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清稗类钞
◀上一类 服饰类 下一类▶

服饰

编辑

  服饰,章身之具也。《汉书》云:“五威将乘乾文车,驾坤六马,背负鷩鸟之毛,服饰甚伟。”男女服饰截然不同,大率男朴女华。而宣统末之上海,男女乃皆趋于华矣。

皇帝服饰

编辑

  皇帝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各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夏朝冠,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朝冠。端罩,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衮服,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后万寿篆文,间以五色云。春秋袷,夏以纱,冬以裘,各惟其时。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月白,披领及袖俱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间以五色云。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珍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色惟宜。绦皆用明黄色。朝带之制二,皆明黄色。一用龙文金圆版四,饰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绿松石,每具衔东珠五,围珍珠二十。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中约镂金圆结,饰宝如版,围珠各三十。佩囊文绣、燧觿、刀削、结佩惟宜,绦皆明黄色,大典礼御之。一用龙文金方版四,其饰,祀天用青金石,祀地用黄玉,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白玉,每具衔东珠五,佩帉及绦,惟祀天用纯青,馀如圆版朝带之制。中约圆结如版饰,衔东珠各四。佩囊纯石青,左觿、右削,并从版色。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如冬吉服冠。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吉服朝珠,珍宝随所御。吉服带,用明黄色,镂金版四,方圆惟便,衔以珠玉杂宝,各从其宜。左右佩帉纯白,下直而齐,中约金结如版饰,馀如朝带。常服冠,红绒结顶。常服褂,色用石青,花文随所御,裾左右开。常服带如吉服。乾隆辛未,钦定雨冠之制二。其一,顶崇而前檐深;其二,顶平而前檐敞,皆用明黄色。毡及羽缎、油绸,惟其时。雨衣之制六,皆明黄色。一如常服褂而长与袍称,以油绸为之,不加里,自衽以下加博焉。上袭重衣,领下为襞积,无袖,斜幅相比,上敛下递丰,两重均加掩襟,领及纽约皆青色。一以毡及羽缎为之,月白缎里,领下为襞积,无袖,斜幅相比,上敛下递丰,前加掩襟,领及纽约如衣色,或油绸为之,不加里,纽约青色。一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袍称,以毡及羽缎为之,月白缎里,领及纽约如衣色。一如常服褂而袖端平,前施掩裆,油绸为之,不加里,领用青羽缎,纽约青色,一如常服袍而加领,长与坐齐,以油绸为之,不加里,袖端平,前加掩裆,领用青羽缎,纽约亦青色。雨裳之制二,皆用黄色。一左右幅相交,上敛下递博,上前加浅帷为襞积,两旁缀以纽约,青色,腰为横幅,用石青布,两末削为带以系之。一前为完幅,不加浅帷,均以油绸为之。行冠,冬以黑狐,秋以黑羊皮或青绒,均如常服冠之制,夏织藤竹丝为之,红纱里,缘如其色,上缀雨缨,顶及梁皆黄色,前缀珍珠一行。褂色用石青,长与坐齐,袖长及肘。行袍如常服,长减十之一,右裾短一尺,色及花文随所御,棉袷纱裘,各惟其时。行带,色用明黄,左右佩系以红香牛皮为之,饰金花文䤹银环各三。佩帉以高丽布为之,视常服带帉微阔而短,中约以香牛皮束,缀银花文佩囊,明黄圆绦,饰珊瑚。结、削、燧、杂佩各惟其宜。行裳,色随所用,左右各一,前平后中丰,上下敛,并属横幅,石青布为之,毡袷各惟其时,冬用鹿皮或黑狐为表。

皇子服饰

编辑

  皇子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龙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间以五色云。朝服之制二,皆金黄色。一披领及裳皆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行龙六,间以五色云。一披领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冠,红绒结顶。蟒袍,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及羽纱、油绸惟其时。雨冠顶平而前檐敞,用蓝布带。雨衣,一如常服袍而袖端平,一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坐齐,均前施掩裆。雨裳,前为完幅,腰为横幅,用石青布。自皇子以至宗室公,雨冠、雨裳之制并同,今不赘言。

亲王以下服饰

编辑

  凡宗室有爵者之冠服,亲王朝冠,与皇子同,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朝服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若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吉服冠顶用红宝石,若赐红绒结顶者,亦得用之。馀皆如皇子。

  亲王世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左右佩绦如带色,馀皆如亲王。

  郡王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四,后缀金花,饰东珠三。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馀皆如亲王。

  世子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蟒袍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服通绣蟒文,皆四爪,蟒袍亦如之。朝珠,绦用石青色。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馀皆如郡王。

  贝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吉服冠,顶用红宝石,皆戴三眼孔雀翎。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团。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一,馀皆如贝勒。

  镇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用红宝石,不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双眼孔雀翎。端罩,紫貂为之,月白缎里。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方补。朝带,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馀皆如贝子。

  辅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馀皆如镇国公。

  镇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补服,前后绣麒麟。吉服冠顶用珊瑚,馀皆视一品。

  辅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狮。吉服冠顶用镂花珊瑚,馀皆视二品。

  奉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补服,前后绣豹。吉服冠顶用蓝宝石,馀皆视三品。

  奉恩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补服,前后绣虎,惟衣裾四启。带用金黄色,凡宗室皆如之,觉罗带用红色。

  自亲王以下,冬行冠如冬吉服冠之制,毡、貂各惟其时,翎顶随其所得用。夏行冠,织玉草或藤丝为之,上缀雨缨。行褂,色用石青,长与坐齐,袖长及肘。行袍如常服袍,减十之一,右裾短一尺,色随所用,棉、袷、纱、裘,各惟其时。行带,佩帉素布,视常服带帉微阔而短,版饰惟宜,绦皆圆结,带色金黄、石青各随其所得用。行裳,蓝及诸色随所用,左右各一,前平后中丰,上下敛,并属横幅,毡、袷惟时,冬以皮为表。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冠服并如之。

  乾隆壬寅,奉旨,宗室王公子弟各给官顶,其馀闲散宗室,概予四品顶戴。

额驸服饰

编辑

  额驸,皇室、皇族之婿也,布差等。固伦额驸冠服,视贝子。吉服冠,顶用珊瑚,戴三眼孔雀翎。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金衔玉圆版四,每具饰东珠一,左右佩绦皆青石色。吉服带,色用石青或蓝。和硕额驸冠服,视镇国公。吉服冠,顶用珊瑚,戴双眼孔雀翎。朝带,金衔玉圆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馀皆同。郡主额驸冠服,视武一品,朝带用镂金圆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县主额驸冠服,视武二品。郡君额驸冠服,视武三品。县君额驸冠服,视武四品。朝带,䤹金方铁版四。乡君额驸冠服,视武五品,朝带视县君额驸,馀皆同。若固伦额驸爵在贝子以上,和硕额驸爵在镇国公以下,冠服各从其品,郡主额驸以下皆如之。

  乾隆乙未,奉旨,在京公主所生之子,至十三岁时,如系固伦公主所生,即给予伊父固伦额驸品级,和硕公主所生,即给予伊父和硕额驸品级。

民爵服饰

编辑

  民爵者,异姓之公、侯、伯、子、男也。公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文武一品以上皆同。】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端罩,貂皮为之,蓝缎里。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冬加海龙缘。【文武四品以上皆同。】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文三品、武二品以上皆同。】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襞积行蟒四,皆四爪。曾赐五爪蟒缎者,亦得用之。朝珠,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杂饰惟宜,绦用石青色。【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及京官翰詹科道、侍卫、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有职掌官皆得用。】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镂金衔玉圆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佩帉下广而锐。吉服冠顶用珊瑚。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吉服带,佩帉下直而齐,版饰惟宜。雨冠、雨衣及裳,均用红色。

  侯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朝带,镂金衔玉圆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馀皆如公。

  伯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朝带,镂金衔玉圆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馀皆如侯。

  子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补服,前后绣麒麟。吉服冠,顶用珊瑚,馀皆视一品。

  男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狮。吉服冠,顶用镂花珊瑚,馀皆视二品。

文武品官服饰

编辑

  文武品官者,京外文武正、从一品至未入流之官也。文一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下衔红宝石。补服,前后绣鹤,惟都御史绣獬豸。朝带,镂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馀皆如公。武一品补服,前后绣麒麟,馀皆如文一品。

  文二品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貂尾,【文三品以上皆同。】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锦鸡。朝带,镂金圆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吉服冠,顶用镂花珊瑚,馀皆如文一品。武二品,补服,前后绣狮,馀皆如文二品。

  文三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补服,前后绣孔雀,惟副都御史及提法使绣獬豸。朝带,镂花金圆版四。吉服顶用蓝宝石,馀皆如文二品。文三品以上有职掌大臣,许穿貂皮朝服,此外不得滥用。武三品朝冠,冬惟用薰貂。【文四品以下皆同。】补服,前后绣豹,馀皆如文三品,惟朝服无貂缘,且无端罩。一等侍卫孔雀翎,端罩猞猁孙为之,间以貂皮,月白缎里,馀皆如武三品。

  文四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蓝石一,上衔青金石。补服,前后绣雁。朝带,银衔镂花金圆版四。吉服冠,顶用青金石。蟒袍通绣八蟒,皆四爪。四品以下,惟京堂翰詹科道,得用端罩,猞猁孙为之,间以貂皮,月白缎里。武四品,补服,前后绣虎,馀皆如文四品。二等侍卫孔雀翎。端罩,红豹皮为之,素红缎里。朝服,翦绒缘,色用石青,通身云缎,前后方襕行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糚缎,冬夏皆用之,馀皆如武四品。

  文五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补服,前后绣白鹇,惟监察御史绣獬豸。朝服,片金缘,【文武七品以上皆同。】色用石青,前后方襕行蟒各一,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糚缎,冬夏皆用之。朝带,银衔金圆版四。吉服冠,顶水晶,馀皆如文四品。文五品以上,得挂朝珠,骑马拴踢胸,惟翰詹科道,不论品级,均得挂之。武五品,补服,前后绣熊,馀皆如文五品,惟无朝珠。三等侍卫戴孔雀翎,端罩,黄狐皮为之,月白缎里。朝服如文五品之制,惟用翦绒缘,馀皆如武五品,惟得用朝珠。

  文六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补服,前后绣鹭鸶。朝带,银衔玳瑁圆版四。吉服冠,顶用砗磲,馀皆如文五品,惟无朝珠。武六品,补服,前后绣彪,馀皆如文六品。蓝翎侍卫戴蓝翎,端罩、朝服、朝珠均如三等侍卫,馀皆如武六品。

  文七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补服,前后绣㶉鷘。朝带,素圆版四。吉服冠,顶用素金。蟒袍通绣五蟒,皆四爪,馀皆如文六品。武七品,补服如武六品,馀皆如文七品。

  文八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花金。补服,前后绣鹌鹑。朝服,用石青云缎,无蟒,领袖皆青倭缎,中有襞积,冬夏皆用之。朝服,银衔明羊角圆版四。吉服冠,镂花金顶,馀皆如文七品。武八品,补服,前后绣犀牛,馀皆如文八品。

  文九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花银。补服,前后绣练雀。朝带,银衔乌角圆版四。吉服冠,镂花银顶,馀皆如文八品。武九品,补服,前后绣海马,馀皆如文九品。

  未入流冠服制如九品。

  凡雨冠,民公、侯、伯、子、男,一、二、三品文武官,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尚书房翰林,南书房翰林,奏事处,批本处行走人员,皆用红色。四五六品文武官雨冠,中用红色,缘用青色。七、八、九品文武官,凡有顶人员雨冠,中用青色,缘用红色。凡缘,皆前二寸五分,后五寸。军民雨冠用青色。凡雨衣、雨裳,民公、侯、伯、子、男、文武一品以上官,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用红色。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用青色。其明黄色行褂,则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长、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领及凡诸臣之蒙赐者,皆得服之。

  文五品以下,惟都察院衙门、提法司衙门各官,不论品级,朝服披领,均得用糚缎蟒缎貂皮。如上赐或王贝勒赏给者,亦准其服用。

士庶服饰

编辑

  举、贡、生、监谓之士,其他杂项谓之庶。会试中式贡士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金三枝九叶。吉服冠,顶用素金。举人吉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袍,青绸为之,蓝缘,披领如袍饰,带如文八品。吉服冠,顶银座,上衔素金。贡生吉服冠,镂花金顶,馀皆如举人。监生吉服冠,素银顶,馀皆如贡生。生员吉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银雀。袍,蓝绸为之,青缘,披领如袍饰,带如文九品,吉服冠顶如监生。外郎、耆老冠顶以锡。从耕农官,袍,青绒为之,顶同八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彩云捧日。袍,青绢为之,上加披领,腰为襞积,不加缘,月白绢里。祭祀文舞生,冬冠,骚鼠为之,顶镂花铜座,中饰方铜,镂葵花,上衔铜三角,如火珠形。袍,绸为之,其色,南郊用石青,北郊用黑,祈谷坛、太庙、社稷坛、朝日坛、帝王庙、文庙、先农坛、太岁坛,俱用红,夕月坛用月白。前后方襕,销金葵花。带,绿绸为之。武舞生,顶上衔铜三棱,如古戟形。袍,绸为之,通销金葵花,馀具如文舞生袍之制,带如文舞生。祭祀执事人,袍,绸为之,其色,南郊用石青,北郊用黑,不加缘,太庙、先农坛、太岁坛,俱用青色,蓝缘,祈谷坛、社稷坛、朝日坛、帝王庙,俱用青色,石青缘,夕月坛用青色,月白缘,带如文舞生。乐部乐生,冠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袍,红缎为之。一前后方襕绣黄鹂,中和韶乐部乐生执戏竹人服之。一通织小团葵花,丹陛大乐诸部乐生服之。带,绿云缎为之。卤簿舆士,冬冠,以豹皮及黑毡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袍如丹陛大乐诸部乐生,带如祭祀文舞生。卤簿护军,袍,石青缎为之,通织金寿字,片金缘。领及袖端,俱织金葵花。卤簿校尉冬冠,平檐,顶素铜,上植明黄翎,袍及带如卤簿舆士。

  皇太后、皇后服饰

  皇太后、皇后冬朝冠,薰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夏朝冠,青绒为之,馀皆如冬朝冠。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吉服冠顶用东珠。

  朝褂之制三,皆石青色,片金缘。一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一绣文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一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领后皆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朝袍之制三,皆明黄色。一披领及袖皆石青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有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一披领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一领袖片金加海龙缘,夏片金缘,中无襞积,裾后开,馀俱如貂缘朝袍之制。领后垂明黄绦,饰珠宝惟宜。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宜。绦皆明黄色,彩帨绿色,绣文为五谷丰登。佩箴管、縏袠之属,绦皆明黄色。

  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寿字缎,下石青行龙糚缎,皆正幅,有襞积。夏朝裙,片金缘,缎、纱各惟其时。

  龙褂二,皆石青色。一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一下幅及袖端不施章采。龙袍三,色用明黄,领袖皆石青。一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采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开。一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一下幅不施章采。

  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皆明黄色。

  皇贵妃、贵妃、妃嫔服饰

  皇贵妃朝冠,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珍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十二,饰东珠各一,间以珊瑚。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二百有四,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二。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垂珊瑚各二。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龙袍,色用明黄,领袖皆石青,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寿文釆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开。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明黄色,馀皆如皇后。

  贵妃冠服垂绦,皆金黄色,袍色亦用金黄,馀皆如皇贵妃。

  妃朝冠,顶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共九,珍珠各十七,上衔猫睛石。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各七,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八十八,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十一,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九十七,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三等东珠各二。彩帨绣文。龙褂绣文为云芝瑞草。吉服冠,顶用碧玉、亚玉,馀皆如贵妃。

  嫔朝冠,顶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共九,珍珠各十七,上衔石?罗子。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各五,珍珠各十九,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七十二,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四等东珠各二。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彩帨不绣花文。龙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夔龙四。袍皆用香色,馀皆如妃。

皇子福晋服饰

编辑

  福晋者,皇子、亲郡王世子之妃也。皇子福晋朝冠,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

  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朝袍用香色,披领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绦皆金黄色。彩帨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冬朝裾,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缎,下石青行龙妆缎,皆正幅,有襞积。夏朝裙,片金缘,缎、纱各惟其时。吉服冠,顶用红宝石。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蟒袍用香色,通绣九龙。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金黄色。

