝雍正三年敕封关帝三代曾祖为光昭公祖为昌裕公父为□忠公州县置王供奉后殿乾隆十六年二月庚寅遣使祭宋岳飞墓廿二年二月乙酉复祭之四十一年诏岁以春秋仲月诹吉及五月十三致祭咸丰中升中祀上辛致祭颁新乐      礼节以春秋社后第一建戊日改祭       有夏以前  商  周  汉  晋  梁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社祭土而以共工氏  社祭仍以  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  高帝十年令县常以春二月及  社稷建坛  每岁仲春仲秋令郡  文帝开皇初令郡县  武德九年令四方别其姓族各为宗社以  神宗时郡县祀社稷  至元十一年定社稷  洪武六年定制郡县社稷坛建于城西北右社左稷各方二丈  顺治元年定制春秋仲有上戊  沿袭清制  社稷坛    子句龙配之 稷祭谷而以烈山氏子柱配之               句龙配享稷祭则配后稷自是遂为永制        其民而读法凡州之大祭祀莅其事大祭祀者州社稷也  仲春元日命民社 社祭一岁有三仲春秋孟冬是也         腊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 建武二年郡县置社稷太守令长侍祠牲用羊豕惟州所治有社无稷          门嫱各随其方色 国县祠社稷及腊又各祀社稷于坛百姓则二十五家为一社其旧社及人稀者不限其家       于仲春仲秋二月并以少牢祭社稷百姓亦各为社              时供祀咸享五年罢宗社开元十九年敕天下诸州县春秋二时社并停牲牢惟用酒脯二十二年敕州县祭祀并用牲牢寻又敕州县祀社稷特用牲牢他祀悉用酒脯          用少牢元丰七年诏诸州社稷于坛侧建斋庙以备望祭政和五年诏州县祭社稷不得辄委曹掾摄事坛壝仪式颁诸路二十年诏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社稷延祐六年改用中戊          五尺高三尺四出陛各三级社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剡其上培其下之半半在坛之南周垣百步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十一年州县社稷仍埋石主于坛制士主二祭则设之不二祭则设之不设配位   嘉靖九年祭社稷仍以句龙后稷配            祭社稷坛  雍正二年定各省社稷坛祭器刊图通行敕州县设立坛𫮃祭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                 周  汉  晋  宋  梁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周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郑君曰祖始耕者谓先农也       文帝时官祠先农以太牢先农神农也立坛于田所祠之其制如社坛也元和中正月帝耕耤田祀先农是月命郡国守皆劝人始耕          武帝以太牢祀先农自后礼废            元嘉廿一年孟春上辛帝耕耤田祀先农颁下州县悉备其礼     每岁仲春仲秋令郡国县祠社稷先农         咸亨五年改先农坛为帝社坛武太后改耤田坛为先农坛神龙初复改先农坛为帝社坛         端拱元年祠先农飨神农于坛上以后稷氏配景德四年敕飨先农并用上辛后亥日      至大三年命是先农如社稷礼乐用登歌日用仲春上丁后或用上辛或甲日       洪武二十一年更定祭先农仪不设配位仪注详明会典      雍正四年八月令各府州县卫官择所治洁净之地设立先农坛及耤田每岁仲春吉亥州县官率佐贰承史耕耤各以耆老二人执箱播种仪注详清会典     沿袭清制                     周  秦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山川  风  周官大宗伯以槱燎祀风师雨师尔塍祭  吕氏春秋季冬毕祀山川及天之神祗郑  岁以丙戌日祀风师于戌地己丑日祀雨  为风师坛祠以立春后丑为雨师坛祠以  天宝四年升风伯雨师为中祀仍令诸郡各置一坛因春秋祭社之日同申享祠又  大中祥符二婢颁州县祀典风伯雨师建坛卑小于社雷神不立庙祭祀用一羊笾  大德十一年敕天下名山大川风雨雷师  洪武二年二月合祀太岁风雨雷雨诸天神及山川诸地祇于一坛凡设坛十九□  初名山川坛嘉庆十六年奉敕改称神祗  沿袭清制 神 屯 坛     云雷雨  城隍     风曰磔                  君云天之神屯谓司命司中风师雨师也            师于丑地牲用羊豕                立夏后申坛皆三尺牲并以一少牢              敕诸郡风伯坛置社坛东雨师坛置社坛西各稍北三数十步其坛卑小于社五年诏以后每祀雨师宜以雷师同坛雷师同坛祭共牲别置祭器       豆各八簠簋各二政和二年议礼局言州县风师在社之东雨师在雷师之四非所谓各依其方类求神者请仍以雷师从雨师之位为二坛同壝从之        当祀之日须以本处正官斋洁行事有废不举祀或祀不敬者从本道廉访司纠弹     岁四季月将第一风云雷雨次之岳渎山川城隍又次之总名之曰山川坛六年四月敕天下为坛一设神位三一风云雷雨二境内山川之神三城隍        坛制木主三中曰风云雷雨之神左曰本境山川之神右曰本境城隍之神             周  汉  晋  齐  梁  隋  后魏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司巫若国大旱则即巫而舞雩国有大灾  董仲舒春秋春旱祈雨为坛于邑东门外  咸甯二年春旱因汉  明帝建武  天监十年雩祭停用紫燎从坎典    武帝雩祭  和平元年四月旱诏  州县祈雨理冤狱存鳏寡孤独  每岁孟夏  咸平元年颁李邕䃾雨法及以  各路风旱  世宗建雩  顺治十四年直省各令建坛致祭常雩祈  沿袭清制  雩坛   则帅巫而造巫恒舞师教皇舞而舞旱暵之事道人旱暵共其雩敛 春秋书雩二十有一鲁以南门为雩门郑氏曰雩为坛于南郊之旁 祭法有雩禜之坛        方八尺祭共工夏求雨为坛于南门外方七尺祭蚩尤季夏为坛于中央祭后稷秋暴巫尩为坛于西门外高九尺祭太皓冬舞龙为坛于北门外祭元冥       旧典诸旱处广加祈请 五月祈雨于社稷山川 永和时仪制雩坛歌云汉诗      二年旱雩以武帝配享于雩坛         大同五年郡邑旱请雨则五事同行并行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赈鳏寡孤独三省徭轻赋四举进贤良五黜退贪邪守令皆斋洁三日乃祈社稷       以德皇配废帝以文帝配           州郡于其界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隋本秩祭以牲牢       掩骼埋胔洁祈于社稷七日乃祈界内山川能兴云雨者徙市断屠雨澍有报           雩祭旱甚则大雩秋分后不雩          画龙祈雨法于州县景德四年四月五月雩祀昊天上帝立夏祀赤帝嘉定七年月以旱命诸路州祷雨        祈雨用过羊酒等物支破官钱         坛制云门曲                报皆循定制行礼乾隆八年令州县于孟夏泽日就先农坛行常雩之礼或有亢旱每七日先祭界内山川次祭社稷致斋虔祷雨泽但不得用大雩之礼             周  唐 清  民国  禜坛  太祝掌六祈四曰禜党正春秋祭禜春秋俦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山川之神  开元诸州县禜礼若霖雨不止禜祭城门设神皆内向设瓢斋之樽各于神座之左设罍洗及篚于酒樽之左俱内向设司功县尉五于罍洗之左而右向执  乾隆七年定岁旱祭雩祈雨雨涝则禜城门祈晴祭仪详大清  沿依清制  则水旱厉疫之灾于是乎禜之祭法有雩之坛     事者位于其后皆以近神为上赞礼者赞拜无币不为埳馀与祈社神同    晴祭仪详大清会典             八蜡坛  陶唐  夏殷     秦  汉  晋  宋周  隋  唐  宋  元明  清  民国  伊耆氏始为蜡其祀八神曰先啬曰司啬曰百种曰农曰邮衷畷曰禽兽曰坊曰水庸并为祝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夏曰嘉平殷曰情祀    周曰大蜡 籥章国祭蜡则羸豳颂击士鼓以息老物 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厉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罗氏蜡则作罗襦    始皇廿六年更腊名嘉平  季冬之月农大享腊风俗通汉改曰腊索群鬼神而祭之      张亮言大腊日休息黎众  宋以子祖辰腊周十月蜡  初孟冬下亥蜡改十二月  岁季冬寅日蜡祭百神凡百九十二座仪详开元礼  以十二月戌日为腊同日行蜡祭 建隆三年始筑蜡神坛高四尺政和三年定腊前一日蜡百祥       废八蜡祭      部议八蜡附祭于先农不别立坛祠   沿依清制         周  汉  唐  宋  明  清  民国  厉坛  泰厉  王    公厉  诸侯   族厉  大夫   祭法郑注汉时民家皆秋祭厉  开元制礼厉祭以秋   熙甯八年诏置厉祀版位   洪武二年命天下府州县皆设厉坛于城北岁以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及十月朔日长吏率僚僚佐哺时致祭正坛设城隍位坛南立石刻祭文京师曰国厉府州曰郡厉县曰邑厉里曰乡厉  祭日同明制祭时迎城隍神像于坛上以主其祭别用纸多书无祀鬼神等众牌位立于坛下左右祭仪详大清会典     沿依清制     陶唐  吴  梁  北齐  唐后唐宋  元  明  清  民国  城隍庙  春明梦馀录曰伊耆民蜡祭八神水庸居七水则隍也此祭城隍之始   赤乌二年蔗湖建城隍祠    梁武陵王祀城隍神 齐慕容俨祷城隍护佑   唐太和中李德裕建城隍祠于成都张说张九龄有祭城隍文 后唐清泰封王爵 宋以来祀遍天下  至元五年上都建城隍庙七年大都始建庙封神曰曰祐圣王天历二年加王及夫人号曰护国保甯       洪武二年命郡县为坛以祭遂新封爵府曰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州曰灵祐侯县曰显祐伯三年诏去封号只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并诏州县立城隍庙其制高广各视官署正衙二十年改建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长吏状  沿依明制列入祀典  惟祀于神祗坛       晋  后秦  唐  宋元  清  民国  文昌庙  华阳国志梓潼县善版祠一名恶子民岁上雷杍十枚    按昔人言文昌神者多穿凿傅会之谈清恽敬新喻县文昌宫碑阴录駮办甚悉不具录   姚苌入蜀至梓潼岭见一神曰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君乎苌请其姓氏曰张恶子也后据秦即其地立张相公庙祀之    僖宗入蜀封济顺王 咸平中王均为乱官军进讨忽有人登梯冲指贼大呼曰梓潼遣彡来九月二十日城破尔辈悉当夷灭贼射之倏不见及期果克城招安使雷有终以闻诏封英显王修饰祠宇仍令少府造衣冠法物祭器   封辅元开文化昌司禄宏仁帝君    嘉庆初汤平教匪归功蜀神文昌帝君制定礼乐颁之四埏咸丰七年升入中祀光绪末废科举遂停祀  停祀   礼制  礼俗志中一   官署县政府   渠县清初隶顺庆嘉庆十九年改属绥定府旧编户四里置知县一署中幕僚刑名书启赈房各席皆自辟亦有指请问案委员者馀门印签押管案管监司钥例用家丁光宣间始设收发处其属旧有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后加仓科并承发为八房各房以典吏掌案其下为房书与粮壮皂捕诸班通号书差亦称房班皆民役之在官者也民国改知县为知事幕僚以案牍为首席承审次之会计庶务收发又次之承审初由高等厅委派旋仍自辟其俸薪与所属民刑两股司书及司法警察承发等胥由地方司法经费项下支给之民民国二年改称县行政公署内分案牍统计教育庶务四科及收发处案牍为第一 科称总务科长寻如旧制俸公视县繁简而定通取包办式省行政公署技士附焉后以知事兼理司法复正名为知事公署其县署在治城通济门内清康熙二年知县雷鸣鲁建傅城度地正厅五楹中为大堂上悬康熙御书清慎勤横匾康熙十年知事傅世烈立又一匾略前端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申令为训饬县知事文民国二年知事毛焕煊大堂后为二堂凡三楹二堂后为闲庭民六知事邓邦植建再后为三道堂即退食之所匝以长廊庖湢群室附焉二堂迤东为花厅厅后一亭曰了悟亭民国十五年驻军军团长王宅仁建亭后三楹曰图治轩亭左有榕树一株大可数抱光緖二十四年知县李肇沆刻大树将军数字于上榕之东有船屋数楹曰有斐亭亦李肇沆建南为看江楼高距城垣下临江水雍正八年知县徐兆麟建嘉庆八年知县王珩盏改 题水心楼榜书犹存又三道堂之左为四道堂再右为豁然亭十五年地方税收支所长陈子光建亭前有池曰筱昆明十六年驻军旅长熊玉璋建大堂左右廊为八房今作民刑二股中列甬道跨道木坊镌清康熙民具尔瞻榜书下录清雍正谕饬州县文坊阴镌康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格言民国初元毁弃十三年知事廖震补镌如旧甬道前为仪门清末帝登极讳仪为宜又称宜门是为县署二门现改作栅栏栏以下建谯楼是为头门头门内左为衙神祠有前明隆庆元年旧建石库下为看守所民国二年知事毛焕煊建右为管狱署其前为监狱凡二区十五年知事庞荧高建头门外旧有东西辕门今今改建市政折去另于谯楼外凭檐砌砖为坊榜书渠县知事公署十八年旅长兼知事熊玉璋建南仍照墙旧有申明亭已废民十九年 十月奉令改组县府以知事为县长案牍为秘书处处长收发为第一科科长庶务为第二科科长承审不与焉二十一年十一月国府颁来铜印一颗文曰渠县县政府之印赓即启用 大堂侧有建县署碑记又有静边场外委署谓为学政行台 管狱署  有清一代旧称典史民元改称管狱员其属司事禁丁各若干应支俸公按月汇同知事公署请领由国税项下支给之初设旧典史署民国十五年管狱员张献民移入县署大堂右廊就旧仓房改建财政局  清光緖三十四年令各县设经征局委员主办吾渠初以黄氏祠为局地民元改征收课设课长课员董其事五路分设设钱店专收各路地丁大粮其津捐及契肉油酒诸税则由课内收解翌年复改局先由知事兼任旋委局长专办局地仍征收课旧贯住火神庙民 六迁现烟酒局处民八迁旧汛署十五年因改建体育场复迁入县署右侧兵房旧址即前地方税收支所其属文牍会计庶务司书及粮税契税杂税税各股主管均依旧例丁役视事务繁简而定十九年十月改财政局遵令分课以第一课掌管文书图记第二课经收粮契正杂各税第三课总理地方附加各税所有用人行政惟一二两课课长员司丁役由局分别委顾第三课课长则依收支所旧例由县选充其经费亦不属于局内以所并之地方税收支所经费为经费初制局费不敷得自筹民十经财厅划一规定后其制遂废应收正杂税及附加各若干统详食货志 县佐署  清雍正八年建县丞署于治北三汇镇号分县署嘉庆二年毁于教教匪四年县丞虞廷干捐修如旧民国初元政分知事后又改县佐其佐治员司俸公照章均视县署有差儒学署  康熙十二年仍前明旧制设教谕并添设训导称上下学 新志稿作康熙四十二年添置教谕与同本十二年歧异兹据铜鱼洲碑仍从同本 光绪乙己设学堂裁教谕以训导为奉祀员另设学务局置县视学管理学务其署在学宫右先作教育会现作女学校警察署  清光绪三十二年于禹王宫开办警察知县黄关同为坐办成都警察学堂之赵时中欧阳朝权张清澄王谦益及翌年毕业之汤相伊刘泽沛成孟侯李 杰雷懋修等为警务佐理时亦称警长三十三年就北关外药王庙开办警务教𦈌一所宣统元年撤汛防始设 警务长冉映武任之领所属区官巡官巡长警士按警律实施管理治城事宜俸公以县为别民初改警佐先后职任者谢经笥雍睦杨凌汉曾介人田子逹熊菊生陈磐邵某余鸿翼代理康诰蒲旭初张占章某杨伯钧七年以费绌议停市政公所  民十四年五月知事王国藩奉办以原有警察经费就旧县会地设所成立知事为坐办县绅为正副所长翌年废坐办知事庞荧高兼所长所副旋废随由县会迁入体体育场现又移住县署花厅公安局  民十九年就前市政公所改组而成内分总务行政司法三课各置课长一承局长之命令指挥办理课内一切事宜课以下设文牍司书庶务公安队长消防队长司务长各员以资佐理长警额定六拾法警四惟皆出自招募未经训练二拾一年春 军长杨始创戍 区警务校令饬各县局照案申送渠县送警官生拾二名警士二拾名每月由局拨解生洋二百二拾元局费以红灯捐牛捐席棹捐为大宗教育局  光绪三拾二年令设学务局后改劝学所局地初在旧试院内由试院院而就渠江书院而东关真武宫屡经迁移莫定民拾四年改教育局始就旧书院公业葺建经局长王季方杨槐柱先后落成内迁后因房舍过少办公不便于二拾年拾月迁旧学署事载教育志保卫团办事处  初为团练局设衙神祠民拾六年改称团务局拾九年拾月始更今名惟处长由县长兼摄副处长就县遴委馀文牍庶务参议收发各员半仍旧制精𦈌民𦈌各营通归辖事载兵备志烟酒局  渠县烟酒税曏依通例附设徴收局杂税股民国四年始设烟酒分栈招商承办县绅谢济安遵章缴押五千元博充经理越七 年奉省局令撤销分栈另置四川烟酒公卖第九区分局局长住渠统辖邻垫梁竹广岳营达八县监察所八年改为四川烟酒公卖第十四区分局辖广岳营竹四县监察所十五年复奉省令更名为四川烟酒事务第十四区分局局地初佃渠城正街民宅后赁居大井街旧盐号其属文牍会计庶务书记并丁役各若干人俸公皆有定制糖捐局  光绪三十二年设渠达糖税于箭道坝仓神祠旋迁萧公祠民元改糖捐局佃居刘氏祠后移东门保通公司终以税额额非钜十年裁并征收局禁烟查缉处  民十一年驻渠秦军司令王忠良规设就县署前衙神成立军去寻罢禁烟局  起于民国二十年三月由驻防之二十军司令部军长杨 委詹海环局长来渠主办以县城前十王庙为局地每月所收罚金约一万零数十元除局长员司丁役薪工火食外实只解洋八千馀元二十一年六月因军部改订税收该局即由潘洪九局长认案承包月实解洋万元旋废现仍实收实缴局长亦另委冉继伯充任矣马马路工程处  详实业志建设局  详实业志统捐局  一名百货釐经局靖国军兴后始设置焉局地在渠北三汇镇未久治城东关亦设统捐局  法团 议参 事会  清光宣间诏行新政预备立宪京师设谘政院各省设谘议局各州县办地方自治吾渠即于是年划自治区为一城四镇十 三乡通设议董两会续由各城镇乡会依法共选五十二人以四十四人为县议事员互选会长副会长各一是为议事会馀八人充参事员以知事为会长是为县参事会民国因之后以国会省议会迭经改选独各县议参会因仍旧贯寖以见薄虽旋湍宕复首尾十稔而强然终于民十一年无形解散焉议事会地在玉皇宫侧旧三局公所参事会在金街坡十神庙指委会  始于民国元年吴永桪知事成立同盟会蓝寄尘为会长六月改中中国国民党渠县分部黄昌龄为长二年改长万之纲七年靖国军起颜德基司令以余同任知事成立四川国民社渠县分部县知事为理事长旋以杨思慎为长八年又改谢腹便九年则为陈廉锋十六年成立中国国民党渠县县党部以前县会地点为地点经费为经 费陈石安为执行常务委员十七年始正今名由省指委会遴委指导员六人组成之时到者三人杨思慎为秘书处常务委员王谦益为组织部长李文钦为宣传部长训练部民训部则三人分担定全县为九区成立区党部八区分部八十三商会  详实业志农会  详实业志工会  详实业志  公所收支所  民国四年由三费局改为地方公款收支所次年改为地方公款总收收支所十一年财政厅令改为地方税收支今仍旧初设所长一所副二由县会教育农商各会加倍票选函请知事择委分报省 公署及财厅备案凡属粮契杂税附加各款用供国家地方各机关法团支付者悉由所内代收拨付以九五囘扣充经费其属文牍庶务以下司书司事各股主管及丁役统以所务务繁简为定十五年废所副所长由县换委凡前之经收各附加税款仍归并徴收局统收与民国二三年旧例略同  附历届所长姓名于次罗绍竹 叚志骧 唐谕蜀 刘炳堃 杨章甫 符光汉 欧炳堂罗震川 王伯熙 刘剑钦 杨启烟 周伯序 陈明该 罗鹏程颜子钧 卢协成 陈子光  以上所长  王蜚如 王锡侯 刘保元傅衡平 杨秀思 王芳仙 万本清 王洁澄 周宜治 瘳寅谷 以上所副 因利局  光绪丙午年知县林福熙规设以南街龙王庙为局所不四年停办慈善局  初名嘉惠局光绪三年知县杜瑞征任内附设三局公所三十四年知县颜学序任内因筹备议参会移住对宇贫儿院侧民初以学田宾兴兴之业早经拨归学务其局内承办仅慈善部份事因更今名民十三年后移仓神祠事务录左一尚节堂  光绪六年知县杜瑞征就金街坡玉皇宫侧侯公祠规嗣因入堂人众仍令散居其家由局按月支给口食民国因之遂未规复其地先作三局公所后改作县议会一养济院  初在先农坛左侧道光二十六年由杨体思等捐修宣统己酉知县颜学序新建养济院于半边街今移居焉旋因人众院 狭不敷分配另建一院于风洞子之上孤老养粮按月由局给领一贫儿院  初设侯公祠对宇民国拾二年随局移入仓神祠其教习薪修贫儿食费统由局备一牛痘  向规附局内不另设今因之一官医  规附如上例酱生薪赀由局支付一栖流所  县东附郭旧有栖流所咸丰拾一年为曹逆焚毁同治二年知县何庆恩修复之仅作乞人栖宿地旧未由局管理今以事属慈善特因类附及以明统系免混淆局所中有垂体例附历届主任人于次王大亨 谢炳星 蓝崧高 郑良辅 周诚三 蒲国瑞 饶鸿渐雍正一 赵步唐 黄昌龄 廖致详 万之纲纲 王龙璋 饶 祺 会产清理处  拾八年拾一月驻军旅长兼知事熊玉璋规设处长以知事兼代另置副处长一处员五督查文牍收支各一委员若干人专事清理县属保会寨会神会及一切杂会得其现馀首以建修中校次则补助各场学校市政团务慈善诸要端期以数月竣事最终清规之数除解缴契税并偿还押金外实只得洋拾万有奇先后领用者以中校为最公园马路及其他事项次之官公庙会产清理委员会  民二拾年三月奉驻军杨军长命成立初以第三混成旅长杨汉域为委员长县长刘治国一区区长欧衡平副举办未几复又奉令改为官公庙会产清理委员会会以县长为委员长机关法团为执行委员各场圑督为清理委员限期清提各庙财产以作建修女中校及郊外公园之用 地方财务监察委员会  二十年奉二十军军长杨通令成立其委员由农工商教育各推一人指委会二人十区十人共同组织之复由各委互选常务委员五人董正其事以审察县属机关法团及各团学预计各赈用昭核实成烟局  宣统二年初设十神庙民国二年五年知事毛焕煊李昌宣均先后规复厉行之寻官去局撤教养公厂  清宣统元年知县颜学序遵章设置贫民教养工厂收纳失业贫民昼习艺夜读书学成岀厂科目凡九铜锡织布靴鞋缝级制篾棕刊刻等是各科设技师一人以资教授外聘教习兼文牍一管理卷宗及夜课事厂务由县委管理帮办各一员分责管理辛亥军兴停办办民元兴复之因措款艰难作辍不时翌年县会议决𠊧嘉惠局 统筹三年始于契底项下加抽千分之五由徴局代收拨付以作常年经费民十以后寻复旧例现𠊧入实业局又民国十六年知事胥鉴渊议将县志旧款附加肉税项下每只猪拨洋五仙作为常年经费另成第二贫民教养工厂收纳失业贫民及乞丐等教以粗浅工业艺成出厂俾便谋生委康水如为管理地点初设北关外冯公庙现移东关外祥符寺十九年三月并入实业局称实业局教教养工厂二十年四月又改为平民教养工厂设厂长及文牍庶务各一监工技师均无定额以事务繁简为断分藤竹布麻毛巾铅印等科因材教授期于有成经费由财政局第三课代收附加肉厘契税项下拨付之岁约需洋万四千五六百元  附历界管理 叶世昌 王奠宇 饶鸿渐 段孟谦 陈粹华 廖明锦 段志贤 以上员民教养工厂管理  康冰如  第二贫民教养工厂管理 习艺所  光绪三十一年知县黄关同就工艺局附设之寻废民十六年知事胥鉴渊就箭道侧建设之初由县绅王庭五监修所成即以管理委之经费由旧有牛釐项下拨支其属司事一监视罪犯技师一教习工业艺成罪满由管理员转请开释  祀典至圣先师孔子庙 大总统祀孔子仪 大成殿内 至圣先师正位南向  复圣颜子囘  述圣孔子伋东位西向  宗圣曾子参  亚圣孟子轲西位东向两序  先贤东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有子若皆西向西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皆东向两庑  先贤东公孙侨林放原宪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鳣冉孺伯䖍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邬单罕父黑荣旗左人郢郑国原亢廉洁叔仲会公西舆如邽巽 陈亢琴张步叔乘秦非颜哙颜何县亶牧皮乐正克万章周敦颐程颢邵雍 西蘧瑗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晳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恤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蒧颜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欬狄黑孔忠公西蒧颜之仆施之常申枨左丘明秦冉公明仪公都子公孙丑张载程颐  先儒东公羊高高伏胜毛亨孔安国毛苌杜子春郑玄诸葛亮王通韩愈胡瑗韩琦杨时谢良佐尹焞胡安国李侗吕祖谦袁变黄干辅广何基文天详王伯刘因陈澔方孝孺薜瑄胡居仁罗钦顺吕枬刘宗周孙奇逢黄宗羲张履祥陆陇其张伯行汤斌西穀梁赤高堂生董仲舒刘德后苍许慎赵岐范陆贽茫仲 淹淹欧阳修司马光游酢吕大临罗从彦李纲张栻陆九渊陈淳真德秀蔡沈魏了翁赵复金履祥陆秀夫许衡吴澄许谦曹端陈献章蔡清王守仁吕坤黄道周王夫之陆世仪顾炎武均北上东西向  崇圣祠殿内中 肇圣王木金父左 裕圣王祈父右 诒圣王防叔次左 昌圣王伯夏次右 启圣王叔梁纥皆南向  先贤孔孟皮曾点孟荪氏东位西向颜无繇孔鲤西位东向 先儒东庑周辅成程珦蔡元定西向西庑张迪朱朱松东向均北上岁以夏时仲春仲秋两上丁日 大总统亲诣孔子庙致祀 如不亲祀则遣副总统或国务摄事 前祀三日斋戒二日致斋一日如祀天仪    右斋戒   前祀一日昧爽执事官 凡执事官两庑及  崇圣祠司帛爵应由教育部酌派其馀均由内务部酌派 洁蠲殿内外藉以㯶荐拂拭神座张大次于大城门外之左殿上正位笾豆案一其前俎一又前香案一皆南向  东祀二龛西向 西配二龛东向笾豆案俎香案各二东序一龛西向西序一龛东向笾豆案各六统设俎香案东西各一殿中少西祝案一南向东尊桌桌一接桌一福胙桌一西尊桌一接桌一均北向正位神龛东旁馔棹一南向  四配神龛北旁馔棹各一东西  哲位神龛北旁馔棹各一均东西向东庑 先贤四十位 先儒三十八位笾豆案三拾有九 每案二位 统设俎香案各二  先贤先儒各一 均西向西庑  先贤三拾九位  先儒三拾七位笾豆案三拾有九 每案二位惟第二十案 先贤一位第三十九案 先儒一位 统设俎香案各二  先贤先儒各一 均东向庑内两旁各设馔桌一南北向门内之南各设尊桌一北向  崇圣祠正宗五龛均南向边豆案五香案五统设俎一东配一龛西向笾豆豆案三香案三西配一宠东向边豆案二香案二俎统设东西各一 正位案旁东馔桌三西馔桌二  配位桌馔东西各一殿内少西祝案一南向东尊棹一接棹一西尊棹一接棹一东庑  先儒三位西向笾豆案二西无  先儒二位东向笾豆案一俎统设东西各一香案一馔桌尊棹亦东西庑各一凡棹案均施红缎棹衣 右供张   是日午后执事官大礼服敬书祝版 用白纸墨书版长一尺二寸广八寸 洁室安奉遂诣宰牲所省牲视宰宰人以鸾刀割牲遂戒具视涤溉办笾豆簠簋之实以次展于馔所    右书祝版视割戒具   将事之夕夕夜半执事官各率其属入具器陈正位笾豆案上爵垫一其前登一 实以太羹 铏二 实以和羹 簠二 实以稻梁 簋二 实以黍稷 笾十有二 实以形盐槀鱼枣栗榛菱茨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糍 豆十有二 实以韭菹醢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拍酏食糁食 俎实牛一羊一豖一香案上设𬬻一 焚以降香 烛台二 然以綘烛   四配位每案爵垫一其前铏二簠二簋二笾八 去白饼黑饼糗饵粉糍 豆八 去脾析豚拍酏食糁食 俎实羊一豕一香案上设𬬻一烛台二  十二哲位每案爵垫一爵三 实以酒 铏一簠一 实以黍 簋一 实以稷 笾四 实以菁菹鹿醢芹菹醓醢 镫二俎实羊一豕一香案上设爵垫一𬬻一烛台二帛九    正位一配位二 哲位六 尊四四    正位一配位二 哲位一 爵十有二设东尊棹接棹上帛八  配位二哲位六 尊三  配位哲位二一 爵九设西尊桌接桌上壶一实福酒并爵一盘一实胙肉均设东福胙桌上凡帛皆色白正位  四配异篚  十二哲东西共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暮勺具东庑每位爵一 实酒 每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  先贤案前统设俎实羊一豕一香案上设𬬻一烛台二 先贤案前统设俎实羊一豕一香案上设𬬻一烛台二尊桌上设帛二尊二 皆先贤先儒各一 虚爵六篚幕勺皆具西庑陈设同  崇圣祠 正位每案爵垫一其前铏二簠二簋二笾十 去糗饵粉糍 豆十 去酏食糁食 香案上设𬬻一烛台二又前统设一俎实牛一羊一豕一  配位每案爵垫一其前簠一簋一笾四豆四香案上设𬬻一烛台二又前东西各统设一俎实羊一豕一东尊桌接棹上设帛六尊六 皆  正位 配位各三 爵十有八西尊棹接棹上设帛四尊四 皆 正位 配位各二二 爵十有二两庑每位爵一 实酒 每案陈设簠簋笾豆如  配位之数东西统设俎各实羊一豖一俎前香案上各设𬬻一烛台二尊桌上各设帛一尊一虚爵三篚幕勺皆具凡登铏簠簋 皆用铜笾用竹豆用木篚用竹俎用木爵正位三爵用玉馀皆用铜设洗于大次之外司乐设乐悬于殿外两阶镈钟一编钟十有六在东特磬一编磬十有六在西皆悬以虚业东应鼓一柷一麾一西敔一东西分列琴六瑟四萧六穟六箎四排箫二埙二笙六搏拊二旌四节四四千戚羽籥各六十有四又设洗于  崇圣祠阶下之东如式    右陈设   陈设毕执事官引内务部次长一人入庙恭诣 大成殿周省齍盛及笾豆登铏之实次诣两庑省毕引诣 崇圣祠正殿及两庑省视如仪    右省齍办行礼位殿门外阶上正中为 大总统拜位阶下甬道左右为分献官拜位正殿分献官六人在前两庑分献官四人在后均北向其向为陪祀官拜位特任官在前简任荐任官在后亦北向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 凡分献官及陪祀官之特任简简任者先期由政事堂开单呈请大总统选派荐任者由政事堂及各部院长官选派各四人教育部辖学校校长由教育部长官选派二人 办执事位殿上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向司帛四人司爵四人 皆   正位一 配位二 哲位一 捧福胙二人立东案之东西向司帛三人司爵三人 皆 配位二 哲位一 接福胙二人立西案之西东向侍仪内务总长教育总长大礼官平政院院长 肃政厅都肃政史分立东西案之南东西向均北上阶上赞引对引各一人侍从武官二人分立 大总统拜位左右东西向典仪一人立殿左门外西向内史一人立殿右门外东向 摄事则不设侍侍仪内史及侍从武官位 其南司乐一人东上西向乐工歌工乐舞生文武八佾于阶上乐悬东西序立阶下分赞十人东立于分献官之右西向西立于左东向其南纠仪肃政史二人传赞二人分立陪祀百官拜位之次东西向司燎一人率燎人立于燎炉之隅两庑司帛爵共八人每一统设案分立二人南北向承祭  崇圣祠官拜位在阶上正中分献官四人拜位在阶下赞引一人立承祭官拜位左东向分赞四人分立于分献官左右读祝位 在殿中门槛内均北向司祝典仪司燎各一人正殿司帛爵各十人 各 正位五 东配位 三 西配位二 两庑司帛爵每统设案二人立位与前仪同    右办位   是曰昧爽陪祀各官豫集恭俟 大总统乘礼舆至庙门外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导由棂星左门人进大次大礼官一人侍从武官二人从 大总统具祭服侍从官奉盥奉帨巾盥毕司以祝祝版进 大总统恭阅署名司祝进奉于祝案    右就次盥洗阅祝版   鼓初严典仪赞执事官就位执事官各就位再严然烛焚香三 严大礼官请 大总统行礼 大总统出大次侍从武官随侍 凡升阶进殿均随侍其馀护从均从至阶下止立 大礼官进立殿左西向赞引对引导 大总统由大成门左门入升午阶就位北向立分赞引分献官传赞引陪祀文武百官均于甬道左右就位北向序立典仪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各就位     右就位   典仪赞辟户辟户讫赞迎神 赞者承传以下凡典仪有词赞者皆承传 司乐举麾赞举迎神乐奏昭和之章 凡乐作止舞进退均司乐执麾引之 辞曰大哉 至圣德盛道隆生民未有千禩是崇典则昭垂式兹辟雍载䖍簠簋载严鼓钟工鼓柷乐作赞引赞四拜 大总统四拜传赞赞众官皆拜众官在位者皆四拜司乐偃麾工戛敔乐止 凡乐以举麾鼓柷作偃麾戛敔敔止下同     右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爵奉帛篚揭尊幂勺挹酒实爵以进司乐赞举初献乐奏雝和之章辞曰觉我生民陶铸贤圣巍巍泰山仰止景行礼备乐和豆笾嘉静既述六经爰斟三正乐作乐工举节舞干戚之舞 凡舞以节领之导引进退后同 赞引赞诣奠帛献爵位导 大总统进殿左门 凡  大总统进出均由殿左门下同 诣奠帛献爵案前正立赞献帛司进篚 大总统受篚拱举司帛奠于案正中赞献爵司爵进爵 大总统受爵拱举司爵奠于垫中退赞复位导 大总统仍由殿左门出复拜位立左右司帛爵各奉篚实爵进至四配  十二哲位前立两庑司帛爵各奉篚实爵诣先贤  先儒位前立分献官各就就案前受帛爵拱举司帛爵献于案上退司祝就祝案前立赞引赞诣读祝位导 大总统进殿诣读祝位正立乐暂止典仪赞读祝司祝捧祝立 大总统左读祝辞曰惟某年月曰大总统某 摄事则云谨遣某官某 致致祀于至圣先师孔子曰惟师觉世惟圣则天树人纪于千秋宏民胞于万类文章则兼述作位育则致中和盖江海深矣而其量安知虽文质判然而其道不替兹际上丁祇修旧典谨以牺帛粢盛式陈明荐配以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颜子  亚圣孟子尚  飨读毕 大总统拱举司祝奉祝版安于篚退乐复作赞引赞复位导 大总统复拜位立赞四拜 大总统四拜传赞赞众官皆拜众官皆四拜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右初献读祝典仪赞行亚献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亚献乐奏熙和之章辞曰至哉圣师克明明德木铎万年惟民之则清酒既醑言观秉翟太和常流英材斯植乐作舞羽籥之舞赞引赞诣献爵位导 大总统进殿诣献爵案前奠爵于左  四配  十二哲两庑随分献如初复位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渊和之章辞曰猗欤圣师纳民物𫐄瞻之在前师表万祀酌彼金罍我酒惟旨登献虽终弗遐有喜乐作 舞与亚献同 赞引赞诣献爵位导 大总统进殿诣献爵案前尊爵于右  四配  十二哲两庑随分献如亚献仪复位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终献   典仪进至殿东西向立赞赐福胙胙 摄事亦得受福胙如仪 退赞引赞诣飮福受胙位导 大总统进殿诣飮福受胙位正立捧福胙官就东案捧福阼祗立 大总统之右接福阼官祗立于左赞飮福酒右官进福酒 大总统受爵拱举授左官赞受胙右官进胙 大总统受胙拱举授左官赞引赞复位导 大总统复拜位立赞引赞四拜 大总统四拜传赞赞众官皆拜众官皆四拜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昌和之章辞曰璧水渊渊芹芳藻洁既歆至圣亦仪前哲声金振玉吿兹将彻鬷假有成日月昭揭乐作司爵进彻边豆各一一少移故处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神乐奏德和之章辞曰煌煌辟雍四方来宗甄陶乐育多士景从如土斯塡如金在镕怀仁抱智俗美时雍乐作赞引赞四拜 大总统四拜传赞赞众官皆拜众官皆四拜乐止    右送神   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司爵奉酒馔 豫设馔盘詻取簠簋笾豆之实置盘内以备送燎 以次由中道出恭送燎炉 大总统统转立拜位旁西向俟祝帛过仍复位  四配  十二哲两庑帛馔均送焚燎分□引分献官退传赞引陪祀文武 百官退立拜位东西乐作典仪赞阖户阖户讫赞礼成大礼官导 大总统入大次乐止更衣归府众官皆归    右礼成  崇圣祠同时遣官致祭赞引引承祭官入祠垣右门诣阶下盥手分赞引分献官随入典仪赞执事官各司其事赞承祭官就位引承祭官分献官各就位北向立典仪赞辟户辟户讫赞迎 神四拜承祭官分献官皆四拜赞奠帛爵行初献礼赞引赞就奠帛爵位引承祭官入殿右门 凡承祭官进出皆由殿右门下同 诣 肇圣王位前正立司帛奉篚承祭官受篚拱举奠于案司爵奉爵承祭官受爵拱举奠于于垫中以次诣左右 正位前奠帛献爵仪同赞引赞诣读祝位引承祭官官诣读祝位正立司祝奉祝立案左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大总统名遣某官某致祭于 肇圣王木金父公 裕圣王祈父公 诒圣王防叔公 昌圣王伯夏公 启圣王淑梁公曰维 王育圣为世作师功则著于人间德则垂于后裔凡声教之所敷同其沾漑溯渊源之有自奉以馨香兹当上丁谨以庶品之仪致祭以 先贤孔氏  先贤颜氏  先贤曾氏  先贤孔氏  先贤孟孙氏配尚  飨读毕奉祝版安于篚赞引赞复位引承祭官岀殿右门复位典仪赞四拜承祭官分献官皆四拜分赞引正殿分献官入殿左右门诣  配位前引两庑分分献官分诣两庑  从位前奠帛献爵复位均如正献仪亚献各献爵于左终献各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彻馔彻馔毕赞送 神四拜承祭官分献官皆四拜赞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司爵各奉祝帛酒馔以次送燎如仪承祭官避立西旁俟过复位典仪赞阖户阖户讫赞礼成成赞引引承祭官仍由祠垣右门岀分献官随出各退    右  崇圣祠祭仪 殿陈设及辨位  图二大成殿阶【图】 【图】 【图】 【图】 各地方行政长官皆以岁夏时仲春仲秋两上丁日庙祀至圣先师孔子献官以巡按使主之 有故则代以道尹   四配以简任官或荐任官  十二哲以荐任官两庑以委任官各东西一人书祝版视割戒具陈设省齍以政务厅长纠纠仪以道尹 如道尹代祭则纠仪以县知事 执事人以政务厅人员及地方员绅学校教员学生之娴礼仪者选充在城文武官委任以上咸与祭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前一日有司饬庙户洁扫殿庑内外供张如仪正献官率执事人入庙习仪乐舞诸生入庙习舞习吹祭之曰行礼仪节均与京师祀孔子仪同惟正祭官出入殿门皆由右不由左     右祀仪 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祀于至圣先师孔子曰维先师德参化育道贯古今集群圣之大成炳前知以垂宪天下为公中国一人之量生民未有六经千载之心循宫墙而瞻富美入室升堂隆俎豆而奉馨香先明后法兹当上丁祗率彝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孔子  亚圣孟子配呜呼声名所届血气气莫不尊亲光景常新礼乐明其禋祀尚 飨    右祝辞   迎神乐奏昭和之章辞曰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祥征麟绂韵答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初献乐奏雝和之章辞曰永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舞干戚之舞亚献乐奏熙和之章辞曰式礼莫愆升堂再献响协鼖镛诚孚罍甗肃肃雍雍雍誉髦斯彦礼陶乐淑相观而善舞羽籥之舞终献乐奏渊和之章辞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于谕丝乐维 夭牗民惟圣时若彝伦攸叙至今木铎舞如亚献彻馔乐奏昌和之章辞曰先师有言祭则受福四海宫畴敢不肃礼成告彻母疏母渎乐所自生中原有菽送神乐奏德和之章辞曰凫绎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以化承民以育胶庠    右乐章乐舞  崇圣祠同时致祭正献以国立或公立学校校长分献以属官或地方员绅执事以地方员绅或学校教员学生馀陈设行礼并同京京师  崇圣祠祭仪 右祭  崇圣祠   祝辞曰维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 肇圣王木金父公 裕圣王祈父公 诒诒圣王防叔公 昌圣王伯夏公 启圣王叔梁公曰维 王垂裕后昆光开圣绪为层冰之积水作大辂之椎轮既祖功而宗德必有达人亦木夲而水源不忘数典兹届上丁聿修祀事配以 先贤孔氏  先贤颜氏  先贤曾氏  先贤孔氏  先贤孟孙氏尚尚  飨    右祝辞   道尹县知事祀孔子仪   凡道尹县知事每岁夏时春秋两丁日各于其所驻地方主孔子庙之祀有故则各以其属代分献以属官或共立学校校长在城 文武委任以上亦咸与祭书祝版眂割戒具陈设省齍各以其属官为之纠仪则道尹以县知事县知事以掾属  崇圣祠正献以属官分献以学校教员或地方员绅陈设器行礼仪节并同巡按使祭孔子仪其与巡按使同城道尹及与道尹同城之县知事不另致祭  说明书  一称祀不称释奠  谨案古者立学必祭先圣先师所以报夲反始崇德而劝学学也其礼有四曰祀曰释奠曰释菜曰释币而以祀为正祭祭义所谓祀先贤于西学是也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己无迎尸以下之事 文王世子 释菜为释𬞟藻而己无牲牢无币帛释币则徒用币而无菜亦 无牲牢 王制疏 是释奠释菜释币皆为祀礼之略者祀礼亡逸久不可考释菜之礼又亡于唐宋间学官所举惟略存释奠之仪 后世月朔释菜之礼但存其名耳实与古不合 故惟汉魏间尚称祀孔子 后汉礼仪志明帝永明二年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三国魏志齐王纪正始二年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五年七年并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 后此虽升大祀犹未改释尊之名也释奠为祀之略实祀而以释奠名之其名不正今奉昭令祀孔仍从大祀其礼节眠制祭品当与祭天一律典礼极为隆重故拟称祀不称释奠  二称文庙为孔子庙而大成殿仍其旧名  谨案自鲁哀公十七年立孔子庙于故宅阅千馀馀年未尝岀阙里至北魏太和十三年始立孔子庙堂于京师唐贞观四年始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孔子庙之名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及阙里志 汉元嘉二年诏此外或曰仲尼庙 史记孔子世家 孔庙 北魏书高祖纪太和十三年 宣尼庙 宋书礼志 孔父庙孔颜庙 隋书礼礼仪志 孔圣庙 唐皮日休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 文宣王庙 册府元唐大历十三年 宣圣庙 阙里志宋淳化四年 夫子庙 宋欧阳修襄州谷城县夫子庙记 先圣庙 阙里志元大德初 先师庙 明史太祖纪洪武三十年 文庙 明会典永乐八年 要以称孔子庙为最古且最普遍称文庙为最后文庙盖 从文宣王谥而来孔子之道生民未有非一言一行之美可以节惠定谥者比明儒邱濬论之详矣今文宣之庙既早罢废则文庙之称似亦不必沿明之旧 元大德十一年始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而宋崇寍三年已诏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是大成殿不因封号而名者也明嘉靖九年定孔子谥号曰至圣先师孔子因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不知殿因封号而名当改也不因封号而名则 不必改今拟仍以大成为殿名说文堂殿也御览引说文殿堂之高大者也广雅释宫堂堭壂也初学记引仓颉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载秦始皇始作前殿玉海又谓秦孝公强盛时大筑冀阙由是天子殿初见明秦孝公以前堂殿本通呼汉魏以来始为王居所专然以汉书黄霸传先上殿颜师古注丞相所坐屋也古者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证之则汉时丞相所坐屋尚得称殿故今可仍之之  三改题避讳诸木主  谨案古无讳名之礼周人以讳事神于是乎始讳讳名与谥典同出于周讳者敬避而不名谥者易名而称行其为用不同而其意则一故为亲者讳谓之私讳为尊者讳谓之公讳犹谥之有公谥 私谥也宋徽宗以曾参等等所封犯先圣讳改封 宋史礼志 金章宗泰和五年谕有司进士名有犯孔子讳者避之 金史礼志 是为避孔子讳之始然至清初而直省郡邑之名有孔子讳在内者犹相沿未改雍正三年始定圜丘丘字如故此外除四书五经凡遇丘字并加邑为邱地名亦不必改易但加邑旁读作期音盖帝制时代臣名既以讳名为事君之礼自当避孔子讳以示尊孔之道实则讳非事人所宜周虽有讳而生者不相避名故卫侯名恶大夫有名恶君臣同名春秋不非 曲礼注 况今日政礼改建公谥己不适用则公讳之典更可不相沿袭依习惯上言之郞不避讳亦必无直呼孔子之名者惟庙中从祀先贤左丘明前清木主加邑为邱据曲礼诗书不讳临文不讳注为其失事正疏引何胤云诗书谓教学时也 临文谓礼执文行事事时也因诵诗书执礼文行事而有所讳本非孔子所许今宜改题母庸加邑为邱此外木主有因犯清帝庙讳而以字题者如先儒郑康成缺笔者如先儒陈淳更当执庙中不讳之例改题先儒郑玄陈淳述圣孔伋因避孔子之姓而题子思子尤为不典 宋史度宗纪咸淳三年以颜渊曾参孔伋孟轲配享元史祭祀志延佑三年诏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是四配之始本不称子思称子思盖自元始 宜一例更正题述圣孔子或谓殿内不名若不题子思子谦与至圣先师孔子无别不知礼不讳嫌名况至圣先师孔子与述圣孔子显然有别十二哲中如先贤冉雍冉耕冉求同姓木主皆题先贤冉子崇圣祠中如先贤孔孟皮孔鲤同姓木主皆题先贤孔子未尝嫌其无别何独于述圣而嫌之 京师孔子庙木主兼题清汉书宜改正但用汉书 至丘氏本以太公之后食菜谢丘得姓清初 以来加邑为邱相沿己久其愿仍从习惯者不妨各听其便  四仪文器数之增损  谨案唐开元礼国学释奠尚以皇太子诸州以剌史县以县令至宋绍兴十年始以在京释奠为大祀州县为中祀同一祀孔子而京外异仪非所以昭崇敬之道今宜一之元至正仪迎神前唱辟户送神后唱阁户明洪武仪将行礼起鼓三严然后献官至颇合大昕鼓征之古义用四拜礼则始于洪武二十六年今并采采之此外损益大都参照前清大祀典礼惟两庑各用少牢三先贤先儒分配不匀今拟各省其一崇圣祠正位五位各用一大牢今拟统设一俎上香非古也 详见祀天仪理由书中 故去之拜下礼也 论语子罕篇子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注臣之与君行礼者下拜然后成礼时臣骄泰故于上拜今从下礼之恭也明礼以拜下为恭 前清大祀南北郊皆拜于第二成阶上社稷拜于壝门外正中皆取拜下之义今既定祀孔与祀天一律故拟拜位于殿门外以昭崇敬又各地方祀孔子三献之爵如不及备玉者得代以铜  五乐章暂仍清旧而以和为名  谨案清乐圜丘九奏方泽八奏太庙六奏社稷七奏皆大祀也故祀孔子仍仍得用六奏沿清之旧不必同祀天九奏也宋大观三年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皆用安字 安史乐志 而元史乐志载祀宣圣乐章共二十有七皆用明字其十四章全用大晟乐府明洪武六年定祀先师孔子乐六章皆用和字亦全袭大晟乐府之词至洪武二十六年始颁大成乐于天下今拟祀孔乐章暂仍清旧略加点窜惟清乐以平为名今拟悉改为和字 政事堂礼制馆馆长徐世昌原呈  呈为拟订订祀孔典礼呈请  鉴核事案准内务部移交卷内本年二月七日奉大总统令据政治会议呈覆前奉谘询祀孔典礼一案业经开会全体议决佥以为崇祀孔子乃因袭历代之旧典以夏时春秋两丁为祀孔之日仍从大祀其礼节服制祭品当与祭天一律京师文庙应由大总统主祭各地方文庙应由该长官主祭如有不得已之事故得于临时遣员恭代其他开学首日孔子生日仍听各从习惯自由致祭不必特为规定等因奉此查祀天通礼业由内务部呈奉批准交礼制馆通行遵照在案所有祀孔典礼礼制馆既经成立自 当赓续编纂谨案孔子之祀肇自汉初唐宋以降代致尊崇至明清而礼仪渐备光绪季年□列大祀今大总统复令将此礼节服制祭品与祀天一律拟议所以崇德劝学报礼于先圣者至矣惟事关创制曲说删而礼乃修明祭在歆神至诚通而灵斯来格古者释奠释菜祭从其略或有乐而无尸或用币而无牲后世不察春秋上丁之祭率沿其称揆诸典常应名曰祀其间仪文器数若视割省齍必致严慎设悬合舞舞以奏休和水葅陆醢之备阴阳牺帛粢盛之昭诚洁古制所在茂矣美矣悉合仍之其馀上香望燎诸仪礼经所无槪议从减至庙之称文始于永乐孔子万世师表道无不包仅以文名似嫌褊隘鲁哀公立孔子庙于阙里其名最古援照改题较为崇重而崇圣祠追祀孔 子五代祖考曁配祀从祀诸贤儒又孔子殿庭四配十二哲与两庑从祀贤儒自应悉从其旧惟配哲贤儒儒各位之以讳姓讳名加旁书字者沿袭帝制于古无征悉宜改书以归质实经 世昌  等督饬吉礼主任编纂曁各分纂员悉心拟议起草成祀孔典礼一卷附说明书由总纂核定评议员议决复经 世昌  等详细复核凡所纂拟酌古准今旧典率循初非臆为增损新仪式焕益堪表示人伦其开学首日孔子生日等祭谨遵 明令不为规定听从国人自由致祭用祀崇祀之典纯出于人民信仰之诚于宗教绝不相涉以杜诐说而端步所有拟定祀孔典礼一卷附说明书理合具文呈请大总统鉴核训示施行谨 呈八月二十六日奉大总统批令准如所拟办理即由该馆通行遵照此批谨案旧志文庙祀典汉高祖十二年诏祀孔子以太牢诸侯王卿相至郡县先谒庙而后从政后汉明帝令郡县通祀孔子于学校章帝祀以六代之乐宋文帝释奠舞六佾设轩县之乐牲牢器具如上公北魏献文帝诏郡县立学祀孔子与周公并享太和中乃诏立宣尼庙别饬有司荐荐享惰文帝诏州县以春秋二仲月释奠唐高祖诏天下州县各立孔子专庙塑像衣衮冕正南面之位宋太宗诏文庙立戟十六真宗颁诸州释奠礼节图仁宗诏释奠用登歌徽宗增戟门二十四更撰释奠乐章高宗加边豆十二元成 宗十一年制加孔子号曰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明太祖更定定孔庙释奠乐章舞六佾命制大成乐器颁行天下府州县学乐用登歌逆望命郡县以下诣学行礼成化十二年加笾豆舞佾之数祭用天子礼嘉靖九年厘正祀典始为木主称至圣先师孔子春秋仲月上丁日祀州县以长宫为主祭官教官佐贰为分献官遂为定式清顺治二年颁行祭祀典礼仍诏每岁仲春仲秋上丁日致祭同治三年部颁奉旨釐定文庙祀位 大成殿正位至圣先师孔子  东配 复圣颜子 汉永平十五年祀七十二弟子颜子位第一魏晋祀孔子均以颜子配唐贞观二年以孔子为先圣颜子配飨按讳 囘字子渊鲁曲阜人  述圣子思子 宋大观二年从祀端平三年升列哲位咸淳三年配飨按讳仍字子思伯鱼子   西配 宗圣曾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宋咸淳三年配飨按讳参字子舆鲁南武城人  亚圣孟子 宋元丰七年配飨按讳轲字子舆邹县人  以上配位宋以前皆称封爵元至顺元年赠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子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清因之   东哲 先贤闵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损字子骞鲁人开元二十七年赠费侯宋咸平三年封琅琊公  先贤冉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雍字仲弓鲁人开元二十七年赠薄侯宋咸平三年封下邳公  先贤端木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赐字子贡卫人开元二十七年赠黎侯宋咸平三年封黎阳公 先贤端木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赐字子贡卫人开元二十七年赠黎侯宋咸平三年封黎阳公  先贤仲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译由字子路鲁之卞人即今泗水开元二十七年赠卫侯宋咸平三年封河内公  先贤卜子 唐贞观二十一年以经师从祀开元八年以十哲从祀按讳商字子夏卫人开元二十七年赠卫侯宋咸平三年封河东公  先贤有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清乾隆三年升列哲位按讳若字子有鲁人开元二十七年赠卞伯宋咸平三年封平阴侯   西哲 先贤冉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耕字伯牛鲁郓城人开元二十七年赠郓侯宋咸平三年封东平公  先贤宰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子字子我鲁曲阜人开元二十七年赠齐侯宋咸平三年封临淄公  先贤冉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求字子有鲁人开元二十七年赠徐侯宋咸平三年封彭城公  先贤言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按讳偃字子游吴人开元二十七年赠吴侯宋咸平三年封丹阳公  先贤颛孙子 唐开元八年从祀宋咸淳三年升列哲位按讳师字子张陈人唐开元二十七年赠陈伯宋咸平三年封宛邱 侯政和元年改封颍川侯  先贤朱子 宋建炎四年生庆元六年卒年七十一淳祐元年从祀清康熙五十一年升列哲位按讳熹字元晦号晦庵宋新安人谥文公以上哲位宋以前皆称封爵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某子清因之有子朱子升列哲位从一例   东庑先贤 先贤公孙侨 左传鲁襄公八年始见昭公八年卒清咸丰七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  先贤林放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改祀于乡清雍正二年复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放字子邱鲁人  先贤原宪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檀弓称仲宪字子思鲁人为夫子宰  先贤南宫适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适字子容鲁人家语礼记作南宫缩附见南宫阅一作说即仲孙说也谥敬叔孟僖子之子师事孔子阙里志按史记家语南宫适一名縚与南宫敬叔应是两人论语注合而为一读史史定疑辨其为误今分别志之  先贤商瞿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瞿字子木鲁人 先贤漆雕开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子若一作凭字子开蔡人郑元曰鲁人习尚书  先贤司马耕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耕字伯牛宋人家语作司马黎耕  先贤梁鳣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注字子鱼  先贤冉孺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孺字子鲁家语作冉孺字子鱼鲁人  先贤伯䖍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楷一作子析弟子解作子楷史记作子析鲁人  先贤冉季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季字子产一字子达鲁人  先贤漆雕徒父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徒父字子友鲁人家语作漆雕从字子文一作子期  先贤漆雕哆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哆字子敛家语作漆雕侈鲁人  先贤公西赤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从祀按赤字子华鲁人  先贤任不齐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不齐字子选楚人  先贤公良孺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名儒史记名孺字子正一作子幼陈人 先贤公肩定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子仲史记作公坚定字子中鲁人或曰晋人或曰卫人也  先贤鄡单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有鄡单字子家无县亶家语有县亶字子象无鄡单疑作一人徐广作鄡善鲁人   先贤罕父黑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子素家语作宰父黑字索一作子黑鲁人氏族略有宰父氏  先贤荣旗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子旗家语作荣祁鲁人  先贤左人郢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行家语作左郢字子行鲁人通志略左人以官为姓  先贤郑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作薛邦字徒一作子徒鲁人史记避汉高祖讳以邦为国郑字疑薛字之误  先贤原亢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亢字子亢家语作原亢字子籍史记作原亢字籍鲁人  先贤廉洁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庸家语字子庸一作子曹卫人古史作齐  先贤叔仲会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会字子期文翁图作哙家语鲁人郑元云晋人  先贤公西舆如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舆如字子上史记作公西舆鲁人  先贤邦巽 唐开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作邦选字子馀史记讹邦为邽字子敛文翁图避讳以邦为国作国选鲁人 先贤陈亢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八  先贤琴张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琴牢字子开文翁图一字子张卫人  先贤步叔乘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乘字子车齐人  先贤秦非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非字子之鲁人  先贤颜哙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哙字子声鲁人  先贤颜何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罢祀清雍正二年复祀按何字子冉古本家语字冉鲁人明嘉靖靖九年以家语不载罢祀雍正二年礼臣议曰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何字冉北齐颜之推家训云孔门升堂颜氏居八宋人颜高赞亦称入贤何居其一去何止七应请复祀从之  先贤县亶 清雍正二年从祀按亶索隐作丰字子象鲁人朱彛尊曰子象为孔子弟子见广韵注此唐宋封爵未之及也明嘉靖九年以史记不载又疑与鄡单是一人罢祀雍正二年礼臣议曰史记但有鄡单名而家语无之因以单亶同音定为一人乃祀鄡单去县亶当时原无确据今请复祀从之 先贤牧皮 清雍正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皮力牧之从雍正二年礼臣议曰牧皮见于孟子赵岐注云牧皮与琴张曾晳皆事孔子学者也进从祀  先贤乐正克 清雍正二年从祀按克周人孟子弟子雍正二年礼臣议曰孟子称乐正子为善人为信人又曰其为人也好善方之圣门当在子羔之列进从祀  先贤万章 清雍正二年从祀按章齐人雍正二年礼臣议曰史记称孟子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徙叙诗书述仲尼之意进请从祀  先贤周敦颐 宋天禧元年生熙甯六年卒年五十七淳祐元年从祀按頣字茂叔世居居道州营道县濂溪学者称濂溪先生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淳祐元年赠汝南伯元年至顺元年加赠道国公  先贤程颢 宋明道元年生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淳祐元年从祀按颢字伯淳宋河南洛阳人文颜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淳祐元年赠河南伯元至顺二年加赠豫国公清康熙五十三年改称先贤  先贤邵雍 宋太中祥符四年生熙甯十年卒年六十七咸淳三年从祀按雍字尧夫宋河南人元祐中赐谥康节咸淳三年赠 汝南伯清康熙五十三年改称先贤   西庑先贤 先贤蘧瑗 左传鲁襄公十四年始见卒年无考史记定公十四年孔子犹主蘧伯玉家其卒后于公孙侨盖三十馀年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改祀于乡清雍正二年复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瑗字伯玉卫人雍正二年礼臣议曰蘧瑗汲汲于仁以善自终又云以孔子大圣食于堂上瑗大贤坐于两庑亦理之所在应请复祀从之  先贤澹台灭明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灭明字子羽鲁武城人  先贤宓不齐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不齐字子贱鲁人为单父宰  先贤公冶长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字子长家语作苌鲁人史记齐人范甯云名芝  先贤公晳哀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季次索索隐作公晳克一作晳哀家语字李沈齐人  先贤高柴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柴字子羔一作皋家语齐人史记卫人仕为卫士师  先贤樊须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须字子迟家语鲁人郑元云齐人仕于季氏 先贤商泽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子秀史记作子季鲁人  先贤巫马施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施字子期陈人史记作子旗为单父宰  先贤颜辛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辛字子柳鲁人史记作颜辛  先贤曹恤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恤字子循蔡人  先贤公孙龙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作公孙宠卫人郑元云楚人孟云赵人字子石  先贤秦商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商字丕兹家语作不慈史记作子丕鲁人郑元云楚人朱朱彛尊曰宋大观四年赠冯翊侯阙里志误以秦祖鄄城之封移之商非也  先贤颜高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高字子骄家语作颜刻鲁人  先贤壤驷赤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赤字子徒家语穰驷赤字子从秦人通志略壤驷氏复姓  先贤石作蜀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蜀字子明家语作石子蜀秦之成纪人  先贤公夏首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首字子乘家语公夏守字乘鲁人 先贤后处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今本家语误石史记字子里齐人家语字坚之  先贤奚容蒧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子偕史记子晳文翁图鲁人正义卫人氏族大全奚仲之后  先贤颜祖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祖字囊家语名相又名祖字子襄鲁人朱彝尊曰按昔者曾子谓子襄曰或是语颜子亦未可定  先贤句井疆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字子疆史记作句井正义作勾井卫人阙里志字子野山东志字子孟  先贤秦祖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祖字子南鲁人人郑元云秦人  先贤县成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成字子祺家语字子横鲁人  先贤公祖句兹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鲁人  先贤燕伋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祝按仍字思家语作级字子思秦人  先贤乐欬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欬字子声家语乐欣鲁人  先贤狄黑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晳之一作子晳史记字晳卫人 先贤孔忠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忠字子蔑家语作孔弗史记作孔子兄孟皮  先贤公西蒧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子上家语字子尚鲁人  先贤颜之仆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家语字子叔叔史记字叔鲁人  先贤施之常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字子恒家语字子常鲁人  先贤申枨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按史记作申党字周文翁图作申堂后汉碑作棠鲁人阙里志家语申续一作申续字子周鲁人疑本一人而传写之误也  先贤左邱明 唐贞观二十一年以经师从祀按中都人授经图曰鲁人楚左史倚相之后  先贤秦冉 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祝明嘉靖九年罢清雍正二年复祀按冉字开鲁人  先贤公明仪 清咸丰三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仪鲁武城人  先贤公都子 清雍正二年从祀按齐人孟子弟子宋赠平阴伯雍正二年礼臣议曰公都子精硏性善之旨力辟义外之说进从祀 先贤公孙丑 清雍正二年从祀按丑齐人孟子弟子雍正二年礼臣议曰赵岐云孟子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其所言有功于孔孟之道进从祀  先贤张载 宋天禧四年生熙甯十年卒年五十八淳祐元年从祀按载字子原居郿县之横渠称横渠先生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淳祐元年赠伯清康熙五十三年攺称先贤  先贤程颐 宋明道二二年生大观三年卒年七十五淳祐二年从祀按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淳祀元年赐伊阳伯元至顺二年加赠洛国公清康熙五十三年改称先贤以上先贤位宋以前从祀者皆称封尔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某子周张程邵五子嘉靖时称先儒崇祯十五年改称先贤位在七十子之下汉唐诸儒之上清世俱称先贤不称子   东庑先儒 先儒公羊高 子夏弟子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按高齐人生周末明嘉靖九年改称先儒  先儒伏胜 秦博士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按胜字子贱济南人生秦汉间习书秦焚书时独壁间藏之 先儒毛亨 年无考受诗于荀乡以授毛苌按史记焚考烈王二十五年荀乡废居兰陵距汉兴三十二年大平御览引毛诗正义云荀乡授汉人鲁国毛亨则是秦汉间人清同治二年从祀  先儒孔安国 汉武帝时为博士侍中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字子国夫子十一世孙  先儒后苍 汉宣帝时为博士明嘉靖九九年从祀按苍字近君汉东海郯人修明礼经嘉靖九年考求古礼以苍为定礼之宗从祀  先儒郑康成 汉永建二年生建安五年卒年七十四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明嘉靖九年改祀于乡清雍正二年复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人雍正二年礼臣议曰郑康成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及七政六艺论鲁禘祫议诗谱周礼难百馀万言括囊大典罗网百家汉史以为仲尼之门不过是其岀处进退一衷于道朱子有可谓大儒之称复从祀  先儒范甯 晋咸康五年生隆安五年卒年六十三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明嘉靖九年改祀于乡清雍正二年复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甯字武子晋鄢陵人南昌太守雍正二年礼臣议曰范甯著春秋穀梁集解词意精审史称晋代崇学敦教未有如甯者 晋世以浮虚相煽独甯崇尚实学其崇实论一篇阐发仁义推尊周孔洙泗之教赖以不坠实为两两晋一人所著穀梁传注至今遵行之宋儒谓三传之学惟穀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惟范甯所著最善复从祀  先儒陆贽 唐天宝十三年生永贞元年卒年五十二清道光六年从祀  先儒范仲淹 宋端拱二年生皇祐四年卒年六十四清康熙五十四年从祀按仲淹字希文宋吴县人封汝南公谥文正  先儒欧阳修 宋景德四年生熙甯五年卒年六十六明嘉靖九年从祀按修字永叔宋庐陵人谥文忠  先儒司马光 宋天禧三年生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八咸淳三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光字君实宋夏县涑水乡人封温国公谥曰文正  先儒谢良佐 宋元丰八年进士生卒年无考与杨时同称程门四先生清道光二十九年从祀按良佐宋河南上蔡人  先儒罗从彦 宋熙甯五年生绍兴五年卒年六十四明万历四十二年从祀按从彦字仲素宋南剑州人学者称豫章先生谥文质  先儒李纲 宋元丰六年生绍兴十年卒年五十八清咸丰元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纲字伯纪福建邵武人 先儒张栻 宋绍兴三年生淳熙七年卒年四十八景定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栻字敬夫宋绵竹人号南轩先生嘉泰八年赐谥曰宣  先儒陆九渊 宋绍兴九年生绍煕三年卒年五十四明嘉靖九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九渊字子静宋金谿人学者称象山先生谥文安  先儒陈淳 宋绍兴二十三年生嘉定十年卒年六十五清雍正二年从祀按淳字安乡号北溪宋漳州龙溪人雍正二年礼臣议曰陈淳所著语孟大学中庸口义第书其言太极言仁诸篇发明天理全体示学者标的朱子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进从祀  先儒真德秀 宋淳煕五年生端平二年卒年五十八明正统二年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德秀字景元宋浦城人宝元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参知政事称西山先生谥文忠明成化三年赠浦城伯  先儒何基 宋淳熙十五年生咸淳四年卒年八十一清雍正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基字子恭宋金华人谥文定雍正二年礼臣议曰何基黄干弟子得渊源之懿所著解释大学中庸书大易启蒙通书近思录皆以发挥为名其学本于实心刻苦工 夫所谓谨之又谨者也进从祀  先儒文天祥 宋端平三年五月二日生元至元十九年卒年四十七清道光二十三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宋丞相封信国公江西吉安人  先儒赵复 生卒年无考以宋端平平二年至北庭当列元儒之首清雍正二年从祀按复字仁甫元德安人雍正二年礼臣议日赵复元初名儒所著传道图伊洛发挥希贤录等书北方知有程朱之学实自赵复始进从祀  先儒金履祥 宋绍定五年生元大德七年卒年七十二清雍正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履祥字吉父号仁山元兰谿人至正中赐谥文安雍正二年礼臣议曰履祥何基弟子所著书有大学章句疏义论语孟子集注考证书表注多先儒未发之义进从祀  先儒陈澔 宋景定二年生元至正元年卒年八十一清雍正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澔字可大宋江西南康人雍正二年礼臣议曰陈澔生于宋季不求闻逹博学好古潜心礼经著礼记集注学者称为云住先生明洪武时列其书于学宫至今三百馀年士子俱遵奉之进从祀 先儒方孝孺 元至正十七年生明建文四年卒年四十六清同治二年从祀  先儒辥瑄 明洪武二十二年生天顺八年卒年七十六隆庆五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瑄字德温明河津人学者称敬轩先生谥文清宏治九年祀于乡  先儒胡居仁 明宣德九年生成化二十年卒年五十一万历十二年从祀按居仁字叔心明馀千人著居业录以敬名齐人称敬斋先生  先儒罗钦顺 明成化元年生嘉靖二十六年卒年八十三清雍正二年从祀按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泰和人谥文庄雍正二年礼臣议曰罗钦顺为司业以实行教士潜心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以心学立教才知之士翕然师之钦顺致书辟之往复再三著困知记周程微言至今不坠者钦顺之力也进从祀  先儒吕枬 明成化十五年生嘉靖二十一年卒年六十四清同治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  先儒刘宗周 明万历六年生清顺治二年卒年六十八道光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宗周字蕺山  先儒孙奇逢 明万历十二年生清康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二道光八年从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 先儒陆陇其 明崇祯三年生清康熙三十一年卒年六十三雍正二年从祀原西庑拟移东庑按陇其字稼书平湖人谥清献雍正二年礼臣议曰陆陇其自幼以斯道为任精硏程朱之学两任邑令务以德化民入官西台章奏必抒诚悃平生端方孝友笑言不句所著诸书能发前人所未发丝毫不诡于正称清代醇儒进从祀   西庑先儒 先儒穀梁赤 子夏弟子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按尸子作俶颜师古作喜字元始鲁人生周末  先儒高堂生 秦末汉初人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按索隐字伯鲁人  先儒董仲舒 汉武帝初年对策为江都相元至顺元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仲舒广川人明洪武二十九年赠江都伯成化三年改广川伯  先儒毛苌 汉河间献王博士当武帝时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按苌赵人善说诗世谓毛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先儒杜子春 汉永平初年年九十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子春河南缑氏人  先儒诸葛亮 汉光和四年生建兴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清雍正二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亮字孔明蜀蜀汉琅琊阳都人 建兴三年以丞相封武乡侯谥忠武雍正二年礼臣议曰亮之功业昭著耳目而其居心仁恕开诚布公于岀处大节君臣大义纯乎天理之公夫圣人之道不外伦常五伦以君臣为首若亮者真能事君尽礼者矣朱子谓义利大分武侯知之非他人所友张轼谓其扶皇极正人心挽囘仁义之风与日月同光允宜俎豆千秋者也进从纪  先儒王通 陈至德二年生隋义甯二年卒年三十五一作开皇二年生年三十七明嘉靖九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通字仲庵隋龙门人尝教授河汾其弟子私谥曰文中子  先儒韩愈 唐大历三年生长庆三年卒年五十七宋元丰七年从祀按愈字退之唐南阳人谥曰文赠昌黎伯  先儒胡瑗 宋淳化四年生嘉祐四年卒年六十七明嘉靖九年从祀按瑗字翼之宋海陵人为湖州教授又召为国学直讲学者称安定先生谥文昭  先儒韩琦 宋大中祥符元年生熙甯八年卒年六十八清咸丰二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琦字稚圭  先儒杨时 宋皇祐五年生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明宏治八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时字中立宋宋将乐人学者称山先生 裕圣王祈父公诒圣王防叔公昌圣王伯夏公启圣王叔梁公 以上正位明嘉靖九年于大成殿后立启圣祠祀叔梁公清雍正元年诏封孔子先世王爵合祀五代更名启圣祠为崇圣祠    东配 先贤孔子孟皮 清咸丰七年配□  先贤颜氏 名无繇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配飨按无繇字路家语繇字季路  先贤孔民 名鲤宋咸淳三年从祀明嘉靖九年配飨按鲤字伯鱼 西配 先贤曾氏 名名晳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明嘉靖九年配飨按家语曾点字子晳 先贤孟孙氏 名激明嘉靖九年配飨按激字公宜鲁公族孟孙氏复元延祐三年赠邾国公   东庑先儒 先儒周氏 名辅成年无考明万历二十三年从祀按辅成周子敦頣之父  先儒王柏 宋庆元三年生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清雍正二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柏字会之号鲁斋宋金华人谥文宪雍正二年礼臣议曰王柏何基弟子标注点校四书通鉴纲目最为精密推明河图八卦洛书九畴之旨及订正诗经春秋大学中庸等书所著有读易记涵大象衍义书疑诗辨说读春秋记论语衍义伊洛精义论语孟子通旨等数十种百馀万言皆阐发濂洛精义渊源道德进从祀  先儒陆秀夫 宋端平三年十月八日生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卒年四十四清咸丰九年从祀  先儒许衡 宋嘉定二年生元至元十八年卒年七十三皇庆二年从祀按衡字平仲元河内人学者称鲁斋先生谥文正至大二年封魏国公  先儒吴澄 宋淳祐九年生元元统元年卒年八十五明明正统八年从祀嘉靖九年罢清乾隆二年复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澄 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人明以忘宋事元黜今考澄著述五经四子各有诠注而学基学统及矫轻警惰等篇于紫阳书实多发明乾隆二年从尚书甘汝来请从祀  先儒许谦 元至元七年生后至元三年卒年六十八清雍正二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谦字益之号白云金华人雍正二年礼臣义曰许谦金履祥弟子读书穷探深微虽浅文羡语皆不敢忽所著有四书丛说诗名物钞书传丛说自省编其为诗文非扶翼经义纲维世教不轻笔之于书世称白云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之学至谦而益显著故学者推原统绪以为朱子世嫡云进从祀  先儒曹端 明洪武九年生宣德九年卒年五十九清咸丰十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端渑池人  先儒陈献章 明宣德三年生宏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二万历十二年从祀按清字字献章明新会人隐沙学者称白沙先生  先儒蔡清 明景泰四年生正德三年卒年五十六清雍正二年从祀按清字介夫号虚斋明晋江人万历中赐谥文庄雍正二年礼臣议曰清之学以静虚为主平生饬躬砥行不愧衾衾影以善易名所著易经四书蒙引盛行于世进从祀  先儒王守仁 明成化八年生嘉靖七年卒年五十七万历十二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守仁字伯安明馀姚人读书阳 明洞世称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  先儒吕坤 明嘉靖十五年生万历四十六年卒年年八十三清道光六年从祀  先儒黄道周 明万历十三年生清顺治三年卒年六十二道光五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道周字石齐明福建漳浦人  先儒汤斌 明天启七年生清康熙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一道光三年从祀原东庑拟移西庑按斌字孔伯号潜庵河南睢州人谥文正  以上先儒位明嘉靖以前从祀者皆称封爵嘉靖九年改称先儒某子清世称先儒不称子  崇圣祠正位肇圣王木金父公 先儒程氏 名珦宋景德三年生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五明嘉靖九年从祀按珦字伯温赠永年伯二程子颢頣之父  先儒蔡氏 名元定宋绍兴五年生庆元四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九年从祀按元定字季通隐居西山世称西山先生卒谥文节蔡子沈之父 西庑先儒 先儒张氏 名迪年无考清雍正二年从祀按迪张子载之父宋神宗时知涪州立身端洁居宫廉直贫甚卒葬于郿  先儒朱氏 名松宋绍圣四年生绍兴十三年卒年年四十七明嘉靖九年从祀按松字乔年知饶州朱子熹之父元至正中谥献靖赠齐国公  以上先贤先儒位明嘉靖时称先贤某氏先儒某氏清因之馀见篇首州县群祀沿革表  原案云臣等谨按乾隆十八年议定从祀位次先贤首蘧瑗林放盖以文翁图列二人于七十二贤之内而伯玉年先于孔子故与林放俱列弟子之首自澹台灭明至牧皮悉仍旧次则以史记家语所纪弟子之年既不相合所列弟子之序亦不相同且同为孔子弟子不能定其先后也孔子弟子之次为孟子弟子又次为周张程邵五子五子之中邵子年最长而列四子之下者则于序齿之中兼论道德也张子在二程子之上者以二程父表弟年亦长于二程也至先儒则有时代之可凭有年齿之可据故皆按年序次载在乾隆年间钦定会典通礼诸书今先贤中增祖公孙侨公明仪二人公孙侨年先于蘧瑗应在蘧瑗之上拟以公孙侨移于东庑第一位蘧瑗移于西庑第一位林放既与蘧瑗并称拟移于东庑第二位而移澹台灭明于西庑第二位牧皮为孔子弟子公 明仪为曾子弟子拟移牧皮于东庑第三十五位移公明仪于西庑第三十五位其馀先贤之位悉仍其旧以省东西移易先儒增祀者凡十五人其位次随时拟定限于东西多寡之数于时代不无参差今合原定从祀与读经增祀之儒各就时代按其生平一东一西以次排列庶与乾隆年间谕旨相符而无凌躐之弊是否有当伏候钦定又云礼部谨奏为遵旨谨将文庙祀典次序缮单绘图恭呈御览并声明定例以示限制仰祈圣鉴事本年四月二十二日内阁抄出十八日奉上谕给事中王宪成片奏各直省府厅州县两庑先贤先儒位次每多凌跞并有奉旨准从祀者神牌尚未敬制入庙等语著礼部将祀典次序绘图颁发各直省督抚学致转饬府厅州县等官遵照办理其神牌未经制造入庙者迅即制造供奉等因钦此仰见皇上右文稽古广励学宫之至意当于议覆方孝孺从祀折内声明由臣等详细查核另行具奏奉旨依议钦此臣等伏查自唐至宋从祀诸贤并列殿上六人了却方自西头排起当初如此自升曾子于殿上下面趱一位次序都乱了盖宋时已有此失矣明宣德三年以万县训导李铎请命礼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国朝雍正二年世宗宪皇帝特命九卿等详议增祀复祀诸贤儒并通行直省悉依国子监序列乾隆十八年高宗纯皇帝复命廷臣考据史传于先贤先儒分列之中按年序次载在乾隆年间钦定会典通礼诸书釐然秩然一无少紊自道光二年以来增祀者不少臣部随时酌拟位次 未便以增祀一人使诸位移易但就祀位之多寡年代之先后酌拟增入故就一庑而论尚无凌跞而合两庑而论不免参差积之既久自不能不一为厘正臣等谨遵乾隆十八年之例考据史传并先儒文集按年序次缮单绘图恭呈御览以后如续有增祀者仍遵历年成案各就东西庑祀位多寡按次增入如蒙俞允臣部即刊刻颁发通行各直省督抚学政转饬各府厅州县等官谨遵办理其神牌未经制造入庙者于文到日迅即按图制造供奉以崇祀典而阐幽光抑臣等更有请者窃思祔飨庙廷祀典至钜伏查雍正二年奉上谕先儒从祀文庙关系学术人心典至重也凡宜增宜复必须详加考证折衷尽善庶使万世遵守永无异议等因钦此道光九年奉上谕先儒升祔学宫祀典至钜必其人学术精纯经纶卓越方可俎豆馨香用昭崇报若仅著述家言阐明心性未有躬行实践超越等伦列祀乡贤已足彰裦旌之义岂宜升祔庙廷稍滋冒滥等因钦此咸丰十年闰三月奉朱批大学士军机大臣酌定以后从祀章程不可漫无限制若定例原有专条即不必酌定章程遵例行不准援案等因钦此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遵议章程嗣后从祀文庙应以阐明圣学传授道统为断除著书立说羽翼经传真能躬行实践者准各该省督抚胪列事实奏请从祀外其馀忠义激烈者入祀昭忠祠言行端方者入祀乡贤祠以道事君泽及民庶者入祀名宦祠概不得滥请从祀文庙其名臣贤贤辅已经配享历代帝王庙者亦母庸再请从祀文庙以示区别并请纂入礼部则例永远遵行等因具奏奉旨依议钦此同治 二年御史刘毓楠奏附祀新章尚未允协请再行核议奉上谕先儒升祔学宫久经列圣论定至为精当咸丰十年文宗显皇帝飭令酌定章程以示限制原以宫墙巍峻祀典至崇必其学术精纯足为师表者方可俎豆馨香用昭勿勿替兹据该御史以新定章程过严如宋儒黄震等均经礼部议駮谓士人皆以圣贤为难成必至人心风俗日流于奇袤异端而不及觉推该御史之意必将举古人之聚徒讲学著有性理等书者悉登之两庑之列方足以资兴起而德行之儒平日躬行实践师法圣贤实为身后从祀之计议论殊属迂谬所奏著无庸议钦此臣等详绎列圣谕旨曁皇上谕旨皆以祀典至重不可稍有冒滥溯查文庙从祀唐贞观时止有二十二经师开元时始祀孔子弟子沿及宋代仅增周程张朱邵六子及韩愈司马光张栻吕祖谦四人而已明嘉靖时所定先贤凡六十二人先儒止二十九人后又增祀六人我世宗宪皇帝釐定祀典增祀二十人复祀六人乾隆年间止复祀吴澄一人自道光二年至今又增祀十七人凡传经传道兴夫经纶卓越之儒已为大备近给事中王宪成请以明儒方孝孺从祀臣等以孝孺开有明一代气节之先并为有明一代理学之冠是以拟准奉旨俞允在案特恐各省官绅未能深悉历次所奉谕旨纷纷陈请从祀殊非慎重之道应请饬下各省督抚学政恪遵咸丰十年定章不得滥请从祀文庙并不准援案如为文庙中必应从祀之先贤先儒方准该督抚会同该学政详加考覆奏明请旨并将其人生平著述事迹送部查核其钦定书籍中引用若干条论赞若干 条先儒书籍中引用若干条论赞若干条一并详细造册送部京堂科道陈请从祀者亦应照此办理不得仅据空言率行陈请均请饬下大学士九国子监会同臣部详议具奏请旨定夺庶足昭宫墙巍峻益隆尊圣崇儒之道际缮单绘图恭呈御览外并声明定例以示限制所有臣等议奏绿由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鉴训示遵行谨奏于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奏奉旨依议钦此礼部尚书臣倭什珲布大学士衔尚书臣祁寯藻等   旧志引宋徽宗礼品用十笾十豆明初国子监用笾豆各十天下府州县各八成化十三年以礼部尚书周洪谟奏加笾豆各十二外府州县各十嘉祖九年遵照初制国子监用十笾十豆天下府州县八八笾八豆清世因之至光绪三十三年诏升大祀如今制旧志引春秋仲月上丁日释奠  大成殿正位 帛一 色白长二丈八尺实于篚 牛一羊一豕一俎三豋一 太羹铏二 左右和羹 簠二 黍稷 簋二 稻梁 笾八 形盐薧鹿脯鱼榛菱栗芡 豆八 韭菹醓醢菁菹鹿芹菹兔 笋菹鱼醢 尊一 醴  爵三 初终亚献 𬬻一 柱香瓣香 镫二 大烛 祝版一疏布羃勺具 后俱仿此   四配  每位 帛一 色幅同正位篚四 羊一豕一俎二铏二 左右和羹 簠一 黍稷 簋二 稻梁 笾六 形盐薧鱼鹿脯枣栗菱 豆六 菁菹鹿醢芹菹醢笋菹鱼 爵三 初亚终献 鐪一镫二 中烛 奠二 东西分设   十二哲  东西 各帛一 色幅同正位各庑共筐 铏一 和羹 簠一 黍  簋一稷  笾四 盐枣栗鹿脯 豆四 菁菹鹿醢芹菹醢 爵三 初亚终献 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鐪一镫二两庑 二位共一案每位爵一每案簠簋各一笾豆各四东西各羊三豕三尊三统统设香案二每案帛一爵三𬬻一镫二  祭品制法  太羹 用淡牛肉汁或以羊肉汁代 和羹 用猪脊膂肉薄片滚过漉起盐酱醋拌匀腰花盖面临祭用淡牛肉热汁浇上 黍 稷 并拣净制饭 以上实于簠 稻梁 并拣净制饭 以上实于簋 形盐 筛过洁净白盐 薧鱼 白鱼一尾净盐少许徴淹晒干临用温水洗净 枣栗楱菱芡 五果或缺以龙眼荔枝莲肉核桃代之 鹿脯 活鹿宰取肉一块如无以獐麂代之 以上实于笾 韭菹 取中三寸如无用根 菁菹 略经沸汤切长长片 芹菹 生芹菜切长段如无用根 笋菹 用干笋烹过水净切长片 四菹并淡用 醓醢 猪膂肉切一小方块 鹿醢 鹿肉切一小方块 醢 活宰取肉切一小方块 鱼醢 活鱼切一小方块 四醢并用盐酒葱莳萝花椒茴香以上实于豆  乐器 麾旛一首 金钟十六口 即古编钟  玉磬十六口 即古编磬  大鼓一面 即古应鼓  搏皮鼓二座 即古鼗鼓  柷一座 敔一座 琴六张瑟四张 排箫二架 即古鳯箫  笙六攒 箫六枝 笛六枝 埙二个 箎二管  舞器 旌节二首 羽籥三十六副 以上佾舞生三十六人乐工五十二人 清制文庙乐谱 春夹锺 清商 立宫倍应锺清  变宫 立调  迎神昭平  箫谱 埙篪排萧同大 清变宫伬 哉 清 商   孔 清 角   子 清变征  伍 先 清变宫  伬 觉 清 羽  仩 先 清变徴 伍 知 清 角   与 清 商   天 清 角   地 清 羽  仩 参 清变征  伍 万 清变宫  伬 世 清 羽 仩 之 清变征  伍 师 清变征  伍祥 清变征  伍 征 清 羽   麟 清 商   绂 清 角   韵 清 商   答 清 羽  仩 金 清变宫  伬 丝 清 羽  仩 日 清 商   月 清 角   既 清变宫  伬 揭 清变征  伍 干 清 商   坤 清 角   清 清 商   夷 清变宫  伬   奠帛初献宣平予 清变宫  伬 怀 清 商   明 清 角   德 清变征  伍 玉 清 羽  仩 振 清 商   金 清变宫 伬 声 清 羽  仩 生 清 角   民 清 商   未 清 羽  仩 有 清变征  伍 展 清 商   也 清  角  大 清变征  伍 成 清 角   俎 清变徴  伍 豆 清 羽  仩 千 清变宫  伬 古 清变征  伍 春 清 角   秋 清 角   上 清变征  伍 丁 清 角   清 清变宫  伬 酒 清 羽  仩 既 清 商   载 清变宫  伬 其 清 商   香 清 角   始 清 商   升 清变宫  伬   亚献秩平式 清变宫  伬 礼 清商   莫 清 角   愆 清变征  伍 升 清 羽   仩 堂 清变征  伍 再 清商  献 清变宫  伬 响 清 羽  仩 协 清变征  伍 鼙 清 商   镛 清 角  六 诚 清变征  伍 孚 清 羽 仩 罍 清变宫  伍 甗 清变宫  伬 肃 清变征  伍 肃 清变征  伍 雍 清 角   雍 清角   誉 清 商   髦 清变宫  伬 斯 清 羽  仩 彦 清变宫  伬 礼 清 羽  仩 陶 清变征  仩 乐 清 商   淑 清 角   相 清变征  伍 观 清 角   而 清 商   善 清变宫  伬   终献叙平白 清变宫  伬 古 清 商   在清变征  伍 昔 清 角   先 清 羽  仩 民 清变征  伍 有 清商 笛谱予 清变宫   怀 清 商  亿 明 清 角  仩 德 清变征  伬 玉 清 羽   振 清 商  亿 金 清变宫  声 清 羽   生 清变角  仩 民 清 商  亿 未 清 羽   有 清变征  伬 展 清 商  亿 也 清 角 仩 大 清变征  伬 成清 角  仩 俎 清变征  伬  豆 清 羽   千 清变宫   古 清变征  伬 春 清 角  仩 秋 清 角  仩 上 清变征  伬 丁 清 角  仩 清 清变宫   酒 清 羽   既 清 商  亿 载 清变宫   其 清 商  亿 香 清 角  仩 始 清 商  亿 升 清变宫     笛谱式 汪变宫   礼 清 商  亿 莫 清 角  仩 愆 清变佷  伬 升 清 羽   堂 清变征  伬 再 变商  献 汪变宫   响 清 羽   协 清变征  伬 鼖 清 商  亿 镛 清 角  仩 诚 清变征  伬 孚 清 羽  罍 清变征  伬 甗 澍变宫   肃 清变征  伬 肃 清变征  伬 雍 清 角仩 雍 清 角  仩 誉 清 商  亿 髦 清变宫   斯 清 羽   彦 清变宫   礼 汪 羽   陶 清变征  伬 乐 清 商  亿 【缺】 【缺】 淑 清 角  仩 相 清变征  伬 观 清 角  仩 而 清 商  亿 善 清变宫     笛谱自 清变宫   古 清 商  亿 在 清变征  伬 昔 清 角  仩 先 清 羽   民 清变征  伬 有 清商 亿 作 清 角  仩 皮 清变宫  伬 弁 清 羽   祭 清 商  亿 菜 清变宫   于 清 羽  论 清变征 伬 思 清 角  仩 乐 清 商  亿 惟 清变征  伬 天 清 羽   牖 清变宫   民 清变征  伬 惟 清 商  亿 圣 清 羽   时 清 商  亿 若 清 角  仩 彝 清变征  伬 伦 清变征  伬 攸 清 羽   叙 清变宫   至 清 羽   今 清变征  伬 木 清 商  亿 铎 清变宫     笛谱先 清变宫  师 清 商  亿 有 清 角  仩 言 清变征  伬  清变宫   则 清 羽   受 清变宫  福 清变征  伬 四 清 商  亿 海 清变宫    清变徴  伬 宫 清 羽   嚋 清 商  亿 敢 清 角 仩 不 清 商  亿 肃 清变宫   礼 清变征   伬 成 清 羽   吿 清变征  伬 彻 清变徴  伬 母 清 商  亿 疏 清 角  仩 母 清 商  亿 渎 清变宫   乐 清变征  伬 所 清 羽   自 清 商  亿 生 清变宫   中 清变征  伬 原 清 角  仩 有 清 商  亿 菽 清变宫     笛谱  清变徴凫   绎 清 商  亿 峨 清 角  仩 莪 清变徴  伬 洙 清 羽   泗 清变宫  洋 清商 亿 洋 清 角  仩 景 清 羽   行 清变征  伬 行 清变征  伬 止 清 羽   流 清 商  亿 泽 清 角 仩 无 清变徴  伬 疆 清 角  仩 聿 清变征  伬 昭 清 羽   祀 清 商  亿亿 事 清变宫   祀 清变宫   事清 羽   亿 清 商  亿 明 清 角  仩 化 清变宫   我 清变徴  伬 蒸 清变宫   民 清 羽   育 清 商  亿 我 清 角  仩 胶 清 商  亿 庠 清变宫     文庙乐谱 秋南吕清征立宫 仲吕清角主调  迎神昭平  箫谱 埙篪排箫同 大 清 角   哉 清 征  亿 孔 清 羽  仩 子 清变宫  伬 先 清 角   觉 清 商   先 清变宫 伬 知 清 羽  仩 与 清 征  亿 天 清 羽  仩 地 清 商   参 清变宫  伬 万 清 角   世 清 商  之 清变宫  伬 师 清变宫伬 祥 清变宫  伬 征 清 商   麟 清 征  亿 绂 清 羽  仩 韵 清 征  亿 答 清 商   金 清 角   丝 清 商   日 清 征  亿 月 清 羽  仩 既 清 角   揭 清变宫  伬 干 清 征  亿 坤 清 羽  仩 清 清 征  仩 夷 清 角   奠帛初献宣平予 清 角   怀 清 征  亿 明 清 羽  仩 德 清变宫  伬 玉 清 商  伬 振 清 征  亿 金 清角  声 清 商   生 清 羽  仩 民 清 征  亿 未 清 商  伬 有 清变宫  伬 展 清 征  亿 也 清 羽 仩 大 清变宫  伬 成 清 羽  仩 俎 清变宫  伬 豆 清 商   千 清 角   古 清变宫  伬 春 清 羽  仩 秋 清 羽  仩 上 清变宫  伬 丁 清 羽   仩 清 清 角   酒 清 商   既 清 征  亿 载 清 角   其 清 征  亿 香 清 羽  仩 始 清 征  亿 升 清 角   亚献秩平式 清 角   礼 清 征  亿 莫 清 羽  仩 愆 商变宫  伬 升 清 商   堂  清变宫   再 清徴 亿 献 清 角   响 清 商   协 清变宫  伬 鼖 清 征  亿 镛 清 羽  仩 诚 清变宫  伬 孚 清 商  罍 清变宫  伬 甗 清 角   肃 清变宫  伬 肃 清变宫  伬 雍 清 羽  仩 雍 清 羽  仩 誉 清 征  亿 髦 清 角   斯 清 商   彦 清 角   礼 清 商   陶 清变宫  伬 乐 清 徴  亿 淑 清 羽  仩 相 清变宫  伬 观 清 羽  仩 而 清 征  亿 善 清 角     终献叙平自 清 角   古 清 徴  亿 在 清变宫伬 昔 清 羽  仩 先 清 商   民 清变宫  伬 有 清徴 亿 作 清 羽  仩 皮 清变宫  伬 弁 清 商  亿 祭 清 征  亿 菜 清 角   于 清 商   论 清变宫 伬 思 清 羽  仩 乐 清 征  亿 惟 清变宫  伬 天 清 商   牖 清 角   民 清变宫  伬 惟 清 徴  亿圣 清 商   时 清 徴  亿 若 清 羽  仩 彝 清变宫  伬 伦 清变宫  伬 攸 清 商   叙 清 角   至 清 商   今 清变宫  伬 木 清 征  亿 铎 清 角     彻馔懿平先 清 角   师 清 征  亿 有 清 羽  仩 言 清变宫  伬 祭 清 角   则 清 商   受 清角  福 清变宫  伬 四 清 征  亿 海 清 角   黉 清变宫  伬 宫 清 商   畴 清 征  亿 敢 清 羽 仩 不 清 征  亿 肃 清 角   礼 清变宫  伬 成 清 商   吿 清 角   彻 清变宫  伬 毋 清 征  亿 疏 清 羽  仩 毋 清 征  亿 渎 清 角   乐 清变宫  伬 所 清 商   自 清 徴  亿 生 清 角   中 清变宫  伬 原 清 羽  仩 有 清 征  亿 菽 清 角     送神德平凫凫 清 角   绎 清 征  亿 峨 清 羽  仩 峨 清变宫  伬 洙 清 商   泗 清 角   洋 清徴 亿 洋 清 羽  仩 景 清 商   行 清变宫  伬 行 清变宫  伬 止 清 商   流 清 征  亿 泽 清 羽 仩 无 清变宫  伬 疆 清 羽  仩 聿 清变宫  伬 昭 清 商   祀 清 征  亿 事 清 角   祀 清 角   事 清 商   孔 清 征  亿 明 清 羽  仩 化 清 角  六 我 清变宫  伬 蒸 清 角   民 清 商   育 清 征  亿 我 清 羽  仩 胶 清 征  亿 庠 清 角     笛谱笙同大 清 角  仩 哉 清 征  仜 孔 清 羽  子 清变宫   先 清 角  仩 觉 清 商  亿 先 清变宫  知 清 羽   与 清 徴  仜 天 清 羽   地 清 商  亿 参 清变宫   万 清 角  仩 世 清 商 亿 之 清变宫   师 清变宫   祥 清变宫   征 清 商  亿 麟 清征  仜 绂 清 羽   韵 肖 徴  仜 答 清 商  亿 金 清 角  仩 丝 清 商  亿 日 清 徴  仩 月 清 羽   既 清 角  仕 揭 清变宫   干 清 征  仜 坤 清 羽   清 清 征  仜 夷 清 角  仩    笛谱予 清 角  仩 怀 清 徴  仜 明 清 羽   德 清变宫   玉 清 商  亿 振 清 征  仜 金 清角 仩 声 清 商  亿 生 清 羽   民 清 征  仜 未 清 商  亿 有 清变宫   展 清 征  仜 也 清  羽  大 清变宫   成 清 羽   俎 清变宫   豆 清 商  亿 千 清清 角  仩 古 清变宫   春 清 羽   秋 清 羽   上 清变宫   丁 清 羽   清 清 角  仩 酒 清 商  亿 既 清 征  仜 载 清 角  仩 其 清 征  仜 香 清 羽   始 清 征  仜 升 清 角  仩   笛谱式 清 角  仩 礼 清征  仜 莫 清 羽   愆 清变宫   升 清 商  亿 堂 清变宫   再 清征 仜 献 清 角  仩 响 清 商  亿 协 清变宫   鼖 清 征  仜 镛 清 羽   诚 清变宫   孚 清 商 亿 罍 清变宫   甗 清 角  仩 肃 清变宫   肃 清变宫 雍 清 羽   雍 清 羽  誉 清 征  仜 髦 清 角  仩 斯 清 商  亿 彦 清 角  仩 礼 清 商  亿 陶 清变宫   乐 清 征  仜 淑 清 羽   相 清变宫   观 清 羽   而 清 征  仜 善 清 角  仩   笛谱自 清 角  仩 古 清 征  仜 在 清变宫   昔 清 羽   先 清 商  亿 民 清变宫   有 清征 仜 作 清 羽   皮 清变宫   弁 清 商  亿 祭 清 征  仜 菜 清 角  仩 于 清 商  亿 论 清变宫  思 清 羽   乐 清 征  仜 隹 清变宫   天 清 商  亿 牖 清 角  仩 民 清变宫   惟 清 征  仜 圣 清 商  亿 时 清 征  仜 若 清 羽   彝 清变宫   伦 清变宫   修 清 商  亿 叙 清 角  仩 至 清 商  亿 今 清变宫   木 清 征  仜 铎 清 角  仩   笛谱先 清 角  仩 师 清 征   仜 有 清 羽   言 清变宫   祭 清 角  仩 则 清 商  亿 受 清角 仩 福 清变宫   四 清 征  仜 海 清 角  仩 黉 清变宫   宫 清 商  亿 畴 清 征 仜 敢 清 羽  不 清 征  仜 肃 清 角  仩 礼 清变宫   成 清 商  亿 告 清 角  仩 彻 清变宫   母 清 征  仜 疏 清 羽   母 清 征  仜 渎 清 角  仩 乐 清变宫   所 清 商 亿 自 清 征  仜 生 清 角  仩 中 清变宫   原 清 羽   有 清 征  仜 菽 清 角  仩   笛谱 凫 清 角  仩 绎 清 征  仩 峨 清 羽   莪 清变宫   洙 清 角  亿 泗 清 角  仩 洋 清征 仜 洋 清 羽   景 清 商  亿 行 清变宫   行 清变宫   止 清 商  亿 流 清 征  仜 泽 清 羽  无 清变宫   疆 清 羽   聿 清变宫   昭 清 商  亿 祀 清 征  仜 事 清 角  仩 祀 清 角  仩 事 清 商  亿 孔 清 征  仜 明 清 羽   化 清 角  仩 我 清变宫   蒸 清 角  仩 民 清 商  亿 育 清 征  仜 我 清 羽   胶 清 征  仜 庠 清 角     舞谱  初献作宁平舞觉 一舞   我 二舞    生 一别脚  民 一扯圈  陶 一召   铸 二召   前 一揖 圣 对面   巍 两舞   巍 对面   泰 一摆脚  山 一灌耳  实 一别脚  予 二别脚   景 一揖   行 一摆手  礼 一舞   备 二舞   乐 一摆脚  和 二摆脚  豆 对面一摆脚  笾 对面二摆脚  惟 一揖   静 朝上   既 二别脚  述 二别脚  六 一提脚 经 一扯圈  爰 一摆手  斟 二摆手  三 三摆手  正 一叩头   亚献作安平舞至 一舞   哉 二舞   圣 一别脚  师 一扯圈  天 一召   授 二召   明 一揖   德 一对面  木 两舞   铎 对面   万 一摆脚  世 一灌耳  式 一别脚  是 二别脚   群 一揖   辟 一拱手  清 二舞   酒 二舞   维 一摆脚  醑 二摆脚  言 对面一摆脚  观 对面摆脚  秉 一揖   翟 朝上   太 一别脚  和 二别脚  常 一提脚 流 一扯圏  英 一摆手  材 二摆手  斯 三摆手  植 一叩头   终献作景平舞猗 一舞   欤 二舞   素 一别脚  王 一一扯圏  示 一看尖  予 二看尖  物 三看尖  軓 一蹲身  瞻 背一召  之 背二召  在 一别脚  前 一扯圈  神 对面一舞  其 对面二舞  寍 一揖   止 一扯手  酌 一看尖  彼 二看尖  金 一揖  罍  一扯圈  惟 一召   清 二召   且 一樽身  旨 一樽身  祭 一摆手  献 二摆手  既 三摆手 终 朝上   弗 一舒手  遐 二舒手  有 三舒手  喜 一叩头   执事 俱于本学生员中派用预期示知先令演习其数量焉 通赞 立堂阶左主赞行礼之总名 鸣赞 立堂阶右与通赞对主唱跪叩三礼 引赞 二人相对立于官前引导唱礼 捧帛 预实帛于篚候唱跪进案上尊神前 迎神 预执杯候唱灌地曰降神神降 读祝 预书祝文浮粘版上读跪官左 司尊 预实尊酒候唱举幂以勺酌之 执爵 预涤爵候唱捧以授酒与捧帛同 盥洗 掌匜盘巾帨候官涤爵拭手 陈设 牲馔镫炉各案器依定位预为陈设 洒扫 先期洒扫殿宇堂阶 司户 殿上戟门各一人候唱以司启闭 监宰 监看宰牲去角与蹄甲以入俎 造馔 庶品如法燔炙剥烹按图摆设盘内 香烛 预以香烛伺候临祭点注𬬻台 飮福 一执酒一捧盘内进于献官仍接退 燔 候唱燔柴燎炉毛血西北次 彻馔 祭前司启□牲馔盖倡彻稍为移动 舞生 三十六名 歌童 四名俱在本地方童生中择选教习岁给优免   渠县旧文庙在县城西石子冈宋嘉嘉定中建元大德中重修明洪 武中知县梁从义徙建南门外西岩侧万历中知县唐世斌训导刘象瑶重建王德完有记天启中知县邸居正详请仍建县西石子冈明末毁清康熙二年知县雷鸣鲁创修五年知县刘梦饶遵旧制重建李珪有记二十五年知县董钜修明伦堂三十年知县孙叔诒重建两庑四十一年知县侯承垿改建完备雍正三年知县尹诰补修明伦堂八年知县徐兆麟建忠孝节义祠乾隆二年知县萧𬭎重修殿庑门祠台序堦池如制四年知县李云绣建尊经阁四十八年知县赵立忠修泮池五十九年知县张鸣彝修墙坊嘉庆十四年典史陶泳补修东庑基址坍塌二十五年知县黄之烂遵依旧制奉文重修著有碑记通计大成殿五楹崇圣殿三楹东西庑各三三楹戟门三楹棂星门三楹名宦祠三楹乡贤祠三 楹贤良祠三楹忠孝祠三槛节义祠三楹其明伦堂在学宫右上下各三楹尊经阁在学宫后楼二层昭忠祠在学宫墙外棂星门拣选石材美而巨雕镂尤精绝川中得未曾有有云名宦祠 乡贤祠 昭忠祠 节孝祠  右四祠旧建文庙戟门外两廊其祭典例于文庙丁祭日随同举行民国因之  祭品 各帛一羊一豕一笾四豆四尊各一爵三  礼节 教育局长一人 清时以教谕 礼服诣祠致祭读祝望燎行礼如仪关岳庙治城南珠宝山上旧有关帝庙明宏治中增修崇祯末毁于兵清康熙 二年知县雷呜鲁重建乾隆五年颁定祭品礼节嘉庆十五年增建西廊道光十七年补修咸丰四年升入中祀每岁春秋仲月上辛致祭加五月十三日一祭颁行新制乐谱自愿治九年起历加尊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民国三年陆军部海军部建议合祀关岳四年礼制馆编订各地方祭关岳庙礼节通行遵照渠县即就关帝庙改设至十五年驻军旅长熊玉璋团长王光炯知事胥鉴渊倡议募修庙貌一新岁以春秋社日后第一建戊之日致祭  殿内正中位二左关壮穆侯右岳忠武王均南响 两序东位十二  张飞王濬韩擒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列兀徐达冯胜戚继光西向  西位十二  赵云谢玄贺若弼尉迟敬德李光弼王王彦章狄青刘锜郭侃常遇春蓝玉周遇吉东向  前祭一日执事洁蠲殿内外藉以㯶荐拂拭 神座张幄次于庙门内阶下之左南响殿上 正位笾豆案二其前香案二又前统设俎一皆南向东序一龛东向笾豆案各四统设俎香案东西各一殿中少东祝案一北向东尊桌一接桌一西尊桌一接桌一旅桌一均北向 正位神龛旁馔桌东西各一南向东序  从祀位十二笾豆案三 每案四位 统设俎香案各一均西向西序  从祀位十二笾豆案三 每案四位 统设俎香案各一均东向两旁各设馔桌一东西响凡桌案均施红缎桌衣立坎于神位西北   右供张 正位笾豆案上各爵垫一其前各登一 实以太羹 铏二 实以和羹 簠二 实以稻梁 簋二 实以笾黍稷 十 实以形盐槀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 豆十 实以韭菹醓醢菁菹鹿盐芹菹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拍 统设俎十实牛一羊一豕一香案上设𬬻一烛台二两序  从祀位每案爵垫一爵三 实以酒 铏一 实以和羹 簠一 实以黍 簋一 实以稷 笾四 实以形盐枣栗鹿脯 豆四 实以菁菹鹿醢芹菹兔醢 镫二东西统设俎各实羊一一豕一 香案上各设爵垫一𬬻一烛台二帛二尊二 皆正位东序位各一 爵六 正位东序位各三 设东尊桌接桌上帛二尊二 皆正位西序位各一 爵六 正位西序各三 设西尊桌接桌上幂勺具蜃器一实祳设祳桌上凡帛皆白色设洗于幄次之外司乐设乐悬于殿外阶上镈钟一特磬一编钟十有六编磬十有六琴六瑟四萧四篴四篪四排萧二埙二笙四建鼓一搏拊二柷一敔一干戚三十有六麾一旌二东西分列如仪   右陈设  殿门外正中阶下为正献拜位左右为分献拜位其南为与祭员拜位皆北向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执事殿上司祝一人立祝案东西向呜赞一人司帛二人司爵二人 皆正位从祀位各一 接祳一人立东案之东西向司爵二人司帛二人 皆皆正位从祀位各一 司祳一人立 西案之西东向对引二人分立正献拜位左右均北向典仪一人立殿左门外西向呜赞一人立殿右门外东向其南司乐一人及乐工歌工舞佾分立乐悬之次阶下分赞二人分立于分献左右纠仪二人传赞二二人分立于与祭员拜位之北皆东西向司一人率瘗人立坎之隅   右办位  祭期前三日正祭设斋戒牌所有与祭员于正祭前一日悉行致斋临致斋日正祭特派执事员一人入庙书祝版监宰省牲并周省齍盛及笾豆登铏之实如仪   右斋戒书版视割戒具  正祭日届时正献以下皆具祭服集致斋所正献盥手阅祝版署 名讫司祝近奉于祝案俟鼓三严赞引引正献入入武成门左门分赞引分献传赞引与祭员随入典仪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员各司其事赞献官就位正献分献及与祭员各就拜位北向立赞迎 神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建和之章乐作辞日懿铄兮 神功震华夏兮英风义勇兮河东惟汤阴兮与同修祀典兮方卅伫降歆兮閟宫赞引赞再拜传赞赞众官皆拜正献分献及与祭员皆行再拜礼跪拜再拜兴乐止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安和之章司帛爵捧帛爵各进 神位前立乐作辞曰 神来兮格思风马下兮灵旗量币兮初陈荐芳馨兮玉卮瞻仰兮明 威俨如在兮轩墀舞干戚之舞赞引赞诣奠帛位引正献入殿左斗诣关壮穆侯帛案前立赞奠帛正献受帛拱举仍授司帛奠于案正中退赞诣献爵位引正献诣关侯爵案前赞献爵正献受爵拱举仍授司爵奠于爵垫正中退赞诣奠帛位引正献诣岳忠武王帛案前奠帛赞诚献爵位引正献诣岳王爵案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复位引正献仍由殿左门出复拜位立分赞引两序分献入殿左右门各就案前立受帛爵拱举仍授司帛爵献于案上退司祝就祝案前捧祝版至案西先立乐赞止赞引赞诣读祝位位引正献进殿左门诣读祝位正立典仪赞读祝辞 曰惟某年月日某地方某官某敬祭于关壮穆侯岳忠武王曰惟 神武功彪炳伟烈昭垂建大节于千秋振英风于六合忠诚正直丽河岳而长留智仁勇功与日星而并耀洁馨香而合祀德量同符肃俎豆以明禋心源如接惟祈歆享克鉴精诚尚向司祝读祝毕正献受祝版版拱举仍授司祝司祝捧祝版至关侯位前安于篚内退乐复作赞引赞复位引正献出殿左门复拜位立乐止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靖和之章乐作辞曰万舞兮洋洋礼再举兮陈觞灵昭昭兮既留庶鉴诚兮降康舞同初献司爵捧爵分诣 神位前拱举各奠于左退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康和之章乐作辞日名世兮钟灵炳河岳兮日星祀事兮三成肃骏奔兮庙庭舞同亚献司爵捧爵仍分诣 神位前拱举各奠于右退乐止典仪进至殿东西向立赞受祷退赞引赞诣受祳位引正献进殿左门诣受祳位正立司祳执祳至 正位前拱举退立于正献之左接裖进立于右赞引赞受祳正献受裖拱举授于右赞复位引正献出殿左门复拜位立赞再拜传赞赞众官皆拜正献以下皆行再拜礼如前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蹈和之章乐作辞曰告告彻兮礼成 神其受兮苾芬明德兮惟馨播声威兮八纮司爵各进 神位前彻笾豆各一少移故处退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扬和之章乐作辞曰云驾兮高翔 神将归兮九阊受福兮蒸民导我武兮惟扬赞引赞再拜传赞赞众官皆拜正献以下仍皆行再拜礼如前乐止典仪赞捧祝帛送送司祝帛爵各进 神位前恭捧祝帛酒馔依次送往所时赞引引正献转立西旁俟祝帛过毕仍引复拜位立乐作司数帛典仪赞礼成赞引引正献出武成门左门分献以下随出至致斋所乐止正献以下更衣各退   右礼节文昌庙 庙在治城西石子冈上旧称旌德祠宋末毁于兵元至元中县尹王脱脱重建明宏治中邑人王翰臣加修清康熙六年知县刘梦饶重修雍正八年知县徐兆麟补修乾隆中士人捐建两廊及乐楼道光十七年补修嘉庆六年诏列入祀典岁春秋仲月诹吉致祭祭品礼节均如祭武庙之礼咸丰七年升入中祀加二月初三日一祭颁行新制乐谱迎迎神丕平之章秉气兮灵躔翊文运兮赫中天蜺旌兮戾上雕俎兮告䖍迓神庥兮于万斯年奠帛初献俶平之章神之来兮笾簋式陈神之格兮几筵式亲极昭彰兮灵贶致蠲洁兮明禋升香兮伊始居歆兮佑我人民亚献焕平之章再酌兮瑶觞灿烂兮庭燎之光申䖍祷兮神座俨陟降兮帝旁粢体洁兮齐遬将绥景运兮灵长终献煜平之章礼成三献兮乐奏三 终覃敷元化兮繄神功馨香达兮肸蚃通歆明德兮昭察寅衷彻馔懿平之章备物兮惟时告彻兮终礼仪神悦怿兮鉴在兹垂鸿佑兮絫洽重熙送神蔚平之章 其一 云𬴂驾兮风旗昭神之归兮天路遥瞻翠葆兮企丹霄愿回灵眷兮福我朝望燎蔚平之章 其二 烟煴降兮元气和神光爥兮梓潼之阿化成耆定兮櫜弓戢戈文治光兮受福则则那祝文一维神迹著西垣枢环北极六匡丽矅协昌运之光华累代垂灵为人文之主宰扶正久彰夫感召荐馨宜致其尊崇兹当仲 春秋 用昭时祀尚其馨格鉴此精䖍尚飨祝文二维神道阐苞符性歊孝友并行并育德侔天地以同流乃圣乃神教炳日星而大显仰鉴观之有赫示明德之惟馨兹当仲 春秋 用昭时亯惟祈歆格克鉴精䖍尚飨至光绪末废科举文昌帝君祀典遂 停民国初元庙址时驻军隧后设团练局局局长陈石安募赀修葺通称衙神祠社稷坛  坛在县南郊里许岁春秋仲月戊日致祭  祭品  每案 帛一 黑色 簠一 黍稷 簋二 稻梁 羊一豕一铏一 和羹 笾四 枣形盐栗薧鱼 豆四 韭菹鹿醢菁菹醓醢 白瓦爵三尊一  礼节 前期三日斋戒前期二日签祝版前期一日礼服上香监宰牲并毛血设献官幕次至日黎明各官礼服行礼 中间三献与文庙前殿同惟无乐舞及受福胙谢福胙二节赞唱改望燎为望执事者以祝焚于坎中将毕以土实坎   祝文 维神奠安九土粒食万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农而播稼穑恭承守土肃展明禋时届仲 春秋 敬修祀典庶丸丸松柏巩磐 石于无彊芃芃黍苗佑神仓于不匮尚飨神祗坛 旧名山川坛嘉庆十六年奉部文更正民国因之设县北北郊三里许后经兵燹折毁十四年收支所长陈子光奉县令补修如旧   制木主三中日风云雷雨之神左曰本境山川之神右曰本境城隍之神与社稷坛同日致祭祭器礼节与社稷坛同惟帛用白色共设三案献礼分中左右三位引望改为望燎执事者不以土实坎  祝文 维神赞襄天泽福佑苍黎佐灵化以流行生成永赖乘气机而鼓荡温肃攸宜磅礴高深长保安贞之吉凭依巩固实资捍御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神明之庇护恭修岁祀正值良辰敬洁豆笾祇陈牲帛尚飨 先农坛 治城东门外偏左半里许   自清雍正四年诏各省各府州县卫行耕耤礼五年又奉颁行耤田坛位规制其略曰按礼记祭统云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今各省宜择东郊官地之洁净丰腴者立为耤田如如无官地昭九原议动支正项钱粮置民田以四亩九分为耤田外即于耤田后建立先农坛又按春秋文义云天子之社广五丈诸侯半之今京师先农坛高四尺一寸宽五丈其各省坛制应高三尺一寸宽二丈五尺京师先农神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座高五寸宽九寸五分红牌金字塡写每年遵部颁日期致祭祭毕行耕耤礼民国因之  祭品 羊一豕一铏一笾四豆四簠二簋二帛一 青色 礼节 前二日斋戒前一日省牲扫坛设幕检视耕器 农具赤色牛黑色将种箱青色 至期各官礼服行礼 不飮福受胙俱与社稷坛同惟献帛爵不升坛与关帝庙仪同 祭毕遵依部行时辰各官率农夫行耕耤礼迎神乐奏永丰之章  勾芒秉令土牛是驱天下一人苍龙驾车念彼田畴民命所需生民有德尚式临诸奠帛初献乐乐奏时丰之章  先农神哉耒耜教民田祖灵哉稼穯是亲功德深厚天地同仁肃将弊帛肇举明禋厥初生民万彚莫辨神锡之庥嘉种乃诞执兹醴齐农功益见玉瓒椒醑肃雍举奠亚献乐奏咸丰之章  上原下隰百谷盈止粒我生民秀良兴起乐舞具备吹豳称兕再跻以献肴馨酒旨终献乐奏大丰之章  穈秬秠维神所贻以神飨神曰予将之秉耒三推东作允宜五 风十雨率土何私彻馔乐奏屡丰之章  于皇农事自古为烈莫敢不承今兹忻悦笾豆既丰簠簋云洁神视井疆执事吿彻送神乐奏报丰之章  麻麦芃芃秔稻连阡纵横万里皆神神所瞻人歌鼓腹史载有年岁有常典茀禄绵延望乐奏庆丰之章  玉版苍币来监来歆敬之重之藏于厚深典礼由古予行至今乐之利之国以永宁  祝文 维神肇兴稼穑粒我蒸民颂思文之德克配彼天念率育之功常陈时夏兹当东作咸服先畴洪维九五之尊岁举三推之典恭膺守土敢忘劳民谨奉彝章聿修祀事惟愿五风十雨嘉祥恒沐于神庥庶几九穗双岐上瑞频书于大有尚飨 雩坛  自清乾隆七年定每岁孟夏举行常雩之礼颁制祝文不另立雩坛即于先农坛行礼并合祀社稷山川诸神民国因之禜坛  自清乾隆七年定旱岁祭雩祈雨涝则禜祭城门祈晴其行礼俱同雩祭民国因之八蜡坛  清世部议附祭于先农不别立坛词民国因之勾芒之祀  旧制先立春一日长官率僚属于东郊祀祀勾芒之神礼毕迎春归驻署门外至日各官祭勾芒用牲果酒醴礼毕长官击鼓三声执 彩鞭率各各官环击土牛者三乡人各取其土以为宜年民国因之火神祠  祠在治城中街嘉庆十四年士民倡修道光二十四年补修岁以季夏吉日致  祭品 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尊一爵三  礼节 民国主祭官得以常礼服迎神上香奠帛读祝三献爵送神望燎告礼成退龙神祠  旧祠在南街武庙左清道光二十九年知县王椿源移建宝珠山下岁春秋仲月诹吉致祭民国因之  祭品 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尊一爵三 礼节 与火神祠同仁济王庙  旧称济远庙在县北二里许龙骧山即汉将军冯公公故宅公御灾捍患屡昭灵异初唐僖宗封灵应俟宋太祖敕建庙神宗加封应民侯徽宗赐济远庙额加封惠应王光宗加封惠昭泽王理宗宝祐二年改封忠惠英烈广祐仁济王明武宗正德八年奏请春秋二祭庙前旧有忠孝楼知县蒲泽之奉敕建庙后有家庆楼祀公父母今废每岁春秋诹吉致民国因之  祭品 礼节与火神祠同李王祠  祠建治城北关外清雍正五年敕封蜀守李冰为敷泽兴济通祐 王李二郞为承绩广惠显英王令地方官立祠岁春秋仲月诹吉致祭民国因之  祭品  各案 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四豆四尊一爵三𬬻一镫二  礼节 与龙神祠同真武庙  庙在治城东关外风洞子山上岁春秋仲月诹吉致致  祭品 核桃荔枝圆眼枣栗 五盘 馒首 五盘 蒸糕 五盘 饼 四盘 高顶 一盘 茶盏三𬬻一镫二  礼节 民国得以常礼服行礼吕真君祠 祠在城城内关帝庙后清嘉庆十一年加封爕元赞运尊号设立牌位建祠崇祀每岁二月初四日八月初四日致祭民国因之 祠内吕祖签著灵异   祭品 核桃荔枝圆眼枣栗 五盘 馒首 五盘 蒸糕 五盘 饼 五盘 高顶 一盘 茶盏三𬬻一镫二  礼节 与真武庙同厉坛  旧制每年以三月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朔一日凡三祭祭时迎城隍神像于坛上以主其祭另用纸多书无祀鬼神牌位立于坛下左石民国因之  陈设 坛上城隍位及左右位各羊一豕一其左右位并设饭羹 香烛纸随用  礼节 前祭一一日祭官备香烛诣城隍庙焚吿牒行礼至期各官齐集于坛上城隍神位前行礼中间三献爵读告文礼毕执事以吿文同纸焚之     右祀典一项自民国新建惟孔子庙曁合祀关岳礼制馆颁有定制可循特备录之以存时制馀悉袭用胜国旧典斟酌去取岁各不同未便据为定制故于荣坛以次祝词乐章顡从盖阙以俟方来其民国三年颁行祀天通礼为大总统袁君洪宪一时之制今不再著   祠庙镇江王庙 其一在东关外一在南关外 药王庙 县北关外清同治间知县杜瑞征建 十王庙 县城内城隍庙侧清光绪二十九年邑人损赀增建 十神庙 县城内上正街金街坡清康熙四十八年建现作小学校舍 大悲阁 在十神庙后知县侯承垿有诗 禹王庙 县半边街右清雍正十一年湖南北人建为会馆 万寿宫 县北街左清雍正十一年江西人建为会馆 龙母宫 县半边街左清雍正十一年广东人建为会馆 天后宫 县城内福寿街清乾隆中福建人建为会馆 观音阁 县城内石子子岗下右偏民国十年邑人赵步堂等重修 威远庙 县北关外 老奎星阁 在县城内南门右今废 新奎星阁 在通齐门外涌月台左侧清同治二年知县何庆恩建民国初毁于兵已修复 仓神祠 在县行政公署照墙外右侧 昭忠祠 在旧儒学署之右 忠祠 在河东二里许祀明末邑人李储乙李含乙兄弟 玉皇宫 县城内上十字街金街波右青康四十八年建 桓侯庙 县东关外二里八濛山明考功南充任瀚题有联语 灵官祠  明宏治中建今废 侯公祠 县城内金街坡玉皇宫右侧先后设尚节堂三局公所县谦会县志局 颜杜二公祠 在河东二里许祥符寺侧初祀颜佐才一人清光绪十三年邑绅杨亨衢倡建厥后杜君瑞征官渠多善玫既去渠人思之乃于光绪十三年笵君像奉安祠中与颜并祀改题今名有碑记 城隍庙 初在县西明成化十八年知县黄用宜迁建城中福夀街崇祯末毁清康四年知县雷呜鲁重建 相国祠 县署左侧 郭公祠 公讳荣贵明季张逆乱川姚黄十三寇散入本境屠杀殆尽公领乡勇坚璧斌山躬冒失石斩贼首于千人之中贼来两次失 利相戒逡巡不近公再楼橹睥眤四达铠仗糗粮具备精坚雄壮一县声势联接民得保全者以数万计清初公以军功陞总兵民国十三年知事廖震徇流溪绅民符光汉等之请建祠崇祀以褒有功   寺观东路祥符寺 县东隔江一里旧名汧江寺宋大中祥符三年敕赐今名唐郑谷有退居诗明胡溁尝访张三峯于此并有诗 游家庵 隔江距城五里 观音寺 东路凡四寺一在距城三十五里卷洞门下一在距城四十里白水洞下一在距城八十里迥龙场西一在柏林口景皆幽胜 水月庵 距城二十里 梨树寺 距城五十五里古碑称系梁建宝藏寺寺明重修前清邑侯黄称为渠第一禅院书挂匾对现驻军杨大帅吴各有题赠 普贤寺 距城五十里创始萧梁唐崇福大兴瓦铸唐字南宋死心和尚云雾山上肉身成道明季兵毁清康丙申戊戍圆林幻一重建 白水寺 距城四十里今废 太白寺 距城三十里 沙垭庙 距城二十里 法苑寺 距城五十里鸡公岭下皇明弘治年间僧福也所建离大圣寺十里相传为大圣寺脚庵 凤凰寺 距距城三十里晋文昌化身救某贫女于凤凰山即此在临西十里偏北 金鱼庵 距城五十里 真如庵 距城一百里接大竹界 瑞麟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有明崇祯时旧铸铁钟 海螺寺 距东一百一十里孤峯屹立寺宇清幽一永中分环抱左右有二桥以通往来下流复合形肖海螺故名 玉皇观 距城一百一十里明万历时建碑与钟款识可辨顶平崖削结寨居人容数百家 大圣寺 距城四十八里旧建遗址广阔犹存石罗汉一尊一碑字迹漫漶有前明洪化款识可辨今庙为土著谢旭堂等捐赀重建 观音岩 距城三十五里 高庙寺 距城四十五里 茶房庵 距城十五里 东旭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 圣宝院 距城一百一十里 东岳庙 距城一百一十里旧志作百里有碑明万历四四十七年建铸钟可识庙中有佛殿壁上镌天竺古先生五字    发龙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有明万历铸钟 五通寺 距城十五里 五奇寺 距城十五里 三圣寺 距城七十里旧志作三教寺在县北渠江环其后斌山峙其前上即礼义城故址现筑长垣险固可守 香山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 佛禅寺 距城四十里有明宏治朝碑记乾隆时讃月长老住此 林坝寺 距城三十里偏北 南路永兴寺 距城二十里 和丰寺 距城三三十里 伏龙寺 距城三十五里 镇江寺 附城一里 铁佛寺 距城一里为元时旧建明正统五年寺僧释觉惠增修崇祯末毁清康熙四十八年知县侯承垿重建 五佛寺 距城七里明进士余尚春建石阙榜书觉岸初登字 回龙寺 距城二十里为渠江水口之镇据山川之胜明末毁于贱清康熙五十三年寺僧释行□募化重建行它有戒行工诗 琅琊庙 距城四十里 冲相寺 县南六十里连广安界为定光古佛道场自唐进士崔涂宋知军州仁寿何榘及子权知州军令修仁寿进士员沆上蔡良父 弟澄父樊川李保皆有题名诸住山磨崖刻石以记明川东副使黄元白广安进士王德完有游寺诗明传惟清有避兵诗  罗汉寺 距城五十里元至正间建今废 廖家庙 距城四十里 观音寺 距城二二十五里中滩桥下 天台寺 距城八里相传旧为茅城寺 化佛寺 距城五十里 西路玉蟾寺 距城三里许今废 珠山寺 距城十里有宋佛现碑记 平滩寺 距城三十五里 德元寺 距城三十里 雷音寺 距城五十里 黄龙寺 距城四十里 圣灯寺 距城六十里 白观寺 距城五十里 城山寺 距城七十里上下下三院 大黎寺 距城九十里 郑家庵 距城九十里 东阳寺 距城五十里东阳滩西岸上横冈石岸有洞深二三尺因洞建寺景绝清幽其山之西亦有洞为西阳寺 亲音寺 距城八十里龙王塘上流三里 西阳寺 距城五十里 大通寺 距城五十里  安乐寺 距城五十里在大通寺西麓 程家庵 距城四十里 六佛顶 距城七十里 许仙庵 距城七十里 海音寺 距城八十里 西圣庵 距城八十里 李玉观 距城八十里 大庵寺 距城七十里 石城寺 距城七十里 龙王堂 距城七十里 龙围寺 距城七十里 白云寺 距城一百里玉山山顶之左有前明宏治万历二钟 观音寺 距城二十里 三宝堂 距城八十里 立石庙 距城四十里偏北明万历时建庙前五石森立其一似人跌坐石上庙内古钟二遇旱祷祭辄应 青山寺 距城六十里 西岩寺 距城一里今废 北路紫极宫 距城建一里宋咸平中今废 宝珠寺 距城一名铜 一 百二十里在铜鼓山下鼓寺有明嘉靖朝碑石 静边寺 距城八十里渝水之东盘龙山后唐天成中静边军刺史徐承谅拾宅为寺禅师承承诠创建初名福唐院至宋嘉定间僧绍符广大其制更今名后遭兵毁殆尽元大将军徐汝略倾赀重建极宏丽为渠中第一禅林明末再毁清康熙二十六年寺僧释时一 三建之嘉庆初仍为贼毁继复募建然非复旧规矣静边场旧设学政行台苏人吴省钦督学入川按绥属留宿过寺有诗自馀题咏甚众 显教寺 距城三里今废 云台寺 距城五十里 洪崖寺 距城二十里前明南充黄辉题有洪崖胜境字清初破山禅师题有古宕名山字今俱存 南阳寺 距城五十里踞山滨江景绝幽丽自昔题咏最多 崇兴寺 距城五十里 白马寺 距城五十里 马木寺距城四十里 龙泉泉庵 距城七十里 重石寺 距城七十里 铜佛庵 距城七十里明王德完石阙犹存 野市庙 距城七十里 中峯峯寺 距城一百二十里旧志作八十里 旋峯寺 距城八十里 延寿观 距城八十里 高庙子 距城八十里 白寺 距城九十里明人胡际亨有白寺诗 栖贤寺 距城九十里 报恩寺 距城百里为宋绍兴中旧建同治前志引广安州志作黎𬭚建待考 高 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 贵溪寺 距城五十里 东山庙 距城一百二十里在贵福场侧庙祀冯公颇著灵迹为前明宏治中旧建地踞小山峯峦秀特四围竹木茂密蔚然森翠中有古树六十章大合数抱高可接云由贵福场遥望仅见鸱尾翘然岀丛绿中景趣绝为佳胜晚岁尝设小学寻以偏促他徙 新 庵 距城一百二十里有明万历二年铸钟 玉皇观 距城一百二十里旧称四望山山高丰下锐上林木蔚然景颇幽胜为明永乐间旧建铸钟可考 凤凰寺 距城一百里传闻昔有凤凰集此故名 高洞庵 距城一百一十里庙后有洞每天欲雨洞内水声吼彻数十里近庙农人资以为验 幽台寺 距城一百二十里 陈家庵 距城一百三三十里 梭罗寺 距城一百里 安乐院 距城一百二十里 观音寺 距城一百里旧有砦今复修结险固可恃清道光中贾秉钟庶常有游寺诗刻石 白沙寺 距城一百二十里 总总兴寺 距城一百里 石牛庙 距城八十里水口庙场侧山形类牛庙居其上清康熙时王用义读书寺中后举于乡知沁水县归舍田数亩以资香火至乾隆中王敦实明经复设教于此一时名士景从坛坫之盛至今犹脍炙人口云 福兴寺 距城一百里 阿兰寺 距城一百里丰乐场侧 地藏寺 距城一百里永兴场侧今废 兆行寺 距城一百二十里永兴场侧南山庙 距城一百二十里 猫儿寺 距城一百三十里 金台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 宝圣院 距城五十里 观观音庵 距城一百四十里小场家场侧 白岩寺 距城一百四十里 元通寺 距城一百四十里 龙林寺 距城一百四十里小杨家场侧 广禄寺 距城六十里 白衣庵 距城一百里旧作九十里 太极庵 距城八十里 炉堆寺 距城九十里                      静宝庵 距城七十里 龙泉寺 距城一百二十里 祖相庵 距城一百一十城 龙台寺 距城一百一十里 祇园洞 距城一百三十里 大龟庙 距城一百里 坡龟庵 距城一百一十里 佛斗庙 距城一百二十里 圣果寺 明皓昇禅师住此今废 天甯寺 今废名胜志有记见文征 风俗  礼俗志下班孟坚日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繇知员舆之 大黎元之众其水土萌情既殊风俗自尔不齐记日礼从宜使从俗言其不可强同也自上世太史𬨎轩之守周礼小行人训诵之职迄汉而有黄车使者皆以陈诗问俗觇知政教尚论巴蜀风俗者恒谓西伯化行江汉为一变文翁倡教为一变武侯治蜀为一变隋唐崇尚释老佛岩遍路为一变而班应谯常诸家书时有称引良楛闲焉至所谓宾人剽勇锐气喜舞 风俗通 若士务读民务耕多秦风楚俗者 四川通志引渠县志 其时已往其人已非益以献逆之祸占籍者往往来自殊方于是吾渠风俗自胜国以往遂靡可得而征矣旧志风俗篇篇区分士习民风农事女红工役商贾服食冠婚丧祭宴会杂俗凡十一目其于士习则云邑中子弟多秀良敦诗书说礼乐弦歌之声不绝第疏于治生每多贫乏又云安土重迁其游宦皆甲乙榜或且就学博其于民风则云渠地西北多 山而东南多水民安其居乐事劝劝功其秀良者既不轻去乡里故无富商大贾而椎鲁少文者习勤俭尚朴素亦势使然也又云遗民土著既少五方之人杂处其间男女亟聚会而有别喜事好动词讼少情实其于农事则云山农多种梁麦包谷地皆硗瘠力作尤苦泽农多种秔糯因水为田灌漑勤劳平地之农多种稻梁菽粟枲棉菜蔬都蔗红花白芍淡巴菇之属人无遗力地无旷土 以上旧志 自馀或简略无义矣兹就一身见闻所及次为十目备简稽焉婚嫁 凡二姓缔姻由媒妁诏介通言既谐即治馔召请二家聚䜩曰会亲家折柬为信初无聘金聘仪其索聘金者必出筚门圭窦之族行聘仪者又必广夏丽娄之家非通式也及婚主人具书生年月日由媒妁以达于女氏女氏拜受复书遂诹吉成礼焉婚之前夕婿家则有宗5 族戚友合具花红礼物镫烛鼓乐舁至其家畅飮尽欢曰贺新郞女家则集少女十数辈团坐轮歌度曼声曳短韵多俚俗之词曰陪花园旦日婿至女家亲迎彩舆华盖卤簿前行鸣金岂 俗作奏 乐或执玉棍为导观者荣之新妇至门庖人割雄鸡血涔涔下绕舆一周一人执盐茶米卡盩 俗作丢 向舆顶口中禳祓祓有词日囘车然后扶新妇出舆立堂上同婿拜天地宗祖已再交拜成礼以适匹夫妇为之相取其吉也新妇衣红衣曰露水衣头覆红巾人室婿为亲揭之并坐合卺而飮少顷岀拜尊章及诸亲曰拜茶亦有遵古礼于翌晨始拜见翁姑及诸亲者仍以适匹夫妇有福者俶拜拜辩 遍字仪礼通作辩以其同为重唇音也 俶拜者复前收拜诸亲长各有赐赉日拜钱其多寡则不等也翌日妇入厨下然棻酹酒口道吉利语曰参灶居三日女氏主人迎女及婿飨以盛筵曰接囘门清 世率逾二日始送归其家伣则令去明囘或竟不留宿矣居可一月女家复如前迎之曰接新客婿有往有不往者女则留处久暂无定大都十日内外耳翌年五月女家又迎之曰接端午例以蒲葵屏面及礼物数事往女住经月躬操女红红件父母以客礼待之不似未嫁时或任劳役也临返馈以草帽凉苫 俗作伞 他果饵迨汤饼有庆复厚贻以礼物日送粥米此礼行而养女之事毕矣丧葬 凡父母初丧子妇哭痛于室设帷堂沐浴含敛毕赴吿于族戚既内椑设灵座陈奠几三日丧主及诸子皆成服居苫次每朝夕上食如生时俗延僧道作法事初曰开路继曰超荐挽近有所谓圣教坛门者往往盛行而僧道几废绝矣卜日发引前夕启奠吊者盈门曰会客诸赙助者有明器有资财有方相刍灵祭文则或具或不具丧主及诸 子哀绖苴杖哭踊致奠或遵行文公家礼凡三献每献必有诗歌夙昔沿用俚词今亦改用毛诗集句闲有歌弹词者如死者自述其生平然三阕而毕读祭文再行题主礼焚楮帛举哀各退是夜具酒馔无定筵日消大夜多有不速之客诘朝亦如之县东互以大山其俗俗稍异每临启奠客致彩绢屏障上书四字挽言及三献时必宣读三过亦古昔读赗之遗也其题主仪式亦略不同设盥洗所数处处置新布一幅题主者得之其赞主贺主则与各处皆同旦日发引舁柩临圹掘土下窆皆依吉时丧不及诸子罗跪圹前候相地者勺米遍各展衣衽承之葬已举哀毕取常青树枝叶簪头而归土著之民聚族而居坟茔廑有数处前后左右蓬颗累累然闲有不需相地不诹月日死便埋之然后举哀者则贫穷之家也葬后三日撮土累墓日复山逢七设斋讽经曰应 七四十九日曰毕七期年小祥再期大祥二十七月禫祭乃释服从吉祭祀 渠人自他省迁居者各有其会馆之祭祀报本追远比于宗祠惟会馆祀期多以春丙秋丁宗祠祀期多在春秋分日此其异也至于家祭率于先人生辰忌日䖍诚享献以及清明扫墓中元焚楮币此则百里同俗无或殊歧也乡村祭祀以土地祠为最盛乡人醵金为土地会每每届仲春祀期与青苗会辄各演戏经月此亦先世并祀社稷之意也文昌宫则四乡多有良由往昔制科取士俗传其神主司桂籍旁有朱衣沈心科名者争崇祀之所谓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至于今日其风未绝至春祈秋报祷雨蕲姓宪章先典犹得祭祀之正而淫祠亦所在多有焉三汇镇有三圣祠者中塑女神三一司送子一司天花一司痳疹世之蕲子禳灾者争趋焉每岁三月十七八日高缀 彩亭四人舁之招摇过市又有三圣行象珠冠冕旒衮衣绣裳亦舁之以行男女游观塡塞街巷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胜会殆有举国若狂之槪民国四年祠宇毁于群盗而此典阙如矣土包山庙中祀狐仙祈祷者或进清油或荐牲馔狡者侏张罔世资以渔利云雾山庙以岁六月朔为其祀期凡凡历十九日趍祀者昼夜无闲倦则偃息道旁累累相属香火之盛视县城隍会有加焉岁久旱则舁神象游行有所谓大王二王或齐天大圣者或以狗饰人形冠凉帽著女人衣履舁游取笑俗言笑狗则天雨也他若石怪树精时见灵异愚民争奉如蚁附羴而巫觋之道尤为盛行日值黄昏角声乌乌震耳近虽科税示禁仍不稍减于前也  按应劭风俗通日賨人剽勇锐气喜舞寰宇记云賨人佐高祖平 定天下善歌舞所谓巴渝舞也又谓宋世巴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䖍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由知宕渠习俗汉宋略同宋元戏曲史以歌舞之端权舆于巫吾渠旧志又谓县多楚俗 四川通志引 意者巴与楚邻楚人好巫自昔则尔如屈左徒尝作九歌假巫讽唱其用盖同今之神歌神曲谛审其辞备述灵巫舞状时焉偃蹇时焉猋举时焉既留时焉既降媻姗长谣谣趋以媚神而流风所被貤及渝巴颛擅歌舞飞声汉代下逮今兹馀韵犹存可谓万禩同风己衣饰 清光绪初渠人率冠毡 俗作毡 帽年少者其檐甚高絣金 新方言云以金绵作彇日絣金 缘之具诸闲色年老者其檐差低廑黑白二色或戴小帽 俗称瓜皮帽  上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日知录谓明太祖所制义取六合一 统也时尚大裦广几盈尺匹缣为带青黄其色履有单梁双梁之别以锦缯为之率复下年少者𫄨花鸟被服半臂比马袿 俗作褂 为多妇女挽高髻足缠邪幅蹑弓鞋径三寸衣则低领阔褒绲 俗作滚 绿繁彩头横金钗耳缀珠珰项钏牙杖以银为之垂于胸前指环手镯闲有以黄金为之者裙幅襞𫌀上袭韬袿 章先生曰韬俗字作套 为当时之盛服至若平民嫁女大氐冠凤冠缀花钿被蹙金霞帔以为礼相传出于明马后之特典至今仍率行无废也建国以还渐被西化冠履衣饰大为改张于是男则冠遮阳帽及博士帽小帽虽闲有戴之者而毡帽则罕见矣褎则由广而狭又由狭而稍大其制亦稍短带则或或具或不具多以革为之履惟朝元禅下无绗饰革鞮亦往往而有马袿促綼 章先生曰綼字俗作摆 便于骑乘为胡清之制服而今人犹崇尚之半臂古为舆台之衣今达官贵人则 以为常服也入冬有被届裱者以毳毡为之名曰围巾而俗或假以貊头绕额则殊可笑矣妇女由高髻而猪要而灵它而蛱蝶甚者鬌垂及肩惟一无花钿之饰手腕不著镯环喜佩西式手表自禁缠足令行城市已无弓鞋解邪幅著长袜及膝衣尚缟𦃃裦小寻变而稍大短廑及肘裙则则直筒无彣辨而韬袿则己废绝矣飮食 渠人恒居三餐工作则具四餐午夜两 章先生曰台音顿俗作𤊯 特丰客至倾家酿常备者为高粱酒或以大麦高粱杂酿之盛以大瓮插竹管二诸客轮番吸飮日呷酒常蓄佐酒者有包蜑 章先生曰蜑字正作卵俗更以蛋为之 盐蜑落花生及干湿黎祁 俗称豆腐 之类若飨显客则陈盛馔日肉八碗清光绪以降而用沙噀 一称海参 鱼翅烧 章先生日字一作䐧按膣䐧同在豪部 矣新岁具干糇 俗称茶食 则预砻糯稻为浆烝搅而切之成长条复飏干而焣 章先生曰焣今 作炒 之傅以饧液及胡麻 本草作胡麻一作脂麻俗以芝麻为之 味殊覃永名日糍颗为县中特饵治东喜制黄色糍团取槐子入糯稻䃺揅极细孰烝置模型印成各种彩彣戚友用相馈遗至土制之百合粉著名东川邻县咸珍视之而土人则以为常食也居处 土著之民多聚族而居每一邨落率为一姓所据鲜有他族杂处处者民既昼地以居其生活亦往往异状县东濒河大山绵亘富薪炭其地居人薪则仰给于山水则取足于河西北旷野百里烟火万家薪炭殊不易得岁旱井涸日以寻水为事焉宫室之制大共正向三楹左右两庑亦有正向五楹或七楹而两庑之下属以厅事者不多觏也县凡四十七场大率市邸狭长而阛阓㾭痹其构有西式丽廔敷敶华烁者则惟三汇镇及㶍渡场尚及见之津要之区土人并 读曰傍 河建屋覆 以箬竼壁以篾䇽水泛则彻之水渠则立之其陋同于乡村之茅庐但彼则限于财此则限于地耳耳言语 渠县方言不知者或诮其鄙𡂒而考索语根固亦雅正不可蔑也如询人物在那塔寻其本字则为那党左哀五传师乎师乎何党之乎公羊文十三传往党杜解范注皆云党所也党音之变为塔端纽双声相转也答人所问日在占里或云在遮里寻其本字则为者里说文里居也者别事辞也俗以这字为之其变为占遮者知纽双声相转也询人那里日那悝或讹为那块按里今韵在之部古韵与悝同隶咍部悝块又同为溪纽双声故得展转蜕化也问何事日哈事何物日啥东西浑言日哈子章先生曰哈字正作余语之舒也通借作舍孟子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犹言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亦有直作余者 左传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犹言小白何物也按舍受声于余古音同在模部 依蕲春黄侃二十八部说 故得相借渠人指某物曰那洼 于佳切即俗歪字音 寻其本字当为彼已晋语引诗候人彼已之子韩诗外传引诗羔裘彼已之子春春秋左氏传夫已氏杜解犹言某甲按那古音罗 左传骖乘歌以那叶皮多是其证也 彼古音波 皮字声韵俱变古音正读波故从皮声之波坡颇婆等字皆同隶歌部尚未变其正音而彼陂等字则俱变入支部非正音矣 二字同隶歌部故得相假已字正音如哀今韵在之部古韵在咍部今隶简书作厶从厶得声者有台有矣其受声于台者又有胎孡鲐邰绐髻炱苔跆冶等字受声于矣者又有埃唉诶㶼款等字二类之字无论今古音皆同在咍部是知己字正音读哀无疑其变为洼音者影纽双声相转也或日当作彼其毛诗彼己作彼其可证然其字正音读该古韵亦作咍部义得相通惟彼己彼其自昔本以言人今则移以 言物矣其他语音之讹如㧛来讹为 来干犯讹为千分 此以韵变 百戏讹为把戏自此讹为咱子 此以声变 讹缪相寻益离其宗若不沿波以讨源循名以核实甯亦知其方域殊语悉为雅言所寄哉交际 渠人缔交辄缮齿录具书三世伐阅而互易之以为质焉其次则联同甲设矢于神前名曰打老庚互称曰庚兄庚弟戚友则具爆竹以贺酬醋之费有耗至数十金者儿女少时其父母喜令拜人为义父义母俗称干爹干娘一称保爷保娘名为托其福庇实则依附声势者多也哥老会挈始于清初挈令严革而秘入会者所在多有建国以还揭橥名号公行无讳嗣经袁大总统申禁并钞没其会金而发发展不为之少减焉且荡没行辈通称兄弟一矫胡清阶级之弊然作奸犯科之事亦所时有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斯言然矣 杂俗 称父母曰爹母或曰爹嫣亦有称阿爸阿姐阿爷阿娘或爸爸姐姐者祖父母曰公公㜑㜑或曰爷爷奶奶或曰老爷老娘称外祖父母曰阿公阿婆或曰外公外㜑夫称妻曰某妹以其姓氏别之故谓娶妻曰接妹翁与子妇伯与弟妇均不交言叔与婶即戏言亦无非议者人情极重视女子名分故虽窭人不鬻其女耻为人童养媳尤耻为人作妾大姓有犯者辄摈出宗籍其渎乱彝伦盗卖骨肉者亦如之初生子命犯独独木关者支一木于桥下犯将军箭者立指路碑于三㒅路口募百人钱作项钏曰百家锁居室犯凶煞者于门前立石高三四尺圆瞪两目张口露牙大书泰山石敢当五字于胸前或于门楣悬圆木若车轮以五色绘太极图及八卦于其上或贴一善二字与山海镇三字凡以镇厌不祥也儿生数岁艰于嗣者则延巫至家取青竹一个枝节 槎枒缀五色布条于上名曰栽花嗣三五年一团花延巫作法如初历岁一纪复召巫者十许人饰其姣好者为女妆名曰包头负孩于背两傍傍分立十二人各手刀一锋刃向上负孩者履而过之名曰度关再系银钏于孩项名曰上钏是日主人治具速客趣以敛财而为义父者所费尤不赀焉岁时 元旦一家聚首于堂以次行礼名为拜年是日临市居者悉门不通往来是为闭财门正月初九日焚香然烛向天供奉日朝上元凡正月上旬勺取先茔土凷 作块 归置神龛上入夜倩疏远者为尸然灯煔香家人环立请祷香微动则神降矣相与叩往咨来往往征譣名为请亡神正月十五日为送年之期是夜大傩各市镇广结彩灯有鱼龙禽兽之形烟火通霄明白如昼文人则猜灯谜申旦不寐名曰闹元宵 元宵以前亲友馈遗率用豚膊修脯是为叩年正月二十八日为渠县冯公生日集会庆祝称为土主会二月二日俗传为土祇生辰乡人醵燕演剧为乐各为土地会八月中秋日亦如之二月十三日为文昌生辰土著人民庆祝者多以世传其神为蜀人故也是日亦肆筵畼飮名为文昌会春秋两社日各地俱集会宴乐名为办社会清明前后十日均为上冢之期各姓集会名为清明会又名人伦会上冢期内凡㝯居异地离祖墓较远者特备楮帛就近邻丛葬处望风祭酹名为野野祭三月十八日县属市镇较大者如三汇土溪等处辄饰幼孩为戏妆缚 于舆杠上用机环左右转动舁游沿街观者如堵名为抬亭子初夏小满农人插秧田中歌唱和答名为秧歌刈麦时击鼓敲梆歌以助工则名打麦歌四月八日为佛生日以红纸二条组成十字上书韵语黏贴壁上名为嫁毛虫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生日业医之家共致庆祝名为药王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有龙舟竞渡之戏先饰艨艟为彩船鼓吹作乐笼家凫于其上黄烟起处则放凫入水矣所谓龙舟者狭长如苇轻巧便捷有彤 俗作撑 放自如之势两舷坐榜人执短短櫂如百足虫船尾一人执梢司进退头一人瞯家凫所在指示追及而擒之家凫入水或泳或游出没无常龙舟七八艇共趋之率不能得观者以为乐 是日午后至埜摘取草苗煎汤入浴云可除毒名为采百草又以艾灼小儿眼角既毕蹈以角黍包蜒及馒头名为吃油膏五月十三日各乡举办关圣会名为单刀刀会叉称磨刀会六月六日民家各暴其衣服器物名为晒服日又于是日研米为末和以药饵蹂踏成麹以之醖酒视常麹为嘉又名制麹日立秋日特制清解药饵煎服以除暑气为秋药七月十二日各家饰人为行装停驻于野临夕炳烛恭迎名为接亡越二日为中元节丰陈祭品并焚楮币以奉其先俗称过月半是日各乡镇延请僧道超荐境内无祀鬼魂并施食以飨之名曰放焰口七月三十日丙夜郷人然香烛祭天视空中色象预卜来年丰歉名曰 郊天八月十五日各家作䭣团啖之名曰过中秋至夜陈瓜果于庭酒食宴乐名为赏月九月一日至九日相传为九皇生日各家斋戒致祭名为斋九皇冬至日相传甿夫耕田草根可以永除名为草王会又于是曰宰猪腊其肉历久不腐名为冬至肉十一月初八日以麦豆海菜猪羊肉之属盉 一作和 米煮之成鬻一家聚食并馈比邻名为腊八粥十二月十六日各家备盛馔临午祀天并祭其先随邀同业及亲友曾食于堂名为封牙一曰圆牙除夕以名刺贴于人家门首亲友则兼馈礼物至戚尤必躬往名名为辞岁 是夜举家围炉家长或彻宵不寐名为守岁小儿则结队提灯手执竹杖遍击房中口中有词曰驱鼠夜半净灶置釜其上涤絜后覆之之以盖旦日揭视则中有一物以验来岁丰歉是为卜年  渠县平民教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订                  庶务禹时育                       校正                  经理陈伟生 

