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千二百六十九 永乐大典
卷之八千二百七十五
卷之八千三百三十九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二百七十五 十九庚

洪武正韵补明切戎器。五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又刀剑曰短兵。楚辞。车错毂兮短兵接。范寗注榖梁传。五兵。矛戟钺刀楯弓矢。兵

本戎器。后世因呼士卒为兵。谢弈目桓温为老兵。是也。许慎说文械也。从升持斤。并力之儿古文。兵从人廾干。。籕文徐锴通释会意。彼平反。

尔雅出为治兵。尚威武也。郭墣注㓜贱在前。黄勇力。刘熙释名战死曰兵。言死为兵所伤也。顾野王玉篇彼荣切。从斤。斤兵也陆法言广韵戎也。世

本曰。蚩尤以金作兵器。孙愐唐韵甫明切。宋重修广韵周礼有司兵。掌五兵五盾。丁度集韵晡明切。郑樵六书略形兼意。吴棫韵补叶音奔谟切。道

藏觧。带天皇寝停驾高上兵王真启角节。翼卫自相扶。又逋旁切。戈也。左氏传。𣈆赵鞅之占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戴侗六

书故兵。杀伐之器也。韩道昭五音类聚䋽。音兵。杨桓六书统帮母。。战具也。从收持斤斧戉之属。统注。䋽隶。䋽省文。古文。䋽从人从收。持干。或

从人从康䋽同上或从收从斤从一持一斤也。熊忠韵会举要宫清音本作隶省作兵前吾丘寿王传注。五兵。矛戟弓剑戈。周礼肆归注。五兵

矛戟剑楯弓鼓司右五兵注郑引司马法曰弓矢围殳守戈戟助。又司兵五兵注。郑司农云车之五兵。戈殳戟酋矛。卒之五兵。郑云无夷矛。而有弓

矢。淮南子说五兵东方矛。南方弩中央剑西方戈。北方铩。又诗曰兵战器也。人执兵亦曰兵。李存古正字俗作兵非。字濝慱义兵戍也赵谦声音

文字通䋽京切从收持斤为意。𠬿籕文重一画。。古文从人收持干为意韵会定正字切帮经帮宾边兵。

并吉论语古孝久湫秦庙器并见杨

銁锺鼎集韵薤叶篆见姚敦临二十体篆古孝并古老子铭

并义云章古文并见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并徐铉篆韵并高勉斋学书韵总

并六隶书统书孔宙武梁张普题字魏臣奏并洪迈汉隶分韵

张纳陈球冯焕州辅碑并真汉隶字源书欧阳虞世

蔡草襄书王羲怀

并鲜于枢赵子

叙兵杜佑通典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所谓大刑用中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辅遂之战阪泉之师。若制得其冝

则治安失其冝则乱危商周以前。封建五等。兵遍海内。彊弱相并。秦氏削平。罢侯置守历代因袭委政郡县。缅寻制度可采。唯有汉氏足征。重兵悉

在京师。四边但设亭障又移天下豪族。辏居三辅陵邑以为强𠏉弱技之势也或有四夷侵轶。则从中命将发五营骑士。六郡良家贰师楼船。伏波

下瀬。咸因事立称毕事则省。虽卫霍之勲高绩重身奉朝请。兵皆散归。斯诚得其冝也。其后若王纲觧纽主权外分藩翰既崇。众力自盛。问鼎轻重

无代无之。如东汉之董卓。𡊮绍𣈆之王敦。桓玄。宋谢晦刘义宣齐陈达。王敬则。梁侯景。陈华皎。后魏尔朱荣。高欢之类是矣。斯诚失其冝也国朝李

靖平突厥李𪟝灭高丽。侯君集覆高昌。苏定方夷百济。李敬玄。王孝杰娄师德。刘审礼皆是𡖖相率兵御戎戎平师还。并无久镇。其在边境。唯明烽

燧。审斥堠立障塞。备不虞而巳寔安边之良筭为国家之永图。玄宗御极。承平岁久。天下乂安。财殷力盛。开元二十年以后。邀功之将。务恢封略。以

甘上心将欲荡灭奚契丹。剪除南蛮吐蕃。䘮师者失万而言一。胜敌者获一而言万。宠锡云极。骄矜遂增哥舒翰统西方二师。安禄山统东北三师

践更之卒。俱授官名郡县之积鏧为禄秩开元初。每岁边资约用残二百万贯。开元末。巳至一千万贯。天宝末。更加四五百万矣。按兵部格。破敌战

功各有差等。其授官千才一二天宝以后。边帅怙宠便请署官易州遂成府坊州安台府别将果毅之类每一制则同授千馀人其馀可知。虽在行

间并无白身者。关辅及朔方河陇四十馀郡河北三十馀郡。每郡官仓粟多者百万石。少不减五十万石给充行官禄暨天宝末无不罄矣糜耗天

下。若斯之甚矣于是骁将锐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二统。边陲势强既如此朝廷势弱又如彼奸人乘便乐祸觊欲胁之以害。诱之以利。禄山

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昔汉祖分裂土地。封建王侯。吴芮独卑弱而忠。韩彭皆强大而悖。贾谊

睹七国之盛。献书云。治天下者。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若惮而不能改作。末大本小终为祸乱。文景因循莫革。遂致诛错之

名。向使制置得其适冝。诸侯孰不信顺。奸谋邪计。销于胸怀。岂复有千纪作乱之事乎。语曰。朝为伊周。夕成桀跖。刑势驱之而至此矣。又兵法曰。将

者人之司命。国家安危之所主。固当先之以中和。后之以材品。或未驯其性。苟求其用。授以铦刃。委之专宰。利权一去。物情随之。噬脐之喻。不其然

矣。夫戎事有国之大者自昔智能之士皆立言作训。其胜也。或验之风鸟七曜。或参以阴阳日辰。其教阵也。或目以天地五行。或变为龙蛇鸟兽。人

之聦颕。方列轩冕。知吉凶。冠婚之礼。习庆吊俯仰之容。稍或非精。则乖常度。故仲尼入庙。每事皆问是必不免有所失也。矧其万千介夫出自闾井。

若使心存进退之今。耳听金鼓之声。手候撃刺之冝。足趋鹅鹳之势。随地形而变阵。焱驰电发之疾。因我便而乘敌。胜负顷刻之间。事繁目多。应机

循古。得不令众心系名数而无暇。安能奋勇锐而争利哉。以愚管窥。徒有其说。只恐虽教亦难必成。然其训士也。但使闻鼓而进。闻金而止。坐作举

措。左旋右抽识。旗帜指麾。习器械利便。斯可矣。其抚众也。有吮痈之恩。投醪之均。挟纩之感。行令之必。赏罚之命。斯可矣此乃用无弱卒。战无坚敌。

而况以直伐曲。以顺讨逆者乎。若以风鸟可征。则谢艾枭牙以旗而克麻秋。宋武麾折沈水而破卢循。若以日辰可凭。则邓禹因癸亥克捷。后魏乘

甲子胜敌略举一二。不其证欤。似昔贤难其道。神其事。今众心之莫测。俾指顾之皆从。语有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

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

凡兵以奇胜皆因机而发。但取事颜相类。不必一二皆同。览之者幸察焉。其与孙子义正相叶者即朱书其目。颜相类者。即与墨书。其法制可适于

今之用者亦附之于本目之末。又曰。甲兵之用。其来尚矣。周罔井田以定兵赋。夏官司马而掌车戎。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井田之制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

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二头。甲兵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干戈备。

是谓。乘马之法一同百里。堤封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围围衎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𡖖大夫来地之

大者也。一封三百一十六里。堤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天子畿方十里。堤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六万

井。马四万匹。兵车万乘于是戎马车徒干戈素具奚。术音遂。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讲武习艺。无阙于时具军礼篇历代皆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凭

弱犯寡。则青之青。犹瘦。四面削其地。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坛读为𫮃。谓置之空𫮃之地。出其居更立其次贤也。野荒民散。则削之。负

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执治其罪。放弑其君。则残之。残灭之。犯令陵政。则杜之。杜塞使不得与邻团交通。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谓有禽

兽之行此禁暴静民之大略也。洎周衰齐𣈆吴楚迭为霸国。更相吞灭以至七雄。班孟坚有言曰。当是时也。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

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故齐愍以技撃彊。兵家之技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中之胜。魏惠以武卒旧奋盛起也。秦昭以锐士胜。锐勇利

也。若齐之技撃得一首则受赐金事小敌脆。则偷可用也。偷谓苟且事钜敌坚则涣然利矣。钜士也焕然散貌是亡国之兵也。魏氏武卒。衣三属之

甲。上身一。髀禅一。胫缴一。凡三属也。属联也。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介置戈其上。胄带剑。嬴三日之粮。胄兜鍪也。胄带剑者。兜鍪而带剑也。嬴谓

担负之也。日中而趋百里。一日之中也。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试之而中科条也复。谓免其赋税。田宅者给其便利之处也。如此其地虽广。其税

必寡。其气力数年而衰。是衰国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狭厄。其使人也酷烈。狭。地小也琵。固也继。犹重厚也。烈也。狃之以赏庆导之以刑罚。狃

串习也。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能得著甲者五人首。使得隶役五家。是为相君长也。是最为有数故能

四代胜于天下。然皆千赏蹈利之兵耳。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矜持也。虽地广兵彊。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已也。鳃。惧魏也轧。钱轹也。䋽。贵

