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颜师古注/地理志/序

 地理志第八 汉书颜师古注
地理志第八
地理志第八地理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一〕方制万里,画野分州,〔二〕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三〕书云“协和万国”,〔四〕此之谓也。尧遭洪水,褱山襄陵,〔五〕天下分绝,为十二州,〔六〕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七〕任土作贡。〔八〕

  〔一〕 师古曰:“旁行,谓四出而行之。”

  〔二〕 师古曰:“方制,制为方域也。画谓为之界也。野,古野字。画音获。”

  〔三〕 师古曰:“易比卦象辞。”

  〔四〕 师古曰:“虞书尧典之辞也。”

  〔五〕 师古曰:“褱字与(古)怀(字)同。怀,包也。襄,驾也。言水大汎溢,包山而驾陵也。”

  〔六〕 师古曰:“九州之外有并州、幽州、营州,故曰十二。水中可居者曰州。洪水汎大,各就高陆,人之所居,凡十二处。”

  〔七〕 师古曰:“其数在下也。”

  〔八〕 师古曰:“任其土地所有,以定贡赋之差也。”

  曰:禹敷土,〔一〕随山栞木,奠高山大川。〔二〕

  〔一〕 师古曰:“敷,分也,谓分别治之。自此以下皆是夏书禹贡之文。”

  〔二〕 师古曰:“栞,古刊字也。奠,定也。言禹随行山之形状而刊斫其木,以为表记,决水通道,故高山大川各得安定也。”

  冀州既载,〔一〕壶口治梁及岐。〔二〕既修太原,至于岳阳。〔三〕覃怀底绩,至于衡章。〔四〕厥土惟白壤。〔五〕厥赋上上错,〔六〕厥田中中。〔七〕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八〕鸟夷皮服。〔九〕夹右碣石,入于河。〔一0〕

  〔一〕 师古曰:“两河间曰冀州。载,始也。冀州,尧所都,故禹治水自冀州始也。”

  〔二〕 师古曰:“壶口山在河东。梁山在夏阳。岐山在美阳,即今之岐州岐山县箭括岭也。禹循山而西,治众水。”

  〔三〕 师古曰:“太原即今之晋阳是也。岳阳在太原西南。”

  〔四〕 师古曰:“覃怀,近河地名也。底,致也。绩,功也。衡章,谓章水横流而入河也。言禹于覃怀致功以至衡章也。底音之履反。”

  〔五〕 师古曰:“柔土曰壤。”

  〔六〕 师古曰:“赋者,发敛土地所生之物以供天子也。上上,第一也。错,杂也。言赋第一,又杂出诸品也。”

  〔七〕 师古曰:“言其高下之形摠于九州之中为第五也。一曰,为其肥瘠之等差也。它皆类此。”

  〔八〕 师古曰:“恒、卫,二水名。恒水出恒山,卫水在灵寿。大陆,泽名,在钜鹿北。言恒、卫之水各从故道,大陆之泽已可耕作也。”

  〔九〕 师古曰:“此东北之夷,搏取鸟兽,食其肉而衣其皮也。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

  〔一0〕师古曰:“碣石,海边山名也。言禹夹行此山之右而入于河,逆上也。”

  泲、河惟兖州。〔一〕九河既道,〔二〕雷夏既泽,雍、沮会同,〔三〕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四〕厥土黑坟,〔五〕屮繇木条。〔六〕厥田中下,〔七〕赋贞,〔八〕作十有三年乃同。〔九〕厥贡漆丝,〔一0〕厥棐织文。〔一一〕浮于泲、漯,通于河。〔一二〕

  〔一〕 师古曰:“泲本济水之字,从水〈泲,去氵〉声。言此州东南据济水,西北距河。泲音姊。”

  〔二〕 师古曰:“九河,河水分为九,各从其道。尔雅曰:‘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般、鬲津,是曰九河。’一说,道读曰导。导,治也。”

  〔三〕 师古曰:“雷夏,泽名,在济阴城阳西北。言此泽还复其故,而雍、沮二水同会其中也。沮音千余反。”

  〔四〕 师古曰:“降,下也。宅,居也。言此地宜桑,先时人众避水,皆上丘陵,今水害除,得以蚕织,故皆下丘居平土也。”

