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一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五
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六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五九震

礼运礼记篇名。孔颕达䟽正义曰。素郧目录云。名曰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此于别录属通论。不以子㳺

为篇目者。以曾子所问事类既烦杂。不可以一理目篇。子㳺所问。唯论礼之运转之事。故以礼运为标目耳。

天运庄子篇名。天运。陆德明音义。司马作天员。以义名篇。林希𨓜口义。偶然分作一篇。名以篇首。非论天运也。天地亦然。天其

运乎。郭象注。不运而自行也。成玄英䟽。言天禀阳气。清浮在上。无心运行。而自动之也。地其处乎。不处而自止也。䟽。地禀阴气。浊沉在下。亦无

心宁静而自止。日月其争于所乎。不争所而自代谢也。䟽。昼夜照临。出没往来。自然如是。既无情于代谢。岂有心于争处。孰主张是。䟽。孰。谁也。

是者。指斥前文也。言四时八节。云行雨施。覆育苍生。亭毒群品。谁为主宰。而施张乎。此一句。解天运。孰维纲是。皆自尔。䟽。山岳产育。川源流注。包

容万物。运载无穷。春生夏长。必无差忒。是谁雄持纲纪。故得如斯。此一句。解地处也。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无则无所能推。有则各自有事。然则无事

而推行是者。谁乎哉。各自行耳。䟽。夫日月代谢。星辰朗耀。各有度数。成由自然。谁安居无事。推筭而行之乎。此一句。解日月争所。已前三者。并假

设疑问。显发幽微。故知皆自尔耳。无物使之然也。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耶。䟽。机阐也。缄。闭也。玄冬肃投。夜宵暗昧。以意抑度。谓有主司阐闭。事

不得也。致今如此。以理推之。皆自尔也。方地不动。其义亦然也。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自尔故不可如也。䟽。至如青春气发。万物皆生。昼夜

开明。六合俱照。气叙运转。致兹生育。寻其理趣。无物使然。圆天运行。其义亦行也。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二者俱不能相为。各自尔也。䟽。夫气

腾而上。所以为云。云散而下。流润成雨。然推寻始末。皆无攸肇。故知二者不能相为。孰隆施是。䟽。隆。兴也。弛。度也。言谁兴云雨而洪注滂沲。谁麚甘

泽而致兹亢旱也。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䟽。谁安居无事。目励劝勉。作此淫雨。而快乐邪。司马本作倦字。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䟽。彷徨。回转之貌也。嘘吸。犹吐纳也。披拂。犹扇动也。北方阴气。起风之所。故云北方夫风吹无心。东西任通。或彷徨而居空襄。

或嘘吸而在山中。披拂升降。略无定凖。孰居无事。而为此乎。盖自然也。口义。此数行。句句精绝。五个乎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行一日。一周天

之自运乎。地有四㳺上下。岂一定而处乎。日往月来。却唤作争。其所言如人相追夺也。此三字。谁下得主张维纲。但是著力之意。机缄不得已。运转

不能自止。言亦不由他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所以为云为雨。但不知云为雨乎。雨为云乎。如此设问。岂不奇特。隆施。隆起也。施。止也。与张弛同。言

或作或止。孰为之也。淫乐。淫放也。乐。戏剧也。劝。助也。言何人为放意戏乐之事。而助成此云雨也。四方皆有风。此言起北方者。顺天形而言之。天倚

于北。则风自北来。或西或东。或上或下。彷徨。往来之貌。言上不言下。文法也。披拂。摇荡也刘辰翁点校。参差奇诡而近于物情。兴者比者。俱不能

得其彷佛也。敢问何故。设问所以自尔之故。䟽。此句总问以前有何意故也。巫咸祒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夫物事之近。或知其故。然寻其

原以至乎极。则无故而自尔也。自尔。则无所稍问其故也。但当顺之。䟽。巫咸。神巫也。为殷中宗相。祒。名也。六极。谓六合。四方上下也。五常。谓五行。

金木水火土。人伦之常性也。言自然之理。有此六极五常。至于日月风云。例皆如此。但当任之。自然具足。何为措意于其间哉。帝王顺之则治。逆之

则㐫。夫假学可变。而天性不可逆也。䟽。夫帝王者。上符天道。下顺苍生。垂拱无为。因循任物。则天下治矣。而逆万国之欢心。乖二仪之和气所作

凶勃。则祸乱生也。九洛之事。刘辰翁点校。九洛。似谓洛书九畴也。治成德备监照下土䟽。九洛之事者。九州聚落之事也。言王者应天顺物。驭用无

心。故致天下太平。人歌撃壤。九州聚落之地。治定功成。八荒夷狄之邦。道圆德备。既合二仪覆载万物又齐三景照临下上。天下载之。此谓上皇。顺

其自尔故也。䟽。道合自然。德均造化。故众生乐推而不耿。百姓荷戴而不辞。可谓返扑还淳。上皇之治也。口义。发问不言人名。又是自下个笔

法六极。六气也。五常之行也。六气五行。皆自然之理也。九洛九州也洛。聚洛也洛与落同古字通用。治成德备言帝王顺此自然之理以治九州功

成而德备。照临天下。而人皆戴之。此乃三皇向上人也故曰此谓上皇。刘辰翁点校此问自无可对。然亦疑㫁简语既不切又似不终商太宰荡

问仁于庄子䟽宋承殷后。故商即宋国也太宰。官号名盈字荡方欲决已所疑。故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䟽仁者亲爱之迹夫虎狼猛兽犹

解相亲足明万类皆有仁性也。曰何谓也䟽太宰未达深情。重问有何意谓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䟽父子相爱出自天然此乃真仁何劳再

问。曰。请问至仁。䟽。虎狼亲爱。厥义未弘。故请至仁。庶闻深旨。庄子曰。至仁无亲。无亲者。非簿恶之谓也。夫人之体。非有亲也。而首自在上。足自处下。

府蔵居内。皮毛在外。外内上下。尊卑贵贱。于其体中。各任其极。而未有亲爱于其间也。然至仁足矣。故五亲六族。贤愚远近。不失其分于天下者。理

自然也。又奚取于有亲哉。䟽。夫至仁者。忘怀绝虑。与大虚而同体。混万物而为一。何亲踈之可论乎。然无心而顺天下之亲踈也。刘辰翁点校。

亦卞。太宰曰。荡问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䟽。夫无爱无亲。便是不孝。谓至仁不孝。于理可乎。商荡不悟深旨。遂生浅惑。庄生

谓其显折。义列下文。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必言之于忘仁忘孝之地。然后至耳。䟽。至仁者。忘义忘仁。可贵可尚。岂得将爱

敬近迹以语其心哉。固不足以言也。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凡名生于不及者。故过仁孝之名。而涉乎无名之境。然后至焉。䟽。商荡之

问。近滞域中。庄生之答。远超外方。故知亲爱之旨。非过孝之谈。封执名教不及孝之言也。口义。以虎狼为仁。便与盗亦有道意同。此皆排抑儒家

之论。但其言虽偏。亦自有理。谚云。恶虎不食子。知有父子。即为仁矣。至仁无亲者。言相亲而不自知。乃仁之至也。孝不足言者。尽仁之至。则孝不待

言也。至仁过于孝若大宰所问。乃事不及孝之言。言汝未能尽仁。则于孝为不及。我既尽仁。则过之矣。刘辰翁点校。甚有情理。夫南行者至于郢。

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冥山在乎北极。而南行以观之。至仁在乎无亲。而仁爱以言之。故郢虽见而愈远冥山。仁孝虽彰而愈非至

理也。䟽郢地居南冥山北。故郭注云。冥山在乎北极。南行以观之。至仁在乎无亲。而仁爱以言之故郢虽见而愈远冥山。仁孝彰而愈非至道。此

注甚明。不劳更释。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䟽。夫敬在形迹。爱率本心。心由天性。故难。迹关人情。故易也。以爱孝。易。以忘亲难䟽。夫爱孝虽难。犹滞

域中未若忘亲。澹然无系。志既胜爱。有复劣无。以此格量难易明之矣。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䟽。夫腾猿断肠。老牛舐犊。恩慈下流。物之恒性故子忘

亲易。亲忘子难。自非达道。孰能行此。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志仁者。百节皆适。则终日不自识也。圣人在上。非有为

也。恣之便各自得而已耳。自得其为。则众务自适。群生自足。天下安得不各自忘我哉。各自忘矣。主其安在乎。斯所谓兼忘也。䟽。夫兼忘天下者。弃万

乘如脱屣也。使天下兼忘我者。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夫垂拱汾阳。而㳺心姑射揖让之美贵在虚忘此兼忘天下者也。方前则难比后便易。未若忘怀

