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
独断 作者:蔡邕 东汉 |
《独断》二卷,汉蔡邕撰。王应麟《玉海》谓是书间有颠错,嘉祐中,余择中更为次序,释以己说,故别本题《新定独断》。择中之本今不传。然今书中序历代帝系末云,从高祖乙未至今,壬子岁三百一十年。壬子为灵帝建宁五年,而灵帝世系末行小注乃有二十二年之事,又有献帝之谥,则决非邕之本文,盖后人亦有所窜乱也。是书于礼制多信《礼记》,不从周官。若五等封爵,全与大司徒异,而各条解义与郑玄《礼注》合者甚多。其释大祝一条,与康成《大祝注》字句全符,则其所根据,当同出一书。又《续汉书》舆服志樊哙冠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是书则谓高七寸,前出四寸,其词小异。刘昭《舆服志注》,引《独断》曰,三公、诸侯九旒,卿七旒,今本则作三公九,诸侯、卿七。建华冠注引《独断》曰,其状若妇人缕鹿。今本并无此文。又《初学记》引《独断》曰,乘舆之车皆副辖者,施辖于外乃复设辖者也。与今本亦全异。此或诸家援引偶讹,或今本传写脱误,均未可知。然全书条理统贯,虽小有参错,固不害其宏旨,究考证家之渊薮也。 |
卷上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皇帝皇王后帝皆君也。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徳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徳宜之,因而不改也。
王者至尊四号之别名
王:畿内之所称王有天下故称王。天王:诸夏之所称天下之所归往故称天王。天子:夷狄之所称父天母地故称天子。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
天子正号之别名
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徳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故称皇帝。
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尧曰朕在位七十载,皋陶与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义也。至秦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也。
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上者尊位所在也,太史令司马迁记事:当言帝则依违。但言上,不敢渫渎。言尊号,尊王之义也。
乘舆出于律。律曰敢盗乘舆服御物。谓天子所服食者也。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乘犹载也,舆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群臣托乘舆以言之。或谓之车驾。
天子自谓曰行在所,犹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巡狩天下,所奏事处皆为宫。在京师曰奏长安宫,在泰山则曰奏奉高宫。唯当时所在,或曰朝廷,亦依违尊者所都,连举朝廷以言之也。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
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孝元皇后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曰省中。今宜改,后遂无言之者。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玺。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者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幸者宜幸也。世俗谓幸为侥幸。车驾所至,民臣被其徳泽以侥幸,故曰幸也。先帝故事,所至见长吏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皂帛越巾刀珮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是故谓之幸,皆非其所当必而得之。王仲任曰:君子无幸而有不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春秋传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言民之得所不当得,故谓之幸。然则人主必慎所幸也。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亲爱者皆曰幸。幸说从上章。
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丈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一尺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
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三公赦令赎令之属是也。刺史太守相劾奏申下土迁书文亦如之。其征为九卿,若迁京师近宫,则言官具言姓名,其免若得罪无姓。凡制书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郡。