  〔五〕 师古曰:“色黑而坟起也。坟音扶粉反。”

  〔六〕 师古曰:“屮,古草字也。繇,悦茂也。条,修畅也。繇音弋昭反。”

  〔七〕 师古曰:“第六也。”

  〔八〕 师古曰:“贞,正也。州第九,赋亦正当也。”

  〔九〕 师古曰:“治水十三年,乃同于它州,言用功多也。”

  〔一0〕师古曰:“贡,献也。地宜漆林,又善蚕丝,故以献也。”

  〔一一〕师古曰:“棐与篚同。篚,竹器,筐属也。织文,锦绮之类,盛于筐篚而献之。”

  〔一二〕师古曰:“浮,以舟渡也。泲、漯,二水名。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因水入水曰通。漯音它合反。”

  海、岱惟青州。〔一〕嵎夷既略,惟、甾其道。〔二〕厥土白坟,海濒广潟。〔三〕田上下,赋中上。〔四〕贡盐、𫄨,海物惟错,〔五〕岱畎丝、枲、鈆、松、怪石,〔六〕莱夷作牧,厥棐檿丝〔七〕。浮于汶,达于泲。〔八〕

  〔一〕 师古曰:“东北据海,西南距岱。岱即太山也。”

  〔二〕 师古曰:“嵎夷,地名也,即阳谷所在。略,言用功少也。惟、甾,二水名。皆复故道也。惟水出琅邪箕屋山。甾水出泰山莱芜县。惟字今作潍,甾字或作淄,古今通用也。一曰,道读曰导。导,治也。”

  〔三〕 师古曰:“濒,水涯也。潟,卤咸之地。濒音频,又音宾。潟音昔。”

  〔四〕 师古曰:“田第三,赋第四。”

  〔五〕 师古曰:“葛之精者曰𫄨。海中物产既多,故杂献。”

  〔六〕 师古曰:“畎,小谷也。枲,麻属也。鈆,青金也。怪石,石之次玉美好者也。言岱山之谷,出丝、枲、鈆、松、怪石五种,皆献之。畎音工犬反。”

  〔七〕 师古曰:“莱山之夷,地宜畜牧。檿,檿桑也。食檿之蚕丝,可以弦琴瑟。檿音乌簟反。”

  〔八〕 师古曰:“汶水出泰山郡莱芜县原山。言渡汶水西达于泲也。汶音问。”

  海、岱及淮惟徐州。〔一〕淮、沂其乂,蒙、羽其艺。〔二〕大野既猪,东原厎平。〔三〕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四〕田上中,赋中中。〔五〕贡土五色,〔六〕羽畎夏狄,峄阳孤桐,〔七〕泗濒浮磬,〔八〕淮夷蠙珠臮鱼,〔九〕厥棐玄纤缟。〔一0〕浮于淮、泗,达于河。〔一一〕

  〔一〕 师古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二〕 师古曰:“淮、沂二水已治,蒙、羽二山皆可种艺也。淮出大复山。沂出泰山。沂音牛依反。”

  〔三〕 师古曰:“大野即钜野泽也。猪,停水也。东原,地名。厎,致也。言大野之水既已停蓄也。东原之地致功而平可耕稼也。”

  〔四〕 师古曰:“埴,黏土也。渐包,言相渐及包裹而生。”

  〔五〕 师古曰:“田第二,赋第五。”

  〔六〕 师古曰:“王者取五色土,封以为太社,而此州毕贡之,言备有。”

  〔七〕 师古曰:“羽畎,羽山之谷也。夏狄,狄雉之羽可为旌旄者也,羽山之谷出焉。峄阳,峄山之阳也。山南曰阳。孤桐,特生之桐也,可为琴瑟,峄山之南生焉。峄音驿。”

  〔八〕 师古曰:“泗水之涯浮出好石,可为磬也。泗水出济阴乘氏县。”

  〔九〕 师古曰:“淮夷,淮水上之夷也。蠙珠,珠名。臮,及也。言其地出珠及美鱼也。蠙音步千反,字或作玭。”

  〔一0〕师古曰:“玄,黑也。纤,细缯也。缟,鲜支也,即今所谓素者也。言献黑细缯及鲜支也。”

