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途纪行/燕途纪行上

燕途纪行
燕途纪行上
燕途纪行中

总叙

编辑

燕途纪行序

编辑

庚辰。闰孟春。挈眷质沈。辛巳孟春。还 朝。时公行为昭显世子归觐。替质入沈。而 世子还沈后。清国又许 孝庙出觐。故公仍留待 孝庙还 驾。始为还 朝。见神道碑文。

壬午。仲夏。以锦州出降。进贺赴沈。仲秋。还 朝。副贰右尹卞三近。行台持平洪处亮也。

癸未。季秋。以清主丧进香赴沈。副价秋部尚书韩仁及。行台中书舍人沈东龟也。孟冬。余扈今 上 孝庙潜邸时。 曁 昭显。从清人猎于建州之牛毛岭。岭即渡辽时吾东营将金应河死节地。阴山大猎。纵云壮观。露宿霜雪。驱驰冰路。吃尽苦状。还到沈阳。同伴则许以东归。独余一身。替质未旋。又令挈眷以来。翌年甲申春。北人闻 大明已亡。倾国犯关。余奉 昭显。俱在戎伍中。余以病剧。未从其行。吴帅三桂 开关。流贼风靡。北师一战。燕京已定。 昭显返驾戎阵。今 上回 驭故国矣。仲秋。 昭显及今上。复从清主。转向燕山。余则惆怅东归。

乙酉。暮春。 昭显永还之后。以河北平定。进贺赴燕。副贰天部尚书郑世规。行台应教成以性也。路值今 上回驾。湛乐数日于沈阳。转入燕都。闻 昭显哀讣。倍道旋旆。闰季夏。还 朝。

丁亥。孟夏。以颁赦进谢赴燕。季秋。还 朝。缘岁币半革。深蒙 殊恩。副价都宪朴遾。行台应教金振也。

庚寅。季夏。以锦女事夺衰 仁庙大丧时 赴燕。季秋。还 朝。副贰天部尚书林坛。行台执义李弘渊也。

庚寅。仲冬。 国事孔艰。慨然请行。以三臣 相臣李敬舆禁锢。相臣李景奭,判书赵䌹。安置白马山城。俱论极律。 陈奏曁元朝节仪。一岁再赴燕京。其间在家才一月矣。辛卯暮春。竣事还 朝。便蒙 殊渥。副价地部尚书李基祚。行台中书舍人郑知和也。

辛卯。仲冬。以颁敕进谢曁元朝节仪赴燕。壬辰暮春。还 朝。副贰大司谏黄㦿。行台司谏权堣。而回湾。副贰闻有长沙之 命。非使事也。

癸巳。孟春。以颁敕进谢赴燕。季夏。停敕行。仍带敕书还 朝。亦被 恩渥。副价都宪兪㯙。行台即李光载。而及归。李之诬捏。无人不遭。幸赖 天日照临。旋雪其冤。

甲午。仲秋。清主东归省墓。以问安使赴沈。行台司谏沈世鼎也。到箕京。北报漠然。移节降仙。以俟真传。闻其停驾。仍为还 朝。

甲午。仲冬。以册封进贺赴燕。乙未暮春。还 朝。副贰都宪李一相。行台即沈世鼎也。

丙申。八月。以搢绅罹祸。差陈奏正使赴燕京。副使户曹参判金南重。书状官柏府掌令郑麟卿也。十二月。还 朝。而时有领议政李时白等十六臣宥罪及敕行停止之事。故一行并蒙 恩典。此条。以家乘所记。补录于此。

丁酉。仲夏。以焇黄谢罪事。偕谢恩使右相元斗杓,副使右尹严鼎耇,行台执义权大运。鳞次赴燕。孟冬还 朝。使事完了。死者减律。以是两行俱被 殊恩。是役也。三伏在途。八旬留馆。不服水土。仅得生还。此条。即公之追记于纪行之末者。而今玆移录。

