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汉阴先生文稿
卷之九
作者:李徳馨
1634年
卷十

启辞

编辑

金希元与虏人问答曲折秘密启十二月兵判

编辑

臣昨日就见金希元于下处。谕以为小邦远来。又盛赞不战服人之功。则希元欢喜答谢。臣问其与虏人问答曲折。则希元说称俺初到满浦。招胡人董坪古。使之传通宣谕之意。则老乙可赤不信曰。若唐官宣谕。则当自抚顺所为之。何故至于满浦哉。俺答称游击教炼朝鲜八道兵官。而俺乃差委平安道炼兵官也。天兵八万七千馀人。驱逐倭贼之后。分屯朝鲜八道。而馀兵则扈卫王京。朝鲜控弦精勇之士。又过十五六万。弓箭火器山积其数。朝鲜欲以二十馀万。进入满浦等镇。剿灭犯境达子。游击闻其言谓称。朝鲜于天朝属国也。尔达子于天朝。亦属国也。我当宣谕讲解达子。若不从我言。则当奏闻天朝。一面将朝鲜兵入屯江边。一面将天兵从抚顺所。剿杀尔达子无遗。俺于是蒙游击差委而来云。则胡人果为信服。马信。马三非之子。而老乙可赤副将也。佟羊子亦一般将官也。年年进贡天朝。惯解华语。此胡等二百馀人。来到江边。俺督令其十六骑先入。则渠将所持椀子盛橐中赍来烧酒。请饮。俺以为若不饮。则虑彼生疑。即引而饮之。胡人等信其诚心接遇也。马信等陈其刷还朝鲜人口之功。而要偿杀死达子之命。乃欲进见国王彼此相为往来。俺以天朝禁约。盛加诘责曰。尔既犯天朝之令。私相越境。其杀死固宜矣。朝鲜边将职在镇守。见有犯境的达子。则得不剿杀耶。若朝鲜人入尔地。方见杀死。则亦复要尔偿命耶。尔既犯天朝之法禁。又要朝鲜之偿命。此事体之不可为者也。且王京去此二十馀日程。非但程道甚远。此既不有天朝命令。则进见国王。相通往来。断无是理。俺若率尔准许以不可为之事。则是俺负胡游击也。游击负孙经略也。经略负天朝法令也。马信等至呈诉状。而历言刷还天朝人口及朝鲜人口之功。其诉状则往在胡爷身边。明日当取上也。俺见不许偿命一事。则胡人等又要得朝鲜赏物。俺说称尔等犯境。于法不赦。朝鲜岂赏尔乎。胡人说称。然则欲得老爷赏物。俺答以我只为宣谕而来。今无赏可寄尔。然则我当禀游击。转报军门。将以正月十五日为期。期至我当亲领赏尔。马信等说称。牛皮山近处。木栅有五。而其中精兵整敕二万馀矣。今老爷宣谕罢兵。愿老爷往看其掇兵形止。俺答称我既为宣谕。则罢兵在尔等。我岂劳往看。如怕尔不信者然哉。马信等答称。当及老爷未回前。尽掇兵马以待云。俺又称。尔达子或入朝鲜咸镜道。杀害人物。而朝鲜不饶尔偿命云云。则马信等又称。咸镜道达子。我都不管云。俺谓曰。若有一人作歹于咸镜道。则是不是间。天朝当加兵问尔之罪。马信等答称。我等当尽力禁敕。老爷如以文移口传为不信。则当斩首级验实云。俺差人杨大朝入虏中。见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龚正。亦年少客于辽东。被抢在其处。有子姓群妾。家产致万金。老乙可赤号为师傅。方教老乙可赤儿子书。而老乙可赤极其厚待。虏中识字者。只有此人。而文理未尽通矣。此汉闻杨大朝系是浙人。俺与胡游击。俱是同地方之人。待之甚为缱绻。引大朝。指示老乙可赤战马军器所在处。且言俺有一子。尚在浙江。尔若率来。则欲以此金帛给遗云。俺闻其言。作一书。使大朝传谕曰。尔若尽告贼情。而无误大事。则我当招尔子。使得相见云矣。胡人所给红绿金段。是天朝抚顺所赏给。胡人所谓唐妆。有常规者应用三十二疋。每疋。银四两八钱五分。或虑稀贵价高。则一匹当直五两。青布一百九十疋。蓝布一百九十匹。亦当并买。颁给马信一时出来胡人。青布则每一匹三钱二分。此物若贵国人往贸。则必有要索高价之患。俺当与家丁一人。领贵国的当员役一人。驰往辽东。贸易而渡江。正月初生间。驰向满浦。传谕老乙可赤。出来中路。俟其整备马夫。我当直进颁赏。既以十五日为期。迟一日不得。明日尽为句当。明明日欲发行云。臣答以远路辛苦往来。今又亲入辽东。身上恐致劳伤。希元答称。一场事。必须我终始完了。劳苦何可言哉。又言贵国将以此虏事情陈奏云。贱生姓名。愿于上本时。从重载录。使得蒙恩。臣答以当尽力云。则希元答称。多谢矣。希元持己廉谨。沿路禁敕除弊。见其带行通事权克中受各官赂物。封署寄送于江界府使许顼处。而囚之于本府。审问宁边教师等索赂杀人之事。深以为痛愤。所赠礼物。亦不领受云。此人乃游击所敬畏者。臣欲陈近日教师之弊。而渠以我国事。才返远路慰谕之外。并及他言。似不安于情理。故臣则不为语及。而谈罢辞出后。令译官李亿礼从便开话。细陈教师作弊之状。仍以游击中军陆大吉书帖示之。则希元大言骂詈曰。他馀事则姑不论矣。戕杀人命。是何等事。而大吉敢为庇护如此乎。倭贼则贵国人。以弓箭抵敌。而后或能走避。此教师则不敢怒避。甘受其棍杖。其害不可言矣。游击趁速撤兵。是其福也。若上司闻此而使之拿还。则祸辱重矣。我当极陈于游击前。劝令速撤云矣。段布贸易价银数过三百馀两。而此事不可不急速处置。蓝布则以川兵赏给。馀布周旋出用。未为不可。敢此启禀。