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亦曰诏书,群臣有所奏请,无尚书令奏制之字,则荅曰已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亦曰诏。戒书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为戒敕也。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远矣。
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
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
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闻其中者,所请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公卿校尉送谒者台也。
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文多用编两行,文少以五行。诣尚书通者也,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大夫以下有同姓官别者言姓。章口报闻公卿,使谒者将大夫以下至吏民,尚书左丞奏闻报可,表文报已奏如书。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
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台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駮议。駮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戆议异其非駮议,不言议异。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曰某官某甲议可。
汉承秦法,群臣上书皆言昩死言。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昩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公卿侍中尚书衣帛而朝曰朝臣,诸营校尉将大夫以下亦为朝臣。
王者临抚之别名
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之令长古之诸侯),百乘之家曰百姓(百乘之家子男之国也)。
天子所都曰京师。京水也,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故曰京师也。
京师:天子之畿内千里,象日月日月躔次千里。
天子命令之别名
命:出君下臣名曰命令:奉而行之名曰令政:著之竹帛名曰政。
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常以春分朝日于东门之外,示有所尊,训人民事君之道也。秋夕夕月于西门之外,别阴阳之义也。
天子父事三老者,适成于天地人也。兄事五更者,训于五品也。更者长也,更相代至五也,能以善道改更已也。又三老:老谓久也旧也寿也,皆取首妻男女完具者。古者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三公,设几九卿正履使者安车软轮送迎而至其家,天子独拜于屏。其明旦三老诣阙谢,以其礼过厚故也。又五更或为叟,叟老称,与三老同义也。
三代建正之别名
夏以十三月为正,十寸为尺,律中太簇,言万物始簇而生,故以为正也。
殷以十二月为正,九寸为尺,律中大吕,言阴气大胜助黄锺宣气而万物生,故以为正也。
周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锺,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三代年岁之别名
唐虞曰载,载岁也,言一岁莫不覆载,故曰载也。夏曰岁,一曰稔也。商曰祀。周曰年。
闰月者,所以补小月之减日以正岁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天子诸侯后妃夫人之别名
天子之妃曰后,后之言后也。诸侯之妃曰夫人,夫人之言扶也。大夫曰孺人,孺之言属也。士曰妇人,妇之言服也。庶人曰妻,妻之言齐也。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皇后赤绶玉玺,贵人緺綟金印。緺綟色似绿。
天子后立六宫之别名
三夫人: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三者为次妃也。九嫔:夏后氏増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天子取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妇:殷人又増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御女:周人上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増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一取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王者子女封邑之差
帝之女曰公主,仪比诸侯。帝之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异姓妇女以恩泽封者曰君,比长公主。
天子诸侯宗庙之别名
左宗庙:东曰左。帝牲牢三月在外牢,一月在中牢,一月在明牢。一月谓近明堂也。三月一时已足肥矣,徙之三月,示其洁也。
右社稷:西曰右。宗庙社稷皆在库门之内,雉门之外。
