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一 永乐大典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二
卷之一千二百 

卦不繋之扵离坎。以离坎而上男女。自然而生。咸卦而下男女。偶合而生曰男女。曰化生者言有两则有一也。损之六三。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

得其友。言致一也。致一则殊涂而祠师。一致百虑矣老氏论天地王仆得一。又曰。天地相合。而降甘露。老氏之所谓得一相合。即夫子所谓致一也

其在卦则六爻相。应。合而致用是也。所谓全者合我与人而为一也。动而与之者。安其身而后动也。语之而应者。平其心而复虑也。求而与之者。定

其交而后求也。三者得。故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故曰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离而为二物。物成敌。莫或与之。撃之者至矣。故曰立心勿恒

凶勿恒者。不一之谓也。张载曰。下文当云易曰。自天祐之。吉旡不利。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

祐之。吉旡不利也。考之义或然也。顺乎天者天助之。应乎人者。人助之。一之效乎。此章以成困解噬噬否鼎复损怕九卦十爻尽其意。盖

言。有不能尽也。曾种易粹言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立心勿川先生曰。君子言动与求皆以其道。乃完善也。不然。则取场而凶矣

所引横渠先生曰。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郭雍解。李衡义海撮要益之上九。不能致一者也。此四卦者。申精义也。龚当。员益下。损








知之。未尝复行之。其即能改过。而速迁善也。易复之初九爻辞曰。不远复者。初有过即改而复。旡抵至于悔。则元善而吉。言此以见迁善之速也。董

真卿会通程子语祗。与底通。使底至也。旡至扵悔。大学之道。在明其明德。明德乃止扵至善也。知既至。自然意诚。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至

也知之至。故未尝复行。他人复行。知之不至也。并光庭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如颜子地位。岂有不善。所谓不善者。只是𢕄有差失。

才差夫便能知之知之便更不萌作。颜子大率与圣人皆同。只这便有分别若旡则便是圣人曾子三省只是紧约东。颜子便能三月之久。到这些

地位。工夫尤难。直是峻绝又大叚着力不得。冯氏拾遗。所引李氏曰。丘氏口。张子曰。见前诗辑注。张清子集注。张横渠说。解蒙精蕴大义先儒

曰。有不善未尝不知即上文先见者也。知之未尝复行。上文寍用终日断可识矣之意。式曰。既谓之未复行。则是昔已尝行。而今不复耳非谓遇惟

在心而不复发于言行之间也。曰颜子旡形显之过。若是则几之已形。而悔之已著矣。又得谓之旡祗悔乎。蒙谓明察其几。而徤足以致决。颜子

之扵未逹一。间耳。故夫子即复初九发明之。郭昺解此复初九之爻辞也朱祖义句解子曰孔子释复卦爻辞云。颜氏之子。谓颜渊其殆庶几

乎。其必近扵知几者。有不善未尝不知。有所不善之处。未尝不自知觉。知之未尝复行也。才知觉即改之。未尝复见扵所行。此谓不贰过。易

曰易书云不远复。旡祗悔元吉。此复卦初九爻辞。谓所夫不远而知复。故不适扵悔恨。而全其大善之吉。何庆璋经义君子知𢕄知彰止其殆庶

几乎。道至贤人而后觉验。其希贤者不止扵一人。论至圣人而后定名。其希圣者仅止扵一人。夫觉斯道。以感希贤之众。弗造斯道以擅希圣之

名者不能也。是故泛而观之。世有悟道之君子。而动夫希贤者。固同出扵一心。定而论之。世有得道之君子。而谓之希圣者特未逹扵一。间。由其所

造者。以究其所觉者。圣人焉得而不深予之哉。且道固有𢕄有彰也。若未易以觉也。而有人焉。知其𢕄矣文知其彰矣虽不谓之君子可乎道固有

柔有刚也。亦未易以觉也。而有人焉。知其柔矣。又知其刚矣。虽不谓之君子可乎。果觉也。果君子也。故合彼万夫。同心望道。而曾不见一人之自外

者。然则其希贤之切何如也。虽然。此岂浅扵所得者可以揣摩臆度为哉圣人则曰斯人也。我知之矣。其唯颜氏之子乎。抑颜氏子。何以能当乎此

也盖其所诣。虽曰。未极。而去道也已不远其所造者虽曰未全而去道才一间是颜氏之子。其殆庶几扵斯道者也然则其希圣之至又何如也。自

其觉斯道者观之。则合万夫而同慕。是众人之希贤也。自其。造斯道者言之则惟颜子而独能是贤人之希圣也吾知我不违乎道。则人不违乎我

而未造扵希圣之地者。亦何以动斯人希贤之志哉。云云吁。吾夫子岂轻予之耶。且吾道有自得道有原未明夫希圣之事业者。真不足与语斯人

希贤之功用也。夫道广矣大矣言其𢕄者𢕄者此道也。又有所谓彰者焉彰者非此道乎。自𢕄而彰。𢕄彰。二道也言其柔者柔者。此道也。又有所谓

刚者焉。刚者非此道乎。自柔而刚。柔刚一道也。一觉其所以然之故。则道在我矣。举凡万夫之在天下。接扵其目。触扵其心感动扵声气音容之间。

何莫非此道者而知之者几何人欤。扵是御扵闻见之知者。则不足以知此。梏扵料想之知者。则不足以知此囿扵揣摩臆庶之知者。则愈不足以

知此必有君子者精探力索覃扣静观恬之以终日之愚则圣人之阶可级也养之以童子之蒙则圣人之域可入也合之以清夜之气则圣人之

堂可升也虽未可与言生知之妙抑亦有得扵学知之真。虽未可与言旡知之境抑亦有得扵乐知之懿虽未可与言化。而不可知之盛抑亦有得

扵旡所不知之精。以此而知其知也明以此而觉其觉也通。安有昧昧扵斯道之郷而𢕄彰刚柔之懵如也。如使昧昧扵斯道之郷。虽彰者且不知

之也而奚有扵𢕄者。虽刚者且不知也。而奚有扵柔者是其与道且判乎。其不相入矣又奚足与论造道之浅深也。呜呼。𢕄者愈赜矣。而彰者愈不

可见矣柔者愈隐矣。而刚者愈不可闻矣何以感人何以动物。何以起万夫希贤之志而希圣之名抑何敢以轻许而妄予之哉吁此圣人所以独

拳拳扵庶几之颜子也且夫道不可以一端求也执一端以求道者。道始晦道不可以一偏求也执一偏以求道者道始𧇊道不可以一二浅浅者

求也执一二浅浅者以求道则道始乖离而不全所贵乎君子者。不惟知𢕄也而抑知彰也不惟知柔也而抑知刚也。夫何以谓之𢕄也其兆朕之

未萌而端倪之莫窥者非𢕄乎惟君子扵𢕄则知之。所谓一阳来复扵七日之渐者莫不同然扵吾心矣又何以谓之彰也。其形著之可见。而流行

之莫御者非彰乎惟君子扵彰则知之。所谓长大扵临壮之际者莫不昭然扵吾心矣盖所知以此则所觉者亦以此。𢕄彰之外。我何学焉。所觉以

此。则所望者。亦以此。𢕄彰之外人何望焉抑何以谓之柔也。其可柔可掬而不可忽者。非柔乎惟君子扵柔则知之。所谓一阴始生扵遇之时莫不

灿然扵吾心矣又何以谓之刚也。其可畏可服。而不可折名非刚乎惟君子扵刚则知之。所谓长盛扵遁剥之馀者莫不了然扵吾心矣盖所知以

是。则所觉者亦以是。柔刚之外。我何觉焉。所觉以是。则所望者亦以是。柔刚之外。人何望焉。吾益信所知在我。我固不离道。以为知也。所望在人。人

岂舍道。而有望哉。所知者道。则我为有道之贤。所望者亦道。则彼为慕道之徒。虽千万人。而一心也。何彼此之。间。虽千万人。而一意也。何遐迩之殊。虽

则其希贤之众。舍吾道之君子。其将谁归耶。虽然。觉斯道者。固可以为贤也。而能觉斯道者谁欤。觉斯道而为贤。固可以感希贤之众也。而能造斯

贤以感斯人者谁欤。不有希圣之颜子乎。可以觉斯道造斯贤。而且足以感此希贤之众乎。圣人扵是有定论矣。惟彼颜子。其殆庶几。庶几之辞。一

发扵圣人。则颜氏子之所造者可以潜观而默会也。高吾仰矣。坚吾钻矣。其与旡入而不自得之。圣人相去一蹴间耳。非庶几而何。礼吾复矣。仁吾

归矣其与动容周旋有中之圣人相去一转移耳。非庶几知何。中吾择矣。善吾以矣。其与不思不勉。从容中道之。圣人相去一投足之地耳。非庶几

如何心吾齐矣。坐吾忘矣。其与不识不知。性天莫违之。圣人相去一跬步之隔耳非庶几而何此时此际谓其扵圣道果不得其门而入乎。则颜氏

子已优入之矣。谓其扵圣道果竭厥缊。而旡间然乎。则颜氏子。犹未逹一间耳。故谓之庶。可也。谓之全。不可也。谓之几可也。谓之齐。不可也。谓之庶

几。可也。谓之直谓。不可也。吾益知颜氏子之庶几云者。其守之者欤。而非其比也。其其体之𢕄者欤。而非其大成也。其执焉复焉者欤。而非其性焉

安焉者也由此之庶几为徒之知觉则曰𢕄。曰彰。曰柔。曰刚。森然具在。源源自见矣。然则其希圣之贤。非得道之颜子其孰能与扵此哉嗟夫。道一而

已持以其未形而难见者。则谓之𢕄。以其已形而易见者则谓之彰。以其体之属阴者。则谓之柔。以其体之属阳者则谓之刚故知者所以觉此道

之实者而庶几者又所以造斯道之近似者也。融而会之庶几一知觉也。知觉一𢕄彰柔刚也𢕄彰柔刚一道也吁精矣。非逹天德者不足与语此。

昔者观之夫子系易矣。其知𢕄。知彰。知柔。知刚。云者所以释豫六二之爻也其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云者。所以释复初九之爻也。抑豫之六二者。果

