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61

卷六十 浙江通志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浙江通志卷六十一
  水利
  温州府永嘉县附郭
  城内河 由会昌湖入永寕门汇为雁池城西河放生池此三处潴水最宽万历温州府志府城四面有濠濠上下岸各有街彼时一渠两街河边并无民居宋绍兴间居民侵塞舟楫难通火患罔偹叶适开河记淳熙四年户部尚书韩公来守募民举环城之河取泥出甓两岸成丘州人刻石记之
  国朝康熙九年副使许重华委同知张经督民开濬以通舟楫雍正八年知府秦炌永嘉知县罗秉礼谕居民各濬门前河道禁止私搭浮棚
  水则在谯楼前五福桥西北第二间石柱上万历温州府志永嘉水则至平字诸乡合宜平字上高七寸合开陡门平字下低三寸合闭陡门宋元祐三年
  永嘉县城外河道
  会昌湖 在城外西南唐会昌四年重浚因名详见山川南塘在大南门外路通瑞安宋淳熙十四年郡守沈枢修陈傅良重修南塘记永嘉邑内有宜治者州城外南逹瑞安有石塘百里不知起何时而岁积坏倾者为嵌䧟者为汇遇时潦咫尺不得进自闽山至于吴会去来者病之吴兴沈公治郡之明年有以塘事告公与通判率两邑大夫即里居谋曰役复有大于此者乎奈何使吾民锱聚铢敛窃自支补甲前而乙却也茍无愆时工勿问庸几何茍无乏事石勿问价几何舆匠肻来市无强价自冬十月至今三月而塘成 花柳塘在大南门外飞霞洞前 石瀬塘在吹台乡 和尚塘在膺符乡 黄石山南塘在城东南五十里 瞿屿山塘一在山南一在山北
  福昌埭在镇海门外 外沙新埭在镇海门外沙浦 天寕埭在九都 茅竹埭旧名直渎埭 军前大埭俱在五都茅竹山址 朱村埭在镇海门外朱村浦 蒲洲埭在八都去县十里此埭内蓄河水外障江潮永嘉并瑞邑温卫田亩约计二十四万悉藉灌溉其长四十一丈明正徳十六年风潮荡坏推官程资督修万历甲戌再圮郡守杨邦宪重修稍高每遇秋水泛涨各乡俱被淹没郡守卫承芳乃凖水则复水湫九处蓄泄得宜国朝顺治十四年巡按王元曦命有司加葺康熙九年通判施王泽督修 黄湖埭在大南门外飞霞洞前 东角埭 倪家埭俱在八都 泄漏埭在六都潭头 陆家北埭在六都中村陆家南埭在六都下村三埭宋乾道丙戌筑地形稍高民居稠密今下皆渐淤成田东平埭在六都茅竹山东 西平埭在茅竹山西旧山北有田地数百顷
  中有河自一都至郡城舟楫皆通而以军前大埭北截江潮宋绍兴二十四年埭决田地悉坍入江不复有河始分筑平水埭于山之东明嘉靖三十三年西埭决县督民重修 周稍埭在黄石山南 翁师埭 杨家汇埭 庙前埭 陈大埭 陈八河口埭俱在三都 倪埭在一都 吕家埭在三都 榆木埭 枫林埭 陈家埭俱在建牙乡 上孤埭 朱干埭 陡门埭俱在清泰乡 法华埭在孝义乡泉塘埭在仙桂乡 谢婆埭在瓯浦下村明万历二十五年郡守刘芳誉捐俸重筑王叔杲重筑谢婆埭记永嘉控山带海城以南为田数千顷三溪之水纡回环绕互相流灌往自南河辟一泓以泄之江故每遇旱干常苦失润旧筑法华埭以阑之负郭之民相度窽会因废之而筑谢婆埭埭之阔可弓而画然潴蓄三溪灌溉万顷阖郡赖之嘉靖中驵侩之徒利舟楫之便借堪舆𣺌说惑当事者听而改筑江口之莲花浦地势淤卑风潮荡激辄废辄修而民竟苦污莱不获享蓄泄之利万历二十三年刘侯以名御史来守是邦𦙍心民隐而得谢婆埭废兴之故下邑侯林君议林侯悉心筹画诹日程工选于民得田君谏方准鲍易有黄循日犒督之藉上于淤取石于山不逾时而工告竣 黄洲埭在八都 宋嶴埭 沙河埭俱在华盖乡
  城南新闸在瑞安门外 天寕闸在九都 乾元闸 仓头闸俱在三都 李浦闸 应家闸 大小头闸 浄居闸俱在二都 白木监闸 横山闸 浄居新闸俱在一都范公闸在二十都
  广化陡门在迎恩门外因郭公山麓为之 西郭陡门在迎恩门外广济桥西海坛陡门在奉恩门即水门中闸也遇旱则开北闸引潮入城潦则尽闸放之以泄
  城中秽浊明弘治庚午郡守文林重濬近复淤塞 山前陡门在黄土山前宋绍兴
  间郡守赵不隼筑       国朝康熙初年诸生林兆甲等呈请重修
 山后陡门在黄土山后 外沙陡门旧名堰头在镇海门外往岁废圮潮入内河涸则为浦地成斥𠧧不堪稼穑明成化丁酉令文林砻巨石修筑布桥立闸决去福昌黄湖二埭以通花桞塘民甚利之 石墩陡门在九都石屿村明弘治间知府陆润修筑 瞿屿陡门在九都瞿屿村明弘治间知府陆润重修 茅竹陡门在五都茅竹山趾咸田陡门在三都 龙湾陡门旧名蛎䗁陡门在四都 黄石陡门旧名方汊陡门在寕村所城外 黄焦陡门在一都芙蓉岩 罗浮陡门在三十四都久圮
  国朝康熙十一年里民公筑
  乐清县
  东西两渠 在县城内万历温州府志东西凿峡以通两溪旱则蓄潦则泄岁久淤塞元末方氏吏刘敬存摄邑浚治深广于是两渠复通仍建宝带桥其上又濬东小河至白沙以泄溪流舟楫可通田得灌溉民甚便之今河存渠塞
  乡河 在东乡自黄塘窑嶴诸山溪流出至新市广七丈分注瑞应一乡溉田十馀万亩
  国朝雍正六年知县唐𫝊鉎以十四都钱家垟十五都南垟蒲岐等处旧有河道十五里详请督抚谕民开濬以资灌溉