请姑停陈奏之行。俟得贼情并附启。

编辑

今此奏请之行。已为定日将发矣。凡干机关利害事。庙议固已商量无馀蕴矣。第臣愚妄过虑。则有不得不达焉者。虏情陈奏。虽似急矣。而敕谕必不及于正二月之前。如专以册封为重。则机会似非其时。此行恐不但无益而已。天朝于我国此请也。适有所嫌。不即准许。而皇敕既降东宫。则其负托之重。不啻若例降册封之礼。而准许之意。隐然在其中矣。唯其廷论方有所争执。故该部覆题不准。我国不深究其故。而事情切迫。继为之奏请。则只赚得覆题中未安之语。而事又不如意矣。其所谓溺爱子抱云者。似非为我国语。必有所激而然也。今若以此为未安而急于疏奏。则得无为天朝诸部阁所所哂而益相激耶。且主持东事者。石尚书也。而苦待本国谢恩文字。不唯其舍人之往来者称说皆如此。我国人入朝之时。亦且招谕勤至。假令倭贼不尽撤还。诏使之入国中。已逾半年。奏陈边情。以谢皇恩。而少纾其东顾之念者。此乃石尚书之意也。讲此封贡。极为痛惋。我国固不当有所参预于其间矣。第诿以如此。而当此中朝伫待东报之时。无一言及倭情。徒以非时烦渎之辞。奏扰天庭。则其意将以为何如耶。由前之言。则有相激之虞。由后之言。则又恐抵捂石尚书之意。而深获不晓事之讥。今虽作谢恩奏。不必以许封贼退为言。唯当陈达为小邦终始矜济之事。撮其某地贼已退。某地贼未掇等情。据实直陈。而善为之措辞可矣。何苦执于为此哉。且俟得此月念后。则此贼去留真伪间。似有的信渐来。观其事势。并附此奏。而后启行。恐为稳当。册封未蒙准许。一日为急。而事机所管。亦难以一槩论也。此等曲折。乞令备边司议处。俾无未尽之悔。臣妄有所怀。敢禀。

进胡游击牌文启

编辑

胡游击顷日发送木花于外方教师。今因咸镜道监司禁卖买之事。投牌文于臣如此。臣姑答以卖买是户曹所掌各司句管。不可侵官之意。而牌文则时未修答。续见中军陆大吉手本。反欲查明宁边教师作弊之状。极为无谓。此则金希元所目见耳闻者。故只示此书帖于希元。而姑不修答。牌文手本书帖。并为入启。

中兴洞山城形势启丙申三月兵判

编辑

臣于初一日出去。未及中兴洞。冒雨宿村幕。翌朝经抵洞口。观西北边外城。则三角峯屹立。傍边二峯。鳞次列立。城子自第终峯腰始起。下到溪口旁岸止焉。南边外城。又自溪岩始起上。到西南最高峯止焉。城有石门旧址。即所谓西门。中有一条路。直抵于中兴寺。而路从山崖涧水。间关屈曲。道傍有云岩寺旧基。微径分入于碧霞洞。洞在中兴寺主山后。路到白云峯而断焉。进入内城。城有石门。距寺可数百步。历寺门东南行。路分为三。一由东门往来。而城外有修道,道成等庵。其下即牛耳洞也。一由东南门释伽岘而下。抵沙乙闲里。一逾文殊峯。达于彰义门。俯瞰荡春台前野。从释伽岘迤南而西。向西山势渐斗起为文殊峯。自文殊而三峯西走连亘。与洞口外城所起所谓西南最高峯者相接。势极险恶。文殊,僧伽,香林诸寺。罗列于山腰。而牛耳洞,沙乙闲里,京城,沙岘,弘济院左右道路。历历在目前。城子又自弥老峯腰始起。循道成庵上岭。又释伽岘而上。到文殊峯止焉。此其大势也。诸峯下走而为山麓。两边参错如犬牙。各处涧渠洄流而俱出于洞口。地甚急狭而不宽敞。人居不便。唯中兴寺上端左右洞壑土地有肉气。稍可依接也。三角峯后面。铁壁如削。其外即为西山通行之路。从弥勒院而回于牛耳洞。道成庵上岭,释伽岘,文殊峯。虽有迳路。而四面山势斗绝。苟有十馀人防守。则贼众累万。无若我何。且重峦复岭。遮拥远近。贼虽欲围城。其势实难。若于峯腰要害。置墩哨暸。而积粟其中。坚守下洞口及道成岭,释伽岘数处。则有天险万全之形。设令敌兵入其中。又有两鼠斗穴之势。莫测我兵所藏多少。都城近处。有如此形势而弃置可惜。所欠者。道路极险。出入有事。倍劳人力。城内少平衍之处。人情亦不喜住着。至于城子颓圮。十分之七八。而修筑之举。于高峯顶上。用力阔大。恐难容易办得。如或招集各道僧徒。草创屋宇于要害处。而分方授役。修缮城子。则人心有所依赖而事易成矣。其周回形势。图画以启。

乞递兵判省墓往还启

编辑

臣以罪祸馀喘。勉抑从政。躯壳仅存。精力尽败。遇事茫然。不知所济。昏昏愦愦。唯欠一死。日月如流。再期渐近。雨露之感。益不自裁。瞻想丘墓。悲痛罔极。欲趁寒食。拜扫而还。当此多事之时。本职势未可带去。伏乞圣慈。俯谅衷私。亟赐递差。以遂乌鸟至情。惶恐切迫。敢此来启。

内廏马毙待罪启

编辑

臣以疾棘馀喘。苟忝匪据。事务浩繁。倍蓰平时。臣之精力。十不及察一。本职且犹不堪。而兼带训炼都监,军器,司仆寺事。俱系多事关重之地。必须频数仕进。然后可以捡饬属官之勤慢。而臣皆未暇致察。前日累度尘达。乞赐递免者。为因旷瘝罪大。势难虚冒。不独为私情之闷迫而已。至于大仆之事。经变之后。尤不成模样。捡督官吏。恪谨其职。专在于提调。而臣懵然不逮。委诸下官。致令内廏之马。连次病毙。极为惶恐伏地待罪。