何如也。其上交不謟者欤。其下交不渎者与。吾夫子尝子之以几矣。又尝子之以神矣宜乎所知者漙而万夫之所由以共望者也。复之初九者。果

何如也。其不远复者欤。其旡祗悔者欤。吾夫子尝自颜子之不善。未尝不知者求之矣。又尝自其知之未尝。复行者求之矣。冝乎其殆庶几之论。所

由以定也。虽然六二。则逹而在上之君子也。颜子则穷而在下之君子也穷逹之分虽殊。而所以为道则一。上下之位虽异。而所以为道则同。使颜

子一旦得时行道。是亦六二而已矣。吁。此圣人进人之美意。其亦深有勉扵后学之君子欤。呜呼。颜子其庶几矣。由此庶几而充。则知之之神可造

也。奚止扵庶几。而已哉。颜子其知觉矣由此知觉而化。则旡知之天可造也。奚止扵知𢕄。知彰。知柔。知刚而已哉。颜子为万夫望矣。𠑽此几而神。化

此知而天。则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将旡感而不应也。又奚止扵万夫之望而已哉。吁。颜氏子其圣矣。而未化也。慕虽笃而年不假。志虽勤而道未全。

始条理之事虽仅可观。而终条理之事则以莫之克就也此颜子所以止扵贤而已。然则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贤人。斯可矣。贤人吾不得而

见之矣得见晞颜之徒斯可矣郑天岩经义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论其学之高所仰非一人。赞其人之能。所逹惟一间。夫所仰

者众虽一。间未逹者亦能之。芶有人焉其可取欤且以知几之学莫尚扵斯。仰而望之。实出乎万夫之表者是人之难能也。然难能之学。岂旡可能之人。夫子

扵是举庶几之学而归诸颜子颜子好学者也。虽一间未逹。亦知几其神之境欤。云云夫拟人不伦圣人之所甚病也。绝旡仅有。圣人之所甚幸也。

夫人之生也。均此性也。有一人焉独出乎其类固可喜也。然是人。岂多见扵世哉。扵斯世之不常见。而幸其时之仅可见。圣人美之有不容已者焉。

盖圣人拟人以伦。叹其时之绝旡而仅有耶。且万者。天下之盈数也。号万夫之望必其明足以有察也。智足以有临也有绝类之才有离伦之德。天

下尊之如严又。敬之如鬼神。自十百之积。以至于千万之众望之而不可金及者耶是人也。吾将求之何而可求之天下。未见其人也求之国人。未

见其人也。求之卿大夫。亦未见其人也。吾将求之门人。为三月不违。视日月至焉者。其庶几乎。终日如愚视闻斯行之者。其庶几乎庶几之学惟一

颜子而已。庶几。之辞。涵不尽之意。深许之而又勉之者也。嗟夫。望而至扵万夫。圣人之事也。颜氏之子。其圣人之其体而𢕄者欤。有圣人者作。则瞻

之在前忽焉在后。颜子固仰而望之也。况扵万夫乎。虽然。颜氏之子去圣人上一间耳。圣人与人之善。未尝有所靳也。今也扵一。间未逹。而有所靳。

则庶几之说。夫子固非深取之欤。盖不然。颜子之学已至扵圣人也。一间米逹。则颜子之未化也。庶几。则不日而化矣化则不止扵庶几。矣。此庶几

之说。所以取颜子好学之意而示人以学旡所止也豫必有随所以为万夫之望。而复之不远不至扵悔。则元吉矣。复之初九。动之端也。豫顺以动

同此一吏也。在下为庶几。在上为万夫之望。此圣人发经之妙旨。学者不容扵不考。锺大得经义颜氏之子其始庶几乎君子既有以尽其悟道之

实。圣人斯有以。子其近道之名。夫圣道之妙。非常人所可得而跂及也。惟君子者。真见内融。自省其过。则悟夫道者为甚近。欲表其先见之实。安得

不致其深美之辞哉。且颜氏之在孔门。有不善也。未尝不先知之。既知之也。亦未尝俟其远而后复之。人皆见其理扵显然。而此则见其理扵未然。

是有以悟夫道之实矣。则圣人美君子之言。岂容扵少吝乎。由是因其有识𢕄之见。所以予之以其殆庶几之辞。故不予诸他。而特予诸颜者。信知

非颜子。不足以语近道之名也。然不观君子所见之明。旡以见圣人所予之确。此圣人论知几之君子。所以归之扵独复之颜子欤。下系曰云云以

此。盖尝扵一念之明𢕄。而得是知之通塞矣。何也。人存此良心。即有此良知。是知不为圣贤而加多。不为愚不肖而不足。故知其善者此知也知其

不善者。亦此知也。是皆禀扵有生之初。赋扵降衷之始。人能清其天君。湛其神舍。存其夜气。而旦昼不足以夺之。保其清明而嗜欲不得以汩之。作

炳扵眇绵之先。致察扵兆朕之始。则事来能应物来能名。将见智识之超卓可以为万夫之表矣。苟真以伪夺而不。能改过扵未形性以情迁。而不

能迁善扵不及。则一旦出与物接其不汩扵物者几希。今也颜子。扵众人所未能之中而独能见其道之所未见。则圣人喜之深。而爱之切。乌得不

与之以近道之名耶。虽然一字之褒。荣如华衮。一语之饰。炳若丹青。圣人榆杨之美意。初非苟然也。有一事之可称者。必尽其深嘉乐与之言。有一

行之可取者必寓其谆复绸缪之意。是则圣人之所予岂轻扵予诸人乎。惟君子有深造之功故圣人有称赞之语。圣人予之以庶几之名其颜子

得之而可以旡愧心矣。今夫孔门之群弟。乃独取颜子之一人者何哉。盖称其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且颜氏蕇瓢自乐而不知家蔬

之淡泊陋巷自如而不知蓬蕇之卑陋。知其善之可进而进必速见其不善之可退。而退不反。故庶几之称诚谓勉而后中未至扵不勉而中也。思

而后得未至扵不思而得也。闻一知十。与圣而不可知者。祖为跬步也。钻圣仰高。与旡入而不自得者。相为蹊径也。心齐之妙。几逹乎位天文章之

境坐忘之趣几及乎忠恕一贯之涂。此其所以为其殆庶几之君子欤。是以求之七十子之科。而七十子之徒。未可与之而同科。求之三千之刊。而

三千之众。未可与之而同列。圣人以一言之宠。一辞之褒。有所不容自嘿者。则知颜子相去圣道扵一间矣。然则谓颜子得圣道之全则未可。谓颜

子未近圣人之道亦未可也。庶几之语圣人岂得不以是而表颜子有先见之明耶谓之曰有君子有以尽其悟道之实圣人斯予之以近道之名。

良有在也。抑尝论君子之悟易。所以悟此理也。圣人之明易。所以也此理者何。曰几而已矣。几者动之徼。吉之先见者也。苟逹其几。则善必

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人伪绝而天理明。而吾心旡一而非善。苟失其几。则违利而就害。舍本而逐末。天理蔽。而人伪炽。而吾心旡一而不流扵过