福晋以下服饰

编辑

  亲王福晋吉服褂,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馀皆如皇子福晋。

  亲王世子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馀皆如亲王福晋。

  郡王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吉服褂,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馀皆如世子福晋。

  贝勒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缀珊瑚。金约,镂金云七,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朝褂,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领约、朝珠、彩帨绦皆石青色。吉服褂,前后绣四爪蟒各一团。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馀皆如郡王福晋。

  贝子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六。金约,镂金云六。吉服褂,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团。馀皆如贝勒夫人。

  镇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五。金约,镂金云五。吉服褂,绣花八团。馀皆如贝子夫人。

  辅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四。金约,镂金云四。馀皆如镇国公夫人。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一品命妇。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二品命妇。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均视三品命妇。

  奉恩将军恭人冠服,均视四品命妇。

公主以下服饰

编辑

  公主以下至乡君,皇室、皇族之女也。固伦公主冠服,制如亲王福晋。和硕公主朝冠、金约,制如亲王世子福晋,馀皆如固伦公主。郡主朝冠、金约,制如郡王福晋,馀皆如和硕公主。县主朝冠、金约,制如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晋,馀皆如郡主。郡君朝冠、金约,制如贝子夫人。朝褂、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吉服褂、蟒袍,均如贝勒夫人,馀如县主。县君朝冠、金约,制如镇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贝子夫人,馀皆如郡君。镇国公女乡君朝冠、金约,制如辅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镇国公夫人,馀皆如县君。辅国公女乡君,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三,金约,镂金云三,馀皆如镇国公女。

民爵夫人服饰

编辑

  民爵夫人者,异姓公侯伯子男之妻也。公夫人冬朝冠,薰貂为之,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前缀金簪三,饰以珠宝,护领绦用石青色。金约,青缎为之,中缀镂金火焰,饰珍珠一,左右金龙凤各一,后垂青缎带二,红片金里。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行蟒二,后行蟒一,领后垂石青,杂饰惟宜。朝袍,蓝及石青绦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绣文,前后正蟒各一,两肩行蟒各一,襟行蟒四,中无襞积。披领行蟒二,袖端正蟒各一,袖相接处,行蟒各二。后垂石青绦,杂饰惟宜。领约,镂金为之,饰红蓝小宝石五,两端垂石青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朝珠三盘,珊瑚、青金、绿松石、蜜珀随所用,杂饰惟宜。绦用石青色。彩帨月白色,不绣花文。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缎,下石青行蟒糚缎,皆正幅,有襞积。夏朝裙,片金缘,缎、纱各惟其时。吉服冠,薰貂为之,顶用珊瑚。吉服褂,色用石青,绣花文,团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九蟒,皆四爪。

  侯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馀皆如公夫人。

  伯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馀皆如侯夫人。

  子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馀皆如伯夫人。

  男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红珊瑚。吉服冠,顶镂花珊瑚。馀皆如子夫人。

命妇服饰

编辑

  命妇,文武品官之妻也。一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馀皆如公夫人。二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顶镂花珊瑚。馀皆如一品命妇。三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吉服冠,顶用蓝宝石。馀皆如二品命妇。四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朝袍,片金缘,绣文,前后行蟒各二,中无襞积,后垂石青绦,杂饰惟宜。朝裙,片金缘,上用绿缎,下石青行蟒糚缎,皆正幅,有襞积。吉服冠,顶用青青金石。蟒袍通八蟒,皆四爪。馀皆如三品命妇。五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吉服冠,顶用水晶。馀皆如四品命妇。六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吉服冠,顶用砗磲。馀皆如五品命妇。七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吉服冠,顶用素金,蟒袍通五蟒,皆四爪。馀皆如六品命妇。

诏定官民服饰

编辑

  国朝冠服,纯用辽、金、元遗制,论者皆能言之。而太祖即位盛京,已有旨更定章服。世祖初定鼎时,尚沿明制。顺治丁亥,谕范文程、刚林、祁充格曰:“文职衙门不可无领袖,今尔衙门较前改大,尔三人可用珠顶玉带。”

  国初,牧令之坐堂及下乡也,亦袭明代衣冠之旧。盖不如是,则人民不能知其为官,抗不服从耳,后始以渐改革。

  是年十一月,复诏定官民服饰之制,削发垂辫。于是江苏男子,无不箭衣小袖,深鞋紧袜,非若明崇祯末之宽衣大袖,衣宽四尺,袖宽二尺,袜皆大统,鞋必浅面矣。即幼童,亦加冠于首,不必逾二十岁而始冠也。

  国初,人民相传,有生降死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女不降,妓降优不降之说。故生必从时服,死虽古服无禁;成童以上皆时服,而幼孩古服亦无禁;男子从时服,女子犹袭明服。盖自顺治以至宣统,皆然也。犹不解妓降优不降之说,及国初秀才、举人之犹服明服耳。

  高宗、仁宗垂意服饰

  高宗在宫,尝屡衣汉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亲近曰:“朕似汉人否?”一老臣独对曰:“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乃止。

  或曰,巴克什达海库尔缠尝劝高宗用明代服饰,高宗曰:“我辈若宽衣大袖,则左佩弓,右挟矢,忽遇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挺身突入,能御之乎?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所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盛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也。”

  列朝鉴于北魏之崇效汉俗,因以自弱,故力欲保存其固有尚武之俗。康熙以后,八旗子弟渐有不习骑射即于文弱者。圣祖迭加申饬,垂为厉戒,后且及于妇女。乾隆己卯,高宗谕曰:“此次阅选秀女,竟有仿汉人妆饰者,实非满洲风俗。在朕前尚尔如此,其在家,恣意服饰,更不待言。嗣后但当以纯朴为贵,断不可任意妆饰。”此一事也。乙未又谕曰:“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节。朕选看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此又一事也。嘉庆甲子,仁宗谕曰:“今镶黄旗汉军应选秀女,内缠足者竟至十九人,殊为非是。此次传谕后,仍有不遵循者,定将秀女父兄照违制例治罪。”此又一事也。

服饰沿革

编辑

  国初,袍褂有用红绿组绣者。其后吉服用绀,素服用青,无他色矣。康熙朝花样,有富贵不断、江山万代、历元五福诸名目,又有暗纹蟒服,如宫制蟒袍而却组绣者。袍褂皆用密线缝纫,行列如绘,谓之实行。袖间皆用熨折如线,满语名曰赫特赫。后惟蟒袍尚用之,他服则无之矣。

  燕居无著行衣者。自傅文忠公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褂,其后无论男女,燕服皆著之。色料初尚天蓝,乾隆中,尚玫瑰紫,末年,福文襄王好著深绛色,人争效之,谓之福色。嘉庆时,尚泥金色,又尚浅灰色。夏日纱服皆尚棕色,贵贱皆服之。衬服初尚白色,嘉庆时,尚玉色,又有油绿色,国初皆衣之,殆沿前代绿袍之义。高宗恶其黯然近青色,禁之。嘉庆时,优伶皆用青色倭缎、漳绒等缘衣边,以为美饰,如古深衣。奴隶辈皆以红白鹿革为背子。

  士大夫燕居,皆戴便帽,其制如暖帽而窄其檐,上用红片锦或石青色,缘以卧云,如葵花式,顶用红绒结,顶后垂红缦尺馀,老少贵贱皆冠之。惟老人夏日畏早凉,用青缎缝纫衬凉帽下,如帽头状,初不以为燕服也。至毡帽之尚沿明式,皆农夫、市贩之服,人皆贱之。嘉庆时,盛行帽头,蟠金线组绣其上,且有以明珠、宝石嵌之者,如古弁制,惟顶用红绒结顶,稍异耳。士大夫皆冠之。春秋间徜徉市衢,欲求一红缨缀冠者,未易见。毡帽,则以细毯为之,檐用紫黑色,或有缀金线蟠龙为饰者,非复往日朴素,为士大夫冬日之燕服。往日便帽之制,不复睹矣。

大内之服饰

编辑

  后、妃、主位以及宫眷之常衣,皆窄袖长袍,髻作横长式可尺许,俗所谓把儿头者是也。

江浙人之服饰

编辑

  江浙之服饰,不仅大异于北,即在南方,亦为特殊。苏州风俗浇薄,康熙时之服饰,奇邪已甚,时有作吴下谣者,可想见之。谣云:“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著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一双三镶袜,两只高底鞋,到要准两雪花银。爹娘在家冻与饿,见之岂不寒心?谁个出来移风易俗,唤醒迷津,庶几可以辟邪归正,反朴还醇。”

  光绪中叶以降至宣统,男子衣皆尚窄,袍衫之长可覆足,马褂背心之短不及脐,凡有袖,取足容臂而已。帽尚尖,必撮其六折,使顶尖如锥,戴之向前,辄半覆其额。其结小如豆,且率用蓝色。腰巾至长,既结束,犹著地也,色以湖或白为多。

  顺、康时,妇女妆饰,以苏州为最时,犹欧洲各国之巴黎也。朱竹垞尝于席上为词,赠妓张伴月,有句云:“吴歌《白纻》,吴衫白纻,只爱吴中梳裹。”

  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履由高底仄头,变而为薄底阔面,皆于作事行路,良多利益。光绪末,暑则雕毛扇,寒则风帽、一口钟。雕毛扇价甚昂,一柄须十馀金,后则易之以五寸之纸折扇,廉而且便,风帽、一口钟亦易以大衣。此由繁琐而趋于简便之一端也。

  光绪时,沪妓喜施极浓之胭脂,因而大家闺秀纷纷效尤,然实始于名妓林黛玉,盖用以掩恶疮之斑者也。自女学堂大兴,而女学生无不淡妆雅服,洗尽铅华,无复当年涂粉抹脂之恶态,北里亦效之。故女子服饰,初由北里而传至良家,后则由良家而传至北里,此其变迁之迹,极端相反者也。

汴人之服饰

编辑

  汴中男女衣服,喜用青、蓝两色土布,洋布极少,绸缎更稀。孩童则红衣为多,甚至上下通红,名曰十二红。妇女则衣长袖大,裤必扎腿,然不著裙,髻圆足小,面抹浓粉。行路时,老幼均用拐杖拄之,或且策蹇以代步,宣统时犹然。

归化人之服饰

编辑

  山西归化城男女衣帽无别,惟女子以珊瑚、玛瑙相累作坠。耳环长寸馀而下锐。卷黑布如筒,贯发其中,垂于两肩。亦有耳垂两环者。项带银圈,或数珠。红锦作帕,有以八字分贴项后者。习尚最重帽,以露顶为羞。

陕西人之服饰

编辑

  国初,汉中风俗尚白,男女皆以白布裹头,或用黄绢,而加白帕其上,或谓为诸葛武侯带孝,后遂相沿成俗。汉中太守滕某严禁之,始渐少。西凤诸府亦然,而华州、渭南等处尤至。凡元旦吉礼,必用素冠白衣相贺也。

甘肃人之服饰

编辑

  甘肃地左僻,服饰朴素,尤甚于陕。光绪时,民皆衣褐,《孟子》所谓“褐宽博”是也。褐以羊毛织成,有粗细二种,粗者可御寒,细者中有微孔,可袪暑。同、光间,回匪猖獗,左文襄公度陇,始申命将吏,辟道路,徕商旅,劝种棉,习织布,且自携南方百蔬之种移植金城,于是甘人始得衣絮布矣。

太平人之服饰

编辑

  四川太平气候和煦,与巴塘、里塘相类。然以风多而寒,五月披裘,不以为异。衣非布帛,其取材也,粗者为羊毛所织之毪子,精者为羊领下白毛所织之氆氌。色尚紫,长短不一。女所服必长,以无袴也。衣亦有以呢或羽毛为之者,然绝少。至皮帽、革靴,非家富而充里正者,不能具也。

  男女均喜以布帕包头,以价廉耐久,且煖于帽也。妇女常衣,多青蓝二色,如遇年节及庆贺事,则尚红绿。衣宽博,不著裙,面不施脂粉,发髻不笼以丝网。小儿未成童者,于项上荷银圈,妇女亦多效之以为美观。

  女不梳沐,首如飞蓬。间亦有结辫之处女,然皆盘于首而不下垂。耳环较之内地大数倍,与戒指皆嵌珊瑚。手钏多以银为之。胸悬蜜蜡串。亦衣皮,若暖,即卸之,围于腰。

川西人之服饰

编辑

  川西之布拉克底部落、巴旺部落,男女服饰,与金川略同。惟未嫁女子无裙裤,上衣尤短窄,用麻枲、羊毛杂组若贯钱索数百条,长近尺许,束腰际,垂揜前阴,如帘箔然。取兽革裹其尻,股髀以下赤露无纤缕。风吹日晒,色若炙脯,贫富皆然。土人云,处女耻言裙袴,盖必嫁后而始具也。

索伦达呼尔人之服饰

编辑

  索伦达呼尔人以麅头为帽,双耳挺然。披麅服,黄毳蒙茸。至夏,则妇女多跣足。

乌兰察布盟人之服装

编辑

  蒙古男妇之服相同,均甚宽大。男子衣色多蓝紫,女子衣色多红绿。靴帽之制,亦无分别。衣前后开衩。男妇就地遗矢,衣覆于地。冬之裤无衬,夜亦无被,卧时以足踢衣领,倒覆于身。然妇女亦能自制衣服。

  乌兰察布盟未嫁之女均梳辫,如壮男。既成婚,乃梳双髻,盘两耳旁,垂两颊,以方二寸许之银片夹之,上嵌珊瑚等物。额有护发银片一枚,后脑银片大小各三,均镶嵌珍宝。耳环下坠,练长尺许,下缀三小穗,如鞭鞘然。王公格格之护发饰品,则以金制,耳环之外,又有抹额,以珠钻、珊瑚缀结而成,光耀夺目。贫者护发以银片,无镶嵌,亦有以白铜嵌色石、玻璃而成者,亦奇丽可观。妇女妆饰均运自归化。

  男女胸前皆置一佛,曰怀中佛,男以铜制,女以布制。苟有获罪于其佛者,则视为不共天日之仇。佛之外又有牟尼珠一二串不等,晨起必手牟尼,闭目叩齿,诵佛号数百遍。

  喇嘛衣尚黄紫,位尊者首无纬暖帽,顶覆黄缎,式如牛角,角尖披散黄绒,马褂外套皆黄缎,履官靴。次者帽平顶,顶亦黄缎,间有红缎者。位低之喇嘛,通常服紫呢袍,黄带束腰,诵经时外罩紫袈裟。

郭尔罗斯人之服饰

编辑

  内蒙古之郭尔罗斯人,大率有冠带,冠上顶珠,青、黄、赤、白之色皆有之,台吉之多可以想见。其壮丁则曰奴才,无冠带,派入札萨克府当差。札萨克任意赐各种顶戴,于是章服亦与齐民有别。台吉家之男丁,一堕地即为台吉,故台吉之增益无量。其奴才则台吉役之,札萨克役之,因无人权,则遁为喇嘛。喇嘛势力赀产,无一不优胜于平民。青海蒙古则不然,盟长与旗主皆役使部众,【不论旗主封爵等级,部众皆呼之曰王爷,称各旗之福晋、命妇概曰王娘。】然不得任意赏给顶带。其于部众,概谓之百姓。百姓有功,旗主禀由青海长官赏以顶翎,百姓可与长官直接也。惟章京之家,冒名顶替者多。家有章京,其兄弟子侄已成丁者,皆可代为章京。然有要事,仍须本身出以办公,家属不得代之。

新疆蒙人之服饰

编辑

  新疆蒙古人之礼服,同于满人,喜著青色裲裆,冬袭素质羊裘,谓之勒楷得摆,周缘绒边,副以青钏。男女冬夏单袴,出门,或贯以羊皮之裈。女子布袍无缘,绸缪绲佩,发辫繁镺,耳环、腕钏、约指,多以金银、珊瑚、珠宝为之,矜尚珇丽。妇人冠金纯解帽,顶结红绒或红丝,长穗小帻,长袍瘦袂,接下长帔,【妇人长袍如两截衫,窄袖对衿,下截如围裙曳地。郭注《方言》:“裙,俗人呼接下。”即此义也。】外罩长袖裲裆,直衿钩边,周以编绪,此妇人礼服,有事必服之。童子冠式不一,制与满、汉同。其貂皮冠谓之窝尔图。【式如官帽,顶缀红绒球,后檐开缝,缀绸带四。】