到平壤。与甯差官,吴摠兵问答状。丁酉知中枢接伴杨经理

编辑

臣于昨日午时。到平壤闻。吴摠兵一行已到顺安。而麻都督军兵。又于二十四日间渡江。前来杨御史方在辽东留驻云矣。适会御史差官甯国胤承御史分付。要起所住旁室于平壤城中。持图形。指挥于地方官。臣往见讲话。问御史起居。则答称郉军门本月十三日间。自密云起身。将与御史相会于辽东。御史过此。而后方出来。过江日期。时未定知。张布政之行。在杨爷之前。伺候陪臣。未知已为进去乎。臣答称时未来到云。则甯国胤说道。杨都爷则我看造旁室毕归报。然后当出来。而张布政行次不久出来云。旁室则大同旧馆东轩。使之掇毁。依图形改造矣。而完全旧馆。不可轻毁。故使之改鸠他材。四五日内造成云云。遂掇取新馆等处遗存馀梗材木。东轩庭东边十一间。依图形造作事分付。且东轩上北边快哉亭。亦令修理。以为休息之地。登览之所。旧馆亦可容接。不须改作。而如是纷纭督役。至为未安。甯国胤赍持催发运粮舡只咨文。前向京城。而吴摠兵当日巳时。到旧馆。臣进下处问安。则摠兵具冠带出见于东轩。多致旧意。啜茶讫。摠兵辟人。密问贼情及贼数多寡。臣答称贼至今不退。天朝许封。而凶悖依旧。其情叵测。老爷胜算。自可诇知其状。贼众则侦探人来说。清正之众可七八千。行长等四阵。通共可二万馀名云云。而去来增减不常。难以的知云。则摠兵说称我往年。对尚书论此贼情势。必须水陆俱进。歼灭巢穴。一劳永逸矣。今麻都督军兵随后即来。想今过江已数日。而季金所领水兵。六月望后可渡海。刘𬘩又调云南土兵一万数千馀名。七八月间来到。天朝大兵。业已发动。贵国乘此机会。必讨此贼。若以倭众鲜少贼情无变等语。经报各衙门。则论议横生。多败机事云。臣答称师行粮从。本国残破已极。蒭粮一事极为闷迫。若大军连续出来。则接济无路。未知山东粮谷。几时当运来耶。摠兵说称舡运之事。何可一一预期。本国竭力供给。而一边请粮。不可少缓云。则前头措处之事。至为闷虑矣。摠兵又说我南下。则欲得有威望解兵机宰相一人。协同料理云云。臣令官府。略呈鱼馔,酒,油,花砚等物。则摠兵不受他物。而只受油清,鱼酒而已。臣即刻驰向西路。而杨御史驻辽东已久。似当有问慰之举。而臣辞朝时。备边司商议。将欲先具咨文。驰驿听候事理启禀追送。而咨文尚未见来到。不分昼夜下送事。

到义州。杨经理迎候礼节及预备粮饷状。

编辑

臣于本月初三日。到义州。探得察院消息。则往来差官等俱说。察院白牌虽已出。而的于八日。发自辽东云。令表宪赍持咨文。急速前去。以听分付。而臣则在本府留待矣。当日。驿官朴仁祥回自辽东曰。面见察院。则察院乃谓本月初旬间。当发牌文起程云云。而衙门下人等或云。老爷当待郉军门到此。相会后起程。而军门时留山海关。暑退后出来。老爷之行。则在于秋凉时分云。其行止迟速。今难的知。待表宪回还。更为驰启计料事。察院体貌极峻。而近闻其所为。则严急最甚。接应之际。必先致其诚。而观势陈恳事情。然后庶不至触怒。而可图相通论议。而一路迎候礼节。不可视同诸将。而迎慰使丁景达已到本府。而官秩似卑。中路如有遣承旨问安之举。则使之进到江上。别为问慰。以示致敬尽礼之意。似不可已也。自朝廷商量。速为善处事。郉军门专主东事。而中朝有便宜处置之命。察院又担当我国大小军务。而果于作为。今日利害成败。实系两衙门措处如何。而察院见朴仁祥。又以文书回答稽滞之事。发怒诟责。再三分付。今后勿复如前迟误云。凡答应文书。星火催促下送矣。近观天兵连续前进。而随后出关将领。又有累起云。每念粮饷一事。未知朝廷何以得办接济。此外多官又将络绎。诚恐寇未退而根本先颠。煎闷罔极。察院到镇江。则臣过江参见。仍将舡运粮而后出兵之事。呈禀计料矣。自古军兴。非粮之难备。而运之最为难。中朝纵赐累十万斛谷。而输到全,庆地方。用何力而能催趱及期乎。平安则有鸭江开市。本道之民。以用银为要。有银则易得累千石谷。下三道则近来木花大无。人民赤脱。若以银子,花绒,青蓝布等物。轻赍递输。分道散贸。以继粮道。则飞挽之弊。或可以少省矣。急速商量指挥事。

驰报经理起程日期状

编辑

当日巳时。表宪回自辽东说称。本月初十日早朝。进都察院衙门。投呈咨文。察院坐堂。使旗鼓官。引表宪进见。却说尔用何故来。表宪答说。国王委差重臣。迎候老爷。陪臣已到江上。而无老爷之命。不敢来听分付。小的乃伺候老爷门下的通事。故陪臣先遣小的前来。进呈国王咨文。探听老爷起身时分。小的为此而来。察院分付。我当十六日准起身。到镇江留几。日即过江。尔于午后。来领回文。归到江上伺候。又说我前送咨文累件。俱系紧急军务。回咨尚不来到。我作何处置。再三说道。未回复各咨。说与陪臣各别启知催促云。仍赏银三钱矣。表宪退问察院举动及支供凡事于旗鼓李逢阳。则答说老爷百物。皆用钱交易。只费朝鲜地方水而已。表宪以陪臣欲为预知之意开谕。然后始说其大槩。故凡举止及随行员役数目。誊书一纸上送矣。旗鼓又云。老爷当与郉老爷相会而后行云。而宪牌已有十六日骑马之语。此言似不可为信矣。察院每以我国处事稽迟为说。所咨户兵,工曹一员。星火下送。而凡干回复文书。急速修答付送事。

驰报经理起程日期状

编辑

本月初六日。右副承旨成帖杨察院出来日期。预为闻见。不分昼夜驰报。而大兵相继出来。粮饷接济之事。百无其策。极为闷迫。天粮未至。而后军又为过江。则尤为难处。如见察院。此等曲折。卿其详细陈告。十分周旋。俾无狼狈之患事有旨。臣在义州府祗受矣。察院出来日期。前已连续驰启。而军兵相继出来事。则臣到平壤。始得闻知。私自闷虑。急急前向。计拟过江呈诉于察院。而路见麻摠兵。牛,陈两将军兵尽为过江。已行数日程。此军则不可更请还越江。而表宪自辽东回还。传说察院分付。陪臣在江上留候。不须入来云。故臣姑留本府以待其出来。迎谒于道路为计。而今闻御史之行已到凤凰城。臣即速过江前去。面陈小邦残破艰苦事情。亦为料理矣。察院性急事机甚重。而朝廷指挥答应之事。甚为稽滞。至于紧急文书。亦不得以时来到。此后违误取责。恐非一二。各别设法申敕。以图速为传递事。

