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沧浪先生集

吾先子于人少许可。平昔所相善。皆一时胜流闻人。而然其志同趣合。托为知己者。独沧浪先生一人。呜呼。交道之丧久矣。世号为善交者。鲜能久而敬矣。况所谓知己者乎。唯吾先子与先生。实有古道焉。不啻其利断金而其臭如兰矣。盖先生。牛溪先生之冢嗣而吾先子早受业于成先生之门。且为再从兄弟之亲。结发相与定交。至于白首如一日焉。湸自幼稚时。常见先生自坡山抵洛。短㒒羸马。委蛇而行。直造吾家。款洽累日而返。先子时或在外。先生亦必往会。虽数日程之远。不惮命驾也。先生平居。不为崖异。不事表襮。油油焉一任天真。而亦不离礼法之中。有如良玉在璞。衣锦尚䌹。不求其文之著。而人皆望之知其为抱道君子。若其履行之笃。识见之高。言论之正。盖得于家庭之学。而亦见其天赋之美也。此乃知者知之。而世未必尽知之也。先生所居。颇有溪山之趣。即听松,牛溪两先生考槃之地也。碧岫清流。皆当日仁智之所乐。而先生嗣守旧业。优游终老于其间。箪豆屡空。而处之晏如。其于世利。视之如浮云。性不喜饮。而素抱羸病。扶以酒力。故一瓯浊醪。常自随身。有时微醺。击节高咏。音韵清越。若出金石。盖其游心千古。激昻宇宙。胸中所抱负而自奇者。固不浅鲜。而此则尤非世俗之所能知者。时于文字章句之间。有见气象之仿佛。而恶能尽其蕴哉。先生自少病未能功苦声读。而顾喜观书。到老手不释卷。凡于义理之精粗。古今之治乱。人物之高下。文章之得失。有若指诸掌而腹为笥矣。故发为文词。典则波澜。自能追轨古作者。于诗尤有异才。自七八岁时。出语惊人。体素李公少负俊才。晩益大肆力于文章。高步词坛。睥睨一世。而最畏先生。盖自少时为所压倒。故终身未能无慑伏之心云。先生之诗文摠若干首。裒为一秩。先生之胤㮨子乔氏将剞劂以传于后。东溟郑君平序其首。且令余跋其尾。非不知余之不文。而岂非义不可终无一言以相斯役耶。夫以余之颛劣无似。自在髫齓。特荷先生之眷怜。视之犹子。凡有一语一句。过加奖许。谓可与教。而至作读书法以遗之。郑重之意。铭佩寸心。而到今老洫。无分毫所成就以副先哲之所期待。每自抚躬悲叹。若乃扬确品藻。则东溟之序备述之矣。奚余辞之赘。只书所感于怀。以附卷末云。

岁在癸卯仲秋上浣。族侄高灵申湸谨跋。

今年春。昌宁成汝中以书至。且曰。曾大父沧浪先生遗稿。尝为吾子所重。湖南伯申公翼相将付诸绣梓。愿卒有以相之。余辞不获。窃惟成氏大显于国朝。其始固以勋阀词章名矣。至于中世。尤能以隐德正学。标的斯文。盖无逾于听松,牛溪二先生者。公又牛溪之门子也。天质醇古。孝友笃至。学于家庭。绰有高识雅操。所与游尽一时善士。及牛溪没而被群奸追论禠爵。公即屏居溪上旧庐。养亲敦礼。晦静自臧。始终几十数年。箪瓢屡罄而处之逌然。会仁祖中兴。朝议将大用公。乃求出知外县。未几归卒于汉师。士林痛惜之。初。二先生继隐坡山。往往咏怀。冲澹闲远。一本之性情。公更沿袭充拓。超然深诣。非词人可及。其为文章。简洁尔雅。鉴识轨度。逾益精善。虽世之素号操觚大家。莫能轩轾焉。以至所述太极辨,洪范说。最多奥指深思。殆是二先生所未暇为。则亦可谓有补于后学之讲义。呜呼。若公者其讵不谓之质有其文。彬彬君子也耶。公之言行事迹。详著于墓道诸刻中。玆不多赘。汝中名至善。方用力于家学云。时崇祯壬戌之四月。潘南朴世采。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