  赵公塘在县治东西两溪上宋令管滂筑令汤又继筑东塘令赵敦临始合东西筑之王宾筑赵公塘记绍兴十五年四明赵侯敦临来令乐清邑界两溪群山环绕雨暴至则水无所泄溢流于市㕓公私患之熙寕庚辰令管君滂始于东溪筑石塘以障之导水自塘南入于海越十有八年民无水患逮元祐丁卯塘坏令汤君又因旧葺之越二十年又坏及今不葺者四十年矣侯来之明年六月乃修筑之凡长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五尺高称之为工五十费财百万益壮固于旧耆老或言旧塘当县左臂所捍才三之一若东自溪桥而上至望来桥西循溪曲而南至迎恩桥剪棘除秽増卑培簿俾皆为塘则合境均无患矣侯曰唯遂因馀力亟成之合东西四百丈且为通衢以便往来榜曰赵公塘云 刘公塘在县西迎恩门外至馆头五十里路通府治宋绍兴初邑令刘默始役西乡民修筑増加高广民甚徳之故名后因造城乡民盗挖塘石几尽兼之洪潮冲坍明万 乙未令张子珵捐俸修筑里人周撼周芰输财助工又有袁公塘周公塘俱在刘公塘上下 兰盘塘在石马浦为东西溪下流
  谨按乐清白沙七宝等塘另见海塘门兹不复载
  县浦埭 后洋埭俱在县南五里 白沙埭在县南八里 屿北大埭在县南五里旧上埭宋嘉定间令曹能用石筑之 法灯埭在县西十里东山埭 南渎埭 屿南大埭俱在县西十五里一都县西三
  乡水悉会于此春涨最难捍御明隆庆戊辰因咸水淹田禾里人赵汝铎出力修筑下用大松桩上用长石条砌叠改造夹岸两塘二百四十五丈并包印屿石焉鱼池三埭又于泄水处建人陡门五间旁为石鿎三间 鱼池埭 法华和尚埭俱在县西十五里胡埭 章嶴埭俱在县西二十里宋淳熙间令袁采创筑后废 三屿东沙埭 三屿西沙埭 河里埭俱在县西三十五里二都永康乡年
  久圮          国朝康熙年问典史居广王宾重修
 黄渎埭 八华埭俱在县西三十五里五都 塔头埭 沙埭 长林埭俱在县西三十里六都 黄华东大埭 西大埭俱在七都宋淳熙间令𡊮采増筑外作䕶埭下为暗沟又作小陡门二间 曹田埭 项浦埭俱在七都历宋元明常加修筑年久汜国朝康熙十六年县丞王枢重筑雍正八年署县王炳弘重筑以御咸潮蓄水灌溉 东浃西浃埭 池嶴埭俱在七都洋田埭在八都 卢嶴埭 新河埭俱在海边 猫儿埭在洋田以上十埭俱县西三十五里 直落埭 落洋埭 牛轭埭哨船埭 兴安埭俱在岐颐长安乡 沧下埭 营田
  埭 瓦砾埭 侯家埭 东浦埭 西浦埭俱在县西四十里 盘石埭在县西五十五里 伍保埭 重石埭俱在虽西五十里 馆头埭 萧埭 白鹭屿埭 黄香埭俱在县西六十里十二都茗屿乡 竹屿大埭在县东二十里三都永康乡余家埭 徐家新埭俱在县东三十里十三都二埭俱洪武二十八年修筑朴湖埭 辜埭俱在十四都 黄塘八埭在县东四十里宋宣
  和间里人叶尉逹创斗门闸板岁久腐咸潮冲淤二十馀里田无灌溉乡人病之乃为埭 龟埭 长山埭 黄嶴大埭 感祝埭 蒲岐埭俱在县东田十里十五都瑞应乡 长徼溪埭在县东六十里 白岩溪埭在县东六十五里俱十八都 蒲溪上埭 下埭 巉头埭俱在二十都 丁公埭凡三 沸头上埭在二十二都 徐公埭在二十六都自能滩至柘湖长二里明正徳五年筑王启筑徐公埭记正徳五年江右徐公来守是邦询民隐驻节于驿蔗湖乡彦于光渊率老稚伏道左曰苦田暵公曰是湖坏也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速具畚来我为汝刊木识之因往得水道乃命徐典史凿石通堤砌几千馀步广六尺深倍之延袤数里凡四阅月而成捐资买田若干亩筑室若干楹为民世守之公名宏贵溪人嶴坑埭 驿前埭 竹𣝡下埭 朱洋溪埭 冯监埭 吴家埭俱在二十七都 水涨后洋埭在二十八都婆溪前埭 婆溪埭俱在二十八都以上九埭俱县东百里山门郷
  白沙陡门 东山陡门 石马陵门在印屿西麓俱县南五里一都宋治平间邑令焦干之创筑 南岸陡门在县南十里 章嶴陡门在县西十三里 三屿陡门在县西十五里俱二都永康乡 塔头陡门在县西二十五里 岐头陡门在县西三十里俱六都 黄花陡门在县西三十里 白鹤陡门 法空陡门俱县西三十五里七都长安乡盘石二陡门 支湾陡门俱在县西五十里 馆头陡
  在县西六十里俱十二都茗屿乡 三坑陡门 拗桥陡门俱在县东十二里 竹屿二陡门在县东二十里 巉头陡门在县东二十五里俱三都永康乡 下村陡门 朴湖陡门在十四都以新涨𡍼田数多于下流筑龟埭潴水灌溉而于西南别建龙门新陡门泄之旧遂废 下堡陡门在十四都 下灰埭大陡门一作龙呼埭 小陡门高嵩东陡门 西陡门俱在县东三十五里 夀昌塘陡门小松陡门 灵岩塘陡门俱在县东四十五里十五都 浄
  名塘陡门在县东四十里东山陡门 东山双陡门 南浦陡门俱在县东五十里十六都瑞应乡 海口塘陡门在县东五十里 本觉塘陡门在县东六十里十七都 石陈塘陡门 新城塘陡门 靖子塘陡门 柽冈塘陡门俱在县东八十里十九都石台陡门在二十一都马前山谷中俱山门乡
  瑞安县
  北湖 在县北二里众流潴焉详见山川
  城东石塘在东门外逹郡境明嘉靖间长洲刘畿为瑞令议筑未就后巡抚浙江出公帑八百两重建令朱霑捐俸助成之民甚便焉周大章重筑南塘记瓯城南逹瑞安八十里故有塘即郡志所载南塘驿路陈止斋所谓石塘百里巨石纵横鳞萃是己塘属永嘉者三之一属瑞安者三之二实闽越孔道元季修筑城垣悉毁之陆舟胥病今督府大司马刘公先令瑞安下车值倭寇之变时有以复驿筑塘为请者公曰二事诚不可慢视较莫急于筑塘然权不専在余而费实滋大丙辰夏公赴召内拜后十载历大中丞司马开府两浙父老复以塘为请公遂属郡伯丰城李公廷观综其事檄两邑令方经始而瑞令吾乡朱君霑擢恵郡判公特留之俾殚厥役朱君乃率幕尉莆阳郑君瑜义士邵元性度境内桥若干所塘若干丈佣值石价若干缗属桥于耆民属塘于圩里计其费以请于永嘉亦如之公捐俸金出公帑若干以倡时郡伯以时行县考成焉自冬十月迨春三月而工告竣于是居者行者莫不称便爰识其㮣于石 沿江圩岸塘在清泉集善二乡明洪武二十七年筑续为风潮冲䧟成浦令周悠筑砌石塘