哈萨克人之服饰

编辑

  哈萨克之男女,所服之衣,贵贱不分。曰袷袢,圆襋窄袖,不结纽,长及于膝。男敝前衿,以左衽掩腋,束以皮带,带刻金银,嵌珊瑚、珍宝诸石,左悬皮囊,右佩小刀。妇衣较长,当胸纯以金丝编绪,缀以环钮,衣之前后繁系小囊,【盛零物,便于取用,】缤缤如也。

  男女衣皆以黑色为上,白为次。虽盛夏,裨襦襂复,以蔽日光。春冬则外袭皮裘,厥名曰恫。富者以貂、獭、猞猁诸皮,贫者羊裘泽身,衬白布及五彩。禅襦有袖而无衿。女之属衣,下围之如绕领,其长曳地。男子著皮帔高帽,内衬幧头。女之皮帽,方顶阔檐。嫁后,则以花巾斜絭于头,逾一二载,其姑为易戴白布面衣,曰雀洛汁。其制以白布一方,斜纫如袋,巾首至于颏,而露其目,上覆白布圈,后帔襜襜然,下垂肩背,【长二尺馀。】望而知为妇装也。

  皮靴谓之玉底克,皮袜谓之黑斯,皮鞋谓之克必斯,皆以牛革为之。妇女较窄小。踵底之木,高二三寸,连铁钉,踏地铮然作响。其入室也,脱之,置门外。室中人数,视履而知。妇女出门必乘骑,以花巾为帹,此古礼之廑存者。富女发辫,金宝缤纷,面不施脂粉,喜著臂钏。【左右各具一式,不必成双。】女耳贯珠环。妇人有面衣,去之不复著,惟以宝石、珍珠嵌于约指。【有一指四五枚者。】其头人,以银制约指,镌回文名字其上,书立约券,多以此抚之为证。

  儿童小帽,谓之克摆什,以五色绒丝组织之,上系训狐毛,曰玉库尔,避邪祟也。年十三四,则以金丝缎及杂色绸布制为小帻,四时均加皮帔高帽,谓之突马克。【其上或用猞猁、貂狐之毛,或用羊皮,视家之贫富为之。】其式六方,顶高三四寸,后帔长尺许,皆皮里也。戴时,露口眼于外,冬日以御霜雪。夏亦帽,无露顶者。

  大小头人进谒官长,皆呢边红缨大冠,有置翎顶于上者。

喀尔喀人之服饰

编辑

  青海之喀尔喀部人,男戴平笠,衣长领衣,两耳穿宝石,手持经珠诵佛号。台吉惟䜩会戴冠顶,常时服饰与齐民无二。妇女辫发为两,左右披于肩,裹以彩帛,下垂至趾。足曳,长衣大袖,以红帕束之。项围佛珠。口中终日喃喃,不事女红。台吉之妻妾亦然,惟辫发为蒙古装,馀绝类藏民。至冬,男妇尽易毡褐、毳裘、羊皮帽。出入胸系小铜佛。

绰罗斯人之服饰

编辑

  青海之绰罗斯多富人,其性贪而悍,好仇杀,歧视异族,无论贵贱,出入必佩刀械。男顶盘髻,毡帽耸其顶,足履革鞮,冬戴狐皮、猞猁狲诸皮之帽,披羊裘。妇女发垂双辫,以布约之,缀银花、宝石为饰。顶上两辫根,置珊瑚珠二,大如龙眼。

辉特人之服饰

编辑

  青海之辉特多富人,男女悉通汉语。男子青布红绿帽,衣长袖,入内地,则效汉装。妇女尚奢丽,四时衣饰富有。辫发两绺,以锦囊护之,缀以各种宝石、银环、铜片。戴彩顶皮帽,衣五色布长领衣,垂长绣带为尾。旗主之福晋及贵家妻女,织金为裳,绣以云彩。福晋衣色杏黄,贵家多枣红及紫色,联珊瑚为络,累累绕两肩。本旗有庆吊大会,与商民集市之期,裙屐如云,烂然炫目,如游霓裳羽衣之场,他旗无此奢华也。

西宁喇嘛之服饰

编辑

  西宁法台、僧纲、香错、法司众僧官等,著红色袍、黄色袿或黄褙子,腰围红带,或褂、袍、褙子皆红,以绸为之。首戴平顶竹笠,糊以布,涂以漆,为金黄色,此为大礼帽也。其常帽则纯用黄色,或黄底黑缘,如往日俗用一种小帽之式。相传宗喀巴衣紫衣,其受戒时,以诸色染帽,不成,惟黄色立成,遂名为黄教,故黄教派帽尚黄。诸喇嘛不戴平顶笠帽,衣带均与僧官同,而用布者多,此其平时之俗装也。其袍以绛色布或红氆氌为之,长幅阔袖,亦披袒右肩。袈裟红色,袒右肩,惟礼佛升座说法用之。或不服袈裟,则以红布长丈馀披于左肩,两端交折于右腋之下,露两肘,无论法台、僧纲、香错众僧官及众喇嘛皆然。寺僧皆吐蕃族,与西藏唐古忒同种,盖本西藏分支也。

青海蒙番之服饰

编辑

  青海蒙番之头人,有蒙长、番目二项。蒙长有事,戴礼帽,服袍褂,且作军官装。番目戴礼帽,仍宽袖长衣,或间用僧服。蒙长卧处,有被褥,或用绒单,或用羊毛毡。番目仅有一身衣服,日以为衣,夜以为被,无衾褥也。

  蒙番皆有随身之四宝。四宝者,藏佛,一也;骏马,二也;番刀,三也;烟瓶,四也。佛像不一形,世所谓如来、观音、罗汉、韦驮者咸备。人佩一像,或金银所铸,或宝石所琢,莫不形神宛然,各臻其巧。又有佩宗哈巴像者,则首戴莲花帽,缨络双垂,两掌大仅如米,手中念珠细如沙,竭目力始可辨,非良工不能造也。以金、银、紫铜为匣,像在其中,而实以红花,仅露其首。匣面有晶片,表里莹澈,可窥见也。匣有两耳,贯以哈达,悬于项,垂及胸,行坐不离,为其最宝贵之物也。

青海喇嘛之服饰

编辑

  青海之红教喇嘛皆有眷属,或且同居于寺,服饰亦无甚区别。其常服与黄教同,而亦有屈服于黄教者。袿亦用黄,尊其教也。惟帽色各表其教派,红、黄不相混也。

回人之服饰

编辑

  回人有以红花织作毛边衣帽,名海连搭尔者。戴之,三五成群,沿门求乞,无弗与者,相传谟罕默德遗教布施此等人也。然亦不贫,所得或转施之贫乏者。

  至其妇女,平居则戴小帽,顶有红花数穗,锦里经符,并有青鹤飘翎三四根。出门,则以花彩帕或白布蒙首,名曰巴里舌。又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富者饰以珠珰。人皆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其酋姓朱,唐时称剑荔王。居东谢者,男女皆椎髻,縚以绛,垂于后。

缠回服饰似欧人

编辑

  新疆缠回之男子,圆帽皮履,乍见之,疑为欧洲人。盖欧人服饰初固同于回鹘而渐变者也。其异于欧人者,目睛黑耳。妇衣红袍,首蒙巾帨,长及于背。处女编发为三四辫,亦与欧之处女同。

新疆缠回之服饰

编辑

  新疆缠回谓衣曰袷袢,圆衱而窄袿。男右衽擐带,女有领无衽,櫜首而下,生子则当膺开襟,便乳哺也。内衬长襦,下及膝。男子华冠,镂金刻绣,冬以貂、獭皮为沿,夏以绒䌼女子冬夏皆用皮,前后插孔雀、文翚毛尾为饰。其障纱谓之春木班,络发谓之恰齐把什。【富者结红丝成穗,上缀细珠、宝石、珊瑚诸物。】靴之高柢者谓之玉代克,平柢者谓之排巴克,履谓之克西,皆牛马革为之。入寺礼拜,必解屦门外。

布鲁特人之服饰

编辑

  布鲁特人服饰多与缠回同,身披襌襦,冬冠他玛克,夏冠斗破。女则叠白布以络头,垂背可尺许。阿浑之帽,上锐而檐高,以白布𬘫之,厚二三寸。脱帽为敬,入门必解屦。妇女出,必障面,【或以白布,或以花巾,边垂丝穗。】皆古制也。

西藏官民之服饰

编辑

  藏人衣冠,因等级而异。如达赖、班禅之冬帽,均以氆氌或羊绒制成,上尖下大,色黄,夏帽如竹笠,以金色皮为之,皆表示专重黄教之意。衣有内衣、外衣之别。内衣以氆氌制造,形如内地之坎肩。外衣为紫羊绒之单衫,以帛缚其上。足著锦靴或皮履,腰束帛,春冬惟露半臂。其馀喇嘛亦大致相同,惟有精粗之别。

  若沙噶布伦、【三品官,藏人称为莲足,喻言最有势力,自富裕贵族中选用者。】戴琫、【六品官,掌马厂事。】第巴【七品以下官,司各事者。】等官,不束发,垂背后,缀以短缕。戴平顶帽,顶缀獭皮。手持念珠,腰束皮带。遇佳节或有公事时,噶布伦将发两分于顶之左右,别绾一髻,衣蟒衣,上加大领无缘之小袖衣。第巴亦绾发,结一髻,戴无翅白纱帽,带佩刀,以示区别。两耳有环,以绿松石或珊瑚制之,其大如桃,形如鸟啄。身披绿锦短衣,腰著百裥黑裙,足蹑皮靴,腰系红绫,自上至下,绝类内地妇女之装束。至普通人民,皆著大领无缘之衣,帽亦然,亦有戴白帽者,腰以皮或毛褐结附之,系小刀,顺刀、皮袋、火镰等件。怀中各藏一木椀,与蒙古人同。惟上自噶布伦,下至人民,手皆带有骨玦,大抵于佛教中别有所取义也。

西藏喇嘛之服饰

编辑

  西藏喇嘛之服,一为袍,一为袈裟,戴僧帽。初固以其色之黄、红分别教派,后亦有黄教而衣为红者。维西喇嘛皆阔袖长衣,虽严冬,常露两肘。至其冠,则冬为平顶之方毡帽,夏为平顶之竹笠。

西康番人之服饰

编辑

  西康番人不事桑麻,衣之原料为牛羊毛,织如布,宽六七寸、八九寸不等,名曰毯。牛毛织者色黑,羊毛织者色白,即以氁缝衣。喇嘛之衣尚赤色,则以茜草染白氁为之,馀皆黑、白。贫者及野番无氁,但服牛羊皮。而富者购藏中所织之氆氌,或印度之呢绒,并内地之绸缎布。其式与内地僧人同,袖长大,束以带,凡一切应用之物,皆环纳于怀背之间。

  大裤,小裤,男子无之,妇女则间有用裙者。冠形无一定,土司所用,仍如汉人常戴之冠,惟以牛尾之白毛染红色扎如团扇式,厚寸许。其顶平,四周之毛皆截齐,别作一圈载于下,便戴于首。

  喇嘛之衣,无袖,惟以纱数丈缠于身股之间。其冠为黄色,以呢绒为之。堪布、戴琫则冠如桃形,馀则如鸡冠形。然此皆见官时所服用,平时则或氁或呢或狐皮、羊皮作便帽加于首而已。光绪丙午,边务大臣赵尔丰示令番人服袴,改流之地皆服之,然袴皆无绲裆。惟其衣冠则间有效汉人者。衣以皮为之,尝以牛奶、酥油搓皮,使不坚硬,不似内地之用硝水也。褥以虎、豹、豺、狼、熊、狐、鹿、獭之皮为之,垫或皮或绸缎为之,内实獐毛,厚二三寸、四五寸不等,或用呢绒、氆氌及牛羊皮为之。

青海番人之服饰

编辑

  青海之番人穿耳垂珰,或缀小宝石。衣则阔袖长幅,春秋冬三时披毳裘,惟夏日著粗布服,头戴布笠,下著革靴。带必红色,终日不解带,长幅所以代衾。披衣时遍体先涂酥油,以首承衣领,束带而后露首。下幅仅齐膝,上幅长而臃肿于背,时袒右臂,夜则缩其首于衣领焉。衣不涤垢,不补缀,一著体则无解时,四时惟毳裘、布服二袭而已。千百户有事亦服缎帛。佩铜匣藏小佛于胸。

  番妇辫发垂后,以多为贵,最多者三四十缕。或曰,未嫁者岁添一缕,嫁则倍之,不再加矣。五色布为囊,自脊以下,辫藏于内,缘边绣五彩。下穿缨络,上缀铜饰,如兽环沤钉形,铜片累累然,行路琅珰。富者用银。又珊瑚、宝石为长串;挽而双之,双而四之,圈于项,盘于发,而缀于囊,斑斓夺目。已字人者用夫家聘物,数十日一理发,梳而不篦,膏以酥油,而不生虮虱。珰环长过肩,不穿于耳,彩缕系其两端,以顶承之,双悬于颐。一身之饰,繁重如是。馀如帽、靴、衣带,均与男子同。而不著亵衣,其说有二。一说谓释迦牟尼佛母行至通天河,脱亵衣而后渡,后人慕而效之。是以番女至夫家,必跣足渡水而往也。一说谓达赖、班禅转世,投胎不择贵贱,了无障碍,以便受胎,是以人人翦彩为佛而拥于怀也。蒙古妇人则不如是。

处州畬客之服饰

编辑

  畬客之衣,尚红、黑二色,襟广,袖大,达一尺馀,似僧服,然非平素常御之服。其所好者为麻衣,夏冬皆然。男女自膝以下,多用脚绊。妇人皆著黑衣,襟广,袖约五六寸,用幅三寸馀之赤线织带,无扣钮,如南洋沙伦【译音。】式。不著裤,多跣足。出行时,如南洋之司利巴【译音。】式。亦有加以刺绣者。居家著木履,则又似日本。妇人之首所戴,有曰狗头者,可置于头,若柱然。其制为长二寸馀之竹筒,外包花布,边镶以银,悬珠玉,后垂赤布,结发。亦有仅著一巾,如日本乡妇者。

黎人之服饰

编辑

  熟黎上衣粗麻短衫。生黎用布一幅,穴其中,以首贯之,无袖,长不掩脐。岐黎下著犊鼻裈。馀黎无下衣,仅以上宽下窄之四五寸粗布二片蔽前后,名曰黎厂。或用布一片,通前后包之,名曰黎包。

  儿童耳垂大环,或银或铜,以为美观,亦随贫富为之,既婚则无。富人头前多插银条为饰,或一条,或二三条,作鸡尾形,故名鸡尾。

打箭炉诸番之服饰

编辑

  打箭炉以外诸番,男女皆毡裘、毛褐、皮履,蓬头垢面,间有以羊皮为冠者。富者衣花氆氌。若明正巴里之土官,则锦冠高顶,绒纬而袍褂,一如内地。其他营官,皆高冠,服色缎,或服花毛氆氌,束蛇皮蛮带。女子幼以砗磲镯手带之至老。及笄,则以珊瑚、松石、蜜蜡、琉璃珠等物饰长辫,缀于首,死则取以送梵寺,不传子孙也。

倮倮之服饰

编辑

  倮倮上衣无袖,以灰或黑色毛布制之,而以纽集于颈之四周,长达于踵。裳之缘,饰以种种棉织物。有时骑马,所用上衣之制法亦同,惟背后开衩,开处以下衣之裾掩之。裙下垂及马之腰臀。此上衣之制法,谓可不受小虫之害也。夏以棉布代毛布。帽以竹为之,上覆毛布,为圆锥形,大者可用以代伞。