至道。息智自然。将造化而同功。与天地而合德者。故能恣万物之性分。顺百姓之所为。大小咸得。飞沈不䘮。利泽潜备。物皆自然。上如标枝。民如野

鹿。当是时也。主其安在乎。此使天下兼忘我者也。可谓轩顼之前。淳古之君耳。其德不见。故天下忘之。斯则从劣向优。自粗入妙。遣之又遣。玄之又

玄也。刘辰翁点校。出诸其口。使人气塞。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遗尧舜。然后尧舜之德全耳。若系之在心。则非自得也。䟽。遗。忘弃也。言尧舜二

君。盛德深远。而又忘其德。任物不为。斯解天下兼亡难。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泯然常道。䟽。有利益恩泽。惠润群生。万世之后。其德不替。而

至德潜被。日用不知。斯解使天下兼忘我难也。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失于江湖。乃思濡沬。䟽。太息。犹嗟叹也。夫盛德同于尧舜。尚能遗忘不

息显。岂复太息言于仁孝。嗟叹于陈迹乎。夫孝悌仁义。忠信正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䟽。悌。顺也。德者。真性也。以此上八事。皆矫性

伪情。勉强励力。已效人劳役其性。故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焉。并者。除弃之谓也。夫贵在身。身犹忘之。况国爵乎。斯贵之至。䟽。并者。除弃之

谓也。夫贵爵禄者。本为身也。身犹忘之。况爵禄乎。斯至贵者也。至冨。国财并焉。至富者。自足而已。故除天下之财者也。䟽。至富者。知足者也。知足

之人以不贪为实从令顺国。资财亦弃而不用。故老经云。知足者富。斯之谓也至愿名誉并焉。所至愿者适也。得适而仁孝之名都去矣。䟽。夫至

愿者。莫遇适性也。既性也。既一毁誉。况荣辱。忘物我。泯是非。故令问声名。视之如涕唾也。是以道不渝去华取实故也。䟽。渝。变也。簿也。既忘冨贵。

又遗名誉。是以道德淳厚。不随物变也。口义。冥山在北。自北而南行至于郢则望北山皆不见矣此是去之已远。非不及也。等闲小小譬喻。以发

遇孝不及孝之意。亦自奇将敬孝犹有遣也。爱孝则相忘也。自此以下。日忘亲。忘天下天下忘我。但要一节高一节。此书笔法例如此。皆以有迹。不

若无迹有心不若无心。遗弃也。篾视之意。篾视尧舜不足以为德。泽及万世。不足以为仁。又岂以仁孝自夸美哉。太息而言。嗟叹自夸也。孝第仁义。

忠信正廉八者。世人以为美德。其实相劝勉以自苦而已。故曰自勉以役其德不足多也役劳也。不足多。不足尚也我之至贵。何取于国爵。我之至

冨何取于国财我之至愿何取于名誉。并者皆屏去之也。至贵至冨至愿。无为之道也国财埒国之财也。不渝不变也。即所谓常然也。八者有为以

自役而我常无为也。刘辰翁点校勉强以仁义忠信正廉。为役于名誉。亦犹贵冨者之兼并焉。卞哉。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

之野䟽姓止门。名成黄帝臣也欲明至乐之道故寄此二人。更相发起也。咸池。乐名张施也咸。和也天也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湖之洞庭也。吾

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间之而惑䟽。怠退怠也。卒。然也。复。重也。惑。闱也。不悟至乐。初闻之时。惧然惊悚。再闻其声。相悟音旨。故惧心退息。最后闻之

知至乐与二仪合德。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心无分别。有同暗惑者也。荡荡默默。乃不自得。不自得。坐忘之谓也。䟽。荡荡。平易之容。默默。无知之

貌第二闻之。体悟玄理。故荡荡而无偏。默默而无知。芒然坐忘物我俱丧。乃不自得。口义。此叚把乐来妆撰一项说话又是一般奇待始而惧。继

而怠。终而惑言我闻此乐。如此三变。荡荡。精神散也。默默。口禁也。不自得不自安也。为此乐所惊骇也。刘辰翁点校。其所言者。非乐之谓也。以乐

言之。则有其乐矣。以听者为主又高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微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由此观之。知夫至乐者。非音声之谓也。必

先顺乎天。应乎人。得于心而适于性。然后发之以声。奏之以曲耳。故咸池之乐。必待黄帝之化而后成焉。䟽。殆。近也。奏。应也。徽。顺也。礼义。五德也。

太清。天道也。黄帝既亢门。或第三闻乐。体悟玄道。忘知息虑。是以许其所解。故云汝近于自然也。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

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䟽。虽复行于礼义之迹。而忘自然之本者也。此是第一奏也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䟽。

循顺。伦。理经。常也。言春夏秋冬更迭而起。一初物类。顺序而生。夏盛冬衰。春文秋武。生杀之理。天道之常。但常任之斯至乐矣。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流光其声自然律吕。以满天地之间。但当顺不夺则至乐全。䟽。清。天也。浊。地也。阴升阳降二气调和。故施生万物。和气流布。三光照烛。此谓至乐

无声之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因其自作而用其所以动䟽。仲春之月蛰虫始启自然之理。惊之雷霆。所谓动静顺时因物。或作至乐。具合

斯道也。其卒无尾。其始无首。运转无极。䟽。寻求自然之理。无始无终。讨论至乐之声。无首无尾故老经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一死一

生一偾一起所赏无穷以变化为常。则所常者无穷也。䟽。愤。仆也。夫盛衰。生允虚盈起复变化之道。理之常数。若以变化为常。则所谓常者无穷

也。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初闻无穷之变。不能待之以一。故惧然悚听也。䟽至一之理绝视绝听不可待之以声色故初闻惧然也。口义。汝治

其然哉言我之乐而汝听之宜其如此三变也。奏作也徽。犹琴微也。行之建之。动作耸起也人人事也。天天理也礼义。声有条理也。太清。合造化也。

谓始作之声。平正如此。自四时迭起以下。又言作用之时。变化惊动。可喜可愕且作旦止。而未见归宿之地也。发生文也。肃杀。武也。伦经。次序也。四

时生杀。万物循序而生长。既盛复衰。犹乐声之有文武伦序也。琴有文武弦。即此文武之类。故曰文武伦经。流光流畅光华也。调其阴阳清浊之声。

如此流畅光华。若蛰虫将奋。而雷发声之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终。故曰其卒无尾。其始无首。首尾。即终始也。死生愤起。所常无穷。言或作

或止。䟽常且变。故其常者无穷也。求其归一之地而未得。故曰一不可待。汝之初湏所以惧者如此。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所谓

用天之道。䟽。言至乐之声。将阴阳合其序。所道生物。与日月齐其明。此第二奏也。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天常。齐一于变化。故

不主故常。䟽。顺群生之修短。在万物之刚柔。齐变化之一理。岂守故而执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至乐之道。无不周也。号。至乐之道。无所不遍。

乃坑乃谷。悉皆盈满。所谓道无不在。所在皆无也。涂郤守神。塞其兊也。䟽。涂塞也。郤。孔也。闲心知之孔郤。守凝寂之精神。郭注云。塞其兊也。以物

为量。大制不割。䟽。音亮。大小修短。随物器量。终不制割而从已也。刘辰翁点校。即和而不流。其声挥绰。所谓闱谐。䟽。挥动也。绰。宽也。同雷霆

之震动。其声宽也。其名高明。名当其实。则高明也。䟽。高如上天。明如日月。声既广大。名亦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不离其所。䟽。人物居其显明。

鬼神守其幽昧。各得其所不相挠。故老经云。以道利天下其鬼不神也。日月星辰行其纪。不失其度。䟽。三光朗耀。依分而行。纲纪上玄。必无差忒

也。吾止之于有穷。常在极止任也。䟽。止任也。穷。极也。虽复千变万化。而常居玄极。不离妙本。动而常寂也。流之于吾止。随变而往也。䟽。流动也。

应感无方。随时适变。未常执守。故寂而动也。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故闻然恣使化去。䟽。夫至乐者。真道也。

