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千二百四十四 永乐大典
卷之五千二百四十五
卷之五千二百四十八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四十五 十三萧

辽州{{{caption}}}{{{caption}}}

 建置沿革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禹贡冀州之域周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汉为

𣵀县地属上党郡后汉因之晋属乐平郡隋开皇十年于轑阳故城置辽山县属并州唐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等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县六年

自乐平移于辽山县以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为属邑八年改箕州先天元年改仪州天宝元年改乐平郡乾元初复为仪州五代梁开平三年复

为辽州宋熙宁七年废隶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辽州金天春二年移城于近南二里今治是也元属平阳路

本朝洪武九年直隶山西布政司 辽山县 汉𣵀氏县地属上党郡。后汉因之。晋改轑阳县属乐平郡。元魏太武并入武乡明帝置辽阳县。北齐省

隋开皇十年置为辽山县。属并州十六年属辽州。大业初州罢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复属辽州六年自乐平移辽州治于此宋熙宁七年州罢。隶

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辽州金元并为辽州倚郭县本朝并入辽州图经志辽州本州图志旧附见于平阳志中。残缺简略。今重

别考订于后 按本州。乃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金置刺史九域志云。辽阳城。乃颛顼氏之子祝融所建也。又按本州东

城。门记云春秋时在晋曰箕州。在卫曰夷仪。在汉为𣵀氏。魏晋国之。隋开皇拾陆年。置辽州。大业二年。废为辽山县。唐地理志改为乐平郡。武德三

年祈并州之乐平辽山平城石艾置州徙今治辽山八年改曰箕州先天元年避玄宗讳改曰仪州中和三年复为辽州宋熙宁七年废元丰八年

复升为州金天眷二年为南辽州古城在次北古老云东近枯河涨潦擢毁故移于此前元复为辽州隶属平阳府领肆县辽山榆社和顺仪城至

元三年复将仪城并入和顺本朝因之仍曰辽州省辽山县管二县。曰榆社和顺直隶山西省 县分

榆社县 和顺县郡县志熙宁七年州废隶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元祐元年尽复旧割隶三县来属欧阳修并县奏状臣近自成胜军至辽州

体量得辽州州界东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九里所管户口主客二千七百馀户地里人户不及一中下小县而分建一州四县各不及一

镇人烟虚立县名枉占官吏诸色役人。人户凋零差役繁重以臣相度可以将带就近分割并省庶使减省官吏宽纡民复 县四 辽山 和顺

榆社 平城 太平寰宇记 辽州乐平郡今理辽山县 尚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地今州即汉上党郡之𣵀县地

也。后汉于此置阳河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属乐平郡。后魏大武。并入武乡。明帝改轑阳为边阳隋开皇十年置边山县属并州十六年属辽州

即今州理唐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其年置义与县六年。自乐平移于辽山。仍以石艾乐平二县属受州省

义与县。以废榆州之榆杜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先天元年以与玄宋讳同声。改为仪州因州东夷仪岭为名

天宝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仪州梁开平三年。以兖州管内有沂州。其仪州复为辽州。 元领县四 辽山 榆社 平城 和顺 边山

县依旧五乡河东图云和顺县晋大夫梁馀子养邑秦。伐阏与赵奢敕之奢曰。譬如两鼠闘穴中。将勇者胜是此。地也在汉为涅县之地后汉于此

置阳阿县俱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县。属平乐郡。后魏太武并入五乡。明帝改轑阳为辽阳隋初改置辽山县。属并州。因县西北轑山为名。 平。城

县西北九十里依旧三乡本汉涅县地。晋置武乡县地属焉。隋开皇十六年。于赵简子所立平都纹城置平城县。属辽州。大业二年。改属并州。唐武

德三年。改属榆州。六年省榆州。改属辽州。贞观八年。改属箕州。先天元年。改属仪州九城志下辽州乐平郡军事。熙宁七年废。隶平定军。元丰八

年复置。治辽山县。县一。熙宁七年废辽州。省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省榆社县为镇。入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复置辽州。县

镇并复来隶 下辽山二乡榆社平城和顺三镇黄泽一寨有辽阳山巨掌山辽阳水清漳水

官制 国朝官制 知州从五品 同知从六品 判官从七品 吏目未入流

儒学学正未入流 训导未入流 僧正司僧正未入流道正司道正未入流 阴阳学典术未入流 医学典科未入流 十八盘巡检司巡

检从九品 南关驿丞未入流  公署

图经志按察分司衙在城内州衙东街北。辽州志按察司在城惠民坊街北 州衙在城内正中街北辽州志州衙在按察司衙门西一百四十

六步 行用库在。城州衙西街北辽州志行用库在城丛桂坊街北 税课局在城西门外街南辽州志税课局在城西关永丰坊街南惠民药

局在州衙东街北 广平仓在州衙街东辽州志广平仓在宣化坊街东大济仓在州衙东街北辽州志大济仓在城州衙东

 城池辽州志州城周围四里九十步

 坊乡辽州志东惠民坊 南宣化坊 西勤政坊 丛桂坊 永丰坊 乡

黄章乡 苏亭乡 长城乡 王㽵乡 常义乡 高㽵乡 岭南乡丰堠乡大一统志辽山县 黄章管 苏亭管 长城管 王㽵管 常

义管 丰堠管 高㽵管 岭南管 在城社 西社 东社 渠堰

辽州志本州乃太行绝顶。所种田地皆山坡峻岭。非平川广野并无渠堰里路

图经志四至 辽州 东至彰德府磁州武安县界管头村。一百四十里。南至沁州武乡县界墨镫村四十里。西至太原府太谷县界黑峯岭一

百九十里 北至平定州乐平县界冶头村一伯三十五里 八到 东到彰德府磁州三百里 东南到潞州三百五里 南到沁州二百四十

里。西南到沁州二百二十里 西到太原府四百里 西北到太原府三百七十里 北到平定州二百四十里 东北到顺德府三百里

辽州志四至 东至磁州武安县管头村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本州榆社县武乡岭界五十里 南至沁州武乡县墨蹬村界四十里 北至本