文志  渠县志第六 编辑

 自周季学散私门不统于官传业㑴异流派滋歧汉刘向分校经传诸子诗赋始条其篇目撮其旨意俾各有所归焉逮子歆卒向业于是总群书著七略而班固艺文志实因之洵能辨统析系穷源竟委深得庄荀论学之遗意顾学术应时兴替靡常著录诸家势难削足适履遵仍旧轨魏荀朂括兰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为后四部之名所自昉嗣是宋王俭撰七志附佛道于图谱漫无伦纪梁阮孝绪著七录佛道别出差有卓识然皆标目类从不言作者之意会稽章学诚所谓一掌故令史足矣后之作者时有取合大较亦不外是是渠虽蕞尔不乏伟硕宏著名作雅称不鲜惜著绿半就散佚无由论列即旧志所载者今不能存十之一二遂据此仅存者漫加区别其区别未见其果当也且学术之演 进至近百年而日有所变尤未可执古而论往在晚清同光间吴院学派衰衰而常州学派盛湘潭王闿运者常州学派之钜子也讲学成都负笈从游者甚夥广安周幼庵达县刘士志皆其亲炙门者金榜书院幼庵主讲渠人士深受其薰染而问业士志者间亦有之至是始知稍事群籍不局八比讲章之学且薄之矣学校既代科举西学泉流学者思想愈趋新奇而佛学亦于是为中外学人所欲绎研行见东西冶合将来著录家或更倍蓰于前者矣未可诬也搜集别校是在来者今师孝绪稍益捐之粗别六录以桰前籍日经典录记六艺经说经解入之曰记传录纪史传史论史钞邑乘入之曰诸子录凡能成一家言者入之曰文集录诗赋入之曰枝术录酱卜星占诸书入之曰佛录道书附焉志艺文 经典录  春秋经解十二卷后附统论  宋黎𬭚希声撰神宗熙甯八年王安石再当国颁所著三经新义于天下而黜春秋不列学官且诋为断烂朝报故当时诸贤惯懑不平多有春秋经传著述𬭚其一也坡公赠诗所谓治经方笑春秋学正其时矣是书见重欧阳公晁公武读书志亦著录之 周易解无卷数  明任准撰旧志谓是书阐发天人性命之理其必有以取之矣惜今全书散佚精义名言无由窥焉 菊逸山房易学一卷  清宼宗撰乃宗官荣昌学官时作未详体例例然易道深远见深见 浅因人而异而后进初事研修者固不妨备插架之用 四书讲义一部  清岁贡贡生裴寅亮著寅亮教学其官署因感刺激遂默诵讲义十部取其长者集成此书书虽頪于钞撮欲便观览或亦有取乎此也 学庸讲义  清岁贡生王果撰前志人物门引卷数不详 记传录  忠孝录一卷  失撰述人名氏书载汉冯公事实及碑志甚详知为与冯公并世者所编辑明末毁于兵无复存者惟书名见明甘泽疏中 宕渠志二卷  是书见宋史艺文志不详详作者姓名则未知何时人也 学宫图考  清宼宗撰是书厘订学宫源流凡封赠祭典籥章从祀等頪皆能条分缕晰言其所以然是有功学校者前邑侯王椿源甚爱之临去购数十部归将又为山右书矣 诸子录  迈德论一篇  晋龚壮子玮撰传偁壮洁已自守与乡人谯秀齐名父叔为李特所害壮积年不除丧卒假李寿手讨特孙期私仇以雪后谏寿僭伪不从遂偁聋终身不至成都惟研考经典覃思文章至李势时 卒此篇想系壮隐居励学时著以见志者今已失传仅存其名 校勘荀子二十卷  宋𬭚撰𬭚精经术与苏洵文章并称于世为当时有名大儒者而荀子一一书可以羽翼六经宜𬭚笃嗜而乐为校勘惜今黎本鲜传仅见于宋书艺文志云 任子迂言  明任准撰本宦家子而能高尚其志不求闻达惟以闭门著书为事其人品甚高所谓迂者殆深得夫易云含章可贞之义也亦迂叟迂倪之类前志谓皆经世宰物之方晋江黄公亦称其与陈茂烈相匹亚洵知言哉 又前志载隼著筹画寰宇卷数不详   救荒书一卷 明李含乙撰书为含乙牧高邮时作当崇祯戊寅庚辰间两畿旱蝗高邮特甚含乙设法赈救多所全活毗壤仿而行之亦各著效既竣事乃自就其经验所得得著成此书 天学  清宼宗撰前志人物门引卷数不详 文集录  秦邮草一卷  明李含乙青藜撰文仅存救荒书小引一篇馀皆诗乃其牧高邮时作王璲序谓可与高岑王李把臂入林谭何容易而王永吉序则以司空诗品纤秾洗练数语评之固已得其形似要不若序中有云时一发吟落语便韵为得其要也盖公目击时艰抒写胸肌 忠义之气时流露于行间晚年击贼被陷不屈遇害卒能行顾其言是集之存有以也 说劔斋集四卷  清李珪撰珪字公执号鹤汀含乙长子崔竺五序谓可与长卿子云李苏诸贤后先竞爽辉映未免过誉然据自序其诗有云巴沦之俗其人人好歌李生偶尔习气不除借此登其磈礧使巴童荡奖宾女持节而倡之亦竹枝款乃之遗韵耳读此亦可见其襟怀 片石斋集一卷集唐诗一卷  清李瑨撰瑨字宕山号梅岑含乙次子文有奇气诗亦精精工李以为之序其集唐诗挥洒如意对尤浑成如自己出 艾庵集 清李泳撰泳字□庵合乙第三子名与兄珪瑨埒集虽失传其大斌山记犹脍炙人口云 濠梁诗集一卷文集一卷  清李甡撰□□□材珪子为康熙廿年辛酉王渔洋所得士诗以五七古胜□□祯其师之专主神韵者其济南北地之流亚欤文亦楚楚有有政 干六堂诗集无卷数  清释行怈撰行怈楚人住渠回龙寺精戒律善诗文康熙时名陈缙绅云 图南集一卷  清李𥡝撰𥡝字兼三贡生亦含乙孙集今失传雍正间邑乘乃其 手笔笔墨洁净可为蓝本则其它可知矣前志载其秋夜读书吟听虫声吟诸诗颇超凡俗读此足见一般 艺圃诗文集二卷  清李漱芳文轩撰漱芳为为含乙元孙官御史时以声闻所上奏疏皆剀切详明沥情吟中白云断雁图兰省晚归图载书过峡图茆檐望阙图诸诗尤情词斐亹沁人心脾凡所题词胥一时闻人云 屏山诗文集十二卷廛居随笔一卷续笔一卷拟咏史乐府二卷清贾秉锺屏山撰诗与文皆乡举后官山右时作随笔续笔致仕廛居作咏史乐府乃与朱菽原先生商古今晚年怡情之作也 流江唱和集一卷 清嘉庆丙寅间学博陈公猷瑞解仕归渠之人士祖道东门外陈首唱众和之七律皆次归微飞稀扉原韵凡数十首汇为一帙掌院贾秉锤序而行之其诗因难见巧愈岀愈妙亦云盛矣 李忠烈公四世劫灰集四卷  清贾绂麟编是集为李含乙父子祖孙之作含含乙以力挽明亡死难其曰忠烈者乃清高宗赐明亡殉节诸臣谥含乙得之者也曰劫灰者盖毁烬之馀若日存什一于千百云尔 唐宗诗纂便读六卷  清王果编是书为初学计首五七绝继五七律而以各古体为殿编次颇有条理邑侯何庆恩为作序大旨言渠人不究心声律凡一诗出瑜瑕差半故详为指示大有望于后学云 流江鸿雪集二卷  清贾振麟编次是集为邑侯何恺棠在渠所作诗文凡邑人之为侯而作者亦附录之分上下卷上卷文下卷诗侯治渠三载役心民事凡所兴作胥于诗文发之读此可以想见其抱负至渠人士之称述亦多纪实语集名为侯自题取坡公渑池怀旧诗意盖鸿爪印雪鸿去雪存鸿无恋雪之心雪自留鸿之迹有观感益深者此集之所由名欤 勉不足斋集八卷  清吴照南广撰南广性俶傥傥不拘小节任渠学博时所至有诗颇能道其山川形似诗有佳句而其文与赋奡排近古亦足备人一览云 春星草堂诗集四卷  清王大奎撰奎字子聚岁贡生教学颇著声誉惟是集未见无由窥其大旨仅著目焉 读画小舫诗集一卷  清阎检悔生著悔生能诗工书自入童子学后屡赴乡闱皆见摈以故集中诸作多郁抑不得志之语时或为达观者言用自遣遣适要亦穷而后工者也 惩斋文集二卷诗一卷  清杨宜治虞裳著虞裳才优于学吐属不凡集中传记序跋碑志诸作自能入古而论说各文尤骏快绝伦令人百读不厌诗亦健雅耐诵 文品二十四首  清岁贡李铭西箴撰西箴故善词章于文之格律律颇有所窥所著文品廿四首盖规仿司空图诗品为之今其稿存李某家未即梓行获目阅者殊鲜亦无由揣加鉴评云 俄程日记二卷 清杨宜治著  又嘉隆八咏幷越南勘界路程藏于家东轩诗存一卷 冉之简著  技术录  内经纂要一卷  清阎云浩伯馀编云浩颇精医术既汇成是书复取诸家之说较善者诠释之间亦录已经验语惟稿存其家尚未刊行业医者得此或亦一二有补焉 眼科辑要  清王果撰前志人物门引卷数不详 寒症  清宼宗撰前志人物门引卷数不详 痘科  清宼宗撰前志人物门引卷数不详 疑龙经集注三卷撼龙经集注八卷  清宼宗撰两书现皆行世具有定评 佛录  破山语录二十卷诗草四卷  明末破山和尚著破山籍地纪载不详详或曰大竹人然据云雾山 普贤寺有俗霞壹三字传系破山书则其驻锡此寺无疑是寺地属渠境则破山之为渠渠人又意中事也通江李馥荣纪其棒撃明大司马吕大器及自食肉以止李占春之残杀羹录其临别赠占春一绝云饱食煖衣乐矣哉这埸春梦几时囘而今要醒而今酲莫待藤枯树倒来是真得佛慈悲戒杀之旨实救众生而有补者书虽世稀傅本大旨由是亦可推见矣 憨翁和尚语录  清释行怈撰前志仙□门引卷数不详 心印会讲注长编  清张三寅海山撰长编未竟卒语载人物表  道录 阙

兵备志  渠县志第七 编辑

 三代之兵寓于农圃秦汉始置材官于郡国而宾兵特以剽勇称西魏以降府兵渐兴唐衍其制益置府兵于十二道宋制京师禁军之外有诸州厢军应募民丁若保丁则一保之内所设者也胡元路设万户府县设千户所有正户贴户等军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畜□亦寖有古意焉明世州县分设制兵练兵民兵三种初有总旗小旗之目清代则设汛兵以隶汛防防常练团勇以属团保至于民国兵制称供调县署则警备队服其役镇守城圉则城防兵肩其任葆卫乡里缉盗御贼则壮丁团队龚其差传曰天生五材谁能去兵其言信弗諐哉 兵制沿革表   兵备志一         秦  汉  蜀汉  西晋  东晋  西魏后周  隋  将  尉   守丞治民尉典兵    太守长史  丞 都尉  太守将万骑长史丞治兵都尉课试秋操   太守长史  丞 都尉  将校略如汉制别有曲长屯将等官   武吏  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刺史  司马  司马佐刺史典兵     刺史总官  司马郎将  刺史总管都摄诸州军事每府置一郎将主之   郎将 副将 坊主  团主 督捕 总管  诸府置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县置督捕以讨盗贼   卒  材官  析天下为卅六郡置材官             材官板循  蛮 賨兵  马氏文献通考谓巴蜀止有材官言无卫士骑士楼船也 永初二年巴郡板楯蛮大破羌人 汉世賨兵极剽勇     賨叟  依孔传说   兵有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           叟兵  太康元年尽去州郡兵永甯元年以叟兵击流人李特李镶等破之     巴僚  兵  甯康元年杨亮以巴僚兵拒符坚           府兵  宇文泰用苏绰议始创府兵            府兵  仍用齐府兵之制稍加润色  将     唐  前蜀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刺总史管司长马史校队尉正火 长      观察使天复五年置金州雄武军由观察使统之        甲  渠州厢禁军隶潼川府路由都总管  统之后又设总管钤辖之司本州复设正  副都指挥使都虞候虞候承局正副都头  押官都监监押以部领之        乙  民丁统于本地官绅        丙  都保正副大保正保长          达鲁花赤千户百户镇  抚  各路     设万户府县设千户所     甲  千 副千 镇户 户  抚  百 总 小  户 旗 旗    乙丙  总练       民兵统于本县长官        洪武中千户所设设广安州县隶之        甲  汛防把总分防外委  乙  团保局长  汛兵初隶保甯镇后改隶顺庆营达州营绥定协         甲  警备队     长    乙  城防司     令    丙  团  练务   局长  府兵     越骑 步兵  彍骑  唐初府兵制士  渠州兵  勇   王建割  渠州兵勇隶金州雄武  甲厢军   禁军      屯驻驻泊就粮  乙民丁     屯兵     正户 贴户  民丁壮及有力者充军谓之正  甲制兵  屯兵   乙练兵     丙民兵  士兵 壮丁甲  汛兵五十名     乙  常练丁团勇        甲  警备  队  乙  城防  兵  丙     壮丁团队     常练门户     以十人为火五十人为队三百人为团开元末始改用彍骑    军          丙保丁  刘州厢兵号克甯事     户弱者出钱谓之贴户                     驻防  兵备志二 清制渠县旧无营镇屯𦈌仅汛防把总一驻城领马步兵五十名顺治初年年隶保甯营康熙中年改隶顺庆营雍正末年又隶达州营乾隆因之嘉庆十九年始改隶绥定营二十三年添设分防外委一驻县属静边场或云二十五年  宣统元年汛防把总及外防外委均奉令裁撤民国二年十月四川陆军简营长御令驻渠次年引去四年杨连长驻渠清乡事竣亦去五年四川陆军许梯团长渥生御锺师长命驻渠七年郝营长御靖国军司令命防渠七月改驻谢腹便团长八年调李子实团长驻防扎观音梁九年调喻旅长海清驻防扎旧东昇当十年二月四川江防军向康衢旅长御命防渠仍驻旧东昇当十一年初由民军郑司令派兵驻渠后由由秦军王忠良司令驻防十二年十月川陜边防军派余魏两团驻防十三年后乃由四川陆军第十一师罗师长令派熊旅长玉璋驻防  十五年后驻防旅部扎县府四道堂十九年十月罗师因部属内变为叛团李某监视月馀脱险二十年一月间道入渠自率熊旅攻顺不克退驻武胜渠防即为二十军杨森所有并派三混成旅杨汉域旅长驻焉二十一年十月军长杨森徇各将领之请出兵戡戡乱十一月调旅长杨汉域驻顺另派向司令廷瑞邹司令文龙率戍区精练各营驻防司令部扎县府花廰 保甲  兵备志三 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通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性情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七为州夫始分于井则地著计之于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周制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 比设比长每比下士一人掌五家闾设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掌二十五家族设族师每族上士一人掌一百家州设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掌二干五百家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穑稼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序则行礼而视化焉邻长每邻一人掌五家 里寕每里下士一人掌二十五家 酂长每酂中士一人掌一百家 鄙师每鄙上土一人掌五百家 县正每县下大夫一人掌二千五百家齐威公用管仲仲曰夫善牧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伍无 非其里什无非其家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得不召而来故人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故主政可行于人人心可系于主是以制国郊内则以五家为十为里里四为连连十为乡乡五为帅国内十五乡自家至帅郊外则三十家为邑邑十为卒卒十为乡乡三为县县十为属属有五自家至属各有官长以司其事以寓军政焉而齐遂霸秦用商鞅变法令作什伍之制五户为伍十户为什百户一里里有魁五里一邮邮有督十里一亭亭有长五亭一乡乡有游徼十亭一县县有令令尉十乡曰聚聚有啬夫汉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 稀则旷乡亭亦如之东汉乡置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正女义妇逊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闾以兴善行乡置有秩游徼有秩郡所置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游徼掌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王民收赋税亭有长以禁盗贼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十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晋制每县户五百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二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右每千以下置治书吏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正一人五千五百以上置史一人佐二人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户十以上置 校官掾一人县皆置方略吏四人 以上通考  宋县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什十为里里魁主之十里为亭亭长主之十亭为乡乡有乡佐三老有啬夫游徼各一人 郑通志 后魏初立宗主督护人多隐冒五拾三拾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太和拾年遂定三长之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北齐令人居拾家为邻比五拾家为闾百家为族党一党之内则有党族族一人副党一人闾正二人邻长拾人合拾有四人共领百家而已至于城邑一坊侨旧或有千户以上唯有里正二人里吏二人里吏不常直隅老四人非是官府私充事力坊事亦得取济若论外党便是烦多通考北周县五家为保立一保长保五属闾有闾正闾四马族有族正五族 为邻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建德二年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H}隋书{H]隋文帝受禅颁新令五家为保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闾正党长比族正以相检察苏威奏五百家置乡正令理民间词讼寻废百家置里长一人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三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H}若山谷险阴地远人稀之处听随便量置{H]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其村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其村居如满十家者隶入大村不须别置村正天下户量其资产升降定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凡三本一留县一送州一送户部常留三比在州县五比送 省诸里正县司选勋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强干者充其次为坊正若当里无人听于比邻简用其村正取白丁充无人处理正等并通取十八以上中男残疾免充宋初循旧制衙前以主官物里正户长乡书手以课督赋税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承符人力手力散以奔走驱使湻化五年令天下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熙甯三年十二月诏行保甲法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拾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人为之副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附保两丁以上有馀力丁壮勇北亦附之内家赀最厚材力过人者亦充保丁兵器非禁者听习每一大保夜轮五人警盗凡告捕所 获以赏格从事同保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掠人传习妖教造畜蛊毒知而不告依律伍保法馀事干已又非敕律所听纠皆母得告虽知情亦勿坐若于法类保合坐罪者乃坐之其居停强盗三人经三日保邻虽不知情科失觉罪逃移死绝同保不及五家并地保有自外入保者收为同保户数足则附之俟及拾年则别为保置牌以书其户数姓名遣官先行畿甸既就绪遂推之五路以遍于天下七年司农寺乞废户长坊正其州县坊郭择相邻户三二十家排比成甲造为甲头督输税赋苗役一税一替若催科外别令追呼者以违制论从之明年诏问罢耆户长壮丁之法何人建议及以此议奏呈帝曰已令出钱免役又排甲使为保丁责之催科失信于民又保正本令习兵何可更供二役安石曰保丁户长皆百姓为之今罢差户长使为保 丁数年或十年方催一税其任役不过二十馀家于人情无所苦周官什伍其民有军旅有田役若谓保丁止供教阅不知馀事属何人也其后诸路皆言甲头催税未便遂诏耆户长壮丁仍旧募充其保正甲头承帖法并罢元丰四年诏五路义勇悉改为保甲八年诏旧以保正代耆长催税甲头代户长承帖人代壮丁并罢如元充保正户长保丁愿不防本保应募者听高宗建炎四年定制十大保为一都保二百五拾家内通选才勇物力最高二人充应主一都盗贼烟火之事大保长一年替小保长二年替户长催一都人户夏秋二税大保长愿兼户长者输催纳税租一税一替欠数者后料人催 嘉泰四年七月命诸路提刑提举司措置保伍法至开禧元年七月复诏诸路提刑提举司措置保甲其后理宗宝庆二年拾二月排保甲行自实法南宋甚重民兵团结民兵之法详见知汉阳黄干之奏其法以五家为一小甲五甲为一大甲四大甲为一团长一里之内总数团长为一里正一乡之内总数里正为一乡官一县之地分为四隅每隅之内总数乡官为一隅官以察奸慝以䕶乡井元府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县邑所属村疃凡五拾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之长增至百家者别设长一员不及五拾家者与近村令为一社地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为社者听其合为社者仍择数村之中立社长官司长以教督农桑立牌橛于出侧 书某社某人于其上社长以时点视劝诫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点官责之其有不敬父兄及凶恶者亦然仍大书其所犯于门俟其改过自新乃毁于岁中不改罚其代充本社夫役明洪武十四年诏编户役黄册以百有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数多寡为次二拾三年奏准攒造黄册格式有司先将定式誊刻印板给与坊长厢长里长并各甲首令人户自将本户人丁事产依式开写付该管甲首甲首送各坊厢里长坊厢里长送付本县查算凡编挂里长务不出本都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拾户编为五里剩下五拾户分派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将别都人口补辏二拾七年四月命有司怿民 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者理其乡之词讼清顺治元年诏各府州县卫所属乡村拾家置一甲长百家置一总甲凡遇盗贼逃人奸宄窃发事件邻右即报知甲长甲长报知总甲总甲报知府州县卫核实申解兵部若一家隐匿其邻右九家甲长总甲不行首吿俱治以罪拾七年令民间设立里社则有里长社长之名南省地方以图名者有图长以保名者有保长其甲长又曰牌头以其为拾家牌之首也拾牌即为甲头拾甲即为保长又曰保正又有耆老一项例有顶带亦与闻乡里之事康熙四拾七年申行保甲之法其一州一县城阙各若干户四乡村落各若干户户给印信牌一张书写姓名丁男口于上出则注眀所 往入则稽其所来面生可疑之人非盘诘的确不许容留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若村庄人少户不及即就其少数编之无事递相稽查有事互相救应保长牌头不得借端鱼肉众户客店立簿稽查寺庙亦给纸牌月底令保长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违者罪之雍正四年严饬力行保甲如保正甲长牌头果能实力查访据实举首者照捕役获盗过半之例酌量奖赏如瞻徇隐匿者即酌量惩警如有堡子村庄聚族满百人以上保甲不能遍查者栋选族中人品刚方素为阖族敬惮之人立为族正如有匪类报官究治徇情隐匿者与保甲一体治罪六年禁止四川跳甲插花之弊户部等衙门议覆奉差四川之给事中 等条奏事宜内一条言从前川省差徭繁重保甲人役或按月支应或按里分派数之人夹杂一处名为跳甲插花其弊无穷今杂办差徭悉蒙除免岂可任其仍沿旧习应行禁止以息扰累从之乾隆二拾二年又釐省保长保甲奉谕旨州县编查保甲本比闾什伍遗法有司自当实力奉行乃日久生玩类以市井无赖之徒承充保长保甲虽课最内有力行保甲之条不过具文从事著各督抚就该地情形悉详议奏嗣经各督抚上奏户部汇议略言保甲之设所以弭盗安民今各省奏到情形其中如慎选保甲一条议令该地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承充保正甲长不得以市井无赖滥厕其一切户婚田土催粮拘犯等事另设地方一名承值至支更看栅等役民间以次轮充惟绅衿及衰废幼丁量免俱应准行至所请减设牌头免点 甲长二条查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长原使分任责成若经减免则保正耳目难周稽查恐有不密又添设约正约副设立保甲房书吏二条未免滋扰又十户轮充甲长一条仍恐无赖之徒滥厕俱应议駮从之[H}以上通考{H]清初城局公事札委者曰局士光绪十三年城乡均设乡正皆用耆衿监为之或由官长礼请或由绅衿举保不限期满亦无薪水又设各里团保以副之正总理一乡公事给以图记遇有窃盗送官必由乡正印记于牒官始准理每里设乡约保正各一人主理里中讼狱干办差徭公事由各里绅耆公举官为给照三年限满则另行举报皆以平民充之以十家为一牌有牌头一人十牌为一甲有甲首一人城镇街道旧设街约一人一曰客总或一街设约一人或数街一人各从其宜 无定数十四年设乡正办保甲又设各里团保二人分理保甲又改保正日里正 以上广安州新志{民国保甲之制载卷四团练 警备队  兵备志四民国三年三月袁大总统通令各县酌设警备队上县百名中县八十名简县六十名由县知事自行招练所需费款以停办自治经费充之督率调遣一听县署吾渠比照中缺暂设队丁八十名五年五月知事纳汝弼裁并护国军七月知事李昌宣恢复之新招队丁百名二年十月县绅谢济安为靖国军宣抚使编裁保卫团警备队为靖国军七年一月初设城防司令二月王知事时俊呈奉嘉陵道指令撤销之复置警备队八年三月颜德基司令饬设城乡联合保卫团五月全省警备总司令通令各县原设保安保卫防卫等名目应自今统称警备队以昭划一九年三月又改为巡缉队拾年拾月税知事梯青规复之其后川战迭兴防区制盛行政令不一团练局次第改组各县警备队泰伴 并入团防特置常练兼供县知事调遣焉 团练  兵备志五唐肃宗乾元初置团练使大领十州小者三五州代宗时元载当国令剌史悉带团练大率团练皆隶所治州岁以八月考其治否以安民为上考惩奸为中考得情为下考宋沿唐制诸州置团练使[H}以上文献通考{H]当时之弓箭社盖其良模也由是元有义勇明有壮丁历代率山未之或废清嘉庆二年东乡有王三槐之乱吾渠奉令整饬团练自卫六年总督勒保奏令渠县增派佐杂二员榜办团练咸丰九年叙州又有蓝朝鼎李永和之乱公议各乡团操练丁勇自是团练规模益彍矣十一年朱曹之役吾渠有数乡团勇竟能迎拒贼众数万于洗鱼滩观音阁等处光绪拾年李子垭九盘寺因驻团勇大竹匪党张豪义不敢西犯拾五年擒斩巨匪黎细细琅琊望溪两场团勇实尸其功二拾年总督鹿传 霖通令各州县设团保局局募常练丁七八拾名或百馀名知县黄德润集绅议定募常练丁一百二拾名练费随粮征收每斗制钱二百文其各乡团保亦募常练丁二三拾名有差民国元年初设团防营六月内务部通饬各县设团练局局设正副局长各镇乡设团练分局专办民团八月县属上下北路西南路各场拟具举办民团办法呈县备案其法以大小保为限大保专聘教练一员小保则两保合聘一员定期教练就所分三区内每十家选择教练一员教以刀矛枪炮射墼诸技俟操练纯熟以一人教一家以一家教一牌以一牌教一甲以一甲教一保教练既成人尽知兵保长即千长以统率各甲甲长即百长以统率各牌牌长即什长以统率各家声气联络休戚相关遇有匪警梆锣为号四面兜击每月点团一次藉讲滨以 激宕其心假操作以奋励其气趣令人自为兵家自为战兵不待募而自足饷不待筹而自备县知事特嘉其卓见批准行之二年三月知事毛焕煊改称团练总局委雍镇谢文炽为正副局长设参议二置常练百五十名八月县议参会准请改委罗平安为总局局长十一月大兴场民团分局长李光明等以七场联合团成立具呈县署拟以各团挨门丁[H}即门户练{H]每夜二更后各执器械逻巡方境以防盗匪潜滋奉准施行是月县会议决民团编联简章咨县核行就城镇乡自治区域按户分团十戸为牌公举牌长一人十牌为甲公举甲长一人十甲为团公举团长一人由县加委其一牌之内花户逴[H}俗作窎{H]远不足十户者如上六七户亦准得成立一牌各团长直隶各分局附郭者直隶治城本局操练分四种一农隙操练二冬防操练三分局调集会操 四本局调集大操每团设练□□□□□□□□□□□□之□□□枪枝射击刀矛诸杂技为主名国户状丁农陨时日于午后输班到本团操练三小时冬防吃紧时每日操练四小时不得无故不到及以老弱塞责由团练局正副局长督往各路巡防三年四月设团务局假县会为局所就旧分五路每路设路长一员又改各场团总为场镇各保保长为叚长以新耳目路长各带团丁百名或二百名视所属场长大小多寡为差四年八月改订四川通省团练章程颁发到县撤销团务局仍设团练局其场长叚长名号一律改从旧称六年六月省长公署以现值大军清乡各处匪徒往往避实趋虚伺察官军行动预设机牙或变易服装或窖藏枪械或伪为商贩或杂入农 氓比及军队调移辄复乘间窃发然匪徒虽至狡狯能淆军队一时之耳目断难逃团保平日之见闻通令责成团保认真整顿治匪清源使内奸无囘旋之地外匪绝勾煽之资云八年四月知事余同划县属旧有五路为七区以治城及东南北三关等场为第一区林坝[H}现改为临巴{H]流溪锡溪李馥等场为第二区柏林清河杨家回龙等场为第三区 硐李渡琅琊望溪㶍渡中滩有庆等场为第四区新市宝城宋家龙凤清溪茶房河垭望江青龙等场为第五区三汇龙会文重丰乐涌兴小杨家义和土溪贵福石桠等场为第六区大兴板桥青丝静边白兔八庙水口岩峯三板万寿等场为第七区区设团总一人常练三十名至六十名专供游击盗匪辅助民团及催科税款之用其月饷由区属各场龚给汇同区团费以时措缴误时者饬 丁守催各乡民愈遭剥削矣八月局长毕赞周举办团练传习所毕业者数十人十年三月知事李逢焯令饬团练局成立游击七分队分驻各区区设督察员一人按月由局支薪四千文十月知事税梯青令调七分队囘城改编为四队并裁各区督察员以节靡费十一年十一月团练局以旧有毛瑟枪作价分发各乡新购夹板枪一百八十枝十二年一月知事侯元澄令饬各区场整顿门户练其常练未成立者不得再行成立已成立者不得再事扩充二月驻防岩峯场游击第一队三分队中士何俊率兵士二十三名携枪潜遁五月陕军据治城提取团练局枪弹无遗 十三年二月知事廖震印发各乡十家门户牌以清内奸规复七区团总制撤销团练局改设军团联合处知事兼任处长六月六七区成立联合团办事处游击队百名专供清乡御匪之用颇著成效十月陕军退走知事余维初规复团练局十四年二月四川陆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蒲江罗公驻渠令饬裁撤区团局自是各场团总始得直隶团练局人民亦得弛于担负五月县署令行各镇乡特设团款监察员由县署委员监督票选与正副团总同十月遵章票选陈石安为局长由县转呈省局加委十一月经团务会议表决分呈县署师部核准在团练局内附设临时修械所官督商转专事修理民团武器十八年秋奉令停办十五年后奉师长罗令申送联团讲习所学生先后计共九拾三名 拾六年一月团练局奉令改称团务局直接通省团务处号为独立寻如旧制是年秋第二届改选仍选石安充任随于县东李于垭龙峡山柏林口等处添建碉楼拾七年秋由局禀准开办民团干部傅习所一二两期先后毕业者计三百馀员拾月因冬防吃紧议由民粮每斗附徴洋五角成立游击大队分八区三拾二中队拾八年缩编为五区二拾中队大队长仍由局长兼摄经费减少改征每斗附加二角以拾九年二月拾五为四个月作一次征收期续办续征拾九年拾月奉拾一师令又改称团务局为保卫团办事处处长由县兼摄副处长以现任局长充之选举之例遂因以中断并照通令酌划 全县为十区各设区长一助理二是为地方自治之初声二十年二月杨军长接防后改委副处长并置民团指挥官五月成立戌区团务干部学校遵饬每期申送学员一百名经费由办事处照操报解计先后毕业囘籍服务者现已百有馀人是年十二月始以五区队编为精练营废大队长另置营长各职二十一年八月县长龙焕章因各上峯催促户口清册始遵依通令废团甲实行编户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闾百家为乡原有之市场在百家以上者为镇不及百家者仍称为乡乡镇各管闾邻直隶区长九月复奉令成立民练五营行未久以经费支绌议废由县通令改办门户练  团务局长题名 雍 镇 谢尔炽 罗平安 毕赞周 邹平章 蓝寄尘 王笃诚王公度 王洁澄 刘保元 王伯熙 邹希仁 陈石安  保卫团办事处副处长陈铭鼎 陈正五 熊公布 杨华林 军事  兵备志六周 武王代纣巴师锐勇歌舞以凌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代纣前歌后舞也[H}华阳国志{H]鲁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吿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聘邓邓南鄙攻而夺其币巴子怒伐邓败之其后巴师楚师伐申楚子惊巴师[H}华阳国志{H]鲁庄公十八年巴师伐楚克之[H}华阳国志{H]晋文公西伐巴蜀[H}吕氏春秋{H]鲁文公十六年巴与秦楚共灭庸[H}华阳国志{H]哀公十八年巴人伐楚败于鄾[H}华阳国志{H]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有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 既甯楚使请城蔓子曰藉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礼[H}华阳国志{H]吴阖庐选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H}吕氏春秋{H]秦 惠文王时与巴为好蜀王弟苴侯封于葭葫苴侯私亲于巴巴蜀世战争蜀王伐之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灭蜀仪贪苴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H}华阳国志{H]惠王遣张仪率巴蜀之师十万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修整里阓张市列肆与咸阳同制[H}华阳国志{H]汉 高帝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说帝募发賨民与共定秦地秦 地既定賨民皆思归帝嘉其功而难伤其意遂听还巴[H}华阳国志{H]高帝十一年发巴蜀材官卫军霸上[H}文卢通考{H]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反移檄州县宕渠杨伟等起兵数千人应之遣吴汉率军讨诛歆等汉乃乘桴沿江下巴郡杨伟等惶恐解散汉诛其渠帅二百馀人徙其党与数百家于南郡长沙而还[H}后汉书{H]永初二年羌人反乱广汉郡屯葭萌巴郡板楯军救汉中大破羌人[H}后汉书{H]兴平元年马腾与刘范谋诛李催刘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战败[H}后汉书{H]建安二十年曹操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魏将张郃别督诸军掠巴界先主率张飞等进军宕渠之幪头[H}今县东八濛山{H]相持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于阳石[H}先主志作瓦口一作荡石{H]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 救大破郃军郃弃马缘山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引还南郑[H}巴志{H]晋 永康元年巴西赵𫷷谋叛与宕渠李特振施流人以收众心特之党类皆巴西人与𫷷同郡率多壮勇因聚众专为宼盗𫷷僭称益州牧杀李庠特弟怨之攻杀𫷷[H}载记{H]永甯元年罗尚为平西将军护西夷校尉以叟兵击流人李特李骧等破之永嘉四年谯登之父居巴西为李雄巴西太守马晚所杀登请镇南将军刘宏资兵以复仇宏乃表登为扬烈将军梓潼内史使自募巴蜀流民得二千人西上至巴郡进攻宕渠斩马晚食其肝[H}巴志{H]元兴三年桓玄纂晋加益州刺史毛璩常侍左将军璩执其使者传檄讨玄玄怒使郭德戍宕渠璩会巴东太守柳约之等击破之[H}晋略{H] 义熙二年秋九月克宕渠刘裕遣毛修之等讨谯纵至宕渠军中作乱修之退还白帝[H}晋书{H]三年八月克宕渠梁 天复二年王建取山南西诸州镇[H}按渠州时隶山南西道{H]天祐四年取金州置观察使兼领渠巴开三州寻复失之后复得金州置雄武节度于此[H}史略{H]唐 长兴初孟知祥并东川[H}史略{H]宋 开宝二年王全斌略定两川地[H}史略{H]端平二年蒙古命阔端等侵蜀四路悉残破[H}史略 按县时隶潼川路{H]宝祐中元兵入蜀制置使蒲泽之宣抚李会将军张需移渠州治于礼义山元军至练使胡载萦率州人以死拒守城得无恙[H}明统志{H]元 世祖中统十五年八月安西王言川蜀既平城邑山砦洞穴凡八 十三所其渠州等处凡三十三所宜以兵镇守馀悉撤去从之至正二十一年明玉珍并东川郡县[H}史略{H]明 洪武四年平巴蜀清 宣统三年十月大竹欧攀桂诡称同志军率党千馀人至县掠取警察局枪械苛敛于民县众大愤鸠集壮丁攻杀之其党徒三百馀人溃逃出城者多赴河死已广安胡孟辉王小臣等又率千馀人据县时成都尹昌衡已杀川督赵尔丰隆昌张培爵合江夏之时发难重庆皆称军政府各县纷纷独立知县周𫍯避位出署大竹李绍伊亦遣队来县与胡孟辉等各索银千两王小臣携取县印而去民国 五年袁大总统改称洪宪元年各省䕶国军起大竹萧德明称护国军川东总司令五月十九日率军来攻渠民共推纳知事汝弼为 护国军总司令罗平安为副司令婴城拒守萧军围攻十馀日不下民党同志赖振华等死之顺庆䕶国军川北总司令锺体道遣曾营长居间媾和于六月九日萧军始去九年七月郑军攻渠城中防守特严不数日围解十一年夏七月四川陆军第一军第二军始肇衅作战二军蹙一军于渠南一军反攻大败之初两军交绥一军引退达县至渠二军前敌总指挥唐式遵由梁大率队踵追抵渠临河干河水倏忽泛涨乏渡隔河发大炮注射一军退走二军造浮桥渡河穷追值至县南新市镇杜家岩峻阪狭道登陟殊难突遇郑经武率军一旅由花桥绕经南院子伏道迎击二军不支转战经宝城有庆中滩诸场至渠城战区延属九十里铳炮之声不绝唐式遵既退渡浮桥立折毁之以防进兵其支队 长李樾森尚屯渠城未岀几为一军所获只身力驰至上流呼般得渡始脱险去十二年四月颜德基攻渠六日不下广岳民军来援围始解五月陜军第二支队司令王宗良攻渠由三汇进军土溪时治城为郑启和所据因遣其八路司令防守李馥场南阳𡎚碧云寺诸处旋败退至高石坎径拔队去陜军遂入城八月陜军第七支队司令张藩与郑启和通款王宗良退驻三汇启和令其指挥官周绍轩率兵驻渠九月张藩亦由大竹移驻十三年一月王宗良自三汇反攻郑军迎击于穿林坝及石子岭抗战甚烈王军稍却越三日复分两路进攻一由马木溪绝河趋据王家山一由曹家店长流江溪发大炮轰城郑军不支张藩逃亡馀众溃退 城破王军入城恣意杀掠竟日乃定计罹害者有李芳廷等数人拾月川陜边防督辨刘存厚据渠王军引去寻黄骥遣其左翼司令陈清泉来攻兵抵北门刘部团长余光武亟谋退走适梁士萦自大竹驰援陈始败退拾五年冬驻川何光烈师属部秦杜两旅溃变势将扰我驻军旅长熊玉璋侦知先领所部冒雨沿营蓬各边布防粗定该军大至急邀截痛击彼不得逞十八年一月驻万杨子惠军长率五师二旅来渠其伙饷由我月事供给并设军团联合办事处以通声气而军民之相安实由驻军措置有方十八年八月红军窜入巴达剽悍异常已历县边文市龙汇各场驻旅 熊玉璋急于边场陈师扬威该军知我有备绕道他去县以无惊 匪患  兵传志七汉 平帝末赤眉贼乱巴境残破[H}蜀碑补{H]延禧元年板楣数反太守蜀郡赵温恩信降服五年泰山但望守巴郡贼盗公行奸宄不绝劫伤守尉等又有女服祅贼千馀人散布千里不即发觉谋成乃诛[H}巴志{H]光和二年巴郡板楯夷复叛宼掠三蜀遣太守曹谦宣敕赦之皆降服[H}后汉书{H]中平元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反宼县境[H}巴志{H]五年巴郡黄巾贼起益州黄巾马相宼巴郡杀郡守赵部益州从事贾龙斩相板楯蛮夷因此复叛宼掠城邑遣西园上将军别部赵瑾平之[H}后汉书{H] 建安四年蜀刘璋怒賨夷杜濩叛诣张鲁巴人日乱以庞羲为巴郡太守召賨民御焉[H}巴志{H]十年汉中张鲁以鬼道教百姓賨民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天下大乱李特之祖李虎自巴西之宕渠迁入汉中杨居坡抄掠行旅百姓苦之号曰杨车巴[H}蜀录{H]晋 建元四年山獠始岀巴西种十馀万落布山谷为民害永和三年桓温平蜀大歼诸獠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领之隆安元年梁州三郡人丁一千番戍汉中岩渠等郡为群獠所覆城邑空虚士卒流亡齐 永明初蜀贼张文萼据白崖山[H}今广安皛然山{H]有众万人梁益二州刺史萧范命巴西侯宏远讨之战死宏远累世为西蜀酋豪其子填益兵复 仇斩文萼北周 天和元年陆腾讨信州蛮诏辛昂于渠州运粮馈之昂威信布于岩渠表为渠州刺史大象元年蜀多劫盗益州总管宇文贵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北周书 隋 大业十一年县置督捕以讨贼唐 贞观十三年渠州山獠反将军上官怀仁讨平之广德初南阳贼窜冲相寺近境有僧澂海躬擐甲胃随渠州刺史将帅讨贼时禾稼未登海乞兵保护刈获军食遂足卒大破贼宋 开宝五年渠渠州妖贼李仙聚众万人劫掠广安军界知军事朱昂设策禽之 宋史 淳化五年李顺叛蜀常思德师次达州新甯县调士兵三千人杀贼于梁山又与尹元裴庄等合击于合州复破贼帅田奉正苏荣于果州馀贼走广安及渠州分兵为二渠之贼以元庄领之抵广安者思德领之合力进讨尽歼其党 宋史 元 至正十二年红巾贼起十七年团结义兵府县正官兼防御事 元史 明 洪武四年廖永忠平蜀以府县民或助为乱大肆杀戮复迁楚之麻黄人人来实兹土 大竹志 正德六年保甯贼鄢本恕蓝廷瑞掠蓬州其党廖麻子曹甫窜营山佥事王源行部川北率典史邓俊击之不克死贼遂窜州境渠县义民萧伯秦率勇来战于广安城东庙沱败绩死之其所乘马悲嘶不已旋转于庙沱上之李家村得伯泰头衘之直奔归三汇镇萧宅掷于地马亦 触石死 广安州新志 鄢蓝贼至渠围攻老鹳寨 即龙林寺 不克贼目率众毁寺迨夜忽有若凭贼日之子者反刃向贼言日还我庙来贼众大惊遂自引去 县旧志 崇祯五年姚黄贼窜渠乡村议团练 明碑 渠县民变生员鼓噪击死衙蠧数十人 蜀鉴 十四年各郡县同时民变广安白莲妖人何加起称老佛聚众数万事败投姚黄贼来宼蹂躏渠境杀戮无孑遗 广安州新志 崇祯末逆贼张献忠陷成都僭号改元地方狃于承平武备单弱遇宼率皆逃遁而姚黄十三家蜂起焚掠川东北州县所过残破居民匿山泽间者搜得之丁壮紾其臂以供负戴或残杀之妇女勒其少艾者妻之其不从而老弱者悉付刀剑母论财财赀也于时里人郭荣贵愤极率 其宗族及乡里若黄若郑若刘若周若廖楚徐邓董罗杨等凡十五族得三千馀人协力筑砦以御之昼则幕帐连野夜则烽燧竟天有叠碁累卵之危无蚍蜉蚁子之援荣贵诛茆为宇负扉为固内修楼橹外勤耕植守御粗备人赖以安贼目吴应元者恃其徒众屡来伺隙欲遂破大斌山荣贵不吿于众与所亲数人阳迎应元即行次手刃之馀众惊溃众心始固 县旧志 清 顺治二年春摇黄屠巴通东太达梁新开诸县夏又破长垫邻大广岳西营渠定各地方屠城砦焚庐舍炮络吊拷以取财谷尽杀其绅士军民等惟掠其少艾子女入营壮壮丁缚以生牛皮文其面使任负荷积尸满地臭间千里献忠设监纪通判与驻防参同行至广安摇黄攻杀之南部生员李俟英与战不胜投江死 蜀龟鉴 是年广安蠧吏蔡惟先殷一凤聚众无赖劫掠渠县投入姚黄贼 广安州新志 乙酉 顺治二年 十月贼目王有进以数万人奄至将渡渠江掠梁大而东也郭荣贵以寨兵 即大斌山寨之兵 二千人半渡击破之覆其众殆近万人诸姚黄遂严大斌山相戒不近左右四方避乱之士亦遂毕集于此久之寨兵败刘惟明复败吴之茂而大斌山之名益播远近明伪宗人朱容燔所署县令吴霎龙以干糇之忿援贼首杨秉印白大千张满车三酋合十数万人来壁礼义城以逼寨下凡五阅月清巡抚李国英遣镇将军马化豹卢光祖以銕骑五千精甲万人驰救渠中各寨丁壮争为为先驱破贼于流溪生擒数百斩馘万千贼乃烧营而遁 县旧志 三年群贼闻献忠破夔悉避入深山黄龙由邻水奔巴州黄城摇天动 由梁山攻东乡方斗寨黄鹞子马超邢十万由开县奔达州潘邨黑虎混天星由大渠掠巴州金花台杨三闯食王由太平掠巴通诸砦凡从前未破之硐砦搜劫无遗 蜀鉴 九年八月谭宏掠达州及渠县 蜀鉴 十一年杨秉允袁宗第刘二虎等等犯东达营渠抚军遗将击走之 蜀鉴 康熙十九年二月谭宏党彭时亨大肆猖獗四月大兵追至广安破其众时亨降七月复叛据渠县断头山总兵高孟蹙之于南溪桥进败于雒溪桥复围之灵鹫寺斩其将魏仰武 蜀鉴 二十年时亨馀党王奇禄拥众数千人据渠县观音寺祭旗起事复为县令擒斩之 蜀鉴 嘉庆元年教匪徐王等倡乱达州所过屠掠焚燹几无孑遗吾乡奉督 帅坚壁清野之令爰拓玉山砦以居三四年间贼匪迭至远近来避者甚众皆赖以存活 县旧志 二年九月巴州贼罗其清通江贼冉文俦起应东乡贼王三槐所过州县肆行劫杀逃难之民日匿山硐夜露宿草间始义增筑城砦 琥西录 是年白莲教匪徐添德等往来劫掠渠广邻长大梁新开等县 四川通志 三年合州州牧龚景瀚上坚壁清野之议大帅采之下其事于县令结砦屯粮团练乡勇以自卫夏四月冉罗二贼扰渠县贼众围营山其雒巿小桥岩风滩一带男女老幼被贼冲散者转徙大有场等处牵豕负粮日夜络绎于道六月贼首罗其清窜渠县大青山州义勇并岳池团练齐赴大有场防御 广安州新志 道光十二年渠县大通溪张定川方人书谋乱民人多迁移入砦官兵捕诛之事平咸丰九年滇匪李永和号短搭子蓝朝鼎号二顺窜叙州县议团练招乡勇十一一年冬十月二十六日伪铳领周朱二逆由广安窜入渠县之新市镇十一月十三日朱逆至龙凤场攻观音阁砦中伏宵遁二十四日同伪统领曹粲章拥众数万移驻吴家场团勇拒之于洗鱼滩十二月围攻渠县陆令求黔勇之援同知颜佐才自广安赴剿晨战曹逆于中滩桥设伏甘蔗林中大败之贼众星夜狂奔至广安龙台寺列炬如长虹亘天同治元年骆文忠督川檄各州县调集团练堵防要隘六阅月贼平始 撤光绪拾年大竹张豪义谋乱乡民均徙于砦县令调集团勇防堵李子垭九盘寺等处月馀事平始撤拾五年巨匪黎细细聚众八拾馀馀人横行有庆场一方驻防把总马天魁调集琅琊望溪两场团勇捕斩之二十四年单刀会匪喻海山扰北关场驻防把总唐占先率队往捕既交绥汎兵蔡级三董占鳌均负重伤已团练大集声势甚壮海山始惶恐遁去二十八年秋八月红灯教扰川北渠县城乡练团堵隘檄书火急事旋平三十二年县民陈鸿图为妖僧诱习八卦教以符水惑众谓枪刃不能 中伤招集少年百馀辈昼夜练习习县令如柏闻之遣皂卒往探均遇害因具禀上宪绥定知府遣岑游击胡管带先后到县隢以大义不从卒捕斩之民国 民国元年十一月民团先后补获剧盗白云亭萧士臣等十馀人送县斩之二年八月匪首蒋华封遣其党徒要杀团练局长雍镇于南关外十月县会咨请县知事整顿团练以备冬防是月简营长驻防渠县遣队捕获蒋华封斩之四年四月十九日昒晓巨匪汤子沐率党百馀人诡称陆军各手快枪突入三汇镇劫掠一空虏去富户三拾馀人复纵火毁肆去后居民始岀扑火已延烧三分之二矣辜较损失约在三拾万以上入民国以来 匪祸之惨无逾于此其后汤匪就抚第一军洊充师长为所部锐杀死七月巨匪樊俊臣率党百馀人至县南㶍渡场肆行剽劫复纵火焚市烬之馀惟存中街张桓侯庙一段 九月三汇流溪两场民团围攻巨匪张作霖于牛奶尖流溪民团管带赵制宜团丁王树政王恩宽均战死死知事纳汝弼念其功迎其主入昭忠祠祀之 十月巨匪陈兆祥陈维周等因三板场团总戴子俊输诚于纳知事未几冯旅长玉祥清乡至渠诇知其伪立逮至杀之戴子俊亦以阿匪论死 十一月四川陆军大举清乡令饬渠县堵截要隘以防匪党窜逸 二十五日匪劫临巴场团总王宝珊罗锦章立集壮丁团击匪弹乏不能战野人岀其儋具击毙二人生檎十馀人诛之五年八月捕获宿匪刘开基等十馀人枪决之 六年一月巨匪袁哆 俗作吞字 胡子焚动 硐门及云雾山民团逆战不敌警备队长许大鸿往援击毙其党徒二十馀人匪见势蹙乃缴械投诚事始解其伤亡被害之家县知事奖恤各有差 二月匪扰县南琅琊场警备队三分队长黄治龙死之其弟云衢与士兵凃占臣亦同时阵亡仅击毙三匪馀均远飏邓知事从优议恤死事各家七年五月警备队在土溪场捕获宿匪黄宝山解县杀之 九月谢团长腹便奉令清乡先后捕获匪徒萧海山等十馀人杀之八年一月十三日县北李馥场集期突来匪徒数十人手挈鑯 俗字作尖 角旗诡称谢团清乡一时枪声四起肆行钞掠复虏去一百五六十人次年春夏间始陆续赎归 四月警备队长彭霟章随靖国军司令部参谋长公孙长子至柏林杨家清河等场清乡捕斩匪徒谭成等十馀人 寻有团绅具报霟章苛扰地方状公孙怒立枪决之 八月匪劫老河滩棉花船经梭罗河吴郭何两保团丁要击之夺回失物并击毙其党二名 巨匪胡甲扰渠九月二十二日劫县南新市镇二十四日劫龙凤场二十九日劫清溪场十月四日团练局常练丁与胡匪战于团堡山损失枪弹甚钜死十二人 蓝连长田玉驻兵宝城场石城砦十月望夕胡匪袭入砦击毙兵士八人伤三十四人九年七月胡匪复劫龙凤场尹知事督民团及警备队与战于宝珠寺团正罗杰罗润玉死之团丁 亡者九人知事均厚恤其家 八月二十四日靖国联军先遣司令李子实在县南新市镇补获要匪十馀人得快枪数枝 九月达县巨匪朱义亭聚党千馀馀人踞渠北龙会沱行劫十二月往钞宣汉败归欲复据沱其地民团队长预集邻团围攻义 亭败走团丁罗显成奋勇进击戕之于达县显成亦误中贼弹而亡是月胡匪复扰渠南劫掠烧杀无所所不至 九月十二日匪袭清溪场与保卫团之一二三队抗战二小时势蹙引去十年九月二十日五区分队长唐炳奎遣徐分队长率兵一队督同宋家场民团潜往西桥袭击要匪张忠臣未至忠臣已为其地民团所虏军还抵镡子垭复捕获李矮子杨全安二匪立枪决之十三年夏县集民团直捣牛角山匪巢捕斩数拾人匪风稍戢十五年十月县北岩峯场团总陈守铨格杀宿贼王正刚解其头于县知事庞荧高旌以捍国卫民四字首悬三日再以徇示三汇水口等场观者称快十五年六月团局清获巨匪张治轩连枪三枝赃物多件呈县转部九 月常练队长杨相福程光宗奉令率队在新市场击溃股匪龚贯一党徒二百馀名是年冬邻水巨匪杨湘肆扰扰绥定不克潜扎县属之牛奶大山为我民患该山险恶向称匪窟驻县熊旅约邻县各军会合兜剿翌年二月檎获递解潾水处决十八年一月因军事未靖匪类乘间窃发肆害临流锡各埸驻旅熊玉璋商知事胥志光督饬团练与之夹击月馀患弭

渠縣平民教養工厰厰長陳銘藩監訂                 庶務禹時育                      校正                 經理陳偉生  

官师表 渠县志第八 编辑

成周之世御史掌数从政以赞于太宰于是百揆时叙而万品以察班孟坚百官公卿表犹存古意以班分类附附之法行于年经事纬之中事类从而易明篇幅简而易省荀范以下斯旨寖失犹赖抗心希古之士或掇辑品令或联缀姓名次为职官故事之书而中朝掌故不及方州下逮唐宋厅壁题名之属又往往与时湮没其图经古制不复类聚官人此典遂付阙如矣夫官有后先政有中失不为表章何以示方来而监既往用是上抚周典下准班书自汉汔今勒为一表经之以年代纬之以政略首趾官阶旁行邪上疑者悉从盖阙后之览者得以详焉年代姓 名官 阶首 趾 政 略汉 第五伦宕渠令 字伯鱼京兆长陵人永 恒以俸馀散给贫民民平中为宕渠令历官大 胥坏之 司空空以老休 汉 柳 敏宕渠令 字愚建康中由五官功曹为宕渠令 汉 樊 敏宕渠令 字叔达熹平初为渠令 布化三载遭母丧去官后为巴郡太守 汉 曲 庾主 簿 宕渠人熹平五年簿 汉 冯 湛主 簿 宕渠人熹平五年簿 蜀汉王 士 宕渠 太守 字又疆广汉郪人延熙中守治宕渠县 齐 王安会 宕渠 太守 建元元年行宕渠太守 周 赵 刚 渠州 刺史 洛阳人 周 辛 昂 渠州 刺史 狄道人保定中为渠州刺史 隋 袁君等 渠州 刺史 开皇八年按部始安今广安地 唐 陈 璿 渠州 刺史 长城人 唐唐 刘行瑜 渠州 刺史 盱眙人天授中为酷吏来子珣诬陷 唐 程 寿 咸通中任 唐 郑文亮 渠州 刺史 荣阳人 唐 崔 异 渠州 刺史 齐州人 唐 封守静 渠州 刺史 修人 唐 陈 璠 渠州 敕史 干甯二年叛附王建 唐 宋元忠 渠州 司马 宋州人 唐 韦岳子 渠州 别驾 万年人宝怀贞诛贬渠别驾 唐 魏少游 渠州 长史 钜鹿人 唐 李宝积 渠州 司马 蜀王孙 宋 龚鼎臣渠州牧 字辅之须曹人仁宗时 时渠任不娴文字君建举进士知渠州 学讲授立课法自后始 有登科者绘像祀之 宋 张 禀渠州牧 崇甯中任 宋 虞允文渠州牧 字彬甫仁寿人七岁能 渠地僻民贫常赋之外文绍兴中进士始牧渠 恒苦加敛君悉奏罢之 后入相封雍国公 宋 熊彦章渠州牧 绍兴中任 宋 何 柴渠州牧 仁寿人建炎二年戊申李易榜进士隆兴二年 牧渠 宋 何令修渠州牧 何榘子淳煕二年牧渠 宋 安 丙渠州牧 宇子文广安人嘉嘉定间 夙有重望吏怀畏之而知渠州卒封鲁公赠少 务恤民力郡人杜宿之 师谥忠定一作安柄 有德政记今佚 宋 杨思复渠州牧 嘉定中任 有政声爱士重农学者 宗焉 宋 杨 拱 嘉定间任 宋 胡载荣团练使 宝祐中任 元兵来犯徙州治礼义 山筑城固守卒赖以全 宋 蒲希伊 知流江崇甯中任县 宋 王君礼 宕渠 县尉 成都人元符中任曹学佺有题词 宋 王佐 流江 县尉 宣和中任 宋 汲 蒙 军事 推官 崇甯中任 宋 安 忱教 授元 王脱脱知 州 至元中仕 元 刘仲达知渠县 安西人大德初任 兴学育才士民颂之 明 锺 程知 县 贵州人洪武中知渠县 适岁大饥君广为布施 存活甚众擢御史去县 明 梁从义知 县 洪武中任 明 黄用宣知 县 成化中任 明 朱 诠知 县 凤阳人成化中任 轻徭减赋恕允廉明折 狱尤惬民心后有除寇 功诏加旌赏 明 秦 昇知 县 字叔熙南昌人成化丙午任语载广安进士吴 伯通琅琊四桥记 明 王 术知 县 宏治中任 明 萧 诏知 县 龙泉人正德中任 兴学校劝农桑廉恕公 平士民感戴 明 甘 泽知 县 蕲州人正德中任 始筑城垣三败鄢蓝贼 讼简刑清渠人爱戴改 官去家尸户祝 明 戴国栋知 县 嘉靖中任 明 郑延年知 县 嘉靖中任 明 满 现知 县 嘉靖中任 明 吴希贤知 县 字建夫建水人嘉靖丙 性狷介自可不随流俗午举人知渠县语载云 步趋知渠县时诱禽剧 南通志 寇刁七辈群盗帖然 明 宴 知 县 万历中任 明 王 冕知 县 万历中任嘉本作宏治中任 明 唐仕斌知 县 虢庆云广西灌阳县人万历中任 明 张万象知 县 万历中任 明 方朝岳知 县 谷城人万历中任 明 吴 权知 县 万历中任 明 斐若衮知 县 万历中任同本作宏治中任 民思之 明 邸居正知 县 天启中任 明 王 瑛知 县 谷城人崇祯中任 明明 陈一经知 县 江西建昌人崇祯中进 官渠四年晋广安州牧士官县久因鼎革大乱 值献贼乱仍署渠事 无可归遂家焉 明 杨秀林主 簿 正德中任 明 刘绍祖主 簿 嘉靖中任 明 任 政主 簿 嘉靖中任 明 奚 禄主 簿 嘉靖中任 明 王邦仕主 薄 万历中任 明 马一麟主 簿 万历中任 明 蒲如行主 簿 天启中任 明 刘 坤主 簿 见挂榜山碑阴 明 李 伟教 谕 成都人宏治中任后家于渠 明 李继宗教 谕 正德中任 明 张 明教 谕 嘉靖中任见宝珠寺碑嘉本作天启中任 明 廖日监教 谕 吉水人嘉靖中任 博学善教明伦堂两庑 废圮捐俸改建之 明 龚应龙教 谕 嘉靖中任 明 葛文光教 谕 嘉靖中任 明 杨 贵教 谕 万历中任 明 司朝举教 谕 万历中任 明 姚允恭教 谕 万历中任 明 刘应谕教 谕 万历中任 明 叶 松教 谕 崇祯中任 明 甘许国教 谕 崇祯中任 明 杨 凤训 导 正德中任 明 赵 实训 导 正德中任 明 董如松训 导 嘉靖中任见宝珠寺碑嘉本作崇祯中任 明 方宗秀训 导 嘉靖中任 明 王 鼎训 导 隆庆中任见挂榜山碑阴 明 阮明卿训 导 万历中任 明 刘象瑶训 导 富顺人万历中任 明 徐 麟训 导 天启中任 明 杨 森典 史 正德中任 明 徐 凯典 史 正德中任 明 党胜荛典 史 嘉靖中任 明 弥 𨔬典 史 嘉靖中任 明 冯云登典 史 隆庆四年任见挂榜山碑阴 明 汪允宪典 史 万历中任嘉本作江允宪据明邑侯吴权重修 冯公家庆楼碑正 明 高 第典 史 万历中任 明 光山左典 史 崇祯中任 清 成宏辅知 县 江西海门人岁贡顺治六年任 清 熊 焯知 县 陜西咸甯人进士顺治 抚流亡除徭役励学术十一年任 及门登第者曰众擢御 史去士民讴思祀之 清 黄 沅知 县 顺天举人顺治十四年任 清 雷鸣鲁知 县 河南郾城人贡生顺治 献贼乱后官民寨居君十八年任 督修城邑四民安业祀 名宦祠 清 刘梦饶知 县 江南芜湖人贡生康熙 聿新文教作育英才士五年任 类怀之 清 傅世烈知 县 江西新喩人贡生康熙八年任 清 毛鸣岐知 县 福建人康熙十二年任 清 王 质知 县 浙江山阴人军功康煕 承撤藩乱后抚字心劳十八年任 彭时亨据渠拘君至大 竹不屈死祀名宦祠 清 张为焕知 县 江南崐山人进士康熙二十一年任 清 董 钜知 县 顺天永平卫人康煕二 君忠实为治山贼王奇十二年由教谕升任 录攻城率兵发炮击其 渠魁贼众奔散 清 王秉义知 县 镶红旗人荫生军功补用康熙二十六年任 清 常一真知 县 河南郑州举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清 李毓英知 县 山东临淄进士康熙二十八年任 清 孙叔诒知 县 山东历城举人康熙三十年任 清 侯承垿知 县 江南无锡人康熙三十 育士爱民创建独多附七年任 城文峰塔君所筑也 清 吴廷简知 县 江西金谿人康熙五十一年任 清 冯 瀚知 县 隶保定举人康熙五十九年任 清 尹 诰知 县 陕西凉州举人雍正三年任 清 徐兆麟知 县 字圣征隶房山举人 与李兼三明经商订渠雍正七年任 志汇抄成帙为三百年 邑乘之祖 清 杨 璋知 县 云南元谋人岁贡雍正十年任 清 萧 𬭎知 县 字声远正白旗人雍正 乾隆戊午三年重编县十三年任 志多所增益 清 李云骕知 县 字良斋隶长垣进士 乾隆庚申与雷司和孝乾隆四年任 廉等续成邑乘即乾隆 本前志 清 何士钰知 县 见同本前志据嘉本题名 清 胡孟基知 县 河南光山举人乾隆六年署 清 翁是平知 县 江苏常熟贡生乾隆十年任 清 张兑和知 县 淅江乌程举人乾隆十一年任 清 康定道知 县 江西安福举人乾隆十四年任 清 卢 知 县 淅江黄岩举人乾隆十六年署嘉同两本前志 皆失名 清 王垂绮知 县 山东诸城贡生乾隆十七年任 清 何文霖知 县 江苏华亭举人乾隆十九年任 清 郑 炎知 县 江南长洲监生乾隆二十一年任 清 王念曾知 县 顺天宛平举人乾隆二十二年任 清 王世爵知 县 镶黄旗举人乾隆二十四年署 清 孙 豫知 县 淅江上虞人议叙乾隆二十四年署 清 邓献璋知 县 湖南祁阳举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清 干运恒知 县 江西星子进士乾隆三十一年署 清 李宪璋知 县 福建南安举人乾隆三十一年任 清 郑廷杰知 县 贵州南安进士乾隆三十二年任 清 徐祐彦知 县 湖北石首进士乾隆三十三年署 清 张道帜知 县 广东乳泉进士乾隆三十四年任 清 马日璞知 县 山东安邱监生乾隆三 剔奸蠹安善良盗贼潜十五年署 迹民歌颂之 清 范 櫹知 县 山西介休附监生乾隆三十五年署 清 王承爔知 县 广东番禺选拔贡生乾隆三十六年任 清 永 灵知 县 正黄旗官学生乾隆三十八年任 清 缪昌龄知 县 淅江山阴监生乾隆三十九年任 清 武陵阿知 县 正蓝旗廪生乾隆四十一年任 清 张世渌知 县 湖南湘潭人翰林院编 时岁歉道殍相望君政修乾隆四十二年署 简刑轻周浃远近去之 日民泣送之 清 管 瀛知 县 陕西咸甯举人乾隆四十七年署 清 赵立忠知知 县 江苏丹徒举人乾隆四十八年署 清 覃光典知 县 湖南武陵贡生乾隆四十九年任 清 谢洪谟知 县 广东连平贡生乾隆五十二年署 清 张 伟知 县 贵州平远进士乾隆五十三年署 清 金 玉知 县 浙江山阴吏员乾隆五 政无烦苛折狱平允十五年署 清 张鸣彝知 县 山东金乡乡举人乾隆五十八年署 清 谢毓华知 县 广西全州举人乾隆五十九年任 清 倪鼎铨知 县 江苏金匮举人嘉庆二年署 清 席世䌻知 县 江苏太湖监生嘉庆四 有传年署 清 陈 涟知 县 顺天宛平吏员嘉庆五年署 清 刘铨瑺知 县 山东诸城附监生嘉庆五年署 清 张敏树知 县 山东甯武监生嘉庆五年题补末任 清 王衍庆知 县 山东聊城举人嘉庆七 惩滑蠹除盗贼奸宄远年任 飏民歌来暮 清 叶楙勋知 县 浙江萧山进士嘉庆十一年署 清 杨 浩知 县 江苏阳湖监生嘉庆十二年署 清 薜天相知 县 山西临晋进士嘉庆十二年任 清 崔景俨知 县 山西永济副榜嘉庆十 续修渠志未成六年署 清 王来遴知 县 字蔺三湖北黄陂举人 承崔君之后与谭明经嘉庆十七年署 承恩等续成邑乘即嘉 本前志 清 陈作琴知 县 湖北天门人由拔贡朝考一等试用嘉庆十八 年五月上官 清 吴 鼎知 县 浙江钱塘进士嘉庆十九年十月任 清 宋 泰知 县 江西雩都人由陜西军功保用二十四年四月 署 清 黄之澜知 县 江西南丰人由夹江典吏捐陞嘉庆廿三年署 廿四年补授 清 吉达善知 县 镶黄旗满州和伦佐领下人道光壬午进士四 年九月署 清 张海澜知 县 贵州石阡进士内阁中 有传书国史馆校对道光五 年十月署 清 朱锡谷知 县 字叔原福建侯官县举 有传人辛丑恩科进士 清 陈耀庚知 县 浙江仁和举人考补正 君以道光八年六月署黄旗觉罗官学汉教习 道光丙戍进士 清 张嗣居知 县 字锦漪浙江馀姚贡生 君性强明而善钩稽屏加捐知州道光十年七 斥大憝邑里肃然 月署 清 缪廷桂知 县 顺天大兴人由拔贡朝考二等授职道光十一 年十二月署 清 王椿源知 县 字介屏山西灵石人道 有传光十三年七月初任二 十四四年十月再任 清 德 恩知 县 镶黄旗满州祥福佐领 以官学生考取笔帖式下人道光十六年十一 京察一等保题员外郞 月署 题陞郞中因案降署 清 张云行知 县 河南祥符县人由举人大挑一等试用道光十 七年十一月署 清 陈长春知 县 江苏通州人由拔贡朝考二等授职道光十九 年正月署 清 郑金榜知 县 隶南和县人由廪贡加捐知县道光二十年 六月署 清 王芝生知 县 安徽婺源县人由监生报捐通判道光二十二 年六月署 清 章 燮知 县 贵州毕节县人由举人大挑一等试用道道光二 十三年九月署 清 沈崧曾知 县 浙江乌程县人由附贡报捐通判中式顺天乡 试咸丰元年正月任 清 吴文嘉知 县 字锡怀江苏阳湖县人 有传由监生报捐通判咸丰 四年五月署 清 丁良俊知 县 字虞门山东历城县人 有传由举人大挑一等试用 咸丰五年四月署 清 王 煌知 县 字右溪山西荣河县人 有传以举人大挑一等试用 咸丰六年四月署 清 李从简知 县 字易臣甘肃泰安人以 君精敏干济案无留牍附贡生累捐知县咸丰 有刘穆之五官并用之 七年五月署 致 清 陈尚邵知 县 江西崇仁人监生报捐盐大使加捐知县运同 衔咸丰八年六月署 清 陆为柄知 县 字彤甫江苏元和人由 君乐易近人抉奸摘伏监生报捐知县咸丰九 每以谈笑出之人不敢 年十月署 欺 清 李崧芳知 县 山东博兴拔贡选授教论保用知县咸丰十年 九月署 清 张锺瑛知 县 字仁田云南昆明举人 有传咸丰十一年六月任 清 何庆恩知 县 字恺棠广西灌阳举人 同治三年与贾莼甫明同治元年四月署 经等续修邑乘吿成即 同本前志 有传 清 杜受廉知 县 山东滨州人道光丁酉科拔贡举孝廉方正同 治五年正月署 清 吕烈嘉知 县 安徽旌德县人由贡生累官知府同治六年二 月署 清 吕润椿知 县 江西德化县人由监生加捐同治七年正月署 清 段东暹知 县 江西宜春县人道光乙未恩科举人同治八年 正月署 清 杜云汉知 县 顺天府武清县人道光乙未恩科举人同治八 年十月署 清 贾孝彬知 县 山东黄县人由监生加捐知县同治十一年六 月署 清 汪立□知 县 湖北房县人由廪生保举知县同治十二年七 月署 清 杜瑞征知 县 贵州金筑县人由吏员 实心实政规摹远宏以加捐知县同治十三年 少遭闵山育于寡嫂锡 九月署 类推恩尤厉节烈 张协曾知 县 甘肃河州人同治庚午科举人甲戍科进士光 清 绪九年三月署 清 朱 策知 县 山东安邱人咸丰丙辰进士光绪十三年三月 任十一年十月再任 清 麋鸿铨知 县 贵州毕节县人由监生保举知县光绪十一年 六月署 清 朱言诗知 县 湖北东湖县人咸丰辛酉科选拔贡生光绪十 五年六月署 清 吴以诗知 县 淅江归安人由监生加捐光绪十六年正月署 清 季学英知 县 浙江浦江县人同治癸 居官清廉勤政爱民渠酉科选拔贡生光绪十 人颂为寒极而春榜书 七年二月署 现存去日赋诗留别 清 沈 炘知 县 安徽右埭县人监生加捐光绪十八年正月署 清 杨崇光知 县 江苏常常熟县人光绪乙酉科拔贡光绪十九年 正月署 清 洪寿祺知 县 顺天府大兴县人监生加捐光緖十九年六月 代理 清 王承业知 县 云南广西直隶州人以 君以咸丰辛酉拔贡中举人大挑一等试用光 式同治癸酉乡试再任 緖十九年九月任 渠为是年十二月云 清 赵 权知 县 浙江归安县人监生加捐光绪二十年六月代 理 清 玉 启知 县 正蓝旗满州德乐乐肯佐 君以大竹知县兼代渠领下人光绪庚辰进士 事 廿一年二月兼代 清 黄德润知 县 云南会泽县人光緖已丑恩科举人庚寅进士 光绪廿一年四月署 清 宋廷鋆知 县 湖北汉阳县人同治庚午科举人光绪二十二 年五月署 清 杨燮吉知 县 云南恩安县人光緖乙亥恩科举人光绪二十 二年九月代理 清 饶敦秩知 县 湖北东湖县人附生加捐光绪二十二年九月 署 清 卢鼎智知 县 江西南康同治甲子科举人大挑一等试用光 绪廿三年三月任 清 愉 曾知 县 镶黄旗常贵佐领下人由笔帖式保举知县光 绪二十四年六月署 清 李肇沅知 县 湖南保靖县人增生加捐光绪二十五年四月 署 清 桂梁材知 县 云南昆明人光绪丙子科举人丁丑科进士光 绪二十六年五月署 原稿缺 以绥定府经历兼代 清 如 柏知 县 正黄旗满洲玉光佐领下人由笔帖选用光绪 三十二年七月署 清 林福熙知 县 福建闽人同治癸酉举人光绪丙戍进士光绪 三十三年三月任 清 颜学序知 县 甘肃皋兰光绪已丑恩科举人大挑一等试用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署 清 周 𫍯知 县 贵州麻哈州人光绪癸已思科举人宣统元年 四月任 清 章廷俊县 丞 顺天府梁城人雍正九年任三汇镇县丞 清 方方 濬县 丞 浙江淳安县人雍正十一年任 清 姚弘铨县 丞 浙江钱塘县人雍正十三年任 清 李 璋县 丞 正黄旗监生乾隆四年 与修干陆本县志任 清 彭 瑚县 丞 正蓝旗官学生乾隆九年任 清 王 靖县 丞 镶红旗监生乾隆二十二年任 清 张怡泽县 丞 顺天南皮人监生乾隆二十四年任 清 夏绍业县 丞 江苏长州人吏员乾隆二十七年任 清 表文鼎县 丞 江西崇仁人吏员乾隆三十年署 清 璩 锤县 丞 江西上饶举人乾隆三十一年署 清 朱廷拔县 丞 江西新昌贡生乾隆三十二年署 清 靳志达县 丞 山西綘州人供事乾隆三十三年署 清 缪昌龄县 丞 浙江山隆监监生乾隆三十五年署 清 宋仕玉县 丞 浙江上虞吏员乾隆三十五年署 清 鲁 淦县 丞 浙江会稽监生乾隆三十七年署 清 龚诒经县 丞 江南上元吏员乾隆三十七年署 清 姚 灿县 丞 江苏娄县监生乾隆三十九年署 清 朱昭佩县 丞 顺天宛平人议叙乾隆四十十三年任 清 章 倬县 丞 浙江会稽监生乾隆四十三年署 清 吴光奎县 丞 安徽全椒监生乾隆四十四年署 清 郑 昂县 丞 安徽怀甯监生乾隆四十四年署 清 陈宝鼎县 丞 江西吉水监生乾隆四十五年署 清 张永宗县 丞 让黄旗监生乾隆四十六年署 清 万 本县 丞 江西新建副榜乾隆四十八年任 清 赵由青县 丞 江西南丰副榜乾隆五十一年任 清 李 朂县 丞 山东滨州副榜乾隆五十三年任 清 吴学周县 丞 贵州安南拔贡乾隆五十四年署 清 杜作霖县 丞 江苏全匮监生乾隆五十五五年署 清 沈咸宾县 丞 浙江归安副榜乾隆五十八年署 清 邓世禄县 丞 顺天大兴增生乾隆五十九年署 清 王 佐县 丞 顺天宛平吏员乾隆五十九年署 清 傅兆东县 丞 浙江山阴监生乾隆六十年署 清 虞廷干县 丞 江苏金坛人议叙嘉庆元年署 清 陈启泰县 丞 浙江会稽人监生嘉庆五年署 清 周一鸣县 丞 嘉庆五年咨补未任 清 贾 杰县 丞 山西汾阳人监生嘉庆七年署 清 宋 润县 丞 江苏长州人监生嘉庆八年署 清 杨沛云县 丞 顺天大兴人从九嘉庆八年署 清 张敬书县 丞 嘉庆八年调补未任 清 宋 钫县 丞 江苏长州人监生嘉庆八年署 清 沈宗惠县 丞 浙江秀水人监生嘉庆九年任 清 沈绍兴县 丞 浙江秀水人附监生嘉庆九年任 清 朱俊溥县 丞 湖北通山人附贡嘉庆十一年署 清 余肯堂县 丞 浙江鄞县人监生嘉庆十二年署 清 陈时夏县 丞 浙江杭州人监生嘉庆十二年任 清 严养壬壬县 丞 浙江仁和人监生嘉庆十三年署 清 杨庆龙县 丞 浙江归安人从九嘉庆十四年署 清 邓元勋县 丞 江西新城人从九咨补未任 清 李 蔼县 丞 广东新甯人贡生嘉庆十五年署嘉本作李蔼 士 清 王伟传县 丞 浙江山阴人嘉庆十六 与修嘉庆本县志年署 清 武 镇县 丞 陕西三原人监生嘉庆 与修嘉庆本县志十七年署 清 罗德严县 丞 隶大兴人由吏员考授正八品加捐府经历 嘉庆十八年三月署 清 樊 泰县 丞 陕西城固县人由贡生加捐嘉庆十九年十一 月署 清 王见龙县 丞 安徽毫州人由拔贡就职州判嘉庆二十年五 月署 清 王 洲县 丞 镶红旗汉军延龄佐领下人由拔贡就职州判 嘉庆廿二年二月署 清 李文鸿县 丞 广东四会县人由监生报捐嘉庆二十三年七 月署 清 陈怀瑾县 丞 江西吉水县人由监生报捐布政司照磨嘉庆 二十三年十二月署 清 顾 瑛县 丞 隶大兴人由附监生加捐府经历嘉庆二十 五年正月署 清 玉 振县 丞 正黄旗汉军佐领下人实录馆誊录加捐盐大 使道光元年三月署 清 周 均县 丞 河南祥符县人由监生加捐道光二年闰三月 署 清 姚光绶县 丞 浙江仁和县人由监生保用道光二年六月署 清 钱恩福县 丞 江苏元和县人由监生报捐吏目道光三年四 月任 清 叶锡宾县 丞 浙江龙游县人由监生加捐道光四年九月署 清 张振钧县 丞 浙江海盐县人由监生 君以道光九年二月再加捐布政政司照磨道光 署 五年十一月署 清 钱 善县 丞 隶大兴县人由太常寺则例馆议叙府经历 道光六年十二月署 清 吴 庆县 丞 江苏丹徒县人由刑部 君供事律例馆承办清律例馆供事议叙府经 汉则例 历道光八年正月署 清 武芳扬县 丞 山西太谷县人由监生加捐府经历道光十一 年六月署 清 马焕文县 丞 隶通州人由内阁供事议叙府经历道光十 一年十二月署 清 董 谊县 丞 河南固始吏员报捐未入流保陞隶州州判 道光十二年五月署 清 赵秉瑢县 丞 江西南丰从九投效四 君以道光十三年二月川军营保奏仁寿知县 降署 因案降署县丞 清清 袁修业县 丞 山东长山监生加捐签 君由知县甄别降调县选四川纳溪知县道光 丞初任俸满验看病假 十三年七月降任 廿九年三月再任 清 沈炜光县 丞 江苏元和县人由监生报捐盐大使道光十九 年七月署 清 鲁 椿县 丞 浙江山阴人由兵部则例馆供事加捐道光二 十年六月署 清 王 铠县 丞 山西安邑人由监生报捐盐课大使道光二十 一年二月署 清 曹玉衡县 丞 浙江金华县人由监生加捐州同道光二十一 年三月署 清 吴立勋县 丞 江苏江阴县人由从九品升补道光二十一年 八月任 清 张文照县 丞 山西宣武县人由拔贡就职直隶州州判道光 二十五年五月月署 清 王 增县 丞 浙江嘉善县人由监生报捐道光二十五年十 月任 清 袁吕珍县 丞 湖北宜都县人由附贡生加捐府经历咸丰三 年八月署 清 黄之沂县 丞 江西南丰县人由监生加捐主簿咸丰四年正 月署 清 张文奎县 丞 贵州普定县人由监生报捐布经历咸丰五年 四月署 清 张世规县 丞 湖南永绥厅人由附生加捐布政司照磨咸丰 六年四月署 清 沈定仪县 丞 湖南临湘县拔贡中式 君以咸丰七年四月署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就 职隶州州判 清 彭庆钰县 丞 隶大兴县人由监生报捐咸丰八年四月署 清 易学熙县 丞 湖北汉阳县人由监生加捐府经历咸丰九年 四月署 清 惠 保县 丞 正红旗汉军曹业富佐领下人由满誊录录加捐 咸丰十年七月署 清 沈起骏县 丞 浙江海甯州人由监生报捐同治元年二月任 清 王荣庆县 丞 隶大城县人由监生报捐同治元年闰八月 署 清 恭 锐县 丞 正黄旗满洲喇松桂佐领下人监生报捐指省 试用同治二年十月署 清 沙藻生县 丞 江苏通州监生加捐知州衔以知县用同治二 年咨补三年二月任 清 周振德县 丞 字从吾湖南湘乡人同 君因猪头案去职后再治中特授本官未届五 任 以下十六人采 年俸满去 访较略 清 白 椿县 丞 字子立光绪初任 君有文名荐绅家哀亡 上夀笔语颇众升调梁 山知县去 清 锺 坦县 丞 字云衢光绪中特受本 君善效鲁公书三汇诸官五年俸满再任 坛庙榜书联语颇众 清 锺 毓县 丞 字棣香湖北公安人光 君善书敬教劝学曾就绪中任 安汇寨规立书院 清 晋镰章县 丞 廪生光绪中任卒于官 有政声 清 陈 廉县 丞 字石溪福建人光绪中 君善书能文有建树三任 汇镇四周闬门及衢路 石级皆所修葺 清 洪裕昆县 丞 字思汤光绪中任 君能文有政声升调古 宋知县去 清 黄振坤县 丞 安徽合淝副贡曾任布 能文政司核对监印光绪中 任 清 陈 镛县 丞 字和声光绪中特授本官五年俸满再任 清 杨光暄县 丞 字志仁曾任成都将军 通晓吏事署文案光绪中任 清 赵 缨县 丞 云南人光绪中任 分署木筏陋规至是敞 端称甚 清 戚 冕县 丞 字绍武云南人光绪中 君尝学于讲武堂通测任 绘之术 清 沈 麟县 丞 字子瑞服官川省多年光绪中任 清 王承锡县 丞 字诰卿服官川省多年光绪中任卒于官 清 周绍绪绪县 丞 字筠广陕西人光绪中 君家世丰饶居官能廉任 清 吴 达县 丞丞 字子惠 通晓民情每月二百馀 案上半县咸来赞成 清 庆 芳县 丞 字衍五旗人宣统初任 值辛亥反正引去 清 王三锡教 谕 康熙十二年任见铜鱼州碑记 清 袁锡衮教 谕 康熙二十年任 清 袁开圣教 谕 峨眉丁卯举人康熙二十七年任 清 萧盛昱教 谕 垫江丁卯举人康熙二十五年任 清 李 英教 谕 潼川府拔贡康熙二十九年任 清 赵 琇教 谕 荣县拔贡康熙五十五年任 清 杨 昭教 谕 垫江县恩贡康熙五十九年任 清 丁 升教 谕 永甯恩贡雍正十年任 清 邓作相教 谕 南部举人乾隆六年任 清 何大成教 谕 夹江举人乾隆九年任 清 焦懋熙教 谕 巫山拔贡乾隆十九年任 清 傅恒叟教 谕 奉节拔贡乾隆二十年任训导署教谕 清 李登洲教 谕 名山举人乾隆二十三年任 清 杨盛敬教 谕 泸州优贡乾隆二十四年任 清 蒲廷馥教 谕 保县恩贡乾隆二十四年代办 清 朱兴最教 谕 资州拔贡乾隆二十九年任 清 宋可达教 谕 越嶲卫恩贡乾隆三十三年任 清 刘敬临教 谕 乾隆二十五年署 清 潘元音教 谕 华阳举人乾隆三十五年年任 清 傅开宗教 谕 长寿副榜乾隆三十五年任 清 郭道藩教 谕 仁寿拔贡乾隆四十九年任中式丙午科本省 乡试 清 宋慎简教 谕 邛州岁贡乾隆五十五年署 清 张仲谟教 谕 内江副榜乾隆五十六年任卒葬于渠 清 张万选教 谕 隆昌拔贡乾隆六十年署 清 王德宣教 谕 郫县副榜嘉庆元年任卒于官 清 陈献瑞教 谕 名山副榜嘉庆六年任 清 廖 玉教 谕 三台岁贡加捐嘉庆十二年署 清 洪 昆教 谕 华阳廪贡嘉庆十二年任 清 葛 岷教 谕 成都府举人嘉庆十四年署 清 陈所志教 谕 长寿恩贡嘉庆十五年 与修嘉庆本县志壬 清 陈光璠教 谕 遂甯廪贡加捐酬导嘉庆十八年十二月署 清 冉 骥教 谕 彭水恩贡嘉庆十九年四月任 清 刘仕际教 谕 合州由廪贡报捐嘉庆二十三年九月署 清 曲鸣和教 谕 南部廪贡加捐教谕嘉庆二十四年二月任 清 罗荣璋教 谕 什邡举人大挑二等补用道光六年十月任 清 韩 淮教 谕 巫山廪生报捐训导加捐教谕道光十七年二 月署 清 吴 照教 谕 绵竹字南广拔贡中试 性俶傥喜诗文著勉不乡试大挑二等补用道 足斋集渠中题咏甚众 光十七年八月任 卒葬锡溪子姓著籍 清 程继楷教 谕 垫江举人大挑二等补用咸丰元年三月署 清 艾存阳教 谕 彭山举人大挑挑二等补 与修同治本县志用咸丰元年八月任 清 骆履中教 谕 犍为附贡光绪元年八月署 清 韦映楷教 谕 绵竹副贡光绪二年四月署 清 曾昭忠教 谕 新䋣岁贡光绪三年十二月署 清 陈邦彦教 谕 双流增生光绪四年九月任十年十二月再任 清 王秉珩教 谕 夹夹江附贡光绪十七年二月署 清 何保英教 谕 涪州附贡光绪十八年九月署 清 方 缄教 谕 简阳廪贡光绪十九年任三十年再任 清 汪致魁教 谕 资阳附贡光緖二十五年七月代理 清 张锡畴教 谕 温江廪贡光绪二十六年十月署 清 张光书训 导 康熙十二年任见铜鱼洲碑记 清 李为彝训 导 绵竹人康熙十九年任 清 李山眉训 导 温江人康熙二十六年任 清 张明世训 导 巴县人康熙二十九年任 清 萧际盛训 导 绵竹人康熙三十四年任 清 李天序训 导 梁山人康熙四十七年任 清 蒋 彬训 导 永川人康五十四年任 清 王日章训 导 新都人雍正九年任卒葬于渠 清 竹 艾训 导 芦山人岁贡乾隆十年任 清 王元臣训 导 永川人岁贡乾隆十四年任 清 周 书训 导 宜宾人岁贡乾隆十九年任 清 廖启明训训 导 内江人岁贡乾隆二十五年任 清 冷 镇训 导 眉州人岁贡乾隆三十一年任 清 张崇德训 导 茂州人岁贡乾隆三十五年任卒葬于渠 清 侯 瑸训 导 江安人岁贡乾隆四十年五年任卒于官 清 黎攀桂训 导 蒲江举人乾隆四十九任 清 刘去喭训 导 新甯人乾隆五十九年署 清 张廷梁训 导 梓橦人乾隆五十九年任 清 陈汝或训 导 成都县廪贡嘉庆六年署 清 贾瑞生训 导 九姓司人嘉庆七年任 清 黎国灿训 导 汶川廪贡嘉庆八年署 清 唐和骥训 导 南川人嘉庆八年任 与修嘉庆本县志 清 袁维泰训 导 理番厅人由岁贡注选就职训导嘉庆十八年 九月任 清 郑朝俊训 导 长寿县廪贡加捐训导嘉庆十九年六月署 清 李维新训 导 彰明县岁贡就职咨部选授嘉庆二十一年六 月署 清 段汝超训 导 天全州廪贡历捐训导教谕道光元年正月署 清 杨起凤训 导 字石侬灌县举人大挑 君以道光六年六月再二等补用道光元年七 任至十九年三次俸满 月任 予吿归 有傅 清 许士慎训 导 会理州廪贡加捐训导道光六年正月署 清 云训 导 资阳廪生加捐训导道光十九年十月月署 清 饶克强训 导 西昌县举人大挑二等补用道光二十年三月 任 清 黄德馨训 导 宜宾廪贡加捐训导咸丰六年四月署 清 霜陈诗训 导 巴县举人咸丰六年八 初考取咸安宫官学汉月任 教习大挑二等部选授 教谕衔管训导事 清 刘启训训 导 温江廪贡遵西安捐输例议叙教谕咸丰七年 七月署 清 罗鳯藻训 导 灌县岁贡就职训导咸 与修同治本县志丰七年选授八年二月 任 清 林品治训 导 资州拔贡光绪元年十一月任 清 杨德芝训 导 射洪举人光绪七年十月署 清 杨泰舒训 导 松潘厅人廪贡举孝廉方正光绪十二年正月 署 清 陈伟元训 导 绵州优贡光绪戊子科举人十三年闰四署月 十八年十二月再署 清 毛光灿训 导 资阳拔贡光绪十四年五月月署 清 谢炳煌训 导 三台廪生光绪十五年四月署 清 戴孟恂训 导 江津优贡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任 清 邹凤祥训 导 江津举人光绪十九年八月任二十五年再任 清 陈秉䖍训 导 江北厅举人光绪廿八年七月任 清 美文翰训 导 汶川岁贡宣统元年正正月 清 黄成纪训 导 眉州附贡加捐宣统二年七月署 清 李 溥典 史 康熙十二年任见铜鱼州碑记 清 雷昌达典 史 陕西泾阳人康熙十九年任 清 金瑛禹典 史 浙江绍兴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清 陈伯干典 史 山东德州左卫人康熙廿五年任 清 刘德濬典 史 山东济甯州人康熙廿九年任 清 庐 龙典 史 北直献县人康熙三十七年任 清 薜 琮典 史 北直延庆州人康熙四十三年任 清 陈 嵩典 史史 顺天大兴人康熙五十年任 清 钱 文典 史 浙江山阴人雍正元年任 清 胡秉森典 史 河南怀庆人雍正十二年任 清 张大成典 史 顺天深州人乾隆二年任 清 蒋为桐典 史 浙江山阴人吏员乾隆五年任 清 傅 易典 史 乾隆十三年署 清 沈德中典 史 江南石埭人供事乾隆十三年署 清 谢天宜典 史 顺天大兴人乾隆十四年任 清 梁震亨典 史 广东嘉应州人吏员乾隆廿年任 清 范世勷典 史 浙江会稽人监生乾隆廿九年署 清 胡世鼎典 史 安徽太平吏员乾隆二十九年任 清 斐 栋典 史 湖南武陵吏员乾隆三十一年署 清 张朝职典 史 湖南攸县人例员乾隆三十一年署 清 陈光宗典 史 广东嘉应州吏员乾隆三十二年署 清 童开第典 史 浙江德清人监生乾隆三十二年署 清 冀士隆典 史 山西介休人监生乾隆四十年署 清 黄为琳典 史 广东长乐人乾隆匹十年署 清 陈茂治典 史 顺天通州人乾隆四十年任 清 邓联奎典 史 江苏无锡人乾隆四十二年任 清 丁 介典 史 山东诸城监生乾隆四十五年署 清 杨龙腾典 史 山东历城监生乾隆四十五年任 清 刘俊福典 史 陕西大荔监生乾隆四十六年署 清 陈 鲤典 史 顺天大兴人供事乾隆五十年任 清 马 騆典 史 浙江钱塘人吏员乾隆五十年任 清 王兆麟典 史 山东诸城监生乾隆五十五年署 清 李廷勋典 史史 湖北江陵监生乾隆五十六年署 清 刘政灿典 史 江西庐陵监生乾隆五十七年署 清 顾 绣典 史 江苏丹徒供事乾隆五十八年署 清 卜殿元典 史 广东嘉应州人乾隆五十八年任 清 虞廷干典 史 江苏金坛人供事乾隆六十年署 清 陈启泰典 史 浙江会稽人监生嘉庆元年任 清 朱廷献典 史 顺天大兴人供事嘉庆四年署 清 陶 泳典 史 江苏吴县人供事嘉庆 与修嘉庆本县志四年任 清 胡 璜典 史 浙江山阴人从九嘉庆八年署 清 朱光昭典 史 浙江海盐人嘉庆十一年署 清 周效祖典 史 浙江山阴人监生嘉庆十五年署 清 周锦云典 史 河南商城人监生嘉庆十七年署 清 周景荣典 史 直隶三河县人内阁供事嘉庆十九年四月署 清 齐绍曾典 史 直隶蠡县人由吏员考授未入流嘉庆十九年 四月署 清 王廷玉典 史 顺天大兴人武英殿供事议叙未入流加捐巡 检嘉庆卄年五月任 清 高齐桂典 史 安徽贵池县人以未入 君初由理藩院挑补国流选用嘉庆二十二年 史馆供事承办蒙古王 四月署 公表传事竣议叙 清 李达春典 史 直隶遵化州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嘉庆二十 三年十二月任 清 王 磵典 史 山东德州人监生捐未入流道光六年二月署 清 马承熙典 史 浙江会稽县县人由监生捐主簿职衔随降从九 品道光七年三月署 清 陶秉鉴典 史 浙江会稽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八年五 月任 清 王 潇典 史 江苏太仓州人由从九品过班分发道光十年 匹月署 清 曾有镛典 史 甘肃皋兰监生报捐未 君以道光卄年十二月入流道光十年八月任 再任卄四年调闱差十 月囘任 清 邹家谟典 史 顺天大兴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十五年 六月署 清 王世棻典 史 顺天大兴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十五 年十月署 清 程维垣典 史 江西乐平县人由从九品加捐未入流道光十 九年九月署 清 倪 诚典 史 直隶清宛人由总督衙门典吏考取未入流道 光十九年十一月署 清 温 和典 史 山西徐沟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二十 四年六月署 清 梅元珩典 史 顺天府大兴人从九品道光二十八年五月署 清 饶锦绅典 史 广东兴甯县人由监生加捐未入流道光二十 九年九月署 清 苏积崧典 史 浙江钱塘县人由理藩院供事以未入流选用 道光廿九年十月署 清 陈 倬典 史 湖南衡山县人由监生捐输议叙县丞试用咸 丰元年五月署 清 李铭书典 史 浙江江钱塘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咸丰元年 十二月署 清 陈灏元典 史 浙江义乌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咸丰六年 九月署 清 吴增增辉典 史 江苏阳湖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咸丰七年 三月署 清 陈宗海典 史 甘肃皋兰县人由监生 君以十年四月捐陞陕加捐指项典史咸丰七 西淳化知县 年六月任 清 胡 焜典 史 顺天大兴县人由监生加捐从九品指省分发 咸丰十一年三月署 清 周 凯典 史 甘肃皋兰人由监生加 与修同治本县志捐指项典史同治元年 四月任 清 刘文谦典 史 顺天大兴监生同治三年六月署 清 黄 鉴典 史 陕西岐山县人吏员同治八年三月任 清 朱树润典 史 浙江归安县人监生同治十年十月署 清 况毓龄典 史 浙江钱塘县人监生同治十二年三月署 清 吴德德铣典 史 浙江归安县人监生同治十三年正月任 清 陆洪顺典 史 顺天宛平县人监生 清 胡锺麟典 史 湖北汉阳县人监生光绪五年六月署 清 谢家树典 史 浙江镇海县人附贡光绪七年十二月署 清 萨萨哩典 史 镶白旗满州人世袭恩骑尉光绪九年八月署 清 王 颢典 史 浙江仁和县人监生光绪十年十月任 清 张舒𦑛典 史 浙江山阴县人监生光绪十四年二月代理 清 沈清洤典 史 陕西长安县人监生光绪十四年四月署 清 蒋国慎典 史 湖南善化县人监生光 君再任为光绪十一年绪十五年四月任至宣 三任为十七年十二月 统元年二月凡五任 四任为廿八年十月 清 张茂修典 史 湖北安陆县人监生光绪二十一年五月月代理 清 吴维镛典 史 顺天大兴县人监生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代理 清 林 枬典 史 浙江山阴县人监生光绪二十八年六月代理 清 粟懋濬典 史 顺天宛平县人监生光绪三十二年十月署 清 陶诗兴典 史 湖南巴陵县人监生光绪三十三年十月署 清 熊均霈典 史 江西南昌县人监生宣统三年五月署 清 张佩环把 总 顺治中保甯镇左营驻防 清 萨 采把 总 顺治中保甯镇右营驻防 清 莫应尊把 总 康熙初任见铜鱼洲碑记 清 戴朝恩把 总 康熙中保甯镇右营驻防 清 牟国瑞把 总 康熙中保甯镇左营驻防 清 柳 把 总 康熙中保甯镇右营驻防旧志失名 清 苏吉虎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左营驻防 清 张 振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左营驻防 清 喻 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左营驻防旧志失名 清 牛应珍把 总总 康熙中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姚光被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左营驻防 清 张化英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陈善教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左营驻防 清 王 锦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左营驻防 清 邵友仁把 总 康熙中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萧廷现把 总 雍正初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冯贵德把 总 雍正中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袁天福把 总 雍正中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罗玉成把 总 雍正中顺庆府右营驻防 清 何福枝把 总 雍正中达州右营驻防 清 郭成秀把 总 乾隆初达州左营驻防 清 杨作良把 总 乾隆中达州左营驻防 清 周开基把 总 乾隆六年任 清 翁振纬把 总 𨸄中人荫监生乾隆十八年任 清 赵宗文把 总 万源人行伍乾隆二十二年任 清 李 英把 总 𨸄中人行伍乾隆二十七年任 清 方 伦把 总 𨸄中人行伍乾隆三十五年任 清 赵开泰把 总 万源人行伍乾隆五十六年任 清 葛天培把 总 𨸄中人行伍乾隆五十八年任 清 龙必达把 总 温江人行伍嘉庆三年任 清 余步云把 总 广安人 清 羊仕雄把 总 成都人行伍嘉庆八年任 清 刘士雄把 总 𨸄中人行伍嘉庆十一 与修嘉庆本县志年任 清 冉鹤贵把 总 东乡人以以下八人历道咸两朝汔同治初元先 后由绥营来渠驻防 清 杨国顺把 总 巴州人 清清 陈联宝把 总 开江人 清 何玉春把 总 达县人 清 王 晏把 总清 万金章把 总清 谭殿魁把 总 华阳人 清 李天才把 总清 马天魁把 总 平武人行伍同治元年 同治六年十一年光绪任 二年八年十六年廿一 清 冶永昌把 总 阆中县人同治二年任 年先后凡七任 清 萧荣昭把 总 达县人同治三年任 清 萨宣佑把 总 阆中县人同治四年任 与修同治本县志十一年再任 清 李汝蓂把 总 阆中县人同治五年二月任 清 李宗泽把 总 达县人同治五年十月任 清 杨茂林把 总 新津县人同治六年任 清 汪瀛才把 总 达县人同治九年任 清 常 金把 总 阆中县人同治十年任 清 邓文忠把 总 达县人光绪元年任 清 刘超群把 总 巴县人光绪七年任 清 王正仁把 总 达县人光绪十六年任 清 刘朝英把 总 阆中县人光绪二十年任 清 查大金把 总 阆中县人光绪二十一年任 清 刁国珍把 总 湖南长沙县入光绪二十三年任 清 文靖邦把 总 贵州凤来县人光绪二十四年任 清 唐占先把 总 巴中县人光绪二十五年任二十九年再任 清 王登科把 总 达县人人光绪二十九年任 清 张奇海外 委 万源人嘉庆二十五年设分防外委于静边场 君为初任 清 杨占春外 委 阆中人 清 张怀庆外 委 达县人 清 袁炳恩外 委 阆中人 清 罗道敏外 委 阆中人 清 葛玉柱外 委 达县人 清 杨仕和外 委 清 李文忠外 委 阆中人 清 杨大发外 委 达县人 清 叶开鹤外 委 达县人以上十人俱于嘉道间先后分防 清 张步云外 委 巴中人咸丰初任任 清 唐代锐外 委 达县人咸丰中任 清 高升德外 委 阆中人咸丰中任 清 唐仕荣外 委 达县人咸丰中任 清 杨德胜外 委 达县人咸丰中任 清 皮宪章外 委 渠县人武举同治初任 清 唐荣炤外 委 达县人同治中任 清 刘超群外 委 巴县人咸丰十年三月 同治三年光绪八年十任 二年廿一年三十年凡 五任与修同治本县志 清 田 树外 委 阆中中人光绪五年二月任 清 马得龙外 委 阆中人光绪六年四月任 清 萧荧昭外 委 逹县人光绪八年十月任 清 王正仁外 委 达县人光绪十年二月任 清 刘恩承外 委 阆中人光绪十一年二月任 清 刘朝金外 委 阆中人光绪十四年八月任 清 李正梁外 委 陕西南郑人光绪十五年七月任 清 方启玉外 委 安徽合肥人光绪十九年九月任 清 周光明外 委 渠县武举光绪二十二年十月任 清 刘恩鸿外 委 阆中县人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任 清 田自诚外 委 阆中县人光绪三十年六月任中华民国 吴永桪知 事 荣县人民国元年三月署中华民国 毛焕煊知 事 泸县人清廪生民国二年三月署中华民国 纳汝弼知 事 云南阿迷县人民国四年七月署中中华民国 张 勋知 事 江苏武进县人清监生报捐巡检民国五年五 月由承审员代理 中华民国 李昌宣知 事 安岳县人清举人民国五年七月署 中华民国 邓邦植知 事 泸县人清附生重庆镇守使署秘书五年十一 月委署 中华民国 吴永熙知 事 彭县人民国六年十一月东川道尹委派代理中华民国 王时俊知 事 广安人清监生绅班法政校毕业川军四师书 记官七年二月委署 中华民国 余 同知 事 内江共和大□□□□国军司令颜德基部参 议七年十一月委署 中华民国 尹守白知 事 达县绥定联合中学校毕业靖国军颜德基部 参谋八年五月委署 中华民国 曾子正知 事 大竹川东法政毕业九年五月由靖国军颜德 基部军需处长委署 中华民国 李逢焯知 事 万县川东师范毕业七师军法三九年十一月 七师独立喩旅委署 中华民国 税梯青知 事事 遂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五师圑长十年三月 由六师余际唐委署 中华民国 欧欧阳钧知 事 大足日本明治大学政治学士六师谘谋官十 年九月委署 中华民国 游道本知 事 永川保定陆军步兵科毕业六师中校参谋十 一年四月六师委署 中华民国 袁 镛知 事 宜宾五师军官教育圑得业十一年七月由六 师中校团副委署 中华民国 侯元澄知 事 南充保定军官学校十二年一月由川军六师 中校团附委署 中华民国 张子焕知 事 渠县绅班法政毕业十二年三月由二军游击 司令部参谋长兼署 中华民国 高 苍知 事 华阳共和大学毕业十二年六月以援川陕军 总指挥部谘议委署 中华民国 游泽寰知 事 广安人民国十二年八月以四川民军郑启和 部军法官委署 中华民国 戴子尚知 事 成都十二年十一月由四川讨贼军二师六团 团附代理 中华公民国孙 长子知 事 内江十二年十二月以四川讨贼军第二师参 谋长兼署 中华民国 高式让知 事 安徽合肥清附贡十三年一月由援川陕军第 二支队军法官委署 中华民国 廖 震知 事 简阳人民国十三年三月由川陕军总指挥部 军法官委署 中华民国 余维初知 事 浙江绍兴十三年十一月由川陕边防督办署 委署 中华民国 游汉章知 事 成都三等嘉禾章简任职存记十四年一月川 陕边防督办署委代 中中华民国 王国藩知 事 犍为清廪生绅班法政毕业十四年二月由川 陕边防督办署委署 中华民国 杨维中知 事 武胜四川军官学校毕业十四年四月十一师 委署 中华民国 庞荧高知 事 邛崃十五年五月委署 中华民国 胥鉴渊知 事 蒲江清附生绅班法政毕业十五年十一月委 署 中华民国 熊玉璋县 长 乐至人十一师旅长十八年十月奉委兼署中华民国 刘治国县 长 蓬溪人二十军旅长廿年二月委署 中华民国 任伟章县 长 南部人二十军旅长廿一年二月委署中华民国 龙焕章县 长 安岳人二十军旅长廿一一年八月委署中华民国 白子南分知事 巴县民国初元任以下二十人采访较略中华民国 强子卓分知事 甘肃人清时以杂职需 性直谅通逹吏治次四省多年中华民国 赵叔桓分知事 成都人 中华民国 李子雍分知事 军官 中华民国 彭建章分知事 荣县人 能书有政声 中华民国 谢绪悌分知事 字葆诚 有政声 中华民国 王忠林分知事 字海门湖北人 中华民国 向德先分知事 字丕承达县人 中华民国 刘冠儒分知事 靖国军委任 中华民国 周子彝分知事 石砫人 中华民国 孙醉白分知事 永川人 中华民国 金翰修分知事 富顺人 中华民国 周昌烈分知事 中华民国 谢尔炽分知事 渠县人清附生 中华民国 高式让分知事 升调渠县知事 中华民国 刘剑青分知事 渠县人绥定府中学毕业中华民国 刘兴汉分知事 安徽小学校员随陕军来川委任中华华民国 陈汉文分知事 字光斗陕西人随军来川委任 中华民国 伍 岳分知知事 中华民国 陈光尧分知事蓬 溪人川陕边军委任 中华民国 古其芳分知事 邛崃人 中华民国 王若愚分分事 广安人 中华民国 宛治平分知事 犍为公立法政毕业 中华民国 黄蜀民分知事 乐山清附生四川铁道学校毕业中华民国 范锡光分知事 清附生十六年九月委署中华民国 杜天麟分知事 中华民国 陈际云分知事 广安人二十年二月由二十军委署中华民国 林文甫分知事 二十年八月署 中华民国 雍绍纶管狱员 渠县人清监生民国元年二月署 中华民国 陈 炯管狱员 贵州龙里县人清拔贡民国元年十月任十二 年四月再任 中华民国 马承业同 前 贵州贵阳县人清增生民国六月六月署中华民国 光横潢同 前 安徽桐城人民国七年二月署中华民国 颜昌符同 前 开江人民国七年三月署中华民国 赵奎武同 前 民国七年八月署 中华民国 洪友三同 前 达县人民国八年十月署中华民国 蔡雨田同 前 直隶京兆人清附生民国九年六月署中华民国 李席聘聘同 前 渠县人民国十年二月署中华民国 罗超祖同 前 泸县人民国十年四月署中华民国 张文起同 前 隆昌人民国十年七月署 中华民国 罗 泽管狱狱员 成都人民国十年八月署中华民国 马思德同 前 民国十一十二月署 中华民国 吴仁爵同 前 仁寿人民国十年五月署            中华民国 曾孔修同 前 民国十三年十月署 中华民国 孙 慧同 前 民国十三年十二月署 中华民国 李百年同 前 民国十四年二月署 中华民国 王懋修同 前 民国十四年署 中华民国 张献民同 前 十五年一月署 中华民国 周相平同 前 军官十五年五月署 中华民国 曹永年同 前 二十年二月由二十军委署中华民国 李蟠仙同 前 中华民国 陈光远管狱员 中华民国 黄济普管狱员 民国二十一年 月署 中华民国 任显荣县 长 民国二十一年冬江西匪首遣其党徐向前等由洛窜川连连陷通江南江巴中三县距之越明年四月二十军军长杨承中央旨命副指挥任公显荣长吾渠先是蒋委员长剿匪南昌颁新令凡近匪区域得以将领摄县事盖冶军政于一炉从根本更张法行而效著焉公之始至也三县悍匪方日事裸胁从滋丑类图最后一逞已而纵毒复出吾渠首当其冲江以西上下北路二十馀乡镇悉失陷复北摧营山东屠宣绥绥故二十三军根据地饷械军实悉以资匪匪势炽而多端渠人无贫富逃避一空近而广岳两充远而合川重庆上逮成都全川震撼凶焰恶力若挟狂风骤雨以俱来忧时之士鲜不谓旷古浩劫复演于蜀有决然不可避免者惟我公百战饱更智深勇沉裘带雍容屹然镇障空城为失地恢复张本因而抚流亡禁谣喙督饬镇乡调遣民练严保甲以清内奸谨斥堠以御外寇法密而备预吾人遂得搘危局而庆更生矣时第一旅旅长杨公汉忠驻渠公复为之赞画方略联军团为一气扶危定倾众志愈固洎大军进剿相持至四五月之久匪势就衰其间虽不无顽民附和而原情定谳悉从末减未尝妄戳一人又以为苏民之困首在节流乃毅然废常练代以门户练 锐减农民负担复裁并机关统一经费地方费昔达四十馀万元核减后才十馀万岁省开支三之二于是公治渠且一年而实惠已沦浃渠人矣若夫去秋亢旱则省征役以纾之三汇火灾则筹钜款以赈之而于清理词讼尤为用情常于有犯必惩之中寓导使勿讼之旨故断狱每称神明又以健讼之故渠一变而为讼简刑轻之今渠吁如公者材足济变德能活人傥所谓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者非耶孰谓武人不达治体哉他如廉以自持宽以容众与夫敬教劝学兴利除弊诸端尤昭昭在人耳目故不著特著其荦荦大者以志感戴而垂不朽公号尊锡铜梁人前清毕业四川陆军弁目校隶驻藏军锺统领颖部镇守拉萨亚东关等地民国二年由印度航海归国历任周骏师刘成勋军部参副营团长等职十五年隶杨军长惠公塺下升授七师十三旅旅长改八师十五旅旅长先后奉命率师出川三次参加讨唐清共诸役十七年升任八师副师长十八年军长倚畀益隆擢廿军副指挥挥以共匪故兼摄渠县县长现年四十三耳正古人强仕之时而其树勋党国造福群众已如此公之功业顾可量哉  三汇皮惺吾撰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订                 庶务禹时育 校正

