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卷13
卷十二 ◄ | 淳熙三山志 卷十三 |
► 卷十四 |
衙前八十三人。
初,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录,曰长名;职次曰客司,曰通引官;优者曰衙职。建隆以来,并召投名,惟乡户、押录,衙前缺,即抽差年满押录、里正。押录三年,里正二年。替限内,各管重难一次。主持管押官物,必以有物力者,其产业估可二百缗,许收系。更重难日久,有劳,至都知兵马使试验其才,遣趁缺与补摄。雍熙三年,本州衙前并使院诸色公人,总五百四十一人。咸平年,福州主户三万户以上,衙前诸色公人共存留三百五十人。内衙前都押衙以下,军将、通引官、客司、厅子共一百二十人。后定衙前以二百五十四人为额。内乡户,随事立额。其主持重难及优轻,并三年为界。天圣八年,吴思等乞依泉州例,二年一替。至和元年,前转运使蔡襄上言:“本路差使衙门不均,请行重定,以产多少,均重难分数。产钱五百者,定入十九分,重难以上,递加至三十三分止。其乡户,衙前岁以六十六人为额,以十二县产钱通排,共存留九百九十户。仍请罢里正,以宽衙前歇役年限。”治平元年,诏遣职方员外郎方峤等诣州相度,裁损衙前旧额,定一百五十六人。详定所审奏:“按令敕,以户口立额:福州大藩、场、务等处,所差人数不少。其衙前宜以二百二十人为额,减放三十四人。”时府亦缺额,更不填补,余二十八人,于通引官、客司下名内减出。有旨:“现缺六人,更不填补,只减放二十人。”于是乡户,衙前以五十六人为额;押录,衙前五十五人;长名,衙前六十人,客司、通引官五十七人,原七十七人,减二十人。凡二百二十八人为衙前额。熙宁三年,乡户,衙前增为七十二人。先是,治平三年,添干姜十万斤,增十人。熙宁二年,运海口盐,增六人。明年,行募法,令民出免役钱。七年,州定:长名,衙前一百一十七人;情愿投名,不请雇钱。雇募,衙前三十七人,内:主押纲运、搬请官物三十三人,主持馆驿四人。八年,减罢方山、太平、小若三驿专知三人,存留渔溪一驿,每岁增支佣钱。九年,裁减长名二十五人,存九十二人。元丰三年,以募役衙前三十三人并入长名九十二人,总一百二十五人,均轮优、重差使。四年,免差年满押录。诸县得替押录,旧管干处,今现役人兼管,仍轮差贴司。其使星馆,以闽、侯押录轮兼。元祐初,罢募法,改招税户投充。是时,改雇募为招募。乡户,衙前别立法优假之。如公使库等。上京纲运之类,并别差使臣、将校。其高强户,许出助役钱,免约重难分数。绍圣初,复熙宁法。建炎元年,额减三分之一。州,一百二十五人减四十二人,定八十三人为额:五十三人客司,内十七人权募,或充诸厢虞候及非泛差使。一十人通引官,一十人分押衙,一十人升职员。
吏人一百人。
建隆四年,使、州、院人吏员缺,并募有田产、谙公事人充;不足,则据数均于属县曹司正员内差补。开宝六年,诸州主户三万以上者,使院、书表司、太上嫌名(勾)院,〈(底本作“书□可太上嫌名院”;库本作“书表司勾院”,直接揭出“勾”,是太上皇赵构的嫌名。今依崇抄作“书表司太上嫌名院”,以存原书面貌,下同。)〉共五十人;州司三十人。天圣六年,〈(底本作“天圣□年”,缺一字,库本作“天圣八年”,据崇抄补。)〉朱谏言:“福州抽差曹司,许二年一替。因此,差役频并。”寻下转运司定夺:“自后如有缺额及老病不任、无子侄可替者,〈(崇抄无“者”字。)〉建隆敕:“职级年满出职,许令男、侄替”。与募百姓;如委无投充,许于中户以下选差,不得更令二年一替。”八年,官嵩等以“县乡户差替后行,不谙书算,若令长充胥吏,实为难堪。”以告转运司。乃委官体访,下福州均定:“抽差复替以二年,如县缺人,仍自来体例。”其后,始诏:“使、州、院曹吏并许投名,取三人以上节级保明,充。”系康定以前敕。先是,本州使院、书表司、太上嫌名(勾)院,二百四人;州院,三十人;总二百三十四人。至是,额内一百六十六人,系有田产投充;三十八人,外县轮差。治平元年,方峤相度:“本州主户九万八千六百六十六,若依条,只置五十人。然福州大藩,狱讼、帐目遣发甚繁,实难按条立额。加以所差外县人吏,不谙行移,宜拨放归县。