州和顺县赵村界五十五里 八到 东到磁州武安县二百一十里西到本州榆社县一百里。 南到沁州武乡县一百八十里 北到本州

和顺县一百里。 东南到潞州黎城二百一十里 西南到沁州武乡县一百五十里 东北到本州和顺县九十里。 西北到本州和顺县一百

三十五里郡县志州境 东西一百五十里 南北一百五十九里 四至八到 东京七百里 东至磁州二百四里 西至太原府三百四十

里 南至隆德府三百三十二里 北至太原府四百四十六里 东南至隆德府三百一十五里 西南至隆德府三百三十五里 东北至邢

州三百四十六里 西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五里 太平寰宇记 四至八到 东南至东京七百里 西南至西京七百八十里 西南至长

安一千六百四十里 东至磁州三百四里 西至并州三百四十五里 南至潞州三百三十一里 北至平定军乐平县一百七十里 东至

潞州黎城县一百九十五里 东北至邢州三百四十二里 九域志 辽州地里东京七百里 东至本州界一百一十四里自界首至磁州一

百九十里 西至本州界一百八十里。自界首至太原府一百六十里。南至木州界一百三十里。自界首至潞州二百二里。 北至本州界一百

二十六里。自界首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东南至本州界一百九十五里。自界首至潞州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本州界一百六十五里。自界首

至潞州一百六十七里。 东北至本州界一百六十八里。自界首至邢州一百七十八里。 西北至本州界一百八十五里。自界首至太原府一百

六十里。 元一统志 辽州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 北至大都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本路六百里。 东至磁州武安县管头村一百四十里。

南至沁州铜鞮县墨蹬村四十五里。 西至太原府榆。次县倾城村一百四十里。 北至平定州乐平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到磁州三百四十里。

 东南到彰德四百里南到潞州三百里。 西南到沁州二百里。 西到汾州三百五十里。 西北到太原府三百里。 北到平定州二百四十

里 东北到顺德府三百里。 邆山县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 北至大都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本路平阳府六百里。 东至磁州武安县管

头村界一百四十里。 南至沁州铜鞮县墨蹬村界四十五里。 西至榆社县店榛村界五十五里。 北至和顺县窑堤村界五十里。 东到磁州

武安县二百四十里东南到真定路涉县一百八十里。南到潞州襄垣县一百八十里西南到沁州铜鞮县二百里西到本州榆社县一

百里。 西北到仪城县一百二十里 北到本州和顺县九十里。 东北到顺德路邢台县三百里

山川图经志辽山 在城东三里势如孤塜高一里。盘踞二里上有辽阳神庙

曩因兵燹屋宇毁弃不存有遗址在焉 五指山 在城东北九十五里高一里盘踞二里半山石壁中有一手迹其大如箕五指掌文俱备故名五

指山太平寰宇记 李穆叔赵记云轑阳东北有五指山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其大如箕指数俱全又郡国志云北齐宣王遣人量之长

七尺又十六国春秋云石勒当生之时北山上草木皆为铁骑之形矣辽州志箕山 在州城东南七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山势雄伟。林木森郁

东接太行山北连恒岳按州界石云州先为箕盖取此山名也太平寰宇记箕山上有许由冢按伯夷到传曰余登箕山。上有许由冢后魏风土

记云太原郡箕山有许由冢别说又云在今洛州洛阳县不当在此其山有石室方四丈壁中文字篆书人莫能识又有鬼谷元一统志千亩原

在辽山县东南三十里。盖州境多山。惟此地方千亩平原膏腴人赖其利。太平寰宇记辽阳山 在州东三里。南入潞州黎城县界。 断孤山 在

州南十五里。其山南高于众山。西面孤绝。有断孤水出焉 三台岭 后魏书云。武乡有三台岭。 辽阳川 在辽阳城西东过至山东西二十里

中间辽阳水通流。 辽阳水 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名八赋水。东南流。经古辽阳城南过。谓之辽阳水。又东过合清涪水号漳水。 清谷水