  〔一一〕师古曰:“渡二水而入于河。”

  淮、海惟扬州。〔一〕彭蠡既猪,阳鸟逌居。〔二〕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三〕篠簜既敷,〔四〕屮夭木乔。〔五〕厥土涂泥〔六〕。田下下,赋下上错。〔七〕贡金三品,〔八〕瑶、瑻、篠簜,齿、革、羽毛,〔九〕鸟夷卉服,〔一0〕厥棐织贝,〔一一〕厥包橘、柚,锡贡。〔一二〕均江海,通于淮、泗。〔一三〕

  〔一〕 师古曰:“北据淮,南距海。”

  〔二〕 师古曰:“彭蠡,泽名,在彭泽县西北。阳鸟,随阳之鸟也。言彭蠡之水既已蓄聚,则鸿雁之属所共居之。蠡音礼。”

  〔三〕 师古曰:“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也。震泽在吴西,即具区也。厎,致也。言三江既入,则震泽致定。”

  〔四〕 师古曰:“篠,小竹也。簜,大竹也。敷谓布地而生也。篠音先了反。簜音荡。”

  〔五〕 师古曰:“夭,盛貌也。乔,上竦也。夭音于骄反。乔音桥,又音骄。”

  〔六〕 师古曰:“瀸洳湿也。”

  〔七〕 师古曰:“田第九,赋第七。又杂出诸品。”

  〔八〕 师古曰:“金、银、铜。”

  〔九〕 师古曰:“瑶、瑻,皆美玉名也。齿,象齿也。革,犀革也。羽旄,谓众鸟之羽可为旄者也。瑻音昆。”

  〔一0〕师古曰:“鸟夷,东南之夷善捕鸟者也。卉服,𫄨葛之属。”

  〔一一〕师古曰:“织谓细布也。贝,水虫也,古以为货。”

  〔一二〕师古曰:“柚,似橘而大,其味尤酸。橘、柚皆不耐寒,故包裹而致之也。锡贡者,须锡命而献之,言不常来也。柚音弋救反。”

  〔一三〕师古曰:“均,平也。通淮、泗而入江海,故云平。”

  荆及衡阳惟荆州。〔一〕江、汉朝宗于海。〔二〕九江孔殷〔三〕,沱、灊既道,云梦,土作乂。〔四〕厥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五〕贡羽旄、齿、革,金三品,〔六〕杶、干、栝、柏,厉、砥、砮、丹,〔七〕惟箘簵、楛,三国厎贡厥名,〔八〕包匦菁茅〔九〕,厥棐玄𫄸玑组,〔一0〕九江纳锡大龟。〔一一〕浮于江、沱、灊、汉,逾于洛,至于南河。〔一二〕

  〔一〕 师古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也。”

  〔二〕 师古曰:“江、汉二水归入于海,有似诸侯朝于天子,故曰朝宗。宗,尊也。”

  〔三〕 师古曰:“孔,甚也。殷,中也。言江水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形之中。”

  〔四〕 师古曰:“沱、灊,二水名,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灊。云梦,泽名。言二水既从其道,则云梦之土可为(畋鱼)〔畎亩〕之治也。沱音徒何反。灊音潜。一曰,道读曰导。导,治也。”

  〔五〕 师古曰:“田第八,赋第三。”

  〔六〕 师古曰:“自金以上所贡与扬州同。”

  〔七〕 师古曰:“杶木似樗而实。干,柘也。栝木柏叶而松身。厉,磨也。砥,其尤细者也。砮,石名,可为矢镞。丹,赤石也,所谓丹沙者也。杶音丑伦反。栝音古活反。砥音指,又音(祗)〔扺〕。砮音奴。”

  〔八〕 师古曰:“箘簵,竹名,楛,木名也,皆可为矢。言此州界本有三国致贡斯物,其名称美也。箘音囷。簵音路。楛音(枯)〔怙〕。”

  〔九〕 师古曰:“匦,柙也。菁,菜也,可以为葅。茅可以缩酒。苞其茅匦其菁而献之。匦音轨。菁音精。”

  〔一0〕师古曰:“玄,黑色。𫄸,绛也。玑,珠之不圜者。组,绶类也。𫄸音勋。玑音机,又音祈。”