  在宁远之保倮倮,则以青、蓝、白布裹头,挽其端于额,形如笋。其被体者,仅一衣一裤,外披羊毛擦耳瓦一袭。妇女同之,惟下身以布横连作裙。

瑶人之服饰

编辑

  广东之瑶人,皆束发,头插白雉毛,身著对襟衣,下有布筒。女则穿耳,其耳环极大,垂于两肩。

红苗之服饰

编辑

  乾州红苗,惟寨长薙发,馀皆裹头去须,约发以簪,左右贯大银环。妇女有银簪、耳环、项圈、手镯等,衣较男子略长,饰以红绒绣花,不著袴,以峒锦为裙,缠腰两三匝。

东苗之服饰

编辑

  东苗在龙里、清平、贵筑,男以花布束首,著浅蓝短衣。妇著花裳。衣无袖。

花苗之服饰

编辑

  花苗在贵阳、广顺、大定、黎平,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既染去蜡,则花见。饰袖以锦。妇女以马髟杂人发为髲。男年少者缚楮皮于额,既婚,乃去之。

披袍仡佬之服饰

编辑

  披袍仡佬在平远、施秉、清平,男子衣敝恶,女子以线扎发,蒙以青巾袋,上缀海。衣长尺许,外披方袍,自头笼下,前短后长,无袖。

冰家苗之服饰

编辑

  冰家苗在荔波县,男子四围长衣,以裙为袴。女子短衣,花边穿袖,重裙无袴。

么些族之服饰

编辑

  云南维西厅布么些族,男皆剃头辫发,不冠,多以青布缠头,衣盘领白罽,不袭不裹,棉布袴不掩膝。妇髻向前,顶束布勒若菱角,耳环组如藤,缀如龙眼果,以银、铜为之。衣白褐青绿,及脐,裙可盖膝,不著袴,裹臁肕以花布带束之。至于女红,则皆不习也。

  男妇老幼,率喜佩刀为饰。不爱颒泽,衣至敝不澣,数日不沐,经年不浴。冬不重衣,雪亦跣足,严寒则覆背以羊皮,或白毡。间有著履者。头目衣冠如内地,而妇妆不改,裙长及胫,亦旧制,以别于齐民。

粤寇服饰

编辑

  粤寇衣饰奇诡,洪秀全及其部下之各酋,均戴八宝帽,以黄缎八片缝成,缀珠宝,侯以下戴八卦帽。丞相、军师靴用红色,馀俱黑色。

大同妇女之服饰

编辑

  麒玉符都统有《出塞纪程》诗,其《大同道上书所见》二首曰:“绛色襜褕绿裲裆,皮冠覆额紫貂长,琵琶千载馀风在,学得明妃出塞妆。”又曰:“布裙椎髻亦风流,窄窄双莲曲似钩。记得大明天子事,至令争戴玉搔头。”盖大同冬日苦寒,妇女多戴皮冠,更饰小簪,殆仿搔头遗制也。

沪妓之服饰

编辑

  同、光之交,上海青楼中人之衣饰,岁易新式,靓妆倩服,悉随时尚。而妓家花样翻新,或有半效粤妆者。出局时,怀中皆有极小银镜,观剧侑酒,随置座隅,修容饰貌,虽至醉,亦不云鬟斜軃宝髻半偏也。至光、宣间,则更奇诡万状,衣之长及腰而已。身若束薪,袖短露肘,盖欲以标新领异,取悦于狎客耳。而风尚所趋,良家妇女无不尤而效之,未几,且及于内地矣。

  又有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者,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徒步而行,杂稠人中,几不辨其为女矣。

开化妇女之服饰

编辑

  浙江开化妇女之衣饰,均甚朴素。宣统时,但得衣竹布衫,花布裤,便蹀躞道途,自以为备极华美矣。绸肆无整疋之绫罗,盖售为镶鞋饰领之用,决不以之制衣也。且不系裙。有询之土人者,土人云,既有裤,何必裙。

湘潭妇女之服饰

编辑

  道光时,湘潭之立云市至马圫,贫妇椎髻鹑衣。后则少妇童女,盛施朱粉。入湘乡,则衣饰异矣。咸丰时,东南盛为拖后髻,曰苏州罢,【读若派。】盖服妖也。王壬秋为之诗曰:“桥上当垆女,双金绣额圆。巧拢苏罢髻,娇索市门钱。旧日村牢落,穷嫠泪泫然。繁华非盛事,饥乱况频年。”

闽女之服饰

编辑

  闽中妇女,惟居城镇者皆小脚妇。自缙绅以至小家,莫不以小脚相尚,妆饰与他处无甚异。此等妇女,率多不任步履,故街市中初不恒见。偶一见之,亦必拄杖而行,或倩人扶掖,与残疾者无异。其居邨野者,呼为乡下妹,则完全天足,入城者恒为人充担负役。此等妇女,装束特异,头绾高髻,旁插银箭一双,长七八寸及尺馀者不一,中一银枪称是。耳悬银环,大几逾盘,年幼好修饰者,其环愈大,箭愈长也。下则白足,不袜不履,冬日虽身衣皮服,而跣足如故。遇令节或庆吊事,则著前缀红线如须之黑色花履也。

粤女之服饰

编辑

  粤女有三别,一为潮州,纤趾广袖,髻发如蜻,薄蝉簇鬓,行伛偻而步蹀躞,虽有佳人,大有西子不洁之概。一为嘉应州,垂发挽髻,蝶翅双鬓,绰约如懒装佳人,而双趺玉洁,尤饶殊姿。一为广州,修髻膏发,肤脂凝雪,曲眉脂唇,惟蹑履秃颈,殊少惊鸿游龙之姿。

  潮州妇女多赤足而著拖鞋,皮色黑黝。耳环有长数寸者,略似棍棒。每坐,必举一足于椅之扶手,而以双手抚摩之。

滇女之服饰

编辑

  云南省城妇女皆裹足,衣袍套。其出行也,无轿,必以锦帕覆首,至老不去。大理妇女,出必持伞。皆古者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之遗也。

青海蒙女之服饰

编辑

  青海蒙古男人入关,或有为汉装者,其游牧时,则番装也。王公、台吉,忽焉宝石顶而团龙褂,忽焉毳衣而露臂,革履而跣足;忽而揖让为座上客,忽而执鞭如牧羊儿,见者固不知其为封建主也。然衣服有里有袭,非若番子之仅披一袭也。

  妇女多颜色,衣饰之丰美,数倍于番妇。束发为二辫。双垂于前,以布帛为囊而护之。所缀铃片,悉为银者,多嵌以真宝石。帽质为五色绸,缀以红丝缨,靴质为绒布,绣以花彩,其式如汉人常用之冠履然。冬日御羔羊裘、草狐裘,富者用火狐、青狐、猞猁狲,一衣之值,内地动需兼金,彼视之为常产也。馀皆与番妇同。

藏女之服饰

编辑

  西藏妇女分发为二,各自结束,垂于脑后,其状如绳。发辫以坚细为佳,与内地妇女发辫以松大为贵者稍异。盖其辫有宝石、珍珠、珊瑚之类,故结束不得不坚也。处女于脑后垂一辫,既受聘,则戴夫家赠品。嫁后不再结辫,以示区别。若老妇,无论贵贱贫富,额均戴绿松石,光辉似镜,谓之白玉。凡老妇戴白玉之日,亲友必往庆贺。其中有二故,一谓藏妇厌生育之苦,额戴白玉,必属月经已绝,可无生育之事也。一谓藏人事佛心虔,凡妇女额戴白玉,必已月经不来,人欲消灭,可虔心事佛,不至以欲念消灭佛念也。至于冠,则富贵妇女均缀珍珠,惟为木质,形如笠,内漆米红色,外以金镶绿松石为顶,四周皆珍珠。

  妇女见喇嘛及宾客,必以红糖或乳茶涂面,否则以为冶容诲淫,有蛊人之意,须科以罪。虽经西藏查办大臣张荫棠示禁,而积重难返,不能止也。

  妇女均天足,其靴以皮或布为之,上为绫缎、细布、毛褐之齐腰短衣,以小单方袈裟披之,下为黑红褐之万字裙,又有头戴红绿尖顶之小帽者。手钏、指环,皆金、银、宝石也。耳垂环,又缀珍珠、珊瑚,垂于两肩。胸有银镶珠、石,长数寸。至其头排念珠,胸藏护身佛,右手戴砗磲圈者,则自幼至死,固未尝须臾离身也。

云南苗女之服饰

编辑

  云南之苗妇皆尚短衣,衣齐腰而长裙,裙百折,或二百折,富者五重,贫者二三重,男子亦然。其衷衣及裈,冬夏皆纻。处女夜卧,不脱不沐,临嫁方沐。既嫁,日一沐,沐毕,涂以苏合油,贫者涂以羊膏,故肤如凝脂也。衷衣与裈相接,皆联金扣以百数。裈口与袜相接,亦密缀以扣。扣皆圆而扁,贫者以铅锡为之,合巹之夕始解。既定情,复著之,生子然后去。惟仲家、牯羊、黄毛仡佬、白倮倮、黑倮倮五种苗,以跳月为婚者,皆不裈。长官家女有缚足者,平民多不缚,便工作也。其缚甚易,山有草曰威灵仙者,取其根汁煎濯之,不数日而成纤趾矣。

贵州苗女之服饰

编辑

  贵州苗女,锦服短衫,系双带于胸背前,刺绣一方,饰以金钱。亦有以双带斜作十字形,交于双乳间,背缀小锦一方,负物时横贯其中以为纽者。

  阳洞罗汉苗在黎平,妇人戴金银连环耳坠,胸前刺绣一方,短衫长裙。数日必淅米沃发,复于涧中洗之。

古宗之服饰

编辑

  古宗妇女之髻,辫发百股,以五寸横木,于顶挽而束之。耳环细小,与么些异。臭古宗以土覆屋,喜楼居。近衢市者,男则剃头,衣冠尚仍其旧。僻远者,男披发于肩,冠以长毛羊皮,染黄色为檐,项缀红线缨,夏亦不改。红绿十字文罽为衣。冬或羊裘,不表,皆盘领,阔袖束带,佩尺五木鞘刀于左腰间。著西红革靴,或以文罽为之。出入乘马,爱驰骋。鞧鞯极丽,多饰以金、银、宝石。妇辫发下垂,杂缀珊瑚、绿松石以为饰。衣盖腹,百褶裙盖臁肕,俱采罽为之。裙或文罽,或采色布,罽袜单革软底,不著袴履。项挂色石数珠,富则三四串,自肩斜绕腋下。一妆装饰之物,有值数百金者,珊瑚、玛瑙、砗磲、玳瑁以及银钱、银虎之属,悉著于辫。而贱者无饰,且跣足。

  土官头目剃头辫发,入城,用汉人衣冠,归则易之。惟帽檐之饰,以织金锦为别。

打牙仡佬之服饰

编辑

  打牙仡佬在平远、黔西,妇人剪前发,披后发,盖取齐眉之意也。以幅布围腰,无襞积,曰桶裙。

滇绵谷为女装

编辑

  蜀人滇谦六富而无子,屡得屡亡。有星家教以压胜之法,云:“足下两世命中所照临者,多是雌宿,虽获雄,无益也。惟获雄而以雌畜之,庶可补救。”已而生子曰绵谷,谦六教以穿耳、梳头、裹足,呼为小七娘,娶不梳头、不裹足、不穿耳之女以妻之。及长大,遂入泮。生二孙,偶以郎名,孙即死。于是每孙生,亦以女畜之。绵谷韶秀无须,颇以女自居,有《绣针词》行世。杨刺史潮观与之交好,为序其颠末。

某中丞好女装

编辑

  某中丞少好女装,人皆称之为三姑娘,光绪时人也。

妓效男装

编辑

  光、宣间,沪上䘕衏中人竞效男装,且有翻穿干尖皮袍者。然《路史.后纪》云:“帝履癸伐蒙山,得妹嬉焉。一笑百媚,而色厉少融,反而男行,弁服带剑。”此女子男装之初祖也。

孙之獬改装

编辑

  世祖初入关,前朝降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殿陛之间,分满、汉两班,久已相安无事矣。

  淄川孙之獬,明时官列九卿。睿亲王领兵入关时,之獬首先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满妆,并于朝见时薙发改装,归入满班。满以其汉人也,不许;归汉班,汉又以为满饰也,亦不容。之獬羞愤,乃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奏上,世祖叹赏,乃下削发之令。及顺治丁亥,山东布衣谢迁奋起兵入淄川,之獬阖家惨死。

成亲王之袍褂

编辑

  成哲亲王有洁癖,居恒明窗净几,不染纤尘。且丰裁峻朗,所御泡褂极旧,然熨贴整削,皆以斜纹布制之,【俗谓之褡裢布,为京师特产。】远望之,恍如玉树临风。尝奉命致祭某陵,围而观者如堵墙。尔时京华风尚,不著新衣,王实启其渐也。嗣是有以素绸为里者,或且用之于朝会矣。

汤衣谷燕居衣品服

编辑

  汤衣谷以知县需次江宁,自度必不得于时,益恣为沈冥,不复自振。贫且善病,僻居城东偏。或索衙参时手板观焉,曰:“亡之久。”顾朝廷千秋节,必衣其品服于家三日,如在官然者。或召之宴,则以其服往。群妓且目且笑,不为动。独一妓者翁之,则慨然曰:“若翁我,知我且老,不复堪天下事矣,已矣!”年四十有八卒。衣谷,名裕,钱塘人。

讲官礼服

编辑

  同、光时,经筵日讲、起居注官,三满人,二汉人。皇上衣为何色,则五人不得参差,否则立干处分。而内监等又不先日宣言,故必多携以进,便随时更换也。

德菱之礼服

编辑

  某岁,孝钦后以万寿,赐宫眷德菱以礼服。服为大红缎绣金龙,护以云彩,镶金边,内衬灰鼠皮,袖口及领用貂,此郡主服也。德菱,汉军人,驻法钦使裕庚女。

舞灯衣

编辑

  每岁上元或万寿节,令乐工舞灯,衣五色画衣,分行成字,凡数十变,有太平万岁万寿无疆诸字,以黄绫册书成字样,陈诸御案,以备观览。

朝服之宜忌

编辑

  臣工召对、引见,皆服天青褂、蓝袍,杂色袍悉在禁止之列,羊皮亦不得服,恶其色白,近丧服也。故朝服但有海龙、猞猁狲、貂、灰鼠、银鼠,而无羊皮。夏不得服亮纱,恶其见肤也,以实地纱代之,致敬也。

袍之开衩

编辑

  衩,衣衩也,今谓衣旁开处曰衩口。官吏士庶皆两开,宗室则四开。衩衣,即开褉袍,唐人已有之。《唐书》僖宗衩衣见崔彦昭。王建《宫词》:“衩衣骑马绕宫廊。”

缺襟袍

编辑

  缺襟袍,袍之右襟短缺,以便于骑马者也,行装所用。然实起于隋文帝之征辽,诏武官服缺胯袄手。唐侍中马周请于汗衫上加服小缺襟袄子,诏从之。

  臣工扈从行围,例服行装,《会典》所云“行袍行裳,色随所用,行裳冬以皮为表”,盖即缺襟袍也。行裳,俗呼战裙。

  京外大小文武各官,若因公出差,以礼服谒客,则行装。行装不用外褂,以对襟大袖之马褂代之,色天青,其材为织团龙之缎,或宁绸。袍必缺襟,马褂较外褂为短,便于乘骑也,惟靴、帽仍依平时。其实始为军服而及于扈从行围,后遂沿用之。

朝裙

编辑

  朝裙,礼服也,著于外褂之内,开衩袍之外,朝贺、祭祀用之。

士子初服襕衫

编辑

  国初,士子初入庠,服襕衫。盖明初秀才襕衫,前后飞鱼补。骑驴,有伞,绢用青色,止一围,门斗随之,是实沿用明服也。

蟒袍

编辑

  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正统初,始以赏虏酋。其赐司礼大珰,始于太祖时之刚丙,后王振、汪直诸阉继之。宏治癸亥二月,孝宗久违豫,大安时,内阁为刘健、李东阳、谢迁,俱拜大红蟒衣之赐,辅弼得蟒衣始此。”按此知今之蟒袍,即为明之蟒衣无疑也。

  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如万寿日,则前三日后四日为花衣期。】花衣期内,官署皆停止刑事。大臣递遗疏及请恤等事,亦不得于期内递进,违者严责。光绪时,邓承修有声谏垣,以总兵陈国瑞功多获罪,谴戍,殁于戍所,奏请念劳复官,宣付史馆。中旨报可,仍以花衣期内违犯体制,下吏议夺官,诏原之。

