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二十三
濳研堂文集 卷第二十三 清 钱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嘉庆丙寅刊本
|
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三
嘉定钱大盺
序一
山东乡试录序
皇上御宇二十有四年岁在己卯省大比贡士臣大
昕奉
命偕戸部郞中臣叶宏往典山东试事伏念臣江左寒
儒至庸极陋乾隆十六年恭遇
大驾南巡以诸生献赋
召试行在
特赐举人授中书舍人之职十九年成进士叨与馆𨕖
二十二年散馆
御试一等一名授职编修二十三年
御试翰詹诸臣臣名在二等
特擢右春坊右赞善充
武英殿纂修官通籍以来曾无涓埃自效今兹又忝抡
才重任承
命悚切夙夜靡宁爰星驰就道如期入闱监临官则兵
部右侍郞巡抚山东兼提督衔臣阿尔泰整饬纪纲内
外祗肃提调官则分守济东泰武道臣裴宗锡监试官
则山东盐运使臣胡宝琳内监试官则青州府海防同
知臣嵩年防范毖慎旦夕精勤乃进提督学政刑部右
侍郞臣谢溶生所录士四千八百有奇锁闱三试之臣
大昕臣宏率同考官知州臣潘汝诚知县臣蔡应彪文
宗玠翟翷瑺泰严文典张若本林观海胡华训骆大俊
朱昇钥韩光德等矢公矢慎昭吿神明披阅二十昼夜
得士六十九人贡太学者十三人谨录其文尤雅者进
呈
御览臣例得序其端臣唯三代以下人才多出于科目
然士之束修砥行以应科目者将以为梯荣干进之阶
乎抑将培其识老其材以备朝廷公百执事之用也
国家养士百有馀年菁莪棫朴之化无远不届每三岁
宾兴分遣臣工典试省取士一千二百有奇贡之礼
部礼部又试其合格者进之大廷
天子临轩而亲策之公侍从多出其中其久试于礼
部而不第者亦得需次为县令教谕等官稽古之荣可
谓极矣顾士有绩学数十年文字不中有司程式终老
于场屋者而浅学薄植偶因一日之长徼幸弋获者亦
间有之此其中亦似有天焉而究未尝不以咎衡鉴者
之失也唐臣韩愈有言唯古于文必已出降而不能乃
剽贼夫摹拟沿袭之文古之能文者羞称之而今或以
为弋取科名之捷径宿儒之不遇浅学之登科其未必
不以此也夫
皇上慎重科场釐定成宪除去表判雷同剿袭之陋首
场试四书文及性理论二场试经义增五言排律复
谕礼臣申严磨勘朱墨卷之例将使士皆通经学古淹
长者无不收录浅陋者不得幸售远近闻风争自奋厉
山左距京师千里而近被化尤速今之观光而来者率
多衔华佩实之彦彬彬乎质有其文致足嘉也夫人之
才力各有所限故工制义者或拙于声律研声律者或
短于策论春华秋实鲜克兼之而要之学有根柢则词
必已出其诣力所至虽不无浅深优绌之别其为读书
人之属可一望而决之也臣等校阅之下于四书经
义观其学养于诗律观其才华于论策观其器识所录
之文不皆一格所得之卷不皆兼长要归于有本有原
不使空疏蹈袭者得以滥厕科名此则臣等区区甄别
之意所期仰副
圣天子循名责实之治以少报于万一者矣
湖南乡试录序
上御极之二十有七年岁在壬午当宾兴之期闰五月
有
旨命臣大昕偕修𢰅臣王杰典湖南试臣于己卯岁承
命典试山东明年分校礼闱两与衡文之职兹复膺
𥳑命自唯学识谫劣敢不倍矢公慎既宣
旨午门外诹日就道两阅月而抵长沙维时监临则兵
部右侍郞巡抚湖南臣冯钤提调则驿传盐法道臣张
监试则分守衡永郴桂道臣孔传祖内监试则宝庆
府知府臣郑之侨整饬内外防范精勤乃进提督学收
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臣吴鸿所录士四千馀人
锁闱三试之臣大昕臣杰率同考官知县金成华李玉
树王业铨戴永植魏桐荫王永芳周升试用知县任其
昌柴桢悉心校阅得士四十六人贡太学者九人录其
文尤雅者恭呈
御览臣例得序其端臣唯取士之途莫重于科目而科
目进身之始则先试以文词
国家教养士子纳之庠序之中学臣岁科两试第其甲
乙洎三年大比