  〔一一〕师古曰:“大龟尺有二寸,出于九江。锡命而纳,不常献也。”

  〔一二〕师古曰:“逾,越也。言渡四水而越洛,乃至南河也。南河在冀州南。”

  荆、河惟豫州。〔一〕伊、雒、瀍、涧既入于河,〔二〕荥、波既猪,〔三〕道荷泽,被盟猪。〔四〕厥土惟壤,下土坟垆。〔五〕田中上,赋错上中。〔六〕贡漆、枲、𫄨、纻、棐纤纩,〔七〕锡贡磬错。〔八〕浮于洛,入于河。〔九〕

  〔一〕 师古曰:“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

  〔二〕 师古曰:“伊出陆浑山,雒出冢领山,瀍出谷成山,涧出黾池山,四水皆入河。”

  〔三〕 师古曰:“荥,沇水泆出所为也,即今荥泽是也。波,亦水名。言其水并已遏聚矣。一说,谓荥水之波。”

  〔四〕 师古曰:“荷泽在湖陵。盟猪亦泽名,在荷之东北。言治荷泽之水衍溢,则使被及盟猪,不常入也。道读曰导。荷音歌。被音被马之被。盟音孟。”

  〔五〕 师古曰:“高地则壤,下地则坟。垆谓土之刚黑者也,音卢。”

  〔六〕 师古曰:“田第四,赋第二,杂出第一。”

  〔七〕 师古曰:“纻,织纻为布及𦈌也。纤纩,细绵也。纻音伫。纩音旷。”

  〔八〕 师古曰:“错,治玉之石。磬错,言可以治磬也。亦待锡命而贡。”

  〔九〕 师古曰:“因洛入河也。”

  华阳、黑水惟梁州。〔一〕岷、嶓既艺,沱、灊既道,〔二〕蔡、蒙旅平,和夷厎绩。〔三〕厥土青黎。〔四〕田下上,赋下中三错。〔五〕贡璆、铁、银、镂、砮、磬,〔六〕熊、罴、狐、狸、织皮。〔七〕西顷因桓是来,〔八〕浮于灊,逾于沔,〔九〕入于渭,乱于河。〔一0〕

  〔一〕 师古曰:“东据华山之南,西距黑水。”

  〔二〕 师古曰:“岷,岷山也。嶓,嶓冢山也。言水已去,二山之土皆可种艺。沱、灊,二水,治从故道也。岷音旻。嶓音波。道读曰导。”

  〔三〕 师古曰:“蔡、蒙,二(水)〔山〕名。旅,陈也。旅平,言已平治而陈祭也。和夷,地名,亦以致功可耕稼也。”

  〔四〕 师古曰:“色青而细疏。”

  〔五〕 师古曰:“田第七,赋第八,又杂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

  〔六〕 师古曰:“璆,美玉也。镂,刚铁也。磬,磬石也。璆音虬。”

  〔七〕 师古曰:“织皮,谓罽也。言贡四兽之皮,又贡(维)〔杂〕罽。”

  〔八〕 师古曰:“西顷,山名,在临洮西南。桓,水名也。言治西顷山,因桓水是来,无它道也。顷读曰倾。”

  〔九〕 师古曰:“汉上曰沔,音莫践反。”

  〔一0〕师古曰:“正绝流曰乱。”

  黑水、西河惟雍州。〔一〕弱水既西,〔二〕泾属渭汭。〔三〕漆、沮既从,酆水逌同。〔四〕荆、岐既旅,〔五〕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六〕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七〕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八〕厥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九〕贡球、琳、琅玕。〔一0〕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一一〕会于渭汭。〔一二〕织皮昆仑、析支、渠叟,西戎即叙。〔一三〕

  〔一〕 师古曰:“西据黑水,东距西河。西河即龙门之河也,在冀州西,故曰西河。”

  〔二〕 师古曰:“治使西流至合黎。”

  〔三〕 师古曰:“属,逮也。水北曰汭。言治泾水入于渭也。属音之欲反。汭音芮,又音而悦反。”

  〔四〕 师古曰:“漆、沮,即冯翊之洛水也。酆水出鄠之南山。言漆、沮既从入渭,酆水亦来同也。逌,古攸字也。攸,所也。沮音七余反。”