欲明道非心识。故谋虑而不能知。道非声色。瞻望而不见。非形质。故追逐而不能逮也。偿然立于四虚之道。弘敞无偏之谓。䟽。傥然无心貌也。四

虚。谓四方空大道也。言圣人无心与至乐同体。立志弘敞。接物无偏。包容万有与虚空而合德。倚于槁梧而吟。无所复为也。䟽。弘敞虚容。忘知绝

虑。故形同槁木。心若死灰。逍遥无为。且吟且咏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矣。言物之知力。各有所齐限。䟽。夫目知所见。盖

有涯限。所以称穷。力驰逐亦有分齐。所以称屈。至乐非心色等法。不可以根穷故吾尽知其不及。故止而不逐也。心既有限。故知爱见名。此覆前予

欲虑之等文也。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夫形充空虚。无身也。无身故能委蛇。委蛇任性而悚惧之情怠也䟽。夫形充虚空。则与虚空而

等量。逶迤任性。顺万境而无心。所谓隳体黜聦。离形去智者也。只为逶迤任性。故悚惧之情怠息。此解第二闻乐也。口义。阴阳之和。日月之光。亦

只是和畅光华之意。长短刚柔。同为变化。不可指定。故曰变化齐一。不主故常。齐一。同也故。旧也。不主故常。言愈出愈新也。满坑满谷。言塞乎天地

之间也。涂部。塞其聦明也。郤与隙同。言七窍也。黜其聦明而守之以神。随万物而为之剂量。言我之作乐不用智巧而循自然也。其声挥动𡩖绰。自

然有高明之名。鬼神守其幽。即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也。日月星辰行其纪。往来自然也。若有止又若无止。故日止于有穷。流于无止。欲虑不知。欲望

不见。欲逐不及。皆形容其似有物。而非有物之意。四虚。即大虚也。我当是时。立于大虚之中。隐几而吟。且欲见而不可及。其形虽充满而自忘其身。

若空虚然。乃至于委蛇放弛。而况汝乎。汝惟如此放弛。所以怠也。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急既怠矣。乃复无怠。此其至也。䟽。再闻至乐。任性逶迤。

悚惧之心。于焉怠息。虽复贤于初闻。犹自不及后闻。故奏无怠之声。斯则以无遣怠。故郭注云。怠既怠矣。乃复无怠。此其至者也。此是第三奏也。调

之以自然之命。命之所有者。非为也。昔自然耳。䟽。调和也。凡百苍生。皆以自然为其性命。所以奏此咸池之乐者。方欲调造化之心灵和。自然之

性命也已。故若混逐丛生。混然无系。随后而生。䟽。混同也。生出同风。物之动吹随丛林之出声也。林乐而无形。至乐者。适而已。适在体中。故无别

形䟽夫业林地籁之声。无心而成至乐。适于性命而已。岂复有形也。刘辰翁点校。丛生林乐。犹说法炽然。布挥而不曳。自布耳。䟽。挥动四时。

布散万物。各得其所。非由牵曳。刘辰翁点校。曳。尾声也。幽昏而无声。所谓至乐。䟽。言至乐寂寥。趣于视听。故幽冥昏暗。而无声响矣。动于无方

夫动者。岂有方而后动哉。䟽。夫至乐之本。虽复无声。而应动随时。实无方所。斯寂而动之也。居于窈冥。所谓宁极。䟽。虽复应物随机。千变万化。

而深根宁极。恒处窅冥。斯动而寂也。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随物变化。䟽。夫春生冬死。秩实夏荣。云行雨

散。水流风从。自然之理。日新其变。至乐之道。岂常主声也。世疑之稽于圣人。明圣人应世非唱也。䟽稽留也夫圣人者。譬幽谷之响。明象之象对

之不知其所以来。绝之因知其所以往。物来斯应。应而忘怀。岂预前作法。而留心应世。故行流散徙。不主常声。而世俗之人。妄生疑惑也。圣也者。达

于情而遂于命也。故有情有命者莫不资焉䟽。所言圣者。更无他义也。通有物之情。顺自然之命。故谓之圣。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

忘乐而乐足。非张而后备。䟽。天机自然之枢机。五者五蔵也。言五蔵各有主司。故谓之官夫目视耳听。手把脚行。布网转丸飞空走地非由彷效。

禀之造物。岂措意而后能为故五蔵职司。素分备足。天乐之美。其在兹也。无言而心恱。心恱在适。不在言也。䟽。体此天和。非由措意。故心灵适恱

而妙绝名言也。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德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

䟽。焱氏。神农也。美此至乐。为之章颂。大音希声。故听之不訚。大象无形。视之不见。道无不在。故充满天地二仪。大无不包。故囊括六极六极。六合也。

假欲留音听之。亦不以耳根承接。是故体兹至乐。理趣幽微。心无分别。事同愚惑也。口义。无怠不已也。自然之命。即自然之理也若混逐丛生

者。如万物之丛生。而混同相追逐也。林乐。林然而乐。言林林揔揔。无非乐也。而不见其形。布散挥动而不容力以牵曳。幽昏而不可闻。变动而无方

所。其所居乃在窈窈冥冥。不可穷极。不可窥测之地。非生非死。非华非实。行流散徙。言不定也。不主常声。即不王故常也。世人至此疑而不晓。乃以

问于圣人。稽。考也。问之意也。达于情者。建于实理也。遂于命者。极于自然也。身之五官皆备。而天机不动。谓耳目手足虽具。而见闻动作。皆不自知

此。则得其自然之乐。故曰天乐。楞严经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即天机不张。五官皆备之意也。无言而心恱。谓其恱乐。有不容言者。汝于此虽欲听

之。而无所接。所以感也。到此又撰出一顷。此乃文字细绎之妙处。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即是塞乎天地。此颂四句。本无别意。添作一转。便成节奏。此

是作文之法。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惧然悚听故是崇耳。未大和也。䟽。以下重释三奏三听之意。结成至乐之道。初阎至乐。未悟太和心。生心悚

惧不能放释。是故祸祟之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迹稍减也。䟽。再闻之后情意稍悟。欲惧心怠退。其迹遁减也。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

载而与之俱也。以无知为愚。愚乃至也。䟽。最后闻乐。灵府淳和。心无分别。有同暗惑。荡荡默默。类彼愚还。不怠不惧。雅符真道。既而运载无心。与

物俱至也。口义。前言惧怠惑。未见其意。到归结处。方说愚而可以入道。这。转尤妙。盖言人之求道。须经历如此境界。方有进步处祟。森𠁊之意。

怠而遁。是欲罢不能之时。惑而愚。是意识俱亡。六用不行之时。看此三节。便似禅家作用。其间说乐。虽作三叚。亦无大分别。。但鼓舞其言而已。息额

反。刘辰翁点校。至此方见所以言者。然只以潜辞。真作者急也。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䟽。衙本昆吾之邑。又是康叔

之封。自鲁适衙。故曰西游。师金。鲁太师名金也。奚。何也。言夫子行仁义之道。以化卫侯。未知此术行用可不邪。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辄䟽。言仲

尼睿哲明敏。才智可惜乎。守先王之圣迹。执竞舜之言道。所以频遭辛苦。屡致困穷。颜渊曰。何也。䟽。问穷之所以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咸以

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䟽。此下譬谕凡有六条。第一刍狗。第一舟车。第三桔橰。第四据梨。第五狙猿。第六奸丑。刍狗。草也。谓结草为狗。以

解除也。衍。笥也。尸祝。巫师也。舟。送也。言刍狗未陈。盛以箧笥之器。覆以文绣之巾。致齐洁以表诚。展如在之将送。庶其福祉。责之如是。及其已陈也。

行者践其首眷。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废弃之物。于时无用。则更致他妖也。

䟽。践履也。者。头也。脊。背也。取草曰苏。爨。炊也。眯。魇也。言刍狗未陈。致斯肃敬。既祭之后。弃之路中。故行人履践其首眷。苏者取供其炊爨。方将复取

而资之。盛于筐衍之中。覆于文绣之下。敖㳺居处。寝卧其傍。假令不致恶梦。必当数数遭魇。故郭注云。废素之物于时无用。则更致他妖也。今而夫

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啇周。是非其梦邪。䟽。此合刍拘之譬。并合孔子穷义也。先谓先舜禹汤。

先代之帝王也。宪章文武。祖述尧舜。而为教迹。故某聚第子。敖㳺于仁义之域。卧寝于礼信之乡。古法不可执刘。事同已陈刍狗。伐树于宋者。孔子

曾游于宋。与门人讲说于大树之下。司马桓魋欲杀夫子。夫子去后。桓魋恶其坐处。因伐树焉。削。扫也。夫子尝㳺于卫。卫人疾之。故刬削其迹。不见

用也。啇是殷地。周是东周。孔子历聘。曾因于此。良由执于圣迹。故致斯弊。狼狈如是。岂非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