驰报经理起程日期状

编辑

本月初六日有旨。臣在义州祗受。终游击差人萧兵备差官等俱说称。杨经理本月十六日起行。与萧兵备期会于凤凰城矣云云。前项咨文。令译官洪秀彦先往投呈。而臣段继为前去。若将迎候于中路者然。而极陈本国残破贫乏之状计料事。

经理分付举行启

编辑

臣等连两日。见陈同知。讲定运粮事宜。更与备边司同议应行事例磨炼。一边送于陈同知。使之转禀经理。施行其事例。别纸计开。并与改分定行军两路磨炼入启。自闻庆向比安之路。措粮极难。故虽迂四五十里。不得已由龙宫,安东等处。抵庆州事。改磨炼。此意敢此幷启。

经理分付举行启

编辑

当日午时。有拨报入来说称。哨探天兵马得进入求礼南三十里许。有倭贼数十人。竖白旗左纛。朝鲜男妇二百馀人在铺幕。收绵花稻谷。堆积二百馀间。哨探军兵呐喊进前。倭贼向山跑走。招谕朝鲜人出来。六十馀人出来。其馀不肯出来。夺得鸟铳倭衣旗竿等物。并夺回朝鲜人八十馀名。又得倭贼免死帖来。有贼将行长驻在光阳南。倭贼俱向吐津走云云。经理令旗鼓李逢阳。出示倭书一张及免死倭牌字十馀帖。我国人乞勿侵事。倭贼处通书一张曰。此倭书解不得。问于解得人来说。臣等令朴遇春。招训炼都监译倭胜大等。审问之际。经理开门坐堂。招降倭亲问。则其倭书。乃行长小将。下帖于其管下将。而计开伍件写说。用心战斗。招谕人民。收获田禾。坚守牛马。择地下营。勿为散走被禽等事。而其下两贼将着押其免死帖。则书行长营下仰役勿杀云。而塡其名如腰牌状。我国人通书。则似是谷城,顺天邻境居民等所为。而末端。书馀生人等白活。复有姓名。经理一一问讫。欲差遣委官。哨探贼情。李逢阳将经理分付出说。哨探差官。明日发去。你国详知光阳等处道路及贼情人十馀人精择。趁明日早门。开写姓名前来。且被虏人。你国不饶而杀死。故不肯出来。今宜杂以乡谈。作招谕文字。约诸矢射于贼阵。则彼必动念出来。此文亦趁明日早门书呈云云。且李元翼,权栗手下伶俐熟知贼情可遣哨探者。作速招䋱事。经理每以为言金应瑞几时当来到云云。颇有等待之意。金应瑞更为催促上来。权栗手下及庆尚左右道诸将所领中。勿论军官,牙兵。择伶俐有胆可以哨探人多数起送。以备衙门听用事。急速下谕何如。

经理分付举行启

编辑

当日晩门。经理旗牌官进达甯国胤呈文后。招臣等令旗鼓李逢阳谓曰。权栗不给一疋拨马。在海印寺等处。挟娼十数人吃酒。此何状也。臣等答称。此实人心不该为。未知何故致有此也。李逢阳谓臣等曰。急速行文于权栗处。出给拨马。所领兵马。亦当与天兵协同战守。军兵今在何处。臣等答称。权栗所领。则只有精兵数百。但诸将军兵。俱受权栗节制云。李逢阳答称。南边诸将某将在某处。所领兵马若干。某将在某处。所领兵马若干。随目下见住处所。见存实数。幷为明白开呈云。经理自前以我国受任当事之人。一不通禀事情。使人邈然。不知远处之事。其意常以为未便。元帅专制南方。凡干贼情及道内措置形势。似当频数移文。慰解经理之心。而全然不禀议。不无益加疑怒之虞。敢启。

经理分付举行启

编辑

当日晩门。经理令旗鼓分付于臣等曰。全罗海边之贼屯据未退。徐成水兵。不可安坐江华。当急送南方。明晓差人持令箭下去江华。元裕男见在本处否。臣等答称元裕男在忠清道。时未上来云。说称兵事甚急。稽缓如此。甚为未便云云。又令守备李大谏,把总于承恩,听用官常感,杜正部。明日下去光阳,晋州等处。哨探贼情。谓臣等曰。李弘发自前出入贼营。熟知倭情。闻为忠清道太守云。急速马上差人。使之驰赴李守备等指向处。招抚文六七十丈。达夜书出起送云。哨探人。兵曹训炼都监抄选二十馀人。书名以呈。则经理各赏银二钱。其中抄先遣人五名。则加赏红布各一匹。敢启。

与吴宗道问答留兵事宜启

编辑

前日万经理送咨文之翌日夕。吴宗道来见。经理相公王万育与臣同寓者。兼来问。臣语及经理欲令臣往东都督粮之事。宗道说称。俺自癸巳年在贵国。贵国诸官多相识者。俺则与朝鲜官一般。凡干事体。何所不知。前日则抚台无留用之语。我不好开口论事。顷者抚台有留此善后公文。俺于是可以言矣。仍将军兵应撤者早撤。应留者早发信地。且择将而量留兵。以省一日之费。以便屯积等项开禀。则抚台深以为未便。意俺与贵国亲厚。听诸公之言而为此说。良可笑也。上司因老刘不好说。谓你薄于天兵。且谓吾与你相亲。俺欲禀于抚台。遣你督粮。如近日两衙门所议。则上司必以为合意。而疑我之意少释矣。又出示其前日开禀之稿。则欲早撤兵严禁。约择留将等事。极其明白。虽使本国言之。无以过矣。初四日。宗道将遣臣督粮之意。果有禀帖。而经理因此文为揭帖于上前。初五日。宗道乘昏来。见臣说称。近观诸上司所为。不觉发笑。我禀遣你督粮。则抚台深可之。即举名为书于国王。又送原禀帖。此必谓俺与贵国君臣相厚。乃为此也。留兵一事。贵国虽请减留。抚台意思断不肯。若请留平安道有粮处所。而留一万五千于南方。则或肯从矣。臣说称。此则不然。本国凑合八道之粮。仅可以供一万数千之众。平安道留万馀兵。则以何粮分给乎。宗道说称。抚台谓不足三万之数。则不成经理摸样。已有本请天朝运粮。留防将官如李承勋,王良翰等。已请调来。彭游击则军兵以克钱告诉。不知其几。每夜贴匿名书于衙门。而上司全不受理。必欲留之贵国。事事不幸。臣又问徐科道几时来此。答称军门,经理俱有书请。他回书以拨马递传。不多日当到。科道必不肯来。军门亦不肯相会。其来此难必矣。但叙功至今未决。上司之迟留。都是为此云云。系是唐官问答之言。敢启。