水经注云清谷口水源出东北长山清谷亦云辽山县西南黄岩山。先轸所出也。元一统志 榆社县西二里有漳水自县北红花岭发源。经县

西南流入武乡县界 和顺县西北石虾岭二处漳水发源东南流二里相合而下入连山县界今入辽州清漳水 出太原乐平县界沾岭下地

理志前汉上党郡有沾县注水经云汉分沾县为乐平郡治沾县 龙泉水 在州东三十里山侧有穴。阔一丈去地一百尺流注不绝如龙之吐

故曰龙泉 南八赋水 在平城县西三十里出南八县岭东流入榆杜县界今入辽州 北八赋水 在平城县西北十四里出北八赋岭东流

入辽山县界今入辽州图经志漳河 在城南一里其河二源其一自和顺县西仪城界发源经由本州南一里下流其一自和顺县石堠岭发源

经由本州东七十里。南流至交漳村二水相合。下流入潞州黎。城县界。辽州志千亩泉 在州南三十里邦人建庙其傍上有高源地势平阔若千

亩然其下峭壁屹立松柏苍茂怪石突兀中有二穴泉自石出清流不息故名为千亩泉过有水旱祈祷辄应自唐加号曰通利侯元锡号为千亩

灵泉之神。每岁于五月初五日致祭其庙前元至正三年五月立碑图经忘元雅德弥实千亩灵泉庙碑 辽阳郡治东南三十里有千亩山山之

北有庙庙曰通利侯考之载籍神之在祀典也久矣自唐而加号焉。神居是山势枕太行群峰星拱松柏苍茂怪石突兀郁然而阴灿然而荣观其

层峦耸翠碧树留烟其为山也秀矣庙之西南又有泉自石出清流不息环绕其间究其源则莫知其来亘古今而不涸其为泉也灵矣。侯之为神

能驱龙致两呼吸风云护民稼穑其为功也大矣故邦人赖侯之福以生春秋以祀之朔望以礼之有司时加致祭焉至正壬午夏。弥月不两多稼

将祐州之官虑民忧色而相告曰岁不成民不能保其命。为民牧者当思何如众乃斋沐恭谒侯庙一祷而云两沛然农民告足欢声达于四野吁

侯之救民以辅我皇元好生之德为功诚大矣哉越明年癸未春。监州高昌也先怯里迷失公白于僚吏曰昔者侯赐甘霖他郡之所无有兹境群

黎。含𫗦鼓腹而乐丰盛之岁非侯之力耶然无诚以报侯之功。岂事神之道欤侯之庙远览烟霞近观山色美且秀矣特无三门以广侯之居可乎

僚吏欣协厥谋曰善哉斯言亦见公之事神也克敬官乃捐俸孱功而又访于民民曰此众之久欲为也官其先乎言未既即斩材于山僦工于市

而民子来不逾月木工告成乃墉乃象乃绘乃门高山在前流水在下宏其旧制焕然一新噫侯之泽被于民也厚故民之趋功也勤监州暨僚属

喜神之灵乐民之𦔳属余以记之余曰学识浅近恐不能扬侯之德固辞之不获乃笔之曰民赖神以护此邦福斯民于不已则民奉神之祀著神

之功于无穷以慰我圣朝育民之意矣承事郎前江浙省乡贡进士雅德弥实撰

土产辽州志青麻皮 药材 木猪苓太平寰宇记 人参贡 元一统志

铁 辽山县有冶 炭 辽山县有窑一处和顺县有一处 磁 辽山县有窑一处和顺县有窑一处 麻布 辽山县榆社县和顺县俱出

风俗图经志其民贫俭。朴实少文。地无出产惟以力田为务其地居太行。绝顶

石厚土薄。气候甚寒不宜贰麦。两多则禾稼不熟徽旱乃收。郡县志寰宇记蕃汉相杂好武少士 元一统志其民信贵托厚

户口辽州志军民等户九百三十九户计四千九百二十八口 男子二千四

百九十七口 妇女二千四百三十一口旧唐书户四千三百六十五。口八万八千六百四十 天宝户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万四千五百八

十 郡县志唐开元户七千九百九十五 宋元丰户七千三百十五 寰宇记 宋户主二千七百一十七客四千七百五十四 九域志 户。

主五千五百七十八客一千七百二十五关隘

辽州志黄泽关在州城东南一百二十里迺太行绝顶山势险峻东西一径往来难通车马下山则盘踞曲折故名曰十八盘东达彰德开封等府

前元设立十八盘巡检司仍立巡检司守把其地 驿传除设立急递铺外缘系僻道自来不曾设立站驿緫急递铺在城州衙西街北一百五

十步 北至曹家寨一铺平王村一铺至和顺界石鼓岭铺 西至王钊㽵一铺 西张村一铺 洪渡村一铺黄岩村一铺至榆社县界武乡

岭铺  坛

图经志社稷坛在城西北一里二百七十步 风云雷两山川坛在州南一里三百五十步 无祀鬼神坛在州北一里二百九十步

庙宇图经志三皇庙在公廨西街北 文庙在公廨西南 城隍庙在公廨

南街西  古迹

图经志先轸庙 在城南二里春秋晋文公时为大夫城濮败楚轸之力居多襄公时与狄人战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怜之归其元面如生即春秋

所书晋败狄于箕即此地也箕土之人仰其英风义烈建庙以祭之俾血食不绝元锡号为晋大夫先轸之神每岁于五月四日致祭 赵扬先轸

庙记 孔子曰。为君难。为臣不易。然则臣之道固不易乎。尽智竭忠匡国利民。生树鸿勲没享元杞此在畎亩时所发之本愿也乃夫尽智竭忠匡

国利民。偶一𤯝之微失之能补一旦临难。奋然不顾。叶千金之躯示后世为臣之。戒其身虽没。徒有忠贞之节峻不可攀。是岂为臣之本愿哉不得

已也。春秋时晋楚齐秦更伯。皆以得士则昌而晋所由兴。特赖谋国辅佐之力城濮之战走子王犹赍育之戏婴孺由是始盛文公之伯。殽之战擒

三帅若狸往之捕鼠。由是克大襄公之烈。纵横妙用不差毫厘皆先大夫为之主谋也当文公初薨襄公嗣伯。秦师伐郑取路于晋大夫不忍其侵

轶发卒以抗使疋马只轮无返者襄公听其母秦羸之言释三帅大夫朝而问秦囚公曰母命释之矣大夫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

国隳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厥后秦卒用孟明果有王官之胜封殽户而还遂伯西戎及晋败狄于箕师垂胜矣大夫念昔尝违礼于君

意以谓君之恤我惠不加讨我何而日以处狐偃赵衰之问况后世必以我为无礼于君之人与其含羞苟活孰若败狄而陨犹足弭难利国死且

不杇也遂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怜之。归其元靣如生。此其梗槩也嗟乎人均一死。有轻于鸿毛有重如太山何哉在得其所与不得其所耳箕之

后。大夫不复命盖如死得其所也襄公之释秦囚犹解猛虎于䧟阱。此谋臣策士之所痛惜大夫进而谏之不及。追欲追之恐弗迨感发于中不得

伸乃不顾而唾以招违礼之愆尚以取死然死岂大夫之本愿哉比夫荒唐之人事君一不遂其志则腹诽心恨靡所不致。而事势既专。衅隙既构

三家擅鲁六卿分晋流弊之极至有远弃桓文之功近希胄马之迹者孰重孰轻冝乎芳声义烈传千古而无愧也箕土之人迄今仰其遗迹庙貌而

严敬之俾血食不绝余叨守是郡。年七十有二将脱簪还箕山之阳徘徊祠下。感慨不能已遂机笔述其行事以为之碑时大定十五年十月十九

日少中大夫行辽州刺史兼知军事赵扬撰祝融庙 在城北二里。以辽阳城乃颛顼氏之子祝融所建故邦人立庙以祀之元锡号为祝融氏

之神每岁于立夏日致祭其庙前元至正十四年八月立碑 元帖睦迹补花祝融庙记 祝融古官也。立之以正火颛顼氏之子黎为之。盖以其

能于火也。然考之史。黎之在当时非特能于火。且有平土之功。是以后世三皇之祭。则以配神农土榖之祭。或又以配社。示不忘本之义也。筑坛立

庙在在皆然而辽阳之民复别立庙以祀之是何异于他郡也邪按九域志。辽阳城乃颛顼之子祝融所违言以有功于民血食在兹睹夫城之周

围高山峻岭深谷陡崖其崄。固殆非笔舌所能陈者易曰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义大矣哉则辽阳城之建其取于时义也