先祀反。轧。音于点反。然则齐桓𣈆文之兵。可谓入其域而有节制矣。入王兵之城而未尽。犹来本仁义之大统也故斋之技撃。不可以过魏之武卒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锐士。直亦当也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老氏曰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

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若夫舜循百僚。咎繇作士。命以蛮夷猾夏寇贼奸究。刑无所用。所谓善师不阵者也汤武征伐。陈师誓众。而放擒桀纣所谓

善阵不战者也。齐桓南服彊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存亡继绝功为伯首所谓善战不败者也。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

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秦人为之出兵昭王返国。所谓善败不亡者也。若秦因四代

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夺其牙爪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仇敌。焱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

矣。焱音朴。管子曰。夫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论工告军器制器。兵器选士。政教。军中号今服习谓使习武艺。遍知天下。谓遍知其地形隘易主将工拙。

士卒勇怯也。明于机数。此八者皆湏无敌故兵未出境而无敌者八者悉备然后能正天下。又曰。凡人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或守。或战。虽

后至死。不敢恃之以德于上则有数存焉于其间。故至于此也。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一变。田宅富厚足居也二变不然。则州当与宗族足怀

乐。三变。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得之也。君之恩厚皆在于民。无所他往。故得民致死。四变也。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

也。五变。不然。地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六变。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赏明而足劝也。七变。不然。则有深怨于敌人也。八变。不然。则有厚功于上也。功

厚则禄多。故亦自为战而德于君。九变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利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之三暗。汉文帝时。匈奴屡入

寇。晁错上书论备边之要其略曰。丈五沟渐车之水渐音子廉反。陵阜崎岖。积石相接。此步兵之地。车骑五不当一。平原广泽。漫衍相属。此车骑之

地。步兵十不当一。候视相及。川谷分限。此弓弩之地刀楯三不当一。草木蒙笼。枝叶蔚茂此矛鋋之地。长戟二不当一。穹崇险隘。阻厄相视此刀楯

之地。弓弩二不当一。卫公李靖曰危阪高陵谿谷阻难。则用步卒平原广衍。草浅地坚。则用车追奔逐北。来虚猎散。反复百里。则骑。故步为腹心。车

为羽翼。骑为耳目三者相待参合迺行。宋文帝元嘉中。每岁为后魏侵境。今朝臣博议何承天。陈备边之要。其大略。一曰移远就近。以寔内地。二曰

浚复城隍。以增岨防。三曰纂偶车羊。以饰戎械。四曰计丁课役。勿使有阙。宋仁宗神武秘略叙兵。兵之所由来远矣。与民皆生舍血之患。见犯则

校。况于人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常理也。人生而静。感物而动。物之感人无穷。则人化于物。是以有悖逆诈伪之

心。淫泆作乱之事。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智者诈愚勇者苦怯。又何况生而有。好利故争专生。生而有嫉恶。故残贼生。圣人于是立德以化之制礼以。

导之。化导之不革。则有设禁以防之。作刑以威之。刑者。法乎天之震曜。时之肃杀。甲兵乃刑之大者。淳古之世。至治之极。尚有阪泉之征。共工之阵。

丹浦之战。有苖之伐。施及周宣。兵定天下。天下既定。橐弓戢戈。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作九伐之法。以正邦国。以伐有罪。周道既哀。诸侯立

政王制隳弛师旅亟动。于是齐桓有内政之令。𣈆文有被庐之法。其行师致霸之道盖务随时而求欲速也至于战国。豪杰并起因势辅时。作为权

谲。故险谋变化出奇设伏之计。兴焉汤武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彼齐桓𣈆文。楚庄吴阖庐越勾践入王兵之域而未尽焉。

末世穷武力。以快虎狼之贪。杀人盈城𣴑血满野斯为下矣。凡诛暴乱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巳不得巳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

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

非伹人事乃天道也。天之道岂不亏盈益谦抑高而举下者乎。是以善为国者不师。谓邻国望我欢若亲戚也善师者不阵谓上将伐谋也。善阵者

不战。谓军阵严整。敌望而畏之也善战者不死谓投兵胜地。避实攻虚也。善死者不正谓民尽其命。无奔背散亡也夫兵锋气𦦨焱厉火烈。虽如所

愿。动亦耗病。盖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老子所谓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戢自焚。可以深戒议者又欲消兵去战专以柔道而治亦未为得也。何者。

一文一武。相为表里文经之武纬之。経纬不爽。而其理得矣。天生五材。谁能去兵。鞭朴不可弛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征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

本末。行之有逆顺耳。秀茂之木不能无蝎蠹。治平之世不能无暴悖。善牧者。必去害群。则良马阜蕃。善田者。必去莨莠。则嘉禾滋植。君人者。不能消

遏乱源。扶卫良民。乃隶圉老农之不若也。今国家混一区宇。边陲不耸。夙夜惟持盈虑危之戒。治兵経武。安可暂废。若耀武玩黩。则吾岂敢。昔有业

氏之君修德废武。有唐氏灭之。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夏侯氏伐之。𣈆武帝平吴之后。去州郡武备。及寇贼起皆无以备。不能制唐明皇承平日久。

禁卫皆市井商贩之徒。人不知战。安史作乱。无以御其凶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总而言之。帝王兴师必本仁义。仁者爱

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存理故恶人之乱之也。仁兵之出。若生物之仰时雨焉。义兵之行。若病者之待良药焉。将以利物不以害物。将以救之非

以危之。战以时动动以时至。以安以和。有畏有怀。助帝王之利器。举天下而无敌者。不其美欤。不其美欤太平御览叙兵世本曰。蚩尤作兵。宋䋽

注曰。蚩尤神农臣也。春秋元命苞曰。蚩尤虎卷威文。立兵。宋䋽注曰。卷子也。手文成字也书曰。洪范八政八曰师大戴礼曰。鲁哀公问孔子曰。蚩

尤作兵与。孔子曰。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反利无义以䘮厥身何兵之能作与。民皆生也。左传曰。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豊财者

也。又曰。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経也。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又

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又曰。师克在和不在众。榖梁传曰。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国语曰。穆王将征犬戎。祭公

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注曰。玩黯震惧也家语曰哀公问曰。寡人欲吾国小则能守。大则能攻。

其道若何。孔子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和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也。将谁攻焉。苟违此道。民叛如归。皆君之仇。将谁守焉。公曰善哉。于是废泽梁之

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史记范蠡云。兵者。凶器。战者。逆德。汉书曰。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矣。后世烁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

甚备不及汤武受命。次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

信序次兵法。凡一百八十二家。刚取要用。定著三十六家。又刑法志曰。自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阵。以定水灾。唐虞之际。至

治之世。犹𣴑共工。放讙兜窜三苖。殛鲧然后天下服。夏有甘扈之誓。殷周以兵定天下矣。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

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焉。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出军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

蒐。夏軷舍以苖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皆以农隙以讲武事焉连帅比年。简车率正。三年简徒群牧五载大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战足兵之大

略也。又曰。夫文德者。帝王之利器。威武者。文德之辅助也。夫文之所加者深则武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三代之盛。至于

刑措兵寝者以其本末有序。帝王之所极功也。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又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

用之。又曰。是以君子则贵左。故吉事尚左。䘮事居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战胜以䘮礼处之也。又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又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又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黄石公记曰。将所以有为威者。号今也。战所以全胜者军正也

士所以轾战者。用兵也。故战如风发勇如河决。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也。黄石公三略曰。圣王之制兵也。非好乐之也将以诛暴也。暴

者。谓乱内赋民。夫以义诛不义。决江河溉萤火。其克必也。啇君书曰夫民情好爵禄。而畏刑罚人君设此二者以御民夫民力尽而名随之。功立

而赏随之。君能使其民信此。明于日月。则兵无敌也。又曰。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兵所自者尚矣。与始有民俱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

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黄炎。固用水火矣。黄帝炎帝共工。固欲作难矣。高年氏争为帝。而亡之也。五帝固相与争矣。

又曰。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利其害也。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故胜为长。长帅长则尤不足以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

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出于长长之立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也。又曰。家无

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天下无伐。则诸侯之相慕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

故古之圣主。有义兵而无偃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有以䘮国兵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之不可偃也。

又曰。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兴凶器。行凶德。不得已也。又曰。人情欲生而恶死。欲荣而恶辱。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

使一心矣。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今可使无敌矣。故曰。其今彊者。其敌弱其今信者。其敌诎先胜之于此。则必胜之于彼矣。又

曰。古之至兵。士民未合而威已谕矣。敌巳服矣。岂必用旌鼓干戈哉。故善谕威者。于其未发也。于其未通也。窅窅乎莫知其情。此之谓至威之诚也。

又曰。凡兵用急疾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缓徐迟后急疾捷先之分也。急疾捷先。所以决义兵之胜也。又曰。虽有江河之险

则陵之。虽有大山之塞则䧟之。并气抟精。心无有虑。犹预之虑。目无有视。耳无所闻。壹诸武而巳矣。又曰。万乘之国。外之不可以距敌。内之不得

以守固。其民非不可以用也。不得所以用之术也。不得所以用之术。国虽大。势虽便。卒虽众。何益也。淮南子曰。神莫责于天。势莫便于地。动莫急

于时。用莫利于人。知此四者。兵之干植也。然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又曰。古之兵。弓剑而巳矣。糟柔无系。修戟无刺。糟柔木无系。无铁刃也。刺锋

也。糟读如曹。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幨以守。隆高也。冲所以临敌城冲突怀之渠堑也一曰渠。甲名。幨幰所以御也。连弩以射销车以斗车弓弩通