人物表  渠县志第九 编辑

 实斋毫州志人物表例议极谕人表不立则列传不得不多三善之说审谛盖如帝矣顾自班书创作既以九格定人强分位置而圣仁知愚遽施品藻益以有古无今名实相贸诚何怪千古良法沉溺于众毁之馀从无精史裁者为之救其弊而善所用乎若夫约略方幅区分门类品皆曾闵治尽龚黄学必汉儒贞则姜女彼其面目如一情性己属难求文字又非叙非论若散若骈如所谓其志人物使人无可表也且其所志人物反类人物表焉而更无所谓人物志焉而表又非其表也者是又郡县方志通弊矣今师其意尽前前志人物封荫武功隐逸仙释方技节孝节烈节义孝妇贞女外纪诸门次为先正列女二表而以前志旧传者为上今兹最录者为下殿以题名附以流厉采访未具者阙之 资为列传稽检焉 先正上  人物表一 年代先 正事汉 臧袁伯 前汉公车令见华阳国志志旧志作太伯不省  汉 元 贺 字文和一作文宏宕渠人第五伦为宕渠令由乡佐显拔后为九江沛二郡守以清洁称所在化行终于大司农见后汉书第五伦传东观汉记华阳志 汉 厐 雄 有传  汉 冯 焕 有  汉 冯绲 有传  汉 冯 允 绲弟字公信后汉书冯绲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书善推步之术拜降虏校尉终于家  汉 冯 鸾 谢承后汉书绲子举孝廉除郎中  汉 冯 遵 字文衡允之子累官尚书郎  汉 李 温 华阳国志士女目录桂阳太守李温宕渠人巴志宕渠郡延熙中置先汉以来士女贤贞县民冯绲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汉 李 暹 安帝时为桂阳太守居官廉明有善政兴水利除积害令行禁止吏民说服称为神君  汉 赵 芬 宕渠人桓帝时为文学椽与龚荣等诣巴郡太守但望自讼请分郡为二一治临江一治安汉以轻给役望为上分巴疏朝议不行见华阳国志 汉 曲 庾 宕渠人宕渠主簿  汉 冯 湛 宕渠人宕渠主簿                                   以上同本前志传人物 汉 冯 真 车骑将军冯绲之子修炼岳门山顶白日飞升通志作广安人误  汉 定光佛 今冲相寺即其成佛道场                                   以上同本前志傅仙释 蜀汉王 平 有传  晋 龚 壮 洁已守道父叔为李特所杀积年不除丧卒为李寿定计杀特寿立征壮不就劝夀称藩于晋不听辞归见晋书隐逸传 唐 徐承谅 天成中巴州寇警谅以才略权静边军节度使威德远播后舍宅为佛院即今静边寺旧志案宋开宝二年始置军州今云天成则后唐明宗矣矣 宋 成 象 少以博学见重儒林淳化中李顺据渠父悸死哀毁庐墓终身不他去夜有虎来守庐称孝子焉见宋史本传 宋 黎 𬭚 有传  宋 王叔简 博学有经济工诗登进士判潼川痛洗盐䇲之弊与革多便民太常博士叶适以志行才能登荐之擢尚书郎不就以病终于家 宋 蒲泽之 绍定五年进士历官礼部尚书淳祐中元兵犯蜀以为制置使与练使胡荣共共守渠州出奇制胜有却敌之功  元 袁 岱 延祐中进士性颖敏博学能文为夔州路大甯判官劝垦辟端士风有廉明之颂  明 唐惟善 景泰癸酉举人湖南通志渠县人成化八年知江华县廉谨有为修创甚多祀名宦祠  明 蒲永康 湖南通志渠县人成化中新化主簿多谋略防御武冈硐口苗寇远遁  明 李阳春 宏治中进士官行人奉使名藩绝馈遗居谏垣弹劾不避权要以太常少卿致仕恂恂乡里人皆仰之  明 王 灿 邑学生事亲以孝闻居丧哀毁□墓邑令旌为孝子  明 王翰臣 正德中进士居父丧行朱子家礼不受监司赙赠妻李卒不再娶事机母孝授主事历盐运同知屏祛宿弊卒官身后无长物 明 陈 忠 正德中鄢蓝之乱川巴骚动忠输米千石助饷有司以闻旌为尚义之门  明 苏应奎 好善乐施饥岁存活甚众道左殍死者千馀人 明 王 柄 嘉靖丙戌进士由县令擢户部主事榷税不私一物守岳州筑堤迁云南副使蛮酋款服  明 张怀宝 湖南通志渠县人隆庆元年任宜章白沙司巡检率兵御山寇奋勇负伤贼遁去卒于官  明 任尚昇 字积斋以进士授宝鸡县升大理府转秦府长史居官明惠以奉入置义田义仓厚恤宗族其子凖有传  明 杨 俊 县南水观音岩人生建文壬午天顺丁丑进士性好隐优游泉石甘馀年以成化庚寅卒年六十馀子性最盛  明 傅嘉行 万历中明经由县令历官云南楚雄府知府理冤抑绝苞苴敬教劝学以朝议大夫致仕士民建生祠祀之  明 余尚春 崇祯甲戌进士博极群书精易理与诸弟子讨究吉凶悔吝之征至耄不倦  明 雷开发 有传  明 雷开登 有传  明 王树极 有传  明 季储乙 有传  明 李含乙 有传                                    以上同本前志传人物 明 李高魁 崇祯甲戍进士礼部郞中李含乙之父诰封奉政大夫妻陈氏封宜人  明 萧伯泰 正德中鄢蓝之乱与弟伯瑀率堡兵保聚屡破贼援绝战死  明 萧伯瑀 正德中与兄伯泰皆战死贼平巡抚林见素行县至渠为建忠义阙于三汇  明 郭荣贵 有傅                                   以上同本前志傅武功 明  皓昇 禅师 嘉靖时圣果寺僧所居有禅床木虎之异后卓锡果郡青居山慈云寺虎为牧牛世称牧牛道场寺今废前志传仙释 明 雍来仪 顺庆太守人𦚅之孙以岁贡任梁山教谕张逆犯蜀侨居来此家焉配宋夫人甚贤子二曰恬曰纯子庶蕃衍  明  雪松 和尚 三教寺僧永乐时入寺原名叶希贤建文御史也和尚自卓锡后日携羲易泛读中流读罢而哭其忠贞可知  清 蒲昌迪 顺治丁酉举人康熙十四年知郓城县廉洁有政声陞绛州奖拔后进尤力郓绛人士出其门者多贵显吿归卒于道祀绛州名宦祠 清 李 珪 字公执号鹤汀顺治丁酉举人福建甯德知县著有说剑斋集  清 李 瑨 字岩山号梅岑顺治甲午举人官江南凤阳县有政声幼遭丧乱乱炳烛志学历游吴越闽海间垂三十年工诗著有片石斋集 清 张光彝 康熙壬子选拔贡生好学多智计尝为王奇禄等所得以计自脱走遵义又尊兄于楚偕归□持家教子卒年八十二张方即其裔孙也 清 李 甡 字楚材康熙辛酉举人著濠梁集与父珪叔瑨号李氏三杰  清 贾 璐 有傅  清 孙尔韬 字靖之云南武宁□同知康熙六年致仕  清 段云翮 有传  清 阎睿蒲 有传  清 刘 临 以辛酉官湖北广济康熙奉檄参招抚黔中罗鬼犵狫黑白夷诸种事□愿著所相称任使与修黔志图说著威甯风土记 清 李祖皋 父𥡝贡生积学教子推产同怀三子皆列科第  清 李漱芳 有傅  清 雷际泰 历官广东高明鹤山知县薄赋赈灾减刑与学因逃犯被议归工诗  清 刘 越 贡生事亲施教一本孝弟雍正间邑令旌其门曰孝义两两全乾隆初岀为璧山县训导子孙贡明经中乡选及以者德恩赏举人赐检讨者凡四人 清 宼赉言 有传  清 阎阎树熹 家中赀好施与乾隆中岁饥岀米谷百十石赈贫寒衣棺木时以济人置周家溪渡田廿馀亩船二只附郭西溪上义冢皆其捐置邑令缪昌龄旌之 清 戴采禄 附学生员好善乐施买田建义塾延名师教远近子弟多成名者  清 戴之璠 采禄孙贡生有祖风乾隆五十八年捐银三百两并所募金补修孔庙嘉庆二年教匪扰渠欲致之去骂贼死  清 李作藩 家中赀性慷每岁饥必出谷低价粜售修桥路尤乐捐多金府县旌以楄额清 萧善照 耆年好义以乾隆五十一年置业龙鳯山麓建义塾凡十馀闲延师教远近子弟益共给贫士膏火刻石敕子姓勿替生徒入泮者踵相接 清 谭昌谛 孝友乐施年几六十犹躬自汎扫道中瓦砾以便行人邑令郑炎以齿德俱尊榜其门诣孙诵读多成名者  清 杨永延 有传  清 宼以后 廪生寇玫之子孝友□成兄以勤不事生业没后其子贫乏不能自存以俊三割己产周给之又捐赀倡□族人处文昌祠作义塾 清 王敦实 县北双龙场人乾隆朝乡贡进士好学不倦诲人先以德行及门甚众而身不满四尺号矮先生  清 谭承恩 贡生世守清贫傍治城禹庙居以文字自给子通典通谟通元皆入学父子俱澹名利绝迹公庭嘉本前志即殁其手曾不五世而绝宗斩泽渠人哀之 清 向 璿 有传  清 贾秉锺 有传  清 蒋富寿 父某母徐早逝再娶冉性严悍曲意将顺孝闻乡里卒年八十四  清 黄克复 王逆之乱其父格贼死故少孤性至孝母刘病与妻田各割股以进母疾卒起自后业医不计赀材多全活与人交尤厚见犯未尝校年七十卒 清 李映斗 字朗垣双桥人廉毅质直设帐授徒上法吴康斋身教以化士林归之以廪贡终  清 王嘉瑞 有传  清 何廷飏 恩贡经明行修诲人不倦及门者皆恂恂守礼法士论称之 清 宼 宗 有传  清 李士林 字质庵嘉庆诸生短小而黧魋颜戚□嗜酒工诗书效鲁公孟𫖯漫游秦晋晚岁归无子家益落益纵酒醉墨淋漓有流风回雪之槪零缣断素皆见重 清 王 灏 增广生员字小梁父早卒弟产中落辄摘己业赡之以母又于族中设义塾教子弟子八人入学者三人  清 邹良谟 监生家非富有而好施遇建葺文庙书院尤竭赀自效不少吝又于化佛寺宝城场葛麻山各置义冢数亩里人称之 清 李于蕃 字字同甫家颇裕而能施与嘉庆甲戍大旱就阴阳河粜谷以贷贫乏有淫荡子欲嫁其妇妇奔赴河干趣水死于蕃止之并勗其夫资助改业卒为善士 清 周之彦 增广生员父早卒母疾病操虑𢣑亟辄自刲左肱肉冀以分痛母竟康复家窘教养弱弟殷勤备至赖以成名  清 李春滋 字先育十岁能文弱冠补顺庆府学弟子员寻食饩贡成均恬淡自守里党诵之卒年八十六  清 王遴选 有传  清 文成贤 有传  清 刘世彬 康熙壬子副榜榜湖北广济知县刘临之父康熙三十二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郞妻雷氏赠孺人  清 叶日清 乾隆戊午副榜合江县教谕叶光宗之父乾隆二十六年以覃恩敕赠修职郎妻锺氏赠孺人  清 胡汝冕 原任金堂县教谕胡慎之父乾隆二十六年以覃恩敕赠修职郞妻王氏赠孺人  清 赵国翰 乾隆癸酉举人温江县教谕赵紫铨之父乾隆三十六年以覃恩敕赠修职郞妻王氏赠孺人  有传  清 阎自新 乾隆壬申举人广东茂名县知县阎睿蒲之祖乾隆四十二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张氏李氏俱赠孺人  清 阎树庸 阎睿蒲之父乾隆四十二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郞妻周氏赠孺人  清 蔡春秀 乾隆丁卯举人河南叶县知县蔡文甲之曾祖父乾隆四十五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郞妻叶氏赠孺人 清 蔡荣芳 蔡文甲之祖乾隆四十二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郞妻陈氏赠孺人  清 蔡国仕 蔡文甲之父乾隆四十二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郞妻蒲氏赠孺人  清 燕永如 乾隆甲子举人江南甯国县知县燕居广之祖父乾隆四十二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郞妻吴氏赠孺人  清 燕 𥫯 燕居广之父乾隆四十二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郞妻郭氏赠孺人  清 李 朋 乾隆丁丑进士户部员外郞河南道御史工科给事中李漱芳之祖乾隆辛巳以覃恩貤赠奉政大夫妻寇氏王氏俱赠宜人 清 李祖聃 李漱芳之父乾隆辛卯以覃恩诰赠奉政大夫河南道监察御史妻于氏王氏俱赠宜人  清 李濓芳 李漱芳胞兄乾隆乙已以覃恩貤赠奉直大夫妻阎氏赠宜人  清 雷司易 原任两淮通州分司丰利埸盐课大使乾隆四十五年以覃恩敕授修修职郞妻阎氏赠孺人继妻斐氏封孺人  清 戴咸甯 捐贡吴江县主簿戴朝陞之父乾隆五十一年以覃恩封登仕郞妻王氏赠孺人  清 汪钧衡 乾隆辛丑进士河南原武县知县汪宗承之祖嘉庆四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袁氏赠孺人  清 汪国慎 汪宗承之父嘉庆四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郞妻戴氏赠孺人  清 雷国彦 乾隆庚寅举人广东高明县知县需际泰之祖嘉庆四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田氏赠孺人  清 雷明川 雷际泰之父嘉庆四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郎妻廖氏赠孺人  清 雷 普 乾隆甲子副榜什邡县教谕雷思恪之父嘉庆六年以覃恩貤赠修职郎妻寇氏赠孺入  清 毛 熠 乾隆壬子举人陕西洵阳县知县毛凤衢之祖嘉庆十三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易氏赠孺人  清 毛建勋 毛凤衢之父嘉庆十三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郎妻范氏赠孺人  清 李 镕 军功议叙四川绥定协左营领哨千总李毓林之父嘉庆庆十三年以覃恩貤赠奋武校尉妻理氏赠孺人  清 王成业 军功议叙把总驻防固军坝汛王濬之父嘉庆十三年以覃恩貤赠修武校尉妻汤氏赠孺人  清 贾 珌 嘉庆戊辰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贾秉锺之祖父十四年以覃恩貤赠儒林郎妻周氏陈氏赠安人  清 贾咨托 原任山西平定州孟县知县贾秉锺之父嘉庆十四年以覃恩敕赠儒林郎妻王氏赠安人李氏封太安人二十四年以覃恩再赠文林郎王李赠孺人 清 贾咨询 贾秉锺之叔父嘉庆二十四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山西平定州孟县知县妻阎氏貤赠孺人  清 伍蔚林 原任陕西同州府澄城县知县伍敏之祖父道光元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熊氏貤赠孺人  清 伍福星 原任澄城县知县伍敏之父嘉庆二十五年以覃恩敕赠文林郎妻刘氏封孺人道光元年以覃恩晋封率位大夫刘氏晋宜人 清 伍聚星 伍敏之叔父嘉庆二十五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卢氏貤赠孺人  清 伍 敏 原任澄城县知县嘉庆二十五年以覃恩敕授文林郎妻阎氏赠孺人织妻杨氏封孺人  有传  清 杨联第 原任重庆府教授杨蔚起之祖父咸丰五年以覃恩貤赠文林郎妻赵氏赠孺人按其父永延亦有封赠  清 谭光议 原任江西南赣镇标中营游击谭恩之父道光十四年以覃恩赠武写都尉妻冯氏赠淑人  清 余纯儒 原任宜宾县训导余腾蛟之父咸丰六年以覃恩敕授修职佐郎妻罽氏赠孺入  清 赵启贵 原任陕西甯陕营参将署理流关协镇诰授武功将军妻杨氏封宜人  清 雍承烈 原任川北镇标把总雍州之祖父咸丰二年以覃恩貤赠武信骑尉妻罗氏赠□人  清 雍时亨 雍州之父咸丰二年以覃恩敕封武信骑尉妻周氏赠孺入              以上前志传封赠  清 杨荣高 嘉庆六年军功议叙四川提标中营额外赏戴蓝翎杨大大刚之子大刚阵亡荣高荫袭云骑尉世职  清 伍嗣韬 以父伍敏任陕西澄城县知县从撃囘部张格尔功荫县丞注部铨选 清 陈良策 以父陈绍业任守备助繋镇江金山银山实盖山洪军力战阵亡功赐云骑尉世职咸丰六年宗文承袭  清 燕定魁 以蓝领马兵胞兄定元奉调出师师力战江县破同子阵亡功赏云骑尉世职因无子部议胞弟定魁承袭咸丰九年奉文取给 清 杨昌瑞 以祖杨大刚任提标中营额外打伏阵亡议给云骑尉世职子杨荣高承袭荣高病故道光十七年杨昌瑞奉文承袭   以上前志传荫袭 清 王 台 清初渠地士贼蜂起台与同里张李刘徐四姓于闭溪口慈菰山结寨自保存活万人惟其人本以崇祯贡生于胡清入关后率众归化故不传□赏云 清 刘星渠 捐贡嘉庆二年领乡勇投效三年诱擒王三槐以功议叙任浙江嘉兴府海防同知  清 王万邦 武举嘉庆初随官军袭王三槐以骁勇闻名与桂养斋罗天鹂埓以功累官参将护台湾恊年七十馀引归卒千家  清 刘文亮 嘉庆二年随营投效以功累官甘肃利桥营都司  清 刘国柱 从九品嘉庆三年自募乡勇随额经略营以功累官华州知州  清 清 炳 监生捐县丞随营有功授浙江萧山县丞  清 赵勤粹 王三槐之役募乡勇防三汇被擒王部伟其貌以人劝降不从罗之后以计自脱被迫及大骂投河死  清 黄汝煌 嘉庆元年随湖北营以功洊署广安汛  清 田泽同 监生嘉庆元年捐赀募乡勇随大营岀力以功给六品顶戴议叙主簿  清 杨大昌 嘉庆元年招募乡勇堵御渠逹交界诸隘口四年四川总督调赴军营赏给七品顶戴  清 易天禄 嘉庆元年招募乡勇防堵三年二月开王部逼渠督众护城四川提督赏给五品军功顶戴  清 杨占鳌 率乡勇随镇镇台索某营以功给把总衔  清 邹绍义 带乡勇护粮饷军仗有功赏给六品顶戴  清 李为祺 团练乡勇堵御王部为侦获为首赵京侯督师给千总衔  清 田秀起 监生督乡勇赴逹州攻贼有功议六品顶戴以县丞试用  清 李 刚 随营军功议叙授太平营把总驻防大竹杨通汛  清 陈占魁 随营军功议叙授陕西略阳县外委  清 李毓林 由义勇议叙补四川绥定协左营翎哨外委千总  清 陈用才 随营乡勇军功议叙赏戴蓝翎授建昌镇靖远营千总 清 蔡 映 随营军功议叙授峨边营太平堡新营外委  清 郑 义 随营军功议叙补贵州镇远镇右营外委  清 王 濬 随营军功议叙授授太平营外委把总驻防固军坝汛  清 杨大刚 以义勇随营效力因功赏戴蓝翎补四川提标中营额外打北阵亡议给云骑尉世职  清 田 澍 捐营千总自募乡勇投效川北军营打仗纪有劳绩  清 田燧起 随营军功议叙守备衔  清 戴凤藻 随营军功议叙给千总衔  清唐天才 随营军功入顺庆营伍效力  清 蒋洁清 率乡勇护守高寺寨粮台议叙顺庆营伍效力  清 阎占鳌 由和阗印房议叙从九品选授河南内乡县西峡口巡检  清 刘宗浩 由陕西提督衙门书识道光六年随营办理文案七年在和阗昆拉打仗出力擒获头目噶尔勒案内保奏有旨赏戴蓝翎选授江西抚州府东乡县丞 清 伍纪瑞 道光六年随扬威将军大营效力有功保奏钦赐蓝翎六品军功  清 陈开魁 道光十一年以武生入绥定营效力马边军务保举任达县石桥河汎大竹蒲包山外外委  清 黄文光 绥定营咸丰七八年间由行伍办理皖南军务打仗岀力历保蓝翎尽先守备  清 廖书林 遇春子随父至黔军营效力大吏以军功保奏府经历赏戴六品蓝翎咸丰十年随周镇营数著勤绩奏陞知县加同知衔分发湖南 清 李树煇 咸丰十年随贵州周镇营屡著勤劳以从九保奏府经历陞知县  清 雷 玠 随营军功任盐仓营把总  清 郑元龙 随鲍超军有功赏戴花翎以参将尽先补用加副将衔  清 陈绍业 武生投效营伍洊授崇化营左硝千总奉调出师著有劳绩升补督标左营守备攻镇江金山银山宝盖山力战阵亡议给云骑尉世职 清 徐超平 武生随营以功议给都司衔受伤身故咸丰六年由藩库发给恤赏银两  清 燕定元 蓝翎马兵奉调出师在江苏破冈子被围□昼夜力竭阵亡议给云骑尉世职  清 邓文器 王三槐部入渠率练勇守寨寻随大军克敌赏给军功顶戴后战死岳池龙安场  清 李瑞珏 王三槐之役贼突至逼降不从被刃死                              以下王三槐之役死难入祀昭忠祠 清 廖元瀚 廪生集乡勇设防林坝西岸嘉庆四年正月敌乘晨雾偷渡遂遇害  清 段光斗 贡生奉县委管三汇乡勇盐粮三年十月敌骤至遇害  清 斐仲楷 廪生敌至不避辄陈顺逆王部笑杀之  清 张维纲 附生二年十月敌至侍老母不去与子子有容并遇害  清 楚朝聘 年六十被执令召其三子谕降大骂遇害  清 李思义 年七十二敌至骂之被杀  清 李庆祥 父壵被掳去救父力斗死  清 文尚友 母年九十八留侍不去被杀  清 李 参 二年十月敌至留侍八旬老母同被杀  清 罗朝相 年八十敌至初谕以理继之以骂被焚死  清 傅于安 男妇大小十馀口被掳不肯从去俱死  清 胡志高 生员胡能清祖父年九十二二年十月敌至志高理喩之敌斥其老不畏死杀之  清 叶 菁 文生年八十二二年敌入其室索银米大骂死之  清 唐文才 年七十五骂敌死  清 廖修纯 年七十八敌索财物不予益大骂之被焚死  清 雷声祥 年七十八在林坝为敌追及大骂被杀  清 刘文德 侍其父兆祥至高寺寨下遇敌夺刀与闘死之  清 杨文质年七十七敌至不去辄理喻之激怒被杀  清 赵寿山 年七十馀敌掳其家属大骂之被杀  清 陈德胜 领乡勇随营赏军功顶戴六年奉委委催粮于陕之西乡佛耳山遇敌阵亡  清 朱朝富 顺庆营外委守护渠城七年九月王之残部窜掠治城河东朝富带兵追至沙垭庙战死所一人 清 邹世雄 军功随营阵亡  清 梁 高 广东配军同朱外委追敌阵亡  清 舒 仁 就三汇募乡勇被敌掩执磔之  清 蒋君昭 就皂角垭募乡勇防堵阵亡  清 黄必富 集圑勇堵河被炮击死  清 萧开甲 监生与萧廷选募乡勇赴达州东乡堵鷒阵亡  清 萧廷选 监生  清 陈永昌 监生生奋勇随军在广安阵亡  清 杨盛典 从甘肃西甯镇总兵打仗有功给外委衔三年在广安阵亡  清 孙人辉 三年率乡勇御敌擒头目五人解大营赏线翎六品顶戴九月阵亡       清 杨兆麟 生员县委护静边寺粮站被执死之 清 谭承宣 与子书元充乡勇防堵城南闻敌将至有庆埸父子同往采视遇诣涂□死  清 廖逢圣 堵河阵亡  清 卢耿光 御敌力战死  清 陈良瑜 廪生咸丰十一年冬运粮有庆场被朱匪执胁不屈骂贼遇害  清 万象朝 文童咸丰十一年冬曹匪围千佛砦兄象新以砦首设守备毙贼多名嗣围愈急力竭砦破贼购砦首象朝堂代兄死自认为万象新贼以乱刀戳毙之  以上前志傅武功              傶恤人祀昭忠祠 清 王维缙 雍正八年其母董病笃割股以进获瘳邑令徐兆麟以天性肫诚榜其门  清 万宗耀 有傅傅  清 周绍书 少读书家贫务农为人敦大节三十丧妻不再娶老而弥健百二岁始卒犹子大受亦得年八十七  清 谢凌云 有传  清 阎 澧 性朴实尝拾遗金数十两觅失者悉还之  清 邓学灏 陈家庵人赤贫不苟取嗜洒娶陈氏早岁即自积石为生圹道光庚子大饥以幼子属其弟夫妇入圹对坐人有馈食者悉置圹外七日不食同穴死 清 袁显荣 年十五母病甚药石罔效乃夜祷于神和药以进母病卒起  清 陈正修 有庆场人家贫会直母病不能具药饵乃割肝以进母病遂瘥后正修病其子学登亦如之修病亦愈父子皆登上寿 清 罗璧合 宋家场人有商贾失银百两璧合得之原封送县还失银者邑令以拾金不昧榜其斗  清 张升品 张登文之子年十六值父病甚危诸医束手割股愈之族亲说动  清 杨汝聪 附生为人忠恕和平家不丰好施与屡踬埸屋绝意进取游成都二仙庵遇道士与论坎离龙虎之详若有得晚托迹黄冠究心铅汞年秋不少衰云 清 张永和 有传  清 吴登 常借富人钱拮据中偿不以时富人作色向之乃尽薄产抵偿而平其值富人渐悔更资以钱去不顾四体勤动无怨尤语年九十二时已眼见五世矣 清 石耀福 三汇人世经商至福家渐起子姓始受读道光庚子岁大祲福倡办平粜全活甚众子孙补学官弟子员者多人  清 邹明让 家丰裕而倜傥恢廓嘉庆初父目失明适王三槐部掩至父曰汝曹且去我止此生死听之明让坚持不行扶持走避卒于祸 清 李天培 有传  清 曹受伯 自幼就学以父年迟暮十八废读操家政以居积致千金而能轻财周人急告贷者贫不能偿悉置之家中以藩□子不倦卒成名死后族姓时致生刍                       以上上前志传外纪 清 傅惟清 字天乙明楚雄知府嘉行之孙博学强识善属文高尚不仕巡抚李国英三聘主幕事坎一行数月辞去不复岀以寿终 清 汤 辂 有传                                     以上前志传隐逸 清  憨翁 和尚 释行怈故楚彦善诗文戒律精严卓锡渠中以康熙五十六年修复古回龙寺为道埸元音一衍听众千百有干六堂诗集语录行世绥顺诸山多法裔 清 月 天 以张姓子受记后主静边寺有戒行工诗南汇吴省钦冲之督学入川按绥属宿寺有赠月天上人诗尝募建寺前石桥长虹卧波行人称便今圯 清 赞 月 湖南张氏子故明明季秀才清初从其舅氏入川受记为僧卓锡佛禅寺深契名相戒律尤精其舅即憨翁和尚也今山门有觉院流辉字盖憨翁旧赠云                       以上前志传仙释 嘉庆咸丰死难先正题名赵步青 庠生 黄思谨 庠生 田多才 监生 杨 恺 监生 郑大宾 李 校 萧永茂 谭坤瑛 张满益 李建宗 杨泽普 汤邦烈 陈景魁 贾鳯阁欧碧莲 余思绪 邓云凌 杨应槐 僧心授 谢 朝 毛凤翥唐三凤 杨秉鉴 杨永兰  右二十四人守寨力敌死 王之玺 监生 王学敏 生员 李含英 生员 王鹏程 典吏 丁天𬤊 吏员 萧紫苑 监生 李又尼毛含锦 监生 杨大容 监生 萧君弼 庠生 张雄飞 武生 宏友庵 廪生 万文灿 军功 李建益杨正魁 监生 熊占魁 监生 王廷梅 增生 陈文陞 军功 左大礼 军功 尹 肃 军功 李作相杨大川 军功 李 德 军功 邓凌云 典吏 梁祖胆 配军 谭坤碧 廖斯林 李明飞 李建明 李茂群 王朝端 帅以明 谭坤瑞 李建勋 廖元池 张元德 戴平章陈大坤 宼来贡 廖元澧 蒲仲义 熊联芳 王学贤 杨先甲 赵紫𨱋 李庆第 孙茂烈 孙传辉 伍凤章 胡明英 单公先 邓芝普 张有容 郑异生 蒋有玉 刘大章 王体元 胡廷魁 胡廷智 戴逊仁 戴浩仁 戴大干 戴大坤 戴大训段光先 帅崇智 帅 铜 帅节超 杨元昂 杨映赞 余朝栋 雷广德 雷玉明 余芳和 柳毕照 柳锺秀 柳发春 柳芍 保 糜联陞 张我孤 唐兴元 唐三元 唐玉音 王来宜 向国勤 王学古 王 保 王尧年 王 湘 王 淳 王 溱王豁然 王大容 王舒祥 袁茂芳 袁 荣 袁文斗 袁茂秀文一见 文一彦 张陞荣 袁茂才 袁贵山 陈芳懿 陈上陞吴士富 黄荣章 余文龙 王玉成 王玉粹 陈美万 王超俊潘得芳 王书林 王俊才 姚世德 姚光德 王正伦 王正鹏王 从 王观止 王仕洪 王 敏 王国俊 王郁然郭林凤王如式式 王秀冕 王宗英 王帝绩 张忠德 周圣教 吴伯礼萧明远 刘恒泰 赵宇新 叶子朝 萧明睿 唐皞如 唐逊芳阎启学 刘先伦 雷仁道 杨廷让 段光普 王廷遂 江大会江建猷 谢国碧 叶士先 黄愈远 郭盛先 李克明 万普光 庹廷律 刘锡儒 叶仲伦 申尚达 江注川 江裕川 黄敬常魏人杰 魏伦仁 萧维圣 陈世范 文泰和 孙希舜 孙希适孙会龙 毛伟达 雷维常 王达士 曾美章 熊德茂 雍其粹蒋君时 陈于殿 陈云龙 陈飞龙 范学翔 杨瑞常 杨春桂毛锦彰 何大广 孙德著 曾德芳 孙希广 杨大琏 杨德森刘先灵 段 岸 袁开贤 叶发墀 叶发楷 叶发授 叶发元蒋汝蒿 马胜才 熊大坤 王元陞 宼登德 周大顺 戴国林雷在正 李详福 郑海贵 傅在品 萧德仁 段成乾乾 易奉义余志忠 蔡正龙 苏云山 苏登龙 欧必玉 汤 泰 袁 斌郭祯祥 唐兴发 李春才 谭 绪 张元义 易含久 袁正文李杏林 吕 先 傅世超 叶 伦 雷 鳌 罗万先 徐 举 陈第章 林宗钦 叶大任 谭文礼 邵 贵 陈朝聘 张国榜周维举 杨国寅 金 文 刘 会 唐承科 万文贵 林锺凤许 惠 刘毕全 任 盛 黄本林 许金万 任 刚 沈 容何光武 胡 明 许学明 姚 宗 贺 贵 廖 富 马仕俊杨 朝 罗志清 邹 贵 雍志忠 刘 泰 王 光 周元佑王际富 黄德魁 杨德坤 王朝宗 舒文礼 王 淡 王 碗陈以贵 王世成 王林 陈国有 王见成 徐 陞 陈子坤王 宗 陈大禄 刘廷选 蒋 奎 雷国才 李 文 周 先陈韩魁 蒲 顺 梁 奉 蒲 朝 谭思俸 张 贵 芶世芳叶世德 王 兴 陈 俸 曾 林 杜学斌 夏云陞 李李 明吴 贵 李 珍 黄庆禄 刘 贵 张 荣 罗永贵 胡世荣 徐国泰 雷开甲 陈  元 李 林 曾 福 刘思荣 闵 泰戴占魁 冯 寅 蒲以坤 戴 玉 廖长荣 冷文凤 冷文贵蒋国明 陈学海 陈 治 刘以顺 傅 奇 吴鸿顺 唐文灿何 顺 熊 政 樊文龙 张 明 郑仁义 黄 宗 江 陞孙上品 李廷贵 王 贵 江 朝 李 秀 刘 奇 谢以礼蒋映葵 谢 朝 陈学周 王 贵 张 鸿 任 相 吴满尔杨正邦 许文贤 段芝贵 黎文道 卓 宗 杨朝贵 姜 昇张德仲 张德万 何有陞 李正魁 赵宗士 雷玉春 郑实荣戴 胜 赵 富 泉胜发 叶 先 马 贵 赵 德 雷 声胡 秀 谢 陞 王扬名 王 明 张 贵 张 斌 贺 元罗 元 彭万福 文垭松 萧 坤 李 粹 余 桂 李 伦 王 吉 何 朝 陈 奉 卢 胜 燕 鸿 谭 明 糜 映李高富 朱锦宣 李如川 郭盛先 姜应发 王履恕 江金舒江 浩 江镇川 赵师旦 赵宗旦 唐暗修 苏桂籍 苏长裕杨朝翰 雷达盛 王玉琳 谭圣科 毛白鹏 孙超级 李迪行陈思仪 季承宗 廖 能 廖 秀 杨 戌 唐玉音 孙怀道刘国用 刘国照 陈德声 邓土土杰 谭人奇 许子杰 尹秉义王德超 江正仕 江正栋 江有德 黄仲仕 宗有樟 江 有杨春芳 赵 恒 程 玉 萧全盛 王陞玉 王仲贤 邓世英张国儒 萧克元 萧克明 张思鳌 尹秉贵 范永福 朱攀桂蒋文榜 杨人和 杨永泰 袁茂材 曹宗权 毛 贵 张元宗余文照 余 祥 黄文芳 王正爵 程学周 王世醇 以上俱入祀昭忠祠王显惠 武监 张 燮 黄永顺 黎长清 李本仁 段飞雄 张显仁陈步瀛 杨世清 廖正荣 张明福 萧 盛 锺 明 郑 忠刘 兴 陈 超 陈本昌 李洪顺 梁 满 崔 俸 张 俸王青云 杨端冕 张有辅 蒋有元 张九成 蓝康林 童正伦文玉润 金作忠 黄明礼 范克俭 董 二 王三元 王 蛮罗罗永福 万年寿 万年庆 蒋太中 刘景盛 熊建伦 邓天德熊廷友 周矮子 刘金声 周 诰 文维元 文维举 张开玉陈学品 刘炳奇 刘寿品 王朝元 魏元福 徐碧业 阎星柏阎星长 沈正宇 沈正观 蒲元才 蒲长元 蒲天富 蒲友怀蒲金龙 蒲金万 蒲天贵 赵 毛 蒲玉章 熊 妹 蒲 毛 蒲盛元 蒲显德 余德胜 李 生 杨 毛 寇和尚 王映芳蒲多明 胡桂林 以上七十九人与陈良瑜万象朝等咸丰末死难俱请优恤入祀昭忠祠毛锦明 唐占斗 唐映开 余上禄 杨长生 雷金万 李玉莲阎卫云 徐兴礼 王太仑 周隆宇  杨初正 杨举贤 熊万疆罗国义 刘玉林 杨明富 杨   苏长杰 阎云锦 幸开富刘宗喜 胡承统 金仁纯 张明朗 陈可久 戴永兴 陈本敬王世谟 欧贤印 徐大才 黎光宗 罗 忠 王有明 王正文刘世玙 周盛远 周大陞 张可超 严继平 唐启宇 章天顺雷大凤 郭芝林 黄永林 段宗海 严元庆 艾隆生 以上四十八人俱于咸丰末朱曹诸逆扰渠时与贼交锋被杀附录前志著录流寓渠中先正题名 唐 陈子昂 字伯玉射洪人唐中宗时因乱流寓渠西清溪场遭旱代土人祷雨辄应以诗法授人去后人为立祠铸象祀之祠内有碑并祠门联语尚存  唐 贺知章 四眀人历历官清要后自请为道士眀皇有送贺知章入道诗其题西岩袁氏别业绝句即流寓渠中时作也   唐 李 白 彰眀人足迹满天下曾寓宕渠过南阳寺题诗碑石尚存  唐 郑 谷 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历官右拾遗都官郞中尝作鹧鸪诗人称郑鹧鸪唐末丧乱避地渠江游汧江寺留诗刻石  唐 李淳风 精星象之学访袁天罡于蜀尝寓宕渠   唐 崔 涂 字礼山光启中进士避乱入蜀过渠冲相寺山水之情偶合因寄寓焉有诗刻石尚存   元 孔 敬 圣裔元统中寓渠笔语传写甚众   明 汤凤腾 万历中由楚入蜀至渠乐其风土久居不去性谅门内动循礼法子姓多以文行著称奕世相承耕读外无他业今为渠中衣冠右姓  明 张三手 一号邋遢行迹飘忽尝至渠胡溁有祥符寺访张三丰诗  眀 万 鸾 见别录   明 王 官 湖北麻城人由进士累官四川盐茶道眀末卜居渠西七十里白家山后人以其墓道桂树二章大各十围因号桂花湾云  眀 陈震甲 其祖一经以江西建昌进士令渠四载改广安州牧值张献忠乱作仍囘渠寻卒时江西亦遭兵燹震甲父子遂占籍为渠人  清 吕大威 隶通州人顺治辛卯武举洊任甯夏卫守备以征花马池平朱龙破王辅臣复榆林固原平凉功授本标游击因罣误去官慕渠中中山水挈二子卜居焉卒年百有三岁制使刘世奇以百龄复始榜其门  清 李映莲 湖北黄州人博学能文章游蜀之始客授广安花桥渠人致之县南四十里徐家庵及门曰益众以嘉庆六年卒于渠   近代流寓渠中先正题名元 王鹗辞 故宋益州刺史国变后隐文重场龙门河畔以短艇渡人自给焉从未降志胡人盖与赵孟𫖯辈适得其返云  清 孙群璋 江西吉水人中式乾隆癸酉乡试署理重庆府江津县知县去官后来居三汇其子姓已为渠人  清 河南程师 道光朝来居三汇以拳术教人称为绝技墓在距镇五里田家村时人皆呼河南程师云  清 廖 纶 字养泉巴中人江苏候补隶州光绪初流寓三汇以善书称  清 黄天吉 岳池人由商而学今其子廷爵己占籍 清 傅汝舟 广安恩进进士善书性介见赏于刘太史学厚来渠家居已历三代 先正下  人物表二 年代先 正事                                          略清 阎广庆 事母不欲稍拂其意家贫十八入庠廿四领乡荐四十五捷南宫以亲老改教职末赴任卒  清 文德修 生平言行不苟义方训子长子骏己未恩科举人辛未大挑二等以教职用诸子子皆纯谨其诲人拳拳多所成就士林咸仰德化云    子骏有传 清 贾振麟 字莼甫庶常屏山长子岁贡生候选尽先训导与选拔贡士金传培遂生怀弟绂麟修订邑乘即同本前志  清 贾绂麟 字荪谷增生与怀兄振麟文学行谊散见其父屏山庶常行状别传及同本前志若先后著录有韵无韵诸篇什  清 阎星中 性孝友诚朴家赤贫持以俭勤寖臻饶裕教子义方长次皆成名下汔孙辈其长子即进士广庆年四十卒  清 孔广义 刚介孝友侍母病不离左右数十日同治壬申入学癸西举人  清 王以恺 孝友正直好施与同治中匪祸以二百馀金修寨捐米卅馀石供练丁口粮平时施棺材荒岁济平粜远近称之  清 杨国华 贡生凡公益济贫詺善举恒乐为之甲戌岁饥自出平罗米与石眏奎为倡慕义者风起贫民赖以存活  清 李擎柱 孝友端正修道路施药材见人为善无不委曲成全之 清 李秉昂 幼失恃事继母如所生与异母兄弟甚相亲爱接人无疾言厉色刊善书施药材尤乐为之  清 潘采蘩 幼失怙事母至孝母病蒲伏祷神减算益亲母竟康复及殁庐墓三年其子江入邑庠  清 王邦典 长厚好施与庭帏常以诗礼为训四子次楷附生三培庆武孝廉  清 罗万善 附生历抚兄女及侄元极孤子焕奎孤子焱皆入学兄有宿逋亦赖清偿偿  清 罗 璿 贡生孝事孀母卅年如一日与弟玉铭最友爱暮年析居互推业产  清 熊思煌 廪生急公好善道光己未督工修葺考棚养济院省道长官旌之  清 熊元勋 家不中赀而好施与道光辛已董理孔庙捐款局务纤忽不苟子孙成名者三人  清 刘濬芳 增生卓有古风义方教子长国辅庚午副榜  清 玉大猷 字子微清绪己丑举人拣选知县性耿介辛卯主渠江书院教思无穷多士景从早卒  清 王式榖 名大袷字子丰以福建福鼎县典史护县篆清廉勤慎八载弗渝丁艰起复承办溪江城坝节费数万元奖陞知县  清 黄茂森 黄昌龄三弟性忼爽好义与执友饶白璧同贾自备千馀金食仅二百馀金数月因飰误毁赀尽森无怨言  清 蓝崧高 有传  清 宼映魁 尝以几谏逢父怒长跽逹旦父没母子以勤俭致巨富孙曾多成名  清 陈映萼 积学设教历十馀年及门多成名者子孙皆以茂才世其业  清 蒋荣昭 幼失恃事继母孝父病割股救愈与弟荣泰相友爱学使旌之  清 杨宜治 有传  清 王灵根 岁贡光宇长子也有传  清 甘在兴 父笔训母余病甚祷神割膺肉和药救之胸左创痕历久尚存光绪辛巳四川总督暨学使皆以榜书旌之  清萧腾芳 少读书咸丰幸酉朱曹扰渠防堵有庆场先胜后败卒遇害光绪戊寅入祀昭忠祠  清 罗平安 有传  清 余腾蛟 字禹门由拔贡中式乡试大挑二等任宜宾县教谕同治间主渠江书院勤于讲解俊秀多出其门  清 罗三星 廪贡生经经明行修设教五十馀年从学者甚众  清 郭肇图 有傅  清 邓寅亮 廪贡教授门徒成名者多  清 周炳煌 廪贡工文史尤善散体  清 郭之翰 岁贡撰述宏富艺文志己著录  清 郑周藩 有传  清 王德庆 同治中父犯罪流黑龙江万里省视父子同同归终身不娶侍你终养  清 王炳堃 字旭斋增生办积榖著绩奖给五品衔以寿终  清 陈廷璋 岁贡教授积年成名者众  清 熊炳麟 字焕堂学行兼备设帐十馀年受业千馀人成名者百馀人筦学田修水城成迹至今可见  清 王 果 岁贡事亲孝设帐四十馀年营蓬蓬广人士列籍者无虑千众著学庸讲义眼科辑要诸书  清 李 棚 性至孝少直祖母病殷勤将护病人藉以为枕历十馀年戚党呼为肉枕头又尝割股抚母疾得寿九十二无疾终 清 黄永勤 天性纯孝母病痹医药而外躬亲洗涤凡数年直匪祸奉母引避合州天平砦  清 蒲永璋 性友爱兄病狂易嫂早卒调药服役皆躬任之卅年无惰容侄男女辈教养兼施赖以成年名有传  清 贾善思 母病危割股救治继母王病亦然卒卒年八十四  清 王兴镛 同治庚午捐田百亩建贵福书院岁饥捐银二千两作赈大吏旌之  清 符炳兰 附生纳粟得中书书科中衔渠中始置学田多赖其力又就乡里设义塾兴年课延通材主校士林称之  清 任志龙 少读书有胆勇后为鲍超偏裨多战功累官松潘镇游撃  清 廖春煜 少颖异九岁能文有神童之目十六入学设馆课读及门称盛四十补恩贡生卒年五十一  清 郭琼林 岁贡经明行修从游者多成名历管地方公务官渠者恒以澹台灭眀目之  清 赵文魁 体魁梧性刚直而好施与尤敦内行里闾钦之  清 谢炳星 附贡候选训道性好施与族里中有待以举火者  清 戴书玉 恩贡候选通判三代胶庠教读数十年游其门者彬彬多文学之士卒年七十三 清 李培之 事母至孝每岀入揖母以吿母病亟割肝救治既殁哀毁逾节里人至今称道之  清 季安培 事继母以孝闻毎遇荒歉必倡办赈粜饥民赖之卒年八十二  清 罗思纯 性至孝兄弟析居后以父母衰老独依膝下夜卧寝室外偶作呻吟虽严寒闻声即起其将顺类此  清 李 元 事母谨顺迄老弗懈母年七十病甚卒自割肝救起之  清 吴登盛 事母至孝定省不闲及卒庐墓三年哀哀毁骨立  清 张汝修 附生咸丰时蓝逆扰渠有张三帅者击贼濛山砦贼乏食冒官兵乞米刘家砦误与之张以为助贼麾兵围攻甚亟汝修疾驰解救众于难 清 熊大宽 有傅  清 陈永雯 父病危割左股肉之获痊  清 张林玉 事亲至孝父年老久病割股以进遂愈  清 张鼎元 尝以割股起亲疾博涉经史设馆数十年及门多杰出之士  清 袁雪樵 家小康而好施与特组十全会济贫所资取给焉 清 谢兴让 字子谦家不中赀务务周人急居□硐场临成万大道往来缺资斧者率沾漑之  清 王二守 少贫克勤克俭起家后广布惠施邻里鲜不造门吿贷者病革时积券盈箧悉焚毁之  清 陈永文 性至孝尝以割股起父病  清 田俟修 附生事亲以孝闻唐逆之乱躬率乡勇防御复破产捐银三百两创修清吉砦容纳乡民赖以保全者甚众  清 梁文靖 事亲孝见子弟贫不能读者辄助以学资每际年终捐米数石济腊以为常 清 袁天保 孝于事亲惠以济人子孙皆成名得寿八十有三  清 郭成藩 恩贡事亲孝讲学有师承及门称盛所居数十里内大都列籍弟子自锓教授生徒座右铭士林传诵之卒年八十三 清 徐达贤 年廿馀母病剧割股奉之寻愈得寿七十以上  清 颜玉门 监生慷咸丰末曹匪为大竹官兵击溃凡陷贼自逸若胁从自归者悉依远近资给之有傅  清 梁开慧 母寡居孝养备至及没哀毁骨立勺饮不入于口者数日  清  欧阳 昌祺 恩贡善书有摹刻行世者 清 张爕青 清緖癸巳举人往世渠人具状官府辄自署为蚁至爕青始请通详改署为民  清 阎云浩 附生不苟言笑清末尝主本乡小学挽岁嫥精医术投剂辄效  清  欧阳 步之 少从洞庭任侠黄秋方习技击曹逆之役躬率团勇先驱所向披靡得寿八十  清 雍万全 性好善中滩桥修葺武庙与平桥石乌兴工捐助尤多  清 邓自勉 附生事亲以孝闻弟兄析产自取瘠田硗硗地乡邻有纷争事躬往劝解至和好乃己  清 王殿选 附生教学先以德行道义数十年无二致后管乡里公务尝自督乡勇捕巨匪斩之闾井肃然  清 李云锦 附生孝事孀母从公数十年临财不苟里党有长者之目  清 聂晓庭 附生父病数月药必亲尝衣不解带挽更致力岐伯靁公之术即门立应无别菀枯不索酬报  清 梁文靖 纳赀得从九衔颛顼自持事亲以孝乡中聪颖子弟艰于就学者辄助之毎届岁寒必施谷米  清 梁开文 绩学授徒贫者挽学费平居言动无不以道德自律相观而化者甚众  清 徐天开 字子健忠诚勤俭孝于亲友于兄弟启新场杨某以债偪将嫁妻同里董姓嫁女无资悉资济之各令得所其好施类此善为韵语子孙多成名享上寿 清 陈本章 字达廷与兄本敬攻贼同时遇害  清 陈本敬 字恭廷咸丰辛酉与弟本章督乡勇百馀人与蓝匪战杀贼四十馀人值大雾误陷泥淖中被执不屈死  清 贺一堂 与陈本敬兄弟击贼创耳得脱人号缺耳朵卒年八十一  清 王槐芳 王荣贵孙从戎累功授游击后后追蓝匪至汉中阵亡  清 杨步云 光绪初有股匪劫其所居场市只身捍御手刃数人馀党溃散阁场安堵事闻奖花翎五品衔  清 杨际寿 附生光绪壬午筹办学田励节宾兴卷价官痘济米六项捐银千一百两议叙知县  清 王德裕 从九同上六项捐银六百两议叙八品顶戴  清 陈凤扬 武生报捐都司安南普安军功累官游府同上六项捐银五百九十二两议叙纪禄三次  清 熊佐周 监生报捐都司以哈密军功累官游府同上六项捐银三百两议叙纪禄一次  清 成允斋 同上六项捐银二百五十两议叙九品顶戴  清 蓝珩玉 有 清 王步唐 有传  清 清深固 有传  清 清达斋 监生同上六项捐银卅两钱五十五千文议叙九品顶戴有传  清 蒲永璋 急公好善尝集曾规设渡船  清 郭应鼎 轻财好施食客盈座李市包家沟有缺佛寺古刹概捐榖五石以供焚献  清 张三寅 字海山韶年入泮教子弟多成名乐道安贫不问世事注心印会讲未竟卒  清 苏式俊 附生初以授徒自给有悟身心性命之大遂绝人人事游山野中断炊亦不系念年八十四犹能夜视无疾终  清 徐维桢 岁贡生手不释卷禁口弗谈世事  清 符世家 字硕夫躬行六德不谈时事优游山林泉石闲以自喩说  清 李正堃 廪贡一生不干公事日惟闭户坐读自娱  清 王大奎 有傅  清 唐绍典 岁贡教学数十年从无干禄至榖之想  清 毛来阁 绩学不售隐居嫥攻医术活人甚多贫者不索酬且资以药物  清 覃世任 雍正朝府学生员学通内外笔语华深为梨树寺释一行塔造铭可诵  清 娄一位 康熙朝附生学行纯美作育多人  清 覃震侯 康熙朝附生隐居云雾山下  清  遍和 和尚 相传中年就梁山双桂堂祝发受记洊升方文晩来云雾山光绪甲辰大旱受属乞雨立应尝卓锡瓦安寺不知所终清 雷忠宗 性性耽静寂年四十绝晕腥遍礼峨眉普陀以访道真归葺金仙观于游家厓皓首白眉年七十九卒  清 彭元章 家小康精越人术自设药肆号半济堂延诊者深夜不拒贫者送诊并资以药迄老弥笃年八十卒  清 熊鹏里 三世工医活人无算  清 刘孟超 以医术著名  清 张步云 与弟子元富皆以医名 清 杨恩溥 工医善治险症人称为十全上工  清 周爱忠 精医凡所诊切无不沈疴立起赠遗之丰啬有无不计焉  清 夏合贵 善刀圭鍼炙凡治疾疡著手辄效  清 王和尚 卓锡顶灵寺恬淡绝物欲尝佯狂数十年年岁八秩犹㐱发如童髦每道疾病是非休咎晴雨辄应  清 释元德 金台寺僧力能举祠殿梁下巨柱尝与人戏置其衣巨柱下数诀之徐徐抜柱取衣令去  清 李杰三 少读书中岁通玄术能于烈日中唤风雨其弟李玉如明遁甲杰三所能实受自其弟云  清 释长松 元德弟子能以其势吸火酒四五斤齐力与其师相埓 民国  雍 镇 字炳成清武举骨鲠有为二年任圑练局长治匪极严剧匪蒋华封衔之次骨要其夜归刺诸途皇人公请驻军擒华封磔祭之民国  刘义方 读书有成乐善好施族亲邻里有丧葬嫁娶靡不量其丰啬周给之四年三汇被汤匪焚掠首募食米数石石赈济又捐赀设同善事务所其好义多类此民国  李成楹 事亲孝兄弟每有急难虽典质己业以助不惜卒年七十二 民国  王道平 十年有匪经其居虏其父去道平蒲伏追及愿以身代竟被害 民国  吴有金 字如玉任有庆场圑总练圑锄匪不避嫌怨卒为枭匪伺杀乡人哀之 民国  刘芝贵 典吏为人廉洁前管官秤有失金者还之人以拾金不昧区额悬之门上 民国  王伯安 任乡镇督练八年击匪岩峯场毙数匪其脱逸者约众及攻弹尽被执死之 民国  申代明  任警备队长轚匪四王山弹尽被执死之入祀昭忠祠 民国  邹子俊 六七年间群盗充斥县西南隅伧攘万端子俊倡导办圑最力群盗衔恨亦最深卒为匪虏劫其家子俊寻遇害 民国  严海门 与邹子俊杨连臣等协办团务积劳成疾卒乡人悼惜之 民国  杨连臣 与邹严二君办圑劳瘁致疾死 民国  陈子范 十三年任板桥场观音寺保董时匪势甚张乃密报知事廖震缉治其魁匪风始渐熄后与其馀党格斗道中死之 民国  罗廷端 字干五少夫恃事继母极孝凡母所欲任何危难俱不辞必慰其心而后己至今人称为孝子云 民国  谢炳奎 字安之其父培元经商家甚裕每岁出贷于人数千𦈏后安之经理家事贫不能偿者尽检券焚之其好义如此 民国  覃吉玉 家世孝友躬耕明大理孝养祖母十馀稔寒暑温靖未离左右弟八岁丧亲教养成立白首无间言议充保长数年族里乏讼今皆义之 民国  李铸一 性最孝父忠廷病足疮三年百药罔效铸一以口甜之达二十馀日其疮始愈随奉父命分炊铸一三阄而而三让弟而心怡然后铸一臂亦疮如父竟不药而愈故人以为孝友之报云民国  王东仁 少时家不甚裕其后以农兴家好施与次子怀祥为友负公债受累将子所供膳田百亩出售而偿之  仕进题名 明  陈 宠 江西巡抚      明  王家卜 都督侍卫 明副总府 雍云鹤 进士顺庆太守明  王 瑄 陜西金州      明知州 王 珪 宛平知县      明  王克惕 东乡教谕 明  王 枝 湖广荆州      明司马 王世臣 营山教谕      明  王家校 屯田都总府清  蔡文甲 河南知县      清  阎之阶 山西太谷      清知县 阎文烺 陜西典史保陞知县清  廖祯祥 贵州巡检      清  雍三阳 荣昌把总      清  余作霖 贵州县丞补用知县清  涂山昆 河南开封      清知府 熊正作 健为县训      清导 陈熙赞 湖北巡检 清  王用义 山西泌水      清知县 石维瑞 湖北通城      清知县 戴晋吉 清溪县训导清  戴朝陞 江南金坛    清知县 裴永陞 丹棱县训      清导 谭盛炳 巴州教谕父母奉旨诰封   叶 鲲 湖北候补      清知县 雷震锺 东乡县把      清总 刘读藜 龙安府教授清  王 台 三台县把      清总 彭 玺 河南安武      清知县 李锦堂 甘肃岷州守备清  廖嗣型 贵州尽先      清训导 陈 琼 广安县教      清谕 刘果茂 大足县训导清  王正一 巴中镇龙      清关千总 王用绥 保甯副总      清府 王濬川定远县教谕清  叶秀三 阄西积石      清关把总 单三泰 投效霆军      清洊任游轚 贺玉清 陜西土门把总清  吴绍鸿 贵州候补      清同知 李天禄 河南道御      清史 李 实 吏部郎中 清  李 观 吏部郎中      清  王翰臣 河南盐运      清使司 王曰都 邛州教谕 清  李泽培 壁山教谕      清  李树辉 会理州捕    清廰 廖遇春 贵州思南府知府清  杨巨川 云南大同      清廰知县 沈以恭 夔府府经      清历 郑元龙 河州总镇 清  万之纲 云南候补      清知县 冉之简 候补知县      清  王龙文 昌黎典史史 清  任志龙 松潘游府      清  任燕林 志龙子官      清统带 符炳兰 中书科中书  清  符克抑 炳兰于同      民知衔        国 雷昌龄 保定毕业      民五师营长      国 赵立中 七师营长 民国 张瑞生 七师团长      民          国 阎柏序 万源黄钟      民堡县佐       国 范绍增 国军十师师长民国 王亚特 二十二师      民旅长        国 王亚伟 郫县征收中     民江盐场知事     国 王洁澄 垫江知事纳谿知事民国 廖制周 康定教育      民委员        国 李 杜 云阳阳县云      民安厂县佐      国 胡春滋 重庆高审分厅一等书记民国 罗光甫 成都地方      民厅推事       国 刘兆赤 重庆地方      民厅推事 国 刘兆玉 大竹县知事温江县知事民国 徐孝锡 历任通江      民江北承审      国 冯汉丞 纳谿管狱      民员         国 王锡圭 历任长寿隆昌垫江知事民国 陈石安 南部征收      民局长        国 王天才 南部视学      民          国 罗文明 汉州知事 民国 张香圃 岳池知事      民          国 雍耀先 金堂知事      民          国 罗云章 四川边防军军法民国 侯干城 江北知事      民          国 谢经略 濬川银行      民总理        国 邹仁杰 纳谿垫江江北承审民国 谢经常 广安征收      民局长        国 陈粹华 历任渠县      民南部视学      国 张瑞棫 太平分知事民国 单 澄 泸县地方厅     民庭长未任      国 戴寿仙 绥定禁烟      民查缉处长      国 阎文锦 宣汉承审员 民国 范楠轩 川鄂边防      民混成旅长      国 杨凌汉 渠县警佐      民双流知事      国 王良澄 靖国军宣抚使第一支队第二营营长民国 李化宣 历任通江      民武胜知事      国 曹正坤 七师团长      民          国 李云栋 川鄂边防一混成旅秘书长民国 严育梁 七师一旅一     民团二等书记     国 蒋云鸾 一军军医      民正         国 王咸虚 新都警务长民国 许金坡 七师一旅一     民团中中校圑附     国 张铸禹 川鄂边防一混成   民旅中校副官长    国 陈廉锋 达县征收局长民国 陈锡之 靖国军宣      民抚使营长      国 陈 镕 綦江知事      民步兵旅长      国 叶长茂 九混成旅独立圑长民国 廖袖东 通江县知      民事         国 何鸿恩 忠县知事      民          国 杨伯钧 四川陆军第七师营长民国 谢腹便 宣汉知事渠县征收局长廿年             民第一师独立旅旅长                 国 傅可师 七师部书记官民国 叶承宣 靖川军步      民二十圑长      国 张德文 渠县知事 民          国 王懋槐 二军补充圑营长民国 阎 燎 历任典狱      民警佐        国 雍 睦 新甯县警      民佐         国 雍可南 一军军医长民国 阎迺全 二十一师      民中校参谋      国 王公度 成都警察署     民长仪陇知事     国 李锦唐 法政大学别科毕业民国 陈铭勋 四师八旅二     民等军需正      国 杨南材 开县司法      民官         国 郑致康 廿军前敌医院长  民国 熊继周 全川财政      民委员        国 曾庆云 老五师营      民长         国 蓝巨卿 靖国军连长民国 毕东平 巫溪县知事     民靖国军营长     国 曹华斋 靖国军营      民长         国 范舜龙 第四师驻渝办事处军需主任民国 范之纯 第四师一      民等军需正      国 罗鹏程 二十军警卫     民旅军法长      国 范舜臣 倍州护商事务处处长民国 吴连荪 第七师游      民撃司令       国 范舜蒲 湖北宜昌      民徴收局长      国 郭大豫 独立第一旅一团附官长民国 范之藩 云阳烟酒监察    民事务所所长     国 郑清泉 二十一军独立第   民一旅第一团团长   国 杨步云 参将 民国 黄行伦 第四师特      民科营长    国 罗镇川 绵阳汉阳      民县知事       国 阎定礼 二十军一师二旅旅长民国 杨蓬生 边防军       民军法长       国 吴莲生 川鄂边防军     民七师国长      国 吴贯之 川鄂边军军需处长民国 阎正卿 二十军       民团长        国 阎少林 二十军帅部部     民军需处长      国 阎伯遂 太平县知事民国郑世志 军医        民长         国 阎纯五 绵阳财       民政局长       国 罗龄荣 中央军团长民国 冯世英 中央军第一师副师                 民长兼旅长                     国 段仲堪 中央军团长民国 阎赓毓 参谋长       民          国 王竹舫 廿八军军      民需处长       国 罗行之 二十军独立旅长 民国 夏云山 二十军       民营长        国 徐有成 廿一军四师三旅   民一团二营长     国 许大德 二十一军四师一混成旅二圑一营长民国 张如仲 二十一军独立    民一旅二团营长    国 温占荣 二十一军独立一   民旅一团一营营长   国 罗一三 川鄂边防军前敌指挥部军需处处长 褒封题名 清  王以和 奉直大夫      清  陈大权 五品军功      清  陈 忠 武威将军 清  王大经 办赈奖楄      清额五品衔 杨开澍 办赈奖楄      清额五品衔 陈俊士 办赈奖六品衔清  贾翼超 局士总督      清旌榜 郁明善 办赈奖六      清品衔 刘仁贵 军功参将一品花翎清  蒋钧石 阵亡世袭      清登仕郎 阎承基 军功诰授      清奉直大夫 陈鸿猷 办赈奖五品衔清  黎开元 军功赠建      清武将军 熊佐周 参将诰封      清武功将军 罗世甲 诰封建建威将军清  楚占魁 办积谷奖      清楄额 谢长福 耆德总督      清给楄额 杨正常 办积谷总督奖楄额清  谭宗万 县以林泉      清高品榜门 雷发声 办积谷六      清品衔 阎兴仁 与雷发声同清  邹国霖 与雷发声      清同 马丕承 与雷发声      清同 孙有仪 与雷发声同 清  石清玉 办赈给五      清品衔 孙震衢 办赈给五      清品衔 谢培之 办积谷奖额六品衔        清  康敷济 办济仓六      清品衔 戴 泽 办赈奖六      民品衔        国 邓国珍 办团奖三等银质章民国 舒锺泽 办学奖三       民等文杏章      国 文德修 夷务奖分      民知事        国 罗联璧 办学给四等文杏章民国 戴化宣 办学奖一      民等文杏章      国 苗福田 办学奖三      民等文杏章      国 饶 琪 办学奖三等文杏章民国 戴寿安 办学奖四      民等文杏章      国 周维显 办学奖四      民等文杏章      国 郑作霖 办学奖四等文杏章民国 庐炳文 办学奖四      民等文杏章      国 申志灵 办学奖四      民等文杏章      国 王之绪 办学奖四等文杏章民国 陈子鸾 办学奖四      民等文杏章      国 王璧如 女子办学      民四等文杏      国 江席儒 女子办学四等文杏民国 吴子岐 办学奖四等文杏章   民国死难先正题名赖振华 护国之役死于城内事详四川死难先烈传中           李芳廷 十二年东军入城死  陈卓然 副团总八年死于胡匪             张汉卿 圑练局书记八年死于胡匪  张治安 八年清溪埸击胡匪死之             唐道善 八年清溪场击胡匪死团堡山            杨国宾 八年清溪埸击胡匪新市镇阵亡            庐庐大全 八年击胡匪阵亡  余世清 八年击胡匪阵亡               文占魁 八年击胡匪阵亡  魏有义 八年击胡匪阵亡               黄世荣 八年击胡匪阵亡  张真武 八年击胡匪阵亡               王秋帆 五区圑局文牍八年击胡匪阵亡 胡义顺 团正八年击胡匪被虏惨死             张宗鉴 八年击胡匪阵亡  罗馀三 八年击胡匪阵亡               泉玉成 圑队八年击胡匪力战死 黄定祥 八年击胡匪阵亡               张宗福 八年击胡匪阵亡  罗春明 八年击胡匪阵亡               张本和 八年击胡匪阵亡  严善仪 八年击胡匪阵亡               唐云帆 八年击胡匪阵亡  田天时 八年击胡匪阵亡               罗青山 八年击胡匪阵亡 罗润三 圑正八年击胡匪宝珠寺激战死           罗杰 八年击胡匪阵亡               殷存周 团队八年击胡匪阵亡             岳化龙 八年击胡匪阵亡  邹德祥 八年击胡匪阵亡               陈达三 八年击胡匪阵亡  陈仪庆 八年击胡匪阵亡               陈占扬 八年击胡匪阵亡  余自清 八年击胡匪阵亡             李九尔 八年击胡匪阵亡  陈干金 八年击胡匪阵亡                李华轩 圑总十四年遇害    服务地方局所先正题名李儒林 津捐嘉惠         萧汉裔 津捐           王大奎 津捐三费宾兴  戴章美 三费津捐         颜忠尹 津捐           郭文选 嘉惠  雷金音 津捐          王大经农务劝工          谢峥嵘 津捐  王大立 嘉惠团保铁路       熊树绪 三费           阎仑庆 嘉惠  张祯瑞 津捐赈粜粜          杨开澍 津捐平粜         郭 俊 嘉惠  王子禄 劝工           贺伯尊 嘉惠           谢炳煌 嘉惠铁路  沈以慎 津捐           陈熙学 收支所长          王贯之 附生板桥场管带局士  范守中 清和埸局士圑保卅馀年      范先级 三区圑总一身系安危      戴彩禄 捐赀立私学约己从公  王龙吟 矿务           何 炯 财政           廖澍森 廪生杨家场局士圑总  万之纲 慈善           蓝崧高 嘉惠           郭步洲 宾兴  朱祥达 劝工           吴本周 圣庙斋长纯粹义务       王方诚 收支所长  黄昌龄 三费且工书画精岐黄      陈绣质 三费           谢炳奎三费  王大亨 宾兴三费   耆寿题名张明山 现年八十二                 尹定国 附生年八十二 张天恩 现年八十四             何宗清 年八十一      康秉敬 八十二奖八品衔            熊长泰 北门外年九十五卒宣统二年 余宣华 年八十一              罗兰春 岁贡年八十二  邹永宽 年八十二               陈攀元 年八十五  刘必用 年百有二           王芝秀 年百有二  罗福祥 年百有一              刘国广 年九十八  黄自修 年九十六              燕先魁 年九十六  熊芝山 年八十五              杨熙之 年八十三  蒋耀廷 年八十三              陈安庆 年八十一  刘济忠 年百有一嘉庆中县有旌          陈汝珉 年八十六  张荣光 九龄三子八十六            张荣亮 九龄四子八十四  王国才 年九十六              萧代荣 八十六  萧万魁 年九十七              萧代珍 年八十九五世同堂  萧代秀 年八十以上             萧代聪 八十以上      王飞龙 年九十二五世同堂           潘云亭 年八十八五世同堂  廖景春 年八十五              贾万锺 年八十六  谯作新 年八十九  龚荣尧 年九十八  龙光普 现年八十馀五世同堂          王从科 年九十六  萧宾福 年九十三              陈资寿 年九十八  邓化斗 年八十八五世同堂           邓文彰 年九十三  徐正清 年九十六              贾登兴 年九十二  吴应绪 年八十十三  邓学勉 年八十馀 叶茂林 八十六               蒋开兴 八十二      张三纲 九十六               胡万隆 九十三  王万成 九十三               胡万明 九十六  萧光友 九十二               糜三仁 九十六  李光国 八十四               李国有 八十  王元光 八十四               王承烈 八十六  张世纯 八十三               张世璜 八十五  王国松 八十三               陈汝为 八十五  阎作云 八十四               罗春膏 八十二  周隆庆 八十十六               周正之 八十  周隆耀 九十                李兴元 八十八  熊生龙 九十六              熊生凤 九十五  陈先和 八十五              郭科发 八十六  郭荣芳 八十               郭华芳 八十一  熊生发 八十八              周正名 九十五  周大理 现年八十三正名子           张宗泰 八十四  张宗喜  八十四              罗久祥 八十二  郑元乡 八十二              阎云会 八十  阎铭庆 八十               阁维朝 八十六  戴廷干 八十               郭正福 八十二  郭正文 八十一              郭逢嵩 八十一  郭文荣 八十二              郭正容 八十四  郭金武 现年八十五光绪朝千总         田必春 九十  郭正廉 八十二              田鹏渭 八十九  阎承文 九十一              包梦松 九十八  赵五经 八十九              郭盛芳 九十七  王荣珍 八八十四清赠承德郎          王汝典 八十三清授承德郎  王荣贵 八十八              王国安 现年八十四  罗锦伯 八十九              何修德 九十五  赵维重 九十二              赵恩溢 九十六五世同堂  邓兴富 九十一              赵增范 八十三  楚正顺 九十二              赵文魁 九十六       张鹏程 九十三五世同堂咸丰朝         张亭午 现年八十二  王贯之 年八十六              余玉连 九十九人呼余百年    柳春和 八十七              张协和 现年九十二  张咸和 年八十七             张林玉 年八十五  唐立先 年八十七             张庆福 年八十  张鼎元 年八十四             蒲绍泽 附生八十四  张三禄 年八十一      张朝兴 八十七  贾培之 八十               杨文蔚 八十四  陈开仁 现年八十四             裴寅亮 八十二  杨凤春 九十六              李凤杨 八十六  李建六 八十三              李时顺 八十二  张雨楼 八十二              王奋扬 八十三    张启模 九十八              燕之秀 八十八  戴谅益 八十九              戴恩培 八十五世同堂  陈维盛 现年八十三五世同堂          戴祥庆 九十  张长龄 八十九              邹步藩 八十有传  戴世锡 八十二              易永治 九十六五世同堂  邹毓贤 附生八十六             刘辛垣九十九  文成贤 九十六               文 骏 举人九十六  萧万果 九十七五世同堂县有旌         刘 砚 九十六   何青山 九十六              程显光 九十五  王文富 九十二              贾群尊 九十三  贾占魁 九十妻王同             雷克俭 九十三妻邓九十二 余成武 九十二              王纯模 九十一  叶长盛 八十九              张仕祯 现年九十六  胡万明 九十八善技轚            刘宗德 九十六  糜三元 九十四              雷登兴 九十九  文玉相 九十三              杨自开 九十九妻雷八十六  杨自序 九十六              熊定干 九十四  熊逢仕 九十二              贾登兴 九十馀  贾问仁 九十馀              王怀滨 九十三清道光朝举耆民   覃梓盛 八十九举耆民同上           楚一浩 现年八十一  林德纲 九十一妻邓九十四东关人        贾文魁 八十六  贾品敦 九十               王一赞 八十  郭应鼎 八十三               郭成金 八十六  段瑜祥 八十二               段芝明 八十四  段相武 八十五               段含顺 八十二  王树人 附生现年八十二            王廷衡 八十五  刘国盛 八十三               王斗山 八十二  张荣显 九十二               张华国 现年八十六  汤钦中 年八十八              杨守忠 八十三  任福春 八十三               萧万炳 八十五   刘万福 八十一               孙启模 九十六  冯成炜 附生八十二              刘永晸 土溪廪生民国十三年卒年八十四  王之荩 临巴岁贡生民国十二年卒年八十三王万民 本城现年八十五  赵文魁 流溪光绪戊戍卒年九十四五世同堂        熊真法 青龙年八十六己巳冬卒青山之父 徐文魁 茶房现年八十二            徐文科 茶房现年八十三  徐文华 现年八十五             唐廷印 八十二  宋学明 八十四卒其妻某同年现存        潘全纲 现年八十馀五世同堂知事熊玉璋赠国瑞家祯额 徐耿光 现年八十四             萧正坤 九十卒   罗有信 与妻侯氏同享九十一岁         刘瑞 临巴现年八十一  伍德志 李馥现年九十六           朱儒银 学寿之父现年八十六  楚世凤 八十七              楚一灏 八十五妻余同现存  陈长发 八十七妻余八十五          罗映榜 丰乐卒年八十五学盛之父 罗锦帛 丰乐卒年八十二国士之父        王有万 水口现年八十五怀庆之父 阎沈庆 附贡城南平桥坝年八十二民国十六年卒         张世爵 城南天子山八十五卒民国元年五世同堂 张代朝 现年八十五城南天子山五世同堂         李桂芳 现年九十六  萧维璋 沿渡坝得寿九十五卒民国十三年         萧维城 沿渡坝年八十六卒民国十六年 朱盈儒 本城现年八十四            刘元贞 现年八十二妻张同  廖廷瓒 八十九五世同堂            熊万隆 七十四五世同堂  杨映鳌 百有一五世同堂已建坊          郑承鳌八十六五世同堂  戴章美 本城八十四卒清緖卅年妻朱八十六卒民国七年          张荥发 九十四为九龄次子  王静诚 水口现年八十五临政之父         徐天开 李渡卒年八十五  燕正伦 现八十三              王光宇 八十三卒  李培泽 流溪八十              燕芝栋 八十  王自诚 八十               杨怀亮 八十岁杨步程 八十一岁              贾中兴 八十一岁   罗常福 八十一岁              张志清 八十岁  王永吉 八十岁               王益之 八十四岁  何肇基 八十三岁              吴正品 八十一岁  吴维邦 八十六岁              罗郁田 嗜书画及灌漑花木现年九十二岁 赵兴发 本蜀西人流寓居此现年八十三         廖兴顺 年九一岁  廖森荣 清庠生民国临镇议长现年八十一岁         黄凤飞飞 八十四岁  刘元贞 年八十四              刘元亨 八十二岁  刘际昌 附生八十岁             王国春 九十六岁  王永寿 八十四岁              王德茂 八十七岁   廖鹤年 八十岁本蜀锡溪场卒向化之父         何永科 八十五岁  龚化育 八十五岁              邓宗福 八十九岁 邓文璋 九十三岁              何永龄 八十一岁  王明通 庠生九十岁             王文蔚 八十八岁  吴维邦邦 八十六岁              谭永敬 八十七岁   郑禄源 九十七岁              郭君佐 字辅廷前清文庠现年八十郭大豫之祖 邓文阁 八十二岁              邓学纯 八十六岁  邓学魁 八十三岁   何占春 八十二岁  黄兴和 八十二岁卒             李九有 正夫八十一  欧肇先 增生八十三岁            郭成业 八十三岁  杜业开 八十四岁忠厚持家性好善          陈大利 八十岁  张兴义 八十一岁              覃梓松 八十五岁  覃梓太 年八十四              谭名成 八十五岁 何世典 年八十一              谭学诗 年八八十一  颜应芳 年八十一              杨正常 年八十二  奉世业 年九十岁              蒋守业 年八十六  杨芳元 年九十二              楚世发 年八十二  罗代剑 年八十二              杜先春 年八十九  江万才 年九十二              楚克成 年九十六  周辉之 年八十九              燕德全 年八十五  燕德崇 年八十二              僧凭恩 佛禅寺八十一岁  李本寅 年九十四              谢恩惠 年九十三     李宗廷 年八十二五世同堂           周文星 友直之父年九十六五世同堂 周友 际隆之父八十一岁           周际隆 其渊之父年八十四  刘昌贵 年八十二岁             刘昌庭 年八十一岁    列女上  人物表三 年代 列 女事                     略明陈 氏 父南山适王年廿一夫死织纴奉舅姑历四十年天顺间旌表  明陈 氏 适李高魁早卒家贫抚子储乙含乙皆贵显苦册节四岁年七十五  明李 氏 刘廷可妻年二十夫故无子艰苦奉姑生死尽礼  明姚 氏 名妙清家富适千户吴旻生子三日夫死历四十馀年宏治中旌表  明来 氏 适燕化凤年十七夫殁孝事君姑守节五十馀年  明余德玉 进士余尚春女博学能文归营山罗孝廉卅卒文稿佚前志傅才女  清徐 氏 适寇寇旦数月寇死苦节册馀年康熙己丑旌表  清段 氏 附生李萃芳母年二十守节乾隆壬辰旌表建坊入祀节孝祠  清盛 氏 适附生燕竹廿四守节训子居高成名乾隆乙未旌表百岁坊入祠 清徐 氏 萧含光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教子嘉庆壬申旌表建坊  清刘 氏 适附生阎景昂十九夫故抚兄子为后道光壬午旌表时年六十一  清侯 氏 寇司秩妻廿九夫故抚子事孀姑孝养无违道光己丑旌表  清蒲 氏 段顼妻廿三夫故事祖母孀姑割股救姑姑病年七十六旌表同上  清郑 氏 蒲靖彊妻见后与嫂张合建节孝坊在磐铁垭 清张 氏 蒲启彊妻与弟妇郑青年厉节事母抚孤同上旌表  清宋 氏 适余青年守志教子大宗入邑庠乾隆辛未旌表建坊入节孝祠  清蒲 氏 刘濬妻廿二守节抚子成立乾隆壬辰旌表建坊入节孝祠  清刘 氏 适张佑文廿二守节一子二县子死姑媳矢志成家嘉庆壬申建坊  清程 氏 适毛象瑶廿七夫故家贫苦节孝事翁姑同治中旌表  清陈 氏 曾克信妻廿四夫故矢志奉翁姑抚三子成立道光壬申入秩旌表 清李 氏 何焕妻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幼子道光壬辰年七十六旌表  清杜 氏 黄兆隆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孤卒年九十三道光甲午旌表建坊  清罗 氏 黄于滨妻年廿八夫故守志抚二子卒七十五道光甲午旌表建坊  清杨 氏 唐登先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二子道光乙未年六十九旌表  清朱 氏 唐超万妻年廿五夫故事姑抚子道光乙未旌表表建坊马象背道中  清谭 氏 余凤芳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卒六十九道光乙未旌表  清徐 氏 黄应元妻年廿八夫故抚二子长飞凤举人道光乙未旌表建坊  清贾 氏 王崇秀妻年十九夫故家贫事翁姑抚幼子道光丁酉年六十二旌表  清邹 氏 杨含周妻年廿九夫故抚子成名七十三卒道光丁酉旌表  清廖 氏 裴采亮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孤子道光丁酉年六十二旌表  清李 氏 萧国梁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年六十四卒道光丁酉旌表 清萧 氏 李丕光妻卅夫故事姑抚子旌表申案学政以一门双节榜其门  清马 氏 武生郑元栋妻抚兄弟子为后道光癸卯旌表建坊卒九十三  清邹 氏 邱高义妻年廿九夫故事继母抚孤雏咸丰壬子旌表时年五十八  清赵 氏 张永灿妻年廿九夫故事姑抚子咸丰壬子旌表  清李 氏 牟克明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咸丰壬子年六十四旌表  清雷 氏 萧太和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二清王 氏 附生陈丕烈妻卅夫故奉姑教子历尽艰辛旌表同上  清陈 氏  附生杨登榜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子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三  清宋 氏 张开元妻年廿五夫故奉翁姑抚遗腹旌表同上时年六十五  清魏 氏 龚增泰妻年廿四夫故事衰翁抚孤子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三  清杨 氏 隗国碧妻年廿八夫故直教匪至负孀姑违难一子旌表同上          清蒋 氏 田永昌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旌表同上上时年六十九  清陈 氏 郑朝纲妻卅夫故孝事诸母一子旌表同上  清郑 氏 汪廷标妻年十九夫故纺绩奉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  清阎 氏 徐世绮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时年六十九  清蒋 氏 包兴魁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旌表同上时年六十  清符 氏 王正徐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旌表同上时年七十  清燕 氏 孙国佐妻卅夫故事翁姑抚子旌表同上时年七十  清刘 氏 戴永寿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四  清李 氏 田昌秩妻年廿一夫故刲股起姑疾抚孤成立旌表同上  清王 氏 熊廷泰妻年十八夫故事翁姑抚遗腹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五        清熊 氏 廖廷琬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名旌表同上 清邓 氏 文树立妻年廿五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二  清雍 氏 张勤习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二  清郑 氏 黄万亨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八  清陈 氏 戴田油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姑抚幼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八十六  清王 氏 武生雷映魁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旌表同上  清何 氏 刘尚元妻卅夫故抚孤成立旌表同上  清戴氏 萧国徽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八十二  清郑 氏 陈育姜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  清罗 氏 伍良贤妻卅夫故抚子成名年八十八卒旌表同上  清李 氏 蒋廷锋妻卅夫故厉节四十七年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得寿七十七        清李 氏 张盛茂妻年廿五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八十三 清周 氏 万三岱妻年廿四夫故苦节五十八年旌表同上时年七十  清王 氏 周朝阳妻年廿八夫故抚幼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七十二  清杨 氏 武生陈朴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七  清谢 氏 欧绍林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一  清张 氏 阎星副妻年廿一夫故抚幼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五十一  清林 氏 郭成朋妻年廿九夫故一子终养廖母翁姑旌表同上时年九十二  清邓 氏 郭利泽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一  清段 氏 张树棻妻年廿一夫故抚嗣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八  清周 氏 拔贡向瑄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罗 氏 孙玉辉妻卅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八十五  清胡 氏 王仕贵贵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七十九旌表同上  清陈 氏 夏润贵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妃抚子成立卒年四十九旌表同上  清涂 氏 监生叶鹏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建坊同上  清雷 氏 戴丕谟妻年廿五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旌表同上卒年五十三  清奉 氏 郑文鼎妻年廿五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卒年五十六  清殷 氏 陈文祥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卅六旌表同上  清汪 氏 阎光儒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六十五旌表同上  清叶 氏 欧阳辅昭妻年廿七夫故抚子成立卒年八十七旌表同上  清叶 氏 甯功伟妻年廿七夫故抚子成立卒年六十二旌表同上  清王 氏 陈子亮妻年廿九夫故抚子成立同治癸亥旌表卒年七十二  清刘 氏 戴维任妻年廿七夫故抚子成立历五十三载咸丰壬子旌表建坊  清陈 氏 戴元明妻卅夫故事孀孀姑抚子成立历卅五载旌表建坊与姑媳同 清张 氏 戴绘妻年卄九夫故与祖母刘姑陈为一门三贞抚子成名  清李 氏 文永仁妻年卄九夫故守节四十七年子孙繁衍登科第旌表同上  清王 氏 寇登秀妻年卄四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咸丰戊午旌表  清张 氏 李德纯妻年卄一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咸丰壬子旌表六十三卒  清李 氏 王崇绩妻年卄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卒年八十一  清龙 氏 何正邦妻年卄八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旌表同上卒年七十三  清李 氏氏 阎睿苑妻年卄九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同上卒年七十八  清徐 氏 黄天培妻卅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卒年六十三  清徐 氏 郑伯寿妻卅夫故抚孤成立旌表同上卒年六十  清李 氏 王世遵妻年卄九教匪祸作夫死割股起姑病抚孤成名旌表同上        清张 氏 胡希宽妻年卄九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旌表同上卒年六十 清蒋 氏 李一清妻卅夫故贫甚抚三子成立勤俭起家旌表表同上  清周 氏 李一栋妻年卄九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九  清郑 氏 夏富润妻卅夫故抚孤成立旌表同上  清刘 氏 陈伦妻二十而嫁生子夫病刲股以救七年天死益自厉旌表同上  清唐 氏 陈子盛妻卅夫故事翁姑抚嗣子孙行竞爽旌表同上  清范 氏 郑朝阳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四十七  清王 氏 杨荣昌妻年卄一夫故抚二子成立旌表建坊同上  清杨 氏 黄星奎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同上时年七十  清陈 氏 杨体元妻年卄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陈 氏 黄时典妻年卄一夫故抚孤成立旌表同上时年六十九  清李 氏 甯德普妻年卄三夫故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卒年五十三  清张 氏 周宗圣妻年二十九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时年五十四  清张 氏氏 附生孙炳章妻三十夫故事继姑抚幼子旌表同上  清田 氏 郑体元妻年二十二夫故奉曾祖母及姑抚前出子同治癸亥旌表  清郑 氏 欧阳志伊妻年二十五姑与夫继殁遗女抚嗣子哀毁寻卒旌表同上  清蒋 氏 邓学鹏妻年二十九夫故抚子成立孙辈入邑庠旌表同上卒六十三  清王 氏 雍其祥妻年二十九夫故以纺绩奉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寿七十四  清任 氏 王守殿妻年二十五夫故家贫翁姑幼子皆食其力寿七秩旌表同上  清赵 氏 唐起元妻年二十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得寿七十一  清邓 氏 锺朝干妻年二十九夫故事姑抚子得寿八十有九旌表同上  清龚 氏 荫生伍嗣韬妻年二十一夫故事祖母孀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张 氏 毛衣绻妻年二十二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附 氏 杨体渊妻年二十二夫故事姑抚遗腹旌表同上  清王 三星 妻 王三星妻年十九夫故无出事翁姑至孝卒年八十一旌表同上  清熊 氏 王应龙妻年二十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六十旌表同上  清邬 氏 萧德隆妻年二十九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卒年七十五旌表同上  清赵 氏 谢耀明妻年二十五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卒年三十八  清汪 氏 谢朝礼妻年二十九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卒年七十一  清罗 氏 杨大恺妻年二十九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六十四旌表同上  清杨 氏 李茂林妻年二十八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旌表同上  清李 氏 余绳武妻年二十五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刘 氏 李春久妻年二十五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  清罗 氏 陈继虞妻年二十二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旌表同上  清舒 氏 朱圣明妻年二十六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旌表同上  清杨 氏 罗兴仁妻年二十八夫故事病翁抚二子旌表同上  清袁 氏 谢世珍妻年二十六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田 氏 蒲献瑞妻年二十七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  清胡 氏 杨正国妻年二十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胡 氏 万国辅妻年二十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戴 氏 邓得清妻二十七夫故事祖母孀姑抚三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萧 氏 雷周南妻年二十八夫故事孀姑抚嗣子旌表同上  清玉 氏 唐调元妻年二十八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  清罗 氏 蓝有华妻年二十九夫故事翁姑抚五子旌表同上  清周 氏 张万树妻年二十一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雷 氏 李天信妻年二十二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符 氏 董绍诚妻年二十二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陈 氏 杨其澍妻年二十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表同上  清萧 氏 唐福万妻年二十四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廖 氏 举人黄飞凤妻年二十六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旌表同上   清罗 氏 谢章程妻年二十六夫故事翁姑抚三子旌表同上  清江 氏 范成达妻年二十七夫故抚孤成立旌表同上  清余 氏 戴芳泽妻年二十九事姑嫜抚二子旌表同上  清万 氏 邓学庆妻年二十九夫故事翁姑抚嗣眲旌表同上  清张 氏 毛有嗣妻年二十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汪 氏 王守基妻年二十六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庹 氏 向起朝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戴 氏 周廷赞妻年廿一夫故事翁姑抚遗腹旌表同上  清石 氏 黄忠谦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  清陈 氏 郑文明妻年廿三夫故贫依外家纺绩教子成名旌表同上  清张 氏 涂大兴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五十三旌表同上  清雷 氏  黄应朝妻清初黄死于匪雷以纺绩教二子成名县以贤母榜其门  清王 氏 杨明峨妻年二十夫故纺绩抚孤苦节四十馀年  清陈 氏 监生李献明妻张献忠扰蜀夫从军死遵义与妾余苦节三十馀年  清李 氏 生员段燧妻十八嫁生子夫故事姑抚子苦节十二年子死益自厉        清蒲 氏 李甡妻有传  清赵 氏 李思皇妻嫁未百日夫故无出青年厉志历七十五年 清雷 氏 黄政峨妻夫早死事孀姑抚二子成名卒年六十  清段 氏  抜贡熊铨妻嫁五岁夫死事舅姑抚二子所资皆出十指年七十五  清李 氏 燕祖培妻年廿一夫故抚子居正成名年九十卒  清王 氏 杨亶圣妻生子周岁夫卒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七十四  清胡 氏 段昌运妻十八嫁夫依祖姑居十年中夫与祖姑继殁无出苦节终  清谭 氏 杨兆兰妻年廿二夫水死事姑嫜抚二子成立历年六十一  清曾 氏 王学槐妻年廿八夫故翁病狂易姑弁急奉事无违抚子成立上寿        清罗 氏 文维黼妻年廿一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成立历年六十  清赵 氏 陈凤翥妻年十八夫故事舅姑抚子成立历年六十三  清周 氏 李思美妻年十九生子夫卒事姑抚子卒年七十  清程 氏 毛象瑢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六十六  清蒲 氏 增生程希曾妻年廿五夫故事翁姑抚三子成立卒年六十八  清裴 氏 廖可兴妻年二十夫故奉孀姑矢志厉节卒年八十五  清杨 氏 李大权妻未卅卅夫故事翁姑抚子女苦节四十馀年  清易 氏 张后素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  清燕 氏 毛彩凤妻年廿二夫故事孀姑抚子女  清黄 氏 乾隆乙丑进士王伟任后妻年廿三夫故寡居历四十馀年享上寿  清陈 氏 年廿八而寡抚子刘果昌以乾隆乙卯赏翰林院检讨卒年八十三        清谭 氏 胡启贵母年廿八夫故家贫矢志历八十馀年  清简 氏 邓三易妻年廿五守节  清张 氏 王声耀妻年廿八守节  清陈 氏 荆世元妻年廿七守节  清严 氏氏 卢英华妻年二十夫故无子依母弟居鍼黹自给  清杨 孔禄 妻 杨孔禄妻生子一岁夫死抚子成立子寻卒抚孙成名卒年八十  清汪 氏 监生唐科甲妻年廿七夫卒抚子成立子寻卒抚孙成立  清李 氏 杨辉云妻年廿四夫故守节  清罗 氏 杨青云妻年廿六守节抚子  清王 氏 文生杨辅商妻年廿九夫故家贫苦节抚子卒年八十四  清郑 氏 侯尚绩妻年廿八夫故抚子纳妇育二孙子妇俱死复抚二孙  清杨 氏 李大成妻年廿五夫故无子守节  清卢 氏 生员陈缙妻年廿四夫故守节五十年抚子成立孙曾皆有入学者        清董 氏 陈彩玉妻年卅守节  清范 氏 监生万峻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孤卒年七十八  清万 氏 生员周续之妻年廿六夫故家贫苦节抚孤勤俭起家卒年八十三  清范 氏 陈大智妻年十九夫故守节  清熊 氏氏 王簿妻年十九生子未周岁夫死抚子成立卒年五十八  清蔡 氏 适孙毓章年廿四夫故抚遗腹子成立卒年七十八  清余 氏 孙广文妻年廿六夫故抚二子成立寻俱死抚孙成立  清张 氏 孙文玩妻年廿一夫故抚子成立卒年七十三  清李 大苑 妻 李大苑妻夫卅无子卒与妾张厉志守节抚嗣子成立  清张 氏 李绍武妻年廿馀守节抚子成立操作勤苦卒年九十一眼见曾玄        清邹 氏 李哲英妻年廿四夫故抚子瑞珏成立死教匪之难卒年八十六  清廖 氏 杨成学妻年十九夫故事姑抚遗腹子享年八十  清许 氏 武生李万年妻年十八夫故抚孤成立 清王 氏 杨待宣妻守节抚二子苦节四十馀年卒  清王 氏 刘有恒妻年二十夫故抚二子成立卒年八十  清李 氏 向朝丕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幼子成立年八十四  清何 氏 黄登朝妻年二十夫故抚孤成立卒年八十四  清贾 氏 赵正富妻年廿二夫故抚孤成立卒年八十二  清李 瑞珏珏 妻 李瑞珏妻年廿二夫死于贼无出事孀姑抚弱女卒年六十八  清段 氏 雷嘉瑜妻年廿一夫故抚二子长腾兴次遗腹腾章附生卒年八十        清符 氏 万人俊妻年廿三夫故抚二子成立卒年五十八  清蒋 天和 妻 年廿三夫故事孀姑抚遗腹子成立卒年六十一  清吴 氏 李廷元后妻年廿四夫故抚子成立卒年七十九  清杨 氏 蒋立德妻生乾隆壬子年廿四夫故抚子成立卒年六十八  清赵 氏 董体仁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成立卒年六十四  清陈 氏 余大昌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卒年七十八  清杨 氏 廖元礼妻年廿三夫故教匪之难事姑教子寻俱死苦节四十二年  清李 氏 赵峥嵘妻年廿五夫故以纺绩事姑抚幼子卒年八十六  清刘 氏 武生袁朝隆妻年廿六夫故事瞽姑抚三子一人学卒年七十六  清刘 氏 余映祥妻年廿六夫夫卧病死于教匪抚三子成立卒年八十馀  清李 氏 张  妻年廿九教匪窜渠子虏夫故事孀姑持家四十馀年无疾终   清张 氏 郑文盛妻年廿八夫故抚子成立早卒并抚其孙九十三岁卒  清田 氏 李某妻年廿八夫故抚子成立卒年八十三  清李 氏 袁志道妻年廿八夫故抚二子长名登入武学次名传附生享上寿        清郑 氏 杨昌福妻年廿八夫故抚幼子成立年五十八卒  清郑 氏 李李泽溢妻年廿八夫故抚子成立卒年五十九  清邓 氏 萧德富妻年廿八夫故抚嗣子卒年七十三  清杨 氏 王观国妻年廿八夫故奉姑抚子卒年七十  清万 氏 雷嘉璧妻年廿八夫故抚遗腹子成立卒年八十五  清杨 氏 汪大元妻年廿八夫故抚子成立苦节二十七年  清黄 氏 刘子美妻年廿七夫故家贫抚幼子成立备历艰辛卒年五十二  清杨 氏 郑启疆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七十四  清贾 氏 李国桐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卒年八十九学官榜书旌门        清冯 氏 郑子荣妻年廿九夫故抚子成立卒年八十九  清李 氏 陈思尧妻年廿九夫故矢志守节卒年七十  清黄 氏 符世炜妻年廿九夫故守节事姑卒年六十 清袁 氏 杜宗山妻年廿九夫故抚三子成立卒年七十八  清张 氏 江珍榜妻年廿九夫故以纺绩抚子成立卒年九十三  清熊 氏 刘申福妻年卅夫故抚二子成立孙曾皆入学学政旌门六十一卒  清钱 氏 邓之珣妻年卅夫故抚二子成立卒年七十  清江 氏 李丕凤妻年卅夫故抚子纳媳子早卒姑媳同操卒年八十三  清陈 氏 杨再震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八十五  清王 氏 杨学嵩妻年二十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成立卒年六十三  清陈 氏 杨玉玫妻年廿五夫故事祖母孀姑抚二子次入学卒年七十七         清阎 氏 武生李灿芳妻年二十夫故事孀姑抚嗣子卒年年六十一  清蔡 氏 杨玉瓒妻年廿五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卒年七十  清叶 氏 郑朝瑄妻年卅夫故抚子成立卒年七十三  清赵 氏 刘大用妻年廿八夫故直教匪之乱上护翁姑下抚幼子七十三卒  清史 氏 刘敷慧妻年卅夫故事孀姑厉志节卒年六十三  清楚 氏 余大德妻年廿八夫故矢志抚孤卒年八十四  清李 氏 杨尚声妻年十九夫故抚子成立  清田 氏 杨朝选妻年十九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族党无闲言  清陈陈 氏 戴治妻年十九生子夫病刲股无灵矢志抚孤事孀姑以孝著  清董 氏 邓平康妻年二十夫故无出厉志守节清蒲 氏 雷瑶林妻年二十夫故家贫以纺绩事老姑抚幼子至于成立          清郑 氏 廖启疆妻年二十夫故事翁姑孝养尽礼  清邓 氏 余景亮妻年廿一夫故孝事翁姑抚孤成立  清刘 氏 王升高妻年廿一夫故抚子成立  清贾 氏 杜德举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幼子成立  清谯 氏 李时华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黄 氏 熊本荣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陈 氏 李朝重妻年廿二夫故故守节  清王 氏 谭应星妻年廿一夫故守节事翁姑抚子成立  清赵 氏 田怀珍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王 氏 郑宗奎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遗腹子成立  清陈 氏 郑元复妻年廿四夫故守节孝事孀姑  清余 氏 李天根妻年廿四夫故躬勤纺绩奉姑抚子                 清何 氏 郑友元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蒲 氏 田子玉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戴 氏 李龙光妻年廿四夫故家贫矢志守节刲股姑病抚子成立  清杨 氏 王铭新妻少寡无子孝事翁姑数十年如一日抚嗣子为后  清郑 氏 裴登庸妻年廿一夫故孝事孀姑抚孤成立  清蒲 氏 欧阳昌泰之妻年廿四夫故无出以兄北之子为后事翁姑以孝闻  清孙 氏 楚科禄妻年廿五夫故守志抚孤门寖昌眼见五世  清戴 氏 监生雷朝选妻年廿五夫故守节孝事翁姑抚孤成立  清黄 氏氏 傅传策妻年廿五夫故守节事翁姑人称其孝抚子成立            清熊 氏 邓朝品妻年廿五夫故守节事翁姑抚二子皆成立  清刘 氏 杨钟华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张 氏 奉成绪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幼子成立  清江 氏 冯锡书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李 氏 周正才妻年廿六夫故家贫无子以纺绩奉姑族众重其行为立后  清陈 氏 附生戴调元母未卅而寡家贫历尽艰辛抚子成立  清戴 氏 陈玉章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陶 氏 张世范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萧 氏 余永万妻年廿六夫故家贫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邓 氏 李化龙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谢 氏 黄秀福妻年廿七夫故翁衰老姑又失明矢志抚孤成立  清杨 氏田友锡妻年廿七夫故无出以兄弟之子为后抚育成立            清李 氏 徐全林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幼子成立  清戴 氏 王嘉赞妻年廿八夫故守节  清李 氏 杨相奎妻年廿廿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胡 氏 王运堂妻年廿七夫故抚子成立孝事翁姑  清唐 氏 周奇珍妻年廿七夫故守节事翁姑抚孤子  清糜 氏 方人骥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  清龚 氏 刘国第妻年廿八夫故守节家贫抚二子成立  清王 氏 杨景旭妻年廿八夫故无出抚侄为后育养成立  清李 氏 刘显才妻年廿九夫故守节孝事孀姑抚子成立  清郑 氏 江学美妻年廿八夫故守节奉孀姑抚孤子成名入武学  清范 氏 徐承宗妻年廿九夫夫故守节抚四子成立  清李 氏 雷志宏妻年廿九夫故抚子成立  清徐 氏 李增德妻年廿九夫故守节以侄为后抚育成立  清张 氏 裴宗瑾妻年廿九夫故抚子娶媳子寻卒姑媳同操媳郑氏女也  清郭 氏 杨英华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幼子成立  清蒲蒲 氏 刘寅清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  清牛 氏 周凤翔妻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叶 氏 杨履和年卅夫病割股以不愈既卒矢志抚孤至于成立  清雍 氏 刘永喜妻年二十夫故无出与嫂孙共厉坚贞抚嗣子成立  清孙 氏 刘永祺妻年二十夫故无出事翁姑抚嗣子与弟妇雍柏舟比节         清欧 氏 王奇朝妻年卅夫故事姑抚子纺绩维勤不以贫约易操  清刘 氏 监生万国训妻年卅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  清罗 氏 监生杨青峨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朱 氏 王仁粹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饶 氏 陈显碧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黄 氏 阎星旦妻年廿五夫故家贫苦节抚孤成立  清陈 氏 寇履履垣妻年廿四夫故守节孝事翁姑  清佘 氏 附生陈桂馥妻年卅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白 氏 郭兆环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唐 氏 熊道林妻年廿六夫故守节事翁姑竭力尽礼教子成立  清黄 氏 武生胡定榜妻年廿七夫故上奉翁姑下抚孤子  清明 氏 罗正兴妻年廿二夫故事孀姑至孝抚孤子成立  清徐 氏 戴作栋妻年十九夫故礼事孀姑抚子成立  清董 氏 周际政妻年廿四夫故守节事翁姑孝养无违卒年四十八  清雷 氏 周其珊妻年廿五夫故无出矢志靡他以侄为后抚育成立           清万 氏 曾必佑妻年廿八夫故孝事孀姑抚子成立  清汤 氏 麦朝会妻年廿四夫故抚一子成立卒年七十二  清谢 氏 雷金声妻年十八夫故无出守志不贰事姑以孝卒年二十八  清蒋 氏 王福庆妻年廿七夫故事孀姑抚二子皆成立  清雷 氏 江玉清妻年廿五夫故事孀姑抚孤子孝慈兼尽  清杨 氏 蒲文治妻年廿五夫故翁久病割股救愈教子成成名  清王 氏 谢开第妻年廿五夫故奉祖母及夫弟妹并子女八口一身事畜之  清饶 氏 王际唐妻  有传  清阎 氏 王贡远妻年廿八夫故抚三子成立孙曾皆有入庠食饩者  清蓝 氏 熊美伦妻年廿六夫故家贫事翁姑畜孤子皆取给纺绩焉  清叶 氏 申朝彦妻年廿八夫故二子俱幼纺绩取给长子赖以成名入学         清朱 氏 王居伦妻  有传  清张 光祖 妻 张光祖妻年廿八夫故抚遗腹子成立奉孀姑终养卒年七十  清张 氏 杨某妻年十八夫故孝翁姑抚孤子岁寒后雕志比松柏  清孙 氏 李钟英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廖 氏 李春阳妻年廿六夫故孝养姑嫜抚二子成立  清胡 氏 覃同文妻年卅夫故事后姑以孝教嗣子以义卒年六十八  清周 氏 任如会妻  有传  清王 氏 申国雄妻妻年廿年夫故孝事孀姑人所莫逮  清王某妻附生王世臣祖母嫁七年夫故家贫辄却族亲馈遗纺绩教子成立        清邓 氏 李元枢妻年廿四夫故立志守节孝事舅姑卒年七十八  清王 氏 马世骃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教子成名  清张 氏 郭大才妻尝以割股姑病生三子年廿四夫故哀毁寻卒  清唐 氏 熊一佑妻年廿二夫故依兄嫂居抚孤成立                         以上前志傅节孝 汉赵 娥 适万病足黄巾之乱扶持走避贼追执欲污之胁以矛自投贯胸死  明李 氏 生员唐宥妻山贼至欲犯之氏自数伐阅大骂与乳儿并死有旌表  眀许锦秀 许景闺女鄢蓝寇渠获之骂不绝口遇害有旌表参政钱朝鳯有赞  明罗松贞 正德学生汝杰女蓝鄢破白岩洞执欲犯之大骂投岩死有旌表明李 氏 何玉妻甚美蓝鄢贼至负乳儿奔江干追及绐之令从大骂投江死  明颉妙善 陈政妻十八夫故投缳以殉  明李 氏 刘宗现妻夫病革誓必殉及卒从容殓葬有疑食言者卒自经墓侧  明杨 氏 字王氏王家中落父母谋改字泣涕数日自缢死  明吴 氏 夫长寿失性聋哑而愚事之谨流寇至见其美欲劫之抱幼子水死  明李 氏 郭玉安妻贼追及舟次携及笄女二么投水死死后得尸犹相持不解  明王 氏 李含乙次配  有  明刘 氏 王树极妻崇祯时为姚黄贼逻获舟次驱以行乘闲携女跃江死  眀金 莲 失性生员陈其珍婢  有傅  清贾 氏 段某妻  有  清刘 氏 符宾万妻寡居夫兄逼令改嫁自缢死乾隆中旌表载清一统志  清周 氏 刘国俸妻因拒陈受一调奸羞忿自缢旌表著志同上  清萧 氏 汤某妻通志云嘉庆初为教匪戕害本县详报入昭忠祠  清杨 氏 张某妻扶祖母蔡奔寨避教匪遇贼途中不屈死见通志嘉庆四年  清杨 氏 戴秉礼妻三割股际肉𤻲夫病寻愈  清杨 氏 贡生庹振后妻年廿四夫亡守节  清柴 氏 寇宾言妾寇卒官贫甚妻以忧死氏受属扶持子女志行见重里闾  清段 氏 生员李祖烈妻  清赵 氏 生员王德舆妻  清严严 氏 萧昌盘妻  清李 氏 唐作干后妻  清郑 氏 黄之栋妻  清刘 氏 黄之梼妻  清陈 氏 黄之桂妻  清刘 氏 副贡黄综后妻        前志按以上皆夫故守节见通志 清周 氏 听役刘金之妻其妹夫调奸不从自缢死乾隆癸未旌表建坊入祀  清覃 氏 张思锐妻年廿一夫故抚幼子历十二年教葜至母子投水死详下  清陈氏 张恩锐之嫂与弟妇覃侄女香姑凤姑皆水死咸丰壬子汇恤入祀    清殷 氏 张国运妻嘉庆丁巳二月拒张正达图奸死壬戌旌表建建坊  清李 氏 张正富妻嘉庆癸亥六月拒萧资奇强奸死乙丑旌表建坊  清熊 氏 高怀相妻嘉庆戊辰四月拒刘可珍调奸水死十月旌表建坊  清叶 氏 附生蒋凌云妻年十九夫故自缢以殉道光癸卯旌表士林致哀伤辞  清黄 氏 戴恒元妻年十九夫故青年矢志抚侄为后以哀毁未三十卒  清周 氏 杨开鹏妻年廿四夫故哭甚哀葬毕赴水死  清戴 氏 孙承绪妻绪有隐疾爱敬无怨检薄者以为笑且诬毁之自缢见志  清雷 氏 陈莲芳妻    有传                         以上前志傅节烈 清邹 氏 尽庆吉妻夫远行姑病甚侍汤药尽夜不懈姑寿终县令榜旌其门  清汤 氏 杨陞朝妻三刲股肉𤻲翁姑天子病皆愈乾嘉闲人  清熊 杨 萧明玉妻两刲股𤻲姑夫病夫愈姑不痊嘉庆中又剖腹割肝救之  清贾 氏 杨帝宾妻家贫甚事孀姑孝课子成名  清孙 氏 贡生王勷妻孝养重闱刲股救姑卒年六十二教子成名  清陈 氏 尹开元妻性至孝姑伍病笃割股起之  清王 氏 游长清妻道光戊子姑病危刲股和药救愈  清张 氏  李正永后妻继姑病剧刲股救愈而讳莫如深不愿以庸行致令问  清冯 氏 监生王文治妻孝事翁姑曾以割股起姑疾  清裴 氏 监生裴霟女适贾琼林闻父病急归省刲股救愈卒年八十五                          以上前志孝妇 清陈 氏 万年柄后妻姑患心痛以割股救痊                         此一人前志傅外纪 清张 氏 光勋妻初以割股起夫病越四年夫殁守节抚三子成立  清何 氏 十八适陈泽生数月夫故家贫依母家守节为弟抚两世孤雏成立  清刘 氏 任文仲妻年廿二夫故无子姑亦改嫁矢志育夫幼弟成立上寿终 清田 氏 郑国谟妻道光乙酉族人某殴击其夫氏挺身曳之出因负重伤死  清萧 氏 任舒绅妻年廿四夫故抚子成立  清罗 氏 聂德朝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十成立卒年六十九                          以上前志傅节义 明王贞女 失名未嫁夫卒父母将改字之女誓不从强之遂缢死巡抚旌之  清王贞女 失名及筓夫死父母强令令改字自缢死都省旌表之  清汤贞女 幼字张姓及筓张贫不能娶你母将改字不从张卒缟素楼居卅年  清邓贞女 父文阁居崆峒山道光初母病甚力拒议婚侍疾终养纺绩自甘  清陈贞女 名乙姑附生陈池凤女弟文童刘吉隆未婚妻  有传  清王贞女 名元秀父才茂以父母多病涕泣设誓奉养终身咸丰壬子旌表  清涂贞女 名九姑周乡棫未婚妻    有传  清向丁姑 向应德女    有传                          以上前志傅贞女 前志著录 嘉庆教匪案内殉节妇女 丁巳 刘 氏 雷孝廉际泰妻雷官粤眷属在籍匪突至氏大骂不屈阖家被害 丁巳 谭 氏 上表刘氏长媳年三十时在嘉嘉庆丁巳 丁巳 雷秀姑 刘氏四女年十八 丁巳 雷丙姑 刘氏五女年十五嘉庆戊辰旌表建坊一门四烈入祀有傅己未 谭 氏 萧朝佐后妻匪突至与其女汤邦模妻萧玉姑投渌溪死坊表同上        戊午 郑 氏 戴于爵母年八十匪至焚掠大骂被戕死坊表入祀同上 丁是 杨 氏 史元枢妻匪至恐被辱挈二小女投堰死时年廿二 丁巳 赵 氏 附生王祺妻匪至与王小姑若菱角塘石洞恐被污俱投潭死 丁巳 燕 氏 谭坤瑛妻年卅匪至胁之不从与夫俱死   陈 氏 生员戴其政母匪至焚掠大骂不屈贼怒杀之  林 氏 萧美汉妻守节匪至掳氏与弟妇曾胁之不从俱投江死   谭 氏 刘承宗妻年卅卅六匪掳胁不屈死   唐 氏 监生刘进昭妻年六十八匪掠其家骂贼被杀死 丁巳 张 氏 恩贡李春芳妻    有传   谭 氏 严成梓妻年廿二匪逼至江边胁之大骂投江死 戊午 张 氏 罗映震妻早孀初携幼子避赵武坪匪破寨执而胁之不屈死          戊午 裴 氏 王国泰妻初避母家睚国伛氏先沈二子于揠随逢缢死   罗 氏 吴朝立妻匪突至大骂奔出投堰死 戊午 吴 氏 王善诱妻年卄七守节抚子成立匪突至不屈被害 壬戌 郑 氏 刘汾妻早寡矢志抚子因往通江投亲避难遇匪不屈死 戊午 贾 氏 王宗周妻夫远行卄馀年纺绩抚子成立匪至不辱死  戊午 萧 氏 李作宪妻被匪执不从死   刘长 李作楷之母年八十被匪死   李 氏 唐钦哲妻年廿二匪至见其少艾胁之同行得闲投河死   杨烈女 贡生杨鹤林女匪至欲犯之忿怒恶詈身受数创死   邓长姑 张尚吉未婚妻被匪掳将污之大骂受刃死死   王再妹 父范生员字严氏未嫁夫长元死誓不改字被匪执不辱死   郑 氏 贡生赵述尧妻子早卒抚一孙匪掳去氏固持之受刃数十皆死 戊午 贾 氏 李千蕃妻匪掠士溪携幼子春荣及姑庚姑匿林中被杀手相结           孙七姑 孙昂驹女新嫁归遇匪欲污之䂵骂不绝被刃死 前志著录 咸丰逆匪案内殉节妇女 辛酉 王 氏 文某妻曹逆破半边寨掳其夫恐被污跃池水死年十八  辛酉 雷 氏 杨天元妻冬月八日匪窜土溪负幼子逃追及河干胁之投河死 辛酉 苏 氏 雷元培妻匪破赵家砦肆淫掠匿石穴得免既闻夫死子掳服毒死 辛酉 唐兰姑 唐朝梁女匪攻千佛砦代父守砦垛击石被匪炮轰死年十七 辛酉 文 氏 附生万象新妻匪破千佛砦被执走归自缢死同治癸亥旌恤入祀 辛酉 刘 氏 万年升妻贼破寨迫氏欲污之奋力解脱投井死 辛酉 袁 氏 万年麟妻匪攻砦与夫随众煮粥却敌砦破索泼粥者挈子投井死 辛酉 黄菊姑 年十六你作元待字贼破孟公砦惧污负妹投井死同治癸亥旌恤 辛酉 胡春姑 十五岁父承举贼至堰南适赴砦途相直恐被执污辱投石河堰死   胡寅秀 年十六待字父承玉与春姑同时遇贼投堰死 辛酉 张 氏 刘元相妻守节已卅年贼攻清平寨恐遭辱遂缢死 辛酉 陈氏女 张骆儿聘妻年十五贼窜李馥溪抵门门女自后户趋河千踵及水死  辛酉 余欧氏 匪自吴市分股攻清平砦与蔡包氏张糜氏从夫守垛均中炮死 辛酉 蔡包氏 见上 辛酉 张糜氏 见上  同治癸亥三氏同案旌表优恤入祀   蒲郑氏 与蒲邓氏随众守墩子砦垛口投石轚贼砦陷俱被刃死   蒲邓氏 见上  同治癸亥二氏同案旌表扰即入记 辛酉 雷 氏 杨之清妻年八十二贼陷大坡砦虏其子泣护之被闭室中火焚死 辛酉 邓 氏 李多文妻贼扰三汇追氏及舟次欲污之抱子投河死旌恤同上 辛酉 陈 氏 邢德伦妻贼扰吴市上砦避难砦被攻破夫虏惧污缢死旌恤同上 辛酉 王 氏 文宗藩妻被贼执大骂饮刃死旌恤入祀同上 辛酉 王 氏 文佑喜妻朱逆倏至偕夫走避遇诸河千夫被执骂贼水死旌恤同        辛酉 张 氏 阎平庆妻曹曹逆至偪之自缢死 辛酉 黄 氏 周宗开妻曹逆至哭声震耳自度去砦远夫己去贼渐近遂投缳死 辛酉 张 氏 苏永魁妻匪至一人守家赴砦不及贼见欲执之投中滩桥死 辛酉 王 氏 杨文海妻与叶氏陈氏随众守乐山砦垛投石击贼被贼枪炮轰死 辛酉 叶 氏 柳眏才妻  见上 辛酉 陈 氏 余元贵妻  见上 辛酉 杨 氏 丁眏铨妻曹遂攻陷龙家砦被执不屈坠岩死 辛酉 李 氏 王殿元妻奉姑避睚斗篷砦曹逆攻陷之扶姑潜归闻淫掠甚自缢        辛酉 雍 氏 周启才妻曹逆攻陷凤山砦负幼女被被胁投井死 辛酉 赵 氏 监生李世德妻    有传 列女下  人物表四 年代 列 女事                     略清蒋 氏 熊佐周母生子一岁夫故守节抚子成成名六十三卒诰赠二品夫人  清袁 氏 杜宗山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子成立有旌表  清余 氏 涂步青妻年廿九夫故抚二子成立道光壬辰旌表时年六十七  清王 氏 涂元建妻年廿九夫故事奶姑抚四子成立得寿六十九  清鲜 氏 罗元极妻年廿二天故抚子成名咸丰壬子旌表 清宋 氏 附生罗焕妻年廿六夫故事孀姑抚子成名旌表同其姑见上  清殷 氏 罗映吉妻年廿四夫故与嫂姜同厉贞操学使旌榜其门  清杨 氏 王汝钦妻道光己酉夫故抚子成立入学咸丰丁巳卒  清王 氏 文麟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嗣子历十二年郁邑卒司治辛未旌表 清廖 氏 孙天眷妻年廿二夫故守节事姑同治壬申旌表  清熊 氏 廖廷琬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次抡举人光绪乙亥诰赠  清张 氏 廖步镐妻年廿六夫故抚长子遇春举人思南知府次成春军功  清黄 氏 武生生袁明良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长子显抡卫千总年八十五        清王 氏 阎云裳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卒年六十  清杨 氏 李登凤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遗腹子苦节历卅三年清刘 氏 邓修德妻年廿一夫故无出苦节历卅三年  清杨 氏 廪生陈开宗妻年二十夫故事姑抚子苦节廿二年  清杨 氏 郑先碧妻年廿七夫故抚孤成立苦节历五十六年  清廖 氏 雷元均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嗣子苦节历卅一年  清熊 氏 唐登秀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苦节四十二年  清龙 氏 叶树勋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卒年七十一  清邹 氏 叶碧荣妻年廿四夫故与孀姑龙氏厉节抚夫弟之子为后  清张 氏 熊光华妻年二十夫故守节历五十七年  清黄 氏 李士清妻年廿八夫故抚子成立年七十  清刘 氏 廖怀德妻年廿七夫故家贫事孀姑抚二子惟资纺绩苦节卅九年        清陈 氏 董天杨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卒年八十四  清冯  氏 陈显贵妻年廿五夫故家贫事孀姑抚幼子成立惟以纺绩自给  清苗 氏 廖永安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次崐山入武学  清杨 氏 唐协和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孤历卅九年  清蒋 氏 熊逢伦妻年廿二夫故事孀姑抚孤子年五十五  清王 氏 张儒富妻年廿八夫故守节与其侄同居 清周 氏 蒋仁育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夫弟之子为后后  清任 氏 徐德万妻年廿八翁与夫相继没姑丧明矢志奉姑终养抚子成立        清罗 氏 侯于会妻年廿九夫故家贫抚三子皆成立  清萧 氏 余恒元妻年廿六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孙辈入学犹及见之  清刘 氏 廪生罗章妻年廿六夫故机  教子赖以成名   清罗 氏 宋心喜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孤推勤惟俭  清宋 氏 罗先元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孤孝事叔母卒年七十一  清王 氏 罗金元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日勤纺绩迄老不息  清罗 氏 陈学宗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七十一  清秦 氏 邹鲁斋妻年廿八夫故孝事翁姑抚子成立年八十一  清蒋 氏 邹文熙妻年廿一夫故事翁姑抚嗣子历卅四年  清李 氏 罗星垣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四子皆成立  清熊 氏 刘宗祜妻年廿八夫故事孀姑抚幼子克俭克勤致饶裕年六十九        清萧 氏 李文寿妻年廿八夫与兄嫂相继殁事翁姑抚子与侄皆成立  清伍 氏 刘宗峨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六  清刘 氏 李天柱妻年廿一夫故事孀姑教孤子年六十一  清张 氏 李天爵妻年廿四夫故事姑嫜教幼子年六十  清叶 氏 张鹏翼妻年廿二夫故抚嗣子勤纺绩苦节四十馀年  清陈 氏 孔传清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五十四  清王 宗朝 妻 年廿六夫故抚子成立苦节四十八年  清何 氏 牟在善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年七十二  清张 氏 登智发妻嫁八年夫故抚孤成立苦节五十十八年  清钟 氏 康光斗妻年廿二夫故孝事翁姑抚子成立年六十  清蒋 氏 徐宗掦妻嫁四年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五十  清杨 氏 田钟玉妻年廿八大故事翁姑抚一子二女事畜皆身任之年五十  清叶 氏 杨秀龙妻年廿五夫故守节立年五十七  清杨 氏 王宗馥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孤成立年六十九  清杨 氏 王万杰妻年廿八夫故事病姑抚子女年七十八同治中旌表  清燕 氏 杨开富后妻年廿六夫故抚前出子与所生三子无厚薄年六十六  清何 氏 郑荣富妻年廿六夫故事孀姑抚子成名同治初与姑氏先后旌表  清贾 氏 附生杨学培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遗腹年五十八光绪中建坊  清王 氏 熊来宾妻年廿五夫故事事翁姑抚孤子年五十八  清程 氏 唐启凤妻年廿四夫故事孀姑刲股起疾抚孤子成立年八十三 清石 氏 丁孔传妻年廿一夫故家贫事孀姑抚孤女嗣子勤纺绩年五十九  清朱 氏 丁石氏嗣子妻年十八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年五十五  清万 氏 蒋昇云妻年廿九夫故家贫翁姑病一再刲股抚子成立年八十九  清郑 氏 唐天眷妻年十九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成立年五十  清金 氏 陈桂芳妻年廿八夫故侍翁姑疾十年无惰容抚三子年六十五  清杨 氏 附生唐杰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遗腹子成立年五十七  清郑 氏 戴亨元妻年廿二夫故孝事翁姑抚三子成立年九十九  清梅 氏 杨钊修妻年廿七夫故以纺绩奉孀姑抚幼子子死改嗣年六十五  清曾 氏 李洪士妻年廿九夫故事孀姑以澣衣佣值供事畜年七十七  清李 氏 孙克绍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弱子支持事畜不惮艰辛            清周 氏 陈显相妻年廿二夫故守节门内肃然  清陈 氏 蒋先政妻年廿七夫故纺绩自给抚三子成立苦节历四十年  清颜 氏 熊本礼妻年廿八夫故赤贫纺绩抚子长入武学年六十九  清余 氏 熊大伦妻年廿一夫故抚二子成立年八十九  清陈 氏 武生刘凤飏妻年廿七夫故孤子寻卒抚嗣子成立年六十一  清厐 氏 王有万妻年廿六夫故家赤贫抚三子成立年六十六  清赖 氏 雷动平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名年六十二  清雷 氏 杨诗妻年廿四夫故家赤贫抚子女成立苦节历卅七年  清皮 氏 杨□亨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年六十一  清易易 氏 杨联富妻年廿四夫故家贫抚子成立苦节历五十八年  清李 氏 高池发妻年廿五夫故家贫抚二子成立苦节历四十年  清楚 氏 杨元锡妻年二十二夫故家贫抚子成名苦节历卅九年 清戴 氏 杨登联妻年廿四夫故家贫抚一子四女皆成立苦节历四十五年  清罗 氏 何光宗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  清王 氏 唐朝贡妻年廿九夫故守节督课三子耕读里党钦之年八十五  清范 氏 张万年妻年廿八夫故家贫抚子成立苦节历卅九年  清王王 氏 何员龙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其四子成立年七十一  清刘 氏 何通典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七十一  清唐 氏 王方玉妻年廿五夫故事孀姑抚幼子成立年八十一  清萧 氏 王唐氏子正位妻年廿六夫故恪守姑训抚二子成立年六十一  清陈 氏 蒋尊德妻年卅夫故无出孝事孀姑一门厉节年八十三  清杨 氏 黄兴礼妻年廿八夫故家贫抚子成立苦节历卅四年  清孙 氏 楚科禄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年九十 清王 氏 萧玉和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年八十二  清黄 氏 戴霖泽妻年廿八夫故守节年八十二  清周 氏 蒋一盛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教子成名年六十七  清罗 氏 王怀琳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子三人成立家事日裕年八十  清张 氏 刘兴拔妻嫁日未合卺夫遽出亡矢志事舅姑没世不紒发年七十八  清李 氏 孝廉冯润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子成名学使榜旌其门年九十一  清张 氏 罗玉墀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五十六  清魏 氏 宋心田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年八十一  清程 氏 罗玉堂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年七十四  清陈 氏 王兆瑞妻嫁十一年夫故事孀姑抚三子成立以同治甲戌病故  清刘 氏 李廷桂妻年廿二夫故孝事翁姑抚孤子成立年七十七 清吴 氏 李任万母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孤成立年八十一  清蒋 氏 李绍白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孤成立年九十六  清熊 氏 王文明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孤成立年六十九  清饶 氏 石祯祥妻嫁三年夫从军不返守节终身光绪初知县杜君旌其门  清田 氏 王兴印妻年廿七夫故守节年五十八  清廖 氏 尹悦安妻年廿八夫故守节事翁姑终养年五十九  清曹 氏 雷育才妻年廿二夫故曾一再割股翁姑夫子病有子年八十九  清胡 氏 刘华妻年廿八夫故赤贫事病姑至孝抚四子成立苦节六十九年  清段 氏 雷荣昌妻年廿五夫故无出事翁姑抚嗣子年六十十四  清万 氏 王学诗妻年二十夫故事翁姑抚孤子年五十六  清朱 氏 王万氏子吉庆妻嫁夫未冠而没承孀姑抚嗣子一门双节 清唐 氏 戴秉衡妻年廿八夫故事孀姑抚二子家人化之  清徐 氏 戴唐民子作栋妻年廿四夫故承孀姑懿训守节抚孤年四十五  清余 氏 廪生陈桂馥妻曾三割股起翁姑夫子疾廿八寡居守节年七十二  清熊 氏 张鹏先妻年廿二夫故事孀姑抚子成名孙行竞爽年七十八  清孙 氏 赵有凤妻年廿二夫故矢志守节事翁姑抚子成立年六十六  清李 氏 谯时秀妻年廿七夫故家贫抚子成立苦节历四十一年  清杨联相 妻 年廿八夫故家贫抚子成立苦节历五十九年  清黄 氏 张世璞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孤子光绪中诰封宜人年八十二  清陈 氏 雍德一妻年廿八夫故守节光绪壬午旌表年七十八  清黄 氏 张代礼妻年廿九夫故事孀姑课孤子光绪甲辰八秩诰封宜人          清邹 氏 沈以慎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年六十四  清张 氏 饶继之妻年廿四夫故事姑嫜抚二子成立年六十一  清王 氏 杨瀛波妻有传  清耿 氏 岁贡王大奎妻早岁夫故抚二子成立仲致通显  清李 氏 廖艺林妻年廿一夫故孝事姑嫜抚子成立年七十五有旌表  清饶 氏 陈良瑜后妻夫死曹逆之难守节抚嫡出子成立年五十四卒  清孙 氏 陈德裕后妻相夫起家夫故守节抚子女皆成立  清陈 氏 附生伍倬云之妻年廿六夫故事姑嫜抚孤女光绪中中旌表 清赖 氏 汤咸世妻年二十夫故守节历十四岁光绪壬午旌表给银建坊  清夏 氏 傅禹三妻年廿夫故矢志厉节  清杨 氏 尹道镕妻生子十月夫故事姑抚子归甯直母病又割股救愈之         清段 氏 廪生郭玉林后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徐 氏 □唐道修妻夫远贸死家贫守节依戚□居□苦卅馀年   清杨 氏 王应召妻十六嫁三月而寡抚嗣子及孙族人谋产卒获胜诉旌表  清李 氏 黎斗山妻年二十馀夫故事翁姑抚幼子邻居失火负姑走出得无恙  清王 氏 天锡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幼子年八十四  清王 氏 李岐嶷妻年廿九夫故家赤贫抚二子成立苦节历四十二  清廖 氏 张世臣妻年廿七夫姑事翁姑抚四子成立年八十二  清陈 氏 张宗联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五十一光绪甲午旌表  清赵 氏 吴仰庆妻年二十夫故事亲抚子年五十三  清王 氏 鄥泗洪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五十一  清杨 氏 王人洪妻年卅一夫故抚二子及孙皆成立年八十一  清萧 氏 王抡选妻年廿一夫故抚子成立年六十一光緖癸巳旌表 清郭 氏 刘攀友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七十三  清王 氏 武生吴耀武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光绪乙未旌表  清林 氏 涂嘉谟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始抚二子光绪乙未旌表年五十五  清张 氏氏 陈有仪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光绪己亥旌表年七十八  清黄 氏 李士清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名光绪己亥旌表年九十  清张 氏 余星盘妻年廿五夫故事亲抚子光绪己亥旌表年六十二  清李 氏 曾衍榜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光绪己亥旌表年四十一  清曾 氏 王尚书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光绪已亥旌表年六十九  清林 氏 李清瀚妻年廿四夫故事亲抚子成立光绪庚子旌表年六十三  清符 氏 陈国梁妻年十七夫故守节抚嗣子光绪庚子旌表年五十四  清伍 氏 袁祥兰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光□□子旌表年六十五 清唐 氏 胡承熙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嗣子光绪庚子旌表年七十一  清贺 氏 胡承焘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光绪庚子旌表年五十五  清乐 氏 附生蔡文昭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子光绪庚子旌表年六十七  清杨 氏 郑人瑞妻年廿五夫故事翁姑抚嗣子旌表同上年六十二  清封 氏 增生艾锺伦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子女旌表同上年六十二  清叶 氏 武威将军陈忠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旌表同上年六十三  清戴 氏 卢相如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嗣子光绪癸卯旌表年五十二二  清罗 氏 唐立品妻年廿八夫故事亲无嗣子旌表同上年六十一  清许 氏 黄兴万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旌表同上年六十一  清蒋 氏 戴本学妻年廿一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光绪甲辰旌表年五十一        清唐 氏 张兴发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五十二 清范 氏 徐元庆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年七十七  清邹 氏 郑人林妻年廿五夫故事亲抚子旌旌表同上年五十二  清郑 氏 王在中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八十  清杨 氏 武生尹三聘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四十七  清张 氏 刘□厚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嗣子旌表同上年五十二  清王 氏 符炳章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嗣子旌表同上年五十四  清黄 氏 王子刚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七十  清吴 氏 黄春旭妻年廿夫故守节抚嗣子旌表同上年五十二  清罗 氏 陈嘉仪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同上年六十二  清赵 氏 王作柄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光绪丁未旌表年六十二       清张 氏 罗学清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无孤旌表同上年百有四  清章 氏 赵学奎妻年廿七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同上苦节历四十五年  清谢 氏 曾培之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同上  清谢 氏 孙代愚后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嗣子旌表同上  清江 氏 张登魁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二子旌表同上年九十  清汤 氏 王淮国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孤子光绪戊申旌表年六十四         清张 氏 王维符妻年廿九夫故事亲抚子旌表同上年六十三  清袁 氏 单训刚妻生一子夫故事姑嫜抚孤子宣统己酉旌表年八十一  清邹 氏 舒代樾妻年廿二夫故事翁姑抚嗣子旌表同上年五十  清苏 氏 附生萧植培妻年十八夫故守节抚嗣子年六十馀  清杨 氏 蒲芝馨妻年十八夫故守节节抚嗣子年六十馀  清夏 氏 单端仕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六十九 清陈 氏 雍家贵妻年廿八夫故事亲抚子旌表同上年五十四  清黄 氏 陈华裕妻年卄三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旌表同上年五十一  清杨 氏 武生张三元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子宣统庚戍旌表年五十八  清杨 氏 王佐才妻年卄二夫故守节抚嗣子旌表同上年五十  清雷 氏 附生符炳兰妻年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旌表同上年六十一  清庐 氏 徐映选妻年卄五夫故事翁姑抚嗣子旌表同上年六十六  清罗 氏 陈正统妻年十九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六十七  清田 氏 附生唐兆奎妻年卄六夫故守节旌表同上年五十  清王 氏 赵恒贵妻恒贵病危氏尝刲肉和药以进并教其四子二女成立  清林 氏 杨庆富妻夫故勤劳抚二子成立享年七十  清熊玉贞 幼许郭姓未嫁而夭父亡母孀惟遗三侄玉贞缝纫自给事母抚孤艰辛备历知县杜公有旌 清金国贞 自幼不字冰孀自励由县详报督部有旌  清夏 氏 傅英灿妻年二十孀守  清黄清虚 增生黄子体胞姐自幼不字事继母至孝抚弟侄以和惠好诵佛年六十一卒    清杜 氏 雍元桢妻年卄九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年八十一  清杨 氏 谭慎文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幼子旌表同上年九十  清李 氏 陈兴禄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二子及孙成立旌表同上年七十九  清宋宋 氏 刘肇宏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二子成立宣统辛亥旌表年八十一  清廖 氏 杨启源妻    有传  清赖 氏 汤长忠妻年二十馀夫故守节抚孤卒致丰裕年七十请旌建坊  清熊 氏 黄志仁妻年二十夫故守节四十馀年  清萧 氏 何世承妻年三十夫故家贫抚四子成立苦节历四十八年  清李 氏 周正才妻年卄三夫故守节五十五年  清何 氏 郑启凤妻年卄二夫故守节抚二子长成名年六十  清覃 氏 孙良策妻年卄三夫故守节抚嗣子年六下四  清杨 氏 郑人贵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嗣子年八十二  清彭 氏 武生陈光烈妻年三十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年七十八  清楚 氏 梁映月妻年三十夫故孝事继母抚二子孙曾皆成名年七十四         清谢 氏 李世荣妻年卄卄六夫故事翁姑抚孤子年七十二  清阎 氏 汪友沛妻年卄八夫故守节抚幼子年七十二  清涂 氏 附生聂正中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八  清蒋 氏 周大冕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孤成立年七十四  清毛 氏 周元书妻年卄三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七十  清杨 氏 孙有容妻年卄八夫故守节抚嗣子年五十二  清尹 氏 张学浩妻年卄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八  清楚 氏 孙学隆妻年卄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二  清盛 氏 王成德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卒六十八  清邓 氏 蒋启福妻年卄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五十九  清董 氏 郭开榜妻年卄四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七十媳包氏见下  清包 氏 郭卯年妻年二十夫故上承孀姑郭董氏守节抚孤年六下四详下  清陈 氏 郭才明妻年卄一夫故重闱遗范厉志抚外孙为后旌表一门三节         清何 氏 欧太富妻年卄七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七十二  清蒋 氏 张纲智妻年三十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八十七  清杨 氏 郑蔼和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七十三 清李 氏 王芳宪妻年三十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七  清周 氏 徐逹炳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八十三  清任 氏 徐德万妻年卄三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八十五  清胡 氏 梁开仁妻年十九夫故守节抚孤茹苦历卅五年  清李 氏 陈有寿妻年三十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年六十一  清毛 氏 蒋朝题妻年廿八夫故荐节事翁姑抚二子年九十九五世同堂         清李李 氏 王全三妻年卄六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六十一  清杨 氏 夏守训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女年六十九  清夏 氏 杨学富妻年廿七夫故守节事翁姑抚幼子年六十九  清雷 氏 邹心田妻年卄八夫故守节抚子年七十一  清毛 氏 陈本虞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嗣子年八十馀  清王 氏 熊生成妻年十八夫故守节抚子光绪初旌表年八十三  清张 氏 漆某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孤旌表同上知县杜君彚请年八十九  清黄 氏 曹运万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名旌表同上年七十九  清清罗 氏 唐昌壐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及孙年七十一知县旌门并建坊  清廖 氏 左朝甫妻年廿八夫故守节同治中旌表年七十八  清李 氏 左朝鼎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孤光绪中旌表年七十二  清王氏 简上林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孤成立有旌表知县杜君彚请  清王 氏 简绘龙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孤成立旌表同上  清雷 氏 萧昌才妻年二十夫故抚子及孙皆早死抚曾孙年八十六旌表同上       清郑 氏 罗均元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八十六  清王 氏 罗朝元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年六十九光绪中旌表  清蒲 氏 陈廷珍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四子成立年八十馀  清刘 氏 简乘龙妻年廿馀夫故守节教子光绪中旌表知县颜君榜其门  清涂 氏 岁贡陈崐山后妻年卅夫故守节抚五子并前岀子成立致身通显  清李 氏 贾文焕妻嫁三年夫故守节孝事孀姑年七十馀光绪中旌表  清郭 氏 刘某妻年廿九夫故家贫厉志抚孤苦节历五十七年旌表建坊  清李 氏 徐某妻十七嫁夫百日夫死矢志守节事姑终飬  清严 氏 石景钊妻年十九夫故守节历卅三年知县汇请旌表  清卢 氏 徐某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嗣于克勤克俭资以起家  清余 氏 举人孙群璋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遗腹子成立年九十七  清周 氏 孙余氏子孝堂妻夫故守节年五十二  清曾  氏 王九德妻年廿八夫故上奉重慈下抚四子长入邑庠年六十馀   清王 氏 徐多益妻嫁数月夫故事孀姑抚孤子苦节历四十馀年  清符 氏 陈国体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子女年五十一  清符 氏 陈国良妻嫁一月夫故矢志立后勤俭兴家年五十一  清王 氏 赵纯仁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子女卒年六十  清廖 氏 唐某妻嫁三年夫故故孝事翁姑持家勤俭年五十六  清陈 氏 赵星奎妻年廿三夫故事姑抚女年六十五  清徐 氏 赵树极妻年十九夫故事君姑抚嗣子乡里贤之清邓 氏 杨开高妻嫁二岁夫故事翁姑抚孤子年八十馀光緖乙未建坊  清郑 氏 徐赞元妻嫁二岁夫从戎不返守节事翁姑抚嗣子茹若四十馀年        清张 氏 戴景芳妻年十九夫故上奉君公下抚嗣子年五十二  清周 氏 徐世德妻嫁一岁夫故事翁姑抚嗣子年五十二  清隗 氏 陈玉□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九十四光绪中旌表  清杨 氏 罗朝政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清张 氏 吴高贵妻年廿六夫故守节年九十六  清李 氏 罗明发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嗣子光绪中知县朱君彚请旌表  清戴 氏 江龙藻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孤毅力榰柱年七十八  清罗 氏 陈某妻年廿四夫故矢志守节宣统庚戌旌表表  清陈 氏 裴某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教子成名年七十馀有旌表  清雷 氏 刘某妻嫁数岁夫故事君姑抚子女光緖中旌表  清杨 氏 李时玉妻年廿九夫故矢志守节年七十五光緖中旌表  清杨 氏 李旸培后妻年廿九夫故力排谰言守节立后数十年人无间言         清熊 氏 雷金音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子女并及诸孙年九十三  清雍 氏 黄映旸后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前出子成立其媳万氏见下  清万 氏 黄玉瓒妻年二十夫故承姑雍氏志节抚孤子将冠而殇恸念寻卒        清万 氏 丁某妻年廿馀夫故守节年七十  清甯 氏 蒋某妻年二十夫故矢志守节年七十八  清王 氏 金金某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嗣子寻卒并抚孙年七十二  清杜 氏 雍某妻年廿馀夫故守节享年百岁又十日  清欧 氏 谢洪猷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二子四女皆成立年六十三  清毛 氏 颜光裕后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子女成立年六十  清易 氏 阎云富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女年七十馀  清邹 氏 附生吴邠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孤子孙成名  清孙 氏 甯由学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嗣子年六十一  清陈 氏 廖永发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年六十九光绪辛丑旌表  清叶 氏 陈如春妻年卄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  清贾 氏 附生杨熙甫妻年卄四夫故守节光绪癸未旌表  清李 氏 贾某妻青年丧夫厉志守节清末建坊  清涂 氏 增生刘尧祚妻年卄八夫故事翁姑抚孤子守节卅三年  清田 氏 王兴印妻妻    见下  清徐 氏 王兴福妻    见下  清朱 氏 王兴贤妻    见下  清黄 氏 王兴高妻    见下  清陈 氏 王兴序妻合上来四人共矢劲节光绪壬午旌表一门五节孝建坊        清余 氏 陈某妻年二十夫故上承孀姑罗矢志厉节历卅二年 清汤 氏 潘金美妻年卄四夫故守节历卅六年   清吴 氏 洁志富妻年卅夫故守节县令汇请旌表  清陈 氏 王作德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嗣子年六十馀  清张 氏 王某妻年二十夫故守节县令汇请旌表  清刘 氏 何树敏妻年廿六夫故守节历五十一年  清王 氏 □某妻年十九夫故守节历七十八年卒时去百龄才三岁  清雷 氏 □学诗妻年卄六夫故守节抚孤得寿九十有六光绪戊子旌表        清杨 氏 蔡世璜妻年卄二夫故守节抚嗣子历四十四年  清杨 氏 隗登第母守节抚孤清末旌表建坊  清张 氏 周文质母青年守节抚孤清末旌表建坊  清罗 氏 举人余腾蛟母早岁丧夫守节道光中有封赠  清成 氏 杨见道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嗣子清末旌表  清李 氏 杨文炳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子成名清末旌表  清舒 氏 附生谢经纶妻年卄九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范 氏 陈永康妻年卄六夫故守节抚嗣子克俭克勤家声不替         清张 氏 郑克仁妻年廿二天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张 氏 陈永政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蒲 氏 苗天知妻年卄二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刘 氏 李自成妻年卄五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黄 氏 刘卓立祖母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杨 氏 李元兴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陈 氏 吴显富妻年卄二夫故守节抚子女成立  清郭 氏 刘某妻年卄九夫故家贫苦节抚孤佣工以给皆得成立年八十六  清李 氏 徐某妻十七嫁夫百日夫故矢志守节奉姑终养  清周 氏 燕化凤妻年卅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  清卢 氏 徐某妻年卄八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  清谢 氏 郑超一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孤成立  清谢 氏 舒世臣妻年卄七夫故孝事君姑抚子或立年六十五  清刘 氏 赵乐安母年卄馀夫故家贫抚二子成立苦节历卅馀年  清萧 氏 段代绶妻年卅夫故家贫苦节抚孤又早夭并抚其孙家门寖盛         清李 氏 段子斗妻夫故守节督课子姓孙辈有致贵显者年八十六  清周 氏 刘明德母年卄馀夫故守节光绪中旌表年九十三  清李 氏 张鹏飞妻早岁岁夫故守节历四十七年 清李 氏 曾乾位妻年十九夫故守节抚孤成立年八十四光绪中旌表  清叶 氏 郭玉芳妻夫故家贫事姑嫜抚二子辛苦特甚年八十八  清何 氏 王殿举妻年卄四夫故守节抚子女年八十光緖中知县杜君请旌  清王 氏 故知渠县叶普春妻光绪癸卯殉夫死于渠丙午请旌建坊  清杨 氏 郭应崇妻被教匪虏去欲妻之大骂不绝口贼众乱刀斫死  清李 氏 曾兴惠妻教匪至见其少艾欲圬之不屈被杀死  清郑 氏 杨玉榜妻曹逆至先送幼子端镇赴砦复归部署遇贼不屈死  清赵赵 氏 杨守勤妻十八嫁夫未久夫故守节抚嗣子卒以勤俭起家好施与  清叶 氏 欧阳志昂妻    有传  清李 氏 陈登堂妻    有传  清傅 氏 陈汝珉妻尝以割股起夫疾持家教子子若孙多成名者年八十六 清任 氏 雍省三母勤俭慈善每岁终出米济腊年八十一  清卢 氏 何汝湘母早居孀厉节乐善年八十五子姓成名  清任 氏 刘义政妻夫病卒殓葬迄不食以殉  清陈心贞 廪生陈烈妹母雍罹险疾两次割股救治光绪壬辰知县沈君旌之  清刘婉秀 刘年祥女母久病不治女祷终自割左肋取肝作羹遂愈末嫁有旌  清余国贞 余怀顺女以寡母病将奉无人终身不字光绪末病卒请旌年四十四  清王菊英 王纯谟女侍寡母病终身不字光绪甲辰旌表  清熊玉贞 父树绩幼字郭氏郭早卒而女父与兄嫂皆死事孀母抚侄辈不字  清文守一 父良灏幼字许早卒女父又失明事亲抚侄皆身任守贞五十五年  清赵贞女 父映鹏幼而勤读以侍母病守贞不字闺居六十七年  清金全贞 父玉太以兄嫂析居亲病无人将侍誓守贞亲殁缢以殉年二十七  清邹光典 父建堂附生自誓守贞侍父母日勤纺绩足不出户  清宋三秀 闺居七十四年光绪庚辰县令以贞孝旌之  清涂贞女 有传  清杨满玉 幼字王氏未具礼王以女不识字欲毁成说女自歉失学誓不适人        清饶 氏 王宪堂妻与儿妇萧孙妇黄余称三世四节妇  有传  清萧 氏 王虞镛妻详上  清黄 氏 王履唐妻详上  清贾 氏 举人杨蔚起媳附生学培之继室年二十守节光绪九年旌表清李 氏 蒋云鸾母年三十二孀居教教子成立奉旨旌表八十二而卒 民国 李 氏 刘利仲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孤门祚寖盛现年九十六 民国 张 氏 董建藻妻年廿六夫故机杼课子勤俭持家现年六十八 民国 胡 氏 刘正美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遗腹子□□□□□年六十六 民国 贺 氏 清附生杨学培妾十九夫故与嫡贾厉节事翁姑抚诸子现年五四 民国 杨 氏 田其富妻年廿九夫故事翁姑抚孤子两割股起亲病现年六十五 民国 罗 氏 雷文魁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七 民国 杨 氏 雷云逵妻年廿六夫故事翁姑抚孤成立现年七十四 民国 杨 氏 郑光碧妻年廿三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五 民国 段 氏 王重妻年廿一夫故事孀姑抚嗣子成立现年五十四 民国 何 氏 张兴儒妻年廿八夫故孝事衰翁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九 民国 徐 氏 唐启虞妻年廿九夫故赤贫苦节事孀姑抚孤子成立现年七十八         民国 杨 氏 雷时扬妻年廿八夫故家贫苦节抚孤早卒又抚孙现年七十四 民国 徐 氏 刘永恒妻年廿八夫故事孀姑抚孤子成立现年六十二 民国 阎 氏 附生徐春霖妻年廿七夫故事孀姑抚二子成立现年六十五 民国 张 氏 杨明文妻年十九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现年八十八 民国 周 氏 张怀义妻年二十夫故家贫事翁姑抚幼子成立现年五十七 民国 雷 氏 刘元庆妻年廿二夫故家贫苦节抚孤成立现年五十五 民国 唐 氏 曾继盛妻年廿廿八夫故家贫苦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五 民国 孙 氏 戴谆化妻年廿三夫游学覆舟死事孀姑抚子成立现年六十 民国 唐 氏 徐体孟妻年廿四夫故家贫苦节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五十五 民国 余 氏 戴登云妻年廿七夫故事姑嫜抚子成立现年七十一 民国 萧 氏 徐兴元妻年廿七夫故家贫苦节事孀姑抚孤成立现年六十六         民国 罗 氏 徐家和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七十五 民国 李 氏 黄子俭妻年廿一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五十八  民国 雷 氏 申国柱妻年廿二夫故家贫苦节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五十五 民国 厐 氏 杨尚发妻年廿八夫故家贫苦节事孀姑抚嗣子成立现年七十一 民国 石 氏 郑文灏妻年廿五夫故事孀姑抚孤子早卒又抚孙现年六十九 民国 聂 氏 郑石氏孤子妻年廿四夫故承姑志行守节抚二子 民国 赵 氏 戴登俊妻年廿四夫故家贫苦节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七十一 民国 赵 氏 杨发元妻年廿一夫故家贫苦节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七十三 民国 曾 氏 叶年琛妻年二十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成立现年五十五 民国 刘 氏 周官廉妻年廿七夫故矢志守节现年七十五 民国 陈 氏 雍家贵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清光绪乙巳旌表现年七□有奇 民国 阎 氏 马名士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五十七 民国 王 氏 谢继彰彰妻年廿六夫故家贫苦节抚二子一女皆成人现年五十九  民国 文 氏 邓泽忠妻年二十夫故家贫苦节抚二子成立现年五十七 民国 雷 氏 蓝腾青妻嫁二年夫故无岀守节奉姑现年六十二 民国 邹 氏 王大纶妻年二十夫故守节历卅年以民国十四年卒 民国 唐 氏 王万选妻早岁夫故上事孀姑下抚嗣子现年六十二 民国 雷 氏 刘寅谷妻年廿五夫故守节事亲抚育孤女现年六十 民国 王 氏 附生蓝岑高到嫁六年夫故守节抚孤女现年五十一 民国 赵 氏 傅锡三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清宿逋抚孤子一身任之现年六十四 民国 余 氏 阎人杰妻年十八夫故无岀守节现年年六十馀 民国 李 氏 阎人龙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五十 民国 李 氏 徐德仪妻年十七夫故事翁姑抚孤子二年大总统褒扬年五十一 民国 何 氏 王云凤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嗣子成名三年呈奉褒扬年六十一 民国 王 氏 清附生段文彬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子四年褒扬年五十四 民国 任 氏 雍春三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六年褒扬年七十 民国 叶 氏 蒲国珍妻嫁六月夫远出无耗赤贫苦节事翁姑抚遗腹子成立 民国 陈 氏 朱甫山妻夫病祷神割股和药救治之现年七十馀 民国 汤 氏 郝尊三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孤长斋礼佛现年五十九 民国 谢 氏 陈元良妻年廿八夫故上事重慈下抚幼子现年五十三民国 杨 氏 郭景封妻年廿五夫故事君姑抚嗣子现年六十八 民国 蒋 氏 杨相太妻年卅夫远出不归抚子成立现年六十四 民国 赵 氏 郑学诗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立现年五十四 民国 郑 氏 陈开芝妻年卅夫故子成立早卒又抚孙现年五十二 民国 邹 氏 郑人霖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九  民国 李 氏 郑邹氏孤子学渊妻夫早卒士承孀姑下抚幼子年五十一 民国 邓 氏 殷炉青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孤成立现年七十 民国 何何 氏 郑人慧妻年廿三夫故苦节抚孤成立现年六十八 民国 邓 氏 郑人惇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孤成立现年七十四 民国 黄 氏 张贞寿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孤成立现年五十 民国 雷 氏 罗隆举妻年廿七夫故守节现年六十七 民国 梁 氏 邹光垣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子成名现年五十九 民国 周 氏 李德贞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名现年五十四 民国 张 氏 杨正光威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八 民国 余 氏 王三纲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 民国 □ 氏 汤敏斋妻年廿二夫故家贫守节依母家长斋礼佛  民国 胡 氏 唐方万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八 民国 王 氏 金道高妻年二十夫故家贫守节为姑氏将护两弟成立现七十三 民国 李 氏 谢兴第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五十四 民国 郑 氏 谢兴家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现年五十二 民国 苏 氏 谢子谦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名 民国 余 氏 彭玉卿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于成立现年六十 民国 夏 氏 曹绍武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七十 民国 王 氏 刘永安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八十六 民国 李 氏 蒋子麟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振贫困教子成名 民国 田 氏 邹崇科妻年廿八夫故家贫苦节抚孤成立现年七十四 民国 赵 氏 锺定道妻年廿七夫故家贫苦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九  民国 郑 氏 罗兴邦后妻年廿一夫故赤贫苦节抚子成立起家现年六十六 民国 陈 氏 徐大经妻年廿八夫故家贫苦节事翁姑抚孤子现年六十六 民国 盛 氏 温某妻年二十夫故守节贫依外家长齐志学教于女校年五十馀        民国 雍 氏 孙启光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三 民国 徐 氏 何承三妻年卅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八十五 民国 李 氏 梁朝相妻年廿四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五十七 民国 唐 氏 蒋启图妻年卅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一 民国 毛 氏 周兴发妻年卅夫故守节抚孤成立现年八十一 民国 陈 氏 毛德瑞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八 民国国 邹 氏 梁朝典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六十二 民国 楚 氏 毛国富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七十三  民国 杨 氏 王二鉴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孤成名现年六十四 民国 萧 氏 王杨氏孤子武生际虞妻夫早卒上承姑志守节 民国 雍 氏 刘卓然妻年廿二夫故上事翁姑下抚孤子现年六十三 民国 陈 氏 张升堂妻年廿七夫故守节事亲教子现年八十五 民国 罗 氏 曾甫之妻年廿八夫故事翁姑抚子成立年八十二 民国 王 氏 朱维义妻年二十夫故事姑抚子至于成立现年五十八 民国 任 氏 许丕舒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子成立年六十五 民国  王 氏 李绍伯妻年廿二夫故赤贫苦节事亲抚子成立现年七十 民国 毛 氏 陈伟庆妻年廿九夫故矢志守节 民国 芶 氏 陈某妻嫁数月夫故家贫甚矢志守节好义者每资助之            民国 廖 氏 祝荣贵妻年廿三夫故矢志守节现年五十五 民国 廖 氏 谢造邦嗣母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五十馀 民国 李 氏 陈缵绪妻年廿七夫故家贫苦节抚子女成立现年八十馀 民国 张 氏 陈熙赞妻年廿八夫故矢志守节现年五十 民国 黄 氏 李春林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孤现年五十二 民国 周 氏 清附生陈懋绩妻年廿六夫故守节礼佛现年六十一 民国 舒 氏 苗天祥妻年廿九夫故事孀姑抚子成立现年六十一 民国 杨 氏 裴林砚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六十 民国 余 氏 阎某妻嫁月馀夫故矢志守节孝事翁姑惠济贫困现年五十八 民国 贺 氏 胡某妻年廿馀夫故矢志守节抚子纳媳子早卒媳蒋氏承志守节        民国 雍 氏 罗某妻年廿馀夫故矢志守节现年五十八 民国 萧 氏 雍某妻嫁一月月夫故家贫苦节事翁姑现年六十  民国 兰 氏 熊生明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嗣子现现年五十一 民国 郭 氏 熊开璠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女成立现年五十二 民国 何 氏 熊开选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五十一 民国 谢 氏 陈大喜妻年廿三夫故家贫苦节抚孤至于成立现年五十 民国 阎 氏 陈某妻年廿三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现年七十馀 民国 赵 氏 黄某妻嫁二日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五十 民国 罗 氏 杨汝贤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二子仲成名现年六十三 民国 陈 氏 杜某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六十四 民国 奉 氏 聂占云妻年廿二夫故家贫苦节抚二子成立现年六十二           民国 王 氏 杨平魁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三子成立起家成名 民国 刘 氏 陈庚之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五十八 民国 廖 氏 清附生孙志之妻年廿八夫故家贫茹苦厉节现年七十三 民国 孙 氏 熊宏杰妻嫁三年夫故守节抚子成立现年五十八 民国 陈 氏 唐道书妻年廿八夫故矢志守节现年五十三 民国 涂 氏 王培书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五十二 民国 傅 氏 杨某妻年廿二夫故守节事亲礼佛扶困振贫现年五十八 民国 熊 氏 蒲敬禄妻年卅夫故守节孝事君公见称里闾现年七十八 民国 何 氏 王家凤妻年廿馀夫故守节抚嗣子成名二二年褒扬 民国 张 氏 汤焕堂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子女成立 民国 徐 氏 肃有升妻年廿馀夫故抚子成立年八十二五世同堂             民国 何 氏 肃方炳妻年廿馀夫故守节现年八十四 民国 张 氏 余天文妻年十九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六十一  民国 徐 氏 王学政妻年廿六夫故守节事君姑抚嗣子现年七十 民国 燕 氏 谢能华妻年廿六夫故守节现年六十六 民国 万 氏 杨汝霖妻年廿九夫故守节抚孤至于成立 民国 贾 氏 清廪生侯炳之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六十馀 民国 陈 氏 田珍玉妻年卅夫故守节抚二子成立现年八十以上 民国 罗 氏 陈正统妻年十八夫故守节抚遗腹子成立宣统末建坊年七十九        民国 张 氏王国泰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孤成立现年六十六 民国 王 氏 潘学增妻年廿一夫故守节现年六十一 民国 李 氏 吴永熙妻年廿八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五十 民国 吴 氏 刘义盛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五十五 民民国 卢 氏 何显义妻年卅夫故事翁姑抚孤子成立现年七十一  民国 王 氏 卢桂举妻年廿九夫故守节现年六十三 民国 刘 氏 张相规妻年廿六夫故矢志守节孝事君姑现年六十三    民国 赖 氏 白元富妻年廿九夫故守节现年五十四 民国 余 氏 谢经模妻年廿七夫故守节现年六十二 民国 李 氏 谢经明妻年廿七夫故守节现年六十三三 民国 谢 氏 刘国亭妻年廿六夫故守节现年六十四 民国 杨 氏 谢润邦妻年廿六夫故守节奉亲现年五十 民国 吴 氏 郭治成妻年廿八夫故守节现年五十八 民国 戴 氏 胡顺文妻年廿五夫故守节现年五十九 民国 廖 氏 谢经禄妻年十九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五十八             民国 谢 氏 叶贵文妻年廿三夫故守节现年五十八  国民 段 氏 江明华妻年廿四夫故守节现年六十七 民国 谢 氏 余渊如妻年廿二夫故守节现年七十一 民国 王 氏 杨一浦妻年廿五夫故守节礼佛现年五十八 民国 段 氏 王汝顺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女成立现年九十 民国 向 氏 田心斋妻年廿二夫故守节抚孤女既遣嫁长斋接佛不接尘俗 民国 王 氏氏 邹高文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子成立 民国 叶 氏 唐陶成妻年廿七夫故守节抚子女成立现年五十五 民国 龚 氏 熊昌玺妻年二十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五十 民国 黄 氏 刘家声妻年廿一夫故守节抚嗣子成立现年六十三 民国 舒 氏 李大典妻年廿五夫故守节抚嗣子现年五十八 民国 王 氏 燕德农妻年廿五夫故孝君公勤纺绩抚孤成立现年六十三  民国 余 氏 清附生舒继芬妻年廿八夫故守节现年五十 民国 邓 氏 孙秉和妻年廿九夫故守节现年八十二 民国 许 氏 孙代明妻年廿七夫故家贫无岀矢志守节纺绩取给现年七十八 民国 蒲 氏 孙代玉妻年廿七夫故守节现年七十一 民国 聂 氏 唐道忠妻早岁夫故守节抚三三子成立现年九十二 民国 朱 氏 刘朝盛妻年卅夫故守节八旬孀姑奉事无违十一年卒年八十二 民国 郝 氏 严化南妻匪劫翁与夫去纵火胁氏大骂不屈死之事在九年 民国 余一秀 十一年一二军激战有庆场一秀家其闲恐被污投河死 民国 李 氏 尹兴贵妻甫嫁夫故守节抚孤九年为匪劫去诟骂不屈被害 民国 王 氏 汪本唐妻年廿六夫故守节抚四女既遣嫁捐产嘉惠局现年六秩        民国 杨 孝女父学干奉亲不嫁贞静笃学尝刺臂血造疏祷父病遭亲丧哀毁卒慧堃 民国 阎福贞 自幼茹素守贞事父母终养将护两弟皆成立礼佛诵经年五十一 民国 张贞女 奉亲不字现年五十六弟为张智慧 民国 熊秋兰 父亮侯笄年数为论婚辄悲泣以其坚定听之茹素自甘现五十四 民国 饶烈贞 父德裕早卒自憾夙亏孝养立志守贞母以终天年 民国 罗贞女 父思纯病作母李割股起之女感慕母病率行无忝聘夫殇遂守贞        民国 陈福荣 陈昌隆次女幼未字人立意守贞现年五十馀民国 王桂英 父荣鳯幼字李氏字早殇遂立志守贞奉孀姑终养现年五十一 民国 燕玉廉 父霭如自幼守贞不字现年五十 民国 黄玉贞 黄熙太女守贞不字现年五十 民国 张贞女 张兴才女守贞不字现年五十 民国 刘春香 父大伦长长斋绣佛守贞不字现年五十  民国 黄贞女 父子体清增生守贞不字现年五十 民国 蓝华英 附生蓝岑高女父亡母孀自幼不字终身冰孀自矢 民国 王 氏 符宝森妻夫故抚三子一女立志守节现年五十二岁 民国 符 氏 谢贡禹妻廿九夫故抚孤成立现年五十四岁 民国 李净修 幼字黄开伦十六伦死过门守贞善事舅姑现年五十八岁 民国 阎全贞 茹素不字事父母终养礼佛诵经现年八十岁民国 叶 氏 庠生戴森妻廿八夫死事姑惟谨教二子成人现年七十五五           民国 蒲 氏 王必兴妻为母疾割股得愈 民国 徐 氏 黄廷禄妻廿二守志教子成立现年五十二岁 民国 廖 氏 戴玉成妻玉成溺毙氏仅廿二矢志守节现年五十二岁 民国 张 氏 金先励妻年三十孀守现年六十七尚礼佛不辍  民国 余 氏 王赓唐之妻与儿妇萧孙妇黄余称三世四节妇有传前 民国 雷 氏 周化南之妻年廿四夫故事翁姑抚嗣子现年六十二 民国 王 氏 黄黄春树妻年二十五夫故承孀姑万氏志节誓守冰孀抱子立嗣勤俭持家惠济贫穷见称闾里现年五十五岁 民国 刘 氏 王某妻年二十三守节抚孤享年七十馀 民国 雷 氏 举人杨蔚起孙汝愚之妻三十孀居姑有疾为之不安寝者三月子亦因善教成名于民国五年卒 民国 余 氏 廪生金光𨱅妻年二十四孀居抚子女各一循循有矩现年六十馀矣 民国 赵三 姑赵连城妹幼字杨彦德之父未婚杨卒姑娘过门吊孝始凭族抱子彦德承祧年近六旬而卒娘民国 蒋么 姑姑娘幼字雷某未婚雷卒过门守贞抚侄昌龄承祧教养有娘方现昌龄以保定学业历任川中各要职声望极隆娘民国 刘 氏 燕尧山妻廿五孀居教子成立现年八十四 民国 张 氏 燕某妻廿七守节现年八十七 民国 罗 氏 萧汉勋妻年十六于归甫六稔而孀居事姑抚子颇有古风现年五十馀矣  民国 雷 氏 郑文明妻廿八孀居与与其姑黄氏茹苦含辛抚女遣嫁现年六十 民国 胡 氏 黄德义妻廿五夫亡遗二子一女今皆成立 民国 王 氏 奉政大夫王子嘉女陈懋官妻陈故立志守节抚二侄为嗣现均成立 民国 王璧如 奉政大夫王子嘉次女适罗星朗廿馀孀居既奉姑抚子且笃志学业在县立女□教授颇有成绩奖四等文杏章 民国 王 氏 符昌哲妻廿馀孀居教子成名 民国 叶 氏 罗仪亭妻夫故抚子成立 民国 甘 氏 曹长月之妻年甫笄来归一子龄江未十年而长月卒氏上事翁姑下抚孤子孝慈卓著迄龄江成立配张氏五年产丽生三年而龄江又卒张氏亦居孀现甘寿七十有六张寿五十有八民国 杨 氏 杨拱辰之女归张维新为妻嘉庆逹匪之乱妇归甯随母避贼猝遇山中贼逼奸不从竟怒杀之后请旌表 民国 王 氏 处土成德之女禹门之妹也适阳甫一岁夫故家贫无立锥地归甯即依生母度日誓志柏舟奉母终身至今六十馀矣每日纺绩不倦焉民国 徐 氏 十七于归廪生雷泽凯之子三载夫故矢志柏舟上事翁姑年四十孝养愈隆戚里贤之请有旌表 民国 廖 氏 文生江崇德之妻年十七来归育三男二女甫廿八龄而崇德不禄除岁时归甯外足迹未出户庭一步六十馀子孙蔚起 民国 罗 氏 年二十归夫王庭灼越三载夫卒无岀抚侄尊敬承祧丧葬如礼若节五十馀年教子成家 民国 黄 氏 黄朝举之四女甲子归杨举一子尚文号质夫不数稔夫故众邻德姑里许值供之月晨往暮归寒暑风雨无问代夫仰事汉陈孝女不是过也民国 覃 氏 余发达之妻年三十一岁夫故上养孀姑颇得母欢下抚弟妹儿孙嫁娶如礼现年六十八年矣 民国 郑 氏 余发逹之媳万兴之妻年二十八夫故亦抚子女守志现年四十矣 民国 覃 氏 萧象坤之妻妻年三十夫故孝养孀母丧葬逾礼抚养儿孙恩隆嫁娶年七十二卒 耆寿题名 严 氏 王洁澄祖母八十九岁民国五年无疾而终         黄 氏 张代礼妻九十四  周 氏 陈在梁妻八十五            庹 氏 张成志妻八十二  熊 氏 雷声普妻九十一            刘 氏 陈周文妻八十四  □ 氏 林德纲妻九十四            罗 氏 刘必用妻百岁  蒲 氏 陈廷珍妻九十四            郑 氏 附生刘天衢妻九十六  叶 氏 杜文富妻百岁             胡 氏 附生陈策母九十一  陈 氏 刘国广妻九十四            燕 氏 萧万魁妻九十七五世同堂 贾 氏 赵国璧祖母九十二五世同堂         田 氏 附生邓锺福母九十四  曾 氏 蒋干臣祖母八十六五世同堂         赵 氏 徐正清妻九十六六世同堂 刘 氏 邓某妻九十九              邓 氏 吴应绪妻八十三夫妇同庚  张 氏 贾登兴妻九十六          余 氏 叶某妻九十二  叶 氏 汪某妻八十六           文 氏 阎某妻八十二   田 氏 黎某妻八十五            文 氏 胡某妻八十七  柏 氏 蒋某妻八十五           旷 氏 熊某妻一百有一  唐 氏 胡某妻八十四           郭 氏 叶某妻八十五  李 氏 陈某妻八十         邓 氏 包某妻八十五  王 氏 邓科发妻九十八          梁 氏 郭成藩妻八十二  张 氏 周正明妻八十二          杨 氏 雍某妻八十一  黄 氏 张某妻八十一           李 氏 阎云会妻八十三  李 氏 阎禹庆妻九十           彭 氏 阎某妻八十四  叶 氏 阎德诗妻八十三          陈 氏 郭春云妻八十二  孙 氏 阎维朝妻八十七          杜 氏 田鹏渭妻八十九   杨 氏 郭正容妻八十五          李 氏 甯由仁妻八十八  王 氏 阎承文妻九十二          高 氏 李魁鼎母九十  杨 氏 高兴发母八十六          谯 氏 王荣贵妻九十七  雍 氏 郭景珍妻妻八十七          王 氏 吴某妻八十二  冉 氏 王殿用妻八十七  李 氏 张某妻八十一  刘 氏 任某妻八十六           蓝 氏 杜某妻八十六  赵 氏 李某妻八十一           余 氏 王某妻八十六  陈 氏 王某妻八十四           张 氏 李炳勋母八十五      李 氏 罗明发妻九十七          雷 氏 举人万之纲母八十五有传 程 氏 张鸿春妻八十六          郭 氏 附生丁人杰后母八十九 常 氏 会某妻九十六           杨 氏 黄某妻九十一  廖 氏 周尚有妻九十九          刘 氏 廪生唐珍儒妻九十二  王 氏 刘某妻九十四           雷 氏 蔡方瑶妻九十二  张 氏 叶某妻九十            雷 氏 文某妻九十四  黄 氏 文某妻九十九           雍 氏 郭某妻九十八  张 氏 雍元凯妻九十     邓 氏 唐某妻九十二  奉 氏 楚一浩妻八十一          杨 氏 彭清吉母九十七  楚 氏 黄仕万妻八十三          王 氏 覃三阳妻八十五  余 氏 贾敬姜妻八十六          王 氏 附生徐登五之母九十三   王 氏 杨文起妻九十六同治中县令旌以眼观六代       田 氏 赵某妻九十二  王 氏 附生徐五登妻八十五         周 氏 徐某妻八十五   张 氏 黄某妻八十二           陈 氏 邹长兴母八十四   何 氏 廖向葵妻八十一          萧 氏 段瑜祥妻八十四  文 氏 唐祥松母八十四          余 氏 段绍尧妻八十三  李 氏 邹兴富母九十一          王 氏 何国才妻八十六  徐 氏 段芝明妻八十           陈 氏 附生颜忠尹后妻八十七存 郭 氏 黄恩培妻八十甯 氏 李万明妻八十九存  赵 氏 萧雍城妻八十三存          郑 氏 刘明贡妻八十一存  廖 氏 王松盛妻八十六卒民国六年       许 氏 刘洪兴母母九十六存  麦 氏 文维田妻八十一存          李 氏 张忠平母八十一存  黄 氏 郑廷贤母九十八存          易 氏 唐辉唐母八十五      廖 氏 周廷禄母九十六存          黄 氏 陈良策祖母九十二存五世同堂 党 氏 余永珍妻九十九存           黄 氏 楚晋用母八十三存  李 氏 张开忠母九十存            程 氏 张鸿寿妻八十七存  黄 氏 郭贞元后妻八十九存          苏 氏 张某之妻八十四存  李 氏 郑福兴妻九十一存           阎 氏 欧必箴妻八十一任  游 氏 张某之妻八十九存 赵 氏 杨光友妻八十四存  张 氏 杜定富妻八十存            焦 氏 王理政妻八十三存  涂 氏 陈广仁妻八十二存           熊 氏 徐文魁妻八十四四存  余 氏 戴森母八十四卒            陈 氏 章华堂妻八十三卒  熊 氏 蒲某妻八十一存            陈 氏 胡春滋母现年八十  章 氏 杨芳萱妻八十一卒           叶 氏 余永兴之祖母卒年九十五 文 氏 罗久辅之母卒年八十六          杨 氏 叶某妻卒年八十三  王 氏 鲜永康之母卒年八十六          李 氏 罗炳荣之母现年八十一  杨 氏 雍正一之祖母八十八卒          王 氏 罗炳洪之母现年八十一  赵 氏 王维纲妻享年九十一胥知事曾旌之以额         邓 氏 陈某妻年九十一卒  张 氏 杨春树母年八十卒            陈 氏 董永固母卒年八十二  董 氏 汤明富母卒年九十二    董 氏 李某母卒年八十八  董 氏 李年亨母卒年八十二           董 氏 杨旭东祖母卒年八十九  常 氏 张寿山母八十七             范 氏 姚某妻八十七  王 氏 吴某妻八十九             陈 氏 廖达纪妻九十二  孙 氏 庠生廖峻之母八十一           陶 氏 庠生廖森荣母八十三  郭  氏 廖某妻九十一     王 氏 岁进士廖春煜妻庠生震旸母八十二 张 氏 耆老黄凤飞妻亦八十四          张 氏 刘某妻八十七       廖 氏 王兆鳯妻年一百零一岁         雷 氏 廖良材妻九十三岁现五世同堂 谭 氏 郭开贵母年九十三岁          石 氏 唐道吉妻九十五岁  冯 氏 奉建安母年八十二岁          叶 氏 王正发妻八十八岁五世同堂 叶 氏 徐逹善之母卒年八十二         姚 氏 曹华斋母八十四岁  夏 氏 邓学魁之妻年九十六           荆 氏 张文盛祖母八十六  梁 氏 王文蔚之妻年八十一岁         蘸 氏 李九有妻八十一  杜 氏 陈兴志之妻年八十二岁         张 氏 廖  轩之妻九十一  陈 氏 杜业开之妻年八十五岁         廖 氏 杜先春之妻八十八岁  余 氏 楚一浩之妻年八十六          刘 氏 覃章锺之妻年九十  周 氏 覃吉廉之妻年八十一          何 氏李宗廷之妻年八十七   王 氏 萧汉裔之妻年八十二          李 氏 周其渊之妻昌都之母现年八十岁郡 王 氏 周文星之妻年九十六          杨 氏 刘文锦锦之妻年九十六岁  蒋 氏 刘昌贵之妻年八十二          朱 氏 刘昌庭之妻年八十一岁   杨 氏 段佳臣之母年八十一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村                 庶务禹时育                       校正                 经理陈伟生 