  文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至六品,八蟒五爪;七品至未入流,五蟒五爪,均不拘颜色。至蟒袍之金彩织绣,则各从其便,不论品级。

  武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五品,八蟒五爪;六品、七品,五蟒五爪。

金黄蟒袍

编辑

  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则非特赐者不能服。乾隆初,诸王蒙赐者过半。及末叶,惟定、怡二王特赐之,时以为荣。及仁宗亲政,荣恪郡王亦蒙赐焉。

麒麟蟒袍

编辑

  嘉庆初,绵州李鼎元雨村曾充册封琉球国王副使,赐一品麒麟蟒袍。相传此项品服,自陛辞之日始,至覆命之日止,皆得用之,所以示威重也。

团龙褂

编辑

  团龙褂者,惟皇帝朝服襞积前后团龙各九,后服五爪金龙八团,皇太子用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皇子福晋用五爪正十四金龙四团,其他非奉上赐,不得用五爪龙团花。

  礼亲王曰:“惟皇上御服朝衣,于腰阑下前后绣龙团各四,诸王以下,皆用素缎数则以为辨别。后南中所绣朝服衣料,无论品级,皆用龙团各四,初无以素者。”

四团龙补褂

编辑

  旧制,亲王服四正龙补服,郡王服二正行龙补服。乾隆时,傅文忠公恒以为与御服无别,乃奏改亲王二行龙二正龙补服,郡王服四行龙补服,以为定制。诸王有特赐四正龙者许服用,若异姓,则初无赐四团龙者。雍正朝,特赐年羹尧以四正龙补服。然文忠以椒房优宠,兆文毅公惠以平定西域功,阿文成公桂以平定两金川功,福文襄王康安以平定台湾功,皆赐四团龙补服。孙文靖公士毅以入安南功,亦赐之。嗣以溃闻,遂缴还。惟文忠每入署办事及其家居,仍用公爵补服,示谦也。

改团龙为六合同春

编辑

  光绪朝,孝钦后六旬万寿,内务府人员定制礼服,改团龙为六合同春,形亦圆,一鹿一鹤一松枝。盖六之音,南人读之同鹿,合之音同鹤,春之音近松也。鹿鹤皆享遐龄,松亦四时常青,于以颂扬万寿耳。朝士从风而靡,团龙遂不入时矣。

八团

编辑

  八旗妇人礼服,补褂之外,又有所谓八团者,则以绣或缂丝,为彩团八,缀之于褂,然仅新妇用之耳。

外褂

编辑

  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惟制式不同耳。

  翻毛外褂、马褂

  皮外褂、马褂之翻穿者,曰翻毛,盖以炫其珍贵之皮也,达官贵人为多。其皮大率为海龙、玄狐、猞猁、紫貂、干尖、倭刀、草上霜、紫羔。而有丧者之所衣,则为银鼠、麦穗子。

  草上霜为羊皮之一种,质类乳羔,以其毛附皮处纯系灰黑色,而其毫末独白色,圆卷如珠,故名。以为裘,极贵重,外褂、马褂皆有,俗称青珠儿,又曰青种羊。虽可翻穿以为裘,然本非吉服也。乾隆某岁元旦,高宗偶御之,自是而遇喜庆宴会之事,皆服之矣。

  御前大臣翻穿之皮外褂,有上下两截以两种皮联缀而成者,远望之,第见其颜色不同,不易审定其皮之品类也。

  定例,紫貂马褂,为皇上打围时所御之衣,虽亲王、阁部大臣等,不能僭用。然道、咸以降,京官之翰詹科道,及三品外官与有三品衔或顶戴者,亦无不翻穿以自豪矣。

  羊皮贵羔而贱老,而口外有一种曰麦穗子者,皮软毛长,形如麦穗,价值最贵,俗又名之为萝葡丝。大僚奉差口外,必以此为裘。盖口外风高,非此不足以御寒也。

带膆貂褂

编辑

  带膆貂褂,胸及两肩均有白色毛,即貂之膆皮也。咸、同间,得蒙恩赐者仅二人,一徐相国郙,南斋供奉,上解以赐之,酬其笔墨之劳也。一李文忠公鸿章,则以穆宗题主,文忠襄提于侧,故叨异数。至光绪朝,则孝钦后常以之赏赐臣下矣。

马褂

编辑

  马褂较外褂为短,仅及脐。国初,惟营兵衣之。至康熙末,富家子为此服者,众以为奇,甚有为俚句嘲之者。雍正时,服者渐众。后则无人不服,游行街市,应接宾客,不烦更衣矣。

黄马褂

编辑

  凡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前引十大臣、护军统领、侍卫班领,皆服黄马褂,巡幸扈从銮舆,藉壮观瞻。其御前、乾清门大臣、侍卫及文武诸臣,或以大射中候,或以宣劳中外,必特赐之,以示宠异。及粤、捻乱定,文武勋臣得之者甚多矣。

对襟马褂

编辑

  得胜褂,为马褂之一种,对襟方袖。初仅用之于行装,俗称对襟马褂。傅文忠征金川归,喜其便捷,平时常服之,名曰得胜褂,由是遂为燕居之服。

大襟马褂

编辑

  马褂之非对襟而右衽者,便服也。两袖亦平,惟襟在右。俗以右手为大手,因名右襟曰大襟。其四周有以异色为缘者。

琵琶襟马褂

编辑

  马褂之右襟短缺而略如缺襟袍者,曰琵琶襟马褂,或亦谓之曰缺襟。袖与袍或衫皆平。

卧龙袋

编辑

  卧龙袋,马褂之窄袖而对襟者也。其身较对襟、大襟之马褂略长,亦曰长袖马褂,河工效力之人员常以之为正式之行装。相传某相国尝随驾北征,其母夫人忧其文弱,不胜风寒,为纫是衣,取其暖而便也。相国感母恩,常服之不去身。一日,急诏论事,未遑易衣。帝问所衣何名,因直陈其事。帝褒其孝,命得服以入朝。当时名之阿娘袋,后误为卧龙袋,久之,又称为鹅翎袋矣。

诏使之衣冠

编辑

  大军入燕,奄有天下,明督师史可法等,拥立弘光帝于金陵。时南北消息不通,江、浙之间,依然有巢燕安居之乐。相传是年五月五日,江苏之无锡方举行竞渡戏,万人空巷,游览河干。忽而人声大哗,咸称异事。向之诘讯,则云:“顷见有人服对襟长衣,袖作马蹄式,头戴一帽,形如覆碗,上矗白石磋成之巨珠,背荷黄布包袱,骑快马飞驰入城,迳向县署而去。”闻者互相猜异,莫测其由,亟往县署探询,始知本朝定鼎,下敕书于南中各郡,令民人剃发,其人盖驰送诏书之差弁也。所形容衣冠情形,即本朝新定之服色耳。

写真用明代衣冠

编辑

  德清新市李翁之没也,其子某慕风雅,倩人绘跨马出郊行看子。绘者以其貌清臞,绘为明代衣冠。传神酷肖,喜付装池。次日喧传,有人訾其装束违时者。某惧滋事,令人索还,则又有人以黄涂其缰,谓其僭越逾制,数人居为奇货,非徒手所能取矣。方议贿以钱,则新市巡检突遣役数人至,谓已有人首之官,不可以私息矣。及凂人关说巡检,许多金,方允免究。则县役又至,谓此事业经县中访闻,克日提讯,非巡检所能了结矣。仅一小照,而公私需索费至数千金,始得无事。

高望公冠履

编辑

  新会高俨,字望公,尝以赭石染布为野人服,冠履俱与时异,见者无不知其为先辈高望公也。时又因其姓称为高士望公。

玄狐袍帽

编辑

  袍帽初以紫貂为贵,康熙以来,尤贵玄狐,非阁臣不得赐。尚书亦有蒙赐者,厥名玄狐而色实苍白也。

傅青主布衣毡帽

编辑

  康熙己未,傅青主被举词科,不与试,圣祖特赐以内阁中书。而青主仍自称曰民,冬夏著一布衣,其色朱,帽以毡为之。

黄九烟布衣素冠

编辑

  上元黄九烟,名周星,布衣素冠,寒暑不易。

叶英多摄敝衣冠

编辑

  叶英多,乾隆时之扬州诸生也,以说书为生,而穷困日甚,绝不形于色,朝霞暮月,荒寮古观,辄信足独往,忘其寒饿,亦不问妻子之绝粒也。某盐官与相契,英多偶以事往,值其方宴客,门外车马舆从赫奕,主人急出延之,而英多摄敝衣冠,直入上座。语罢,夷然辞去。桃花庵僧石庄善吹箫,自矜其技,欲与英多互奏之,为英多先奏一曲。未几,石庄卒,英多酹于灵而酬焉。其子庆生之授业师,每遇于道中,必侧立却手,俟过而后行。

刘锡鸿敝衣趿鞋

编辑

  刘锡鸿使法时,往往敝衣趿鞋,衣带飘舞,徒步出外。常立于最高桥梁之上,周望四处。其随员谏之,刘怒曰:“予欲使外邦人瞻仰天朝人物耳。”

某令挟冠服而出

编辑

  有新到省之某令,褦襶触热,谒上官,且语,且挥扇。上官知其畏热也,命去冠;冠去,去褂;褂去,去袍;袍去,去衫;衫去,而犹挥扇不已。上官恶其不知仪注也,复以可去短衣为言,某亦去之。上官至是,以手举茶碗,门外之仆高声呼送客。上官起,某亟挟冠服,赤体而出。盖其人初来自田间也。

度冬之常服

编辑

  人之阶级,析而计之,何啻万千,言其大别,则有三。一曰上流社会,二曰中流社会,三曰下流社会。上流富,中流者介于贫富之间,下流贫。常人眼光,每以其度冬之常服判之。上流必有狐裘,中流必有羊裘,下流则惟木棉,且有非袍者矣。

农商之衣

编辑

  《会典》开载,凡农家许著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著绢、布。如农民之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著绸纱。此可见吾国之贱农商,而商尤轻于农也。

香色

编辑

  古人东宫,皆服绛纱袍,盖次明黄一等。国初,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后储位久虚,遂忘其制。嘉庆时,庶民习用香色,至于车帏巾栉,无不滥用,有司初无禁遏之者。

衬衫

编辑

  衬衫,里衣也。《东京梦华录》云:“兵士皆小帽,黄绣抹额,黄绣宽衫,青窄衬衫。”此二字之所由起也。衬衫之用有二。其一,以礼服之开褉袍前后有衩,衬以衫而掩之。一,凡便服之细毛皮袍,如貂、狐、猞猁者,毛细易损,衬以衫而护之也。衬衫之制如常衫,惟衬开褉袍所用,有不用两袖者,有上布而下绸者。

蒋敬斋自制寝衣

编辑

  蒋敬斋,名溶,长洲诸生。年二十许,喜讲性理之学,言语坐立皆不苟。尝自制寝衣,长六尺馀,《论语》所谓“长一身有半”是也。钱梅溪笑谓之曰:“古之寝衣,似即今之衾被。君泥古太甚矣。”敬斋愕然曰:“吾过矣,吾过矣!”至于下拜。

道光时之衣

编辑

  新城王文简公士祯有家法,凡遇春秋祭祀及吉凶事,子弟各服其应得之服,然后行礼。如已入泮,始易襕衫,其妻亦银笄、练裙,否则终身著布。干、嘉间,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至道光,则男子皆轻裘,女子皆锦绣矣。

载澂衣绣百蝶

编辑

  恭王奕䜣素恶其子载征,澂病,日望其死。久之病革,左右以告,王乃至其卧室,见澂侧身卧,上下衣皆黑色,遍身以白线绣百蝶,大怒曰:“即此匪衣,亦当死久矣。”不顾而出。

旗女衣皆连裳

编辑

  八旗妇女衣皆连裳,不分上下,盖即古人男子有裳、妇人无裳之遗制也。

十八镶

编辑

  咸、同间,京师妇女衣服之滚条,道数甚多,号曰十八镶。

衣左衽

编辑

  潼关附近各处,妇女之衣多左衽。

蕴布冬御棉袍

编辑

  蕴大司空布居京师,窗户均用竹帘,虽隆冬,亦无用毡、布者。冬日退朝,仅御棉袍,虽严寒亦不御裘。卧时以被覆身,四围俱不折拂。其睡亦无定所,一夜尝易数处。

裘之上下两截异皮

编辑

  裘之上下两截异皮者,上截之皮必较逊于下截,而袖中之皮亦必与上截同,以下截为人所易见,可自炫也。其名曰罗汉统,又曰飞过海。上截恒为羊,下截则猞猁、貂、狐、灰鼠、银鼠皆有之。

衣缘皮

编辑

  广州地近温带,气候常暖,所谓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也。极冷时,仅需衣棉。光、宣间则稍寒,亦有降雪之时。然官界为彰身饰观计,每至冬季,则按时以各种兽皮缘于衣之四围,自珠羔至于貂狐,逐次易之,俨如他省之换季然。

貂裘

编辑

  东三省诸山多松林,茂条蓊薆,结实甚大。貂深嗜此,多栖焉。边界居民不惮跋涉,恒携猎具冒险往取。貂目锐行捷,一瞥间,忽不知所往。常经旬不能得其一。得之,集以成裘,价至昂。以毛色润泽,香气馥郁,纯黑发灿光者为上品。

汤文正服小毛裘

编辑

  圣祖御乾清门,侍读学士宝应乔某以日讲官侍班,会汤文正公入奏毕。故事,冬至后,群臣皆服大裘。上顾文正而问曰:“众皆服貂狐,汝得毋寒乎?”文正对曰:“臣尚有小毛裘可服。外间百姓且有无棉袄者。”上怃然久之。既退,有咎之者,曰:“是真老悖,岂对君之体乎!”或曰:“上方向公,将以轻暖赐,而公所对,非所问也。”乔出,语人曰:“我辈转一世,不知能作此等语否?”