  〔五〕 师古曰:“荆、岐,二山名。荆在岐东。言二山治毕,已旅祭也。”

  〔六〕 师古曰:“终南、惇物二山皆在武功。鸟鼠山在陇西首阳西南。自终南西出至于鸟鼠也。”

  〔七〕 师古曰:“高平曰原,下湿曰隰。猪野,地名。言皆致功也。”

  〔八〕 师古曰:“三危,山名,已可居也。三苗,本有苗氏之族,徙居于此,分而为三,故言三苗。今皆大得其次叙。”

  〔九〕 师古曰:“田第一,赋第六。”

  〔一0〕师古曰:“球、琳,皆玉名。琅玕,石似珠者也。球音求,又音虬。琳音林。琅音郎。玕音干。”

  〔一一〕师古曰:“积石山在金城西南,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皆河水所经。”

  〔一二〕师古曰:“逆流曰会。自渭北涯逆流西上。”

  〔一三〕师古曰:“昆仑、析支、渠叟,三国名也。言此诸国皆织皮毛,各得其业。而西方远戎,并就次叙也。叟读曰搜。”

  道〈氵幵〉及岐,至于荆山,〔一〕逾于河;〔二〕壶口、雷首,至于大岳;〔三〕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四〕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五〕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六〕熊耳、外方、桐柏,至于倍尾。〔七〕道嶓冢,至于荆山;〔八〕内方,至于大别;〔九〕崏山之阳,至于衡山,〔一0〕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一一〕。

  〔一〕 师古曰:“自此以下,更说所治山水首尾之次也。治山通水,故举山言之。〈氵幵〉山在〈氵幵〉县西。道读曰导。后皆类此。〈氵幵〉音苦坚反。”

  〔二〕 师古曰:“即梁山龙门。”

  〔三〕 师古曰:“自壶口、雷首而至大岳也。雷首在河东蒲阪南。大岳即所谓岳阳者。”

  〔四〕 师古曰:“厎柱在陕县东北,山在河中,形若柱也。析城山在濩泽西南。王屋山在垣县东北。”

  〔五〕 师古曰:“太行山在河内山阳西北。恒山在上曲阳西北。言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于海。行音胡郎反。”

  〔六〕 师古曰:“朱圉山在汉阳冀县南。太华即今华阴山。”

  〔七〕 师古曰:“熊耳在陕东。外方在颍川故县,即崇高也。桐柏在平氏东南。倍尾在安陆东北。言四山相连也。倍读曰陪。”

  〔八〕 师古曰:“嶓冢山在梁州南。此荆山在南郡临沮东北。嶓音波。”

  〔九〕 师古曰:“内方在荆州。大别在庐江安丰也。”

  〔一0〕师古曰:“崏山在蜀郡湔氐西。衡山在长沙湘南之东南。崏山,江所出。衡山,江所经。”

  〔一一〕师古曰:“敷浅原,一名(博)〔傅〕阳山,在豫章历陵南。”

  道弱水,至于合藜,馀波入于流沙。〔一〕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二〕道河积石,至于龙门,〔三〕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四〕又东至于盟津,〔五〕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六〕北过降水,至于大陆,〔七〕又北播为九河,〔八〕同为逆河,入于海。〔九〕嶓冢道漾,东流为汉,〔一0〕又东为沧浪之水,〔一一〕过三澨,至于大别,〔一二〕南入于江,〔一三〕东汇泽为彭蠡〔一四〕,东为北江,入于海。〔一五〕崏山道江,东别为沱,〔一六〕又东至于醴,〔一七〕过九江,至于东陵,〔一八〕东迆北会于汇,〔一九〕东为中江,入于海。〔二0〕道沇水,东流为泲,〔二一〕入于河,轶为荥,〔二二〕东出于陶丘北,〔二三〕又东至于荷〔二四〕,又东北会于汶,〔二五〕又北东入于海。〔二六〕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酆,又东至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道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一〕 师古曰:“合藜山在酒泉。流沙在敦煌西。”

  〔二〕 师古曰:“黑水出张掖鸡山,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山,又南流而入于南海。”