可存留长名一百五十五人为额”。详定所审覆:“恐供应不足,增为一百七十人外,其州院三十人内,一十二人县差,今并减放,拨使院后行充填,候募到代充。”〈(底本作“代□”,库本作“代者”,据崇抄补。)〉熙宁七年,吏额仍旧二百人,许投名。元丰二年,州院三十人减二十人,内存留四人充填使院缺额,实减一十六人。元祐初,行“差役”。州吏额仍旧一百八十四人。三年,许不限产税投充。绍圣,复“募法”,以一百八十一人为额。造帐司在外。建炎元年,减三之一,择无心力及罪过多者罢。州减六十人。三年,赦诸不经残破处,〈(“三年,赦诸不经残破处……”,指前一年建州军乱,所未被战争破坏之县。“赦”字疑为“敕”字之误。)〉减三之一。遂再减四十人,存八十一人。寻以差使不足请于朝,乞将已减人数五分增一。乃增十九人。今总一百人为额:职级二十人,旧法,孔目官年满,补摄参军。后来厘正官称,改补摄助教,愿充僧、道者听。前行四十人,后行四十人。
贴司五十人。
建隆初,诸州惟有私名书手,在京及监司即置贴司。景德二年,量私名书手人数立额,许正行人吏保明籍定姓名。祗应人吏有缺,选无过犯者充。元丰中,始有攒司,试书算。又吏人不足,听差贴司权行。绍兴五年,州、县贴司,每案不过五人。二十七年,言者请以吏额之半置贴司。本州人吏一百人,贴司五十人,至今为额。
造帐司人吏四名。
建隆以来,本州以使院人吏有缺,抽诸县曹司充补。治平元年,以县差人率不谙攒造,拨放归县。熙宁四年,诸州募能造帐人充,合得职名,令专主造帐,非造帐月分,从其便,并优与请给,以免役钱支,仍各立定限酬赏。元丰二年,本州募四人,〈(底本作“本州募人”,据崇抄、库本补作“本州募四人”。)〉并给雇钱。元祐三年,罢给,听于吏人内抽差。候满三年无过,转一资,与优轻酬奖一次。
祗候典四人。
初,诸县各遣人吏赴州承领文帖,付解子达于县。熙宁十年,以县务繁,并始募祗候典四人。闽、侯官、怀安共一名,古田、闽清、永福共一名,连江、长乐、福清共一名,长溪、宁德、罗源共一名。绍圣,减二人,后复四人。以使院守缺人充。
散从官六十六人。
初,诸州有承符、散从、步奏官,追催公事;又有人力当直。并差税户或坊、郭有行止人,二年替。雍熙三年,本州步奏、散从官二百人。咸平“编敕”:“州三万户以上:节院,散从、步奏官并杂职总一百人;两使、判官,人力十五人;节察、推官,各七人。总不满二万户:〈(底本作“×不满三万户”,第一字难辨,库本作“照”,崇抄作“总”,其下库本、崇抄皆为“不满二万户”,姑依崇抄改。)〉录事、参军,二十五人;司法藏、司户事,十人。嘉祐五年,州职曹官,人力减半。八年,散从、步奏官,州一百人外有杂职。治平元年,方峤相度,复并杂职为一百人。熙宁七年,散从官五十人,承符三十五人,人力增四人,司推厅。〈(底本作“司□厅”,崇抄则无此三字注文,据库本补。)〉总二十五人。三年,改人力、承符并为散从官,总一百五人。四年,裁减都监务、〈(库本、崇抄皆作“都盐务”。)〉银器、赋羽库等处承符、散从六人。元祐,一百七人,内杂职八人。绍圣,杂职外九十九人。宣和三年,减曹官当直、散从官。建炎元年,又减三之一,存六十六人。〈(底本作“存□□六人”,崇抄作“存留六人”,库本作“存散从六人”,各本不一。按,本条开首云“散从官六十六人”,当即建炎总数,文中述人数变动,自绍圣之“九十九人”至建炎“减三之一”,当是“六十六人”,亦与前述总数相符,因据改。)〉至今人数依建炎,给钱依元丰。
左、右司理院虞候八十人。
建隆四年,院虞候依承符、散从官例,以乡里差其节级自转充,三年替归农。〈(底本作“赞归农”,库本同,据崇抄改。)〉熙宁二年,更“募法”,以无投充,遂于第四等户差,一年替。〈(底本作“一年□”,缺一字,据崇抄补。)〉送接司理,许差六人。九年,改正,各差七人。元丰至绍圣,皆以一百二十人为额,并募投名,不给产钱。政和三年,狱子给重禄。两院狱子各六人,节级一人,半年替。当直司狱子四人,一季替。宣和,罢重禄。淳熙四年,两院各减二十人,令守缺。今两院总八十人。
杂职十一人。差如院虞候法。
