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四库全书本)/卷130

卷一百二十九 玉海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三十
  宋 王应麟 撰
  官制
  宗戚 训皇族 宗官
  古之待同姓为宗法以綂之宗其继太祖者为大宗宗其继高祖者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为氏族以别之自太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则分之以氏合之以族 自古后族能以德礼进退全宗保名者盖鲜矣明哲之君知骄侈之易满荣辱之难保授任各当其才禄位不过其量告之以天命不易诫之以大义灭亲使居无过之地永享不赀之福与国终始不失其所亲也
  黄帝二十五宗
  见前
  尧九族
  尧典以亲九族九族既睦注睦高祖玄孙之亲疏上自高祖下至玄孙
  周封建 文昭武穆 导训诸侯 二十六国
  左传僖二十四年富辰谏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𥅆郜雍曹滕毕原鄷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𦙍也疏云一十六国武王克商之后下及成康之世乃封建毕昭九年𫝊曰文武成康建母弟则康王之世尚有封国非独周公时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𩋾𩋾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䦧于墙外御其侮周语周文公之诗日外御其侮 曹文昭晋武穆而曹为伯甸武王母弟八人三列公卿而五叔无官鲁卫晋皆叔而文武成康之伯不获是分蔡叔康叔之兄而卫先蔡则于昭穆长幼之中以贤否为进退功过为先后有尚德劝能之意五等之侯两社之辅三等之采六遂之邑有封畛土略以处之彛器分物以昭之祝宗卜史以秩之宗氏分族以维之昭二十六年王子朝曰武王成康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二十八年成鱄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定四年子鱼曰成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襄二十九年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韩魏皆姬姓也 隐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僖五年宫之奇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荀子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
  孙茍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史记表文武成康所封数百周同姓五十二 周语宣王欲任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乃命鲁孝公于夷宫贾侍中云国子诸侯之嗣子欲使训导诸侯子也先儒谓孝公之为公子也尝入京师为国子以此观之虽群公子亦多入成均也汉楚王遣子郢客入都受业
  周庶子官详见上
  康诰矧惟外庶子训人 文王世子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注庶子司马之属掌国子之倅为政于公族者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馂献受爵则以上嗣庶子治之治公族之礼也虽有三命不逾父兄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众乡方矣 礼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注王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燕礼献庶子于阼阶上如献士之礼注庶子掌正六牲之体及舞位使国子修德学道庶子之官也 燕义周天子有庶子官庶子者训公族之官即今之宗正也春官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数 诗采𬞟宗室牖下注太宗之庙也笺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昏义注宗子之家也 湛露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注夜饮必于宗室笺云夜饮之礼在宗室同姓诸侯则成之于庶姓其让之则止
  周宗盟 宗正 宗官见宗伯
  左𫝊隐十一年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正义服䖍以宗盟为同宗之盟周人贵亲先叙同姓以其笃于宗族谓之宗盟鲁人为此言见其重宗之义异姓为后谓王官之伯降临诸侯以王命而盟者春秋之世狎主齐盟者则不复先姬姓也践土之盟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是用王命而盟也召陵之会刘子在焉故祝佗引践土为比为有王官故也宋之盟楚屈建先于赵武若姬姓常先则楚不得竞也且言周之宗盟是唯周乃然故释例曰用周而言指谓王官之宰临盟者也馀杂盟未必皆然觐礼曰诸侯前朝皆受舎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朝觐就爵同之中先同姓后异姓若盟则爵虽不同先同姓也 司仪土揖庶姓无亲者时揖异姓昏姻者天揖同姓 宋百官春秋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宗室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尝为是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谓之门子注
  三族谓父子孙人属之正名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正室适子也将代父当门者疏以父亲祖以子亲孙以三为五也以祖亲曾高以孙亲曾玄以五为九也汉百官表宗正注应劭曰周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
  师古曰彤伯为宗伯不谓之宗正
  晋公族
  左传宣三年晋成公即位乃官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官其馀子亦为馀子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行正义公族之官掌教公之子弟 晋语晋选公族大夫必以端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镇静者修之盖膏梁之性难正也