大矣其为民虑也远矣。民之。受赐也与他郡异矣一民之受赐既异于他郡。民之务本安得不异于他郡哉。且州有怪风剧雨水早灾殄。祷之辄应。民

不天疠年多顺成功德庇庥万世永赖冝乎复别立庙。以时祭享而不忘也。至正癸巳。监郡铁穆迭儿文耀节史与屯埴钩夫等。春行视农有事于

庙今则赤白狭矮不足以竭䖍安灵而又梁栋侈剥而不治仪像默昧而就灭析民日慢祥庆弗下我等既承王命而守其土不即不图咎其可辞

乃命革故为新众工趋事无怠无忽而又悯以河南兵兴之故戒使勿亟恐劳民伤财也明年甲午五月始克成为问凡四而规矩中度塑像凡五

而尊卑适冝门䆫壁饰举无可非议者昔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孔子讥其不智斯庙之改作不惟无不智之议而又见其有事神之诚矣我皇元

以重农为国本以明礼为家法而于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倦惓然命有司以时致祭矧祝融乃圣帝明王之配非忠臣烈士之流天下有司所当祭

而有司于辽阳者尤所当祭也于戏有事神之文有感神之实而后质诸鬼神而无愧其文其实故有以验夫方今之有司以继以承又有以启夫

将来者云 国子进士承事郎晋宁路同知辽州事帖睦迩补花撰㟦山庙辽州志㟦山庙在城西三里考之庙碑乃邹国公之后迄宋而加

号曰昭懿圣母邦人遇有水阜祈祷辄应国朝锡号为㟦山之神每岁七月二十五日致祭其庙天会十二年八月立

碑元一统志 和顺县。西一百里。㟦山有静应昭懿夫人庙祷雨多应王举㟦山之神庙记 仆尝质之于有商之颂有曰来假来享降福无疆

即其所以为假飨则幽隐之中居歆而不释。建神之明明以告人则莫之或见。又尝质之于有周之雅有曰公尸燕饮福禄来荣即其所以为燕饮

则公尸之言嘉告而不𢖼远神之谆谆以语人则未之或闻由是幽显两涂神人异位默然以降监者理之所宜顾然以告语者世之伟事猗欤神

欤何其伟欤越惟天会癸丑祀事之既环诸邑人邑人曰神之功则大矣事特异矣属天兵抚定之馀郡盗满野。而佛宇神相埃灭者十常八九独

我神祠俨然如昔天何护特之甚欤仍历年弥久莫知所自遂跪伏庭阶叩其夫人之本始仰而不语者久之叩于再于三琅琅然大语于广众之

中曰吾之本始未尝告人今其请之益功遂语诸人曰本邹国公子舆之后历世不详独皇父别业镇洮仕于唐之宣宗雅以忠言谠论宠官谏议

夫人事亲极孝惟世之剖肝剔腹。不足以拟其髣髴云。唯孝通神明是乃上帝期沐。获隶仙籍然虞舜以大孝作元后斯犹未也。又俾司两部庶其

膏润之私。保育之惠霭诸寰宇而帝之所养孝之所致。益云大矣呜呼天下有名山大川。非常常者所能宅不曰有不世之功而必有不世之德乃

使之居于斯枯于斯为一方之孜享焉㟦山神处西辽东北隅。俯瞰群山之迤逦而又上有灵源渊濬湛碧尤为奇异当火云列空长亩就槁环数

千百里黎民嗷嗷日俟其来苏者能齐庄肃敬丐以一勺之微莫不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示其灵感之无斁不直此也凡民有疾洗心以往者。滴沥

之私。旋有莫大之效是兼济洪润德斯为最宜其殿宇崇抗南逾汝汉。东抵江浙踵枝相属献上祠下阅岁而成然肇于昔年之显宁而后再以昭

懿宠号尤显于圣时之天会仆以壬子载奉铜章滥司是邑视民之初凡厥民庶日以斯言为告若曰以斯言为诞欤何告者无间若曰遽以为然

欤何孔圣有不语者四遂择日斋沐躬款祠下请观其实逮神座降语。历历伟听震响满空凡人心腹中事不欲宣扬及默恳而未言者悉皆昭布

允知民告之不 诬既不我诬而凡所以拯旱又所以弭疾为天民之福庇者可不显诸遂刻翠琰以永其传天会十二年文林郎秘书省秘书郎

南辽州平城县事借绯王举撰元一统志辽阳神庙在辽山县东三里山上有祠今属辽州 顶上祠在榆杜县西北八十里山有神祠祷雨多应

显泽庙在和顺县东四十里合山上有懿济夫人显泽祠祷雨多应。 故轑阳城在辽山县北金天春二年移于今治今属辽州 黄泽关在辽

山县东一百二十里故基犹存。今属辽州阳城马陵关在榆社县北九十里有庞涓墓 废仪州唐改箕州为仪州以州东岭取名今属辽州太

平寰宇记屋騋嶝在辽州郡国志云高齐之初镌山复写一切释经于此也 困闷城在州南十五里旧图经云赵简子至此病笃。还筑此城。由此

为名。又有困闷川  宦迹

元一统志赵奢史记秦伐韩军于阏与赵奢将兵救之大破春军。秦军解而走遂觧阙与之围而归

碑刻图经志李邦彦宋文庙碑记 政和八年夏六月。上亲御翰墨。作训于四

方多士。以其诏属臣邦彦使奉行之秋七月披旨揭示于太学暨辟廱仍著之石。九月臣以职事进对便朝上谕臣曰前日诏书学者冝识所以训

迪之意。且暴疾邪僻。岂士人所为。臣顿首谢曰。陛下兴学造士。泽之入人深矣。孰不能惠上德而化之。圣诏一颁。鼓舞丕应。成目喻而心成。咨嗟诵

咏者不可一二数。愤激而劝以义者慨然相先也。盖教之道素明而理义之感人若是其敏。愿诏儒臣作记。以杨厉休迹。俾天下后世无忘其章。越

二月。御笔委臣。识之。而臣疏逖一介。擢。长师儒。毫发未报。震翰所及。奖饰逾。分。春注之意。不替益专。且不以无累。取玷上宠。俾加序述。惟是不腆末

学。固不足以辱命而载名其下。有荣耀焉。臣之幸也。谨拜稽首而言曰臣闻。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人伦治化之本义命之大戒存焉士之所学

学此者也上之所教教此者也政事之兴风俗之醇。皆原于此。监二代礼庶事备矣而教养之法加详法象所示云汉其章。人才之成。金玉其质。㧞

奇取异序爵而官使之名正分辨咸懋嘉德故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羔羊节俭正直之风有辞于永世知所以尊义而立命故也治降叔末君臣