特遣臣工乘传典试拔其尤者而登进之学臣校其优
劣于平时试臣司其去取于一日学臣之试士也正试
之后又有覆试可以核其异同试毕之日公同参谒可
以察其器度至如试臣则锁闱易书暗中模索一经揭
晓得失已定夫以言观人自古所难矧以一日之文词
欲觇其夙昔之学养尤有难焉者湖南应举士子四千
馀人三场之卷凡万二千有奇合经书义论策诗计之
不下五万六千篇臣等自阅卷之始至于撤棘计十八
昼夜文卷浩繁而时日有限谓所去取者必皆允当而
无一遗才臣诚未敢自信也然臣之心力不敢不尽矣
宽其途以收之平其心以衡之词无繁简范之以法文
无奇正约之以理不敢以小疵而弃大醇不敢以细失
而訾全美每当去取之际虚怀商榷不惮再三虽士子
才分有限未必尽得华实兼茂之才要皆能自出机杼
非人云亦云者昔明臣邱濬论科场程文之弊以为有
登名前列而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字书偏㫄者以
致士子仿效成风古学殆废臣等职司衡鉴耻蹈斯弊
自今以始三湘七泽之滨操觚而来者咸知读书好古
之足贵而剿说雷同之无益相与研覃经史有本有原
由是文体益进于浑醇士习益臻于端谨以仰承
圣天子菁莪乐育之盛意则臣于此邦之人士有厚期
焉
浙江乡试录后序
岁乙酉之秋天下大比贡士先期礼部列名奏请典试
官员臣大昕承
命贰祭酒臣曹秀先主浙江试事伏念臣江左下士遭
遇
圣明自为诸生即蒙
特达之知及成进士叨列词馆初授编修继擢赞善载
迁侍读遂至学士侍
讲筵校书
秘殿臣之荣宠实为逾分而数年之闲典乡闱者二分
校礼闱者一
恩纶叠下文柄屡司尤为至荣至幸者也兹复有浙江
副考官之
命唯浙东西素称人文重地以臣梼昧惧弗克胜拜
命之后诹日就道如期而至其境锁闱三试披阅二十
馀昼夜与臣秀先及同考诸臣和衷将事必公必慎既
撤棘录其文凡二十篇镂版以呈臣例得缀言𥳑末臣
唯文治之隆关乎气运唯圣人建中和之极金声而玉
振之以临照天下凡庶民之秀者皆得是训是行而成
一代文明之治在易贲之彖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者圣王之所以化民而成俗也其在观之六四曰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然后
可以称嘉宾而为王者之用我
国家乐育人才百有馀年每三载举行乡会试拔其尤
者而登进之
皇上
文思天纵
圣学日新
御极以来釐定三场之式申严磨勘之条士习文体骎
骎日上近复因浙江学臣之请以
御制诗文颁行天下大哉
皇言焕乎有章四方人士伏而读之如日月丽天星汉
烛地虽在遐陬僻壤犹将仰末光而启其愚瞢况浙江
山水清佳人物秀颖自
大驾四度临幸诸生之肄于学者咏歌
盛德以近
天子之光蒸然丕变更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夫言者
心之声也故观其文可以察其行昔陆机之论文曰理
扶质以立翰文垂条而结繁韩愈有言唯古于词必己
出若夫支离穿凿之言雷同剽袭之语于文无当于行
奚取臣等奉
命司衡蕲革斯弊于四书文取其法之正而理之醇也
于论取其有本有原能阐明儒先之蕴也于经义取其
贯串注疏于诗取其研练声律于策取其通晓古今三
场并陈去取斯定所录之文浓淡正奇不名一格要皆
能以先民是程而浮泛之陈言则汰之务严焉幸两浙
人士沐浴于
圣人之光华鼔舞鼚轩争自淬厉今之歌鹿鸣而来者
类多读书自好不为征逐标㮄之习而臣亦私幸文体
之将进而日上也虽然臣之所取者文也因文可以知
行而文究不足以该行古人称德功言为不朽之三以
德功视言则言为细矣况场屋之文拘于程式限于晷
刻文虽工其能与于立言之𨕖者仅矣诚能母狃于小
成母诱于禄利今日为有典有则之文异日为立德立
功之士此则臣所望于多士而多士亦各宐自勉以仰
副
圣天子文明之治者尔
河南乡试录序
皇上御极之三十有九年岁纪焉逢敦牂各省举行乡
试臣大昕奉