日录

编辑

粤惟丁丑之兵。 邦运不幸。 乘舆去邠。江都沦没。万姓鱼肉。于是时也。余奉今 上。久在虏阵。 宗社安危。间不容发。及夫南汉议和。青丘赖安。而今 上曁 昭显世子。竟未免沙碛之行。余独扈 驾还都。北望辽山。只切飮泣之情。岁庚辰。替质辽阳。年甫弱冠。去 国悲怀。沈水俱深。于是或奔走于戎马。或辛苦于楚囚。寂寂蛮馆。与愁为邻。空抱苏武之节旄。日望上林之归雁。至甲申。 大明云亡。北师入燕。武关之质纵解。星槎之行尚繁。夏令炎热。冬日霜雪。行役艰苦。殆非血肉所堪。至或夺衰作行。未暇从礼。生丁不辰。胡至于斯耶。半生他乡。风餐露宿。积痾缠身。而王事鞅掌。年年北征。赋命奇衅。胡至于斯耶。艰危之时。鞠躬之瘁。参以分义。固不足恤。以此管见。屡当关机。专对偾事。理所然矣。才一返襢。诬谤随尾。身世多舛。胡至于斯耶。今年又因北塞开衅。缙绅罹祸。陈奏之 命。复属此身。简日奉表。载驰长程。处事茫然。与天同阔。而况临行。惨遭季子之殇。未号嬴博。抑情登途。暮投虚馆。独倚羁榻。残灯明灭。愁緖万千。自酌自伤。屈指细思。自庚徂丙。北渡鸭水。十有一矣。廿年征役。纵缘北使催迫。间有自 朝廷命送。沥血陈恳。敷奏情悃。 兪音犹秘。 温纶反降。倘罹诬谤。旋雪其冤。中心感激。图报无路。庶几尽瘁。以酬万一。官路三千。亦尝聊以是自慰也。曾前往返。适多事故。耳闻目击。一未纪述。年代既久。则此间情景。其谁能知。以故行迈暇隙。拨忙起懒。纪阴晴之外。又将使事本末。逐条并列。山川程途。风俗景物。率以备焉。观者其怜之矣乎。

丙申。八月。

编辑

初三日。戊寅。

编辑

晴。迟明。谒家庙。公继叔父绫昌大君后。奉祀于家。 哭丧次。仍诣 阙。日上半竿。俟时至。偕副价以下奉表而出。鼓乐前导。百僚后随。出崇礼门。到盘松池边。大设帷幕。公卿毕会。遂入参查对礼。礼毕。出憩私次。知申事申濡。天部亚卿金佐明。水部亚卿郑致和。来见叙怀。于是脱朝衣乘驿骑。从馆后小路。武举方张故也。驻马沙岘。已有回首之感。抵弘济院。宗人密山君以下三十馀。东西分坐。把酒以饯。是宗风。而庆平君亦来。病人远将郊坰。良可感也。厨院提调秋部亚卿尹顺之。宗簿提调三宰吴竣。各设祖帐以别。盖旧例也。宗亲府缘堂上有疾。只郞僚设杯盘。饯罢。又与大谏吴挺一,应教吴挺纬,前正郑善兴,翰林吕圣齐辈十数亲旧。握手惨别。仍属亡儿送终诸事。自不觉呜咽泪下。欲其省弊。畿伯赵珩。许令落后。向晩乘轿就路。一行即副价地部亚卿金南重。行台柏府掌令郑麟卿。护行中使嘉义高礼男。裨将五员。折冲前郡守洪汝汉掌兵房。折冲李敏中掌户房。堂下前县监李伸掌礼房。前万户金汝俊掌工房。前万户崔贵贤掌马监。舌官十一员。首译嘉义张炫。上通事嘉善赵东立。前正崔振南。女真学嘉善徐孝男。上使干粮通政韩之彦。别献领去通政梁孝元。公事掌务前佥正卞承亨。副使陪行通政朴而嶻。干粮前正申益海。行台陪行前正方孝敏。押物清译金兴益。大医二员。 御医前主簿朴𫖳。针医前主簿安礼。画员权悦。外司医员卞尔珩。写字官刘义立。副使军官前主簿李㴐。出身朴斗南。行台军官习读官郑祈昌也。 大殿别监南尔极。柏府书吏李义信。内局书员廉孝翼。苍头命男等五。乙生等八也。过弘济院石桥。逾绿磻岘。至梁撤坪。昔日褊裨中曾仗旌旄者李寿昌,黄道昌,朴泂,柳柽,李后汉五人来别。历砖石岘。过 昌陵拨。渡德水川石桥。逾砺岘。涉新院木桥。陟介伦岘。薄暮到高阳郡。馆于碧蹄馆。郡守柳后圣支待。是行也。七月晦前一日。惨遭丧明之恸。 圣上恻怜情事。表文初以初三日。命副使先为陪去。余则看检丧事。追后发行。驰及副使为 教。而窃念私情虽切。 王事至重。抑情陈箚。今日偕发。这间心怀。非比前日之行。独倚旅窗。想像家事。愁緖悲情。尤难自抑。是日行四十里。