建隆以来,三周年替,若年满未愿归农者听。咸平中,并散从官、步奏官一百人为额。嘉祐八年,散从官外,杂职八人。寻拨放,复总为一百人。熙宁七年,散从、承符人外,杂职六人。九年,复八人。绍兴二十年,增补二人充补散从一十人。〈(底本作“□补二人充教□一十人”,崇抄作“□补二人充□教□一十人”,依库本补改。)〉淳熙四年,额外补一人。现管十一人。
斗子三十一人。库子、秤子、掐子附。
国初,斗、掐等并选下户有行止人充。皇祐三年,一路遍敕州、县,库、秤、拣、掐、仓、斗子等,原无名额、人数,但不系创新添置,并权存留。以后不得添置。熙宁,本州三十一人,并投充,不给钱。元祐,仍熙宁旧。绍圣四年,召保,产五十千以上充。今三十人,外节级一人。
拣子七人。
景祐中,军资库所隶拣子二十人。后因婺州奏:“拣、掐人要须转密诸路委运使裁减。”本州有留十人。〈(各本皆作“有留”,疑为“存留”之误。)〉熙宁,增为十五人,投充,不给钱。绍圣四年,召保产如斗子法。绍兴以来,经总制钱隶通判厅,自是罕有投充者。乾道九年,以诸色钱分为六库,有司请补拣子六人。淳熙五年,增节级一名,都辖之,三年为界。今总七人。
栏头三十人。
至道二年,诸路栏头,委转运使、副拣选充填。咸平三年,始招客户。祥符六年,陈尧咨奏请于第五等税户差。熙宁七年,本州募三十七人。元丰以来,不给雇值。绍圣四年,充补如拣子法。绍兴三十二年,〈(底本作“三十三年”,库本、崇抄皆作“三十二年”,据改。)〉转运判官陈寺丞弥作巡按,减十人。今二十七人,节级三人,三年为界。
诸县人吏一百三十六人。
国初,押司、录事于等第户差选谙吏道者充。遇衙前缺,即抽差年满押录。〈(崇抄作“抽差等满押录”。)〉建隆以来,诸县曹司,主户二万户以上三十人,一万户以上二十五人,七千户以上二十人,五千户以上十七人,三千户以上十五人,一千户以上十一人,不满一千户十人。抽等第户。〈(底本作“□等第户”,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康定二年,施昌言奏:“县吏差税户,多不看文书。乞依州军例,召有产业人投名;不足,则差。”既而诸县后行各抽充州吏,以二年替。仍轮上州充祗候典。治平元年,裁减吏额,拨放五十人归县。熙宁十年,募祗候典替县曹司。自是,县吏不复贴差。是时,诸县人吏总一百五十九人。元祐初,减七十九人。建炎,又减八十人。绍兴二十七年,增上县三十人,下县二十人。今总一百三十六人。
〈(诸县)〉贴司三百十五人。
初,诸县人吏正名外,不得更置贴司、钞状司。景德二年,诸官司私名书手,并量人数立额。元丰著令,始籍定姓名,不得额外私补。人吏有缺,与乡书手以次补充。绍兴五年,县贴司每案不许过五人。二十七年,增上县人吏三十人,贴司二十人;下县贴司同人吏。今具于左(下)方:
弓手八百人。 国初,以中等户拣差,专捉盗贼,不许别有差使。除广南外,〈(底本作“除两南外”,据崇抄改。)〉不得替。建隆四年敕:“一万户以上五十人,七千户以上四十人,五千户以上三十人,三千户以上二十五人,二千户以上二十人,一千户以上十五人,不满一千户十人。”见咸平“编敕”。祥符七年敕:“一万户以上七十人,七千户以上六十人,五千户以上五十人,三千户以上四十人,二千户以上三十五人,一千户以上三十人,不满千户二十人。”见庆历“编敕”。咸平四年,本州请依广南例,三年替。天圣中,除广南、川、陜三年替,余不得替。明道二年,范文正公仲淹请:“七周年替,愿留者听。”庆历中,除广南、登梓司、夔路三年替,余不替。皇祐三年,转运司奏:“本路与广南事体不同,乞仍旧七年替。”熙宁初,许税户投名,各破雇钱,仍选人材少壮者充。元祐元年,本路以第一等户差,仍以产钱分上、中、下三等:上户七年替;中、下递减二年。若不足,则于次等户差,亦三年替。绍圣,复熙、丰法。政和中,增大县十五人、中县十人、小县五人为狱子,给重禄。元丰间,县二千户以下,差一人充狱子,半年替。诸县各五名,节级五名。宣和,罢重禄。建炎元年,本路增置:大县三百人,中县二百五十人,下县二百人。寻有旨罢招。绍兴初,十二县总八百三人。今,八百人。 手力 五百十六人。 建隆以来,差第二、第三等户,掌追催公事,兼催城、郭征科,二年替。建隆四年敕:“县手力。一千户以上:令二十人,簿十人。三千户以上:令三十人,簿十五人。五千户以上:令三十五人,簿十七人。六千户以上:令五十人,簿二十人。”治平元年,方峤相度本州所隶县人数,并如敕令置,以溢额裁减之。熙宁中,差乡户抵替。元祐,并杂职为额。绍圣,复熙、丰法。杂职在外。崇宁二年,增诸县丞,增白直手力总七十七人。依二年,江东路立定:“承务郎以上十二人。职官,今录十人,判、司、簿、尉七人。”今总五百十六人。熙 宁 |