命偕翰林院侍讲臣白麟典河南试事既宣
旨午门外诹日就道如期入闱于时监临则兵部尚书
总督仍管巡抚河南兼提督衔兼管河东河务臣何煟
整饬纪纲内外严密协同点名则署布政使事按察使
臣荣柱署按察使事分巡开归陈许河务道臣周于智
分守驿盐粮储道臣赫尔敬阿提调则护理分巡开归
陈许河务道开封府知府臣赵瑗护理分巡南汝光道
怀庆府知府臣陈锡钺内监试则南阳府同知臣杨炜
璜恪谨厥职乃进提督学政翰林院侍讲臣徐光文所
录士四千六百五十有奇扃闱三试之臣大昕与臣白
麟率同考官知县臣汤显相蔡文甲牛问仁赵文重吴
家驹胡相忠沈一鸣周鈵积善沈望路钊张永载等悉
心校阅得士七十一人贡成均者十三人录其文之优
者二十首镂板恭呈
御览臣例得序其端臣闻古之称不朽者三曰立德立
功立言宋时许昌靳裁之有言士之品大槩有三志于
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
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道德功名
皆儒者分内之事即圣门德行政事两科也唐宋以来
设科目取士士之有志功名者以登科目为荣而流俗
之称遂以登科目者谓之功名到手古人以经济为功
名世俗以仕宦为功名母乃顾名而未思其义乎
国家设科求贤三岁一贡士以河南省言之每举常七
十馀人皆一时庠序之秀然其中仕宦显达者什不过
一二人求其品行纯邃经济卓荦及文词可传于后者
百不得一也士之志乎道德者固不以科目之得不得
为轻重其志乎功名者既登科目益当讲求经济务为
有体有用之学庶几建功立名不愧科目中人物非然
者徒以文字一日之长偶登科第遽谓功名在是其不
谓之志于富贵者与夫言为心声文词之淳漓心术之
诚伪形焉必能为不随流俗之文始可决为克自砥厉
之士中州士风质朴鲜浮靡险怪之作而陈言习调剿
袭雷同时或不免臣本诸生困于场屋蒙
圣主特达之知收之格外洎成进士屡忝司衡两校礼
闱四典乡试溯昔年应举之艰辛感此日承
恩之优渥倘校阅之下稍不尽心夙夜何以自安入闱
以来殚二十昼夜之力不论已荐未荐之卷臣与臣白
麟二人靡不搜阅虽未敢谓所取之文悉合先民程式
而雷同剿袭之作汰之务尽既撤棘士子有来谒者臣
复勉之以束修自好从事于道德功名毋蹈许昌靳氏
之诮他日文风士品或进而日上以仰副
圣朝右文𥸤俊之意则臣有厚望焉
送李素伯之任恩平序
赠行以文古之道也今世士大夫多不讲盖意在𥳑便
或中有顾忌恶闻谠言都亭祖道日眠食而外了无一
言相习为故常而已益都李素伯以名进士谒𨕖得广
东之恩平县将行过予寓舍求一言素伯以古人自期
者予不当第以寒暄之语塞之昔汉任延为武威太守
光武吿之以善事上官无失民誉夫汉之郡守颛制一
方事皆自达唯刺史行部得以六条按之延既素有治
行其不事上官易易也后代县令所治祗百里之内而
为之上官者常十数人科条繁多动辄掣肘上官之爱
憎又未必悉如乎民之欲也于是为民之心不胜其事
上官之心而誉之及于民者寡矣令以亲民为职今之
患在不亲民而亲吏胥民非相斗讼及法当拘摄无由
自通于官而官之耳目壹寄于吏胥吏胥皆民之黠且
亡赖者为之吏胥日用事而民之情益无以自通欲民
誉之无失则又难矣恩平古称瘴乡今则山川清淑风
候暄和恒如春时仕者以为乐国而民俗淳朴又不同
江楚之轻悍素伯出其读书之所得者小试之其必异
于俗吏所为又闻粤中诸大官颇有知素伯之贤者庶
几毋掣其肘而尽其心之所欲为异日五岭以南有如
古循吏其人者必素伯也母患民誉之不古若也
送兪楠园教授苏州序
苏学之有教授自胡安定先生始而欧公为安定墓表
王偁东都事略本传俱不之载殆以出于守臣所辟未
奉朝命故略之与安定在苏学范文正公实典郡事是
时州郡尚未设校官安定特以行谊为文正所知起布
衣为诸生师而能使法严而信道久而尊何其伟也自
熙宁以后始有专官除授出于三省且为馆阁进用之
渐士大夫始乐为之而教士鲜有继安定之盛者岂非
职以人重之证乎夫宋世重馆阁之𨕖教授职清事𥳑