眯邪。此皆绝圣弃知之意耳。无所稍嫌也。夫先王典礼。所以适时用也。时过而不弃即为民妖。所以兴矫效之端也。䟽。当时楚昭王聘夫子。领徒

宿于陈蔡之地。蔡人见徒众极多。谓之为贼。故兴兵围绕。经乎七日。粮食罄尽。无复炊爨。从者饿病。莫之能与。忧悲困苦。邻乎死地。岂非遭于已陈

刍狗而魇邪。口义此叚议吾圣人。在孔子时。已有荷蓧大人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皆是此一种人。刍狗。结草为狗。以解厌也。祭时所用。已则弃之。

箧。筐也衍笥也。苏。取草也。眛尘入其目也。盖谓儒者所学。皆古昔陈言。不足用于今世也。刘辰翁点校。一节好一节。使人忘饥失睡。文章之鼓啖。史

传之汩稽也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䟽夫舟行于水。牵行于陆。致于千里。未足

为难。若推舟于陆。求其运载。终没一世。不可数尺。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䟽。此合。谕也。蕲。求也。亦今古代

殊岂异乎水陆。周鲁地异。何异乎舟车。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特移世异。礼亦冝变。故因物而无所系焉。斯不

劳而有功也䟽方犹常也传。转也。言夫子执先王之迹。行衰周之世。徒劳心力。卒不成功。故削迹伐树。身遭殃祸也夫圣人之智。接济无方。千转

万变。随机应物。未知此道。故婴斯祸也。口义。川陆舟车之喻。言时不同也。无方之传。不执一之道也。自古所传。自有随时不执一之道。所应世而

不穷且子独不见夫棓橰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䟽。桔橰。挈水木也人牵引之则俛下。舍放之则

仰上。俛仰上下引舍似人。委顺无心。故无罪。夫人能虚已。其义亦然也。口义。俯仰随人而无所容心。即无方应物之喻也。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

法度。不矜于同。而务于治。期于合时冝。应治体而已。䟽。矜。美也。夫三皇五帝。步骤殊时。礼义威仪。不相沿袭。美其逗机。不治以定。不贵率今以同

古。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棃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䟽。夫柤棃橘䄂。甘苦味殊。至于啖嚼。而皆可于口。譬三皇五帝。浇淳异世。

至于为政。咸适机冝也。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彼以为美。而此或以为恶。故当应时而变。然后皆适也。䟽。帝王之迹。盖无常凖。应时而变。

不可执留。岂能胶柱刻船。居今行古也。口义。柤棃橘柚。人皆美之。而其味各不同。比三王不同礼。五帝不同乐之喻。柤。菓属。似棃而醋。今取猿狙

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䟽。慊足也。周公。圣人。譬淳古之世。狙猿狡兽。谕浇竞之时。是以

礼服虽华。猿狙不以为美。圣迹乃贵。末代不以为尊。故毁礼服。猿狙始慊。其心。弃圣迹。苍生方适其性。口义。以古人之礼乐。而彊今人行之。是彊

猿狙而衣以人之服也。不曰人之服。而曰周公之服。意在讥侮圣贤。故多如此下字。周公制礼。有冠晃衣裳之制。故曰周公之服。故西施病心而矉

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䟽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声。既

病心痛。频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频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礼嚬。倍增其陋。故冨者恶之而

不出。贫人弃之而远走。舍已效物。其义例然。削迹伐树。皆学嚬之过也。彼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况夫礼义。当其时而用之。则西施也。时过而

不素。则丑人也。䟽。所以。犹所由也。嚬之所以美者。由乎西施之好也。彼之丑人。但美嚬之启雅。而不知由西施之好也。惜乎。而夫子其穷哉。䟽。

总会复文。结成知旨。穷之事迹。章中其载矣。口义。矉。蹙额也。以今人而学古人。犹以里女而学西施之矉。矉之所以美者。必有西施而后可。道之

所以行。必见古人而后可。而夫子。言汝夫子也。此叚凡六譬喻。节节皆好。为文莫难于譬喻。王臞轩迈尝云。平生要自做个譬喻不得。才思量得。皆

是前人用了底。庄子一书譬喻处。件件奇特。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䟽。仲尼虽领徒三千。号素王。而盛行五德。未间大道。

故从鲁之沛。自北徂南。而见老君。以询玄极故也。刘辰翁点校。皆是笔意。儭虚成实。如同时而语。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

道乎。孔子曰。未得也。䟽。闻仲尼有当世贤能。未知颇得至道不。答言未得。自楚望鲁。故曰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䟽。问于何处寻求至道。曰吾

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䟽。数。筭术也。三年一闰。天道小成。五年再闰。天道大成。故言五年也。道非术数。故未得之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䟽。更问求道。用何方法。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此皆记孔老以明绝学之义也。䟽。十二年。阴阳之一周也。而未得者。明以阴阳取道。

而道非阴阳。故下文云。中国有人。非阴非阳。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

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刘辰翁点校。其设次第也有谓。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䟽。夫至道深玄妙绝。言名非无非有。

不自不他。是以不进献于君亲。岂得告于子第。所以然者。无他由也。故记孔老二君圣。以明玄中之玄也。中无主而不止。心中无受道之质。则虽闻

道而过去也。䟽。若使中心无受道之主。假今闻于圣说。亦不能止住于胸怀。故知无他也。外无正而不行。中无主。则外物亦无正已者也。故未尝

道也。䟽。中䟽无受道之心。故外亦无能正于已者。故不可行也。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中出者。圣人之道也。外有能受之者乃出耳。

䟽。由。从也。从出内者。圣人垂迹显教也。良由物能感圣。故圣人不应。若使外物不能禀受。圣人亦终不出教。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由外入

者。假学以成性者也。虽性可学成。然要当内有其质。若无主于中。则无以藏圣道也。䟽。隐。蔵也。由外入者。习学不成性也。由其外禀圣教。冥在心

中若使素无受入之心。则无蔵于圣道。口义。度数。礼乐也。阴阳万物之理也。五年十二年。初无义理。但曰精麄。求之久而未得尔。自道而可献以

以四句。发得极妙。即是道不可传。乃如此发出这般言语。又曰。中无主而不止。非自见自悟也。言学道者。罗有所间于外。而其中自无主。非所自得

虽欲留之不住也。外无正者。无所质正也。今禅家所谓印证也。在我既有所自得。而贽之有道之人。得其印证。则可以自行。我无所得则何以印证

于人。此两句虽分中外。其实只要自得也。由中出者。不受于外。此谓教人者。我之言虽自中出而汝不能受。吾与回言终日不违。能受者也。汝不能

受。则圣人不告汝矣。故曰。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此言受教者我言虽自外而入汝之听。汝未有见而中无所主。虽闻其言。亦无得也。即禅

家所谓从门而入者。不是家𤤽。汝既无得。则但以圣人为隐。圣人实不隐也。二三子以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使是此意。此四句。尽自精微。湏子细参

究。道之不可传。无他故也。其病在此四句而已。故先曰。然而不可者无他也。刘辰翁点校。外面合不着。使不是。故不出。谓不出乎此也。外入是客

也。无主则客何所容。故不隐。圣人皆自谓也。犹言识者也。名。公器也。天名者。天下之所共用。䟽。名。鸣也。公。平也。器。用也。名有二种。一是命物。二是

毁誉。今之所言。是毁举名也。不可多取。矫饰过实。多取者也。多取而天下乱也。䟽。夫令誉若名。天下共用。必其多取。则矫饰过实。而争竞斯起也。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犹传舍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夫仁义者。人之性也。人性有双。古今不同也。故游寄而过去则冥。若无滞而系

于一方则见。见则伪生。伪生而责多矣。䟽。蘧庐。逆旅传舍也。观见也。亦久也。夫蘧庐舍客。不可久停。仁义礼用。讫冝废。客停久。疪衅生。圣述留。过

责起。刘辰翁点校。今人见蘧庐。语以为病。熟知世外立言之意哉。觏而多责四字。使人流涕。凡暗乎此者。皆将望而取偿于我。一不至。则前者失

矣。语有反而相成。咈于意而意真。晚而悟。悟而无及。岂可与痴人道哉。炒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随时而变。无常迹也以游逍遥之墟䟽古