请调本国丁壮。帮助天兵防守启。

编辑

臣近被各衙门疑怪嗔责。仍据本职。恐有妨于国事。前后累达危悃。而未蒙允兪。冒昧出仕。昨闻万经理骂臣托病退坐。不即来听分付。臣即诣其衙门。以患病在告。今始趋候之意。措辞呈禀。而经理前一夕。达夜饮酒。不为开门坐堂。禀帖则以门隙投呈。而管粮朝日知,黎通判等。招臣传说经理分付之事。且谓臣急速驰往釜山。督管粮诸官。以图接济云。观此等气象。少无协同商量。随便善处之意。唯谓本国为厌薄天兵。斥臣主张其论。欲推诿专责于臣。今陈游击三千兵已往釜山。蓝,茅两将标下军兵。通共几七千。又将不日下归。彼处之粮。从何处继给乎。告急之报。必朝夕来到。此时臣必被诟辱。而国事愈益难矣。比见军门意思。则倭贼约和而退。举兵哄我。不无是理。多以此为虑。经理标下官。则又以军兵多留。然后月银所得多。又利于此。本国虽告恳减兵而不听者。意有在也。留兵一半于西路事。前日备边司入启允下。而既留三万之后。题本奉旨。欲送留南方。则于此虽争之而无及矣。且西路又尽荡败。则后忧尤大。此是本国存亡所关。若以为天兵一万。该支粮饷。可供本国兵三万。本国民丁虽死亡。而各处收合。可得此数。今减其半数。倍调本国丁壮二万。帮助天兵。操练防守。则可以为长久之图。而便于事势云云。如是明白措语。自上更为咨揭。而诸臣又以此一节事请之。请之不得。然后请留于西路。未为不可。请更议施行。

倭书契事备局回启

编辑

云云前日釜山来到倭人。或在刘提督衙门内。或在陈提督衙门内。或在吴副摠下处。此倭即监水使状启所称唐人三名。通事一名。一时出来者也。董,刘,陈三将处。行长俱有封书。其书契持来之事。天将等讳而不言。其倭人。亦不令我国人相见。臣某欲知其事情。令降倭也汝文等数人。着唐巾穿唐服。假称刘提督降倭。持酒肉。就见于吴副摠下处。又诈称麻提督降倭。就见于刘提督下处。饮酒谈话。则倭人等说称倭将等方在浪古也。固城贼将也郞可瓦首谋送我等曰。天朝官员。朝鲜宰相。何久不入来。你出去探看云云。又闻刘,陈两将带渠等入天朝。一倭说称。刘提督若回还天朝。则朝鲜非久有不好事。一倭又称说。何遽尔有事。问倭将死亡多少则说称。沈安顿吾。未知的死。平义智尚在对马岛云云。吴宗道与吴惟忠。亲切之人。得见倭书。大槩说天朝何以失信。我等如约过海。以待朝鲜王子陪臣而尚不来到。兹遣某倭致书云云。极为骇愕。当初兵曹因边将状启。禀告部院衙门。则经理批下。乃称勿过张皇云云。当此丁,徐相继上本之时。虽呈禀而必不许出看矣。但闻徐科官在庆尚道时。吴副摠因其宪牌。先为送看诸上司甚怒。吴副摠关王庙约誓时。军门招副摠诘之云。各衙门欲讳而终不可掩覆矣。无论许与不许。依上教。姑令两衙门接伴使。措辞呈禀不妨。敢启。

措置下三道粮饷启

编辑

两南地方。尤甚荡败。今欲措置留兵粮饷。当凑合各道所有之谷。渐次输运接济。卒然前去边上。恐无益于事。而昨闻王家柱之言。则经理以为。我虽令某前去管粮。而某必不肯去云。已为可骇。而今又见揭帖之辞。尤为未安。臣当速发行。无致再有嗔责。第念粮饷措置。虽责在户曹。而以该曹号令。难以捡督各路管饷之人。依前户曹判书兼备边司军饷厅。率明敏文郞厅一人。专管运粮诸事。凡臣状启调度之事。一意句管。表里相应。且臣在外方见之。军粮收放之际。如不得详明官员照管。则耗欠滥冒之弊。不可胜言。本道例以守令,察访等官为差使员。而官事久废。所察事。亦不得专一。此宜有别样处置。假如釜山有屯兵。则本处又置一放粮官。至于他处亦然。明查军数。细加照管。则奸滥之弊。无所作矣。且如交邮替运之所。一体施行。则粮舡到即解收。而舡人迟滞之怨。亦息矣。勿论时散堂下,参下。但取其下三道等处刚廉解事之人。分差责成。观其所为。另行赏罚。甚为便益。且臣若下去。则宜从忠清全罗沿海之路。看检运粮形止。因到庆尚。都会诸营天将。而后禀请进止似当。敢启。

经理分付咨文事启

编辑

即刻。姜守备以经理分付来说曰。今此倭情事。国王欲送咨兵部云。俺既以天朝大官。经理朝鲜而来。我在朝鲜。则凡事我担当。今国王有倭情边事。与我商量处置。或送咨于我。转闻朝廷。事体宜矣。若不告于我。径咨兵部。则我在此何为。当上本自劾。撤兵回去云。且留兵奏文速得回旨。然后有处置之事。使臣以拨马骑去。星夜驰进为当。马牌当成给。并与夜不收护去云云。敢启。

迁葬后还朝问安启甲辰

编辑

臣伏蒙圣恩。亡母衰事。得以无憾。仰天悲感。昼夜雪涕而已。事过之后。心气大伤。疾病重发。不能出户庭。已过两旬。今始扶曳来谢。不胜惶恐陨越之至。伏闻圣候未宁。累朔无减。群下闷虑之情。岂能尽为仰达哉。自数日以来。阴雾四塞。寒暖异常。不审玉候调摄若何。无任区区。敢此伏地问安。