一弦以牛挽之以刃著左右为机同发又曰。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黄口㓜少也。二毛有白发。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

所以为乱也。又曰。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为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不能及神农伏羲也。舜执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

能释甲兵而制彊暴。不能及舜也。由此观之。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桓范世要论曰。太古之初。民始有知则分争。分争群群。则智者为

之君长。君长立则兴兵所从来久矣。虽圣帝明王弗能废也但用之以道耳故黄帝战于阪泉。竞伐驩兜。舜征有苗夏禹殷汤周之文武皆用师克

伐以取天下焉。又曰。圣人之用兵也将以利物。不以害物也。将以救亡。非以危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也以为战者危事。兵者凶器不欲令好用

之。故制法遗后。命将出师虽胜敌而反。犹以䘮礼处之明弗乐也。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又曰。夫兵之要在于修政。修

政之要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利之也要仁以受之义以理之。故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远。民臣不附。汤武不能以立功故兵之要在于得众。

得众者善政之谓也。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故政善于内。则兵彊于外也。杜恕论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故兵之来也

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所以讨彊暴而除残贼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皆兵之由也。昔五帝不能偃况衰世乎。又曰滥杀无辜之

民。以养不义之君。非兵之体也殚天下之财。以赡一人之求。非兵之体也。怙其率卒之强矜其变诈之谋欲以立威成名非兵之体也虏其君隶其

臣。迁其社。易其民。非兵之体也故夫霸王之用兵也始之以义。终之以仁将以存亡。非以亡存也。将以禁暴。非以为暴也。又曰。兵之来也以除不

义而授德。克其国而不伤其民废其君而不易其政。尊其俊士。显其贤良。赈其孤寡。恤其穷困百姓闻之。欣然簟食壶浆以迎其君。徯之迟也。以汤

武之师。用兵上也。谁与交锋而接刃哉。又曰。所谓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者也。若乃征之以义。以责其过。振之以威以威其淫。怀之以德。以誓

其民。置之以仁。以救其危。此四者用兵之体。所谓因民之欲。乘民之力也。又曰。治国家。理境内。施仁义。布德惠明劝赏。黜幽昧。功臣附亲。士卒和

辑。上下一心君臣同德。指麾而响应。此上兵之体也。地广民众。主贤将能。国富赏罚信。未至交兵而敌人亡遁。此次兵之体也。知地之形。因险厄之

利。明奇正之变。审进退之冝。援枹而鼓之。黄尘四起。乃以决胜。此用兵之下。非兵之体也。又曰。夫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

选举足以得贤才之用。则兵之所加。若劲风振此兵之体也。盐铁论曰。兵者。凶器也。甲坚兵利。为天下殃。其母制子故能久长。圣人法之。厌而不

伤。蒋子万机论曰。夫虎之为兽。水牛之为畜。殆其兵矣。夫虎爪牙既锋。胆力无伍。至于郎豕也。卑附而下之。必有扼喉之获夫水牛不便速角又

乔竦。然处郊之野。朋游屯行部队相伍及其寝宿因阵反御若见光虎枑角牛希害矣若用兵恃彊必鉴于虎居弱必诫水牛可谓攻取屠城。而

守必能全者也。刘向新序曰上古之时其民敦朴故三皇教而不诛无师而威故善为国者不师三皇之德也至于五帝有师旅之备而无用欤

故善师者不阵五帝之谓也。汤伐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皆阵而不战。故善阵者不战。三王之谓也。及夏后之伐有扈。殷高宗讨鬼方。周宣王之征

熏鬻。而不血刃。皆仁圣之惠。时化之风也。至齐桓侵蔡而蔡溃。伐楚而楚服。而彊楚以致苞茅之贡于周室。北伐山戎。使奉朝觐三存亡。一继绝九

舍诸侯。一匡天下。衣裳之会十有一尝有大战亦不血刃。至𣈆文公设虎皮之威。陈曳柴之伪。以破楚师而安中国。故曰善战者不死。𣈆文公之谓

也。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昭王出亡。父老迎而送之。昭王曰寡人不仁。不能守社稷。父老返矣。可无忧。寡人且从此入海矣。父老曰。有君若此其

贤也。及申包胥请救。哭秦庭七日秦君怜而救之。秦楚同心。遂走吴师。昭王反国。故善死者不亡。昭王之谓也。是故自𣈆文公以下至战国而暴兵

始众。于是以彊并弱。以大吞小。故彊国务攻。弱国备守。合从连衡群相攻伐。故战则称孙吴。守则称墨翟。至秦而以兵并天下。穷兵极武而亡。及项

羽尚暴而灭。汉以宽仁而兴。故能扫除秦之苛暴矣。孝武皇帝。攘服四夷。其后天下安然。故世之为兵者。其行事略可观也。又曰。乐毅以弱燕破

强齐七十馀城者齐无法故也。孙武以三万破楚二十万者。楚无法故也。韩信以寡破赵数万者。赵无法故也。近者曹操以八千破𡊮绍五万者。𡊮

无法故也。此五子能以少克多者军有法故也故用兵无法。犹乘舟无楫。登马而不勒。是以良将思计如饥。存法如渴。所以战必胜。攻必㧞也。陈

琳书曰。王者之师。有征无战。

黄帝兵制史记五帝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

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志。以师兵为营卫。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像。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曰。黄帝

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为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五为陈法。四为闲地。所以起数于五也。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靣。诸部连

绕。此所谓终于八也。及乎变化制敌。则纷纷纭纭。闘乱而法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势不散。此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者也。太宗曰。数起于五。而

终于八。则非设象。实古制也。𡖖试陈之。靖曰臣按黄帝始立丘井之法云云。散而成八复而为一者也太宗曰。深乎黄帝之制兵也。后世虽有天智

神略。莫能出其阃阈。罗泌路史馀论井田之法。黄帝制井以塞争端。八家为井旁开四道乃井其中。而收之邑。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

五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十师为州。因所利而劝之。是以地著而数详诸葛武侯因黄帝丘井。开方有九之制而为营阵。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

营。隅落相连。曲折相对。合而为一。则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各见其形于所居之方。为之八阵。至李卫公。又因武侯出军斜谷之隘损八为六。乃以一

为营法。五为方圃曲直锐之形。地平而中洼则为圆地历山脚。则为曲。地正出入。则为直前狭后广。则为锐故其对太宗曰。臣按黄帝始立丘井之

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而为九五为阵法四为正地。所谓数起于五。而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面。诸部连绕。是所谓

终于八。则黄帝之法也。井田之义居则为邻。出则为伍。垦其地可以足食。联其民可以足兵。辨其疆理可以习军礼治其沟洫可以修阻固九军之

制井之夫也。五军之制井之方也。四头八尾井之图也。田庐在内。沟洫在外。开之固也。安存同福。危亡同忧。井之义也。来耜服勤戈戟之象。服牛乘

马。车骑之象。合隅子锄。用众之象。凡此皆五帝三王之制。寓于夫井之间。使民身服其业心知其义者也续后汉书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埜

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以分星次。経土设井。立部制亩。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

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出税定赋。蔵兵于农。以为経制。舜相尧。始别天下为十二州。用律吕之方也。禹平水土。别为九州。𥡴洪范之数。殷因于夏。制

不经见。及太公佐文王作周佐武王伐纣。推本黄帝丘井之制。以立兵政。

有虞兵制玉海文中子舜兵卫。舜一岁巡五岳。国不费而民不劳。兵卫少而征寡也。罗泌路史有虞纪。帝舜

因农而扰兵。因狝而蒐练。寓之牧伯。故干戈不试而人皆体之。兵卫少而诛求寡。故国不遗。阴绖云。陶唐氏以人戒于国中。欲人强其命也。有虞氏

以农教战。渔猎简习故人皆体之。夏后氏誓众于军中。欲人先其虑。盖有虞氏之兵寓于农也。故刘勰云。有虞始戒于䋽。

夏兵制书甘誓乃召六𡖖。注天子六军。其将皆命𡖖。䟽周礼。夏官文也郑玄云。夏亦然。则三王同也。胤征侯征命掌六师。注仲

康命胤侯掌主六师为大司马孔子家语夏后兴六师以征不序

商兵制续后汉书殷因于夏制不经见。

周兵制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

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今贡赋乃均土地以𥡴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

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母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与其戒禁。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凡

国之大事地民。大故致馀子。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𡖖。二千有五百人为师

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

徒百人。大司马茇舍群吏撰。车徒读书契。注以簿书校录军实之凡要。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听师田。以简𥡴。注比居。谓伍籍也。简𥡴士卒兵器簿书。

国语曰。拥铎拱𥡴周礼井田谱因农为军政官之属。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军将皆命𡖖。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

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其以一郷之民为一军之师。推而合之之数若何。

五家为比。五人为伍。比长为伍长曰公司马皆下士。五比为闾。五伍为两。闾胥为两司马闾胥两司马。皆中士。四闾为族四两为卒。族师为卒

长。族师卒长。皆上士。五族为党。五卒为旅。党正为旅帅。党正旅帅皆下大夫。五党为州五旅为师。州长为师帅。州长师帅。皆中大夫。五州为

郷。五师为军。郷大夫为军将。郷大夫军将。皆命𡖖。古之官称有常名。有异命。曰公侯伯。子男此常名也及其千里之外设方伯。则曰属长连帅卒

正。此异名也。然则曰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郷大夫此常名也。及其起军旅作田役则曰军将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公司马。此异名也今五家

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郷。而民之可任用也者。或家三人。或二家五人或家二人凡起徒役母过家一人。故五人为