  鲁宗司 宗人见官制六卿
  左传哀公欲立夫人使宗人衅夏献其礼公曰汝为宗司又夏父弗忌为宗人 鲁语宗人夏父展注宗伯也 又曰宗室之谋不过宗人注宗人用同姓若汉宗正用诸刘扬雄宗正箴礼有攸训属有攸籍各有育子世以不错 文王世子宗人授事以官尊贤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众乡方矣宗人典礼者虞曰秩宗商曰太宗周曰宗伯其义一也
  汉宗正官
  高纪七年二月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百官表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又诸公主家令门尉皆属焉莽并其官于秩宗高后二年上邳侯郢客景元年平陆侯礼三年德侯通元狩四年沈猷侯受为宗正坐听请不具宗室始元二年光禄大夫辟彊元凤元年大中大夫德初元元年谏大夫更生竟宁元年阳城侯庆忌元始四年宗正容更为宗伯 永平三年刘平建初二年永元十三年恺为宗正建初中刘轶梁孝王之裔为宗正遂世掌焉矩宠祐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雄箴伯臣司宗 唐六典汉宗正之官不以他族楚元王子郢客辟彊德等递为之又刘德刘茂为丞 晋志宗正二星在帝座东南宗大夫也宗人四星在宗正东主录亲疏享祀族人有序则如绮文而明正宗星二在候星东宗室之象 魏以皇族晋兼用庶姓 东平王苍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 宗室不宜典三河刘歆王国人不宜在京师彭宣王国人不得宿卫龚胜彭宣王舅不宜备九卿冯野王冯立冯参竟宁中以王舅出
  汉启九国 广宗室
  诸侯王表汉初惩亡秦孤立之弊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史记九国之数有淮阳徐广并淮阳为九长沙异姓不与焉荆绝乃封吴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𫎇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吴王濞𫝊晁错说景帝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馀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贾谊传高皇帝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注师古曰诸侯国在关东故于东门外立之 史记表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长沙异姓注徐广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荆绝乃封吴 史吕后纪刘氏所立九王 唐世系表汉鉴秦务广宗室世其国地史记激秦之无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镇万民之心诸侯王广封连城犬牙相错为磐石宗 高皇帝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 黄图汉仪册封诸王必于祖庙册命之示不敢専也
  汉属籍 诸王世谱 宗室名籍
  文纪四年五月复诸刘有属籍家无所与 宣纪有诏掖廷养视上属籍宗正地节元年夏六月诏曰朕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 元纪初元元年夏四月赐宗室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五年四月赐宗室子有属籍马一匹至二驷 成纪建始元年二月赐宗室有属籍者钱帛各有差 哀纪绥和二年四月丙午帝即位赐宗室王子有属者马各一驷 平纪元始元年正月诏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 田蚡传蚡为太尉举擿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 安纪元兴元年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元宗室以罪绝者悉复属籍 顺纪永建元年正月甲寅诏朕奉承大业与人更始宗室以罪绝者皆复属籍 马后纪其外亲美车服不轨法度者使绝属籍遣归田里 邓后纪后从兄康以太后久临朝托病不朝太后遂免康官绝属籍 续百官志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注胡广曰又一岁治诸王世谱差序秩第隋志汉初得世本而汉又有帝王年谱秦卫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汉诸王傅
  表诸侯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綂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武帝损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太傅但曰𫝊 景纪中二年诏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䇿 为太傅者韦孟唐生于楚贾谊于梁夏侯始昌于昌邑辕固于清河师丹彭宣庆普于东平韩婴于常山伏理于高密戴德于信都丁姓于中山邓彭祖于真定卫绾于河涧杜林于东海彊封东海王重选官属以林为傅时诸王傅或多交㳺惟林有召必至何敞于济南永元初 为相者曹参石庆于齐董仲舒于江都胶西张敞于胶东王尊于东平禇大于梁孔霸于高密 内史则梁之韩安国楚之何武中尉则昌邑之王吉淮阳之韦玄成 王式为昌邑王师以三百五篇谏吴王濞传有太子师傅 河涧献王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高帝时诸侯得除内史以下汉独为置丞相 梁孝王以至亲故得自置相二千石 傅宽为齐右丞相或者侯国亦有两相乎武作左官之律 汉兴诸王侯皆自治民聘贤楚王聘龚舎为常侍 东
  平宪王辟林抚为西曹掾寻以为师友 宋志前汉王国置文学六典注魏氏诸王始有文学员 晋志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景帝讳改师为傅 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 改大守为内史省相及仆有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 晋孔安国领东海王师 广陵王以刘实为师 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梁武帝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梁皇弟皇子友各一人