信义之论策名委质戒辟之责犹行于区区战国之间特以为美谈岂馀波遗泽燕及来业而人论之教在人心者未熄耶上以神明渊懿之资发

挥前圣光大之烈励贤崇化一本于学所以风天下而善万世者三代不足过也邪谋弗感既底于宪而训辞谆切必物勤于庠序师儒之官宸虑

所图至深且远矣譬犹庆霄清明日月中熙有目有趾者待是焉顾非甚愚昏不知向是革心涤虑祗奉明德戒惧而不敢少易也呜呼士之取重

于世者以义命在我物无得而移之故尊君亲仁之心常存而不䘮嗜逐末者义以利胜乐于时者命以故灭陵夷渐渍始失其常也。越及诞作狂

僣矫诬之行而阶之为祸屦校之施金枙之戒固不在厥初则天心仁爱之笃形于诏谕其为惠可胜既耶书曰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夫以九重之近干制四海之远德意志虑非言弗宣禀令之臣所当奉以周旋靡遑夙夜矧奎章洛画昭布于上下而又勒诸翠琰垂范将来。顾畴

敢不力臣积文未工愧无以形容圣作之万一然戒告之严委寄之重尚俾来者勿怠于成以奉杨丕显休命于亿万斯年之永则是记也岂持侈

上之赐使后世歆艳其美而已哉。冬十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己朝议大夫试大司成同修国史陇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臣李邦彦奉

御笔记并书鲁翀元文庙碑古师道统于君。夫子之生也丁世教湮微之会。迺约唐虞三代君师大法。明天常。正人纪。布衣之士尊守其教犹足使民彝物则莫

之或息况君天下以厚皇极之福乎此吾圣人所以开万世功也初圣朝天戈所至儒其人者兵则生之俘则民之家则优之才则官之世皇御天戡定六合六德滋盛儒奉

诏议宾贤能既有鸿绪洪惟皇上稽古闵今仕不根学寰。我至治敕中书定贡选延祐乙卯春天下俊造则试京师高阳许氏才子曰有壬廷对异等秩承事郎倅晋宁

之辽州至则诹上帅下葺庙敦学书来属记再至弥幼翀以不可终让乃询其事而笔之曰。城辽昉自祝融。历代或革或因。辽固太古之遗名也。学宫位州治坤隅近

古石刻故在。至元始年。守臣知杰构殿遗址来政相仍栋宇寖具。大德癸卯震尽覆。凡四涉年至丙午守赵容仅殿未庑旷且一纪龙集丙辰得今张守思义暨许君迺

庑迺像迺门迺墉以及室堂师席是隆翼舍其旁以庇诸生于庖于烹于廥于藏新屋百楹晔其相望州人父老聚瞻告语痹脆于先今也雄坚䟽卤于昔兹也致密

翀闻之叹曰微雨君协志志我能至是乎且其后肇端其年之春讫绪将丁之秋尤见其民奋于顺令也用是告夫州之人曰圣天子文明陶冶宇宙尔州长人崇学

明教可谓知所务矣古者政与教一违世趣下稽簿书走期会集狱讼嚣榜笞目之曰政所谓教则凡阁庠序视曰虚器蔑不加恤三纲沦九法斁职此故也今贤长伯任

教于上多士力其学于下道明德立才良行修居而笃于家出而用于时俾仁义泽无所息于天地万物位育之间上不孤朝廷养贤及民之丕图下不负牧伯承流宣

化之至效此其有望于诸君子也或者沐近利污下流曰是皆用儒之路也岂足与言儒者之行哉惟吾士也慎思无忽


{{{caption}}}

建置沿革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榆社县汉涅县地属上党郡晋于今县西北三十

五里置武乡县隋开皇十六年置榆社县属韩州唐武德三年县置榆州六年州罢以县属辽州宋熙宁七年州罢隶平定军省本县为镇入威胜

军武乡县元丰八年复置辽州仍置县来属元仍其旧本朝因之辽州志谨按寰宇记云榆社本汉涅县地至晋于今县西北三十

里置武乡县属上党唐武德元年隶韩州三年以韩及并之平城置榆社州。又析置偃武县六年州废。省并偃武以榆社东城来属辽州宋及金仍

旧。前元初行仪州事。辛丑年隶平阳府亲管。至元三年并入辽山县。至元六年复立榆社县隶辽州

本朝因之。仍立榆社县隶辽州。太平寰宇记 榆社县西一百一十里。依旧管七乡。 本汉涅县地。晋于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武乡县。属上党。十六

国前赵石勒。即此邑人。后魏改属武乡。移于今县南韩州武乡县界。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榆社县。属韩州今潞州之寰垣繇理是也。因今县西北

榆社故城为名。大业二年省。义宁元年又置。  官制

国朝官制 榆社县知县正七品 县丞正八品 主薄正九品 兴史未入流 儒学教谕未入流  训导未入流僧会司僧会未入流 道

会司道会未入流 阴阳学训术来入流 医学训科来入流  公署

辽州志官廨 按察分司衙在城街北 县衙在按察司衙西三十步税课局在西关街西仪川仓在衙门街西

城池 辽州志县城周围二里四十五丈

乡坊辽州志礼义乡 富𨓜乡 清善乡 将相乡 仁寿乡 在城宣化坊

雍陆坊  渠堰

辽州志本县居民所种皆山坡田地并无渠堰  至到

辽州志榆社县 四至 东至辽州洪渡村五十里 西至太原府祁县梁平村界七十 里南至沁州武乡县关曲村界五十五里 北至辽州

和顺县双丰村界四十里。 八到 东到辽州一百里。 西到太原府祁县一百九十五里。 南到沁州武乡县七十里。 北到太原府榆次县一

百八十里。 东南到沁州武乡县一百七十里 西南到沁州一百二十里东北到辽州和顺县一百六十里 西北到太原府太谷县一百六十

五里。元一统志榆社县东北至上都二千里 东北至大都一千三百里。西南至本路平阳府五百里。 东至本州一百里。 东至辽山县黄

岩村四十五里。 南至铜鞮县贾豁村界六十里 西至太原路太谷县土河村界九十里 北至和顺县马陵村界五十里。 东到本州城一百

里 东南到潞州襄垣县一百五十里 南到沁州钢鞮县武乡城七十里。 西南到沁州钢鞮县一百二十里。 西到太原路太谷县二百里

西北到太原路榆次县二百二十里 北到和顺县仪城县一百里。 东北到和顺县二百里。

山川辽州志秀容山在县城南三里高二里盘踞三十里 禅隐山在榆社县

西七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如箕东向图经志顶山在州城西北八十里林木蔽医雄峙突兀。俯视群峰其势如首故曰顶山车山有庙曰顶山神