列传  渠县志第十 编辑

 太史公书七十列传实斋章氏谓其别识心裁略规诸子因人徴类咏叹激昂为吕氏六论之遗班孟坚前汉诸传规制綦密卓识鸿裁未可量以一辙范氏东汉之作则题目繁碎有类米盐传中所列姓名篇首必标子注于是列传之体如注吿身首征祖系末缀孙曾循次编年惟恐失坠至比承祚蜀志休文谢传为空谷足音其抑扬之意可知也若夫低昂时代衡鉴士风论世之学也同时比德附出均编类次之法也情有激而如平旨似讽而实惜予夺之权也或反证若比或遥引如兴一事互为详略异撰忽尔同编品节之理也合甘辛而致味通纂组以成文聚公私之记载参百家之短长列传之能事于是尽焉今兹编次五卷诸官师政绩可考者首著之周秦下迄迄近代诸先正列女次之诸 为归人篡述子姓假以投牒者又次之其阙访前志两传附焉不标专门不为定品趣与人表相应庄生生有言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曰赐也贤乎哉方人我则不暇 列传一 席世䌻列传 录旧志  席世䌻江苏太湖人嘉庆四年署渠县先是攻剿达州教匪军务倥偬渠当冲要里马役夫差遣不甯席悉为蠲除城狐社鼠一意严惩士民戴德去之日黄童白叟遮道攀辕泣思者累月有祈晴放赈留别诗张海澜列传 录旧志  张海澜失其字由举人中嘉庆丁丑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国史馆校对仍留馆办事议叙本班选用签掣资州资阳县委署渠县以风厉 称民皆心慑锄强御暴不遗馀力以是盗窃屏迹邑旧无义塾公设法买田不下五千馀金岁得谷若干石置乡塾十区区各数十千岁以为常初延贫苦之士主讲后定以岁试前列者为师盖以培文风励学殖也亦可云爱士民矣朱锡谷列传 录旧志  朱锡谷字菽原沉默寡言笑于书无所不读为文章深醇尔尔雅有西汉风居平恂恂如儒素而于民之情伪无不洞知所谓民自以不冤公其有焉课士卷必亲阅有送文请业者悉为批导却随其高下而奖励之分乡试房关节不到以清真雅正为主所得多名下士后陞泸州再任甯远太守归主讲闽省书院数年归道山著作甚富其四川水经怡山馆诗钞早播蜀中至今士人及小儿之能识丁者犹曰朱老夫子云 王椿源列传 录旧志  王椿源字介屏即著岚溪诗钞死木果木之难赠太仆王如玉之孙以荫由南河捐输议叙知县公虽不由科第吐属风雅喜奖拔善类尤喜培补庙宇如土土火神龙王等祠皆所鼎新或有以案多留牍为公惜者曾询之公则曰我甯担迟不担错也近于强词然而创建考试棚俾士子无提挈之劳倡修养济院使鳏寡有安集之乐咸丰元年推陞銮仪卫经理至今犹有歌颂之者吴文嘉列传 录旧志  吴文嘉子锡怀先□咸丰四年盐价骤增青蚨百仅得四星民间几于食淡里闬沸□官欲平其值而未遑不逞之之徒遂相率毁肆侮商撒盐空中白如银县公左右视莫谁何有熊某者素无赖纠众四岀见盐估 辄攻之声言为民除害小民幸其能泄积愤也从之者渐众几有燎原之势公至甫逾月潜遣逻卒侦其他往尾之出其不意檎渠以归众悉鸟兽散不动声色而夷大憝洵可称干济才矣丁良俊列传 录旧志  丁良俊字虞门貌魁梧颀长莅渠时值岁大饥公设法为粥以食饿者颇有全活咸丰十一年任高县甫十四日逆贼某突至县无城垣公率众堵御兵败死之贼众藳葬衢路路旁且标识曰高县知县丁胖子之墓后家人启视尸身无残缺以此知公之忠义能感贼心也所幸者眷口未至高家得无毁谓非天之报施欤大宪奏闻予恤典有加王 煌列传 录旧志  王煌字右溪以举人办饷入川委署渠当丁良俊之将去任也邑人有 为借宼之举者督宪面谕云汝等之所以保留者为其官好也还有好官在后次年得公性廉常因事至某乡乘一白骡二隶从庶人在官者流方除道持手版拱立瞻候公迂道去己远乘柴柴车则徴问闾阎疾苦絮絮不已饥则下骑手持赤仄数枚市粝饼就酸虀食毕去从者瞠乎其后至市则寻一公所为乡民解说圣谕劝以勿兴讼及孝弟力田等事观听者如堵墙公层出不穷汗涔涔下不顾也常曰我不做好官无以对我蒋少原少原者名若采长安名进士官蜀有循声与公莫逆交常相劝勉故云公在任甫一年去之日祖者续于路公为各进一爵计之不下百馀盏云张钟瑛列传 录旧志  张锺英字仁田咸丰十一年贼信已逼公莅任未遑他务以团练为汲 汲亲历四路市镇简阅卒徒徒善者给奖银牌劣者训斥之无何贼突至蹂躏有庆场中滩桥一带公督众守陴一月得四十五日城得无恙贼旋遁去后因公赴省何庆恩列传 录旧志  何庆恩字恺棠由举人考取景山官学汉教习差满签发寻因本省军务保奏奉旨归军功班尽先补用捐陞同知衔同治元年任时当朱曹蹂躏之馀民困未甦侯加意拊循事有不便民者罢之如不及未尝矜心作意于其间以故民有再生之乐尤留心团防六月之末曹逆自梁山囘窜欲扑渠公帅健儿御之于竹邑之蒲包山与张补诗观察为犄角相持月馀屡报斩获会得神助贼夜遁去民以无恐值秋大熟百室祝盈甯谓非侯赐不及此而乃安不忘危相度地势于东北界置梯云 永清纪凯雷火四关以待暴客又于通文门外砌石作甬道起层楼其上高与女墙齐形如夹寨以便汲道为渠百世利其他训士子以学箴民生以勤讨军实以甲儆团勇在在他人或虞丛脞而侯若游刃有馀故尤啧啧人口云杨起凤列传 录旧志  杨起凤字石侬任渠广文十九年推陞顺庆府教授不仕辞归在渠时诱掖后进藉成名者甚众工画竹几与与可抗行修考棚捐钱一百馀串养济院助银二百金人以此知其好善乐施云 列传二 庞雄列传 旧志引华阳国志及后汉书  庞雄字宣孟巴郡宕渠人 以上旧志引华阳国志 安帝永初三年秋七月海贼张伯路等宼略沿海九郡遣侍御史庞雄督州郡兵讨破之 以上引后汉书安帝纪 是年冬南单于与乌桓大人俱反以大司农何熙行车骑将军事中郞将庞雄为副共击之诏梁慬行度辽将军事庞雄与耿䕫共击匈奴奥鞬日逐王破之明年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进遣庞雄与慬及耿种步骑万六千人攻虎泽连营稍前单于惶怖遣诣慬乞降庞雄还为大鸿胪雄巴郡人有勇略称为名将 以上引梁慬传又旧志引南匈奴传单于见诸军并进大恐遣使乞降许之单于脱帽徒跣对庞雄等拜陈道死罪于是赦之还所钞汉民男女及羌所略转卖入匈奴中者合万万馀人 冯焕列传 旧志引后汉书  焕安帝时为幽州剌史嫉忌奸恶数致其罪建光初怨者诈作玺书谴责焕赐以欧刀下都尉庞奋使速行刑焕欲自杀子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它故必是凶人妄诈愿以事自上甘罪无晚焕从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征奋抵罪 以上引冯绲传 句骊王宫元初五年复与濊貊宼玄菟建光初幽州剌史冯焕等将兵出塞击之捕斩濊貊渠帅获兵马财物宫乃遣嗣子遂成诈降而潜攻玄菟辽东秋宫遂围玄菟夫馀王遣子将二万馀人与州郡并力讨破之焕病死帝愍之赐焕钱十万以子为郞中 以上引句騼传 冯绲列传 录后汉书本传  冯绲字鸿巴郡宕渠人也少习春秋司马兵法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剌史疾忌奸恶数致其罪时玄菟太守姚光亦失人和建光元年年怨者 迺诈作玺书谴责焕光赐以欧刀又下辽东都尉庞奋使速行刑奋即斩光收焕焕欲自杀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它故必是凶人忘诈规肆奸毒毒愿以事自上甘罪无晚焕从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征奋抵罪会焕病死狱中帝愍之赐焕光钱各十万以子为郞中绲由是知名家富好施赈赴穷急为州里所归爱初举孝廉七迁为广汉属国都尉征拜御史中丞顺帝末以绲持节督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郞将滕抚击破群贼迁陇西太守后鲜卑宼边以绲为辽东太守晓谕降集虏皆弭散征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所在立威刑迁廷尉太常时长沙蛮宼益阳屯聚积久至廷熹五年众转盛而零陵蛮贼复反应之合二万馀人攻烧城郭杀伤长吏又武陵蛮夷悉反寇掠江陵间荆州剌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并奔走荆南皆没于是拜绲为 车骑将军将兵十馀万讨之诏策绲曰蛮夷猾夏久不讨摄各焚都城蹈藉官人州郡将吏死职之臣相逐奔窜曾不反顾可愧言也将军素有威猛是以擢授六师前代陈汤冯傅之徒以寡击众郅支夜郞楼兰之戎头悬诸街卫霍北征功列金石是皆将军所究览也今非将军谁与修复前迹进赴之宜权时之策将军一之出郊之事不复内御已令有司祖于国门诗不云乎乎进厥虎臣阚如虓虎敷敦淮𣸣仍执丑虏将军其勉之时天下饥馑帑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乡俸禄假王侯租赋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辄陷以折耗军资往往低罪绲性烈不行贿赂惧为所中乃上疏曰埶得容奸伯夷可疑苟曰无猜盗跖可信故乐羊陈功文侯示以谤书愿请中常侍一人监军财费尚书朱穆奏绲以财自嫌失大臣之节有诏勿劾绲军至长沙贼闲悉诣营道乞降进击 武陵蛮夷斩首四千馀级受降十馀万人荆州平定诏书赐钱一亿固让不受振旅还京师推功于从事中郎应奉荐以为司隶校尉而上书乞骸骨朝廷不许监军使者张敞承宦官旨奏绲将傅婢二人戎服自随又辄于江陵刻石纪功请下吏案理尚书令黄隽奏议以为罪无正法不合致纠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顷之拜将作大匠转河南尹上言旧典中官子弟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纳复为廷尉时山阳太守单迁以罪系狱绲考致其死迁故车骑将军单超之弟中官相党遂共诽章诬绲坐与司隶校尉李膺大司农刘祐俱输左校应奉上疏理绲等得免后拜屯骑校尉复为廷尉卒于官绲弟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书善推步之术拜降虏校尉终于家王平列传 录三国志本传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卒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宼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 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惟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今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袆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记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𢛯无武将之体然性狡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损焉十一年卒子训嗣初平同郡汉昌句扶忠勇宽厚数有 战功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黎𬭚列传 录旧志  黎𬭚字希声宋史渠江人熙甯八年以尚书屯田郎中知眉州苏轼为作远景楼记称其简而文刚而仁明正而不阿久而民益信之英宗尝以蜀士问欧阳修对曰文学苏洵经术黎𬭚按𬭚始祖嵩浮阳人宋太祖建隆初入蜀居渠州其孙𬭚最知名东坡手泽云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为黎檬子黎以为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辔出市人有鬻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木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已登鬼录念故友之之风味岂可复得刘固不泯于世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欧阳永叔有送黎生还蜀诗苏颍滨有次韵东坡寄黎眉州诗颍滨尝云辙昔侍先人于京 师与希声邻居太学前又远景楼侧有雪台黎知眉州时筑见通志县西报恩寺系黎创建见广安州志任准列传 录旧志  任准进士尚升之子博学屡举不第遂绝意进取隐居著述著有任子迂言筹画寰宇周易解诸书皆天人性命之理经世宰物之方督学使者晋江黄公称之曰此吾乡陈茂烈之流也表其门曰羽仪百世卒年七十同邑傅公嘉行为之铭雷开发列传 录旧志  雷开发发崇祯庚午举人自京师归见时事日非乃隐居不仕散财筑堡与里党豪杰保境甯家地方赖之少安癸未闯贼剧甚献逆入川四出焚屠土贼闻风飙举渐逼城垣开发仓猝率众入援与遇于贼白鸡滩 发以巨舰自上流撞之贼稍退时贼己陷城发与弟开登约众未集亦退保南阳沱贼夜袭之发奋呼入贼自夜达旦杀贼甚众贼悉其党合击众不支遂溃一家赴水死者百馀口开发亦遇害时甲申之三月日也先是童谣云三三攻阙毂同调绝好音是岁闯和亦以三月十五入京师凶闲至开登乃率族众涕泣举义兵而里人亦各为寨居是为斌山诸姓扼要戒严之始采雷氏家传雷开登列传 录旧志  雷开登开发弟廪生有文武才当献逆屠川昆季治兵保境暨开发捐躯每悼兄之轻用其锋以致全家夷灭遂退居于家家绝口不言兵事及闲闯贼入京师北面涕泣曰以天下之大何遂无人以一旅师抗贼颜行者既而勤王檄下乃散家财裂裳裹糗将数百人晓以大义皆愿尽 死力时秦川道梗以众隶阁部王应熊麾下屡以战功授都督同知任总戎欲取道淮闽会王师不果戊子提偏师趋夜郞与贼遇连战皆捷遂复遵义己丑三月贼薄之战于红花冈与家将王得功约失道战死无子康熙壬子举人雷五鸣其侄也嗣之寻骨归葬王树极列传 录旧志  王树极少年倜傥尚气节从仪部李含乙兴义师为裨将屡立战功乙酉六月复取广安乘夜攻城李战败马陷田中为贼贼所获树极已溃围出遥于火光中望见之反戈奋入杀贼数十人终不能救亦被执贼爱其勇诱之降不屈死李储乙列传 录旧志  李储乙字元枢崇祯庚午举人系含乙胞兄授理刑以母老未仕岁乙 酉含乙殉难后军无统主巡抚马干檄令储乙领之遂整兵进讨誓不与贼俱生时大学士王应熊署储乙为监军道使之捍蔽东北贼不得进明年伪都督张蒲车率众诈降储乙纳之遂被执骂贼死同弟含乙崇祀乡贤李含乙列传 录前志旧题李仪部传渭仁方象瑛撰 李含乙字生东号青藜蜀之渠县人少师事兄孝廉储乙奉母以孝闻蜀人称之日孝友之家崇祯丁卯举于乡甲戍成进士授高邮州知州精敏廉干邮人至今思之庚辰陞礼部仪制司员外郞壬午历主客司郞中丁母忧时蜀中大乱所所在被宼公间道囘渠渠已为张献忠所据公匿民舍贼闻遣人致奠因叩门礼请公以母柩未窆匿不出潜择吉卜葬事毕乃衰  江干挺身示贼奋投逆流中贼驾小舟沿江挽救 公志在必死汎水涌回浅滩遂为贼所得贼驱公及兄储乙入城将以礼送诣献忠储乙怒骂公不语仰天大笑而已贼知不可屈以利刃迫之公弟兄延颈就刃引而出之者数四终不为动于是桎梏之系狱中邑人素重公闻被禁群呼曰李公贤者以忠义被辱我等忍坐视乎奋激赴难者仓卒数万人簿城围之贼知不敌夜遁去公出狱即里中壮士择其勇健者为一军建立义旗克期讨贼方是时川北一带为贼盘踞闻公举义各去伪号杀伪署官吏蜂起应之军声大振大学士王应熊以宰相节制全川与公相犄角贼数战不利乃引归成都东北稍稍甯息后广安州复为贼据渠合之道道阻应熊遗书必取此以通咽喉公遂麾众进战于广安城下亲冒矢石大呼奋入马蹶为贼所获公仰天叹曰本期剪灭群丑上报国家下安桑梓今事不济天也遂大骂不屈 死兄储乙统其众后年馀贼众伪降储乙纳之遂被执亦骂贼死郭荣贵列传 录旧志  郭荣贵字仲禹强干有识力好任侠明末蜀中大乱献逆屠蜀姚黄十三家蜂起流入一方祸及庐冢于是贵首倡义举同弟荣昌率宗族乡里数千人筑寨于大斌山团练乡兵以为保聚贼首吴应元纠众数万往来巴达邻大间恣意焚掠至渠约与贵会好贵徉许之杀贼魁并左右数十人馀贼惊溃由是远近安堵时斗米百金贵兄弟自俭倾接四四方文士及避难桑梓无论亲疏悉为馆谷赖以存活者甚众顺治戊子贼首杨姓者悉众数万踞礼义城与斌山对垒贵勒兵御之相持几一年不能破退乃间走清大营请兵输饷千石愿为前驱抚军李国英调总戎卢光祖马化豹统兵从贵击破之蜀东北始入版图年八十馀卒 邑人士咸德之按康熙十二年邑令毛鸣岐作铜鱼洲记题名有同游都司郭荣贵语是郭于请兵平贼后即袭清冠带受美职惜乎诸志略而不详也贾璐列传 录旧志  贾璐字去瑕恩页生贾翼三子康熙甲午举人幼颖悟有神童之目授读时小婢尝以馎饦进旁贮密一拌将以拌食也璐目注书而手执食误蘸墨食几尽不知也婢至惊曰相公嘴胡黑乃悟其幼幼嗜学如是少长随兄应童试为其稚也驾兄肩而入令喜以弟将兄作马五字命对即应声曰父望子成龙令为击节及院试主文者见其身短而衣长靳之曰小童生青衣抹地应声曰大宗师红福齐天遂补弟子员时年十二十五食饩十八领乡荐年二十一卒无子墓在书房□祖宅后 段云翮列传 录前志志旧题段宣传邑举人佘敬撰 公讳云翮字于飞顺庆府渠县人雍正元年中四川乡试乾隆八年秋赴部选束装北上亲友诸馈送毫不受一囊一骑无仆从偕友王席上抵都谒选部试判语数条剀切详明与律允协吏曹官大奇之得上江甯国府宣城县令宣素号剧邑地丁八万馀漕米四万有奇甫下车即除牙行诸细税凡迫公事适乡村不乘轿带听事一二人馀不以扰宣衙吏多豪富出从官辄乘小轿喧煌道路比公治宣遂绝此习其有讼争公开诚劝导民悉服从兴利剔弊次弟举行于是歌来暮者遍四野矣公性朴诚不善私窥人意甯国府守蒋阴忌之宣邑利弊多以粮户核册受赇蒋以揭上欲中伤公而宣民未之信也时有候补县令周邦正素轻险委协宣城城工舟来冒用本县正堂名号民大惊以为新 官来而段青天真被揭也遂鼓噪至数万人拥太守门胁以保留会太守公出众持轿欲挤之河公闻奔救以头触石濒死者数矣众乃曰无累我段太爷稍辑周邦正乘隙构害禀称百姓喧哄乃段指使蒋复揭之安抚准如详题参旨下严审究拟有山东道道监察御史协江南道张公汉奏称宣城哄堂罢市案乃吏治民命所关段令既昏庸不能指使数万人既以钱粮造册亏民民亦不肯留此害己之官明系蒋守嫉贤妒能乞皇上委公忠大臣采访审断是非始明蒙上兪允即委部员黄公永年会同该督审拟段果被诬黄覆奏段在任赈饥恤民民颇德之段实未尝指使哄堂胁保悉缘周邦正浮躁酿成先乾隆九年宣大水公奉委查饥逐村比户留心丁口虽襁褓婴赤无一遗者每出署阅月乃还且捐且赈无漏无冒全活甚众宣民曰无段太爷我等死已久矣 何故去我真父母故恶蒋甚而留者众也宣民闻公得白冤满城欢忻传颂至闰中妇女且相对言曰段太爷事得不死若知之否公归宣宣民迎者皆泣且喜且望尚冀其留也既勿能留其绅士各为诗以送之凡数十章有曰而今识得循良诀勿动蚩蚩爱戴声家各焚香捧觞祖饯东门外老民年七八十馀尫瞆不得行悉扶杖匍匐塡塞途巷酌者无不泣下晨出至暮公乃得登舟而宣士庶逆流江渚及夹岸送者香竟夕不散自宣达芜湖二日程凡五日乃乃至公莅任不三载而义声动四邻寅寮官送者皆流涕署甯国府太守史公特重怜之别亦赠诗宣民为作万民衣大书民之父母四字归里渠士友多和宣城诗者予亦依韵赓和阎睿蒲列传 录前志旧题阎茂名传邑贡生谭承恩撰 阎茂名者渠邑孝廉芦溪阎公也系以茂名者何曰宰茂名也茂名者粤东严邑也宰之者多矣何独以公系之曰公之宰茂名也非犹夫人之宰茂名也其在粤也有学道爱人之颂其归里也有宽仁厚德之称实之荗者名必彰故茂名之名惟公得擅之也公之得擅茂名也不自宰茂名始也方其少也天姿卓越倜傥不群十六游庠序十八领乡荐同时举以国器目之谓非百里才公车北上屡荐不第故卒以茂名宰终也且其为宰也亦不自茂名始也其初初试粤东也尝权惠来镇平琼山所在皆有政声居艰起复后复历梅州蕉岭倅梅菉矣治绩悉班班可纪而实政被士民循声冠岭南则惟茂名为最著故卒以茂名终也其宽仁厚得之见称于梓里者何曰公之归里也绿养不以自私也修先茔建支词置祭田上治祖祢也敦本支周贫乏恤孤寡旁治昆弟也 启家塾延师儒训子侄下治子孙也不甯惟是邻里乡党冠婚丧有不足者量力给助不计远迩历久不倦盖本渊源之家学行立达之素愿故治国治家不以小试隘其襟期也其岭南政绩具见茂名绅耆所刻越堂德政及绘图祖饯诗集中不复赘略考其世糸公所出则松潘学正明经右惇公之子山左城武县尹进士涤庄公之孙也公名名睿蒲行三芦溪其号也卒年六十有四七子皆岐嶷英俊足继公之志传曰茂名著其绩贤之也李漱芳列传 录前志旧题工科给事中李艺圃传谭承恩撰 公系出陇西渠之万寿里人初名清芳登第后京官有与同名者呈部改漱芳字艺圃号文轩明末仪部青藜公玄孙皇清顺治丁酉孝廉福建甯德令鹤汀公曾孙明经十朋公孙庠生道元公仲子也公生而颖 异六经四子书随读能解弱冠府试冠军补博士弟子员乾隆丙子举于乡丁丑成进士分授户部主事历陕西河南道御史陞工科给事中旋左迁礼部主事复擢员外郞丁继母艰归卒于家公性至孝十八失恃五弟在襁褓公口哺手携抚之成立生平讲宋儒学问以圣贤自励盖今人中古人也初公之入礼闱也首题臧突仲其窃位者与行文至出题处机神淹滞倦卧梦太宜人语之曰汝平曰喜诵吴状元文盍法其虚步空提二比转落窃位使题境宽舒数虚字著纸欲飞方能制胜觉后文思顿开一挥而就遂入彀此以见公之至孝感通而太宜人之贤而能文章也始官农曹时迎养入都随侍一载道元公以年老归里次秦中病卒逆旅公袒括括匍匐扶榇囘渠尽礼尽哀情文交至起复后庚寅乙未间伯兄季弟相继不禄治丧营葬抚育遗孤惟公是倚公于 此时几惸惸而无告矣书曰惟孝友于兄弟公诚天性纯笃者欤公学优才赡尚气节多直言举朝皆惮其丰采其参奏当时权要言人所不敢言折上天子嘉其胆略擢陞给事公以此益感激披肝赡励志节乃以奏山东王逆事不实左迁仪部主事未几复陞员外郞行将不次擢用固不谓其居忧囘藉而遽殒也是又公之忠荩不容没也公立朝久直声播中外梓里父老想望风仪比其归也争先快睹见其状貌霭然温和群相欣慕以为神仙中人而公恂恂自守在乡言乡若不知其尝为朝臣者古称乡先生没则于社其公之谓乎方公之未疾也果郡太守承公勋梦以彩仗旗帜迎渠县李御史赴府城隍任次晨四月朔承公谒庙行香适公同年中表营山陈公怀玉掌教朱凤书院者在焉承公语所梦陈曰然然此人方以内忧家居未闻有疾也也胡为来此哉 而公果于是日疾作矇眬语曰何来袈裟诸僧在堂前拜请家人皆曰无之公间然曰是是去去目遂瞑左氏曰神聪明正直而壹欧阳文忠云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公性情诚毅忠孝克全其为神也固宜独其二子夭没继侄峋为嗣一女适营山拔贡江甯府尹宋公觐光三子庠生希晋殊堪痛悼夭之报施善人固如是乎公生于雍正癸丑卒于乾隆甲辰年五十二历官工科给事中授奉政大夫配王封宜人公居官恪供厥职奏疏外无他著作惟自题小照四图诗公宦辙几三十年而归舟惟载书籍其清操为何如哉承恩亲炙门下虽得仰其丰采聆其绪论而学陋才谫无能表扬公绩谨抒所见闻如此宼赉言列传 录旧志  宼赉言字诲庵乾隆庚子乡举第一明年成进士改改庶吉士授检讨转 河南道御史指陈得失不以抟击为能性孝谨母老惮于涉远不肯就养时白莲教匪方炽赉言闻其家被焚劫不知老母息耗忧思数日邃卒而其母先避他处实无恙也人皆哀之生平笃于友谊卒后遗孤贫弱不能归同官各出金经纪其家十馀年不倦杨永延列傅 录前志旧题杨新湾传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原任山东武定府知府河工议叙道内江王果撰 宕渠知堂学博司铎中川之五年岁甲午逢国大庆覃恩锡类封故茂才新湾先生如其官一命之秩逮于所生稽古之荣也于是学博执先生行状属传于果盖将以存之谱帙俟诸邑乘甚孝思也果再拜不敢以老拙辞谨按先生姓杨氏讳永延字含瑛新湾其别号也先世由楚入蜀始祖讳九福业渠大青山麓旧名杨家坝传四世至讳国宽先生祖也生先生父讳俊俊同怀三人先生为冡嗣少有夙慧好读书长从同 邑閟轩王孝廉游潜心道义为时辈所不及后迫家计带经而锄入夕焚膏以继父母悯其劳亟止之则中宵灭火而默诵如是者数年补郡弟子员志未竟宅旁有屋两楹扫榻迎閟轩孝廉馆其中晨夕就正且八年嘉庆丙辰达州教匪恣逆明年焚掠渠河男妇老少奔窜一空时先生大父国宽年八十六不能逃且且不肯逃潜林中语子若孙曰尔父子远去吾听天待毙耳先生之父与先生泣慰曰安有父祖临危而子孙忍苟活者乎俱偎匿不去一日方潜出乡团探息距贼队仅五里许急退于林隙见群贼跃马而来将及林忽马仆至再贼乃飏去逾月大父获终寝舍人谓纯孝所致戊午夏贼又至数千人盘踞大青山近宅关梁寨初成先生奉父俊携家往避未暇筑室张布棚其上贼弥月不去烈日暑雨薰蒸延疫先生与淑配李俱于季夏连日卒是寨卒年四 十有三李孺人年三十九时则学博方少营敛扶归皆出先生之父是又以父而殡子也其三世孝慈有如此者先生笃友于仲弟含和早世遗一子甫二龄抚之如己岀于季弟含周亲爱无间其待诸从昆季恤寒赈急值嫁娶丧葬尤为关念平居日用服物无取浮华曰甘淡泊所以延清白也閟轩孝廉以是称其有古风先是杨氏族姓建有文昌会积金数百出贷收息延师训课贫者无修脯费惟馆在河东而西偏隔水乾隆甲寅先先生与会长谋于河西创梓潼宫分立学舍初以为难卒以先生孝友忠信协力成功迄今数十年两河子弟书声不辍又渠城东街诸杨向有宗祠本坝烟户百馀支祠尚阙先生倡议聿修贼警未就嘉庆丙子学博举于乡复商诸族族人咸允殿庑门楼规模宏敞岁时祭享少长肃雍更节书圣谕广训数条以昭示来许俾母违玷此则 学博之善承厥考实先生之贻泽孔厚也例得读书后学六泉王果赞日岩渠士风淳朴重师笃学自昔已然乾隆甲寅乙卯间吾师张嘉言先生任渠司谕卒于官诸缙绅集金以葬竖碣祭扫厥谊古矣今读新湾先生状为之睾然想像当嘉庆初年贼氛腾沸先生祖孙父子濒死者数矣而葳蕤琐委卒免锋镝盖有相焉岂其幸欤先生虽早世素愿未酬而身世之荣光昭祠墓亦可云有志竟成也  垲书新湾公传至群贼跃马而来将及林不觉目骇心惊手为之动而公祖孙父子竟无恙信乎纯孝之所致也智堂先生司铎吾邑于谒见时获聆公盛德事及与渠之贤士大夫游皆能称道道不衰知非先生之私之而誉之也适先生以公传属书始得悉公生平行事心窃向往於戏公之贻谋远矣流泽长矣杨氏之兴殆未 艾也岂独一命之荣哉辛卯科优贡壬辰科举人镶白旗汉教习即选知县门下晩学生晏思垲顿首跋并书向璿列传 录旧志  向璿字宣斋任蓬州学正幼承家学博经史弱冠登贤书性笃孝友为文不投时好赴礼部试屡荐不售既而以亲老不仕立家塾课子弟业学者宗焉道光初邑侯黄公延入流江书院主讲一时名宿多出其门然刚方不阿每接见终日谈不及私事前后凡凡三拾三年咸丰辛酉冬闻贼窜扰频唤奈何奈何数日无疾卒时年八拾有六贾秉钟列传 录前志 旧题山西盂县知县贾屏山先生传知渠县事何庆恩撰 曩余寓都门以世执间一侍山右祁春甫相国顾数数称盂邑贾令君之文章政事不置相国籍寿阳盖与盂坏相接辛酉冬余转畿辅军饟 道经古驿寒甚停骖觅饮询其地旧名芹泉盂驿也隔座一叟须发皤皤然杖而起伛偻视装日客从蜀来耶亦知蜀有贾令君屏山者乎是吾侪四十年前之清廉父母也今其子孙奚若余时无以应既登车默念胡野老所述与相国符合胡贾令君之感人如是耶不禁心焉向往之壬戍夏奉文权渠篆时军书旁午冀得兄事友事者同济时艰衣冠来谒晋接不暇迟之久贾君荪谷始来见又久之其兄莼浦亦来皆书味盎然茶罢无一寒暄语余甚讶之咨诸老椽则固所谓贾令君屏山先生哲嗣也噫若余者何幸得莅清白吏里闬且得与清白吏子孙游乌可不据所数数闻者而为之传先生讳秉锺字屏山一字绥禄幼颖异受读每盈锥弱冠值教匪滋事蟊贼压境奉双亲流离转徙徒步背囊书暇辄抽卷诵声大作人或非笑之不顾也寻寻受知学使者以冠军 入庠食饩即领是岁辛酉乡荐第二人当时有四十日秀才三个月廪生之目戊辰成进进士为董文恭公所刮目朝考入馆选方期读书清秘黼黻皇猷洎散馆乃改授山西盂县令非其志也盂即春秋传孟丙故治走京师数百里至省会两日程民玩而健讼喜告讦往地方官一不当辄被揭去先生始至孜孜以爱民培文教为先务事无小运以实心环城有溪阔寻丈桥久圮遇夏潦民恒病涉先生为典朝衣创修之父老亦解囊相助落成名之曰秀□有馀则辟衢于牵牛镇之麓亘绵近百里先生曰桥成吾以志卜□之还淳路辟而吾民庶登康庄乎两充晋闱同考官两挽甘饷其入闱也或有以关节至者语之曰吾昔受知宗匠知论文而已敢昧初心自污乎故所得多一时名士后且为名宦如田君嵩年仕至大京兆其尤著也甘饷之役晋例向皆现居优缺者 充之先生素清廉而盂又瘠壤某大府实以以是揶揄之乃先生两奉檄父老皆竭蹶为办装亦可见政泽之入人深也先生以戊寅冬丁太夫人艰明年始得旋里盖宰盂十年依然故我喟然曰今而后吾得以清白贻子孙矣遂不复作出山计论曰余自获与莼浦伯仲游始知屏山先生著作等身诗宗眉山时出入于庐陵南丰尝手钞三公诗数千纸酾酒祝之曰此吾三友也所著诗古文词十二卷咏史乐府二卷制艺仅存上下卷嗟嗟奚翅服官之有足述耶箕子之畴曰有猷有为有守守之勿立文章政事皆末也先生以诗书涵至性善设施且仅仅以诗书为贻谷其清廉皆自诗书中来也其有守为奚若哉宜乎子若孙遂以诗书为绍述伟乎亹乎不复知斯世有利名事良足风矣乃余独怪时方多故胡莼浦荪谷辈仅以 诸生老而余以风尘俗吏或数日不相邂逅辄有不亲叔度之叹抑又何也蒲友松列传 旧题邑武庠蒲友松传名山县副榜邑教谕陈献瑞撰 事有最易而恒难人有最亲而恒疏者道不远人孝弟友恭父子兄弟是已世盖任其天性性驳杂而不克协于淳厚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不然书史所载如牛宏薛包祥览义门郑氏江州陈氏皆笃于天偷名称一时何以数十百年仅一见之岂非易而难亲而疏者多欤乾坤为大父母民吾同胞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本立道生不立何由生则夫以善诱人谆谆不已者有诸内形诸外固非袭而取之也六经无非教子人臣弟友圣言幽远岳海崇深宇内什伯庸众势难槪纳诸胶庠语以性道方枘而员凿耳惟耸以祸福集天下已往之善恶得福而罹祸者汇为 一编俾朝夕省览庶有以激其为善去恶之心而坚其志余縻于兹六年馀矣夙闻庠中人数称贞亭蒲公济物利人之迹盖数十年于兹今耄矣犹勤勤不懈一日持帝君孝经及劝善文来示云家有镌板期广印刷备具事类应验遍播州党洵足以激劝未尝学者宿学之士又岂无补乎侏儒观一节外所著可卜中所存意者公于天伦骨肉间必有过乎人履其易不以为难亲其亲不见为疏者与叩之果然汉之宏包晋之祥览唐宋之义门江州何以异焉公其今之古人与嗣冡君与甲子乡荐坤文言之卒章如操左劵禹谟影响岂欺我哉此亦可以风矣公与余生生同年月与日高其行故为之传而因以自警王嘉瑞列传 录旧志  王嘉瑞幼业儒知大义年五十馀嘉庆丁巳王逆窜渠时嘉瑞父懋功 方病甚闻贼近家人群避去独嘉瑞与弟嘉乐子世遵侍汤药不忍离懋功旋殁殁葬毕而贼至嘉瑞父子甫出门即被贼胁去贼首诱之降不从遂同嘉乐骂贼死时世遵在旁怒发指冠夺贼刃手毙杀父者遂为群贼所戕后有自贼中囘者言及手刅父仇事莫不伤之父死忠子死孝萃于一门宜乎子若孙之书香继起也宼宗列传 录旧志  宼宗字万川为蒲圻令恭先之孙家贫而力学少受知邑侯壬衍庆补弟子员领戊辰乡荐授荣昌教谕转成都教授精堪舆术言多奇中为学博时以培植文风为本荣昌在本朝无甲科宗为改修序于是登贤书游南宫者相继起人士甚德之晚年尤嗜学所著学宫图考天学易学寒症痘科撼龙疑龙等书行世其他如兵农医算诸集未及付梓 而殁王遴选列传 题旧太学生王遴选传江西进士饶拱辰撰 辰既捧檄督办巴东鹾务之明年志荣弟自流江来谒数道其舅氏升庵之为人知为长者因时通芳讯未几荣弟弟以劳悴卒逾年闻升庵亦捐馆舍为慨然久之辰承乏安陆其子步唐手家训一册丐辰立传辰非史氏言乌足重惟称无溢美庶堪传信乎因追忆荣弟所述及家训所有而综其梗槪为之传俾藏于家后之君子得有考焉君姓王氏名遴选升庵其字也其先江右新城县人自高祖贾于渠因家焉君生而沈静寡言笑然诺不苟口如其心尤乐善好施其天性也幼习帖括业县府试屡列前茅卒不售后以亲老乃援例入上舍非其志也尝一应卿试报罢遂绝意进取当是时君家自先世用懋迁数致千金廛居华 好僮奴繁有指为邑翘楚君既督家政内外一遵先程虽综理微密竹头木屑无弃物而宽厚持大体不耐纤啬一切祀先恤贫育婴放生诸事知无不为为无不尽其力而尤尊师信友吊死扶孤不以存殁易念与人交不设城府性好学手不释卷㪷斛权衡侧恒置书满箧凡先哲格言如遏欲文戒士文之类皆谨辑而行之夏日煮茗于门以待行道者之渴冬则市故绵衣给乞丐之老弱者岁祲施药与槥或不足则募以足之必无滥无漏每日博施济众尧舜犹病况下焉者乎故凡君所设施皆有规条可循非苟焉而已也君既好行其德又坦夷不事居积座客常满费曰不赀以故家中落逋猬集君洎如也自恨未掇一衿课子严及子步唐采芹食饩而君亦病矣病中追忆生平行事作家训数十章以朂步唐皆庄雅雅可诵中一联曰不为心上难安事喜读人间有 益书自以为足槪生平焉君口不言人过遇三党有惠卒之曰识与不识莫不咨嗟太息云论曰迹君先世皆用桑孔术致富至君乃训训子诗书丰修脯广推解卒以此隳业而君无悔色允人杰矣哉然使君席丰履腆操其奇赢即业隆隆起其子未必能文知名若今日昔范少伯马文渊皆累散千金君岂其流亚欤世固有习于富厚奢侈独修脯或亲友所须则锱铢必较其子若孙亦几不能识一丁字闻君之风其亦知愧哉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太史公谓李将军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君其近之文成贤列传 旧题文老人成贤传知渠县事何庆恩撰 环渠之山不可以数计其西北尤多群峭摩空类皆崒嵂崚赠嵚崎屴崱削上而丰下如鹄峙如鸾停如太华三峯如庐山九老故其民质直 而多寿同治壬戍首夏余奉檄权渠篆至之日与贤士大夫相晤对大都敦庞纯厚笃实坚强足以凝贞固之气而养和平之福已心焉异之及数月后其都鄙之民或遇于途往往多七八十岁人岂其得于天者厚欤抑人事之培植有以致之欤岁癸亥因公巡历至三汇镇有文老人者来谒童颜鹤发皤皤然步履安详既就坐其侍于侧而年将周甲者则其子岁贡生德修也其侍于后而年始逾冠者则其孙孝廉骏也问其年盖九十有七眼观五代矣迹其生平则自少至老率以谨厚廉退为宗以乐善好施为事而尤教子义方与人无忤问其近状则健饭善步齿决干肉不恃粥而食不待杖而行其康强正未有艾也孔子曰仁者者乐山又日仁者寿理固有不爽者欤因乐为之传赵国翰列传 录旧志  赵国翰邑北路人耕读世其家性和易不苛扰人以长者目之土俗春夏之交河鱼游子时田间儿以取䲡鳝为为业每晨集提挈入市二物为多赵见之必买而放之且嘱童子辈后无复尔不听则令有得必携至其家多与值以故全活甚众久之人亦有不食者其于龟鳖等物亦然又常自县城骑而归至马象背因路崎岖下而徐行见一物卧草间拾之橐也开视则白镪累累约五十馀金窃念此遗金也未知所遗者何如人遂坐以待之见一人章皇至寻物不见垂头如痴问之则借赀出估而负本者拟质田以偿此其馀赀也赵怜之举而与之不留一星以此观之可以为仁矣后以子紫铨贵赠如其官伍敏列傅 录旧志  伍敏字燮堂少倜傥有胆略年二十三以邑庠从军川陕因功保奏奉 旨以府经历县丞升补知县赏戴蓝翎旋补西乡县知县因事被揭有旨免议囘任西乡地多山雨过水止恒有旱虞导民潴水法岁收且倍民利之大宪嘉奖二十四年卓异引见继调补澄城县创考棚课书院水利屯练诸善政次弟举行道光五年委办江苏洋铜六年七月调赴口外督办大营粮务克复喀什噶尔安抚顺囘又调赴叶尔羌采办粮料复到卞外赛里里湖一带追捕逆囘安理台站兼拿获张格尔等当经保奏奉旨以隶州知州升补知府因劳成疾囘陕至玉门县卒恩赠道衘赐葬银二百两祭银十二两丧舆由驿囘川荫一子以八品县丞铨选敏以诸生橐笔从戎非有斩将搴旗之能卒能受主知蒙上赏殁有荣施可谓嘉遇矣谭恩列传 录旧志 谭恩字承斋幼失恃育于继母家贫失学少长有志节嘉庆初教匪煽乱从军川陕带领乡勇堵剿贼匪带枪矛七伤陕督宜某赏给七品顶戴又因节次出力陕督松某赏换六品顶戴五年岩峯坪打仗毙首逆赵裁缝陕督长某赏换五品顶戴并记功在案六年剿捕汧阳贼匪生擒首逆赵魁蒙列名具奏奉旨以守备超等擢陞并蒙朱圈在案加赏大小荷包各一对小刀一把四喜搬指一个随在瓦屋坝追剿冉逆斩馘百馀名带枪伤陕督长某专折具奏奉旨赏戴花翎七年擒伪先锋景英八年补山西保德德营千总又以擒贼宋应福范文元及伪元帅陈以浩伪先锋杨开泰等功经略大臣额某具奏奉旨赏四喜搬指一个奖武牌一面十二月因军务吿蒇奉饬到千总任随奉部文行知屡擒首逆应以守备升用母庸赴千总任即留晋补用历署水泉泽潞等营 都守事务十三年提补新平路中军守备十六年三月恭逢仁宗睿皇帝巡幸五台奉派差务纪录一次署新平路参将恩诏加二级道光四年部选江西兴国营都司因屡获抢案首犯抚院吴某荐以应陞之缺题补十二年署赣标左营事务督办民人林馨远抗屯殴官之案题陞赣标中营游击旋署甯都营参将十八年送部引见奉旨准其补授二十一年奉派出师广东在凤凰冈堵剿逆夷击沉三板船二只击断火轮大船桅一只靖逆将军奕某专折具奏奉旨加副将衘二十六年乞休奉奉旨给俸终其身谭恩自嘉庆初元至是几五十年身历行间未尝少有挫衄以是见誉上台受知圣主膺副戎得归林泉食公家禄优游数年卒岂不善始善终哉万宗耀列传 录旧志 万宗耀荣贵子家赤贫乾隆十九年随父往金川淘金数月父殁耀欲扶尸囘川苦无资乃藳葬于岸侧日号泣觅食夜傍父露宿如是者三年有奇忽获银百馀两乾隆二十三年始以木匣盛父骨背负踽行沿途逆旅见无行李多阻其进耀风霜备历志无或懈比囘籍举行丧葬罄其馀赀不敢少留道光十二年无疾终年九十有四其子三人亦各年八十馀人皆以为孝德之报谢凌云列传 录旧志  谢凌云林坝场人业农以买马救父事传嘉庆二年教匪突至执云父子贼以云父老将杀之云请以身代不许则愿买良马以赎贼许之期以日中于是释云质父云归探窖金市马去中途遇打粮贼杀而夺之其父亦遇害至至今土人传其事如此 张永和列传 录旧志  张永和原任肤施知县学䪫子少以礼法自绳年二十娶熊氏而美伉俪甚笃越岁举一子再越岁而熊病百计罔效濒危日执张手泣日本拟白首同归今殆矣会短离长奈何奈何君能不弃蕉萃后来人必胜于今十倍目其子曰勿令令此一块肉芦花御寒吾目瞑矣张闻之呜咽不能成声徐曰卿善自爱疾必无恙即有不讳在淇之狐不许人忧裳服何如遂逝张哭之痛目尽肿于是觅妪哺其子时玩遗膏賸馥则泪盈盈然有为作冰叶者拒之如不及嗣是凡二十七年目不送色兢栗自守若闺中嫠冷被孤檠绝无怨尤人或疑其迂予曰是荀奉倩之流也昔奉倩与妇最昵妇病热荀每裸而露坐承凉入室以授妇及妇殁荀哀不自胜或慰之则日佳人难再得遂以身殉晋载记多纪之无贬 词情之所种正在我辈宇宙内自有此一种人且荀不闻有子张则呱呱者已能就口实则不得议其过情录之以为洸溃比毒者劝李天培列传 旧题佾生李天培传知渠县事何庆恩撰 同治二年冬督学黄恕皆先生按临绥郡因童生李天培于图取后病故牌示该童辛苦能文不幸短命著赏佾生以示体恤异数也先是元年四月余奉檄权流江篆篆例于每月十三日考书院肄业生童课有李鹤年者貌昂藏丰颊而广颡称娖赴堂皇领卷余既惊其貌复嫌其名之与近时人复援笔为更天培字之日笃生盖即生也课卷成辄冠其侪是年冬奉文考县属岁科童子试士子出身之始龂龂期为朝廷储真才顾两考十覆试拆卷皆李生名列前茅爰以领袖岁试诸童首揭晓后称贽请业求为门下士叩其所学颇有根柢深以远到许之乃竟 如时花早谢异矣抑天扰其材而厄其寿固有不能兼全者欤独余以暗中摸索空结一叚文字因缘适其父廪生儒林于既殡生后来谒见不觉执手一恸夫亦有非笃生之为恸而谁为者矣生制艺以储中子为宗而出笔殊似方文辀间得题偲偲以搬演六经见奇诗赋亦有条不紊扩其所至甯可量耶乃世传方文辀虽终身不遇独以寿卒显其文名而生非遇黄恕皆先生则即泮泮藻馀馨犹将赍憾于地下此中殆有说存焉余恸生之早逝更以告世之培养佳子弟者母槪归之于数也可汤辂列传 录旧志  汤辂字居易顺治初年廪生性颖异喜读书有经济才时人不之识也幼时父母继亡双柩未窆山贼蜂至人劝之去不从预出财物于户外 哀请曰任取之幸勿惊我二人柩贼为之感泣相戒母入其庭训人以孝为先四十十即弃衣顶逍遥泉石间当路者尝礼聘之终不就年八十馀无疾而卒王烈妇列传 录前志 旧题知渠县事徐兆麟撰 大圣人诞膺天命廓清海宇拯水火之苍赤而措诸衽席则感召之神无远弗届而戴恩之众矢死靡他此自然之理今古为昭者也我朝龙兴东土符瑞叠呈乃太宗文皇帝当胜国式微之际不忍一矢相加遗至宼氛大炽明成灰皤皤黄发额烂头焦呱呱婴儿膏然骨折章皇帝始恻然悯之沛甘霖熄烈焰刈秕莠植嘉苗天下遂忻忻睹太和之象而尊元后称父母者皆己沦之肌而浃之髓矣献逆以么么馀孽屠戮全川割剥焚炙之惨极从来所未有而蜀中士女廑圣主之新恩赴 镬锧而勿改其最著者则有若明仪部李公含乙次配王烈妇仪部尝散家赀纠郷义勇设方略拒敌贼众前后二年间历数十战斩万馀级擒千馀人连复数州县贼势大沮而合谋以逼公者于是乎益迫矣及公马蹶被害虏恚未已附髀拍膺誓尽殪公家属而甘心焉当是时屏藩失守戎马腾骧即素与虏无衅者莫不伏山匿穴惟恐遁迹之不深况积憾蓄忿虏所冥搜密侦如公嫡嗣者哉烈妇竟毅然待之贼至绕室以兵环烈妇以刅切齿裂眦公子七人惧而泣烈烈妇恬然谕之曰尔何泣上报朝廷下慰尔父忠孝两无憾死固其所也旋指贼众骂云我命妇此大夫子贼敢杀天兵不日至必寸磔贼尸以雪我憾且我殁后当为厉鬼殛群贼贼愈怒争手刅之遂同七子亲眷三十馀人俱遇害贼以为夙仇既复率其党长驱东去而嫡恭人曁中三子犹在也初烈 妇之从姊归李也乃父明经属曰李生非常人他日成就必奇汝二人朂诸既归事姊谨让饮食衣服必先之奉姑陈太君先意承志曲致欢心匪徒存问安否侍栉奉巾云称妇职也仪部未弟时诵习辄竟夕烈妇偕姊纺绩佐读书劳午夜陈羮食劝少息神以慰母故攻苦无间寒暄未及尫羸致贻慈萱忧者得烈妇调护实多至登进士除高邮川牧而女红中馈烈妇仍躬亲如故仪部洊升主客正郎居内忧告归适值狂飚大作梓里为墟慨然披衰绖为国大声讨志未获竟直以身殉而贼尚大索无虚日烈妇谋之姊曰存孤难于死节古志之矣今势巳迫姊保三子好为隐避避其幼弱难于提挈者听其存亡至危急妹冒吾姊以厌贼心倘天不绝李氏后姊与三子必能逃脱后三子两领相荐一为明经孙支繁衍世绍书香恭人得副托孤之任皆烈妇殉难之功也 烈妇幼习烈女传内则诸书忠孝大义胸次超豁虽变生仓卒识顺逆决从违与仪部先从死难不负国家向非大圣人感召之神何遽使边陲巾帼处危亡之势而从容周旋有如是耶余莅渠阅月奉诏州县建忠孝节义祠访得轶事于裔孙明经𥡝业上之大中丞入告矣伫见贞珉志美俎豆增荣芳踪并河山齐永而其传未立且无以著国家德化流行之捷也用是不敢以荒芜无文谢雷门四列传 录前志 旧题邑举人程云衢撰 四烈者何邑孝廉原任广东高明县知县竹溪雷公际泰之元配孺人并其一媳二女也孺人姓刘氏幼读列女传有古淑媛风其训子女也惟以古节义贞烈事相告语竹溪公于乾隆六十年年赴部铨选授粤东高明县令眷属在籍有二子皆文弱长曰凌霄邑庠生娶监生谭缣修 女年年二十馀四女名秀姑年十七尚待字未行五女名丙姑年亦将及笄未及挈以偕往嘉庆元年教匪王徐辈倡逆绥定蔓延流转于邑南仪营间䖍刘人民焚毁庐舍淫污妇女凡所到处靡不望风逃溃二年十月入渠境孺人闻之乃出坐堂上召集子女谓之曰我辈生长太平不幸变起汝父又远宦岭南亦奔赴无及万一贼至生此室即死此室男全忠孝女完贞洁生死勿相离可也当是时孺人慷自若谭与秀丙亦默无言相对泣下不能仰视殆已早办一死矣然村邻妇媪共谓坐以待毙则不可相促暂避对山柏林中无何贼大至豕突蜂拥戈茅满地避者多被掳凌霄兄弟亦冲散母子妻妹相失而孺人与媳女方混伏林莽中遂为贼所搜及尔时为贼获者或刀摩其颈或矛指其胸呼号贳命盖比比也孺人独眦裂发指前骂曰逆贼我辈乃孝廉妻女 儿妇杀即杀尔岂肯从尔狗彘乎贼怒刃之未重伤意其惧死可胁三少以俱去也孺人骂亦厉谭与秀丙二姑见母伤俱争前身蔽同声骂贼不绝口贼乃连刺孺人三十馀创毙之且知三少志必不可夺以辱其身也遂并杀之而去事平闻于朝旌表入祠祠祀宜也呜呼人莫难于死非义理了然一旦临白刃即丈夫往往失节苟生甘辱身而不顾乃以闺中弱质不畏强暴誓死不夺其志此烈丈夫之所难而不谓慷慨捐躯出自一门妇女真难能而可贵也昔欧阳公传断臂妇人以愧冯道盖志节之于人大矣岭表清风之名贞心永峙砖成抱子之影血痕不磨若四烈者可与争光矣李节妇列传 录旧志  李节妇蒲氏乡宦蒲昌迪女年十六适邑举人甯德令李珪之子甡未 数月甡省父任所值吴藩乱氏奉姑避山中资女红孝养无缺十年宼平甡还中辛酉乡试生子祖芘甫一岁甡卒氏养姑抚子苦节五十二年寿八十有二雍正己酉祖芘选拔学宪宋君旌其门曰孀闱慈教盖一切皆由母训云王节妇列传 录旧志  王节妇朱氏王居伦妻嘉庆元年教匪滋事氏偕夫扶姑负子流离转徙猝遇贼劝夫远避氏衣垢秽以釜煤涂面伪作残疾者贼弃之去七年夫故氏年二十三姑老子幼勤于纺绩苦节四十九年以咸丰壬子无疾夀终年七十有三贾绂麟明经为作节妇行任节妇列传 录旧志   任节妇周氏任如会妻嘉庆初教匪窜渠氏同舅姑避山中姑命氏采 野菜疗饥去远贼突至至舅姑被害氏返负尸稿葬杯土成坟未几夫卒氏毁饰涂面备历艰苦守节五十馀年段烈妇列传 录旧志  段烈妇贾氏临武县知县贾珌女年十六适段段故家子也未几卒氏年二十馀无出翁姑继亡无所依倚归母家终老性矜严寡言笑母家故士族氏澣衣蔬食终其身侄贾秉钟幼时为所保抱恩勤周至暇辄授以句读或闻邻人读书声则抱往隔篱听之后成进士称名宿人谓不异贾逵之姊年七十馀卒陈烈妇列传 录旧志  陈烈妇雷氏陈莲芳妻也年二十育子甫半岁夫殁誓志奉姑抚子族众利其产私将雷醮于尤某雷知之抱婴痛哭以头触柱誓必死众知 不可夺事寖息姑尝病笃雷刲股和药进病寻愈数年姑殁众以姑死无依复议夺志氏假归甯泣告母家雷姓以氏青年孤寡难免见逼留居勿令归氏不甘坐食纺绩自给抚孤成立乃归陈终老里党贤之年五十八无疾终李烈妇列传 录旧志  李烈妇张氏清恩贡生李春芳妻也年八十嘉庆二年十月教匪至老不能逃呼其四媳刘氏孙媳杨氏侄媳戴氏两徐氏语之曰李氏自高祖妣王氏殉难以来世以节烈相守今丁此厄各宜以死自誓切勿苟且偷生贼入焚掠掠氏与媳等六人皆大骂不屈同时被戕死李烈妇列传 录旧志  李烈妇赵氏监生李世德妻年二十馀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蓝 逆窜渠由三汇渡河劫掠斌山一带适世德远岀未归氏扶姑趋赴斌山避难砦首以贼逼近闭砦不纳姑年老艰于远逃砦外有岩穴可避暂将姑安置旋闻贼众绕砦喑鸣氏胆落恐执被辱遂投缳死同治二年请旌优恤入祀金莲列传 录旧志  金莲者不知其姓生员员陈其珍之婢也献贼攻渠金莲负其珍幼子逃避追及见其少艾令弃其子随去金莲曰主人暮年止此子死则死断不相弃也贼怒将杀其子金莲以身蔽之被数刃终不移贼乃去金莲死子卒得活知县李云骕有赠明贞烈女金莲诗陈贞女列传 录前志旧题贾绂麟撰 渠有女子而丈夫行者问名矣未请期而夫夭蕲作巾帼程婴苦心孤 诣历久弥坚卒郁郁赍志以殁人咸称贞女云贞女陈姓母严素善刘某妻佘有指腹约道光乙未贞女生因呼以乙姑佘适生男吉隆遂订婚未几佘故刘又不善治生家中落及吉隆稍长无所业贞女父乃招之来资之俾从师读无何吉隆病岁馀竟不起是为咸丰壬子贞女年十八矣闻讣则大哭急欲奔奠其父谕以姑氏先亡无眷属惟鳏翁耳且室隘非便越二日闻窀穸有期则又大哭欲临穴父不可遂誓曰生为刘家人死为刘家鬼若然有死耳父不得已遣兄嫂伴行诣墓祭毕即赴刘氏拜跪如礼请过门守志于是两姓族戚聚劝谓女能如是诚善姑无论刘氏贫如洗翁鳏而弟幼胡以谋生何如姑姑俟幼弟授室后始归立嗣以延一线乎女唯唯强还遂屏服饰却荤腥日纺绩夜治刀尺陈氏固素封姻娅皆厚赀女若弗闻见也者惟积纺绩钱备衣履寄 幼弟并鳏翁委曲继母兄嫂间无闲言先是女女三兄早夭无后妇再醮去遗三女皆幼贞女慨然曰是予之责也夫躬抚育恩勤周至补缀梳裹必身亲平日偶见再醮妇即怒气填膺不交一语或邂遘志节妇则礼意殷勤唯恐其去以同治元年壬戌病率于陈呼天而殁弗克竟其志实十月二日酉时距夫殁十有一年年二十有八论曰予与陈氏居衡相望即刘亦素识故知之甚悉当吉隆病殁时刘氏无立锥乃贞女一闻讣即毅然以立后自任曾不再计充是类也申胥之哭庭豫让之吞炭子房之报韩信国之辅宋何事不可为者事虽未就而其志皎然与日月争光嗟乎男儿负七尺躯碌碌未有奇节顾一弱女子能卓卓自立如是彼冯道留梦炎辈闻之当何如哉岂两间正气固不择人而赋欤呜呼贞矣 涂贞女列传 录前志 旧题渠县学博饶克强撰 贞女姓涂氏某女某媳也年数岁受女四书于母舅王遴选上口即能了其义会父殁哀毁如成人幼字本地周氏子乡棫己酉女年十八归有日矣而周子病卒女闻讣悲悼欲绝家人密为防范不得闲于是决意意过门守志两家怜其幼穉多方婉谕卒不听跪请诸姑哀恳甚挚姑始感而许之贞女卒得申其志呜呼惟周与涂知苦节之不易维持而保全之俾女得葆晦韬光以终其天年异日名标史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周涂勉乎哉爰为纪其大略裦以贞坚金石四字书付二姓以待后之采风者向贞女列传 录前志  向贞女名丁姑向应德女其父籍隶江西临江嘉庆初偕妻邓入川寄 寓渠南琅市遂家焉因跋涉险阻寖成痼疾生二子亦体弱多病嘉庆丁丑丁姑生幼即颖异稍长性至孝窥父母左右右乏人奉养誓不字朝夕进汤药数年不倦父母先后殁哀毁逾恒茹素自甘里闬媒妁屏弗与见后仲兄乏嗣抚伯兄子尽心教养如己出现年四十七岁目不窥户里党无间言杨宜治列传 郭奎铨撰  杨宜治字虞裳生四岁丧母父龙伯居成都夙娴兵略太平洪王兴往参苏松镇总兵王锺华莫府宜治受属依诸母居淬厉就学以经古受知某学使为附学生员补廪膳生员同治丁卯举于乡龙伯久外音驿阔绝宜治便因公车东下遍事踪迹时清军厚集鄂楚豫间乃北渉河朔南浮淮泗溯于大江遍访诸营垒叩川人之从戎南北者已知其父 以同治乙丑从提督杨鼎勋与洪军战负创甚没镇江丛葬丹徒郭外比迹至荒冢累累莫辨于是露宿荒郊冀求感通者凡数月又知当曰长沙刘庆龄实主葬事驰诣吴会以请庆龄慨往指示卒得扶柩溯流归葬于渠江苏巡抚李鸿章以状闻龙伯伯赠道员荫一子以知县用宜治传旨嘉奖当是时宜治前妻洪早卒继娶张为渠巨家女因著籍焉寻以举人考取内阁中书谒告归主渠江书院光绪癸未除本官甲申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乙酉补起居注主事鸿胪寺正卿邓承修奏派参左越南国勘界事反命以员外郎保用选授江西司员外郎己丑记名御史壬辰补刑部河南司郎中俸满截取记名繁缺知府甲午湖北布政使司王之春以专使赴圣彼得堡奏简宜治参赞以行归国特旨以五品京堂候补丙申授通政使司参议署太常寺少卿清太后 挪拉氏千秋节从诸王大臣领宴仁寿殿先后赐龙盘帽缨袍袿荷包有差戊戌实除本官每召见多称旨恭亲王弈诉当国适我与日本甲午战后晳种诸邦益合从谋我各直省又往往告灾变丙申川东大水宜治既与御史吴聚垣昌集钜金赈救复鉴于弊制之敝英镑墨银盛行疏请釐定金银二本位制准英镑铸金银钱发行钞票集中现金各省治监采冶以裕其源严禁禁黄金出口以塞其漏疏上下部议弈诉叹韪其后事率多咨询无何弈诉死外交益亟宜治竟以忧愤国事不起己亥其从弟妇王为归榇于渠语载杨节妇传吾国翁同龢潘祖荫李文田通显参朝政乐今文说倚魁之士以博览相高负策抵掌期赴时宜文田兼治西北地理书法推本安吴碑板盈箧宜治故文田弟子生平足迹满天下南极越裳北徇鲜卑愈以开拓跌宕学术文采骎骎颉 颃本师书体亦密栗浑劲著有俄程日记二卷惩斋文集二卷诗一卷已著录其勘界越南所著嘉隆八咏藏于家尤精美初宜治遗榇至自京师从形家言权厝以待后于梦䆿中语其弟宜瀚曰世变亟吾棺不可久厝窀穸既安渠人颂为生而而英死而灵以比石曼卿云子槐柱世其家罗平安列传 郭奎铨撰  罗平安字竹轩渠南望溪人也先世率贫乏又早丧父既葬去入行武旋隶陕西绿营蜀军正营管带徐崐山部为亲兵以击囘部功洊授把总清同治己巳随队入甘肃击冈八平金积堡攻马家滩四方铺创甚晋千总以守备用赏戴蓝翎辛未崐山以总兵统领蜀军檄调平安充巡捕官遇之益厚又以功晋都司赏戴花翎癸酉师克肃州以都司保 免游击晋参将加副将衔两年间历任蜀军新左营管带先锋罃管带丙子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调崐山督师出关以平安为蜀军营务处自南山口度天下至巴里坤移木垒河丁丑宗棠以官辅臣案檄调平安至新疆襄理嘉其敏健委蜀军正营管带自庚辰汔辛卯首尾十二年官军先后攻克乌鲁木齐吐鲁番诸地南路五战胜敌益以年劳平安历保副将授甘肃金塔协中军都司总兵遇缺题奏给隽勇巴图鲁名号军机处记名简于提督给腾奇初克清字勇号又署巴里坤镇左营游击覃恩递加三级提镇遇缺简放直崐山病没亏官帑甚钜平安慨为移贷足额以厚赙归榇西充充其后朝议以崐山入祀肃州宗棠专祠平安复捐钜金供祭赛盖崐山所以提挈平安于微时者特厚平安所以酬塞崐山于死后者亦至矣当是时陕甘新三省大吏皆以平安百 战丰功恩笃一饭足以上推君国先后露版请留用甚力寻署古城游击癸巳诰赠三代考妣光禄大夫一品夫人乙未夏甯河囘民哗变聚众数十万平安初以古城步队一营驻哈蜜是年冬奉檄统带陕甘督标亲军副中营前进取道肃甘凉三州出关师次安敦玉得电讯囘民数万自玉门昌马东窜平安兼程疾进至囘囘堡据报官军接战秦家庄去昌马十五里待援急平安夜驰既至侦知囘众据山内苏节泉为巢距昌马实百八十里众二万馀以平安步队一营合牛彭谢三旗马队终于众寡相绝乃集三旗叩方略三旗拱手以听平安曰彼众我寡非投会蹈隙不为功山路艰于转输粮运莫继利速战则令居民多炒麦粉诸军皆裹粮进抵囘巢以谢旗觭昌马平安自据流沙坡为垒距苏节泉十里而强强牛彭两旗角东西俄闻囘众募死士得三千人人四 原稿缺 原稿缺 原稿缺 大董体抱沉疴恨生女不如生男常觉承欢事缺思养志必先养体是以纾患情殷昔者江上曹娥投水以从父难太仓弱息没宫而免父刑女窃心仪神当首肯明知宋景占星不愿荧惑之移下庶几韩愈进表惟冀殃咎之加臣以女微生当父重苦悃忱所积非有矫情转移之权唯仗神力谨告既遭父母丧哀毁寻卒卒两川人士矜其至行往往播之歌咏至今蝉嫣不绝云先是有明之衰为程朱者痿弛而不用为陆王者奇觚而不恒胡清初载于是有颜戴之学习斋返道于地官明三物擅六艺举必循礼与孙卿相似其学若李塨王源亦皆惩创空言以有用为臬极学干一生学术行谊大共推本习斋故颜氏之徒所称更事久用物多而魂魄强兵农水火钱榖工虞靡不习若谓勇为达德折竹为刀以胜剑客者学干庶几近之而习斋常东胡入帝不为仕宦外 饬九容九思走求亡父丘墓学干则自甘肥遁蠢迪检柙孝于父母友于兄弟直与颜氏后先同符焉学干既没有亲同姓子辉过其故居诸子姓所为养生丧死之节尝亲见之自云俇俇若有忘者盖其芳泽远条沦洽精味为已至矣蓝崧高列传蓝崧高字峻生其先世由江西清江县溯江而北为渠县人祖崐圃贡明经以德行著闻乡里父蕴山增广生员崧高其次子也幼而慧警六岁与兄崇高就外傅经传解诂多神悟试作作韵语好句惊人崇高长夙知名里入因号蓝氏双玉年十三遭父丧既禫又遭母丧兄亦早卒赹赹孤露益刻苦厉学业寻补附学生员纳赀授训导游学日本国东京府归先后主渠绥各校校务讲席远近称之乡里矜其操履智计事有 繁剧辄以相属官府尤引重之首尾旡虑二十年清光绪甲辰岁大䘲以参左赈务课最奖五品职衘会邑人有以㞟粮案兴大狱者愬所怨于京师词连崧高部饬发县推理愬者以虚诬讑反坐崧高顾为力请未减愬者惭悔欲死其絜已容物多类此清宣统辛亥大总统黎元洪兴于武昌川中响应群盗投闲窃作钜匪欧甲薄治城人心皇皇崧高审世变散家财纠众授兵婴城拒守卒聚歼之编户赖以保全建国以还诸军就粮假道来渠者癸丑有张达三庚申有喩海清壬戍有李樾森余际唐癸亥有郑启和邓锡侯陈国栋及陕军王忠良张藩饷糈供亿急于星火有倡言非十万莫办者崧高因应撑拒不惮烦劳海清至斥为沮抗系之县狱终不得逞渠人比年弛于于担负皆崧高力也端居博览载籍旁理医方杂技资以汎爱往往活人善属文气体骏利晚岁 尤喜诗歌乙夜长吟或至达旦以为医工起疾新旧不容偏废叔世札丧寖众旧术局促致远恐泥规设渠县红十字分会又董理慈善局事垂老精力尽瘁在兹年五十八卒子经惟永惟思惟杨深固列传杨深固字德滋贡生平政次子也其六世祖铭球以进士授湖湖广松滋知县买田杨家坝因家焉深固幼而㦟慧年拾八补学官弟子逾二年补廪膳生以贫厄业商遂停车不试卒以赢积致富焉性至孝父早逝母氏何性刚严而怦深固曲意顺承遇事必得其欢心尝侍疾左右昼夜不离者累月或疑其劳瘁深固率行若无苦者其友于之情尤挚慎固者其异母兄也而爱逾同怀出告反面事之如父数日不见辄怏怏如有所失焉其为人慈祥凯泽见者无不靡化以故终其身数十年 间全族百馀户同里数百家从无让敚侵争事历管本场及城内嘉惠三费宾兴各局以公正勤能著闻宰斯邑者咸敬礼不衰光绪三十三年以疡登卒里党无老幼皆悲哀之子世昌裕昌寿昌长女适尹氏盛年寡居有割股奉母至行语在人物表杨达斋列传达斋姓杨氏名亨衢渠县人也少黠慧读书经目成诵既冠精工书画绥定知府唐萼生闻其名而材之委察荐绅功过达斋循实陈陈一无挢谩时人已寖服其亮矣会盐商陈某腾价病民达斋患之乃慨然顷资愬之府知府面诘曰渠县正人惟汝耶达斋对曰一人冓梁以免万众陊水尔知府笑而遣之自后渠民得无淡食之患者达斋力也咸光间主治各局事数十年失意者衔之次骨因鸠众捣毁其宅瓦无片 存上司委吏察勘而达斋默不申理其恢廓之度有如是者同治初规辨团务时江南馀党朱曹窜踞县南吴家埸城中居民多号嗄不欲生者达斋睹状辄委宛尉藉之疾鸠民丁城守而又恐力不支即欲赴外乞援旦日治装且行矣有颜司马佐才突率千人来援城得不陷卒以部众索饷喧噪噪县庭被举劾系省狱达斋念其救渠功率县父老十馀辈齐赴省门辨章出之并为集资建祠于河东祥符寺之侧其拮据急公蒲服赴难皆此类也渠中嘉惠局亦达斋所创立先是大竹盐商李溪铭以达斋曾解其厄感谢千金达斋即以购置学田百亩资助贫士取嘉惠来学之意设局统治展转因袭盖即今之教育局也他如设尚节堂以表桢节创义仓以赡贫民立育婴局以抍孤苦置官平烟称以昭画一逹斋皆躬理其事宏规大戛泽溢百代故至今渠人无智愚贤 不肖无不犕膺其厚惠云论曰渠人多称达斋为人任侠乐善好施终身不懈使天道而有知杨氏其有后于渠乎不然吾恐恐来世无一乐为善者矣刘伯谦列传刘伯谦名国泰渠县李渡河人毕业县立高等小学校民国五年就学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一部年终屡课最暇豫游艺辄身先同门以为倡校中执事者以此深器许之为人倜傥有奇气而内自检敛然不喜佌佌作小儒时又疏廓以自媐校中桐阴会开会时例为游戏助嬹伯谦即被短褐束帛巾健步登台效市廛卖药人状口语手画无不刻肖列座者狂笑至腹痛而伯谦独悄立若无事者民国八年秋有张甲者来充校长举成规彝矩一切掊圮无遗学子大哗张甲怒立罢 斥十人伯谦与焉入冬益张伯谦归闻状大愤乃以九年元旦自家踏雪行五日抵校㩊衣大呼同门响和于是张甲仓黄遁去而校事初得平秩矣是岁六月何笈东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顾其家贫不能具学訾渠中人士以其居敬其行竺其悃愊又无华凡识与不识皆乐赀助之居四年毕业𢓉任万县故校斋务主任兼博物科讲席课暇创设新剧社自为社长先是伯谦在武昌喜于来复日冯居茶楼上谛视过往中西老幼男女状归而模仿其形时揽镜自审至毕肖乃止于是寖工化装术声闻泛溢武汉间至是既任社长乃以其术毕授学子督习试演至忘眠食盖万校新剧之精眇昉于此也十四年夏疾作就养武昌医院逾年秋卒其乡人敛资葬于武昌东郊虹山下论曰伯谦为人知之者众以彼其才致用当世其其绪业容可槪量而顾 壮年夭殂不得自效其长岂不大可恤哉闻其教于万县时曾以银弊二百奉致其母母用其半而窖藏其馀夜梦白衣人来曰吾去矣觉而异之因发其窖则澂液满中仅成银弊五圆而已噫岂诚其门衰薄见娆于鬼魅耶不然何伯谦以魁岸雄伟之躯而亦不得永年也杨孺人列传孺人廖氏渠县杨公启源妻也少少丧母与其三弟同居后母悉虐遇之仲弟性少刚外亡不归孺人则率两弟敬谨以事卒得其欢心年十七归杨生长子思慎仲子焕孺未逮龆龄而启源公卒于是孺人上事君姑下拊弱子益致其孝慈而又深虑不克承其夫志时于觉寝后背人飮泣则恐泪渐目𥅴愈增上下悲思也值其时姑亦寡居膝下甫一长男而又不相能于是姑依孺人益切而孺人事姑亦益谨其兄公以此 深嫉害之遂倡议分爨宅舍之广湫土田之肥墽一以私意分画孺人不之校也清以宣统纪元之二年焕儒殇又明年君姑卒孺人自是婴疾时于病中训思慎曰予为哀毁致瘵自分旦夕且死所系念者尔羼身士林圣贤虽不可必几但能敦厉节行不致隧为奸宄即无遗憾矣至今思慎能以风谊自高学趣求是不与时俗诡随者实孺人之懿训有以成之也孺人以民国六年三月二十日卒年五十一葬县南回龙寺孙三体中体烈体权女孙一体璧锺正楙曰孺人事亲奉姑皆有孝行非其赋性醇竺而能如是哉世之因析产而阋墙者多多矣孺人独能处之以让顾不奇耶余初来渠县与思慎文史相亲见其䚡理秩如已心异之及久近习乃知其志行卓特盖十九薰自孺人云 万恭人列传万恭人者宿儒雷音明女也年十七归其夫万福顺家不中资夙业织布恭人始操家政惟勤憔险卒致小康初生三子一女皆殇后育子女各一女归同里杨生夫死寡居至行见称乡里子名毓成先抚高姓子名毓秀与毓成故从母兄弟也毓成特善读号为神童年十二应童子试辄冠侪辈会遭父丧既禫恭人始令毓秀毓成析居兄弟间初无厚薄时以生事亟儿辈皆娶妻生子有为恭人言宜令毓成废读服贾趣以取赢者恭人坚执不可益厉子姓勤操作躬自督课毓成遂得入学为附学生员即之纲也寻之纲晋补增广生员廪膳生员贡明经纳赀授儒学训导给国子监典籍衔肄业会城锦江书防学益进清光绪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两科之网中式四川乡试试举人明年会试又以 堂荐挑取誊录供职国史馆议叙知县乙巳川赈保案晋同知衔加三级诰赠福顺中宪大夫恭人同膺简命喟然叹曰一身教子之责今其庶乎则继之以悲恸其夫不及身见也其后之纲朝考授职以盐课司大使签分云南补用板舆迎养恭人惮于行远而止清末帝逊国之岁恭人八十初度清大学士湘潭瞿鸿机之纲师也效唐四杰次俪语为寿颂凡千言里闬荣之民国纪元四年岁在乙卯卒于家春秋八十有五孙七人曾孙八人杨节妇列传杨节妇姓王氏清河南编丞杨瀛波妻也生山西平陆县父济芳早卒依兄河南知县吉臣居及笄归杨氏明年生女越二年复生女殇杨氏故隶下川南永甯道宜宾县籍籍伯叔兄弟多官秦豫惟从兄虞裳官京 师瀛波则从叔父河南永甯知县特峰之官纳赀得河南县丞甫诣开封感疾遽卒节妇奔赴营葬即欲自经以殉以内奉祖母母姑氏操危虑深不忍复言死后姑早卒其祖母年几八十患末疾坐卧起居左右不离节妇者数年从兄虞裳深致哀敬始将取入师以子槐柱为之后又为遣嫁其女无何虞裳卒节妇则为治丧抚子女归葬于渠挈槐柱母子道秦中入川初依夫弟陕西兴平知县瀛海既归益督课槐柱学业躬理家政一门肃然会清末变法议起又槐柱就学陕西高等学堂为之纳妇数岁始还节妇寻患肝疾颇剧群医东手女与媳先后刲臂疗之获瘳端居喜以羡财澹贫乏遇孤寡者尤厚年六十三卒节妇自年二十一嫁夫二十八而夫死中间凡三十八年艰苦卓绝甚矣而所以酬塞虞裳煦妪槐柱者虑非夫人之所能企矣 陈节妇列传陈节妇李氏父玉璞渠人也少聪婧长益厚重及笄归陈登堂举二子一女年二十九而登堂死节妇痛不欲生终以翁姑衰老子女幼弱而家又贫养拊之责交凑一身脱令一死而后之死者必且相续也乃顉首不复言死而誓不再醮晨兴及扫洒庭除除躬奉甘旨操作不辍夜则督子占毕课女纺积篝灯茕茕书声与机声相间也时或奇匮则为人佣工以给事畜未几翁姑继逝子女成立丧葬婚嫁手拮口痡神形交罢而痨疾寖成矣长子好读律学为吏洊补县署典吏称觞宴客三日酒脯米盐之微犹躬自督率报往拔来垂老不倦孙楠品七岁节妇即促就外傅课责綦严后入学为附学生员节妇顾而乐之殁年七十一楠品具状请旌表建坊城北官道中今尚存 列传三 蓝珩玉列传 敕授修职郎乙未恩科举人渠县儒学教谕艾存扬撰 余莅渠十六年所交士大夫有孝友温恭不流不倚可属以大事而始终不渝者蓝君崐圃其一也君以同治五年二月一病长逝余深悲之其子信邦荗才又余门下士也葬事毕持其状来请传乃翁以示后嗣余不文何能道其万一然与君交最久知最深能𫌨缕其生平而如见其心者又莫余若曷敢敢以荒芜辞谨按君讳珩玉字崐圃江右之清江人世居杏塘乡嘉庆丙寅尊公立昇习壶公业徙渠因家焉妣郭氏生三子长即君读书最慧尊公渐老俾佐家政既失恃事继母楚均以孝闻尊公因得优游以自娱乐迄咸丰壬子尊公弃养君独持门户丧葬尽礼益留心货殖家日以丰训两弟恳款详到一本至诚故均爱敬之 然数年奔走经营勤劬臻至小腹得疝气疾两弟悯其劳屡请析著不得已许之然仲氏辉山性挥霍不善治产家日替君大惧乃以原籍报捐少尹发川试用听鼓渝城旋病卒归其榇抚其孤月周恤之俾无失所季氏豪于飮亦不寿所以维持而调护者亦如之旧日雁行竟成孤立君盖心痛焉而友爱之情固都人士所交口而誉之者矣而余之心拆于君者不仅此当尊公之迁渠也有叔森昇实与偕卒遗二女尊公厚视之既择配长姑贫君周之次姑贫且寡子女俱幼乃接与同居女及笄赘邓氏名汝成亦入泮子成立始与立门户并给以资使贸易由是稍裕家虽在蜀故籍尚有服属尊亲岁必裹赀寄归有跋涉远来者俱各如其意以去内内弟康由江右入蜀无甔石储君措赀使之服贾不济又益之幸衣食裕如援例入上舍皆君之力也其厚于戚族咸类是 至于待人恕居己廉和而不流施与不倦夏则设茶于门以飮渴者冬则购衣装絮以煖穷民岁多疾疫施药与棺力不逮则募于人共成之市中小贸易恒倍价酬之其他善行尤伙故虽数致千金以乐施耗去无吝色课子弟书必择师之贤者延于家不惜修脯尝曰成人在始若蒙养未端后虽善诱无益也其礼貌之隆人多逊之甲子信邦补弟子员文得长孙君益淡于世事尝谓人生不满百奈何奉先人遗体为名利驱而劳劳焉罔知休息也吾幸衣食才足可无闷矣辟一室列图书莳花数种颜曰养恬间与二三知己杯酒谈心说古今因果事文浼西席金遂生录程子四箴及朱伯庐治家格言各一通为座右铭并训其子曰吾子孙苟显扬则修齐治平固儒者事不能则谨守斯训勉为乡里善人愿亦足矣斯人也斯语也余心仪之而饫闻闻之皆可为后世法 者重哲嗣之请故并书之即有挂漏而大槪存焉后之人敬而志之身体而□行之即有掇蘶蘶科登显仕纪绩旗裳者即以此为发祥之所自焉可也至于卒葬世系备载墓铭不具书郭肇图列传 赐进士岀身钦加员外郎刑部河南司主事覃恩加四级□□会礼济撰 郭公肇图字东壁前清廪贡生邑东之卷市人也父成藩为邑名宿累试不售家不中赀以笔耕糊口从游者日众东壁生而颖异过目辄能了解生平无他嗜好日守一编虽断炊不问咸同间长毛之乱天下骚然东壁以辨团得力奏奖五品衔以知县试用弃而不就与其父并设馆于乡教授生徒孜孜不倦卷市四面皆山团分七保方数百里民风朴陋编户千数百家无一识字者今则家弦户诵里有仁风曲巷蓬门霭然有儒者气象成藩父子为之栊舆也东壁授徒不计薪但能续□ 以衣衣之不惜邑中有名生半出其门至今先师诞日乡人沾濡教泽犹以成藩东壁配享云 子三长大尧次景封俱业儒季奎铨增贡四川高等校毕业渠渠县视学十一师秘书 王步唐列传 勋四位中卿衔特授少卿前任四川巡按使清壬寅科举人陈廷杰撰 王公讳步唐字仙舫四川渠县人王故右族代有闻人曾祖尚果祖宪鼎考虞延皆隐居不仕德耀里闾公弱冠籍儒贡明经进士旋以保城功授职训导加五品蓝翎考八旗官学汉教习期满以知县分发山东公奉职京师学问经济翘异一时并受知于官学总裁前协办大学士徐桐礼部左侍郎毛昶熙二公雅重公才交相礼罗坚嘱留京期诸大用公天性高洁不乐仕进引见后襆被归里以化民成俗利济乡党为己任其斠画最著者置学□以赡士创烟捐以育婴醵巨金以全节釐利赖至今邑人感诵湖北巴东县地杂汉夷民俗蕞陋夷性尤趫悍虓 豁同治初公挟资往凿盐井德泽沾濡靡靡然训化邑令闻而异之遂至束帛延主书院学风丕变士论翕然自是誉问日隆楚郡县吏争相礼聘始主安陆府刑席既办天门县铜丱咸有异绩其他地方事涉疑𪄿远近就决无不辨解未几向风益众名播蜀都䕫州府知府杨公如浩炉州直隶州知州田公子石眉州直隶州知州饶公觉之以企仰公名先后敦请或襄郡试或主坛讲或入幕次德车所指声施粲然光绪三年邑境大旱民食垂绝官府发粟灾广难济公倡捐巨金推设粥厂躬亲督治全活无算有中江县吕洪基者向以毛业贸渠会资主收束行旦辍业公槪然贷之金凡有赢获沾漑均焉次年遣佃阎庚元更致吕千金俾资恢拓旋得吕书谓货贿与阎俱为河伯所掠于时众论纷歧佥疑有异公唯厚抚阎族弗问其他仁明之声益为世重先是虞延公 因贸负累偿未竟而疾笃易箦之日授公二册曰此此中尚负人二万金吾遗憾也汝其为我完之公涕泣承命不数年宿债一清次第热香焚券慰吿先灵伯兄尧峯娶于饶昏七月而卒公将事寡嫂礼义无愆复以次子大裕为之后大裕长更名式谷授福建福鼎县典吏晋秩知县请旌于朝嫂节以彰公风规峻整避恶如浼交友以信待下以诚济困扶危赴义唯虑或后因是孤嫠弱婴婴赖以保节全躯者实繁有徒至拯饥救溺推解衣食以事生存者更难得而覶缕也公以清光绪十年九年初八日寿终里第享年五十九岁子八大猷举人拣选知县大裕福建候补知县大奎岁贡生候选训导大亨附贡分省补用同知大立大经大纶大用孙十四龙文直隶昌黎县典吏署理赤城县独石口县丞龙吟庠生龙翔四川高等学校毕业新繁县征收局长四川督军署 三等军需正龙灵龙光龙绵附贡生四川自治研究所毕业分发县知事新繁县司法官苍溪县军饷筹备处长龙宾今名亚伟日本东亚铁道学校毕业成都丝捐局长仁寿糠捐局长什邡烟酒局长中江郫县征收局长四川西北屯殖军总司令部交通处主任龙骏龙璋四川劝业养成所毕业营山县劝业员梁山县烟酒公卖局长龙湘龙炳今名亚特保定军官学校毕业陆军少将阆中苍溪巴中等县知事西北屯殖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陆军第二十二师四十二旅旅长龙铨铨今名公度四川高等附属中学校毕业四川巡警总厅会计股长善后筹备处长军实筹备处长仪龙征收局长全川江防军警卫团长四川善后议案监查委员会副委员长四川省会军事警察厅勤务督察处督察长省会警察北正署长民国十五年太岁在丙寅距公卒四十三年亚特 追维祖德惧就沦湮手具行状丐廷杰为之传廷杰夙长川政与王氏昆仲属在知交乃按状粗加深第俾附家乘焉论曰昔荀爽兄弟号为八龙郭令公诸孙数至不能尽辨其人繁弓衍祈蔚为高门岂偶然哉公临世濯足韬鳞掩藻幽光潜德芘及子孙倘东坡所谓李邰博学隐德之报耶然以方之荀郭既兼致其美又骎骎乎陵驾其上矣王大奎列传传 勋四位中卿衔特授少卿前任四川巡按使清壬寅科举人陈廷杰撰 王先生讳大奎字子聚仙舫先生三子也岁贡生注选训导先生质直而好义读书能文初领弟子员屡荐不售遂绝意进取里居讲学远近闻风请业者率数百人一邑俊秀皆列门墙可谓盛矣其不能具束修者先生且为之衣食俾竟其志成其业所以扶植后进者至厚由是士论归之光绪十年甲申先生七弟言如娶有曰矣父忽遘疾其势甚殆 然且私心默祷冀少假日月得及见新妇之来归因愀然曰诸天菩萨崇奉者众宇宙大矣鉴临讵周惟城隍司一邑善恶赏罚素明吾自省无大眚奈何困惫至此而不邀神佑耶先生闻而痛之昼谨奉汤药夕辄赴城隍庙爇香哀祷乞增父寿亘二十馀夜病竟霍然受新妇侍养月馀乃无疾而逝识者咸谓先生诚孝所致理或然欤从子龙吟龙翔先生二兄子丰嫂氏郑所遗者也今皆获名成业奉职乡邦曩在髫龄焭茕孑立先生携归同处视如己出少长督课綦严尝日二子少孤必使笃学成名勿负其死父故吾亦不能姑息负先兄也先生工书体势遒劲卓然成家尝南游楚闽所至辄有题咏黄鹤楼诸名胜至今犹留其迹著有春星草堂诗文集八卷子二长龙骏恬静善守不慕荣荣利次龙炳今名亚特先生生于甲寅年正月十二日卒于癸卯年月五二十 二日春秋五秩疾革自书黄纸辞不受奠且告其弟曁诸子父母葬非其所将以五月二十四日奉迁必祔吾于侧越日先生竟卒地师为卜地诹吉皆一一与先生遗言合亚特既为仙舫先生丐传廷杰更属为先生传因为之论曰塞天地横四海唯孝弟而已矣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先生至至性聪灵庶几见道者也不然生死相续众情颠倒经累劫而不悟者比比也岂易言哉文骏列传 段文炎撰  后文老人者讳骏字惠生前文老人成贤之家孙而岁贡生德修之主器也前清同治三年续修渠县志成贤于是年十二月卒享年九十有一尔时子列明经孙登贤书秉华者以其膺寿考胎子孙故撰老人传载入邑乘盖实录也成贤字希圣子德修字敬六生嘉庆十年乙丑行 年廿二道光丙戍入邑庠癸已补廪膳生员咸丰丙辰挨次成岁贡生同治甲子注选训导又十年癸酉卒于家综其生平友教四方先德行后文艺每朔望必令弟子读太上感应应篇文昌阴骘文诸书文行并茂蔚为后进楷模故虽十战秋闱未捷而其子骏竟领乡荐官广文焉骏生于道光丙戍年幼承庭训乙已补博士弟子员已酉补增广生员辛亥补廪膳生员时成贤丁内艰骏以子食父饩士林荣之己未恩科中式举人获隽后公车北上两赴春闱未第辛未大挑二等以教职用囘籍候选庚辰特授顺庆府蓬州学正九月履任在职十一年丁母忧囘籍终制前后主讲县立渠江书院凡十年涌兴桂馥各场书院十馀年及门诸子获青衿登拔萃称孝廉者颇不乏人咸以为家学渊源所致光绪癸卯京选重庆府合州学正将行履新四川布政使调署涪州学 正三年始囘合州本任岁在甲辰清慈禧太后七旬大庆内外臣工悉邀恩典骏以内阁中书升衔加四级请五品封典诰封三代祖成贤父德修及已身均奉宜大夫祖母张母蒋妻萧继妻周均宜人诰命三轴于宣统辛亥六月建坊里门刊之于石萧宜人尤贤尝刲臂疗姑疾又刲臂疗祖姑疾微特称贤妇更称贤孙妇仅举一女适逹邑贺氏周宜人生四子颇能守成育一女适同邑举人冉氏之三子坊功甫毕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推倒清庭骏已囘籍家居民国戊午四月卒享年九九十有三故有后文老人传之作父子祖孙世济其美洪范五福祇阙第二呜乎可谓盛矣王光宇列传公姓王氏讳光宇字炳如别名羲轮道号卧阳子前清明经进士先世 由楚入川始祖讳  迁居渠东毛城寨侧数世至曾祖嘉瑞祖世遵俱以忠孝载邑乘考讳勷岁进士注铨教谕光宇公其季子也公少聪性倜傥不群承庭训即能文善书十九岁入博士弟子员旋补增广廪膳生员每学政按临缓郡公与试无不嘉其材俱谓公不祇书法克追逸少且才名不减子安惜转战棘围二十馀次屡膺鹗荐而贤书莫登诚文章憎命达欤何何数之奇也泊乎名列岁贡有劝之仕者谓明经为五贡之一尽可博一官公哑然漫应曰闲散冷斋原非我志且为五斗米折腰更所不屑遂绝意进取设帐于毛城寨王宗祠槐树湾等处多士景从盈阶充除良以公讲学宗宋儒圣贤自励以故仰山望斗因而掇巍科登仕版者累累至获青矜者犹指不胜数以视文中子之讲学河汾殆相伯仲焉恺棠何侯莅渠耳公之名以修志聘公书成畀以 宾兴局士公不悦再三敦请之公以宾兴为嘉惠士林之举不能固辞虚而与之委蛇有澹台灭明非公不至之誉不甯惟是公生平笃于孝前太夫人病剧公割股疗之徐瘳及二尊人捐馆公哀毁骨立如崔九风吹即倒焉其友于兄也推财让产无粟布舂缝之讥孔氏曰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公兼而有之至入局议公一禀至刚之气不畏权势凡利弊有关于渠者正色言邑人阴受其福前尹杜公受廉杜公瑞征等大事谘访悉倾心听之晚年学朱子道悟参同同以酒自娱外日书楷字数百县中各祠庙及硕望匾额皆出公之手公以无疾于清绪三十三年冬月初八日寿终里第享年八十三岁子二灵根居长攸同其次也一纳赀入贡一经营陇畔均克丕承基绪孙个臣洁澄个臣恬静自守历任东关南关李渡初小学校教习犹能继公之志而善书焉洁澄四 川公立法政别科毕业司法司考取一等书记官任省议会秘书厅秘书四川省会会警察总厅一等科员合川统捐局长渠县徴收局长渠达糖税局长垫江筹饷处长渠县团练局长四川陆军十混成旅司令部军法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部顾问川鄂边防军司令部上校参军二十军第十四师司令部上校参军纳谿县知事垫江县知事二十军第十四师驻万办事处长二十一军边防军司令部少将参军曾孙正德大竹中校毕业后侧身军界二十军随营学校毕业任二十一军边防军少校参谋正江现已考入四川艺专大学正法则从事稼穑传云明德之后有达人其公之谓乎 囚仆  与洁澄交最久悉公行述因乐为之传王灵根列传 前署渠县知事现任荣县知事邓邦植撰 公讳来同字灵根嘉瑞公玄孙世遵公曾孙勷公孙明经进士炳如公长子也公生而颖异就外傅后即博通载籍屡试不第会光绪中年秦晋赈捐太封翁炳如公令之纳赀入贡试北闱乡试公不允其意父母俱存不能远离欲尽人子孝养之职也公配夫人张生一子一女其女与同邑武举黄廷缙之侄黄春树订婚子名洁澄甫十龄夫人病故有劝之续者公默然且来介者纷然促之速公以誓不再娶止日趋侍庭闱外抚养洁澄并躬教诲之责时人称为义夫孝子公弟兄二人太封翁曁太夫人八秩寿后欲将祖业均分各衅公以其弟攸同业儒未成能力薄弱乃以已所应得之业悉让而与之所受只房屋半节薗圃数丈而已史称薜包中分财产甯取荒顿自自安有过之无不及也其犹难能者乡人负公债狡不偿公索之往往捏言无此事公无已命自 誓即揭券至是春申之名嚣然矣清绪二十八年县令耳公之名以东关团务任之兼办两等小学梭公以事属创办筹款维艰因自垫四十金以促成此举宣统初年国家诏停科举遍设学校海外留学竞言革命公教洁澄曰识时务者为俊杰汝其勉之洁澄乃赴成都住法政学校欲将所学以达收囘裁判权及保障人权之目的辛亥之役民国肇始追随革命诸公为国宣劳冀稍尽一份子之责以慰公鲤庭之训民四年洁澄任合川统捐局长板舆迎养公不往专函谕之中有谓合川统捐为国家税收机关前清系道员擢迁汝今任此宜如何整理如何清慎方无负此职若为私囊计则非我王氏子孙等语洁澄弥自刻厉爪代时竟莫名一钱民五年护国之役竹军围城四十馀日张省长表芳与钟师长体道会衔委洁澄为渠县征收局长其意欲解城危以资 熟手也公颔之且言曰汝合川归来毫无劳绩之可言此中既敢于抗拒者必大有人在汝何复尔尔纳令坚请之且促以桑梓安危所系不能固作拘墟之见洁澄勉任任之公竟始终未逾局阈即此可见公之为人矣是年冬洁澄奉四川财政厅委任渠达糖税局长以为局地在渠囘籍稍尽子职讵捧檄归来公己捐馆闻其遗嘱犹教洁澄以官箴自励其后任渠县征收局长垫江筹饷处长渠县团练局长四川陆军第十混成旅司令部军法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部顾问川鄂边防军司令部上校参军二十军第十四师司令部上校参军二十一军边防军司令部少将参军纳谿县知事垫江县知事仍两袖清风逋猬集如故孙正德正江莘莘继起方兴未艾皆公平日谆谆教诲有以致之也民国五年太岁在丙辰距公卒享年六十一岁洁澄追维父德恐就沦湮 手具行状丐邦植为之传邦植前任渠县知事与洁澄谊属同寅因略缀梗概为公传谫陋之讥又何辞焉熊大宽列传 陕西提学使翰林院编修巴中余堃撰 熊文饶名大宽别号了尘渠之真善士也少操布业落拓不当人意衣食于奔走家故贫也而事亲则孝寝膳必躬侍疾愿身代刲肝和药以进病有疗胸部刀圭痕皱折可指适滇匪乱平翁以八口生活就岩峰家焉月旦乡评不畏权势謇然有名人以是多忌之莫能遇而翁弗顾也年四十时大旱士人赛神祷雨翁与焉乃神话指点遂翻然悟于是赍诵皇庭数卷恒子时夜半譺然状阅卅寒燠如一日有李某者窘于嫁嫁翁闻而助之返取竟无所得闷甚徬皇四顾迺贷诸邻家与之他如是有艰于娶者亦如之不一而足凡丧葬医药掩胔济渴遮寒棺材 惜字之类知必为为且尽初蕲人佽弗信也久之鉴其诚百募百应闲则持竿出街头募募数千𦈏或数百不等剬视惸独无吿者悉以补其不足牧羊数头自放于山岭水湄与野老樵儿共话天良以为乐他弗知也而于赈粜尤等嗜欲家有剩财尽助之岁凶舌敝唇焦号呼于富人之前得粟数十石胥以廪饿人活无算常半之以为常有范𨃅王瞽者某某则按口计日命家人负米往哺之期无愆复劝若李若罗若饶孙卢数家共捐谷百石作赈粜基金冀以扩大善局之用盖至是而啧啧以老善人目之者也非一日矣逾八秩病且死召家人子孙而嘱之曰姜孙识之哉与尔三事赈粜我之素志也苟取嗜好为非吾愿汝得名奇其弥淬励以善继也孙妇罗女子尔性方严其聪听以朂尔夫诫尔后也言讫瞑卒之日遐迩争哭皆曰善人逝善人逝先是翁孙衡姜以 弱冠补弟子员翁以村学究未足与于本原会舍十一弟东屏主桂馥书院命往学焉其明年复担簦从余游于金斗之阳暇时述翁迹并其得名之繇綦详其言曰学使吴公杉香试绥诗题为水摇灯影酒家楼生误缮手字弗知也阅卷见批尾云水误作手本应弃置反复一通恍与人油然乐善之念意必有阴隲之助取之駴者再以示同年陈恪珊罗联璧等互相惊讶一时闻之者争以为翁德故翌年余赴都门旋宦秦中念稔归来适熊生复来谒以翁翁传请更悉翁孙枝林立其四世孙有名廷准者毕实业廷杰者自中校而成都高师行将卒业以待用殆诸孙之翘楚也蒸蒸日上于是咸羡翁之流泽不衰翁有子三人伯无出仲名国靖为熊生衡姜之所自出生廷准等先翁殁季国庆后翁十馀年卒孙曾若干人熊生之学多赖之论曰自文饶氏以真善名而乡 愿者益为德之贼也一念之絷上与天通于以裕奕禩而召祥龢熊氏之兴殆未有艾而后生家数率以慈善为姑息之胎不其过哉不其过哉郑周藩列传 张智远撰  先生讳周藩字子堃渠县李渡场郑氏郑巨族也而先生贫读绝钝不慧惟以勤擅初从外舅罗酉山学即寄食丈席继师□硐场邓雨山不能具束修且艰自给谋废学雨山止之曰郑君吾非资此以供馆餐者今汝箪瓢不堪幷教诲而飮食之矣先生力益努无馁健练其才执笔遂不类于滞拙者自是润饰于族廪生郑玉山其制艺以精沐浴于县书院广安周幼庵都讲经史百代钥启其秘诣诣固当造其极也然要不免命逹之憎频赴童试县府无不前列而院试辄黜迟强仕甫青一 衿非其婴造物之奇忌哉此后课徒代耕录录冬烘之熟瘁尽而穷不救环漏阎以啼饥号寒者今了不异昔也方是之时学校代科举而兴县治创设高小求能任文史科者先生实弁其选讫耻学偏于旧屦被聘不一应更肄留成都通省师范校凡三年业毕川属各县中校争以礼罗致悉却之屈长于县高小二年智远犹及蒙其涵陶也先生既替办斯栈剔羡费汰赘员脞规弛务厉加矫饬其所延任秉教胥兼管理分持折以记各生之言动称为勤谨敏者录而奖之其为顽劣佻妄或萎靡者亦摘标而有所惩未一惮其烦也而考试尤取严格不遽以优甲榜第轻与邀许及格斯引为幸间有跻其不轻与之高第者骤膺九锡之不啻荣何如之之然有病其峭刻峻厉者顾所成殊众褐入而锦出者盖不下数百人效亦伟矣先是先生患咯血于成都校中以西医 疗愈逮以办学积劳复发遂不治卒以民国元年三月年四十七论曰先生故与先大人清渠公善余于趋庭问学时己备闻先先生文行后复及门称亲炙弟子知先生最稔先生卒之日其夫人己先卒五六年长子士英君亦先二年而逝仅存少子士俊惟懦谨倍人他无所称天之厄害遇名宿固如是哉欧阳孺人列传 廖忱棐撰  孺人姓叶氏渠北望族振彩公之长女太姻翁志昂公之嫡配也生而聪颖赋性娴淑年十八于归事亲相夫均克尽其道前清咸丰丙辰太姻翁捐馆时年方三十二岁家虽中落而太姻母含辛茹苦矢志靡他抚三子一女卒皆成立伯立勋季立信姻翁立正其仲也躬亲操作寒暑无间平昔尤酷嗜慈善凡邻里亲族之穷无吿者不惜以齿牙之馀 量力分润以故乡党之受其惠者不可数计尝闻于纺绩灯下训姻翁辈曰汝父早逝汝等当发愤自强慰厥考于九原方为肖子光绪元年姻翁立正公补博博士弟子太姻母时年己五十有二矣邑宰嘉其节闻于朝沐清皇敕命准予旌表建坊克享大年至今孙曾林立两孙如朝钧朝权昆季均名列胶庠望重士林曾孙十馀人长荣谦次荣钮现己递入成都大学其馀则耕读贸易方兴未艾谓非太烟母冰霜之操有以致之欤忱棐谊切茑萝知之最详因乐为之传以志不朽云王氏三世四节妇传妇人以贞操著称史乘者代不乏人然未闻三世四节妇辉映一门如我渠王谦益家世之盛者也谦益曾祖妣饶为江西省新城县附学生员宪堂之妻年二十三夫故抚子虞镛宪堂兄宪锦宕渠著籍亦无子 虞镛又后大宗初虞镛在江西配涂生履唐至渠配萧生赓唐太平洪王兴涂拒贼死新城萧兴虞镛迎饶至渠逾年而虞镛死饶得寿八十四清光绪已丑御史宋育仁奏请旌表萧得寿六十八壬辰四川提督学政题请旌表以戊申同祀渠县节孝祠知县颜学序榜书姑媳双贞字字撰次联话有跋其后履唐妻黄赓唐妻余黄年二十四履唐死无子抚赓唐长子为嗣即谦益也卒年七十五宣统已酉四川提学题请旌表中华民国九年庚申四川省长咨呈内务部呈奉策令褒扬余年二十八赓唐死亦无子抚嫡出子如所生现年六十二因立传年例已符谦益友人毛以衢创草以请故为著录云阎达夫传 胡春滋撰  阎一士字达夫籍渠南㶍渡场性颛谨嗜学恂恂寡言语既得业四川 高等学堂宣统始元视学于县县女校聘教师关书但列己名而不署宰衔县宰颜学序衔之二年春嗾开教育会质阎指前事斥为糊涂阎谓我不糊涂糊涂者惟尔竟拂衣掀案起颜环棹而逐极类秦皇殿上追执庆卿状阎急走成都以避逾年辛亥铁路收归国有各省力反朝议吾川争之尤烈谘议局长蒲殿俊罗纶十馀人为川督赵尔丰所逮将寘以法达夫电话赵督谓某亦与其事者愿俱死成都市因为引动更汹汹不可制反正后蒲罗诸人卒免于害达夫寻远学法国大学习法政川中诸钜公争裒赀助遣旋补入国家公费毕业得奖给法学学博士十一年返国至北京以犯热疾卒子笥礼用礼先后毕业渠中校论曰古人常言不畏彊御不避斧锧吾特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夫何 意得自吾渠哉执政钜公之许与义气以玉成之有以也乃学绩而不一少试以死岂惟正不容于人抑又天之厌也可胜惋耶潘孝子传 胡春滋撰  孝子名才万渠北文重埸潘氏父巫者母某氏舌孪鼻涕而两目尽赤肉翻露傅树树枝茅以居父死孝子恃佣力以生会主者设有肉食孝子必寘肉独取饭食比他人加捷己则归遗其母奔走恐后贻主人口语至反同舍食者才离席佣力常不出二里外不肯远门闾倚望孝子盖时思焉母后病瘫邻里有赛神演剧诸杂事又辄喜观往孝子则先为负母去布坐然后行佣又量时迟早而审其趋承无或爽者母旋病死孝子年近三十不取妇有一弟母死不三月而孝子殒论曰吾读孟子书至人少则慕父母循是而极其所往则富贵好色非 皆足以移其爱慕者乎孝子不聚妻又不读书而所行独至乃知天伦之汩盖又不汩于未尝学问者矣二十世纪人智日进甯非世变益亟之兆兆哉李郎垣传 录前志旧题蒲庄撰 道积者上彰德盛者下究自君相以迄帅儒其致一也何以谓之道朱子谓日用事物当然之理也何以谓之德朱子谓即当然之理行之而有得于心也尧舜之所以作于上司徒之所以教于下以及三代降而宋元诸理学数难更仆要于究彰之说无不吻合若挽近世德音不瑕道积厥躬者未易一二觏既不能积而盛又安望其究且彰耶庄未弱冠严亲早逝晦明风雨唯日侍叔父思岩公教逾三载甲戍服阕游泮又二年岁丙子始游先师门初执贽窃见先师象䫉魁梧举止端方及 亲炙久聆其训诲则又根柢六经泛滥百氏庶几有道者与顾以绩学食饩于庠下帐于邑北三渡水 文昌宫多士景从盈阶充出良以先师长厚敬谨口不道非礼之言身不履不义之事而又循循善诱口讲手画虽夜分不倦馆舍离家稍远每归定省鸡甫鸣辄入馆课读朔望则盥诵阴骘遏欲等篇以为诸子法以故仰山望斗因而黉序蜚声者约数十人惜乎文章憎命屡踬棘闱卒以明经终然而燕翼及子贻谋厥孙如川方至以视世之模不模范不范潦倒毕生而无所称述者相去又奚止迳庭己哉斯亦可以为积盛之验究彰之符与与因略掇梗槪为先师传谫陋之讥其何辞焉王道文传王道文字郁周籍世文重场三房营口迟蹇而性忼爽勇无畏十许 