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五十二

卷第五十一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卷第五十二
宋 司马光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绍兴刊本
卷第五十三

温国文正公文集卷第五十二

  章奏三十七

   起请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札子

   赈济札子

   乞抚纳西人札子

   诏意

   乞先行经明行修科札子

   辞接续支俸札子

   请罢将官札子

    起请科场札

臣伏睹朝廷改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制度第一场试夲经义第二场

试诗赋第三场试论第四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策试新科明法除断

案外试论语孝经义奉圣旨令礼部与两省学士待

制御史台国子监司业集议闻奏臣窃有所见不敢

不以闻凡取士之道常以德行为先文学为后就文

学之中又当以经术为先辞采为后是故周礼大司

徒以六德六行宾兴万民汉以贤良方正孝廉质朴

敦厚取士中兴以后取士尤为精慎至于公府⿰扌⿱彐𧰨 -- 掾

州从事郡国计吏丞史县功曹郷啬夫皆择贤者为

之苟非其人则为丗所讥贬是以人人思自砥砺教

化兴行风俗纯厚乃至后丗陵夷虽政刑紊于上而

节义立于下有以姧回巧伪致冨贵者不为清议所

容此乃徳化之本源王者所先务不可忽也熹平中

诏引诸生能文赋者待制鸿都门下蔡邕力争以为

辞赋小才无益于治不如经术自魏晋以降始贵文

章而贱经术以词人为英俊以儒生为鄙朴下至隋

唐虽设明经进士两科进士日隆而明经日替矣所

以然者有司以帖经墨义试明经专取记诵不询义

理其弊至于离经析注务隐争难多方以误之是致

举人自㓜至老以夜継昼腐唇烂舌虚费勤劳以求

应格诘之以圣人之道瞢若靣墙或不知句读或音

字乖讹乃有司之失非举人之罪也至于以赋诗论

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擿其

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𰯌以进退天下士不

问其贤不肖虽顽如跖𫏋苟程试合格不废高第行

如渊骞程试不合格不免黜落老死衡茅是致举人

专尚辞华不根道德渉猎钞节怀挟剿剽以取科名

诘之以圣人之道未必皆知其中或游处放荡容止

轻儇言行丑恶靡所不至者不能无之其为弊亦极

矣神宗皇帝深鉴其失于是悉罢赋诗及经学诸科

专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此乃革历代之积弊复先王

之令典百丗不易之法也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

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试同已

者取异己者黜使圣人坦明之言转而䧟于奇僻先

王中正之道流而入于异端若已论果是先儒果非

何患学者不弃彼而从此何必以利害诱胁如此其

急也又黜春秋而进孟子废六艺而尊百家加之但

考校文学不勉励德行此其失也凡谋度国事当守

公论不可希时又不可徇俗冝校是非之小大利害

之多少使质诸圣人而不谬酌于人情而皆通稽于

上古而克合施之当丗而可行然后为善也今国家

大议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之法欲尽善尽美以臣所见莫若依先朝

成法合明经进士为一科立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

礼记春秋孝经论语为九经令天下学官依注䟽讲

说学士慱𮗚诸家自择短长各从所好春秋止用左

氏传其公羊榖梁陆淳等说并为诸家孟子止为诸

子更不试大义应举者听自占习三经以上多少随

意皆须习孝经论语于家状前开坐习某经某经又

毎岁委陞朝文官保举一人不拘见在任不在任是