之真人。和光降迹。进机而行。慱爱应物。而用人非。冋异乎假借涂路。寄托宿止。暂时游寓。盖非真实。而动不伤寂。应不离真。故恒逍遥乎自得之场。

彷徨乎无为之境。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䟽。茍。且也简。略也。贷。施与也。知止知足。食于苟简之田。不损已物。立于不贷之圃。而言田国者。明

是圣人养生之地。逍遥无为也。有为。则非仁义苟简易养也。且从其简。故易养也。䟽。只为逍遥累尽。故能无为。恬淡苟简。苟且简素。自是而已。故

易善也不贷无出也不贷者不损已以为物也䟽不损我以益彼故无所出此三句覆释前义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游而任之斯真采也。采真。

则色不伪矣䟽古者圣人行苟简等法。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敖游也刘辰翁点校。自爱自解。有精有麄。弟子服弟子服。

口义名不可多取此讥儒者好名也。蘧庐。草厔也。仁义不可久处。言有迹者不可久也觏见也。才有声迹可见则祸宪之所由生。故曰觏而多青。

假道托宿不可久处也。周则化之意。苟简。苟且也。言随时而不著相也。不贷者犹今人言不折本也易卷。易足也。无出不用力。无费于我也。采真。采

取真实之理也。以冨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天不之有以所非自累者。而各没命于所是。所是而以没其命

者。非立乎不。贷之圆也。䟽。夫是冨非贫贪于贷。岂能让人财禄。是显非隐滞于荣位者。何能与人名誉。亲爱权势。矜夸于物者。何能与人之柄。柄。权

也。唯厌机风尘。膻臊荣利者。故能弃之若遗。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舍之悲者。杰之不能不栗也。䟽。操执权柄隐失。所以战怀。舍去威力䘮去。所以

忧悲。刘辰翁点校。切骨语。而一无所鉴。刘辰翁点校。鉴。戒也。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言其知进而不知止。则性命丧矣。所以为戮。䟽。

是冨好欢之人心。灵愚暗。唯滞名利。一无鉴识。岂能问见玄理。而休心息智者乎。如是之人。虽复楚战未加。而情性以困。故是自然刑戮之民。口

义。此即是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之意。操之而患失。则恐栗。舍之而迷恋。则自悲。三者皆然。无所鉴者。略无所见也。窥。视也。所不休。迷而不

知返也。心无明见。而不能及视其迷。此天夺其魄之人也。天之戮民。言天罚之以此苦也。刘辰翁点枝。闸。谓窥伺之也。讽其言有父子之爱。未知

当日之有无。由今思之。何可无也。老人眼。老人耳。句句别。怨恩取与。諌教生教。八者。正之器也。䟽。夫怨敌必教。恩惠须偿。分内自取。分外与他。臣子

諌上。君父教下。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此八者。正治之器。不得不用之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

天门弗开矣。守故不变。则失正矣。䟽。循。顺也。湮。塞也。唯当顺于大理。随于变化。达于物情。而无滞塞者。故能用八事治之。正事合于正理。故曰正

者。正也。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间。天门。心也。口义。君臣之问曰諌。师友之间曰教。有此人世。则有此者之用。器。用也。用所当用曰

正。必无心者。方能用之。循大变。顺造化也。无所湮。无所汨也。我能循造化而无所汨。则在我者正。而后可以正物。我未能无心。而以自然之理为不

然。则是其胸中之天。已昏塞矣。故曰天门不间。诗曰。天之牗民。便是天门之意。刘辰翁点校。以谏教比于取与生杀之中。恩怨凛然。非此书不能

道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至。蚊虻𠾱肤。则通昔不寐矣。外物如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也。䟽。仲尼滞于圣迹。

故发辞则语仁义。夫播糠眯目。目暗。故不能辨东西。蚊虻𠾱肤。膺痛。则彻宵不睡。是以外物术。为害必巨。况乎仁非天理。义不率性。舍已效他。䘮其

本性。其为害也。岂眯目𠾱肤而已哉。𠾱。啮也。刘辰翁点校。急仁义者。病人之病。惨然伤于吾心。犹糠之眯目。蚊之𠾱肤。能使人颠到不寐。岂独人之

病哉。而吾亦病甚矣。夫仁义𢡚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尚之以加其性。故乱。䟽。仁义惜毒。甚于蚊虻。愦愦吾心。令人烦闷。扰乱物性。莫大于此。

本亦作㥽字者。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质全而仁义著。吾子亦放风而动。揔德而立矣。风自动而依之。德自立而秉之。斯易持易行之道也。䟽。放。

纵任也。欲使苍生。丧其淳朴之性者。莫若绝仁弃义。则及冥我极也。仲尼亦冝放无为之风教。随机务而应物。总虚妄之至德。立不测之神功。亦有

作放。方往反。放。依也。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言夫揭仁义。以趋道德之乡。其犹撃鼓而求迯者。无由得也。䟽。建。撃。杰然用力貌。夫揭

仁义。以趋道德之乡。何异乎打大鼓以求迯亡之子。故鼓声大。而亡子远。仁义彰而道德废也。刘辰翁点校。放风而动。因其可以鼓动之势。总德

而立。犹总于而立。不可。则屹然勿动。口义。𠾱肤眯目。遍说逆心之喻也。昔。即夕也。左传曰。居则备一昔之卫。𢡚然。毒之状也。言自苦也。愤吾心。逆

吾心也。乱莫大焉。言自乱性也。放风。顺化也。顺化而行。故曰放风而动。緫。执也。若使天下不失本然之朴。则皆顺化而行。执德而立。又何侍教之乎。

王建路鼓于寝门。建鼓。言所建之鼓也。招呼天下之人而教之。犹负大鼓而求亡子也。杰然。自高之貌。夫鹄不日浴而白。鸟不日黔而黑。自然各已

足。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俱自然耳。无所遍尚。䟽。浴。洒也。染缁曰黔。黔。黑也。辩者。别。其胜负也。夫鹄白鸟黑。禀之自然。岂须日日洛染。方得如是。

以言物性。其义例然。然黑白素礼。各足于分。所遇斯适。故不足于分。所以论胜负。亦言辩变也。黑白分定。不可变白为黑也。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

夫至足者。忌名誉。忘名誉乃广耳。䟽。修名立誉。招物观视。此乃挟劣。何足自多。唯恐遣名誉。方可称大耳。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

沬。言仁义之誉。皆生于不足。不若相忘于江湖。斯乃忘仁而仁者也。䟽。此总结前文斥仁义之弊。夫泉源枯竭。鱼传沬以相濡。朴散淳离。行仁义

以济物。及其江湖浩荡。各足所以相忘。道德深玄。得性所以虚淡。既江湖比于道德。濡沬方于仁义。以此格量。故不同日而语矣。口义。鹄之白。鸟

之黑。自然而然。不待浴之黔之。此二喻最佳。黔。染黑也。黑白之朴。言黑白皆有自然之质。无美无恶。不足致辨。以名誉而观示于天下。便有是非之

意。有誉则有毁。此心便不广大矣。黑白是非之喻也。鱼之呴濡。其能几何。若处之江湖。则相忘于水中矣。至道之世。各循自然。无所是非。则上下亦

相忘矣。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刘辰翁点校。又画馀意。䟽。老子方外大圣。变化无常。不可测量。故无所谈说也。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

规哉。䟽。不的姓名。直云弟子。当时升堂之类。共发此疑。既见老子。应有规诲。何所闻而三日而不谈也。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

而成章。谓老聃能变化。䟽。夫龙之德。变化不恒。以况至人。隐显无定。故本合而成妙体。妙体窈冥。散迹而起。文章焕烂。乘乎云气。而飬乎阴阳。言

其因御无方。自然已足。䟽。言至人乘云气而无心。顺阴阳而飬物也。刘辰翁点校。譬龙固异。说龙亦异。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䟽。

嗋。合也。心惧不定。口开不合。复何容暇闻规训之言乎。口义。林曰。规。谏也。合而成体。浑然者也。散而成章。粲然者也。龙在天地之间。可见而不可

见。故有散合之喻。来乎云气。在造化之上也。飬乎阴阳。言以天地之道自乐也。嗋。合也。张而不合。无所容言也。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

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也。䟽。言至人。其处也。若死尸之安居。其出也。以龙神之变。见。其语也。如雷霆之振响。其默也。类玄理之无声。是以奋发机

动。同二仪之生物者也。既而或处或出。或语或默。岂有出处语默之异而异之哉。然则至人必有出处默语不言之能。故仲尼见之。口开而不能合。

赐亦可得而观乎。刘辰翁点伎。演而伸之无崖。遂以孔子声见老聃。䟽。赐。子贡名也。子贡欲至观至人龙德之相。遂以孔子声教而往见之。刘辰

翁点校。字字可想。敝又改为。不失故步懮懮靡也。语又温厚。可爱。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䟽。倨。企也。运。时也。老