龄肄业渠高小逾年家去为牧儿一手挽牛一手挈三列国目而逆之再逾年固乞外学始远读达县高小校教者张谏臣吾所友频为吾言贵县王道文奇杰士语既似惊喜逾常态读竟年诸教师都属辞道文赴考绥中校既录入凡八学期皆为其学级生冠逮毕业升级乃以其父为匪劫又旋死无力不得得其从祖兄王道平醵会恢助考入成都大学时成大成高兴废竞争两两角立道文既冀成大成立就学称便因与群同学奋肆笔墨口舌为当事者助卒抵于成然顾以道文能出死力为最道文在成大四年馀习文科会十六年冬成都市党部成立有与市党部歧趋者虑非便也嚣且毁之秩序扰乱为当道病杨案起各校学生四十馀人皆被牵诬为军警所急逮甫半晌即引十三人骈首成都上莲池内道文与焉杨案者第一省中梭校长杨廷铨铨也十七 年二月杨莅校考录生徒觖望者竟绳杨首气塞死寘洼井中异已者遂扳染列告诬已道文体粗实躯干伟大为学富有精神长文学尤善语体所著短篇小说有思之痕风雨之夜琇姐的慰安载入成大校刊卒之日为二月十六实夏历正月二十五日也成大梭长南充张澜与其梭死事生李正恩钱方祥王向忠胡景瑗及韩某裒葬成都南门外武侯祠侧胡春滋曰吾与道文居一矢路耳于吾亡妻为兄弟行而渠高绥中又昏从游受学意何密乎彼死日也吾生年也往在是日常来相宴乐是年独滞省于群从会飮时顾亦曾远念系及旋乃以死闲谁祝予哉谁祝予哉噫廖春煜传 廖春煜字旭斋渠东锡溪场人幼颖异有神童目年十六补学官弟子员二十食廪饩垫江李西沤长成鄱锦江书院从之游家宾恃膏奖为之助然终以困穷有清科举厉行枪冒顶替吾川为最每学使庵庵按考各郡枪替云从踉棚冒空春煜既自负手笔妙敏又与枪替多所交好因与游从一时称快利手者大竹则有邓麻子即邓代聪举人渠县则有廖聋子即春煜春煜龙其耳故以绰号称凡大小场闱投之罔不利舆试者当之立靡人颇厌恶之然实又敬爱之既知非计阃四川尊经书院为湘潭大师王壬秋主讲春煜往炙其门仍外住锦江院但时应尊经课试而又屡置上列尊经生大哗议停奖给春煜愤谒湘潭愿去盔甲寸铁不持与谐高才生角术业不如格者斥闻者色然气沮哗议遂寝湘潭酷奇其才某年岁大比嘱春煜西上必一过从为关节春煜 终不屑而诎以光纎大婚例得恩贡年财四十又十有一年而歾子震旸县学生胡春滋曰困穷之移人甚矣哉春煜夙负神慧极其诣诚可有为不得已冒禁入枪以一老贡终不其惜欤邹步藩传邹步藩字介屏籍渠北李馥场祖向明有清广元县教谕父申华宿儒步藩生而慧以贫故不竟读弃而耕复弃耕而商随富盖藏乃以父母早世慈乌乳哺反报末由透移其爱慕父母者友爱其兄若弟尝于异财别居后时时置酒肉会饷为乐见者不识为门户歧异也更移是心以爱爱其女兄弟女兄弟有子张姓数岁父死时以同治辛未岁䘲荐饥张甥母子不能自存步藩曰我事也挈置以家存恤抚导不异己子旋 更取妇析产以遗之生平笃于友慕如此卒之日里舍会吊无亲故率千馀人牵挽涕零则其敬恭桑梓盖可知矣寿八十载入蓄老传胡春滋曰步藩弃耕而商虑不过取给衣食而止世人于此之得自艰难者恒与生命为存亡陶朱长男皆以不免矧恒人哉步藩乃义笃骨肉若此非得天独厚乎时俗衰薄兹之录后之镜也陈崐山列传 汪海如撰  崐山先生讳廷璋前清岁岁贡生世居渠西青龙场博通群籍设教二十馀年邑中名达半出门下并精歧黄术不分贫富悉与诊治先生尊翁大奎公曾募修场属文武庙因资绌功败垂成先生喟然曰不可使吾父贾志以殁也遽极力募捐以蒇其事民以食为天县中仓谷民之天也世衰俗陋各县绅耆对于仓储懦者惧罹赔累而不敢染指黠者又 居心侵牟不恤物议无怪一婴荒岁流亡满目先生不惮劳瘁多方经营卒使本地积社仓谷赖以成立连年以来迭遭饥馑因有积储存活贫民无算其造福一方岂浅鲜哉由渠赴营相距一百馀里中隔一水往来客旅其未病涉者赖有天人桥当桥未成时咸以工程浩大需用何止万金亘相推诿莫敢鼎力先生独挺身自任多方筹集始克竣工迄今轮蹄往来人称便利孟子谓有一乡之善士有一国之善士有天下之善士使先生尽其所为讵止为一乡善士已耶先生原配许孺人生生子女各二长子铭带早入邑庠次铭簠女一适谢一适王继配涂孺人生五子铭鼎由本省宪兵学校毕业累功擢廿军四师八旅少将旅长历任綦江知事资中糖税万县船捐各局长现任廿军四路司令兼本县军团联合处长铭钊同铭簠均在家办团铭藩由第二军讲武学 校毕业洊至中校铭勋由炉县中学毕业任二十军军法正铭瑜由本邑中校师范科毕业女三一适朱一适杨一适雍先生虽老尝谆谆以济物利人训诸子博施济众尧舜犹病先生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可谓仁之方矣李李陞映传李陞映字德暄渠北三汇镇人父其顺业儒屡试未第因诗礼训严矩步规行未敢稍紊泊清末科举诏停乃经商家益裕遂龂龂以博济自勉乡里有困乏者无不分润之至施棺木药材以及倡修桥路等项尤其馀事光绪三十年任汇镇赈局会办除募捐外不惜倾囊相助次年邑令委任学董筹办乡学更不遗馀力汇镇各保至今人文蔚起皆先□之力也因志之以为乡人劝 罗孺人传 覃奠川撰  罗孺人者东璧先生德配邑庠炳章姊也幼娴姆训年十九来归时先生府试未家太夫人以未字季女醮大不韪于戚里独孺人安之会先生补博士弟子员蜚报封翁成藩封翁以硕学无成今见售于子幸甚太夫人弗之喜以院费需银数钜非质家人田未易享此一衿因负债而常有迁怒孺人之处孺人乃怡然丰尔膳洁尔馐日以井臼供妇职并无少懈太夫人似不相顾也先是太夫人举丈夫子三伯季皆业农所出孙曾亦伙食指环峙因屡顾孺人曰汝夫一人读而阁家皆耕汝心安乎须代夫耕作以赡八口由是是家人东作孺人亦昼耘夜绩沐雨栉风下侪佣媪以视鲍宣妻提瓮出汲殆相伯仲焉俄太夫人寝疾所有汤药扶侍一切悉惟孺人是赖诸姑伯姊偶事其间叱退惟恐不严 然后知孺人之勤而孝太夫人之所以迁怒于孺人者实玉汝以成其德也也讫封翁□太夫人先后弃养哀毁俱惨逾先生邦媛诚不多得不甯惟是先生食饩授徒一时寒士多出其门如玉大犹龚从龙龚从遂刘必昌黄从曜辈先后高掇巍科虽为先生手植如解衣推食非孺人翼卵功高不至此尤难能者除事亲克谐外相夫子四十馀年无一诟谇语以视冀却缺相敬如宾有过之无不及也育三子伯仲守先畴独季子兄奎铨读父书亦补博士弟子员孺人尚亲见其荣诚不负和熊画荻之苦第前清绪皇三十年孺人寿晋七秩有五便就木焉不复睹奎铨四川高等获业选任我渠视学揆之陶母欧母似不无遗憾然孺人固巾帼而须眉者奠川夙稔天生懿德卓尔坤维其综大节而传之也宜哉 刘定一刘东平弟兄合传刘必昌字定一别号补拙子前清邑庠生也幼聪颖溺苦于学少长驰驱文囿有声但不屑以影质求捷径士林多重之性至孝父母在急于读书成名以承欢不暇生业其仲弟尔昌字东平者年十四见其父吉万公年衰力惫操货殖甚劳即慨然曰兄读弟幼家庭生计我之责也有子三人何可无一为父分劳耶乃弃儒经商其其父悦而试之称曰能所有业务即全授焉东平以我既主家不应有私财悉出自幼所积以入官无吝色越数年父病将终嘱曰尔弟兄知孝尔母后死吾无忧今所嘱者三事尔叔衣食未丰再以三百金赡其家长业诗书次主家计要无以不义之财入吾门弟兄当如我与尔叔之和季子幼宜善教之嘱毕卒柩在堂其叔索遗赠之金急母氏郭以兄死未葬即强索遗赠 非人情也斥之两公婉劝曰此父遗嘱也不可违称金如数以与之来吊戚朋无不赞其孝且义也母氏哭夫丧明两公常口含药汁以䑛之母老多絮聒靡不曲意顺应以慰其心日中市集东平虽操算无暇晷必同兄入问母曰得母饥乎躬奉饼饵然后退居地  洞场为清代通衢显宦所必经凡水陆珍馐民间不易得者两公每于官家多方购烹以敬母且不以价贵告但问母悦此味否即此数事足见两公孝养之笃岂易及哉又美衣丽服东平辄奉兄让弟曰我商人也不称是而定一又以弟兄体之大小同必共着而心始快母殁后弟兄尚同居廿馀年友恭之情历久而弥坚场中武庙斗息侵蚀成风祭祀为之不举众推两公先后董其事于是创立日由市民轮流监视收入月集众清算揭橥庙门外之良规不两年间积数千金崇饰庙宇裕如也实为从来 所未有丙申岁大饥人相食东平权以斗息收入全数放赈存活七保数千百人事后不谅者控之官以未先请县示也县宰得其情不之罪厥后定一以父母不在绝心仕进然春规夏矩人称一方之善士晚年深究易理恬淡自甘与弟东平以倡办地方公益为乐如道路桥梁义学义冢及修复古刹周恤孤贫等事罔不倾囊竭尽立促其成故全场场纪戴善行之碑碣无处不无有其姓字也东平性尤刚乡人纷难风笑电噫片言立解咸不愿质有司也因之循例得职而季弟其昌教养成人为太学生亦能无忤于社会清戊申冬定一赴㶍渡妻弟李氏喜筵次晚忽莅堂目妻弟成一云武圣召我不及归遗骸累汝数也一笑辞世乡党称异者久之东平至民国乙丑夏始无疾而终其子侄兆玉骏承兆赤承祜承虾承彝承续或致身军政或尽力农商至今犹克以 原稿缺 而思染指君曰乘危不仁贪利不义乃量地远近给予路赀约费数十万民得反故居守先人庐墓欢声雷动咸颂君功德不衰君欲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达县举人谭大川家贫落魄游于卷市甚惫矣君悯之抉持匡救始终保全而谭由是以科名显里有鼠牙雀角争轇轕纠纷频年不决君为排难解纷皆感泣曰颜公长者也其敢以细故获罪戾道咸间厅差数百名名社鼠城狐擅作威福鹰瞵鹗视以伺齐民之缓急而操纵其间君不畏强御力挽颓风卒使猾胥敛手不敢为非而乡里甯谧其有功于民甚大鲁仲连玉彦方之誉焉赞曰太史公游侠传盛称朱家郭解之为人然捍犯文网凌轹公虽修行砥名声施天下未免圭棱过露耳玉门谦谦守义矩步行规而闾里被其泽者□系有徒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耶古称乡先生殁而 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陈国藩传 采陈崇顺堂耕馀纪闻  先生讳国藩号伯赓八庙场人世业儒事父鸿猷公病疫且殆先生剜胸肉两脔和药祷神哀恳身代病果痊寿至耄乃卒事母邓太夫人寿至耋爱敬如一日弟兄三人先生其伯也护两弟如已身不有私财年届六十以子侄繁衍至居室难容始析产先生应府院试皆第一寻补增嗣以三荐不弟乃注选训导自谓曰自吾高祖映萼公当前清嘉庆间设学柳溪寨承白莲教匪蹂躏之馀渠营达大诸邑负笈入门者千数百人文化赖以复兴厥后历吾祖吾父玉璋桂馥鸿猷三世皆以善继述闻吾其不替替旧业焉顾家世清贫幼时半耕半读长则半读半课其留学于省县书院也则以膏火度用贫苦励学造诣遂深渠江书院 主讲孝廉文峻太常寺乡杨宜治锦江书院主讲伍肇龄及州牧杜瑞征太守唐倚祖皆器重之声名藉甚由是是请业请益者接踵其门先生因材裁成教泽广被盖先生赋性鲁而庭训甚严于艰难困苦中悟得教育方法者不少光绪中叶议停科举兴学堂先生绍其子与及门者曰国家以八股诗赋试士空虚极矣且束缚人心思想今而后吾人其务为有用之学乎嗣其子熙赞熙纯熙学与门人陈凤昌罗大猷等皆以实学为世用而此方人士亦皆趋于学堂矣光绪三十一年县尹实行改建渠江书院为高小校延先生教授辛亥反正县境骚然场属民众患之乃推先生为场长至民国三年知事毛公焕煊兼权榷税为之曰三年来独贵场安堵如常先生震慑之功也兹以肉税代征报先生固辞不获乃集场属人士吿曰吾虽寒素决不愿以公家羡馀自益请 举两人任代征事留羡馀以建一两等小学时肉税猪只比缴仅三百馀只羡馀固自不少先生幷提助于斗息大保议学等会虽把持者百计阻扰而先生不以为难卒吿成立于延寿观以蕞尔之场竟有两两等小学一所莘莘学子弦诵其间矣先生嗣任县教育会会长年至古稀尚为县立中学校国文讲席其子熙纯尝以保养精神为请先生曰吾非是不足为某也庸何伤吾与学生处其谁与易之凡任教育五十年民十四年仲秋卒年七十有一  论曰近今子弟生长乱世不睹太平竞尚浮华自鸣新奇竟有谓其尊亲父母为造人机器无情感之能属者利之所在趋之若鹜虽富厚者皆不免焉至如学术变新陈代谢之际士大夫溺于习染不堪适用者多矣先生独能融会之以益世担任教育死而后 己昔曾子以鲁传夫子之道先生之融会新旧鲁得之也孟子所称廉顽立懦如先生者其庶几与刘承祜传刘君讳承祜号自天祖讳吉万考讳尔昌国子太学生尔昌生子七长兆玉历任大竹温江知事君行五民初年由成都中校选选入陆军第三师军官教育团以连长随某赴粤复入黄浦军官校毕业任革命军二十二师连长北伐攻破徐州有功即升任本师营长时因连年征战士卒困苦诸多紊乱师长胡宗南浙人欲试其材特藉检阅命习营教练号令进退均合体宜甚得嘉赏阁师长官均称莫及先是营官兵素号狡强历任营长俱以不驭去职自天重申诰戒明号令严赏罚连长某性暴市物不称其值强持之去市者奔营鸣屈自天询得其实召某 至而责之欲以军法从事某知罪禁之良久乃释自此翕然畏服及从征济南毎为士卒先众乐效命俘虏最伙称为干营自天声威益著团长某忌之外视相亲阴窥动静常遣人密伺其室自天因不自安不敢与僚辈过从非公召集不私相谈聚恐被猜嫌不利于己也越一年北伐实行编遣官佐俱降级录用稍逊者罢职自天如故调九师五十六团第一营少校营长命护守陇海新安镇铁路自天以为借此稍可休息讵素有血疾至此复复发身体柴瘦然尤勉强支持仪表动作不类病者团长某欲害其能言于师长蒋鼎文曰自天病困恐不胜任师长至营审视不以为然遂原职不动一日过旅长邸舍责所用勤务信任太专抗不为礼勤务竟掴其颊而亡匿室内自天愤甚适其士卒见之不平蜂屯索人旅长不与皆曰勤务不识我辈营长我辈又何能知旅长 乎遂毁户牖旅长趣使团长来邸情谕欲示薄惩自天不允乃讼蒋总司令自誓失职勿悔旅长含之欲寝其事乃令自天徐州剿匪自天以军命不敢违到徐州会第一师训政部主任川人官梦兰至具酒言欢血症剧发几不可治始就医南京不一月遂卒自天为人孝友严肃力学节俭成都留学母逝未易箦自悼几殒尝为书其弟牛之祭代补缺如从戎以来手不拾卷常自言家与国两无所济何以为人每夜爇香静坐涕泪未干其自奉衣无副袭卧无重茵军中未尝言归而曰函家书不辍病笃时友人请电川俱不首肯至弥留乃言曰尸不移籍其弟始往移之卒年二十八王子嘉传 覃奠川撰  王公子嘉讳大亨治城城中正街人明经仙舫公子岁进士子聚先生四 弟也少从诸兄入塾师深器之随公伯兄子徽与三兄子聚先生皆补博士弟子公廿龄尚白丁明经公诫之曰汝昆季八人吾欲仿邓骘署家诸子各授一经至弱冠无成则援例佐杂图自效公心耻之愿卒学以尽子职时尊慈 太夫人卧疾床褥公侍寝食不离左右以视虞悰伏户文若侍 似尤过之辛巳明经公病口无它味惟嗜金钩实丸另鼎肉泸渣汤而食之公日手炊以进又以守俭而食频幷数炊以俟不不时之需病由是瘥甲申六月病笃明经公曰我不愿殁于暑日不知天能延我于秋后否公闻商同三兄子聚先生减算益父焚文誓神每日一人侍疾一人祷庙轮为之如是者数十日果瘳竟睹公七弟言如八月庙见成婿盖有自也明经公公素俭积累甚富尝嘱公曰吾储金数千除身后丧葬外汝昆季八人各可分银二百汝奉养倍诸子另提二 百与汝汝勿辞复召诸昆季侍侧亲书某某在彼四字交公手俄九月初明经公卒公丧葬如礼卜厝河东某山之阳后将明经公所与二百金及付管衣箱十六口器具千馀件均配分给之诸昆季以二百金岀自父命不敢违公终不受且祖姑姑姊亦分润有差厥后公伯兄子徽登贤书二兄子丰官福建三兄子聚先生食饩公亦领青衿一门科甲蝉联可谓盛矣公为人端方行无邪视县令沈公耳其名委管嘉惠局公厘清局弊别布规条宾兴仅皮存耳继任杨寔甫以公有干济才促接办之公清学田旧款又详抽税底八千馀金至是领賨兴者什倍于前以故后来王颜周诸明府均延管各局优礼有加其最著者清三十年创新学校业邑侯委办学务局公即先设师范传习所幷劝各乡镇办初小数十堂渠学始有萌芽宣统元年兼劝学所总董各场复复添男 女百馀校皆公之力也其他任有庆城侧高小校长与自洽校教务一时卒业者皆有用之才至末任城议会议长种种地方公益事务皆公办之故上峰锡督奖五品蓝翎赵督奏保同知寔官公无愧焉公子二长龙绵庠生次公度仪陇县令川以从游子聚先生有年稔知公之懿行不可湮没特次其略而传之蒲永璋传 覃奠川撰   蒲君永璋字斗山渠西河垭场人少孤性忼爽读书明大义幼兄永琮十馀岁嫂许深器之年二十完婚随兄永琮失性病狂嫂又卒侄男二女三俱幼待疾乏人君然曰兄遘闵凶乃弗克恭匪唯亡以质先考且非夫也职是兄琮飮食君躬敬进之兄琮起居君时扶持之极至不时便溺手器承接弗使溲溢矢泄点橛濡染凶秽不避也初家人频遭 笞骂杖履冠服俱不之顾嗣见君于垢衣秽裙躬亲挈澣家人乃争洗而君又不允非恐失兄懽谓舍此无以问心暇则挽兄出户指眺田园花木禽鱼山水宽病躬次年管嘉惠三费铁路等局须君驻县君敬恭将事外月必数归以博兄懽阅三十年殁侄辈嫁娶奁妆服物厚逾所生晚年剖炊举君手置新业幷卧室玩具均配分给之且延师课两侄 芳光 泽读祗芳泽一人游庠君犹未足复君又任本场局士二十馀年出其孝友之忱革币兴利河人化之风清雀鼠间有鹬蚌相持得君片言立地解决纵妇孺偶相诟病一闻君至俱俯首帖耳而去人之不忍负君仁人又如是也君子荣泽见光泽与芳泽家落无归承君遗意收回同住复将河市店房一座上田三十亩佃侄耕居不取租税其赡族宜家厥有父风君之贻谋洵足多焉 列传四 阙访列传郡县方志推本周礼小行人之职自万民之利害而下物为一书每国辨异之以五物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管子曰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旁征官守则有司会党正闾胥诵训小史训方形方山师川师原师之属乃至职方聚图籍太师陈风诗乡遂都鄙之闲山川风俗物产人伦皆得由下而逵之上焉是故宗伯之属外史掌四方之志郑君以谓晋乘楚𢭏机为诸侯之成书夫成书讵无所藉哉挽世州县掌故因事为名纪载曲守无专司大义阙如修辑志乘率凭一时采访章实斋文史通义极论其敝谓荐绅先生每难言之史官采风自下莫资笔削因有州县请立志科之议盖深慨乎经纪一方文文献之难尔渠志自同治 成书以后比岁数议续修辄以牵于采访而止乙丑丙寅之交主事者务趣进行浃月成功采访急就顾以费绌期薄虽贤者末由致力终为有众诟病益以辛亥之役军容不如于国六科公牍半付焚如文献既不足征从事蕝辑者排比考索亦无以尽其愚智于是丘盖待后之事为已多矣扬道之如往代职官其姓著而名佚者有浙江黄岩人清乾隆十六年莅任之知县卢君康熙中驻防保甯镇右营之把总柳君驻防顺庆府左营之把把总喻君其官阶失征者唐咸通中有程寿宋嘉定闲有杨拱有清一代邑中先正名品昭燿而行治不章者有史部郎中季实李观河南道监察御史李天禄山西泌水知县王用义湖北通城知县石维瑞眉州丹棱知县裴永陆定远教谕王濬川邛州教谕王曰都荣昌驻防把总雍三阳三台驻防把总王台保甯副总府王用绥 又张镕张学衡俱以举人出任知县所官县邑皆不详也列女中以节孝并著之刘郭氏刘雷氏唐廖氏三人操守粹白之赵刘氏徐庐氏陈芶氏杜陈氏黄赵氏陈阎氏雍杜氏金王氏丁万氏蒋甯氏罗雍氏胡贺氏阎余氏裴陈氏谢廖氏徐李氏漆张氏十七人以耆寿著称之曾常氏黄杨氏刘王氏叶张氏文黄氏文雷氏郭雍氏唐邓氏张苏氏赵田氏黄张氏张游氏徐周氏十三人事略散见人物表其丈夫名字均轶不传又如人物表载张燮青为癸巳科举人左云龙为已丑科举人杨学干为丁酉科拔贡寻清顺治十年康熙五十二年年乾隆三十八年道光十三年光绪十九年皆为癸巳岁顺治六年康熙四十八年乾隆三十四年道光九年光绪十五年皆为己丑岁顺治十四年康熙五十六年乾隆四十二年道光十七年光绪二十三年皆为丁酉岁语焉不 详在今日已有弗辨久近者数世以后将益难推知矣亦有同记一人而传说互殊莫衷一是者如贾文焕妻李氏或谓其享年七十馀光绪中旌表似其人己没矣而或又谓其现年六十一岁是其人于今犹存也罗正兴妻明氏同治本旧志谓其现年五十馀经历光绪三拾四年宣统三年民国拾五年如其人尚存当已逾百岁矣而新志采访以为现年七拾三岁林氏以节孝著称者或谓是监生李清瀚之女夫故二拾二岁光绪二十六年旌表而或又谓是李清瀚之妻年三拾夫故光绪丁未旌表夫与父既溷不理析年岁又互致前却矣杨学诗妻雷氏或谓其年二拾六夫故卒年九拾六或又谓其年拾九夫故现年五拾四艾锺伦妻封封氏或谓其年二拾六夫故卒年六拾二或又谓其年二拾五夫故卒年八拾二张代礼妻黄氏或谓其年二十九夫故苦节六 十馀岁或又谓其年二十四夫故守节五十六年谢兴第妻李氏或谓其年二十八夫故现年五十四或又谓其年二十夫故现年六十二蔡文昭妻乐氏或谓其年二拾六夫故光绪二拾六年旌表或又谓其年三十夫故光绪二十七年旌表符章妻王氏或谓其年二拾夫故卒年五拾四光绪三拾年请旌表或又谓其年拾九夫故卒年五拾三光绪六年请旌表段文彬妻王氏或谓其年二十八夫故民国四年褒扬或又谓其年二拾六夫故民国元年褒扬唐兆奎妻田氏或谓宣统中旌表或又谓民国五年褒扬文麟妻王氏其旌表之年或谓在同治十年或又谓在同治拾三年季仕清妻黄氏其夫故之年或谓在二拾八岁或又谓本二拾六岁雍某妻萧氏或谓其现年八拾或又谓其现年六十王孝姑或谓是汤敏斋妻年二拾二夫故或又谓是温氏妇年年二拾 夫故诸说僢驰未审谁是采访所及者如此投牒莫逮者可知人伦风俗如此山川物产之繁典章经制之钜又可知实斋有言人文论次之馀或有人著而事不详若传歧而论不一与夫显列名品未征事实或由载笔误删或是虚声泛采难凭 断当付传疑列传将竟别裁阙访之篇以副慎言之训传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推斯义也是篇作作始比于牛蹄之涔莫尽大海实有待于后贤 前志列传 渠县方志终胡清世凡四本一雍正本雍正七年文林即知渠县事房山徐兆麟圣征著录贡生李秉兼三纂集一乾隆本乾隆三年文林即知渠县事自暑三韩萧𬭎声远著录贡生李祖芘宝树举人雷司和非同段云翮于飞贡生阎树庸右惇附学生员宼绍先宪莱李春芳廷英 燕居正映薜李能芳际期王栋廷翼补纂乾隆五年赐进士出身知渠县事李云骕良斋 县丞李璋呜佩锓板 一嘉庆本嘉庆拾七年暑渠县事黄陂王来遴 三署渠县事崔景俨著录署县丞王伟传署县丞武镇儒学教谕陈所志儒学训导唐和骥典史陶泳驻防渠县汎刘士雄监修贡生谭承恩举人税云衢廪膳生员罗酉纂修 贡生向元枢贡生王相荣庠生万年清廪生杨岱毓采访贡生阎景曾附学生 员陈玉书监生唐映奎孙绍徽总理局务童生阎景汉书办任光华誊录童生阎景荣绘图一同治本同治三年署渠县事桂林何庆恩恺棠著录特授渠县分县事沙藻生一山儒学教谕艾存阳向亭儒学训导罗凤藻绮楼监修典史周凯小蘅渠县汎萨宣佑佑保之分防外委刘超群子英协理候补尽先训导岁贡生贾振麟莼浦拔贡生金传培遂生纂修增广生员贾绂麟荪谷纂订候补教谕恩贡生周炳煌光垣廪膳生员廖抡卿 正六王光宇炳如校对原任宜宾县训导举人余腾蛟禹门贡生欧阳昌祺锡田蒲庄小周孙含章锦堂王果育堂文德修敬六廪膳生员陈可附学生员李绍莲香浦戴一士谔廷采访童生刘丕烈程希洛誊录童生张必恭绘图雍乾二本今佚不可见嘉本录萧声远大令著著录干本前志叙曰郡邑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事定功罪于当时垂鉴戒于后世彰善瘅恶其功钜矣若志于山川形势土物租庸固因事直书以备稽考其于风俗之淳漓人物之隆替以及运会之迁流民生之休戚罔不悉载寓褒贬以示劝惩俾读者莫不向慕感激有以发其忠孝节义之心是虽志乎其功亦俨然史也故志之为用与史等而修志之功与修史等我朝定鼎圣圣相承建中和之极终百王之治金声玉振已百年于兹矣曩者特简儒臣编摩史馆复绍纂修通志采入史书 猗欤盛哉渠在西蜀一隅夙称名区前代贤豪载在方策而且川岳锺秀人文蔚起百馀年年中日新月盛纪载所及皆足上备𬨎轩下堪型世乃乙卯岁余奉简命来抚兹邑于簿书之暇索求志乘见一抄本询诸吏则前令房山徐公兆麟同邑明经李君𥡝而订成册七八年来列宪檄查随命抄誊上达转相摹仿错讹脱漏将作者苦心几埋没于亥豕鱼鲁之手矣余日书未镌刻宜其至于此也因索原稿明白显易惜其略而未详丁巳冬复于郡伯李公署中得阅所藏顺属全志内纪渠事颇为详尽因持归延明经李君祖芘孝廉雷君司和段君云翮诸君子公同参阅凡载郡志者逐一检拾无令有遗其纪原本者逐一订正母使有讹缺略者补之失次者序之集两志为一书阅两月而功竣于是乎百馀里之封域数百年之遗事了若指掌矣余既与诸君子翊赞成 书诸君子即属余弁语余维志之作也非徒博洽旧闻原为劝戒人心计□后之读是编者按山川而明厄塞稽户口而辨多寡知其为圣天子之所奠丽而经理者也司牧者将何以无忝乃职乎考科目而识盛衰列铨选而卜消长知其为圣天子之所乐育而旁求者也诵读者其何以克劝乃业乎钜之而忠孝节义之必详道存鼓励细之而方伎艺文之必录识资博采无非鸣我国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盛载笔所系不綦重哉因捐俸镌刻昭示来兹虽属一隅之之志不足备乙夜之观然于掌故之中寓劝惩之意或亦可以资国史之采择以无负余与诸君子绳绳祇慎之心至闻见或域于耳目恐有缺略不全之处倘同志者博辑而补缀之是则余之厚望云尔其云原稿明白显易惜其略而未详即是李兼三明经雍本前志与贾莼浦明经同本经籍志道其笔 墨洁净正同又嘉本录李良斋大令锓板原叙日戊午冬予奉命宰渠因思斯土自眀季遭献逆兵燹一切居民城郭无不残毁幸际我朝定鼎以来历圣相承教养安全人物规模应倍胜于往昔而文献之足征与否终遥遥莫能预必也已未夏莅任后政务纷烦未遑谘访今春因公事与孝廉雷子非同段子于飞明经李子宝树辈接见之馀询此邦志乘果湮没无传赖前令圣征徐公广搜编辑抄汇成帙惜有志未终幸声远萧公继治此地复与李子辈订讹补略考校纂修遂成二卷使邑之山川人物宛然在目此固复纂之功居多而创始之苦心实与并传传也予今继二公后虽不暇亲为点窜谅已经二公与诸君子之手自必足征于将来可资乎国史用是捐俸镌刻以期不朽兹将成而诸君子欲予序其首予既不获以不文辞又不敢摭拾铺张自号作者亦第 序予简命之初心及晤诸君子得悉志乘所由来而乐勷其成耳又王 三大令著录嘉本前志叙曰粤自循蜚疏仡未启苞符龙马书渐开图画典传稽古国史肇自虞书政贵观风志乘垂于周礼太史殷乘轩之采春官重掌志之人知郡邑之有书犹国家之有史诚臣工宜修之令典而朝廷必备之成编也方今圣天子文治覃敷纶音丕布志编一统百馀年景运重新风采四方亿万载天休未艾奉御章于枫陛全川勒风俗之书开志局于蓉城方伯总纂修之任金陵妙选聘重席珍粉署华资下来蕃榻授简则权操笔削临文则隐寓褒讥燕寝凝香总理者西江太守莲帷点笔分任者南国英才缅羽檄之分驰征书全蜀看红尘之飞骑问俗流江惟兹渠渠水东西实戴圣恩高厚八濛耸峙环镇百里之幅七曲潆洄襟带万家之烟火黎状元之雅望经术无 王太守之芳踪忠贞第一里曾来凤寺可栖贤福寿西来龙骧北驻此其山川之雅丽运会之迁移固已载在缥缃用昭劝惩矣乃自兵燹以后率多亥豕之讹绿沼山前风徽已邈铜鱼洲畔逸事都遥是宜重发幽光遍搜潜德俾散逸者垂于不朽而湮没者附以俱传窃念狐史叙书濡毫瑰博龙门纪事笔精详非藜阁之宏才不克增光于国体必石渠之硕学始能详谏乎朝章遴渔滠清门琅琊后进城分文武伫双凤之亭云池漱聪明吸一兰之甘露采芹弱冠技愧雕虫折桂中年才惭窥豹题襟汉上寓砚都门屡结香社因缘未志菜根风味幸叨仕版来自䕫巫巴峡之间历捧檄书常怀训俗型方之治行旌无定政绩綦繁偶以公车权兹望县簿书暂暇拟栽潘县之花案牍馀闲先辑虞城之志自知蠡酌测海未能岂有蚊虻负山不仆然而书成邑乘典系朝 纲群钦凤诏遥颁未可蝉知是谢由是分条晰缕滴露硏朱如编乙史甲经自忘寅筹戌箭星分参井悉谱谱歌谣地距雍梁宛陈图象累朝沿革人民几阅沧桑百里封疆山河足征带砺溯先筹于垅亩丁男户口人有十伦访旧德于编氓井屋通成赋分九等期金汤之巩固明筦键之森严断碣残碑风流斯在斜阳蔓草往事堪怀化惬藻芹如睹菁莪之盛礼垂俎豆咸如黍稷之馨祠庙则著其辉煌宫观则称其壮丽绘豳风于黼座俗尽还醇详军政于简编师皆偃武鹾司茗局法本上输金穰木机恩期下逮古称遗爱阴留郇黍召棠典重宾兴士尽鹏抟鹗荐投关推印操比寒松陟岵瞻云门生孝笋指囷谊重如闻雷鼓之音化石心贞堪诵桕舟之句或则情甘石隐或则名溷寓公策对奏疏昭庙堂之鉴诗歌骚赋为艺苑之鸿资人物清华高风不坠文章彪炳 亘古如兹期甲比以成书力难授梓曾丁而启事会订醵金所幸集腋为裘酿花成蜜既谋剖劂用付枣梨兹据襄事诸公同索余言弁首幸当时崔颢去已题诗此日王褒情殷献颂敢矜莛叩思拟议乎乎高深遑恣管窥冀称扬夫万一拈来玳管劈彼苔笺勉撰芜词敷陈毫末繄此时操觚染翰已惭先事之无文惟他年补阙订讹还冀后来者居上其凡例十二条云一县志所以备国史之选国史纪其略不纪其详县志传其信不传其疑故凡山川形势户口田赋职官选举人物艺文罔不征文考献博采旁搜依次胪列登信阙疑不敢臆为撰造一旧志修于乾隆五年迄今七十二载其间职官之代迁科第之继起忠孝节义之接踵祠庙津梁之修废无岁无之兹除旧志全录外所有七十馀年事迹有文案者据案详录其散佚者采访务期见真闻确无杂无漏 一山川形势关市津梁选举人物有旧志遗漏未载者有已载而道里远近参差错岀者今皆详加搜辑阙者补之讹者正之一忠义孝友为天地正气人道纲维旧志于从前人物考核已详其后虽有继者然亦不可多得非绅耆父老所共见共闻不敢妄登以昭慎重至教匪案内堵贼被执骂贼不屈而死者忠义之气懔然例得志载一节烈烈为闰阃仪型其奉文详请题旌者固当遵录亦有事迹确实不能违例详请与无力呈请详题以及教匪蹂躏时节妇贞女视死如归皆由我朝德化沦浃之深实为风俗人心所系既经采访的确亦应据实备载善善从长非敢冒滥也一胜地名刹旧志将古人经过题咏即载于古迹寺观之下于体例未协今皆移置艺文而于古迹寺观下但注附录艺文字様一军功议叙自皇清承平以来几二百年渠皆无之惟嘉庆二三年 间教匪倡狂劳我王师招募乡勇于是有忠义之士或团练拒贼或效力军营平定之后各大帅节录战功奏请于朝交部议叙凡以文武官职用者今皆列于武功志后一集团扎寨乃坚壁清野之良法渠邑四里俱有古寨但承平既久诸多废弃故旧志所载无几自嘉庆二年教匪窜扰邑人或因古迹重修或相度险阻新筑可为保障者不一而足亦不可不志爰载于关隘之末一旧志编目三十八约以十六条分类附从虽亦详明究于史裁体例式式様不符今遵省局给发章程格式列卷五十二其间渠邑所有者固照式备载即渠邑原无者亦依次列其名目于各卷下书无字非特不敢臆说亦以杜将来传讹之弊一志书体例每卷各有小引弁首渠旧志亦有之但条类既少小序亦略今遵颁发章程格式另编成帙分条详列凡前志各卷己有者略为增删无 者另添小引一艺文各体旧志未备今就所存者录之其新增者除御制曁新获古碑前哲诗文记序登载外凡现存人士一切著作皆慎择其有关人心世道文德武功者始为载入一志书阅数十年之后必有继续补修者前人纂修之事后人必不忍没兹皆仍而存之盖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守先待后义固宜然也其云遵省局给发章程格式列卷五十二者嘉本前志凡五十二卷卷一星野志卷二图考志卷三建置沿革志卷四疆域志卷五形势志卷六山川志卷七水利志卷八戸口志卷九田赋志卷十城池志卷拾一关隘志卷拾拾二津梁志卷拾三古迹志卷拾四公署志卷拾五学校志卷拾六祀兴志卷拾七祠庙志卷拾八寺观志卷拾九风俗志卷二拾兵制志卷二拾一屯田志卷二拾二边防志卷二拾三驿传志卷二拾四铺递志卷二拾五土司志 卷二拾六屯练志卷二拾七盐法志卷二拾八茶法志卷二拾九钱法志卷三拾木政志卷三拾一政志卷三拾二蠲政志卷三拾三职官志卷三拾四选举志卷三拾五封荫志卷三拾六政绩志卷三拾七武功志卷三拾八人物志卷三拾九列女志卷四拾隐逸志卷四拾一流寓志卷四拾二仙释志卷四拾三方技志卷四拾四陵墓志卷四拾五僭窃志卷四十六艺文志卷四十七典籍志卷四十八金石志卷四十九物产志卷五十祥异志卷五十一杂识卷五十二外纪是也文中八举旧志若云旧志修于乾隆五年迄今七十二载编目三十八约以十六条分类附从虽亦详明究于史裁体例式样不符者即李宝树明经干本前志也又何恺棠大令著录同本前志叙日渠旧无志志创始于乾隆戊午大令三韩萧𬭎声远氏采集旧闻为之蓝本越二年太令李公 云骕复修之之多据顺庆府志补缀成书逮嘉庆壬申通志局开大尹王公来遴奉札重加修辑予以同治初元壬戌代庖兹邑越明年适重修通志奉札采访盖已历五十二年矣予既委邑绅余腾蛟等五路采访复礼延贾君振麟等纂修校订书成例得弁言遂不禁喟然日志乘之作其所系亦钜矣哉盖自宸章云汉首冠简端大而星野建置之沿革山川城池之高深户口田赋之繁职官兵制之钜以及学校风俗之盛人物艺文之优上下数千年纵横百馀里莫不萃于一书将以上之大府采之𬨎轩国史因之以传无穷盖可忽乎渠自巴西置郡宕渠名州虽数有废置而渠名不易迨我朝定鼎渠中遗民先迎王帅早隶版图迄今二百馀年矣宏为我朝声教洋溢德洽恩普子惠元元罔间南朔况渠为禹迹梁州之地秦汉以来世为郡县者哉宜其人文炳蔚户口 繁滋而远侪齐鲁也特恐事远年湮文献无征载笔之士或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挂漏之讥在所不免予乃细细加校雠先之以补遗次之以订讹又次之以续纂别户分门各从其类不惟此五十二年中之文献足征即前此数十百年之脱漏亦大白于天下后世开卷了然如指诸掌吾知后之守是土阅是志者必悠然而动遐思考山川之形势疆域之辽阔戸口田赋之增益城池关梁之修补必曰此皆圣朝之所分疆昼井还定安集者也四郊吾圉当思所以固之见学校风俗之盛衰职官政绩之灿著与夫典制立法之闳深人物艺文之琐碎必曰此皆昔贤之所早作夜思筹度美善者也为民父母当思所以培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吾知是志之成可以垂法将来希心往哲奚止发潜德之幽光而已哉若夫逢掖之士黔之徒有睹是志而生其景慕者当思 圣朝休养生息湛恩汪濊如日月之丽天江河之行地而凡志中所列之嘉言懿行莫不可法可师忠孝节义之志其有不油然而生者乎廉顽立懦化民成俗将于是乎在予不敏无德以及渠人敬书鄙愿以贻之其凡例十四四条云一按县志创始于乾隆三年再纂于乾隆五年三成于嘉庆十七年三次搜辑凡典章文物可云灿然大备今奉文续修悉心检阅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不得不补其阙而订其讹非敢云争美前人惟期相得益彰耳一山川寺观形势古迹亘古不易或挅访未详故前志失载者亦间有之兹作补遗以补其阙其嘉庆壬申以后如职官城垣以及人物艺文等类或增修或继美凡属事之有变革者均入续纂一国朝颁发宸翰皆应敬谨刊刻前志误列艺文之前殊乖体例今仿通志恭列卷首以昭郑重至仁庙耕织图诗他志无有则照广 安州志增入俾知衣食之源固圣人宵旰所重也一渠县旧隶顺庆嘉庆十九年改属绥定分星不同道里亦异又五十年间书院肇修考栅新设火神龙神之庙貌攸殊盐法茶法之章程迭变从祀之增入者何氏城堞之增修者若干与夫节烈旌表难荫昭忠凡此皆修志急务俱另行详稽文案绘图编列以成信史一嘉庆十八年距今同治二年凡五十一年其间户口之增加职官之迁授科第之蝉联忠孝节义之接武祠庙津梁及近今砦堡之兴修月异而岁不同兹将两旧志对校全录外遵照颁发章程照式逐项增入务期不遗不滥庶足信今而传后一考吴郡志及武功县志艺文皆散散附各条不惟耐观且使本处不至寂寞乾隆初志亦参用其例今从之其无可附入而不得不载者乃别汇为艺文一门置末卷前志夹入中权殊乖体例一科目自贡生而上 皆例得列入至于行谊其已作陈人而有卓然可传固当备载若尚未盖棺则造诣难限不便论定姑俟来哲一山水人文原互相映发或山水藉人文而重或人文藉山水而传凡诗文之有为而发婉正可风者无分今昔皆列入以昭炳蔚一前志于嘉庆初年教匪案内死亡诸人悉附忠义类固当但察唐宋以来诸史俱立忠义传然必如颜常山李若水辈始无愧色故夫执干戈卫社稷可无遗议若奔窜之际道途之间被贼戕毙亦误附入未免蛟螭杂蝼蚓矣兹将咸丰末遇贼死者同入武功盖事缘武起功虽未就而丧元捐躯不无敌忾之庶几名副其实一前志所载如形势田赋等类五十二年中无少变更者俱仍从旧不敢踵事增华也一集团扎寨乃坚壁清野之良法渠邑四里倶有古寨前志所载载已详自咸丰辛酉冬逆匪窜扰邑人或因古迹重修或 相度险阻新筑可为保障者不一而足足不可不志爰备列之一前志列卷五十二其间渠邑所有者固照式备载即渠邑原无者亦依次列其名目于各卷下书无字非特不敢臆说亦以杜将来滋事之端云一寿文不无溢美骈体每多游词本志遵奉颁发体例槪从割爱至前志所载数篇则姑仍之不便芟削亦有举莫废之义观者毋诮自乱其例可也一嘉庆时志于乾隆初志时有删节未免抹煞前人苦心本志于前两志虽间有更订而无遗漏飮水知源非斯义乎其五十二卷目录为卷首宸章卷一星野卷二图考志卷三建置沿革志卷四疆域志卷五形势志卷六山川志卷七水利志卷八户口志卷九田赋志卷十城池志卷十一关隘志卷十二津梁志卷十三古迹志卷十四公署志卷十五学校志卷十六祀典志卷十七祠庙志卷十八寺观志卷十九风俗 志卷二十兵制志卷二十一屯田志卷二十二边防志卷二十三驿传志卷二十四铺递志卷二十五土司志卷二十六屯练志卷二二十七盐法志卷二十八茶法志卷二十九钱法志卷三十木政志卷三十一榷政志卷三十二蠲政志卷三十三职官志卷三十四选举志卷三十五封荫志卷三十六政绩志卷三拾七武功志卷三拾八人物志卷三拾九列女志卷四拾隐逸志卷四拾一流寓志卷四拾二仙释志卷四拾三方技志卷四拾四陵基志卷四拾五僭窃志卷四拾六经籍志卷四拾七金石志卷四拾八物产志卷四拾九祥异志卷五拾杂识志卷五拾一外纪志卷五拾二艺文志至卷首著录宸章其目为清圣祖康熙二拾二年御书文庙万世师表额语世宗雍正四年御书生民未有额语高宗乾隆三年御书与天地参额语仁宗嘉庆七年御书圣集大成 额语宣宗道道光元年御书圣协时中额语文宗咸丰八年御书德齐帱载额语康熙三十五年御制孔子赞颜曾思孟四子赞世祖顺治九年钦定六谕文康熙九年御制圣谕十六条顺治九年明伦堂卧碑文康熙十年御制县署民具尔瞻额语后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康熙十五年御书县署清慎勤额语康熙四十一年御制训饬士子文平定西藏告成太学碑文雍正元年御制敕谕州县文八年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文乾隆十四年御制惩戒侵贪上谕四十一年御制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文嘉庆五年御制邪教说十三年御制明慎用刑说十四年御制慎刑论耕织图乃至诸帝颁发书目康熙四十五年有御批资治通鉴目旧存学宫五十四年有御纂周易折中旧存尊经阁乾隆三年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诗经传说 汇纂春秋传说汇纂御纂性理精义御注孝经旧存尊经阁七年有御纂三礼旧存尊经阁三十一年有钦定明史史四书文三十二年有钦定学政全书旧存学署其星野志嘉本推史记天官书益州为参分及星经每星一度辖地千四百六里有奇谓渠与顺庆俱属参井分野入参八度分绘参宿井宿两图缀以星歌同本指为泥古而不知变据大清一统志四川分星井鬼翼轸四宿谓渠旧隶顺庆府城当在鹑首而渠实居鹑尾之次改绘翼宿两图缀以王希明步天歌杂引旧唐书天文志宋史律历志元史清通考断之仪象考成证之晋书天文志以为从其变而不失其正云又嘉本著录渠县城垣图地舆图东阳寺图南阳寺图及市桥官柳西岩晴虹铜鱼佳谶文峰夕照沙碛丰年玉蟾新月濛山晓雾龙湫瀑布八景图王 三大令皆有题咏同本渠县地舆全 图城垣图之次有学宫图试院图梯云永清雷火三关图纪凯三关图贾荪谷明经各识以诗两寺八景图并著前后题咏独惜山水摩画惟逐景物无以程远近穷形相未足语于办度规方盖雍乾嘉同四志志所为盈蚀异同如此实斋有言新志杀青可写于旧志撰述诸人特编列传历叙前作存其规模亦见创例新编初非得已此与汇列前志叙录凡例文字厕简端或予随情刊落趣以约略纸幅者其相去盖亦有闲矣陈铭勋传 三汇皮惺吾撰  民国廿二年九月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勋卒于其任君于廿年秋接任厂长殚心筹昼厂务大振常年经费不加于前而习艺艺徒乃较多至数拾人检聘技师改良宫品于是工厂售货处始得成立盖 当厂中公款不继时君常以私财移作公用故接任甫一载而实已大著成效如此本年八月君苦心经营筹款购材付印之县志行将装印竣事而君殁已将及一年矣呜乎伤哉先是县人聘永川锺穉琚总修县志成以数万金稿本存工厂铅印部因铅字不齐迄难付印君热烈鼓吹惨淡经营始于于二拾一年四月任前县长炜章任内筹得公款以济其事孰谓君竟不获睹其成欤县人士以县志之于君手成之也请于知君者传以志之余实不能辞其责焉君县西青龙场人太翁崐山公其家世详见本志崐山公列传中君年拾四时三兄铭鼎旅长任职成都某部副官君以高小毕业厄资不能升学携崐山公床头钱二十馀元迳行赴蓉三兄奇之资送入某中校肄业次年民九铭鼎改隶今二十军杨子惠军长麾下任泸州军士教导队教官时惠公任川军九 师长驻节泸县创办泸州讲武堂泸州军士教导队君五兄铭藩即以是时入讲武堂君亦以是时转入泸县中学肄业三兄初教君入讲武堂君固不许时泸县尚未有高级中学君以最高学府高材生试辙第一年甫弱冠玉立长身丰神秀奕瞳黑如点漆一时士女倾羡师友推重固无不以伟器期之时五四后青年思想剧变男女社交已极公开爱国运动团体组织极发达君顾刻苦自励期深深诣图大造讵知伏案殚神竟以此时致痼疾畜死根使君当日而竟入讲武校身受军事鍜炼健强体魄则今日之体貌丰隆拥军符生死予夺于人者非耶何其儒冠之误人亦至于是欤拾二年君以第一人毕业泸县中学尚不自知因求学钻苦已自瘁弱拾三年春赴甯留学至万遂疾发逆旅几至大渐返渠以大病之后本拟调摄复元再作东下之计顾又为渠县 知事王国藩所知委任通俗讲演社主任留办地方事业非所愿也庸讵知复为团练局长邹希仁所挽委任七区区督查兼理团务羁迟其身拾四五年之际北伐军正底定长江流域国民党盛唱打倒土豪劣绅口号君场团总凃某虎而冠者横豪强霸路人侧目君竟以一朝而销灭其数拾年来之地方势力其心可及而其知勇实不可及也自是君遂留县先后任本场小学校长县公安局科长三汇公安分局局长及教养工厂厂长拾八年三兄铭鼎任本车四路司令二拾一年任独立旅旅长君均兼任两部军需处长赞襄铭鼎鼎共举大事君生于清光绪癸卯殁年仅二拾九岁耳夫人杨氏与余同里生遗腹子一呜呼天果有知而使君有后耶天果无知而使君不寿耶 古墓巍然无碑记按冯焕刺幽州已见后汉书其墓地虽于古史无征然考能改斋漫录葬者墓路称神道自汉已然襄阳耆旧传杨震碑题太尉杨公神道碑铭孟子子贡反筑室于场说文场祭神道也据此则焕之神道所在即其墓地所在无疑又土人称燕王坟者或云焕为幽州刺使幽燕连举语误一说是前汉燕王臧茶卢绾及新莽末燕王彭宠封地后世因地为号又云其子绲在宋封王土人绿是推崇其父旧有石翁仲故其地亦号石人场云又城坝亦有燕王坟不可考 车骑将军冯绲墓 县东九十里双石阙西南二丈三尺与大竹界连铭碑犹存额篆车骑将军冯公之铭碑作隶书隐约可辨 桂阳太守李温墓 水经注宕渠县有车骑将军冯绲桂阳太守李李温冢二子之灵常以二月还乡里水暴涨吏民于水上祭之华阳国志亦备载此事文字无甚出入墓所失考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君 墓 县北九十里岩峯场侧双石阙一镌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一镌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君神道字尚完好墓□王焉清道光二十九年邑令王椿源因其倾圮重修之掘得石片皆镌花草地名沈公湾墓当属之惟未知沈府君沈君究是一人是二人其名字为何皆不可考按华阳国志益郡志孝明帝永平十二年哀牢抑狼遣子奉献帝乃置永昌郡治之以蜀郡郑纯为太守纯后以太守著名绩者有蜀郡张化常员巴郡沈雅李本年雅黎彪此沈稚或即交趾都尉沈君盖永昌即云南永昌府去交趾为近意者由永昌太守移官其地耳存疑待后  汉名臣徐公父子墓 在县北丰乐场金鸡桥侧古名淮阴桥徐公父子名讳不可考  宋朝议大夫黎镐墓 县西八十里小黎山麓碎碣尚存  清议大夫赵锺墓 县北汉兴场赵家坝凤凰山麓相传赵□军饷十万敕授清议大夫故土人号赵十万坟云  幸寅娘子墓 治城东附郭金榜山阳今县立高级小学校操场侧光绪辛巳夏土人治滨岸地得碑镌有宋故幸寅娘子墓字时杨宜治主讲渠江书院树碑记之 黎太祖墓 县西清溪埸龙团寺后有古墓一碑镌黎太祖主之墓相传为黎𬭚祖茔  袁氏九进士墓 县北土溪场西十八里袁家庵附近袁氏世居其地在宋代有进土八人元代一人卒后皆卜葬此地共有进士墓九所据出土碑刻可考者为宋故进士袁公讳濬仲之墓其碑石已断成两橛又宋故进士袁公简之之墓碑石亦寖残缺其嗣裔于清乾隆时更镌新碑于前以护旧刻馀如宋袁天倪袁天泽袁尽规袁雉袁家诗袁天将并胡元延祜中进士袁岱俱详教育志  元故大学士楚谷贞墓 在土溪场东佛耳岩道旁谷贞湖广人因弟谷城元末为宕渠令同夫人傅氏入蜀访之受渠山水遂家焉卒后葬此 元故一品夫人楚门傅老太君墓 傅太君即楚谷贞妻墓与大学士雄桀相埒今渠东北楚姓多其后裔  明进士徐徐贯墓 县西八十里新市镇螺狮山麓  云南楚雄府推官孙一言墓 县东八十里石马浩东岸可半里墓前石阙题持宪滇南字  云南楚雄府知府傅嘉行墓 县南四十五里三台山麓有神道碑距墓不远  云南提刑按察司三边兵备副使王柄墓 县东沿渡沱 乡进士陈连珠墓 县南四十里𣲘渡场东岸银包岭碑镌明乡进士陈公连珠之墓万历三十九年男陈熙宇立  万鸾墓 县北三汇镇侧万历间由江西来渠事详行述碑及汤玉茗文  马侍郎墓 县北涌兴埸地藏寺后相传为明人无考  云南大理府知府任尚升墓 县北八十里楼幅顶麓  兵马司正指挥贾伯珂墓 县北贵福场北二十里其子镛继守父职依父冢葬  江西巡按使陈宠墓 县西龙凤埸侧三里大靅坝  举人李储乙墓 县南李李渡场后仙女桥  礼部主客司郎中李含乙墓 广安县大滥坵即公殉难处  宛平县知县黄国澜墓 县东三十里丈八堰  李含乙继室王夫人墓 县南懈渡场西八里太极山旧志云在河东草街坝三里许田间四闱约广三丈上有古柏十馀株路侧立有王夫人携七子殉难处碑 明进士李克明墓 在县北岩场大石板 清川北镇标一游击万金玉墓 县县东流溪场属雷乙湾之阳妻杜后妻燕袝  河南汝州州同贾瓒墓 县北一百二十里书房嘴老宅后  湖南临武知县贾珌墓 县北一百二十里大柏林  江南寍国知县燕居广墓 县东八里沿渡沱  工科给事中李漱芳墓 县东董家山  山西道监察御史宼赉言墓 县北寇家坝寇元塝  山东武举洪占魁墓 县北岩峯禺□栖贤寺□嘉庆中从□白长保击教匪阵亡是间碑志尚存  贾秉锺祖母墓 县南有庆场九龙桥败垣仅存碑多剥蚀有嘉庆十三年桂月建立贾氏隹城生在名区三楚地葬于胜境九龙桥二十七字所以知为贾母墓者或亦十口相傅而然欤 孙先生墓 县北一百二十里黄瓜寨鹁鸽岭  山西盂县知县贾秉锺墓 县北一百二十里书房□老宅左旗竿坡 太子太保乾清门行走提督余步云墓 县南琅琊场属二郎庙后  武生加捐都司赏戴花翎陈凤扬墓 县南有庆场长石板石刻极精  督标左营守备陈绍业墓 县南三十里双土场  提督郑元龙墓 县南四十五里彭家河岸  巴州学正谭欲仁墓 县东锡溪场之西南十四里墓前竖坊为镌清道光驰封诰文  举人廖抡卿墓 县东锡溪场北十五里黄柳柳嘴  黄知府墓 县东锡溪场南十三里富贵山丈八堰知府讳国澜字必龙明崇桢庚午举人明年成进士铨选宛平知县旋櫂府令明末囘籍殁葬焉 杨公安邦夫妇墓 县北静边场西南出十里许高庙山之阳有杨公安邦及太夫人吴氏墓即今上将子惠公之父母也民国十九年七月合葬于斯墓址宏大共为两进第一进左右各竖石柱高约三丈覆以欲掦之鹰荣县赵侍御熙题联其上联曰伯起关西所师厚德贻子孙于道固宜兴百世敖曹地上之虎先茔好山水其旁定可置万家进数武分踞雌雄两石狮状貌巍然第二进则杨公夫妇之墓在焉前竖石碑高约一丈吴上将佩孚题其表杨惠公志其里横列石棹环凳如鼓左右各建丈馀之碑分载尝时名流题咏左武右文武如庐金山黄毓等数百人皆列名文如曾鉴方旭文龙尹昌龄林思进刘咸荣聂开基汪海如周道兰诸君子俱有撰书墓之左侧筑西式楼房一座额曰瞻依楼以为岁时祭扫栖息之所云墓志见文征 民国 署甘肃西甯镇陕西延榆绥镇总兵记名提督罗平安墓 距治城十六里青龙场崔家坝   以下待考古墓龚氏二墓 小杨家埸狮子坪龚氏宗祠有古墓二相传一葬明吏部天官龚廷宽一葬明礼部侍郎龚伯宽  万岁碑墓 文重场属王春秋保三房营侧有古墓三数年前居中一墓崩壤碑上镌当今皇帝万万岁七宇可见土著呼为皇帝坟  状元墓 茶房场南元通寺后数峯罗列印函笔格玉管锦屏形状各异寺前华表故址犹存而墓圮无碑记土著相传为季状元墓  疑冢 县西观音阁寺侧半里有石椁十数函前后耸峙如居室深逾丈馀工作极精精间见杇骨惟无断碣只字可寻相传为元末陈友谅疑冢然陈非渠人地望盖相越矣  按旧志于陵墓后附记义冢略曰县城北门外广袤十馀亩历系官山县城南门外西溪西岸周回半里许系阎树熹舍地为官山道光六年北关新置义冢县北九十里三汇镇侧广袤数亩雍正八年设立县丞时置县南四十里有庆场侧广数亩县西北八十里静边场侧广数亩县东三十里林坝场侧去旧冢半里新添义冢一区系监生战世仰捐置县南四十里琅琊场侧嘉庆十七年合境士民捐置此外各场俱有士民募置义冢其地广狭不一云近六十馀年添置义冢无考 秦将军墓 民国十七年筑渠广马路道经有庆场向家祠后得一墓有碑刻秦将军墓四字无年代事迹或疑其为明末秦良玉之兄云 钟 明 云雾山普贤寺钟 高四尺大半之钟面铸字强半糢糊惟北花田石崇祯十年八字粗可辨识  石成寺二钟 一为明万历乙酉孟冬月造一无年月可考有四川北道顺庆府广安州渠县通济里中峯寺僧比丘等字  龙圉寺大钟 崇祯十六年造众姓弟子献  白沙寺钟 铸自明成化十九年三月高约八尺   清普贤寺送子殿外大钟 铸自乾隆十年高丈馀大十围钟面铸字点画分明  磬 明清溪场万寿宫正殿磬 万历十八年四月初八日造信人晋□□张□□  雷音寺前殿磬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日造造作人杨可久众姓弟子献此磬口径约二尺  雷音寺后殿磬 万历十八年六月造造信人祝正敬张以进住持普宗圆海此磬口径约一尺五寸清石成寺正殿大磬 乾隆五年造口径约二尺馀  鼎 清石成寺三足铁鼎 嘉庆四十年造高可一丈铸作细致  雷音寺寺三足铁鼎 嘉庆年造高可八九尺  炉 清有庆场关壮缪庙铁香炉 乾隆四十五年首人赵清杨序宗等置高可九尺形略如鼎四足  碑 汉后 冯焕残碑 永甯二年立刻文为焕墓志碑式云冯焕断碑六行可见者或行有七字隶释云汉冯焕残碑阾诸曹史及帐下司马武刚司马十馀人其间有贯颖用汝南陈国者皆豫州旧部也 车骑崖石刻 安帝元初六年立刻文为告豫州刺史冯焕诏书  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剌史冯君神道 永宁二年为焕立 右三石阙在县北土溪场侧赵家坪道旁相隔里许高丈馀广约四尺厚二寸有奇上刻朱雀下刻龟蛇旁刻人物花草稍可辨识共䜿三碑雨碑字迹磨减惟神道作,书如上云云清道光二十九年邑令王椿源建亭护之并勒碑以记 车骑将军满公之铭永康元年为冯总立县东九十里双石阔西南二丈三尺界连大竹铭碑尚存额篆如上云云碑作隶书隐约可辨宋人茅刻碑文典宋赵明诚跋语并详文征 冯縄墓双排六玉碑 实刻丛编其上有乌三足狐九尾其下则二听有一人跨其右者最下一牛首蜀人谓之双排六玉碑隶续又一碑与六玉碑同一石在冯縄墓道中蜀人谓之六物碑上朱雀下玄武其中没字非漫减也冯绳墓罩排六玉玉碑宝刻最编上下有朱崔玄武蜀人既以前碑属复排而谓此属罩排亦混美道中物也漠竭者北屯司焉左都侯沈府君神道漠新遭令交趾都尉沈君神道右复石限在将北八十里岩宰场侧注道光己西邑令王椿源建亭蔑之有碑记 李翊碑 蜀碑记补熹平二年立字原云在渠州今四川顺庆府渠县无额按碑文翊拜广汉属国侯碑式云碑十行行四十一字 李翊夫人碑 蜀碑记补无额碑式云有穿文十二行行三十六字款曰别在行穿在最后二行隶释云广汉属国侯夫人碑李翊之配两碑欧赵时皆未出 是邦雄桀碑 蜀碑记补字原云在渠州碑图云其上刻麟其下则牛首碑十一行行二十六字有以两字居一位者其后空三行许隶释云碑之首云是邦峻生雄桀峻之上下各阙一字盖言其山川孕秀也其间有晋阳侯苗由彼适梁犍为武阳之句疑其姓阳而家犍为字画李翊碑 是邦雄桀碑阴没字碑 蜀碑记补隶续云没字碑是邦雄桀之阴也与冯绲墓道一碑相类非磨灭者朱雀在其上龟蛇在其下 张飞纪功题名 文曰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勒马立石按碑文作隶书现由八濛山移至治城县立高级小学校 王平故里碑 县北五里许王关山下今没 城坝碑 蜀碑记补字原云在渠州隶释云右无名碑蜀人谓之城者碑末有方三百里围三尺字及用人用日数以是记板筑事文句有可读者而上下不相属碑文有云有诏拜君益州大守又云缺功后世盖益州太守兴筑城坝□民故为立□□功德□ 柳敏敏碑 碑图云朱雀为首龟蛇为□碑十四行行二十六字言三文□□司言□□□□云□□五言□事□□□□□□□□二重其行也本初元年再为郡守所举不幸而死后三一三三县□□台之□□无□尽□□一□□□□□□□□□□□三□敏碑阴无字其上刻一禽若凤其下则麟也中有牛首御环两旁凡六玉其右则瑁圭璧其左则琮璋璜 古賨城碑 九域志流江古賨城有古碑文字磨灭寰宇记在渠江县十二里文字磨灭 唐三圣碑 碑目考唐睿宗御制文在县南州学内 南阳寺李白诗碑 诗见文征 公府建置碑 碑目考开宝三年张珙记乾德六年许允修创 燕居堂戒子诗石刻 蜀碑记补志略在渠县陈义建 崔涂渠州冲相寺题名碑 唐进土崔涂避地渠州游冲相寺登眺作诗见文徴 道德经碑 在城北紫极观唐咸通中州剌史程寿建今观废无存 宋华严院常住碑 碑在县北龙福寺即古华严院据碑文寺创始于李唐宋大中祥符时敕赐华严院额后抚谕杨晨复篆额至理宗端平二年乙未进士张维作记勒石中记李院长姚居士舍业作常往事綦详文多不具载 徽宗敕渠州汉车骑将军冯绲吿牒碑 敕渠州汉车骑将军又加封惠应王吿牒其后幅作口崇甯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口中书令闘□中书侍郎臣吴居厚宣奉奉口中书舍人刘正夫行□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崇甯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侍中闘司空兼门下侍郎京ﻍ门下侍郎挺之ﻍ云云今碑在济远庙堂吿牒文有跋见文征 石城寺触免碑 上款□州流江县给云云下款右当县除已抽簿批凿贫乏输送外并触免和买官物一应差科夫役各仰知悉淳佑八年四月□日榜□迪功郎中差权渠州流江县令主管劝农公事段押□批簿书手张灼押□据德化乡乐山圑石城院知事僧可成陈□须至给榜 何榘冲相寺题名 文曰隆兴二年伸春既望遵依劝农诏旨云集父老至冲相寺恭宣上意丁甯吿谕戴星出郊薄暮还城右朝请大夫知渠州军务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紫金鱼袋何榘题 何令修冲相寺题各 文曰严君守此州劝耕至冲相寺隆兴纪元之明年也令修濛恩继来亦遇新天子践祚之二碨春到山谷父老欢洽顾惟昧陋不足以奉明诏既躬行相劳迺拜手敬书绍熙辛亥二月甲午朝散郎权知渠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紫何令修迪功郎流江县尉吕览入石硅山守一磨崖按旧志云宋孝宗初元隆兴癸未其明年甲申三月张涘视师江淮四月罢判福州和议遂定题名中遵依劝农诏旨似指今所存宋碑高宗耤田诏而言所云新天子践祚之二禩光宗以庚戍受内禅改元绍熙初绍淳熙也二年辛亥帝有疾距何公来游之岁二十有八而其子令修复莅渠亦以二年题名斯亦奇矣 员沆冲相寺题名 文曰古陵员沆仲文自东乡解组曦扁舟挈孥敬礼古佛周贒胜既有祷而还淳熙丙申四月初九日祝住山悟元刻石以记按旧志云孝宗十三年甲午改元淳熙丙申乃十四年实淳熙三年也通志员沆仁寿人绍兴中进士年分无考登科志何渠仁寿人建炎二年戊申科李易榜进士 李保冲相寺题名 □□□□二月上蔡良父弟澄父樊川李保卿联鞲自三溪来遍观古佛信次而还按旧志云碑在今冲相寺陆离斑驳语亦遒古惜上缺四字无朝代年号良父澄父均字非名又无姓氏 渠州珠山佛现记碑 神在县西十里珠山寺流江县尉王佐撰见文征 高宗御书耤田手诏碑 摹刻县署廰事见文征 大宋绍兴碑 涌兴埸㠓山砦有古碑字迹磨灭惟馀大宋绍兴四字 练使胡将军碑 县东北七十里三教寺内旧志有考订见文文征 明正德敕祀土主仁济王碑 正德中知县甘泽以仁济王冯绲勋迹上闻请于春秋二时赐祭一坛有旨着本县掌印官致祭敕赐祭文幷祭品数目勒石见□征 南阳寺诗碑 碑镌渠邑主人筠川易之燕莹焚黄过南阳寺未署万历巳卯孟冬之吉诗见文征 重修石城寺石城碑记 碑文缺录未署嘉靖乙亥仲春月吉旦兑山卲宗璜书□文林即知县晏□主簿雷熙口典史董文贵口儒学叶松口致仕官卲汉曾益口僧官世现口生员邵宗孝卲宗瀛口义官毛益□里正李冲宵□老邵永恕□以下功德主人多不具录 魁斗碑 县南新渡口江水落时有一铁碑可见铸魁斗二字旁书明隆庆己巳年立后渐湮灭清乾隆四十年张乾忠刘开业捐资重修现存 宪彰碑 明天启二年立碑在县南双土场侧 锅底坑残诗碑 㶍渡场侧四里许阎姓宅旁有花园遗址小铁桥一亭畔有碑刻五言诗二十字相传为明嘉靖间王朝彦故宅诗即朝彦所题清乾隆时阎启先以碑字糢糊照旧式刊刻重立诗曰林泉消岁月郊野作耕耘但得清时乐不求盛世呜盖断句云 戒酒碑 在中滩埸文昌宫门首字大约二寸明万历十五年都察院陈都察使戒酒示云本院审录重囚多因酒醉以小忿打死人命情甚可悯今后军民各宜节饮保身有纵酒者许保甲擒拏并酒家一并惩治凡阿纵不举者事发连坐故示 江西巡按使陈宠神道 碑立龙凤狮子庙 傅公神道碑 县南五十里琅琊场属三台山麓有双石阙一镌奉天诰命明诏从四品朝议大夫前庆国右史傅公神道一镌明敕文林即知县傅公神道 甘露梯碑 云雾山普贤寺接引殿下有碑上圆下方额刻甘露梯碑四大字碑文磨灭未审何时建立按此寺昔有僧号甘露大师此碑或其徒众所立一说此寺旧名甘露碑因以名 宝珠寺碑 寺在县北一百二十里碑于明嘉嘉靖十六年立刘栋撰文高九尺馀广五尺四围镌卍字文尚完好其云汉时大将屯兵于此后一军髠发入空门者寻汉明帝时虽以白马名寺然禁民间不得学佛此寺之建绝非其时碑记所云或为李寿之汉则未可知耳 兰竹碑 县南二十五里迥龙寺有镌画碑二一镌兰一镌竹下有郑之彦三字无年月待考 恶溪镇碑 在县东杨家场侧土人于数年前得之镌恶溪镇三字无年月待考 渠北鹤院观碑 碑首刻前自宋后自祯六字后署崇祯举人周守朴撰生员周守默书 赵公神道碑 公讳启贵号佑之原任陜西甯陜营参将诰授武功将军碑在土溪场北三里关爷梁庙下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十月立 明京侍卫将军李克明神道 在县北岩丰埸白宝山下 祈雨碑 县东流溪场南里许碑岭冈高五尺广三尺分上下两截字多剥落所载纯为圣神称号为明正德十五年九月所建 同心碑 县东流溪场东南十二里永洪庵丙自何时不可考相传三百年来即有是碑其文大致不外岀入相友守望相助之义录此以励未俗云 得道严老夫子碑 在县北文重埸老桥沟西岸石上 清王公万邦神道 在县北涌兴埸西侧王公乾隆癸卯科武举嘉庆初随大兵剿贼骁勇巽常累功官至参将后护台湾协镇徐 明伦堂卧碑记 碑在旧学署 永郡碑 在有庆场禹庙内建于乾隆四十五年铁铸六方形高八九尺中空径可尺馀文载永郡人应祀周濂溪云云 湖广勋西县知县裴洼神道 县北五十里万寿场属属鹤院观侧 罗公世甲神道 在县南㶍渡埸下游五里庄子坝延绥榆镇挂印总兵緺平安立 重摹南阳寺李白诗碑 碑额刻千秋大雅四字诗及碑文详文徴未署大清康熙五十五年岁丙申季冬月吉旦雷㧑谦撰 铜鱼洲诗碑 碑在县署左侧室高五尺广三尺上列诗下刊记康熙十二年邑令毛鸣岐与莫应尊等游铜鱼洲作诗为记自书上石文见文征 印盒石碑 有庆场谭家桥侧有石在田中似印盒清道光一干三年谭姓惑于风水之说立碑肖印柄镌印浮水面字于上 侯承垿诗碑 治城十神庙后殿右侧清康熙二十七年承垿知渠事题诗勒石 按采纺所及尚有板桥场玉蟾寺碑顶灵寺碑大神山碑义冢碑㶍渡渡田碑矼嘴义渡碑铁佛寺雷祖碑王氏碑其文皆见文征 石刻白虎复夷石刻 华阳国志巴志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秦王乃重募国中有能煞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于是夷朐忍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中头三节白虎常从群虎嗔恚尽搏煞群虎大呁而死秦主嘉之曰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害除功莫大焉欲如要王嫌其夷人乃刻石为盟要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谕煞人雇死倓钱盟日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翰清酒一锺夷人安之汉兴亦从高祖定秦有功高祖因复之故世号白虎复夷按此刻石非必在县境录此待考亦见巴人石刻之古云 芶渡石刻 去治城五里芍渡石壁刻□窳盦奠四字相传为张飞帽缨所凿笔势古劲 静室石刻 旧志作静室堂磨岩城东四十里大山下有寺曰静室堂前后石壁高数十尺壁刻天启元年金川六字寺后有石洞门额镌天通一线四字左联径辟啼猿峡右馀飞鸟二字横镌大明正徳二年建立锦江宋再遇题 宕渠山石刻 县东四十里大峡口雨山壁立中通石径壁刻宕渠山三字 观音岩石刻 县南□硐场侧半里观音岩石壁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不审岀自何人又镌天根月窟四字明崇祯十年九华陈廷之题又镌高而不危果勇侯杨芳书近人长寿樊某又锓其现神珠字 挂榜山石刻 明隆庆四年己巳立详地理志 魁字石刻 一在治城附郭县立高级小学校侧江岸绝壁明太史南充任瀚采风至此作擘窠魁字于上后因石岩崩圮原刻不可见一在青龙场凤鳯山斌盛岩为清道光朝武生郑太平书长一丈七尺 纱帽石石刻 㶍渡场侧旧有巨石悬崖际形肖纱帽清道光辛丑春石堕江干是年邑人阎之阶举进士因刊纱帽石三字于上 高寺寨石刻 寨壁镌圣寿万年四字极古劲 金榜山石刻 清乾隆间邑侯武凌阿刊金榜山三字于魁字岩旧刻之侧近以岩崩漫没 古迹 别录三凤来里 县东东北一百里接大竹界相传后周时凤凰集此故名 王平故里 县北五里许王关山下旧有王平故里碑今没 黎𬭚故里 县西宋家场距场四五里有大黎山小黎山盖以𬭚得名云 王珪故里 县北水口场书台山下明嘉靖时毁于火一门独存俗称独脚朝斗 徐贯故里 县南新市镇徐家坝螺狮坡麓尚存遗址并有蟠龙石存 王朝彦故宅 县南㶍渡场侧侧四里许锅底坑阎氏宅旁有花园遗址并小铁桥及诗碑 忠孝楼 县北济远庙前仿京师五鳯楼制宋制置使蒲泽之奉敕建 家庆楼 济远庙后崇祀冯公父母见前明知县事楚黄吴权记 承庆楼 治城内为唐代善士王伯衢大父龙川所建后毁伯衢修复之李太初题其楼曰承庆今没 水心楼 县署内旧名看江楼清嘉庆八年邑令王衍庆易题今名 孝子楼 涌兴场北斗坪清康熙中为孝子王灿建 读书台 系城石子冈侧明进士王柄少时读书于此 涌月台 清乾隆初邑令邓献璋于治城通济门外江岸为台名涌月因望碑镌涌月台字后同治甲子何令庆恩规台为圆形摹刻此碑于岩腹为文勒石记之 虹飮亭 县南一里西岩下今圯 草阁亭 在县署内今没 止足亭 铁佛寺山门前传为李艺圃待御建今圯其遗址为今实业局农场 铜鱼阁 县南一里铜鱼洲上昔人建阁为游览所明末毁于兵 南阳阁 县北五十里南阳滩岸上建自唐初宋绍兴中守关指挥徐明舍地广之明正德初云游僧果仙更建层楼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四十五年邑令侯承垿重葺 挹翠阁 县城东岸文峯山腰宋嘉祐间建今没嘉庆四年居民取土筑寨掘出一石匾镌挹翠阁三字小字漫灭有铁钱十数钏及甆器碗碟等皆随手破碎云 通明阁 水口埸属书台山古刹石坊额题此三字明嘉靖间建 伴霞堂 云雾山普贤寺内清季寺僧扁和所建盖取古诗老僧相伴有烟霞之句名之 燕居堂 治城西南隅宋陈义建旧有义戒子子诗石刻今没 古佛堂 县南六十里为定光古佛道场后为冲相寺 洗砚池 大悲阁后相传文昌帝君洗砚于此清康间邑令侯承垿建碑同治间何今庆恩有碑 放生池 县南李家桥侧清道光初土人掘出一碑镌放生池三大字后有宋徽崇甯年号 将军荡 县南五十里琅琊埸侧溪水潴蓄成荡名将军荡水底有石似将军盔 龙荡 县南六十五里界广安之望溪桥下游十数丈滩水渟蓄成荡名龙荡遇岁旱土人以水车吸荡水水涸则雨 牛马场 县南六十五里琅琊望溪两场界连处地名黄家坝傍溪有七八丈圆坪植榕树十馀株相传昔为牛马贩买之所故名牛马埸 起仙场 李渡场南行通琅琊埸之大道距李渡十里有黄溪庙小廛数问俗呼起仙埸相传李渡未兴场以前即赴此地交易 龙凤场观音阁八景 神仙洞 阁之小西门有岩壁高十馀丈腰穴一洞探奇者以绳缒量深二丈广丈馀中有石如人跌坐意往昔必有人居此清修者 吞口石 位阁之前高四丈馀大约数十围耸立如石笋初见时摇摇作欲坠状不敢近 天 地 生桥 山如剑脊前后洼落中为空洞名天生桥右岩下一石长四丈许上下无所丽淮两端着岩名地生桥 纱帽石 石上端似戴纱帽下有洞深不可测过此者似闻洞内作咿唔声 砚台石 在纱帽石左巨石上覆一石光润如端砚 将军石 远望类将冣铠甲层积可见 砚水盒 纱帽石右立一石高二丈许上上有石窠涌水可供汲饮久旱不涸久雨不溢 虎牛拜月 阁东门峻岭中两石遥峙约距数百武一如虎踞一如牛卧阁中夜静似闻哮吼声 漏米石 县东四十里□硐门岩下石形似鱼鳃际有小孔相传清康乾间每晨漏米一碗某道士日以小□承之适供一日之饭后道士欲多得米凿大其孔遂不漏米 船儿石 县东四十里石形似舟左右有石如星状相傅鹢首夙南向忽西移作飞翔势经雷劈而止今则横断山间矣 坠鼓石 县东四十里历久益大甚奇 纱帽石 㶍渡场侧江干以形似名之 石鼓石船 鼓在㶍渡场西一兴砦麓船在砦内均以形似名 狮子石 㶍渡场下游六里俗号水淹狮子口鹅滩不敢走 龙舌石 有庆埸蟒沟有巨石仰立沟中高三丈馀宽约六尺厚尺馀峯微鑯似龙舌故名 印合皿石 峙立有庆场谭家桥田中形似印盒故名 猴子石 㶍渡渡场阳一兴砦对面大岩口有石似猴故名 仙人石 士溪埸西十八里袁家砦有圆石突起径可丈馀径心有大榕树枝叶扶疏如张巨伞树根环幡石因裂缝缝左右有跪膝痕相傅古有仙人伏跪于此 金井山 嘉本前志云县北十八里为珠山小支顶上一穴深邃莫测底止下之石则然有声久而后寂旧傅昔人曾以鸭投其中逾日自山下溪潭水内浮岀近因居民恐牧樵童竖误入其中用土堙塞之尚有数尺深洼现在 水驴 嘉本前志云县北三汇镇江嘴石盘下水深莫测中有水驴间或一出若见非大水则旱灾 地火 嘉本前志云县之三汇镇江滨沙坝中时有火出于沙内焰高二三尺可以然纸居人于火发处掘之沙中亦无他异殆亦火井之类也 马跃溪 嘉本前志云县东北三里溪流入江旧傅张桓侯破张郃于濛头追至此策马一跃而过故至今犹呼为马跃溪云 滴水岩 嘉本前志云县北四十里高数仞广十馀寻岩半活水长滴其声清响下流漑田约数十亩献逆之乱里民逃避其中存活无算今掘其地米豆极多但皆霉烂耳 伏虎寨银 嘉本前志云县南五十里地名伏虎寨古迹己壤嘉庆四年居民避贼复修掘得散碎银百馀两寨赖以成 冯公祠古盘 嘉本前志云嘉庆十四年城乡人民于冯公祠改建后殿甃砌基址掘得磁盘四大盈尺其色深绿坚厚沉重其地为汉冯绲家庆楼疑为是时物也 圣灯 嘉本前志云县西六十里清溪场侧溪之东山有圣灯寺溪之西山有雷音寺每于午夜闻西寺鼓声似微雷则东寺林表一灯光亮似从寺中挑出天际人尝共见之故时语相傅雷音鼓响圣灯明云 化佛崖 嘉本前志云县西六十里化佛寺山门外崖壁上上有石龛古镌小佛汉百馀半残剥按数之计若干尊再数之或少一二更数之又或多三四迄无定数变幻灵奇因号化佛 祥异 别录四秦始皇时有长人二十五丈见宕渠太史令胡母敬曰五百年后其地必 有异人为大人者后李雄称王其祖出自宕渠有识者以为应焉 蜀录 汉顺桓之世板楯数反太守蜀郡赵温恩信降服于是宕渠出九穗之禾 华阳国志 晋元康三年賨人李特犹宕渠之厮伍正月中歘一一夜有火光地仍震童谣曰江桥头关下市成都北门十八子又谶曰广汉城北有大贼曰流曰特攻难得岁在元宫自相克 华阳国志 按特以太安元年起兵在元康后数年虽僭窃一时而兴亡先兆若此唐贞观元年渠州旱冬不雨至于明年五月 通考 宣宗时山南道观察使奏渠州犀牛见差官押赴阙廷帝虑伤物性使押还放于渠州之野 东观奏记 宋太平兴国三年蓬渠诸州虎为害 宋史 乾道八年渠江大水咸咸湻七年夏五渠江大水漂荡城壁楼橹圮坏 宋史 元泰定元年六月渠江水溢并漂民庐舍明洪武元年戊申渠江大水嘉靖十一年渠县谷一本三穗 隆庆二年渠江大水淹入城内人民溺死无算 同本县县志旧傅其时静边寺上游二里许龙王堂下龙秋潭中潜龙下徙经小陡滩至杨柳潭倏忽西折新开渠口横山中断游塞古河直至冉家滩始与旧河合流今离冉家滩东岸二里许有菱角潭广阔数百亩潭上滩口横互石脊高丈馀两傍山崖夹之相传为古河旧道有潜龙于上游横山决渠所致异矣又正德间蓝鄢二贼扰渠人民避难老关砦贼来攻垂破矣是夜贼梦神灵显应救护既而群贼患疫解围去砦人建关庙焉 清康熙二十二年冬月初一日治东礼义山铜鱼门侧乡民闻声响如雷有人从云中下坠五体尽红自南而北移时乃没康二十五年六月治内岀虫似蝗黑色头锐有翼农人苦之䖍祷于冯公祠逾时虫飞集祠内臭不可闻诘朝农人赴祠祝谢虫尽死禾不为灾雍正二年五月渠江大水没城垣两岸数十里如巨浸越数日水退禾黍无损 乾隆三十五年闰五月十八日渠江江大水灌城至中十字街城垣居民无损五十一年五月初六日地震逾时不成灾嘉庆九年十一月县南五十里叶家坝有豹晨岀平野坟草中不知何来为乡民击毙未伤一人十三年戊辰六月渠县大水高南城丈馀船由女墙进至大井街三日水退禾稼无捐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八月十四日夜渠江大水较嘉庆十三年高六尺二十日清晨水复涨较前略小是夜共见河中有二炬浮水面大如鞠上无烟焰下不映水光绿色人皆曰龙睛也自黄渡河出明经贾绂麟有大水记事诗 同治二年三板场𦚅姓麦穗两歧同治七年七月大水灌城至狮子坡下九年大旱十年旱十月朔大雪十一一月十二月朔大雪十一年正月朔大雪是岁大熟光緖二年五月彗星见长丈馀五年五月二十日寅时地震二小时七年五月彗星见长丈馀六月二十五日戌时地震八年孛星见于东方十五年八月初六日大水入城至火神庙侧十八年十一月黄葛树枯萎而死者最多二十一年五月大水淹至城内火神庙前连涨三次后二次较小 二十二年正月初二日地震七月阴两连绵凡阅三月始霁旱稻收获无几晩稻悉生芽是岁大饥饿殍载途至掘大窖掩埋之二十三年正月元旦大雪二十七年入春即旱夏始得雨三十年夏四月大旱延六月十九日始得雨一次次稻黍悉槁萎六畜渴毙者众人民至罗采树皮及草根以救饥道殍相望及秋八月淫霖为灾绵延月馀宣统元年五月大水淹入城内火神庙门首三年三月上旬县西龙凤场居人忽闻空中声响俄顷陨石于踏水桥重可六十两人趋拾之犹炙手民国 民国三年二月上旬河垭场黑塆旧有字库一座上塑观音像像上塑石狮狮忽自动字库亦动土人以为灵异争以香烛牲醴祀之远近祈祷者日盛邑令毛炳勋以为妖毁毁之土人犹崇奉不衰更立庙以祀观音七年秋大雨连旬八月初三大水灌城至狮子坡下拾年夏正十一月初七日酉时地动屋瓦震摇拾二年春大旱无雨不能播种十三年大旱农田半不及种是年李馥场高石坎乡民邹仕杰地中一麦生两穗呈报知事廖震给予匾额以志嘉祥拾五年四月十一日夜东有大星长二丈许色白如游龙飞腾而北瞬息不见 杂识 别录五汉庞雄轶事汉永初三年冬南单于与乌桓大人俱反以大司农何熙行车骑将军事中郞将庞雄为副将羽林五校营士及发缘边十郡兵二万馀人又辽东太守耿䕫率将鲜卑种众共击之诏梁慬行度辽将军事厐雄与耿夔共击匈奴奥鞬日逐王破之明年三月何熙军至五原曼曼拍暴疾不能进遣庞雄与慬等步骑万六千人攻虎泽连营稍前单于惶怖遣左奥鞬日逐王诣慬迄降慬乃大陈兵受之单于脱帽徒跣面缚稽颡纳质会熙卒于师即拜慬度辽将军庞雄还为大鸿胪后汉郊祀志注司室李郃侍祠南郊不见六宗祠奏谓汉初甘泉汾阴 天地亦禋六宗孝成时匡衡奏南北郊祀得祀六宗请复旧制下公议五官将行宏等三十一人议可祭大鸿胪庞雄等六十四人议不当祭上从郃议由是遂祀六宗冯绲轶事后汉滕抚传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中丞冯绲将兵督扬州剌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明年广陵贼张婴聚众反抚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追击大破之后汉许曼传曼少传祖父峻学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封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延熹元年绲出为辽 东太守讨鲜卑至五年后拜车骑将军击武陵蛮贼皆如占风俗通巴郡冯绲为议即发绶笥有二赤蛇大用忧怖许甯方得其先人秘要卜云此吉祥也绲意且惑居无几拜尚书辽东太守廷尉太常会武陵蛮黄高烧南郡绲以威名素著选登亚将统统六师之任奋虎之势后为屯骑校尉将作大匠河南尹再临理官纪数方面如甯方之言案二说详略小异应奉传延熹中武陵蛮复宼荆州车骑将军冯绲以奉有威惠为蛮夷所服下请与俱征拜给事中郎奉勤设方略贼破军罢绲推功于奉荐为司隶校尉后汉纪延熹三年拾二月武陵蛮寇江陵车骑将军冯绲讨之皆降服五年武陵蛮叛宼江陵南郡太守李肃坐奔北弃市辛丑以太常冯绲 为车骑将军讨之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出濯龙中藏钱还之拾一月冯绲大破叛蛮于武陵六年八月车骑将军冯绲免李膺传传膺坐输作左校初膺与廷尉冯绲等共同心志纠罚奸幸混等亦得罪输作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绲等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左校施刑徒前廷尉冯绲等执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称宜今绲等投身疆御毕力致罪陛下既不听察而猥受谮愬遂令忠臣同愆元恶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迩观听为之叹息绲前讨峦荆均吉甫之功今三垂蠢动王旌未振易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乞原膺绲等以备不虞书奏悉免其刑赵芬轶事华阳国志赵芬宕渠人为户曹掾桓帝时同冯允龚荣王祈李温等诣 巴郡太守泰山但望自讼略云郡境广远千里给吏兼将人从冬往夏还夏夏单冬复惟逾时之役怀怨旷之思加以水陆艰难思迫期会恣嗟之叹历世所苦天之应感乃遭明府欲为更新将去远就近释危蒙安民无远迩恩加未生巍巍之功勒于金石乞以文书付计掾史人鬼同符必获嘉报芬等幸甚望深纳之案但望字伯阖泰山人为巴郡太守勤恤民隐时文学掾宕渠人赵芬龚荣等诣望自讼荣等自欲义岀财帛造立府寺分郡为二一治临江一治安汉望深然之为上分巴疏朝议不许宋黎𬭚轶事志林曰希声治春秋有家法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为檬子 黎以为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黎檬子也一曰联骑岀市人有鬻之者大笑几落马佘谪海南所居有此木霜实累累然二君皆下世矣念故友之风味岂可复得苏颕滨云辙昔侍先人于于京师与希声邻居太学前欧阳永叔有送黎生还蜀诗通志远景楼侧有雪台黎公知眉州时筑苏颕滨亦有次韵东坡寄黎眉州诗黎𬭚未达时读书里中极勤奋夜分犹侈声吟诵里人痴之因遣妓临斋娇呼其名黎不为动口占一绝云十里楼台五里亭忽闻花裹唤黎𬭚状元本是天生定故遣嫦娥报姓名妓见其方谨难诱逡巡而去自是黎益致精于学卒魁大廷而其有志竟成已蚤兆见于此诗矣明 王柄轶事王柄少贫窭家于县城日薙草卖之以自给一日负草归至狮子坡街值邑令自外囘署犯道被笞归诉于母母曰彼由读书而臻显达故煊赫至此尔柄因矢勤研读卒登嘉靖丙午进士累官云南副副使于被笞处特建狮子牌坊今石基尚存可验后人因号狮子坡寓公万鸾碑记 录前志  无名氏万公碑记云万公讳鸾字驾堂江右南昌府南昌县人娶易氏琴瑟调甚四十无子誓不纳妾公与汤玉茗先生友善诗酒往来最称莫逆玉茗者江右名士也公谓玉茗曰科名非我欲子息亦不我强也万历六年偕易氏远迁览瞿塘滟滪之盛横棹赋诗唱和懽如由是入川抵渠寄汇滨构买基业遂家焉晚年不事诗酒乃言曰酒非知己不 飮诗无会人不吟吾何利于此耶命僮仆辈畜马牡牛法陶朱之经营既而财积巨万乃修石室数间期与易氏共为尽年计时人人因以万十万称之堂设都仙许真君位朝夕䖍供宅外修筑佳城并夫妻生庚产业契界刻立碑记尔时玉茗宦居京师公将生平事迹作书一一为知己者道而玉茗则转移南昌载入家乘矣崇祯末献逆乱蜀石室毁亡清宼赉言轶事宼检讨赉言年少时赴考遗才三往皆不录窘甚历踵权门求转送不譍出见衢中有大轿行过辄攀阑恳求亦不理一日提督桂秀宕夫人肩舆外出宼误以为达官突前攀呼从者呵叱不去夫人揭帘视之美少年也怜之遂命收其呈为言于秀岩转求学宪补收入场榜放竟中 解元桂夫人闻之曰此我门生也命引宼至署以师生礼相见赐以花红表里荷包秀岩亦有所赠乾隆庚子科乡试首题为周有八士典试使者于题下后即属内帘阅卷各官诸生文中有引用殷有三仁者必荐阅勿遗殊通场惟宼一人于小讲领题处云殷之亡也厥有三人而周之兴也爰有八士遂以第一人中式云刘读藜轶事刘读藜同治中赴乡试题为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两章刘坐号邻其至友因前前叩以作法友云此记孔子论列春秋两贤大夫当以列传体为之如属拟就复质于友友阅过劣之刘请是正不果草草誊写出场分房阅其卷弃之榜将放大主考忽询场中何无用列传体者始 检刘卷以进大主考嘉其谙体式拟拔置第一副主考及诸同考官佥谓列前三名名且不称乃置之第四而其友则顾以违体见绌盖奇遇也左云龙轶事左云龙幼聪颕有神童之目入泮时仅十三岁院试入场题丁不三四时己完卷见督学方坐堂案即持卷先众面缴冀得闲一阅而督学见其冲幼忽之置卷案头左故振其衣履作行步顾影状数武外即停足徐自怀中取眼镜挂之督学愕顾因就案头取左卷试阅惊为绝群叱呼而问之曰文汝自作耶左趋前自承更以一题令作小讲题曰是乃仁术也见牛左口占以对曰自假仁之风炽杂霸之术兴久不见放牛之风矣督学笑遣之越日放榜列第一覆试亦第一其才华过人如此雁塔漏列王叔简进士 广安旧志侨寓志王叔简流江人湻熙进士由渠州徙居广安刚毅平直博学能文尤长于诗而渠县旧志不列叔简名氏科第雁塔刊宋进士姓氏选举志悉为采录而独遗叔简可见雁塔列名之不无漏遗矣何性仁何俨中进士与朱子同榜同甲旧志选举志载何性仁何俨两进士皆注绍兴十八年戊辰五佐榜第五甲案金石续编是科进士题名朱文公五甲九十名是二何直与朱同榜同甲也渠县广安皆得称王平黎𬭚故里渠县旧志载县县北王关山丁有王平故里碑广安州志载州北十里花园为汉王平故居考汉时渠广皆为宕渠县治而县城在渠北城坝平既为宕渠人或有时徙宅而南亦未可知也又渠西宋家场有大黎山 小黎山及黎𬭚墓碑志犹存其故居遗址及读书台皆可实实指其地而广安州志载黎𬭚故宅在井溪镇报恩寺并谓创建此寺碑记为宋朝议大夫黎𬭚撰而渠县治化一百里许亦有寺曰报恩意𬭚数十年中南北栖居无定即报恩建寺亦不限于一邑以局其宏愿故曰渠广皆得称王平黎𬭚故里也渠县同善社述略渠县同善社创立于民国十年辛酉之秋初假福寿街张宅为社所寻移正街红十字会前院肇倡者为罗久长樊运隆等三十一人社置善长三四人监理一人分主社政别设六科日教授日文牍日收支日庶务曰交际曰稽查岁费一由社员捐龚内设医社广务布凡冻者衣之馁者食之病者药之并储椑以掩道殣栞书以羑顽黎干惕奉率鞅 掌匪懈又于壬戌年设国学专修馆趋趋以葆卫国性恢彍前文大有檠世榜俗之槩云渠县基督教纪略西历一八五五年 清咸丰五年 英吉利基督教士戴德生欲被教函夏特规内地会分遣会员稍稍由湘鄂至四川首入渠县宣教者为英人章悟道周游县境皑陈基督菐菐救世状时人未之信也一八九六年 清光绪二十二年 㝯驻保甯宣教使 时为其教总会会督 盖利士特遣助士胡文深至渠税屋北关场寻遣女教士韦费何三人往驻久之县人寖与融契稍稍知其教旨一本博爱无他竵意由此信者渐众遂得受洗徒三十馀人常信徒亦百馀人逾六年 光绪二十八年 教务益棼戴文司 字平章 牧师来渠勷理是岁正月开清溪支堂二月开土溪支堂三月设三汇教会令助士吴松柏畨讲各堂间嗣 建格致学堂以智德体三端育学子于是传教绪业益彉矣一九零四年 光绪三十年 韦费何移寓城中板桥场初建支堂礼拜圣所新构者亦落成特请盖会督就县行礼自尔二年间新开宝城有庆岩峯大兴复兴李馥临巴支堂七所令助教李培山周名举魏昌言石子光杨守光等周游番讲其中居无何而静边寺亦有支堂之设蒙养女学建于一九一十年 清宣统二年 为渠县女子教育之权舆其明年韦费何返国女教士李葛二氏来渠未几戴牧师卒会众大恫恫计十二年以来教泽广被得受洗信徒二百馀人常信徒千馀人自后柏牧师代摄教务一年英人陶进修始来替任其人亢毅有为多所革兴又以助士芶永乐为之俌时得受洗信徒三千馀人常信徒百馀人一九一五年 中华民国四年 陶牧师以公返国继任者为杨复生巨四川阆中人故清末诸生其操守清粹一忞慔 过人叉得汤基磬吴辅平为之助于是新开支堂于三板万寿设女学于三汇土溪令萧东藩夫妇分主之并简言教醇竺者若赵长烈杨德高张惠安卢天生邓听听祺戴光德赵安之萧培之余华堂辈特请会督委为宣读士以资赞飏教旨坚䣊徒之信心八年以来遂得受洗信徒二百馀人常信徒亦逾五百人一九一九年 民国八年 李葛二氏归国英人裴慕仁来渠于是杨牧师得以痨疾休养仁济医院矣逾三年李葛返渠总会又简芶平心玉田为牧师亦四川保 甯人毕业特科神道学校以办赈功受奖六等文虎章任广元牧师十馀年调任来渠特荐信徒廖森荣于莫会督躬施洗澣以示优渥也旋复扩办男女高初两级小学校新移三汇教堂改建万寿场礼拜圣所再即渠城三汇分设医药社博施大赉活人亡算已复遣其高第信徒分驻各支堂于是王恩波驻 土溪赵长烈驻三汇卢天生驻岩峯李培山驻李馥杨德斋驻临巴戴光德驻三板邓德祺驻万寿雷华全驻清溪赵安之驻宝城吴松柏驻静边寺四稔之内得受洗信徒九十馀人常信徒五百馀人自是基督拼世济人之心初昭昭大白于萌众矣中国红十字会渠县分会纪略中国红十字会渠县分会成立于民国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假治城火神庙为会所遵章由三十人组会内设正副会长正副议长资产委员理事及理事长各一人醵金七百五十员半解总会半作会内基金报由上海总会备案其经常费则一由会众募捐十一年夏四川陆军第一第二两军鏖战渠南伤亡以千计乃遵通章规设医院兼置救护掩埋各队其医药需耗一由会员员㞟给嗣由但懋辛军长蠲银五百员张 冲旅长蠲银四百员唐式遵师长蠲西药十一种棉花二包米四石上海总会拨助二百百员张绍武营长拨给罚款二百员陕军王支队部拨给一百七十员张藩司令蠲银一百员刘积之督办蠲银一千员合先后会员入会基金亦千馀员十三年一月陕军王宗良掠城会金二千馀员悉被攫去副会长彭绍文书记李芳廷均遇害时虽匮乏然尤历赈三汇㶍渡东关火灾及各区旱灾施棺发粟成绩菿著十五年以会款奇绌议征贩卖小肠捐函县转呈省署立案年二百六十员藉规慈善事业不无小助也渠县天主教纪略清康熙中远西天主教始传入渠县乾嘉间格于禁令教以式微道光初县民摈之教士刘达陡死焉咸同后禁令稍弛教寖昌明于是麻盖 尔司铎自法兰西远涉重洋来渠留驻五十馀年县民稍稍信奉之矣高嘉烈司铎者少入巴黎传教大学校攻格致超性书既卒业以光绪末禩来渠驻土溪场教堂县北教务其所专司也民国四年欧战方剧归襄法国红十字会务我国政府特属其督摄华工矜恤周至人无不怀其惠焉战终返华兼董大竹渠县教务而渠人夙沐其濡化信心方笃至是归依门下者益累累矣大寨坪寨首 录前志  咸丰十一年冬曹逆自广安窜渠南连下二十馀寨或奔溃或诱胁无敢正视者有文子閟杨果晟蒋平福杨福有雍元恺五人同扎大寨坪为寨首闻之恚曰贼非天神何畏之如虎耶男子不足惜妇女任其淫污可乎乎我南路非无好寨无有一士气者可恨也于是率寨丁五百馀 人夜则儆防守昼与鏖战夺贼大纛二杀杀贼七拾三人继又毙贼首陈洪顺相持数拾日贼战不能胜退又恐蹑其后以故城中得为守御计西北诸寨闻之亦因而胆壮当是时尽情剿堵不遗馀力如文子閟辈贼之殄灭不待再计决矣惜乎诸寨不知出此甘为贼所蹂躏如大寨坪者可以传矣石鼓坪妇女 录前志  辛酉冬曹贼突至岩峯场声势汹汹时各寨糗粮军械及垣墙砦栅俱未备故闻风奔溃有石鼓坪者寨小而曼衍居民不满二百家其男子有运负衣物未至者有闻贼信而潜遁者惟馀妇女百馀在寨贼至四围戈戟如林枪炮之声不绝声言破寨妇女相向哭有一田妇深目而哆口赤某足发鬖鬖覆额扬言曰事急矣走亦死不走亦死惟有死中 求生尔我良人皆须眉而巾帼者事势如此甯望救耶人不知伊等去向且我闻贼以淫掠为乐我貌如此甯畏贼污所惜者年少姊妹行耳奈何奈何众哭莫能仰视则叉曰能拼命以从我我为若辈作主众曰诺于是令众帕首束袖作男儿装环堵立手抱巨石闻山下有声辄投之纷纷乱落如雨且掘且击转运不穷贼不知其妇女也惟曰好石头好石头会暮敛队去寨以无恙翌日男子归各向其家作慰劳有怒詈者者有嘲讪者于是大合乐而罢噫古有夫人堡斯殆近之矣龙湫龙神 录前志  故老相传神为土人李姓昂讳貌颀而长髯疏若戟类二拾许人尝游京师适大旱诏祈雨神奉诏立致问其居里曰宕渠龙湫人也遂不见使者数辈求之渠无其人始悟为湫中龙入吿赐御书额甫抵境风雨 大作失额所在会祷雨雨巫入望见洞深处金光闪烁即之不能至盖为潭水所阻云然其年代不可考矣每岁旱祈祷辄应土人庙祀之同治甲子邑侯何重加修葺侯祷雨词有云惟神庇梓乡英灵众口藉犹龙溯祖风仙根派奕奕谓此也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厂长陈铭藩监订                   庶务禹晴育                        校正                  经理陈伟生