夲部非本部各举所知若系亲戚亦于举状内声说

其举状称臣窃见某州某县人某甲有何行能臣今

举堪应经明行修科于后不如所举臣甘当连坐不

词候奏状到朝廷下礼部贡院置簿各分逐路抄录

本人姓名注举主官位姓名于其下仍下夲州出给

公据付夲人収执及令夲州亦如贡院置薄抄录准

备开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日考验公据其举状既上之后若所举之

人犯𧷢私罪至徒以上情理重及违犯名教候断讫

仍収坐举主奏乞朝廷取勘施行其人未及第者减

五等巳及第者减三䒭坐之一如举选人充京官法

臣窃料此法𥘉行其奔竞属请固不能免若朝廷必

坐举主无有所赦三五人后自皆慎择其人不敢妄

举如此则士之居郷居家独处暗室立身行已不敢

不慎惟惧玷缺有闻于外矣所谓不言之教不肃而

成不待学官日训月察立赏告讦而士行自美矣毎

遇开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其有举主者自称应经明行修举仍于所

投家状前开坐举主官位姓名有司捡会簿上合同

方许収接其无举主者只称应郷贡进士举如常法

毎举人三人以上自相结为一保止保委是正身及

是夲贯不曽犯真刑无隐忧匿服此外皆不保其夲

州及贡院考试并依旧法差封弥誊录监门巡铺官

程试之严加检察相聚传义传本怀挟代笔违者扶

出第一场先试孝经论语大义五道内孝经一道论

语四道先湏备载正文次述注疏大意次引诸家异

义次以己见评其是非以援据精详理长文优者为

通其次为粗援据䟽略理短文拙者为否三通以上

为合格不合格者先次駮放合格者榜引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就试

如旧试经学诸科法或合格人数太少则委试官临

时短中求长详酌放过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尚书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周礼次

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仪礼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礼记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春秋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周易大义

各五道令举人各随所习经书就试考校过落如孝

经论语法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论二道一道于儒家诸子书内出

题一道于历代正史内岀题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试策三道皆问时

务考䇿之日方依解额及奏名人数定去留编排高

下以经数多者在上经数均以谕策理长文优者在

上其经明行修举人并于进士前别作一项出榜解

发及奏名至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千字以上封弥官

于号上题所明经数及举主人数候考校详定毕编

排之时亦以经数多者在上经数均以策理长文优

者在上文理均以举主多者在上其经明行修举人

亦于进士前别作一项编排先放及第其推恩注官

比进士特加优异它时选择清要官馆阁台諌等并

湏先取经明行修人其举主姓名常于官告前声说

如此则举人皆务尊尚经术穷圣人指趣不敢不精

旁览子史不敢不博又不流放入于异端小说讲求

时务亦不敢不知所得之士既有行义又能明道又

能博学又知从政其为国家之用岂不贤于今日之

所取乎所有今来乞复诗赋者皆向日老举人止习

诗赋不习经义应举不得故为此说欲以动揺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制度为已私便朝廷若不欲弃捐󠄂旧人候将来科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进士有特奏名者令试诗赋随其优劣等第推恩亦