且可由是以跻禁近故有薄县令而希得之者今法令
重亲民之官州县有人有社禄养优裕而师儒之拥皋
比者徒有其名诸生隶籍厪以文貌相羁縻任满考绩
高第者才擢县令宐世之舍此而趋彼也楠园以名进
士才力且富强顾猒簿书之烦而退就冷署其必有乐
乎此者矣朱文公有言教授之职至难唯自任重而不
苟者知之其以为易而无难者则苟道也科目取士本
欲因文以求其行乃糊名易书之例严而文格益下每
㮄以百人为率其真能通经学古者百不得二三文义
稍通无大疵颣者亦什不得二三其馀皆剿袭稗贩之
作也士知通经之难而取科第之易则相习而为剿袭
稗贩之作人自为学不必求之师儒月课季试有名无
实而教授遂为易而无难之官此非朝廷所以待师儒
而师儒所以自重之道也楠园志趣不苟同于人必能
自任以重而吴士之众岂无能自树立不因循者相与
复安定之规讲明而力行之行见数年之后士习正而
人才兴于以助
国家寿考作人之治视钱谷刑名之最其难易宐必有
辨而或者徒以恐富爱闲称之犹浅之乎视楠园也
赠邵冶南序
始予典试浙江得馀姚邵子与桐知其经学湛深能以
古文为时文今春天下贡士集礼部主司思拔汲古不
为俗学者以救墨卷浮滥剿袭之失而与桐褎然为举
首㮄出海内有识者咸曰数十科来无此才矣故事南
省第一人当在词馆之𨕖而与桐独不得与其南归也
过子言别再拜而请曰晋涵不敏承家训稍通古学幸
得成名不见弃于士大夫皆吾父教也吾父行年六十
无所遇不以㞕意唯平日覃思经学卓然有所得而名
不出乡曲愿述其一二以见于先生之文使知当代有
赏音视世俗捧觞上寿之乐多矣乃言曰昔吾王父以
治经为东浙大儒吾父幼时群经三史皆暗诵中年以
后独喜读易博览众说期于自得尝病后儒言易多求
诸十翼之外愈巧而愈离其宗故为说曰易有十翼犹
礼春秋之有传也传以释经羲文之意待孔子而明经
传之篇不可乱而经传之义未尝异费以彖象系辞
文言解说上下经此善于读易者也后儒谓伏羲文王
周公孔子各自为易不可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此
不善于读易者也元亨利贞四德其义尽于文言为上
下经纲领贞属信不属智文言训贞为固固者执守之
义时位不同故有不可贞之辞训正而固于义有所窒
矣又谓序卦杂卦非圣人不能作序卦主流行生生之
谓易也杂卦主对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又谓言卦变
不如言互体郑康成虞翻诸人取连互阴阳消长法象
天然一传而为卦变屡变不已遂无定义按卦图依爻
递变似本八宫宗庙游归之法然图与歌取例不一自
著而自乱之不如汉人言两互之不失其常也子聆其
言未毕抚掌而起曰甚矣翁之善说经而与桐之贤有
自来也近代言经术者守一先生之言无所可否其失
也俗穿凿傅会自出新意而不衷于古其失也𡚶唯好
学则不𡚶唯深思则不俗去𡚶与俗可以言道若翁者
可谓好学深思也已翁以通经无求于世而天生贤子
以昌其学与桐之才宐立致富贵而天使就闲以侍养
其亲以成其道德文章富贵之显亲者有限而道徳文
章之显亲者无穷天之于翁何其厚哉古之经师多寿
说者谓苦心凝思非摄生之道疑其禀受与常人异予
以为不然心之官主思宐通而不宐塞故未有以用心
而伤其生者懦者之用心求所自得非苦之也唯心乎
富贵者求其所不可必得幸而得之而所求无猒故常
苦其心以终身若夫心乎学者深浅随其所得已得则
乐乐且可久终日用心而不为心苦此儒者之所以多
寿而非若养生家之强制其心使无所用也与桐归以
吾言质之于翁其然乎否乎
赠谈阶平序
天有度乎地有周乎吾不得而知也而唯数有以知之
数起于一之端引而长之折而方之规而员之千变万
化莫可控搏古之达者设为钩股径隅以穷其变而天
之高地之大皆可以心计而指画焉祖冲之缀术中土
失其传而契丹得之大石林牙之西其法流转天方欧
逻巴最后得之因以其术夸中土而踞乎其上夫东海
之与西海语言不通文字各别而布算既成校之无絫
黍之失无他此心同此理同此数同也欧逻巴之巧非