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一坛一𫮃,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皆月祭之。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五。五庙一坛一𫮃,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
大夫以下庙之别名
大夫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三。三庙一坛,考庙王庙,四时祭之也。士一庙,降大夫二也。上士二庙一坛,考庙王考庙,亦四时祭之而已。自立二祀曰门曰行。下士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所谓祖称曰庙者也,亦立二祀,与上士同。府史以下未有爵命,号为庶人,及庶人皆无庙,四时祭于寝也。
周祧文武为祧,四时祭之而已。去祧为坛,去坛为𫮃,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𫮃曰鬼坛,谓筑土起堂。𫮃谓筑土而无屋者也。
荐考妣于适寝之所祭
春荐韭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雁。制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
天子之宗社曰泰社,天子所为群姓立社也。天子之社曰王社,一曰帝社,古者有命将行师,必于此社,授以政。尚书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之社曰侯社。
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屋之奄其上使不通天,柴其下使不通地,自与天地绝也。靣北向阴,示灭亡也。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姓已上则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
天子社稷土坛,方广五丈。诸侯半之。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天子为群姓立七祀之别名
曰司命,曰中霤,曰国行,曰国门,曰泰厉,曰户,曰灶。
诸侯为国立五祀之别名
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
曰族厉,曰门,曰行。
五祀之别名
门:秋为少阴,其气收成,祀之于门。祀门之礼:北靣设主于门左枢户。春为少阳,其气始出生养,祀之于户。祀户之礼:南靣设主于门内之西行。冬为太阴,盛寒,为水。祀之于行,在庙门外之西,拔壤厚二尺广五尺轮四尺,北靣设主于拔上。一作軷壤。
灶: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于门奥西东,设主于灶陉也。
中霤:季夏之月,土气始盛,其祀中霤。霤神在室。祀中霤,设主于牖下也。
五方正神之别名
东方之神,其帝太昊,其神勾芒。南方之神,其帝神农,其神祝融。西方之神,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北方之神,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中央之神,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六神之别名
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明星神,一曰灵星,其象在天。旧说曰灵星火星也,一曰龙星,火为天田,厉山氏之子柱,及后稷能殖百谷以利天下,故祠此三神以报其功也。汉书称高帝五年初置灵官祠后土祠,位在壬地,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能平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凡树社者,欲令万民加肃敬也。各以其野所宜之木以名其社,及其野位在未地。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社稷二神功同,故同堂别坛,俱在未位。土地广博不可遍覆,故封社稷。露之者必受霜,露以达天地之气,树之者尊而表之,使人望见则加畏敬也。先农神:先农者,盖神农之神。神农作耒耜,教民耕农,至少昊之世,置九农之官如左:
春扈氏(扈止也):农正,趣民耕种(鸪鸟)夏扈氏:农正,趣民芸除(切玄)秋扈氏:农正,趣民收敛(切蓝)冬扈氏:农正,趣民盖藏(切黄)棘扈氏:农正,常谓茅氏,一曰掌人百果(切丹)行扈氏:农正,昼为民驱鸟(唶唶)宵扈氏:农正,夜为民驱兽(啧啧)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切脂)老扈氏:农正,趣民收夌(鷃鷃)。
疫神: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为魍魉。其一者居人宫室枢隅处,善惊小儿,于是命方相氏黄金四目,蒙以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鼓旦,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儋牙虎神荼郁垒二神: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与郁垒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四代腊之别名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
五帝腊祖之别名