无伤也不可以此轻改成法复从弊俗误惑后生若

以为文章之士国家所不可无即乞试夲经合格日

投状乞试𮦀文于试论次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引试或律诗或歌行或

古赋或颂或铭或赞或四六表启临时委试官出题

目试某文定篇数字数共湏及五百字以上取辝采

高下者为合格候得解及奏名及第日编排姓名高

下各在数经同等人之上如此则文章之士亦不乏

矣至于律令𠡠式皆当官者所湏何必置明法一科

使为士者䂊习之夫礼之所去刑之所取为士者果

能知道义自与法律⿱冝八 -- 𡨋合若其不知但日诵徒流绞

斩之书习鍜錬文致之事为士已成刻薄从政岂有

循良非所以长育人材敦厚风俗也朝廷若不欲废

弃巳习之人其明法曽得解者依旧应举未曽得解

者不得更应则収拾无遗矣臣愚所见如此伏乞以

臣所奏及礼部等官所议谤国子监门及遍下诸州

有州学处榜州学门令举人限一月内投状指定何

法为善仰夲州附逓以闻候到京齐足更委其他执

改看详参酌从长施行取进止

    赈济札子

臣𥨸惟郷村人戸播殖百榖种蓻桑麻乃天下衣食

之原比于馀民尤冝存恤凡人情恋土各愿安居苟

非无以自存岂愿流移它境国家若于未流移之前

早行赈济使粮食相接不至失业则比屋安堵官中

所费少而民间实受赐若于既流移之后方散米煮

粥以有限之储蓄待无穷之流民徒更聚而饿死官

中所费多而民实无所济伏睹近降朝旨令戸部⿰扌𭥍 -- 指

挥府界诸路提点刑狱司体量州县人戸如委是阙

食据见在义仓及常平米榖速行赈济仍丁宁指挥

州县多方存恤无致流移失所此诚得安民之要道

然所以能使流民不移者全在本县令佐得人欲乞

更令提点刑狱司指挥逐县令佐专切体量郷村人

戸有阙食者一靣申知上司及夲州更不候回报即

将夲县义仓及常平仓米榖直行赈济仍据郷村五

等人戸逐戸计口出给暦头大人日给二升小儿日

给一升令各从民便或五日或十日或半月一次赉

历头诣县请领县司亦置簿照会若本县米榖数少

则先从下戸出给历头有馀则并及上戸其不愿请

领者亦听候将来夏秋成熟粮食相接日即据簿暦

上所贷过粮令随税送纳一斗只纳一斗更无利息

其令佐若别有良法简易便民胜于此法者亦听从

便要在民下乏食不至流移而巳仍令提点刑狱司

常切体量逐县令佐有能用心存恤阙食人戸虽系

灾伤并不流移者保明闻奏优与酬奖其全不用心

赈贷致戸口多流移者取勘闻奏乞行停替庶使官

吏有所劝沮百姓实霑圣泽取进止

    乞抚纳西人札子

臣先于二月中曽上言乞因新天子継统下诏悉赦

西人之罪与之更始虽未还其侵疆且给岁赐待之

如故此道大体正万全无失既而执政所见各有异

同沮难迁延遂屏弃不行臣𥨸闻今来西人巳有閞

报定使副诣阙贺登宝位国家若于此际又不下诏

开而纳之万一西人蓄怨积愤肆其悖心或有一骑

犯边或于表牒中有一语不逊当是之时虽欲招纳

乃是畏其陆梁伤威毁重何耻如之臣之前策亦不

可行矣㐲望陛下令三省枢密院将臣二月三日十

二日十六日并今来所上文字一处进呈臣愚欲为

国家消患于未萌诚惜此机会夙夜遑遑废寝忘食

陛下若俟询谋佥同然后施行则执政人人各有所

见臣言必又屏弃凡边境安则中国安此乃国家安

危之机伏望陛下察臣所言甚易行而无后害可使

华夷两安为利甚大㫁自圣旨勿复有疑取进止

    诏意元祐元年三月上

朕闻王者奄有四极至仁无𥝠靡间华夷视之如一

国主秉常丗守西土藩卫中邦自其祖𢑱兴以来

沐浴皇化职贡时至率多忠勤仁宗皇帝加之宠名

胙以大国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予之数岁则有常曏因𫟪臣奏陈云彼

君臣失职及移文诘问曽无报应神宗皇帝乃出师

命将极彼阽危在于夏国主秉常实有大造而所部

之人⿺辶处敢自绝侵轶我边部䖍刘我吏民正旦同天

皆不入贺国家包以大度置而不问但绝岁赐以俟

悛心不幸光帝违弃万国朕嗣守令绪祗承前志夙

夜寅畏迨今期年宣广恩泽无幽不振而夏国主秉

常屡遣使者造于阙庭吊祭讣告寖修常軄朕惟江

海之大来则受之岂复追念往昔校计细故冝舍其

前日之不恭取其今兹之效顺旷然湔涤与之更始

自今申欶将吏严戢兵民毋得辄规小利扰彼疆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凡岁时颁赉命有司率由旧章必使桴鼓不鸣烽燧