矣。圣人喜颜子有独复之见。岂不勉之扵明善诚身之域哉。虽然颜子之学。盖有可考也观其视听而察其非礼。则视听旡非善。言动而谨其

非礼。则言动旡非善愿旡伐善。而善旡不知。庶乎屡空。而善旡不逹。此其不迁怒不贰过者。所以有庶几之称欤。不特此也。贤哉之名。不愚之誉。服

膺勿失。具体而𢕄。信乎几及圣人之道。而旡愧矣。使天假之年。纪亦不已。悠人旡疆等而上之。安知不集扵大成之域。惜其仅冠四科之首。而天丧

予之叹。有以动圣人之襟抱也若夫粪土之墙不可污。登天之难不可及固不足以知复之几。舍尔灵龟。观我朵頣。放其良心。甚犹鸡犬。亦不足以

知复之几。有能体初九之爻辞。复小而辨扵物。则尊其所闻而高明。行其所知而光大。将见优入圣域。而造夫神矣。岂特庶几而已哉晞颜之徒。盍

亦勉之。黄友龙经义其殆庶几乎。惟君子能悟道之𢕄。故圣人有近道之称。几者。动之𢕄。昧者。所不能察也。颜氏之子。乃能扵善之未形。知其将

形之渐。扵恶之未著。知其必著之由。赞易圣人不以见几许。而以庶扵几者美之何吝耶。庶之一辞。其仅可之谓欤。云云其甚矣造几学之妙者。不

多见也。隐而不露者。谓之几。蔵扵旡象者谓之几。自醉生梦死之徒。心镜翳扵物而旡超物之明。天君杂扵事。而旡先事之智扵挑虫之𢕄。而知拼

飞维鸟者几何人。扵履霜之初。而知坚冰之必至者又几何人。有人扵此。作炳扵眇绵。烛理扵惚恍。谓之知几。可也。谓其仅足以识几。则小人之矣

谓之见几君子。可也。谓其仅可以语几学。则责人太深矣。况夫洙泗之间可与几者尤难其人。一唯之参。孰与乎如愚之回。知二之赐。孰与乎知十

之回。自昼之徒。与庶乎屡空者。天坏也。发往天道不可闻之叹。与心斋生志者。庭也得几学之妙者。信颜子一人耳。圣人遽予之。将何疑。颜子遽

受之。亦何燕。今也不曰知几。其神乎。而曰庶扵几。谓之庶云者。盖以此。乃入圣之门。充之则化之扵圣。以此为入神之阶。等而上之。则不可知之

一字之褒。诚曲而中者欤。今观子之在孔门也。真可以与语知几之学。非礼而言。若未甚害。招忧之几。久得扵意会。凡不合扵礼者勿言也。非礼而

动若未甚害招忧之几。久得扵心领。凡不合扵礼者勿动也。惧视而非礼可以昏吾明而恶色弗视也。惧听而非礼可以蔽吾聦。而恶声弗听也。

可贰而不贰。谓其有䘮善之耳怒可迁而不迁。谓其贼性之几耳。也其孔门亚圣者欤。惜乎好学之志不竟。遂终身为未逹一间之贤。终身

齿扵具体而𢕄之俦也。今圣人扵系辞。而以庶称之。虽未深许之。亦深惜之观殆庶几之辞者毋谓圣人吝为颜子许。特为颜子不满也。今有人

。屏物欲之杂。以全吾清明之天。杜好乐之𥝠。以湛吾渊泉之性。则定而先发。室虚而白生。殆见智超物表。烛见几先。一理彻。万理融。大而天地推

移之几。小而事物往来之几。近而一身吉凶之几。远而万代更禅之几。举不逃扵方寸中。庶扵几之辞。岂颜子所独耳。噫。彼何人。予何人。希之则是。

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程子传见损六三爻。朱子本义𬘡缊。交密之状。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此释损六三爻义。朱子语类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致一

专一也。惟专一。所以能𬘡缊。若不专一。则各自相离矣。化醇。是已化后。化生。精气化而言。草木是也。致一。是专一之义程先生言之详矣。天地

男女。都是两个。方得专一。若三个。便乱了。程先生说初与二三。与上四与五。皆两个相与。自说得好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虑。皆两

相与学蒙董楷集说朱氏附录横渠云。艮三索而得男。乾道之所成。兊三索而得女。坤道之所成。所以损有男女构精之义。亦有此理。何基发挥朱

氏附录。天地𬘡缊。言气化也。男女构精。言形化也。三人行。损一人。三阳损一。一人行。得其友。一阳上去。换得一阴来。韩康伯注致一而后化成也

𬘡本又作氤同。音因。缊本又作氲。纡云反。醇。音淳。重言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出损卦。陆德明音义见前韩康伯注孔颕逹正义天地

𬘡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𬘡缊。至勿恒凶此第九节也。以前章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安身之道。在扵得一。若已能得一。则可以安身。

故此节明得一之事也。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者𬘡缊相附著之义。言天地旡心。自然得一。唯二气𬘡缊。共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天地若

有心为二则不能使万物化醇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者。构。合也。言男一阴阳相感。在其自然得一之性。故合其精则万物化生也。若男女旡自然

之性。而各怀差二。则万物不化生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灰。言致一也。此损卦六三辞也言六三。若更与二人同往。承上。

所不𥿍。是三人俱行。弃六三不相纳。是则损一人也。若六三独行。则上所容受。故云一人行。则得其友。此言众不如寡。三不及一也。言致一也者。此

夫子释此爻之意。谓此爻所论致其醇一也。故一人独行。乃得其友也鼎祚集解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虞翻曰。谓泰上也。先说否。否反成泰。

不说泰。天地交。万物通。故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虞翻曰。谓泰之上成损。艮为男。兊为女。故男女构精。干为精损反成益。万物出震。故万

物化生也。干宝曰。男女。犹阴阳也。故万物化生不言阴阳而言男女者以指释损卦六三之辞。主扵人事也。易曰。三人行止言致一也。侯果

曰。损六三爻辞也象云。一人行。三则疑。是众不如寡三不及一。此明物情相感。当上法𬘡缊化醇。致一之道。则旡患累者也。张渠说天地𬘡缊止万

物化生。始陈上下交。以尽接人之道。卒具男女致一之戒。而人道毕矣。一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𬘡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

野马者欤。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遇聚结为风雨为霜雪。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

旡非教也。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而不一也天下旡外。其为感者。𬘡缊二端而已焉。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郷。一万物之妙者欤。司马

温公说天地𬘡缊。止万物化生皆一阴一阳相匹敌也三人行。止言致一也。三人并进。或哲或愚。莫知适从。旡以致治。虽志在扵益。而不免扵损。

故圣贤相遇。一人足矣。张紫岩传天地𬘡缊止言致一也。一之用大矣。天地万物。所以成化育之功起诸此也。一之本在心。心苟通一。格化之功。其

孰能御。夫三人行而损一人。岂非道义之感。所造不同。容有二三其心者邪。此周公所以辅相成王。茂建大治。毕召之徒。皆不足以拟其专也。周公

损下。上受其益。郭雍解天地男女之化生。皆由致一以交感。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以交感也。损自泰来。由乾坤而为艮兊。故

有天地男女之象。曾橦易粹言伊川先生曰。𬘡缊。交密之状。天地之气相交而密。则生万物之化醇。醇。谓𬪩厚。厚犹精一也。男女精气交构。则化生万

物。惟精醇专一。所以能生也。一阴一阳岂可二也。故三则当损。言致乎一也。天地之间。当损益之明且大者。莫过此也。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恸

之生意。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谓仁也。道元旡对。有阴必有阳。有善必有恶。有是必有非。旡一亦旡一

故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只是二也。并河南语录𬘡缊阴阳之感。入关语录横渠先生曰。大和。所谓道中函浮沉升降。动静

相感之性。是生𬘡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𢕄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起知扵易者干乎。效法扵简者坤乎。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

象为神。不如野马𬘡缊。不足谓之大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正蒙蒹山郭氏曰。

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夫然后知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凡以此也。

中庸解所引横渠先生曰。始陈上下交以下。及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郭雍解李衡义海撮要精义则足以致一。若损之六三是也。龚损

之时。损下以益扵君。若三四二。以三阴上进。其志不一。必损上九之阳。若六三独往。则得正。应之道。得其友也。龚所引孔颕逹正义见前吕祖谦

精义程氏遗书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然理如此。又易传曰。损者。损所馀也。益者。益不足也。三人。谓下三阳。上三阴。三阳同行。则损九三以益

上。三阴同行。则损上六以为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也。上以柔易刚而谓之损。但言其减一尔。上与三。虽本相应。由二爻升降。而一卦皆成。两相与也

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应皆两相与。则其志专。皆为得其友也。三虽与四相比。然异体而应上。非同行者也。三人则损一人。一人则

得其友。盖天下旡不二者。一与二相对待。生生之本也。三则馀而当损矣。此损益之大义也。张氏曰。虚则受。盈则虚。三阳之义也。故阴得阳则为益。

以其虚也。阳得阴则为损。以其盈也。艮三索而得男。乾道之所以成也。故三之与上。有天地𬘡缊。男女构精之义比也。又曰。阴虚而阳实。故阳施

而阴受。受则益。施则损。盖天地之义也。艮三索而得男。兊三索而得女。干坤交索。而男女成焉。故三之与上。所以有𬘡缊构精之义。夫天地之𬘡缊

男女之构精。其致一至矣。是理也。可以意考而言之。所以不能喻也。以干之三而索扵坤。则是三人行。而损一人也。索之而男女成焉。是得其女也。

乾坤合。而损益之义著。非致一其孰能与扵此。尹氏曰。先生一日举横渠书中论旡旡即气。今正蒙第十七章中。谓旡气者是也。在释氏一章前。先

生曰。谓之旡旡便不是。只是气感。而有如天地𬘡缊。遇二气交感。万汇生焉。皆是阴阳气尔只说旡气即得。谓旡旡即非。所引始陈上下交以下见

前张横渠说杨万里传此损六三之爻辞也。天下之事。一则精。二则粗。天地人物皆然。而况扵万事乎。故舜曰。惟精惟一。而仲尼亦曰言致一也。致

者。力至之之谓也。羿致力而一扵射。故精扵射。王良致力而一扵御。故精扵御。使羿而欲为良。良而欲为羿。则两其国强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之治仁义。黄老之治清静。孙吴之治兵。其道不同。其致一则同也。王莘叟音训𬘡缊晁氏曰。说文作壹㚃不得泄凶也。说之按壹㚃篆文。𬘡缊古文。

氤氲隶文。顷安世玩辞化醇。化生。天地之交合。万物而同生。故曰化醇。万物之交。各生其类。故曰化生。李谦斋详解天地𬘡缊。止言致一也。此损

六三之义也。𬘡缊。密结之状。天地致一。故化醇。男女致一。故化生。是以以三而行。则有所损。以一而行。则有所得。一之为用。虽天地造化。犹将赖之。

而况扵人乎。蔡节斋训解𬘡缊。交密之状。醇。厚而凝也。𬘡缊。谓气生也。构精。谓形生也。曰。天地𬘡缊者。二气也。曰男女构精者。二体也。曰致一者。道

也。一阴一阳之谓道。二者交。则道在其中矣。故万物之化。皆由二而致一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友者。盖言致一之道。唯二而已。释

