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188 [cf. No. 262]

1法华略抄 东大寺明一撰 2中□前□□□领今佛还□□□□成后方 授记故此品来。二者□说对治七慢中。第三 有大乘人一向增上慢。言无别声闻乘。为对 治此故说雨喩。故论解云。第三人者令知种 种乘异。诸佛如来平等说法。随众生善根种 子而生芽故。意说显一雨虽同三草二木生 长各异。佛教虽同三乘二圣发修亦别。有为 机器各各别故。亦有决定二乘者故。由机性 殊禀&T055472;亦别。佛法虽同机修有异故说此品。 三者十无上中云。第一为显种子无上故说 雨譬喩。十无上者并是七喩三平等残。然于 其中有是文残。有义残者。此是义残非是文 残。七喩之中已有雨喩。十无上内又重更说。 仍名为残前说雨喩。普&T055472;三草。三草既别。令 知乘异。今说雨喩。所闰三草之中形于二草。 佛种名大草。自位相形加名二木。所望义别 名为义残。或是文残。谓小中大草文是雨喩 破乘同病。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此 雨喩是种子无上。前后文别。故是文残。此大 种子得雨滋润体用弘广。后得果胜故名无 上。今显大乘无漏种子以为因本成佛身故。 为显此种子无上故此品来  次释品名者。 去病神功名药。禀闰之形名草。有药非草等 四句差别。所喩亦尔。教理行果俱名为药。今 取行药禀教修生。不取馀名不能生长者。世 出世种能生长者。俱名为草。今取人天善种 三乘智因。是药之草违害恶故。不取生死恶 道种草。不禀正法而滋长故。此有二义。一如 草性异禀雨滋其类别。三根本异禀教成其 三乘。二如草禀性各不相知。三根亦尔。不能 知他五乘种异。谓乘无别故。以药草为喩 第三释文者。经尔时世尊至说不能尽。此品 之中大文三。初赞印。次伽叶当知下陈述。后 品末二颂结成说实为授记之渐。此初也。先 赞印。后更叹言合理故赞善哉忍。义契真故 印。显彼所言尚未穷德故。更自叹故言如来 后有无量无边等也。经迦叶当知至不虚也 下。陈述。分二。初长行。后偈颂。初文有二。一 陈说。二结成。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下是。初中 有三。一法述。二喩述。三合述。法中有四。初 佛兴于世。二法利群生。三受道有殊。四不能 自达。此初也。于法自在。所说不虚。故兴于 世。导利含蠢 经于一切法至一切智地。二 法利群生。以大悲智方便善巧离名相法。能 善说之以利群生。故言于一切法乃至而演 说之。其教顺理。理顺于行。行顺于果。故言到 于佛果地也 经如来观知至通达无碍。三 受有殊。由有识空有法之所归真性。及知众 生心行所归。故能令彼各得生长 经又于 诸法至一切智惠。四不能自达。佛于诸法能 究尽故。能识根性。初与三乘。后示众生佛之 智慧 经迦叶譬如至名色各异下喩说。中分 二。初总。后别。喩三千大千彰所依器。一佛化 境。谿者水注川曰谿。水注谿曰谷。山川谿谷。 如次喩大千中有四类生。卉即三草。木即二 木。卉音许贵反。百草总名。世出世善法种子 喩于药草。五乘种子体类各别如种类若干。 相用即殊如名色各异 经密云弥布至大千 世界下。别喩有四。一法王出世喩。二说教普 滋喩。三禀&T055472;各异喩。四不自觉智喩密云弥 布是初喩。遍覆以下是第二喩。化身隐实八 相广利。犹如密云等 经一时等澍至华菓敷 实下。第三禀&T055472;各异喩。一时者应机熟故。等 澍者一音演说各随解故。澍音之戍反。霑也。 卉木等如前释。药草喩善根。小根小茎等者。 三乘性异破乘同病。根性有三故分三种。三 乘之中各有禀教理行果四而生长者。故喩 根茎等。依教证理。依理起行。依行得果。如 根茎等生次第故。诸树大小等者。大草中分 大小树。不退地前名为小树。不退位后名为 大树。此有二义。一云七地已前名为小树。八 地已上名为大树。二云初地已前名为小树。 初地已上名为大树。大小二树各有上中下 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名小树三。大树三者。初 二三地名下。四五六地名中。七八九十名上。 一云所雨等者。禀闰各异也。能滋教一。所滋 卉木各有差别。生者喩初心。长者喩后习。花 敷喩闻教修行。菓实喩证理得果 经虽一 地所生至各有差别下。第四不自觉知喩。三 乘种姓依一真理一地所生。依一佛教一雨 所闰。如诸草木受闰各异 经迦叶当知下。 第三合述。亦四。一一有二。初皆举法。后皆喩 合。此合法王出世 经以大音声下。此第二 合说教普滋。不但身遍声亦遍故 经于大 众中下。第三合禀闰各异。有二。初法说。后 喩合。分二。此初唱德号。经未度者下。此唱 利用。能满四愿。度者难越义。解者断修义。苦 集道灭如次配当。未度者等四义可解 经 今世后世下。此唱知见。有三。知今后世者。初 唱三明也。一切智是真智。一切见是俗智。知 开说道者。知诸境开诸行说诸果故如次配 之。又知正显开善恶说断修也 经汝等天 人下。明召集。可知 经尔时无数下。第二他 闻普至。经如来于时下。第三佛应导利。为 利说大乘。为钝说二乘。为精进说修行。为 懈怠说十念生西方等 经是诸众生下。第 四生闻获益。有二果。一世间果。现世安隐后 生善处。如法以现受于果报。不行非法名以 道受乐。二出果断障入道也。经如彼大云 下。此合前法禀&T055472;各异 经如来说法下第 四合有二。初法喩。一相者无异故无相相故。 一味者一无漏味故。何者是一相一味之体。 谓脱惑业苦相故。离所知障分别之相故。不 同无漏有为起尽体寂灭相故。如次配属解 脱等三相。能达此者。究竟至于一切种智得 菩提故。众生闻之随顺受持。得成三草二木 差别。不自觉知 经所以者何下。释前标。有 三。此初明总知。种相者有为类别也。体性者 无为理本也 经念何事下。此明别知。有四。 一三惠所缘。二三惠行相。三三慧体。四以何 行得何果。以何教得何理。此四类法。皆佛所 知。经众生住于下。此结佛知众生不知。地 谓种子。或是心等行相体性总名为地。佛悉 知之。众生不知 经如彼卉木下。举第四喩。 合成前法 经如来知是下。陈述。有二。上陈 说讫下结成前。分二。此初明佛知深为生浅 说。络归于空已前。明佛知深空之性故。故体 即真如非空无空。观众生心已后。为生浅说 能契深理。二障双尽便成种智。将护彼意不 即为说一切种智。且说二乘故 经汝等迦 叶下。此赞迦叶能解深义。初标。后释 经尔 时世尊至说种种法下。颂合有五十四颂半。 分二。初五十二颂半颂前义。后之二颂入品 第三段结成说实。为授记之渐。初中分二。初 五十一颂颂前陈述。后一颂半颂前结成陈 述之中。复分为三。初四颂颂前法述。次十颂 前喩述。后三十六颂半颂前合述。初中有二。 初三颂颂前第一佛兴于世。后之一颂颂第 四不能自达。初中有三。此初一颂标法王所 说不虚。言破有者。谓一有即三界。为一业有 之所有故。或二有三有四有乃至二十五有。 如来能破如是诸有。故言破有法王也 经 如来尊重下。此一颂明如来说法希有。缄点 一三实权之妙。不急陈说。必待生机方可说 故。有智若闻下。此一颂成前说。是故迦叶 下。此一颂颂第四不能自达。由佛了法。知众 生根为他说法。合得正见。迦叶当知至如可 承揽下。第三段有十颂半。颂前喩述。分三。此 初三颂合说初二喩。法王出世喩。说教普滋 喩。譬如大云起于世间者。颂法王出世喩遍 覆一切下。明第二喩。一惠云含闰。喩佛慈云 雨含万德。待生机而降教雨。二电光晃耀。喩 作导明。三雷声远根。喩佛出生诸魔恐怖。四 合众悦豫。喩见佛出闻法欣悦。五日光掩蔽。 喩除烦恼。六地上清凉。喩合有情得涅槃乐。 七叆叇垂布如可承揽。喩佛降灵慈悲兴盛。 叆叇者兴盛貌也。经其雨普等至皆得鲜泽 下。第二段有六颂半。禀闰各异。如师子儿 杀于香象。杀&MT02585;亦尔。不生轻心故名普等。四 方俱下者遍四生故。百谷者。谷续也。梁者黍 稷之总名。稻者粳糯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 名。三谷各二十合为六十。蔬菓之实助谷各 二十。凡为百谷。百谷等三事。以喩中大二 草三乘有种姓故。无种性人无出世种故如 干地。总结上云三乘药大小木有种姓者。因 此雨故并得滋茂。馀文可知。经如其体相 下。此一颂明第四不自觉知。禀教同故言所 闰是一也。三乘得益实有差别故言而各滋 茂 经佛亦如是至诸法之实下。第三段即 三十六颂半。颂前合说。文分为二中。初二颂 颂初二合。其文可知 经大圣世尊至及涅 槃乐下。第二段三十四颂半。颂禀闰各异合 中。长行有四。今此唯三。初四颂半自标召集。 于中亦二。此初三颂半摽。虽有种姓未曾闻 法。名为枯槁。槁亦枯也 经诸天人众至觐 无上尊。此召也 经我为世尊下。第二段有 九。颂佛应导利。此初二颂。佛说妙说正法味 甘。能疗烦恼之病。故喩甘露 经以一妙音 下。一颂为大乘因设说二权。皆为大乘一切 种智故 经乘观一切下。二颂半平等说法。 物我断故。爱憎断故。为一多平等说法 经 常演说法下。一颂半。四专为利益。佛四威仪 待生机熟。终不疲倦生于厌怠。慈悲深故 经贵贱上下。下二颂。五不简好丑不择种性。 但观善根即为说故 经一切众生下。第三 段有二十一颂。生闻获益。分三。初九颂半法 喩合说。禀闰有殊。性异。次三颂半法喩合说。 禀闰滋茂。因异。后八颂法喩合说。禀闰成 实。果异。初中此一颂总摽。言住诸地者。谓三 乘十地。即干惠等十地也。或凡夫地・有学地・ 无学地・菩萨地・如来地也 经或处人天至 是上药草下。七颂别显中分二。此初四颂三 草。分三。一颂小草。二颂中草。一颂大草。无 性之人与人天乐。名为小草。二乘名中草。菩 萨名上草。其文可解 经又诸佛子至名为 大树。此明二木。初一颂半小木。后一半大木。 即于大草分为此二。地前为小木。伏疑决定 知作佛故。十地名大木。得二利故。证不退故 非行不退。或七地前名为小木。八地已上名 为大木。此言不退行不退故 经佛平等说 下。一颂半。喩说禀闰有殊性异 经佛以此 喩至渐增茷好下。三颂半。法喩合说禀闰滋 茂因异。初一颂半喩所说少如海一渧。后二 颂法喩合说滋茂因异 经诸佛之法下。有 八颂。法喩合说禀闰成实果异。有二。初六颂 半法说。后一颂半喩说。初文有三。此初一 颂总颂能令得果满足 经渐次修行至各得 增长。此二颂明中草也。因人天生得道果二 乘满也 经若诸菩萨至而得增长下。三颂 半。明大草也。于中初一颂半小木。后二颂大 木 经如是迦叶至各得成实。此喩合说禀 闰成实果满 经迦叶当知至诸佛亦然。此 第二段颂前结成。我同诸佛初权后实。汝等 信受故极希有 经今为汝等至悉当成佛。 品第三段结成。说实为授记之渐。声闻所行 成佛远因。故是菩萨所行方便之道。论云汝 等所行是菩萨者。谓发菩提心退已还发者。 前所修行善根不灭同后得果。故二乘修是 大乘之远方便因菩萨道