  〔三〕 师古曰:“积石山在河关西羌中。龙门山在夏阳北。言治河施功,自积石起,凿山穿地,以通其流,至龙门山也。”

  〔四〕 师古曰:“自龙门南流以至华阴,又折而东经厎柱。”

  〔五〕 师古曰:“盟读曰孟。孟津在洛阳之北,都道所凑,故号孟津。孟,长大也。”

  〔六〕 师古曰:“洛汭,洛入河处,盖今所谓洛口也。山再重曰伾。大伾山在成皋。伾音平鄙反。”

  〔七〕 师古曰:“降水在信都。大陆在钜鹿。”

  〔八〕 师古曰:“播,布也。”

  〔九〕 师古曰:“同,合也。九河又合而为一,名为逆河,言相迎受也。海即渤海是也。”

  〔一0〕师古曰:“漾水出陇西氐道,东流过武关山南为汉。禹治漾水自嶓冢始也。漾音恙。”

  〔一一〕师古曰:“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即渔父所歌者也。浪音琅。”

  〔一二〕师古曰:“三澨水在江夏竟陵。澨音筮。”

  〔一三〕师古曰:“触大别山而南入江也。”

  〔一四〕师古曰:“汇,回也,又东回而为彭蠡泽也。汇音胡贿反。”

  〔一五〕师古曰:“自彭蠡江分为三,遂为北江而入海。”

  〔一六〕师古曰:“别而出也,江东南流,沱东行也。沱音徒何反。”

  〔一七〕师古曰:“醴水在荆州。”

  〔一八〕师古曰:“东陵,地名。”

  〔一九〕师古曰:“迆,溢也。东溢分流,都共北会彭蠡也。迆音弋尔反。”

  〔二0〕师古曰:“亦自彭蠡出。”

  〔二一〕师古曰:“泉出王屋山,名为沇,流去乃为泲也。沇音弋脔反。”

  〔二二〕师古曰:“轶与溢同。言济水入河,并流而南,截河,又并流溢出,乃为荥泽。一曰轶,过也,音逸。”

  〔二三〕师古曰:“陶丘,丘再重也,在济阴定陶西南。”

  〔二四〕师古曰:“即荷泽。”

  〔二五〕师古曰:“济与汶合。”

  〔二六〕师古曰:“北折而东也。”

  九州逌同,〔一〕四奥既宅,〔二〕九山刊旅,〔三〕九川涤原,〔四〕九泽既陂,〔五〕四海会同。〔六〕六府孔修,〔七〕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八〕咸则三壤,成赋中国。〔九〕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一0〕

  〔一〕 师古曰:“各以其所而同法。”

  〔二〕 师古曰:“奥读曰墺,谓土之可居者也。宅亦居也。言四方之土已可定居也。墺音于六反。”

  〔三〕 师古曰:“九州之山皆已刊木通道而旅祭也。”

  〔四〕 师古曰:“九州泉源皆已清涤无壅塞。”

  〔五〕 师古曰:“九州陂泽皆已遏障无决溢。”

  〔六〕 师古曰:“四海之内皆同会京师。”

  〔七〕 师古曰:“水、火、金、木、土、谷皆甚治。”

  〔八〕 师古曰:“言众土各以其所出,交易有无,而不失正,致慎货财,以供贡赋。”

  〔九〕 师古曰:“言皆随其土田上中下三品,而成其赋于中国也。中国,京师也。”

  〔一0〕师古曰:“台,养也。言封诸侯,赐之土田,因以为姓。所敬养者,惟德为先,故无距我之行也。台音怡。”

  五百里甸服:〔一〕百里赋内总,〔二〕二百里(纳)〔内〕铚,〔三〕三百里内戛服,〔四〕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五百里侯服:〔六〕百里采,〔七〕二百里男国,〔八〕三百里诸侯。〔九〕五百里绥服:〔一0〕三百里揆文教,〔一一〕二百里奋武卫〔一二〕。五百里要服:〔一三〕三百里夷,〔一四〕二百里蔡。〔一五〕五百里荒服:〔一六〕三百里蛮,〔一七〕二百里流。〔一八〕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臮,声教讫于四海。〔一九〕

  〔一〕 师古曰:“规方千里,最近王城者为甸服,则四面五百里也。甸之为言田也,主为王者治田。”