  新埭在城北壕河明弘治间令高宾建后复闭城中多火患嘉靖辛卯令曹诰重筑水至城中民甚便之 东浦大埭在小东门外县尉郑瑜筑明万历甲戌簿汪元夀修 东安寺前埭在大东门外并泥城河口二小埭皆以潴濠河之水以偹旱潦
  国朝顺治五年知县谭希闵筑 白岩桥埭在留贤桥外旧名白岩桥废国朝顺治七年知县谭希闵筑以蓄城中之水使不直泄 石紫河埭即西河埭在城西半里初建邑即有此埭为永嘉瑞安水利之要一失其防水尽入江宋乾道丙戌水灾后増筑益固凤林埭即黄林埭在东山又名东埭 吴田埭在东山俗名西埭
  许府埭在东山俗名西洋埭 程头埭在海口地形独高宋乾道丙戌水坏河决起三乡人夫筑之埭始固 韩家埭在韩家渎 砂冈埭在砂冈渎 马田埭在马田 游家埭在游家河 次渎埭旧在次渎河口宋乾道丙戌坏移入襄河 丁田埭在丁田河 董田埭在董田俱清泉乡旧通江里人蔡幼度移筑内地 岑崎埭在帆游乡宋淳熙间双穂场盐亭户筑小埭下为盐亭坛又于埭旁凿河通运薪卤每岁潮水淹溢颇费筑⿰土奈近各疏小河通盐场舟运塞故河道上有石冈陡门不妨水利 鱼渎角埭在帆游乡初建在鱼潭宋乾道丙戌移筑帆游河口
  国朝顺治七年知县谭希闵重筑蓄水以卫城濠兼䕃各都田亩十五年海冦掘坏康熙十年巡抚范承谟勘荒临郡重修 小鲍埭 大鲍埭俱在鲍田 孙田埭余家埭俱在崇泰乡此为硬埭 东冈埭旧名东嶴埭 陈嶴埭场下埭 坑口埭 石口埭 徐村埭俱在五都六埭
  相连宋乾道丙戌海溢淤塞提举宋藻相视沿江水利遂命淘土于埭上筑成塘路然皆硬埭仰石冈陡门泄水 寮后埭 北门大埭俗名懒军埭 西嶴埭旧名龙泉浃埭俱在崇泰乡 河头运埭 傅家埭 朱家埭林家埭俱在飞云渡隔岸 横河埭在南社乡其河南通平阳万全乡东
  连砂塘陡门脉络绵远因枕大江以埭限之宋乾道丙戌埭坏田没唐奉使相地外筑塘捍潮内塞河以副之自是埭址坚固砂塘陡门与河埭相为唇齿 宋家埭 侯家埭俱在南社乡宋乾道丙戌圮坏重筑 陈家埭在南社乡宋乾道丙戌坏移入内塘筑之锺家埭 邓家埭俱在南社乡宋元丰间筑乾道丙戌坏重建复于埭外筑
  副埭以䕶之 姜家埭 丁家埭 孙田埭俱在南社乡径浦埭在涨西乡古有高秋大埭下有石桥跨浦往来便之后潮冲埭坏宋淳熙九年乡民就桥侧筑埭捍潮 高秋埭 车水埭 陈云埭 学士埭 白眼埭 前河埭 孙家埭 咸草埭 廿五箩埭 项公埭 洲川埭俱在涨西乡埭当中流宋绍兴丙寅冲坏复筑埭之左右并河东西居民环列每岁増修 独木埭 小蒲埭俱在涨西乡宋绍兴间潮水冲坏移上筑之 丁湾埭旧名周田埭在涨西乡宋崇寕三年重修此埭之水绵亘三百馀丈溉田三万馀亩淳熙以来屡筑屡坏嘉泰初里人王仲京陈烈于故址用石筑之始有蓄泄之利 石桥埭 石桥上埭 棠梨埭俱在涨西乡旧有陡门宋绍兴丙寅圮乡民就浦下筑此埭复筑䕶埭焉 芦浦大埭在集善乡宋淳熙间筑后坏复筑 昭仁埭在集善乡宋元丰间筑崇寕间増修后为闸 桐浦埭在集善乡旧有泥埭截浦水东入江西渎横塘桑嶴诸村南接塔山陡门北通云峯外桐圎屿丁嶴西嶴等处山源二百馀派溉三都田宋元丰间筑陡门并埭 桐干埭又名千工埭在集善乡埭坍近筑堤开陡门于埠上 新牛埭 麦果埭在半洲渎 猫儿埭 圎屿埭近塔山陡门 潦防埭在二十八都一啚上名老王埭明崇祯元年 白肚埭 下林埭 天门埭 沙埭 官埭 银鱼埭 黄埭俱在集善乡 湖北埭在芳山乡初与棠梨埭同一河宋元丰七年洪水冲坏河分为东西溪水尽注西河而东河不接上流民田失溉建炎三年王汝晖买地开凿新河以接上流其河皆枕大江埭岸甚狭乾道九年王确浚河重筑淳熙甲辰潮冲埭坏江河为一确复加修筑并建陡门埭始固焉 韦嶴埭在芳山乡 大坑埭在大坑村有小河通霞涂浦潮每害稼宋乾道间筑埭后因溪水暴出冲坏元大徳六年知州李徳玉再筑旬日大雨废今浦涨成田埭去江远矣 外吉埭 魏嶴埭俱在来暮乡沿山溪流率注于浦乡人于要处绝流筑此埭宋绍兴丙寅潦水冲坏乾道丙戌有司令上户筑之 龙兴埭 思济埭 绿屿埭 浦西埭俱在来暮乡地名溪头古有上埭蓄众山之水溉三十九四十五都之田宋嘉定初创明嘉靖间令刘畿躬相水势命赵丞液募乡民疏濬 徐洋埭又名车水埭 河村埭俱在来暮乡有小河一带通江宋乾道间以交接处筑埭 济头埭在来暮乡宋宣和间筑建炎初重修 杨家埭又名许嶴埭在来暮乡宋绍兴间筑 溪尾埭在曹村来暮乡 上埭 中埭一名陈埭 下埭在滨家浦 永丰埭在永丰湖俱安仁乡 官埭 黄马埭一名黄笃埭 石埠埭俱在广化乡宋建炎间筑 石桥埭在广化乡宋绍兴二年筑每岁増修 苏埭在广化乡宋建炎间筑 古溪埭在古溪嘉屿乡