 授記品

三门同前。初来意者有二。一鹙子上根闻法 说而悟解。佛即为记。四人中性闻喩说而方 解故佛与记。故此品来。二论云为治三种无 烦恼人染慢说三平等。初乘平等故与授记。 上来佛说乘体有异。便无学执乘是异。为此 记别说乘平等。故此品来。次释品名者。授者 为也与也付也。记者决也别也验也识也。决 了当果。为分别其当果相。与验其因记识当 果。故名授记。此品明彼事故名授记品。后释 文者 经尔时世尊无量大法。此品之中。大 文分二。初为四人现前记别。后品末有二颂 半摽当授记。为第三周说法之由。初复有二。 初为大迦叶记。后为三声闻记。初文二。长行 偈颂。长行分二。初因记。后果记。此初也。外 遇良缘。内修行妙。觐见也 经于最后身至 世尊。此明果记。有七。此记自体。睹豪光而生 明惠。听比义而莹金光。况久修因。金光自饰。 故名光明佛 经国名光德至二十小劫。此 有三。一国名。以光为德故。二劫名。众行庄严 故。三寿量 经国界严饰至周遍清净。此中 有六。一土相有七。一种严二无恶三平正四 宝地五树六绳七花。砾沙也小石也。坑虚也 堑也。坎者陷也。小垒1惟聚土也。阜陵也大 陵曰阜也 经其国菩萨至皆护佛法。此中 有二。一眷属二无魔 经尔时世尊至当得 作佛下。十二颂半。分三。初一颂半摽告。次十 颂半颂记。后半颂结之。此初也 经而于来 世至无上之惠下。十颂半。记颂记中分二。此 初二颂半颂因记 经于最后身至无有立坑 下。八颂颂果记。其文可解 经尔时大目揵 连至目不暂舍下。第二段三人授记中。初请。 后授。请中初长行。后颂正请。此初也。悚者 怖也。栗者战也敬也。心求记果。不敢专辄。既 怯威严。所以战惧 经即共同声至除热得 清凉下。七颂分三。此初二颂讃请。经如从 饥国来下。四颂喩请。分二。初一颂半喩。后二 颂半请。小乘遗乏大乘之法。名为饥国。佛之 一乘名为王膳。今者得闻。名为忽遇。疑已无 分不敢修行。名未敢食。佛与授记。名得王教。 修行大行欣当作佛。名方敢食 经我等亦 如是至尔乃快安药。此请也 经大雄猛世 尊下。一颂。结请也 经尔时世尊至具菩萨 道下。别记三人。初文有二。长行及偈。初中 亦二。初因后果。此因记也。经于最后身至 世尊下。果记有九。此自体记。解法体相但有 假名。故名名相。或名与相二义俱空。故名名 相 经劫名有宝至周遍清净。此中有三。一 劫。空理为宝故。立者地高也。大冢曰丘也。馀 文可解 经尔时世尊至听我所说下。十二 颂分二。此初一颂摽告 次我大弟子下。十 一颂正告。分六。初三颂果因合说。次其佛国 土。下一颂半明土相。次其佛法中下。三颂明 眷属。分二。一半菩萨。一半声闻。次其佛说法 下。一颂佛化。次诸天人民下。一颂听众。后其 佛当寿下。明寿量也。经尔时世尊至恭敬 尊重下。迦延记。长行分二。前因记中分二。初 明初时。后明后时。初中亦二。初佛在。后灭 后。此初也 经诸佛灭后至供养塔庙。灭后 分二。七宝合成已前造塔也。众花璎珞已后 供养 经过是已后至具菩萨道。此明后时 供养于佛 经当得作佛下。果记分六。此自 体也。迦延过去曾扫僧地。身当金色。今复目 睹豪光。耳听妙法。光故名阎浮金光。此洲北 岸有紫金。名曰瞻部金。其光1弊日月。今以 为喩 经其土平正下。明土相。有五。其文可 解 经尔时世尊至真实无异下。七颂为二。 一颂摽告。六颂正告。此初也 经是迦栴延 下。记有二。初二颂因记。后四颂果记果。记有 四。一颂土相。一颂福田。一颂自体。后一颂眷 属 经尔时世尊至恭敬尊重。第三目连记 中。文段同前。因记有二。初初时。后后时。初 时分二。初现在。后灭后。此现在也 经诸佛 灭后下。灭后分二。初造塔。后供养 经过是 已后。此时因也 经当得成佛下。果记有七。 此初自体也 多摩罗跋旃檀香者。多是性 义。阿摩罗者无垢义。跋陀罗是贤义。2唐高。 即是性无垢贤栴檀香佛 经劫名喜满下。 此中有三。一劫名。二国名。三土相。其文可解  经尔时世尊至奉持佛法下。颂记有十颂。 分二。初五颂因记。后五颂果记。因记分二。初 三颂佛在。后二颂灭后。长表金刹者。以金 为刹。梵云掣多罗。彼土更无别幡竿。即于塔 覆钵柱悬幡。今云刹者声讹也。有所表故名 为长表 经于意乐国下。五颂果记。有六。一 国名。二自体。三佛寿。四善趣。五眷属。六法 住量。其文可知 经我诸弟子下。品第二段 摽当授记。为第三周说法之由中。有二。初一 颂半摽当记。后一颂许当说