  〔二〕 师古曰:“自此以下,说甸服之内,以差言之也。总,禾稿摠入也。内读曰纳。下皆类此。”

  〔三〕 师古曰:“铚谓所刈,即禾穗也。铚音窒。”

  〔四〕 师古曰:“戛,稿也。言服者,谓有役则服之耳。戛音工黠反。”

  〔五〕 师古曰:“精者纳少,麤者纳多。”

  〔六〕 师古曰:“此次甸服之外方五百里也。侯,候也,主斥候而服事也。”

  〔七〕 师古曰:“又说侯服内之差次也。采,事也,王事则供之,不主一也。”

  〔八〕 师古曰:“男之言任,任王事者。”

  〔九〕 师古曰:“三百里同主斥候,故合而言之为一等。”

  〔一0〕师古曰:“此又次侯服外之五百里也。绥,安也,言其安服王者政教。”

  〔一一〕师古曰:“揆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也。三百里皆同。”

  〔一二〕师古曰:“奋其武力以卫王者。二百里皆同。”

  〔一三〕师古曰:“此又次绥服外之五百里也。要,以文教要来之也。要音一遥反。”

  〔一四〕师古曰:“夷,易也,言行平易之法也。三百里皆同。”

  〔一五〕师古曰:“蔡,法也,遵刑法而已。二百里皆同。”

  〔一六〕师古曰:“又次要服外五百里,此五服之最在外者也。荒,言其荒忽,各因本俗。”

  〔一七〕师古曰:“蛮谓以文德蛮幕而覆之。三百里皆同。”

  〔一八〕师古曰:“任其流移,不考诘也。二百里皆同。”

  〔一九〕师古曰:“渐,入也。被,加也。朔,北方也。讫,尽也。言东入于海,西加流沙,北方南方皆及,声教尽于四海也。一曰,渐,浸;臮,及也。”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一〕

  〔一〕 师古曰:“玄,天色也。尧以禹治水功成,故赐玄圭以表之也。自此以上,皆禹贡之文。”

  后受禅于虞,为夏后氏。

  殷因于夏,亡所变改。周既克殷,监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一〕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故周官有职方氏,〔二〕掌天下之地,辩九州之国。

  〔一〕 师古曰:“省徐州以入青州,并梁州以合雍州。”

  〔二〕 师古曰:“夏官之属也。职,主也,主四方之土地。”

  东南曰扬州:其山曰会稽,〔一〕薮曰具区,〔二〕川曰三江,寖曰五湖;〔三〕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鸟兽,〔四〕谷宜稻。

  〔一〕 师古曰:“在山阴县。”

  〔二〕 师古曰:“薮,大泽也。具区在吴也。”

  〔三〕 师古曰:“寖,古浸字也。川,水之通流者也。浸谓引以灌溉者。五湖在吴。”

  〔四〕 师古曰:“鸟,孔翠之属。兽,犀象之属。”

  正南曰荆州:其山曰衡,薮曰云梦,川曰江、汉,寖曰颍、湛;〔一〕其利丹、银、齿、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与扬州同。

  〔一〕 师古曰:“颍水出阳城阳干山,宜属豫州。许慎又云‘湛水,豫州浸’。并未详也。湛音直林反,又音直减反。”

  河南曰豫州:其山曰华,〔一〕薮曰圃田,〔二〕川曰荥、雒,{穴浸}曰波、溠;〔三〕其利林、漆、丝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四〕,其谷宜五种。〔五〕

  〔一〕 师古曰:“即华阴之华山也。连延东出,故属豫州。”

  〔二〕 师古曰:“在中牟。”

  〔三〕 师古曰:“荥即沇水所溢者也。波即上禹贡所云荥波者也。溠水在楚,亦不当为豫州浸也。溠音庄亚反。”

  〔四〕 师古曰:“马、牛、羊、豕、犬、鸡也。谓之扰者,言人所驯养也。扰音人沼反。”

  〔五〕 师古曰:“黍、稷、菽、麦、稻。”

  正东曰青州:其山曰沂,薮曰孟诸,〔一〕川曰淮、泗,寖曰沂、沭;〔二〕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其畜宜鸡、狗,谷宜稻、麦。