  月井陡门在龙山下宋绍兴间令吕鄞相地理谓青龙宜出水乃浚之续为居民占塞明万历己亥令傅道唯申院委府通判王锡命按濬国朝顺治十一年重建闸以障咸水 安禄陡门在西岘山趾废 九里陡门在清泉乡明嘉靖间令曹诰建 石冈陡门在韩田帆游崇泰清泉三乡山溪之水流为支河八十有四咸趋石冈溉田二千馀顷其来久矣宋元丰问令朱素重筑绍兴末屋闸俱坏独两岸与沟底巨木犹存乾道二年守王远用钱五十万委尉王度易闸布底増砌股岸又于旁立䕶柱续坏淳熙十二年守李棫通判谢杰以钱七十万委簿石宜翁治其役后两股沟底木坏令刘龟从募民钱六十馀万以石代木撤旧更新焉陈傅良重修石冈陡门记石冈陡门之作不知其起何时绍兴之季年屋闸俱坏独两股岸与沟底以巨木为之有屹然存者元丰朱令之遗迹也盖门始附穗丰山之南趾以离海远泻水不效而议迁署国子司业王公远为守尝用钱五十万民夫二万四千通其故浦然是役也浚浦之功居多而以馀力及闸后知州事李公棫与通判谢公杰慨然念之谓主簿石宜翁能以钱七十万俾治其役发视遗趾则股岸之木蛆食之过半矣底板亦浸淫漱啮穿蠧百孔矣知县事刘龟从又劝得民钱六十万而县自助致五万因择其乡之秀黄廷瑞者三人莅匠以石代木撤而新之为岸若干丈为底若干丈为闸之里蔽若干丈益其柱若干上为覆屋旁为辅梁凡百可久无不臻极淳熙十二年三月记 明宣徳间守何文渊仿虞元璩议修之民赖其利 场桥陡门 龟山陡门俱在崇泰乡五都场桥明嘉靖壬子令刘议建未就隆庆己巳都民各捐资告筑令杜时登督成之 榆浦陡门 瓜步陡门俱在南社乡废 屿头陡门在涨西乡宋乾道丙戌坏绍兴间既筑径浦大埭遂筑此 江济陡门周田陡门俱在涨西乡古有泥埭宋绍兴间改筑陡门岁久潮水冲坏明洪武丙辰主簿张有成重筑増砌内外石坎百馀丈民田赖以溉注焉 石闸陡门在涨西乡莲圑陡门 新丰陡门在集善乡宋淳熙乙未建复坏里人王奕修元皇庆己未奕孙宗泽改筑小嶴浦中砌以巨石跨石桥于上至正丁酉风潮坏 苍山陡门在集善乡元泰定间里人谢觉行倩工倚山凿岩造之 半浦陡门在集善乡宋淳熙乙未建 桐浦陡门在集善乡宋元丰间建蓄水溉三都田崇寕时修明洪武十七年里人谢徳邻重修上设石梁以便行者 唐枋陡门在集善乡宋乾道丙戌坏唐氏重修置桥下有闸 塔山陡门在集善乡宋大中祥符间筑下通程头江因潮冲坏咸水入河元丰元年里人何成泽重筑正统三年耆老吴民载复修 航浦陡门唱步陡门俱在集善乡里人叶良泽筑 昭仁陡门在集善乡元至大四年里人张声之建 矢石陡门在芳山乡废 塘东陡门又名登场陡门在来暮乡宋嘉定间建 姜家陡门在来暮乡废 高冈陡门在来暮乡丁嶴嘉靖戊申乡民重建 南口陡门在广化乡宋宣和五年建明弘治间重修 通海湫在四都河流浅狭淤塞不常明万历丁亥邑令章有成同主簿詹隆祖督工开濬通海仍建陡门三间以防旱潦
  玊壶𥓝在玉壶山中本地大溪自青田县发源经流此处高山四起内多平衍原田居民亦数百家每遇洪水禾稼尽伤先年筑有官𥓝明洪武二十七年加筑沙石坚厚趾阔二丈靣阔一丈南北二带约一千馀丈每遇坍圮居民自行修筑
  平阳县
  城内河 一自昆山来一自岭门来入县前夹治东西流又一源自白石岭老山来入白石河流过县治后号腰带水万历温州府志宋咸淳间邑令王应嘉重浚林景熙作记后复塞明嘉靖间邑令张仲孝与千户冯玉疏之戊午倭变乡民多入城病渴冯玉与令李伯遇复开西水门引西南水入城民赖以生平阳县志知县文程又开东北水门以泄水又浚城外河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石金和拆去浮屋重濬河道万全塘自县北至瑞安飞云渡三十五里旧为土塘岁久圮宋绍兴中里人徐几倡筑铺石其上功未就淳熙间左司议蔡必胜以石更造费二十馀万缗因即鸣山保安院为修塘司出纳有籍元初修塘司没入官塘遂倾圮大徳九年滕天骥修完元末县因筑城塘石拆毁明弘治十三年节推何鼎重修 坡南塘自县南夹屿桥西至前仓南至江口各二十五里旧为土塘遇潦即圮宋嘉泰元年郑廉仲以石砌南塘淳祐七年砌西塘元大徳八年滕天骥重修年久圮坏明万历二十二年令朱邦喜劝谕义民吕仲璞等重建完固
  谨按平阳之塘凡沿海者俱另详海塘门兹不复载
  军桥埭在县治东水从沙冈发源直入大河至沙塘陡门入海水势下泄邑令朱邦喜准耆民林元英等议于柏洋军桥筑埭以截水势又从旁委曲开河以通舟楫居民利焉 黄浦埭在十六都久废明万历十年邑令何钫设法筑之乃成后复废 苏埭在八都 陈埭 腊田埭 华埭俱在九都 浦尾埭 新埭 南埭俱在十二都 西门埭 陈胥浦埭 垂杨埭 半浦埭俱在十三都 山前筋竹埭 蔡仁堂埭俱在西乡大驿埭 坊前埭俱在十七都 林滩埭在十八都 温江埭在十九都 斜港埭在二十都 石并埭在二十三都 和尚埭在二十七都明洪武二十七年 𣹢头埭 黄家埭俱在三十都黄公当埭在扈山三十一都 焦坑埭 南驼埭俱在四十
  三都 小河埭 石埭 青湾埭 古竹埭俱在四十二都杨家埭在四十五都 山头埭 江南埭俱在四十七都
  王明埭在东乡 阴均大埭即舥艚埭在二十一都金舟乡宋嘉定元年令汪季良命居民林居雅于潭头海口筑土堰于阴均山麓九都十都十一十四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等都俱赖蓄水灌溉元明屡圮屡修国朝康熙年间咸潮入内田禾失收二十九年总兵李华令吴永申三十二年令金以埈后先捐筑水势冲激随筑随坍左营游撃朱黻力任其责筑砌四载工始成各都利赖之 上河埭在四十二都 金(⿰钅义)-- 钗大埭在十都以上三埭见县志
  南驼堰在四十三都 吴南堰在三都明洪武二十七年
