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濯缨先生文集
卷八
作者:金驲孙
1925年
续上

别附

编辑

节孝先生孝门铭跋

编辑

龙洲赵䌹

道州进士李君光义。踵余门。致其乡父老之语曰。永乐年间。吾乡有节孝先生。先生之孝行。载在三纲行实中。先生旌闾之铭。实占毕金先生笔。先生事迹之传世行后。良亦足矣。顾先生殁。殆二百馀载。尚阙牲树之石。且也节孝之孙。有濯缨公。有三足堂。而当占毕时。则濯缨尚少。况曾孙三足堂乎。二先生之不见录于其文。固也。迺者吾乡人士。谋刻孝门铭。以寓吾乡恋德之诚。如又举濯缨,三足。补诸显刻。奚亶于节孝有光。吾乡之小子后生。咸知节孝之有此孙。而濯缨,三足之有此祖也相率而戒子孙。砥行立名。世世无怠。兹岂非吾乡之一大功令也。汝其走京师。谒荐绅先生文。敢以请。余逡巡避席。逊不敢当。李君退而复来者再。观其意。不得文。不返乡也。余遂感其坚恳。按其所操状。节孝先生。生丈夫子六人。知名者四人。第二郞。即执义孟。孟有三子。俱有文行。次第取甲乙科如拾芥。长骏孙。官直提学。是生三足堂。季驲孙。即濯缨先生也。濯缨受业于占毕斋。早以文鸣。成庙朝。阐大对。世所称中兴策者。其文汪洋放肆。若注江河。所著濯缨集。行于世。性简亢棘棘。其秉史笔也。直书不饶邪佞。竟以此被东市之祸。至今人读戊午录者。无不泣数行下。三足堂名大有。字天祐。中庙初尚儒。委任赵文正公。公建议行贤良科。清道郡以先生推上。擢拜地部郞兼春秋。至正言皆辞。后宰漆原。己卯冬。祸作。群小诬罢荐科。仁庙末。命复科。先生与李滩叟延庆,申翰林遵美不就。物论多之。乃入云门山。筑室于愚渊上。号三足堂。以寿卒。曹南冥题其墓表曰。办局宏深。勿勿乎其仁也。言论激昂。僩僩乎其义也。可谓画出三足堂人禀者矣。其他群行灼灼。于荐目详矣。噫。节孝先生之孝。感物之孝也。物之盭者莫如虎。虎且感其诚孝。驯如畜狗。况昭昭之天。其不降监于是而与之百禄哉。多男至于六丈夫。六丈夫才且贤也。则天之报施善人。验矣。又况在孙濯缨先生出焉。在曾孙三足堂又出焉。天地精英之气。发毓于金氏一门。至于三世。奇哉奇哉。或以濯缨之不得死。三足之不尽展布。归憾于天与时。为金氏食报之歉。此则不然。吾夫子不云乎。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沟壑丧元。君子何病。随所遇而为吾所当为。固濯缨,三足之能尽吾所受于天之理者在。讵不韪哉。一时一身之不幸。虽若天之薄乎贤者。万世之名永长存。与天地不朽。则其厚何如哉。芝兰焚而后香闻。宝剑埋而后气腾。吾于濯缨,三足亦云。道州之士。既俎豆此三先生。越百年如一日。又修前辈之未遑事。以警一乡。俱可书也。

三足堂先生遗诗

编辑

拍水仍蹴月。水月无乃辱。虽然亦何伤。能清又能白。

讷渊之水达又渊。欲讷如愚圣所传。渔钓十年来往此。愚于人事讷于言。

即山而猎即溪渔。渔猎非关兽与鱼。剩得溪山为我有。故凭渔猎送居诸。

三足堂先生遗诗跋

编辑

完山李显行

右三首短篇。即三足堂金先生之诗也。先生以濯缨公从子。登赵文正荐科。其渊源之正。声气之应。可见矣。己卯以后。独免密网。远遁云门。虽罢科还复。孝陵有召。而深藏不出。自号三足。托意渔钓。以没其世。其趣寄之远。明哲之识。殆梅南昌,郭有道之比。而南冥优于乃叔之论。可以俟百世也。当其杖屦徜徉。啸傲自适之时。凡有所会。一见之诗已。辄灭去不复留稿。使金声玉韵。无传于世。岂先生屡阅世故。深惩家祸。不欲以文字之馀波。复资墩,衮之遗熸而然欤。惟此三诗。独不与烟云销沈。而尚今邦人传诵无怠。一唱三叹。真有不尽之意。虽千载之下。亦可想见其心事。全鼎之味。不独验于一脔。而心斋一绝。亦自不朽与叔也。然则得先生之志而寿先生之名者。此三诗足矣。又何必多为哉。不佞适出宰先生之桑乡。缅仰高风。益切景慕。而从其傍裔金斯文宪章甫。获此诗而擎玩之。深惧其世愈久而并失之也。附刊于濯缨集末。而因书其所感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