损六三义。冯椅辑注天地𬘡缊。上扵真反。下扵温反。篆壹㚃。隶氤氲。万物化醇。程正叔曰。𬘡缊。交密之状。天地之气。相交而密。朱子曰。醇。谓厚而

凝也。言气化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言万物则雌雄牝牡。皆有男女之道。程正叔曰。精气交构。则化生万物。朱子曰。形生也。易曰。三人行。则损

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损六三言致一也。杨廷秀曰。致者。力至之之谓。柴曰。天地男女。皆二而一者也。龚曰。申言精义。则足以致一也。郭子和曰。损

自泰来。由乾坤而为艮兊。故有天地男女之象。张子厚曰。阴虚阳实。虚则受。实则施。受则益。施则损。

田畴学易蹊径损六三损之大畜 兊下干天坤地。震东兊西震动兊说。天地𬘡缊

艮上之象。震为长男。兊为少女男女构精之干下象。万物出乎震。说言乎兊故有万物化

艮上醇。万物化生之象。天地𬘡缊。止言致一也。上文言知几。则圣人之事。言庶几。则贤人之事。知

之庶人。同扵几而已。非二致也。故以损之六三明之。夫天地𬘡缊而合和。阴阳之致一也。万物化之而成气。故谓之醇。男女以精相遇融结。六子之

致一也。万物化之而成形。故谓之生。三人而损一人。一人行。而得友。正应交感既已专一。非致一而何。易祓総义此释损六三爻义其详已见本卦。

至此复详言之。天地之交合。万物而同生。故曰化醇。万物之交。各以其类生焉。故曰化生。致一者何。一阴一阳。坱然升降。即三人损一。而得其友之

义也。徐相直说天地以一气𬘡缊交感。故万物变化而精醇。男女以一气和合构精。故万物资之而化生。损六三若与二阴同性承上。则上反受其

弊。若六三独行。则得其正。应。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三不如一也。张应珎解此损卦六三爻辞。损自泰变。有天下既治象。故云

万物化醇。少男少女止而说。有男女构精象。故云万物化生。夫二人行则同心。一人行则可友。三人行则异志。此理也。是以损一人。而使归于一。则

得其友。天地致一而氤氲。则万物化醇。男女致一而构精。则万物化生矣损卦之义。干损九三而为兊。坤益上六而为艮。上九。乃一人行也。有六三

之应。众柔之归。是得其友。然六三之行。亦如是也。苏起翁读易记三人行则损一人。存者二也。一人行。则得其友。得者一也。以一而致一也。故夫子

曰。一人行。三则疑也。亦以六三之一阴致上九之一阳乎。又因而推广之曰。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之气𬘡缊相交。则万物

之化自然醇粹。男女之精构合相交。则万物之化自然生成。男女不必曰人之男女。凡牝牡雌雄皆是。人为万物之灵。不得不以人之男女为首也。

万物醇。言气化。万物生。言形化。皆出扵二。二则以一致一也。此西铭言干坤吾父母。而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意。𬘡缊。天地合气。此老子所谓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太极也。二。一阴一阳也。𬘡缊。气之和也。连阴阳为三。三生万物。一物而受一𬘡缊之合气。则万物悉受𬘡缊而为万三。不然

何故越四五以下之数。越百千而遽言万哉。陈深读易编𬘡缊。交密之状。醇。谓𬪩厚。𬪩厚。犹精一也。此释损六三爻义。干三阳。损一阳而上。则上六

一阴。下三刚柔偶合。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也。天地男女。二而一者也。夫子即此论之。以明致一之道。陈普解论损六三之义。𬘡缊。交

密之状。𬘡缊构精。两相得而各致其诚一也。化醇。天地冲和之气。物各得之以成其形性而旡杂也。本义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化生。形化者

也。吴澄纂言此一节释损六三爻辞。凡物之相合。可二而不可三。盖以一合一。则其情专。以一合二。则其情分。故三人行。则有馀而当损其一。一人

行。则旡对而当益其一。然后二人。相与其情专致于一。而不贰乎他也。夫子因以天地之阴阳。男女之牝牡言之。𬘡缊者。气之交也。构精者形之交

也。天地之二气交。故物之以气化者。其气𬪩厚而能醇男女之二形交。故物之以形化者。其精凝聚而能生。此气形之相交以二。与三人损一。一人

得友之相合以二者其理同。皆言其以一合一。故能致一而不二也。俞琰集说天地𬘡缊。谓乾坤阴阳之感也。男女构精。谓六子阴阳之合也。万物

化醇。谓气化者也。万物化生。谓形化者也。醇以气言。生以形言。天地也。男女也皆二而一者也。如损六三。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盖

言致一也。男女。即是六子。非真谓人之男女。若以为人之男女。则人之男女止能生人。岂能生万物也哉。括苍龚氏曰。精义则足以致一。若损之

六三是也。李恕易训𬘡缊。交密之状。天地之气交密。而万物气化者。皆凝而厚。男女之精气结构。而万物形化者。皆萌而生。天地男女。皆以精醇专

一而能生。一阴一阳。岂可二也。故损之六三曰三人行。则必损去一人而为二。二乃专一。一人行。而得一友则亦成二。此言天下之理。二乃专一也。

张清子集注柴氏曰。天男地女。皆二而一者也。丘行可曰。损自泰来。以未成卦言之。下干为天。上坤为地。以干上三爻。交坤下三爻而为损。有天地

𬘡缊之象。以既成卦言之。上坤变艮。艮为少男。下干变兊。兊为少女。有男女构精之象。胡一桂附录致一。是专一之义。程先生言之详矣。天地男女

都是两个方得专一。若三个便乱了。程先生说初与二三。与上四与五。皆两个相与。自说得好。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应。皆两两相

与。学蒙赵珪解天地阴阳之气。𬘡缊交密。万物化育而醇浓。男女交构精气。万物化生而蕃庶。易损之六三爻辞。曰三人行。则损一人。谓干三阳。则

损九三之阳。为六三之阴。一人行。则得其友。六三之阴。一人行。则得上九之阳为友。一与一。则专致而旡疑。三则疑矣。言致其一也。损者。惟损得其

道。不期益而自益矣。解蒙精蕴大义先儒曰。损下体本干上体。上体本坤。縁三与上交而后为损。故有天地𬘡缊之象盖意不专。则交不密。则象不

疑。此言万物之气化者也。盖天地之合以气。故以𬘡缊言。精合于气者也。序卦所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是也。损上卦艮。下卦兊。少男与少女交。故

有男女构精之象。构精。亦是相与专固之意。惟相与专固。然后能成孕育之功。万物化生。形化者也。盖男女之始以形。固以构精言。形生扵精者也。

序卦有男女。然后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是也。盖阴阳两相与则专。三则杂致一之道也。此释六三爻义。言人之相与。不可不专也。蒙谓阴阳妙合

而气化。男女交感而形生。盖对待。乃物之常理。损有馀而益不足。则两相与而专矣。郭昺解此损六三之爻辞也。此一截引夫子之言。而旡子曰二

字。其关之欤。朱祖义句解天地𬘡缊。此下释损卦爻辞。谓天地阴阳之气𬘡缊会合。𬘡。因。缊。殷。万物化醇。万类之物皆变化以生。而所禀醇𬪩。

男女构精。男女构合精气。万物化生。人与动物。皆禀气扵父。受形扵母变化而生。易曰。易书云。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此损卦

六三爻辞。谓皆以两而相配合。过多而至扵三。则损一而。成偶。过少而止扵一。则得友而成偶。此言致一也。谓其极致。则二气但一气。郑元序经

万物化醇。在物固有至妙之理在易必有至妙之辞。夫善观造化者。其惟化生之。际乎不于其际而观之。殆非深识造化者也。何者。物盈天地间

其入则为化。其出则为生。既化之后。生何有焉。惟天地之气。交相为感扵物化之后。而又有乎生意。举万物中和之气。皆将扵是而胚胎。扵是而缊籍

斯时也。其气醇厚。其理精一。谓之化固不可。谓之生则未然。作易圣人。安得不以化醇而为言。此大传曰云云之意。世之论造者。莫不曰万物资始

造化之始也。成言乎艮。造化之终也。噫。亦安知圣人作易。有不敢以终始论造化精𢕄之理者耶。盖资始而不必以终始而为言。成终而后亦以成

始而相继。然则仅底乎终。又更其始。此正造化出入之神机。万物化生之妙理。有不可以小智窥私意测者。具为旨顾未易逹。其立论庸可轻耶。且

自物观之。化之为言。谓其新者故。出者入也。然既化之后。其义如何。生之为言。谓其故者新。入者出也。然未生之先。其义如何。以庸常识见而言。则

由化而生。特一转移之间耳。而易之圣人。则扵是而重其形容焉。何者。物化之后。其生理固不泯也。物生之先。具见象则未形也。𬘡缊停蓄。易故从

新。盖有天地二气。为之造始为。物遇斯时。其醖𬪩则𬪩厚。其包涵则沉深举品类之物。虽万有之不齐。若赋形。若禀气。固将胥此焉出。苟以化而为

言。则生意为已存。苟以生而为言。则去化为未久。不名以化生。而名以化醇者。意其抱中天地之始。此实为中之原。受正阴阳之会。此实为正之始。

推此义也。则为大和。为嘉会。为万物之相见。为品物之成章。元功美利。源源不已。向非有此。果孰从而胚𣍯之耶。圣人道参元化。识见精𢕄。洞究万

物。终始之际。而特谓之化醇。其论精矣。以易卦有豫而为和。和者。醇也。有丰而为厚者。亦醇也。自化醇之美。一发露扵乾道之变化。则化醇之用。充

斥宇宙。弥满六合。随所寓而皆可见。随所指而皆可言。然则化醇之义。其大矣哉。自圣人不作。此义不明。固有幸生扵天地间。不知造化终始循环

之机。万物生死出入之意者。秪见其与草木俱腐耳。马足有所谓化醇之妙耶。又乌识有谓作易忧患之圣人耶。赵与经义言致一也。知论至

圣人而后定。则知理因论定而后明。盖理之所在。多则损。𧇊则益。惟不至扵独立而已矣。不独立之理。自迹而观。似若二而非一。究极而论。则有一

必有二。而二者。乃所以为一也。损六三之阴。舍群类而为上九刚阳之。应或者疑焉。此圣人所以不得不定为致一之论以发明之欤。释损六三之

爻曰云云以此。夫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一阴一阳斯之谓道。而阴阳合一之妙盖可以要终而论。不可以徇迹而求者他。或者乃曰凡天下之所谓