  沙塘陡门在六都宋绍兴三年太常博士吴蕴古创筑费数十万为屋七间用巨木交错坚若重屋虚其中三间之上増置闸焉明年圮丞范寅孙稍徙旧趾北筑之乾道丙戌海溢陡门塘埭俱坏徙筑内数百步淳熙乙未瑞安令刘龟从平阳令杨梦龄率三乡人共筑乙巳令赵伯僧与蕴古子奂文继成之比旧制广三之一凿石为板固以蜃灰侍郎徐谊知阁蔡必胜作亭其上名曰召杜亭沿江下有涨涂请官募人耕之岁入租榖三百石以备修筑徐谊重筑沙塘陡门记平阳遂安治相望三十里其三乡西南负山东北遵海为田四十万亩上蓄泉流下捍潮卤有沙塘为之城垒潴其不足泄其有馀有陡门为之襟喉先是村落各为埭以潴泄水涝时至莫肻先决灾害既成互相袭夺以便己私乃竞争斗讼而理筑之工又废田寖硗确绍兴中故太常博士吴蕴古念之始创意为陡门未几为水所坏乃用巨木交错若重屋者凡七间周以厚板柜土其内用以壅截河流连络塘岸虚其中三间之上増置闸焉其左右上下又沉石攅楗功不可计以䕶土力以敌水势费累数十万悉出其家当程其役者则有蓝田范氏始终营缮克赞其成者公之犹子通直也乾道丙戌海溢塘埭陡门尽坏朝廷遣使临视稍徙而内者数百步岁乙未邑宰相攸宜劝率三乡之人重成之任其事者通直之子国学也后十年木腐土溃水得纵泄众复大恐邑宰赵侯与国学益求巨材仍旧规而辟之凿石为条为板为撁为磈自斗两吻及左右臂闸之上下枢之表里牙错鳞比以蜃灰锢之又作亭覆焉请于郡得钱二十馀万且均众资以佐之半岁而毕事其深广视旧逾三之一壮且固倍蓰矣沿江有涂倘得募人耕之庶可以仰给而保无极乃列请于安固宰刘侯从之岁收涂租以资葺理众复来谂于予愿有述焉以诏来者予为之言 庆元间簿赵希祐重修元初以涂田入官修葺无资遂圮至元十八年黄一龙吴淳夫陈则翁修理作亭二十四年飓风亭仆明年一龙又与吴时亨重建大徳丁酉海溢复圮三乡民修之至正壬寅风潮复圮周诚徳率三乡民重修明洪武乙卯飓风海复溢令叶素徳命僧清素募修设闸夫六名以时启闭岁给工食
  国朝顺治十八年迁在界外闸板朽坏咸卤冲入田亩无收康熙九年展复义民陈瑞峯募化修理仍建亭其上三乡之民出粟赡僧启闭二十六年瑞安典史高旺平阳县丞范文邦协濬平濬南岸瑞濬北岸 江口陡门在九都宋端平丙申令林宜孙创筑岁久圮邑人郑存耕修明洪武八年风潮冲坏十六年丞彭尚贤重修苏伯衡重修江口陡门记平阳之江口旧尝因海堤中断之楗石为两涯深广各三丈内外贴石为左右翼又设石坛于前后中涯植石楹析为双门锲坎䧟板以为扃每门板十有二层视水盈缩而闭纵之覆以屋五间号江口陡门宋端平丙申县令林宜孙始作之元至元二十四年里人郑君存耕尝率众缮理之继存耕而致力者则其族之前闽清县尹礼华亭县尉公谊其岁至正辛丑也后二十三年洪武八年水暴溢飓风激海崖崩屋仆而门亦圮十六年夏南康彭君尚贤来为丞以公事过其地亟谋兴作责成于水利所及之乡大家之役于官者咸不劝而趋输财出力协谋并智以任其事者九人于是市石与木揆日庀徒以畚以筑堤涯门扃以至于屋悉复其旧而敛甃坚致视昔过之足支久远又以其馀力修平安渡马道百二十五丈以免人于淖始事于九月庚申而讫工于乙酉盖江口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左江右山潮汐之所上下诸山谷水凡三十六攴皆经此而入江初陡门之未作也众流既莫之遏而海卤水亦以害稼民交以为病自作陡门然后溢不为患干有所仰而恵利及于二乡矣 明成化二十二年令王岳修弘治四年令王约又修万历二十二年令朱邦喜勘系久坍不便蓄泄捐俸二十两修砌耆民张世英等助筑厥功用成 下埭陡门在十三都明万历乙未令朱邦喜重筑 麦城陡门在九都明万历二十二年令朱邦喜谕该都里照田估计工费修筑 永丰陡门在六都近沙塘自沙塘陡门筑后此陡门坍坏蓄泄不便民甚苦焉明万历二十二年县令朱邦喜谕富民陈子法出资重筑 奇石陡门在前仓凤林西乡 新陡门即和尚浦在西乡成化二十年里人李日荣修筑 塘湾陡门 江西陡门 楼浦陡门 下涝陡门 萧家渡陡门俱在西乡以上六陡门元志云嘉定五年郡守杨简奏筑黄婆埭相视官临海主簿吴宝卿申令先筑六陡门以泄上流仍开庄严院前一带旧河以通舟楫后立埭不果遂筑陡门焉 黄渎陡门 新兴陡门 河口陡门俱在西乡 白沙陡门在东乡 阴均陡门在金舟乡元大徳九年州判皮元修林景熙重修阴均陡门记阴均陡门者合州东西四乡之水赴焉嘉泰令汪季良所创也其倾资以相林君雅也今故碣犹在越百年穿漏就圮河流有泄无蓄海潮不时漰湃冲突逆入河皆为田害故岁多歉而民贫大徳元年州判皮元开芦江报恩寺有讲僧曰融致书借力劝化有总管汤士宣捐资为倡遂广置料物以十一月经始先筑上下堰堰水施工甃石鿎斵石限更置版闸二十层纎罅必窒表里坚好侯劝相之使旁午于道十年二月讫工由是三十六源得蓄泄之宜四十万亩免干溢之患有年将不一书其利溥哉 延祐五年潮溢复圮知州张智再修明洪武元年令梅鉴率乡民修筑 新桥陡门 滩头陡门俱在金舟乡 石竞陡门在亲仁乡里人陈骥筑后六十年坏宋嘉定间拆其石筑黄浦埭遂废后于浦边张氏地重筑 楼石陡门在亲仁乡宋乾道间乡民筑埭为水所坏开禧间陈伯㳟修筑后又坏明洪武二十七年重修 度龙陡门在亲仁乡 于山陡门 扈山陡门 下庄陡门俱在归仁乡 灵溪陡门即徐家窑陡门久圮
  国朝雍正二年总督觉罗满保令沾利田主每亩出榖十五觔共银二千有奇修筑陡门至六年仅完十分之三七年署总督性桂委员同本县知县孟载有动帑并士民捐输银共二千六百有奇于十月兴工久而未竣总督臣李卫饬催署知县事张桐委县丞裴元臣就江中建筑分水墩三座及南北两岸马头墩坝砌筑坚固可蓄可泄于九年六月完工 黄岩陡门在宰清乡永丰陡门 侯家陡门俱在万全乡废 林头陡门 乌屿陡门俱在二十一都宋乾道四年林仲彜因乌屿山麓石柱成之 新潜陡门在二十二都 湖南陡门以上三陡门俱废 像山陡门在二十六都 丁昌陡门在四十七都 杨鉴陡门在一都郑跶祖建
  小水闸在四十五都废 管嶴水闸在二都 荆溪水闸在十二都湖边小闸原砌石为塘因水冲坏宋景定间改建后圮
  国朝顺治十二年平阳县令王言着里民黄五云等照田科费重修
  泰顺县