 化城喩品

三门同前。初来意有四。一者上中根类闻法 得记。下根之徒犹未明解。故陈过去已结大 乘之缘。幷说现在小果化城之喩。陈往因令 其证实。述今果令其舍权。遣生觉解方可为 说。故此品来。二者论说对治七慢中。第四有 定人实无谓有增上慢。以有世间三昧三摩 跋提。实无涅槃而生涅槃想。对治此故说化 城喩。三者十无上中。第二示现行无上。故说 大通智胜如来本事。一乘菩提难得行亦难 成。非如二乘菩提疾得行亦易得。又诸声闻 彼时发心。今时方熟。故大因行非卒修成。名 行无上。即将说今。要先说古。虽以今果为品 名。其因亦在其中明。故此品来。四者十无上 中第三示现增长力无上。故说商主喩。前说 化城。知非真灭。未说商主能增长商人能引 至于佛果宝所。今说此法。故此品来。此乃义 残非文残者 次释品名者。御寇安神之所 曰城。本无而有曰化。御寇者息生死之疲。安 神者证恬寂之乐。故喩于城。佛假权施。名之 为化。城即化名化城。今此喩法。此品广明。名 化城喩品 后释文者。下第三周下根为说。 准前二周。亦有四段。此品佛以喩正化。第二 后品之初。满慈领解。第三后品之中。次领悟 后。云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佛下。佛重述 成。第四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下。为之授 记。初文有二。初说宿因。令念退大以就小。后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下。 显今果。令知舍权以取实 经佛告诸比丘 至阿僧祇劫。总告过去。有四。一时・二名・三 国・四劫。此初也 经尔时有佛至劫名大相。 此告后三 经诸比丘至尽地种墨下。问答 有三。一问。二答。三明久近。问中有二。初校 量。后问。此初也 经于汝等意至不也世尊。 此问及答 经诸比丘至阿僧祇劫。此明久 近 经我以如来至犹如今日。此明已能见。 宿命智知以慧眼故 经尔时世尊至名大通 知胜下。七颂分二。初五颂颂久时。后二颂颂 能见。初复分二。初一颂告佛名。后四颂告劫 数。此初也。馀文可知 经佛告诸比丘至那 由他下。第二段明彼事。此明佛寿 经其佛 本坐至犹不在前。此明法难得。有四。此初明 法不现前。论云3断显菩提难得故 经尔时 忉利至三菩提。此第二明敷坐。胜天王般若 经说。诸天各献一座。佛为受之坐取菩提。以 神力故合为一座。乃至广说 经适坐此座 时至常雨此花。三散花。花积如须弥。明知 他受用身也 经四王诸天至亦复如是。四 作乐 经诸比丘至三菩提。第三明得道 经其佛未出家时至名曰智积下。第二大段 转正法轮。有二。初供养请转。后尔时大通智 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请已下。许可为转。此 明诣佛子第一文也。诸子各有下。二诣佛所。 诸母涕泣下。三母送。四祖送目出泪曰涕无 声出涕曰泣咸欲亲近下。五诣意 经到已 头面至善哉吉无上。第二礼讃。有二。一身 礼。二语礼。八颂为三。初一颂半讃佛愿满胜 德。次二颂讃佛修因胜德。后四颂半申归礼 意憺怕者安静之义。憺安也静也。有作惔字 爱也非此义。怕亦静也无为也。有作淡泊无 味也。非此义也。馀文可知 经尔时十六王 子下。第二请转法轮。初长行。后偈颂。颂中四 颂半分三。初一颂佛具内外德故请。次一颂 半有大利益故请。后二颂明佛识达故请。伦 匹也等也 经佛告诸比丘下。梵天供养请 转法轮。有二。初神光动照。后供养请转。初 文分三。此初动十方世界 经其国中间下。 光照幽冥 经又其国界下。动照梵宫。为供 养之渐 经尔时东方至共议此事下。供养 请转。大文分五一东方・二东南方・三南方・四 例六方・五上方・除后二方。馀一一中文皆分 四。一睹光惊议。二寻光诣佛。三礼讃请转。四 默然许可。初众梵惊问。后一天请求。此初也。 此皆通四禅梵王 经而彼众中下。此一天请 求 经尔时五百下。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 宫花以1权觅。后见佛忻然。此初也 经见大 通智胜下。见佛以忻然 经即时诸梵天王 下。第三段礼讃请转。有二。初供养。后请转  经花供养已下。此请纳安处 经时诸梵 天王下。四颂分三。初二颂讃五德。次一颂陈 来由。后一颂请纳受。此初也。馀文可知 经 尔时诸梵天王下。此请转法轮 经尔时大 通智下。第四大段佛默然许 经又诸比丘 东南方下。第二东南方。大文亦四。此初众梵 惊议 经而彼众中下。一天请求 经尔时 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下。寻光诣佛有二。初持 宫花以权觅。后见佛众以忻然 经时诸梵 天王头面礼佛下。二段礼讃请转。有二。初供 养。后请转。此长行供养 经尔时诸梵天王 即于佛前下。四颂半讃。分四。一颂讃礼。一颂 半叹希有。一颂为眼目。一颂为慈父。迦陵频 迦妙音鸟也。馀文可解 经尔时诸梵天王 偈讃佛已下。此请转也。长行偈颂二文可解。 忍善者增长。谓入圣道也 经尔时大通下。 第四大段。佛默然许 经又诸比丘下。第三 南方。准前有四。此睹光惊议。有二。初众梵 惊议。后一天请求。其文可解 经尔时五百 下。第二寻光诣佛。有二。初持宫花以*权觅。 后见佛众以忻然 经时诸梵王下。第三段 供养请转中。初供养。后请转。此初也 初二 颂半叹佛。后一颂请受 经尔时诸梵天王 下。请转中长行偈颂文意可知 经尔时大 通下。第四佛许 经西南方下。第四例馀六 方 经尔时上方下。第五上方有三。无第四 许。此即睹光惊议。有二。初众梵惊议。后一天 请求 经尔时五百下。第二寻光诣佛。有二。 持宫花以觅。及见佛众以忻然也 经时诸 梵天王下。第三段供请。有二。初供。后请。初 中长行可知 经时诸梵天王下。十颂半分 四。初七颂半赞佛德。次一颂见佛生喜。次一 颂请佛。后一颂回向。免引也。汉书泯群&MT01791;也。 又始也。乐谓人天乐果。乐想者谓乐因。又有 馀2择。烦故且止 经尔时五百下。此讃请转 也。一颂讃。一颂请 经尔时大通至十二行 法轮。上明供养请转。下第二段明许可为转。 有四。此初标许可为转。三转有二。一自二他。 今为他转。非佛自转。此苦圣谛等名示相转。 此应遍知等是3欢修转。此已遍知等是作证 转。是一一转令闻法者发生无漏真圣惠眼。 随其次第。于去来今苦谛之中。生智明觉。如 是一转总别四行。三转谛谛皆有十二行相。 然数等故但说十二行相。三转如次入见修 等 经若沙门至所不能转。二明馀所不能  经谓是苦至是苦灭道下。彰所转法轮之 境。谓法是苦者。依对法等说。有情世间及器 世间。诸有漏法性逼迫故说为苦谛是苦集 者。谓诸烦恼及所起业俱能为因起苦果故 说为集谛。是苦灭者。真如及择灭说为灭谛 定。苦灭道者。资粮等五道说为道谛。经及广 说至忧悲苦恼下。明十二缘起。此有杂染清 净。此杂染顺观也。无明缘行者。无明支体烦 恼障中正取分别。及兼取任运能发恶行者。 名为无明。次行体者。取善不善三业感总别 报。为行支体也。次识者。唯取第八异熟种初 结生故。总报生故。唯在种位不取现行。次名 色支者。唯识论云。除后三因馀因皆是名色 种摄论。除本识种及异熟六处触受种子。馀 诸异熟落种。皆名色支。次六处者。谓异熟 六根种也。触及受者。异熟触受种也。次爱 支者。唯是中下品贪。此虽通缘内外二果。多 取缘外境增上果生爱。次取支者。通用一切 烦恼以为自体。合界烦恼皆结生故。爱取二 支通现及种俱&T055472;生故。次有支者。即行等六 支为爱取&T055472;转名为有。此能正感异熟1不故。 次生支者。