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是因农以定军。不特置选于六官六郷之吏自𡖖巳下皆德任者俾兼官焉古者井田之民。

其在郷井执来耜以耕耨。则为六𡖖之农。其有徒役执干戈以驱驰。则为六军之师。故六𡖖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郷。阙一家则不足以成丘

邑闾族之缵助。六军以一万二千百人为军。阙一人则不足以成叁两什伍之行列。故平居无事则五家为比。其有徒役。母过家一人。故五人

为伍。因比长为伍长曰公司马比长公司马。皆下士。一军则公司马二千人。五北为闾。间二十五家。母过家一人。故二十五人为两。

因闾胥为两司马。闾胥两司马。皆中士。一军则两司马三百七十五人。四闾为族。族百家。母过家一人。故百人为卒。因族师为卒。

长族师卒长。皆上士。一军则卒长百人。五族为党。党五百家。母过家一人。故五百人为旅。因党正为旅帅。党正旅帅。皆下大夫。一军则

旅帅二十人。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母遇家一人。故二千五百人为师。因州长为师帅。州长师帅。皆中大夫。一军则师帅四人。五州为

郷。郷一万二千五百家。母过家一人。故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因郷大夫为军将。郷大夫军将皆命𡖖。一军则军将一人。是之谓兵农一致

也。以军将皆命𡖖。而𡖖即郷大夫。故知军法严于六郷。虽然。小司徒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乃会万民之卒伍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

胥。以令贡赋。遂人亦曰。以岁时𥡴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辨其老㓜废疾。与其施舍者。以颁职作事。以今贡赋。以今田师。以起政

役。县师亦曰。若有军旅。会同田役。会其车人之卒伍。则知凡五州为郷。五县为遂。与夫间田之丘甸。凡联民以什伍。莫不教之以军战之

法。必以五人为伍。则左右前后足以相救。手足耳目足以相及。形容相别。音声相审故也非若百人为卒。衣微识焉。然后可以识别

非若五卒为旅。建旌旗焉。然后可以指挥。多乎五人则行列为有馀。少乎五人则执械为不足。非若师之用众足以图敌。非若

军之用车足以包戎。故伍法自有军以来未或能改也。及乎行陈之间。大司马教战法。其居卒间以分地。教以坐作进退。疾徐䟽数

之节。然后五人之伍。五伍之两。与夫五卒之旅。五旅之师。五师之军。𢖍纵之皆叁。唯四两之卒衡纵之皆两。此之谓叁两什伍之

法。六郷之人习之于平居无事之日。寓战于四时之田。然皆伏节死难之士。故用于战陈之间。则近而同伍。众而同

军。不失于郷党邻里之义。不忘于和亲缵助之恩。其恩足以相恤。其义足以相治。故六𡖖之士有不出。出则无不胜矣。详田山堂考索{{{caption}}}

商周。以兵定天下矣。天下既定。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西汉列法志。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一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

军。小国一军。注䟽义曰。凡出军皆据六郷为数。故伍则一比。两则一闾。卒则一族。旅则一党。师则一州。军则一郷。家皆出一人。如六郷之数也。王六

𡖖之数也。大国三𡖖故三军。次国二𡖖故二军。小国一𡖖故一军。春秋传曰。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则诸候之大者三军。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此周六军之见于绖也。春秋传曰。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𣈆候。此小国一军之见于传也。然而天子六郷六遂。合有十二军。而止六军何也。

盖六郷为正军。六遂为副倅。至于大国之三郷三遂。次国之二郷二遂。小国之一郷一遂。亦莫不然。考之鲁颂云。公徒三万。此大国三军之数也。里

十一年作三军。春秋书作以讥之盖鲁于周为候次国而巳。不宜复作三军。至昭五年舍中军。公羊则曰舍中军。复古也其后晋作三行。以增上中

下而当六军。则衰世礼坏诸候僣天子矣。师帅三十人者州长之中大夫也旅帅百五十人者党正之下大夫也卒长七百五十人者旅帅之上

士也两司马三千人者闾胥之中士也比长下士一人。于五家之数不以从军。故曰五人为伍伍皆有长则推民之勇者为之矣。先王之制民居。

则为比闾族党州郷故比卦众在内二阳在上为之主。君象也。出则为伍两卒旅军师故师卦众在外一阳在下为之主将帅之众扬。此军与将之

数也。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至以此追胥注曰。先王因农事而定军令。欲其恩足相恤义足相救服容相别。声音相识。先王处民有法。

用民有道。比其家联其人。其居也则积为。比闾族党州郷。其出也则合为伍两卒族师军。方其平居无事之时则有教养之素而恩义足以相结。及

其仓卒。有事之际则习法令而死生足以相托。乃均土地。以𥡴其人民至唯田与追胥竭作大司马。均其民之可用者家数皆同。贾公彦曰。此

谓六郷之内上剂。致甿一人为正卒其馀皆为羡卒若六遂之内以下剂致甿一人为正卒一人为羡卒其馀皆为夫饶远故也陈祥道礼书古者。

国有游倅。田有馀夫。军有羡卒皆所以副其正也。然郷遂不同者。盖六郷之内赋軽。六遂之内赋重也。惟田与追胥竭作。郷遂皆然。以田猎禽兽。人

所同欲。追伺盗贼。人所同恶也。汪䟽。谓二者用人多而然。亦一说也。司徒之可任者如此其多。司马法之出士徒如彼其少者。盖古人用兵不为

胜计。只虑败也。故不尽用之。虽败尚可扶持。小司徒只言其可任者。非实数也。自此以后。调发者皆用实。幸而一胜。不幸而一败。皆不可救者。以

𣈆作州兵乃是尽数调发。甚非先王之制其他如鲁成作丘甲。苏秦以齐宣王临淄之中七万户。不下户三男子。而卒以二十一万。曹操谓崔琰曰。

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是皆以实数调发。惟孔明仅有此意。以蜀之大。其兵常不过十二万。而所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蜀之强

以孔明不尽用之。故及蜀之亡。尚有十万二千。数年之间。所折者不过二万耳。此郷遂调兵美卒之数也司马法曰。通。三十家。出匹马。士一人。徒二

人。成。三百家。出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终三千家。出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同。三万家。出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贾公彦司徒正义

云。郑注论语道千乘之国。亦引司马法。彼是畿外邦国法。彼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少。步卒多。此士十人。徒二十人。此是畿外。甲

士多。步卒少。外内有异故也。按司马法。车乘之制。与杜氏合。至于士卒多寡异矣。如杜氏说一同。七千五百人。而司马法一同。止三千人。李泰伯

引兵法之文而释之曰。此虽井田。顾未与周制同。盖谓司马法在岐所作。非成周制。班固曰。周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

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

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一同百里。提封

万井。除山川城池邑居国路等。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𡖖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一十

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一封出车千乘。以杜氏之法积筭。十同千乘。当有

戎马四千匹。牛一万二千头。甲士三千人。步卒七万二千人。合士卒之数。可以为六军。然而大国不过三军。其有六军者。犹天子六郷六遂迭用之

尔。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蒐。夏茇舍以苗。秋治

兵以弥。冬大阅以狩。皆于农隙以讲事焉。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六军七万五千人。千里之畿。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一井之田。八

家耕之。总计六十四万井之田为五百一十二万家。家一夫。为五百一十二万夫。以此夫众而供万乘之赋。是为七家而赋一兵。孙子曰。兴师十万。

日费十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盖言一夫从军。七家奉之。此亦见七家赋一兵也。自夫率之。七家相更以给军。则王畿之内。

凡七征。而役一遍焉记曰。大国不过千乘盖诸侯地不过百里。车不过千乘。以开方之法计之。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乘。方百里者为

方一里者万其赋千乘。然赋虽出千乘。而兵不过三军五百乘而巳。则五百乘三郷之所出也千乘阖境之所出也。何则郷万二千五百家。合三郷

则三万七千五百家。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则三军为三万七千五百人矣。三军而车五百乘。则天子六军。为车千乘矣。王畿千里。车万乘六军

递用千乘。而寰内诸侯各从其国之制诸侯大国百里千乘。三军用五百乘。次国七十里七百乘。二军用三百三十乘。小国五十里车五百乘。一军

用一百六十五乘。率天子用十之一。次国大国十之五。小国三之一。皆足成军之数。王畿之地。将重根本。故制田以郷遂。而寓六军之制凡二。臾

迭用之。国势壮而民不劳苦矣。若夫采地以往。不可使家出一人于是制井田。而寓军之法。亦异焉。此出车出军之制也。王畿千里近郊五十里。远

郊百里。郊为郷六。郷百里。通十为同。为百里者十。提封九万井。九十万夫之地。除山川城邑之属三万六千井。为六万四千井。六十四万夫之地。除

公田九分之一。为五十万二千夫。又以一昜再昜三昜通之。三分去一。为三十五万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赋一乘。四丘为乘。故曰丘乘。积六郷为