能胜乎中土特以父子师弟世世相授故久而转精而
中土之善于数者儒家辄訾为小技舍九章而演先天
支离傅会无益实用畴人子弟世其官不世其巧问以
立法之原漫不能置对乌得不为所胜乎宣尼有言推
十合一为士自古未有不知数而为儒者中法之绌于
欧逻巴也由于儒者之不知数也昔齐桓公之时士有
以九九见者设庭燎之礼以待之九九者黄帝所传商
高所授周公大圣不惮下问桓公礼以庭燎良不为过
而梅福且小之西汉之世已有此论何况后儒予少与
海内士大夫游所见习于数者无如戴东原氏东原殁
其学无传比来金陵得谈子阶平其于斯学殆几于深
造自得者乃不自足而䁥就予予未老而衰昏眊健
无能益于阶平然有愿焉则以为欧逻巴之俗能尊其
古学而中土之儒往往轻议古人也盖天之说当时以
为疏今转觉其密七曜盈缩损益之率古法与欧逻巴
原不相远也其为彼之所创者不过数端而其说亦已
屡易吾乌知他日不又有一说以易之乎其不可易者
可知者也其可易者不可知者也知其所可知而不逆
亿其所不可知庶几儒者知数之学予未之逮也愿阶
平勉之而已
述庵先生七十寿序
少司寇述庵王公以文章经济𫾻历中外垂三十年
天子嘉其清勤由方伯擢贰秋官数奉使出谳疑狱
奏当咸称
上旨而公尤以博雅重海内宏长风流模楷后学论者
以拟新城文𥳑公有两司寇之目岁癸丑请假省墓以
五月返里门焚黄告祠下闻者莫不叹羡昼锦之荣而
忠孝之两全也粤十有一月公七十初度之辰士大夫
咸思称觞为夀公先期固却之而诗文投赠谊不可辞
大昕从公游最久始同学继同举进士又同官于朝嗜
好亦略相同其可无一言乎古之人于所尊敬及所亲
者恒致颂祷之词诗三百篇中曰以介睂夀曰寿考不
如此者不一而足寿者五福之一似未可以必得而
诗人言之若操左劵者岂虚谀而无实哉诚于其立身
信之而巳夫以寰字之大齿危发秀者何止千百辈而
食味别声以外了无所有非古人所谓寿也唯其人有
利于民物有益于风俗有功于蓺林而后人人共乐其
寿夫至人人共乐其夀而寿真可操券得矣此非烜赫
于一时之寿而长留于千载之寿也公久枢禁慎密
多阴德元老有所咨询必援古证今斟酌允当事成而
不居其功其在金川行营草檄运筹出奇制胜赞成亘
古未有之伟烈在方面务持大体不以操切求近效而
休养调剂常恐一夫之失所在法司谨守律令不以私
意更旧章而平反冤滞常惧一人之向隅每造膝敷陈
剀切无隐宣
上德达下情用法而得法外意盖民物之被其泽者渥
矣公风度凝远外和内介以精白结
主知以谅信僚友壁立千仞㫄无依附暮夜之馈不
及其门珠玉之玩不陈于侧重名义而轻势利奖廉退
而薄脂韦位登八座而家无长物亲故待以举火未尝
有德色家居创立祠字储书籍延师以课族人置义田
规条一准高平范氏尝慕白文公鼂文元陆文定之出
处若有志而未逮者盖风俗之赖以移者深矣公自为
诸生即负重名诗词之工纸贵吴下经术专宗汉儒名
其斋曰郑学以示圭臬所在及登高科
召试入西掖
朝廷有大著作辄预编校馆阁经进文字多出公手既
而从军蛮徼所历皆险怪斗绝公于下马草露布之馀
挥洒千言纪行书事以诗当史于未经人到之地作未
经人道之语遂于李杜韩苏而外别开生面矣性耽风
雅奖成寒畯一言之工咨嗟不去口论次朋旧诗文择
其尤雅者都为一集曰湖海文传以备掌故表潜德盖
蓺林之藉以传者广矣虽然泰山之云肤寸河海之润
千里天下以为至高极深矣而山海不自知其高且深
故能凝然久峙浩然常流真如之体终古而无以尚也
公之立身制行所成就既卓卓如此而深自敛抑退然
常若不及与古人为徒而无慕乎月旦之荣与造物者
游而若乎𬖂绂之乐生平博览内典精修白业于世
出世闲无有罣碍超声闻缘觉而究菩提弟一之义离
语言文字而入维摩不二之门其视千载无异一吷然
则吾辈之所䋣称而不能尽者犹滞于寿者之相而公
固别有所以寿者在也又何能测公之涯际也哉
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三 门人戈襄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