初四日。己卯。

编辑

晴。晓发别亲旧。因付家书。催驾双骖。陟惠阴岭。历双石佛。渡广滩木桥。义僧伐石鸠工。方排石桥。逾马山驿后岘。午到坡平馆点午。牧使闵晋亮支待。少憩。带若干员役。由梨川路。往谒 长陵。因莎草改理。礼曹参议蔡忠元等鸠工运莎。遥瞻 象设。含哀展谒。日暮还到坡平。交河倅吴挺柱自任所驰来。终日叙怀。是日朝行四十里。夕行往返。约四十里。

初五日。庚辰。

编辑

晴。晓发。涉临津以舟。津源出北关安边府。与麻田郡大滩合流为临湍。西注四十里交河县鸟岛城前。汉水合流。注于海。自临津过东坡驿。从间路抵长湍府梧木馆点午。府使金体干支待。都差员坡牧闵晋亮因 长陵有役。许令落后。午发过招贤拨。渡板浮川木桥曁天寿院石桥。桥名吹笛。松都吏胥来候。过沙川木桥。到荒城南畔。留守崔惠吉出候。从水口门古基入。渡橐驼桥。历南门前路。渡大平石桥。馆于别馆馆。是大平馆东新构。而府城西门外也。松京旧都。城郭残夷。壮气消磨。第闾阎扑地。人民犹盛。率以买卖为业。家制与汉阳不同。短椽筑壁。浑无北牖。恍如中国之制。无乃丽朝时华人满国。因缘学成。永以为俗耶。所经州府。馆舍湫隘。仅仅经过。今到是地。馆宇宏敞。为王畿最。且节孝旌门。相望巷口。亦可见旧都遗风也。湾上军官出身金孝源来谒。使之陪行。松京即其家也。是日朝行三十里。夕行四十里。

初六日。辛巳。

编辑

晴。晓发。复渡大平石桥。从普正门古基。出历延宾馆。馆是前朝迎诏处也。过高丽太祖王建墓。抵青石拨幕。路右有小迳。即朴渊路也。到豆石隅。自此海西界。邮人来候。过金郊驿旧基。午抵金川馆点午。监司任义伯。路上都差员瑞兴府使金庆恒。驿马差员金郊督邮吕孝曾。方物差员兔山倅郑暹。支应差员金川倅李廷相来候。柳海州志立。郑白川𬬭。偕主倅出待。自此替把海西驲骑。京畿驿马差员朴振禧辞归。前新溪太守金坰。自海州村舍来访。又与监司从容叙话。为虑厨传之太繁。偕金川倅。使之落后。护行中使。为觐其亲。辞往平山。过金川郡。逾夺靡是岘。渡五助川木桥。到猪滩。寒波咽咽。横桥圮毁。以舟而渡。拨幕边设帷帐。平山倅郭之钦来候。少憩俟人马毕渡。拂衣上轿。陟漆岭。过金岩坪。登金岩岘。金岩古郡号。其基尚在云。岘西草莽间。丰碑巍然。迺 明朝诏使翰林编修姜曰广,王梦尹去思记。令人起感。夕抵平山府。馆于水丰馆。谷山倅尹宗之。偕主倅出待。延安则府使郑榏罢递。只吏民出待。京畿方物差员良才督邮任映替付方物辞归。京中刷马人夫等告归。寄家信。是日朝暮俱行五十里。

初七日。壬午。

编辑

晓雾晩晴。早发过古山城底。逾石隅岘。历宝山驿。涉宝山大川以桥。过石隅拨。午到葱秀山点午。站虽平山界。兔山倅及信川倅柳晋三。遂安倅李斗镇出待。少留馆舍。下憩玉溜川石榻。石势参差。耸出于上。川流清绝。环绕于下。诚一奇观。但缘节早。红叶未烂是欠。削壁危岩。华人浪留翰墨。深刻塡朱。曰玉乳灵岩。即翰林侍读刘鸿训所题。曰玉溜泉。曰听泉仙榻。即翰林编修朱之蕃所书。曰悬珠。即太监卢维宁借笔。曰玉乳。曰珍珠泉。即副摠兵程龙所题。摠是 大明诏使也。最高处。太监冉登刻其像。今已刓矣。独坐石榻。感古伤今。无以为怀。行台吟送长律一篇。立人即和。午发逾葛岘。过阴山。陟小车逾岘。历安城拨曁屏风岩。北望山城。粉堞崔嵬。横带夕阳。形胜壮丽。真可谓大关防。丁丑之兵。瑞兴之民。赖此以存云矣。夕投瑞兴府。馆于益损堂。乃前倅权跻。损上益下而为治处也。载宁郡守金兴运。新溪县令安廷煜。偕主倅出待。路上都差员瑞兴倅辞退。路下都差员凤山郡守辛喜季来谒。初更。中使自平山追来。是日朝行三十里。夕行五十里。