陈雪三未冬披裘

编辑

  乾隆时,有陈雪三者,初生时,与兄同举,盖挛生也。襁褓不能两具,裹兄而遗弟。越宿,僵矣。其母置诸怀,久乃甦。雪三既长,畏寒甚,未冬即披裘。

舒铁云典裘

编辑

  舒铁云有《典裘》诗四首。其一云:“点检青箱记昨宵,易衣而出太萧条。吾家旧物谁能遣,此地寒威尚未消。曾有鸳鸯双翦落,何来杨柳一旗飘。输他走马兰台去,雪满宫门夜赐貂。”其二云:“王恭鹤氅晏婴裘,紫凤天吴不记秋。羞涩忽成垂老别,轻肥虚忆少年游。蛾眉绝塞金谁赎,狐腋重关客未偷。比似春衣杜陵醉,两般滋味一般愁。”其三云:“别去分明抵故人,年时冷暖记来真。青山策蹇围天晓,红烛钞书耐漏频。得句渐知衣带缓,看花惟有帽檐新。为谁中道恩情绝,抛却长安十丈尘。”其四云:“红袖青袍两不知,凄凉质库且题诗。直愁一入深知海,空计三年远作期。鍼线迹销无处觅,风尘缘尽有时离。些些纰缦酸寒甚,等到冰绡雾縠时。”

舒铁云谢人赠裘

编辑

  舒铁云以其姊婿赠裘而作诗曰:“鹤氅貂褕不趁身,年年短褐走风尘。未劳锦绣遗为咏,犹见绨袍恋此贫。夜永灯檠容我坐,岁寒霜雪与渠亲。纵教吹遍邹阳律,肯贳春旗作酒人。”其后有友亦赠以裘,又作诗云:“去年北风吹不休,主人赠我青羔裘。酒酣以往不忍著,却向黄竹箱中收。今年东风射春箭,花冻红灯上元宴。飞落鸳鸯双翦刀,牵云曳雪重相见。平生读书爱五更,往往风雨闻鸡鸣。晓寒不向梦中赋,愧此一尺银灯檠。黑貂已敝长安道,十丈红尘不能埽。彩笔空题白练裙,侬歌自唱黄绵袄。殷勤鹤氅来君家,主是乌衣客绛纱。一身仙骨冷于铁,开出万朵青莲花。主人之裘有时敝,主人之情永弗替。以诗报君非感恩,君不见《缁衣》咏为风,绨袍感其意。”

狐裘之类别

编辑

  古所谓狐白裘者,即集狐之白腋也,后名天马皮。集狐之项下细毛深温黑白成文者,名乌云豹。其股里黄黑杂色者,集以成裘,名麻叶子,则为全白狐,皮粗冗,不为世所重。

龚定庵服白狐裘

编辑

  龚定庵不喜治生,挥金如土,囊罄,辄告贷。一日,至扬州,访魏默深。魏见所著白狐裘,下截皆泥污而上半则新,询之,曰:“吾自金陵渡江,天寒大雪,汤雨生以此裘相赠。”盖汤身修伟,定庵短小,故下半拖入泥涂也。

番役衣羊皮

编辑

  皮裘之表,概以绸缎或布为之,未有有皮而无表者。冬季,京师番役夜巡,所著御寒之衣,为官中所给,则皆有皮无表,盖即一天然之羊皮耳。

半臂

编辑

  半臂,汉时名绣屈,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隋大业时,内官多服半臂。《说文》:“无袂衣谓之裆。”赵宦光《长笺》曰:“半臂,衣也。武士谓之蔽甲方,俗谓之披袄。小者曰背子,与古之裲裆相似,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亦作两当。”尤西堂有咏妇女所衣之半臂一诗,诗云:“更衣斟酌十分难,亲制轻纨祇半端。取便最宜春起草,护娇偏称晚妆残。浑疑断袖留遗爱,却喜专房免忍寒。曾与三郎换汤饼,重提旧事泪阑干。”

巴图鲁坎肩

编辑

  京师盛行巴图鲁坎肩儿,各部司员见堂官往往服之,上加缨帽,南方呼为一字襟马甲,例须用皮者,衬于袍套之中。觉暖,即自探手,解上排钮扣,而令仆代解两旁钮扣,曳之而出,藉免更换之劳。后且单夹棉纱一律风行矣。其加两袖者曰鹰膀,则宜于乘马,步行者不能著也。

妇女著坎肩

编辑

  江苏苏五属及潼关附近各处之妇女,有于炎夏仅著坎肩,而裸其两臂者,或更赤露上体,游行入市。

六月著棉半臂

编辑

  绥化城气候迥异内地,虽六月,亦著棉裤。妇女则著棉半臂,露两臂乳房于外,招摇过市。半臂之制,亦与内地不同。

书画铠

编辑

  江龙门晚年畏寒特甚,冬必重裘,而又苦其碍腕,不便作书画,因创新制,短两袂若铠状,加于裘上,名曰书画铠。

海青

编辑

  海青,今称僧尼之外衣也。然古时实以称普通衣服之广袖者。唐李白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盖言广袖之舞,如海东青也。

道袍

编辑

  道袍,古燕居之服。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后则以道士所服之长衣曰道袍矣。

世祖不用衮冕

编辑

  世祖入关,郊祀,礼臣请用衮冕,上谕人主当敬天勤民,不在衮冕。

红绒结顶冠

编辑

  皇上燕服之冠为红绒结顶冠,皇子、皇孙皆以是为礼服。近支王、贝勒,得上赐者,许常戴之。辅臣虽间有赐者,皆不敢戴,惟张文和公廷玉蒙特旨许于元旦日冠戴,时以为非常之荣。

拉虎帽

编辑

  拉虎帽者,每岁木兰秋狩,皇上辄御之以莅围场。王公亦多效之,特不用红绒结顶耳。然曾赏红绒结顶者,不在此例。

暖帽

编辑

  暖帽者,冬春之礼冠也,立冬前数日戴之。顶为缎,上缀红色缨,丝所织也。檐以皮、绒、呢为之。初寒用呢,次寒用绒,极寒用皮。京城则初寒用绒,次寒用呢,至于皮,则贵人用貂,普通为骚鼠、海骡之属。

  有三年之丧者,帽檐及顶皆以布为之,上缀黑缨,不用顶带。

凉帽

编辑

  凉帽者,夏秋之礼冠也,立夏前数日戴之。无檐,形如覆釜。有二大别。一曰纬帽,初热时用白色或湖色之罗胎者。极热时用黄色纱胎之内有竹丝者,曰卍丝胎,上缀红缨,丝所织也。

  有三年之丧者,戴羽缨【一作雨缨。】帽,形亦如覆釜,惟无缘,藤织品也。以其一名凉篷而出于山东之德州也,故又称德州篷,上缀黑色缨,不用顶带。

  行装所用之帽,亦藤织品,缨以红色犛牛毛为之,其最佳者曰铁杆缨。

七星貂

编辑

  七星貂者,以貂皮截之成七条,缀于暖帽,如缨然,盖行装所用也。为武官四时所戴,即文职之从事军旅者亦从之。又有红冠不缀缨而饰貂尾者,名曰得胜盔。 俗概称礼帽曰大帽子,盖以别于燕居之西瓜皮帽之称为小帽也。

全红帽罩

编辑

  全红帽罩,惟三品以上入内廷者准服,四五品官虽内直,不用也。高宗时,军机章京带领引见,值天雨,冠缨尽湿。上问其故,金坛于文襄公敏中以体制对。上曰:“遇雨暂用,何妨!”自是行走军机处者,冠罩无不全红矣。

小帽

编辑

  小帽,便冠也。春冬所戴者,以缎为之。夏秋所戴者,以实地纱为之。色皆黑,六瓣合缝,缀以檐,如筒。创于明太祖,以取六合一统之意。国朝因之,虽无明文规定,亦不之禁,旗人且皆戴之。咸丰初元,其形忽尖。极尖者曰盔衬,与单梁挖云之所谓战履者,同时盛行。不二年而兵兴。宣统时,檐有多至七八道者,不仅重檐也,为恶少年所喜。上有丝织之结,红色。俗名西瓜皮帽,又名秋帽。

  明之士人类多方巾大袖者。至顺治甲申,则戴平头小帽,以自晦匿。而禁令苛暴,方巾为世大禁,虽巨绅士子,出与平民无异。间有惜饩羊之遗意,私居偶戴方巾者,一夫窥瞷,惨祸立发。常熟有二生,于巡按行香日,戴方巾杂行众中,为所瞥见,即杖之数十,并题奏将二生磔之于市。

  同治时,左文襄以陛见入都,召见时,因谢恩,免冠磕头,则头上尚戴一物,似小帽而无线结,上问何物,对曰:“西瓜皮。”上大笑。

  有三年之丧者,以黑布制之,结色黑。

风帽

编辑

  风帽,冬日御寒之具也,亦曰风兜。中实棉,或袭以皮,以大红之绸缎或呢为之。僧及老妪所用则黑色。范成大诗:“雨中风帽笑归迟。”盖宋时已有之矣。

赵笠

编辑

  赵暗叔尝取雁翎以为笠,名之曰赵笠,恒于烟霞雪月中戴之。

凤冠

编辑

  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饰以凤凰。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翚四凤,皆后妃之服。明时,皇妃常服,花钗凤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相传谓出于明初马后之特典。然《续通典》所载,则曰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所谓凤冠霞帔,于典制实无明文也。至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

顾姑冠

编辑

  蒙古人之正妻所戴之冠,名顾姑冠,以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寸许,饰以红青锦绣,或珠玉、草木子。

鹤庆女帽尖

编辑

  “我周公,变夷风。易簪髻,去布幪。”鹤庆人为云南鹤庆府知府周赞而作之歌也。盖鹤庆妇女恒戴布帽,其形尖,为三角式。赞见之,谓不雅观,因令易以簪髻,翕然从之,鹤庆人因作是歌。

苏人称女冠为兜勒

编辑

  兜,兜鍪也,战时所戴之冠,以御兵刃者也。今苏人称妇女之冠则曰兜。勒,马络头也,有嚼口者曰勒。今苏人称妇女之冠亦曰勒。

沪之少女不冠

编辑

  沪之少女凡年在二十左右者,恒不戴冠,虽隆冬风雪中,出行于外,亦露顶,不畏寒也。

临安妇女戴笠

编辑

  云南临安之妇女,与闻贸易之事,肆之小者,辄坐于柜侧,戴于首者为黑色之笠。宣统时渐少。

抹额

编辑

  抹额,束额之巾也,亦曰抹头。抹者,附著之义,犹胸巾之称抹胸也。绿营之兵、防营之勇皆用之。《唐书》“乃戴红抹额来应诏”是也。

领衣

编辑

  衣之护颈者曰领。又有所谓领衣者,杭人谓之曰牛舌头。盖礼服例无领,别于袍之上加以硬领,【春秋以浅湖色缎,夏以纱,冬以绒或皮。有丧者则以黑布。】下结以布或绸缎,有钮绾之,意谓领而衣也。领衣之外则外褂,行装则著于袍之内,皆取其便也。

披肩

编辑

  披肩为文武大小品官衣大礼服时所用,加于项,覆于肩,形如菱,上绣蟒。八旗命妇亦有之。

霞帔

编辑

  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谓为嫡妻之例服。沿至本朝,汉族妇女亦仍以此为重,固非朝廷所特许也。然亦仅于新婚及殓时用之,其平时礼服,则于披风上加补服,从其夫或子之品级,有朝珠者并挂朝珠焉。

  结婚日,新郎或已有为品官者,固服本朝之礼服矣。而新妇于合巹时,必用凤冠霞帔,至次日,始改朝珠补服。其说有二。一以凤冠霞帔,表示其为嫡妻也。一以本朝定鼎相传有男降女不降之说也。

耳套

编辑

  燕、赵苦寒,朔风凛冽,徒行者两耳如割,非耳衣【唐李廓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锦缝耳衣寒。”则自唐已有之矣。】不可耐。肆中有制成者出售,谓之耳套,盖以棉或缘以皮为之也。

补服

编辑

  补服,俗称补子,文武官吏之徽识也,缀于章服之前后心。以所补之物,分其等级,文职以鸟,武职以兽,盖始于明也。叶向高集有钦赐大红纻丝斗牛背胸一袭,即此。

补服绣狮鸡

编辑

  乾隆时,副都统金简署户部侍郎,自以武官应服武补服,而现兼文职,颇羡文补,乃于补服狮子尾端绣一小锦鸡,竦立其上。高宗见而大笑,旋降旨严斥,谓其私造典礼。

女补服

编辑

  品官之补服,文武命妇受封者亦得用之,各从其夫或子之品以分等级。惟武官之母妻亦用鸟,意谓巾帼不必尚武也。

  补服惟亲郡王所用者为圆形,馀皆方。光绪中叶,汉族命妇补服皆改方为圆矣。

饭单

编辑

  饭单,宴会时所用,以方锦或布为之,恐有饮食之污秽沾衣也。钱希白《南部新书》曰:“指坐上紫丝饭单曰:‘愿郎衫色如是。’”是也。

抹胸

编辑

  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袜腹,又名袜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男女皆有之。《南史?周迪传》:“性质朴,不事威仪,冬则短身布袍,夏则紫纱袜腹。”古亦谓之曰衵服。《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是也。

  宋于庭,名翔凤,有《沁园春》词咏美人抹胸,词云:“络索双垂,轻容全护,收来暗香。忆才松宝扣,领边依约。偶除瑶钏,袖里端相。塞上酥凝,峰头玉小,恨浅抹横拖一道冈。深深掩,掩几分衷曲,还待猜详。几经刀尺评量,与细腻肌肤要恰当。为当胸阑束,期他婉软。一心偎贴,不间温凉。若化蚕丝,缝成尺幅,那数陶家十愿偿。偏纤手,在风前扇底,更自周防。”

夏纱冬绉之抹胸

编辑

  乾隆末叶,秦淮妓女之抹胸,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乍解罗襟,便闻香泽,雪肤绛袜,交映有情。

以红袜媵手书

编辑

  同治时,闽人某提学按试某州,其妇手书促归,媵以红袜。学使遽以试事属州牧,移病还闽偕老,当时热中者传为笑谈。樊云门方伯增祥咏袜胸《满江红》词下半阕即引之,其词曰:“花露洒,香球爇,芳汗透,冰肌贴。话三山旧事,佩𬙋亲结。书字一缄苏锦蕙,泪痕双寄鄜州月。愿展为绣被覆鸳鸯,通身热。”即指此。

阔袖

编辑

  同、光间,男女衣服务尚宽博,袖广至一尺有馀。及经光绪甲午、庚子之役,外患迭乘,朝政变更,衣饰起居,因而皆改革旧制,短袍窄袖,好为武装,新奇自喜,自是而日益加甚矣。

马蹄袖

编辑

  马蹄袖者开衩袍之袖也。以形如马蹄故名。男子及八旗之妇女皆有之。致敬礼时必放下。

龙吞口

编辑

  有于常式衣袖之外,或前后不开衩之袍而权作为礼服,别缀马蹄袖于常式袖之夹缝中,系以钮者,俗谓之曰龙吞口。礼毕则解之,袍仍为常服矣。

套袖

编辑

  套袖者,于作事时加之于袖,以护衣,不使污损也。一名假袖。

手套

编辑

  手套,加于手,有露指而仅掩手背者,有并十指而悉覆之者。以绵织品、编织品为之,其精者则用皮。男女皆用之。

手笼

编辑

  光、宣间,沪之妇女盛行手笼,盖以袖短而手暴露于外,又嫌手套著指之不能伸展自由也。既有手笼,则置两手于中,风不侵矣。大率以皮为之,珍贵者为貂为狐。谓之曰笼者,状其形也。或又谓之曰臂笼。

襕裙

编辑

  襕裙,自后围向前以束裙腰,古又名合欢袜裙。江、浙乡村之男子多服之,松江太仓妇女亦有用之者。

  上海之浦南,妇女都系长裙于衣外,谓之曰腰裙,即襕裙也。腰肢紧束,飘然曳地,长身玉立者,行动袅娜,颇类西女。

滇女之裙

编辑

  滇多风,自秋之八月至春之三月,狂吼空中,昼夜靡间。妇女出游之裙,辄以布十二幅为之,多其襞积,藉以御风。盖非此重量,或为风所挟以高举矣。

短裙

编辑

  短裙苗在思州、葛彰等处,恒以花布一短幅横掩及骭。

套裤

编辑

  凡物之重沓者曰套,物之外函亦曰套。套裤,胫衣也,即古之所谓袴也。其形上口尖,下口平,或棉或夹或单,而沍寒之地,或且以皮为之。其质则为缎为绸为纱为呢,加于棉裤、夹裤、单裤之上,函于外而重沓也。大率为男子所用,若在妇女,则惟旗人及江苏镇江以北者始著之。

满裆裤饰为套裤

编辑

  裤之满裆者,俗称马裤,古谓之裈。后假袴为裈,又讹裈为裤。山西男子有以满裆裤而饰套裤于上者,上之色较朴,下之色较华,远视之若二,于马裤之外加一套裤,其实一也。

牛头裤

编辑

  牛头裤者,农人耘田时所著之裤也,江苏有之。裤甚短,形如牛头,故名。盖耘时跪于污泥中,跣足露胫,本可不裤。著此者,以有妇女同事田作,冀蔽其私处,不为所见也。

  江苏之苏州、浙江之绍兴农夫,有于夏日或不著裤而裸其下体者。

  吴退旃衣夹裤、棉裤、皮裤

  吴退旃尚书体弱畏寒,非皮衣五层,不能过冬,至达天听,宣宗屡以之询沈鼎甫。每岁严寒时,且于衬裤之外,加以夹裤、棉裤、皮裤也。都人士戏呼之曰三库大臣。

灯笼裤

编辑

  晋北人夜多卧炕,女子有自幼至老从不履地者。盖一离炕,即足软不能行也。其所著棉裤,重至十斤,土人号曰灯笼裤,状其大也。

绑腿带

编辑

  绑腿带为棉织物,紧束于胫,以助行路之便捷也。兵士及力作人恒用之。

裹腿

编辑

  南方妇女之裤,不紧束,至冬而虑其有风侵入也,则以装棉之如筒而上下皆平口者,系于胫,曰裹腿,外以裤罩之。

袜船

编辑

  袜船施于足,仅有下缘。或云,船,领缘也,施之于袜,形更近似。

袜套

编辑

  缠足妇女之加于行缠外者,曰袜套。盖以行缠有环绕之形,不雅观,故以袜套掩之也。

行缠

编辑

  行缠,以帛或布裁为条,妇女缠足所用,束迫之使尖也,亦谓之曰裹脚。

膝裤

编辑

  膝裤,古时男子所用。宋秦桧死,高宗告杨沂中曰:“朕免膝裤中带匕首矣。”是也。后则妇女用之,在胫足之间,覆于鞋面。

  履之有胫衣者曰靴,取便于事,原以施于戎服者也。文武各官以及士庶均著之。

  靴之材,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有三年之丧者则以布。

朝靴

编辑

  凡靴之头皆尖,惟著以入朝者则方,或曰,沿明制也。而道士之靴亦方其头。

军机大臣著绿牙缝靴

编辑

  军机大臣著绿牙缝靴。自嘉庆丙子特旨赏托津、卢荫溥始,并谕嗣后军机大臣俱准穿用。

发靴

编辑

  乾隆时,符幼鲁郎中曾之被服鲜奇,嫌缎袀靴有光,乃织发为之,人谓之发靴。

爬山虎

编辑

  爬山虎,靴名,亦曰快靴。底薄筒短,轻趫利步,武弁之如戈什哈、如差官者著之。

太祖之履

编辑

  鞋,本作鞋,履也。太祖之履,以牛皮为之,饰以绿皮云头,长尺有二寸,藏陪都崇谟阁。满语呼绿皮云头为乌拉。

草鞋

编辑

  草鞋为劳动者所著,有以赠仁和顾石帆上舍升者,石帆报之以诗云:“最爱山边与水边,芒鞋宜与我周旋。龙孙老去留为杖,凤咮藏来亦有田。芟草凉生新雨后,灌花湿透晚风前。回思匹马风尘里,十载劳劳意惘然。”石帆,乾隆时人。