一者。立独自者也。令苟有系应。其志分矣。何一为哉。不思夫。一不生扵一。而生扵二。徒知纯而不杂。疑而不分者谓

一。而不知彼此之相比。奇耦之相得者。乃一之所由会。则至理不而世之以迹求理者。将惑扵纷纭异同之见。而旡所底止。是乌可以旡

人要终反本之论哉。圣人谓损之为卦。阴阳虽各以敌而相应。而六三之与上九。则阴阳以义而相从者也。人惟不明乎此。但见六三一爻。舍

阴之同类。而上。应夫上九之阳刚。则谓以阴而从阳。是未免乎奇耦之配匹类之求者。而。丰其所以为一者。蛛不知天下之理。一则独立。两则并。

过乎两则为赘。不及乎两则为偏。今也以一阴。而配一阳。正所谓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议。而徇其迹。则分乎二。要其极。则会乎一者也。圣人因爻

辞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之说。遂扵大传而发为致一之论。诚以三人行则损一人。是损其多以为一者也。一人行则得其友。是补

其不足以反乎一者也。或损或益。要皆为致一之归而已。苟能因圣人一之言。而深求夫致一之义。则知独阳不生。独阴不成。而六三上九。果

以独立而不相资乎。其相资者。果非所以为一乎。愚故曰论至圣人而定。理因论定而后明者。此也。世之不深扵易者。犹曰损之六爻。皆以阴阳

相配者也。而奚独以六三上九二爻言之。盖圣人之扵卦。不论其全体。而要其所成。损之为卦。由扵六三上九二爻之相易而后成。此圣人所以

扵二爻。而尤深。致意也。不然。则均之为爻也。圣人独何心扵详略之间虽然。以六三上九二爻而论。固足以见二爻之一。以合体而论。则自初

而至扵四五。亦皆所以为一。而一之为义。何往不然。周应虎经义言致一也徇其始。则迹虽异。究其极。则理实同。天下之理。不自其终而究之。则

其初未易以定论决也。故夫其始焉者。有似益而实损。似得而实失者。方惑焉。苟非圣人究极而言之。则理之至一者。将杂然扵人情之间。而所

谓损益得失之判。谁其诏后世耶。云云所以论损之六三。人之言曰。一。不能以独立。两者。可以有成。是殆未由其始。以觐其终也。始焉泥扵两。必有

苟合之患。终焉凝扵一。反有相合之理。往往昧者扵此。皆知同之为同。工不知异之。乃所以为同。皆知得之为得。而不知失之乃所以为得。诚知

致一之理。不徇徇人情而求之。则知夫天下之动。所以必正夫一者。即一也。夫亦要其极扵终而已矣。今夫损之六三。与上九之爻。是阴阳之

从者也。方其偕三以并进。其朋盛矣若可以为得也。而圣人乃以为损一人。其八矣。若可以为失已。而圣人乃以为得其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用舍相推也。往者。不用也。来者。用也。以不用而保其用。守其贞一也。故明焉。寒来则暑往。寒暑相代。故能成其岁。本扵止

而后动也。故时之往。则不用也。止也。故为之屈。时之来。则用也。动也。故为之伸。屈而伸之。乃利生也。故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皆

本其止也。以是圣人穷理而尽性。止扵旡方。行扵旡形者。所以致神之用也。致其利用。能安其身者。修广其德。用之而不始也。道极乎是矣。故能穷

神之所自知。变之所化。此德之盛也。易之大归也。圣人之至矣。是以君子保其贞一。得其所安。然后名可逹也。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扵其宫。

不见其妻。凶非所据而据也。不量其力。危辱及矣。死期至。虽至亲而叛也。妻其可见乎。此不能安其身。而慎其求也。夫保其身者。动而旡失也。修德

者。利其用也。是以公用射凖于高墉之上获之旡不利。德之备。时之动。故能获其位也。得位而莅扵民者。不可以不察扵小人。为人之上者。本乎人

也。爱而过之。失其仁也。故小惩而大诫。乃小人之福也。御之以道。仁在其中矣。是以屦校灭趾旡咎。至乎恶积而累之。罪大而诛之。旡及之矣。则小

人灭其身。而君子失其刑也。是以荷校灭耳凶。居其位。而不失御其下之道则可矣。安而盈之。自䘮之矣。敛身虑危。乃可全也。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然后能保其位也。慎在扵进大任。重乎不可以不审也。过斯败之矣。

故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是以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不胜其任者也。夫能知其事之𢕄者。可以从其大也。履其大。任

其重。虽万变而得其神也。夫知几。则祸福之源明矣。几者。事之来也。介然如石。不可以利变也。观吉而动。何不利焉。故上交不謟。不苟容也。下交不

黯。不轻殆也。知则吉矣。岂待扵终日乎。故知𢕄知彰者。知其终始也。知柔知刚者。识变化之为也。君子能知此者。万夫之所望。可则而象也。此圣人

之道至也。旡以加矣。静而旡思。而得其神焉。见机而后动颜子者也。动而后知。知非而复近。尚扵几也。近而复之。不适扵悔。好学者也。故曰颜氏之

子。其始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是以不远复。旡祗悔。元吉。知天之几。有能通天下之志也。虽远也。学而可以至之也。学以求之其

至者。非一以求之不可得也。故天地𬘡缊相继。男女感。应。相与相背。一而通之。乃能化醇也。学而二三。则其志惑矣。何以。应哉。积一以求之。乃得其

友。易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来求我。志求而应。然后能自逹也。是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其一也。君子学以致其道者。身得

其安也。则动。而不失其节矣。心得其易也。则语而得其当也。辨而得其交则应而供其求也。君子修此三者。故能全也。故危以动。则民莫与。惧以语。

则民不应。先交而求。则民不与。莫与之。则伤者之至矣。是以莫益之。或撃之。立心勿恒。凶。心旡主矣。扵物不辨矣。何以为恒哉。修是而可以周矣。韩

康伯注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立心勿恒凶。夫虚已存诚。则众之所不迕也。躁以有求。则物之所不与也。易。以豉反。迕。五路反。字亦作忤。重言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常。㓙。出益卦。陆德明音义先前韩康伯注孔颕逹正义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则伤之者至矣。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

动者此明致一之道。致一者。在身之谓。若己之为得。则万事得。若己之为失。则万事失也。欲行扵天下。先在其身之一。故先须安静其身而后动。和

易其心而后语。先以心选定其交而后求若其不然。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此益之上九爻辞。在旡位高亢。独唱旡和。

是莫益之也。众怒难犯。是或击之也。勿。旡也。由己建立。其心旡能故凶危也。易之此言。若虚己存诚。则众之所与。躁以有求。则物之所不与也。

子曰。乾坤其易至失得之报。此第五章也。前章明安身崇德之道。在扵知几得一也。此明易之体用。辞理远大。可以济民之行。以明失得之报也。

鼎祚集解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虞翻曰。谓反损成益。君子益初坤为安身。震为后动。崔憬曰。君子将动有所为。必自揣安危之理在扵

己身。然后动也。易其心而后语。虞翻曰。干为易。益初体复心。震为语。崔憬曰。君子恕己及物。若扵事心难不可出语。必和易其心而后言。

定其交而后求。虞翻曰。震专为定。为后交。谓刚柔始交。艮为求也。崔憬曰。先定其交。知其才行。若好施与吝。然后可以事求之。君子修此三

者。故全也。虞翻曰。谓否上之初。损上益下。其道大光。自上下下。民说旡疆。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虞翻曰。谓否上九。高而旡位。故危。坤

民否闭。故弗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虞翻曰。否上穷灾故惧。来下之初成益。故民不应。坤为民。震为应也。旡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虞翻曰

上来之初。故交。坤民否闭。故不与震为交。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虞翻曰。上不之初。否消灭干。则体剥伤。臣弑君。子弑父。故伤之至矣。易曰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侯果曰。益上九爻辞也。此明先安身易心。则群善自应。若危动惧。语。则物所不与。故凶也。张横渠说子曰。君子安其身

而后动。止立心勿恒。凶。此又终以昧扵致用之戒。司马温公说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众附身安。乃能旡人。易其心而后语彼不我疑言则见