初八日。癸未。

编辑

朝阴晩雨。早发。渡土桥曁大桥。土与大是桥号。而两桥皆木。逾大车逾岘。历西山拨曁兴水院。过古剑水。巳抵钊水馆点午。站虽凤山界。文化倅李翂。殷栗倅严圣耇。长连倅李元墀出待。自入海西。驲骑反下。畿驿残疲特甚。所乘双骖。未免中路频颠。虽杖驿吏。更无奈何。冒雨午发。过剑水拨。历大松树。曾前炎程作行。取阴休憩处也。至旧站坪。西有一废城。盖凤州古邑也。夕到凤山郡。馆于对凤轩。即太守东阁也。长渊府使权井吉偕主倅出待。松禾倅金宗沇。是顷日厨院郞僚。而以考绩居下。只吏民出待。关西方伯柳淰驰送裨将。以书问安。奉复状。初更量。苍头秀一自京驰拨传家信。修复书。方物差员病。以长渊倅代行。都差员辛喜季闻有夺告身之 命。不敢莅职辞退。是日朝行四十里。夕行三十五里。

初九日。甲申。

编辑

乍雨乍晴。早发逾大洞仙岭。北望正方山城。粉堞峥嵘。是迺丙丁年间。贼臣金自点开幕府处也。憩舍人岩。历古石拨。陟小洞仙岭。过梨隅抵渔沙木桥川边。节度使郑檝出候。从黄冈南门入。雉堞颓毁。已作废地。不由客馆大路。先从捷路登胜仙楼。楼是黄冈东敌楼。前节度闵震益所重构云。遥见旷野茫茫。大河抱流。闾阎栉比。楼台缥缈。夕阳疏雨。隐映秋山。倚栏移时。便有悠悠之思。俄而黄冈妓十数成群。并进楼前。以身有重服。挥却以退。沿路诸邑。皆不许声妓之游。今日所经岭路。因达夜风雨。泥泞没脚。人颇困惫。暮投黄州府。馆于齐安馆。馆宇雄伟。额以西门锁钥。通判具崟。丰川倅李箕男出待。安岳倅徐弘履。受由归家。吏民出待。初昏。郑檝略设酒果来饯。行数杯罢。是日。行四十里。

初十日。乙酉。

编辑

大雾晩晴。平明发行。从城西门出。过兪令坪曁贮福拨。抵驹岘。岘是关西界。邮人来候。清南都差员阳德倅金兴祖来谒。午到中和府之生阳馆点午。达夜雨下。泥路没膝。其苦倍昨。巡察使柳淰。清南夫马支应差员中和府使金寿海。方物差员德川郡守洪锡武。清南北驿马差员鱼川督邮金澄来候。祥原郡守李公望偕主倅出待。海西方物差员长渊倅。驿马差员金郊督邮辞退。自此替把关西驿骑。与巡察使接膝寒暄。仍叙敦睦之情。始闻京洛有逆变之奇。午发渡万岁石桥。过冷井曁胡坟历栽松亭。亭是旧称。而毁于丁丑之兵云。渡永济桥。桥是石。树碑记号。自桥抵大同江津殆将十里。紫楡成林。影蔽斜阳。江流荡漾。渔舠点列。恍如画图中。到大同江。一名王城江。源出宁边府界。曁阳德县文音山。西流六十里。抵龙冈县急水门入于海。巡察使自中和先来。与都事李曾。通判崔宽舣船待。卸轿乘船。与巡察略飮数杯。以御江中寒气。及岸以肩舆由大同门入。馆于平壤府之练光亭。龙冈倅李齐运偕本府通判支待。俄而巡察曁副价,行台俱来。略行数杯而罢。时才上烛。月色婆娑于江中。渔火明灭于沙渚。无限光景。聊慰客里愁怀。海西方物差员丰川倅辞退。是日朝行六十里。夕行五十五里。