青帝以未腊卯祖(青帝大昊水行)赤帝以戌腊午祖(赤帝炎帝火行)白帝以丑腊酉祖(白帝少昊金行)黑帝以辰腊子祖(黑帝颛顼水行)黄帝以辰腊未祖(黄帝轩辕后土土行)。
天子大蜡八神之别名
蜡之言索也。祭曰索此八神而祭之也。大同小异,为位相对向,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
先啬司啬农邮表缀猫虎(猫食田鼠,虎食田豕,迎其神而祭之)坊水庸昆虫。
五祀之别名(祀臣五义)
法施于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捍大患则祀。
六号之别名
神号尊其名更为美,称若曰皇天上帝也。鬼号若曰皇祖伯某。祗号若曰后土地祗也。牲号:牛曰一元大武,羊曰柔毛之属也。齐号:黍曰芗合,粱曰香萁之属也。币号:玉曰嘉玉,币曰量币之属也。
凡祭宗庙礼牲之别名
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鬛,豚曰肥腯,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羮献,雉曰踈趾,兔曰明视。
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脯曰尹祭,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香萁,稻曰嘉疏,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太祝掌六祝之辞
顺祝:顺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灾兵也,瑞祝逆时雨宁风旱也,策祝远罪病也。
宗庙所歌诗之别名
清庙一章八句:洛邑既成,诸侯朝见,宗祀文王之所歌也维天之命一章八句:吿太平于文王之所歌也维清一章五句:奏象武之歌也烈文一章十三句: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之所歌也天作一章七句:祝先王公之所歌也昊天有成命一章七句:郊祀天地之所歌也我将一章十句:祀文王于明堂之所歌也时迈一章十五句:巡守吿祭,柴望之所歌也执竞一章十四句:祀武王之所歌也思文一章八句:祀后稷配天之所歌也臣工一章十句:诸侯助祭,遣之于庙之所歌也噫嘻一章八句:春夏祈谷于上帝之所歌也振鹭一章八句:二王之后来助祭之所歌也丰年一章七句:烝尝秋冬之所歌也有瞽一章十三句:始作乐合诸乐而奏之所歌也潜一章六句:季冬荐鱼,春献鲔之所歌也雍一章十六句:禘太祖之所歌也载见一章十四句:诸侯始见于武王庙之所歌也有客一章十三句:微子来见祖庙之所歌也武一章七句:奏大武,周武所定一代之乐所歌也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成王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于庙之所歌也访落一章十二句:成王谋政于庙之所歌也敬之一章十二句:群臣进戒嗣王之所歌也小毖一章八句:嗣王求忠臣助己之所歌也载芟一章三十一句:春耤田祈社稷之所歌也良耜一章二十三句:秋报社稷之所歌也丝衣一章九句:绎宾尸之所歌也酌一章九句:告成大武,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之所歌也桓一章九句:师祭讲武类祃之所歌也赉一章六句:大封于庙赐有徳之所歌也般一章七句:巡守祀四岳河海之所歌也。
右诗三十一章,皆天子之礼乐也。
五等爵之别名(一本云周制也)
三公者,天子之相。相助也,助理天下。其地封百里。侯者候也,候逆顺也,其地方百里。伯者白也,明白于徳,其地方七十里。子者滋也,奉天王之恩徳,其地方五十里。男者任也,立功业以化民,其地方五十里。
守者,秦置也。秦兼天下,置三川,守伊河洛也,汉改曰河南守。武帝会曰太守,世祖都洛阳改曰正。
诸侯大小之差
诸侯王:皇子封为王者,称曰诸侯王。彻侯:群臣异姓有功封者,称曰彻侯,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朝侯:诸侯有功徳者,天子特命为朝侯,位次诸卿。
王者耕耤田之别名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三代学校之别名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天子曰辟雍,谓流水四靣如璧,以节观者。诸侯曰頖宫,頖言半也,义亦如上。
五帝三代乐之别名
黄帝曰云门,颛顼曰六茎,帝喾曰五英,尧曰咸池,舜曰大韶,一曰大招。夏曰大夏,殷曰大濩,周曰大武。天子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八者象八风,所以风化天下也。公之乐六佾,象六律也。侯之乐四佾,象四时也。
朝士卿朝之法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也,群臣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也,群吏在其后。三槐三公之位也,州长众庶在其后。
四代狱之别名
唐虞曰士官。史记曰:皋陶为理。尚书曰:皋陶作士。夏曰均台,周曰囹圄,汉曰狱。
四夷乐之别名: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以定天下之欢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乐为之声。
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一作禁),北方曰禁(一作昧)。
卷下