芦花鞋

编辑

  芦花鞋,北方男子冬日著以御寒,江苏天足之妇女亦喜蹑之。

木鞋

编辑

  木鞋,以木皮为之,蹑之可袪湿,遇雨即以为屐之用。仁和朱一帆尝有《木鞋》诗云:“双凫买得著来清,制就山木式自精。房结鱼鳞攒细碎,文裁麂眼界分明。偏教绿雨穿三径,端为青山踏一程。安步不烦扶竹杖,那须几两忆平生。”

钉鞋

编辑

  钉鞋,鞋底著钉,雨行用之,始于唐德宗时。德宗入骆谷,值霖雨,道滑,卫士多亡归朱泚,惟李昇、郭曙、令狐彰等六人,著钉鞋行㬺,更控上马,以至梁州。

冰鞋

编辑

  冰鞋,著以作冰上之游戏者,北方有之。

拖鞋

编辑

  拖,曳也。拖鞋,鞋之无跟者也。任意曳之,取其轻便也。蹑之而出外,亵矣。光、宣间,沪之男女,夏日辄喜曳之。

龙某误蹑妾履

编辑

  顺德望族有龙某者,同治时名孝廉也。工帖括,文名籍甚。即其宅设帐,桃李盈门。目极短视,观书作字,面离纸仅寸许,故鼻准常被墨污。粤女本多天足,履大与男子等。某尝晨起下床,仓猝间误蹑妾履,雅步而出,径坐函丈,门人皆掩口吃吃笑,而某茫然不觉也。

  购鞋、定鞋

  杭州清和坊某鞋肆,偶来一村翁购布鞋,选择颇苛。肆中人诮之曰:“乡人得著新鞋,已足荣耀乡里,何用挑选!”翁不顾,徐徐著鞋去。翌日,有一翁来,言:“近在灵隐广作佛事,且欲斋罗汉,请为我制罗汉鞋五百双,其足样大小,约如灵隐所塑者,用黄绫子作鞋面可也。”言讫,付定银五十圆,掣收条而去。肆中人得此大宗生意,无不大喜,昕宵趱赶,匝月而成,颇怪翁未尝来询。迨制成,堆置店中。久而不见翁至,异之,讯诸灵隐寺僧,实无此项施主,始知后翁即前翁,以是为报也。

汪笑侬蹑两样鞋

编辑

  汪笑侬好弄文,东方曼倩之流也。有晤之于谦鞠如寓者,时朱百房、许子敬、赵仲平咸在座,笑侬引吭高歌,高嵬淅淅沥沥一片声一段,词句典雅。歌毕,举一事,闻者莫不捧腹。方哄堂大笑时,忽寂然无哗。众之视线,悉集于汪之两足,盖所著之鞋,式样各异也。

木屐

编辑

  木屐,履类,底以木为之。东方朔《琐语》云:“春秋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文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屐。”此为木屐之始。然各处皆雨时所用,闽人亦然。粤人则不论晴雨,不论男女,皆蹑之。

弓鞋

编辑

  弓鞋,缠足女子之鞋也。京、津人所著者,宛如弓形,他处则惟锐其端,而以扬州之鞋为最尖,欧美人常购之以为陈列品。朱竹垞尝为词以咏之,调寄《鹊桥仙》,词云:“湖菱乌角,渚莲红瓣,不比帮儿还瘦。拈来直是小觥船,只合借灯前行酒。春阳花底,春泥陌上,最好踏青时候。假饶无意把人看,又何用明金压绣。”吴蔚光有咏美人鞋词,调寄《沁园春》,词云:“色拣新红,影窥初月,著意裁成。鶎恰销金窄窄,麝兰馥馥,珠明凤翠,花样翻新。半露帘波,浅埋碧草,现出纤纤一床春。苔阶软,料步回睨视,底印些痕。有时试浴银盆,似水畔莲垂两瓣轻。更心憎泥污,玉葱斜剔,舞馀微褪,悄拽罗跟。斜绾鸾绦,半偎绣袜,坐处偷藏在画裙。闲庭早,莫漫沾珠露,湿了吴绫。” 

  山西太谷县富室多妾,妾必缠足,其鞋底为他省所无。夏日所著,以翡翠为之,其夫握之而凉也。冬日所著,以檩香为之,其夫嗅之而香也。

睡鞋

编辑

  睡鞋,缠足妇女所著以就寝者。盖非此,则行缠必弛,且藉以使恶臭不外泄也。彭骏孙有咏美人睡鞋词,调寄《一萼红》,词云:“试湘钩,正薰笼初暖,百合惹氤氲。同梦相偎,合欢不解,天然无迹无尘。巧占断春宵乐事,问伊家何处最撩人?绡帐低垂,兰灯斜照,微褪些跟。好是轻盈娇小,只一弯香浸,半捻红分。新月匀云,纤荷舒夜,阿谁消受清芬?莫便道魂销此际,玉楼合处更销魂。底事东阳憔悴,化尽腰身。”

马四靸小方鞋

编辑

  乾隆末叶,苏州有妓曰马四者,明眸善睐,肤如凝脂,惟双趺不甚纤妍,故常靸小方鞋,【即拖鞋。】作忙促装,以自揜其足之大也。

秦淮妓女之方头鞋

编辑

  乾隆末叶,秦淮妓院之衣裳妆束,以苏为式,而彩裾广袖,兼效维扬。惟用睡鞋者颇少,咸以素帛制为小袜,似膝袴而有底,上以锦带系之,能使双缠不露,且竟夕不松脱也。其履地用方头鞋,如童子履而无后跟,即古靸鞋遗制,今之拖鞋也。灯影下曳之以行,亦复彳亍有致。

沪妓所著画屧

编辑

  同、光间,沪妓所著画屧,镂空其底,中作抽屉,杂以尘香,围以雕纹,和以兰麝,凌波微步,罗袜皆芳。或有置以金铃者,隔帘未至,清韵先闻。且又有曳男子履者,绣以蝴蝶,虽镂金错采,制作精工,而行步则绝无婀娜之致矣。

高底

编辑

  高底,削木为之,上丰下杀,略如弓形,缠足之妇女以为鞋底,欲掩其足之大也。垫于鞋之外者,谓之外高底,垫于鞋之内者,谓之里高底,取其后高而足尖向地也。自光绪戊戌天足会成立,天足渐多,高底少矣,端忠愍公督两江时且曾禁之。

假趾套

编辑

  弓鞋三寸,窄窄凌波,潘妃之步,飞燕之舞,大都以纤足为贵。迨天足会起,六寸肤圆,不须迫抹,妇女皆用皮鞋,履声橐橐,如郑子游之革履。奈缠足者一时不能放大,则袜中实以棉,名曰假趾套。向之木底,装于跟后;今之绵套,塞于趾前。向之裹缠,惟恐鞋之大;今则放宽,犹虑鞋之小矣。

  旗女之马蹄底鞋、平底鞋

  八旗妇女皆天足,鞋之底以木为之。其法于木底之中部,【即足之重心处。】凿其两端,为马蹄形,故呼曰马蹄底。底之高者达二寸,普通均寸馀。其式亦不一,而著地之处则皆如马蹄也。底至坚,往往鞋已敝而底犹可再用。向以京师所制之形式为最佳,著此者以新妇及年少妇女为多。年老者则仅以平木为之,曰平底。其前端著地处稍削,以便于步履也。处女至十三四岁始用高底。

  广州驻防之汉军妇女,异于他处之汉军,其妇女缠足者多,鞋与汉女略同。

南洋华侨妇女之鞋

编辑

  南洋华侨妇女率天足,所曳之鞋,上以金线绣各种花样,以处女所绣者为最工,华侨以为馈赠厚礼,一双之值,往往达银币数十圆。

襁褓

编辑

  襁褓始于三代,而今尚有之。襁,幅八寸,长一丈二尺,以缚小儿于背。褓,小儿之被也。粤妇之保抱小儿辄用之。

首饰

编辑

  首饰,所以饰首之物,本兼男女而言之。《后汉书》曰:“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颔胡,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其后乃专指妇女头上所饰者而言。刘熙《释名》曰:“皇后首饰曰副。副,覆也。亦言副贰,兼用众物成其饰。上有垂珠,步则摇也。”《洛神赋》曰:“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今则臂钏,指环之属,虽不施于首,亦通谓之首饰矣。

头面

编辑

  头面,妇人首饰也,率为衣礼服时所用。《东京梦华录》云:“相国寺两廊,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之类。”《乾淳起居注》:“太上太后幸聚景园,皇后先到宫中起居,入幕次,换头面。”

徽章

编辑

  徽,帜也。古以旗帜为旌别,故设徽章。今谓凡可为旌别之记号者,曰徽章。常用者以金银铜为之,暂用者以绸缎绫为之。

宝星

编辑

  宝星,即勋章也。以镶嵌珍宝,光芒森射,故谓之宝星。凡五等,并于头二三等每等再分三级,计次序之数,共十有一。光绪辛巳,始由总理衙门奏定其制,专为国际上馈赠赏赉之品,其后亦以宠锡群臣。

面巾

编辑

  面巾,本就死者覆面之巾而言,以绢为之,方尺二寸,即《仪礼》所谓幎目,盖古之通礼也。然今之洗面者,亦称面巾,或称手巾。大别有二,一以水洗面时所用,一为拭尘秽时所用。

七分二

编辑

  以棉纱所织之巾,本以拭汗秽,美容颜也,为舶来品。市肆售价,每方银币一角。角之重量为银七分二釐。粤市交易,向用银块,后虽流通银币,而仍合银块之重量以计算。巾之值为银七分二,于是遂以七分二呼巾矣。妓女留狎客夜宿,辄以一新巾拭秽,用毕,即弃之于水。故狎客之谑妓者,每语之曰:“何时可用七分二?”

布围

编辑

  云南蒙自县妇女之出外也,手必执一伞。伞有布围,藉以遮首,欲使人不见其面目也。如有人揭开之,即为破坏古规,必与争。

云肩

编辑

  云肩,妇女蔽诸肩际以为饰者。元之舞女始用之,明则以为妇人礼服之饰,本朝汉族新妇婚时亦有之。尤西堂尝咏之以诗,其诗云:“宫妆新翦彩云鲜,婀娜春风别样妍。衣绣蝶儿帮绰绰,髩拖燕子尾涎涎。筵前拊鼓宜垂手,楼上吹箫许比肩。只恐巫山夜飞去,倩持飘带欲留仙。”光绪末,苏、沪妇女以髻低及肩,虑油之易损衣也,乃仿为之,特较小耳,以绒线所结者为多。

围巾

编辑

  围巾者,以棉织品、毛织品为之,其佳者则为貂皮、狐皮。加于项,旋绕之,使风不入领以御寒。女子用之者为多,盖效西式也。

便顶

编辑

  国初,官吏惟朝帽有顶。雍正丙午,始颁便顶式样,后之平时大帽所用者是也。其式圆,上如大珠,下以银盘盛之,高不盈寸。自一品至九品,分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明玻璃、砗磲、涅玻璃、金、银诸式,正从花素有差。乾隆时,有请以知县用蜜蜡顶者,未准。旋有正七品以下及生监无金银花素之别。嘉庆己未,科臣特奏,细为釐剔。遵行年馀,仍淆乱如初矣。

花翎

编辑

  品官之大帽,饰以孔雀翎,施于冠后,犹古之珥貂也。以目晕之多寡为等差。目晕,即眼也。普通皆一眼,多者双眼、三眼。其初皆出于酬庸旷典,惟有功而蒙特恩者,始得赏戴。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以平定台湾功第一,诏封靖海侯,世袭罔替。琅疏辞侯爵,恳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部臣议在外将军、提督无给翎例。圣祖特旨赐之。及粤、捻乱平,名器幸滥,汉员以军功得赐者甚多,且有双眼、三眼者。其后又定报捐花翎之例,于是五品以上之官,皆得援例捐纳,不复重视之矣。

  亲郡王、贝勒为宗臣,例皆不戴花翎,惟贝子冠三眼孔雀翎,公冠双眼孔雀翎为臣僚之冠。乾隆中顺承勤郡王泰斐英阿充前锋统领,乞花翎,高宗曰:“花翎乃贝子品制,诸王戴之,反失制。”傅文忠代奏,谓其年幼,欲戴以美观,始许之。因并赐皇次孙三眼翎,曰:“皆朕孙辈也。”由是亲郡王屡有蒙恩赐者。高宗且欲定五眼花翎为亲郡王定制,为和珅所阻,未果行。

  大臣之赏戴双眼花翎者,固皆出于特恩,不能以捐纳而得。然领侍卫府管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洲五品以上各员及王府之头等护卫,亦得戴之。

内廷颁给花翎

编辑

  国初视翎支极重,凡赏戴花翎者,必有非常之功。其花翎确由内廷颁给,惟许戴此一支,自己不得购用。非若捐例既开之花翎,尽人可捐,且须自置,与蓝翎一例也。

蓝翎

编辑

  蓝翎亦为大帽之饰,以鹖羽为之。其色蓝,羽甚长,无眼。光绪时,有用花翎线扎之者,远望之似花翎,秩较卑而有功者,得赐用。旧例,如领侍卫府管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六品以下及王府二等护卫以下者,皆得戴之。自粤、捻乱平,赏赐甚滥。及捐例开,且可纳赀以得之矣。

  钗为古笄之遗,秦穆王以象牙为之,周敬王以玳瑁为之,至秦始皇时则始以金银为之。朱竹垞尝咏之以词,调寄《踏莎行》,其词云:“金重难胜,翠匀如沐,爱他也有同心目。晓来寻惯枕函边,坐怀先绾香云束。小凤垂珠,小鱼衔玉。离愁夜半挑残烛。玉郎消息断红笺,背人潜把归期卜。”程子大有《咏钗和姚二叔慈》词,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云:“髻趁盘鸦,妆催堕马,籨衣欲下还停。有两枝龙凤,钿合装成。递向玉奴纤手,回皓腕自插殷勤。香盟负,簪边想坠,烛底敲频。销魂,帘前溜也,又拾向裙边。七宝斜横,傍檀郎茸帽,微印春痕。昨夜粉蛾窥焰,还曾剔一翦兰茎。和伊画,梦馀蕤枕,暗损鸾纹。”

卍字簪

编辑

  孝钦后好妆饰,化妆品之香粉,取素粉和珠屑、艳色以和之,曰娇蝶粉。即世所谓宫扮是也。宫簪翡翠之深绿,为世所罕有,两端各镶赤金卍字七个,曰卍字簪。宫粉既涂,翠簪毕插,辄取镜顾照数四也。