文征〔渠县志第十二〕 编辑

昔孔父谓杞宋之文不足征说论语者以文为典策是则凡箸于竹帛者皆得谓之文固无贵乎彰彩斐然也汉世王充论文以箸作奏记为主其经专解故诸子则以为鸿儒之文非若后人屏此于文学外而嫥惟华辞是尚者故其执衡虽未毕允自不失为为通方之论也魏晋以降文之封域寖以局狭其以韵之有无科分文笔则潘沈诸人之失也畸重彬雅蠲襄质实经传子史亦在遮列之科则萧嗣之失也专主耦俪无取㪔录以为文之与辞画然殊体则芸台阮元之失也至或以启人思者为学说增人感者为文辞虽于持论得其大齐不寤𧘦諩之书篰录之语算术之演草地图之名字既无以启人思又无以增人感即不得言文辞寗亦不得谓之文乎善哉馀杭章先生之言曰凡文理文字文辞皆得偁文是故榷论文学以文字为准不以彣章为准斯其所见见旁薄标谊闳通又超绝仲任万万矣今蕝次渠县前文信□旧训师说准之姚书凡属先正笔语若于掌故旧闻足资徴验者类次相从悉以入录盖以祖宗手泽虽则儜绌后昆义当宝贵之若日尽善则未也 

文征第十二论辨录 编辑

清贾荪谷重修城垣碑岁月辨一首 编辑

右李珪鹤汀先生重修城垣碑记也前志均注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通志因之咸丰辛亥余因校订李忠烈公含乙四世劫灰集疑其有误广谘博访知此碑尚有因偕友人及儿子恩节往观见北门城𬮱中屹然耸峙高可八九尺阔六尺许点画分明考其纪年乃四年乙巳也予为䌷绎文义证以诸书始恍然曰此城盖经始于二年癸卯落成于三年甲辰而立石于四年乙巳其云二十四年乙丑者皆往昔相沿之误也何以明之夫记记言今皇上嗣位之明年乃命中丞佟公来抚蜀郡符下浃旬其为二年可知又言王眷南下工少止明年二月寻前工城乃就考吴逆之叛在十三年甲寅是时尚未萌蘖故吴应熊夫妇以是岁归省云南供张几半天下城工亦为少止四川反正在辛酉三桂之死在壬戍世璠之灭以癸亥至二十三年饮太平宴赋柏梁体诗圣祖首唱丽日和风被万方之句所谓上元甲子也若乙丑则吴逆已殄无所谓王眷南下矣又考职官志县令雷呜鲁河南郾城贡生顺治十八年任政绩志献逆残暴后官民民砦居雷身先士民修复城邑四民始得安业夫雷既以顺治十八年任岂有旷二十四年始修城垣之理且康熙五年已书刘梦饶任至二十二年为北平董钜中更五令矣尚何雷公之有哉又按志载傅惟清重修圣殿碑亦属四年雷公时事城垣固而后谋及黉序理固宜然至五年李珪重修文庙碑已作刘公即梦饶其人也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其何说之辞然则旧志皆作二拾四年乙丑何以故曰是亦有说志志载李瑨平贼碑谓北平董公以癸亥来宰是邦职官政绩俱同又言剧贼王奇禄为彭时亨馀党以丙寅六月十三日拥众薄城夫丙寅为康熙二十五年作志者既未细绎文理又不肯亲访遗碑遂以平贼碑之二十参以城垣碑之四年而注为二十四年乙丑故于平贼碑下竟不能复注岁月合而观之其谬误显然志以信今而传后参互考订儒者之责也故不得不辨

杨虞裳渠嘉禾考一首 编辑

光绪四年秋渠大有年流溪人获双穗稻盈阡陌盖岁首荐饥县尹杜公赈之其效应然也议者顾疑之取附城禾为证或相类者益争如聚讼以问于治治曰此不常之瑞目所未经固不敢臆是然又乌知其非哉考宋史仁宗庆历六年昭化县禾一茎两歧真宗咸平四年华州禾一茎两穗六年京兆府献长安县嘉禾图一枝双穗哲宗元祐四年流江县禾一本二穗元吏顺帝至元四年流江县禾亦一本二穗明史载成化九年秀水县嘉禾生每茎离根二节节间傍生一茎秀二穗历代以来所称双穗双歧者并非一种而皆谓之曰嘉禾今所献者实皆离根一二节间歧出双茎两穗并长实倍于他谷不易成化嘉禾亦即前史所称流江县之一本二穗也据历代沿革图宋元之流江即今渠县又考邑志元祐间渠科第最盛其时名宿黎殿撰𬭚总在朝列岂无所据而云尔哉至我圣朝之龙兴也康熙元年云南州禾遍产双穗雍正五年李卫进西西安常山二县嘉谷奏称一本之中两穗三穗四穗者遍于各乡世庙亲赐大学士九观看洪维国家隆盛诞降嘉祥诚以食为民天非他符瑞可比皇欢之洽良非偶然不然圣人明察庶物岂有不斥为非而开贡谀之渐乎同治十年直督李奏进瑞麦御史某 边宝泉  劾之亦豸之未尝识字者矣

杨虞裳种树说示同社生一首 编辑

在昔洙泗之间夫子亲植桧子贡亲植楷阅数千百年而菁英之气与日月俱新以其荣落占文运之盛衰焉懿乎圣贤之泽矣渠金榜山邑文风之所系也嘉庆丙子吴侯鼎移讲舍于前中经兵燹同治丙寅仍复旧规而武城之薪木童童如也今杜侯延余来主讲兼劝种树曰培植先生请亲之余余为日浅菑训之馀未获带经而锄良有愧焉且余东西南北之人也朝种而夕去乌见其勿翦乎诸生生于斯业于斯即异日之出斋室而升堂座者皆在于斯也其以芳春率艺人潦舍垣种柏 若干树杂木花果间之陈生熊生郭生舒生许生单生阎生廖生皆董其事馀亦手封一株为识五年以为期视其拱把量占熟地若干区斋长请于有司增看司 粟诚以周舍污菜硗确之土皆其父父子所开垦不欲夺小人利且使乐于灌漑也管子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朂之哉   

序跋类 编辑

宋-赵明诚汉车骑将军冯公碑跋一首 编辑

右汉车骑将军冯绲以范蔚宗后汉书考之史云字鸿而碑云皇史云初举孝廉已迁至广汉属国都尉拜御史中丞顺帝末持节扬州诸军事与中郞将縢抚击破群贼今据碑自举孝廉至为广汉属国凡十一迁而为中丞与都使徐扬二州讨贼皆在为都尉前碑云讨贼时 坐迫州郡进兵正法而史不载又云为陇西太守坐问吏辜旬不分去官以羌骇动为四府所表复家拜陇西太守而史但言迁陇西太守尔史云为辽东太守征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迁廷尉太常拜车骑将军军以碑考之绲为辽东太守以前尝为治书侍御史迁尚书遂为廷尉未尝拜京兆尹及司隶也史云振旅还京师监军使者张敞承宦者旨奏绲会长沙贼复起攻桂阳武陵绲以军还盗贼复发策免而碑云临当受封以谣言奏河内太守中常侍左悺弟坐逊位史云复拜廷尉时山阳太守单迁以罪系狱绲考致其死迁故车骑将军超之弟中官相党遂共诽章诬绲坐输左校而碑云表荆州刺史李隗南阳太守成晋太原太守刘顼不宜以重论坐正法作左校亦皆不合史又云为河南尹时上言旧典中官子弟不得为牧人职帝不纳拜屯骑将军复为廷尉 卒于官而碑云复廷尉奏中官子弟不宜典牧州郡获过左右逊位永康元年薨亦当以碑为正碑又云绲谥曰桓而史亦不载余尝谓石刻当时所书其名字官爵不应差误可信无疑于善恶大节则当以史为据今传首尾颠倒差谬如此然则史之所载是非褒贬失其实者多矣果可尽信耶  同本前志按汉车骑将军冯公碑乃宋崇寍中知渠州历下张禀得旧碑于史史君乡南阳村进士张钧丁权乡贡进士杜常同摹上石非汉隶也碑后尚有张禀后序及立石官绅姓名字作真楷端庄流丽非近今物详见祠庙济远庙下再按金石录绲谥曰桓而史亦不载云云玩碑语气以命将军因谥为桓等词似指孝桓之桓而言非谥将军也

渠州牧熊彦璋耤田诏跋一首 编辑

臣窃观汉文帝五下诏书率以亲耕劝农为先务至谓野不加辟是使奉诏不勤而劝民不明噫若文帝者可谓知所急矣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治行于上民化于下推君之治而致之民者吏也苟奉承不䖍则不惟不能致之民抑无以宣上意将焉用彼吏矣主上临御丁时艰虞宵旰轸怀靡遑暇逸概念天下之本农事所先申讲缛仪亲载黛耜爰洒宸翰肆颁诏书诞布多方扶杖往观者岂特感泣以观德化也莫不咸曰将复见太平矣迺者睿旨丁甯俾有司每岁春秋举行委守令出郊燕劳父老谕以亲耕劝率之之意继又待臣敷奏乞敕郡邑以御笔手诏摹刻于听事所如戒石之铭俾朝夕省览罔敢坠失庶有以广圣志焉呜乎休哉天语所以播吿者如此而侍臣所以对扬者又如此然则 司牧民之任处分忧之寄者宜如何耶臣材谫能微假守偏垒实愧无以仰副训辞之万一惟所以奉承者必谨必恪庶几涓埃或有补也谨拜手飏言而书于下方云绍兴十七年二月旦曰右朝奉郎权发遣渠州军州主管学士兼管内劝农事借绯臣熊彦彦璋立石  同本前志右高宗耤田手诏曁熊彦璋跋共一碑额篆御笔田耤手诏六字四围上镌龙纹下花卉长八尺广四尺上方九行行十三字下方二十八行行十九字或数字不等以抬写故现竖县暑司阍室按绍兴十六年知䖍州薜弼言州民朽柱中有文曰天下太平年执政大喜乞召付史馆于是修文饰治如乡飮耕耤之类节节备举当是时和议成韦后归自金高宗志意已盈无复中原之望秦桧探知其隐特为粉饰之说以消其恢复壮志所谓金人 奸细者盖如此诏曰不惮卑躬其本志志也与民休息疆埸罢警则谓作太学御大庆殿受朝及诸将罢兵等事至熊跋守令出郊燕劳父老当指乡飮而言而侍臣敷奏敕赐郡邑手诏是即一德格天之乞诏付史馆也夫耕耤大典也劝农盛事也观其文词与汉之文帝亦何多让迄今读碑暨跋忘仇释怨苟且偷安隐然如见然而文则佳矣故年历七百完好如旧字亦楚楚可爱礼行于十六年丙辰春正月跋纪丁已二月盖刊碑岁月也

明-李青藜救荒书小引一首 编辑

前志注时牧高邮 考古荒政及近代循吏所已行厥事匪一约略其意蠲与赈其大较也顾荒有水有旱水多旁入利鲜食可奏茭苇可然芙蕖菱芡之属可市 旱太甚即蝗螟助之无高下如焚矣余守邮六阅岁若与冯夷旱魃相追随而今岁之旱与蝗询之父老睹未曾有野草无青炊烟且断弱者皇皇悍者蠢蠢矣夫欲使惠覃而有济法行而知恩岂焦头烂额以后事耶请蠲矣蠲不可以必得即得仍属西江亦尝为糜食饿者而流移蚁至与土著争集绅衿父老谋之佥曰计口授餮便也门到户察在城市之不克举火者已六千馀人人曰五合自秋中望来年之麦非八千馀石岂可给哉无米之炊不得不归持钵乃与绅衿父老矢诸神焉一曰公一曰洁一曰断否者有殛如此可以劝矣会诸上台皆有捐余竭力措三百金倡之助者雀跃云来大逾所拟数为之十减四存馀力也米麦各半便输也其在郊野准此意行之皆以乡三老董其出纳无漏漏无冒无鼠雀耗盖费绅与衿四旬之心力余乃观厥成焉贫获果然富 帖席矣此不两利俱存耶编次付剞劂名曰救荒书危词也嗟乎水旱之灾所时有素封者亦渐化为窭人矣他年饥口将什伯倍于今日而八千馀石之米决不可以复得司牧其穷矣咽喉重地为忧方大谋国者念之

清-邑侯朱菽原刘氏家谱序一首 编辑

古者小史掌世系昭穆汉志世本十五篇纪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卿大夫名号继统太史公世表旁行斜上悉仿周谱此其掌之在官者也官谱既废家谱迺兴自西汉始魏晋六朝代重门阀刘孝标世说注引诸家谱至四五十部部新唐书艺文志列谱牒为史部之一门盖谱学于斯为盛矣然前则刘歆七略称扬子云家牒以甘露二年生见李善 注文选王俭集序所引后则眉山苏氏所作族谱载入集中流传诵习为世取法是能为谱者莫蜀人若也余游蜀十十载求诸人士能通谱学者恒不多得而所见诸家宗谱往往繁称远引上溯受氏之始茫无断限甚或牵连别派联为一宗攀援贵显夸耀门第遥遥华胄莫可究诘而农工齐民之家不能执简而书沿及数代忘其世系至不能举高曾之名号二者交病焉渠邑茂才刘君炳勋读书授徒质行淳实人也以自辑家谱一帙请序于余余受而观之其例用纵体直书变苏氏之法而溯源于明永乐时孝廉名志者奉为始祖中历正德时孝廉名桥明经名榜者不知其几世自明经而下乃有世次可纪至君盖十世矣君之言曰与其摭拾华胄远溯分姓之初不如近稽先人确载本源之实斯言也信而有征以视白乐天叙述姓源至以楚之白公胜秦之白乙 丙颠倒世次奉奉为远祖者不大过之耶君之谱虽简而自纪本支无泛滥之失又详其可知而不强求其不可知亦得阙疑之义使由是而推之继继绳绳罔有失坠以至于数十世之远将必裒成钜帙蔚然可观其以是谱为权舆乎君于谱后载族规数则又录范文正公义田记以示子孙意固甚善其益语诸宗人讲诗书敦孝悌明礼让循循然于乡为修士于家为令子则刘氏之兴其未有艾已若夫尊祖敬宗收族之说君序中已自言之故不复云

邑侯黄之澜刘氏家谱序一首 编辑

余来守是邦下车之初所接人士不一适于课士时见刘生炳勋其人沈毅端方颇超流俗甲申岁延至署中课读稔知经术传家文章训世渊源固有自矣会以简命擢陞束装北上刘生挟一策以请曰先代旧 谱失传生手纂支谱祈一言以为弁余曰刘氏谱乃始作于生乎哉可谓有志于本源者也显荣联捷启后光前在此举矣生也勉乎哉赞曰刘氏世谱志桥居先明德馨香俎豆万年达人继起奕禩家贤诒尔多福科甲蝉联

邑侯何恺棠书前尹邓公涌月台碑阴一首 编辑

渠城东南隅有门曰通济盖昔人版筑初辟之以通汲道者也门外二十许步有岩下临江浒浒高可数寻东值起文塔每当三五之夕水月交辉波光荡漾如圆镜如玉盘如万道金蛇顷刻万状乾隆初县尹邓君献璋因为台以揽胜竖石焉取杜陵月涌大江流之意名之曰涌月登临之顷如置身水晶域中大观哉顾其制如矩岁久亦多剥落予惧胜迹之湮也乃规而圆之以象月明重勒石以纪岁月并树汉宋诸名人 故里之碣于台上而桓侯纪功题名亦附焉苏长公不云乎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盖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斯亦可以见水月之大凡而台其寓焉者也时同治甲子重午后十日桂林何庆恩记并书

邑侯何恺棠书绅庶水城碑记后一首 编辑

宇宙皆分内事为民父母苟有所裨益责奚旁贷耶而或者谓非常之源黎民滋惧挽近官民间亦多故矣匪惟惧且滋疑事易擎心难难喻昔人称人之好义谁不如我殆非确论抑知我有可共喻人自无不喻喻之深斯不求应而应之速为民求益不啻民之自求益凡有益于民之事遂无不可蒇之事予于水城之役有微会焉而绅若庶迺尽以归善于予予何可述予实难忘绅若庶之乐于趋事赴公耳城既成诚益于 地方何加于分内斯碑也斯文也实耶夸耶能不对之滋愧耶爰缀数言尔绅若庶其尚知予之滋愧也可

燕宅安补修文庙序一首 编辑

圣主右文典莫隆于学校皇王重道化必基于黉宫故朔望伸展拜之诚殿楹实威严之地岁修有例缮葺因时况十室文风于斯为盛四里誉髦自昔称豪列宿郎官叠膺民社玉堂金马现埓词垣宴进士于琼林一科双甲自采芹而释褐十载两元瞬介宾兴欣逢大比龙门之鲤方跃跃以扬鬐泮池之蛟更洋洋而掉尾均沾木铎之化猥托至圣之灵但栋宇蚀于风雨榱题未免剥落缘广文张公 名仲谟 之谆谕称我都人士有同心共愿攘臂而争先苦难枵腹以从事予年逾八一有志未遑敢竭竭丹忱恭疏短引体张公之雅意托钵沿门俾殿阁之辉煌钦崇 圣道苟能积少以成多自见美轮轮而美奂从此桂袖夜分香秋鹿一鸣喜气入银蟾之影柳衣春拂采天云五色休征添玉笋之班矣

李泳修明伦堂引一首 编辑

今上御极百度维新将阐明道教广励学人进天下于三代之隆也于是释奠大学东巡邹鲁升阙里之堂叹先师之圣奎章宸藻挥洒昭囘爰作擘窠大书颜曰万世师表颁示天下郡国州邑二十五年春府檄下渠嗟乎此诚旷代之盛典而生徒之希遇也哉顾渠自兵燹之后学宫茂草青衿佻达虽复圣庙草创而明伦堂尚在污莱之中国子先生且僦舍而居有司当灾荒之馀迫束湿之下不遗馀力矣每春秋朔望一拜而退曾未及与荐绅生徒考究六经申孝弟之义岂非为政之阙乎况御书既下而明伦无所虽欲委之他日而不能此官斯土者所谓 朝夕惓惓者也往者大工大役事出里民今则抚宪新政之初未经详明势难久淹拟于日下兴作计夫鸠工庀材所费无算将伯之呼且同托钵矣夫学宫重地宸翰威严凡我气味分宜踊跃若夫议捐议罚之役在有司力能任之至于采千腋而缀全裘集一篑而为九仞惟望尚克相予共襄义举使頖璧鼎新人文蔚起以副朝廷崇儒重道之意实庠序序之光也抑官斯土者亦与有荣施矣

雷㧑谦重摹南阳寺李白诗碑跋一首 编辑

大青山叠翠东来山回水折地名南阳昔人建树楼阁其来久矣予甫成诵时因唐李白经过有诗历宋暨明代多题和厥后老成云谢碑碣剥落几忘其半岁甲午春晴眺览忽于瓦石丛中得残碑一通细阅之李诗俱载后明万历时邑侯高则腾重刊夙思续镌适族人雷静不避 勤劳捐赀勒石既竣纪之岂直以壮村居之观盖继前人表彰之志而李白逸韵共南阳之景千秋不泯泯矣大清康熙五十五年岁丙申季冬月吉旦雷㧑谦识  同本前志按碑额题千秋大雅四字后刻雷静刊复刻金陵道人刘松楼七字不知所谓或即住持欤考太白本集作游南阳清冷泉无寺字别选本同王琢崖以为邓州之丰山下泉渠志加一寺字以为即今之南阳寺未知孰是第太白足迹半天下渠为乡国尤所必至古人咏山水诗分见两地者不一而足矧此自唐元微之后题和甚多雷公跋语亦风华掩映固可贵也

程云衢江家坪创祠引一首 编辑

国家治平由于明良之燮调亦藉于英灵之默相此先王神道之设所 以福国庇民非徒崇尚虚渺也邑之北鄙江家坪者群峯耸秀自巴营绵互而来冈峦隐见不啻罗浮云连岩壑清幽幽如游山阴道上虽探奇未经谢公之游而怪石足当米老之拜诚山之灵者哉虽然山不在高有神则灵自教匪逆乱邑之民倚山保聚连络数寨四年冬贼大至各寨民助官兵声势擒斩无算而一方获安当战时寨之民隐隐见四山旗帜布列若有神助于是创祠之议起焉以为忠国莫若关帝佑民无过邑之土主冯公欲并肖像以祀于山阿顾山锺其秀神驭其灵而珠宫鼎建则必人襄其力因是谒序于余余按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此正有功德于国与民而不为梁公所焚者窃为思之理幽赞明本正直以翊运者神道也飮和食德假涓滴以报功者人道也敬鬼神而远之陆橐是解不妨集少成多尚冀倡予和汝落成之日 勒名丰碑如云因心种果以福为田借此惑众诬民则不可诸君子其慎戒之

杨蔚起刘氏家谱序一首 编辑

家之有谱所以尊祖敬宗收族也窃见今之世重重门望者引往牒为远祖附权势者联异派为同宗此谱系之传未足尽信也渠邑刘氏族大繁衍与张王李赵并盛取科名登仕版门第之光雅擅巨族是以建祠修谱前己有行之者但源远则易棼族繁则难合据周礼族师书其孝弟睦姻有学共相劝勉进而登德行道艺之选行之或虑其难矣南轩夫子祖籍支分三汇刘官坪自小陞沟始迁广禄寺李家沟至今门户数十家垂白之叟未尝至讼廷少年辈不谙博戏孝弟力田留上古湻朴之俗蔚少受业门下讲习之馀以敦本力行为务孝友其天性也居 平慷慨有大志欲仿范文正公义田举衣食嫁娶数条以济族人惜志焉而未逮所撰谱系一书别亲疏辨长幼于墓冢之阡原宗庶之继嗣妻妇之外氏适女之出处历历详书有条不紊斯诚本支近则宗族易敦家诫约则子孙可守者也后世奉而行之更扩而充之安在不积久而大发其光以遂夫子之志乎已丑秋出谱命序蔚受而读之噫吾师之为此谱岂惟传之于家正吾党所取法也

任学灏邑侯何恺棠先生武功序一首 编辑

说者谓循良树绩文德足矣奚事武功耶而吾谓不然绛灌无文随陆不武昔人所讥夫武岂必距跃拍张翘关超乘与银抢效节辈争斩将搴旗之功欤廉叔度之人持两炬虞朝欣七憎鳖之官皆是也况天下安注意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文与武奚轩轾焉邑侯恺棠何公以粤西名 孝廉奉檄篆渠下车之始即以教养为先务其于文德固彬彬矣乃同治壬戍之夏大熟未获值曹逆自梁山囘窜已及竹阳矣渠之人咸震慑失措谓室家妇子即有寨可守而馀粮栖亩室无盖藏得不为沟中瘠乎侯曰勿恐大宪以渠为川东北门户谕防河以兼愿大局策诚善矣第沿河数百里处处可渡乌得而防之且纵贼入境而后与之角则吾民已不胜其扰曷若及其未至也守险以扼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宼如追逃军之之善政也于是亲督团勇出境御之于蒲苞山之阻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亲冒矢石相持几两阅月屡有斩馘贼惧而宵遁侯振旅凯以还渠人始获其获而川东北大局皆赖以无恙方贼之未遁也环渠各州县日令谍者至渠探贼踪莫不惴惴然至是而农者歌于田商贾舞于市官师相与贺于庭皆曰微侯之力不至此乃 或者曰是役也侯亦幸胜焉耳曹逆长驱州县莫敢谁何矧蒲苞非渠壤侯轻离职守而出境御之无乃为人作嫁乎曰此侯之所以为难也自军兴以来守土者例以分地为词莫适任患视其蹂躏乡闾如秦越人之肥瘠曾不肯一置念使曹逆果得逞匪特渠之事未可知即川东北尚堪设想耶侯一孱弱书生耳捐畛域之见奋袍泽之威率未练之民遏方张之宼以二千之师当数万之众卒能阻其凶焰不使过竹阳一步此岂胸无甲兵者而能然耶古所云运筹帷幄折冲樽俎者侯其有焉夫有大功者必有大赏在师之蒙曰大君有命开国承承家晋之彖曰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侯莅任未久即建兹伟烈由此而充之行将纪功竹帛铭勋鼎钟为天下所倚重亦宜也非幸也今者四民安堵汔可小休而侯安不忘危若曰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敢少暇乎增城垣通 汲道为渠人计至深远也近又奉文纂修邑乘微显阐幽惩恶而劝善又以见有武备者必有文事经济宏才左宜右有之妙诚非龌龊小儒之所能与昔裴中立亲平淮蔡而录野堂中日日与退之乐天诸人吟咏适情争一字之胜范希文经略西夏军中有西贼闻之惊破胆之谣而岳阳楼记谓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如侯者庶几其近之矣

赵炳南跋赠野庵和尚行状一首 编辑

释家有三乘法门而独了生死为小乘禅可知佛虽清修为主而亦未尝不期有济于世也野庵上人迹其初服弃妻孥入山若为一已独了生死者迺继因撑持常住起见苦行修积卒能使佛业重修殆亦佛门之功臣而不囿于小乘者欤予昔设馆于寺有年矣与野庵交最善见 其修积清苦心殊悯焉然思八万四千佛子何一非从烦恼场过来人也虽迩年以来闻野庵屡际坎𡒄跋使其志未竟而亦不害其为野庵也兹读其叙行状故为之记其后以示不忘旧好之意云

三汇塔序一首 失名 编辑

   塔曰文峯彰教化也考经史所载凡奇山异水楼阁台池无不悉备而独不言塔者以上古无塔故也自唐贞观三年建慈恩寺造浮屠七级高百尺许而塔于是乎始其后因旌雁德立塔之遂名雁塔至韦肇及第偶书名于上遂以为雁塔题名而要之唐太宗建塔为私装所取西域佛经而设礼无所谓塔文风也然予尝东下江汉至沙市南涉苏杭游西湖北上京师莫不有塔即如缓城果郡蓬溪绣山所经之地亦皆有塔而俱不之藏经者何也父老曰在唐私为藏释经而设在后 此则为培文风而设不然何立塔之多也 我渠汇镇限拥巴江形形同滟滪波翻宣汉势若瞿塘前拥牛山之秀后接龙冈之奇相阴阳于山巅度方位于河畔爰修宝塔号以文峰上出丹霄作两河中流之砥柱下临翠浪注千载层出之文澜山环水聚人杰地灵诚盛举也今试登塔而望四面云山万家烟火冠盖络绎渔樵纠纷文采耀锦城之华风流增古渝之色家咸握椠户尽怀铅皞皞熙熙雍雍蔼蔼吾想斯塔也比虹岩之奇观添铜鱼之佳兆一峰插天直开云衢之路千寻矗地借作龙门之梯伫见三苏文章  乔梓二程学门雅奏埙箎白玉读书于古刹青莲题句于南阳墨洗子云之池精泄宕水桥题相如之马彩映流江远逾杨升庵之佳制近接黎状元之先声不独李缉事冠獬豸而破胆賨山宼太史   而领袖群英也讵不懿欤因并书建塔诸 公芳名于左

廖春煜补修自水洞观音岩神像小引一首 附诗 编辑

  龙湫湫瀑布渠中八景之一也沿岩西行数百步怪石狰狞洞穴幽邃仿佛灵鹫一峰峻壁之下初无殿宇窃闻父老相传乾隆年间岩畔荆棘丛中金光四射居人集视实现观音佛像一尊厥有戒僧昌茂毁肤断骨不辞辛苦遍行哀募构修佛殿数层以庇其像遂岿然一梵宇琳宫矣第历年孔多庙宇渐圮邻乡士民等目击倾颓意欲重加整饬大为补修而请叙于余 愚  谓此岩形胜都人士登诸词赋作为诗歌已尽之矣惟昌茂募修一节几乎就湮夫以一僧而出此精诚襄厥善举功竣 脱然坐化从可见倡首若斯之难而为善获福之易也诸公补修之力不减于此其善量讵有穷乎既为述其弁言不揣无文并赋俚诗一 篇以志之峰盘踞屹相向 古桕苍松皆环列龙湫一水增万象水远山长路往环恰如蓬岛非人间偶从父老请胜迹此地自古无禅关忆昔兵燹不计年草莽荆棘杂山烟石上依稀 佛像蜗居维构屋数椽崖畔水石自嶙峋何 瑞 拥佛灯厥有住持名昌茂子然梵宇一孤僧乃僧操心独自苦铁绳穿骨忘痛楚持簿哀募经数年名注善缘方盈楮楮间众善俱乐输合计锱铢已万馀梯山破石缘结构行同天造一精精庐何计阅历遍春秋林园有时作荒坵诸公因欲谋善 相期颓垣为补修君不闻大厦难教一木支土物兴废会有时又不闻破笠遮佛胜铸金百年遗迹共追寻须知脍炙在人口胜迹未许归鸟有聊为据事阐幽光应与金石长不朽

杨虞裳邓仲岷遗藳叙一首 编辑

士有居京师数十寒暑不裘葛日不再食夜不烛吟咏撰述斗室之中艰卓清畸至死而无二者吾亡友邓仲岷是也仲岷弱岁举优行入都又游齐豫淮晋登涉酬酢皆有诗歌其才恣肄汪瀚莫知所际道咸间以文字见知银台罗公惇衍时海畺多事仲岷慷慨论御侮八策环瀛情势若指诸掌又称前滇督某公降署正某公在籍给谏某公皆御侮才也公韪其言采为密疏文宗嘉纳之罗公既重仲岷或劝仲岷就吏职岁乙卯仲岷举京兆自视将掇高第步台省展其所学奚以吏为仲岷持论既过高又好訾詈人人寖疏之又与人无往来称贷于是益贫其族姻在家者为葬其妻嫁其女以书促之归亦不答同治中独与赵寅丞水部王抡三铨部及余论辩相得而仲岷成进士归铨班发皤皤 然目视䁆翳无何类瞽然少壮所读书历历不忘为诗文益瞻富有古法每成篇辄倩人录稿扶童子过余其豪兴如此戊子二月竟病不起畴昔之夜余犹见其执蝇拂危坐所语元渺多不可解其易箦之室即四川营省馆厮云盖三十年未移席也仲岷平时好言梦尝尝记梦中所见古人或授以先儒绝学或导以山川幽异之境列于文稿语或俶诡不经子蚤夭晚岁冥人言梦神授以子逾年果生子又言神赐其目将复明未及明而殁呜呼幻邪诞邪蕉叶之覆邪秋柏之实邪抑墨者梦墨儒者梦儒理固然邪余悲仲岷之遇既搜辑遗稿编次其诗付其乡以大竹毛莲士孝廉又略述仲岷生平而为之序竹多文学士当能梓以行于世欤

杨虞裳牡羲甫司马有闲齐诗序一首 编辑

古乐亡而诗在诗者太始之乐也故天地之音即寄于古今人之诗乐心感者单以缓喜心感者发以散音之起动以声也逃于旷者中必郁呜其逸者形必劳穷其本即知其变也羲甫有闲齐诗必居一于此矣嗟夫趋饥寒逐冠盖势位者闲耶履锋镝席险深功名者闲耶策流景忘襄耄少壮至老者闲耶而君顾曰有闲乎哉君少孤尝抱一编走万里及宦蜀多购诗书公馀摊卷吟哦以求强识而取法之卜子日仕优则学其求闲之旨乎夫行百里者五十里而憩行千里者五百里则劳至于千里之外经年之久必有念故国之优游羡彼都之安处时序获迁升高以望羁羁旅之感苍然而生者况夫周历于秦楚燕赵之臣服官于垂暮星星之日则间之念有不因劳以生诗之境有不与年俱进哉且夫誓墓远游仰天泣下而歌呜咽此孝子仁人不得遂其养之思也 飮滇山之雪眠巴峡之云泣洞庭之波哨金堂之月而于其时嗟行役咏皇华赋高冈伤契阔此古风人纒绵忠爱之所由结也而君窃抑抑以未破万卷少典丽为恨噫必砌经史富琳琅而后谓之典乎必侈繁缛肆涂泽而后谓之丽乎吾观今之作者摭成语以为经集人名以为史声欲其谐也色欲其硏也篇欲其富也本叫号也谓之沈雄曰商为我变本靡约也谓之和雅曰宫为我叶匪惟摹之又剽窃之匪惟之又标榜之曰若者汉若者唐若者高王若者韦孟若者苏陆嗟乎沿袭既久性之道不几失乎君诗每工发端如黄土寨云暮投黄土寨红日下高松寄内云乡书催不断客子事繁难次瓮安云侵晨登古道天地澹清晖可知其作诗之苦矣以渐求入细之业而曰此间中中之逸事又君之诡于立言也夫

杨虞裳女甥冷箎姑守贞叙一首 编辑

曩余于役曰南龙州钦州之交适同事清泉王公之春选婿邓讣至哭未竟其家信又至述女公子裂服毁容守节未嫁余哀之作诗以纪其其一解曰匪丹匪黟匪瑱匪璧有女子心砻凿不亏其完而冰霜不渝其色二解曰五色不粲孰为文章白玉不毁孰为圭璋繄抱璞以守素何慕乎昭昭与晶莹湘人在官者闻其事于朝得旨旌表王公犹以邓氏宗人少无可择为婿后恒悒之龙州钦州去京蜀皆万里余往来炎风瘴雨中辗转三年岁不得一书宗族亲友死生婚嫁罔有所闻去年丁亥始还京师今年四月冷孟千大令从蜀来持冷箎姑守贞节略属余纂叙其事曰此吾之侄而君之甥也当母许俾得乞文海内以彰余读竟曰噫嘻甥固已长而诗字且待婿而婿又死复能确然翯然属此坚 白以为吾宅相光邪始余丁卯去里闬甥生甫弥月也壬申还家甥父没期年甥母守义抚诸孤甥时甫六岁也呜呼其其母以孤在而不敢殉其夫之死其女复以母在忍死而不及见其所天之生同心贞义作未亡人何杨氏女与甥之不幸而冷氏胡氏之不幸犹幸也胡氏浙之仁和人甥婿希樵胡仲子甥母为余族人姊甥父成都庠生字梦九为孟千同母兄与余少逐文场余常至其城西宅随余姊识其姑嫜今二十五年矣事历历如昨日幼时即静肃鲜笑言殆少成若天性矣孟千又言甥婿以丁亥夏殁于嘉州婿兄诗船进士主嘉州讲舍寄讣成都甥大恸方乞孟千致书诗船订大归期胡氏寡婶夜梦希樵吿新妇素妆将至寤以吿诗船诗船姬方娠书至诗船祝天生男为弟嗣秋九月甥入胡家奠辍之夕姬适娩火而祝之果男噫嘻天人之感其奇且捷如 此是可藉海内之文章相与不朽矣余始闻悒悒累曰念及此盖稍释云

贾莼浦冯焕残碑跋尾一首 录同本前志 编辑

 永甯二年立碑目云在大竹县古賨城下碑式云冯焕断碑六行可见者或行有七字隶释云建光之元即永甯二年是岁七七月改元焕以四月终故碑尚用旧年也隶释汉冯焕残碑三十九字其云北鲜卑叛逆则元初六年诏除幽州时事也其云策书嘉叹赐钱者冯绲传载焕死于狱中帝愍之赐钱十万贯是此事也末有永甯二年四字盖其卒之年月也帝纪书建光元年正月幽州剌史冯焕率二郡太守讨高句骊濊貊不克四月辽东都尉庞奋承伪玺书杀元菟太守姚光绲传云幽州剌史疾忌奸恶元莬太守姚光亦失人和建光元年怨者诈作玺书 赐焕光以欧刀下辽东庞奋行刑奋即斩光收焕焕疑诏有异上自讼病死狱中建光之元即永甯二年是岁七月改元焕以四月终故碑上用旧年也碑字无几而皆与史合

贾莼浦汉车骑崖石刻跋尾一首 录同本前志 编辑

 蜀碑碑记补赐豫州剌史冯焕诏安帝元初六年立字原云在渠州今渠县隶释碑文首云吿豫州剌史冯焕者汉诏之式如此按焕为车骑将军绲之父绲传云焕为幽州剌史又有墓阙题云豫州幽州剌史冯使君神道季年豫州境内无盗贼事上谷代郡皆幽州部诏有顷属乐浪北顾伤心之文亦幽州也诏中谕其竭心尽虑而使之便宜数上必自豫徙幽州而赐此诏其石下断惟存上八行意不能详考焕犹在豫故其前尚称故官也据字原云王氏列于南充县误

贾莼浦冯焕神道跋尾一首 录同本前志 编辑

 蜀碑记补永寍二年立字原云在渠州今为渠县其文曰故尚书侍郞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君神道共十九字金石录云按后汉书冯绲传绲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绲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绲墓前双石阙上知其为焕阙也隶释汉幽州刺史冯焕神道今在渠州冯绲传云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建光元年卒隶释有元初六年赐豫州刺史冯焕诏焕之残碑有郞中尚书侍五字惟京令无所见也

贾莼浦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墓志铭跋尾一首 录同本前志 编辑

 碑目考墓在大竹古賨城双石阙西南一丈三尺按后汉书冯绲宕渠人也墓志碑尚在碑额篆云车骑将军冯公之铭碑文作隶书字犹可 辨县志宝刻丛编汉故车骑将军冯公之碑篆额冯公绲巴郡宕渠人碑云字皇而本传作鸿碑云一腰金紫十二银艾绲终于廷尉以将军题碑首者以金紫之贵也绲以永康元年十二月卒碑系是年立释隶云在渠州字原云墨宝作达州此碑与冯绲神道冯焕残碑吿冯焕诏皆在渠州流江县达县永陆县之间郑霭先在䕫路得之故墨宝作达州实渠州境 按渠州今为县前属顺庆府达州属䕫州府嘉庆中置绥定府达改县及渠俱隶焉流江永陆二县今废其地一并入渠县属绥定额题云汉故车骑将军冯公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有穿在第五字之中文十四行行三十四字字将军体清守约句将军字平阙后空三行书威宗得谥之由此出李雨村蜀碑记补今按通志援碑目考云墓在大竹古賨城误考古渠大达广南梁等处通号賨城犹之 通号宕渠也墓铭碑系嘉庆十七年二月初旬寺僧于渠北里许龙骧山冯公庙前左侧地中掘出通志云碑阴有宋张禀记查碑碑前载墓铭禀实后跋非碑阴也渠北六拾里三板场侧之大青山旧名冯公梓里土人建庙于上有明迄今御灾捍患历著灵迹墓铭神道实迹可考闻墓即在大青山附近岁久湮没今亦不能实指其处广大梁南等处多载冯公事实盖因古通号宝城宕渠故也按宋摹汉隶碑详后

贾莼浦交阯都尉沈君神道跋尾一首 录同本前志 编辑

 蜀碑记补碑目云在大竹县北一里隶释云在梁山大竹县舆地碑目云双石阙其一镌云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其一镌云汉新丰令交阯都尉沈君神道字原云沈字左字道字丰字发笔皆长过三四寸许令字交字两笔皆长君字中笔亦长碑图云其上皆刻朱 乌其下则右刻元武左刻一兽首若虎而角环在口已缺共瓜据之隶释云二神道盖是一人犹王稚子阙尽书其所历之官也按蜀碑记补碑目隶释俱云在大竹梁山通志援之附载大竹误今考其地碑在县北八拾里之者峰场侧旧名燕家场双石阙废田中式与目碑字原碑图等籍云云刊置形势毫发不爽其地距大竹二百馀里距梁山山三百馀里道光己酉冬邑侯王椿源建亭于上以蔽风雨并勒碑以记之今拓印纷纷传之远迩矣

贾莼浦宋徽宗敕渠州汉车骑将军冯绲告牒碑跋尾一首 录同本前志 编辑

 右宋徽宗加封冯公惠应王吿牒碑现竖济远庙正室以雨淋日炙所不及故历七百馀年完好如故碑广不过三尺高仅二尺有奇石小则移置便护持易为方也查冯车骑以唐僖宗时封灵应侯宋神宗加封 应民公至是进王爵历下张禀记有云崇寍改元来守宕渠徽宗以神宗十一子即位辛巳号建中靖国次年改崇禀之来当在壬午或癸未又云朝廷将加王爵先赐额曰济远禀因祈祷之灵又得旧志铭于土中乃为申请蒙朝廷允许先葺庙字故记作于崇甯三年三月初五而吿牒实行于九月二十七日也按是年八月以赵挺之吴居厚为中书门下侍郞若蔡京则于二二年已为左仆射门下侍郞兼司空矣碑与史传无不吻合惟碑载中书令侍中下各刊字字画端妍非磨灭者考中书令侍中自唐以夹非勋高望重不轻授如赵普兼侍中钱俶兼中书令是也所谓官不必备想尔时犹然字体则类元长时所尚也是碑及前明正德敕纪碑皆完善无少刓蚀非神之阿护不及此渠人所当珍重而爱惜者矣

贾莼浦练使胡将军碑跋尾一首 编辑

碑高约丈馀广八尺有奇额题知郡都统练使将军胡公全城却敌之记十六字碑字体约五分共五拾馀行行五六十字合计不下数千言惜字迹磨灭间有数字隐约可辨不可句读碑阴刊刻礼义城图图与碑高广相埓左刊东字右刊西字上刊北字下刊南字字各广三寸馀端楷无少刓缺中绘城郭民居廛市田里道涂井然不紊竖县东北七拾里三教寺后即古礼义城按志宋宝祐中制置使蒲泽之宣抚李会将军张需徙州治于此元军至练使使胡载荣率州人以死拒守城得无恙事后勒石纪功记出谁氏之手则不可考矣再按宋史淳祐初元军复犯蜀时余玠为四川制置使于利阆城大获山蓬州城营山渠州城大良平嘉定城旧治泸州城神臂山因山为垒棋布星罗继又城钓鱼 山徙合州治之而蜀始可守玠去蒲泽之代为制置使开府重庆实宝祐四年也逾年元军入剑门陷鹅顶堡再围合州蜀事孔棘则所云徙州治者当必此时盖效余玠成法未可知也甚得设险守国之道其英谋硕画寿之贞珉必大可观惟是土人不知爱惜而为风雨剥蚀良可惜己

王遴选贞女涂九姑传后序一首 编辑

贞女涂九姑余妹婿凃宪璜女女先叔衣锦之外孙女也世居汇镇道光辛卯九月十三日女生甫八月而母乏乳先叔接入吾家觅乳媪代哺以故居吾家日多得从余受女四书粗识字句稍长即恬静寡言笑不事铅华或听节孝故事则色然喜亦不知其何故岁半时受同市周家聘丙午岁宪璜殁哀毁尽礼服未阕仍来余家盖以先叔甫逝嬏母抱伯道之悲女能曲体志意而慰其寂寥也丁未冬囘汇己酉女年十八亲迎有日矣会周子病女知之坐立如痴及卒女闻讣呼天痛哭即请过门守志其祖若父及家人等咸以其年穉恐一时悲愤所激虑或中变始则施以怒詈继则动以财产终则托诸亲眷百计婉谕卒弗听惟长跪涕泣而言日女母舅之长媳饶氏年十九守志女母舅之次女适谢年二十五守志女之二姑母适刘年二十六守志女之大从姑母适杨极贫无嗣年二拾归母家守志女之庶母年二拾三倚 我母守志凡此皆人所共知女虽不及诸姑伯姊敢忘此志欤且女此志闻病时已决第能与亡夫一面俾异日黄泉下得识斯人心亦无恨允则此志克遂一家尚有相见之日否则有死而已其家知其志不可囘命偕亲眷往吊如礼入门拜毕即诣灵床执亡者手痛绝者几次凡见闻者无不 咨嗟太息以为得未曾有尤异者女以虽未及庙见而生实为周家妇姑叔有呼以姐者女则谓余而嫂也当正名分其他卓识类是先是余于是月初七日夜将寝见天上云作鱼容金色浓淡相间如黼黻意必有喜兆至吾前者明日讣音至问来人得其始末不禁悲喜交集为之叹日此名节两全事之不恒有者乃能于吾婿家见之哉幸矣所冀竭诚致敬执妇道于高堂茹蘖飮冰妥夫灵于地下异日日采风所及名垂青史将不特寒族之光己女有深体余言焉可是为序

金遂生募置栖留所小引一首 编辑

城东负郭旧有栖留所迺前邑侯介屏王公创修地虽湫隘瓦屋数椽足蔽风雨凡老稚之颠连无告流离失所者咸栖止焉咸丰辛酉曹逆犯境兵勇云集附城民居悉付一炬矧此区宇乌得不为灰烬乎今冬 霜雪连日沍寒尤甚邑侯何公因阅城垣登陴一望蓬首赤足辈卧风雪泥淖中如冻猿僵鸟殊堪悯恻爰捐俸若千金以为之倡伏冀好善诸君子不吝锱铢共襄义举俾饥寒者免风餮露宿未始非仁爱之一助云

蓝峻生募重修奎阁序一首 编辑

渠城通济门外地名魁斗石前人于其上建有奎星阁面山临水悒翠流丹一邑之伟观也至清咸丰辛酉冬曹逆犯境毁于兵燹历拾稔辛未邑缙绅先生睹颓垣短瓦古迹就湮爰集集同人共襄善举方为山而进篑俾造塔以合尖于是废者举颓者兴庙貌巍然崇楼再建矣而在事诸公且更醵金集会使俎豆常新年年七月瞻依罗拜永矢恭敬之忱而冀启文明之运甚盛事也洎乎民国五年丙辰孟夏袁项城欲复 活帝制护国军连袂以起而我渠亦表同情焉乃渠竹谊属邻封而态度竟生疑误兵戎相见围城以攻奎阁高耸恐敌据险要以厄我城垣守陴憟惧县长仓皇皇须臾之间崇阁神像辄自焚焉呜呼成败有数耶而神其不祀矣虽然蕞尔孤城环攻不胜相持二拾昼夜而我军无恙彼则伤损实多是岂天时地利之有可恃哉而要皆神之所赐也同人等方欲营室鸠工以谋重修之举而赁屋者己具竹头木屑任为独力之支虽见义自当勇为而代庖不免贻讥值此楼阁重新规模粗具宜布祗园之金用偿无券之债非然者私囊暂解久假不归将藉以为词而化公为私喧宾夺主非特违乡先辈前日创造之本意抑亦神之所不乐也然或者谓魁神之祀事本不经前代之欲掇巍科膺显仕者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考天官书奎为封豕为沟渎而不云文章 之府就云奎也何以不像奎而改奎为魁考魁为北斗之一星而又不能像魁乃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是所祀者为无据也况今科举早停其立功名致仕宦者又取径各别焉而犹拘拘于此以冀其有助之者不大惑耶噫信斯言也则更不能无无感矣昔翟公为廷尉客塡门及罢门外可设雀罗人情大抵如斯然而凉薄之行君子弗尚对于人不可而对于神可乎宋初五星聚奎说者谓孔子鲁人奎娄为鲁分野本儒教当兴之象当时学校之奉魁自宋时已然天官书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宫一日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春秋元命包曰上将建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禄赏功进士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左理是其所主不一而文治武功世运之隆盛可致焉然姑不具论丈夫贵自立英雄造时势岂必于媚神徼福 以为识者所考哉惟是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乡先生经营于前而敬恭桑梓宜继守焉且丙辰之役转危为安父老子弟额手称庆神之御灾捍患宜有以崇德报功同人等衡量锱铢以祭需之积储有限而量力之捐助无多不能无将伯之呼指囷望赠当不乏仁人之赐量鼓争操爰述颠末吿诸通衢

蓝峻生募修祥符寺序一首 编辑

渠城之东岸山巍峨而耸翠其巅有塔曰文峯塔之下林木阴翳其崇宏而壮观者则有寺焉曰祥符自唐宋以来骚人墨客多会于此盖以枕山面水胜景足供流连而禅房花木点缀多姿又足以怡人情致峻岭丛林中隐露露金碧抚灵祠绀宇洵法界幽栖琅环福地洎乎年湮代远峯峦依旧而栋宇摧残苔藓壁侵钟鱼音歇惧古绩之沦胥遵大府 保存通令议募修焉请于有司准其备案修葺弗敢自擅也丁兹采取木石备集丹青冀佛像之重光新古刹而复振自非一腋所能集裘要必众流始可成川仁粟义浆尚望源源而佽助善男信女须作种种之阴功布金继乎祗园精舍同乎鹿苑将见合七宝之庄严混千灯于一色指日可告厥成功若夫兹寺之沿革事迹呈词加详焉兹不赘云

杨思慎兰云山馆诗选序一首 编辑

兰云山馆吟草吾宗振刚先正公馀之作也先正字立之工诗善书为清嘉道间名进士越年十馀哦什千章尝躬书小楷楷裒成十五厚册其子若孙珍同拱璧秘未示人者百年矣吾渠现任教育局长君石为先正之曾孙以思主通俗教育刊笔政且属同宗关系始出此吟草嘱选十之二三以飨世窃谓先正隶籍蜀西历官江右锺以山水习于风骚 其律诗雍容榘型杜老古体拗折造涪翁回环披诵信所谓县圃鲛宫无草不奇无璆不美举之以走海内贵洛阳可也何选之是云哉虽然传吟草以为家宝珍手泽葆遗墨固君石局长祖若父之之志也君石局长不欲违祖若父之志而又欲阐先正之遗烈思虽玉砆不辨昌敢谬以谫陋辞耶爰师曾涤笙氏旨约选诗三百章题曰兰云山馆诗选其诗馀则附庸焉君石局长名槐柱由四川高等学堂毕业盖亦能世先正之家学者

胡春滋再思庐集联汇录序一首 编辑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虽然夫岂不以其时乎哉古之时冠婚丧祭不废酬错然必发乎情当乎义也质嬗而文庆吊制作纷然错出矣越至于今地无城乡人无贵贱与其亲疏凡其人之偶事 其事亲连者为之敷词陈言累纸而不尽即非亲连而或为所识之邀约亦莫不拟联赠对用为其人光斯果发乎性情而当乎礼义之所为耶人之生也情不挚则所言非谀即妄妄文之作也义不晰则所拟非虚即伪二十世纪来所由文明愈进人性愈汩而世运愈靡矣可胜述哉第以风会所趋求之者众而供之者难文人学士欲已而不可以已实已心焉病之吾渠杨君秀思乃以平日之所诵习者上自汉魏六朝下至唐宋明清之诗歌词曲旁及西厢聊目与夫县属之场名优伶之花讳一皆刺取其英华而裒录其名贵者以集成联语凡阅年十馀得若干幅名曰再思庐集联汇录盖亦勤矣顾其中编集若庆祝若婚贺若哀挽若祠庙若名胜园林都不分类编次犹有待于用者之披索虽似未周然要不可谓非应时之需与繁于文事者启迪之资也吾是以有 重焉

达县王炳章东轩诗存序一首 编辑

欧阳修解诗人少达多穷之说以为穷而后工岂穷遂有造于诗哉吾窃谓穷能不役于穷诗乃不求工而自工也何则穷者诗虽工而不平之呜中声已变非但小弁之怨离骚之忧也即叔夜之吟未免于愤杜陵之作或讥其苦无他心役于穷音节固殊矣安可谓工惟穷而安甚间甚淡甚雅甚则性清活泼鸢鱼机畅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故不必奇语惊人而心声自然风骚皆有致也盖有安间淡雅之怀无论七情异感而温柔敦厚之旨自寓不真可谓工耶斯诣也昔则有陶渊明今则有冉君伯敬夫渊明以晋代衣冠而值刘宋之纂窃冉君以以前清选拔登贤书铨邑宰而值民国之创建其穷固同矣乃一则归至彭泽一则 桂勘破万法只只了一心期透性命之关肯受贪爱之缚应胜任而愉快料有志之竟成然舍必无舍者之相而舍乃真施务出施者之天而施乃报放放得下囊中不留一钱悟得空身中具足三宝欲证生生之果实圆 之功岂但名题青云直可身亲白象矣   

赠序类 编辑

清-邑侯席世䌻老程翁初度八十有五赠序一首 编辑

翁名诣邑之耆硕也今天子嗣极之元年德洋恩普颁明诏尊高年自九十以下给粟肉酒帛外各赐七八九品顶服有差猗欤从古未有之盛典也然或遗于有司己未余奉檄庖篆于渠簿书鞅掌未遑他及数月之后诸务就绪因思推广皇仁访邑中老将申之大府吿之彤廷 俾康衢皆歌德之老绛县无沈沦之年于舆论险喁中得翁之事亲老而弥敬似胡广训子义方似禹钧友爱因心似庐子家古诚淳朴似万石君还人遗金似裴晋公正直严介似王彦方殆庶几隐君子欤心窃识之及庚申文峯书院聘玉峯程孝廉主讲而后知翁即玉峯尊人询其齿已八十有五矣矣犹喜读书论史鉴事琪树琼□植根有本益信为老成典型也玉峯行且黼黻皇家他日龙章宠锡乃分之宜但云粟肉顶服犹未足比荣余承乏兹土凡高士民例得表扬况有翁之德而年又最高因为叙此而赠以额曰洛社耆英盖以继襄阳耆旧之书蔚宗隐之传云

宣城刘给谏芳霭渠段君德政序一首 乾隆丙寅 编辑

 甲子春于飞段公分符宣邑时予备僚柏台往谒邸舍挹其道貌聆其 返自滇南皆以诗自娱而辞旨温雅和平亦复相似故观东轩吟草宛见高人啸傲不得谓冉君之僭妄也顾或者谓不惜歌者苦但恨知音希诚有味乎其言之也冉君处今之世而乃乐为讴吟谬求唱和何不惮烦乎不知圣人惟鸟兽不可与同群而斯人之徒舍此谁与彼沧浪孺子黄州梦婆皆可作同声之应况明有点笔操纸者而顾金玉尔音哉故在渊明人多素心乐数晨夕欢言酌酒遣兴东篱吟咏无方体也而在冉君和风如惠同人非一倡予和汝无有遐心赠答不少吝也盖天怀安闲淡雅冉君即今之渊明岂如穷者之抑郁无聊徒抒忧愤怨苦之辞哉然则世有浮慕翰墨谬附知音抚东轩吟而谀之日穷而后工吾知冉君必笑而不答也

李云程募募修云雾山普贤殿引一首 编辑

云雾山川北名山也其阳则渠其阴则竹蜿蜒数百里上插云雾非极睛明难睹其象因以得名余于辛巳夏尝一登临曲曲澄江盘若缨带重重青嶂攒若莲房洵气象万千也中结普贤殿创自绍兴之代葺于康熙之时迄今又百年矣岭峻风狂庙貌朽香集人盛客堂难容然琢白玉以为阶非寸草之所可化铸黑金而为瓦讵一本之所能支有僧通训者誓愿重修祈挥一引余闻夜则圣灯辉煌信此山之有圣昼则祥光缭绕知是处之发祥宜乐祷无不灵十邑景仰求无不应全蜀声扬以故礼之者老幼提携朝之者塞暑络绎人人目前有云雾个个心中有普贤愁布施无结孤之悲留玉无东坡之慷慨也哉所患董理非人将借题题菩萨实为饿鬼自造地狱冒为佛堂作俑固属欺心助纣亦恕无眼兹僧通训年类刍尼之少才似妙喜之长参学四方具足 吐嘱居然古大臣风度退食之馀窃幸吾邑之有贤父母而桑梓之蒙庥正未有艾也是岁秋抄宣邑人士计偕来都者咸啧啧称颂不置始信向之瞻仰仰而倾服者良不虚矣公之治宣也不矜才不负智不弋取名誉不依附势要竭忠效职恬淡自如劝农课种民怀乐利之休设学明伦士沐甄陶之化至若绝苞苴平讼狱锄强暴重师儒因革事宜满志以踌躇他如水旱疾疫有祷辄应痌瘝一体之念感格穹苍虽鳏寡孤独靡所依归者莫不均荷其帡幪焉越明年政洽民醇百废具兴骎骎乎文翁之雅化再见于南邦矣奈何世事如棋官场作戏乙丑仲春有候补县令之周邦正檄委督修城工暗中作崇惊骇宣民一时蚩蚩之众堕其鬼蜮以为新旧代谢既哗然而不寗遂嚣然其莫靖而当事诸公各媒蘖其短竟以哄闹府堂指使保留等情入奏几几乎沈冤莫 白矣幸而惠迪有终福善不爽后经钦差大人之鞫讯而泾渭昭然妍媸立判如日月之晦而复明洵可请履险如夷有屈必伸也兹者公解组归田行将高卧东山宣之父老子弟若婴儿之失其母母者然或为诗歌以送之或载酒浆以追之予以匏系都门不获与邑之士庶遮道攀辕仅为之纪其轶事附之诗篇以代祖道之意他日播之瑶函允堪辉煌典册垂之奕禩应推不朽名臣岂世之颂神君称仙吏者所可比拟哉

周士孝阎茂名德政诗序一首 编辑

诗之作歌芦溪阎先生之德也先生家于蜀幼颖异年十八领乡荐及壮游宦岭南历宰山海间所至有声四篆及茂名泽之入人者六载己亥春以公过镌级解组入觐都人士惜其去如赤子恋父母绘送别图 一轴遐迩毕集扶老携幼攀辕遮道者以千计无异竹马来迎时图中爱戴因依傍徨悱恻之意溢于图表其图所不能尽者悉于诗见之余与先生同里相善丙戌岁同拜阙廷先生之南来也越十十年余亦逾岭承乏电阳又与先生同属高凉郡故于其行事知之独真先生事上恭而节治下勤而惠读法听讼自昩爽至夜分不倦余尝欲一言识之愧拙于文辞无以纪美政事也今年夏会于羊城旅邸展图诵诗举余向所欲言而未能者畅言之且人人言之则余又何言然秉懿好德之良今犹古也徴其实足以风有位圣天子明烛万里先生其必一蹶而振以慰南人思爰择其尤雅者略为序次付剞劂藉以广先生之德夫为政不在多言以诚亲民者民亦亲之亲则乐乐则久久则传若以文之佳而传者末矣

书说类 编辑

清-贾屏山为雷门二节妇劝助小引一首 编辑

易曰苦节不可贞说者谓节贵得中至于苦则过甚而不可为正贞正而固也故象之辞曰其道穷乃有穷而不失其正苦而弥励其操则其节逾坚而尤令人可钦而可悯如雷门二节妇之行是已夫古来称节者如断机丸熊画荻诸懿行载在简册莫不殚其鞠子之劳明以承先绪而启后人故未亡人之行可以吿诸地下而无恧然犹曰曰有孤可育有田可耕有书可教读也而至于只身自芘孤掌不鸣上无瓦覆下无锥卓空帏寒灯共抚一雏茹糵飮冰四顾无依当亦行道之人所闻而心恻者使有不仁人君子扶持而拯救之嗷嗷数口不其馁而由此以 推则凡穷乡僻壤类如此而抑郁不得遂其志者曷可胜道良可也已抑又闻邑乘所载一门四烈即二氏之先也其贞风亮节犹足引翼后人然而苦矣兹幸邑中好义诸公共为筹画或倾囊以施或指囷而与故寡弱得以小济而犹未暇及其终身也传有云人之好善谁不如我是在仁人君子不吝锱铢量力倾助俾生者不致失所得遂其成立则殁者之衘感于九原又当何如哉爰弁数语于首用代将伯之呼

杨虞裳创办学田公启一首 编辑

启者朝廷设学官司化导清俸有限原赖地方有以供承仰副盛世重道崇儒之意故南北诸省省皆有学田川省之乐山梁山等邑亦间有之学师送考之薪费岁给院试之册费书役之口食皆资于此度支有恒公私并美甚胜举也吾邑上年屡兴此议因筹款维艰事未果行近年 叠奉大宪檄文县主面谕并谆谆以学田为重又闻邻郡州县亦次第举办巴州南川其尤著者阁邑闻风欣慕禀恳县主移取章程详加裁酌复呈两学老师亦蒙欣奖惟事贵众擎款须先积用特公请集议量力捐助以襄盛举夫人莫不望子弟之成名而成名必自庠序始是举一成则人人共知师道之尊上苍必佑以得人之庆其收功旦夕者子弟即获目前之利其积厚流光者子孙亦食将来之福且一家助之而一邑之子弟沾之一身出之而世世之子孙收之其善之广狭大小利之之远近厚薄必有能辨之者所有依仿酌定章程开列于后

邑广文吴照梨树寺大殿劝捐启一首 编辑

窃维栴檀徛秜白莲则界涌三千宝珞庄严黄金则亩布八十寻辟支于鹫岭地证无生听梵呗鱼山天开有象琼阶草绿谁辟火珠之林绀 宇花红孰营水晶之域盖泰山高出万仞惟资土壤以成工而青海深入千寻尤赖细流之底绩渠南六十里有梨树寺地擅蟠龙山传舞凤溯自香国之始开实维雍正之初载时有僧曰幻亦常见重于延陵喧静皆禅似坡公之遇佛印出处殊致若支遁之得许询加以覃氏谭氏念切擅施心存法胜共经营以不日同心德于一时创此龙宫成兹虎穴竹苞松茂宝地羡瑠瓈之平鸟革翚飞香烟看翡翠之合门开大妙说法喜得如来宅演之车谈经欣逢慧海而云游者众鱼龙腾跃以来归亦星见于兹鸾凤缤纷而下集解定香戒香慧香之摄无非面璧观心参大乘中乘小乘之禅莫不拈花微笑洵惠远莲社之足比非已么芽屋所可方况卡继之者有顿圆透月诸僧或赡慧日用辟宗风心清众缘前有美而弗坠性出群群有后更盛而可传试问觉路迷津惟此是 金绳宝筏倘悟慈云法雨于兹即翠竹黄花越至于今百有馀岁象教昨旧鹿菀尤颓惟大雨之时行乃正殿之柱折偶经浩劫雁沼空存立作化城鹦林安在惟谭子德政覃子庆侯萧子宗恒王子怀滨念一郡之香火嗣前人之馀徽以回龙寺僧性空狮座名宗鸡园上品阐真如之密谛续菩萨以禅灯谓敝衲之有堪 量丈室称拆铛之已久可引方袍迺公呈吁恳邑侯郑主饬伊住持随彼缾钵经驮白马不敷五衍之车舍辟青鸳永清八功之水然而工程浩钜经费剧繁欲成千金之裘须借众狐之腋园成欢喜纵挂袋以何辞沼辟醍醐即成簋而不惜伏望四四方仁人君子事襄经始情协落成倒箧无私义争大为小为之别倾囊弗吝人无先进后进之殊缘永结乎三生念皆空乎八垢则是檐香满地将克复夫阿难之旧观抑且花雨弥天庶长留夫宕渠之 胜迹

奏议类 编辑

清-刑部议覆宣城知县段云翮指使哄堂罢市一案疏一首 编辑

题为核察议覆事前据山东道御史张疏称调任巡府准题参江南宣城县知县段云翮指使哄堂罢市一案乃吏治民命所关奏请另派公忠大臣前往江南采访审断是非始明等因入奏蒙皇上兪允降旨着刑部遴派司官一员前往会同该督审拟具奏今据江督尹继善司官黄永年会题题审看得江南宣城县民徐民彝等哄堂罢市一案绿宣邑灾赈之后举兴城工有委员周邦正来宣协办一路用宣城县正堂灯笼携眷多人赴任以致乡民哄动误疑现任段果被参新官来宣署事因感段赈灾抚恤之德恐被谪去遂约众恳府转详保留该府不允叱 令禁止人众将公案挤倒复饬锁拿民愈鼓噪乃持石塞署经知县段奔至府堂喝众至失声迟久稍辑今会提各官犯人等逐一严讯供认佥同哄堂塞署实由邦正举动招摇又以该府蒋不允保留而以锁拿恐吓不能明白晓谕谕静镇弹压所致段实未尝授意指使及细察各署卷宗再鞫具禀邦正语塞词穷亦并无段指使确据又称段为人谨饬尚堪训士可否请以教职补用等情覆奏奉旨该部核议具奏钦此钦遵到部该部臣会议得委员周邦正协办城工何得携眷赴宣一路冒用宣城县正堂封皮灯笼以致愚民惊骇讹传胁府保留诚如该督所称举动浮躁复附蒋捏禀坐段指使又下之石其心术巧诈尤不堪问似此试用人员便如此乖张尚堪膺民社之任乎例请参革永不叙用至该府蒋当人众保留之时不能明白晓谕而以锁拿恐吓才智固属 平庸复偏徇邦正之言据禀揭参倘不蒙钦差研鞠该县叚几罹重戮又无无论倡首王子华各犯矣以是昏愦忌刻之员何以表帅十城躬居人上乎宜请旨降三级调用其馀王子华等辄敢哄堂罢市纠众抗官此种刁风万不可长但为保留贤牧公愤过激情有可原王子华徐民彝等宜照胁制官长例减一等治罪各杖八十折责四十流三千里以下从犯各杖八十减四十至于宣城县叚无指使哄堂罢市情弊然治下之民如此刁悍平日似少化导之方前据该抚甄别已议革职在案今可无庸另议但察叚在宣邑下车未久即被火灾查恤妥协民心颇德且人实谨饬系举人出身尚堪训士可否请以教职补用臣等会议谨题伏乞睿鉴施行 旨下依议钦此 

李艺圃弭盗疏一首 编辑

奏为请严强劫之风以靖地方事窃强盗劫掠最为民害文武疏防处分綦严初参停陞二参住俸三参四参分别降留降调诚以安民莫先弭盗故严立科条期于实力奉行也无如身任地方者往往视为具文以致凶暴之徒逞其猖獗如臣道衙门稽察吏部上年正月起至年底止据各省揭报到道者除寻常行窃不计外强劫之案共一百三十件其中最多者江苏省则有十五件四川省则有十一件而广东一省竟至七十馀件该省虽属属山海交错之区各行商贾往来辐辏易于藏奸然使封疆大臣严加整饬地方文武留心查缉何至劫盗累累肄无忌惮且南海番禺地居省会督抚将镇驻札同城一年之内该二县即有十四案附近之顺德一县即有二十五案或纠伙多人明火入室或执持器械捆缚妇女甚至旬十之间连劫数处孤寡之室搜掠一空际此 升平盛世世若辈结党成群任其纵横实属不成事体由此而推其馀吏治大槪可知伏思我皇上勤求治理除暴安良凡所以绥靖地方阜堵斯民者无所不至清察之道惩创之条亦无微不周古今来有治人无治法与其多立章程不如认真办理臣请敕下两广总督广东巡抚严饬各该地方官员实力跴迹设法搜拿俾知所畏惧更不得讳强为窃抑勒容隐至四川省向来强劫之案亦不至如此之多其或印捕各官办差公出署事者视为代庖并请一体饬谕据实查办再广东省强盗多有用藤牌禁压事主者臣查民间私藏乌枪定有例禁藤牌亦系军操所用之物平民不应私制请与鸟枪一例查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睿鉴训示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七日奏本日奉旨该部议奏钦此 

向宣斋阎刘氏请旌状一首 编辑

窃惟节坚松干女贞隐抱丹心孝格神明妇德流傅彤管赐金以旌终养誓志足表靡他集览幽吟气常严于霜雪礼裒懿范迹每勒乎䟃自昔史官录善且荣以闺谥况今圣教励风必采夫阃型兹有邑监生阎明德之母乃广安州举人桐柏令刘元亨之孙女举人刘僖之三女邑举人茂名令阎睿蒲之媳生员阎景昂之妻方其赋质儒门秉姿端楷姆仪四德绣阁夙知女诚七篇萱围亲授及枣修奉贽实善事乎舅姑姊娣无言堪嗣徽于锺郝乃及筓十六青鸾方见双栖偕偶三春黄鹄遂悲早寡玉期俱碎乌感偕啼既而瞻高堂奉切训谓长逝者憾其何穷未亡人留以有待夫也不复即从泉壤而奚辞魂兮归来欲奉奉菽鱼其谁荐爰抚犹子朂以兴宗具膳共捧夫双鳞育婴更名以百药携孺穉而问安无间期有三百六旬引机丝而课读维勤月得四拾五日 人能如此天不负之一子承家圜桥望重二孙竞爽艺圃韵超受辛四十二年谁谓荼苦数甲六十一岁人曰冰清地下有灵应嘉苦志闺中仗义实不虚生固士庶所欣欣传抑幽明所共鉴兹者恭遇覃恩广布正当潜德必光藜阁校书应续编列女之传𬨎轩入里当复署贞姬之门况我邑贤侯素栾扶持名教逢此时盛典必能阐发幽芳璿等为公具禀恳赐申详俾此清操得叨旌表庶孝思洁白特标风化之所先节炳汗青永翼纲常于不朽   

诏令类 编辑

宋-宋微宗敕渠州汉车骑将军冯绲告牒一首 编辑

敕渠州汉车骑将军又加封惠应王告牒 渠州济远庙应民公右可 特封惠应王 敕朕每务推仁政以育群生而所不能必者水旱之来故诚信以交神神保是格则雨旸以时应求而至民不敢薄神之赐顾无以报则告于有邦君子朕惟有土之守兴民同休戚则敬敬听其言锡神之号盼封列爵冠服之仪秩以命数所以答扬神休而丐神之终惠也惟神其亦不閟其灵以对宠命以助予仁民爱物之政可依前件崇寗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中书令 中书侍郎臣吴居厚宣奉中书舍人刘正夫行 奉 敕如右牒到奉行崇寗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侍中 司空兼门下侍郎京 门下侍郎挺之

高宗耤田手诏一首 编辑

朕惟兵兴以来田亩多荒故不惮卑躬与民休息今疆场罢警流徙复业朕亲耕耤田以先黎庶三推复进劳赐耆老嘉兴世俗跻于富厚昔 汉文帝频年下诏首推农事之本至于上下给足减免田租光于史册朕心庶几焉咨尔中外当体至怀故兹诏谕想宜知悉

清-仁宗邪教教说一首 编辑

先圣王以道德仁义礼乐刑政裁成辅相化育万方使民日趋于正道恐为邪说所诱也自二氏行于中国始有释教道教之名因其说亦皆吾儒所撰大旨亦精微元妙劝人为善戒人为恶辅翼王化无大差谬是以圣帝明王姑存此类不加沙汰至于白莲教之始则骗钱惑众假烧香治病为名窃佛经仙箓之语衣服与齐民无异又无寺宇住持所聚之人皆失业无赖之辈所以必流为盗贼是又僧道之不若矣然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苟能安静奉法郎烧香治病原有恻怛之仁心在朝 政之所不禁若借此聚众弄兵渐成叛逆之大案则王法之所不容故查拿之始原因逆谋之一二人如刘松宋之清刘之协首犯耳刘松宋之清皆已伏法并未株连而刘之协自扶沟脱逃所缉者仍此一犯而地方官有奉行不善者有苛求图利者胥役衙书四岀滋扰闾阎无赖借事吹求将正犯反置于不问妄拿无境名曰欲办白运教以以致起于襄阳由豫入陕而川省达州徐添德王三槐亦乘时蠢动互相勾结自此遂东奔西窜疲我官兵害我良民伤心惨目实难备书现今贼营中非尽教匪也乱民乘势图劫掠耳夫官军所诛者叛逆也未习教而抗拒者杀无赦习教而在家持诵者原无罪也即如刘之协虽为白莲教教首其未谋逆以前若俯首就擒其罪仅止发遣耳脱逃后至湖北纠约姚齐二逆并同教人等定于辰年辰月辰日辰时起事是真叛逆断 □可赦矣起事后伊又潜往豫省漏网七年之久若彼此安静匿藏原□幸免孰意又纠约李杰等由宝郏起事事此由罪大恶极天神共愤使之自投法纲得正宪章岂人力哉故白莲教与叛逆不同乃显而易见之理设若贼营中有一二僧道岂尽行沙汰二氏乎有一二生员岂遂废科举之典乎然则白莲教之为逆者法在必诛其未谋逆之白莲教岂忍尽行剿洗耶白莲教与叛逆不同之理既明则五年以来所办理者一叛逆大案也非欲除邪教也然聚众敛钱终流为不靖是在良有司实心训导宣扬正学渐仁摩义蹈矩循规化其暴戾易俗移风庶几小康民安本业朕实有望焉   

传状类 编辑

清-甯国仙孝廉焘知县燕公政绩略一首 编辑

甯国为古宛陵幅员辽阔地广民稠宰治苟非其人庶务鲜不丛脞百馀年来官斯土者类多陈陈相因教养有心纷于鞅掌虽邑之登贤书捷南宫者亦有其人惟迩来十科芳规莫继吾夫子燕公蜀之流江人讳居广字宅安壬辰秋以名孝廉奉简命来宰是邑下车后辄以振兴纲纪为己任举邑中数重大之件皆次第增新之展谒黉宫见殿庑亭坊半成倾仄然曰名教首重之地何可听其风雨漂摇乎节俸修葺焕然改观负郭东西有钜桥日东津西津均属辐辏要途从前屡修屡坏动资数千缗人每畏难而安之公曰道梁弗治如政体何捐廉倡义卒底安澜至今民无病涉城隍祠颓圮多年但但规模湫隘弗称公谓非所以妥神明而崇祀典士民体德请廓新之公竭囊资助数载不惮烦 劳必底于成而后已邑中书院闲有年所公曰人文不振司教化者羞也乃示召人士订课月二举飮食教诲务溥而公勉绌奖优寓惩于劝虽沍寒暑雨而繁冗中未尝少懈我邑文风为之丕变二年焘应童子试猥辱青睐拔置第一随命入署与诸公子共鸡窗退食稍闲即孜孜启迪一惟先民是程不屑蹈时下畦町焘获游泮旋食廪禄辛酉滥叨乡荐公之德教所及也岁己亥协办皇差曁朝天宫等务公不累民凡所需项悉自经营人士私相儆日我侯廉我辈叨侯惠者深且久安忍以重役累我贤侯倡一和百踊跃输将惟恐后故差协而民无怨劳惟是焘沐公玉成礼闱一再俱外孙山国士之知负公实甚然一囘忆吾甯以数十年文风绝续续之地幸擢科各虽自焘始而其所以致文运之丕振者实自我公开之行看骎骎日上四民戴公德泽教化之恩不且 与甯并永哉今当秩满论陞大宪将有不次之擢公则峻辞归里虽七十致仕固属圣谟第吾甯国之父老子弟依恋之忱如孩提之将离怙恃既无绿借宼咸涕零攀卧所不能留况焘以一身之馀皆公之赐其爱戴将何极耶爰质纪政绩以志不諠至于公之流风善政过化存神又非管蠡所能窥测然而吾徽中之贤士大夫被馀辉而仰盛德者类皆能历历道之云

刘编修学厚翰林院庶吉士山西孟县知县贾屏山先生行状一首 编辑

先生讳秉锺字绥禄一字屏山世为渠人曾祖翼贡生祖珌雍正丙午举人湖南临武县知县父咨托皆赠如公官先生生而颖异少从叔父采荛公咨询授读大为所器识未及试而教匪起奉双亲流离奔窜人皆负衣物先生生独负书笈不置偶憩陌上辄把卷吟诵人或非笑之不 顾也后坚壁清野令下始举家避地小寨会丁外艰益不聊生有邑举人王云亭栋者祖戚也设帐成都都遣人迎先生于是从之游值童子试每闻一题辄拟一艺由是名大噪锦江十六城士无不顾交驩先生者嘉庆庚申始归与试屡冠一军次年受知于学使陈锺溪希曾先生先生初名越学使为易今名遂补弟子员旋食饩即以是秋领乡荐故当时有四十日秀才三个月廪生之目先是主司钱次轩栻杨刚亭健两先生得先生卷喜甚己定元矣后乃移置第二壬戌由水驲试春官至巫峡阻于贼不进而复邑侯延主文峰书院一二年间文风丕变游庠食饩登贤书者相续也先生论文以气为主以清真雅正为归以陈言务去为断尝曰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此韩昌黎之所以独有千古也吾论文亦若是而己矣乙丑再上公车出邓嶰筠廷桢先 生之门以额满见遗旋岀都门应同邑刘司马乍浦之聘于是缝览西湖虎邱诸名胜日此似吾夙屡游者今岂再至耶得诗数十篇盖有低徊不能去之意谒辛酉座主钱次轩于里门是秋旋里再再主文峰书院从游者日益众盖自嘉庆初元至是十一年间始有定居有终焉之志时邑侯叶公楙勋浙之名进士也见先生奇之劝赴礼部试甚力且赆以资先生感其意遂以戊辰赐进士出身入馆选己已散馆改授山西孟县知县非其志也孟即春秋传孟丙为孟大夫之孟土瘠民悍而俗健讼走京师不九百里至省垣二日半耳官斯土者一不慎则上控之案杂出故前任多被揭去先生下车则以劝农桑培文教为先务不矜名不博上台懽有惰农者劝之有逐末蓄惩之暇则进士民之秀良者于庭而亲训之盖先生以刚毅严正之体而为唐何易于益昌之治故 奸猾屏迹名士辈出十年之久相安无事有岑嘉州花落讼庭闲之风环城有溪阔可十馀丈冬涸而夏潦旧有桥已圮勿治民病于厉揭先生捐廉修补且为文勒诸石即今秀水桥是也又有镇日牵牛陶者之所都也山路数十里夏秋之交雨潦泥淖行者愁苦先生为疏募修民乐乐从恐后茅塞易而康庄先生便民之事不一而盂之人则尤以是称之庚午丙子同考晋闱辛未戊寅两解甘饷其入帘也或以关节至笑而不答再则日吾知论文耳遑恤其他故所拔多知名士计受业门下及受知闱中者不下数十人如田嵩年陈超文孟毓勋薛宬牛梦锟李兆元其尤著也皆掇巍科以去或且为名宦其督饷也自夏徂秋往返数千里淫雨道澝晨夕躬自检阅与奴仆同甘苦日此王事也敢不慎欤然亦倦而思退矣初李太安人未字时尝侍尊甫于寿阳县署寿与 盂接壤且道经焉至是板舆迎养指其某山某水日此吾曩时所经见者犹髣髴记忆之则色然喜后以不乐其水土于癸酉春囘川先生即于请养奈格于例迨戊寅冬遂奉讳交代盘查复竟一岁至己卯冬始抵里门遂不复作岀山计年甫逾强仕也盖先生莅任即与某大吏龃龉凡事欲中伤之先生去而大吏亦以他事解任卒与相终始赖勤慎明敏得安然旋里游宦十十年依然两袖远近皆谅之然亦殆矣庚辰长孙恩庆生喜日吾无馀事矣吾惟教子弄孙矣以山居稍僻移居宗祠凡十馀年族党之从游者其成名踵相接也癸未子振麟绂麟同游泮颇慰迟暮振麟旋食饩绂麟亦补增于是优游林泉肆意诗酒日与里党父老话桑麻谈往事飮食征逐如不及日孔北海不云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愿足矣吾虽不及两疏傅敢忘此志哉尤精于医凡 沉痼投之剂立起以是岁活人无算戊戌恩庆补弟子员先生喜谓人曰是少失恃乃吾所教养也己亥婴疾辛丑遂不起先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喜通鉴纲目日此治乱之龟鉴也盖其道政事似书论阴阳似易通讽谕似诗备典章似礼而朝聘征伐属词比事则尤似春秋学者目不睹九经十七史苟善是是亦足矣诗文皆宗苏长公时岀入于庐陵南丰及本朝诸大家当疾革日犹手苏诗一卷曰此吾故人也故其所作皆如其意之所出殆所谓喜往复善自道者惜懒不自收拾仅存诗古文词十二卷咏史乐府二卷制艺二卷藏于家先生平居自奉廉而好施与待人恕而不可干以私燕居独处而泰山岩岩气象自具至于训子弟以严接士大夫以礼睦戚党以仁则始终如一也距生于乾隆丁酉年六十有五娶马氏封孺人子三振麟贡候选训导绂麟増生 毓麟夭孙男恩庆恩节俱增生恩普监生馀幼厚于先生为为后进所居二百里而遥女弟为先生次子妇虽宦海分驰未获躬亲道范而麟鸿往复如耹謦欬故知之甚详谨综其梗槪为之状以俟立言君子采择焉谨状

贾荪谷书孙先生逸事一首 编辑

曩少闻先伯言乾隆中有孙先生楚人逸其名偶来予家时先叔祖采荛公以名诸生屡荐不售雅与投契延训子侄先伯等俱受业焉为人质讷寡言笑而邃于学尝为先伯等讲禹贡即以片楮绘之水道山势如指诸掌说四子书案头未尝置讲义随口授引数十家不竭课暇则坐门限微吟以手击掌作推敲势亦不知其何作也久客不言归试后卒葬鹁鸽岭马鬛三尺今犹依稀可辨

杨虞裳刘孝女事略一首 编辑

孝女刘姓名婉秀渠邑板桥场刘年祥女襁褓孤露岁辛酉随母避兵合州境兄文璞习医为业女渐长侍奉能得母欢又操作有条理喜读书皆晓大义母常曰此我家不栉男子有不忍终离之之意女不愿谓他人母也时既平兄尝归里有孙姓求婚兄许之女闻滋不悦庚辰岁三月兄行术他邑母忽病神药之费箱荩一空室磬甑尘计穷径绝适幼侄弄小佩刀伤手女怦然有触乃绐取入室自剖腹左二寸许欲得肝疗母创口尚隘血溢不止因再剖之肝并肠涌出割取和羹以进母觉清腴异常胃气大复病遂霍然女初不解所苦然肠屡外坠血涔涔行步殊逶迟嫂妍诘睹创惊叹涂以楮灰寻卧病而孙氏子浼媒来促婚期女病益剧息奄然媒以状告孙孙家故亟需新妇助理至是意沮又 年长虑不及待乃乞刘母一言得他娶即女不死亦听所适也女闻闻曰恶是何言哉女子许字委一无二吾病不可知且痿□终难执妇事若蒙高义俾死傍父冢生随母侧衔结以之彼有老亲速娶宜也我之不二礼也倘我不死而他日犹欲𦝼妾我焉则不能尔孙闻女言决乃各还聘礼报书女强人扶病跪谢之对众截发以示断割且明不二孙行女创寻愈而兄又客死女泣慰母曰天也幸侄辈渐成立盍归故乡幼者读壮者耕力诸原而绩诸室或无忧终窭也辛巳夏返里族戚习知者无远近咸称叹不衰邑父老闻诸县令尹杜公廉得其实资奖之并为请旌焉   

碑志类上 编辑

宋-县尉王佐渠州珠山佛现记碑文一首 编辑

 缺一字 德大夫知永 缺一字 军事管内劝农事兼管 缺一字 驻泊兵马公事丁奉议郞梓州路提举学事郑迪功郞渠州流江县尉王佐佐备员流江时承秋霁每思吾乡遂甯府宝珠山观音现相恨无 缺一字 睹偶学使郑公按部入境以职事将迎欲囘趋州至珠山十里地使斾不进随值兵从諠呼于前争指佛现是日也积雨初晴云霞 缺二字 果于山腹间布兜罗绵旁有两白毫上指天中现五色大圆相光中有一佛相如水墨像踞莲花座作大自在圣凡相视无间纤毫 缺一字 躬合掌或设礼拜而光相中人人如见自己更无别观众共瞻仰 缺二字 无量异口同音赞欢希有是知佛现遍在一切处处不独吾乡非 缺二字 也走卒贱隶咸得见之然则佛之妙相或隐或显凡夫或见不见 有缺字 然哉佐幸庆遇蒙慈悲 愿力生大欢喜心不意念越三日复送学使谒天寗住持文燧语以前意燧日此即珠山也山坞有一刹乃古道场宝珠光相曾现于山犹有见者岂山蕴虚气不能自秘必乘时显现以为盛世之瑞耶然昔为宝珠形今现为佛光由感应之不同故所见者亦异实不可思议一美事因缘宜镜诸石普愿随喜见闻入佛知 缺  佛寿命于无量无边也宣和庚子八月念三日迪功郞渠州流江县尉王佐记

