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工作报告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省代省长习近平
浙江省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一次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的盛会,是一次认真筹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大计的盛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基本回顾

编辑

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五年。这五年,省政府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落实向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作出的庄严承诺,围绕培育发展新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大力推进改革。多形式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改革,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由城镇向农村延伸。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出口主体、产品、市场和方式的多元化,强化外贸出口优势。加强对外招商,多形式扩大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灵活多样地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修改和完善涉外法规和政策,着手建立应对反倾销等预警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各类特色园区,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减粮扩经,增加养殖,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和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破垄断,推广各类新型经营业态,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

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城市化。制定城市化发展纲要和城镇体系规划。调整和扩大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和中心城镇的行政区划范围。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入城门槛。进行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加强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城市化水平年均上升近两个百分点。推进城市化,极大地强化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实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调整中小学布局,兴建高教园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多形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倡导“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建设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使科技、教育、文化对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

努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手抓改善“硬”环境,实施“六个一千”工程,加强信息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一手抓改善“软”环境,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政务公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改善发展环境,对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对外增强了我省的吸引力。

过去五年,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胜利完成了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省已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大地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

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4638亿元增加到767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341亿元增加到116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08%和127%,其中2002年比上年分别增长123%和132%。经济结构显著改善。效益农业取得可喜成绩,经济作物、养殖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的比重分别由203%和263%提高到35%和335%;工业以及建筑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连续四年超过20%;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由322%提高到40%,商贸、金融、房地产、旅游和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由1428亿美元增加到4196亿美元,其中出口由1011亿美元增加到294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38%。一般贸易出口跃居全国第一位。利用外资大幅度上升,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654亿美元,占全省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0%,其中去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密切,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在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育事业开辟出一派崭新局面,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普通高考录取率由318%提高到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79%提高到20%,我省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计划生育、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耕地连续实现占补平衡,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男女人均预期寿命已分别达到728岁和771岁。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省进一步深入,先后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法规议案39件,制定政府规章63件,依法行政和依法接受监督逐步向着规范化方向推进,在全省各级政府初步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严打整治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反腐倡廉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风建设有了新的加强,依法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建成高标准海塘1280公里,高标准江堤1070公里,城市防洪堤967公里。建成高等级公路29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9公里;建成铁路新线和复线310公里;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全省主要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77万标箱;形成1450万人次的空港年吞吐能力。开工建设电力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已建成并投入发电702万千瓦,新建成110千伏以上输变电线路3000公里,基本完成了陆域范围内的农村电网改造。建成长途光缆线路133万公里,新增程控电话交换机1175万门。建成标准农田1018万亩。为全省人民瞩目的“六个一千”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杭州至其他中心城市的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如期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359元增加到1210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由3684元增加到49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294亿元增加到5234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由163平方米和373平方米增加到207平方米和495平方米。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156部增加到459部,移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2部增加到314部,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到315万户。居民家庭用于教育、文化、保健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遍布城乡的扶贫帮困网络已初步形成。

过去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驻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和兄弟省市区,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利用外资仍然是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平原河网和大气污染还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紧缺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并存,人才、资金、能源等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拉大的状况还未得到有效扭转,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地方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劳动用工问题比较多,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尚存在着不少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和单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铺张浪费等行为还严重存在,腐败现象仍比较突出。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编辑

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的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今后五年,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到2005年近三分之一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争取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障,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断拓宽。依法治省方针得到深入贯彻,立法、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法律监督体系和法律服务援助体系日趋完善,全社会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接近60%,非农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0%。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200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总结浙江这些年来发展的成功实践,今后五年,在工作指导原则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路子。要始终突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要始终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获得不断改善和提高。

从现阶段发展特点出发,今后五年,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综合实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速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应对国际国内各类挑战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的需要。

围绕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今后五年,全面实施“五大百亿”工程,即“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继续培育“五个一批”企业,即一批大企业集团、一批小型巨人企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名牌产品企业、一批外向型企业。通过重点实施“五大百亿”工程和培育“五个一批”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业整体水平,全面改善发展环境,为我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编辑

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花大力气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效益农业的发展途径,积极建设现代农业。支持农民按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养业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加快推进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粮食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把发展第二产业的重点放在培育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强化制造业的特色优势,促进企业、产业的相对集中布局。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若干个由核心区块或核心企业带动的,市场占有率高、技术装备先进、研究开发能力强且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继续积极发展建筑等产业。

紧紧围绕为生产生活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统筹规划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设施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形式和流通业态,加快改造提高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切实整合旅游资源,加强设施建设,增添文化内涵,拓展旅游市场。继续发展金融、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

多层次推进城市化。完善城市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加强新型社区建设,积极解决农民向市民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失土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大力培育城市产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特别是杭甬温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培育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放手支持经济强县加快发展,以经济强县承接和传递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带动和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把建设各类开发区、园区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一环,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切实解决分布过散、水平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与产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各类功能。

优化区域布局,必须充分发挥我省海域辽阔、山区广袤的优势。合理保护、深度开发海洋和山区资源,拓展海洋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发展途径。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滩坑电站、舟山大陆连岛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沿海渔民的转产转业,努力为山区和海岛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增加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困难海岛的资金支持。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工程”活动,积极推动发达地区多形式参与欠发达地区开发,加快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的有序转移。建立和实行发达地区干部、教师和医务工作者到欠发达地区任职工作制度,多形式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扶贫力度,真扶贫,扶真贫,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推进易地脱贫,全面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四、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编辑