无警彼此之民早眠晏起同底太宁不亦休㦲可布

告中外咸使闻知

    乞先行经明行修科札子元祐元年

臣先上言乞毎岁委陞朝文官保举一人应经

明行修科与进士并置程试一如进士惟扵

及第后推恩优异以劝勉天下举人使敦修士行昨

巳有朝旨来年科场且依旧法施行窃闻近有圣旨

其进士经义并兼用注䟽及诸家之说或己见仍罢

律义先次施行臣窃详朝廷之意盖为举人经义文

体专习王氏新学为日巳久来年科场欲兼取旧学

故有此指挥令举人豫知而习之臣所乞置经明行

修科者欲使举人知向去科场朝廷敦尚行义不专

取文学所以美教化厚风俗比于经义文体尤为要

切冝使举人豫知欲乞亦降朝旨先次施行况与进

士旧法两不相妨取进止

    辞接续支俸札子

臣以假满百日自四月以后不敢勘请俸给闻近有

圣旨特再给臣宽假将治其俸给等接续支给臣自

正月二十一日以病在朝假久而不愈亦曽陈乞宫

观以养衰残圣恩不许更除左仆射臣惶𢙢失图不

敢复言自尔日望痊平入觐丹扆面陈至诚庶得极

竭疲驽且供旧职以𥙷报万分而藏府虽宁疮疡

愈肌体羸瘠足力全无步履甚难拜起不得以此无

由朝参计告假不管本职公事及一百一十馀日入

觐之期未能自定窃以百日停俸著在旧章况臣当

表率百僚岂敢废格不行臣闻孔子曰先事后得诗

云不素䬸兮今虽圣泽优厚曲加矜恤而使臣违先

事之义重素䬸之罪四海指目何以自安伏望圣慈

许臣依条百日外住支请受候参假日依旧庶使臣

得安心养疾保全微躯取进止

    请罢将官札子

臣于去年四月二十七日曽上言州县者百姓之根

夲长吏者州县之根夲根夲危则枝叶何以得安故

自古以来置州郡必严其武备设长吏必盛其侍卫

所以安百姓卫朝廷也秦㓕六国以为兵不复用虽

置郡守而以御史监之堕名城销锋镝故陈胜吴广

起而郡县不能制国随以亡晋武帝平吴悉罢州郡

县兵陶璜山涛皆言州郡武备不可废及永宁以后

盗贼群起州郡无备天下遂大乱国朝置緫管钤辖

都监监押为将率之官凡州县兵马其长吏未尝不

同管辖盖知州则一州之将知县则一县之将也熙

宁中谋臣建议分天下禁军毎数千为一将别置将

官以领之训练差使抽那一出其手其逐州緫管以

下及知州知县皆不得开预量留羸弱下军及剰贠

以充夲州白直及诸般差使而已凡设官分职当上

下相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扌𭥍 -- 指纪纲乃立今为州县

长及緫管䓁官而于所部士卒有不相统摄殆如路

人者至于仓库守宿街市巡逻亦皆乏人虽于条有

许差将下兵士者而州县不得直差湏牒将官往往

占护不肯差拨万一有非常之变州县长吏何以号

令其众制御姧宄哉臣目睹前宰相西京留守韩绛

谒嵩山起建道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其将下禁军充白直者于条不得

出城经宿所敢留者剰贠七八人而已况僻小州县

其守御之备侍卫之众可知矣臣当时乞悉罢将官

其逐州县禁军并委长吏与緫管等官同共提举教

阅及诸多差使其州县长吏所给白直皆如嘉祐编

敕以前之数臣自上此文字后来不闻朝廷有所施

行窃见今岁诸处多阙雨泽盗贼颇多州县全无武

备长吏侍卫单寡禁军尽属将官将官多与长吏争

衡长吏势力远出其下万一有如李顺王伦攻城䧟

邑之冦或如王均王则窃发肘腋之变岂不为朝廷

旰食之忧邪王者制治于未乱保安于未危岂可自

恃太平之久谓必无此等事邪又自祖宗以来诸军

少曽在营常分畨往縁边及诸路屯驻驻泊盖欲使

之均劳逸知艰难识战闘习山川自置将官以来苟

非有所征讨全将起发与将官偕行外其馀常在夲

营不复分畨屯驻驻泊饱食安坐养成骄惰之性岁

月滋久恐不可复用又毎将下各有部队将准备差

遣指使之类一二十人而诸州緫管钤辖都监监押

贠数亦如旧设官重复虚费廪禄凡将官之设有害

无利天下晓军政者莫不知之臣愚伏望朝廷如臣

前奏尽罢诸路将官其禁军各委夲州县长吏与緫

管钤辖都监监押等管辖一如未置将官以前之法

其诸州军兵马全少不足守御之处量与立额招添

其守御有备而冦贼之发不能式遏或弃城迯避或

率吏民迎贼或敛民财赂贼虽责之以死彼亦甘心

今平居驺从且不能备一旦冦至责以死节不亦难

哉取进止


温国文正公文集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