知州军张禀冯公碑记一首 编辑

冯公灵迹异效渠人受其赐为日久矣独墓铭不知所在禀自崇改元来守宕渠下车之始躬率僚佐敬谒神祠凡有祷祈无不立应禀尝感其锡祐显著于渠民者多每与流江知县奉议郞蒲希尹更访其事实旌其功德一日郡进士李权赵甫得其碑于史君乡南阳阳 村字 书黠画 虽漫灭残缺然犹髣髴可辨而李权来吿禀日冯公公墓铭埋漫于圹土者几千馀年今方得之岂非神之灵异待公而显乎禀甚嘉其言而李权当年预乡荐赵甫登进士第神之灵效兹为 缺二字 自得其铭之后一郡之内年谷屡丰岁无荒歉人少疾疫神之降福己昭昭然夙夕于此惧无以报神之所赐一日而渠之乡官民吏董察宣义等列状 缺二字 神神之丰功美绩曰应民公即东汉之名臣生有功于国殁有惠于民固宜褒优显加爵命禀乃应其诚而为之申请蒙朝廷将加王爵先赐庙额曰济远兹可以见神之显效岂小补哉禀窃恐其岁月深远碑铭漫灭不足以彰神之休功遂与县宰蒲希尹命工增葺其祠堂 缺  勒旧铭于石以为后人之荣观噫聪明正依人而行者神也冯公之灵信亦有所待矣崇甯三年三月初五日历下张禀谨序进士张钧贡进士 杜常进士丁权同模字进士任忠亮书丹将仕郞州学教授安忱篆额从事郞军事推官蒙汲监修奉议郞知流江县事赐绯鱼袋蒲希尹立石朝奉郞知渠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飞骑尉赐绯鱼袋借紫张禀明

邑侯甘泽正德敕祀土主仁济王碑文一首 编辑

顺庆府广安州渠县为乞恩报祀有功灵神事抄 缺二字 本府州帖文承奉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箚付承准礼部其字一千五百六十八号勘合祠祭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速送该本缺题本司案呈奉本部送送礼科抄出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顺庆府广安州渠县知县臣甘泽谨奏据本县一十一里老董魁杨彦魁张干朱澄等呈前事本县城北济远庙神邑人称为士主本神极灵御贼尤显父老相传贼不怕渠县人 只怕渠县神迩者正德五年十一月初间流贼蓝廷瑞鄢本恕等自川东地方流入川北本月十五日攻破营山县扬言要来攻渠县当蒙本县率领师生里老人等诣庙祷告至十二月初四日寅卯时分前贼有一万馀人来攻本县当即发兵出城迎至一里之程地名幸家霸与贼对敌斩割贼首甘老人并贼从首级耳小功共六十六颗付生擒贼从王仲林等二名战时四山皆明爽独战场烟雾昏合各兵仰见空中一人挥戈向贼议者以为神之助阵本月初五初十六年二月十八日三月十三七年闰五月初九至二十一八年正月二十三等日前贼重复来攻本县亦各先期如前祷吿至期发兵截杀各兵自能奋勇向敌信有神助节起又斩割首级耳小功共二十二颗付付生擒贼从陈道恩等一拾八名收回男妇戴廷瑞元贞等九名口魁等窃思流贼屡来攻县 屡见败阵关厢不被其烧毁人财不被其劫掳妻女不被其奸污城池塞堡不被其攻围破陷此虽人力实仗神灵况岁或旱灾有祷辄应为此合行连名具呈如蒙转奏乞赐谕祭每岁春秋以时遵行为民崇报便益等因到县行间又据本县儒学廪增附生员朱翀万崇本王柄致仕官徐端举人曾镒监生陈凤省祭官刘仁等各呈前事臣即考阅朱子通鉴纲纲目并史臣范蔚宗所撰神之本传及历代碑文神姓冯名绲字鸿巴郡宕渠人少学春秋司马兵法纲目大书汉顺帝建康元年秋八月扬徐群盗范容等作乱遣御史中丞冯绲督州兵讨之汉桓帝延熹五年拾月以冯□为车骑将军讨诸蛮降之六年秋武陵蛮复反率兵讨平之 缺  冯绲坐免八年诏李膺冯绲刘祐输作左校时应奉上疏称绲前讨蛮荆均吉甫之功乞原缧罪传与碑文载其辩父之冤不 致枉杀以荫为郞中举孝廉七迁为广汉属国都尉徴拜御史中丞顺帝末持节扬州诸郡军事事与中郞将滕抚击破群贼迁陇西太守后鲜卑宼边又为辽东太守晓谕降集虏皆弭散徴拜京兆尹转司隶校尉迁廷尉太常征拜车骑将军讨诸蛮斩首四千馀级受降十馀万人又拜将作大匠转河南尹复为廷尉卒于官后唐僖宗封为灵应侯宋太祖敕建庙宋神宗加封应民侯宋徽宗赐济远庙额又加封惠应王宋光宗加封惠应昭泽王宋宝祐二年改封忠惠英烈广祐仁济王传与碑文先年编刻成书名为忠孝录臣以纲目所书者参看信乎其忠且孝也夫官不一迁史不一书爵不一封功并吉甫德全忠孝神之声名固己显著古今有不待臣言者矣臣今备查得本县自正德五年拾二月初四日起至正德八年正月二拾三日止贼屡来攻缺城屡获小胜 节起功次申解巡抚纪功衙门纪验明白取获批回在卷委果在先是臣因其势事危迫节次率众祷告获蒙神助乃得保全此固人心之所愿祀也然祭祀一节国家大典礼或未宜亦难曲从臣又考之祭法云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神在当时以劳定国今为神明又能应祷而捍大患皆为祭法之所取也伏望皇上垂念神功俯从人愿乞敕该部再加考访如果臣言可据乞于每岁春秋二时赐祭一坛庶使良将忠臣冥感乎旷荡之恩而村翁邑士永遵乎崇报之典矣等因奏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钦遵抄岀送司案呈到部看得得四川渠县知县甘泽奏称本县城北济远庙神冯绲讨贼之功并于吉甫而立身大节克全忠孝故 缺三字 封建祠今益为人心向慕自有灵应乞要每岁春秋赐祭一节原神之灵异固未可尽知而其忠孝大节则载诸史传有 非诬者今人心崇尚如此亦 缺三字 可比况该县旧有庙宇郷人崇奉不替合无俯从所请于翰林院撰拟祭文类行四川布政司转行该府县支给无碍官钱量备牲醴就遣本县掌印官春秋致祭似亦相应縁系乞恩报祀有功灵神及奉钦依该部知道事理未敢擅便本年六月初九日本部尚书刘春等于奉天门具题本月拾二日奉圣旨是着本县掌印官致祭钦此钦遵拟合通行除外合就连送仰付该司类行四川布政司转属支给无碍官钱量备牲醴醴就遣本县掌印官春秋致 缺三字  过官钱开报户部知数等因承此比对朱墨字号相同拟合通行札仰本府备行广安州转行该县钦遵施行奉此案照先为前事已经奏请去后 缺三字 因除行掌印官钦遵每岁春秋致祭外合将奉到勘箚并敕赐祭文及祭品数目合就勒石以凭永远钦遵致祭施行一祭文维 年月日四川顺庆府广安州渠县知县某钦承上命致祭于汉廷尉冯公之神曰惟神为汉名臣屡彰功伐忠孝之节史册所传灵爽昭敷久而益著御灾捍患神庇一人累代裦封人心向慕稽之祀典崇报攸宜兹为仲春秋式举时荐神其歆格以慰众忱尚飨一品物猪一口羊一腔鱼醢肉醢菹菜共五品米面食共五品菓子五品香一炷烛一对帛一段酒二缾行三献礼如仪大明正德拾年岁次乙亥冬拾月吉顺庆府知府樊瑀瑀同知鲁儒通判茹玘推官孙誉经历万福知事周仁照磨程润检校侯俊广安州知州汪城同知洪云判官刘泽毛秀吏目王朝选渠县知县甘泽主簿杨秀林典史徐凯儒学教谕李继宗训导杨凤赵实赍本吏刘魁立石 谨按是碑立济远庙内高丈有咫广八尺馀石尚坚完惟近跌处有缺落文中所载缺字是也 

邑侯吴权重修土主冯公家庆楼碑文一首 编辑

渠城北济远庙后有家庆楼为宋嘉定间知渠州牧拱所建盖以妥冯公父母及其弟也迄明万历间渐就倾圮邑人孙意陈策等有志修复请于士夫事闻当道按台王公明发帑金十两学道王公孟照批府崔给孙意等修庙前拜厅将楼折卸未及改创而孙陈俱卒板木砖瓦半为盗窃邑人任淳夜梦谒神于别殿神下殿礼迎示以一物如亭子状觉以语人人谓庙后家庆楼折卸已久无人修乎淳即于昧爽时赴庙谒后随视后基俱已崩塌始悟谒于别殿者殆神之父母无所楼也示以亭子示以修理也即访于旧督工张孔健杜廷祐王尚暹等清理现存各色银共二十六两四钱米豆共二十六石七斗黄牛二只大谷五石蓝绵布三件燕翔凤柏树七十根并残损板木砖瓦复缮募疏告通县四民一时倾助者如云而来先知县裴若衮主簿马一麟典史高 第教谕司朝举训导阮明共捐俸十两有奇通县所捐银四十两四钱大谷五石五斗斗米豆三斗白绵布六件蓝绵布一件择忠信干理者周凤鸣莫文光余见龙张孔心黄杨同旧督工张杜王等司其出纳经营而一切应酬费用则各出己力焉旧基下临深沟曩砌无脚故易倾圮湻伐坚石砌台三层筑土为心 石为面竖楼于上亦三层上以妥神父母中为小像下以栖神庶几其安乎其所砌层台上仍各竖房以蔽风雨信可久远矣是役也经始于乙巳正月落成于丁未四月功成请记以勒贞珉予荆南人也少读范史冯公传慕其为人思欲起九泉以共语而不可得及承乏渠州展拜庭下徐考渠志则既没之后每为渠人御侮弭灾如正德初年蓝鄢之乱数次破贼皆其灵效也且唐宋以来累侯进爵为王武宗遣官致祭神之功在乡邦已非朝夕固宜 年愈久而尸祝之不已也予以谫劣待罪神里矢心一念冰蘗是竞方恐获戾上下借神力庇佑何能有所言说以揄扬万一顾又尝闻之初建此楼之杨公于开禧四年冬有里人章堤族弟址合辞同同梦紫绶金章黄灯绛节来告为济远王邑守至嘉定改元奉命之渠州谒神祠适孚前梦爰命邑人苟瑫计财鸠工鼎建此楼今任淳之重修也亦以梦何神之灵爽弈世犹存耶而湻之为人亦可知矣予闻湻八十衰老素抱足疾而其精爽少年所不及予忝风励之责敢为道其大都今作记以问之则又津津为予言庙前后左有空基俱有定界近来诸色人等治屋其上始曰借居久谓已有且未稔竖立何时授受何人恐后无所传兴任无干且任年已八十抱病惫久恐后或经会计民算查亦有以任为借口者乞司阴昭示无私予慕其谊至高敢并入焉万历三十五 年岁在丁未仲秋知渠县事楚黄吴权撰文儒学教谕姚允恭书丹儒学训导富顺阮明篆额主簿王邦仕典史汪允宪邑人任淳男庠生维柄维桢维相立石

邑侯王冕静边寺碑文一首 编辑

渠县古渠州也去县二舍许有寺日静边临江浒而清幽山四远而壮丽宏治甲寅夏余来官之时经宿焉有住持僧继学导谒诸佛殿及解迦轮藏金容皆古刻非后世刻画者能之询所由学白日此唐之天成时始也徐公承谅为静边军剌史以其宅改佛堂为院令僧承诠主而焚祝之至宋庆元僧慈海勒石以纪其事因风磨雨洗而敝矣嘉定定丙子绍符建佛殿廊宇卒没于宼元泰定间宝月鼎新修造彭守刘公为记虽非宝月之请特重绍符之事而表彰之屡经端平至元之兵而解 迦轮藏赖未泯也迨我朝洪武永乐间皆无可考宣德乙卯有僧禧海新构法堂其徒昌鲜继立正殿拜厅如来殿又立法堂大悲阁复立钟楼及廊自正统己未至景泰丙子规模气象始成禅院而动观赡也成化丙戌学始继昌而主此岀岁月经久殿宇倾颓瓦木脱落金像损缺学心忧面漆昼夜无聊即与祖祥祖俭等诸徒议日吾佛门子弟视此忍乎遂会工修饰四方信善斋饭食钱帛者者来如归市不逾年而倾者复脱者继缺者全旧者聿新于是前功愈大而益耸人矣矧此又为营渠之冲凡驰王命走公务及诸藩臬权贵经此罔不停车驻马而信宿之此寺所以益名而甲诸寺也越三岁丁己大建山门三间前中两楹间为中道以通出入外两楹间列金刚四后树以石以避风雨由是栋宇鸟革檐阿翚飞山门楼殿前后相拱廊宇僧舍左右相副巍巍乎焕 焕乎此功之所以成也遂令俭来告成请为记辞弗获乃喟然曰大凡有所为者无患乎事功不建而业不久特患人心之不纯也能一心则何事不可为者观静边一寺由天成以迄于今世道几变而金像俨然如千载一日也自诠以至于学住持几更而相继修献先后犹一人也此无他心纯故耳且学以眇然之身为沙门弟子幼而出家终身淡薄故能续香火于千载之上而成功于千载之下与佛教生华至于如此矧孔子之道大中至正如日中天非他道可拟彼师之者能纯一心以崇正道则师道大行故凡为人子者无不知孝其亲为人臣者无不知忠于君孝则克承先志而家道盛忠则能保邦本而国势昌此所以无愧名教而为邦国之光也使吾心少有不纯则物欲牵引将假夫子之言而利己损人反夫子之道而靡所不至时而虎时而鼠岂能成功而 而久业哉噫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所繋甚大心纯则中有主而不迁于物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无不可建之功无不可久之业况为佛教耶余非惑此者以其克绍前烈为可取而乐道之因采昔之所白者以纪岁月云厥功始于是年之八月成于十二月记作明年已未二二月也

广安吴进士伯通重修琅琊四桥碑记一首 编辑

渠古邑也地介夔梓之间而隶于果凡溯沿三峡往来于蜀者或舍棹于万而西上或振策自益而东下必渠渠亦蜀之要冲也其东崇山互千里自北而南渠江循山西四十里与并驰山中之水破山傍岀西走而奔注焉官道出江山间故多涉溪涧入渠境凡渉溪四琅琊其大者每山雨则湍流澎湃怒号而激撞桥辄坏阻溺震骇沾湿行路病焉成化丙午春洪都秦侯自谏垣出贰守广安道出于兹目桥之成闵行之 难其心恻焉思济其难下车未几适承檄往摄渠治视篆之日选于众举义官邵君本干及吴某以作桥事事委之侯肤敏闿爽乐易近民敷政听讼既明且恕务不咈乎人情浃句弥月渠人翕然愿之而邵等忠勤干固克济其谋悦以先民而鼓舞之相与捐赀鸠工伐石于山治以为梁琅琊工大费博其上下三小溪省三之二肇功于夏五月及农隙也不逾时而四桥成侯率邑文学偕往落成之喜邵等之亟于趋事以能有成功也赋诗奖之首尾云隐隐虹桥卧急湍平平官道雨初乾行人欲问经营事白发乌纱两义官盖不有其功而归诸下可谓有功而不德能谦君子也邵不敢居捧诗谒予山中为道巓末且曰是役也劳心者我侯劳力者我民吾辈受命率众终其事劳何有焉愿为记之以彰我侯之德我民之良能相与以济此远图将镌之石使后行之人视其 人以永无忘今日也夫子尝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吾闻其语矣今见其人也安可无言易曰天施地生其益无方盖天地之交阴阳之应一施一受气通德合故万物以成君臣天地地也上下阴阳也君施臣奉上令下从相交相应志符道洽故万事以成凡父子夫妇之相与以成厥家皆是理也明乎此而行之谓之学道是故以上则爱以下则顺侯之爱一生于心遂发于事克承君施而且能令学道之功不可诬也田野之人初未尝学一令之以道其顺上命以共成其事乃如此道在人心信其固有而非远也独恨无以咨之者则凡违令岂皆民之罪哉方今圣君大德犹天施至溥也慨夫臣工有学焉有弗学焉或学焉而不知道鲜克顺承而致之民以牖其心使知顺上之道故政事日隳而上贻国家之忧岂有他哉利欲汩其心耳夫人臣惟利之 怀则猎取渔夺何所不至至于怨愬并兴犹昧自反而曰民顽忿疾横加焉于是丧乐生之心灾害作矣呜呼俗之敝也久矣可胜言哉盖吾见亦伙矣若侯是举殊异常事真可以愧世俗而振厉之也据春秋重用民力法当得书而事可训又不可不书故书侯南昌人名昇字叔熙乙未进士刑科给事中以言事事谪官出贰吾郡云

广安王给谏德完建学舍碑记一首 编辑

吾蜀人才薮泽必称金川莹然刘公少年魁蜀都人士倾慕靡不愿为执鞭丙辰公奉檄署渠学得跻鳣堂亲马帐坐光风霁月中而后喜可知也渠学舍倾圮至延市人杂处秽嚣为甚僦居民间中夜慨焉曰此非异人任乃晓音瘏口胼手胝足撤而亲之令尹唐公首倡义举捐俸廿金为助青衿中多市义者三阅月而工成庭三楹有门有堂有室凡 四重夹以两翼闳辉煌旁有读书室莳花木于砌蚤夜与俊乂课业谈心泊如也渠士问序于屏山王子王子曰有是哉语称官舍如傅舍孰为传舍殚心力而贻之不可知之他姓即花封修建犹且难之矧青毡冷局乎此人所不肯为与不能为者公毅然任之过人远矣昔伊尹自任觉民范文正做秀才便以天下为己任何尔我国家而退托为盖公有慈亲偕迎宦邸一日之养慊于终身故故辟舍以养亲也科第蝉联桃李盈门云栽露种效紫阳之训白鹿安定之教苏湖匪徒绘藻通经抑且砥行治事故辟舍以树人也晋献文子成室以张老言为善颂祷今亦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养于斯学于斯树人于斯倘亦张老之遗意乎舍成岂惟公有甯宇后有华居其于宕渠文士风非小补也唐公仕斌号庆云广西灌阳人刘君象瑶号莹然刘君应瑜号凤楼建始人 学舍鸠工于客朔成于岁除其诸生中共相创始者则来生必进陈生王道任生维桢维相王生冕轩也例得幷书是为记

周孝廉守扑鹤观碑文一首 编辑

 原注注观去城十里碑首刻前自宋后至祯六字旧题渠北鹤院观 小神之阳龙飞凤舞上殿下殿玉皇真武土人祷祀如响应呼前有住持庙貌蓁芜兹为续葺废修缺补时维天启丁卯斗君黄锺令月翻然经营木石于山用支于邻不赀如水轮集如云非常栗惧晏如厥成人虽效力神独无灵原像在堂冠以世尊能仁次第香火共荧昔为道院今半佛场缁庐元观为时是尚金经可阅道德孔扬岁时称祝法侣蕃昌勒石诏后与天地长崇祯庚午举人周守扑撰生员周守默书

曹进士良言万寿桥碑记一首 编辑

桥梁之设道途日用而不可缺者在王政固为急务大家有物力者亦 尝为之宕渠北关外逾十里有水发于龙王沟绕金鳯山迢遥逶蛇襟带于此名桃花溪四衢周道西北通保顺东南达重䕫津要有徒舆古迹名万寿桥世远变更成毁莫考嘉靖戊戌中张廷器等觅工建造募縁鼎修巍然洞达期垂数百载奈取石于本地山涧中类匪坚刚水雨冲突遂倾圮无遗也松泉余公然复修之运石于石马港丹楫沿河转流江数十里达于桥所加洞增高因坚培薄数月吿成土类韪之属予文以载其事公迺祥祖讳文若之孙好施与助婚丧扶孤弱无厌倦心祠庙寺观凡有兴作益于民物者恒随力助之乙丑补市桥巨石丙寅迁改学宫修博文文一斋续治堂鼓己巳春建土主香亭是年冬砌长滩河北洞桥盖今日之成功尤其重且大者功既吿成车行者无下车之劳徒行者无徒涉之苦而公亦未尝尸德焉予资诸君之爱纪岁月 以昭厥续使后人知万寿桥复添筹于今日云

余尚春重修土主仁济王庙碑记一首 编辑

邑冯公为汉中叶名臣起家孝廉其立朝事业汉史以比周周之吉甫焉族于渠家富好施为乡里所归爱其殁也里之人庙祀之每生辰元旦童叟妇孺无远近匍匐拜祠下者如亲父母由汉以来捍大患御大灾于国多功历朝崇祀累封仁济王其庙在城北三里之龙骧山规模宏敞为一邑巨观庙前有忠孝楼仿京师五凤楼制盖宋制置使蒲泽之奉敕建也公非大有造于物而能奕奕煌煌若是耶正德间蜀有蓝鄢之变糜烂数千里所致辄陷独贼六至渠皆败去相传以为贼与拒时震电晦冥率神之功曁崇祯末流贼蔓延残灭无遗渠邑士人无敢保聚而邑人传言方贼之张也庙僧夜闻铁马声不绝明起视道上尘迹 如所闻状而贼自是所失利亦遂不复逞呜呼神之于渠何如者今大难既平而神之血食庙貌屹然于数百年间者且与父老子弟之白骨同尽也邑孝廉李珪等将率乡之遗民求故址而更新之是举也振废兴衰崇德报功其差强人意者乎尚春播弃馀生数千里外莫克襄厥成闻其事而壮之意曩者扰攘间渠之人有率师捍贼视死如归者矣有保聚山寨存活甚众者矣有收贫恤孤敦礼贤士者矣今又丁是役渠之人固慕义无穷矣行见翦荆榛除芜秽堂构既肯庙庙貌维新神之灵其亦有所凭依而我邑人奉祀之心其亦可以稍展矣夫

清-邑渠吴鼎书院碑记一首 编辑

书院所以储学校之未备也人自束发受书稍长而习为帖括艺间岁 而萃试于学使者优则登诸黉序馀不与焉官斯土者弗忍其舍业而嬉也乃于家塾党序外更录录其俊秀纳诸书院俾得请业于师儒而诸生之愿请益者亦从其便育养人材是为良法宋时四大书院闻于天下名贤辈出史详载之何其盛欤予于癸酉秋末奉檄令宕渠下车之始问讯邑之耆士知渠邑向无书院或假僧寺神祠延师悬绛帐其中其亵甚矣吾乡叶君权摄斯邑乃取所存公项请诸大府创建书院而未成山左王君衍庆继来作宰爰择城南铜鱼洲之西构后堂讲舍前门外门各三楹焉左右书室各八间厨房二间竖壁围垣以为观美自王君迄薜君相代而后落成其规模极为壮丽然其地本为社稷坛馀址下多古冢当时未悉原委俾死者不甯于幽宫生者时病于安宅予闻而悯焉谘诸邑人则谓科再不售皆咎书院之山向水法或有乖舛 予谓形家者言予所未习且亦不深信然楚语云少皡氏之衰民神杂糅为巫史此古史所戒也将舍其旧而新是谋会又摄任他往阅岁至乙亥孟冬乃再莅兹邑闻舆论言城北金榜山爽垲宽平岩岩峰卓云江流绕带再三往视虽不习堪舆亦觉其水木明瑟也乃首捐三百金而邑之僚属绅耆有乐善者亦随其力不愿者弗强也俾堂室相辅庖厕有方仍旧贯而加廓焉庶几师生均得其所自乙亥至丙子初冬阅岁而竣工又稍为栽花植树以为诸生游息之计将有厚望于诸生非藉为通声气广交游地步也昔范文正公少贱孤贫读书山寺断虀块粥以给瓮飧然而力学上达卒为名贤逮其位都将相闻青乌者云其住宅簪缨不绝公不欲一家自私乃舍为学宫今苏州府是已吴郡登甲榜冠南宫者甲于天下人皆感公之大公无私而公之子孙虽不皆籍 居于吴亦能继其箕裘光于史册可可知天之报施善人毫发不爽而人之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又可不自励与在诸生勉知所向而已予何以多言为是为记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首夏上浣钱塘吴鼎撰

邑侯黄之澜重修学宫碑记一首 编辑

古者帝王建极首重立学大学之教以格致诚正修为体以齐治平为用自天子至于庶人其本一也故自有孔子而大道明千万世心法治法作君作师必奉以为极祀于学明所宗也我朝列圣相承崇儒重道天下郡县莫不建学以端趋向而育贤才渠学据县志旧在南关外里许明天启间迁立于城内西隅石子冈前国初邑令仍旧址重建遂定厥基嗣是增缮不一澜莅渠有年遵行谒学时祭典礼尝周览学宫形 势爽垲规制未为尽善兼之日久渐圯因思观瞻肃则享祀维䖍景仰深则鼓励愈至爰谋诸学博曲公呜和李公维新进诸绅耆筹画更修斯文乐奋众议己协具文禀行诹日兴作属邑老成士董治其事材木土石丹垩之须于于来集自圣人及诸子曁乡贤名宦例得从祀者咸以类举而附昭忠祠于西隅其庙中堂庑门阶池垣之制俱如度修理经始于庚辰岁季告成于辛辛巳之秋规模闳深俎豆礼乐肃肃雍雍学制烁然维新矣邑弟子从明伦堂讲肄聚课既得所范又以春秋释奠赞币奉爵以时习礼置身宫墙以内旷怀美富之观如聆金声玉振亲炙其间相与观摩祗砺以致知为端以力行为要以存诚为主以复性为归由其性以推人物之性立体达用处为道德之闲出为社稷之福于是乎在此圣天子建学意也抑有司所当以时赞理者也爰记学之 所由成并列次捐输之义以昭盛典而告来哲焉谨序道光四年甲申四月上浣之吉

邑侯王衍庆昭忠祠碑一首 编辑

人之死生亦大矣轻或比于鸿毛重则等于泰山人孰无死要惟轻重之辨明而死得其所则虽死犹生也自奸民刘之协等倡立邪教鼓惑愚民丑类既多遂作不靖致川楚 匪效尤大肆猖獗我皇上十全伟烈震烁古今爰集雄师分投征讨而各州县忠义之士亦莫不集团练砺戈矛共效同仇以卫社稷迨至劲旅云集狂宼永消川楚豫秦重睹甯谧而其间之捐躯殉难者亦己伙矣渠为四路冲衢蹂躏尤甚教匪徐添德王三三槐及股匪罗其清冉文俦等常挟数万之众或往来梭织或盘踞境内四处焚掠各义民激于公愤并力杀贼七年之内或为流 矢所中命掩泉台或为月剑所伤魂归长夜即至妇人女子不幸被执亦莫不骂贼不屈甘蹈白刄以全其节此而任其湮没不彰非所以维人心厚风俗也钦惟我皇上悯念忠魂特锡旷典令各州县查明被杀义勇立祠昭忠余适承乏渠邑恭承巽命爰集绅耆共襄义举择儒学西偏隙地建祠三楹阅两月而工告竣谨将阵亡乡勇列位于中其各义民烈妇骂贼不屈者分别左右而醮祭之呜呼我国家承平百馀年矣乐育人材培养士气教化之行入人者深一时士大夫效忠宣力毕命疆场者指不胜屈降及愚夫愚妇亦皆明于大义慷激昂以捐其生此真风俗之厚也人心之淳也其人虽死而上承恩纶下享禋祀忠孝节义义之称垂之千载而不朽亦可谓功在当时名在后世者矣虽谓至今不死焉可也

邑侯王衍庆新修渠江书院碑记一首 编辑

嘉庆壬戍秋予奉委权渠篆祗谒文庙后以时接见诸生询书院所在佥日邑旧无书院虽设义学延师主讲时而佛寺时而奎阁时而文昌宫盖未有一定之所也予闻而嘅嘅然曰书院为兴贤育才之地迁徙靡常则士心靡定其何以成德达材乎当亟思所以修之顾时当教匪蹂躏之后民力凋敝军差未甯无从措理不得不视为缓图迨烽烟既静士民安堵予又调补南充其事遂寝洎戊辰复摄兹邑则前署事叶公铭斋以邑中公项盈馀禀请各大宪批发准修矣予乃谕集绅士相度形势得地于城南里许铜鱼洲之西岸象既文明址复宽平随委生监张树德孙绍徽唐作范熊烈督工修建时己巳嘉平既望八日也次年春予受代去薛公吉人来迄其事曁予三视渠事则见修成后堂三楹 中讲堂三楹前礼门三楹外头门三楹左右书室各八间厨房各一间环以砖墙蔽以照壁窗明几净境僻尘清真士子藏修游息之所也落成之际叶薛二公既与予各颜其堂与门矣予复取大学八条目之旨反论语四科程材之意揭长联于讲堂以示奖劝而董事及肄业生童咸谓是役也肇从前未有之基启将来人文之运是不可以不记予维先王兴学立教敦本茂实处则有守出则有为未尝试科举考经义校诗赋论策如后世也然后世之所以为此者亦曰使之推其平日所学载之于言以觇其所蕴尔夫苟能推其所蕴其于古人坐言起行之意岂不尚庶几哉顾必师道立然后善人多今此书院虽成而膏火无赀尚未足广作育之化官斯土者宜思所以裕之慎选师儒严立课程使渠邑人文骎骎日上他日观国之光咸利利用宾于王家焉斯书院不为 虚设也夫嘉庆庚午季冬记

邑侯何恺棠试院旗竿碑记一首 编辑

渠邑试院与文庙宫墙近接拓地广数亩号舍宏敞堂室深邃规模廓如也创始于道光甲午迺前县尹王公椿源募赀修建其庇荫士之意固周而门前旗竿缺如卒未臻于美备过而目之者以为憾同治壬戍予奉檄摄篆莅壬后风鹤频警方留心捍御筑城堵隘诸要务迫以相责于培植文风未遑暇及逾数月川东一律肃清始举行童子试睹隹士之如如林辄思为国树人之计欲补王公所未及藉以壮巨观而培士气适有渠西范文先者旧植乔木森森愿备采择爰饬工度木断而成材两越月而蒇事施以丹 柱插空旗斗飚举非徒饰观美己也异日者青云共登丹梯上予于渠人士有厚望焉同治二年岁在癸 亥孟冬之吉知渠县事桂林何庆恩记邑拔贡生金传培书丹

邑候何恺棠增修城垣碑记一首 编辑

渠为古宕渠郡地当东北之冲土瘠而民贫西北多山而东南多水潜水绕城下东南流其城背山面河西北跨石子冈之脊因其坡坨以为堞卑者仅逾丈高者亦不过丈馀周城可四里城内皆民宅惟中正一街通商贾焉据县志明正德八年鄢蓝氛炽县令甘泽创建迨献逆之乱三毁于贼遂旷无居人丛木拱把虎豹时时游城中官民皆寨居至康熙二年癸卯县尹雷公始奉檄修治因其旧者三之二而补缀之至四年乙巳始告竣邑孝廉李鹤汀大大尹实记之嗣是以来虽历有营度亦不过因陋就简补苴罅漏盖国家之承平久矣同治初元壬戍予庖篆兹邑始至遍阅城垣见其卑陋惄然忧之乃札记其数集邑父老而 商度焉咸以费无所出先是因招勇练团劝富民捐颇踵跃己集有成数予以城防为尤要乃就其中提银若干鸠工庀材属老成士董其事伐石于山卑者崇之周遭各加五尺或三尺不等其脾睨千馀相去仅尺有咫又狭其窍守陴者无所障且难施力乃约约之得八百有奇少拓其 口而守望便矣其内墙阔者数尺狭者或不盈三尺皆土非石或倾圮闻咸丰辛酉曹逆踞吴市城中人立风雪泥淖中几两阅月殊堪悯恻于是遍铺石板作驰道而以大石甃其内立偏厦四十间俾守者有所休息城东南因河为濠其西北旧有沟达于河因而治之深广相称事半而功可倍共费钱若干缗论者以为渠城西枕高山后溪沟环其下东临潜水以为池惟南北稍夷耳若北栅高岩头南据高石坎而守之则根本可以无虞又城垣虽增而丽谯未升通文门须筑一水城 以通汲道然所费不赀而瓜期将屇此皆予有志未逮而期诸后人者也他若造军械制旗帜铸炮位募勇御贼安民保境其费皆出之渠民其事皆职所当为而何多述焉且吾尝偕一二文士登城远眺八濛之山皆可指数张桓侯之故垒在焉虽纪功之碑已不存而马跃之溪固在其矛马所至岀人意表之概犹可想见东抚潜水思虞雍公之之治绩犹有存者北望龙骧山忾然永慕冯车骑之功烈土人至今庙祀之乃予自己未签发来川庚申辛酉两转南北饷壬戍四月摄斯篆亦若王黄州之记竹楼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不禁感系之矣昔诸葛公治蜀道涂传舍皆以时修浩而叔孙昭子之晋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予万不敢企古人惟冀渠之父老子弟母忘萑苻之忧一乃心力趋公向义以几众志成城予虽在远心兹慰矣奚 止修城垣已哉是为记

邑侯何恺棠重修栖留所碑记一首 编辑

国家子惠元元乂安兆庶无一夫不得其所其孤贫之老而无吿者则设养济院以赡之月有饩人有籍掌之官司而以时稽其出入之数法至善矣然流离颠沛之人不与焉此栖留所之设所不能己也渠为川东北孔道叩门乞食之徒徒贸贸然来往往无所托足寒暑燥湿之不时则疾疫天札或干天地之和附城向有栖留所一区咸丰辛酉曹逆犯境膀付一炬余心恻然及摄篆之明年庶务粗举乃致绅耆而商度焉首捐三十金以为之倡于是捐助糜集即旧地而少拓之为室六间辅以两廊缭以周垣共费钱百数十𦈏又庐后此之或漫无稽查也则委其事于约保而官司亦时一巡之俾不至容奸而止复存三十六金归 水城款内收息为诸务费嗟乎昔杜陵茅屋为秋风所破犹思广度万间以大庇天下寒士予之为此不几贻笑大方乎因援笔而为之记同治甲子花朝后十日桂林何庆恩书

邑侯何恺棠梯云关碑记一首 编辑

流江向无关卡有之自梯云关始方同治改元予承乏兹土适有风鹤之警邦人士惩往岁蹂躏咸惴惴然予惟坎之彖曰地险山川邱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我有四封而诘其盗何故不可乃相度地势于云雾山之足得隘焉募建关者于是土人邱某捐费若干不匝月吿成层楼雉堞崇墉焕然可一夫当之矣为颜曰梯云且题其额曰威镇渠东予喜邱之能急公也然然邱非素封者世岂无卓猗其人乎夫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善弗继后之人有举莫废踵事增华虽什伯于 今可也援笔记之以为慕义者劝 附后记余既记梯云关之冬因公巡历见其楼橹垣墉未臻妥善不足以壮声威而资巩固岂限于财欤抑董事者未得其人欤是予之责也乃捐廉若干委老成士重为补葺夫而后坚固可守无虑风雨漂摇矣癸亥仲冬桂林何庆恩重记  

邑侯何恺棠永清关碑记一首 编辑

环渠皆山也渡潜江东行六十里而遥有山焉绵互千馀里突兀崚嶒不可以寻丈计登其巅则一览众山小矣地界渠大之间土人名之曰云雾山腰有迳纡曲羊肠为梁大云万孔道渠东之总隘也设关焉名之曰永清夫渠岩邑也自范史郡国志己有宕渠郡其后沿革不一予意张桓侯之所喑呜而叱咤冯车骑王子均之所嬉娱而钓游当必有存者乃尝因公巡历欲求其仿佛而皆不可得盖历年亦己久矣方今四海一家虽小丑时有窃发固无烦过计然重门击析勇夫重闭之谓 何未雨之绸缪亦守在四境之义欤虎牢戊而郑服䢴沟城而吴强其明著也若张孟阳之铭剑阁岂所语于盛世哉是役也捐修之者文童郑某也例得书

邑侯何恺棠纪凯关碑记一首 编辑

同治壬戌之秋予摄篆流江适谍报曹逆自梁大囘窜己及竹阳矣予恐其摇荡疆场震惊人民也乃整饬健儿督率团练逾渠境而东御之蒲苞山之阻与张补诗观察互为犄角相拒数十日屡报斩获曹逆遂宵遁渠民赖以安堵顾往来必经李子垭垭地为云雾山上游险而多阻夹道十馀里无殊二陵风雨焉予以其地上可走东乡达县下可通大竹梁山固渠东一要害也坎之彖曰重险阻而守之则东道可以无虞扼吭拊背其在斯乎于是监生某捐修头关武生某捐修二关三关名 曰纪凯且题曰玉壨风清清为渠民幸且纪事也虽然李周诸逆皆己授首而曹逆犹羁天诛川民尚难安枕擒贼擒王之谓何纪凯之名用志吾愧且作他日之券焉

邑渠何恺棠雷火关碑记一首 编辑

渠之凉风垭地当东南之冲设关焉名之曰雷火纪地也题其额曰蔀屋丰亨志祝也既成予乃记之曰亲民之吏其未可苟安也哉丰之彖曰明以动故丰其象曰雷电皆至君子以折狱致刑谓必如电之明如雷之威而后狱可折刑可致也非然者不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此交困之道也故丰之大壮曰有孚发若吉丰之革曰来章有庆誉吉盖二得明之正五为动之中交相为用斯福庆集于已声誉闻于人而有丰亨之象矣若仅丰其屋则必至三岁不觌焉今四方多故为 民上者当如陶士行之朝暮运甓祖士雅之击楫中流明而动不敢晦而休即戴星犹恐不给遑曰呜琴而理不下堂堂而治乎子不敏无德以及渠人因名关以自朂其捐修之者盬生某某也

邑侯何恺棠摹刊流江保障额记 编辑

壬戌閠八月癸巳曹逆自蒲苞山宵遁余始由防所凯撤士民喜藩篱之无恙也群以前四字题堂皇纪实耶徒滋惭恧耳今春水城吿竣布置所及兼资捍卫爰倩选拔贡士金遂生法家摹镌崖面亦曰余所逊谢未遑者惟兹城奠如磐石庶当之无愧云尔同治上元甲子孟春之吉桂林何庆恩记

邑侯何恺棠洗砚池碑阴记 编辑

渠邑大悲阁在石子冈下侧有池广不盈丈为帝君洗砚池道藏文昌 化书载帝君常停鸾石子冈旧传即此此康熙中县尹侯公承垿始立碑以表之岁久碑圮诗碣尚存然池之淤塞久矣夫帝君之灵昭昭也赠姚苌以如意迎唐僖以白骡与夫李商隐之诗孙樵之文载在典籍非可诬也今则庙貌遍天下升中祀与至圣并尊彼拘墟者顾犹以为渺茫乎同治壬戌余摄篆流江睹庙貌之尊严感胜迹之湮废迺濬而新之重摹立石而纪其阴亦曰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后之人以时修治勿令芜秽庶池水常盈菁莪斯茂其所系岂浅鲜哉同治二年岁在癸亥暮春之吉立石

邑侯王 三琅琊场补修禹庙碑记一首 编辑

古之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以崇德也以报功也夫夏王之明德远矣平成之功九州攸同万世永赖天下后世皆当祀之独蜀人乎哉独蜀 人之籍楚者哉余籍隶楚北自辛酉入蜀历知县事蜀中城乡巿镇多修禹庙以时奉祀皆楚人所建余逢朔望必恭谒之隆祀典亦以敦梓谊也窃尝思之南条之水江汉为大江汉发源岷山䕫门以下九江分派受患者荆岳诸州汉水发源嶓冡汉中以下沧浪三澨澨波流澎湃受患者汉沔诸州江汉不治荆岳汉沔民其鱼乎则治水之功被于全楚者甚大楚人之祀禹庙其以是欤殊不知始自何人惟有 缺二字 至今不改则千百载其将相沿而祀之欤是未可知也壬申夏余复摄篆流江古宕渠地也邑南琅琊场旧有禹王宫年久圯壤绅首等将议劝赀重修请序于余以为之倡余以欣然弁数言于首襄事者其知所劝勉共成盛举功成而勒诸石以志不朽余于诸公有厚望焉是为序

邑侯吉达善义冢碑记一首 编辑

盖闻鬼者归也无所归兮堪悯义者宜也合乎宜宜者必行我皇上乐育群生泽沦枯骨德恩洋溢普万汇以调和闿悌覃敷无一夫之不获诚念死后饥夫罔非生前苍赤故施仁政于鳏寡孤独犹加意于掩骸埋胔此所以妖厉不兴兆民乐业也彼夫他乡游子异地贫民囊无系蚁之丝厨鲜聚蝇之粒杜鹃啼尽难甦望帝之魂精卫衔残奚补穷桑之壑数百里矌野平畴谁假石椁普天下残山剩水莫卜佳城新鬼含冤望川原而欲泣游魂无主依草木以深悲义冢之设讵可已乎嗟乎古人不弁盖帷恩尚及于犬马今岂恝然沟壑食竟听诸狐狸鼹鼠飮河不过满腹鹤鹩栖树只借一枝明知人生不到百年家富难延三世乃有硁吝成性悭僻为怀见义不施一钱遇事罔破一钞予甚惑焉今者二三父老率厥乡人念累累之孤坟爰倡义举燐燐之青火共结善 缘一抔之土无多嚋嫌马岁三尺之躯何有已正狐邱北岭南山墓田相望秋霜春露浩劫同归从此花发棠梨鬼少夜台之哭风飘杨柳群归薤露之原幽魄于以相安旱魃无能为虐是皆涵濡圣化鼓舞作兴群相与以有成也肉白骨而无方我心滋憾导黄泉以有路众志堪嘉用寄数言疏为短引勉副诸生之请以扬一邑之休备列列芳名永垂奕世道光六年岁次丙戍清明前三日

邑侯朱菽原三汇镇新设义学碑记一首 编辑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古人培植人材必自幼学始礼经所载详哉言之矣渠邑自道光四年奉制府檄设乡学以教童蒙子弟之无力从师者次第建立二十馀所规制略具六年春予始莅兹土因公至三汇镇见其阛阓稠密户口繁庶为一邑巨镇而乡学之制阙然未举心以为 歉爰与署分县事秀水钱君谋各捐俸以为之倡而出镇民所入充公之资以佐之于是诸人士同心乐善量力捐输合计得钱三百馀千经理生息以为延师修脯之资而汇镇旧有书院一区设馆其中俾闾里子弟咸受业焉事成钱君请为之之记予谓今人材非不古若也而教学之法与古异古时自家塾党庠州序莫不有学而其为教也自十年出就外传以至于二十学礼始于童蒙终于大成夫子言弟子入孝出弟谨信汎爱亲仁而终之以学文盖文行兼修不容偏废也汇镇居渠邑上游山水明秀当必有俊髦颖异之选出乎其中使为之教者以行为本以文为辅母杂于歧母荒于嬉俾各有所成就上者设科名登显仕明体达用备国家任使之材次亦读书明理循谨修饬不失为乡党善士则乡学之设其有裨斯文者不浅而于犬府乐育之意为无负也继 自今慎守成规永远无怠且益扩而充之是则予与钱君之愿也夫是为记赐进士出身文林郞知渠县事侯官朱锡榖撰道光七年丁亥冬月中浣

邑侯王介屏承恩桥碑序一首 编辑

古主者宪天勤民辰角见而除道天根见而成梁故夏令日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也道光二十五年恭逢皇太后万寿恩诏内开载各省道路桥梁间有捐坏者著地方官查查明修理以利行旅煌煌天语泽周细民诚盛典矣予再莅流江百废粗举日与父老子弟宣朝廷之德意以相安于年丰人乐之馀亦长吏之职则然即偶有兴作不敢劳民费财而事之不能任其废而不举者则惟藉邑人士赞勷之力为多渠之安仁理土溪市俯临大江侧环二 溪均有桥庚子夏水潦为害损其一地当要道民皆病涉爰捐俸兴工命邑廪生刘君炳勋赵君炳楠等董其役时内江司训邑举人杨君蔚起闻斯举而义之亦捐俸犒工督理勤劳佽助有人阅数月而蒇其事石工坚固永垂不朽因名之日承恩桥所以宣德意便行旅也刘生等欲得余言以寿诸石使知是桥所由起是桥所由成庶几免于孟予小惠之讥而长吏之职在济人者亦得以稍尽其心也夫是为序知渠县事即补知州世袭恩骑尉山西灵石王椿源撰时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仲春

雷㧑谦重修三教寺碑记一一首 编辑

礼义城后门径路可通渠邑东北界胜地也碑载建自宝祐年间第命名礼义不 知何取惟石庙前明万历己卯年陈从宗所撰碑记内天生英雄胡公练使威雄莫测功德难名嘕王莫能敌谥镇国将军后被谗议失其统绪城弃荒颓数语其详无从考也越本朝初年流寇数千踞城肆虐左右士民同心协力虽当兵戈扰攘犹循礼义又坚保城侧之斌山寨其附近诸寨亦切同仇乃走川北镇请师撃散群贼地方安堵文教振兴古云礼义作城池即后儆前当日城名礼义或者因此至城上之神建殿宇俾载故城后有僧了一自安岳县天台寺飞锡此山传僧常德置买田地招募徒众立庙庙塑像暮鼓晨锺佛教也而未及儒与道独城之绝顶处有祠中如来左孔子右老君像皆石刻此三教所以名也数百年来台阁兴废不常圣容倒坏不堪常住田地售当者几主有众山主于乾隆七年招禅僧贯六空方等到寺清理常住将前田地之售当者 捐资赎取殿宇之漏烂者培补如旧重新三教神祠但思三教中惟儒教正中平易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所以尊崇至圣先先师自京师及各省会郡邑皆立学宫春秋祭享典重礼隆不与一切象教同视今礼义城寺僧本属释门乃重振三教祠宇可见教门虽异儒理实兼乎释道不能易空虚寂灭之说而务亲义序别返导引胎息之功而事理乐农桑俗习正风化纯儒释道三教一而三三而一者也其为世道计岂小补哉庙工既毕始勒碑记资助众姓名及常住四至向予商叙予里人也间阅庙之残碑合之传闻因揣城所由名并重新庙貌及三教合一之理撰文付僧庶后之履斯山者稍识颠未母虚冒三教之名矣故为是序

邑广文任狱板桥场玉蟾寺碑文一首 编辑

今夫善之一道自元运以来遵行于世久矣儒之后有释释之清净儒者逃之儒之通晓释者附焉然以行善虽分为门亦互为用者儒为释之籍资为释之护法吾儒亦多资其忐忑以转通于幻冥之所不及总之以檀宇为宝地以香火为尊禋尤以代有英豪信善俾佛日法轮得以垂休于勿替张姓邑中宦旗也是刹载在郡志乃其佛堂果山势俊逸如七宝层台殿门峻横如琉璃错绣时有烟云映带旌斾驰驱是一胜境也宜其善果流芳英耆代著累累若若振振绳绳有若花封崛起讳贤公者继则别驾郞汉英公蜀佐讳纶公焉至若飞声胶庠重重金粟若钲公又梧公又孔心公先后蝉联冠裳弥旗想亦地灵之符劵也若夫生员文绣之父讳于鼎公者抑又异焉不拘局于缥缃世业而出出入士林之中娑婆涅槃之内凡如来真宝义津津悉解之而祖功宗德 翘然再振白衣大悲世尊中最为灵应震海潮音甚深征妙共称百千万劫难遇者公于五即佗罗皈依不替因建金衣法象烜赫声严传光明灯以顶礼之且虑其难继置逸土数 施为常住俾缁剃有所籍而香火永兴地天同其久焉所以善念灵承瑞征丕著早有奇伟之孙发为先兆此后日日之灵仍当未有艾也于时县二韩公仕俊擢镇平县令一见而异之更其名曰鹏起噫嘻其九万之翮耶三摩之灵耶鼎公之德远绍前辉鼎公之胤箕裘万䙫矣因赘两唫以志不朽其一尔祖心田即福田从来不惜买山钱于今种得蓝田玉岂是当年学问禅其二泗水滨头觅已田贻谋不用好官钱庆馀自是流芳远岂尽当空究五禅

邑二尹袁桐材新修汇镇衙神祠碑记一首 编辑

三汇在渠北九十里其北为巴江自通江南江巴州流入其东为渠江自太平东乡达州流流入其南为清江自梁山大竹诸山流入皆汇于镇前而镇以名焉镇之上旧建有官署邑之丞尝分驻于此其间商贾辐辏财物殷繁通阛带阓鳞次数里许其下则舳舻数十百艘绵亘江浒上下舣往来如织亦衡要区也居是官者非辑睦其人民怀柔其宝旅讥察其关隘侦缉其盗贼而顾欲百废之俱举也岂不难哉余自辛卯夏莅任兹土利者兴弊者革晨兴夜寐惟以此意为兢兢署之东有衙神祠为嘉庆甲子前任沈秀水宗惠所创建岁久倾圮制亦卑狭而乐楼廊舍尤阙马未备意欲张大之未遑也去年秩徇里人之请乃因旧址而拓新之重修大殿三间乐楼一座东西两廊各一间且涂以丹漆砌以砖石金碧辉煌焕然改观则庶乎可以妥神灵矣夫力役每患 其过劳而士木恒虞其大侈今是举也工不官役物皆和估经始于戊戌秋落成于己亥夏共计费若干有奇非所谓民之不劳财之不伤者乎后之莅斯土者岁时祷祀补葺维殷踵事增华罔或废坠是则余之厚幸也夫

汤宗何太平寺社田序一首 编辑

从来在古为良法沿之为弊政大利之所存害或乘之故先王美意之所昭拘而泥之鲜有不遗患于闾里是岂立法之未善善哉诚以一传再传法久弊生所贵变而通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今渠邑东太平寺设有社仓多历年所是亦师仿常平社义之遗意其为利诚普矣第其掌监收放设有社首每年痞烂鼠耗惟社首是问或有停仓或有民叹其本未亦惟社首是赔又何尝非责成专一审记不纷之道无如痞烂 鼠耗或垫赔无多至于年丰而放不出民穷而收不给则垫赔难矣每春当之者多则垫赔百多金少或数十金阎年苦之今有社首陈师德楚联第等共议七保人捐赀买业收租以为垫赔之用会首共放共收庶使良法无弊利乎民不害乎民民矣是为序

邑广文陈伟元补修二郎庙碑记一首 编辑

予曩司训渠江畅游㶍渡乡由帽盒寨至阎氏祠见山 杰起一峯岞崿 崪心窃异之乡人告予曰此二廊庙也昔献逆蹂躏田野荒芜土人治地得二郎神像一尊立庙祀之并附祀诸神何以二廊名者溯其初也二廊为秦蜀守李冰之子胜国封承续敷惠英显王庙祀两川灵迹在灌口渠人之竞兢崇祀者岂非以蜀都赋云指渠口以为云门今渠水入涪之处曰渠河口曰云门镇淘潬笮堰之功是父是子膏泽流 衍欤忾叹久之旋奉檄委别去岁戊午门人郭布洲以状来告重托修葺董其事者   等创捐于前各坛信士乐施于后丹雘黝垩垩阅三年而告成则庚申夏也复邮书请记盍能辞予按神所以伸也气之扬者也鬼归也魄之阴者也气盛则发扬诩物魄死则五行不相沴自民国成立以来风声鹤泪草木皆兵人方濡首遁尾置理乱于不闻而诸君子独能肩劳任怨冒斧锁而弗避非徒自苦也盖欲假清静地为安乐窝亦有二三老成人相与存心养性虐缘葆真其少壮者可使有勇知方暇则讨论汉宋元明忠佞贤奸之事迹藉以激厉善良以蕲至于神武不杀而后已然则斯庙也匪特报神之功抑将以迎善气系人心而不徒区区香灯禅板之为也嗟乎予固至渠者 丁亥初秉铎壬辰再至戊戌由浙归迂道盘桓数日 今老矣犹能濡笔文章导杨盛美孰使之然哉孔子曰鬼神之为 德其盛矣乎愿与渠人士董修而交勉之

余禹门㶍渡场文昌宫义学馆碑记一首 编辑

窃闻圣不可知之谓神其灵妙无端者乎文昌帝君圣而神者也神之灵缘人心之灵为之有是心即有是神无是心即无是神此子思所谓不诚无物者讵徒以迹象求之耶虽然至诚如神惟至诚性与天合故心与神通其次或必有所凭借而始伸其诚敬因不徒以象求之而迹象间亦未始不足以肖观瞻也兹㶍市义学馆中诸君子倡首募化装塑神象成商序于予予曰此公善也此义举也此为神圣之所为庇荫而诸生之所为目击而心慑者也遂援笔而而为之记

邑侯李良斋重修文峯塔碑记一首 编辑

余自河北令渠邑公事之暇每相与溯渠中人文观雁塔及邑乘所载 自宋洎明科甲盖极盛焉于今不无少歇何占今人不相及也询之佥云城东山之巅旧有古塔为学宫文笔自顷圮后风水遂不振理或有征余苦薄书竞竞未遑他及然事关文教苟有可培成俾我为之是亦一快也爰捐俸赀鸩工凿石不匝旬而吿成遂峥嵘有起色焉乃颜之名日起文塔亦愿制科诸好友及将来人士相与观勉蝉联甲乙从兹蔚起以继当年人文之盛庶于文治有小补云

邑广文吴照白水溪桥碑记一首 编辑

白水溪为宕渠八景之一志所称龙湫瀑布者是也其上自云雾诸山蜿蜒而来层峯高耸岩石曲盘其腰有洞焉广丈馀深不可测水色莹白清冷异常飞流为瀑布晶帘百丈实一邑巨观左右慨稻亩以亿万计其下则为白水溪西南流入渠江溪之上为巴绥绥广岳道之所经往 来络绎厉揭者苦之前人建立木桥以资利济屡修屡废爰有唐太和廖宣文等议建石桥广为募捐兴工于丙申夏落成于丁酉冬跨河六丈六尺高三丈八尺横二丈二尺纵四十二丈共计木石土工费八千二百馀缗越年暑雨骤至土石敧斜重加补葺始极完固又计费六百八十馀𦈏由是向之褰裳致咏者今则砥矢兴歌矣而君子小人胥庆视履旋吉矣余丁酉司铎适是桥告竣尝随诸同寅览其规模按其形势题赞云渠江之侧白水之滨鼍梁始驾雁齿初新既坚且固亦朴而淳于万斯年惠此行人盖纪实也今年春因公至林坝场首事等属余为记余尝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今兹役之兴工繁费钜合百千人共为之实二三人首倡之则斯桥也固诸君子子之乐善不倦而亦诸君子之措置有方异日者舟楫王庭泽 济苍生固可为诸君子卜之也巳乃综其巅末而勒诸石凡捐赀姓氏例得并书焉己卯科举人渠县教谕晋熙吴照南广氏撰

长沙罗尚书源汉禹庙碑序一首 编辑

余自秘省参枢要一切外务未遑及也辛酉夏吾里张中书世溥走书吿余曰溥因丁内艰 缺  王事迂道渠邑之李渡镇风俗 缺二字 而吾楚之居渠者 缺  立修禹王宫为公家庙凡以敦睦桑梓因以不忘于楚而有归楚之志欤既属序于张子复欲缘张子以 缺  思禹王之平地成天恩庇万禩非独一时一方之泽也论者谓公高五帝道冠百王荡荡乎与天地同一罔极固矣而吾独深有慨焉当夫洪水泛溢禹乃承帝咨而参身其闻 缺  而且旰食宵衣久旅忘家盖君父之思忠孝之积急急欲九州底绩报其君因以酬其父故孔子无间之称必推本其孝于鬼神而 后知受禅而王庙食自世有不仅治水神功在人齿颊间也今吾楚人迁居异地犹然行梓里之祀典而岁时期会藉之以写和好谅于入庙展敬之际必有油然感诸心者发而为忠孝之行余未尝居渠甚愿吾楚之居渠者俱有声于楚也余虽不能至渠然有以知吾楚之居渠者必不忘于其本也或名显荣封归祭其楚宗祖或利积丰亨言返其楚之之故区此余所日夜切切冀之者夫生圣天子之宇下者俱关燮理彼渠人士既远托桑梓之诚又何可不于枢要而一及之至于首士等之经营祠宇楼台之壮丽与夫谊联气洽足以妥神灵而为人文蔚发之祥应已尽乎纪年述事碑序中母庸余赘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掌院都御史前兵部尚书长沙罗源汉撰

黄州李映莲琅琊场禹王宫奉祀濓溪夫子碑记一首 编辑

粤稽天地定位以来其弥布两间者道而己矣道常在天地而不息而行之者必有待于圣人故唐虞有尧舜夏商周三代有禹汤文武周公及周末春秋战国我孔子孟子岀焉皆体备乎道有功斯世祀典宜及者也嗣后秦汉两晋以及五代隋唐间虽名儒迭出非语焉不精即择焉不详孰则阐性命之旨发精一之传不失历代圣贤之道者乎是惟我濂溪夫子一人而已矣夫子初名敦实后避英宗讳改焉遂名敦颐亦号茂叔仕宋政绩不一初为分寍主簿决讯大狱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后调安南司理有囚法当不不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夫子力辩不听遂委 缺二字 将弃官去日如此杀人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释调桂阳令改知南昌凡富家大姓墨吏恶少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知南康郡筑室于莲花峯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 营道所居濓溪以名之濂溪者即永州府道州西二十里地于是来学者有明道伊川二程子每日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后又有侯氏师圣学于伊川夫子未化诣我夫子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伊川惊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又考夫子曾为合州主簿南部县尚书左丞蒲宗孟见见之大悦曰天下有如此异人我见之如青天白□□载川省通志中年五十七而卒卒之岁即宋神宗甲寅七年之六月也嗟乎我夫子博学力行著太极图通书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言约而旨远文质而义精所谓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本源继往开来道赖不坠大有功于当时后世者也况吾楚之人累承夫子教泽岂以移居于蜀而遂忘故土大贤乎故凡散处川中者莫不立庙塑像崇奉不忒今琅琊场庙貌巍峨像设森严春秋祭享祀典维新 极一时之盛则我夫子光风霁月彩曜长天伫见流辉于有象开慧于无穷又岂徒一时之福也哉

傅天乙重修圣庙禆文一首 康熙四年 编辑

  尝读学记有日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动众就贒体远足以动众未足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则知学之关系人心风俗匪细也渠学宫旧在石子冈顶前明隆庆己巳迁于南郊天启辛酉复自南郊迁今址未及百年而学己再修矣癸未重九之变贼由西隅毁堞而入学宫燹焉自此以后欃枪耀彩奎壁沈光青黄赤碧之气化为夜月啼鹃不复有横经虎观坐皋比而课诸生者几三十年矣皇皇清受命懋德右文而渠介北东之隅犹有萑苻震邻之恐故莅兹者率多寨居历三尹凡四科虽魁解相仍而未遑议及学宫也雷公 名呜鲁 令渠教 飬不亚文翁五年百废俱兴既已修复城城隍即谋诸国子先生袁公名锡衮曰学以育才明伦国家钜典矧今仕民胥宇正化民成俗之日而明禋重地荆榛栉比不惟无以妥先圣之灵将青青子衿何所瞻仰不将弃诗书于草莽埒礼乐于瓦砾乎奚以鼓人心之忠孝而生其良也国子先生肃然敬诺遂与莲幕张君 名述 各议捐金共十五两醵绅衿金共一百八十两以献前雷公已捐金三十两倡之岁十月募役鸠工程材伐木刈厥荆榛徙厥瓦砾中唐之圯者甓之雁齿之倾者葺之三阅月而正殿告成重门洞开复檐高峙规制宏敞视旧日无少异焉则雷公维新之德袁公翊赞之功而张公任劳纠督之惟谨也异日者士敦操尚家诗书而户礼乐出则黼黻皇犹入则植范乡闾以无负忠义文献之旧则士运丕振实由今日倡之𫍲闻动众云乎哉清阘冗无似敬 书以为兴废年表至若圣人之道在天未坠者在人非不律所得尽者置不敢书惧亵也

李鹤汀增修文庙碑文一首 康熙五年 编辑

 既成学宫于石子冈之原虽堂构垂成而丹垩未施位次草创先后拉杂其于备仪尽制之义盖阙如也康熙五年春邑侯刘公肇举典礼来方禋祀将振衰而起废也乃计其岁得之俸鸠工庀材诸用悉备岁风之技毕献其长刻鸢之良无閟其巧遂使丹臒争辉榱题焕彩煌煌然若不知前此有灰劫烽燧之曰也于斯时也庙貌改观生徒踊跃将勒石而纪焉刘公曰未也吾闻司牧之责职兼名教今大成殿虽云完美而先贤先儒分献无所启圣无祠祭祀阙然是朝廷未克展崇报斯文之典即有司司无以为作养人材之基也于是市舆马贸服物得金盈百 货财累千萃萃彼工材因其旧址建两祠于文庙之后培两庑于圣殿之旁各五楹焉自夏徂冬岿然毕峙翚飞鸟革势连牛斗之间鸱尾跌妙夺乾坤之化岂惟新甫徂徕尽出松杉之用亦如嫏嬛宛委将开图史之藏嗟乎刘公可谓有功于圣门者矣方明之末儒术不进教化凌迟俎豆之区鞠为荗草士当其时惟流离转徙以濒于困耳亦安知所谓文章经学可为世用者哉今天子崇儒重道俊民聿章而公独能建学明伦为朝廷作人造士则古所称文翁之雅化亦既釐然毕见于兹矣当其落成爰书于石庶几不朽昭示来兹

李鹤汀重修城垣碑文一首 编辑

维明之季天惎其盈孽芽煽动城邑沦陷宕渠界在西陲受害尤烈癸末九月毁于贼丙戌再毁丁亥又毁五年之间刀锯不得一闲道殣相 望阁邑之人无有龆龄幸而存者万不得一丧乱既平无家可归皆设险负嵎暂图保聚即国朝定鼎之后官吏犹率人民寨居城中虚无人楼楼橹攲衰池隍堙塞日倾月圮渐以成墟十有八年城木斯拱豺虎画见鸺鹠群啼望而畏之人莫敢至今皇上嗣位之明年乃命中丞佟公来抚蜀郡少保大中丞李公亲董六师奠安全蜀游魂授首蜀疆底定佟公曰予膺简命辑寍西土凡兹流离胥宜佃而田宅而宅其未寍干止者还定安集之尔良司牧幸咸副此意符下浃旬则至渠邑邑侯溵川雷公乃集掾吏隶卒师儒绅耆操斧斤控畚镈以盛夏之月由周家寨放舟而下泊城隈躬自斩刈伐之丁丁旬有五曰其址乃见其功无涯费未可赀左右皆难之公独毅然曰是予之责未可以诿舆马衣饰细至蒯缑有一可办者予无靳出而售之得金五百以六月望曰鸠工 庀材百役咸集合噪成雷挥汗如雨鼓倡节杵而下者数十百人皆公自为𫗴粥而𫗦啜之而邑人未之闻也自夏徂秋以王眷南下工少止明年春二月寻前功会诸上台各有捐城乃就其为新筑者二百四十五丈有奇仍而缀之者又又三之二逾年而成不烦民力自古以来劳苦而功高未有若斯之甚者也于是督抚交章纪叙天子嘉之乃命大参何公案其劳迹至则灌莽豁然丽谯巍焕鸿雁于飞炊烟渐合赋诗以赠喜而归盖将陟公以酬其瘁矣邑人日嗟我邦之人万死而甦邱陇阛阓分与长辞繄公之力获处我土盍镌之石示我子孙俾以世世而尸祝之公日无庸谁司民社而复尸功虑不及此聊以语我同事庶其谅予之衷而成予之志乎盖父老欢然合辞而颂也其辞曰潜江之水东向流上有岩邑兮蟠飞楼璧遗镐池兮祖龙去烟燹蔽天兮蟠我邑 而成坵我邑既蟠兮我民散我民散兮见麋鹿之昼游忽见慈父兮姓惟雷襜车露冕中州来手辟草昧成𬮱开筑成钜邑宛以回我民生还殊不恶葺土编茆还力作同是东西南北人此身幸免填沟壑决策归来兮潜之浒自我人居兮有父母惟公之德兮亘万古

李梅岑平贼碑文一首 编辑

甲寅之岁逆藩煽乱川孽彭时亨等附势蠢动阻隔声教全川陷失贼熖鸱张士民其瘵渠邑界在东陲实当孔道兵篦宼梳受害尤烈王师分道进剿七年之间始克底定于是复置守宰招抚流民劳来还定安集之先是令渠者任事未几辄去鸿羽未悉归鹰眼未尽化也岁阅癸亥我邑侯北平董公作宰是邦政尚宽和法从简易士肃兼隅民歌安宅几几乎村无犬吠之惊路靡拾遗之事矣无何广安剧贼王奇奇禄彭 时亨馀党也漏网逋逃与其属数十人潜匿渠广间夜聚晓散数为民害侯多方捕缉擒付狱中已复兔脱啸聚乡里无赖阴结邻大渠广奸人将谋不侯侦其出入秘为疏略申之抚宪深嘉纳之将谋委以便宜观成效而肉食者乐于处堂谬陈招抚之便计沮不行由是奇禄等阳为就抚阴聚甲兵署印札旗帜设立将军以下等官丙寅六月祃牙肆纛于邑之观音寺声息轰闻城野震动是时侯以公务赴果城中居民不满百百家皆面戏惴惴无所投命佥谋于关帝庙中得签告吉遂共相约誓守死以待我侯而侯亦己闻息倍道遄归矣时盖六月初七日也尔乃谕集近邑居民入城为守御计一时云合响应数日之内团集者近千馀人而守望备矣沿城设立守铺五十馀处铺五人炮二知兵者三人其往来巡警以责绅士及街民之练达老成者而远近星罗棋 布矣大街通衢责令老弱坐堆相望以防内奸而火烛无虞矣河下则拘刷船只另置水塘择捕役之勇健者领之而水陆兼防矣守具初完贼果以是月十三日黎明拥众薄我城下攻我南门旗帜如林炮声骇耳云梯钩援蜂屯蚁聚我侯躬擐介胄率众登陴指顾之间炮石交下遂歼渠魁王奇禄于十步之外追斩捕卤者复数十百人其馀面缚投首自请灰钉者累月未绝侯皆区别魁率罔治协从露市驰闻各宪无不附手推毂昔虞诩三科以募壮士武穆八日而平湖襄侯之知勇庶几近之矣是役也虽士民民协力各有微劳然我侯仓猝应变之奇与夙昔养士爱民之报不已彰彰可验哉昭代奖励循良凡捕盗缉逃皆晋秩纪劳以表尤异而侯独泯泯士民窃未平焉无叙其平贼之始末勒石来兹使知我侯曲突徙薪之计既效于前而保境息民之功逊肤于 后盖远方吏绩上达如此其艰而又以悲我侯之遇也

向宣斋邑侯黄公筹捐书院膏火碑文一首 编辑

书院之建昉于宋宋有应天嵩阳岳麓白鹿洞四大书院经义渊源公辅之器多储其巾然其时未尝遍立也我朝作人化洽海宇同文自大学以下诸省府州县俱立黉宫设官课士弟子员例得入若若书院与学校相辅其录之也无常例亦无成数师儒以身董之官司以时课之其教既广法亦详且善而书院之建遂遍天下渠邑旧捐租田延师讲习然历假馆庙祠学者弗之便也嘉庆间县尹叶公禀请大宪创修书院定基于铜鱼洲西岸经薛王两明府相继而后告成前任吴公相度形势复迁建于北城外金榜山堂室斋厨墙垣仍前布局而规制更觉壮观迥峰拱揖流江环抱爽垲闳深真藏修息游胜地也第昔年捐积膏 火支费殆尽前官随课奖予不过数人贫为力者负笈启箧未逢太乙然藜奚堪匡衡凿壁其何以劝越戊寅黄侯来宰斯土邑人素闻其循声乐观善治己而课书院询悉旧规然自任义形于色集诸生而朂之日闻斯邑科甲素盛而寒士较多诸生其务敦行修文为经世学其有当培植者余弗辞弗吝爰定正副课筹捐膏火按课分给就其优者于膏火外更加奖赀数年来作育之意久而弥笃史汉载文翁为蜀郡守兴学成都市中招子弟从学由是大化学者比于齐鲁然则振兴文教固在良有司善道之也学者从事于斯思古圣贤之学所以修己治人立体达用者岂不可几及哉道在勉之而己侯之治行如亲访郷市慑伏奸猾严剔胥役平断狱讼崇祀神明祈祷晴雨人所称颂而尤乐崇斯文如修学宫宫行宾兴皆有功名教书院其一端云邑人戴公之德 爰书筹捐书院膏火诸款勒石以传久远是为记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十月中浣向璿撰

贾屏山新修考棚落成碑记一首 编辑

朝廷以科名取士其俊秀入于黉序有学署以扃试之其举于乡者则试于棘闱其贡于礼部者则会试于贡院殆殆即古者司马三升之遗意欤要皆号舍犁然鳞次栉比所谓寸晷风檐争长矮屋者也至童子初试于州县从无考舍之名虽非得失所关然此鹏程发轫之先声也揆诸造士之典或者犹以为未备吾渠僻处山陬远逊通都大邑然应童子试者居常三千人向即县署为考院每苦涣而无所归今介屏王老父师以山右名家来莅兹土下车伊始一以养士爱民为己任凡邑中之应兴应革者次第举行近复垂念士子之辛苦锐意兴修考舍一区 首捐廉以为士民倡于是乐捐者奔走偕来输将恐后共得银若干两买地一廛刻日鸠工百堵皆作其前为大门规模崇闳次进则仪仪门三楹门以内东西列号舍各五楹敞其宇峻其甍所以向明也案以石取其坚而能久且省费也坐之磴以木取其煖而适体也而石则磨砻之木则刮摩之大约可坐二千人恒不满再上为大堂其后为二堂为寝室为廊房侧室制度咸相称其馀庖福藩溷靡不毕具外则缭以周垣甃以文石既壮且固无畏风雨漂摇矣经始于甲午二月落成于乙未三月历期年而工竣共费银若干两盖事因公故易举又重以邑侯养士爱民之精心故邑人乐观厥成董其役者为文生陈君等凡簿书之会计钱榖之支收均与有劳焉其地在西南一隅于八卦方位属坤易日致役乎坤役者养也言涵养万物以向于实也又坤之彖辞日西南 得朋故能能含万物而化光说卦之卒章日坤为文为众然则取为兴贤育才之地不亦宜乎今春二月举行岁科两试邑侯先期入场届辰诸生毕集鼓吹既作鱼贯而登鱼鱼雅雅得题归号含毫吮墨各展一日之长昔人所云下笔春蚕食叶声虽小大殊致亦庶几近之以视向之涣而无归者回不侔矣蔚然大观哉虽然此千载一时也诸生幸生其时列坐其次睹轮奂之美丽仰榱栋之闳深当思朝廷棫朴作人之雅化与宰斯土者成就人才之深心以自励志于功名母徒旅进旅退于其间也庄子曰而后乃今培风

贾屏山改古佛寺作义学碑记一首 编辑

古佛寺不知创自何年明季兵燹荡为墟莽而残缺佛像犹存国朝定鼎百废其□居氏某某慨施寺基捐赀募化重修梵宇于是有屋数楹 有田十馀亩量其所入足供一二僧托钵之所特以僻处一隅远方锱流所不及争车尘马迹所不能到迄今五十馀年岿然尚存焉然而其地爽垲嶐然蹴起如螺旋又近南为文明之方虽无乔堕之势而四面望之若环然下则磐石奠之矗立而不摇殆尔雅所谓石山戴土者欤且清流绕其足水从石录中悬泻若瀑布恒铮琮作金石鸣高枕而听之如听琴筑筑使更培以大树数十章修竹数十个亦蔚然奇观哉旧有僧主之后又易僧而尼爰倡为释氏因果之说呗声梵唱喧阗远迩西来大意澌灭殆尽矣今幸髠然者胥归乌有本境好义数人欲即其地设义学即以其产为延师膏火费以商于予予亟怂恿之而其议遂成产无多计每岁租入不过十馀石然岁累之可望积小以高大然则文教之兴自今伊始矣异日聘名师主讲席生徒济济其中大之可以兴 行育才以培一方风化小亦明训诂正点画不失蒙以养正之功较之异域之教徒事坐食而无益人事者其相去奚翅万万耶虽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在经手人母怠毋私庶几历久远而无弊用志诸石以吿后之董斯役者

贾屏山普安桥碑记一首 编辑

天下之利莫大于舟车自服牛乘马之制兴而长毂短毂陆行可以无虞矣自刳木剡木之制兴而沂流沿流水行可以无虞矣然如涧溪沟渠之间浅不容桴深可濡则惟桥可以通之桥即梁也孟子月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亦王政之一也第桥之制不一按水经注罽宾之境境䊺桥相引此即所谓绳桥也而吴越之区艰于石多以木为之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指扬州之红桥也殆即古者飞阁复道之遗意欤 然求其坚而能久者莫如石秦皇游会稽鞭石成桥以此兹地夹溪而处居人成市旧有驿于康熙八年始作桥名曰永定其时承平未久诸事草创想当星轺入境络绎如织不无𬯎覆之忧后复拓而大之未尽善也嘉庆二十四年境内捐赀继长而增高之崇于旧者三之一若可以垂久远矣道光十二年壬辰秋连日霖雨山水骤涨冒于桥者尺有咫桥随倾圯无子石厉揭皆皆无所施行人搘木而渡咸若之越明年癸已乡市绅耆公议重修于是鸠工琢石创始于四月初十日落成于六月二十日较旧制复增二尺馀阔一寻有奇长六寻有奇崇一仞参半既坚且固亦巍然大观也哉合费钱五十馀万皆出本境富户居民乐施之力故事易举董事者公故力不劳而成之速爰更名日普安工既竣例得列好善姓名镌之石忻然援笔而为之记

谭承恩复修静边寺碑文一首 编辑

从来世事之兴废虽日气数岂非人事哉观静边寺之兴废可以见之矣盖兹寺始于唐之天成时历宋迄明虽经兵燹然未至极故继而修之补偏救敝遂成伟观从未有如今今教匪之焚毁无馀者也寺僧行怛避乱来归栖身败瓦颓垣中见佛像剥落金刚倒地千佛楼阁惟馀煨烬解迦轮藏胥化尘埃仰天拊膺泫然流涕日我诸佛菩萨道场罹劫亦至此极乎且吾以眇然之身自幼薙发兹寺衣食于斯七十馀年矣今以僧行之不修致我诸佛菩萨如火如花之道场毁坏无遗则重新修建之事非我之责而谁乎聚徒而谋之佥曰人之好善孰不如我别遭乱之后人心囘向者多试倡复修之举必有应之者于是典衣钵变袈裟倾筐倒箧不遗馀力附近信善亦各量力饮助乃鸠集工材剪除 蓬蒿除去瓦砾绿旧址砌底石先营厨舍以造工食次竖东厢以便住宿寻建觉皇宝殿装严释迦如来观音金容其西廊山门亦将次第修举虽不能如从前之宏壮巨丽而规模气象象亦已可观矣夫静边一寺路当冲衢历代以来役王事者行李往来信宿于此文人学士历有标题古篆丰碑森然林立今遽毁于祖龙之焰教匪之孽大矣哉然亦气数之适然也行怛以避乱馀生毅然修复亦可谓有志竟成者矣序而记之嘉其志亦以见人事可囘气数云

贾荪谷水城碑记一首 编辑

古者匠人营国背山面河兵法前左山陵右水泽诚以水者天一所生养命之源不可一日无者也渠城西北倚石子冈潜水绕其下东南流城中井咸不可烹数千户炊爨皆仰汲于河昔人建城之始于东南隅 特开门二日通济日通文皆汲道也辛酉壬戌间贼去兵来城门一闭无所得水城外外人以竹筒自城罅输之斛四十或竟日不能得危乎殆哉桂林何侯之始至盖即以此为拳拳而时方多故未暇也其明年德洽政孚四境无虞乃致绅耆而谋焉佥以为筑水城便遂相度地势于通文门外筑甬道以达于河纵十五丈有奇横广一丈六尺高二丈三尺胥有奇南北列睥睨炮台下辟小门二以便往来日阜民日拱宸甬道之末树水栅建层楼其上日奎星阁东指文峰塔西对文庙山以畅文气中日水府殿祀水官元冥下日得月楼以资登眺而水城之制备矣石之工若干木之工若干土之工若干石若干丈木若干章竹若干个瓴甋之属若干事侯首捐银百廿金以为之倡其馀则取给于城居与附城居者共费钱若干缗又虑后此或有增葺复捐银置田亩岁收 租庸以为补修计功既竣乃飨渠人以落之酒半有执爵而起者曰辛酉壬戌之交渠之人亦殆矣哉寨居者困于追呼城居者窘于樵汲及侯下车不动声色而指挥裕如俾各安安其居敬献一觞为侯寿又酌曰壬戍之秋馀粮栖亩而曹逆囘窜渠人咸惴惴然侯不惮贤劳率众出境御之以遏其锋相拒数十日卒能有成功俾收获无虞以康尔室家且使川东北均阴受其福而侯不自以为功敬献一觞为侯寿又酌曰城垣历有修葺皆补苴罅漏未臻完善至侯始增高培厚今水城既建城中无樵汲之虞即有风鹤民志自定以共保无疆之庥盖无事不在民如此巴蜀虽广得如侯者数十人落落然参错其间即贼于何有敬再献一觞为侯寿于是士民数十百人莫不额手合词而颂也绂为正其音节稍加诠次芟繁举要而寿诸石其词曰惟辛酉冬盗贼鸱张曰 朱曰曹踞吴市场城门昼闭守陴宵防立风雪中两阅蟾光城井皆咸不堪绠汲炊烟将断计无所出或窍于垣中置竹一挹彼注兹水斛四十人众水寡一勺如琛贼未来薄内已纷纭军书旁午游勇如云往来梭织殆哉孤城闭虑舌焦开恐揖盗谁欤耿恭拜井是效谁谁欤贰师刺泉刀妙蚁垤无灵驼鸣鲜效我侯莅止谓言无须自有善策子姑徐徐以待来年民力其纾今则未可姑要是图先是乡寨甫经贼过民或毙贼蠧居奇货谬云亲眷一倡百和构讼不休万家俱破侯知其害立案不行严禁告讦各安尔生宼来在吾勿尔震惊和风所被四境囘春乃练民团乃申文吿修尔戈矛制尔旌纛设险立关防城铸炮借箸从容事咸握要民气既和民信已孚乃筹经费踊跃争输先事预防四顾踌躇果以戌秋告警萑苻侯率健儿亲援抱鼓出境御之勿摇我圉扼吭 拊背蒲苞山阻谋或增灶士尽超距斩获屡报相持数旬贼乃宵遁凯唱囘轮民安其获一尘不惊克全大局无赫赫名万姓攀辕瓜期未代乃建水城通文门外楼橹雉堞胸如夙绘挹水于河不竭永赖惟侯智计无微不周谓百年后或有增修劝捐加派筑室道谋何如先事豫立远犹捐金置田躬亲陟降租庸有额经费母浪俾利岁修永资保障倾圮无虞运筹独创惟兹兆庶虑始实难侯初整旅诅祝百端洎乎反斾一邑获安兴歌孰嗣一瞬息间水城之建咸谓非急既列垣墉颂乃洋溢千人邪许成之不日汲免扉负渴不浆乞惟侯敷政初无成心尊贤礼士节用爱人眚灾肆赦大憝严惩后有来者视此贞珉邑增生贾绂麟恭恭纪

贾荪谷福寿桥碑记一首 编辑

渠东十里而遥有场焉曰锡溪锡溪出其侧故市曰锡溪人烟辐辏溪流不竭每当夏秋之交山水暴涨泥淖特甚行旅每困泥涂旧有桥岁久倾圮过者伤之咸丰辛酉上舍生萧君芝相恻然悯焉爰鸠同人各倾囊橐相助为理不数月而桥成是役也萧君之力为多而同事诸君子亦与有力焉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孟子亦曰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与夏令正合萧君之为此其亦行古之道欤凡费钱若干𦈏捐赀赀者某某例得书以垂不朽

裴以政神市坝文昌宫义塾碑文一首 编辑

邑庠生戴君采禄以诗礼世其家为吾乡望族生平教子耕读之外尤乐与为善初以其子若孙就业吾门后丙子岁馆予于其里之香积寺从学颇众一切薪水廪庖之需供之恪如也尝谓予曰积金贻后孰若 积书贻后予曰积书难积书而后人知宝其书尤难公曰吾惟惧后人之不知宝其书也吾将捐已赀置田宅为义墪积诗书以贻后人即以便众人可乎于是岁购王姓田若干亩值四百金有奇寻建文昌宫三楹规模粗就增益尚有待焉而公于戊寅春遽赴修文矣呜呼倘假公以年俾经理完备以垂久远不大幸哉予于义塾虚度五载壬午冬辞北上留京都四载嗣孝廉宼公楫师塾二载前善入黉序掇巍科济济蒸蒸联翩而起者未有艾识者佥谓义塾之作育人材大有造于维桑而公之燕翼贻谋不第加人一等矣今庚寅夏予再再留京都适公长孙之璠欲观光京闱援例贡成均晤予于邸次隐潸然告予曰吾祖创义塾以牖迪后人赍志而没璠不肖忝为嗣孙不及今为久远计窃虑岁月而遥先泽之或至于湮也愿丐一言寿之片石以垂不朽予思公之 置义塾也已十四年于兹矣事之为所当为者前人开之后人承之而前人之心安后人承之前人人安之而后人之心亦安况公年逾古稀家计颇嬴分长物以成厥功裕如也而耻独为君子必募众铢两以共襄其事意曰吾非私举也乃公举也是意可垂之永永无极也噫公诚远见哉后之司义塾者每年计盈缩权出纳修脯无虚糜典守有专责俾教者因材广为乐育学者弦诵永于春秋则公之盛德亦可传之无穷是所望于后世子孙勿坠先泽并以风后之君子贤而有意于教事者增之益之而益大其所为将诗之所云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记之所称师道立则善人多其于此卜之是为记

裴以政戴家沟黄连庵碑文一首 编辑

黄连庵古刹也其山自大青逶迤而来至此层岩叠嶂形势环拱庵即 建于山之麓殆亦渠之名刹哉明季毁于兵燹至康熙戊午戴其寿等募众修理上殿落成东西廊楹并前面山门次第告竣遂为此地巨观载常住田地三十馀亩尔年有别庵僧假徒鸠踞以利其常住者邑庠生载彩禄等赴公己明于是觅僧妥居胜地付与焚献至今岁僧恳募戴敬虞修砌丹墀复募戴儒圣等而正殿海面四面皆级胥加爽垲焉呜呼古有云其始有立其卒有成者其是之谓欤将勒贞珉请志于余余未经其地但闻是庵之始末有如此云迺为之赋其事曰庵名黄连禅关胜地山根大青兢奇标异殿角四周林木荫翳阶砌精严丹穉华丽施资创修舍财为继垂之础碣千古不替

文敬六三汇镇三楚义塾碑记一首 编辑

国家化民成俗自京都迄各省州县皆立学校作育人才降及市镇亦 设义塾教诲子弟凡以端蒙养基圣功也己酉秋闱晤星垣石君于锦城言及兴学校事余曰善及归集同乡酌议兴设义学以广教化时杨全盛以置买禹庙侧瓦屋一座自愿施作三楚义塾禀县立案外复助银一百两幸石映举及阖省乡谊咸乐佽助共得数百金庚戌之春延师课读辛亥四月置买马跃宕学田一分岁收榖若干作每年延师束修之资俾同乡子弟就学直一学而数善备焉余忝司铎命记其事窃思学校重典也今诸生留心若此行见文风蒸蒸日上大之储其材为国家用次之亦立其品为乡党光于以仰副圣天子作育人才之雅意岂不懿哉岁贡生文德修记

杨虞裳望溪补修关夫子庙序一首 编辑

余常出流江适安汉溯龙门峡口而上道望溪询所为定光道场土人 已无知之者越溪桥以东观关夫子庙堂岁秋有获环溪之民报赛于中秩秩如也问其风豪侠而慕义彬彬而有礼盖涵濡于夫子之泽者深且至矣明年溪人以庙楹垂朽醵金增葺之又明年余主讲渠江溪之子弟多从余游以轮奂落咸乞余文以纪余惟夫子之神若日月经天江河沛地煌煌国典登列中祀比于岳渎非闾巷所宜私祝而亦钦崇之不能禁者也书曰凡人未见圣若弗克见溪人亦有足多者庙以乾隆十三年建嘉皇时经兵燹续修今之举盖又阅五十年矣计鸠工于光绪五年之春讫于辛巳岁首梓材之费六丹漆之费三攻石之工五攻金之工二凡襄事乐助者例得书故次诸乐石后之君子得以观览焉

程云衢玉山寨碑记一首 编辑

尝读易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邱陵也恃险以为害则不可有凭险以防害则不可无当险之时有险之用王公设险以保其国士庶亦可据险以保身家故曰险之时用大矣哉玉山地之险也距渠治西九十馀里与蓬州界连古名玉狗今曰团宝自北蜿蜒而来至此嶙峋矗起巉岩峭壁有覆压百里之势嘉庆元年教匪徐王等倡乱达州所过屠掠焚燹几无孑遗奔窜逃亡之象随处俱成瓦解正险之时也吾乡人士奉督帅坚壁清野之令相与共图避贼以为欲全身家莫若保险询谋佥同爰度山势取半巅之宽平以容众因四围之竣岩以为墙卑者增之使高圮者砌之使固截其前冈为大寨门后及左右开其石壁可上下处以通人行便樵汲为五小门金汤之形于是益壮矣三四年间贼匪迭至远近来避者几数万人受之廓如也向非得此凭依屠掠 将不可胜道安得一方之人生全无恙如斯耶今幸天兵到处贼氛荡平乐乐利利固无疆惟休矣窃谓世运之乘无平不陂其间御难捍患惟恃人世以为之备今日已立其基后此即可为法凡环兹山而居者俱聚族于斯长子孙于斯其或不幸遇变有如王徐辈之狡焉思逞而山则不变修而葺之虽百世永赖可也因纪始末揭其险之为用者大勒示来兹俾知遭时蹇屯思出乎险中当和众志以守险云

段宣城去思碑 失名 编辑

吾宣之民素號淳樸竟以閧閙府堂而得一刁悍名非無以致之也蓋民情莫幸於得所依莫不幸於失所賴如我邑侯段公慈祥愷悌民懷樂利之休中正和平士沐薰陶之澤自甲子暮春涖任首先勸課農桑暇則訓迪士子凡興革事宜靡不銳意具舉是秋被水災侯乃逐畝履

勘不辞劳瘁至若祝融振怒则号泣奔救有毙于水火者循例拊恤外更不惜已资以妥其存殁再如猛兽为害则䖍祷城隍为民乞命未几虎悉渡河民乃安堵孤贫无茔地者又于城关外捐金买山以为义冢掩骼埋胔得不暴露即有因过谴而受其惩责者亦感悟交并革面而洗心焉讵郡守蒋性骄情僻妒贤忌能将有调谪我侯之意而公不之计也乙丑二月适有试用之周邦正奉委协修城工逆舟至宣冒用宣城正堂灯笼封皮携眷多人以致人心皇惑哄府保留为郡守者倘能加周邦正以越俎之愆固足以服民心否则明示以段尹并未有罢官之事亦足以释民惑乃不善于安辑是使愚民群起而攻也蒋守积羞成妒乘间暗详我侯解组而吾宣醇朴之风改为刁悍所由来矣厥后蒋守行香于城陧庙中而念珠撒地复于委身保民之张公庙中而念 珠再撒是百神之不享也越数日北郊遭囘禄蒋念我侯之号泣奔救感动民心斯时亦勉强出郊应酬乃甫下肩舆而扑跌几毙是菑害之并至也夏初蝗虫四发署篆万公勘挞不遑欣逢钦差黄大人临省提讯此案蝗虫顿灭万公始得赴省从容代白是天意之使然也审后冰释蒋守萧索囘郡我侯讴歌载途遮道攀辕赋诗祖饯诵乐只者不一其侣数善政者是口成碑我侯虽云遗爱常存天之报施善人自不爽云

云南进士李云程云雾山重修普贤寺碑记一首 编辑

释称四大名山蜀之峨媚其一也盖为普大行普贤道场故夫盈天下皆道场况其于蜀之山而距峨嵋不远者独非道场乎独不可为普贤道场乎是他山而有普贤与普贤之在峨嵋者无二无别但奉普贤有 殿普贤不朽而殿易朽殿朽而修亦事势之应然耳而余则以为非修殿也修道也何也普贤以大行故而得道而坐道场修道之家即无普贤之行而有此一修则亦无非道即无非道场亦普皆贤者矣又与普贤何二何无别哉云雾即蜀通志所谓邻山也介于渠竹之间上有普贤殿其来久矣素著灵明焚礼日众基宇尚隘庙貌且颓僧通训者年方英茂行已老成毅然任募修之乃不事下山即于来山众中择其能嘱为首领以故鸠庇伊始四方功德源源而来遂坐以垂成焉时历五十馀月费计二千馀金巍乎焕乎规模气象数倍于前年问记于余余登山观之叹日善哉僧之智也众之力也是其心中各有普贤矣余闻普贤者德无不偏日普宏上利下日贤此所谓普贤之大行而证菩萨者乎菩萨者觉有情也觉即觉道凡有情者皆可觉道即皆可为菩萨 则当日宰官居士善男子善女人各岀德意利济道场以成斯行是亦有觉而皆可与于斯道者也谓与普贤菩萨无二无别岂妄诸哉且夫芥子纳须弥亦释氏之言也将清凉普陀九华以及三千大千世界诸山皆可纳之于云雾是谓云雾之山即峨嵋云雾山之普贤即峨嵋之普贤亦岂为妄语然则文殊观音地藏以至 诸佛岂可纳之于方丈又何款一普贤之不在人心乎惟人心有普贤是以喜修普贤并喜修普贤之殿合众心之曹贤以修一普贤之殿是以不约而同不速而来不著相而布施也夫不著相将无我无人无普贤无殿亦无文字一片空明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又何修为之可记也哉虽然此惟有道眼者知之若且世眼观之今殿之修某某之功行也凿石勒名以表其贤自不可没不然殿虽铁石合成讵无朽日何以劝后是宜记也因记之

碑志类下 编辑

汉-汉故车骑将军冯公之碑一首 编辑

君讳绲字皇乡幽州君之元子也少耽学问习父业治春秋严韩诗食氏兼律大杜弱冠诏除即还 缺一字 任郡历诸曹史督邮主簿五官掾功曹举孝廉除右郎中属郡广都长逼直荒乱以德绥抚 缺一字 化 行到官四载功弥显著郡察廉吏州举尤异迁楗为武阳令诛疾强豪以公去官部广汉别驾治中从事辟司空府侍御史御史中丞习使徐扬二州讨贼范容朱生徐凤马勉张婴等 缺一字 迫州郡进兵正法复辟司徒府廷尉左芦正治书侍御史广汉属国都尉陇西太守 缺一字 坐问吏辜旬不分去官以羌骇动为四府所表复家拜陇西太守上病辟同产弟 征议郎复治书侍御史尚书辽东太守廷尉太常车骑将军南征五溪蛮夷黄加少高相法氏赵伯潘鸿等斩首万馀级溺以千数降者十万人收逋賨布卅万疋不费官财振旅还师临当受封以谣言奏河内太守中常侍左悺弟坐逊位拜将作大匠河南尹复拜廷尉表荆州刺史李隗南阳太守成晋太原太守刘顼不宜以重论坐正法任左校后诏书特贳拜屯骑校尉复廷尉奏中臣子弟不宜典牧州郡获过左右逊位永康元年十二月薨一要金紫十二银艾七墨绶将军体清守约既来迁葬遗令坟 取臧形而已不造祠堂可谓覆真者矣恐后人不能纪知官所吏历故勒石表绩以 来世孝桓皇帝以命将军讨此疆夷有桓桓烈烈之姿因谥为桓

宕渠令樊公碑一首 失名 编辑

公讳敏字叔达肇祖虙牺遗苖后稷为尧种树舍潜 金石录一作漆 从岐天顾亶甫乃萌昌发周室衰微云伯匡弼晋为韩魏鲁分为杨充曜封邑厥土河东树汉之阴或居于楚或集于梁君缵其緖华南西疆滨近圣禹飮汶茹汸总角好学治春秋谷氏经贯究道度无文不睹于是国君备礼招请濯冕题舆杰立忠謇有夷史之卓密之风乡党见归察孝除郎永昌长史迁宕渠令布化三载遭离母忧五五断仁大将军辟元和之末京师扰攘雄狐绥绥冠履同囊封袂长驱卑走枕北国复重察辞病不就再奉朝聘十辟外台常为治中诸部从事举错枉覃思旧职弹凶纠贪务鉏民秽患改苦俗喜怒作律案罪杀人不顾猖獗吿子属孙敢若此者不入墓门州里佥然号曰吏师季世不祥米巫凶虐续乘青羌奸狡并起陷附者众君执一心赖无洿耻复辟司徒道辞不往牧 伯刘公二世钦重表擢巴郡后汉中秋老乞身以助义都尉养疾闾里又辟奋义校尉君仕不为人禄不为已桓桓大度礼蹈箕首当穷台龄松乔协八十有四岁在叶洽纪验期臻奄忽藏形凡百咸痛士女涕冷臣子裒术刊石勒铭其辞曰於戏樊考经德炳明劳谦损益眈古俭清立朝正色能无挠倾威恩御下持满虑盈所历见慕遗歌景行书载俊又股肱干桢有无有则模楷后生宜参鼎铉再建皇灵岀经阪险鬼方不庭所戢节足轻宠贱荧故叙天选而相陪臣晏婴仰殿留侯距齐非辞福也乃辟祸兮乱曰浑元留像岱渎冶匠兮金精火佐实生贤兮岂欲救民德弥大兮遭遇阳九百六会兮当举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神鬼裕兮 建安十年二月上旬造石工刘武良镌书宋赵明诚跋他汉碑类皆刓缺而此碑独首尾院好故载其大略于此所谓米巫凶虐者谓张角也 同本前志桉敏灵关道青衣人即今之芦山县墓在县南七里墓前有二石马隶碑在石马东敏由永昌长史迁宕渠令当在熹平中碑云光和之末等而上之可知盖熹平六年改光和光和五年复改中平当是时黄巾贼起十常侍浊乱宫帏禁锢善类山东大乱而董卓且鸣钟鼓向雒阳碑所谓雄狐绥绥冠履同囊又云米巫凶虐续乘青羌者此也维时益州无事刘焉父子相继为牧士颇归之则所云刘公牧伯二世钦重也惟岁在叶洽则献帝初年平二年辛未建安八年癸未若辛未至乙酉共十五年若癸未则三年刊石勒铭当是三年中事汉碑之存于今者鲜矣敏常为渠令故志之

明-任尚昇曁元配王氏墓志一首 失名 编辑

公諱尙昇號積齋原任廣西上林縣知縣駒山公之第三子也由舉人登進士授陜西鳳翔府寶鷄縣知縣陞雲南大理府知府轉秦府長史公居官愷悌精明愛民敬士以故滇秦俱人名宦所得淸俸不以自私立祭田祠堂以時孝享置義田義倉以厚宗族輕財樂施多所剏建渠人重之公生於宏治癸亥九月卒於隆慶庚午十月年六十八歲恭人王氏同邑義官王應明之次女德性嚴毅貞純克勤且儉事舅姑孝相夫子順處戚里以和内外淸肅穉重幼女不得踰閾以故邑人稱閫範焉周貧恤乏一無所吝族黨咸沐其光生於宏治乙丑十二月卒於萬

历已卯九月年七十四岁合葬楼幅顶之麓

任湻曁元配孙氏墓志 广安进士 王德完 编辑

公讳淳字子化号鸣洲秦藩太傅积斋公冡嗣也少博学工文补邑弟子员试辄高等年甫艾辄弃去修漆园柱下业倘徉林壑日以诗文琴樽自娱性刚劲慷慨能赴人之难尤和亲睦族置义田义谷以赡之而锡类孔怀大有石奋家风晚年两凤庭飞谆谆督义惟谨人谓任氏自驹山公以来世有显德至公愈大信然故捐馆日前学博富顺阮公明卿题其旌曰乐道真儒今邑侯吴公 缺名 诔之曰孝友天植又曰散财集庆太史南充黄公辉表其墓曰世德佳城蓬州母君 缺名 题其墓碑曰乐道先生嗟嗟兹其称情哉按公生于嘉靖戊子六月卒于万历丁未十 一月年八十岁葬之日邑大夫而下曁各郡邑来会者数千人不减阵太邱云配夫人孙氏邑节推公女别惊公妹毓德名族淑慎委宛及筓归相公操井臼亲织絍勤慎俭素毫无贵介奢靡气朝夕洁滫㵦以奉翁姑未常不煦乎其和也至内外姻娅尤以慈惠及之而鸡鸣脱之警盖大有益于夫子哉故一时里闬述阃范诵懿德者指不胜屈焉夫人生于嘉靖已丑九月卒于庚午十月年四十二岁文林即推官孙公

孺人陶氏合茔表赵龙 编辑

谨按郡理恕斋孙侯自厥考迪功即茂以上世在渠州居之乃配陶氏埓庠士校上选业司成学如期授滇楚雄府推入郡谳狱明允娴德溢政种藉莫状七载乃休翛楚狷洁子三志悫意迺墪式训志即登乡 荐嘉靖丙辰侯卒窆于邑石马滨原获奇据也陶见侯逝哀毁迪孤即廿载无恙谓志曰尔登尔官民社所堪率箴良哉伯子赴铨拜湖广远安令为时名宰再迁陜平凉别驾勋猷照曜炯炯若升而孺人终于隆庆壬申矣寿企百年㦤慈缜肃遗女二归庠生任淳刘廷选孙五乾亨贵亨承祚衍祚启祚俱补邑学弟子孙女一聘陈尔学志奔旋卜万历二年正月十四日合葬侯穴之右当著于石永终不堕以识岁月辞曰江之干石骏峙焉虬飞凤翥垂气凌瞻迺作居宜挺生异人豪傥儁郁龙光尚宾考服郡节不囘不辟震赫南中思餐白石笃锺麟鸾腾烨魁躔湘凌皎月司马秦关乃泣萱计合穴筮成殖翼赴 拱接连城海山包络丹符控凿淑气潆洄神呵鬼护濬发奇详矢铸忠良箕裘斯亿群聚胶庠绵互迭兴维聪哲灵隆崇眷藉历万云仍樵牧母俾春秋禴 罍纡疆陵廓盘䀛高隈双魂祇甯崟崱是茔幽明炳耀永览斯文万历元年癸酉云南提刑按察司兵巡佥事广安赵龙撰

万鸾碑文一首 失名 编辑

萬公諱鸞字駕堂江右南昌府南昌縣人娶易氏琴瑟調甚四十無子誓不納妾公與湯玉茗先生友善詩酒往來最稱莫逆玉茗者江右名士也公謂玉茗曰科名非我欲子息亦不我强也萬厯六年偕易氏遠遷覽瞿塘灧澦之盛橫棹賦詩唱和懽如由是入川抵渠寄滙濱搆買基業遂家焉晚年不事詩酒乃言曰酒非知己不飮詩無會人不吟吾何利於此耶命僮僕輩畜馬牧牛法陶朱之經營旣而財積巨萬乃修石室數間期與易氏共爲盡年計時人因以萬十萬稱之堂設都仙許眞君位朝夕䖍供宅外修築佳城並夫妻生庚産業契界刻立碑記爾

时玉茗宦居京师公将生平事迹作书一一为知己者道而玉茗则转移南昌载入家乘矣崇祯末献逆乱蜀石室毁亡

清-楚黄陈大章礼部主客司郎中李公墓表一首 编辑

崇祯末逆贼张献忠悉众犯蜀六月破重庆巡抚陈奇等被执死八月成都陷屠掠之惨互古未有时诸郡皆溃独遵义一府未下故大学士王应熊致仕归自京师即遵义建幕府缟素誓师努力讨贼一时忠义之士闻风响应赴难捐躯烽火遗黎赖以全活甚众虽事迄无成而志可矜悯所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李先生兄弟其一也先生讳舍乙字生东号青藜顺庆之渠县人中崇祯丁卯乡试甲戌成进士除高邮州知州有惠政陞北礼部员外郎转主客司郎中以母老力请给假归飬 未几丁母艰会献贼破蜀贼首吴之茂赵万邦等充斥近县公葬母毕即募郷兵万馀人散家财治战具申明约束激以大义皆流涕听命大小二十馀战连复大竹达县通江太平等处杀伪令杨以为及参游以下东北二道咸起兵相应流民相依者数万人会应熊率署抚马干总兵曾英等败贼师李定国于重庆遣使来会约夹攻合州以通东北声援公率兵赴之时广安复为贼据率众拒我军公逆击大破之进屯杨柳堡尽锐攻城适伪右都督马元利屯岳池闻广安贼败倍道驰救我兵方度堑援堞贼骑突至腹背受敌公率众力战马蹶为贼所获仰天叹日本期剪灭群丑上报国家下安桑梓今事不济岂非天哉大骂不屈遂遇害时乙酉六月十六日也次配王氏亦骂贼死子十人存其三一门殉难者三十馀口公兄庚午举人储乙痛弟之殁部勒馀卒摧心 嚼舌誓不与贼俱生应熊署为监军道使之捍蔽东北后年馀亦被陷骂贼死余观明代自万历以来承平豢养恬不知兵流寇之起也士大夫门户水火上下相蒙以荀延岁月无有为国家任捍御者一夫枭张万众眙攻城掠堡骈首就戮未出一矢以相加遗遂成燎原滔天之势向使当时能尽如李公之所为岂遂横溃至此应熊在内阁五年为公论所不满然遵义之举合馀烬遏贼锋蜀人至今思之其功有不可尽泯者李公没已七十馀年余弟大辇在闽中获与公孙𥡝交函书数千里属表其墓余观公之居官行己已详方太史渭仁传中兹不具论特揭其大者并略述蜀难之始末俾后之论公者得有所考云

雷际泰万金玉墓志铭一首 编辑

明末献逆悉众犯蜀屠掠之惨互古未有吾邑万民高祖玉公时年十 五性刚毅有胆略值贼气蹂躏兵燹频仍族姓奔驰公独留不去遇官军携入营将军见其魁梧奇之隶行伍中旋擢千总前后随营八九年屡有功绩陞川北镇标下游击公以父母弟兄离散无心仕禄吿假还乡见田畴荒芜宅舍坵墟欷歔泣下日我族凋零至此设天不我佑㱮身锋镝不几靡有子遗乎爰斩荆棘修庐舍治田园既而择吉完婚甫有儿媳以延先人不绝如线之嗣如公者非所谓在官则忠其君在家则孝其亲者哉公讳金玉字美实先世籍隶江西自希唐公入蜀居渠遂为渠人自希唐五代生贡生崇本崇本生庠生惕公父也公生于崇祯戊辰殁于康熙乙酉年七十八原配杜续配燕公葬于雷乙塆之阳二淑人合冢焉旧有碑记虽磨灭犹可辨今族某属予志铭予不文爰采残碑始末勒诸贞珉以垂久远铭日万氏始祖才心千古妖焰方张 寄身行伍衽革枕戈久历寒署显荣还郷整其旧宇作忠教孝岂日小补遗行难没勒石当谱原任广东肇庆府高明县知县雷际泰撰

王敦实墓志一首 失名 编辑

公諱敦實幼從父學性聰慧五經子史過目成誦長事孝廉濟川宼公楫常以偉器目之補弟子員試輒高等惜屢躓棘闈以明經終嚴慈皆八旬有餘同懷四仲叔季食貧養與葬獨任之敎學不拘成法以躬行爲先講論昭如白日即老嫗能解故從遊者衆掇巍科登仕版者纍纍列上下庠者復數十人薄修金輕贄儀蔬食水飮恬如也夙具剛腸不畏權勢凡利弊有關於渠者當事前正色斷詞民多陰受其福前尹管公瀛張公偉謝公毓華俱宿學閱其文評爲名士大事諮訪悉傾心聽之手不釋卷至老彌勤厭酩酊嗜糕菓身不滿四尺識與不識皆日矮

先生而霁月光风可方周子以故归道山三十馀载渠人士犹思慕不衰云

向宣斋萧谭氏墓碑一首 编辑

崇祀节义谭太孺人者萧太封翁朝佐公之继室也克相太翁秩秩有家法一子二女孺人于嫡予及其子恩义无间长子游泮阃训与有力焉嘉庆初白莲作乱孺人偕次女岀门避之途中冒刃与其女俱不屈死有司以闻于朝建坊表道春秩与享于祠呜呼至命遂志贤士所难太孺人以闺中女子克赴大义曾不肯苟延扬标彤史流芳俎豆可谓不死矣天之启其后以发潜德之幽光者其有艾欤志于墓昭风化也

杨虞裳宋故幸寅娘子墓碑铭一首 编辑

光绪辛己夏余与诸生讲学金榜山之阳土人治滨岸地得古碑文日 宋故幸寅娘子墓诸生走告余余视其书体遒古疑为刘宋然娘子之谓古所未闻惟唐书平阳公主传始有之后遂相沿则当为赵宋矣而其称又于妇女无别据礼妇从夫爵许嫁而字之义则为女贞未字者无疑幸之系无所考晋有幸灵者疑即其族欤渠城北旧有幸家坝今此姓亦鲜存寅者以岁纪名若荀寅类也嗟夫和康以来士大夫之磨灭而不彰者何可胜道彼漆室之珉顾越千载而跃跃哉其坚白不磨可知矣既闻于杜侯树之高原而甃以石诸生且嘱余铭铭日耀大璞兮灊水湄表荒垄兮金山垂天地无穷兮古今无期惟贞性兮不澌不夷潜德兮坚光山高兮水长山之人兮其母閟金玉而期盛世之翺翔

杨虞裳颜司马祠堂碑记一首 编辑

皇帝御极之五年岁已卯十月既望渠人闻司马颜公佐才之没也因 祥符寺东设三楹为祠以祀祭以豚羊报有功也于是渠患之平已十馀年矣田野治岁屡丰萑苻寝息渠人感公德不少衰缙绅商贾田峻之夫相与酹酒于公灵曰微我公力无以有今曰冠缨草服列坐而燕话司马当年击战时事概想其遭逢皆感慨太息泣数行下俨若公飒然而来拔剑低昂挟山雨江涛以指挥于左右也呜呼渠之不忘公因知公之所以致此情矣方辛酉之冬曹逆骤至甫三昼夜袭取西南孟公朱山等三十六寨踞吴巿场势甚张郡援如游击某参军某但相持渠人闻公师临安汉缒乞援于公公慨然整旅越夕逹渠境拒贼于中滩桥北岸军无敢先公亲执长矛大呼跃而前遂以三千人破虏数万众于跌马滩上殪其枭捣其巢曹逆宵窜全境以谧此公之大有造于渠也初节相骆公以楚军援蜀有功议撤他军一事权公黔人也军士 皆黔良家子当归农然积歉饷逾钜万散伍以新捷索饷急不得已贷邻郡寄帑若干金邑令以擅闻论公罪当死得宽旨改军渠人始醵金完库兼纳锾赎公罪是公之因救渠而获祸也洎公禠职归田膺乡荐筮仕再入蜀权越嶲厅丁艰归卒于泸州道上是公之才不世出而数终若是其奇也而谓渠人其忍忘之哉或曰司马本以罪免又非战没例不得祠余曰噫嘻是何言与夫有功则祀礼之经也人情所不能已者圣王弗禁且恶知夫草野之情不能上达于天子也

胡春滋蓝峻生先生墓志铭一首 编辑

先生讳崧高字峻生生于渠城祖崐圃以笃行称考蕴山邑增生妣氏杨生先生弟兄四伯崇高慧而早卒叔岑高邑庠生季嶷高先生其仲也幼颖异沈厚博览书史工诗古文辞尤精医术以附贡加捐训导实 官复远渡东瀛考究政学返国后于教育政治时多匡襄晚乃力事慈善焉子三人经惟永惟思惟永惟出后岑高皆能世其家者生清同治乙丑闰五月十四曰殁今民国十二年旧历癸亥十月七曰得年五十有九以翌年甲子十月三曰葬城北八濛山麓祖茔之次不可以无铭铭曰是濛山之麓土深厚而沃水缭绕而曲气佳哉葱葱郁郁先生幽宅此其卜宜有以利其似续

巴县龚秉枢周际隆墓志铭一首 编辑

君讳际隆字瑞亭周氏有宋大儒濓溪之裔明季自楚入蜀定居于渠县为渠县人君少颖异父友授之读刃迎节解为文章援笔立就每赴试辄冠军然终不售亲戚助赀为国子监生与科试仍不第弃去归坐斗室中课六七僮子暇即荷锄犂助佣陇上如是者十九年君稍裕 恒自视绰绰亟谋所以赡其宗族乡䣊者收族二十八支拓地建祠与子弟棋会肄礼其中尚祀濂溪以兴其志置里中课田助士之伤于贫者营义冢助里之贫不能葬者桥梁道路有或圮折君闻知莫不备举时怀粉糍稻饼之属岀饷途之负戴者虽老犹扶杖往来道上以为大乐君年八十有四矣忽示疾君亦自知年老不任病思有以诏后人者一日盥沐蚤揃衣冠坐堂上诸子诸孙西向侍诸妇东向侍欠呻矣竟卒君娶汪生子其渊女二俱适邹姓继叶氏无出孙三长昌都次昌郡次昌酆君卒以前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八日遂以是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于县之金锤山麓后八年昌都谒余于重庆道光人行事凄遗训之未闻也遂属铭铭曰大云不岀雨天下烛龙不出照长夜 于一乡者寡谓君不憾君嗟呀幸我铭之为君㵼

二十军军长杨森先父墓志一首 编辑

先父安邦公讳庭安卒于光緖三十一年时森肄业军校两弟皆幼草草殡焉母吴太夫人于民国十三年卒值森督理四川军务兼摄民政二弟淑身任陆军四十三旅旅长三弟淑世任全川禁烟总办各有重责葬地迁延未就权殡于父墓旁戎马年年四方多难每于奔驰国事之际言念及此惄焉如梼民国十九年军次宕渠距家咫尺如乃得卜地于渠县属之静边场杨家坝迁父母合葬之修其墓私心至此为之捎慰工既峻爰率妻谭继贞刘谷芳田蘅秋萧邦琼陈顺容江德芬子汉兴汉烈汉渝汉华汉汉汉沪汉鄂汉昌汉夏女汉一汉二汉三汉四汉五汉七汉九汉十汉十二汉十三汉十四汉十五妹淑芳弟淑身妻阎玉清子汉奎媳侯世贞刘文英孙成全孙女成文成彬成贤二子汉 基媳阎仁礼女汉秀三弟淑世妻谢明贞蒋祥贵谢明廉吴玉贞女漭琼汉瑶汉璧立石于墓 大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广安杨上将子惠合葬其先考安邦府君先妣吴太夫人于渠邑静边场杨家坝自志其墓既封既树越年八月上将诣墓展祭煜及僚友辈与焉见其山水多奇绝墓事复尚朴质雄浑磅礴旁置一楼名曰瞻依仁人孝子之不忘其亲其心亦可矜矣煜夙厕上将记室稔知府君及太夫人之嘉言懿行世教裒下过墓累欷窃叹蕴兹隐德诞生贤豪杨氏之兴非偶然也上将以战功有国内外名于社会事业尤多所开发其椽属将校以万千计黄子斐章等谓其能旧念根本属煜为记墓之文用以赞德杨孝风世励俗煜于上将有知已之感其可嘿无一言 爰为之记虽于义法无微而古人谓亲人之亲即所以自亲其亲后之览者或亦同此槪慕也万县熊煜撰梁山孙尔康书

杨思慎胡公明清墓志铭一首 编辑

胡公明清考讳元喜妣唐孺人其先祖有讳造者由湖广永州东安县入川隶籍郭南迄公已七世矣公赋性恬淡斋素洁心者有年既任清同光间农官尤能劝播谆谆慎乃将事以是戚䣊咸推重之公以清道光戊子六月十九日生光绪丙午十月二十四日卒卜葬郭西马鞍山之阳初配秦孺人无出抚祖林为子继配陈孺人育二女有孙二日训富训贵予与祖林亲而友也因为辞以铭之铭曰维观于耕维共乃职维敬于天维民乃粒於戏胡公以昌后稷

杂记类 编辑

宋-天甯寺记一首 名胜志引有跋 编辑

 宕渠古郡依山为城自珠岭东下至石门伏而特起隐隐隆隆由郡北迤南而下为马鞍为登登高为西岩拥蔽坤维昇虚降原始得郡治冈分岭别俛首东向为袁氏之岩迤逦南转为瞿氏之山下看巴江舒翼展胫趍水滨而后已由瞿氏之北袁岩以南川原开旷形势之胜与郡治相埓是为天甯寺  贺知章题袁氏别业云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即袁氏岩也按以名胜志考之则四明狂客到渠可知惜无岁月可考即前人贺诗注亦未明指其处此可补古注之缺又宋宣和庚子流江县尉王佐佛现记有谒天甯长老文燧语是 寺在徽徽宗时犹依然无恙圮于何时无从考据惜哉

明-广安任给谏王德完十方云水堂记一首 编辑

万历中去渠县普济寺之一舍许凤头灵穴间有比丘如元号福安者赤缁空门之百足也锡飞三岛顽石点头纳袭乌云清风馥座年临耆寿面复童颜考其 属重庆姓蒋氏初苦九洲之游自喜之行复乃优募铜相六尊故彰名曰铜佛寺以其居更为粥饭舍以待四方之行脚者壬寅岁黄太史平倩冯吏部云衢访福安知识过此庐目睹其修檀度也而嘉之且谓之曰铜佛为人天最尊之一今法门固兴矣然行脚者无栖息之处福安何不以此愿囘施于凤头胜地庶垂永久乎福安合爪曰诺尔时萌心方有胜愿修铜佛大阁一与效一劈之力阁垂成 矣阁之右有有空间处薙草去石以为庵基取冯黄二公及诸宰官居士所檀施者遂完十方堂一处十方行脚者始有甯宇并粥饭田数百馀亩以为供养资行之藉数年居然乐山往日僧游光景矣福安复叹曰自大殿成金相绀容光明照耀佛室具矣十方庵成往来龙象络绎不绝僧室集矣夫有三室不全而一以成阿练若者后乃备赀粮入京祈请龙藏时福安法门白衣弟子得其密传者多方效力遂得如愿自是法室粲然毕萃矣三室既具丛林一新即垂之千百年可以不毁福安念年已迟暮前后不相继有负宿愿觅所以不朽者于余予曰斯地也为十方设也诸宰官居士不得而有也夫诸宰官居士辈行檀度于十方即有结白社之縁者岂乏贸山之赀而恋此一袈裟地为也故曰宰官居士不得而有也铜佛香火之由自肯 化已 来于今不绝则袈裟院中 各有资生之业既无一粒一无盂以及十方而诸宰官居士所共设以待十方人者又可认为寺中物乎故曰铜佛常住亦不得而有也十十方堂之设虽福安有所檀施而诸宰官之檀施为多福安因而卒成之尔既为十方常住即当择十方之高贤为主而已不与焉盖古人创修一处不必久居不惟一餐一宿 门遗风亦以避藉它自利之嫌故也故日福安知识亦不得而有也夫今之檀施宰官居士固皆深信因果者也其有指既捐之财为己物者固万万无有也异世之后宰官居士之子若孙有不识祖父遗意而妄认一草一木者予以为佛法不容也即王法亦不容也今铜佛现在本寺之僧亦皆知有因果者也其有指十方之丛休为本寺物者固万万无有设异世之后相继之比丘弟子有怀贪心而妄认一草一木以为己寺有者予谓佛法不容也即王法亦 不容也夫明有护持幽有鬼神何者今宰官居士固为此地金汤后之相继者岂无人乎敢有紊十方法堂规制者三尺具在谁能庇之此明护持不可干也夫此地非护法王精灵显赫地欤王无所不在而实宅神于此且职斯护法谁能容坏法之人考之灵溪所载厨中先尝食者顷刻掌痕岀其面虽近时不𥹢肸蚃而冥冥之诛殛实属神威如往年灭殁铜佛大殿赀财立取凶夷者可鉴也此幽有鬼神不可犯也以此观之即有欲为寺中之蠧者且将息焉蠧既绝而福安惟择一十方高僧以授之以完黄冯二先生付嘱遗意即与浩劫 人可也何必别求所以不朽者哉念福安来觅记余予于遂寄意以勒之石并告现在未来若僧若俗知有因果者云

清-邑侯王衍庆补修静边寺大桥序一首 编辑

有济于世之谓功客臻于善之谓德有其名各有其实不可假也故仰而望之苍然者天也而日月所照雨露所润万物莫不遂其生焉俯而察之块然者地也而百榖是生货财是殖万物莫不遂其养焉其混然中处而为万物之灵者人也有知觉可以运动有智力可以施为内而教孝教弟外而讲信修睦大之可以博施而济众小之亦可以利物而便民此之谓尽人之道故能参天地赞化育而垂功德于不朽今之人好言功德而不务其实竞舍赀财而不善于用或建修寺院或创修会馆隆之以殿庭配之以楼台文之以金采饰之以雕刻穷功极巧动费金钱数白千千万不等而又割弃田产以为寺业招集僧道以奉香火为之者不遗馀力附之者入于迷途岂知神之格思不可度思果其凭依 于此否乎况今之所奉为神者皆昔之有功德于民者也彼其聪明正直惟德是依固未有非祀而享之者而竟将有用之金钱置之无用之地夫亦何功德之有乎今使吾士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睦于宗族和于乡党救人之难济人之急修崎岖之路造利涉之桥不务虚名广行善事不必入庙焚香演剧酬愿以献媚于尔大神吾知神必佑之无他功德立也渠邑西鄙静边寺外向有石桥皆邑之士民施赀财积功德而成之昔日日者也今坍于水急应修补吾将捐廉用助兴工料阁邑土民未有不好善而乐输者虽然此不过利物便民之一端耳吾之士民各怀忠孝各向礼义各知崇廉耻而黜贪污尚温厚而戒环薄而又幸际升平时和年丰当民物富庶之会正教化易兴之时吾之所望于士民者惟是兴仁讲让好善乐施修笃实之德成利济之功以绵福泽而 迓天庥岂区区在于建一桥乎然即此桥之兴修先以觇吾士民之向善焉

邑侯何恺棠廉泉一首 编辑

余既建水城凿甬通之磴以为级有泉焉涓涓出岩石罅潺湲不竭殆汛泉穴出也甃小池潴之其清可以鉴足备中人十家朝夕之需为颜日廉泉诚以周官六事皆以以廉为本而范柏年谓居在廉让之间至吴隐之咏贪泉则日若使夷齐飮终当不易心然则人必有一介不取千驷弗顾之操而后可以当大任而不乱泉何为哉虽民在井之坎日井喋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夫渠而不食至于行恻而必求王明受福以至寒泉勿幕始称元吉焉养而不穷者不当如是耶若廉其小者也予愧未能然姑书以自警时同治三年甲子春仲之吉知 渠县事桂林何庆恩记