始从中有至本有中。未衰变来。皆 生支摄。诸衰变位总名为老。身怀命终乃名 为死。此二支体。皆通五蕴。唯是现行果摄  经无明灭则行灭至忧悲苦恼灭。此明清净 缘起。此依断位次第说  经佛于天人至具 八解脱。自下第四明人获益。有二。初明获益 2明众多。受者著也。不贪著一切法故心得解 脱 经第三下。此明第二三四会也 经从 是已后下。此明众多。上明声闻法轮故无菩 萨 经尔时十六王子至三菩提下。第三大 段。子继传灯有五。初出家启请。亦二。初诸子 出家启请。后臣佐随从出家。初中复三。初明 子德。二闻法。后明请意。此初也 经俱白佛 意至佛自证知。初明启请。昔说小乘法轮。利 益声闻乘讫。我意求大。3请说大请说大乘 法轮。后明请意 经尔时转轮王下。此明臣 从随从出家。初请。后许 经尔时彼佛下。第 二段许可正说 经说是经已下。第三沙弥 领悟 经说是经时下。第四三根领悟。第五 说法时节 经说此经已下。第三段。诸子传 灯有三。一佛入寂定。二诸子说法。三所度多 少。此初也 经是时十六菩萨沙弥下。诸子 说法。利益既多。说法时长 经一一皆度下。 所度多少示教利喜者。新翻云示现・教导・讃 励・庆喜。示现四种真实道理。名为示现。已得 信解令正受行。名为教导。若彼退屈策发令 进。名为讃励。彼随法行讃令忻悦。名为庆喜。 大通智胜佛下。第四段。佛起讃叹。有二。初 昇座讃叹。后劝人4亲。此初也 经汝等皆 当下。此劝人亲信。初劝亲近。后令信受 经 佛告诸比丘下。第五段。所化常益。有三。此中 二。初常说法花。二所化当益 经以此因缘 下。第三释成常义。显今法花会上皆是彼时 常益众生。众生世世常为利益。益犹未尽生 下结会之由渐也 经诸比丘我今语汝下。 第四大段。会成今佛。有二。初标成佛现利群 生。后显异名成佛处所。此初也 经其二沙 弥下。此显异名成佛处所。其文可解 经诸 比丘已会第子事。有二。初会第子事。后释 疑难。初文亦二。初明昔化。后正结会 经是 诸人等下。明住小所以。是人退性不定姓摄。 宜以权化令渐入道。以佛智惠难信难解  经尔时所化下。正结会之 经我灭度后下。 释疑难。谓有难言。若诸声闻皆当作佛者。灭 度后。有众声闻。不闻是经。不觉菩萨行广大 弘远。是人云何得作佛。故下释之文有其三。 此牒所疑声闻也 经我于馀国下。此释彼 亦作佛 经唯以佛乘下。此解所由。由一佛 乘究竟灭。无异二乘究竟体故 经诸比丘 下。显今果。令知舍权以取实。文分为三。初 法。次喩。后合说。初文有二。初明今实。后释 先权所由。初文亦二。初知机熟。后说一乘。此 初也 经便集菩萨下。此说一乘 经此丘 当知下。此释先权所由。以方便智证入众生 胜解 经譬如五百下。喩说中有二。初喩昔 权。后喩今实。初中有四。第一初将离险喩。第 二所将人众下中途方退喩。第三导师多诸 方便下为设化城喩。第四是时疲极之众下 众倦皆息喩。初喩有四。一欲过恶处。二将往 宝方。三商主谙途。四方行引导。五百由旬 者。正法花云。五道生死名险难恶道。旷空也。 今又解者。五百者分段生死有惑业苦为三 百。变易生死有无明苦为二百。十烦恼十业 道所感十品类果皆互相资故。合言五百  经有一道师下。此中有二。商主谙途。方行引 道也。导师谓佛也。道谓诸趣也。通谓断五住 也。塞谓起二障 经所将众人下。此第二中 途方退喩。修大乘因未过六十劫。倦修菩萨 行名中路疲懈。大行难修艰辛备历名为疲 极。由怖行大名为怖畏。不能进求大菩提果 故言不能复进。时经三大劫故言前路犹远。 退大不学退住生死名今欲退还。经导师多 诸方便下。第三为设化城喩。有四。初假思念。 过三百由旬者。若言五趣为五百者。此过分 段生死5三界故。或永出三恶趣为三百。若依 正说。分段生死有惑业苦。离此三故名过三 百由旬也。作一城者。法花论云。诸禅三昧 城。过彼城已。令入大涅槃城。故佛言施设。 本无实体故言化作。彼证灭心相应禅定俱 轻安乐能息麁重。佛教之得名为化作。灭理 无二。对种智车故名为一 经告众人言下。 此中有二。劝住勿怖。说入城益 经是时疲 极之众下。此第四众倦皆息喩。有二。初在有 学称心劝喜。后成无学解脱道位。前入化城。 得有馀灭。生已度想。超生死故 经尔时道 师下。此第二段喩今说实。有二。初标灭化。后 正告真。灭化者引至大乘。说二乘涅槃是假 择灭故言灭化。非是实以神力灭彼化城。此 中语言向者大城我所化作。指说城化即是 灭故。去宝所近者。即告实也 经诸比丘下。 今说中有二。初将合昔权。后若众生住于二 地下方合今实。初文有三。此初将离险。应去 者向涅槃也。应度者越生死也 经若众生 下。合中途方退。佛道长远者。倦时长故。久受 勤苦者。怖行大故 经佛知是心下。此合为 设化城。怯弱大乘。下劣乐小。故于中道说二 涅槃。二机所学二智所证名二涅槃 经若 众生住于二地下。合今实。有二。初法说灭化 告真。后令说灭告真。初文亦二。初说彼非 真。后说二乘意。苦集二智亦复非真。所得涅 槃非真实也。况初说二乘。意云但是如来方 便之力 经如彼导师下。此合说灭化告真  经尔时世尊至更雨新好者下。四十九颂 半。分二。初三十颂半。颂前初说宿因。令念 退大以就小。大通智胜如来事。后十九颂。颂 今果令舍权以取实化城喩事。然长行有二。 初说佛灭久近。后明彼事。令唯颂然。初四 颂明佛寿成道。于中复二。初一颂法不现前。 后二颂花乐供养。其文可知 经过十小劫 已下。一颂明佛成道 经彼佛十六子下。第 二段十三颂。转正法轮。有二。初八颂请。后 五颂正转。请中有二。此初三颂十六子请  经东方诸世界下。五颂。梵王请。三颂东方。后 二馀方 经无量慧世尊下。五颂正转。有二。 初二。初二颂许可正说。后三颂众生获益。此 初也。皆从生缘有者。此言生者不是生支。是 能生生。此言有者不是有支。是有无有。谓如 行支从无明支能生缘方有。乃至老死从 前生支能生之缘故有 经宣畅是法时下。 众生获益。初颂第一会。次颂第二会。后颂 第三四会。姟者数也。此当那由他也 经时 十六王子下。第四段。子继传灯。有四。此初 二颂出家启请。营者卫也。从者翼也。即臣 佐也 经佛知童子心下。第二佛许可说   经彼佛说经已下。第三诸子传灯。初一颂佛 入室定。次二颂诸子传灯。后1一所度多少  经彼佛灭度后下。第四所化常益 经是十 六沙弥下。第四大段会成今佛。上来四段二 十七颂半。合是第一会自身事 经尔时闻 法者下。此第二大段。一颂会第子事合二十 八颂半。颂昔因缘退大就小 经我在十六 数下。第二大段结成今说。诫勿惊怖 经譬 如险道下。第二大段有十九颂。显今果令舍 权以取实化城喩事。分二。初十一颂半喩说。 后七颂半颂合说。不颂法说。初文复二。初九 颂颂昔说权喩。后二颂半颂今说实喩。初文 有四。此初三颂初将离险喩。于中有三。初 一颂道险多难。次一颂欲过路遥。后一颂导 师济难。多毒兽者。烦恼恶业也。无水者佛法 教也。草者佛理义也 经众人皆疲倦下。第 二中途方退喩 经导师作是念。第三有四 颂为设化城喩。分三。初一颂起念。次二颂化 作。后一颂劝入。此初也 经寻时思方便下。 第二化作也。城墎者有馀涅槃也。毕竟空为 舍宅。总持为园。大法为林。九定为渠流。八解 为浴池。三解脱门为重门。高出外道生死表 故言高阁。真实谛法为界。慈悲为女。抚养众 生故 经即作是化已下。第三劝入 经诸 人既入城下。第四众倦皆息喩 经导师知 息已下。此第二段。颂今说实喩。初一颂标灭 化。后一颂半正告真 经我亦复如是下。第 二大段。有七颂半合说。分二。初二颂半合昔 权。后有五颂颂合今说实。此初也 经既知 到涅槃下。有五颂合今说实。有三。初一颂标 今说实。次三颂劝舍权就实。后一颂结也。此 初也 经诸佛方便力下。此劝权就实。初一 颂半劝舍权。后一颂半劝取实。后诸佛之道 师下结也