拜人祷两有应大德十年九月立碑 原示输顶山神碑记 晋阳之南仅百里许。有属县曰徐沟榆杜。善士杨满孙义者介安吉来。以顶山神庙

记为请。曰顶山在晋为名山尚矣山之形状突兀巃嵸岚光积翠。盘踞数十里相楼境壤号称绝胜在东曰古仪在西曰山在南曰钢川在北曰

繁穰茂林蓊郁诸峰环抱四围如玉屏川原迤逦。其平如砥殊有尘外趣斯乃顶山之奇观也吾乡自上世传闻县之李清里张公复为顶山之神

神之蹝迹。由来未得其详但知土人建祠设祭。香火绵绵不绝者有年矣尝云神之平昔天姿颖悟立志不凡含弘宽大之量雍容和缓之仪能俯

仰于稠人中与人交甚款密时间谈咏世外事神亦未尝自神之也里中贤违耆宿辈莫不耸敬咸曰张公才如是其高德如是其赡今区区甘堕

俗类胡为不腾违专一方靣坐镇雅俗。俾苍生受其赐与吾軰欲荐进于有司第恐愚氓无知不违荐贤之要适足以污渎于公然犹惓惓兹怀再

四者屡矣将恐荐之之道后时也无何公已仙蜕矣灵明英秀之气聚而为顶山之神变化莫测为两为云为风为雷疫疠里人自县违之州至闻

之于朝历代斯久益加崇敬违至隋开皇六年重修顶山神庙神灵昭昭血食一方在隋之前未审是何代始世代沿革遭离变故庙貌又不知其

经几兵革矣。神之灵初不计庙之存与否英灵故在焉神之出处颠末盖如此属者承平日久民获奠居风恬俗简家给人足盖百年以来德泽之

所渐渍礼义之所抚摩风俗兴敬让之风比屋屏鄙野之习万里春台熙熙然如尧舜之世盛矣。哉里人相率岁时伏腊烹羊炰羔吹笙鼓簧思所

以娱顶山之神者不一其祭庙祠落成久矣神像俨然如生存栋宇翚飞丹碧辉映两庑翼拱龙池澄湛构亭其上神门深邃缭以周垣规模布置

焕然一新庭宇闲朗工程坚整较之前代尚或过之若夫旱干水溢之厄灾戾疫疠之殃皆神所司稍旱则致祷于池方祈于圣水感甘澍之辄应

以故物无疵疠人保康宁土民来祭酒至于成池肉至于成林远近毕集贫富一方懽声杂还非神潜储厚德以硕民安得敬信致祭如是丰且备

耶灰交邢章清修河谷耆宿不谋佥同。相谓曰吾乡幸赖贤牧守明审法令一毫不及于民清廉介特克谐公政。俾我小大之家无不给之患吾牧

守治民之恩。未尝不尽其诚神之默祐吾民亦未尝不显厥灵斯二者不文诸石以寿其传可乎。谨以满义之辞。次第而为之记。 从仕郎太原路

儒学教授原宗输撰 漳河辽州志漳河 在州城西二里从西北六十里红花岭发源。经由南流入武乡县界太平寰宇记武乡水 在县西一

里源从平城县西南八赋岭下出西入武乡县 沤麻池 在县北三十里即石勒布衣时沤麻于此与李阳所争处今枯涸止有处所 石公泉

在县东四十里源发武乡岭下是石勒饮马之泉土产

辽州志青麻皮风俗

辽州志其民俭啬朴野少文勤于农亩气候差寒皆山坡地土宜莞豆板豆少种二麦黍榖稍旱则熟

户口辽州志军民站匠等户一千八百七十一户计男妇八千一百八十七口

男子四千五百三十七口 妇女三千六百五十口关隘

辽州志马陵关在县西北九十里道路窄狭峭壁崄峻。下有流水不息系南北经行大路西达太原等府前元设立马陵关巡检司

本朝仍设巡检司以守之铺舍

辽州志驿传除设立急递铺外自来不曾设置站驿 緫急递铺在城东门外街南三十步 东至闫壁村一铺 王景村一铺 牛家庄一铺

武乡岭一铺至辽州界黄岩铺 南至谭村一铺 邓谷村一铺 长宁村一铺 东方村一铺至武乡界关曲铺 北至东周村一铺 五元村

一铺 下紫塞一铺 上紫塞一铺 思欢村一铺 老谷村一铺 白壁村一铺至太谷县界马陵关

坛壝 辽州志社稷坛在县西偏北一里无祀鬼神坛在县西北一里 风云

雷雨山川坛在县南一里  庙宇

辽州志文庙榆社县城东门外街北 三皇庙榆社县在城西北隅 城隍庙在榆社县县衙西街北图经志大同寺。在县东南外附城 崇圣寺。

在县西北七十里禅隐山四山环抱寺左有泉涌出名道人泉太定二十七年立碑 张天羽崇圣寺碑记 武乡之西北曰禅隐山之阳古寺曰

崇严宋嘉祐间改额曰崇圣。旧有石刻。断坏字剥其由来无文可考但耆老宿德传闻昔一客僧来自五台过此投宿。叹羡寺之形胜惟水不附近

艰于汲引。梯旦将行。徘徊寺之左以柱杖画其地令人下插取未盈尺其僧遽去。灵泉出焉主僧惊异稍加䟽凿则涌如珠玑分流利用施无尽藏

