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WTO从新港出发的农业先锋——林兰芽

注视WTO从新港出发的农业先锋——林兰芽
作者:陈素云
2000年12月
本作品收录于《会讯 (新港文教基金会)

作者‧图片提供/陈素云

本会编辑委员

随著加入WTO的脚步逐渐逼近,新港乡农民仍持著听天由命的宿命观,而地方行政单位如乡公所农业课及农业组合如农会,不知是否已拟妥因应措施,带领农民安然渡过这百年来未曾有过之变局,令人不禁对新港这个农业乡镇的前途发展忧心忡忡。

鉴古可以知今,到底新港先民是如何因应时代变局,如何找出一条新的生路来?这是近日来我时常思索的课题。透过几帧老照片,探寻先民们曾走过的足迹,或许可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大正九年(民国九年)十二月,林兰芽(即前清秀才林维朝长子)担任新港乡庄长(乡长),直至昭和十一(民国二十五)年五月才离职,在职期间,奖励农业,增加生产,提倡教育,敦厚民风,深著绩效,迄今仍为乡民所津津乐道。

在乡政建设方面:他首先注意到一般民众普遍缺乏卫生观念,除了派人到乡间宣传环境卫生外,还教导乡民家家须设厕所,以及如何搭造合乎卫生的猪圈、鸡舍。并重新规划全乡道路,极力争取补助,将原来短促而宽窄不一的乡道再行整顿,使其连贯、整齐平直。且在道路两旁挖设阴沟,沟渠用砖块及水泥巩固,以利雨水之疏通。

在农业方面:兰芽先生出身农家,对于农事相当熟悉,他认为嘉南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而农民只知播种在来米,谷贱伤农,利润微薄,因此,他引进蓬莱米新稻种,先行在自家田地试种成功,然后才在新港乡内大力推行奖励蓬莱米的种植。开始时,一般民众都抱著怀疑的态度,因为蓬莱米是属于寒带的作物,恐怕气候不太相宜,再加上当时台湾很少听说有播种蓬莱米的,因此,推行之初,接纳这项新品种的人并不多,然而事实证明兰芽先生的真知卓见,蓬莱米不但经济价值高,而且比在来米松软好吃。

他教导农民种植稻米要“正条密植”,秧苗与秧苗之间不要太疏,以免浪费土地;也不要太密,要恰好膝盖能蹲下去除草的间隔。除此之外,他还呼吁农民间种番薯、甘蔗等杂粮,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在畜牧方面:他从外国引进新品种的鸡种、猪种,以改进土产的少肉粗纤维。除了向农民引荐日本羚羊之外,他不但自己种牧草养印度乳牛,还劝人养,兰芽先生认为这种乳牛虽然不能耕田,然而可以按时挤压牛乳,不但富有营养,而且经济效益高。

由于兰芽先生对地方建设工作有功,先后接受日本当局表扬计有九次之多,实为全台最优秀之少壮乡长之一。自昭和十三(民国二十七)年起,被选为台南州议员、台南州农会理事,及嘉南水利组合(现嘉南水利会)评议员,深受地方父老的爱戴。

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当时国民政府接收大员,以兰芽先生学识涵养渊博及在地方上之声望,随即派其代理新港乡长,并兼农会会长。民国三十五年他奉命接收嘉南水利组合,历任常务理事及理事长;改组后复任嘉南大圳水利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第一届会长。

日据时代,由于日人将税收大部挪作军事经费,因此,光复之初,台湾的水利建设可说是乏善可陈。兰芽先生力谋为云嘉南十四万七千多公顷之农田灌溉,与三十三万会员之福利,指导水利事业,对水利设施之兴办与改善,业务的革新拓展等建树斐然。民国三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故总统蒋公曾在台南县乌山头水库,亲自嘉许勉励他;当时的副总统陈诚,以及担任台湾省主席的前总统严家淦先生,均曾当面赞许他。

兰芽先生担任嘉南农田水利会会长达十四年之久,对嘉南地区农业贡献良多。他担任嘉南农田水利会会长后,全力协助农民解决问题,为农民争取很多福利。他深知日据时代水利组合的组织,使农民吃很大的亏,于是建议将不合理的地方修改,使农业制度逐渐合理化,一切措施均以农民的利益为先,以农民的福利为出发点;遇到不合理的问题,据理力争,将日据时代日人对农民的不公平待遇一一改善,并改革了许多不合理的农业制度。水利会自此基础丕奠,制度日趋完备,水利事业蒸蒸日进,造福农民良多,这皆归功于他对农事的娴熟,及对农民福祉的重视。

兰芽先生于民国四十九年九月退休,因其对水利学研究之专精,及丰富的治水经验,仍受聘为嘉南水利会顾问。张道藩曾经题赠一款文字加以赞美其功勋:“兰芽先生服务于嘉南大圳水利机构卅五年,其为民众谋福之功堪与李冰父子媲美。”缅怀过去,仍令人不禁要对这位从新港出发的农业先锋致上深深的敬意。

【本页图片均摄于昭和13(民国27)年8月】

【89年12月 新港~微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