十一日。丙戌。

编辑

晓雾晩晴。留。昧爽梳洗。洞开八窗。俯瞰前江。晓雾横渚。群娥浣纱。是亦佳赏。日晩风起。雾散云收。徘徊独立。试观风景。画栏临城。势若浮空。大江抱回。波光如练。沙头嗈嗈之雁。野外点点之山。多少物色。极其清丽。第一江山。名不虚得。浮碧楼,望酒岩。皆列直北江岸。锦绣峰,乙密台。峙于浮碧之后。箕子书院曁井田。在于含球门内。箕子墓在于普通门外。德岩盘于楼下江渚。朝天石沈于长庆门外江心。永明寺,文武井。并在于浮碧下。武烈祠在城中。即壬辰东征唐将画像处也。城本王俭城。雉堞颓圮。已就废荒。而闾阎扑地。人民繁盛。商贾辐凑。物力雄富。真关西第一都会也。楼中悬额有二。梁上草书。迺鹅溪李山海所题。楹外楷字。是石峰韩濩所书也。苍头孝达自京驰拨。传家信。修复书。拨送牢子。

十二日。丁亥。

编辑

晴。巡使持酒果来饯。略飮数杯而罢。巡使闻副价与行台。俱上浮碧。辞而驰去。俄而画角三吹。行旌已整。乘轿发行。抵大同馆前。副价行台曁巡使纵不敢直请。显有邀致之意。同游厚谊。似难浼浼。从长庆门石路。登临浮碧。与副价行台从容叙怀。略行酒杯。乘轿由锦绣峰底。达于并岘。巡使与都事通判。设幕以待。入坐乍话。又把数杯。今日三处所飮还秋露。将二十馀觥。历胡坟过赤岘。曁斧山岘。抵斧山拨。酒气渐昇。神气颇昏。初更。历水村坪。到顺安县。馆于安定馆。主倅沈之淹出候。成川府使李志安有病。只吏民出待。是日行五十五里。

十三日。戊子。

编辑

朝雨晩阴。巡营军官南斗北驰驿问候。晩发冒雨登程。历古城基。渡暗致川大小板桥。过邺下拨。逾邺下大小二岘。由稻梁坪。渡馆前板桥。午到肃川府。馆于肃宁馆。主倅南淑,江东县令李知白支待。是日行六十里。

十四日。己丑。

编辑

自夜至朝。雨下如注。俟小歇晩发。历道传山。到云暗拨快霁。过长坪历新院。北京陪行兵营军牢六名来现。院是客店。篱落稀少。未到安州。由南门入。馆于百祥楼之三清阁。是楼边寝房也。节度使李枝馨,通判闵点,三和县令姜琠支待。是日行六十里。

十五日。庚寅。

编辑

晴晩风。留。拨传 天书。是日迺亡儿永窆。只自悲黯。江楼风景。反归寂寞之滨。斜阳倚栏。眺望遣怀。铁瓮 宁边药山城 北峙。遥为掎角。萨水西流以通漕运。粉堞峥嵘。敌楼纵横。以当西北之要冲。诚关防之喉舌。此乃丁卯之兵。节度使南以兴死节处。贞忠毅烈。令人想像。香岳远拱。大野无际。画阁巍巍。迥临无地。气象之豪雄。与练光之蕴藉。大相不同。疑如文武之异道。而闾阎人物。极甚富盛。亦伯仲于箕京矣。楼是丽朝恭愍王所构。而三清阁将圮。前节度郑榏重修云。百祥楼额。迺恭愍王华迹也。北门外有七佛寺。谚传隋皇杨广大发天下兵。征高丽。六师抵萨水未渡。有七石佛化为神僧。从深流不揭以渡。隋兵疑水浅。驱兵以进。前锋沈水。军声已乱。守将乙支文德纵兵大击。沈百万师于江中。以故创刹以祠七石佛。尚今列在于晴川江边。江在城西底。一名萨水。源出江界狄逾岭。南与香岳水。合流百馀里为清江。广通院下。又与大定江合流百馀里。入于老江前洋。夕。苍头江赤自京驰拨。来传家信。始闻诬告凶人郑忠吉正法之奇。行中写字官刘义立接于闾舍。夜失数百金。节度使搜捕可疑人。只推其半。刘达夜号哭。观者怜焉。明当倍道。以抵定州。故方物差员德川倅领方物。先送嘉山。