千乘而馀率七家赋一兵积六郷为七万五千人。此六军之制也。六遂及三等侯国皆如郷之法畿方千里为千里者十。如郷之除。为三百五十万

四千夫赋车千乘卒七十五万人为六军者十此通畿之师也。牧野之师。纣七十万。意通圻皆发。大司马。递而征之。大司马教兵。号名有县

鄙家郷官野之异。旗物有诸侯军吏师都郷遂郊野之别。此见其递征。十年而役一遍。凡三家可任者率十有一人。则终身无过一再公上给事。

盖先王忠厚之志。更劳均逸不欲穷民之力也。古者畿内之兵不出。所以重内也。卒有四方之役即用诸侯人耳。或遣上公帅王赋亦不过元戎十

乘。以先启行而巳。王有四方之事。冡宰征师于诸侯。如诗常武云。王命𡖖士。太师皇父。整我六师冡宰也小宰掌戒具虎贲氏。奉书以牙璋发之。

而调兵诸侯亦各从其方之便高宗伐楚。盖裒荆旅武王克商。实用西土至于征徐以鲁费誓。追貊以韩。韩奕平淮夷以江汉略见于经可考也

平王出戍远以见刺当是时周都洛矣。由洛戍申许。无乃未甚远。而周人巳不能堪况后世有劳师万里者哉春秋之初。从王伐郑。犹有蔡人卫人。

二百四十二年间王人会伐屡矣未尝见师之出惟败绩于茅戎王师自出。春秋深讥焉。说者谓先王征役。先出六郷。不足乃发六遂。不足以牙

璋起诸侯兵亦谓方伯连帅所不能克然后六郷之士出焉盖先王之于天下。大则有方伯小则有连帅。其待卒应变。如身之使臂各适其事之远

近而巳。方伯连帅所不能克然后郷遂之士应之象胥曰王之大事。诸侯推此则出军之法顾岂先虚其内以实其外哉。周兵寓于农将寓于吏

夏官司马序官曰。凡制军万二千五百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将皆命𡖖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

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郑注六伍一比。两一闾卒一族旅一党师一州军一郷。盖

当时之兵居则为比闾族党州郷出则为伍两卒旅州军。李泰伯云比为伍。闾为两族为卒党为旅州为师郷为军当时之将居则为郷大夫出则

为将帅长。与司马。故李泰伯云。比长因为伍长。闾胥因为两司马。族师因为卒长。党正因为旅帅。州长因为师帅。郷大夫因为军将兵不待选。皆吾

民也。将不改置。皆吾吏也。有事则殴之于行阵事巳则归之于田里。无招收之烦而教不阙无廪给之费。而食自饱。太伯又曰。此则六郷为六军

也。按遂人注。康成云。遂之军法。如六郷是则六遂亦为六军也。林贤良曰。井田必为郷遂。井田之别。所以寓军法。王畿将重根本。故制田以郷遂。而

寓六军之制。凡更迭用之。国势安而民不劳。可谓善矣。若夫米地以往。不可使家出一人。于是制井田。而寓军之法。则亦异焉。兵寓于民凡岁

时军旅之事。以郷遂之官。登其夫家简其兵器。治其车辇。以县师稍人之聀。作其司徒。会其卒伍。治其政令。则此等官冝领之司马。而乃属于教官。

以此见周人之兵出于民。民事治。则军政举于中。夫家数。周礼所谓夫家者。一夫受田百亩。家出一夫而巳。然亦有合居者。故小司徒又言上

地家七人。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二家五人。盖虽合居。亦惟计其丁壮而用之。与别居者无异。兵数多。而民役简。天子六军。七万

五千人为兵。车千乘。大国三军。三万七千五百人为兵。车五百乘。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此其所用以征伐之大数也。若乃王畿千里。军赋万乘。则六

军所用特其什一而巳汉志云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凡兵车一乘马四匹。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万乘之赋为

马四万匹。士卒七十五万人大国一封军赋千乘则三军所用特其半而巳。汉志一封三百六十里提封十万井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然周礼

公侯。或五百里或四百里则兼附庸言之故与此不同至于次国。小国其所用之军。盖亦无以异此此其经常之制。可为后世式也。切尝考之。千里

之畿。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一井之田。八家耕之。总计六十四万井之田。为五百一十二万家。家出一夫为五百一十二万夫。以此夫众。

而供万乘之赋是为七家而赋一兵列国之赋。皆通此数。孙子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者七十万家。盖言一夫从军。七家奉之。

亦可见七家赋一兵盖自夫率之七家相更以给于军。则王畿之内。凡七十征。而役一周焉。以七夫付一兵。又用赋之十一为军。故也诸侯之国。凡

十四征。而役一周焉。民年二十而事。六十而老。其间服役者不过四十年。是王畿之民。凡给役者半岁而更。则其民生一世之中而一役焉耳。使诸

侯之民。凡给役者一岁而更。则其民生一世之中而再三役焉耳。不亦简而易从乎。虽然。王畿之内有诸侯之朝邑。如鲁有许田之类。有公𡖖大夫。

元士之夫禄。谓之内诸侯。有王公子弟之来地。凡所以属任其民者。不一而足。故其制赋之数。视侯国特轾焉。欲其以劳佚相补也。至于侯国。其岁

则有朝聘会同之役。其征伐则有勤王敌忾之师。至于卫社稷。修封疆简师徒。备器械。治兵振旅。无所不用其众。故其赋民之刑。必如是而足。虽其役

至于倍王畿。然亦不得巳也。林曰丘甸之法。不行于郷遂。丘甸之法。按康成注。小司徒以为是采邑之制。如杜氏所云。亦即采邑寓军之制。周人

六郷六遂。虽不用丘甸法。然通以此数计之。王畿百同。一同之内。则为百甸。百甸而百乘百同而万乘。每乘七十五人。则王畿千里。其为七万五千

人者凡十。适当六军之制十倍矣。天子凡征行不过六军。以十分而迭用其一。此所以民不劳而国不危也。是岂若秦汉以后之用师。动以百万之

众。决胜于一举而能哉。然而丘甸法。独不行于郷遂者。盖除郷遂十六同外。自稍地以往。所馀八十四同。自可以为六军者有八。其奇者犹三万人。

周公之制六郷六遂。特为天子之卫。而有所征行。则于来地之中。迭用其八分之一。以备六军。犹有用不尽者三万亦可以充补卒之备。古者制军

如此。不穷民力林曰军制坏自宣王。自宣王䘮南国之师。料民于太原。夫以井田寓军制。何可料也。自是而至于春秋。世主而急于立功。齐威以

募士伯诸侯。𣈆文为前行而获其志秦穆以䧟阵而服邻国。楚共以简师克鸠兹吁益又专矣。若夫齐之㧞撃。魏之武卒秦之锐士。私自为法。代相

长雄。先王之制扫地尽矣。周制三变至秦而极周之六官。司马掌政而其起军旅之法乃属之司徒者兵民一致所谓仁义之师也故司徒以

井邑丘甸而均其所出之赋以比闾族党而通其相与之情以伍两卒旅而择其可任之人而后司马因蒐苗狝狩之时。得以辨其旗鼓镯铙之用。

而教以进退疾徐之节凡此皆井田之功也是故天子六军。居尊而统卑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比小而事大。凡郷遂家任一人而未尝尽

用。则民有馀力矣九伐以正邦国而不及蛮夷。则民无远征矣。九式均节财用。而不及军旅则民不转输矣凡此皆封建之助也。内有并田为之根

本。外有封建为之屏翰无养兵之费无勤兵之劳此宣王攘夷狄。止于尽境平王迁洛邑。晋郑得以同奖王室也。一变而春秋齐桓作内政有什五

之法。晋文蒐被庐作执秩之官于是乎以强而井弱矣鲁成公作丘甲。宣公初税亩。于是乎以上而剥下矣。虽井田封建之制。至是而渐坏。其伯诸

侯者。犹能斥夷狄以卫中国也。再变而战国齐愍之技撃。魏惠之武卒。秦昭之骑士。皆导民以力争。诱民以利闘。六国之君。各有百万之师。则不复

大国三军之旧矣。秦民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昭王时。齐民户三男子并为战卒。则不复家用一人之制矣。封建井田。虽坏裂于此时而诸侯自相吞

噬犹未逸出乎中国之外。故当时亦未闻有征行之劳。转输之费也。三变而秦郡县侯国。则外无屏翰之助天子孤立于上。而中国与四夷为邻。所

籍者万里长城而巳阡陌井田则内无根本之固。黔首穷悴于下而中国与四夷为敌所资者三十锺致一石而巳。然则自秦而降。封建井田坏裂

巳极。而先王仁义之制。荡灭无馀。无事养兵。乌得无椎剥朘削之患。有事用兵。乌得无征行转输之劳乎。此虽势所必至。而后世兴衰之故。亦必有

所本矣。郷遂之兵。周人郷遂酂鄙之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郷。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

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制田里之法也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此郷遂出兵之法也故曰凡起徒役。无过家

一人既一家出一人则兵法宜甚多然只是拥卫王室如今禁卫相似。不令征行也都鄙之法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然后出

长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以五百一十二家而共只出七十五人。则可谓甚少然有征行则发此酂鄙之兵悉调者不用而用者不悉调

此二者所以不同。文公古者内外相维。今州郡无兵无权先王之制。内有六郷六遂都鄙之兵。外有方伯连帅之兵。内外相维。缓急相制。文公。郷

遂兵车之制。天子六郷。故有六军。诸侯三郷。故有三军。所谓五家为比。比即伍也。五比为闾。闾即两也。四闾为族族即卒也。则是夫人为兵矣。至

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出兵车一乘。且以九夫言之。中为公田。只是八夫。甸则五百一十二夫。何其少于郷遂也。便是难晓