  雷分泉 嘉靖浙江通志在三都天湖山之北广资灌溉成化间旱耕者争决致斗忽大风震雷中分其水互见山川
  莒冈塘在二都
  院口坝 石镜坝俱在四都 戬舟坝在五都 长洋坝大洋坝俱在七都 雅阳坝在八都 下庵坝在拱辰门外四里
  交洋口堰在县东一里 东源堰在县西二里 溪口堰在一都
  小村堰在二都 泗溪堰在六都
  处州府丽水县附郭
  城内二渠 分丽阳溪水随势导之入城以蓄风气息火灾括苍彚纪宋守赵善坚疏凿后久堙塞明嘉靖乙巳知府李冕复大开濬黄绾濬河记处州古括苍郡其山自括苍迤𨓦西南转为州治宋庆元中郡守赵善坚尝开二渠分丽阳溪水导之入城民甚徳之岁久湮阏始因豪强侵筑居民积污赵守之恵遂废迄数百年竟无复者嘉靖乙巳夏五月兵备副使夏公浚行视郡中知有旧渠考询志耆故老殚其迹遂檄修之首凿通恵门浄池以濬其源次疏二渠以导其流皆为闸以时蓄泄可谓利于民而尽其心者是役也奉而综理则知府李君冕同知文君章通判傅君棨推官叶君材承而董役则丽水知县吴君梓若兼诸劳则文君为多疏凿之工沿渠之民各事之仅三阅月而厥功告成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府周茂源重濬康熙二十七年知
  府刘廷玑又濬梁祚璿为记
  丽水县城外河道
  水障 用石砻甃坚固以障上流东冲郡城赖之括苍彚纪元大徳癸卯有异人来募民财欲建桥于此凿石于桃山置局济川桥侧至皇庆壬子经十年止成水障一墩而去桥竟弗成继是郡守韩斐修筑久而石渐颓明嘉靖戊子郡守潘润复捐俸运石填之
  李浴塘在县东南十里 洪塘在县西五十里宋开禧间郡人参政何澹调洪州兵开凿章塘 岑塘俱在县西四十里 平洋峯塘在县北二十里
  百众塘在县北五里 茭塘在县北二十七里 桑塘在县北五里许塘在县西五十里 沙塘在县东五里 赵塘 林前塘龙后塘俱在西乡
  丽阳堰 妃溪堰俱在县北十二里 黄山堰 泗洲堰俱在县北十五里 畎岸堰在县东五十五里 绿苗堰 好溪堰俱在县东十五里唐郡守叚成式开国朝顺治四年知县方亨咸继筑康熙二十五年同知崔鸣𬸦修自为记 寺后堰在县南七十里 司马堰 观坑堰俱在岑溪东詹司马所凿 章田堰 神堂堰 通济堰在县西五十里障松阳遂昌两溪之水别为大川分为四十八派析流畎浍注民田二千顷又以馀水潴为湖以备溪水之不及堰旁有庙曰詹南二司马宋明道中碑刻尚存元祐间知州关景晖修筑政和间邑令王褆邑人叶秉心建石函乾道间郡守范成大重加修葺有堰规二十条刻于石范成大重修通济堰记按长老云萧梁时詹南二司马所作至乾道戊子垂千载矣往迹芜废中下源尤甚明年春郡守吴人范成大与军事判官兰陵张彻修复之事悉具新规三月工徒告休成大驰至斗门落成于司马之庙窃悲夫水无常性土亦善堙修复之甚难而溃塞之实易惟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将有考于斯故刻其规于石 开禧间郡人何澹重加甃石元至元六年大水崩坏厥后令梁顺守韩斐频加缮葺明万历四年郡守熊子臣重修何镗为记二十六年知县锺武瑞重修郑汝壁为记三十七年知县樊良枢修葺功倍于前汤显祖为记四十七年知府陈见龙重修王一中为记
  国朝顺治间知县方亨咸重修康熙十九年知县王秉义重修王继祖为记二十五年大水圮坏知府刘廷玑捐俸募工重行修筑自为记五十四年复坏雍正七年总督臣李卫动帑委知县王钧筑濬
  应星闸在应星桥下宋郡守赵善坚引丽阳溪水导之入城明嘉靖乙巳知府李冕复濬浄池以潴水由池分为二派其一自通恵门入清香桥为城中水其一自西南流绕城中至是桥下出城与大溪会旧置闸于桥之南旱则蓄涝则泄或城外溪水涨而涌入者又因而堤障之居民利赖岁久闸坏城下水口壅淤不通万历三十年知府许国忠重修其闸复濬其口自是蓄泄有备水不为灾青田县
  蔡塘在县南五十步 旧官塘在县北五里五都 官塘在县东十里二都府志作二十里 徐奥塘在县东十里二都 锦石塘在县西六十里十二都 流绿塘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今属景寕
  下林堰在县西六十五里灌田三顷六十馀亩 周𥖿堰在县西六十五里灌田二顷馀
  缙云县
  好溪 在县治前源深流长经丽水逹温州详见山川城塘在县北 车盘塘在县西 胜岩塘在县西北 黄碧塘黄双塘俱在一都 徐岩塘 六基塘俱在二都 杜塘大石塘俱在三都 梅塘 宏坦塘俱在四都 朱新塘山门塘俱在五都 稠塘 河洋塘俱在六都 淤泥塘扇厨塘俱在七都 马山头塘在八都 乌头塘 长
  俱在九都 小筠塘在十都 方塘 大深塘俱在十一都章塘 东盘塘 万新塘俱在十三都 魏塘 麻
  里塘俱在十四都 藤弄塘在十五都 新清塘 东塘俱在十六都 古方塘 稠门塘俱在十七都 麻塘在十八都平等塘 马踏塘俱在十九都 水灌塘在二十都 胪塘大兴塘俱在二十一都 庙前塘在二十二都 西塘在二十三
   洋深塘 红莲塘俱在二十五都 左库塘在二十六都保塘在二十七都
  锺山堰 榉木堰在县西三十里俱一都溉田二千馀顷久废
  国朝康熙年间知县霍维腾命里保修筑 李公堰 新城堰 石佛堰俱在二都 黄桑堰在县西二十里三都溉田二千顷明崇祯间圮
  国朝康熙年间署县县丞左印俨督令修筑 黄檀堰在三都 鹅羔堰杨山堰俱在四都 六石堰 朱𢇁堰俱在五都 蒋堰杨堰俱在六都 古溪堰在县西二十五里七都溉田一千馀顷久圮