十六日。辛卯。

编辑

晴。从拨来苍头等告归。奉书 螭庭。寄家信。早发抵清江。通判闵点舣船待。促橹飞过。北岸上。节度使设帷帐。以酒果来饯。偕副价略飮数杯。清南都差员阳德倅金兴祖。夫马差员中和倅金寿海辞退。催驾发行。过息浦石桥。历广通院拨。抵大定江边。自广通院至江边。是博川界。嘉山倅洪有量整船以待。渡江少憩控江亭墟帷幕。大定江古号有二。一迺盖泗江。一是大宁江。朱蒙自北扶馀。南奔此江。鱼鳖成桥利涉。以故名。源出昌城府浮云山。南注为此江。西流十数里广通院下。复与晴江水合注于海。发行逾九小岘。抵嘉山郡之嘉平馆点午。清北都差员宁边府使柳汝𣛀,方物差员云山郡守金国标,支应夫马差员泰川县监洪儆禹出候。甑山县令李烃偕主倅出待。鱼川驿骑。不唯款段。多不从令。招致督邮面责。巳发。从嘉州山城。登晓星岭。形势奇嵬。可作关防。而尚今弃废。人颇惜之。古路在于最高山顶。其险无异羊肠。岁壬午。方伯沈演欲通牛车。新开此路。道途平夷。民颂其德。逾薪岘渡石桥。抵纳清亭秣马。亭是定州南界。桥迺亭前跨流。牧使金镜,德川郡守洪锡武出待。亭下大川抱流。柳杪成阴。景致蕴藉。申发。逾归正迁曁茄子逾岘。历茄子逾拨。陟大白岘观海。登小白岘曁大石傍岘。过柳筒堤。堤是储水灌漑处。逾小石傍岘。渡㺚川石桥。桥南北俱树石碑。迺义僧创桥颂功者。日晡。从定州城南门入。城则毁废。馆于新安馆。馆宇宏敞。为两西最。主倅与德川倅支待。顷在顺肃。日气和暖。自渡清江。风色渐冷。极目萧索。边塞光景。令人愁沮。湾上军官折冲白胜润,前权管金秋立来谒。仍为先去。夜深。刘义立并推失物追来。是日朝行五十里。午行三十里。夕行四十五里。

十七日。壬辰。

编辑

晴。早发。由城北颓毁处出。是亦往来之路也。逾大小唐鹅岘。遵凌汉山城底。城高万仞。堞倚半空。形胜无双。而曾在两丁之兵。摠自溃不守。此所谓地利不如人和也。渡四松石桥。巳到云兴馆点午。馆是郭山界。郡守黄浩,殷山县监康时省出待。郡衙在西南十里外云。午发逾国师岘。渡东路石桥。桥边勒石。纪义僧创桥功。又有一碑。颂郡守灌漑之德。登松岘望身弥岛。历梨岘拨逾梨岘。未到宣川府。馆于林畔馆。府使郑汉骥偕宁边倅支待。以重试迫近。鱼川督邮许归。拨传家信。修复书。日暮天阴大雷。是日朝行三十里。夕行四十里。

十八日。癸巳。

编辑

晴。晓霜晩风。早发逾国师岘。抵陇建坪。西望剑山城。山峻城高。是亦关防地。丁丑之兵。兵民赖而全云。过清江拨。逾清江岘。渡清江石桥。历东林古城底。登城岘。巳到车辇馆点午。馆是铁山界。而府使金益厚以中江开市差员赴湾。兼任宣川倅曁价川倅崔后宪出待。云岩山城在馆西南二十里。粉堞连天。地形险恶。丁丑之兵。其民亦赖而全。形胜与龙骨相甲乙。府衙在城西云。闻畴昔连抱松树。弥满馆前。戊午年间。都督毛文龙驻扎椵岛。尽斫为船。今则无矣。巳发。登自作岘望海岛。逾险岘。是古城基。历柴口隅。未抵良策馆。馆于馆南听流堂。馆是龙川界。府使李廷立,博川郡守崔克隽出待。府衙在于馆西四十里云。堂前小川横流。故以听流为号。堂下储水养鱼。岸上翠壁。枫叶半红。黄花争发。气象萧洒。移步泉石之间。钓鱼把酒。古人所谓浮生偸得半日闲者是也。湾上军官金汝老,任义男,金得镒,金俊哲来谒。仍为先去。是皆湾人。是日。朝行四十五里。夕行三十里。