子自得从容。故企堂敷诞。物感斯应。发微其言。予年衰迈。可以教戒我乎。子贡曰。大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王独以为非圣

人。如何哉。䟽。浇淳渐异。步骤有殊。用力用兵。逆顺斯异。故云不同。声名令闻。相系一也。先王乃排三王为非圣。有何意旨。可得闻乎。老聃曰。小子少

进。子何以为不同。䟽。汝少进前。说不同所由。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䟽。尧舜二

人。即是五帝之数。自夏禹以降。便是三王尧让舜。舜让禹。禹治水而用力。汤伐桀而用兵。文王拘姜里而顺商辛武王渡孟津而逆殷纣。不同之状。

可略言焉。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䟽。三皇者。伏羲神农黄帝也。五帝。少美。颛顼。高辛。唐。虞也。治天下之治。列在下文黄帝之

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若非之。则强哭。䟽。三皇行道。人心淳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亲死不哭。而世俗不非必

也。非之则强哭者众。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杀。降也。言亲踈有降。杀。䟽。五帝行德。不及三皇。使子父兄弟更相

亲爱。为降杀之服。以别亲踈。既顺人心。亦不非毁。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教之速也。䟽。舜是五帝之末。其俗

渐浇。朴散淳离。民心浮竞。遂使怀孕之妇。十月生子。五月能言。古者怀孕之妇。十四月而诞育。生子两岁。方始能言。浇淳既革。故与古之乖异也。不

至乎孩而始谁。谁者。别人之意也。未孩已择人言。其竞教速成也。䟽。未解孩笑。已识是非。分别之心。自此而始矣。则人始有天矣。不能同彼我。则

心竞于亲踈。故不终其天年也。䟽。分别既甚。不终天年。天逝之始。起自虞舜。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此言兵有顺。则天下已有

不顺歧也。䟽。去道既远。浇伪日兴。遂使蠢尔之民。好为祸变。废无为之迹。兴有为之心。赏善罚恶。以此为化。而禹怀慈爱。犹解泣辜。兵刃所加。必

顺天道也。杀盗非杀。盗自应死。杀之顺也。故非羖。䟽。盗贼有罪。理合其诛。顺乎业秋。虽杀非杀。则兵有顺义也。人自为种而天下耳。不能大齐

万物。而人人自别。斯人自为种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其弊主于斯者。非禹也。故曰天下耳。言圣。知之迹。非乱天下。而天下必有斯乱。䟽。

夫浇浪既兴。分别日甚。人人自为种见。不能大齐万物。此则解人有心也。圣智之迹。使其如是。是非禹之过也。故曰天下耳矣。是以天下大骇。儒墨

皆起。此乃百代之弊。䟽。此总论三皇五帝之迹。惊天下苍生。致使儒崇尧舜以饰非。墨遵尚道而自是。既而百家竞起。九流争惊。后代之弊。实此

之由也。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今之以女为妇。而上下悖逆者。非作始之无理。俱至理之弊。遂至于此。䟽。伦。理也。当庄子之世。六国竞兴。淫风

大行。以女为妇。礼悖德。莫甚于兹。故知圣迹始兴。故有伦理。及其未也。例同斯弊也。何言哉。弊生于理。故无所复言。䟽。从理生教。遂至于此。世

浇俗薄。何可稍言。论王发愤而伤叹也。口义。以孔子之声见老聃。称夫子之门人而修谒也。倨堂。居于堂上而自倨。有微物之意。应微。言其问答

之声甚微也。黄帝之治。顺乎自然。自此以下。一节下一节。前篇亦屡有此惠于此又添出数句顾奇特。制服以其亲之轻重为降杀。故曰为其亲杀

其杀。盖古古无服而今制礼也。古人十四月而生。两岁而后言。十月而生。五月而古。谓子也。谁。问也。未至于孩提。而早能问人为谁矣。始。早也。谁。谓

谁何也。使民心变。变于古也。人有心。人人各有私心也。兵有顺。以用兵为顺事也。为盗之人。可杀则杀。不以为罪。法禁详矣。富此时也。人皆自分种

类。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也。特共此天下而居。故曰而天不耳。其作始有伦。言其始如此。作为之时。人伦之道犹在。今其弊也。至于乱伦。而以女为妇。

又何可言哉。谓其不客说也。礼记大道为公一改。亦有此意。但庄子说得太甚。刘辰翁点枝。其言必人所未尝言。示所不能言者。谚谓后世人短

命犹此。他从亲死而哭说到李妇月数。谁能知其始之然不然哉。从隹兵上体出兵有顺又别。此岂顺事哉。有弑君而以为顺者矣。杀盗非杀。贴得

愈明。人自为种而天下。俗谓你死我治世界。人道失而妇人之女。刻意险语而味之。蔼然以喜。安能后与之辨哉。难言者。无不言之矣。余语汝三皇

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必弊故也。䟽。夫三皇之治。贵自无为。无为之迹。迹生于弊。故百代之后。乱莫甚为。弊乱之状。列在下文。三

皇之智。上悖日月之明。下暌山川之精。堕四时之施。䟽。悖。逆也。暌。乖离也。隳。废坏也。施。浑也。运无为之智以立治后世。轨迹遂成其弊。致星辰悖

彗。日月为之不明。山川乖离。岳𣸣为之崩竭。庶坏四时。寒暑为之𠎝叙。其知𢡚于𧓽𧓽之尾。鲜规之兽。刘辰翁点校。鲜。平声。明貌。莫得安其性命之

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䟽。𢡚。毒也。𧓽𧓽尾端有毒也。鲜觇。小貌。言三皇之智。损害仓生。其为毒也甚于𧓽𧓽。是故细小虫兽。皆

遭扰动。况乎黔首。如何得安。以斯为圣。于理来可。毒害既多。深可羞愧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子贡本谓老子独绝三皇。故欲同三王于五帝耳。今

又见老子通毁五帝。上及三皇。则失其所以为设矣。䟽。蹴蹴。惊惊貌也。子夏欲救三王同五帝。今见老子词调高邈。排摈五帝。指斥三皇。心形惊

悚夫其。所谓。故蹴然。形客虽立。心神不安。口义。三皇之智。亦拂天地造化之理。前此多尊三王而抑五告。到此又和三皇骂了。𧓽𧓽。即蜂类也。其

尾有毒。鲜小也。规。求也小兽之求。不过鲜小。如孤狸之类。言此等智巧。其为毒也。亦如此小虫小兽而已。皆讥侮而斗抑之言。𢡚毒也。蹴蹴然。不安

之貌也。刘辰翁点校。只如此了自是。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光王之道。而明

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钓用甚矣刘辰翁点校。如钩然无见致。者。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

迹也岂其所以迹哉。所以迹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迹则六经也。䟽所以迹者。真性也。任物真性者。其迹则六经也。今子之所言。犹迹

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况今之人事。则以自然为履。六经为迹。䟽况之人事。则以自然为慢六经为迹。口义。礼记中。亦有老子呼圣人

以名处。想问礼于老聃而师之。孰知其故者。孰知其与故也。钩。取也。幸不过者。若有上古圣人。更笑汝也。有覆则有迹。得其迹而不得其履。亦犹糟

粕之喻也。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鶂以眸子相视。虫以鸣声相处。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类自

为雌雄。故风化。夫同类之雌雄。各自有以相感。相感之异。不可胜极。苟得其类。其化不难。故乃有遥感而风化也。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

不可壅。故至人皆顺而通之。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虽化者无方。而皆可也。失马者无自而可。所在皆不可也。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鸟

鹊孺。鱼传沬。刘依翁点校。使当孺而传之沬。岂能合哉。细要者化。言物之自然。各有性也。䟽。鹊居巢内交尾而表阴阳。鱼在水中传沬而为牝牡。

蜂驭采虫。视为己子。是知物性不同。禀之大道。物之自然。各有性也。有弟而兄啼。言人之性。舍长而视㓜故啼也。䟽。有弟而兄失爱。舍长怜㓜。故

啼。是知陈迹不可积留。但当顺之。物我无果。言人性舍长视㓜。故啼也。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夫与化为人者。任其自化者