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牺氏始以木徳王天下也。木生火,故宓牺氏没,神农氏以火徳继之。火生土,故神农氏没,黄帝以土徳继之。土生金,故黄帝没,少昊氏以金徳继之。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徳继之。水生木,故颛顼氏没,帝喾氏以木徳继之。木生火,故帝喾氏没,帝尧氏以火徳继之。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徳继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徳继之。金生水,故殷汤氏以水徳继之。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徳继之。木生火,故高祖以火徳继之。
伏牺为太昊氏,炎帝为神农氏,黄帝为轩辕氏,少昊为金天氏,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氏,帝舜为有虞氏,夏禹为夏后氏,汤为殷商氏,武王为周,高祖为汉。
高帝在位十二年,生惠帝。
惠帝七年,无后。
吕后摄政八年,立惠帝,弟代王为文帝。
文帝二十三年,生景帝。
景帝十六年,生武帝。
武帝五十四年,生昭帝。
昭帝十三年,无后,立元卫太子孙为宣帝。
宣帝二十五年,生元帝。
元帝十六年,生成帝。
成帝二十六年,无后,立弟定陶王子为哀帝。
哀帝五年,无后,立中山王子为平帝。
平帝五年,王莽篡。
王莽十六年,刘圣公杀之。
圣公二年,光武杀之。
光武三十三年,生明帝。
明帝十八年,生章帝。
章帝十三年,生和帝。
和帝十七年,生殇帝。
殇帝一年,无后,取清河王子为安帝。
安帝十九年,生顺帝。
顺帝十九年,生冲帝。
冲帝一年,无后,取和帝孙安乐王子,是为质帝。
质帝一年,无后,取河间敬王孙蠡吾侯子为桓帝。
桓帝二十一年,无后,取解犊侯子立为灵帝。
灵帝二十二年,生史侯,董卓杀之,立史侯弟陈留王为帝。
从高帝至桓帝三百八十六年,除王莽刘圣公三百六十六年,从高祖乙未至今壬子岁,四百一十年。吕后王莽不入数,高帝以甲午岁即位,以乙未为元。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其众号皆如帝之称。秦汉已来,少帝即位,后代而摄政,称皇太后诏,不言制。汉兴,惠帝崩,少帝弘立,太后摄政。哀帝崩,平帝幼,孝元王皇后以太皇太后摄政。和帝崩,殇帝崩,安帝幼,和憙邓皇后摄政。孝顺崩,冲帝质帝桓帝皆幼,顺烈梁后摄政。桓帝崩,今上即位,桓思窦后摄政。后摄政则后临前殿,朝群臣。后东面,少帝西面,群臣奏事上书皆为两通,一诣太后,一诣少帝。文帝弟虽在三礼,兄弟不相为后。文帝即高祖子,于惠帝兄弟也,故不为惠帝后,而为第二。宣帝弟次昭帝,史皇孙之子,于昭帝为兄,孙以系祖,不得上与父齐,故为七世。光武虽在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父祖,皆不可为之后,上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世。故河图曰:赤九世会昌,谓光武也。十世以光,谓孝明也。十一以兴,谓孝章也。成虽在九,哀虽在十,平虽在十一,不称次。
宗庙之制,古学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宫。月令曰:先荐寝庙。诗云:公侯之宫。颂曰:寝庙奕奕。言相连也。是皆其文也。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故今陵上称寝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居西都时,高帝以下每帝各别立庙,月备法驾游衣冠,又未定叠毁之礼。元帝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乃以经义处正,罢游衣冠,毁先帝亲尽之庙。高帝为太祖,孝文为太宗,孝武为世宗,孝宣为中宗,祖宗庙皆世世奉祠,其馀惠景以下皆毁。五年而称殷祭,犹古之禘祫也。殷祭则及诸毁庙,非殷祭则祖宗而已。光武中兴,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为光武为祢,故虽非宗而不毁也,后嗣遵承,遂常奉祀。光武举天下以再受,今复汉祚,更起庙,称世祖。孝明临崩遗诏,遵俭母,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孝章不敢违,是后遵承,藏主于世祖庙,皆如孝明之礼,而园陵皆自起寝庙。孝明曰显宗,孝章曰肃宗,是后踵前,孝和曰穆宗,孝安曰恭宗,孝顺曰敬宗,孝桓曰威宗。唯殇冲质三少帝,皆以未逾年而崩,不列于宗庙,四时就陵上祭寝而已。今洛阳诸陵,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社腊及四时日上饭,太官送用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天子以正月五日毕供。后上原陵以次周遍,公卿百官皆从四姓。小侯诸侯冢妇,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及诸侯王大夫郡国计吏,匈奴朝者,西国侍子,皆会尚书官,属陛西除下先帝神座。后大夫计吏皆当轩下,占其郡谷价四方灾异,欲皆使先帝魂神具闻之,遂于亲陵各赐计吏而遣之。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祖庙世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也。四时宗庙用牲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庙五主,高帝文帝武帝宣帝元帝也。高帝为高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宣帝为中宗,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弟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故列于祖宗后嗣,因承遂不毁也。