十九日。甲午。

编辑

晴。早发。北风萧萧。日气颇冷。恰如洛中孟冬节候。边塞寒苦可想。登自作岘。西望龙骨山。山势倚天。山城周遭。翳而不见。丁卯之兵。清北列镇俱陷。独龙骨守将郑凤寿战胜。城北古垒基。府衙在云。历明州坪。明州即古城号也。自山阿遥望白马山城。粉堞参差于云间。是迺湾塞雄关。丁丑之兵。人民得保。其势则北险南夷。到古津江。玉江万户李国立舣船待。催渡。一行少憩 太祖峰下。峰是 太祖举义回军时驻箚处。古津江。一号书状江。 天顺间。赴京书状官溺死。故名云。源出本府天摩山曁普光山。西为此江。又西注四十里。入于大摠江达于海。逾赤岘登小歧岘。其北所串馆。其西古城基。午到所串馆点午。馆是龙湾界。府尹金徽出待。午发逾大歧岘。登箭门岭。从古城里行。北望胡地。松鹘愁碧镇江 九连城 残破。杀气凌空。景象阴惨。看来不觉欷嘘。岭南北俱有长城古基。北抵六镇。南连弥串。延袤数千里云。过吾目坪板桥。逾南山曁松岘。北京夫马差员煕川郡守李绥邦来候。申到义州。由南门入。馆于龙湾馆。馆是吾东地尽头。去 国情怀。益自凄然。泰川倅与主倅支待。别夫马差员朔州府使曹无敌,开市差员铁山倅金益厚出候。龙湾是西塞雄镇。城高壕深。周遭广阔。丁卯城陷。生民鱼肉。府尹李莞死之。厥后嫌其广阔。舍半小筑。仍以守之。重修白马。后更不缮葺。以故几尽颓毁。丁丑之兵。湾尹林庆业镇守白马。清兵之归。袭击大破之。清兵奔入此城。仍以北遁云。清南寸土皆辟。人民稠密。清北田野多荒。篱落稀少。边塞萧条。槩可知矣。自云兴至所串。所馆湫隘。仅得经过。龙湾是壬辰之兵。 宣庙驻驾处。故屋宇宏敞。顿觉爽豁。朝在龙川境。闻十七日风雨。有一妖物。乘风驾雨而来。状如马尾。行如钜割。长数丈许。谚呼其名。或曰羌吉。或曰火龙。突入村舍。柱梁皆飞。禾谷尽损。人民气绝。间或骤过林薮。则大木皆折。所过赤地云。到湾言及府尹。答以顷在堤川。适见此异。今来本府。复睹玆变。至于南面村舍风飘一儿。尚今未得。府人云。顷于丙寅。有此变。仍有兵乱。其为虑不浅矣。奉书 螭庭。仍寄家信。是日。朝行五十里。夕行三十五里。

二十日。乙未。

编辑

夜雨朝晴晩阴。留。方物别献及盘缠干粮改裹。湾上裨将七员。嘉善前郡守金汝老掌兵房。嘉善任义男掌鹰犬。折冲白胜润掌户房。出身金孝源掌礼房。前权管金俊哲掌马监。闲良金得镒掌工房。闲良金秋立差送副价行中。皆是解事理善弓马武人也。赴北驿骑。迺三南抄送。而追风纵未望。款段居半。 国家择送本意。顾安在哉。马官之不职可痛。

二十一日。丙申。

编辑

洒雨。以行李未就整顿留。日晩。偕同伴登临统军亭。山河雄壮。气象万千。荒野茫茫。迥接碧空。三江交流。限隔南北。倚栏四望。浩浩荡荡。向者百祥,练光。真儿戯耳。谚传统军亭为八路中元戎。果是的论。然近接胡地。景象阴惨。令人愁绝。鸭绿江古号有三。一云青河。一云龙湾。今号鸭绿。水色如鸭头故也。源出胡地白头山。西走千馀里为长江。至马耳山下。分派三流。合注于大摠江。入于麟山镇前洋。三江中江是胡地。鸭水即吾东也。向夕归馆。苍头渭滨,蒙赤驰拨传信。始闻沈尚书詻夫人卒逝之奇。自本府先送火手。较猎越边。是古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