以某观之。郷遂之民以卫王畿凡有征讨。止用丘甸之民。文公。郷遂丘甸之制。六郷一家出一人排门是兵都鄙七家而出一兵在内者役重而赋

轾。在外者役轾而赋重。六军只是六郷之众六遂不与六遂亦有军。但不可见其数。侯国三军亦只是三郊之众大国三郊。次国二郊。小国一郊。文

公。玉海周六军六郷六遂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

军旅。作田役比追胥令贡赋注此皆先王所因农事。而定军令者也。欲其恩足相恤。义足相救。服容相别。音声相识。注郷之田制。与遂同。䟽郑注遂

之军法。如六郷以遂。内不见出军之法。唯有田制而已。司常注师都六郷六遂。大夫也。䟽六郷大夫。皆𡖖六遂大夫。皆大夫也故于莅众则曰师

都。于莅军则曰军史凡起徒役母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大军旅帅其众庶。大司徒今五家为比。有长五。比为闾有胥四闾为

族有帅五族为党。有正。五党为州。有长五州为郷。有师注司徒掌六郷。郷师分而治之。小司徒大比六郷四郊之吏。遂以五家为邻。有长五邻为里

有宰。四里为酂。有长五酂为鄙。有师五鄙为县。有正五县为遂。有师。注遂人主六遂。若司徒之于六郷也。六遂之地。自远郊以达于畿中。有公邑。家

邑。大都。小都焉郑司农云。百里内为六郷。外为六遂。书䟽一郷出一军。郷为正。遂为副。族师。十家为联。十人为联。八闾为联。一郷。五州。二十五党。

百二十五族。五百闾。二千五百比一万二千五百家。司马法。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出于六郷。诸侯大国三军。出于三郷。按司马法。二十五

人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万二千五百人也。遂之制。五县。二十五鄙百二十五酂。五百里。二千五百邻。万二千五百家。以起

政役亦如之。王国百里为郊。郷在郊内遂在郊外。六郷谓之郊。六遂谓之野。易氏曰。先王军制调兵必五数。出兵必百数。五家为比。则五人之伍

五比为闾则五伍之两以至五党为州则五旅之师。五州为郷。则五师之军。其积数实起于五人之伍。不五数不足以调兵也。百人之卒。成一小陈

五百人之旅。成一中陈。二千五百人之师。成一大陈。万二千五百人之军。成五大陈。其积数实起于百人之卒。不百数不足以出兵也。春秋正义。

家出一人。故郷为一军。天子六军。出于六郷。则大国三军。出自三郷。其馀公邑采地之民。不在三军之数。诗公刘正义。周之军赋。皆出于郷。家出

一人。故郷为一军。诸侯三军出于三郷而巳。其馀公邑采地。不以为军。若夏殷之世。则通计郷国之人以为军数。郑注小司徒司为法云。成出革车

一乘。甲士十人。徒二十人谓公𡖖大夫畿内采地之制杜注云。甸出长榖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多是司马法。而以周礼冠之。谓诸侯邦国。

出军之法故不同。古者用兵。天子先用六郷六郷不足取六遂。六遂不足取公𡖖采邑。及诸侯邦国。若诸侯出兵。先尽三郷三遂。郷遂不足。然后总

征竟内之兵。此一车甲。七步卒。总七十五人周礼大司马五人为伍。云云。大数不同者。大司马所云。谓郷遂出军有临时对敌布陈用兵之法。此甲

士三人。步卒七十五人。谓征课邦国出兵之时。所征之兵既至。临陈还同郷遂之法。先偏后伍卒偏之两。千夫长。百夫长是临时对敌。皆用卒两师

旅也。四丘为甸据上地言之。若以上中下地相通。则二甸共出一乘。甸即乘也。六十四井。出车一乘。故以甸为名。鲁是大国。甲兵先多。僖公之世颂

云公车千乘。昭公之蒐。传称革车千乘。三礼义宗。周制天子六郷六遂。诸侯大国三郷三遂。小国一郷一遂。郷及遂。各万二千五百家。郷内则

立比闾族党州郷之名。遂内则立邻里酂鄙县遂之名。俱有六等。异其属官之名者。别内外也。然居郊之内。而非郷民者。谓廛里邑之士。居郊之外

而非遂民者。谓之公邑鄙之人。六郷六遂。及公邑之法。则不为井田都鄙采地之制。则为井田遂人所造沟浍者。是郷遂之制。小司徒所造丘甸者。

是采地之法。鲁语。鲁季武子为三军。叔孙穆子曰不可。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帅。谓六军。元侯作师。𡖖帅之以承天子。帅。三军也。诸侯有

𡖖无军师教卫以赞元侯。次国之君。有命𡖖无三军。礼所谓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谓以赋出军从征伐也。自伯子男有大夫无𡖖帅。赋以从诸侯无

命𡖖也。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齐语。管子曰。圣王之治天下。参其国而伍有鄙。注国郊以内。鄙郊以外也。谓三分国都。以为三军。五分其鄙。

以为五属也。圣王谓若汤武也。坊记䟽。据司马法之文。诸侯车甲牛马皆计地令民自出。若郷遂之众七十五人。则遣出革车一乘。甲士三人。

马四匹。牛十二头。恐非力之所能。皆是国家所给。故周礼巾车职毁折入赍于曦币。又质人云。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曲毛与其赏司兵云。及援兵

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是国家所给也。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注兵车百夫长所载也。䟽临敌对战布陈之时。

则依六郷军法。史记。武王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伐纣。书䟽车有七十二人。三百乘。当有二万一千六百人。刘敞曰。誓

司徒司马司空。此三𡖖三军也。诸侯以百乘为军不以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下天子也一乘则一右。右皆虎贲勇士也泰誓大巡六师。羡卒。

大司马中秋郊野载旐。注云以其将羡卒也。修闾氏与其国粥䟽。谓国家粥养未及正卒。且为羡卒者。郷师䟽。六军之外。别有民徒。使役皆出

于郷。故郷师治其徒役。诗祈父笺。六军之士。出自六郷法。不取于王之爪牙之士。采芭笺方叔戎车三千乘。其士卒皆有佐师捍敌之用。

司马法。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宣王承乱。羡卒尽起羡。谓家之副下也。公刘其军三单笺。大国三军。以其馀卒为羡。单者无羡卒也。

䟽。公刘夏时诸侯。周刑因之三单是单而无副。古者国有游倅。田有馀夫。军有羡卒。所以副其正也。曾子固曰。周有天下。诸侯之国千八百。以

中数率之。通有兵二万五千。为四千五百万。而羡卒未在其数。古制莫备于周。有井收之田。伍两之兵。沟封之国。郊关之限。循鼜之警。壹榡之守

不得巳而用民。则郷遂公邑三等采地。以次召发不止则诸侯。又不止则有遍境出之法。乃知古人虽以礼义廉耻为城而固国之道。未尝不设险

用师以辅之也。周军制。李靖问对。周之始兴。太公实缮其法。始于改都以建井亩。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以立军制。周乘马法。军赋。

夏官大司马。凡今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二家五人。下地参之一。家二人。注赋给军用者也。令邦国之

赋。亦以地之美恶。民之众寡为制。如六遂矣。䟽按小司徒。地有上中下。按遂人。上中下地与此合。故云邦国如六遂。地官。小司徒三年大比则受

邦国之比要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今贡赋。乃

绖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今贡赋。凡税敛之事。孔子称子路。十乘之国。可

使治其赋也。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春秋传。所谓悉索敌赋是也。左传𣈆人曰。群臣帅赋与。注称兵车。注赋谓出车徒。给繇役也。司马法

曰。六尺为步。步百为晦。晦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

二十人。十成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终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䟽。此谓天子畿内采

地法。郑注论语道千乘之国亦引司马法。彼是畿外邦国法。彼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少。步卒多。此士十人。徒二十人。比畿外甲

士多。步卒少。外内有异故也。凡出军之法。先六郷赋。不止次出六遂赋。犹不止征兵于公邑及三等采赋。犹不止乃征兵于诸侯赋。犹不止则诸侯

有遍境出之法。则千乘之赋是也。敕誓䟽。若郷遂不足。以召兵于邦国。县师将有军旅。则受法于司马以作其众庶。会其车人之卒伍。䟽司马主将

事。故先受出军多少及法式。会其车人之卒伍。则百人为卒。五人为伍。车亦有卒伍。酂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称人掌令

丘乘之政令。注四丘为甸。若有会同师田行役之事。则以县师之混充好人𤅈。作其同徒輂辇帅。而以至治。其政今以听于司马。左传。成元年。作丘甲榖

梁以为丘作甲。以农为工。公羊注。始使丘民作铠。注周礼。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

句所赋。今鲁使丘出之。礼封人䟽三等永地之中。故有丘甸井田之法。䟽此注多是司马法。胡氏曰。今作丘甲者。是丘出一甲。一甸之中共百人。为

兵一丘。所出十八人积四丘而具一乘。李靖问对。太宗问楚广与周制如何。靖曰。周制一乘。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以二十五人为一甲。凡五

甲共七十五人。楚人二广之法。一乘至用百五十人楚语。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礼记䟽。坊记古者方十里。其中六十四井。

出兵车一乘。此兵赋之法也。按司马法云。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又云。甸方八里。出长毂一乘郑注小司徒云。若通沟洫之地则为十里。若除沟洫

之地则为八里。兵赋之法。王畿之内六郷之法。家出一人。凡出军之法。郷为正。遂为副。则遂之出军与郷同。公邑出军亦与郷同。其公𡖖大夫采地。

既为井田殊于郷遂。则出军亦异于郷遂也。故郑注。小司徒井十为通。云云。此采地出军之制也。王畿之外。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皆