赴京时。员役依前数带率。稍存体面启。戊申

编辑

臣既膺陈奏之命。事机所关。极重且急。论议多端。今日尚未定。而势当朝夕发矣。此行有所周旋。盘缠人情。宜酌量磨炼。俾无行后颠倒之悔。而该曹所储。素患不敷。此间又被唐官之需应。将至没数用尽。不暇念及陈奏一行之盘缠。行期甚急。以盘缠未备之故。又为迟延。极为忧闷。请令该曹多般筹度。除出都监及诸处所有米布。优资人情应用之物。使得速治行具。且平时大臣赴京。则带率子弟奴子员名。俱有定数。往年。郉军门与杨经理相议以为。辽广地方当大军往来之会。骡子一疋。亦有关于调用。故令本国略减使臣所带员役。其意亦以军兴时除调用驿马之弊而已。事完之后。则自当按例处之。况使臣往来。亦有体面。所带之员役数少。遍分方物坐车分马后乏跟随者。唐人或指笑为假官。至于礼部人。亦称藩国得罪。然后减往来员役。你国先自减削。甚可笑也云尔。则此事尤不宜胶守一时之令而不为之变通也。旧规虽难尽复。军官子弟元数。依前例带率。而稍存体面。恐为宜当。敢启。

在觐入来待罪启己酉四月

编辑

臣蒙恩下去后。因老父病重。未即违离。祗奉恩旨。不胜感悚。自念亲病未苏。旁无尝药之人。职名久带。难逭越法之罪。臣之情事。狼狈罔措。今始来诣。稽慢尤甚。不胜惶恐待罪。敢启。

进杨经理肖像启庚戌

编辑

郉军门回还时。中军戴摠兵延春。请各建生祠堂置肖像。先王既以允其请。且以为如建祠置像。则有功劳于我国者。无如杨经理。当求其肖像于中朝以生祠。每赴京使臣之行。至给别人情。以求其真。而杨镐远在河南。无从觅得。徒费人情往返而已。往年臣赴燕时。得逢旧时标下参军黄应阳。语及此事。应阳约以来春。当寻杨经理看花村山斋。此时当写真留待云。去番奏请使译官李海龙之归。启请传致书札觅来矣。李海龙艰难寻得其家。则应阳答称。此画像逼真矣。而纸小无以展画样。须令善画人再摸云。而传给于臣处。此乃先朝屡求未得者。而李海龙尽心觅来。深为可嘉。其画像当与郉军门一体写置祠堂。敢启。

在觐入来问安启辛亥二月

编辑

伏蒙天恩。给由赐药。父病赖而获瘳。衰年馀日。皆圣上之赐也。晨夜颂祝。感泣罔喩。区区情悃。窃拟趁速上来。而老父大病之馀。有针治之事。今始来诣。不胜惶恐。伏闻圣体愆和。久未快复。瞻仰宸极。结恋煎闷。情义狼狈。方寸惝恍。敢此问安。

因两司合启陈达事实启

编辑

伏见下吏誊出两司合司草。则中间有举臣名为言者也。而专与其时事实相违。此必年久之事。流传风闻。或致讹误。以至如此也。臣壬寅八月。还忝相府。甲辰四月。呈病见递。其在备边会坐也。壬寅年则建遣奏请使张晩,金信元之行。癸卯年则参鞫请录圣勋之启。其年冬十一月。以迁葬受由。甲辰元朝。白虹贯曰。有宰臣各陈所怀之命。臣葬毕病发。累箚辞递不得。晩陈边良杰冤枉之状。几死于逆珒之事。杜门缩伏。终乃递免。其间一无与申磼诣公坐语及论功之事。臣恐递相后始勘勋籍。此后之事。臣漠然无所闻知。不知风闻之言缘何而发耶。但癸卯秋前。曾与申磼。累次相见。每语揄扬圣功之事。必此说传播而误作一时之话以传也。台谏启辞重大。不得不陈达实状。惶恐敢启。

因谏院请罢号牌事备局回启

编辑

臣等参商群议。反复筹度。昔朱子在漳州。闷田役不均。贫民偏苦。将正经界。谓必可行之利三。必不可行之弊一。所谓必不可行之弊一者。虑奸民猾吏煽起浮言。而朝廷士大夫为其说所动耳。其后果有以失业之民群起为盗。上书而诬诋者。朱子贻书留正。缕缕陈辨。夫以朱子之大贤。欲以正田役。而亦不胜奸猾之口。今兹举国之号牌。非止一州之经界。其恐动诋斥。何足怪哉。顷有湖西富居两班。被其婢夫辈明火贼害。则倡谓以号牌监官而见杀。忠州客舍。有因妓射矢之事。则倡谓大变以号牌而发。造言恐胁。无所不至。至谓赴京先来通事到坡州碧蹄间。为百馀骑贼所围。前日阳智窃货之贼。乃积年题名难捕之盗。而亦谓号牌之故。群起而为盗。贴匿名书于都门。倡讹言于三江。种种惊怪之说。不一而足。传云。听言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奸民之轻朝廷。至此甚矣。而士大夫又从而和之。则亦可伤也。孔子曰。为政不患寡而患不均。民役之不均。未有甚于此时。军政日紊而羸军偏苦。徭役日繁而残户独劳。军民怨叹。日益滋甚。而豪富细猾之徒。一不应公家之役。终身安享。苦乐悬殊。国事日败。此宜仁人之所动念者。近闻列邑所得馀丁隐户。或倍于平日应役之数。以此之徒。顺便处置。依事目收布。而如步兵之为用。则可以雇军。可以养兵。可以裕国用。可以纾民役。其为国家利益。岂不大哉。国家百事尽罢不为。使民如郊兽野鹿而任其自处。若上古之时则可矣。如其不然。以今之事势。偏侵贫民。每右奸猾。而欲人心之不离。亦已难矣。唯是残民之怨。难以上闻。奸猾之言。易惑群听。自古皆然。唯在当事者不眩于浮议而善处耳。抑有一虑。各官成册几尽捧完。遽尔停罢。则许多民丁。尽为贪官,奸吏操纵侵虐之资。或勒为假官属。或吓以定军役。富者纳赂图免。贫者受侵不支。年年扰民。必甚于设法之初。此等曲折。其未之思乎。如是而遽罢。则亦宜遣人于各道。尽烧其成册。然后庶无此患。而奸吏之窃识名而骗弄者。亦犹多矣。曷若从容区处于一齐佩持之后。观势而更议之为愈乎。朱子书有云。人之常情。恶劳喜逸。顾以利害之实。有不得而避者。如禹治水。益焚山。周公驱猛兽。想见当时。亦须有不乐者。但有见识人。须自见得利害之实。且看汉高初定天下。从娄敬说。徙齐,楚大姓数十万于长安。不知疮痍甫定之时。费几个工夫而未闻天下不安。其于今日事势何如也。此言诚为至论。若使禹益周公与汉高。当群议之际。不深择利害之实。则此等大事。何以得成就乎。臣等唯望圣心坚定。稍宽结末。许令议处。以全国家事体而已。各道已捧成册。速令输送于号牌厅。俾及农前。一齐佩持。其间人情便不便之事。更令本厅十分商确为当。言官启辞有云。谋之不臧。怨归于上。至以断自宸衷为请。臣等见此语。不胜竦然寒心。台谏又有以庙堂讲究为诿者。此言亦未的矣。凡事当观利害而已。苟无益而有害。则虽十易之亦可。经年讲究。又何拘乎。今此之事。则有大益于国。而无难处之患。臣等虽庸劣。其于虑此亦深悉矣。近将众议揣摩商量。下情所在。不敢不悉达。敢俟睿裁。