元 丰 |
元 祐 |
绍 圣 |
建炎 |
今 |
一百九十五人 |
|
二百十六人 |
一百十六人 |
减八 |
人吏一百三十六人 |
闽县 二十人 |
|
二十人 |
二十人 |
六人 |
人吏十四人 |
连江 十七人 |
元丰四年 |
十五人 |
十五人 |
五人 |
人吏十人 |
侯官 二十人 |
|
二十人 |
二十人 |
六人 |
人吏十四人 |
长溪 十五人 |
|
二十五人 |
二十五人 |
八人 |
人吏十七人 |
长乐 十五人 |
|
十七人 |
十七人 |
五人 |
人吏十二人 |
福清 二十人 |
|
二十四人 |
二十四人 |
十人 |
人吏十四人 |
古田 十七人 |
八年增 |
二十人 |
二十人 |
十人 |
人吏十人 |
永福 十五人 |
|
十五人 |
十五人 |
五人 |
人吏十人 |
闽清 十二人 |
|
十三人 |
十三人 |
三人 |
人吏十人 |
宁德 十二人 |
|
十四人 |
十四人 |
六人 |
人吏八人 |
罗源 十二人 |
元丰四年 |
十三人 |
十三人 |
六人 |
人吏七人 |
怀安 十二人 |
|
二十人 |
二十人 |
十人 |
人吏十人 |
熙宁 |
元 丰 |
元 祐 |
绍 圣 |
政 和 |
宣 和 |
五百五十人 |
增五十一人 |
六百十七人 |
六百 |
增一百 |
增三十七人 |
闽县 六十人 |
|
六十人 |
六十人 |
十五人 |
|
连江 五十人 |
割过里 |
四十四人 |
四十四人 |
十人 |
|
侯官 六十人 |
|
六十人 |
六十人 |
十五人 |
|
长溪 四十人 |
增十人 |
五十三人 |
七十人 |
十五人 |
增二十二人 |
长乐 四十人 |
|
四十人 |
四十人 |
十人 |
|
福清 六十人 |
|
六十人 |
六十人 |
十五人 |
|
古田 五十人 |
置尉 |
八十八人 |
八十人 |
十五人 |
增十五人 |
永福 四十人 |
|
四十人 |
四十人 |
十人 |
|
闽清 三十人 |
|
三十人 |
三十人 |
七人 |
|
宁德 三十人 |
增五人 |
三十五人 |
三十五人 |
七人 |
|
罗源 三十人 |
割过连江 |
三十人 |
三十三人 |
七人 |
|
怀安 六十人 |
|
六十人 |
六十人 |
十五人 |
|
熙 宁 |
元 丰 |
元 祐 |
绍 圣 |
崇 宁 |
今 |
四百三十七人〈(崇抄作“四百四十二人”。)〉 |
|
四百八十八人 |
四百 |
增七十七人 |
五百 |
闽县 四十八人 |
|
五十一人 |
四十八人 |
|
六十人 |
连江 三十八人 |
退里减四人 |
三十六人 |
三十四人 |
七人 |
四十一人 |
侯官 四十三人 |
|
四十六人 |
四十三人 |
十二人 |
五十五人 |
长溪 五十六人 |
割里增二人 |
五十六人 |
四十六人 |
|
四十一人 |
长乐 二十一人 |
三年置簿增五人 |
三十人 |
二十八人 |
|
二十八人 |
福清 六十六人 |
元年增三人 |
五十八人 |
五十五人 |
|
五十五人 |
古田 四十三人 |
|
四十六人 |
四十三人 |
七人 |
四十人 |
永福 二十人 |
三年置簿增八人 |
三十三人 |
三十一人 |
九人 |
四十人 |
闽清 二十人 |
|
三十二人 |
二十八人〈(底本作“二十八人”,库本、崇抄作“二十人”。)〉 |
七人 |
二十七人 |
宁德 二十人 |
置簿增八人 |
三十人 |
二十八人 |
七人 |
三十五人 |
罗源 二十人 |
割过连江 |
二十四人 |
二十二人 |
七人 |
二十九人 |
怀安 四十三人 |
|
四十六人 |
四十三人 |
九人 |
五十五人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