  国朝康熙年间知县戴名振饬地方修筑 马堰在七都 西畈堰 南畈堰俱在八都 张公桥堰 神𭏠湖堰俱在九都 硕仁堰在十二都 岩头庙堰 长潭堰俱在十三都 麻滩堰杨柳堰俱在十五都 竹木堰 双溪堰俱在十七都 陈岸堰在十八都 桑潭堰在县东十五里十九都溉田六十馀顷毁坏已久
  国朝知县霍维腾令堰长砌造 蒋家堰 丁思堰俱在二十一都 下湾堰 长澜堰在县东六十里俱二十二都 宫前堰 浣堰岩山堰 保堰俱在二十三都 马木堰 杜堰在县东六十里
  俱二十四都          国朝知县霍维腾督令修筑溉田七十馀顷
 东梁堰广济堰在县东六十里俱二十五都溉田八十馀顷旧被洪水冲废
  国朝知县霍维腾修筑 清宁堰 万公堰俱在二十六都 檀溪堰长堰俱在二十八都 大皿对堰 方山浄堰俱在二十九都茭下堰在县东三十里久圮
  国朝知县戴名振修筑一方资灌溉之利 黄潭堰在县西三十里溉田三十馀顷国朝知县霍维腾督修
  松阳县
  刘家塘在县东三十里 官塘在县西南二百步废 叶家塘在县西二十里八都以上二塘见县志
  百仞堰在县南三里十九都百仞山下明万历二十六年知府任可容重修屠隆重修百仞堰记松阳县南有山曰百仞大溪汤汤东注旧筑堰障水因山名百仞长八十丈有奇引水灌田万亩万历间波冲堰坏田禾尽槁乡民累告修复先是署县别驾又公司理刘公邑令萧公上其议未决毘陵周公来宰邑父老首以为请公遂力任其事白之参政曹公郡侯任公报可刻期鸠工故堰旁东北地形稍卑堤为水势激泐春夏间溪流受障辄漂没庐舍为民大患至是议修故堰东北乡民力争其不可两乡交关不已周侯亲往相度形势曰堰坏则东北庐舍无漂没之患而南田日槁堰复则东南𤱶亩有灌溉之利而北舍可虞较而言之灌溉之利大漂没之患弥大吾有一策令两乡民有利而无患可乎于是命徙堰基西上数百武地形稍高故堤岸崇广南可决水灌田北不漫流漂舍永垂大利于是两乡之民帖然遂共徙堰基于上流云 万 三十五年令林大佳重修李鋕为记 白龙堰在县南五里一二都元末里人周汉杰悉力鸠工而成乡人立祠以报明万 十六年知县廖性之请公帑凿石筑砌 金梁堰在县西二十里十五都元逹噜噶齐迈珠建 通泽堰在县西三十里八都旧名州陈堰 芳溪堰在县西三十里十四都旧名上曹堰 响石堰在县西四十里 双坑堰在县西北七里六都旧名岑石堰 管洲堰在县北七里七都 杨沐堰在县东十五里二十二都 小槎大畈陂堰 裕溪陂堰俱在县东五十里二十三都 孤山陂堰 佃溪堰俱在县东六十里二十六都 上洋堰 白龙堰俱在县东南二十里二十都 松山陂堰 龙石陂堰 济众陂堰 沙陂堰旧名神坛堰俱在县南十里十八都麄石堰 寺前堰 坑西陂堰俱在县西南十五里十六都后路陂堰 智墓坡堰俱在县西南十六里十六都 瓜渚
  在县西南二十里七都 金梁子堰在县西二十里十六都 仑溪堰在县西北十里六都 常熟堰在县西北十二里五都 龙风堰在县西北二十里七都 泥陂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九都 源口陂堰在县西北三十里十二都 石龙堰在县西北三十里十一都 长丰堰在县西北四十里十一都 竹𡺀源口堰在县北七里四都一名朴子堰明万历十二年建筑高路陂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二十四都 岗下陂堰 渡头
  陂堰 双坑陂堰俱在县东北三十八里二十四都 白社堰章潭堰 巷路堰俱在十二都并废 西坑水堰 叶二水堰俱在县东三十里十二都 显坑水堰 山坑水堰俱在县西南十里十七都 通济堰在县东六十里详见丽水
  遂昌县
  胡公堤在县南五十步今名大堤宋元祐间龙图张根筑后县丞胡涓重筑郑必明筑胡公堤记胡涓以进士贰遂昌父老请曰邑介两溪每霖雨溪流涨溢则堤岸湍啮而滨溪之民不安枕矧县治去溪百数步儒学又近其侧兹尤不可缓者元祐间龙图张公根尝兴茸是堤阅时既久堤亦寖坏公能访旧迹起而筑之百姓𫎇利厚矣公昼度夜思乃募民出丁役具畚锸累石为址矻然盘固及今十五年无奔冲突荡者公之赐也先是创堤处曰宫潭横跨一里馀其深可数寻许兴筑之始日不下数千人官给之直是以民不告劳役不逾月而堤成
  大堤堰在邑南半里 叶坦堰 龙䃪堰俱在县东明嘉靖间堰圮于水隆庆元年知县池浴徳捐俸筑之倍固 吴高堰通西南隅官沟至儒学前 宫潭堰在县南 独山堰在县西 尹村堰 官陂堰俱在县北 长安堰 高路堰 野航堰俱在二都 石头堰在三都 萧岭堰在十三都 石郭堰 枫屏堰 䃪安堰俱在十四都 窑头堰 郑墓堰俱在五都 查渡堰石柄堰俱在七都 河头堰 外䠙堰 栏头堰 周坂堰俱在十都 溪圩堰在十一都 岩进堰在十二都 石髓堰在六都 嵩伯堰在十六都 旧溪堰在十七都 马夫人庙前堰在十八都 船埠头堰在二十都 梧桐堰在四都石缨堰在三都 六峯堰 日食岭脚堰 峯上堰俱在八都 磨石堰在三都 郑家堰在二十一都 大路堰在十九都 石仓堰 宏山殿前堰俱在十八都 陈村畈堰在二十四都 下堰在二十二都 江溪峦堰在二十四都升口堰 鿎䃪堰俱在二十三都 湖山堰 三归堰
  俱在二十二都 超潭堰在二十四都 十亩堰在二十三都以上十二堰据县志増入
  缪公坝在邑西莲花潭头邑濒大溪自胡公堤成溪水迤北而东注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大水城垣民居尽皆冲决水势涌南不复东流故道壅积而沿城以下竟成深渊五十一年知县缪之弼出俸金鸠工于上流筑坝以防之水顺其性无复冲突