金气通

编辑

  金气通,妇女之饰于首者也。光绪初,上海盛行之。似簪而中空,两端贯气以达。横于髻,可使室气输入发际。

红丝球

编辑

  京师花市常有丝球出售,大如茶杯,中纳小铃,妇女争购之,簪于髻左。燕山孙橒曾有诗咏之云:“红丝结得彩球形,步屧行来最可听。想是怕招蜂蝶至,钗头也系护花铃。”

方胜

编辑

  以两斜方形互相联合谓之方胜。胜本首饰,即今俗所谓彩结。彩胜有作双方形者,故名。

夷妇以贝为饰

编辑

  滇中近边夷妇以贝为饰,然昔时汉中之汉妇亦用之。一卉即五缗,亦曰苗,一缗即四首,一首即四妆,一妆即一枚也。

眼镜

编辑

  眼镜,以玻璃片或水晶为之,所以助目力者。相传出自西域,明时始行于我国,亦名叆叇。《淮南子.泰族篇》“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注目:“金目,深目。”疑即今之眼镜。

  眼镜可分三种。一,用凹面玻璃,以补眼球内水晶体之凸隆过度,使得明视在远之物,是为近视镜。二,用凸面玻璃以补水晶体之过薄,而增其凸度,得明视目前微细之物,是为远视镜,大抵老人所用,故又称老花眼镜。三,用平面玻璃,以防尘埃避光线,是为平光镜。我国所制,皆以水晶为之。有色者,浅之为茶晶,深之为墨晶。自外国之托力克片输入,用水晶者遂少。咏眼镜者,查初白云:“隙光分日月,宿障埽云烟。”李星辉云:“白发几人非借力,红颜对尔独无情。”若以咏今之眼镜,“独无情”三字当易为“亦多情”,盖自光绪中叶以后,妇女之好修饰者,亦皆戴之以为美观矣。

鬼眼睛

编辑

  平光眼镜,大抵以避尘沙之侵入目中为用者也。京师则有以魫为之者,略如普通之眼镜,曰鬼眼睛。

耳环

编辑

  女子穿耳,带以耳环,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庄子》曰:“天子之侍御不穿耳。”杜子美诗:“玉环穿耳谁家女?”其后遂为妇女之普通耳饰矣。程子大以《生查子》词咏之云:“小小亸齐眉,灼灼明如月。耳热那时情,背立樱桃雪。低触枕函声,巧绾连环结。蓦到洗妆初,卸入妆台侧。”

  贵州苗女之耳环,大如钩,下垂至肩。富者多饰以珠贝,累累如璎珞。

鼻环

编辑

  鼻之有环,自蛮族外,不常见。有之为江淮间之男女,盖例以牛之穿鼻而易育也。大率以银为之。

朝珠

编辑

  五品以上文官,皆得挂朝珠。珠以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等物为之,其数一百有八粒,悬于胸前。有小者三串,两串则男左女右,一串则女左男右。又有后引,垂于背。本即念珠。满洲重佛教,以此为饰,故又曰数珠。

碧霞犀朝珠

编辑

  颐和园侧有居民李姓者,玉田县人,家藏碧霞犀朝珠一挂,记念皆明珠也,价值数万金。光绪中,内监李莲英欲之而不得,因授意宿卫军统领某。某因传令于其勇曰:“有能得朝珠者,立赏哨官。”麾下执械蜂往,则其人已遁,于是有颐和园被盗之谣。

编检挂珠

编辑

  定例,文职五品以下,不得悬带朝珠。翰林院编、检亦五品也。泊雍正乙巳,御门听政,始派翰林编、检四人侍班。乾隆丁巳,高宗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挂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特谕修撰、编、检一体悬挂。其后则不兼讲官者亦挂珠矣。

中书挂珠

编辑

  内阁中书挂朝珠,自严侍读长明始。严官中书,时充方略馆官,以书局在内廷,例许挂珠也。其后则中书不兼馆差者,无不挂珠,并举贡之议叙中书衔、捐职双月中书者,亦靡所区别,即捐纳之科中书,亦且一串牟尼项下垂矣。

数珠

编辑

  数珠,亦曰念珠,念佛时所用,以记诵读之数者也。《木槵子经》云:“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常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乃过一子。”即数珠也。

  藏人念珠之材料,或内地树木,或以产于外部喜马拉雅山某树之种子,或人之头盖骨,尚有玻璃、水晶、蛇脊骨、象脑中硬物质、赤檀香、胡桃等种种制成者。俗谓各种佛菩萨,当因其所好以佩之。

  云南之丽江有摸梭山,出黑玉,名曰贝峰石。初固不黑也,为正绿色,或沾油,或以污手抚之,即黑矣。有制以为念珠者。

香珠

编辑

  香珠,一名香串,以茄楠香琢为圆粒,大率每串十八粒,故又称十八子。贯以彩丝,间以珍宝,下有丝穗,夏日佩之以辟秽。

多宝串

编辑

  多宝串,以杂宝为之,贯以彩丝,妇女所用,悬于襟以为饰。

领章

编辑

  领章,陆海军将官礼服领上之饰也。用金线或银线为识,以官之高卑别之。

领结

编辑

  领结,西式衣服之附属品,有二种,或悬胸前,或附颈下。均以绸制,平时用彩色,庆祝用白,吊丧用黑。

项圈锁

编辑

  嘉庆时,扬州玉肆有项圈锁一,式作海棠四瓣。当项一瓣,弯长七寸,瓣梢各镶猫睛宝石一,掩钩搭可脱卸。当胸一瓣,弯长六寸,瓣梢各镶红宝石一粒,掩机钮可叠。左右两瓣各长五寸,皆凿金为榆梅,俯仰以衔东珠,两花蒂相接之处,间以鼓钉金环。东珠凡三十六粒,每粒重七分,各为一节,节节可转。为白玉环者九,环上属圈,下属锁。锁横径四寸,式似海棠,翡地周翠,刻翠为水藻,刻翡为捧洗美人妆。其背镌“乾隆戊申造,赏第三妾院侍姬第四司盥”十六字。锁下垂东珠九鎏,鎏各九珠。蓝宝石为坠脚,长可当脐。估客告人云:“某尼所寄售也。”尼少侍贵人爱姬入都,锁面所镌,即姬小像。贵人既败,尼以婢故,得自赎,脱籍归南中,惊悸舍身,为比丘尼矣。其干质珍丽,制作工巧,为值盖累万也。重儓下婢,奢僭如是,他物称之。乾隆戊申为五十三年,正和坤柄国时也。

木枷

编辑

  滇中苗、倮、、爨、么些之属,担负货物,项戴半木棚,徒行亦不暂脱。相传诸葛武侯定南蛮,设此以号令群夷,使其不敢与汉人为伍,以别贵贱,不知非也。戴木枷者,殆可负重以便农工作苦之用耳。

扳指

编辑

  扳指,一作搬指,又作挷指,又作班指,以象牙、晶玉为之,著于右手之大指,实即古所谓韘。韘,决也,所以钩弦也。

金指甲

编辑

  金指甲,妇女施之于指为饰。欲其指之纤如春葱也。自大指外皆有之。有用银者,古昤弹筝所用之银甲也。又有用银而加珐琅者。程子大以《生查子》词咏之云:“纤影傍妆台,滴粉调新水。嫩护玉葱芽,弹落银筝泪。娇小十三年,不解愁滋味。昨夜小阑花,掐破葱痕细。”

指环

编辑

  指环,以贵金属或宝石制之,约之于指,以为美观。初惟左手之第三、第四两指,后则惟所欲矣。亦谓之戒指。纣作宝干指环。汉宫人御幸,赐银指环。盖古宫禁中本用以为嫔妃进御或有所避忌之符号,后世遂用为普通之指饰,故曰戒指。大宛娶妇,先以同心指环为聘,今乃以为订婚之纪念品,则欧风所渐也。朱竹垞有咏金指环词,调寄《临江仙》,词云:“削就葱根待束,挂将榴火齐炎,殷勤搓粉为君拈。爱他金小小,曾近玉纤纤。数遍檀郎十指,带来第五犹嫌。凭教丽句续香奁。解时愁不断,约了闷翻添。”程子大以《生查子》词咏之云:“香印嵌珠圆,翠影回金缕。浣了玉纤纤,十指中央住。晓起约葱尖,笑向檀郎语。昨夜梦回初,卸入鸳衾去。”

  钏,臂环也,俗谓之镯。古男女适用,今以妇女用之者为多,有金翡翠、白玉镶嵌、金刚钻、珠宝各种。程子大有咏钏词,调寄《生查子》云:“阑畔握香荑,花里停筝柱。双袖乍回时,逗响分明处。琥珀赠从君,翡翠抛怜汝。脱卸一边情,枕臂偎郎语。”

铜圈

编辑

  光绪时,载漪统带神机营,有幕友浙人名王凤歧者,献策令右臂各戴铜圈如钏,以为标识,盖恐其临阵脱逃也。庚子之变,营兵尽作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师,搜寻馀匪,营兵等以圈系熟铜所铸,捋之不下,劈之不开,联军以为左证,见即杀之。

足钏

编辑

  足之有钏,闽、粤之男女为多,以银为之。男长大,则卸之,女非嫁后产子不除也,而缠足者则无。

一身佩二十馀物

编辑

  某尚书丰仪绝美,妆饰亦趋时。每出,一腰带必缀以槟榔荷包,镜扇、四喜,平金诸袋,一钮扣必缀以时表链条、红绿坠、剔牙签诸件,胸藏雪茄纸烟盒及墨水、铅铁各笔、象皮图书、帐簿、手套、金刚钻戒指、羊脂班指、汉玉风藤等镯。统计一身所佩,不下二十馀种之多。

黄带子

编辑

  凡宗室,皆系黄带,故俗称宗室为黄带子。

红带子

编辑

  凡觉罗,皆系红带,故俗称觉罗为红带子。

忠孝带

编辑

  忠孝带,一曰风带,又曰佩帉,视常用之带微阔而短。素巾亦曰手巾,行装必佩之。蒙古松文清公筠谓国初以荷包储食物,以佩帉代马络带者。而满洲震载亭大令钧辨其说,谓闻之前辈,以为马上缚贼之用。凡随扈仓猝有突仪卫者,无绳索,则以此缚之,盖备不虞之用耳。或曰,如以获罪赐尽,仓猝无帛,则以此带代之,故曰忠孝。

带镮

编辑

  国初带镮,用左右二块,系以汗巾、刀觿等类。旋增前后二块,以为美观。后惟用腹前一块,带不垂下。或有左右二块嵌宝石、镀锬金银者,人人可用,不复分别等差矣。

于文襄佩表

编辑

  内廷诸臣趋直,各佩表于带以验晷刻。于文襄公敏中在官,于高宗晚膳前,应交奏片,必置表砚侧,视以起草,虑迟误也。

妇女佩金钱表

编辑

  光绪中叶妇女有以小表佩于衣衽间以为饰者,或金或银,而皆小如制钱,故呼曰金钱表。

总督带刀

编辑

  文臣无带刀者,惟总督腰许带刀,兼武事也。范忠贞公承谟陛见时,召对良久,谢恩出,遗小刀于殿上,圣祖云:“此必范卿之物。”乃命侍卫送还。盖此为平日系腰,遇宴飨时割肉之刀也。

克辟勒拉默

编辑

  徐星伯自伊犁归,携一小圆钱盒,大如拇,上镂银,文绝细,远观之,俨若萆麻子。下有键,所以筦开阖者。上有钮,若表之环,辟之盖之。里色赭底,其中有翠色小雀,红其首,罩以玻璃,如指南针,而雀之首西向。实回回教中阿浑之所佩者也。

  回俗每日于未时以后五时,必向西礼拜。盖其祖国在西,故礼之,且以送日也。然惟阿浑之最尊者方得佩之。其物出于藏地,回疆亦少,得之甚不易也。星伯过叶尔羌时,遇克什米尔部人,货得之,其名曰克辟勒拉默。

折叠扇

编辑

  折叠扇,通称折扇,古名聚头扇。光绪中叶以前,长可尺馀,后仅七八寸。

宫扇

编辑

  宫扇以丰润、杭州所出折扇为贵,图画工细,扇骨有多至百二十根者。及欧风东渐,大内多置电气机扇。然适手所用者,初夏则丰、杭折扇,仲夏则芭蕉团扇,盛夏则雕翎扇。扇柄以金玉、象牙、玳瑁等为之。雕翎或十一叶、九叶、七叶、五叶不等,愈少愈贵,有值数百金者。

阮文达制昉古团扇

编辑

  团扇之名甚古,汉已有之。有明中叶,乃行折扇,至本朝尤盛,遂不复知有古制矣。阮文达于嘉庆丙辰提学浙江,尝得一古团扇,有马和之画,杨妹子题,因依式仿制,以赏诸生之试列高等者。时钱塘陈云伯大令尝应岁试,赋此题,有云:“江南三月春风歇,樱桃花底莺声滑。合欢团扇翦轻纨,分明采得天边月。南渡丹青待诏多,传闻旧谱出宣和。入怀休说班姬怨,羞见曾怜晋女歌。班姬晋女今何有?携来合付纤纤手。阑前扑蝶影香迟,花间障面徘徊久。楼台花鸟院中春,马画杨题竟逼真。歌得合欢词一曲,不知谁是合欢人?”文达阅之,大加称赏,拔置第一,刻入浙江诗课及《定香亭笔谈》。不二十年,团扇之制遂行满天下。钱梅溪尝有《团扇》诗赠文达云:“用舍行藏要及时,制成团扇寄相思。时来毕竟如公少,明月清风一手持。”

蒲扇

编辑

  蒲扇,以蒲为之,质轻而价廉,便于家用。仁和黄铁庵郎中钟有《题圆蒲扇》诗云:“谁把青蒲织细纨,携来皓月比团𪢮。轻摇渐觉凉风至,犹带湘江五月寒。”

王壬秋不握扇

编辑

  王壬秋不握扇,盖嫌其妨手也。惟对宾客,时一持之。颇有当世精扇,常委笥中。每出游远方,多历岁月,适当须扇之时,又随地购置。而世俗初夏,不用蒲葵。同治乙丑四月南归,至樊城而亢热,市中求买,乃无精制,因自忆甲子于韶州,亦买一麤绢团扇,若今宦游人士,未能堪持也。谓时当乏材,则庸夫充位,士不自荐,则太璞归真。既感佳者之委间,又伤用者之不见珍,遂作诗题于上云:“大堤春尽莺花老,归辔重经汉阴道。征战尘荒估客稀,歌词枉说襄阳好。南风吹麦煖气蒸,纨素未裁愁暑增。聊从小市买筠骨,粗疏正忆韶州缯。从来物用始矜贵,谁道过时仍弃置。万物无心随爱憎,空将冰炭伤君意。苏杭细丝京都工,世人争买夸玲珑。宁知轻盈满怀月,不及蒲葵大扇风。湘江藏扇年年怨,箧笥弃捐华落贱。犹经芳袖时卷舒,应胜尘沙逐流转。沈吟物理各推移,自谓繁华全盛时。一朝用舍不相让,多谢秋风班女词。”

坐褥

编辑

  坐褥,文武品官坐班时所用,盘两膝而坐,拜跪之礼,即于其上行之,俗谓之曰拜垫,盖衬托之使厚而高也。

  文官所用者,一品,冬用狼皮,夏用全红褐,衬红毡。二品,冬用獾皮,夏用红褐,镶青褐,衬红毡。三品,冬用貉皮,夏用青褐,衬红毡。四品,冬用野羊皮,夏用青布,衬红毡。五品,冬用青羊皮,夏用蓝布,衬白毡。六品,冬用黑羊皮,夏用酱色布,衬白毡。七品,冬用鹿皮,夏用灰色布,衬白毡。八品,冬用狍皮,夏用土布,衬白毡。九品、未入流,冬用獭皮,夏用土布,衬白毡。

  武官所用者,一品,冬用狼皮,夏用全红褐,衬红毡。二品,冬用獾皮,夏用红褐,镶青褐,衬红毡。三品,冬用豹皮,夏用青褐,镶红褐,衬红毡。四品,冬用野羊皮,夏用青布,衬红毡。五品,冬用青羊皮,夏用蓝布,衬白毡。六品、七品,冬用黑羊皮,夏用黑酱色布,衬白毡。

◀上一类 下一类▶
清稗类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