出郷遂。费誓云。三郊三遂。是诸侯有遂也。诸侯计地出军。则司马法云。四丘为甸。出长毂一乘。成元年作丘甲。杜服俱引此文。公羊注。十井共出兵

车一乘。刘子。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积仓于邠。峙粮于申。会蒐之备取于卫。古人蔵赋于民如此。春秋时。齐桓之师。郑共资粮。

𣈆军楚地。食其军榖。鄫无赋于司马。政象无传。而四司为之官皆巳去籍。郑康成诸儒直以穰苴司马法为证。周书。武顺觧。五五二十五曰元卒。

一卒居前曰开犹启一卒居后曰敦犹殿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一长三伯。一长曰左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郷一长曰辟。

君也。此谓诸侯三军。周八次八舍七萃天官。宫正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注次诸吏直宿若今部署诸庐者舍其所居寺。䟽此

次若匠人云。外有九室九𡖖治之。诗云适子之馆兮。𡖖士所之之馆。在天子之宫中。寺即舍也。官府退息之处。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

授八次八舍之职事。注卫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于徼候便也。郑司农云。庶子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玄谓次其宿卫所在。舍其休沭之处。䟽

舍若掌舍之舍。宫正宫伯居卫之制。虎贲旅贲行卫之制内宰治王内之政令。分其人民而居之。注均宿卫。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注。杜子春云行马郑云行马再重者。以周卫有内外列。地官。槁人享士庶子。注𡖖大夫士之子弟。宿卫王宫者。小司徒䟽。按书传云。馀子皆

入学。则馀子不得为羡是宿卫之人秋官司隶帅四翟之隶守王宫。䟽。宫正。掌宫中官府。宫伯掌其子弟。司寤氏䟽。言行夜徼候者。若宫伯

掌授八次八舍注云。于徼候便也。穆天子传。王勒七萃之士。七萃之士曰。高奔戎。文选。王元长融曲水诗序七萃连镳虞子阳羲诗云屯

七萃士。注穆天子传曰。天子赐七萃之士。注。萃聚也亦犹传有七与大夫。聚集有智力者。为王之爪牙。文选注纪年曰。周穆王三十七年。征伐大起。

九师东至于九江。汉地理志。成皋注师古曰。穆天子传云。七萃之士。生捕虎。天子蓄之东虢。号曰虎牢。水绖注。引穆天子传七萃之士捕虎。白居

易云。周设七萃。汉列八屯。皆以拱卫王宫。肃严微道。虎贲缀衣。无非吉士。侍御仆从。罔匪正人。掌固颁士庶子。及众庶之守诸子授车甲舍卒伍。

置有司以军法治之。不特王国为然。都家司马各掌士庶子。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宿卫非宫正之群吏。则宫伯之士庶子。所谓执矛戈立阶戺。

皆冕衣裳者。非若后世但以兵卫也。昔周公作立政。汲汲于用贤。而以虎贲缀衣趣马携仆。列诸左右常伯三军之下。常伯三事皆大臣也。名位尊

矣。视趣马缀衣至不等而一槩言之。以大臣进见有节。敷奏有常。而朝夕与王燕者则斯人也。必以士为之。则必公𡖖所自简除考课。是故分隶于

列𡖖。而冢宰之治特详书曰。昔在文武。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由此其选也。方周公之教世子也。周公之子伯禽。卫康叔之子年。齐

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伯禽牟伋。益宿卫国子也。他日能为显诸侯。而成王与之处。则相观之善益多。王宫宿卫。有官府之吏。有国之士庶子。有

守王宫之民古者执戈戟以宿卫王宫皆士大夫职之无事而奉燕私。则从容养德有膏泽之润。有事而司御侮。则坚明守义无腹心之虞秦汉

陛楯执戟尚馀一二康王即位。同召六𡖖。而命仲桓南宫毛者必太保。宣王南征。程伯休父实为司马而整六师者太师皇父也一相处内。无所

不统。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此上公为军将。韎韐有奭。以作六师。此诸侯世子为军将。周公指虎贲与常伯同戒于王。欲其知恤。自诸侯入典亲

兵周虎贲旅贲书牧誓武王虎贲三百人孟子史记云。三千人。武王曰予有臣三千䟽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军内骁勇选而为之。

乐记云。虎贲之士说剑谓此也。立政缀衣虎贲顾命。师氏虎臣。注。虎贲氏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南门

之外。注。伋为天子虎贲氏礼夏官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虎士八百人。掌先后王而趍以卒伍。注。虽群行亦有局分。䟽五人为伍。百

人为卒。舍则守王闲梐枑。王在国则守王宫为周卫。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下士十六人夹王

车。中士是官首为之帅车止。则持轮。司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司戈盾授旅贲及虎士戈盾。国语。叔孙穆子曰。天子有虎贲。习武训也。诸侯

有旅贲。御灾害也。卫武公在舆。有旅贲之规。左传。僖二十八年。王赐𣈆侯虎贲三百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胡氏曰王者六军乃

几内井牧之什伍也。天子亲卫。则虎贲之士而巳。周书。世俘云。甲申百弇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馘俘克殷云。王既以戎车虎贲驰商师。𣈆

天文志。武贲一星在太微西蕃北下旄头之骑官也。周宿卫令。春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注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会之者。使之辈

作辈学。相劝帅且寄宿卫之令。内宰宪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紏其守。注。守宿卫者。夏官司士王族故士。注故为士。晚退留宿卫者秋官。

修闾氏。掌比国中宿互榡者。注郑司农云。宿宿卫也。互行马。行夜撃柝周几兵。左传。襄十六年。穆叔赋圻父。注周司马掌封畿之兵甲。故

谓之圻父。诗。祈父。注司为也。职掌封圻之兵甲。䟽掌封畿兵甲。通作几字。古字通用。尚书作坼。司马掌禄士。故司士之官属焉。是爵禄黜陟。由

司马也。其属又有司右之官。主勇力之士。故爪牙属司马也。书原训纂先生处民有法。用民有道。比其家。联其人。其处也。则积事比闾族党州郷。其

出也。则合为伍两卒旅师军。方其平居无事之时。则有教养而恩义足以相结。及其仓卒有事之际。则习法令。而死生足以相托矣。愚今因班志

之论。取周礼与司马法二说为图。而考其实并以附其说于后周礼小司徒。绖土地。而井牧其田野司马法。小司徒注引此

{{{caption}}}

{{{caption}}}















井田之法备于一同。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是为百乘。七千五百人。十同为封。方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

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是为千乘。七万五千。百同为畿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是为万乘。七十五万人。愚按班

志所载。皆约小司徒及司马法为说。然其说有参差不合者。试条别之。小司徒都鄙之制。依郑氏注九夫为井。则为八家。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

为甸。积为五百一十二家。出车一乘。司马法。则三分去一。三百家出车一乘。此其不同。班固以二甸出车一乘。然一甸十里止出车一乘。则百里止

出车十乘。既不成为𡖖大夫之邑。又不成为诸侯之国此可疑者一也。班志谓百里为一同。一同百里。十同为封。则一封当为千里。今志但云。一封

三百一十六里。以为诸侯之地。既不合周书武成。与孟子公侯皆方百里之数。又不合周礼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之数。此可疑者二也。又况一同百

里。依孟子说。正当为诸侯之国。而止出百乘为𡖖大夫采地。此可疑者三也。又班志所觧。四丘为甸。出革车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

卒七十二人。不知何据。惟𣈆杜预释左传丘甲一节。与此说同。然与司马法。一成出车一乘。而惟士十人。徒二十人之说不合。或以为七十五人者

其总数。而行者只三十人馀则留以须后迭用。岂其然乎。此可疑者四也。论语道千乘之国。包氏依孟子百里之说。谓千乘百里之国。古者田方里

而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则又异于小司徒四丘为甸。五百十二家之注。与司马法百井为成。一成出车一乘之说矣。至马氏释论语十

乘。据司马法。谓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一成出革车一乘。是则千乘之赋。其地千成。居地方三百一十六里有奇。惟公侯之封。乃能容之。盖

其意谓八家同井。井十为通。则八十家。通十为成。则八百家。而出车一乘。然司马法注三分去一。定三百家为一成。又与马说不同。况马氏之说。亦

与周礼孟子之数皆不合哉。此可疑者五也。于是后儒多曲为之觧。至有为重车轾车之说。以求合乎古数。至其卒失有馀。则举为军外之用。且谓

诸绖之说无不合者。然证诸彼而此碍。执诸此而彼违。纷纷之说卒无底归。且孟子生于周末。去先王未远。井田之制。但云此其大略。既不得其详

矣。又况司马法一书。乃是战国齐威王时。使大夫追论古者兵法。而附司马穰苴兵法于中。岂古圣人之兵法耶。今必欲因郑氏引司马法之说。而

复取班志所载。计析多寡于𥿄上之空言。岂不徒敝精神。而无补于世用哉。故今为之图。而䟽其可疑如此庶几多闻阙疑之义云尔。愚既陈其

说于前后。复得论语古注䟽。邢昺释马氏之说。云居地方三百八十六里有畸者。以方百里者一。为方十里者百方百里者三。三而九。则为方百里

者九。合成方十里者九百。得九百乘也。计千乘犹少百乘。方百里者一也。又以此方百里者一。六分破之。每分得广十六里。长百里。引而接之。则长

六百里。广十六里也。半折之。各长三十里。将禆前三百里南西两边。是方三百十六里也。然西南角犹缺方十六里者一也。方十六里者一。为方一

里者二百五十六。然曰郷割方百里者为六分。馀方一里者四百。今以方一里者。二百五十六禆西南角。犹馀方一里者一百四十四。又复破而禆

三百一十六里两边。则每边不复得半里。故云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也。愚谓诸侯之国。散在天下。所谓方百里。方五十里者。亦大约其数然耳。岂