  龙泉县
  云水渠 在县北应奎坊侧分蒋溪堰直下之水龙泉县志宋靖康初知县姚𣪝凿为水渠以播北流转月泓庙至胡府李山口畈溉田数十顷
  蒋溪堰在县西五里万夀宫东府志作蒋家误相传为毛尚书创始今庙在堰旁宋靖康初姚𣪝知县事堰岁久颓坏𣪝乃斥旧址积石障溪为陡门以时启闭周庄重筑蒋溪堰记堰迨今凡几百年矣自万夀宫少南陂蒋溪水以纳诸渠中倚㕓北东逹于马少为田凡三十顷被其灌溉每遇梅霖秋潦狂流怒集却堰如扫少霁则畚锸蚁聚薪葑云积往往不旋踵而溃者屡矣靖康改元知县姚公躬访旧址命工采石绝流为堰砥以松干级以叚石又为斗门时其启闭故旱涝民不告病坐致登稔也李山畈其田不下几千顷地势高阜虽岁苦雨亦复土见公乃凿云水渠播为北流而横被之馀波所暨虽硗瘠皆膏润脉起公又以堰当吕柘长洋合流之冲惧或激溃乃濒流立石马山龙湫神祠而镇之以昔堰之有功于民者配食焉丙午冬工兴丁未告成稽钱一百四十万出公措置占田者随亩乐输以佐其费 桑溪堰 支澳堰俱在县东 秦溪堰 宏山前堰 宏山后堰俱在县南十七都 香山堰在县南十五里 河驮堰在县南 䃪湖堰在县南十五都 左衢堰 堤杓堰 岩坊堰俱在县南 小梅澳里堰 性安寺口堰俱在县南一都 神堂堰在县西 何村堰在县西十八都 新丰堰 松潭堰俱在县西 怪竹堰在县西十都通津堰 洪头堰俱在县西 木岱口黄堰在县西六都派田堰在县西 吴堰在县西 中堰在县西 张堰黄堰俱在县北自支澳堰至黄堰府志俱不载今据县志采入
  庆元县
  赵公堰即周墩堰障盖竹濛淤二溪水入一都灌田四十馀顷知县曽夀筑明崇祯间洪水冲坏知县杨芝瑞重筑今废 司后堰在布政司后废 长田堰在六都县志作长田陂 朱村堰在五都县志作朱村陂知县曽夀筑 溪北堰 独石堰在九都竹口县志作独石陂 周塾堰
  小漈陂 大漈陂 村头陂 柿头陂二陂俱在周墩 潭头陂在县北石龙潭 徐陂 叶陂在九都新窑 潘同陂在九都新亭 黄坛陂在黄坛 后坑陂 伏石陂俱在九都竹口山边陂 中陂俱在四都竹坑 溪头陂在九都新窑 田
  边陂在九都竹口 柏渡陂 大泽陂俱在十都 中村陂在三都 溪北陂在八都 新碓陂 谢家陂 后姚陂俱在城东 小济陂在下管以上十二陂据县志増入
  云和县
  新溪 在县西南
  国朝康熙三十年知县林汪远开以泄暴涨平水患云阳𥓝在浮云溪右明隆庆间知县黄一桂重修黄一桂修云阳𥓝记邑有浮云溪源自漴溪绕县治而注龟山之南其流两岸隔数丈以溉民田者数百顷市㕓居民皆资井养弘治癸丑黄先生芳经始为民度溪之右砌为𥓝内穿沟渠环绕坊市以通水之流利及于民嘉靖己酉水激𥓝崩李先生允范重修葺之未期复崩水势左趋堤决岸漫荡坏于衢道民居岌岌然隆庆壬申秋崩堕益甚予乃令民共襄其事顷得邑人柳元臻柳元亮输粟以倡陈继恩王一阳捐财以助而民之愿出力输直者丕应乃西接白水而来连亘数百丈皆障洪以树御沙以棚环堤以石基植土筑以墙垣若城墉然视创始者工加倍而规制伟矣
  黄绳堰在县西一里 苏条堰在县南一里 吴山堰在县南二里徐村堰 福田堰 小葛坑堰 睦田堰俱在县东
  五里 白水堰在坊郭 黄公堰 石塘堰在县东三十五里札堰在县西十里 小顺堰在县东二十里 吴坳堰在坊郭
  长田堰 元潭堰俱在一都 吴师潭堰 沙溪道堰俱在二都 梅源堰 柘淤堰俱在三都 梅杨堰 枝溪大堰 南山湖堰俱在四都 沿川王同堰 石富堰梓坊堰俱在五都 大徐坊堰 沈村堰俱在七都 郑
  宅坑堰在八都 泉溪堰 高岗堰 朱村堰俱在九都以上十九堰俱见县志
  宣平县
  欧溪堰 大流堰水通县市居民汲饮兼救火灾灌县下五里田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陈应麟修筑 黄家滩堰 湾口潭堰 下淤堰 大杉堰 绿岩潭堰 郑回堰 鱼长堰 洛家堰后曹堰 吴山堰 章岸堰 拗塘堰 李村
  堰 小杉堰 山坑堰 竹客堰 石浦堰 黄合堰 郑岸堰 陶村堰 下堰 伶俐桥堰水堰 上坦堰 唐齐堰 苏木堰 三官塘堰大堰 下凌堰 金村堰 曳坑堰 天礲坑
  堰 后陈堰 戴礲堰 清平堰 山下堰 林庄头堰 周坦堰 王村堰 马村堰 蔡堰西庄堰 高田堰 后窑堰 富村堰
  景宁县
  县前堰在县南 汤村堰在县南乌铁岩之麓 杨庄堰 奥头堰在县西 库坑堰在县东 前路堰 西村堰 新田堰灌下坊田千有馀亩
  玉环
  玉环河 旧在乐清县四都
  国朝雍正八年
  旨展复玊环同知张坦熊因四都塘洋一带河道淤塞有碍田禾详请督臣动给马械银两开濬
  天开河 在玉环塘洋陡门外
  国朝雍正八年七月初一日十一日雷雨大作冲开河道一带长一千三百二十丈阔二三丈深六七尺直通后𡋟浦口地方舟行既免风涛之险商民利便而沿河远近垦种之田咸资灌溉
  南浦坝 中浦坝 北浦坝俱在玉环山自迁遣以来未有坝
  国朝雍正六年同知张坦熊建
  楚门陡门在楚门所前外御咸潮内蓄溪涧之水以资灌溉
  国朝雍正六年同知张坦熊奉文创建


  浙江通志卷六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浙江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