东庙七主: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桓帝也。光武为世祖,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和帝为穆宗,安帝为恭宗,顺帝为敬宗,桓帝为威宗。庙皆不毁。少帝未逾年而崩,皆不入庙。以陵寝为庙者三:殇帝康陵,冲帝怀陵,质帝静陵是也。追号为后者三:章帝宋贵人曰敬隐后,葬敬北陵,安帝祖母也。清和孝徳皇后,安帝母也。章帝梁贵人曰恭怀后,葬西陵,和帝母也。安帝张贵人曰恭敏后,葬北陵,顺帝母也。
两庙十二主、三少帝、三后,故用十八大牢也。
汉家不言禘祫,五年而再殷祭,则西庙惠帝景昭皆别祠。成哀平三帝以非光武所后,藏主长安故高庙,四时祠于东庙。京兆尹侍祠,衣冠车服如太常祠,行陵庙之礼。顺帝母故云姓李或姓张,高祖得天下,而父在上,尊号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孝宣继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孙,祖父曰卫太子,太子以罪废,及皇孙皆死,宣帝但起园陵,长承奉守,不敢加尊号于祖父也。光武继孝元,亦不敢加尊号于父祖也。世祖父南顿君,曰皇考,祖钜鹿都尉,曰皇祖。曾祖郁林太守,曰皇曾祖。高祖舂陵节侯,曰皇高祖。起陵庙,置章陵以奉祠之而已。至殇帝崩,无子,弟安帝以和帝兄子从清河王子即尊号,依高帝,尊父为太上皇之义,追号父清河王曰孝德皇。顺帝崩,冲帝无子,弟立乐安王子,是为质帝,帝偪于顺烈梁后父大将军梁冀,未得尊其父而崩,桓帝以蠡吾侯子即尊位,追尊父蠡吾先侯曰孝宗皇,母匽太夫人曰孝崇后,祖父河间孝王曰孝穆皇,祖母妃曰孝穆后。桓帝崩,无子,今上即位,追尊父解犊侯曰孝仁皇,母董夫人曰孝仁后,祖父河间敬王曰孝元皇,祖母夏妃曰孝元后。
天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方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汉兴,以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其他功臣及乡亭他姓公侯,各以其户数租入为限,不受茅土,亦不立社也。
汉制: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有功封者,谓之彻侯。后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法律家皆曰列侯,功徳优盛朝廷所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公下。其次朝侯,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庙,称侍祠侯。其次下士,但侍祠,无朝位,次小国侯,以肺腑宿卫亲公主子孙奉坟墓在京者,亦随时见会,谓之猥朝侯也。
巡狩校猎还,公卿以下陈洛阳都亭前街上,乘舆到,公卿下拜,天子下车,公卿亲识颜色,然后还宫。古语曰:在车则下,惟此时施行。
正月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靣,太常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进璧。古语曰:御座则起,此之谓也。旧仪三公以下月朝,后省常以六月朔十月朔旦朝,后又以盛暑省六月朝,故今独以为正月十月朔朝也。冬至阳气始起,麋鹿解角,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不听事,送迎五日。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正月岁首,亦如腊仪。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小驾有法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在长安时出祠天于甘泉,备之百官,有其仪注,名曰甘泉卤簿。中兴以来希用之。先帝时时备大驾上原陵也,不常用,唯遭大丧乃施之。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属,车三十六乘。北郊明堂则省诸副车。小驾祠宗庙用之,每出,太仆奉驾,上卤簿于尚书中,中常侍侍御史主者郎令史皆执注以督整诸军车骑,春秋上陵令又省于小驾,直事尚书一人,从令以下皆先行。
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俗人名之曰五帝车,非也。又有戎立车,以征伐三盖车名耕根车,一名芝车,亲耕籍田乘之。又有蹋猪车,慢轮有画,田猎乘之。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孙乘之以从。
凡乘舆车皆羽盖,金华爪,黄屋左纛金鑁方𨰿繁缨重毂副牵。
黄屋者盖以黄为里也。
左纛者以牦牛尾为之,大如斗,在最后,左𬴂马鬃上。金鑁者马冠也,高广各四寸,如玉华形在马鬃前。方𨰿者铁,广数寸,在鬃后,有三孔,插翟尾其中。繁缨在马膺前,如索裙者是也。
重毂者,毂外复有一毂,施牵其外,乃复设牵,施铜金鑁形,如缇亚,飞𫐉以缇油,广八寸,长注地,左画苍龙右白虎,系轴头。今二千石亦然,但无画耳。
前驱有九斿云罕阘戟皮轩銮旗车,皆大夫载銮旗者,编羽毛引繋橦旁,俗人名之曰鸡翘车,非也。后有金钲黄越黄门鼓车。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以前皆皮轩,虎皮为之也。
永安七年建金根耕根诸御车,皆一辕,或四马或六马,金根箱轮皆以金镈,正黄两臂,前后刻金以作龙虎鸟龟形,上但以青缣为盖,羽毛为后戸。