今后五年,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体制机制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以及海外侨胞众多的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以更积极、更主动、更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把扩大利用外资作为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来抓。实现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的有机结合,与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机结合,引导外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金融、信息服务、商贸、旅游、中介服务和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多形式吸引跨国公司,积极推进证券化融资和跨国并购。加强对外招商,把市场化招商和政府推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以及国内外各类中介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认真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和各类开发区,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充分发挥现有外资企业的“以外引外”作用和各类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示范作用。

更积极地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外贸出口,强化我省在外贸出口上的多元化优势,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加强进口工作,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和我省经济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形式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兴办贸易机构、商品市场及加工企业,从事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努力提高我省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水平。

加强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交流与合作。以杭州湾地区为先导,主动接轨上海,从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产业分工、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合作,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更深入地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对口帮扶工作,把政府鼓励和市场导向结合好。进一步深化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扩大浙台两地交流,积极引进台资,为促进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破除市场准入上的各种不公平限制,鼓励各类经济成分、各类组织形式的企业充分展开竞争,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引导企业适应竞争需要,积极改造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是完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包括集体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解决企业股权设置不合理、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基本建立起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坚持土地承包等农村基本政策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在巩固和扩大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成果的同时,把农村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在有条件的地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努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效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规范政府、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完善服务,积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商品市场,特别是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培育资金、技术、人才与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改组改造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地方信托市场,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加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社会养老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资金的分账管理,依法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严格规范缴费制度,不断提高养老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深入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和药品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中突出存在的因病致贫问题。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分级负担机制,完善配套救助措施,加强动态管理,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深入探索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途径,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促进就业观念转变,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多形式为最困难的群众提供和创造就业岗位。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

编辑

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继续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现代教育体系和人才支持体系。

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动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在我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并举,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多形式开展与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生物技术示范、纳米技术应用等工程,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哲学和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完善省部共建浙江大学机制,积极支持浙江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对省属重点高校的扶持力度,全面建成六大高教园区,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专业和学科,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在职劳动者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多形式培养各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继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不断完善政府为主、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办学格局。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适应推进城市化和对外开放需要,全面实现外来民工子女就地入学,切实办好杭州等地为外籍人员子女服务的国际学校。完善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不能就学或辍学。加强师资培训,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以多种方式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区和所有制壁垒,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和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不断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

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编辑

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根系。先进文化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尤其是要深入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发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及时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不断赋予“浙江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发展先进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作和生产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产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生动体现我省优秀人文精神的浙江文化。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多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合理配置文化资源,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有效管理和使用好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对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把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文化事业单位逐步改制为企业,引导和督促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效益。改革文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领导方式,实行政企、政事分开,依法规范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发展文化事业。调整优化报业、出版、广播影视、演艺、文化旅游、印刷、会展等产业结构,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融合,积极培育和开发经济发展中的文化资源,提高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和经济效益中的文化附加值。

积极发展卫生、体育等事业。推进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扶持中医药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对各类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不断提高城乡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创造公平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关心老年人,下大力气解决分散供养的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不断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七、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编辑

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关乎形象,关乎企业和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现代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环境竞争上。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发展环境。

加强信用浙江建设。重点是强化信用意识,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完善信用制度、改善信用环境中的作用。坚持以法制规范社会信用,以道德文化引导和提升社会信用,以监督管理保障和促进社会信用,充分发挥企业征信系统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中的作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打破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和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应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数字城市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支撑平台,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处理技术,深度开发经济、社会等各类信息资源,逐步形成面向城乡、以中心城市为基本单位的信息资源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切实加强应用系统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加快建成全省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

以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为主要内容,加强生态省建设为主要载体,全面建设绿色浙江。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推广清洁生产,降低工业能耗,培育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立足资源永续利用,坚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森林、海洋、河流、矿产等资源,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推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决制止各类“圈地”和滥占耕地等严重浪费资源的行为。在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的同时,努力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土地供应紧张问题。加大对区域性污染的防治力度,突出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垃圾处理率。基本建成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消除“餐桌污染”。稳定低生育水平,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优生优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把交通建设的主攻方向放在城际以及省际骨干网建设上,再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新建成铁路和铁路复线以及电气化改造铁路1000公里,抓好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州地铁等工程建设,同时完成改造通村公路4000公里。进一步完善以宁波、舟山为重点的沿海港口体系,新建一批集装箱、原油等深水泊位,着手建设国际仓储基地。切实解决电力供给上新出现的瓶颈制约,建成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2000公里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东海油气田上岸浙江主干网和城市用气管网,实现向部分大中城市供气。完善信息传输系统和网络,加快推广宽带技术,建成一批电信光缆传输网、数据接入网和中心城市宽带城域网等骨干项目。进一步提高水利防洪能力和城乡水环境质量,综合整治10000公里河道,加固1000座水库,综合治理100条小流域,积极研究解决部分地区存在的饮用水与农田灌溉用水困难。扩大城镇供水排水管网、公交线网、信息网络向农村的延伸,广泛开展村镇环境整治活动,再建500万亩标准农田,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切实保持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及时排查和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管理和整治,切实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群防群治,不断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实现严打、严治、严管、严防有机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大力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和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认真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多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人民防空体系,不断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