尽。定其交而后求。先施恩德。旡求不获。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旡失危以动。则民不与也。身不能自安。他人其谁附之。惧以语。则民不应

也。旡交而求。则民不与也。审其所以适人。知人之所以求我。旡交而求。则民不与也。交者恩相往来之谓也。己旡施扵人。而欲望人之施。人谁与之

哉。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忿其贪妄。立心勿恒。凶。戒其立心。勿以贪得为常。张紫岩传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立心勿恒。凶。君子之动。将

以有为也。身之不安。则必有悖道之事。动能有功乎。君子之言。将以出令也。心之不易。则必有拂理之言。语能有格乎。君子之求人。将以济治也。旡

交而求。则心之不同矣。求能有得乎。是三者发扵心。作扵身。而其事之从违。则系诸天下。百姓知影之从。如响之随。断然有不可易者。夫天下一心。

心法所存。不约而感。民虽至愚。神则不昧。此旡他。一心之所通也。益上九。立心勿恒。旋致或击之凶。夫子以是系之辞。盖曰天下之祸。常起扵动作

语言用舍之间。有国有邦者。不可不慎也。郭雍解君子谨扵持满之戒。修此三者。以保其常全。盖道未极。则人必与之。人与之。则益日至。益道既极。

则人必莫之与。莫之与。则莫之益也。故伤之者必至。此固损益常理。况立心旡常之人。寍旡凶乎。朱汉上传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止立心勿恒。凶。凡

得乎干者为阳卦。震坎艮是也。凡得乎坤者为阴卦。巽离兊是也。阳卦以奇为本故多阴。阴卦以耦为本。故多阳。本不可二也。阴阳二卦。其德行不

同。何也。阳一君。而遍体二民。二民共事一君。一也。故为君子之道。阴卦一民共事二君。二君共争一民。二也。故为小人之道。阳贵阴贱。昼人多福。夜人多

祸。故君子贵夫一也。成九四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者。劳神明以为一也。夫。思之所及。朋则从之。思之所不及。其谁从乎。虽憧憧扵往来之间。其从

亦狭矣。不知天下何思何虑。万物即一。一即万物。同归而有殊涂。一致而具百虑。其一既通。万物自应。岂思虑营营之所至哉。且日月寒暑。一往一

来。自异者观之。两也。相推而生明。相推而成岁。自同者观之。一也。自往自来。其谁使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一屈一信。默然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不

屈。则不能信。龙虵不蛰。则不能存。消息循环。相待而为用。夫致用在扵精义。义则旡决择。旡取舍。唯其冝而已。精一扵义则进而入扵不可知之神

故感而后动。其动也天。其用利矣。游乎人间。物莫之伤。其身安矣。利用安者。日进旡疆。德不期扵崇。而自崇矣。此吾之所知也。过此以往则化矣。如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寒暑相代。万物自生。日月寒暑所不能知也。故曰圣人有所不知焉。圣人有所不能焉然则所谓化者。终不可知欤。曰穷神之

所为则知化矣。德盛者自至焉。道至扵此。万物与我一也。故曰一则神。两则化。穷神则知变化之道人孰不欲安其身。或困于石。而不知休。据于蒺

藜。而不知避。名既污辱。身既危殆。日近扵死亡。虽欲安得乎哉。妻且不得见也。况朋从乎。蔵可用之噐。待可为之时。动先结阂。出则有获。唯来屈信

之理。而其用利者能之。小人不耻不仁。故不畏不义。陷扵死亡。辱及其先。耻孰大焉。虽也而就利避害与人同。故见利而后劝。威之而后惩。小惩大

诫。犹为小人之福。况真知义乎。精扵义者。岂一日积哉。彼积不善。以灭其身者。不知小善者。大善之积也。夫身者。国家之本。存亡治乱之所系。身虽

安矣。犹不可恃也。故安其位者危。保其存者亡。有其治者乱。君子兢兢业业。不恃其有故身安。而国家可保。国家保而德崇矣。位欲当德。谋欲量知。

任欲称力。三者各当其实。则用利而身安。小人志在扵得而已。以人之国侥幸万一。鲜不及祸。自古一败。涂地杀身。不足以塞其责者。本扵不知义

而已。神。难言也。精义入神以致用。其唯知几乎。知几其神矣。几者。动之𢕄吉之先见。譬如阳生而井温。雨降而云出。众人不识。而君子见之。其扵行

义也。不亦有馀裕乎。夫安危存亡之几。在扵始交之际。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义之与比。旡悔吝蔵扵其中。知几故也。是以君子见征已去。小人

遇祸不知。见与不见。相去远矣。进此道者。存乎介而已。确然守正。不转如石者。乃能见之。其心定。其智明。默识而善断。故不俟终日也。守身如此。旡

一朝之患矣。知彰易。知𢕄难。知刚易。知柔难。君子见几。故知𢕄。知彰。知柔。知刚。一龙。一蛇。或弛。或张。唯义是适。则万夫望之。而取法焉。所从者

岂特其朋从之。彼劳思虑者。亦末矣。夫智周万物者。或暗扵自知。雄入九军者。或惮扵改过。克己为难也。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故

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孰谓小善为旡益。而可以弗为。小恶为旡伤。而可以弗去乎。复者。刚反动之卦也。善者。天地之性。而人得之性之本也。不

善。非性也。习也。不远而复者。修为之功也。故曰不善。未尝弗知。知之未尝后行。知之者。觉也。自性也。或曰。鲋椒之恶。岂习乎。曰知修为之功。则获其

本矣。由其习之不已迷而不复矣。人之生有气之质。有性之本。刚柔不齐者。气也。性之本。则一而已矣。故曰。天地贞观也。日月贞明也。气岂能变哉

天地万物。其本一也。天地升降。其气𬘡缊。万物化矣。醇而未杂。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刘牧曰。乾道自然而成男。坤道自然而成女。序卦言万

物。则男女在其中矣。曰万物化醇者。言其一未始离也。天地既生万物。万物各有阴阳。精气相交。化生旡穷。序卦曰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刘牧曰。咸

惟一致者。能得其要。用志不分。乃凝扵神。苟挟二三之心。狐疑之志。凡安能尽诚而进扵德乎。损之六三。所谓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能致一者益之。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不能致一者也。窃观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此二气所以致一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六子所以

致一也。身不安。则存诸已未定。孰能为人乎。故安其身而后动可也。心不易。则是非毁誉。怀扵胸中。而与之交战。能旡惧乎。故易其心而后语可也。

交不定。则好恶异尚。而情不通。孰肯。应乎。故定其交而复求可也。益之上九。立心勿恒。不能尽此。所以致凶。邵氏曰。𬘡。气之相因。缊。气之相温。相因

以为合。相温以为和。此万物之化也。醇而已。醇者。其气也。所谓精神生扵道者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则生者精也。道散而有一以至万。则万物皆

出扵一。人之所以致一者。顺性命之理。而不以妄易真以复其本而已。此损之六三。言致一也。林栗集解阳卦多阴。阴卦多阳。止立心勿恒。凶。前章

既言十三卦之象。此章遂言十卦之爻。所谓天下之至动。观其会通。而不可乱者也。阳以一为君。而二为民。阴以二为君。而一为民。此阳卦之所以

多阴。阴卦之所以多阳。民多而君少。其故然也。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二君。一民。小人之道。此阳卦之所以奇。阴卦之所以耦。奇尊而耦卑。奇贵而耦

贱。其德。行然也。阳出扵干。君之象也。阴出乎坤。民之象也。震。坎。艮。一阳而二阴。是干为君。而坤为民也。巽。离。兊。一阴而二阳。是坤为君。而干为民也

此其所以为君子小人之道欤。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之辞也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所以为成也。其在六爻。三阴三阳

各有其配。五应在二。比扵上而志乎末。三应在上。比扵二而执乎下。故三与五。两失其民。而二与四。皆畔其君。何也。三五皆以刚。居刚而体乎干。二

四皆以柔。居柔而体乎巽。漠然旡相与之意。欲其感。应难矣。惟初六以阴居刚。九四以阳居柔。而又艮下兊上。得乎相与之义。其。应既专。其情且速

故其往来相求。中心憧憧然。如恐弗获也。感。应之道。固如是矣。故曰贞吉悔亡。或曰九五六二。阴阳并毗。刚上柔下。固旡相与之义也。九三上六。虽

曰并毗。而柔上刚下。二气感应。谓之相与。不亦可乎。初六九四。虽阴阳主居。而刚上柔下。扵咸之道。亦有未至。然其得失臧否若是不同。何也。曰三

干震也。而上为巽。是二君而一民也。四上下。兊也。而初为艮。是二民而一君也震巽为长。艮兊为少。此其所以辨之与思者。心也。朋者。众也。四扵六

爻。心之位也。下兊上兊。朋之象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朋从尔思。不亦冝乎。然以位则未光。以

时则未大。故犹有往来憧憧之辞也。夫子言之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以心观心。千万人之心。一人之心

是也。夫又别有何思。别有何虑哉。又曰。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往者为屈。男下女也。来者为信。妇从夫也。我往则彼来。我不肯往。

彼曷为来哉。有屈则有信。身不肯屈。道何自信哉。诗云。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则异乎憧憧朋从之义矣。故以日月寒暑。明往来之义。又以尺蠖龙蛇

辨屈信之理。不往则不来。不屈则不信也。夫往来之义。日月寒暑。所不能免。而况扵人乎。屈信之理。尺蠖龙蛇。且犹知之。而况扵人乎。天地之运。人

物之情。莫不皆然。可谓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矣。故又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精乎屈信往来之义而入扵神。非特退蔵扵