自此一方云气增秀土脉多松从来所说迺文殊菩蕯显化之迹也。向经兵火寺坏僧残净行支持者亦不乏人至大定十五年出主云江愍念久

弊。自愧于中发愿投诚重为修建凭化道之感通。忘心力之勤悴。近者远者乐施助工经之营之功增旧制正位释迦佛大殿左右相对慈氏罗汉

殿法堂云堂厨库廊庑伽蓝神位寮舍三间名手绘塑尊像圣众威仪妆严。灿然其足续建东西二方丈始以乙未岁敬修其愿卒以丙午岁告成

厥功一纪之内兴旧起废中外雄壮为之鼎新向非主者行业周圆其孰能与于此或曰佛刹具体复作二方丈于意何哉江云寺本教院前后师

徒皆精进于经论吾有法侄鉴公自十有九岁上党昭化寺请主讲席学徒甚众莫不服膺由是令闻已著每敷演之睱览传墱祖道颇有开觉故

游郑圃参普昭宝和尚目撃道存言下相契宝曰吾得人方便矣因留三数年间深入悟门尝密与群僚缁素之众拟议云此佛门梁柱不可失也

其道驾师范有如此者又小师贞公亦该通图觉等教复探𦣱宗乘之学一饼一钵遐适诸方久之道眼孤高。机锋清峻因参请南京法云宁长老

印可深证。相接法嗣。绰有馀裕吾所以建东西二方丈。鉴贞二公皆吾崇圣门下昆季尔各游方传道为人天师故设此两位以待他日之归也。丙

午秋。贞公聊复还山。江为慰自足次年正月江迺坐亡收功而去入寂灭乐是以贞公未易他适驰书有禀于鉴公谓寺事兴修一切成就。今欲作

禅林。请尊宿住持。接引十方本分衲僧永为祝圣寿道场而法属善信咸悦而随。殊无不可之与否也。师闻而叹之曰吾怀是念久矣方图咨问来介。

千里之外应若符合夫事有定数复奚疑焉。吾昨一往添修观音堂圆明庵意实在兹。况吾乡山林之深秀云泉之清胜风俗之淳厚。仰此梵宫又

文殊圣迹之地增之为禅会。斯亦冝然为国焚修功德。利益不其大矣哉于是特立规风尊严古式有禅师福淳者来谒临江慵叟。温颜诱掖话此

始末托为之记叟曰我本武弁之下老寄猥职甘为弃材。夫何可取当求诸乡先生淳曰闻叟之平日多空门友乐于为善道。贵居赏。不以文华较

之也其固必之意不能拒勉而诺之。尝闻寺院以招提称之。谓招引提携十方英俊弘阐佛法之所也主之者苟专袭于甲乙何拘之一隅也已今则

祖道益兴良多适变且如都下竹林大刹香山潭祐是也沿教趋禅玄之又玄分枝共蒂。因方就园况寺出宗师。山名禅隐缘相契尔信非偶然移

来古佛家风。还见此山靣目。而今而复。辟曹溪路。开维摩室。往来抱道。驻锡人寰宁知文殊不复寓于其间者也凡合会人。请高著眼。显武军沁州

军资器库都监骑都尉。清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张天羽撰  古迹

太平寰宇记古榆社城在县北三十五里。魏地形志云。武乡县北有榆社县城 古箕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地形志云。太原二百一十里有箕城春

秋僖公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即此也 县城即故武乡也。石勒时筑前赵录曰石勒上党武乡人僣号复。还今曰。武乡吾之丰沛其复之三世

陵墓辽州志庞涓墓在县西北九十里马陵关半山有古塜土人传为庞涓墓

无碑碣可考。石勒墓。在县北二十五里赵王村山俯其右水流其左东南半里有古庙金明昌二年重建无碑碣土人传之甚详


{{{caption}}}

建置沿革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和顺县周春秋阏与邑也。又为晋大夫梁馀子食

邑亦名榆城汉为沾县地后汉因之并属上党郡晋属乐平郡。元魏孝昌二年罢乐平郡及县北齐移治沾城。隋开皇七年。于今治置和顺县因界

内有古和顺城故名唐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属辽州。宋熙宁七年罢辽州省本县为镇入辽山县属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辽州。元祐初复置和