必尺筭丈量而计较于赢缩者。况九州之内。山林川麓。城郭沟池。缤纷交错。岂皆可以开方之法尽之耶。由前所说皆破碎曲折。以求合乎三百一

十六里有畸之数。又况此里数。征于绖典皆不合。岂古制地之法果如是耶。只如礼。王制所定地理。多多寡寡之数。先儒固咲其拘琐不可行。而况

于马氏之说乎。如不得巳。则包氏百里出车千乘之说。颇合于武成。又合于孟子。似为可据。论语䟽释包氏之说云。十井为一乘。是方一里者十。为

一乘。则方一里者百。为十乘。开方之法。方百里者一。为方十里者百。每方十里者一。为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乘。方十里者百。则其赋千乘。然此亦以

开方之法计之耳。况方里而并。则为八家。十井为一乘。则为八十家。先儒又疑兵车一乘。七十五人。糗粮刍茭。兵甲具备。恐非一十五家所能出也

愚前所谓证诸彼而此碍。执诸伐而此违者。于此又难为折衷之说矣。愚又按晦庵朱子于孟子答梁惠王言千乘之家注云。千乘之家者天子

之公𡖖。乘地方百里。出车千乘者也。千乘之国诸侯之国也。则是以方百里出车千乘。此据孟子诸侯皆方一百里。而亦采包氏之说也。又注鲁诗

公车千乘。云千乘大国之赋。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将重车者二十五人千乘之地。则三百一十六里有奇此又取论语

马氏注之说也至论语季氏伐颛臾。注谓颛叟在鲁地七百里之中。是又取明堂位之说也。曰百里曰三百一十六里有奇曰七百里。皆主诸侯而

言。使学者将安适从哉此愚所以反复辨证。而难为折衷之说。谓莫若阙疑者。盖以此也。卒伍法。与丘甸法异。或疑天子曰万乘。诸侯曰千乘。天子

六军。大国三军。此定法也。然考司徒卒伍之制而约之司马法则不同。司焉法。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则一乘七十五人。积至千乘。则

七万五千人。正合天子六军之制。而与万乘之数不合也。答曰。卒伍法与丘乘法异。卒五家出一人自五人之伍积而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即比闾

族党州郷之民也。六郷实有此家数。则六军实有此兵籍也。若未丘甸之法。合五百十二家。共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是谓一乘乃七家出一

人也。是六郷之家。悉可以为卒。而不尽。调以为兵。兵籍虽具于六军。而谓发止从丘乘之法。一是兵籍全数。一是调发抽数。不可合看。又曰郷遂之

法。沟洫以授田。贡以制赋。比伍以调兵。考之遂人云。夫间有遂。遂上有径。至万夫有川。川上有路。此沟洫之法也。而以什一贡法制赋。至调兵之法。

考之小司徒云。五人为伍。至五师为军。又云凡起徒役母过家一人。则是一家出一夫。一郷出一军。此比伍之法也。都鄙之法。井田以授田。助以

制赋。丘乘以调兵。考之小司徒云。九夫为井。至四县为都。此井田之法也。而以九一助法制邦赋至调兵之法。考之司为法云。甸方八里。实六十四

井。出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为四匹牛十二头。此丘乘之法也。沟洫长连尽去。井田方方积去。沟洫以十起数。井田以九起数。丘乘以

田起兵。比伍以家数起兵。大约丘乘法。是七家出一人。比伍法。是一家一人。只缘都鄙兵有征戍事。故用民少。郷遂兵止卫王几不调发。故用民多。

要之郷遂虽重而实轾。都鄙虽轾而实重。近世诸儒。乃欲合沟洫井田为一法。殊不知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孟子巳分作两法。不可合

也。巳上永嘉陈氏说。愚按陈氏之说。与前朱子之说。可谓互相发明矣。但于都鄙。调兵引司马法云云。然司马法。但言通十为成。出车一乘士十人。

徒二十人。小司徒。四丘为甸。亦不言车乘之数。特班固汉志言之耳。此失之不详也。抑愚于朱陈之说。又有疑焉。若谓郷遂与丘乘各是一法。则六

郷六遂以沟洫授田。而不为井田矣。然周礼载师。郑氏注云。王几内方千里。积百同。九百万夫之地。三分去一。馀六百万夫。却是因都鄙井田法而

推广之也。如此。则王几内所统六郷六遂。与夫采地。皆在百同之中矣。安得谓郷遂用沟洫法。而不用井田法耶。郑氏于小司徒。九夫为并。四井为

邑之注。谓此造都鄙采地制。井田异于郷遂是又与载师所注自相乖违。小司徒之所注者是。则载师之所注者非矣。文献通考周官大司马。凡制。

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至伍皆有长。军师旅卒两伍皆众名也。伍一比。两一闾。卒一族。旅一党师一州军一𡖖家所出一人。按司马法。二十五人

为两。四两为卒。百人也。五卒为旅。五百人也。五旅为师。二千五百人也。五师为军。万二千五百人也。万二千象十二月五百象闰也将帅长司马者。

其师吏也。言军将皆命𡖖。则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官六𡖖之吏。自𡖖以下德任者。使兼官焉。春秋傅曰。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诗常武曰。整我六师。文

王曰六师及之。此周为六军之见子绖者也。春秋傅曰。王使貌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𣈆侯。此小国一军之见于傅也。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故

春秋傅曰。广有一卒。卒偏之两。䟽云。此皆据在郷时。为郷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时尊军命数而言伍长。不言下士者。以众为官军。故略

而不言。大国次国小国。皆以命数同者。军数则同。则上公为大国。侯伯为次国。子男为小国。鲁是侯爵。而鲁颂言公徒三万。注云。万二千五百人为

军。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言三万者。举成数也。如襄公作三军则是前无三军。惟僖公盛时有之。又季武子为三军。叔孙昭子不可。云我小侯也。

是伯禽大侯之时有之。楚之军法。百人为卒。五十人为偏。二十五人曰两。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为承。承有偏有两。以证此绖。百人为卒。二十

五人为两之意也。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盱江李氏曰。此则六郷为六军。又按遂人职云。𥡴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康成谓遂之

军法。如六郷。则六遂亦为六军。注䟽。谓天子六郷六遂。合有十二军。而止六军。何也。盖六郷为正军。六遂为副倅。至于大国之三郷三遂。次国之二

郷二遂。小国之一郷一遂。莫不皆然。但以王家迭用之。则常六军尔。故止言六军。此郷遂制军之法。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至以令贡

赋。用。谓使民事之伍两旅卒师军皆众之名。两二十五人。卒百人。旅五百人。师二千五百人。军万二千五百人。此皆先王所因农事而定军令者也。

欲其恩足相恤。义是相敕。服客相别。音声相识。作为也。后功今之事。追逐寇也。春秋公追戎于济。西胥伺捕盗贼也。䟴曰。五人为伍。即五家为比。

家出一人。在家为比。在军为伍。五伍为两。即五比为阊。阊二十五家。两二十五人。四两为卒。即四闾为族。族百家。卒百人。五卒为旅。即五族为党。党

五百家。旅五百人。五族为师即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师二千五百人。五师为军。即五州为郷。郷万二千五百家。军万二千五百人官子内政寄

军令。在郷五家为比。以謍农事。比长领之。及其出军家出一人。五人为伍。则伍长领之。在家阊胥领之。在军则为两司马领之。在家为族帅。在军为

卒长。在家为党正。在军为旅帅。在家为州长。在军为师帅在郷为大夫。在军为军将。乃均土地。以𥡴其人民。而周知其数。至可任也者。家二人。均平

也。周。犹偏也。一家男女七人以上。则投之以上地。所养者众也。男女五人以下。则投之以下地。所养者寡也。正以七人六人五人为率者。有夫有妇。

然后为家。自二人以至十为九等。七六五者。为其中可任。谓丁强任力役之事者也。出老者一人而巳。其馀男女强弱相半其大数。凡起徒卒者。母

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郑司农云羡者。饶也。田。谓田猎也。追谓追逐寇贼也。竭作者。尽行也。凡图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大事

谓戎事也。大故。谓灾寇者也。郑司农云。凡国有大事。乃当徾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馀子。谓羡也。玄谓馀。子也。𡖖大夫之子。当守于王官者

也。遂人以岁时𥡴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凡治野以下剂致甿。致。犹会也。民虽受上田中田下田。及会之以下剂为率。谓可仕者

家二人。优远民也。陈氏礼书曰。古者国有游倅。田有馀夫。军有羡卒。皆所以副其正也。六郷以三剂致民。上地家七人至母过家七人。以其馀为羡

则一人为正卒。馀可任者皆羡卒也。六遂以下剂致民。上地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可任者二家五人。而皆以下地二人任之。则一人为正卒。一人为

羡卒。其馀不预。所以优野人也。惟田与追胥竭作。郷遂皆然。以田猎禽兽。人所同欲。追伺盗贼。人所同恶故也。羡卒亦谓之馀子。则馀子自私言之。

羡卒自公言之。故曰。诗曰其军三翚。先儒谓公刘始迁于豳无羡卒是也。

永乐大典卷之八千二百七十五








重 录 总 校 官 侍 郎 臣 高   拱

学 士 臣 胡 正 蒙

分 校 官 检 讨 臣 马 自 强

书 写 儒 士 臣 韩   标

圈 点 监 生 臣 李 荘 春

臣 苏性 愚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