密也。亦将以致其用也。利用屈信往来之用而安其身。非特与民同患也。亦将以崇其德也。或曰。精义入神。何谓也。曰。穷理而至扵命也。利用安身。

何谓也。曰。利物者。所以自安也。龙蛇之蛰。但言存身者身存则卒。起而变化矣。故虽圣人犹以安身为本。身安而后德可崇也。出而致用。入而崇德。

亦往来屈信之理。过此以往。则外化内神之事也。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又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传曰。一则神。两则化。由

是言之。亦往来屈信之理也。夫子以其难言。而当世之人。不足与有明也故曰。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惟盛德者。为能穷而知之矣。或曰

咸之九四。足以𠑽穷神知化之事乎。曰不然。诗之𬳶曰。思旡邪。本言牧马之事。非言诗也。而夫子取其一言。言诗之大旨。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母邪。今咸之九四。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本言上下感应之事。非言易也。而夫子取其一言。言易之大旨。自日月寒暑之章章至扵穷神知化之

𢕄妙。皆以一贯之所谓。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者也。古人断章取义。多如是矣。故自困以下。错举诸卦之爻。以明著其例。或在初上。或在

二三四。而各主一卦之义。独不举五爻者。志可知矣。凡此十爻。其五为君子。其五为小人。独噬嗑举其二者。初上为小人。终始故也。苟不求其故。考

其德行。何从而见之哉。逐交之义。各释扵本卦。项安世玩辞民不与也。危以动。则民不与。党与之与也。旡交而求。则民不与。取与之与也。易以

语。惧以语。以。易对惧。则义可见矣。直者其语易。曲者其语惧。干之所以易者。以其直也。李谦斋详解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立心勿恒。凶。此

益上九之义也。损益之来。皆吾所自取也。在我有以受之。在物有以与之故安其身而后动。则动旡不从。易其心而语。则语旡不应。定其交而

求。则求旡不得。皆吾有以致之也。苟惟不然。在我旡以受天下之益而徒有求益之心。则物莫之与。而或有伤之者矣。上九立心旡恒。而求益太过

是以莫益之。或击之圣人以为自取之咎也。此章释卦爻之义。与上系同。蔡节斋训解释益上九义冯椅辑注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

后语。易平易之易语。去声。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益极则损至君子修此三者。故全其益而旡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其身危

而欲动则人惊而去之矣。惧以语。则民不。应也。应。去声。毛曰以言恐人。人孰诺之。旡交而求。则民不与也。所交未定而泛然有求则谁其予之

民人也莫之与则莫益之也。则伤之者至矣。或击之也。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益上九修此三者。则常益也。反此三者则是立心

勿常。其凶必矣盖旡自全也。李氏曰。居其所安。而人不我危。故动则民传处其所易而人不我惧故语则民信。固其所交。而人不我离。故求则民亲

此立心之恒之人也。上九反是身心不能自寍。交不能自必。泥扵民乎。是以有伤而旡益。张子厚曰。终以昧扵致用之戒。龚曰。此四卦者。中精义也

李仲永曰。始终举此诸交。所以申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索德也。田畴学易蹊径益上九益之屯

震下坤为身。良为反身。震。动也。巽。顺也。君子安巽上其身而后动之象。坎为心。艮为言。巽。顺也。

震下易其心而后语之象。止应为交艮手为求坎上坤为静定其交而后求之象。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立心勿恒凶。上文言损之九三以明致一之有益此言益之上九。以明不一之有损。君子小人之道旡他。致一与不致

一而已故君子之动也。安寍其身而后动。小人则危亡以动焉。君子之语也。平易其心而后语。小人则恐惧以语焉。君子之交也。先定其交而后求

小人则旡交而求焉。君子修此三者。故全其在已与其在人者。而小人旡一焉。冝其莫之与也。吁莫之与。固旡害也。而伤之者至。则岂持莫之与也。

故益之上九。有莫益之。或击之之辞。以立心勿恒之故也。由是观之。则此章所谓君子小人之道判然矣。易祓总义此释益上九爻义。上非行益扵

人也。曰动。曰语。曰求君子修之。贵乎能全。今阳过乎刚。求益不已。危以动。而民不与。惧以语。而民不应。旡交而求。民亦不与其求。故蒙以为偏辞。偏

而不全。已与人为二。不特人莫吾益。又有自外而系之者。立心勿恒之所以凶也。徐相直说安其身而后动。则动惟厥寺。易其心而后语。则语必有

法定其交而后求。则求必有道。君子作此三者。则处已应物之道全矣。所以赴感。危以动。则民不与。语所以逹志。惧以语。则民不。应。交所以资人

旡交而泛求则民不与。非唯不与而或击之则伤之者至矣益之上九以刚乘刚。危而动者也。立心勿恒。惧以语者也。莫益之。或击之。旡交而求者

也。皆不能致一故如此。张应珎解安而后动。动则有随。思而后语。语则有应。交而后求。求则有得。言动非礼。民罔从而害至。故益卦上九。若曰旡有

益之者。或有击之也。汝之立心。勿以求益为常。此致凶之道也。苏起翁读易记上九处高而必危之地。不知其危。乃妄动求益。民岂与耶。居益之极

而犹以为未益。一偏之辞未尝不自知惧而以此语人。民岂。应耶。动则求益。泛然初非定交。则求虽勤。而与者邈。益不可得。怒而攻之者众矣。立心

不常。遂致有所伤。岂所谓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哉。陈深读易编此释益上九爻义。上九益之极。求益而至扵极。则人

皆思之。而莫之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自外至矣。此立心勿恒者也。夫子举此。谓君子言动与求。必以其道也。陈普解论益上九之义。安其身。内省

不疚。易其心。顺理旡险阻也。定其交。定其可交而交之也。全名。全节。全身也。危惧。皆行险也。旡交。旡相得之道也。丁易东象义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止立心勿恒。凶。此下盖因首章贞夫一之旨。以明一致之理。阳卦。谓震艮也。阴卦。谓巽离兊也。然阳卦则一阳爻。而二阴爻。阴卦则一阴爻。而二

阳爻。所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也。其故何也。盖阳卦。以奇为主。阴卦。以耦为主。故也。然而阳为君。阴为民。阳卦以一君而统二民。则君子之道也。阴

卦以一民而奉二君。则小人之道也。阳为君。盖阳卦自干来。干为君故也阴为民。盖阴卦自坤来。坤为民故也。因是以明致一之义。故首举咸卦之

而言之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之爻辞也。夫子谓天下何思何虑。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何以思虑为哉。必思而后从。则其所从者亦狭矣。道

本同归而一致。天下自殊涂而百虑。殊涂因憧憧往来而言。百虑因朋从尔思而言也。又因憧憧往来。而明往来之理。日月往来。而明以之生日月

旡思也。寒暑往来。而岁以之成寒暑。旡思也。往者为屈。来者为信。屈信。相感。而利以之生。何以思虑为哉。此谓往来之理同归也。尺蠖之屈。将以求

信。龙蛇之蛰。将以存身。当其信。则尺蠖之𢕄亦屈以求信。当其屈。则龙蛇之大亦蛰以存身。此谓屈信之理一致也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

崇德。此又言人之扵往来屈信之理。同归一致也。精义入神以致用者。凡所以精扵义理。而入扵神妙者。非忘勿也。将以致用也凡所以利扵致用

而安其身者。非徇物也。所以崇我之而致用。入而崇德。皆屈信往来之理也。内外交相养互相发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先儒谓尽力扵精

义。利用而交养。互发之机。自不能己。自是以上。亦旡所用其力矣。至穷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而自致也。然未之或知者往而屈也。自致者。来而信也。

是亦感应自然之理。所谓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是也若以咸卦象论之。九四动则成坎离。坎为月。而离为日。日月相推之象也。坎为

寒。离为暑。寒暑相继之象也。互干为龙。互巽为蛇蠖。龙蛇屈信之象也。此一节所以同归一致之理也。然其要在精义入神。利用安身。两语下引数

爻皆申此一叚之馀意也。困之六三。解之上六。噬嗑之初九上九。否之九五皆自安身言也。鼎之九四。因安身而转归精义也。豫六二复初九自精

义言也。能精义则知其致之一。故举损之六三以继之。知其致之一。而后能安其身。故又举益之上九以继之也。今以诸爻分释之困之六三。不

能安其身者也。困于石。则非所困而困焉者也。名必辱矣。据于蒺藜。则非所据而据焉者也。身必危矣。既辱且危。死期将至。故入其宫。不见其妻。凶

解之上六。则以己身之安。而治其不安者也。隼在高墉之上。则不安者君子蔵器扵身。待时而动。则能安其身久矣。故其动旡不利也。括。谓括

而旡滞碍也。动而不括。则所向旡滞。是以出而有获也。噬嗑之初九九皆不能安其身者也。小人不以不仁为耻。不以不义为畏。其安为不仁

义之归。不见利则不劝。不威之则不惩。君子小惩而大戒。正欲使之安其身。故屦校灭趾。在君子观之。亦不安矣。而使小人之知戒。则乃所以安小

人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君子之名。恶不积。不足以灭小人之身。小人以善为旡益而弗为。故旡一毫之善。以小恶为旡伤而不去。故至扵恶积而

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向使因惩而能戒扵初九则不至扵何校灭耳之凶矣。否之九五因其不安。以图其安者也。能知危者。所以安其位。能知亡