  〔一〕 师古曰:“沂山在盖县,即沂水所出也。孟诸,即盟猪也。”

  〔二〕 师古曰:“沭水出东莞,音术。”

  河东曰兖州:其山曰岱,薮曰泰野,〔一〕其川曰河、泲,浸曰卢、潍;〔二〕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谷宜四种。〔三〕

  〔一〕 师古曰:“即大野。”

  〔二〕 师古曰:“卢水在济北卢县。郑康成读曰雷,非也。”

  〔三〕 师古曰:“马、牛、羊、豕、犬、鸡,黍、稷、稻、麦也。”

  正西曰雍州:其山曰岳,〔一〕薮曰弦蒲,〔二〕川曰泾、汭,〔三〕其浸曰渭、洛;〔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稷。

  〔一〕 师古曰:“即吴岳也。”

  〔二〕 师古曰:“在汧县。”

  〔三〕 师古曰:“汭在豳地。诗大雅公刘之篇曰‘汭鞠之即’。”

  〔四〕 师古曰:“洛即漆、沮也,在冯翊。”

  东北曰幽州:其山曰医无闾,〔一〕薮曰豯养,〔二〕川曰河、泲,浸曰菑、时;〔三〕其利鱼、盐;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四〕谷宜三种。〔五〕

  〔一〕 师古曰:“在辽东。”

  〔二〕 师古曰:“在长广。”

  〔三〕 师古曰:“菑出莱芜。时水出般阳。”

  〔四〕 师古曰:“马、牛、羊、豕。”

  〔五〕 师古曰:“黍、稷、稻。”

  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一〕薮曰扬纡,〔二〕川曰漳,浸曰汾、潞;〔三〕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牛、羊,谷宜黍、稷。

  〔一〕 师古曰:“在平阳永安县东北。”

  〔二〕 师古曰:“尔雅曰‘秦有扬纡’,而此以为冀州,未详其义及所在。”

  〔三〕 师古曰:“漳水出上党长子。汾水出汾阳北山。潞出归德。”

  正北曰并州:其山曰恒山,薮曰昭馀祁,〔一〕川曰虖池、呕夷,浸曰涞、易;〔二〕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扰,〔三〕谷宜五种。

  〔一〕 师古曰:“在太原邬县。邬音一户反,又音于庶反。”

  〔二〕 师古曰:“虖池出卤城。呕夷出平舒。涞出广昌。易出故安。虖音呼。池音徒河反。呕音于侯反。”

  〔三〕 师古曰:“马、牛、羊、犬、豕。”

  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辩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一〕

  〔一〕 师古曰:“保章氏,春官之属也。保,守也,言守天文之职也。分音扶问反。”

  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帝王图籍相踵而可知。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相吞灭,数百年间,列国秏尽。〔一〕至春秋时,尚有数十国,五伯迭兴,总其盟会。〔二〕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三〕合从连衡,经数十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一〕 师古曰:“秏,灭也,音呼到反。”

  〔二〕 师古曰:“此五伯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楚庄也。迭,互也。伯读曰霸。迭音徒结反。”

  〔三〕 师古曰:“谓秦、韩、魏、赵、燕、齐、楚也。”

  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一〕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郡)〔部〕,置刺史。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二〕是以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焉。〔三〕

  〔一〕 师古曰:“胡广记云,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阯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分雍州置朔方刺史。”

  〔二〕 师古曰:“数音所角反。”

  〔三〕 师古曰:“中古以来,说地理者多矣,或解释经典,或撰述方志,竞为新异,妄有穿凿,安处互会,颇失其真。后之学者,因而祖述,曾不考其谬论,莫能寻其根本。今并不录,盖无尤焉。”

 地理志第八 ↑返回顶部 地理志第八地理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后来方便今人阅读,而加入标点符号的版权状况可能是:

  1. 若由维基文库用户自己的方式加入标点符号,依据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的条款释出。
  2. 1999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古籍标点等著作权问题的答复《权司1999第45号》,认为仅加标点不足以有创作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至少应当支付相应的对价。此处民法通则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与著作权是分别的话题。
  3. 中华民国94年(2005年)4月15日,中华民国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智慧财产局解释令函存档)也认为仅对古文加标点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权。

另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句读的著作权保护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