 五百弟子受記品

三门同前。初来意有四。一者上根之徒。一闻 法而便记。中根之辈。再闻法而与记。今下根 之俦。三周闻法既能悟解。所以与记。故此品 来。二者论云对治七慢中。第五无定人。于下 劣心生虚妄解增上慢。为治此诸繋宝珠喩。 谓彼散乱心实无有定。过去虽有大乘善根 而不自觉知。彼不求大乘。于下劣心生虚妄 解以为第一。对治此故说繋宝珠喩。三者十 无上中。第四令解无上说繋宝珠喩。谓说往 缘令生觉解。知有大乘善根好宝。故此品来。 是义残也四者论解授记有六处示现。一别 记。舍利弗及四大声闻是。二者同记。富楼那 等五百及千二百。共同一号非众所知。俱时 与记。故此品来 次释名者。五百者数。弟子 者人。受记者法。从三以得名。曰五百弟子受 记品。受者容纳也领也得也。记之受名受记。 依主释也 后释文者。此品大文分三。第三 周说法有四。上已佛说故下有三。初满慈心 念领解。次尔时佛告下世尊发言印述。诸比 丘富楼那亦于七佛下正为授记。一人为首。 馀亦理同。略举一隅三隅返故。初文有二。初 明领解恭敬。后明心念领解。初文复二。初明 所领后明虔恭。此初也。所领有四。一领说法。 二领授记。三领宿世因缘。四领神通。其文可 知 经得未曾有下。此明虔恭。有八。其文可 知 经而作是念下。明心念领解。初讃佛德。 后申领解 经尔时佛告下。第三大段。世尊 发言印述。有三。初问众见不。二我常称其下 叹其今德。后汝等勿谓下讃其往德。此初也  经我常称其下。叹今德。有二。初叹人。后叹 德 经精对护持下。别叹德。有五其文可知  经汝等勿谓下。叹往德。有十一。此有二德。 一护助宣法。二成胜人 经又于诸佛下。此 有四德。一解二空。二得四辨。三常审说。四无 疑惑 经具足菩萨下。此有三德。一具神通。 二修梵行。三隐行大利 经又化无此量下。 有一德。摄论云。化故说一乘。即佛菩萨化 为声闻。引接同类令发大心 经诸比丘下。 第三周。第四大段。正为授记。有二。初授满 慈。后授五百记。初记又二。初1因。后记果。初 因记可知 经过无量下。果记有六。此明名 号。明解法义故名法明 经其佛下。第二明 土相。陵者大阜也。涧水名也。广深四尺为沟。 壑谷也深也 经诸天宫殿下。明无恶有善  经得大神通下。明人天之相 经国其众 生下。明食任持。禅定悦意为禅悦食。法味悦 心为法喜食 经有无量下。明三乘眷属  经其佛国土下。结土相 经劫名宝明下。此 有四记。2国寿塔可见 经尔时世尊下。二十 一颂半。分二。初十二颂颂上佛印述。后九颂 半颂正为记。初文亦二。初七颂颂叹今德。后 五颂颂往德。其文可见 经未来亦供养下。 九颂半颂授记中。有二。初二颂半因记。后之 七颂果记。可见 经尔时千二百下。第二大 段。五百人记。有四。此初明心怖也 经佛知 此等下。二明许可 经于此众中下。三正为 记。有二。初现前记后颂未。后一颂半明不现 前记。初文亦二。初长行。后偈颂。长行亦二。 初陈如。后五百。此初也 经其五百下。记五 百。有二解。一云千二百中五百。二云别也。迦 留陀夷此云里光。优陀夷此云出现。周陀莎 伽陀此云善来。馀如前释 经尔时世尊下。 十一颂。分二。初九颂现前记。后一颂半颂不 现前记。初文亦二。六颂颂陈如记。后三颂半 颂五百记。其文可知 经尔时五百下。第四 悔领。有二。此初标劝喜悔责 经世尊我等 下。申言悔责。有二。长行偈3故。初文亦二。初 自责。后领解。此初也 经世尊譬如下。领解。 有二。初喩。后合。喩中有二。初领昔权。后领 今实。初中有三。一领初将离险。二其人醉卧 下领中途方退。三起已游行下领为设化城。 不领众倦皆息。此初也。即十六王子等所最 初相逢。有人者自喩己身。亲友家者喩前王 子。真善友故。友者同志也。前以中道大乘为 舍。今此家者即是彼舍。从生死中往佛法故。 时犹凡夫。烦恼未断。无明所纒。惛醉迷心。当 寝生死。虽遇佛法犹名醉卧。是时王子此化 缘息。馀处行4往名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者 谓大菩提心。衣谓意识繋谓熏习。教之发心 已。他方行化。名与而去 经其人醉卧下。第 二领中途方退。当时犹为烦恼惛醉。虽卧大 乘亲友之舍。不自觉有菩提心珠 经起已 游行下。第三领为设化城。既退大心起规胜 法。名为游行。遂至二乘佛法之中。名为他 国。求正法味名为衣食。励已精进以规正法。 名勤力求索等。此名在二乘因位。少有所得 二乘菩提。更不进求便以为足。生已度想。安 隐想等故。言少有所得等。经于后亲友下。 第二段。领今说实。有二。初领灭化。后说实。 此初也。何故为求无漏衣食。而横至于二乘 地耶。如是艰辛得小果利。此非实耳 经我 昔欲令下。领正说实。有三。初说㓝过。次责 住权。后令取实。此初二也。五欲者喩五乐。谓 自性乐等也 经汝今可以下。明令取实贸 音莫候反换易也。言贸易者。用初心小宝珠 亲近诸佛。闻熏正法更增善根。易取大乘上 位福智大如意珠也。一得已后。常如意无所 乏短。众德满故 经佛亦如是下。合中有二。 初合领昔权。后今者世尊下合领今实。初文 亦三。此合初将离险 经而寻废忌下。二合 领中途方退 经既得阿罗汉道下。三合领 为设化城。修行观求圣法财宝之时。虚费功 力名资生艰难。经今者世尊下。合领今说 实。有二。初领灭化。后合领说实。此初也 经 世尊我今下。合领今说实 经尔时阿若下。 十二颂半。分二。初二颂半悔毒。后十颂领解。 初颂标礼。后一颂半自责 经譬如贫穷人 下。颂领解为二。初六颂颂喩领。后四颂颂合 领。初复为二。初四颂颂昔权喩。后二颂颂领 今说实喩。其文可知

 授學無學人記品

三门同前。初来意有二。一者下根之徒略有 二类。名高之辈前品与记。名非高辈此品与 记。故此品来。二者佛五记中。上与同记此与 后记。故此品来。次释品名者。趣求进习名 学。进习止满名无学。今佛授与彼记。名授 学无学人记品。后释文者 经尔时阿难下。 此品有二。初众自悕望。后佛为记别。初文 有二。初二人悕请。后二千悕请。初中亦二。 一心念。二申言。此初也 经即从座起下。申 言有三。此初陈已有分归佛 经又我等下。 二述二人1念记所由 经若佛见授下 正申 请记 经尔时学无学下。明二千悕请 经 尔时佛告下。第二段。佛为记有三。初记阿难。 次记罗睺。后记二千。初记有四。一佛记。二 众疑。三佛告之。四阿难证说佛记。初长行有 八。一佛名。二因行。三利益。四国名。五土相。 六劫名。七住寿。八讃叹。其文可知。佛名山 海慧等者。由持法藏。智如海深而叵测。2如 山高而难仰。名山海慧。所得神通纵任专擅 名自在。无所碍障故名通王 经尔时世尊 至然后成正学。此一颂因记。后四颂果记果。 记有六。初半佛名。次一句土相。次一句国名。 半颂利益。半颂讃叹。二颂住寿利益众生修 佛因行 经尔时会中下 第二众疑 经尔 时世尊至三菩提心下。第三佛知告之。有三。 此初说始因也 经阿难常乐至故获斯记 下。陈后行及结得记 经阿难面于佛前下。 第四阿难证说 经尔时阿难下。彼自陈说  经尔时佛告下。第二罗睺罗记。长行有四。 一名。二因。三例前。四继嗣。此初二也 经是 蹈七宝花下。此后二记。蹈音徒倒反践也  经尔时世尊下。四颂为四。一常为我子。二 为诸佛子三陈密行。四说胜因。其文可知  经唯然已见。此明答也 经阿难下。记长行 有二。因记果记。其文可知 经尔时世尊下。 五颂为五。一颂标。一颂因。一颂名同。一颂名 土等同。一颂神用名闻。经尔时学无学下。 第四二千喜欢