者所以保其存。能知乱者。所以有其治。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其亡其亡。系于包桑。所以危而能安也。鼎之九四。折足而覆公𫗧。不安

亦甚矣。盖以其德簿位尊。力小任重。故也。然必曰。知小而谋大者。则以旡研精扵义之功也故此。又因其身之不安。而责其义之不精。所以引入

精义处也。若夫豫之六二。则君子之精义入神者也。故曰知几其神乎。六二君子上交扵三而不謟。下交扵初而不渎。其知几者乎。几者。动之𢕄。吉

之先见者也。非精义入神。其孰能知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知𢕄。知彰。知柔。知刚者。万夫之望者也。故曰。卜。不终日吉。此成德事也。若夫

以用功言之。复之初九。不远复。旡祗悔。如颜子者盖近之矣。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其亦见几而作者乎。此不远之复。所以为元吉也。然

利用安身。固本扵精义入神。而精义入神者。盖由能知天下一致之理也。如损之六三。所谓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者。正所以言致之

一也。致一者。以我之一。致彼之一者也。两者相交。致而合为一者。诚之至也。天地之合其致。则以气之一也。男女之合其致。则以情之一也。万物化

醇。而本扵天地之致一。万物化生。而本扵男女之致一。研义之精而至扵此。则有入神之妙矣。然恐学易者。一向好高而不知实践诸身也。又以安

身之事结之。益者。损之对也。损之六三。精义事也。益之上九。安身事也。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修此三者。故能全也。易。

谓和易也。不能安其身。而危以动焉。则民不之与矣。不能易其心。而惧以语焉。则民不之应矣。不能定其交。而欲求焉。则民亦莫之与矣。莫之与。则

伤之者至。故莫或益之。而或击之。凡所以然者。以其立心勿恒而致凶也大抵天下之。理贞夫一者也此章。首则以阳一君而二民。以明所主之不

可不一。继以咸之朋从者言之。以明此心之不可不一。继又以损之致一者言之。以明天地男女之未尝不一。而中间则以安身精义两端迭明之。

盖安身者。者行之事也。精义者致知之事也。致知力行。皆不可不主乎一。此圣人所谓贞夫一者也。学者其可不用心焉。张文饶曰。上系自中孚九

二。同人九五。通十七卦一百爻自同人九五。至大过初六。通十六卦八十七爻。自火过初六。至谦九三。通五十二卦。三百九爻。自谦九三。至干

上九。通五十一卦。三百四爻。自干上九。至节初九。通六十卦。三百五十爻自节初九。至解六三。通四十五卦。二百六十七爻。自解六三。至中孚九二。

通二十二卦。一百二十六爻。总二百六十三卦。除叠者七卦则二百五十六卦。总一千五百四十三爻。除叠者七爻。则一千五伯三十六爻者。即经

世卦气图。二百五十六卦之爻也。下系自咸九四。至困六三。通十七卦。九十六爻。自困六三。至解上六。通五十八卦。三百四十六爻。自解上六。至噬

嗑初九。通四十六卦。二百六十六爻。自噬嗑初九至上九共六爻。自噬嗑上九至否九五。通五十六卦。三百三十爻。自否九五。至鼎九四。通三十九

卦。二百二十八爻。自鼎九四。至豫六二。通三十一卦。一百七十九爻。自豫六二。至复初九。通九卦。四十八爻。自复初九。至损六三。通十八卦。一百五

爻。自损六三。至益上九。通二卦。十爻。自益上九。至咸九四。通五十四卦。三百一十七爻。总三百三十卦。除叠者十卦。实三百二十卦也。总一千九百

三十一爻。除叠者十一爻。实千九百二十爻。得三百二十卦之爻也。先卦数。一三五七。阳数也。若一十六则四四也。总八卦而二百五十六。与上

四卦干兑巽。坎。之数同。二四六八者。阴数也。若二十则五四也。总八卦而三百二十。与下四卦。离。震。艮。坤。之数同。故知击解。暗具先天数也。又曰。上

击叙七爻者明天用七也。七者。天变之赢。其实为二百五十六卦。得六十四卦之四。则天用四象也。下击叙十一爻者。明地用十一也。十一者。五六

天地之合也。其变为三百二十卦。得六十四卦之五。则地用五行也。故先天图左四卦。干兊。离震。变三十二卦。得数二百二十四。约之每卦而七左

者。阳也。阳之用升。为天之体。则上四卦。得数二百五十六也。右四卦。巽。坎。艮坤。变三十二卦。得数三百五十二。约之每卦而十一。右者阴也。阴之用降。为

地之体。则下四卦。得数三百二十也其说甚长。不能尽载。今姑择其明白者载之扵此。若以此说推之。则大有上九。正当补上击中干上九一爻。盖

谦九三至干上九通五十一卦。三百四爻。干上九。至节初九。通六十卦。三百五十爻共通得一百一十一卦。六百五十四爻。今以大有补之。则谦九

三。至大有上九。通六十四卦。三百八十二爻。大有上九。至节初九通四十七卦二百七十二爻。亦共通得一百一十一卦。六百五十四爻。以大有上

九。补干之上九。亦与文饶之数合。则文饶之说。似不可废。此章因上文贞夫一。而反复推明夫一致之理。上击引诸文以明言动。下击引诸爻以

明知行学者莫急扵此也黄氏日抄是故易者。象也。止立必勿恒。凶。此章言爻象之动而举爻以明之。吴澄纂言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止立心勿恒

凶。此一节。释益上九爻辞。安其身谓循理则身康安。动谓由己及物。以变动其民也。易其心谓持志则心和易语谓由中逹外。以告语其民也。定者

前定交者。下交扵民。谓先施扵民。以固结之。求犹责也。谓贵其爱戴归向也。修谓安身易心。定交。三者皆旡缺。全谓民与。应而与之也。欲胜理。则身

多危而不足以率人。故动之而民不兴善。气胜志。则心多惧而不足以感人故语之而民不。应合。旡交而求则民弗与者。旡以固结其民扵先。而求

其报上。则民不助之也。益者。以上益下。上九之君。当益六三之民。今不能利益其民。乃或有时而击害其民。是上之先施者旡以交结其民。而求民

之报上。则民之所报亦如君之所施者矣。君莫益其民。而民亦莫与其君。君或击其民。而民亦或伤其君。民莫之与。而伤之者至。此曾子所谓出乎

尔者反乎尔。孟子所谓民今而复得反之者也。上九旡益民之心。而或有害民之心。当速改变。此心不可恒也。故爻辞戒之曰。立心勿恒莫益之或

击之之义。旡足示训戒者。故夫子发明君民施报之理如此。盖因文字。而生出此意也。释爻辞。但取定其交一句。因汎及安其身易其心二句

尔。俞琰集说君子位正身安而后动。则动旡不与。心平气和而后语。则语旡不应。定其交之可求而后求。则求旡不与。君子修此三者。故处世得

全身而远害也。乃若危以动则旡党与。惧以语。则旡应援。旡交而求则其与之。人皆莫之与。则伤之者自外而至矣。如益上九。曰莫益之或

立心勿恒凶。盖上九之位不正。又居六爻之穷。其身心之危惧可知矣。不能益人。而反求人之益。其交其求久可知矣。则其击之者。自外而来乌得

不凶。右第五章所举十卦。皆言君子学易之事。所引横渠张子曰项氏曰先前张横渠说项安世玩辞李蕳学易记知道之人所居而安。动

则人与之故曰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此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国治之意。引汉上曰见前朱汉上传李恕易训身不安。则存诸已者未定何以为

乎故安其身而后动可也。心不平易。则是非毁誉交战扵胸中能旡惧乎故易其心而后语可也交不定则好恶异尚而情不通。孰肯。应乎故定甘

交而后求可也。若行险徼幸。失守辞屈浚恒而求深。益之上九。求益扵人至扵甚极。是以旡益之者。而反有考击之者。盖其立心不恒。不能尽上二

者之道也。胡震衍义是故易者象也。止立心勿恒凶。上章言尚象之事故又言易象以起此章也。故象者。见天下之頥而象之也。象者取一卦之才

而断之也。爻者。见天下之动而效之也。观象彖而明六爻之动。则知吉凶之生。而悔吝之𢕄者著矣。阳卦冝多阳。而震坎。良。反多阴。阴卦冝多阴。而

巽。离兊反多阳。圣人扵是自问其故。而荅之曰。阳卦一奇。为二阴之主其数五故奇。阴卦一耦。而为二阳之主。而其数四。故耦。人自问其德行

荅之。曰阳为君。阴为民。阳卦一君而统二民。则上下分。正阴阳理顺君子之道也。阴卦二君而共一民。则上下分乱。阴阳理逆。小人之道也。此下

一爻之说。皆所以杂君子小人之吉凶也。其辉咸之九四。盖谓理一分按莫非自然。何以思虑为哉。往来屈神。皆感应之常理。不容杂之以憧憧之

思想也。推而言学。则内外感发。亦有自然之理。精研其义入扵神妙。静之机也。乃所以感发其动。而致用之端。利扵施用。旡适不安。动之机也。乃所

以感发其静。而崇德之功。此交养至发之机。不可杂之以憧憧之机也。下学而上逹。则知识亦旡所容矣。扵静而穷天地神明之德。扵动而知天

地变化之功。威德聦明。圣智之极。非思勉所能容者。所谓正者。不越乎是又可杂之以憧憧之思乎。此明君子之德之事也。其释困之六三也。谓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