也若翻六经以说则䟽也。老子曰可。丘得之矣。口义。此一叚。文之极奇者白鶂之虽雄不交而生子。但时子相视而已。凡物皆风气所生。风字从虫

便有坐物之义。故曰风化。言生子也。鸣于上风。应于下风。谓在上在下也黄帝顺下风而行。却与此同。此风字与风化字。又别类。自为雌碓。言其雌

雄在蒿物之中。自为一类。故能如此风化。螟蛉之于蜾赢。则非类而以况化此则以相视而化也。性命时道。皆言自然之理。不可遥也。乌鹊孺孺。交

尾也。鱼传沬者。相濡以沬而生子也。细要。蜂也。化。化生也。有弟而兄啼。兄弟同母。必乳绝而后生。兄不得乳而后有弟。故白兄啼。此句下得尤奇绝。

佛经中多有此类要尽文章之妙。此类皆不可不知。不兴化为人者。言知人而未知天。不知与造化为一也。此章以造化生生之理。喻自然之道。盖

谓儒者所学。皆有为之为。而非点为之为。无为之为。则与造化同功也。佛经所言昭生。卯生。化生。湿生。其原必出于此。其意却欲人知此身。自无而

有。与蒿物皆同。所以破世俗自和自恋之心又与此不同也刘辰翁点校。语不犯字。正位虽兴化为人。已是注解而亦不知其何语也老子之意

谓行乎天下。遇。犹合也。合有机。有不待合而化者。有化不自知其类之异者。其深意妙语岂可索之形迹哉。故夫子之得之也亦然惟而至于有弟

而兄啼。人情物理达之世态人事亦当然者此二大士对谈吾窃听之。庄子句解天其运乎天禀阳气。无心运行而自动也地其处乎地禀阴

气。无心宁静而自安处日月其争于所乎。昼夜往来无心于代谢何所争处敦主张是谁为主宰。而弛张之孰维纲是。谁为虽持而纲纪之。孰居无

事摧而行是谁能安居无军。摧筭而行之。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机。闽也。缄闭也。意者有司主关闭之事。使之不得自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

能自止邪。意其气序运转之无穷。不能自息也。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气剩而上为云。散而下为雨。推寻始末。皆无所由。故知二者不能相为。孰隆

施是。谁能兴隆而弛麚之。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虽能安居无事。劝勉作此淫雨而快乐邪。风起北方。北方阴地。风起之所。一西一东。风吹无心。任

其丙东有上彷徨武回转而居虞空之上。孰嘘吸是。嘘吸。犹吐纳也。谁为吐纳之。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披拂。扇动也。谁能安居无事。而扇动之。敢问

何故。敢问何以。巫咸祒曰。巫咸。神巫也。为殷中宗柑。名祒。来。吾语汝。语其所以然也。天有六极五常。六极。谓六合。即四方上下。五常。谓五行。金木水

火土。言天自然之理。有此六极五常。至于日月风云。例皆如此。但当顺其自尔也。帝王顺之则治。帝王顺天道之自然则天下治。逆之则凶。逆其和

气所作凶悖。则祸乱生。九洛之事。九州聚落之地。治成德备。治定功成。德行圆备。监照下土。而又照临下土。天下戴之。天下之人。乐推戴之。此谓上

皇。返朴还淳。上皇之治也。北门成问于黄帝。姓北门。名成。黄帝臣也。问黄帝乐事。曰帝张咸池之乐。咸池。乐名。张。弛也。咸和此天也。于洞庭之野。谓

天地之间。吾始闻之惧。初闻乐之时。惧而惊悚。。复闻之怠。再闻乐之时。其心退怠。卒闻之而惑。最后问之。知至乐与二仪合德。心无分别。重生暗惑。

荡荡默默。荡荡而无偏。默默而无知。乃不自得。芒然坐忘。乃不自得。帝曰。黄帝答曰。女殆其然哉。殆。近也。汝近于自然也。将语北门成以二奏之。吾奏

之以人。合乎人心。征之以天。顺乎天道。行之以礼义。得于性适于心。建之以太清。应之以玄虚。自然之道。夫至乐者。至乐非声音之谓也。此言第一

奏。先应之以人事。奏之以人。顺之以天理。征之以天。行之以五德。行以礼义之德。应之以自然。应以太清之道。然后调理四时。以之调和四序。太和

万物以之和顺万物四时迭起春夏秋冬更迭而起万物循生万有物类。循序而生一盛一衰夏则物盛。冬则物衰文武伦经沦理也经常也。春文

秋武。生杀之理天道之常一清一浊清天也浊。地也。阴阳调和阴升阳降二气调和。流光其声。流布光辉照烛万物。此谓无声之声蛰虫始作仲春之

月。蛰虫始起。吾惊之以雷霆发之以雷霆之声是谓因物而顺时。其卒无尾随之不见其后。其始无首。迎之不见其首。一死一生。或死或生盛衰之

理。一偾一起。或起或伏。虚盈之数。所常无穷。以变化为常。则所常者无穷。而一不可待至一之理。无视无听。不可待之以声色。女故惧也。故初闻之

而惧。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此言第二奏也。自然之声。与阴阳合其序烛之以日月之明与日月齐其明。其声能短能长。顺群生之或修或短。能柔

能刚。任万物之或刚或柔。变化齐一。齐变化之一理。不主故常。不袭故而徇常在谷满谷。虽在旷谷。无所不遍。在坑满坑。坑。虚也。虽在虚坑无所不

用。涂郤守神。涂塞也。郤。孔也。闭心知之孔郤。守凝寂之精神。以物为量。大小修短。随物器量而已。其声择绰。如雷霆之霆动。其声宽绰。其名高明。名

当其实。鸟如上天明如日月。是故鬼神守其幽。幽而鬼神不离所守。日月星辰行其纪。明而三光不失其度。吾止之于有穷。虽复千变万化。而常止

于玄极。流之于无止。随变而往。无所执守。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谋虑而不知其端。望之而不能见也。瞻望而不见其形质。逐之而不能及也。追逐

之而不能逮及。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倘然。谓无心貌。弘敞无偏。立于四方空虚之大道。倚于槁梧而吟。倚于槁木。逍遥无为。且吟且咏。目知穷乎所

欲见。目之所见。盖有界限。力屈乎所欲逐。用力驰逐。亦有限止。吾既不及已矣。吾知不能见不能及。故屈而不逐也。形充空虚。其空虚也。与虚空为

一。则无其身。乃至委蛇。委蛇。任性也。无身乃能任性。女委蛇故怠。任性故悚惧之情怠息。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此言第三奏也。意既怠矣。乃复奏

以无怠。此其至也。调之以自然之命。欲以调和苍生自然之性命。故若混逐丛生。同风收之吹动。随丛林之出声。林乐而无形。林。乐也。籁之声。无心

而成至乐。岂复有形。布挥而不曳。布万物。挥四时。各得其冝。非牵曳也。幽昏而无声。幽冥昏暗。而无声婿。动于无方。应动随时。实无方位。居于窈冥。

常处查冥。所谓动而寂也。或谓之死。冬而死落。或谓之生。春而发生。或谓之实。秋而成实。或谓之荣。夏而荣华。行流散徙。云行雨散。水流风徙。不主

常声。随物变化。其声无常。世疑之。世人惑之。稽于圣人。谓其稽留于圣人。圣也者。所谓圣人者。违于情而遂于命也。通有物之情。顺自然之命。天机

不张而五官皆备。天机。谓自然之枢机。不动而五藏主司之官。亲分备足。此之谓天乐。自然之天乐也。无言而心说心灵之悦。不在名言。故有焱氏

为之颂。神农氏美此至乐。为之章颂曰听之不闻其声。大音希声。故听之不闻。视之不见其形。大象无形。故视之不见。充满天地。道无不在。𠑽满二

仪苞裹六极。大无不包。囊括六极女欲听之而无接焉。汝虽欲听其声。不可以耳根承接而故。惑也。心无分别。故生愚惑。乐也者。重释三奏三听之

意。谓至乐之为乐也。始于惧。始闻之而悚惧。惧故祟。心生悚惧。是祸祟耳。未大和也。吾又次之以怠。再闻之而惧心怠追。怠故遁。怠则惧心遁灭。卒

之于惑。最后闻之有同闻惑。惑故愚。惑乱则愚迷无所知。愚故道。不怠不惧乃合至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既而大道运载无心。可与万物俱至也。

孔子西游于卫。卫。康叔所封邑。孔子自鲁适卫。故曰西游。颜渊问师金。师金。鲁太师。名金。故颜子问之。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问夫子行义以化卫