 法師品

三门同前。初来意有三。一者约八品为正宗 中。上来八品三周说一乘授记三根已讫。此 下十九品名为流通。大分为三。初之四品讃 重流通。讃人与法俱可尊重。令生喜仰。次 之七品学行流通。学弘此经。正行助行令无 伤毁。后之八品付授流通。示相付嘱。禀命行 故。即亦三周说流通也。二者说十九品名为 正宗。初十二品明一乘境。中分二。上来八品 正明权实三根得记。次下四品叹人法劝募 持行。三者论云十无上中第十示现胜妙力 无上故。馀残修多罗说。又此论云持力有三 品。今此品总明能持所持人之与法 次释 名者。可轨3持名之为法。可习可范目之为 师。此教可轨此理可持双名为法。此法可习 为法师。法师有二。谓人与法。法有可轨。人有 模范。故名法师品 后释文者。此品之中大 分为二。初一段长行及颂明人法师。后一段 长行及颂明法法师。初文有二。初明对佛现 前法师。后明不对佛前法师 经尔时世尊 至三菩提。此初明对佛现前法师也。以药王 久持此经燃身供养故呼药王。名因药王告 八万者。意正告彼受彼记故。所记众中有八 部四众三乘类别 经佛告药王下。明对不 现前法师。有二。初明闻已傍随喜者。后明正 行六种法师。此初也 经若复有人下。明正 行六种法师。有二。初明六种法师悲愿来此。 后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花经下。明六 法师可尊可重 经药王当知下。此明悲愿 来生此间 经药王若有人问下。显是胜因 来世作佛。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 经何 以故下。释有二。初显人尊可为供养。后显位 高悲愿生此。此初也 经当知此人下。此显 位高悲愿生此。能说此经是圣者故 经何 况尽能至广演此经下。此明于多法行。舍净 土及诸天业果而不往生。生此处故。云自舍 清净业报等也 经若是善男子下。六明六 法师可尊可重。文分为二。初明五可尊。后 释所以五为可尊者。一者说者为佛使。即此 文是也。三业顺佛故成佛使等也。使者意业 也。遣者语业也。事者身业也 经药王若有 恶人下。二明毁者罪过佛。恶世损多故。大 集经云。毁骂犯戒比丘。过出万亿佛身血。 大般若胜天王会云。若杀大千界极微数佛。 得罪尚轻。毁谤此经罪过于彼。永入地狱无 有出期。今毁读诵者亦如是等也 经药王 其有下。三读诵得佛庄严具佛德故。则为如 来肩所荷担者。为有二义。一被也则佛所 重故。二作义即自肩亦担佛所担大菩提也  经其所至方下。四在处应礼讃人尊处胜 故。五四事应供养。真实福田故 经所以者 何下。此释所以。由此法华最深密故不付阿 难。唯付药王等。极秘密故 经尔时世尊至 幷供养持经者下。十六颂。分三。初二颂叙法 师可尊应可供养之所由。次十三颂颂前法 师之德。后一颂结成法胜故人可尊。初中亦 二。初一颂得任运智。即真智性二空真理。后 一颂得真智相。一切种者即后得智。及智慧 者即根本智 经若有能受持下。十三颂。颂 前法师之德。中分二。初三颂叹法师胜。后十 颂尊重。初中分三。初颂佛使。次颂舍净土。 后颂随愿自在 经应以天华香下。十颂。颂 可尊重。分二。初四颂正叹法师可尊重。后六 颂挍量罪福劝生尊重 经若于一劫中下。 挍量罪福。中为二。初二颂挍量罪。后四颂挍 量福 经尔时佛复告下。第二段。明法法师。 中初长行。后偈颂。初中有三。初明法难信解 勿妄宣传。次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者下。明是 法身舍利应可供养。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下。明说法仪则。此初也 经药王此经下。二 明勿妄宣传 经药王当知下。明由法其人 法师复成胜德。有七胜德。一佛衣覆。二佛 1设念。三有大信。四有志愿。五有善根。六佛 共宿。七佛手摩头。其文可知 经药王在在 处处下。明是法身舍利应可供养。有二。此初 明是法身舍利 经若有人下。明由此人成 法师亦为胜德。有四。此初礼供此经。得进菩 提。趣向法身故 经药王若有人下。二见闻 此经善行胜道。是正因故已入劫数。名行善 行。文有七行。谓见乃至供养。其文可见 经 药王譬如至知水必近下。明喩也。有人者喩 学出要者。渴乏者喩在生死无正法水。须水 者论云喩佛性水成大菩提故。即教所诠之 理性。初地菩提。高原者广平曰原。喩佛正法 出过众道之先。难可登陟说为高原。即以生 死外道之教名平川。川之中有高原故。穿凿 求之者。凿者錾也穿也。以妙慧为先。三业为 作具。简择推寻求菩提故。犹见干王者。即昔 日权二教迹。令无大乘之相名知水尚远。施 功不已者。二利不息故。谓逢般若空教大乘。 有菩提之势与湿土名。遂渐至泥者。喩闻此 经教。知水必近者。论云。受持此经得佛性水。 成菩提故。近于所诠佛智慧也。即显二乘为 远。大乘教为近。空教为疏。中教为亲 经菩 萨亦复如是下。合有二。初标后。释闻解习三 如次三慧 经所以者何下。此释所由。大菩 提法为因有果。有近正因有远傍因。开方便 门者。即摄远傍因。昔说二乘教理行果。显真 实2相。即摄近正因。今说一乘教理行果。一 切皆尽并属此经 经药王若有菩萨下。四 闻经惊疑新学具慢初学菩萨凡声闻故 经 药王若有下。第三大段。明说法仪则。有二。 初教示仪轨。后若依我轨佛则随顺。初文亦 三。一问。二示。三结。此初也 经是善男子 下。示有二。初标。后释。此初也 经如来室至 一切法空下。释也。恒常安处身心于慈悲故 名为室。心行调顺堪耐劳苦名忍辱衣。安身 心于空境故名为座 经安住是中下。三结  经药王我于下。若依我轨佛便随顺。有三。 此初令听 经我虽在异国下。此明令得见 及不忘失。逗音徒斗反留也 经尔时世尊 下。十八颂半。分二。初十六颂半颂说。后二颂 明能说能受二俱益相。初中为三。初一颂颂 难信解勿妄宣传。次四颂颂法为舍利闻人 近菩提。后十一颂半颂说法仪轨。此中分二。 初二颂半颂仪轨。后九颂颂佛随顺。此中分 六。初一颂明行忍行。次三颂明我在馀国令 化听法。一颂为作卫护。二颂现身令忆念。一 颂具德方见佛。一颂令八部听法。其文可见

 見寶塔品

三门同前。初来意有三。一者论云为除三种 无烦恼人染慢说三平等。三慢者。一信种种 乘异。二信生死涅槃异。三信彼此身异。三平 等者。一乘平等如前已说。二法平等三身平 等。如其次第对治前三慢今治后二慢。故此 品来。二者法花论说十无上中。第五示现清 净国土无上故示现多宝如来塔。多宝塔涌 分身佛集。佛放一光。见于十方各五百万亿 那由他恒河沙等国颇梨为地。又变八方各 四百万亿那由他土为净。示佛国净。显今法 胜佛土由来清净。故此品来。三者初四品明 讃重流通中。今此一品显法可尊。但说经处。 多宝必听以为灵证劝发信心。故此品来 次 释品名者。佛体所居名塔。众珍所成名宝。塔 以宝成故名宝塔。或宝谓多宝。多宝之塔。见 者现世所现即宝塔。又见者睹所见即宝塔。 持业依主两释如次。故名见宝塔品 后释 文者 经尔时佛前有七宝塔至住虚空中 下。初长行中有二。初塔涌。后将至付属。初 中亦二。初塔涌印说。后塔开听说。初中有五。 谓初标有塔。乃至五所至。法花论云。解十 无上中。第五示现清净国土无上故示现多 宝如来塔。中有九。一一切佛土清净。乃至九 同座 经种种宝物下。明严相。有二。初明八 严。后重明幡盖严相。此初也。种种严喩万德 具。五千栏楯者喩信等五力。各以百行业道 资长方成五百。各除十恶故成五千。龛室千 万者表禅室甚多。龛音口含反塔也。馀文各 有所表。烦故且止不说 经其诸幢幡下。重 明严饰幡盖相。表具七圣财 经高至四天 宫。此所至也。表高出四生之上以垂化也  经三十三天下。明灵祇敬奉。分二。初诸天雨 花。后八部供养 经尔时宝塔中下。明佛神 功。印经胜德。其文可见 经尔时四众下。第 二段。塔开听说。证经之可重。有三。初明因 由。次明开塔。后明见讃 经尔时有菩萨下。 明乐说言请 经尔时佛告下。答有三。初标。 次释。后结。此初也。论云住持者。示现诸佛如 来法身自在力故。化相法身自在力故。全身 在塔住持经。乃往过去下。释有四。此初佛身。 何故一多宝为证非多佛耶。论云略者多宝 如来身一体。示现摄取一切佛身故。即是一 身摄一切身。身平等故 经其佛本行菩萨 下。二陈本愿 经彼佛成道已下。三彰诫敕  经其佛以神通愿身力下。明愿遂也 经大 乐说令多宝如来塔中下。三结告也 经是 时大乐说下。上辩因由。下明开塔。有四。此 初请也 经佛告大乐说下。答有二。此初陈 多宝本愿 经大乐说我分身诸佛下。明召 集佛 经大乐说白佛言世尊下。明重请也  经尔时佛教下。许开有二。初集分身。后正 开塔。初文有四。一此光照去。二彼佛言来。三 变土延宾。四持花慰主 经彼诸国土下。有 三。一士相。二眷属。三覆盖 经彼国诸佛下。 有二。一说法。二助化 经南西北方下。例馀 方也 经尔时十方诸佛下。第二彼佛言来  经时娑婆世尊下。第三变土延宾。有四。一 变大千。二佛便坐。三又广变。四佛方安。初中 亦二。初变土。后移人。初中有三。初现净。次 灭秽。后香华。何故变秽为净耶。答论云示现 一切佛国土平等清净故 经唯留此会众下。 此明移人。根熟堪闻故留之。无缘不堪故去  经是时诸佛下。第二佛便坐。有二。初佛 1持俱来。次树座之相。后佛座不足。此初二 也 经尔时诸佛各于此座下。明佛座不足  经时释迦牟尼下。第三又广变有二。初一 变二百。初文有五。初变土量。二变恶生。三变 净相。四变恶土。五变严土。此初也 经无有 地狱下。变恶生也 经所化之国下。明变净 相 经亦无大海下。明变恶土也 经通为 佛一国下。明变土严也 经释迦牟尼下。第 二变二百。文亦如前 经众尔时东方下。第 四佛方安处。有三。初一方安。次例馀方安。后 遍满安。此初也 经如是次第下。例馀方安。 及遍满安 经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集分 身中有四。此为第四持花慰主。有二。初明遣 使。后明例遣。初文有三。初告去处。次命传 言。后教花。赍节稽反持也。掬渠笈竹反取 也 经尔时释迦牟尼下。明正开塔有三。初 事讫住空。次时众起睹。后释迦正开。此初 也。经一切四众下。明时众起睹经于是释迦 下。明佛正开。钥以灼反门键也。开下柱也 经即时一切下。第二大段。开塔听说。证经 之可重中。下第三段明见讃。有二。初见身闻 言。后讃叹华散。此初也 经尔时四众。明讃 叹华散 经尔时多宝佛下。长行中下第二 大段。募众说经陈方付嘱。有三。初塔中同坐。 次众处空中。后劝说付嘱。初亦分二。初命。后 坐。此初也。经即时释迦下。此明坐也。问何 故二佛同坐一座。答表三乘同坐一乘之床。 众生亦同一乘座故。经尔时大众下。众处 空中。有二。初请。后引。此初也 经即时释迦 下。此引住空。表闻一佛乘住佛果故 经以 大音声下。劝说付嘱也。此乃释迦之所募劝  经尔时世尊至不勤为法下。四十八颂。分 二。初十二颂。颂前塔踊闻法证经胜妙。后三 十六颂。六颂前募众说经陈方付嘱。初中亦 二。初一颂半塔踊印说。奖劝众人。后十颂半 开塔听说以劝众人。此初也 经此佛灭后 下。开塔听说以劝众生。有二。初二颂颂因 缘。后八颂半颂开塔。不颂第三见讃。此初 也。梵云阿僧企耶。云无殃数。殃尽也 经 又我分身下。颂开塔。分四。初三颂分身集 意。一颂变土。二半佛坐。二颂显身出香利生 住法。此初二也。经诸佛各各下。明佛座 经身出妙香下。显身出香利生说法。或释迦 自出。或分身出香 经告诸大众下。三十六 颂。颂前募众说经陈方付嘱。分三。初十九颂 半陈募说经。次十九颂对比胜劣。后七颂半 重募诸人结成胜行。初中亦此文三颂半募 持读诵者令其自誓 经诸佛子等。募护法 者令其自愿 经若说此经下。二颂募说法 者。此为见我等劝令发愿 经诸馀经典下。 十九颂勤比胜劣中分六。此初五颂勤比说 难中。分二。初四颂举易。后一颂对比此经难 信难解。理智妙故陶练难成。掷直炙反投也。 古作擿也 经假使有人下。此对比书难。把 蒲巴反也 经若以大地下。此对比读难 经 假使劫烧下。此对比为一人说难 经若持 八万下。此对比听难。经若人说法下。五颂 对比持难中分二。初三颂对比。后二颂结成 持胜。此初也 经我为佛道下。结成持胜  经诸善男子下。七颂半1圣募诸人结成胜行。 分五。此初一颂半募持邀誓。一颂半顺佛心。 一颂半顺正行。一颂绍佛位。二颂利世间  经此难持下。叹顺佛心。经是则勇猛下。顺 正行也。梵云杜多。此云除弃。此有十二。如 瑜伽等说。经能于来世下。此绍佛位。决定 信厚名淳善。有本为纯字。唯是善也 经佛 灭度后下。明利世间。其文可解之 法华略抄卷第三2