顺县。元仍其旧。本朝因之辽州志谨按县宇碑记云此晋大夫梁馀子养食邑也又按寰宇

记云。此汉沾县也即春秋阏与邑也史记秦伐韩阏与赵惠文王使赵奢救之大破秦师即此地也。后魏孝昌二年。置乐平郡。隋开皇五年。复移于

今所属并州十三年仍移于治。以其所置和顺县东北有古和顺城。故取为名。前元亦曰和顺。隶辽州。

本朝因之。仍曰和顺。隶辽州。与地广记 和顺县。本韩之阏。与邑赵奢破秦军于阏与。即此。汉为沾县。属上党郡。后置梁榆县。晋卢谌征众赋云。访梁

榆之卢郭。乃阏与之旧平是也。隋开皇十年。改曰和顺。属太原县。史记秦昭襄三十八年。攻赵阏与。赵奢曰。其道远险扼。譬两鼠闘于穴中。将勇

者胜。乃使赵奢将大破秦军。乃解阏与之围。汉书高帝纪。韩信破代相夏说于阏与。地理志沾县属上党郡有沾水出壶沾音他兼反

官制国朝官制 和顺县知县正七品 县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典史

未入流 儒学教谕未入流 训导未入流 僧会司僧会未入流 道会司道会未入流 阴阳学训术未入流 医学训科未入流 黄榆岭

巡检司巡检从九品  公署

辽州志官廨 按察分司衙在 县衙东县衙在按察司衙西四十五步仁济仓在县衙东北

城池 辽州志县城周围二里二百三十步

乡坊辽州志在城乡 永兴乡 忠信乡 玉女乡 仁寿乡 德宁乡 高

丘乡 石城乡 坊曹顺坊元一统志 仁寿管 倾城管 高丘管 玉女管 忠信管 德宁管 水兴管

渠堰辽州志渠堰和顺县居在太行山顶所种田地皆山坡峻岭并无渠堰

至到辽州志和顺县 四至 东至邢台县界稻畦村一百一十里。 西至榆

次县界白坡头村一百三十里 南至辽州界寒桃村四十里 北至乐平县界冶头村五十五里 八到 东到邢台县二百五十里 西到榆

次县二百二十里。 南到辽州九十里。 北到乐平县九十里。 西北到寿阳县二百二十里。 东南到辽州一百三十五里。 东北到赞黄县二

百三十里。 西南到榆社县一百六十里。元一统志 和顺县北至上都一千八百里。 北至火都一千一百一十里。 西南至本路平阳府六百

九十里。 南至本州九十里。 东至邢台县孙家会界一百一十里。 南至本州辽山县寒桃村界四十里。 西至榆次县倾城村界一百四十里

北至平定州乐平县社庄村界五十里。 东到顺德路邢台县二百四十里 东南到磁州武安县二百七十里。 南到本州辽山县九十里。

西南到本州榆社县二百里。西到太原路榆次县二百里。 西北到太原路寿阳县一百五十里。北到平定州乐平县九十里。 东北到真定

路。赞黄县三百里  山川

太平寰宇记九原山。在县西十一里国语赵孟与叔向游于九原。即此也图经志合山。在县东四十里高二里盘踞五里松柏苍古宛然有鏖外趣。

辄下有二泉名曰娘子泉郎君泉有时流不息有时逆回入穴每遇水旱祈祷辄应上建二庙有神曰懿济夫人曁弟显泽侯元锡号为合山之神

岁时致祭焉亡金至大四年五月立碑 史良合山神庙碑记 夫有功于民者祀冝享于万年无益于世者德难明于千载盖人非神无以享其

祐神非人无以仰其灵。合山懿济夫人并弟显泽侯者能出云气吐膏泽无祈不应有感必通乃自古之名神也。予尝读之梁选闻之班固曰夫人

者昔枢姑氏之女也躬以柔懿没而为神渊泽滃然肤寸千里显泽侯亦能泽润生民功加有普举蒙厚利屡格有年时事之惟谨不忘神之德也

当世之重不其韪欤元膺厚爵皆宋朝旧封所降宣命。刊之翠琰今尚存焉二神闷宇皆敕修之至我大金真祐间边备稍失有事中原烽火然空

祠灰灵烬而我晋阳公感厥神灵伤其无处虽复修之权为小殿至正大二年盗拒河东皇上震怒命将讨之我经略张公是时方任本郡刺史率

兵从之偏骑而出困于敌中于是默祷尊神果获孚祐得遇吉人导之夜出既而雷雨甚至。漂溺其迹使敌人不得追之方解其危然而坚持素节

曾不少易朝廷嘉其忠赤复任本郡刺史继迁经略使厥后自春徂夏旱暵为忧时雨未霑。苗将槁矣。公乃敬祷俄获沾足岁则大熟俱受其赐公

感而叹之曰惜乎灵寝卑微神不可止未足耸人之瞻仰吾其慊焉乃自输诚计功命匠因其故址而复崇之于斯时也力役不劳俯求材木不可

胜用第有经营之意胥志缔构之劳先建夫人正殿一所龙王堂三间碑楼一座暨拜殿耸然可观。巍巍咸使一新得旧塑神像迁而置之暨诸供

仪莫不毕备得庙貌之尊严使神灵之安妥。非公之诚。其孰能如是耶。诗不云乎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此之谓也。噫公之用心非惟少答于神休抑

愿协宁于帝宇望风雨惟时年榖丰登里咏涂歌人安其业则太平之象复观于今日也故阖境之人喜而赞之曰。此当世之美事可不刻石而记

之以此嘱予为文辞不获已愿书其实而志之。使历世传之无穷。永孚于休。不亦冝乎。辽州志首阳山在和顺县东南四十里。高三里。盘踞四十

里。形势崄峻林木森然。太平寰宇记首阳山在县东四十里。按论语郑互注。首阳山在河中䈬坂城南。今阳区山。俗号为首阳山。 凤凰山 在县

西二十里。势如孤塜。高一里盘踞五里 㟦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高四里盘踞二十里林木郁郁 九京山 在县西北五里高三里盘踞二十

里。其势平易考之檀弓九京即九原也昔赵文子与叔誉观乎此 石鼓岭 在县南三十里一山横截高一里盘踞二里系辽州界限往来大道

上有一石如鼓状故名曰石鼓岭 武乡水 在县西南一百里出自孙膑坡下南流入榆社地界 漳水 在县南北各半里有二水其出自乐

平县西阴山之阳至县东二水相合东至辽州交漳村流入涉县界太平寰宇记梁榆水 注水经云榆水出梁榆城西大嵰山卢谌征艰赋云访

梁榆之虚郭乃阏与之旧都是也 清漳水 在县北 南万水 在县西南四十八里出黄万岭下又有南松子水北松岭水 九京川 在九

京山北东西二十里辽州志沤麻池 在县东。三十里曰李阳村土人传石勒沤麻于此遗迹犹存考之通鉴有曰石勒为赵王捬李阳背曰孤往

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即此地也。 饮马池 在县西九十里山名三尖其下有池源出山阴清流如镜土人传石勒饮马于此无碑碣可考

万水泉 在县东六十里源出合山之东南流与漳水合   土产

辽州志青麻皮 木猪苓 炭窑二座  风俗形胜

辽州志其民俭啬朴实勤力农作地居太行绝顶气候极寒不冝二麦故雨多则山深地冷禾黍不熟遇旱则有收成。元一统志 山川险峻地少

平夷郡志云  户口

辽州志军民站匠等户一千九十七户计四千一百七十五口男子二千一百五十七口 妇女二千一十八口

关隘辽州志黄榆岭在县东八十里山势崄峻系太行高处诸峯罗列高十里

盘踞三十里。东达顺德北平等府今设立巡检司以守其地  铺舍

辽州志驿传除设立急逓铺外缘系僻路并无站驿緫急逓铺在城县衙南街北三十步 南至西仁村一铺 石鼓岭一铺至辽州界平王铺

坛壝辽州志社稷坛在县西一里二十七步 无祀鬼神坛在县北三百三十

五步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一里三百二十一步  庙宇

辽州志文庙在县衙东街东 三皇庙在县西街北城隍庙在县衙南街北寺观

辽州志龙华寺在县西半里。有铁佛一尊有碑一通其文剥落不全 麻衣寺在县北二里有山盘踞五里上有废寺名曰麻衣殿宇不存败垣尚

在。瑞云观在县西南二里名爨村。有三清堂三间庚子年立碑即目碑断不能具录全文

古迹太平寰宇记故赵奢垒在县东五十里辽州志鹿苑在县西北二里。土人

传为战国赵寰子养鹿苑废墉尚在。方广十亩晋大夫墓。在九京山见礼记檀弓今无形迹赵王台在县西二里一山峙立状如伏虎。上有一

台土人传为战国赵里子避暑宫。故址依然瓦砾可验无碑碣可考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四十五

重录总校官侍郞臣高撰

学士臣瞿景淳

分校官修撰臣丁士美

书写办事官臣梅元绍

圈点监生臣曾辰化

臣马宗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