冕冠:周曰爵弁,殷曰冔,夏曰收,皆以三十升漆布为壳,广八寸长尺二寸,加爵冕其上。周黑而赤如爵头之色,前小后大。殷黒而微白,前大后小。夏纯黒而赤,前小后大。皆有收以持笄。诗曰:常服黼冔。礼:朱干玉戚冔而舞大武。周书曰:王与大夫尽弁。古皆以布,中古以丝。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汉云翘冠乐祠天地五郊,舞者服之,冕冠垂旒。周礼:天子冕前后垂延朱绿藻有十二旒,公侯大夫各有差别。汉兴至孝明帝永平二年,诏有司采尚书臬陶篇及周官礼记,定而制焉,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于其端,是为十二旒,组缨如其绶之色。三公及诸侯之祠者,朱绿九旒青玉珠,卿大夫七旒黒玊珠,皆有前无后,组缨各视其绶之色,旁垂黈纩当耳。郊天地祠宗庙祀明堂,则冠之,衣黼衣佩玉佩履絇履。孔子曰:服周之冕,鄙人不识。谓之平天冠。
天子冠通天冠,诸侯王冠远游冠,公侯冠进贤冠。公王三梁,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冠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天子公卿特进朝侯,祀天地明堂皆冠平冕。
天子十二旒,三公九,诸侯卿七,其缨与组各如其绶之色,衣玄上𫄸下,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祠宗庙则长冠杨玄。其武官太尉以下及侍中常侍皆冠惠文冠,侍中常侍加貂蝉,御史冠法冠,谒者冠高山冠。其乡射行礼公卿冠委貎,衣玄端,执事者皮弁,服宫门仆射冠却非,大乐郊社祝舞者冠建华,其状如妇人缕簏。迎气五郊舞者所冠亦为冕车加出。后有巧士冠,其冠似高山冠而小。
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孝武帝幸馆陶公主家,召见董偃,偃傅青褠绿帻,主赞曰:主家庖人臣偃昧死再拜谒上。为之起,乃赐衣冠引上殿。董仲舒武帝时人,其上两书曰:执事者皆赤帻,知皆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然尚无巾。如今半帻而已。王莽无发乃施巾,故语曰:王莽秃帻施屋冠进贤者宜长耳,冠惠文者宜短耳,各随所宜。
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远游冠:诸侯王所服,展筒无山礼无文。高山冠:齐冠也,一曰侧注,高九寸,铁为卷梁,不展筒,无山。秦制行人使官所冠,今谒者服之礼无文。太傅胡公说曰:高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谒者。
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汉制礼无文。
法冠:楚冠也,一曰柱后恵文冠,高五寸,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獬豸兽名,盖一角,今冠两角,以獬豸为名,非也。太傅胡公说曰: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国语曰南冠以如夏姬,是知南冠盖楚之冠,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
武冠:或曰繁冠,今谓之大冠,武官服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附貂蝉之饰。秦灭。太傅胡公说曰:赵武灵王效胡服,始施貂蝉,鼠尾饰之,赵以其君冠赐侍中。齐冠或曰长冠,竹裹以纚,高七寸广三寸,形制如板。
高祖冠: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制礼无文,鄙人不识,谓之鹊尾冠。
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珠九枚,今以铜为珠,形制似缕簏。记曰:知天文者服之。左传曰:郑子臧好聚鹬冠前图(一作徒)以为此则是也,天地五郊明堂月令舞者服之。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汉祀宗庙大享八月乐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从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
术士冠:前圆吴制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今者不用,其说未闻。
巧士冠:高五寸,要后相通,埽除从官服之,礼无文。
却非冠:宫门仆射者服之,礼无文。
樊哙冠:汉将军樊哙造,次所冠以入项籍营,广七寸,前出四寸,司马殿门大护卫士服之。
却敌冠:前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监门卫士服之,礼无文。
珠冕爵冔收通天冠进贤冠长冠缁布冠委貌冠皮弁惠文冠,古者天子冠所加者,其次在汉礼。
帝谥
违拂不成曰隐,靖民则法曰黄,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残人多垒曰桀,残义损善曰纣,慈惠爱亲曰孝,爱民好与曰惠,圣善同文曰宣,声闻宣远曰昭,克定祸乱曰武,聪明睿智曰献,温柔圣善曰懿,布徳执义曰穆,仁义说民曰元,安仁立政曰神,布纲治纪曰平,乱而不损曰灵,保民耆艾曰明,辟土有徳曰襄,贞心大度曰匡,大虑慈民曰定,知改能改曰恭,不生其国曰声,一徳不懈曰简,夙兴夜寐曰敬,清白自守曰贞,柔徳好众曰靖,安乐治民曰康,小心畏忌曰僖,中身早折曰悼,慈仁和民曰顺(一曰倾),好勇致力曰庄,恭人短折曰哀,在国逢难曰湣,名实过爽曰缪(立穆切),雍遏不通曰幽,暴虐无亲曰厉,致志大图曰景,辟土兼国曰桓,经天纬地曰文,执义扬善曰怀,短折不成曰殇,去礼远众曰炀,怠政外交曰携,治典不敷曰祈(一曰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