 提婆達多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三。一者论解六记中。初四 无怨记云与提婆达多记者。示佛无怨恶故。 故此品来。二者四品讃重流通中。此为第三。 显持此经人可尊重。不悋躯命以求此法。于 怨家所以身为床。故此品来。三者显此经用 妙利益之边成道亦疾。即是海会大众龙女 成道。故此品来 次释名者。提婆天也。达多 授也。佛之党弟也。斛饭王之子。从天乞得。天 授与之故名天授 后释文者。经尔时佛告 下。此品大文分二。初明天授与佛违&T003971;。欲显 但能持经不问怨亲皆是善友。后明文殊与 一切众顺&T003971;。说经益多速疾。初复分三。初 明佛昔重法以求经。次明天授由经当来作 佛。后结闻经获益。初文有二。初明往昔求 法。后明结会今古。偈后文是。初中复二。初 长行及偈明求法。后二颂求法所由。初长行 分三。初明求法。次明仙许。后明随顺。求法有 三。初求法。次明修行。后明访法。此初也

 持品

二门分别。一来意有三。一者初科四品明讃 重流通中。初之三品讃重人法劝人流通。此 之一品时众奉持。二者依十二品明一乘境 中。分三。上来初八品正明权实三根得记。次 上三品叹人美法劝募持行。此持一品禀命 舍权持行实法。故此品来。三者论云持力有 三。谓法师品・安乐行品・劝持品。法师通能所 持。安乐行唯所持。此品能持。故此品来 次 释名者。持者住令不坏。书写乃至修行皆名 为持。非唯十中一受持也。前明募说亦讃书 读等人。今此云持。故知持通十行令法久住。 众生利益总名持。亦有经题名劝持品。本论 亦言劝持品。因前佛劝而令持之。或此品中。 佛顾菩萨亦即劝持。理虽未爽然经多分单 名持品。后释文者。经尔时药王下。此品大 文分三。初二万菩萨请此方持。以众生等恶 故。次四类声闻请他方持。此处难化不能堪 故 后八十万亿那由他菩萨。此彼俱持力 势故。初文有三。初请护持。次明恶人。后明不 怖弃命持经。此初也

 安樂行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者有五。一者初科三流通 中。上来四品讃重流通。自下七品学行流通。 此安乐一品所学弘经之行。涌出等六能行 之人。人由法以成德。法藉人以弘宣。若无所 学之人其人何由建德。故安乐品为所学行。 若无能行之人其德无因广布。故涌出等为 能行人。故此品来。二者后科十九品为正宗 中有三。向来十二品明一乘境讫。次下二品 明一乘行。此品明所行行。后涌出明能行人。 故次二品来。三者为除七慢中第六集功德 人。谓有功德人说大乘法。而取非大乘增上 慢。为说髻中明珠与之。论云第六人者说大 乘法。以此法门一乘与之。令二乘同十地行 满。今者如来密与解释。如解明珠。此品明 之。故此品来。四者论解第十无上七力中持 力者。谓法师・安乐行・持品。此安乐行是所持 行。前持品明能持。必有所持之行。故此品 来。即是文残。五者论云六者示现说无上故 说髻中明珠与之。是前义残。故此品来 次 释名者。离危怖曰安。适身心为乐。威仪可 轨语言有则心除谄慢之流。志蕴慈悲之品。 缘涉靡辍名之为行。安乐是果。行是因义。安 乐之行是依主释。又持业释 后释文者。经 尔时下。大文分二。初启请。后开示。此初有 二。初讃希有。后请说轨仪。此初也

 從地涌出品

三门同前。来意者有三。一者七品明学行流 通中。前之一品明所学行。下之六品明能行 人。能行人中分四。此之一品正明现在具安 乐行流通之人。寿量及分别功德品。因释此 疑展转生起。随喜及法师功德品。明助正依 安乐行流通之人所得功德。常不轻品明佛 身往居因行安乐行忍辱等流通此经。今得 佛果劝诸众生应勤学。故此品来。二者两品 明一乘行中。前品明所行行。此品明能行人。 故此品来。三者论云七者示现教化众生无 上故地中涌出无量菩萨。此中明佛已曾教 化无量菩萨行此四行。踊出持经劝诸众生 云何不学。故此品来。次释名者。涌谓上升。 出谓显现。从地上升向显现。名从地涌出品。  次释文者。经尔时他方下。大文分四。一他 土请持。二如来不许。三此方涌出。四菩萨疑 生。此初也

 如來壽量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五。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 涌出下六品能行人。中分四第二段寿量及 分别功德。因释前疑展转生起。前明踊出皆 言佛化。位高众大时会疑生。今辨法身本无 起灭。化佛近成报身久证。化于此众何所疑 哉。故从前品后此品来。二者十九品为正宗 中。下之五品明一乘果。中分二。初二品明已 满果。后三品明未满果。初中又二。初正明已 满果。后辩时众证获不同。故此品来。三者 论说对治七慢之中第七无功德人。于第一 乘不集善根。而不取为第一增上慢。为对治 此说医师喩。又云第七人者根未熟。为令熟 故示现涅槃量。故此品来。四者论云八者示 现成大菩提无上故。示现三种佛菩提。三身 在此。故此品来。此为文残。涅槃为义残也 次释名者。如来者法报化身之通名。寿者所 受之命。量谓齐限。此品明此三佛命之齐限 故。名如来寿量品。后释文者。经尔时佛告 下。大文分三。初释迦三敕。次弥勒四请。后 如来正告。此初也