献议

编辑

用钱事议癸卯

编辑

我国无泉货。只用米布为币。故农病而国贫。当此板荡之时。目前经费。犹患窘乏。脱有意外之需。则将束手无救。不得已有所破格设法。使利权在上而通行。然后国计可以支度。兵饷可以措备。往年杨经理每语臣。以尔国乱后粮饷匮竭。不可不创用钱货。以裕公家之用。一日。急令臣商量应行事宜来告。臣与接伴使金睟磨炼启禀。自上以为难于遽用。其谋遂寝。今者。户曹之事日益艰难。乃有此议。若先自官家铸钱流布之后。约以某日为始于各处。应捧布货。参酌用钱。务便人情。则虽未知行之可以久远。而利柄在官。布货流渫。必有所益。第所铸之资。出处既少。立法之后。奸骗可虑。此则在有司详尽规画。俾无才设旋废之悔而已。伏惟上裁。

钦赐冠服奏请议

编辑

前有钦赐之例。则何阙然不载于实录。而敕书。至有合用冠服。王国自制之文乎。景泰间。钦赐与否。既不得明考实录有所证焉。而仁庙行状。李彦迪,申光汉所制之辞。各有异同。无乃以表里之资为章服。而专降敕书为诰命也耶。不然。实录何详载敕书表里。而独阙此盛典耶。臣初见此二书。以为有旧例矣。更为查考可据之迹。则此文似是一时词臣之所铺张。亦难引而为例。率易奏请。恐见抑退。伏惟上裁。

钦赐冠服奏请议

编辑

以为景泰年间。奏请冕服者。乃是世子受封后过累年后事也。今此谢恩使之行。既有厚给人情。查访中朝前后故例有无。则景泰年前例。亦令备细访问。待其回还。详议处之。事有明据。详尽无悔。伏惟上裁。

恩赐告庙议

编辑

以为恩赐异常。实为一国之庆。第自祖宗朝以来。得荷天朝异数而陈谢者非一。其时亦有进贺告庙仪节与否。查考则可以知矣。先王朝亦有特赐蟒龙衣陈谢之事。查考其例施行。亦为宜当。伏惟上裁。

黄应阳欲谒陵寝议

编辑

以为臣某赴京时。黄应阳见臣言曰。闻先王之讳音。为制挽词十绝。西向再拜。插香并烧以哭云。其情非偶然说到者。今来欲拜于陵寝。亦出诚意。在彼欲尽其情。则在我当从其言。何可以无旧例而拒之。临时听其所言。斟酌善处似宜。伏惟上裁。

台臣辨对议

编辑

以为台谏事体重大。所言虽涉虚诬。与之辨对。则未知其得宜也。尝闻成庙朝宪长劾论新进伦纪之失。而成庙深核言根。乃施禁锢之罚。此乃祖宗一时颠倒警动之举。后来则无此例。惟在上裁施行。

呈文

编辑

呈杨经理文

编辑

朝鲜国陪臣姓某。谨禀经理都察院台前。昨蒙老爷指教。欲调韩应寅来管蒭粮。职尤切感悚。不知所达。近据南边哨报。贼分路四散。抢掠诸道。各处粗完郡县。今尽为灰烬。天朝粮饷既难趁期远输。本处诸谷。又被焚掠。百尔思度。恐无善策。见今忠清道观察使金信元,全罗道观察使黄慎,庆尚道观察使李用淳。皆可干事。又有分司户曹参议李时发,兵曹正郞李光吉。句管忠清道。参判李光庭,兵曹正郞杨士衡。句管全罗道。参判成泳,兵曹正郞成安义。句管庆尚道。严敕此人等。着实调度。即可收拾支给。不必更调韩应寅前来句管。且平安道地方。系是今日根本。弃其所管。猝来办粮。恐有损于彼于此。未见大益。抑前项各官。既有句管。而事体紧重。必须有捡督申饬之人。则司宪府大司宪尹承勋颇有干才。该应试遣。乞老爷商量。更赐指教。若备粮形止。发兵机宜。当待差人查察回来。另行开禀。为此理合具禀。

呈杨经理文

编辑

朝鲜国陪臣议政府右赞成姓某,户判金睟等。谨禀经理都察院台前。本日据全罗道观察使黄慎驰启。本月十八日。该珍原县监沈惀报称。倭贼自海南北上。一起向罗州。一起向南平。一起向本州。时下屯据本县五里外。搜出山谷杀掠人民。长城及芦岭等处。贼徒充满等因。节据哨探人等说称。全罗道人民。多欲倡起乡兵。剿捕零贼。而本道节度使李福男战死之后。各兵散溃。未易收合。若得天兵一枝进驻罗州近处。作为声势则远近之民。必将闻声来赴等因。又据体察副使韩孝纯报称。职收聚官民大小船四十四只。分为四起派定差官。初起差官德山县监金用砺,二起差官所斤浦佥使张彦平,三起差官马梁佥使吕卿轴,四起差官唐津浦万户金梦龙。鳞次督送江华等因。又据兵曹关称。本月十九等日。准本府移关。蒙经理都察院分付。水兵前进。系是紧急军机。全罗地方该应驻兵处所着。令李舜臣作速开呈前来。因此本曹再经马上行文去后。今闻李舜臣欲追剿海南等处载粮贼舡。还下右水营前洋。差人被罗州等诸处贼拦截。去留未即往回。第今全罗一道。防范荡然。贼恣意焚掠。水兵如及此时。前进本道群山浦右水营等处。相势进退。则贼必疑惮撤去。遗民馀粮。可得收集。水兵迎候将元裕男马上催调。而方在忠清道。时未见来。兵机关重。向道之人。不可一日旷阙。原任节制使李仁雨惯识海路。方在江华。元裕男见到间。姑令李仁雨代事。一边催督元裕男前来等因。准此。卑职窃念全罗道贼势再炽。而力分散涣。合令出奇剿击。且闻本处被掳人民等。如见天兵前来。则争欲为内应。趁此机会。抄一枝精兵。进驻陆路前面。又令水兵催进。协同李舜臣防剿。则本道乡兵响应而起。被掳人民。亦可进图脱来。至于水兵粮饷。则韩孝纯所送舡只。容载万馀石粮米。括出海边各邑米粟。继粮亦便。乞老爷酌量裁处干系行兵事宜当。为此理合具禀。