李泳大斌山寨记一首 编辑

由县东北渡江直上六十里为大斌山寨渠人避乱之所也环渠之寨以百数而斌山为最险焉其源岀于宕渠山之别峰曰万里里坪修原长博蔓衍坡陀径西三十里矗为三山皆寨也在南者曰小斌山北者曰礼义城而大斌山屹然中立高耸数十仞足锐而顶丰四壁峭直划焉如削成南北有二径可以上下基方广三里许可容数千人其下周围乱石森列以代缭垣大者小者攲者卧者蹲而伏者怒而欲噬者凿凿然杂沓交互若猿猱虎豹群友而嬉游自非习居此土者偶一入焉胘迷不得出清泉数窦汪汪乱石中寨民群汲恃以不渴明崇祯末逆贼张献忠陷成都僭号改元地方狃于承平武备单弱遇宼率皆逃遁而 姚黄十三家蜂起焚掠川东北州县所过残破居民匿山泽间者搜得之丁壮紾其臂以供负戴或残杀之妇女勒其少艾者妻之其不从而老弱者悉付刀剑母论财赀也于时里人郭荣贵愤极率其宗族及乡里若黄若郑若刘若周若廖楚徐邓董罗杨等凡十五族得三千馀人协力筑寨以御之昼则幕帐连野夜则烽燧竟天有叠碁累卵之危无蚍蜉蚁子之援荣贵诛茆为宇负扉为固内修楼橹外勤耕植守御粗备人赖以安贼目吴应元者恃其徒众屡来伺隙欲遂破大斌山荣贵不告于众与所亲数人阳迎应元即行次手刃之馀众惊溃即日遁而众心始固乙酉十月贼目王有进以数万人奄至将渡渠江掠梁大而东也荣贵以寨兵二千人半渡击破之覆其众殆近万人诸姚黄遂严大斌山相戒不近左右四方方避乱之士亦遂毕集于此先是县中诸大 姓迫于贼亦各筑寨自固至是以斌山寨为宗长信使时通犄角相倚倚森然有盘结之势矣久之寨兵败剧惟明复败吴之茂而大斌山之名遂传远近故明伪宗人朱容燔所署县令吴雯龙以干糇之忿援贼首杨秉卬白大千张满车三酋合十数万人来壁礼义城以逼我寨刈我田禾屠我牛豕䖍刘我樵牧掘发我墓坟是贸首之仇也阁寨壮夫眦裂发指每战益力自夏徂冬凡五阅月乃间道请救于皇朝中丞李公国英遣镇将军马公化豹卢公光祖以铁骑五千精甲万人驰救渠中各寨丁壮争为先驱破贼于流溪生擒数百斩馘万千贼乃烧营而遁于是川北得以寍息先入版图焉盖自甲申首事为寨至庚寅而贼氛始靖前后七年与贼相持者大战数十小战数百幸以瓦全所存活男女数万人上赖朝廷之灵歼灭恶类中藉郭君之义捍蔽一方下资合 寨之人一乃心力虽曰地利抑亦人谋也余奉母避难此寨历十二年备知情事辄为记之

刘临威甯风土记一首 编辑

临以散秩谬赞招招抚土俗民情茫无所知承诸大人指示方略屡称任使稍得其概稽烕郡古梁州界星分参井之馀三代之鬼方春秋之巴丸汉之巴的甸晋之朱提郡唐之乌些宋之乌撒部元之招讨司明之乌撒土府也国朝康熙三年土知府安重圣与安坤通逆上命吴三桂讨平之以其地置威甯改毕节永甯等县其同城乌撒等卫四乡八里亦裁并入府外此则乌蛮也丑类有白苗黑苗花苗龙家仲家蔡家罗鬼犵狫黑猓白猓之异其头目有二拾馀家如雄所阿克阿底硕则古打硕衣硕六觉罗白歹等众行必负弩居必依箐婚姻以牛马行聘人 死则火化之打牛以祭头目出殡费用较多凡一切衣服鞍蛮插袋之物悉焚之其婚姻葬祭如此节候多寒昼则负羊皮于背夜卧则移羊皮于胸腰佩短刀以适用有争忿不能忍即以刀戳之其野性横行如此食燕麦饮牛羊乳赤足奔走如飞性类野雀以粒招招之见一二至则千百至以石击之见一二去则千百去其壮健轻捷如此必结以可任之信示以不测之威然后可以服其心而屈其势所以安边莫善于得人苟非威名素著彝情熟悉未可轻为更易也威寍诸夷与乌蛮少异城内有九凸十八凹城外有南北二海子平阔近百里不产稻谷至三月芳草嫩绿堪牧牛马城东关右市商贾贸易惟牛羊马豕板木茶烟粗布之属诸彝部法令严酷其所辖或以百计或以千计或以数千户计皆俯首听命于头目有抗违尽其家属折卖之所以夷目之呼应灵 于地方官之呼应遇宪件非数年不能结催比太迫坐视不应盖料非叛逆罪不至诛戮也所以边势彝情惟求输粮应役相安于无事若拘丈牵义与腹里地方同治则经年累月不而清案牍之烦矣节候衣食与乌蛮略同杨升庵诗云岁际丰亨惟麦饭时无春夏总羊裘盖实录也地势南连霑益西近乌蒙北接镇雄东抵宣慰扼要莫先于南北可渡桥为为威寍之南险七星关为威寍之北险坐镇诸夷非重兵提防未易制之仓卒也呜乎余出燕京游太行过栈道而见山之纵横历大梁经吴楚而见水之曲折至黔览彝种抚苗情而见风土之杂异乃知大块文章在天末遐荒之不经见者多多也莅兹土者置身于无怀葛天之世如邵康节先生云只疑人世皆太古不信我身非羲皇行仁义以渐摩信赏罚以劝惩经权互用恩威并立所谓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 之邦行矣然则因俗变化上宣君德下育群黎诸苗其或欣然来格也哉兹奉抚宪卫公修黔志取图说又奉郡太守宋公面谕谆谆详其形势风土以光盛典临不揣固陋记此以备采择云

贾莼浦李仪部死难附记一首 编辑

按陈江西泰昌人由进士任广安牧再署渠马名干时为四川巡抚王则阁部督师赐尚方剑经理理川湖云贵太子太保专办蜀寇名应熊者也考明史甲申三月思陵殉社稷福王以五月即位南京改明年乙酉为宏光元年是年大兵入江甯田仰挟王降时五月初六也当青藜公殉难时距明之亡已四十日凶闻来否未可知然岂不知时事之不可为者盖志士仁人亡身殉国义固如是也天堑依然半壁不保空令遐壤孤臣含笑受刃而不悔噫青山埋骨碧血成燐百世下征轶事抚遗 编犹觉懔懔有生气可哀也己录之不独见当时情事且以备𬨎轩之采今墨迹犹存宗祠其子孙世宝之云再按举人曹司冀志皆作彝

杨虞裳喜得李眉生廉访佚诗记一首 编辑

庚寅长夏偶検故人邓仲岷遗荞中乃夹有李眉生廉访诗一卷前缺数页眉老手自缮写纸眉诗尾往往有倪豹岑中丞敖金甫比部题语谛观乃廉访癸丑后作甲寅冬录诒金甫者然丙辰后又有续录非一时笔也廉访寸寸气飞动造词浑雅穿心镂胁雅近李长吉高华鸿朗又似高青印近黎莼斋星使刻其遗稿于东瀛裁二百首半晩年作溧阳强艮庭叙谓前此述志感事之作什不存一二䖅落可知也喆嗣远辰观察往岁来都摉葺佚稿竟无所得余无意中得此册若有物相之将告远辰且抄寄黎强二公当共快也廉访工作楷体势神韵在晋帖隋 石之间同治庚午余客吴门廉访叙其尊人与先大父交谊饷遗名理懃懃甚挚以手权庄子文选楹联赠行今二十一年追想清尘能无腹痛此卷行书秀逸有棱大似樗寮摹右军盖三十岁前书取径己独别如是此亦一鳞片甲愿与乡人爱护文献者宝之

杨虞裳渠邑赈荒记一首 编辑

黔南杜侯来宰渠下车日先理仓储言岁欠多蚀尽出易之逾年谷大贱遂得济仓谷二千四百石又厘各藏廪得得乐字謸谷千七百石于案无稽曰闲谷又厘各社仓多积逋立拘社长责偿怨者日社仓积自我先人民贷而民收之侯何为尔侯日嘻彼无然吾渠享丰绥福久矣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矧仓储尤国家首重乎越三年丁丑岁遂祲旱起通南巴达灾连渠不二三获斗米银一两迤北尤甚桐根英本为粮至不 得而死流亡载路不审为邻境本境之人也侯始贷帑金招商贩劝富民出谷平粜兼准贷社仓谷之半盖其时社谷已积至三万馀石矣于是有服侯之成算者先是邻商有鹾私越境逻获之得盐三万斤售银千两有奇侯日此非天济我迍北灾黎耶遂请大府并乐字仓谷先赈三汇等十场灾院批来而民困己一苏矣是时也邑灾渐弭邻饥实甚郡城粥赈既与灾民麕集不而殪者尸相枕籍又南江卖粜笺袗变几不测渠乏食游民值岁暮因肆讹言侯怜且虑戊寅正月邑人以公象侯于是有倡资劝赈之议无应者越日侯乃集富绅以大义告之日邑邑有旱荒贫民之灾非富民之幸也邻有不戒他邑之变非吾邑之福也内顾者外患不乘诸君未之前闻乎夫灾象己成既困若此岂诸君赀能溥救哉然善气洋溢自可以囘天也宰官官如传舍而渠者诸君之 渠也宰倡之而渠无知之可乎以五百金署册首由是富绅毅然即日日集二千五百金是夕上书制府请三事一缓征比二免津捐三发帑助赈仅允缓征馀不报且奉司檄令以宝塔捐法集民资救秦晋灾时阁邑贫户册已投邻县盖不下三万户矣侯益焦灼因请仿塔捐法先济本邑而后邻省又不报侯蹙曰求牧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然又不忍视其将死而去也吾其惫乎于是仅请以济仓加赈社榖全岀贷而侯亦病甚邑衿耆闻者皆感叹日侯为渠如此渠人何敢自安咸请由民间自劝令有馀济不足侯霍然曰诸君谓我虑上司责耶吾亦忧民力不逮耳果尔愿公无私宽勿刻则赖甚矣众乃相率礼于关壮缪祠誓而往各就其乡辗转劝募禁抑勒慎颁发绝浮费皆上其薄于侯盖四月之久而赈务秩然就理焉惟时制府亦廉知渠灾允发棠之请且 颁五百金来助而商船沂江而上者已衘尾不绝米价大平民困遂一再苏议者谓渠灾越十月侯之心相终始殆无法不筹要皆恃仓榖为大宗然后知侯之斤斤于庾藏藏者盖早为今日之计也是举也官绅捐赈银五千两有奇各乡捐钱七千𦈏有奇侯令以院发帑金易为榖并济仓榖作初次赈每丁获谷一斗一升以官绅捐银作二次赈每丁获银一钱小丁二为一丁以各乡捐钱由各乡自散作三次赈每丁获钱数百及一二百不等视其乡之捐数为差领者有符捐者赈者有榜事至周也通赈阁邑极贫一万七千馀户大小四万馀丁口补遗又万馀丁口而迤北之民盖四邀赈贶矣馀银一千七百两有奇尽输以济秦晋公之至也襄是役者孝廉文君骏拔萃李君泽培金君传培广文王君步唐李君儒林茂才石君映奎糜君星文王君炳焜杨君德深职员 王君泽澍国学杨君亨衢沈君以慎萧君典坤戴君章美范君国琛捐赀尤钜者杨君际春王君兴庸熊君生成刘君希圣陈君芝艳陈君凤扬符君刚铃张君承瑞是时大府又有募粟济陜之令经侯请免之论曰比岁以来荒旱迭兴冀州太原陜右之墟著矣以曾国荃谭阎(敬铭)李之筹济川楚皖淮之输粟曾不小补之数公者当亦思得干济之吏如侯以纾宵旰忧忧也侯尝言昔治秀山有矫令发粟事余未之见兹之政余皆目亲之诚哉其难也渠旱十阅月赈议兴而雨赈毕大雨时乃有秋禾产双穗然则天人之际盖可忽乎哉   

颂赞类 编辑

宋-吴荐黎𬭚赞一首 编辑

三传融心六一攸契经术扬廷结知英帝学仕兼优借留斯致笺简遗言百世争媚   

箴铭类 编辑

清-杨蔚起忍字铭一首 编辑

按此铭用韵与古韵部目及平水诸今韵均有出入 忍之为字心上加刃凡气初动一发难禁欲禁之时利刃锥心熬耐不过依旧肆行禁之如何气要收敛如川遏防如虎闭圈方其其初禁撞扰难堪事在强制所以为难禁之既久道心明静禁之既多气质和顺忍无后悔忍无近忧由勉几安宽裕温柔   

辞赋类 编辑

古体一五言 编辑

唐-李青莲南阳寺一首 编辑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潭清西晖晖逐流水宕漾游子情空歌望明月曲尽长松声

清-督学吴冲之静边寺一首 编辑

暮径盘龙山宿宿翠微寺门左屹一碑驳落鱼鲁字上言天上麟姓岀偃王裔尝刺静边军舍宅后唐季下言萑苻盗阑夜胠簦笥缚僧强劫金头断金不畀要使七宝妆永证三摩地是为佛堂院佛火罔失坠自馀七八通修造付摹记杂以有韵篇百吻惊腾沸而我攻其瑕知人必论世佛院宋始名军州宋始置明宗入继初岂预改官制年时登小康 焚香格天意闽王纷度僧尔宅谅可弃真人扫蛙紫母乃启放废投老寄沙门览古发疑义摄山迹自垂辋川赏难继世间佞佛处亦复分显晦跌坐憺忘言柏堂响寒吹

邑广文丁升双忠祠一首 编辑

青青岭上松岁寒方显翠灼灼炉中金烈火终无忌临难不捐生岂成千古志明季贼猖狂城守浑无备李公归养亲未几居丧次献逆礼相招百诱终不二缟素兴义师师倾家治战具奋激桑梓心半载靖狐魅馀党未尽除渝合仍作崇血战篆水滨杀身成大义公兄复弟仇不度暗行剌昆季双尽忠惨雾迷天地河山失旧容草木皆含泪伊人既云亡邦国亦殄瘁明德万年馨祀典千秋曁

李鹤汀古意二首 编辑

桂生泰山阿朝露挹其英馨香遍林莽高洁可人情自怜山下池形影与之迎深秋沐素月荡漾涤尘氛愿为女萝花托根附尔身常使松桕风为我飕飗鸣峨峨赵城门接邯郸里里中有少年意气为人死众人徒嗷嗷甯解丈夫志丈夫常苦悲感慨日以至至何当骑大鹏飞过沧溟水俯谢鸴鸠群蝇声徒细细

李鹤汀发彭湖一首 编辑

水际无端倪孤舟日夜发湖平九派寒日没万顷阔怒石落秋涛苍茫卷春雪汗漫戒客心一叶任飘忽缅想鼎沸初此地鸣金铁亲提百万师势若无吴越楼船方震荡一炬随烟灭冰结连环锁波冷胭脂血至今三百载夜夜愁题鴂感往抚壮怀击楫浩歌烈竖子固无成王气亦 销歇天道有废兴人事随转辙过眼等逝波代谢无时辍惟有湖上峯依旧明孤月

李兼三秋夜读书吟一首次夕又题一首 编辑

书不厌人读况当秋夜清读书寻吾乐无端感生明月入我怀秋风披我襟力学在千古相希惟一心津津笔与舌不惜秋光竭声挟海云飞气共幽兰咽三复复精神见处处开生面欣然赏所得听者皆忘倦忆昔海上来飘零郁未开良朋启书阁为我涤尘埃今夕复何夕清兴更悠哉迟暮天心见幡然喜读书书声连蟋蟀凉月浸秋梧何人闲玩月且击湘筠节停手忽欷歔多应叹老拙

李艺圃情吟四首 编辑
白云断雁图 编辑

我年十八时慈母弃儿逝五弟襁褓中日夜夜啼不止一声一肠断旁听涕弥弥老父重悲凄摩抚嗟何恃兄嫂儿女牵顾此复失彼我时尚未婚眠食责诸已包裹布与巾中夜再三起邻家哺乳尽软嚼糜粥饲得其熳烂睡背灯究经史放声口苦箝回顾泪渍纸如是者六年通籍成进士拜命官农曹我父闻之喜远携两弟来观我岀而仕自冬越残春日厌缁尘眯柳风三月和剑阁一鞭指李弟遣随行五弟留京邸牵衣芦沟桥离别从兹始别行片言朂励节报天子吾老力强健毋心系甘旨翻身上马去泪落浑河水谁料一月程风露疾难理可怜逆旅中竟作捐馆地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呜呼天苍苍此憾无涯涘幸赖邑宰贤高义脱骖比当我未至时触事自经纪及抚柩呼号婉慰节哀毁至今款曲情缄封在骨髓是时九月交秋风吹菊蘂扶病挽灵輀云栈 经迤逦猿声天上鸣惨切入我耳峡势日边回□峃折我趾我前咆猛虎我后叫苍兕行路饱艰难安厝事始已庚寅季弟亡乙未兄又死相距数载间零落已如此遗七八孤雏嗷嗷竟谁倚虽有小弟存生事拙如螘哀我骨肉怀怀生死隔千里我欲踏寒郊陟冈陟岵屺白云生远天鸿雁度陇坻云尽雁行断极目空指似因将酸楚心写入画图裹寄语后来人此意莫轻视

兰省晚归图 编辑

我之高祖公寸心具千古读书见大义筮仕饬簋簠三年守孟城春风动淮浦去时截鞭镫栏道走儿女北迁仪曹郎再转主客部是时妖焰张鬼车啼夜雨请假奉慈闱贼已陷夔府延缘山谷间取道向南楚半载归故园膏血涂村墅弟兄举义旗杀贼猛如虎马蹶遭絷维奋舌就 斤斧江翻血泪红月照丹心苦大吏阐幽光采掇陈当㝉重荷国恩裦赐谥列祠宇至今肃典礼两地荐边俎我生际太和微才一箯筥备员首丁丑历十九寒暑初从户吏曹叨陪鹓鹭序十年擢御史法官簪铁铁柱群乌看往还古柏空摩抚旋复拜闱是年岁甲午秩惭次第加事乏丝毫补如何职守乖殃咎实自取惟帝曲矜全镌级赦愚鲁续命移春司感激涕湑湑自怜蚊翼轻未克锋铓拒再拜天地慈摩顶心自抚容台高峨峨礼乐中备举惇典三纲正吹籥百神叙不道百馀年小子此接武事业感年华家学溯规矩进思与退思夙夜萦心緖问我归来时夕照馀几许职尽心始安身在力强努近以报吾皇远以慰吾祖

载书过峡图 编辑

巫峡七百里突兀天下壮连峰走长蛇对面势相抗中漱大江流郁怒 蛟龙让逆舟鬭水势牵挽巉崖傍若无万卷书何以压巨浪天子盛文藻学海波澜漾宏开献书途雠校天禄上多藏锡赉加次亦拜缣纩焕乎文明治士气一时旺我学久荒废沙溪缩寒涨心希秘阁奇延颈屡忻怅有如嗜飮徒馋涎落酒盎吾家弃产人好古志高亢嗟我无田园购蓄安所仗约躬节清俸庶几免嘲谤一年营一帙渐积成岩嶂譬彼穷措大斗掘珠玉藏客过笑书淫一一资酝酿吾蜀古多才绝学扬马倡倡历唐宋元明渊源大流畅尔来复谁继文献感凋丧经籍半残阙后生失宗仰买舟装载归高拥谈经帐老宿扩见闻多士启昭旷兼以谢父老即此知宦况岂惟父老知江神或相谅狼头鹿角滩孤帆烟中飏划破青琉璃坐听舟人唱

茆檐望阙图 编辑

春风铜鱼洲雨散一江绿滃滃湿云起薄盖溪南竹田家力东作御此老觳觫东塍分秧苗西崦理沟渎裹饭走妇子催耕啼有谷日暮行荷犂土盎酒初漉衔杯息劳筋还课儿童读一别十馀年此景常在目国恩未粗报焉敢问茅屋游鱼思渊潭老马恋豆菽二者交萦怀拟向季主卜他日乞身归诛茅背幽谷缚帚扫先茔刈草培宰木然后树桑麻次第莳苜蓿邻翁醉杯酒子弟聚家塾竹簟暑风凉茆檐冬日曝相与谈金銮补注归田录要使识深恩为使后人朂人生无百年富贵一风烛忠爱苟不亏安用展遐瞩分远或相忘随事可枨触西来剑阁雄东去巫峯矗何处望觚棱兀坐自往复

燕宅安题李给谏白云断雁图诗后一首 编辑

十载役江南风尘惭鹿鹿癸卯归旧园今今年七十六兄弟折雁行儿孙 寡存畜老病抚残躯风檐展书读欣闻我公囘素车容有蹙投鞭谒祖茔泪洒墓旁竹哀馀访故人贻我锦绣轴连月未启缄因多感骨肉云栈杜鹃啼血泪千万斛手足恋同胞罔极怀顾复移孝报君恩忧居南山麓遥知使君名九重金瓯覆

阎检瓦合关阻雨一首 编辑

云气浓于墨长风吹不开雄关吊炎汉瀑布失骄雷倦鸟归山疾劳人振策来牢愁方待写那更雨相催

贾荪谷王节妇行一首 编辑

男儿重猷为女子贵守身苟无智相济举步皆邅迍咄咄朱氏女于归王居伦传闻嘉庆初教匪方纵横坚壁令未下琐尾极苦辛猝然与贼遇遍地成荆榛劝夫远逃避急智岀逡巡取彼釜底墨涂面杂埃尘蓝 缕衣破絮垢秽弥袗襟贼徒不敢近竟终作完人青年失比翼子幼姑六旬仰事并俯育孑然奉朝昏七十有三载大节高松筠女宗百世师来者知所遵

贾荪谷叶氏贞烈吟一首 编辑

白璧有真坚苍松失故绿如何女儿花化作湘江竹娼娟闺房秀生长好龙族三五二八时亭亭玉在璞相攸获清门羊求三径速己看芹在沼遐想鸿渐陆无何困二膏肓不可逐世无返魂香即命何由赎拮拮据视含敛珍重具汤沭附身与附棺一一竭妆簏朔风冷穗帷清昼不敢哭夜静人语稀曲房自结束系我嫁时裳著我来时服组练三尺馀香魂竟不复传闻惊里闾嗟异动流俗同穴志卒伸唱随心不衄天道岂茫昧人事多局促遥知墓草青定生连理木

贾荪谷题水城图一首 编辑

岧峣倚城隈崔嵬俯江瀬万山环匼匝一水萦襟带粉堞如列屏危楼若张盖俯仰景全收游眺势无外奎壁烂光芒元冥供藻绘名以得月奇人觉临风快缅怀辛壬交时警萑苻辈城𬮱重启闭杯水若沆瀣涓滴苦愤争市井殊狼狈岁月驶迁移垣墉耸夹寨绠汲免负扉符调易拾芥我来重登临指屈增感往事己云遥新庸固攸赖隔岸闻疏钟遥庵起梵呗

杨立之望庐山一首 编辑

岷峨日对门门隐几意不厌尚嫌眼界小名山要历遍赤县岘仑图卧游终汗漫五岳未曾归难言山不看我从九江来匡庐插天半青冥一搔首指点层空见烟云生虚俯仰极万变天风忽荡开现出真目面飞 泉挂云表奔流雪一线五老与香炉奇特历历献坤舆实钟灵秀为寰区冠松阴隐约间金碧晖佛殿到此始知奇涉想等梦幻唐贤曾结庐宋儒每开院幽栖见道心今古为良伴我思骑白鹿来往兹山惯虎溪揖顽顽仙长啸过南涧遗荣学无生何有簪绂羡

杨虞裳峡中杂诗六首 编辑

解缆出夔州白日忽然匿地险鸟路长山逼江势仄怪石撑㟏岈峭壁立屴崱舟从复道行一线漏天色鸟影掠空过举头失飞翼岩窟何巉巉远视深黧黑上有千丈藤蟠拗缚榛棘奇花各璀璨欲采不可得终古自生春恐是仙人植三峡本顽石历劫经鸿濛中古始开凿茫茫钦禹功丁甲用重律鬼斧磨青铜一劈忽两分羲画开当中百代验凿痕犹若新镌砻悯此太古 璞断丧心忡忡西川有门户剑阁天下雄双扉锁巫峡乃嶂金蜀东所以三载后割据兴兵戎拊背而扼吭形势踞高崇楼下吴会不泊乘长风胡为五季后弗拒偏师攻逆流以顺取缚之如樊笼王业不偏安此语将母同在德岂在险逸居俦克终二十青芙蓉峥嵘势绝倒中有一峯秀宛若女子好万古月为镜眉黛恒不扫咄哉哉宋大夫作赋抒怀抱云雨事荒唐千秋误文藻西方有美人怀思令人老奇石强象形马肺牛肝胃阴岩横铁棺万古吹尸气或云藏兵书仙箓传犹未慨彼三代还载籍遭秦熂残破阴符经沬胝求所谓浩劫历红羊天地干弋沸此册竟无恙取之不可既不使英雄读无用安足贵我 怀黄石公仰视发长忾朔风吹古木落叶下荆门一棹巉崖际空山啼暮猿江色千丈碧波涛惊我魂明月不下然星斗鸟可扪舟中四五人酌酒倒金樽虽此身逼仄气若云梦吞晓起向东流举目殊乾坤茫茫大汪上万派明朝噋

竹阳举人王怀曾 硐场观音岩春秋楼题壁一首 编辑

关门当天开松惊石裂骨危岩截山势万丈落峣屼岩间有飞楼䦨千迤以修停舆一眺览天荒元元气游红日起突兀照耀万古愁晨烟倏已散历历见原畴西指李渡河巴江天际流藡南接玉垒余屐亦已稠今当远行役右顾益悠悠燕秦照何处关塞满神洲乾坤郁浩浩一去几时休旷览不可极翻然还下楼楼前一石佛屹屹当人头佛佛尔何苦露立道旁土看尽往来人千秋闷无语

邑侯何庆恩老龙洞祷雨词一首 编辑

维同治三年季夏初生魄宰官再熏沐为民祈雨泽寅僚志偕殷父老悃同积册册里叩龙潭浑忘炎日赫伊余犹有词默诉神其格辛酉苦烽烟闾巷少人迹壬戍泊癸亥妖氛迫咫尺吁嗟此元元元气几销竭况复两年来西成皆薄瘠供亿关君亲转徙营窟宅急公亦顾私坐是举蹙额自从下车来睹此心兀兀恻隐人所同猥云如保赤痛痒系苍黎幽独秉洁自凡以殚靖共求于民有益深维持守疏薄德每留隙寡过惭蘧瑗旬宣愧公奭因之遭神怒旱干示惩责前年祀田祖祈谷先祈麦去年效桑林跪祷膝洞骨今年搀抢扫饥馑迺相迫大官轸民依赈粜檄络绎偏值古方州风鹤传警剧差幸一鼓擒馀孽虑飘忽昊天胡不吊屯膏逢五月老圃泣豆枯老农愁耕石自省还自咎苏困果何策 惟神庇梓乡英灵众口藉犹龙溯祖风仙根派奕奕 相传神为邑人姓李名昂 灵源富终古溉润周阡陌 洞外二十馀里稻田错罫皆恃源流数千百年未苦旱 庙貌新巍峨 时方倡修庙庭 匍匐陈币帛乞与万家春长绳汲千尺所期触石云肤寸合旦夕所禁箕好风母泥雨师轭庶几民有赖庚庚癸呼顿歇况当帝祚昌助顺灵惟百聪明而正职甯负龙伯俗吏诚何心戴鳖矢肝膈天高听自卑待命滋踧踖请看环跪者都望苗兴浡

古体二 七言 编辑

宋-彭公仪游西岩乳泉一首 编辑

西岩风景天下绝幽窦泄出山之脉滴无间古与今常阴洞内层冰冽风清夜寂梦初囘忽听天籁声相协渺哉大块深难搜鸡子之中闻 巧说其间清浊气分行清者不长无少泄至今间世生灵哲感君神灵成血明仍利物济时心湛若灵源常洁白君侯志志尚源泉洁重物惠民扬祖烈公馀行乐此登临一赏目惬心神悦归来吟兴殊掀揭金玉象珩刊美碣大都景物有时兴况逢公是诗中杰我闻世有泉石心或由矫激成狂吟惟公寓意远且深期后嗣流清音

明-李青藜湖雁篇一首 编辑

北风吹水寒波咽哀鸣夜度平湖雪雪重湖长不可度声意回翔备凄切黄芦汀畔去纷纷红叶林边断续闻飞飞片影喑相索惊心吾正在离群孤帆渺渺深烟里迢递旅愁中夜起淮海淹留凡几年蜀江西望八千里千里江流自蜀来潺湲先绕我池台应见池边霜后草应知池 上月俳徊徘徊素影生寒树此时水落鸳鸯渡渡口苍山一万重销魂东西南北路不堪回首重忆君知君夜夜望高云云边了呖多悲向诉向向霜空各有云

林明辅李仪部殉国诗一首 前志按林君为仪部弟子 编辑

 人生大节不数传间气天锺讵偶然缅忆吾师李仪部千秋如昨动流连吾师尚在冲龄日器宇磊落人无匹六岁能解诗书语十五已造大成质发轫一鸣便惊人掇第庸于拾家珍彤廷对策摅夙志条条切摩苍旻凫飞甫试在三阿治迹编垂史册多翁然称颂神明守四达赓扬召杜歌已擢春官更组绶孺慕犹慇念太母省亲间关驰乌道辛苦那堪再回首比至太母疾已危侍俸汤药悉躬炊晨昏定省衣不解郁咨忧惧色深黧逾月太母称永诀哀毁骨立水浆绝擗踊徬徨吊彼苍 痛念生我肠百折我师哀戚正无已适值前明气数否颠沛不贻终天憾太母灵妥九京京里中原鼎沸不可当群逆抢攘势披猖逆首闻公名藉甚百番招致独翱翔时有勇义数百千从公剿逆共争先矢心王室倾戮力贯日精忠气震川鼎镬如饴全荩节侠骨霜寒六月天几度追维几度伤两全忠孝岂寻常风雷不变心悬曰浩气于今尚未央应是圣王𣔱隐节崇追旌谥阐幽光

清-邑广文艾向亭挽李天培一首 编辑

李生天培繄何人独立七尺昂藏身双眸炯炯若有神手披口吟编简陈发为文章邻大醇三代而还窥无垠珠光剑气久埋尘初来见我江之滨同舟三日谈津津间出一语或超群乃翁固已先析薪有子如此 家不贫桂林何公来牧民手持玉尺量雄文暗中得生惊绝伦拔置第一加陶甄得一知己士气伸况复善诱称循循益自刻励求清真奏技已比老斵轮文宗按部罗席珍龙门鱼尾咸莘莘讵知二竖来无因卧病旅邸闻哀呻力疾疾强起含酸辛名扬虽死能显亲果然吉报来纷纷贺者入室吊在门恩予佾舞列成均许以儒服冠儒巾嗟哉李生何不辰有才无命古所云飞花有时飘锦茵忽然堕溷甘沉沦人生如露晞阳春畴能长与造化邻但有姓字留青筠其骨虽朽名则新我为作诗寿贞珉搔首踟蹰呼鸿钧

邑广文艾存阳同邑侯何庆恩诣老龙洞请雨途中即成一首 编辑

火云推日初出山我行正踏田塍间向来露草湿芒𪨗今日望泽何其悭赤霞万丈烛霄汉势如野烧正燎原豆垅尘扬叶已萎稻畦土裂苗 将干大地如焚欲焦死十日不雨生意艰村旁孺妇立道左鸠形鹄面不忍目嗟我日盗太仓谷未免对此心为酸月来城市百货踊斗米将及二千钱设粥赈饥杂粟米补苴尚惭恩施偏为民父母岂易事救死不赡责在官窃思龙亦守土者心忍坐视漠不关洞前流水日浩浩西江一滴非真难我随贤宰䖍祷祀跋履敢求一息安愿乞龙湫瀑布水洒为霖雨速且宽母使小民饥饿死镑语反咎神素餐神兮神兮鉴此意随车应载甘雨还

邑广文艾存阳祷老龙洞得雨一首 编辑

东坡昔作责龙诗意有所触诗发之龙本聪明正者民间疾苦岂不知人自不与天相应以此咎龙龙何辞流江历岁尝苦旱转移皆赖良有司司去年步祷跪且拜当 肤裂亲胼胝果然甘澍应念得嘉禾四野 流膏脂今年米价忽腾涌道殣相望闻嗟咨皇天弥月久不雨高田下田成漏卮眼前渴鲋渴欲死西江一滴谁注兹斋祓共祷老龙洞要使自雨翻天地精成既至天可格随车汎洒真及时雨不贵暴贵霑足甘霖三日云犹痴檐前馀溜响淅淅塍畔活水流澌澌老农戴笠喜相报已见百谷生意滋乃知神力原可致旱甚非真天不慈宰官视民先膈膜焉能妄冀天泽施请看今日䖍祷意随感立应夫岂迟此邦炎熇亦常事安得守土长若斯吁嗟乎安得守土长若斯

余遂生恭贺邑侯何诣祷老龙洞得雨一首 编辑

我公恺泽字曰棠霖雨宏才庖是邦三年吏治称循良军役不扰勤保障邻境谍报销欃枪无奈旱魃复为殃往岁乞雨如如乞浆拜跪不惜肤剥伤今兹夏季旱莫当百里无云苦骄阳弥月不雨民心惶苗而不秀 米昂饿者在道频相望举国汹汹势若狂平粜赈饥倾囷仓为食于路丰糇粮宰官忧心食不逞百计图维祈金穰蜥蝎无灵术空张鲁侯岂真焚巫尫桑林六事责成汤席薪掩骼右有方侯亦返躬斋戒将熏沐步云恭行香龙湫古洞老龙藏潜心默祝神降康果然精意通穷苍归途倏见舞商羊肤寸云合遮曦光天心仁爱征德洋甘霖三日遍井疆苗兴浡然农夫庆屈指西成歌满箱新诗喜雨志无忘咳唾珠玉多琳琅我亦亦鼓吹索枯肠下里续貂当和章

叶光宗颂知宣城于飞段老前辈一首 编辑

君家世代钟奇秀霖雨苍生推世胄真才入彀称得人手采迥出时人右牛刀小试岂大伸一腔生意显诸仁讼庭只见闲花落那有桀骜志不驯苛政剔除摛猛虎一日风波起平土越石不现太守廉群情共戴 天尺五宦海浮沈落江东归来两袖舞清风我援董笔写小影史馆编入拟吴公

荆溪汤原振仪部李公昆仲靖节诗一首 编辑

叹息男儿似巾帼华国文章竟何益慷慨当年思致身乃于末路令人惜郊生戎马马不欲闻河山如故今非昔谁是睢阳张许伦捐躯赴敌甘锋镝宕渠惟有李先生白面书生心独赤家敦孝友重乡评昆弟相师凌健翮年少成名筮仕初秦邮刺史声啧啧三阿治绩奏明廷特拜仪部历主客孺慕慈帏乞假归流氛突炽人从逆先生徒跳入西陲北堂疾笃嗟无策哀号未己神器移仰天椎心欲断隘誓将一死答君恩缞绖沈渊触沙碛贼众知名以礼迎回澜宛转群争获不避刀锯又何言厉声慢骂怒欲砾义旗共戴脱絷维孤忠感激一当百提戈洒涕跃重 围力尽何妨尸裹革爰知马蹶不由人千古英雄血皆碧男儿失志在成仁前躯犹有执殳伯一门忠孝并流芳累代贤良应奕奕扶植乾坤赖有人留遗天壤光书册

邑侯李良斋李公昆仲尽节诗一首 编辑

宕渠山水足盘桓水带山环秀可餐正气郁结已千古效灵笃生锺二难至性纯孝双承欢非关立异薄为官天夺慈亲正号泣那堪献逆食人肝破家起义期奠安攻城连捷贼赡寒无何陷身不屈死空馀硕果囘狂澜进讨未几亦被残令人思之心悲酸幸际圣明崇祀典芳流百世并清湍我来拜题志景仰敢云濡墨擅词坛

李鹤汀天涯路一首 编辑

天涯路年去年来无着处冉冉冉斜阳浸绿波朦朦细雨迷春树不知底 事系心头拨尽鹍弦留不住一曲离歌唱未终鸣鞭乱踏红尘去去马匆匆不少留花边亭馆柳边楼水远山长望不到十二珠帘懒上钓唯有垂杨知别苦婆娑乱拂去人头

李鹤汀东垣道中一首 编辑

君不见游子心易悲天寒岁暮霜风吹滹沱冻合冰如铁僵杀侵晨马上儿年年腊月鱼阳道十里九里无青草枯桑海水亦有知明镜秋霜那不老朅来浮食京华春空教尘土扑乌巾谁怜尽日高楼上手卷珠帘望远远人

李兼三听虫吟一首 编辑

 同本旧题李鹤汀孝廉此依嘉本天何高乎气何清寒蛩夜雨响秋声声连月色满山城到耳无端百感生如怨如慕复如诉愿达穹苍知其故穹苍居高不听卑况尔微渺兼 无路苦无路兮可奈何秋风秋雨此日多徘徊不欲闻凄切独向长空明月歌

李廷英登云雾山感赋一首 编辑

人人只说灵山好白云深处无人晓我拨云雾向极登囘头一顾群山小环拱宛如五老峯杰阁高出九华表石碣翻成无字迹王孙铁画独矫矫昔闻护法虎牧牛今见闲鸥狎群鸟我临此地独俳徊那得摩空任缥缈

李廷英云合里祝邑侯缪公寿歌一首 编辑

君不见甘霖不降祥云作雨满渠城花满郭春酒遥知析酒香南山有台歌假乐我侯自昔宰名都王事勤劳得分符此日巴江歌一曲儿童父老尽欢呼

贾荪谷挂榜山歌为介屏王大尹赋一首 编辑

太原大尹双鬓皤家世鼎贵称鸣珂渠江再莅好风雅遗文賸迹勤搜罗是时岁丰年谷贱夏有瑞麦秋嘉禾迎人迟迟春曰暖拂面习习融风和揽胜寻幽约俦侣清江路古古石盘陀文峯鱼洲供指点涌月台高郁嵯峨旧闻此山名挂榜弯碑曾山之阿今我来游遗迹尽俯仰今昔呼奈何国家右文登俊又搜访遗逸穹烟萝学臣三岁一校士春秋二榜无殊科流江自昔号文薮芹藻中沚育菁莪况今文治覃敷日武城弦诵纷吟哦迩来风流少閴寂攀桂希折蟾宫柯岂伊人文有衰盛将母此碑湮则那培风自属有司职归来中夜手频搓广咨博访诸故老刍荛下逮渔樵蓑神物隐见果有数申明停畔碑无佗亟令胥徒拭尘垢捆载何须数马驮岁久文漫略可辨偏旁点画分磔戈上书隆庆 己巳春仲吉挂榜山字无编颇谁欤建者系衔具主簿刘坤名未磨典史冯云登次列训导王鼎肩相摩鼎上一字不可识以指昼肚嗟文讹奚为不见县公字徒令上佐相委蛇屈指二百七十有七载感慨令我三摩挲明祖开国戊申岁四先生首朝绅拕二百二年逮已己穆宗四载兹碑蟠虬蝌明运终于甲串岁三月二百百七十七年何蹉跎传闻献贼屠川蜀北极汉沔南牂牁城郭毁夷陵谷变割剥不舍鸡豚鹅是时此碑在何许无乃鬼神烦守呵拂拭竟日为三叹岂异晋室诸铜驼大清膺图岁在甲于今乙己纪初过适际二百有二载天遣贤侯莱滹沱政宽民乐岁屡熟号令期会简不苛农夫陇上动耒耜机女闺中无停梭游刄所及谨庠序退食不愧羔羊紽念兹遗碑关掌故摹勒山侧书擘窠大书深刻无令风雨蚀绝胜度尚碑曹娥广征吟咏纪岁月采掇 不弃槃涧薖渠人睹此咸自励振聋何殊辟雍鼍伫看人文盛蕊榜风云直上金銮坡挂榜山亦筌蹄耳龙则有媒雉则囮羊公遗爱峙岘首末与瓦砾沈江河通济门前春水波今我为侯作此歌万事一往何其多歌成愿侯泐山鏬千秋多士相切劘相切劘勿令志士长坎坷勿令后世空婆娑

贾莼浦挂榜山歌为介屏王大尹赋一首皇 编辑

帝二十五年冬邑侯来宰城芙蓉政肃民安百废举更谨庠序敦蚕农乃得奇观观所未见文光佳兆牛斗冲平地殷作鞺鞑响有似足音空谷跫短碑三尺见一角宛如蛰蠖蟠虬龙爰假人力拽之出锹䦆𤲙𤳊长斧銎赑𠫍之状何嶷嶷古字剥落苍苔封邑人来观聚者众亦有老人扶藤笻洒洒忽见挂榜字奇姿古态昌而手上镌隆庆已巳岁春仲 吉旦归陶镕刘冯王公不可见细数官阶名重重但憾未详载本末令我摩挲徒扪胸 碑上列主簿刘坤典史冯云登训导王鼎衔名鼎上剥去一字又不载县公名主碑之本末亦阙不知何故 在昔明祖戊申岁北定中原销边锋更历三载设科举二八定制庆遭逢中历一十有二帝得人最盛南北𢋊世宗末年惑方术仲文已死王金庸裕王即位谁作辅徐阶定策真从容下诏优恤议礼狱复籍复官恩何酿自来蜀国号多士新都父子人文宗尔时亦得蒙昭雪锡以嘉名昭管彤我渠之邑虽褊小将将母文采堪追踪蒸然日上列廊庙或有风节高苍松诸公睹此诚心喜大书深刻当文峯不幸从来离兵燹志乘沈霾山横纵欲求仿佛不可得荒烟蔓草悲秋蛩迄今二百七十载孰与披寻来崇墉我公山右名家子先世忠烈铭鼎钟 大父璞园先生以道员死木果木之难赠太仆著有岚溪诗钞 作宰此邦亦何幸催科不扰民时雍千里农桑歌子 产治术不数黄与龚石室教授夫何异馀事诗人江山供此碑乃为我公出斑驳陆离袪尘壅 于容切 不见前人碑阴考何似石经书蔡邕江边石壁列千尺爰俾剞劂雕琤𫓩远接虹岩乳滴滴近邻鱼洲波溶溶风日清和景物丽草色如烟青葱茏我公来燕集群士间以诗篇鸣笙镛今年正值大比岁伏而不岀惭吴侬邑人久已沭陶淑观光报贶慎无慷对策何必让坡颍献赋自可追临邛愧之如椽大不律敬志不朽同璧琮

贾莼浦涂贞女诗一首 编辑

名花艳艳色敷腴好鸟枝头歌且呼乌亦惊心花溅泪问言何事多欷歔有女名阿九生长渠江隅父母衿爱甚视若掌上珠少长发覆额口授大家家书俛仰若有得幽闲贞静如为言择夫婿光风霁月徒奠雁何 时许三五二八馀忽然凶问来门闾有才不禄如扬乌女也闻知惨欲绝恨不山头化石成望夫堂上慰言母自苦未亲结褵别良图女曰此语何至吾之死靡他古则有以尸还阴今岂无解我明月珰脱我绣罗襦服麤疏过庐抚头颅泪盈裾展毺倩婢扶小妹代兄双双拜拜识姑嫜入庖厨从此一十有四载髩无蝉翼唇无朱春花秋月等闲度镜台钿盒封尘蛛青灯独坐猿肠断角枕长流鹃血枯众中不见怨尤色夜绩晨炊甘如荼噫嘻吁人生大节分当尽常变虽异理不殊在人多不肯为耳女独能葆千金躯翘然异众诚足尚好自排解过隙驹久闻百年一旦暮梦幻泡影真须臾使彼热中识此理眼前何者非坦涂涂乎涂乎姜桂之性老弥辣松柏有心霜不渝终始惟一古古有训慎勿饰智惊凡愚独不见含笑九原成乙姑

杨立之瑞筠堂歌一首 编辑

瑞筠堂前竹一竿森然拔地影团𪢮但同松柏夸高节不畏风霜说岁寒此竹孤生无倚附寸寸坚坚如并铁铸慈乌夜半忽飞来直是当年女贞树有虞门裔住湖波苦竹萧萧绕径多才传三凤求凰曲忍听孤鸾别鹄歌堂北萱花泪相续孙枝六尺将谁属斑斑斜日照啼痕不信湘娥成鼎足尔却铅华我毁妆尔却循𬞟我携筐青箱捧去教儿读春笋锄来奉母尝闺中姊妹真兄弟风枝两叶重门闭问谁翠袖倚天寒蕙死兰枯堪堕涕孝妇由来海上称碧梧翠竹长孙曾便埋热血同门共若拟干霄本事能世间奇节神明眷帝遣星妃下庭院报尔琅玕竹一枝为表盘根经百炼我知灵寿荷天锺不改年年霜雪容请看彤管千秋焕传与兰闺作女宗

杨虞裳博望城怀古一首 编辑

丈夫封侯常事耳壮游六合真无比八月乘槎天汉秋十年使节龙沙紫归来独上和戎策大开玉门朝万国鸟孙三十六酋王远随天马来西极太液波通滇海岸楼船方习昆明战六诏南临临奉使行绝胜郭昌兵十万中朝汤沭近南阳一代丰功陵海甸吁嗟乎武皇三叶穷征伐开边封禅无休歇药府新声太乙歌岱岳云封白玉牒无复长孺一纸书犹夸卫霍功无敌万里沙场血未干君王夜夜乞金丹可怜织女支机石不似仙人承露盘

胡慧根县署内小昆明池长歌一首 编辑

 池为熊裕三旅长所凿  髴洞庭之君山兮似不必占有迢递八百里之水程依稀南海之普陀兮又不必擅有参差十二道之化城妙哉碧翁巧作剧个里砉然开 一局半为潴泽半为山借兹妙手安排岀长房缩地术何奇愚公移山愿亦遂待阅十二万年轮安知此间山川灵气不发泄上焉放大为刚陵或多翙翙之凤凰之灵翼下焉推广为渊潭岂无蛰蛰蛟龙之深穴理想所到生面开艮坎变化会无极他时进辟新鸿濛应识此为新试技君不见蛮触之争起蜗国又不见蟭螟之巢寄蚊睫小中忽大实忽虚半是讽世寓深意

今体一 五言 编辑

唐-郑谷渠江旅思一首 编辑

流落复蹉跎交亲半逝波谋身非不切言命欲如何故楚青青田废穷巴瘴雨多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

明-王来宾静边寺一首 编辑

偶过山边寺居然静者心大唐还有碣古殿欲生阴风雨千岩堕烟萝一径深搴帷春色好无处不登临

李青藜送王铁山补官一首 编辑

如君能数辈胡致庙堂忧勉为苍生出无忘静里求牢骚几载意慷慨一鞭秋努力从兹始舆情观所酬

清-邑侯侯承垿郡太守白公召赏池莲二首 编辑

传道嘉湖好好红莲香满庭猿啼惊宿鸟鱼跃乱浮萍雨过花馀润烟迷叶更青君侯乘雅兴漫拟醉翁亭 池边秋气爽夜静听蛩鸣竹里狂风影林间曲水声香飘天际远花照月光清才短为隹句句依依敢伴行

邑侯侯承垿凿平螺尾滩险一首 编辑

三江汇水曲乘兴惯停车浪急浮龙马风清照石鱼神功人莫骇民力我须储螺尾滩声转欣看客意舒

郡守盖春舫渠县同章秋涛刺史晚登水心楼望江一首 编辑

城临江上近眺望共登楼树色斜阳喑岚光水气收渔人归罩网杨柳系孤舟坐对忘机处浮家有白鸥

郡守盖春舫由渠县至广安州水程二百馀里一首 编辑

船放江中好无劳百丈牵水流双棹过风动一帆悬滩借长年问程由驿吏传忽闻声款乃吾欲扣歌舷

邑侯席世䌻祈晴一首 编辑

雾卷云开日风清月朗时田畴食旧德官阁诵新诗动念存三畏持躬凛四知课晴非我力感召在群黎

邑侯李良斋赠明烈妇金莲一首 编辑

天地锺闺秀流江更擅奇孤儿遭丧乱弱婢独扶持代刅心无憾守贞志不移芳名垂奕世凭吊薄须眉眉

邑侯何恺棠早秋弹压溃勇出境途中口占一首 编辑

饱挹新秋爽扬舲赋晓征雨揓双岸阔云压乱山平农事趋场圃天心洗甲兵风尘还自笑戎马旧书生

邑侯何恺棠雨霁大竹道中二首 编辑

银汉薄云敛遥天霁色开夜凉人自爽坡峻马难催村犬吠如豹山泉 吼似雷多情谢明月弄送徘徊 夜行  仆仆何为者肩舆驾晓风出林林喧鸟雀趁市闹儿童草比春尤彩花于秋更红如闻田叟乐种秫又青葱 晓行  

邑侯何恺棠癸亥孟冬简阅乡团五律六首 编辑

策马出城𬮱书生顾盼新郊坰迎小队父老叹劳人令与霜同肃民于官更亲绸缪乘未雨敢自惮风尘慷慨同袍泽诗人用意周补牢惩往事 辛酉冬朱曹等逆窜扰吾民实大遭蹂躏 固圉定先筹胆炼耰锄外心联主伯俦题楹感推戴 士民以予有蒲苞山之役书流江保障额竖堂皇予不敢当移置水城得月楼上 决策倘夷犹敌忾摅忠义由来率土同勤能式乡望 绅董中大有不负委任者 悭吝笑村翁食足兵方足心雄气自雄停车语父老人力胜天功 农桑称上瑞礼义即丰年下马偶询访抚衷滋流连 民向好讼予不惮苦口近少改观然馀风未泯祇抚衷滋惭耳 泽鸿嗷未已风鹤警偏传 近闻汉南之信 单父鸣琴理今时恐未然选胜留馀兴忧民敢谢任任运筹资借箸 谓同僚及总局诸君 上策在同心凉雨迟更析荒村响暮砧壶浆愧迎劳 予先传免民间供给而觞酒豆肉之献必不可却予愧飮水之风矣 魂梦尚沈吟矢石亲前度 谓壬戍秋蒲苞山之役 斯游意颇强蔗糠新出火橘柚饱经霜迤逦山程缓将迎竹马忙儿童似相告共我乐羲皇

督学吴树萱宿静边寺赠僧一首 编辑

地接龙湫近名传象教尊清风藏寺古白鸽破云翻旅梦波千里襌心月一痕茶瓯足清味好与俗尘薫

邑候何士钰双忠祠一首 编辑

报国起雄师酬勋入圣祠方虞城郭圮反悼夷斋危三箭箭夺城勇双忠载史奇更经国士品声价倍当时

邑侯萧声远双忠祠一首 编辑

兄弟萧王师双双列圣祠文章传并美忠孝复争奇正切终天恨旋悲蜀地危从戎成大义千载动讴思

邑贰尹季璋题双忠祠一首 编辑

气禀乾坤正心同日月明一门殉大节万古纪高名孝友锺昆仲忠贞寄死生至今光俎豆双祀表丹诚

茂名李明府宜随送芦溪阎明府入都一首 有序 编辑

    东风习习嘘碧草以蕃芜南浦依依溯彩波于绵渺城栽香树偏 赋闲居野庇清阴将言夙驾邵陵侯之收弃子添满乡丁新息宰之善养民都成耕耦环邮乘有千行秧马随天隅惟一片参旗缱绻去思蚤铭碑石绸缪馀恋再纂吟章红药翻时持婪尾以流连残春才送垂杨攀处企陇头之消息旧尹仍来我芦溪老父台流江峻阀姬伯巨宗陇右崔卢侔其族族姓城南韦杜拟厥家声七叶双貂传历朝之高爵一门三凤值盛世而齐鸣琮琤翰墨之场夸从绮岁焕烂科名之榜美未冠年需作楫以济川亟资经术被苍生以霖雨远藉才猷鸾台奉诏而莅官象郡分疆而领邑方其惠遍下车来先发轫及附珠崖之郭登琼海之台保障汐潮劳波臣于万里巡行岛卉讫声教于百蛮既迺擢调越堂倅临梅菜解愠奚殊单父靖康兼似海沂政验鲁恭桑陌多中牟之雉治裦卓茂 禾田无密境之蝗让畔让耕同指甘棠勿伐引恬引养每怀旧井堪尝日昃不遑亲民尤笃年丰仍俭化俗惟醇喜善入之为邦相期可久叹贤侯之去国留泽无穷冰壸悬心迹以常清月镜望照临而重朗随等车轮未拥图幛争胪既形影之依随复心声之倾写楚歌重叠跂庾岭以长征骊唱低徊眷珠江以远涉岂音谱乎律仿旗亭三曲阳关亦情见乎辞类羌管一声折柳兼有属和之难如郢雪同兹赋别之窃比巴人斯时鉴水仙山并题咏絷驹而奉赠他岁海州岭郡载赓歌携鹤以来游亦自膺民社惭公布政优对廷夸长者沾泽恋贤侯侯望重三公选才知百里酬寇君如复藉相庆满番州

邱沂送芦溪阎明府入都一首 编辑

六载鸣琴治循声播岭南廉知囊凛四仁慕纲开三竹阁清风远莎庭化雨甘番城留善政卓与笔峯参

吴明经文楷送芦溪阎明府入都一首 编辑

炎炎徼山城地阳回沐至仁鸿庥天眷重扆座纪名新麦秀双茎雨花开满县春儒生岩宇下喜看日边纶

茂名黄进士如棫送芦溪阎明府入都一首 编辑

岩邑易凋疲公来俗尚移春台濡雨脚秋水沁冰丝十亩云生陇一帘花满枝政声闻北阙简命下南陲循史宜恩眷台垣望委蛇马嘶王路远车拥笔山迟召父歌难已陶君信有之诗成还载酒聊以续讴思

李鹤汀闻官军平蜀三首 编辑

天险终难踞先声已不支传闻收宋建遂已殪姜维王者师无战流人 喜可知翻愁云栈路雨雪担簦迟已分归归无计朝来涕泪新谁传今日信吾是再生身月冷疮痍色花殷鼓角春安危争抚虐跂坐转伤神十年迁客眼万里夕阳低婚宦人同此遭逢憾不齐门户悲诸弟饔飧负老妻异时成慰藉那惜一行啼

李鹤汀沙县杂诗二首 编辑

屈指河东发应过函谷关百年寒食节万里越江边老眼昏残水征途指乱山青春期汝至相对破愁颜风雨沙村路心悲此滞留怕惊垂老眼不上最高楼客久唯亲剑书来数买舟方言虽饱听触绪但牵愁

李楚材送友人郭大从戎一首 编辑

海徼日征兵迥舻自请缨星随柔橹动月傍戍楼生鹦鹉麾前醉芙蓉匣内明知君单骑去看筑受降城

李楚材送友人还蜀一首 编辑

握手怜今夕崎岖指故都青山开倦眼疲马恋平芜石栈盘云细暝猿向客孤衰亲应计日岂为慕菰芦

李楚材闻官军平蜀敬步大人韵三首 编辑

烽烟清剑阁游子乐难支几日翠屏去孤樯赤甲维吾庐斥堠逼归兴杜鹃知客梦萦巴徼黄云昼色迟十载河山异今看风景新难归途穷日犹剩梦馀身月冷元黄野燕巢林木春几家闻夜哭风雨助怆神慈亲思爱子泪眼倚门低低书到惊儿在归时白发齐梦中憔悴弟望里 辟纑妻应念缁尘涴挑灯为客啼

刘临来口诸寨苖民俱受招抚一首 编辑

殊俗岂同风岀门先问蒙边彝忘帝力心曲倩人通指日盟忠款瞻云谢帡幪频将符节授踊跃复欢烘

李艺圃秋雁 闻大兄在籍病故感赋 一首 编辑

尔去传书札平安报季昆虚糜五斗禄重荷圣人恩接翅征湘浦冲冲云入剑门不堪悲折翼愁绝鹡鸰原

阎检题祥符寺一首 编辑

中原正多故逸客此留题水落沙添阔山高塔压低短桥归老衲凉夜听荒鸡布鼓嗤馀子诗名孰可跻

竹阳举人王以曜游云雾山五律十首 编辑

出郭二三里姻花铺锦道山含古木尊路仗惊蛇暴初日挂铜钲晴云披絮帽断桥渴马嘶得得行何懊溪边游女行煮水饷春耕畏见搜林斧欣窥岀谷莺乱峯巉似塑小径窄于桁枯口寻泉汲甘清累十觥惊骖立怪石归乌哺新雏风叶裹征辔花须杂短襦隔溪午焙傍居笋晨𫗦依依话林叟招呼醉浊醹行行二十里已至山之根老百株松泉飞千仞瀑识韩衡有路栖柳愚无谷稳步渡前溪莫愁暗虎伏策笻须并力十里到山腰渐去邨庄远不闻鸡犬嚣才经赤岭滑又渡青峣峣峻瘦春耕少丛荼几凹乔峰转疑无路山连忽似龛萦纡九磴折旷渺一一心倓冷翠攀岩竹孤标 坐石楠黄精丛玉录未见有彭折阪途经九登峰始达巅好呼修月手来展捧天拳老衲排云起高人抱日眠干霄近尺五霞举欲翩翩绀象庄严在心香不费钱一声清磬发几度小乘禅秘殿扃重钥高僧透八环本来无一物觉处十分圆联云梯百级腾达步空虚虚呼吸通天近烟霞隔世疏众山螺髻出万壑龙泉潴举手谢时辈好邻兜率居一勺曹溪水瀹茗味正浓斫松炊野蔬煨芋供晨饔盈幌高窥日殷床晚听锺催归杜宇急暂假壶公龙

阎检 硐场遇雨一首 编辑

云气浓于墨长风吹不开雄关吊炎汉瀑布失惊雷倦乌归山疾劳人 振策来牢愁方得写那更雨相催

陈蔗常廷庆寇公济川七十百韵寿诗一首 编辑

朱凤丹山穴铜鱼绿水洲自东森剑阁直北敞津楼石室嫏嬛富金城叆叇浮仙真栖葛令经术傃谯侯在昔神灵宅于兹耆硕留彦卿垂骏烈平仲式鸿猷遗爱农桑殖清芬竹柏稠缨簪骈奕䙫阀第萃名流公也三峨望仙乎四皓俦龀龄储伟器乡党肈纯修了了胸先觉觺觺誉独优鲤庭守诗礼马鬛表松楸两酉编遗箧箧零丁服旧畴板舆游侍岳荻画训承欧解辨徐陵稻忘漂高凤麰午签疲枕葄宵漏伴灯篝萤照三庚案鹑披百结裘孝孚邻社罢计拙市门求壁立长岑寂囊空尽涩羞平原文乍赋頖水藻新抽膳洁晶槃瀡田资鐡砚耰爰凭琴剑迹聊赚斗升谋几辈登堂室何心薄脯修春风会桃李化雨浥薪槱戴席霏 谭尘曹仓架汗牛茂醇汉贾董著述宋程仇闱烬松枝夜岩香桂树秋路搏羊角奋雅肄鹿鸣呦林自携康籍坛仍设鲁邹颜金容独铸翟笼更同收鲲喜争扬鬛鹰看竞脱韝门中罗梓阶下骋骅骝子舍符坤象亲闱演海筹一经频整娖群季纵旁搜兰磩攒校秀槐庭幂荫庥宛虹雕趠跃於菟绣斑彪瑞应崔堂矅温逾姜被绸后先先标敚锦出入佩联璆长嗣云霄度群倾风格遒凭安退鹢䖍马等鸣驺列廨吹箎并胶庠鼓箧游珍皆侪正瓘器不异薰莸第五清门望无双国士侔樝梨昌厥后茅茹拔其元矫若冲霄鹤飘然戏海鸥笔勋摩璧垒文战淬厹矛蕊榜推先手致宫归上头杏鞯驰策驶柳汁染衣揉珥管常趋掖陈诗伫载𬨎木天都胜□汉昌是神州庾鲍才争擅杨卢契各投班真遴玉笋名合□金显光颕书林脱璇源学海钩毫端垂露湛腕底挟风飕 汗渍蟫鱼简膏煎翡翠帱纷纶丝唾茧检校几磨髹找鼎神能助连城价必售凫群翔彩藻莺侣叶珠喉卧簟闲华省嬉冰傍御沟碧鸡新第鬯元鹤故园幽梦草燕关滞看云蜀栈悠一家内外史两地往来邮松寿苓滋矣椿祺竹报不甘芳从植馨蔓正扳樛未乞乌私展甯教骏足休箕弓传矩矱栋宇仗绸缪有子题桥彦而翁涉剡叟祗缘穷皓首为怅翳明眸论艺耽张籍研经癖左邱金篦虚膜刮锦贉付心侍筑窝安乐乐何容帚扫愁群编凭口授尔室辑颜柔芭酒还同载莱衣每共枢等身书络绎绕膝义谘诹星井扮榆聚銮坡箘箭蒐洵能如服穑遂兆满瓯窭又似乘江汉先资作枻舟国恩申永锡家庆甲逾周孟案眉重举桓车指讵偻梱仪襄漑锜馈职泯愆糇北蓟兰陔眷西川蔗境由䇲文重司马瓢咏富唐球宾布衣时浣郫筒酝正𥬠垒山明似玉渠水 碧于油宾从陪莲艇生徒舁竹 孙曾诒翼燕哽噎祝笻鸠英及餐郦菊杯应泛石榴檀林烟改燧梅岭萼蟠虬贞岳巍千伋琅弧耀四𬭤昼屏围绮绣钩奏洗筝篌甜雪雪均沾被流霞互劝酬鸾衔青玉版鹿驭碧琼辀桃实金门朔藜辉禄阁刘九重书下鹄尺素讯传儵贱子司参计郞君事校雠郑公乡缅邈张椽思夷犹蕙性欣塞带萍踪愧泛沤秘思缫乙乙诚悃矢㥪㥪筵脯需麟擗堂觥晋兕觩修龄遥寄祝黾勉托渝讴

杨立之送晓山二兄南游还蜀四首 编辑

不道青门别洪都复见过 十年前与晓山别于西安 惊看须改忆隔岁年多书砚谋方憩风尘志未磨诘朝干越戗行矣又关河半载虚前席玉亭时共君颇知匡事切每有谠言闻越水蒲帆挂吴天 雁影分对床期后约徒倚望停云少小依乡里中年各远行历官犹下考抱器且孤征世路艰难备功名老大成儿曹如立竹相慰息劳生松菊霜阶绕谁为归去辞微名蜗闘角幻梦茧缫丝更欲投簪往相将卜宅随薄田能代买同住浣花溪

杨虞裳哭书一首 编辑

吾家无别业薄宦有遗书已是经戎马还兼饱蠧鱼思乡万里路掩卷五更馀骨肉同离散何人守敞庐

刘士林题埜庵和尚行状序一首 编辑

廿四却红尘龙林春复春春囘头真是岸入梦幷无因世界莲花净生涯贝叶新从兹烦恼尽明月悟前身

今体二 七言上 编辑

唐-元真南阳寺一首 编辑

渠江明镜峡逶迤到明滩百丈迟橹窾动摇妨作梦巴童指点笑吟诗畬馀宿麦黄山腹日背残花白水湄物色可怜心莫莫憾此行都是独行时===== 郑谷汧江寺一首 宋大中祥符三年敕名祥符寺===== 退居潇洒寄禅关高挂朝簪静室间孤岛暂留双鹤歇五云争放二龙闲轻舟共泛花边水野屐同登竹外山仙署金闺虚位久夜清应云近天颜

崔涂冲相寺一首 编辑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惟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宋-陈运挹翠阁一首 编辑

 在起文峯下今废 依倚高峦作郡城人家楼阁一层层霜睛东观初收橘水冷南阳尚采菱可爱远山兼远水更逢高道与高僧曾扬俱是超然客应讦天门第一登

徐仲章紫极宫一首 编辑

 冶北一里宋咸淳中建今废 不须骑凤跨鲸鳌来访蓬宫是我曹玉笈普书金简简重碧碑题字紫垣高因思大道闲闲意顿觉浮生事事劳一榻清风曾化蝶略无尘梦及 三刀

苏子瞻寄黎眉州一首 编辑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馀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归去赋共将诗酒趁流年

明-胡潆祥符寺访张三丰一首 编辑

交情久已念离群独向山中礼白云龙送雨来留留客住鹿衔花至与僧分疏星出竹昏时见流水鸣渠静夜闻却忆故人如此隐题诗谁似鲍参军

胡际亨白寺一首 编辑

古径荒凉烟草深白云随我过长林已完宗国十年事只剩先茔一片心莫道功名多是梦须知姓字贵于今西风日暮高如许历落残阳照碧岑

渠邑主人筠川易之燕茔焚黄过南阳寺一首有跋 编辑

   前有江流后有峯峯林深处梵王宫宫衲成裁破云千片经了敲残鼓数咚胜地高临盘曲屈当天红日殿玲珑公馀乘兴题斯句莫用丹纱壁上笼  同本前志按碑言渠邑主人又云公馀乘兴其为邑侯无疑第所谓燕茔疑即今所称燕王坟在今城坝南阳寺乃必由之道尔时犹有焚黄其为遣官致祭可知惟筠川易之字不可解或易之其字而筠川其地欤或易其姓而之为往欤然以此益知燕茔之为 古名臣也己卯为神宗七年至今同治癸亥历年二百八十有五碑尚完好如故

邑侯高则腾南阳寺一首 编辑

南阳滩上前朝寺李白微之己赋诗挝鼓进舟明月夜逢僧话旧晚风时半空音调松巢鹤满地文章草卧碑访遍村居人去远一声清笛到江涯

川东副使黄元白少岷游冲相寺二首 编辑

年来惯涉此江河那识僧家隐薜萝翠壁乾坤开净土黄金色相铸弥陀六根功德终何用用三藐菩提晓得么索笔题诗忽长啸彤彤春意满婆娑崚峋高阁碧山头手扯长眉览十洲沙界众生何扰扰襌门老衲竟悠 悠莫教堤柳窥青眼自有金输转白牛展罢如来催落日袈裟笙鼓起起江鸥

广安王给諌德完游冲相寺和黄少岷韵二首 编辑

巍巍鹫岭带长河老桧苍松挂女萝驾鹤危楼开净室凌虚古洞见弥陀纵观胜槪知无际解悟真空识有么毕竟万缘都色相天边月影照婆娑偶到灵山山上头烟光如昼映沙洲千峯雨润丛林静夹岸风含野树悠绝壁苍苔龛石象悬岩丹篆集蜗牛游来已觉浮生梦未许禅机负海鸥

郡守昝云鹤憩静边寺一首 编辑

五马逍遥过虎溪桑麻问罢憩招提野花不语棋谁对荒院无人鸟自 啼鹤老松关延客入林深石室引云迷高僧榻上卧明月一卷黄庭伴杖藜

邑侯晏杞静边寺和韵寓意一首 编辑

有为明觉真天性些子容心便不平长笑狂风驱尺雾争如时雨润无声晚樵尚抱披蓑憾老衲焉知不朽情𫖯首万锺如万顷莫将一寸让人耕

王来宾静边寺一首 编辑

何年古寺一江湾腊尽春回驻此间风风雨半窗醒客梦松萝满径迥人寰禅关寂寂传心诀征斾悠悠绕蜀山欲问远公同结社红尘犹自点衣斑===== 陈于陛白水寺一首 =====

香台高倚碧云层晏坐秋中暑气澄下界阴晴原自隔半空楼阁共谁凭流沙道布青牛老葱岭经来白马僧何事红尘无无净履不如此处问宗乘

曾孝廉镒报恩寺一首 编辑

怪石嶙峋虎豹蹲乱云堆里见山门蜂峦突兀乾坤静竹树阴森日月昏浅水团沙留浪迹危梯曲磴鏁苔痕浓花细草伤春处风雨河桥暗断魂

曾孝廉镒题广安州梦雨亭一首 编辑

 正德祈雨己卯州牧汪城有应建亭志喜 闭阁凝香午漏沈忧农悯旱早关情甘霖夜报幽窗梦霹雳朝传动地声禾黍润囘知德泽天人交感识精诚秀屏千尺应如纸记取循良太守名

傅天乙冲相寺避兵一首 编辑

 弃舟入龙门山早登石马垭过望溪 一水潆洄万仭山羊肠肠曲径绕清烟举头不见长安日振袖疑粘尺五天鸟语松间忘避客人家竹里半邻仙我来欲洗黄埃耳静听糕歌拂石眠

李青藜闻献逆偪成都感赋一首 编辑

须观全局计安危莫道西川仅一陲裘领挈来荆并陇犬牙制去汉兼夷阃专何事堪儿戏朝议连年亦路歧自古得人称胜算方隅化尽有熊罴清

邑侯毛鸣歧铜鱼一首 编辑

共指铜鱼两石鲸长酣风雨卧江城年丰好兆牧人梦岁比预占才子 名知有任公原不饵即无范令也长生羡君自是神奇物瞬息飞腾赴北瀛

邑侯侯承垿大悲阁一首 刻石 编辑

   宕渠花满色逾新好鸟枝头语意亲岭峻亭前幽径远江清幕外碧光匀万家食足风犹古十载身忙学未纯乘兴寻游谁处可还凭诗酒趁良辰

邑候侯承垿题静边寺一首 编辑

静边寺影傍西天松柏亭亭枝倍妍唐宋流芳碑更古元明遗迹钵还坚岭高翠色回廊后水曲清光绕殿前检点工人修葺葺早从今七宝快长年

邑少尹李璋看江楼一首 编辑

何年兴起看江江楼江上晴光一览收望里云山供笑傲就中风月任绸缪公馀尽可舒劳眼政暇还能当卧游羡煞北平仙令尹 楼为房山徐公建 无边烟景一人留

邑少尹李璋题双宗祠二首 编辑

少年黄甲冠时名为政风流著惠声归养葬亲终孝志监军剿贼殚忠诚臣心未死身先殁天意难囘事不成明末诸君多尽节裦忠双祀死犹生百载疆场气纵横欲歼群丑造承平孤臣有志扶危业天意无心起故明报国一门同殉难捐躯兄弟两成名由来忠孝传家久配享千秋庙祀荣

邑侯李良斋谒冯公祠一首 编辑

莫羡云台画伟人冯公后起继忠纯亲冤讼破奸雄胆君圣疏宽正直臣功建陇西从古颂祚绵渠北迄今新更叨捍御无穷福应为吾民庆泽臻

邑侯萧声远题双忠祠一首 编辑

满腔豪气振纲常昆季双宗百世芳名播当年钦孝友功高此日美贤良弟当敌忾身沦落兄为勤王运蹇伤报国捐躯传信史至今俎豆有馀香

稽山任光政挽仪部李公殉国难二首 顺治二年 编辑

 正气天开一代人时方多难见孤臣雁门未出头先舍绵竹当冲身独沦气壮山河昭白日羞随风雨现青燐挑灯细续秦邮草 公手著集名 彷彷徘窗前泣鬼神 忧时狼藉期终养天性难销血满腔司马懔然伐贼举将军笑煞带头降心惭六出收全壁运遘中衰折锦杠从此先生长作厉锦裘时拥碧油幢

祁阳邓奇逢市桥官柳一首八景一 编辑

  春到南关万缕垂浓阴如幕映桥陂含风低爱爱临官道迎日横看出酒旗袅袅流莺啭始觉依依系马荫堪思深情摇曳轻腰舞呜绿溪边翠影兹

祁阳邓奇逢玉蟾新月一首八景二 编辑

  翠峦屏立岀层巅如绘新磨宝镜研初魄平分青黛耸半轮斜挂碧萝牵形模曲肖神工削奇幻天然鬼斧镌自是巨灵留此迹纎纤常对玉钩悬

宣城刘给諌芳蔼送段明府归里一首 编辑

朱旗曲盖旧家声文治今开昼里城叠嶂人烟两水阔敬亭风月一一帘清团云自献循良瑞众鸟能歌保惠情桑梓愿同诸父老琴堂高处颂功成

宣城刘孝廉其琳送段明府归里一首 编辑

雪霁寒梅点玉葩行旌高卷敬亭霞听琴帘外清风远问字樽前碧月赊彭泽赋归园有菊河阳春去县无花江城无限攀辕意愿假晴晖驻岁华

宣城李茂才本送段明府归里一首 编辑

泣满乡村泪满城问君何以惬民情征徭弗扰无追吠水火垂怜有再生学道几来千誉诮衔恩敢作不平呜从今识得循良诀莫动蚩蚩爱 戴声

邑侯干运恒题段宣城归田诗后一首 编辑

二十年前啧有声文章意气轶群英新添添襦袴歌来暮试宰牛刀喜化成偏是才人多坎不妨拙宦少逢迎幸邀圣代裦贤佐惠露霑吴互古清

茂名招副贡昌韶送芦溪阎明府解组入觐一首 编辑

邑侯甲第旧家声六载甘棠遍茂名光映玉壶冰更洁风飘兰纫佩尤琤月明鉴水琴心古露浥观山鹤泪清行矣攀辕瞻马首那堪此日去时情

邓明经茂英送芦溪阎明府解组入觐一首 编辑

学道爱人抚字劳割鸡不惜用牛刀六年政绩传清简百里花封遍碧 桃怀国昔从湖海远忧民今向庙堂高宜其赤子瞻依切万姓书名在锦袍

茂名梁明经育和和阎明府留别原韵一首 编辑

循良政绩轶前贤众口如碑载颂坚霖雨六年来此地清风两袖去朝朝天阜民琴韵流薰吹保障车声过瘴烟指日褎封膺显擢遥看一路福星悬

陈山长启珠孟夏送芦溪阎大尹赴都一首 编辑

黄河远上绕旗亭杨柳依依路惯经邮骑薰风征影捷农村篝火晓光荧分流馀泽川多济回望重游山亦灵投我木桃兼木李报君培植渐盈庭

高明谢孝廉鸣皋赠竹溪雷明府荣旋一首 编辑

自古沧溪爱吏良忆君良正宰琴堂堂下车未久清声远临政惟勤介节彰明邑山川应改色玉城风月倍生光谁堪别袂言旋去祇咏甘棠德泽长

邑侯席世䌻留别四首 编辑

马蹄到处踏巑岏浃岁经营力己殚散赈荒原鸿羽肃从戎边塞角声寒澄清似水谈何易负重如山去亦难正是麦秋时节好黄云一望路漫漫历碌军筹转运频名场何事太劳薪此来但飮流江水归去还寻锦里春未解剑牛难纪绩并无琴鹤自古沧溪爱吏良忆君良正宰琴堂堂下车未久清声远临政惟勤介节彰明邑山川应改色玉城风月倍生光谁堪别袂言旋去祇咏甘棠德泽长

邑侯席世䌻留别四首 编辑

马蹄到处踏巑岏浃岁经营力己殚散赈荒原鸿羽肃从戎边塞角声寒澄清似水谈何易负重如山去亦难正是麦秋时节好黄云一望路漫漫历碌军筹转运频名场何事太劳薪此来但飮流江水归去还寻锦里春未解剑牛难纪绩并无琴鹤 横云移远浦开开新境花拥征鞍载别情涌月台前今夜月祗应相对有馀清漫劳远近挈壶觞老幼分携载路旁山色低徊犹可恋民情缱绻那能忘江头日落三杯酒渡口人行九曲肠佃尔田还宅尔宅闾阎生计只耕桑

邑侯席世䌻祈晴一首 编辑

时和岁稔兆丰收百室盈甯庆有秋阴雨几番埋日驭大田何处豁星眸自惭政治无奇异竞说神灵显应求感得天庥三日霁漫劳弦管播新讴

邑侯席世䌻赈抚载雨一首 编辑

极目苍黎信可伤况兼风雨满城乡板桥寂静虚朝日高寺凌空少夕 阳烟火万家烽火警民书百计羽书忙还怜蔀屋无甯宇那得仓箱有积粮三锡皇仁囘菜色一樽浊酒解愁肠牧童牛背犹横笛吹彻尧天化日长

关中袁进士希谟赠洵阳翠轩毛二兄奔丧归里一首 编辑

捧檄殷殷意独深一生勤谨守官箴不辞险阻劳王事 贼匪扰南山先生从戎数载备尝甘苦得有军功 惟秉忠诚慰母心 先生以太夫人年高欲告终养太夫人不许惟勗以移孝作忠诚心心保赤云云 竹马欢迎声载道皋鱼痛哭泪沾襟 先生铜差甫竣太夫人讣音至哀毁异常百姓皆为流涕各上宪赍礼仪致祭 清风两袖归珂里人在河阳期再临

昆阳学正田养正颂文根李侯德政并寿二首 有序 编辑

    公名映奎蜀渠名孝廉历牧路南昆阳等州清慎明允所至颂德者是口成碑抚宪初奖以匾日儒生吏治云南府太守史赠以联 日水渠沟见底山月照无私适值值大衍士民称觥正不揣无文恭赋二章为纪德政以祝嘏云海内奇才属陇西文光璀璨艳云霓宫袍带月移宫扇紫气冲霄荷紫泥草木知威勋业著屏风纪姓大名题慈祥恺悌推仁政愿祝冈陵拜舞齐题糕令节是芳辰诞降英贤信席珍囊锦裁成千室绣笔花散作满城春六乡化治平如水五袴歌声断若神秋望长庚辉皎洁年年一度一囘新

昆阳徐孝廉洲寿文根李郡侯一首 编辑

天生岳降负才鸿保障渠阳立德功增户编氓今召父传经士类古文翁群瞻鹫岭千年鹤共仰龙门百尺桐晋酌瑶卮仙掌露西庚涣彩更 昭融

王载寿文文根李明府一首 编辑

品望久与列仙同册授即官月岭东学到知非游霁景政归雅化扇和风鸣琴座下霓裳舞昼锦堂中紫气融晋献瑶觞光灼烁怡颜叉见酒生红

邑侯邓献璋祥符寺一首 编辑

 用郑谷汧江寺韵 僧扉阴色启仍关声枕幽溪转折间龙象何年相对寂风光出世此偷闲来逢奇石苔中径坐数苍松酒后山万古诗人空笔迹导师无处叹尘颜

秦安李从范游祥符寺一首 编辑

远望分明古寺存至门翻又不知门新秧一带迷荒径修竹千竿䕶短 垣传授番经僧有课寒暄游客鸟能言曾闻郑谷诗碑在几度摩挲子细论

邑广文吴照谒冯公祠一首 编辑

崚岭腾骧势若龙将军庙峙白雪峯生前已建千秋业殁后犹崇累代封珍重废园留断碣庄严古殿仰清容祗今邑乘夸灵异汉史先成范蔚宗

邑侯王 三东阳寺一首 编辑

层层梵宇峙崇冈福地悠然掬水香山静偶随随青嶂动僧闲都逐白云忙画屏耸翠迎朝旭古树凝烟背夕阳矗矗舟梯仙路近一天花雨满襌房

邑候王 三南阳寺一首 编辑

滩涌银涛望渺茫江边古寺郁苍苍红尘境隔峰千叠绀宇笼烟水一方太白有诗题翠壁微之乘兴到僧房缅怀往事频回首断碣残碑卧夕阳

邑侯王 三西阳寺一首 编辑

万山东去翠屏张菁密林深界上方几朵闲云环净土数声清馨落疏篁幽窗静挹千峯秀老衲浓薫一瓣香好向禅关参慧果西天图画在西阳

阎检过南阳滩一首 编辑

两岸沙明一席风贪供倦眼且推蓬船随浅水危矶外寺认空山夕照中心坦浑忘历境险数奇不信为诗穷一行白鹭飘然去倚定牙牙樯看钓翁

李鹤汀登奎楼一首 编辑

 楼在高邮城南堞上先大夫牧邮重建 城郭参差暮霭收重来此地不胜愁王孙前路谁青眼父执于今半白头叶叶棠梨霜后赤家家杨柳雨中秋遗碑读过过肠随断蔓草寒烟迸泪流

李鹤汀送王孝先入秦幕一首 编辑

江上相逢春草满桥边送别暮禽鸣黄云陇树千峯隔落日边山一剑行汉畤几年犹置驿秦关百里未休兵大夫还有苍生志草檄陈琳久待卿

李鹤汀丁未下第后同潘游击新吾话旧感赋一首 编辑

帝里黄尘辄敝裘霜华暗逼鬂毛飕也知侯印憎猿臂可耐儒冠误虎头抱璞几年羞楚刖据鞍三岁哭吴钩何当挽起沧溟水浇尽男儿万 古愁

李鹤汀三山杂感二首 编辑

珠帘绣柱城西路父老犹夸未战前他日尉佗专玺绶几年杨仆拥楼春城昼闭飞飞燕野水晴看跕跕鸢只有无诸台畔草东风依旧绿绵芊青丝珠落散平芜二月春郊草尚枯枯宛马自来甘苜蓿鲁人今复峙茭刍空村夜醵庸身值广陌晨飞趣市符蒿目遗民成痛哭五年剜肉给征输

李鹤汀寄周嘉受一首 编辑

渺渺予怀隔水涯忆曾玉树倚蒹葭荀君坐处香三日潘令行来果一车屈指秋风摧蕙草断肠春信隔梅花练裙忆得羊欣在无语挑灯对 绿纱

李鹤汀九日同恕庵寓西登高二首 编辑

客中时序只堪惊此日欣逢九日晴皂帽青鞋何处酒紫萸黄菊故山情江湖满地归难定哀乐中年感易生尽醉不须嗟世路暮云无尽是神京红树青山绕郭斜连天秋水浸蒹葭自拚却埽埽归冯衍谁为攲冠嘲孟嘉万里有风迟白雁一樽无恙就黄花登临且斗身粗健矫首江天息鼓笳

李梅岑秋兴集唐十首 编辑

城上高楼接大荒 柳宗元 汀洲云树共茫茫 李益天空绝塞闻边雁 刘沧  叶尽疏林见夕阳 戴叔伦 举世尽从愁处老 杜荀鹤 暮年初信梦中忙 许浑  休将世路悲尘事 张泌  且放懽情入醉乡自知无复解趋奔 黄滔  生事萧条空掩门 韦应物 岂止骸同土木 白居易 试将生计问蓬根 罗隐  尊中美酒常须满 朱庆馀 身外浮名何足论 白居易 食蘖苦心甘处困 李绅  应须骑马到沙村 杨巨源 满庭松桂雨馀天 韦庄  灯涩秋光静不眠 薛能  心似虚舟浮水上 白居易 影笼残月到窗前 曹唐  门闲多有投交客 朱庆馀 愁极兼无买酒钱 张泌  张邴宦情何太薄 温庭筠 不劳诗句咏贪泉 陆龟蒙 摇落深深知宋玉悲 杜甫  夕阳楼上笛声时 胡曾  愁如酒盏终难舍心似孤云任所之 陆蒙 最爱葛洪寻药处 曹唐  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此时愁望情多少 赵嘏  故国无家泪欲垂满崖霜树晓斑斑 戴叔伦 清浅萦纡一水间 唐彦谦 长对碧波临古渡 李绅 不堪红叶映衰颜 郑谷  谁言有策堪经世 温庭筠 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 只此引人离俗境朝看飞鸟暮飞还 李颀  绿萝阴下到山庄 刘禹锡 为报秋来雁几行 柳宗元 赤叶黄花随野岸 李端  碧楼红树倚斜阳 赵嘏  偶因麋鹿随丰草 皇甫冉 莫指云山认故乡 张泌  若使巢由知此意 张说  濯缨何必在沧浪 白居易 乱离无处不伤情 卢纶  泪满残阳问楚荆 郑谷  南国羽书催部曲 陆蒙 故园田田土忆春耕 李郢  殊方日落元猿哭 杜甫  远客愁多白发生 刘沧  圣代止戈资庙略 杨巨源 诸君何以答升平 杜甫  休将文字占时名 柳宗元 买赋何须问马卿 戴叔伦 彩笔昔曾千气象 杜甫  青袍今已误儒生 刘长卿 风生寒渚白𬞟动 刘沧  鹭立芦花秩水明 陶岘  自叹犹为折腰吏 张籍  不将萝薛易簪缨 张说 分明记得还家梦 来鹏  一路寒山万木中 雍陶  野水乱流临古驿 刘沧  夕阳和树入帘栊 韦庄  风尘荏苒音书绝 杜甫  人物萧条市井空 张泌  目断故园人不至 李商隐 楚云沧海思无穷 韦应物 高样独上思依依 皇甫冉 棣萼分张音信稀 高骈  霜岭岭自添红叶憾 罗隐  白云空长故山薇 许浑  数藂沙草群鸥散 温庭筠 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 弟妹萧条各何在 杜甫  沧江欲暮泪沾衣 刘长卿 

李梅岑岁暮感怀步二兄原韵一首 编辑

蜀山闽海思悠悠暮勇边笳满戍楼泉石近知何处稳风烟遥接故园愁投身可得如张俭洗耳还应似许由谁念飘零荒瘴地南冠千里独羇囚

李梅岑闻笛一首 编辑

晚霁江城夜气清寂寥孤月对愁明谁携羌塞三更笛吹作吴山十月声岂有梅花开更落自惊杨柳折还生天边旧业归何日为尔今宵梦不成

李梅岑春日旅怀一首 编辑

春风吹思绕邮亭厌见千门草色色青黄盼眉间空岁岁白窥钟里几星星汉庭近诏宽三甲蜀道何年凿五丁但说醉乡饶乐事羇心聊欲托沈溟

李梅岑榕城杂咏一首 编辑

民力东南久驿骚尚闻飞舰欲凌涛将军自许标铜柱长吏谁曾过石壕刍草夜呼朝市闭海田春隔缭垣高何当借箸筹方略愿罢乘风破浪艘

李梅岑别孙无燂一首 编辑

甓社棠阴晚未残相逢谁复问南冠令君座上香三接公子门子铗几弹久客未闻生马角累人何止愧猪肝拟将千尺珠湖水深比挑花一样看

李梅岑过沔县谒武侯庙一首 编辑

宗臣遗像千秋在入庙愀然睹瘁躬沔水长流心血碧蜀山高锁阵云红吕伊伯仲真河忝管乐才名漫许同莫讶汉图终割据九原馀憾哭秋风

李楚材送孙靖之还蜀一首 编辑

岁暮担簦何所适独弹长铗赋归来故山但是歌招隐圣主何曾不爱才长路风烟愁剑阁满天雨雪妒金台沧江賸有渔樵侣君去柴门恰 恰开

李楚材章江门游滕王阁时已被焚一首 编辑

君王台榭馀灰烬杰构何年浩劫还盛日文章碑版在秋风薛荔石鲸闲五更江涌初生日十里潮青未了山异代豪华俱寂寞莫论高阁化云间

李楚材孤燕一首 编辑

年来倦羽滞天涯涯前路单飞夕照斜共道乌衣长作侣谁知紫颔竟无家帘钩月冷侵孤梦柳絮风清趁落花莫谓幽栖樵悴甚焚笼何事斗喧哗

李庭英登奎星阁兴怀邑景集二律 编辑

奎阁临江永接天登楼一望景悠然高悬文塔开金榜夜吼铜鱼挂玉 蟾瀑布龙湫珠湛湛市桥官柳月娟娟濛山晓处丰年兆虹饮西岩跨涧泉流江下水无情江锁迥龙天造成白鹤翔飞毛羽洁宝珠献瑞夜光明祥符客寓诗千古魁斗石高柱一擎添得今朝多少兴漫言得句作金声

李庭英韩太守按渠观风赋志德政一首 编辑

锺山伟望郁嵯峨果郡旬宣抚字多霖雨已已从千里沛福星还向十城过车前麦熟眠驯雉陇上农歌表颖禾圣世于今崇吏治伫看青琐待鸣珂

李绍莲挽谢凌云一首 编辑

愚夫临难尚轻生仁孝渐摩久道成金买骅骝天地鉴路逢鸮獍鬼神 惊千年不碧忠心血百代犹青史册名若使宸聪闻轶事岂惟斯邑树风风声

阎检祥符寺一首 编辑

 用郑谷江寺韵 寂寞禅扉夜不关龙鳞囘首五云间碑阴细认诗人迹天下无如佛地闲钓舍成村皆傍水僧寮无壁怕遮山往来多少簪缨客恐对先生一汗颜

李德芳颂段宣城一首 编辑

万里迢迢效一官早年书债及今完王尊叱驭声情壮赵抃焚香梦寐安前哲风规真不忝后人图画拟频看归来得遂衡茅志出处无乖道个难

佘敬赠段宣城一首 编辑

非关举国若颠狂道人心寸寸长挽袂莫留留转急沈渊欲死死谁扬 太守蒋岀宣民持轿欲欲挤之河 哄门岂尽刁顽习指使除非神鬼倡听说金陵新剧本鼓歌唤作闹陵阳

阎右惇赠段宣城一首 编辑

使君清白旧人知南国飞凫路倭迟吏滑任凭上蛊惑儒真祗自守迷痴柏台折奏公还简使犀分神亦奇从此流江寻故我长留松菊寄襟期

刘临随抚宪卫公安抚笛民一首 编辑

古州八万昔称雄幸仗天威政教通蛮貊不堪军旅试圣朝原重辑柔功格苗大略期诚信宣化宏猷在敬忠既得福星边末照何辞策蹇过千峯

程云衢和席明府祈晴原韵一首 编辑

一念精诚恤未收阴蜺袪得见晴秋云开万井消残湿日丽千山快远眸归燕不须阳石扣满车知慰老农求试听四野歌处德政欣将播颂讴

程云衢送寄庐席明府一首 编辑

官贫不减范莱芜循吏声名远迩孚爱士厚培莪棫圃勤民那觉貌颜癯一天膏雨流江润两袖清风锦里趋白叟黄童空卧辙泣瞻云路送飞凫

汤聘雷开登挽诗一首 编辑

扰攘干戈数十秋谯怜怜白骨战场收一生事业悲麟凤半亩荒城牧马牛猝破家赀倡大策长将国事垒高坵泉台自古无消息血泪绵绵应 未休

何之润雷开登挽诗一首 编辑

先生忠誉重蛮烟十载从军路不还狮子滩头云黯黯 冈下有狮子滩 红花冈上草芊芊家园自自昔离还在国事于今缺未圆万里孤骸应有主宕山邱首慰黄泉

阎自新雷开登挽诗一首 编辑

血化啼鹃气化虹游魂到处泣悲风无辜殒迹千山外有憾捐躯百战中故国荒烟人寂寂老臣心事月濛濛伤心不愿扶归榇三尺常留古道封

阎自新访南阳李白碑一首 编辑

本是当年放逐臣醉中落笔耀星辰龙飞凤舞颠狂字宕水巴山世代 春好鸟曾分仙子慧闲花原自品题新到来骚客多如许读遍讴思少入神

贾屏山观音寺一首 编辑

 有引    丙申五月二十二日游观音禅院避暑此予癸亥甲子间设馆授徒地也其地崇岩拔起四围石壁陡绝上面平旷可三十亩馀向为乡人避乱古寨大树数十株沿岩蟠屈石鏬□枝若龙绿阴如盖清风洒至不箑自凉扫地布席席盘桓竟日感念旧游慨然有作聊以纪一时之事云尔二十年前拥绛纱曾依兰若梵王家流光如驶难回首浓树成帷好息车往事春风馀砚席重来旧雨话桑麻僧寮半在未全老笑我斑斑髩已华

雷㧑谦访南阳李白碑一首 编辑

大雅销沈几度秋重扪残碣慰心愁诗尊唐室雄无敌吟到谪仙迥不犹古阁应添新气象荒台仍续续旧风流堪悲此日南阳水一片文光万古留

艾存阳涂贞女诗二首 编辑

罗带同心挽未成鳌维崩陷忽天倾惊风泪蜡连花堕冒雨啼乌绕树鸣断发有怀拼一死齐眉无命待重生独怜亲迎人何在茹苦含辛是此行孤鸾莫笑女郞痴独茧能弹寡妇丝生面不逢和梦断死心惟望有天知情怜毁服辞亲曰泪滴调羹劝母时我比𬨎轩来问俗两章遥继柏舟诗

杨立之山花四首 编辑

国香国色岂差池邱壑偏遗绝世姿偃蹇琼琚愁露浥单寒翠袖怯风吹美人弃置终妨暮公子忘归有所思愿折芳馨纫作佩险难蹊路独来迟乱云堆里叉来过细绿团红啼笑多汝自遐心依谷口人谁清梦到崖阿烟霞尚忆生前事泉石空饶饶世外歌遮莫芳华摇落尽春风囘首怨蹉跎入林邃密入山深岂惯疏慵卧碧岑小草笑他轻出世闲云和我静无心真成煌烂还相暎毕竟荒芜不自禁见说淹留伤岁晚桂丛隐处好招寻桃李争芳浪得名荪烂弃秽好同生峰回似避尹邢面地僻能率绮李 情人世繁华劳想像仙家岁月任纷更春风绕遍篷壶路记取霞开四照明

金遂生蒋叶氏殉夫诗二首 编辑

在御瑟琴正及时芹香忽赋断肠诗盖棺有泪悲亡者绵祚无人怅馁而视死如归真血性舍生取义薄须眉不甘同梦甘同穴木拱应成连理枝齐眉举案恨无缘弱质何堪失所天烈性自能轻一死苦心方不负重泉坤维正气昭寰宇兑女馀徽壮墓田毕竟幽光光邀阐发香闺大节至今传

杨虞裳中州杂感八首 编辑

金风万里卷蝥弧偃息梁园曰易晡中岳天高云气迥大河秋老客星 孤沙沉故国迷宫树笛吹乡心落井梧酾酒登楼重怀古东京曾是帝王都惊涛海上一帆开又向中原策马来指掌掌河山揽形势放怀今古几人材虎苻夜走闻朱亥骏骨秋寒想郭隗千载藩篱仗奇杰鲜卑遗祸究谁胎鼙鼓西南羽檄驰近传消息震边陲十年汉使还身毒六降畨走月氐杂处五湖终蔑济强梁八贵已无遗行人莫问隋堤水天堑黄河日夜澌红旗赤日奏幽燕霪雨黄流决巨川灾被苍黎开宝日勋论将帅永平年汉文有道忧仍在贾让陈书计独贤盼绝河南汲都尉为纾民隐慰艰鲜 神霄殿阙影嵯峨紫盖飞龙事若何江上旌旗疑石虎道旁榛棘卧铜驼行宫暮雨苔空缘梁苑秋风水不波片瓦宣和两行字霜华难得重摩挲芙蓉覆水冷芳洲白帝鸾旗建九游四极星躔群影动中天月魄半轮秋蓬仙剑珮盈仙侣沧海渔樵独散游惆怅南朝大司马尚登平楼望神州堕马妆成舞细腰垂杨犹认影萧萧住人翠贴宫襦小帝子龙游画楫遥燕垒南徐依木末鹃鸣北候忆津桥晚来孟博澄清志大地烟尘复未消铜盘仙露接金茎斗极层层屑瞰凤城彩笔曾干春殿语天书遥傍日华明匡刘遇蹇初陈策杨史功高数举觥满地江湖悬魏阙几囘风雨答 龙鸣

杨杨虞裳嘉隆八咏八首 编辑

嘉隆江嘉隆江水照鞭丝石骨盘涡渡马迟往迹己遥唐代柱殊方还记汉官仪家登黄茧春成巿地接乌雷雨易施万古南荒归化始好裁花鸟入清时黄峯黄峯山势郁嵯峨天外青苍入望多云起三都连墨抹江流一线别红河危桥自古迷人迹绝磴盘空碍鸟过淮海黄山知是否欲辞簪组访烟萝仗仪岭 飞泉十里走奔雷上危岑旷宇开孤笠影承红日下万松涛卷黑山来南碑风雨无完字北越河山感霸才东去朝宗西作浪岭头谁剖水如杯峒中墟三十茆檐两巿攅平寮西去入先安马流来戢愁鸱久犵语无音译鸟官村避虎狼编栅箔屋栖牛豕架琅玕荒墟落月还高枕新是逃亡劫火残鸡笼隘白鸡飞去有鸡笼夜夜夜天鸡叫碧空终古神仙携眷宅几人王霸得雌雄山连金马新愁外关渡青牛未唱中连此不栖仍设险荒唐得失叹争虫 北仑山群山十万赴沧瀛天柱尊严傍斗衡三不要留千古隙四无凭借一峰撑双江雨合蛟龙气绝𪩘春腾虎豹声今夜踏波乘月去应同星宿海中行铜鼓岭传闻遗古色斒斓神物销沈片岭闲刻石蚤藏周庙寝奏公犹识汉河山亡人翠羽无消息上将灵鱓自往还刁斗声中头白尽不须金革话征蛮大勉山良辟径访灵源大勉山高不可可论上界三千朝帝子群峰四百拜儿孙西通桂管扶龙隘东尽蓬溟陆虎村二十五堆岭顶望手囘青翠向 中原

赵攀林林题埜庵和尚行状序一首 编辑

中年脱俗入龙林不受尘氛半点侵若行修持尚节俭清身守戒去奢淫六根功德谁参透三藐菩提独悟深了尽因缘空色相月明鹳岭见禅心

蓝峻生代友人送幕宾梁一元赠别二首 编辑

从容善谏本家风卓越才羁幕府中无计同群驱害马冥游何处觅飞鸿秦关路远乡心绕渝水车停望眼空一曲骊歌留不得那堪别泪湿衣红尘教频叨忽又分无端聚散等浮云折将柳袅萦离思知谏棠甘壅上闻小技雕虫原愧我高栖学凤且夸君何时樽酒重相遇共赏人间最 异文

邑侯何庆恩老龙场龙王庙告成题辞三首 编辑

甘霖几度荷神功那更如云我稼同饥馑竟纾师旅后懽忱都入雨声中三年足食惭言志一念通微自抚衷如听儿童相告语从今不苦饭箩空斩新庭殿俯山岑果否凭依惟德歆助顺从征昭代福为霖同此济时心记成喜雨关忧乐祠傍灵源镇古今熏沐陈词䖍酹酒年年时若祝深深百尺珠宫数仞墙鸡豚济济荐馨香题楹恩志苍生感剔藓书留紫墨光 第九洞崖间有前代御书 珂里传闻甯诞幻 并详邑乘外纪 舆忱孚合为为丰穰一番营缮拈毫记例有葩经附魏唐 谓董事监生唐春泽

李云程观云雾山圣灯一首 编辑

月轮未发山川暗平路如星点点来闪烁无人持宝炬飞腾有意供莲台心灯不灭千灯映妙象重辉万象该该自古禅门多幻事光明令睹夫何猜

今体三 七言下 编辑

明-杨按察瞻静边寺四首 编辑

隹胜丛林拥紫霞山前山后遍开花村翁爱听僧说法移住山门四五家丛林寂静自生凉洗足长流不褰裳月夜楞严初读罢老僧拄杖入云房 上山老衲下山呼声彻林邱乍有无真是菩提无景象要求景明是愚夫如画深山寺占幽寺前流水况悠悠老僧入定尘凡隔谁是春光谁是秋

吴廷举宿玉蟾寺一首 编辑

川北湖南一水通一生半寄祝融峰此身尚逐云来往又挂玉蟾山上松

李青藜送元枢大兄奉母西还三首 编辑

夹岸榴花照眼明归心饱趁去帆轻故园松菊应相问五斗惭予抛未成板舆处处可游春红树青青山日几巡赢得莱衣归正好须知菽水未全 贫铜鱼洲畔水如罗玉女峯前月映波载酒芳时携好友应怜不共卯君过清

邑侯萧声远文峰夕照一首 编辑

文峯嵲宕城东落照晶莹翠几重锦绣层层呈瑞晚光摇清白太虚中

邑侯萧声远沙碛丰年一首 编辑

流江七曲水荥荥春泛淤成燕尾形愿得年年沙碛现农家比户乐丰甯邑

邑侯萧声远西岩晴虹一首 编辑

朝朝南郭看晴虹恍饮西岩小涧中碧水尽从幽窦出声声滴碎玉玲珑

邑侯李良斋赠黄母雷氐一首 编辑

霜露侵檐五十年和丸画荻慰黄泉泉冰心祗自期无愧那计而今邑志传

邑侯何士钰濛山晓雾一首 编辑

晓来濛雾浥嵯峨环绕诸峯隐碧波迷漫不知仙子面前人猜作紫云阿

邑侯何士钰龙湫瀑布一首 编辑

源高疑是自天来光闪晴空响似雷一自八园分润去洛阳早见万花开

邑侯何士钰铜鱼隹谶一首 编辑

石鲸突兀卧江边未及春雷且自自眠致意文人须侧耳吼声直入九重天

知大竹县邹明府图云宿静边寺一首 编辑

江邨云映古浮图舟子冻眠隔岸呼暮鼓敲残灯影动老僧茶社作行厨 史曾期赠段宣城归里二首颍川龙守无高致彭泽先生少政声谁似北碕湘畔语秋风一叶万民情爱飮濒行水一杯贪泉滋味素尝来郁林不比含山介犹载湘滨片石囘

柯瑾题李给谏兰省晚归图诗后一首 编辑

爱说洪𬬻百炼钢风棱寒冽柏台霜尧堦草色神羊影谱入清和乐大章

柯瑾显李给谏载书过峡图诗后一首 编辑

邺侯架上米家船牙玉差排数万千水国风云知拥护瞿塘峡口锦江边

邵自悦题李给谏茅檐望阙图诗后一首 编辑

牵萝补屋对桑田负曝当檐意洒然囘首葵心倾向处帝城只在五云边

高明莫孝廉若之奉和竹溪雷明府留别原韵二首 编辑

庆林风暖历三秋化洽沧溪遍陌头清泰人歌清泰泰曲甘棠长此植东 洲阳和泽沛几多年花满玉山岂偶然三十六都沾德化风清两岸送归船

谭孝廉维烈奉和竹溪雷明府留别原韵二首 编辑

声名一日可千秋遍野讴歌满陌头御李识韩曾副颐龙门登处赛赛瀛洲 德泽涵濡实有年春风蔼蔼尚依然柳条枉受甘棠庇难遣柔丝系归船 

刘临寨麻疑畏一首 编辑

闻说□家计较多又兴师旅叉清禾君恩不敢轻为受只可沿边借路过

刘临归兴二首 编辑

万里刘巴襆被囘星星霜雪上于思傍人尽怪蛙蛇气知是新从海上 来赤甲白盐高刺天三牢诘曲少人烟梦中记得还家路白首重来二十年

刘临□扇头桃花一首 编辑

元都旧业未全空几树依然绿间红恰是五陵溪口望数声啼鸟夕阳中

刘临题馆壁哀前宫人之被俘者二首 编辑

景阳烽火竟天红马上上琵琶怯晓风从此卢龙河上月独将泪眼盼征鸿台城花柳望中迷梦到陈宫事己非今日笳吹明日泪何人为赎蔡姬归

雷际泰过洞庭口占一首 编辑

解缆从今悟昨非三阳车马任轻肥清风送尽波涛险饶得白沙满载归

贾荪谷梯云关一首 编辑

层峦步步上天梯云雾苍茫咫尺迷多少健儿齐拍手贼兵追过大荒西

贾荪谷纪凯关一首 编辑

三关□峙郁崔嵬一片铙歌歌震地来怪道红旗遍山谷县公新破贼兵囘

贾荪谷永清关一首 编辑

肇锡嘉名著永清萑苻从此息横行与君试上关头望无限河山锦绣□

贾□□□火关一首 编辑

威□□□震地雷循良火烈不须猜名关似寓临民法烛照原从果决来□□

贾莼浦铜鱼隹谶一首 编辑

魁斗石前春水生文峯塔畔秋月明铜鱼本是无情物尽有文人侧耳听

杨立之东湖闲吟四首 编辑

唤唤人娇鸟雨收初四面波光罨昼如小艇荡湖行欲遍楼台多处柳烟疏瀛洲宛在射朝晖山色湖光入翠微镇曰闲亭人不到水凫多傍画栏 飞闲凭画阁爱新晴落尽残红众缘生烟树几重遮不尽绳金一塔岀江城十年前己别春明花扫扫天坛忆旧盟偶尔闭门充市隐辚辚户外尚车声

杨虞裳偶忆一首 编辑

吴淞春水落花时江上银筝碧玉卮记泊商徴羽调鹧鸪声急雨丝丝

周纪□□严寺八景诗八首 编辑

翩翩灵石 雄雌泥作寒巢露作粢哺得新雏丰羽后换毫何祇一羲之 一天鹅抱蛋 南天高落一虹长桥压清溪瘦不妨云闭禅关无觅处留得汝辈作津梁 二石桥通幽玄□□□见天真引几高卧不染尘一自安乘黄鹤去空山虚位待何人 三□人打坐石上青苔一片毡铺来若为美人传等闲不识安襌法呆看履痕步步莲 四美人铺毡横河车马队难收偏有神仙作快游一局残棋刚罢去人间已是几千秋 五二仙下棋石梁天造若仙槎泛向斗牛一望賖可惜浮生千万众尘缘历尽未思家 六铁船过江玉堂金马出玄都平明遥看近却无慰向天空借一辔人寰踏遍不需 刍 七天马无痕出洛何时遭坎坷玲珑八面任消磨名缰咫尺抽难尽尽笑杀旁人引领过 八练锁神龟

今体四 诗馀 编辑

小令-清-邑侯王 三望仙门一阕 编辑

 咏濛山晓雾 八□□□插云间翠屏环空濛晓雾满山巅隐群仙 岂是公超术居然□□□千迢迢云树杳难攀杳难攀好手召荆关

邑侯王□三西江月一阕 编辑

 咏玉蟾新月 渠水明如金鉴渠山秀似玉蟾一弯新月挂峯巅昼岀峨眉初展 万 缕烟凝霭霭两头弓势纎纤锧楼玉宇不胜寒漫道瀛洲路远

邑侯王王□三月宫春一阕 编辑

 咏铜鱼隹谶 渠江东□水潺潺苍茫雪浪连铜鱼百尺卧波间风霜几万年 吼挟雷□□□动夺来艺苑锦标鲜寄语流江士子登龙看影联

邑年□□三太平年一阕 编辑

 咏沙碛丰年 波流一镜烟光媚露岀江沙碛恍疑雪作花飞地丰年真有瑞 凫眠雁宿看无际好把缯竞道太平事比户欢醉

邑侯王 三珠帘卷一阕 编辑

 咏龙湫瀑布 碧崖耸玉洞深时闻山水清音指点龙湫如昼珠帘照眼明 髣髴屏风九疉依稀匹练千寻是否银河倒挂云霭霭烟凝凝

杨立之忆王孙二阕 编辑

春光漏泄柳条青陌上花开缓缓行燕子归来暮霭沉语娉婷旧曲新翻不忍听 春恨  夕阳犹挂短长亭江上枫林霜又经宋玉悲秋泪欲零不关心白鹭斜飞过蓼汀 望秋  

杨立之调笑令一阕 编辑

 暮春  红袖红袖绮阁风生香透卷帘又惜芳辰寂寞坐销晩春春晚春晚落尽间□不管

杨□□□梦令一阕 梦梅 编辑

  缟祯□□仙眷月地云阶夜夜半纸帐透春寒风袅鸭炉烟篆香散香散梦与梅花同澹

杨立之长相思一阕 苗塞 编辑

山一家水一家水水山山唱采茶苖娘艳似花风也雨斜也斜雨雨风风点乱鸦边声起暮笳

杨立之□溪沙一阕 无题次章小涪韵 编辑

 坠□□镇宝髻松绣帷香暖起偏慵无端心绪有千重别院歌声和鸟碎前□花气较春浓关情翠黛蹙遥蜂

杨立之虞美人一阕 和春槎即事 编辑

 订期几个能能如愿却悔初相见倚栏且莫诉春风怕惹鹦哥窃听画楼东风情老去何曾减艳冶经过眼碧鸡坊里笑声喧走马西来唤作海常颠

中调-明-甘州歌四阕 编辑

 正德闲鄢蓝贼平渠人始得复业忻闿作歌旧刻冯公祠碑阴 士诗书高阁因红巾 鄢蓝贼皆红巾勒首 满地士子奔波斯文至幸喜今日渠魁就䌸青灯黄卷从头整古史今文用意磨闲散处咏赋歌青衿济济好巍峨稽首拜祝鸾坡皇皇共翊乐雍和农禾芜□漏因豕蛇肆毒农父忧愁老天悯下喜今日元凶授首筑场举趾□□理香香稻嘉梁次第收刀买犊剑买牛闲来拍掌共歌讴偃仰际鼓□□□平齐享乐悠悠工器皆苦窳因禽隼害久造作多时苍冥有眼喜今日奸宄被执雕弓载 橐无劳攘石矢藏笥不射驰疲得息忧解颐吾侪咏唱性情怡稽首拜祝帝畿皇明永保乐雍熙商货□□□因猬蝗螫手来往屯遮皇天好转喜今日尽除奸贼舟通江水□□□陆顺途间不绝车无易有陋复奢腰十万不忧嗟齐顿首祝帝轩□太平永享更无賖

清-邑侯王兰三柳初新一阕 编辑

 咏市桥官柳柳 城南市口长虹架看九陌春来也潆潆波绿濛濛烟碧一片柳阴桥下好是春光淡冶是谁家层台芳榭 却笑丹青无价嚣尘中妆成图画柳舒翠眼桥横雁齿竞喜莺迁鱼化有多少宝鞍骄马暗魂销攀条恨 惹

邑侯王兰三拂霓裳一阕咏西岩晴虹 编辑

  日初升城南山色晓烟凝声滴清泉一罅玉壶明练飞穿谷口磴泻拂云根耀双晴缥缈间红碧影层层 桥拖百尺横丹岭依绛云晨光里瞳瞳渴飮涧之滨西岩看翠耸东屿倩霞蒸画图呈是阿谁一纸付丹青

杨立□□□江仙一阕 和白香公韵即以寄怀 编辑

 落□□□人未扫疏林几点寒鸦秋容瘦健写谁家菊残香晚节蔗老茁新芽古屋荒江闲岁月频年寤想犹差屏笙细奏夜煎茶维摩愁试病天女笑拈花  长调 清

邑侯王□三期夜月一阕咏文峯夕照 编辑

  层□□□去天咫四围临江水霞灿烂山逦迤栏极目最爱峯头文起□□□茫一片烟凝紫夕晖散成绮林鸦噪沙鹭影红泉碧涧图画天然□裩 即看云护古碣光射斗牛仙踪堪拟宝塔森森涌出影入波心底观止归帆东下斜阳去世事都如此珠帘卷玉琴伫如盘月上隔岸江城画里

贾屏山念奴娇一阕游三教寺 编辑

  小庭花放等闲间过了重阳佳节极目长江秋色回隔岸好山丛列古木参天危峰矗地雅是真仙宅相将临眺洒然心旷神悦 寺后谡谡松声青苔铺径几亩盘陀石俯瞰澄江明似镜时有渔渔舟一叶闻说当 年高僧化去跌坐飞双舄及今谁见祇留三尺残碣 自注寺后有舍身岩相傅松雪和尚飞身身坐化处碑碣犹存    

哀祭类 编辑

清-邑侯王衍庆祭昭忠祠文一首 编辑

伏念义勇等践土食毛久沾教化宣忠效力名励节操当丑类之纵横奋敌□□壮志或允壮勇或集乡团为士为农皆晓同仇之义若商若贾□□□国之心既有勇于生前遂成名于死后慷慨赴敌偏教命掩重□□□前竟尔魂归长夜节妇不甘受辱甯化青燐烈女各守其贞甘蹈白刃骸骨暴于荒野见者伤心芳魂滞于幽冥闻者陨涕虽有子有孙遭乱离而栖神无所况无家无室经焚毁而设主何方我皇上 特沛鸿恩令立祠以昭忠义各绅耆共勷盛举设斋醮以妥幽魂爰涓吉辰敬安木主呜呼祠既吿成拟流芳于百世神有所依应无憾于九泉飨血食于春秋母为妖厉彰孤忠于竹帛永受明禋

贾□□□氏殉夫哀辞一首 编辑

江□□□山松苍草木摇落兮露为霜有美一人兮兰摧蕙折问何为兮感同心而凄怆凄怆为怀兮知不可久何如与子子兮相从北邙溯厥先世兮邢茅共武企元公之苗裔兮长发其祥窃幸得所倚托兮丝萝掩冉拟德矅之齐眉兮木连理而鸟鸾凰英才岳岳兮试辄异等顾盼自雄兮待金马而跻玉堂何干镆之顿折兮年才弱冠遗茕茕之孤嫠兮神暗然而心伤羌蓁蕡之初叶兮冀皓首之相庄午夜绩以相和兮伴书声之琅琅念弱质之善病热兮每露坐而代承凉惟恩义之绸缪而不可已兮薰奉倩之心香彼昊天之不吊兮摧百结之中肠悲九原之不可作兮解翠钿与明珰痛附身与附棺兮必诚信而勿悔誓相从于泉台兮笑握手而相羊顾人生之不满百兮曾不盛年而归黄梁归来归来知不可得兮闻者莫不鼻酸而涕浪浪抚遗事其已远兮山苍苍而水茫茫惜采访之无人兮故语焉而不能详君灵爽自足千古兮聊摅潜德之幽光  

编辑

按锺稚琚总纂文征原稿仅存目录一卷嗣经设所审订通吿征 集如赠序类之清邑贰尹白子立戴母余孺人七旬晋一寿序一 首萧承恩黄太恭人七秩晋八寿序一首彭庆元符世家先生寿 序一首书说类之清无名氏为广安知州颜公建侯罣误在狱劝 人义助启一首碑志类上之清邑广文陈伟元㶍渡场魁星阁碑 记一首邑侯王介屏沈君神道碑记一首贾屏山香炉山碑文一 首刘国黻涌兴场重建育才书院碑序一首熊焕堂射洪庙碑序 一首碑志类下之彭山周紫廷主政朝议大夫杨公墓志铭一首 颂赞类之清邑侯吴以诗陈节妇赞一首辞赋类古体二之清李 栋材静边寺一首贾荪谷题读画小舫诗集一首戴书玉七十自 寿歌一首眉寿歌一首今体一之清祁阳邓奇逢玉蟾新月一首 戴御庭秋兴百首今体二之清邑侯承垿无题一首今体三之 清贾荪谷果州马上一首场前病归舆中自嘲一首诗文数十篇 尚付散佚兹特录出以待异时之补志 

证误启事 编辑

  县乘以民初审修二十一年铸印中因款钜屡见稽延自陈君铭勋长教养工厂事始集议付梓以完胜志预计全县一千部工料之需日时所费拟定六千五百元竣事每部六元五角由各场预购若干先行付纳以便将事然预预售之数止共收五千馀元纸本工价复较旧增加尚不计格外之虚糜无可报消以此校对一费□□兵额实无其款博学硕望之士既未便于虚劳多能济用之才更难浼其屈就时不再缓责无旁属不得已谨由时育等  勉输义务之忱藉解困难之举绵薄自效竟克奏功惟学识谫劣保无乖谬或因检字失真鲁鱼载误或因嵌版无意倒逆兼施一字之差万目所系扪心自䧄诚所难辞爰将全书次第检阅印附证试表一份于后以赎厥罪尚希读者谅之                           庶务禹时育        渠县平民教养工厂     谨启                 经理陈伟生    渠县县志证误表  志别  正  误误  第页前后  行数  备考  志别  正  误  第页前后  行数  备考  地理志  卒  业  一 后  一  颠 倒  食货志   征  空  十二后  四  前下之空白系落〔征〕字     𫌨  𫌨  二 后  十一        住  住  廿三后  九        志  事  三 前  十  颠 倒     贮 廿四后  四  收聪之间落〔贮〕字     京  今  八 前  十        盐  渝  廿七前  二        写  写  八 后  八        有  本  廿八后  四        𫌨  𫌨  □二前  一        融  融  卅六后  八        百     □八前  八     教育志  令  今  六 后  十     有镇     十三前     在镇下会上落〔有镇〕二字     届  屈  七 前  六              □□七后  二  始葺之间多一(修)字     贡     九 前  四  岁生间落〔贡〕字      即  印  五十八前  七        侍  待  十 后  八        砦  里  五十九后  四        思  思  十一后  二        溪  桥  六十四前  四  流溪场误      目  日  十七前  九     食货志  局  契  十 后  二        未  末  卅七后  六志别  正  误  第页前后  行数  备考  志别  正  误  第页前后  行数  备考  教育志  余  余  四十四前  二  余鹏衢       兵备志  防     一 前  七  防常之间多一〔防〕字  实业志  藕  □  七 前  一        备     一 前  七  称供之间落〔备〕字  礼俗志  西  □  □ 后  八       □  □ 前  四        稼  穑  四 后  六   颠 倒     衍  □  □ 后  十一        终  中  九 前  三        旧  □  □三后  四     官师表  阴  隆  十五后  十一        乖  垂  十七前  八     人物表  哀  袁  一 后  四        范  茫  二十前  十一    年  廿 前  二  成名之间多一〔年〕字     成  城  廿一前  九        书     廿 前  五  中书间多一〔书〕字中衔间落书字     馔  臬  廿二前  八  颠 倒     七      六十二后  十  十年间落一﹁七﹂字     祝  以  廿五后  八  倒 颠  列传志传     一 后  三  辨说之间落一﹁传﹂字     孔  颜  廿七后  九        字  字  一 后  十        㗖  蹈  九十六前  二        间  涧  十六前  二     艺文志  乐  药   三 后  四        遽    十六后  二志别  正  误  第页前后  行数  备考  志别  正  误  第页前后  行数  备考  列传志  赣  读  十八前前  一     文征志  侍  待  六 前  九        乡  相  廿九前  十        藉  田  六 后  五  颠倒  直  宜  五十二前  三        署  署  六 后  七        程  税  七十七前  五        顾  顾  十四前  四     别录志  怠  志  八十前  八        乌  乌  十七前  十        稚  雅  一 后  六        □  绲  廿二前四        碑  碎  一 后  十        爪  瓜  廿三前  一        清  □  □ 后  十一        碑  目  廿三前  四  颠倒           □  □  □ 前  九        不  有  卅三后  十一  颠倒              □  □ 后  五  本(乞休)二字误作□           愿  顾  四十三前  三        上  下  十七前  八        栖  楼  五十二前  七        余  余  十八后  二           而  五十五前  一  久业上多一〔而〕字           彼  返  廿四前  五        侯  渠五十九前  十     文征志  乌  乌  三 前  十一        冰  永  六十一后  八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本作品现时在大中华两岸地区因著作权保护条款过期而处于公有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司法管辖区为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和中华民国的《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目前司法管辖区为台澎金马地区),所有著作权持有者为法人的作品,在首次发表50年后,或者从创作之日起50年未发表,即进入公有领域。其他适用作品则在作者死亡后50年进入公有领域。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释义》,法人作品应满足三点要求:(1)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法人”)主持创作,而非工作人员自发进行;(2)创作思想及表达方式体现法人意志;(3)由法人负责,而非执笔者。(详情


致上传者:请在本模板中标明该作品的首次发表时间及其作者姓名或著作权持有者名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该作者一生所发表的全部原创作品在某些国家属于公有领域,因为该作者逝世超过80年。对该作品的翻译可能不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