 分別功德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三。一者二品傍释涌出疑 中。前说权实两佛理智二身。总万德之鸿基。 绾三明之极体。穷神尽妙。闻之者悟心契智。 符真融之者道。今明阶位。故此品来。二者果 五品。分二中。初二品明已满果。因前品正明 已满果。此品辨时众因此证获不同。故此品 来。三者论解十无上中。第十胜妙力无上。馀 残修多罗说。又云自此以下示现法力及修 行力。法力者五门。一证二信三供养四闻法 五读诵持说。此品说上三门及初四门少分。 故此品来 释名者。功谓功劳。闻法力用。德 谓道德。体即福慧。由闻妙法功力所得之德。 故名功德。此品辨释分别诸功德事故。名分 别功德品 后释文者。经尔时大会下。品文 分二。初一长行颂明时会获益现前阶降。后 诸长行与颂明挍量胜劣后时利益。初文有 四。一标时益。二佛告益。三供养益。四领受 益。此初也

 隨喜功德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三。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 后明能行人。分四。自下第三有二品。明傍修 行及正依行功德多少。此品明傍修行之福。 故此品兴。二者一乘果中上二品明已满果。 自下三品明未满果。分二。此品明傍修随喜 福果多小。故此品兴。三者论云法力有五。前 已明三。此为第四闻法。由从他闻能生随喜 故名闻法。此品广明故品来也 释名者。随 者顺从之名。喜者忻悦之称。身心顺从深生 忻悦。以此为因生功德果。此品广明故名彼 品 后释文者。经尔时弥勒下。品文分二。初 弥勒请。后世尊答。初中有二。长行颂故

 法師功德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三。一者六品能行人中。前 明傍人能修行者福。未明正修行法师之福。 今正明之。故此品来。二者下二品明正依行 福果多小中。初品总明得果多小。后品引已 证成得者。故此品兴。三者论解法力有五。第 五读诵持说。故此品来 释名者。依法修行 可为轨范故名法师。唯能行者非所行法。此 品明法师之功德。故名法师功德品 后释 文者。经尔时佛告下。大文分三。初告修行法 师差别。次显所得功德多小。后显六根殊胜 果用。此初也

 常不輕菩薩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四。一者能学行人虽有六 品分四。此为第四。明佛自身往居因位行安 乐行修忍辱等流通此经。当得安乐。今说此 经。劝励时会。故此品来。二者三品明未满果 中。前明行行六根清净。未知得者实谁是耶。 今说自身往行彼行得六根净。劝励时会。故 此品来。三者欲显行安乐行威势无比。我为 不轻行安乐行。众生于时行损害我。初受苦 还由我力并得佛道。况亲自行而不作佛。今 说此缘以利时会。故此品来。四者论说六种 记中。此明具因菩萨与记。故此品来 释名 者。常者恒义。不轻者恭敬义。观他四众具佛 性因。劝他修行必得作佛。三业恒时虔恭敬 仰。故名常不轻 后释文者。经尔时佛告下 品文分四。初牒前违顺所生罪福以示众人。 第二别显于说经持经之人违顺人相。第三 结会今古以示众人违顺之相。第四结劝众 人除违行顺。此初也

 如來神力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三。一者三流通中。此下八 品付受流通。示相付嘱禀命行。故神力・嘱累 付嘱令行。馀之六品受命流通付嘱分二。一 作神通令信付嘱。二手摩顶令行付嘱。今此 即初。故此品来。二者依第二科十九品为正 宗讫。自下八品是流通分。神力・嘱累劝信付 授。后之六品禀命流通势与前同。三者论云 修行力有二。第二说力有三法门。神力品示 现显佛世尊有此神力故。能说法皆实不虚。 劝示众生。故此品来 释名者。分身能寂俱 号如来。妙用无方曰神。威势能摧为力。分 身等佛各现妙用。莫可方比。威势能摧耶见 不信。以劝生信。如来神力此品广明。名如来 神力品 释文者。经尔时千世界下。品文分 二。初涌出请。后如来付。此初有二。初标后 释。此初也

 囑累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二。一依今时品次第者。付 嘱有二。已上神力令信付嘱。此是摩顶令行 付嘱。故此品来。二者依本论。此品于普贤品 后说。故论云护法力者谓普贤品及后品示 现。此手摩顶佛自护法令其流行。故此品来  释名者。嘱谓付托。累谓重叠。再三付托令 其护持。故名嘱累品。释文者。经尔时释迦 下。品文分四。一如来付嘱。二菩萨敬受。三令 塔等还。四众皆欢喜。初中有三。初三业加持 付嘱令行此经。二若有众生下。若不信此经 令行馀经。三汝等若能如是下。结成劝意为 报佛恩。初文又三。初以手摩顶付令流布。广 作饶益。次复摩顶付令受持。普令闻知。后释 所以劝令演说。此初也

 藥王菩薩本事品

三门同前。来意者。上之二品既明付授下之 六品受命流通。准本论。文分之为五。是即初。 药王自行苦行力以流通。药王时虽在会。说 其过去烧身燃臂。自行苦行以通正法。利益 时会。故此品来。释名者。药者能去疾之神 功。王者有自在之威力。本者因由。事者体业。 今此菩萨愿为药树。疗八尘之痼疾。除七漏 之深痾。势力无双威神罕匹。故名药王菩萨。 今此品中。叙彼本因修行之事。以利时会。名 药王菩萨本事品 释文者。经尔时宿王下。 品文分六。初王华发问。二如来为答。三若复 有人以下讃经妙德。四宿王华以下叹胜付 授。五时众获益。六多宝讃扬。初文有三。初问 次请。后辨请意。此初也

 妙音菩薩品

三门同前。来意者。论云教化众生行苦行力 者。妙音品示现。妙音现在东土。密在此方。本 传法华教行苦行。今放光召集以示众人。劝 发胜心弘通经法。故此品来 释名者。音谓 音声。妙谓殊妙。昔住因中。好设乐以供佛。今 居果位。善说法以利生。双彰业德以标其名。 故名妙音菩萨。此品明彼事。故名妙音菩萨 品。释文者。经尔时释迦下。品文分四。一神 光往召。二妙音来至。三事讫还国。四时众得 道。初文有二。初放光。后所至。此初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三门同前。来意者。论云救众生诸难力者。谓 观音。陀罗尼品示现。观音救未发心众生难。 令离众苦发心持经。陀罗尼救已发心持经 者难。令离苦持经。又观音以天眼耳他心三 通护持经者难。陀罗尼二圣二天十神。以明 咒护持经者难。故此品来 释名者。观者察 义。俯救悲慧。世者可破坏义。体即生死有情 世间。音谓音声。有情语业。世间有情起音声 以归念。菩萨以大悲慧俯观随救。名观世音。 正义应云观自在。诸三业归依必六通垂化。 无暇危苦飞轮摧拔。作不请友。为应病医。摄 利难思名观自在。普者平等遍满义。门者入 出之由处。诸三业归依必垂救平等。示出苦 入乐所由处所故名普门。此品广明。故名观 世音普门品。释文者。经尔时无尽意下。品 文分四。一问答名因。二问答化行。三持地讃 叹。四结成时益。初二文有颂。初文有三。一问 名因。二答字义。三挍量持名功德胜劣。此初 也

 陀羅尼品

三门同前。来意者。论云为护众难。如前已释。 释名者。梵云陀罗尼。此云总持。念慧为体。以 小略密无义文字神力加持威灵莫匹。摧耶 殄恶。树正扬善。故名陀罗尼。此品明之故名 陀罗尼品 释文者。经尔时药王下。品文分 三。初持经之福。次明神咒之方。后明时众 获益。此初有二。初问后答。此初也

 妙莊嚴王本事品

三门同前。来意有二。一者论云功德胜力者。 妙庄严王品示现。此明净藏净眼持法华经。 因满道著功德胜力。回耶见之父王。得当来 之佛记。皆由法华功德之力。说彼本缘利益 时会。故此品来。二者前妙音品明华德菩萨 请问妙音所得三昧。因此自得法华三昧。今 妙庄严王即是华德。未得三昧已前为王本 著耶见。今明二子劝说父王。为善知识不简 怨亲。以示众人令弘此经。故此品来 释名 者。在俗皇贵妙珍绮以饰容。回耶入真胜法 宝而莹体。故名妙庄严王。宿世因缘故名本 事 释文者。经尔时佛告下。品文分四。一叙 本缘。二会今古。三劝人归礼。四结成众益。初 文复四。一叙时。二标佛。三明菩萨父子。四广 显由緖。此初二也

 普賢菩薩勸發品

三门同前。来意者。论云护法力者。普贤品及 后品示现。嘱累品佛自三周付嘱护法。此品 菩萨劝发众人护法。故此品来 释名者。仁 慈悲悟曰贤。德利周满曰普。此由内证一真 外成万德。所以德利周备仁慈慧悟。故名普 贤。此品明普贤菩萨劝发信心持经入道。故 名普贤菩萨劝发品 释文者。经尔时普贤 下。品文分六。一普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