呈御倭监军文

编辑

朝鲜国陪臣领议政姓某等。谨叩首百拜上书于钦差西路御倭监军道台下。职等蒙寡君差委。奔走于戎马调度之间。其他则未暇省焉。晩闻寡君被丁赞画参奏。不视事者有日。举国遑遑罔措。职等在远外不得守王宫而呼吁。又不得泣诉于制府科宪各衙门。徒自摧肠腐心。瞻望于悒。而犹未见本稿。未知其所参辞说何谓。及今始看誊报。可怪可愕。有凿空而做出者。有因迹而构捏者。有人心天理之所不可忍道而恣加诟蔑不已者。职等目不能正看。耳不能正听。且惊且悯。且愤且痛。久而不自定也。钦惟圣天子明见万里之外。上自诸老爷。下至各营将卒。亲睹小邦事情。彼疏中之语。不须辨论。第君臣之义。根于秉彝。如天经地纬。亘万古而不可易者。若或以不韪加之于此。则庶人犹不忍晏然自处如平日。况于一国之君乎。今兹寡君被诬之事。一日未雪。则一日不敢以常礼自处。二日未雪。则二日不敢以常礼自处。此情理之必然。临变激恼。自不得不已。吁。亦戚矣。小邦自箕子受封以来。遗化未泯。仁柔贞信。见称古史。逮我太祖高皇帝诞抚万邦。而国祖康献王始受封于洪武壬申之岁。迄今二百馀年。至诚事大。恪修侯度。得蒙列圣待之如一家。东渐之泽。浃民肌骨。若寡君拱北之诚。如金之百炼而益刚。如水之万折而必东。天地鬼神所共鉴知。曩在辛卯年。贼酋秀吉。有射天之志。贻书哄胁。语极悖逆。寡君即遣陪臣金应南具奏以闻。朝廷赐敕加奖。翌年夏四月。贼之先锋陷釜山。节制使郑拨死之。第二日。陷东莱。府使宋象贤死之。贼分路西上。小邦军兵。一败于密阳。再败于尚州。而都城已瓦解矣。小邦升平之馀。猝遇滔天之贼。势不攴吾。无以截杀。屡要借道。或胁或诱。寡君以为力屈于藩蔽。则宁赴诉于父母而死矣。遂与诸臣之执鞿靮者。决意而西。欲守𬇙江。贼势盛逼。退驻鸭江。请为内附。于时。本兵首遣差官黄应阳等探看贼情。见贼胁诱书。不觉拊膺垂涕曰。朝鲜为天朝。受害如此。而天朝不曾知矣。贼屯据平壤。辞语极凶悖。朝廷洞悉其状。遂发兵极救。寡君于流离颠沛之际。奉而周旋者。惟是一节忠义。及大兵快捷平壤。而直至于临津。咸谓王京以南。譬如破竹。再无异议。不幸师顿不进。淹历夏日。而一种苟且了事之论作矣。于是或言釜山旧有倭户。釜山之有倭。不足逐也。或言朝鲜岁遗倭奴䌷米。今与之修好可矣。转辗文饰奏报。塞责目前。以误大计。噫。亏损天朝体貌。至今七年而劳再举者。实此报为之祟也。岂知今日怒甲移乙之言。仍而诬陷寡君。又如此耶。呜呼痛哉痛哉。对马岛。本小邦庆尚道地方。中古为倭奴所占。旧有投顺倭人来居荠浦,盐浦,釜山浦三处。非我族类而易于煽乱。往在正德庚午年。小邦驱剿无遗。此在小邦舆地书。可覆视也。对马岛为海路咽喉。山多地瘠。无稻米。本处商倭。来要边市。传报贼情。或日本倭奴与对马岛倭奴而求往来者。小邦并羁縻不绝。定其岁遗船数及图书符验。一年应受米只二百石。此与天朝抚边上㺚子一般。虽是小邦事体之所不敢。而区区只为海边赤子设此事耳。若海东纪略。则有陪臣申叔舟得日本之史。记其土地风俗梗槩。仍以序文弁其首。其书日本纪年者。只是誊本文而备览耳。其序尾。大揭天朝成化年号。此则何不举耶。汉时诸侯。王于其国。自尊为宗者有之。此出于臣子欲尊敬其主之私情耳。如酌其情则观过。可知仁矣。先王何与哉。寡君即位三十馀年。未尝一日有声色弋猎之娱。日与儒臣开书筵。访治道。问民事。其不喜繁华。俭勤于家邦。即素性天出而无待于典学矣。只以升平日久。武备未完。令德在躬。否运难免。以治世得民之主。值千古所无之变。此则天也。数也。其于人力何哉。然而倭奴蹂躏八道。服节死者无算。未有一守土之人附顺于贼。征徭七年。调发日苦。而百姓忍饥争赴官令。寡君之及人之仁。于是亦可见矣。职等。每痛寡君遭遇之不幸。而犹自慰者。义声闻天下。斯无愧于后世矣。不意横被恶言。反肆诬陷。环海东一域。凡有血气者。忠愤郁抑。誓有一死。尚何以为生哉。倘此恶言。未即蒙昭雪。则寡君视宗社土地。如视敝屣。恤恤如穷人之无所归。东韩之民。举为罪人。将无以自立于天地间。灭贼报仇。特馀事耳。仁人君子。宁不为动念乎哉。伏乞下执事。明白奏揭陈辨。使市虎之说。不得恣行。以洒一国至冤至痛。则小邦君臣生死肉骨。受赐而不敢忘矣。情𭜒愧辞蹙。伏希谅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