侯。未知可用否。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叹惜汝夫子亦困穷之甚。颜渊曰。何也。何以谓之穷。师金曰。夫刍拘之未陈也。刍。草也。以草为拘。供祭

祀用。当其未陈腐之时。盛以箧衍。衍。笥也。盛贮之以茵笥。巾以文绣。覆之以文绣之巾。尸祝齐戒以将之。巫祝齐洁以将送之。及其

之德变化不常。老𥅆亦能变化。故谓之龙。龙合而成体。混合而成妙体。散而成章。布散则成文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乘云气而无心。顺阴阳而

养物。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至人其处。如死尸之安居。出则如龙神之变见。雷声而渊默。其语如雷霆之声震。其默如玄理之无声。发动

如天地者乎。其发动同天地之生物。孔子谓老聃曰。孔子又问之。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所谓六经之书。自以为久矣。用功既久。孰知其故矣。人

不知其故。以奸者七十二君。奸。谒也。历聘七十二国之君。论光王之道。论古帝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推明周公。召公之政。一君无所钩用。盖一

君取而用之。甚矣夫人之难说也。七十二君难于论说。道之难明邪。叹吾道之不行。老子曰幸矣。是夫子之幸也。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谓其不遇

明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六经皆古人已陈之迹。岂其所以迹哉。岂所谓物之真性者乎。今子之所言犹迹也。汝之所言。亦其迹也。夫迹履之所

出。迹由履而后出。而迹岂履哉。六经之迹。岂自然之履乎。陆德明音义其运。尔雅云。运。徙也。广雅云。转也。推而。如字。一音吐回反。司马本作谁。缄。古

咸反。徐古䧟反。司马本作咸。云引也。为雨。于伪反。下及注同。隆施。音弛。式氏反。淫乐。音洛。又音微。而劝。司马本劝作倦。云读曰送。言谁无所作主送

天往未。运转无已也。有上。时掌反彷簿皇反。徨。音皇。司为本作旁皇。云旁皇飚风也。嘘。音虚。吸许急及。披。音皮反。拂。芳弗反。郭扶弗及披拂。风貎。司

马本作发。巫咸祒。赤遥反。郭音条。又音绍。李云巫咸。殷。相也。袑。寄名也。吾语。鱼据反。女。音泣。后皆同。六极。司马云。四方上下也。商大。音泰。下文

大息同。宰荡。司马云。商。宋也。大幸。官也。荡。字也。府蔵。才浪反。汤闻之。一本荡作盈。崔本同。或云。盈。太宰字。郢。以井反。又以政反。楚都也。在江陵北。

冥山。司马云。北海山名。愈远。于万反。孝易。以鼓反。下皆同。濡沬。音末。孝悌。音弟。并焉。必领反。弃除也。不同。去华。起吕及。北门成。人姓名也。洞庭。徒

送反。之惧。如字。或音句。下同。一本作惧。音况䌸反。紫说文惧是正字。瞿古文。复闻。扶又反。下注同。征之。如字。古本。作徽。大清。音泰。迭起。大节反。

一本作递。大计反。循生。似伦反。蛰虫。沈执及。郭音执。尔雅云静也。霆。音廷。人音挺。徒倿反。电也。一偾。方问反。司马云仆也。在坑。者庚及。尔雅云虚

也。涂郤。去逆反。兴隙义同。其兑。徒外及。为量。音亮。不离。力智反。傥。敕党反。一音敝。倚于。于绮反。槁。枯老反。目知。音智。齐限。才细反。委。于危及。徐如字。

蛇。以支反。又作施。徐音絁。丛生。才公反。林乐。音洛。亦如字。布挥。音辉。广雅云振也。于窃。乌了反。稽于。古分反。心恱。音悦注同。焱氏。必遥反。本作焱。

苞裹。音包。本或作包。崇。虽遂反。师金。李云师。鲁大师也。金。其名也。之行。下孟反。刍拘。李云结刍为拘。巫祝用之。盛。音成。下同。箧。苦牒反。本或作

筐。衍。延善反。郭怡而反。李云笥也。盛拘之物也。司马云合也。齐戒。则皆反。本亦作齐。稣者。李云苏。草也。取草者得以炊也。案方言云。江淮南楚之间

谓之苏。史记云。樵苏后爨。汪云。苏。取草也。爨之。七北及。将复。扶又及。必且如字。徐子馀反。数。音朔。眯李音米。又音美。字林云。物入眼为病也。司马云

厌也。音一琰及。推之。郭土回及。人如字下同。陆与。音馀。下同。今蕲音祈求也。无方之傅。且专反。下注同。司马云方常地。桔。音结。槔音音羔。于治。直吏反。注同。柤。

侧加反。抽。由救反。猿狙。上音𡊮。下七馀及而衣。于既反。龁。音纥挽。音晚。尽去。起吕反。慊。若牒反。李云足也。本亦作嗛。音同。而矉。徐扶真反。又符人

反。通俗文云戚频曰矉。其里。绝句。捧心敷勇反。郭音奉挈。苦结反。之沛。音具。司马云。老子陈国相人相今属告县与沛相近恶乎音乌下同 名

公噐也。释名云名。呜也公。平也。器。用也。尹文子云。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是也。三曰况谓之名爱憎是也。今此是

毁誉之名也。蘧音渠。庐。司马郭云蘧庐犹传舍也。觏。古豆反见也。过也。之虚。音垆本亦作墟苟简王云苟且也。简略也司马本简作问。云分别也。

不贷敕。代反。司马云。施与也圃音补。易养。以致反。注同。以为物。于伪反。操之。七刀反。舍之。音舍。注同。䘮。息浪反。湮者。音同李云塞也。亦滞也。郭

音堙。又为节反。司马本作歅。疑也。简文作甄。云隔也。天门。一云谓心也。一云大道也。播。甫佐反之彼我反。糠。音康字。亦作康。蚊。百文字亦作蚊虻

音盲字。亦作虻。𠾱。子尽反。郭子合反。司马云啮也。通昔。昔。夜也。𢡚然。七感反。乃愤扶粉反。本又作愦。古内反。亦放。方往反。风而动。司马云。放。依也。依

燕为之风而动也。易持易行。并以豉反。杰然。郭居竭反。又居谒反。巨竭反。夫揭。其列其谒二三反。鹄。本又作鹤同。明洛反。日黔。巨淹反。徐其金反。

司马云黑也。之观。古乱反。司马本作讙。泉涸。胡洛反。相呴。况付反。又况于反相濡。如注反。又如瑜反。以沬。音未。相忘。并如字。不谈。本亦作不言。嗋。

许劫反。合也。龙见。贤遍反。赐亦。本又作赐也。倨堂。居虑反。跂也。夫三王。本或作三皇。依注作王是也。馀皆作皇。余语。鱼据反。下同。则强。其文反。为

其。子伪反。杀其杀。并所戒反。降也。注同。孕。以证反。孩。亥才反。说文云笑也。别人。彼列反。下同。为种。章勇反。注同。大骇。胡楷反。复言。扶又反。之智音

智。下同。上悖。补对反。下睽。苦圭反。又音圭。乖也。中堕。许规反。之施。式鼓反。𢡚于。七感反。𧓽。敕遘反。又音例。本亦作厉。郭音赖。又敕界反。虿。许谒反。或

敕迈反。或云依字上当作虿。下当作嶥。通俗文云长尾为虿。短尾为蝎。鲜规之兽。李云鲜规。明貌。一云小虫也。一云小兽也。蹴蹴。子六反。奸。音干。

三苍云犯也。钩用。钓取也。甚矣夫。音符。篇未同。难说。始锐反。治世。直吏反。白鶂。五历反。三苍云鸧鶂也。司马云为子也。之相视眸。茂侯反。子不运而

风化。司马云。相待风气而化生也。又云相视而成阴阳。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化。一本作而风化。司马云雄者。鼋类。雌者。鳖类。类自为雌雄

故风化。或说云。方之物类。犹如草土。异种而同类也。山海经云。亶爰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发。其名曰师类。带山有为。其状如为五采文。其名

曰奇类。皆自牝牡也。可胜。音升。可壅于男反。复见。扶又反。下贤遍反。又如字。鸟鹊孺如喻反。李云孚乳而生也。鱼傅。音附。又音付。本亦作傅。且专反

沬。音未。司马云。传沬者。以沬相育也。一云傅口中沬。相与而生子也。细要一遥反。者化。蜂之属也。司马云。取桑祝使似已也。按即诗所谓嗔蛉有子。

果龛负之是。舍。音舍。长。张丈反。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五{{双行注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