  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庶子刘公干家丞邢颙平台逸响南皮高韵
  汉戚里 外戚箴
  石奋传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注于上有姻戚者居之故名戚里长安记戚里在城内 外戚恩泽侯表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徒以功爵其馀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寖广博矣 崔骃曰汉兴以后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汉二十四帝惟孝文光武明帝不重外戚皆保其宗 崔琦作外戚箴 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廷畴一姓之或在吕霍上官丁赵傅王 前史赞曰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
  汉侯邑列位 推恩令
  武纪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诸侯王表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戸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齐城阳济北济阳菑川胶西胶东赵平原真定中山广川河间梁济川济东山阳济阴淮南衡山庐江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馀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无南北边矣史记表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 王子侯表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僣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相准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表始于元光五年五月壬子兹侯明终于祝兹侯元光侯者七元朔侯者一百二十七元狩侯者二十五元鼎侯者三
  自元朔二年以后始于张梁侯仁龙丘侯代剧原侯错怀昌侯高遂平望侯赏继以临众侯始昌葛魁侯宽益都侯胡平的侯强剧魁侯黒终于揤裴侯道澎侯屈釐此侯邑之号名也有封于五月之乙巳甲戌者有封于六月之甲午者三年十月之癸酉者推而析之以至于元鼎元封讫于征和二年三月丁巳此始封之位次也通计表中自元朔二年后封者百六十五人其封之年月先后皆具亦有不得其封年者先是元光五年六年与元朔之元尝封十三人兹侯明至淮陵侯定国 菑川城阳济北高后也梁代诸王文昭也鲁中山广川河间长沙胶东景穆也 高帝封诸王其子孙无与汉俱存亡者文帝封梁城阳菑川景帝封河间长沙中山常山武昭帝封广阳广陵高密数国至莽而废
  贾谊𫝊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割地定制今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及燕梁他国皆然云云 主父偃𫝊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得所愿上以德施十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后纪建武二年十二月戊午诏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并复故国若已没上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汉封立三王
  史记世家元狩六年大司马臣去病上疏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愿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三月乙亥奏未央宫制曰下御史臣青翟臣汤等请所立国名制曰更议以列侯家之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臣贺博士臣安等议曰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续萧文终侯之后于鄼褒厉群臣平津侯等昭六亲之序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戸邑锡号尊建百有馀国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万世制曰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褒有德也周公祭天于郊故鲁有白牡骍刚之牲群公不毛贤不肖差也朕甚慕焉四月戊寅青翟等奏昔周爵五等春秋三等因时而序尊卑高帝封建诸侯爵位二等皇子或在襁褓立为诸侯王为万世法不可易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人议皆曰高帝王子孙广支辅所以宣至尊也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制曰可四月丙申奏未央宫太仆贺行御史大夫事言太常臣充言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臣昧死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礼仪别奏制曰立皇子闳齐王旦燕王胥广陵王太史公曰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
  汉诸侯王子弟邑号名
  见推恩令系武帝元朔二年正月 高祖羮颉侯信等三人高后朱虚侯章等三人孝文管共侯罢军等十四人景帝平陆侯礼等七人武帝一百七十八人元朔元年前十三人兹侯明等至淮陵侯定国元朔二年后一百六十五人梁共王子张梁侯仁一人菑川懿王子龙丘侯代等十二人又诸王子元侯何等四人城阳共王子雷侯一人子东莞侯吉等十二人又顷王子麦昌侯等二十人赵敬肃王子尉文节侯丙等十八人又六人不得封年中山靖王子广望节侯忠等二十人广川惠王子蒲领侯嘉等四人又二人不得封年又缪王子甘井侯光等二人河间献王子平城侯礼等十人又一人不得封年济北贞王子安阳侯乐等七人又式王子四人代共王子离石侯绾等九人齐孝王子博阳侯就等十人又一人不得封年鲁共王子宁阳节侯恬等五人长沙定王子路陵侯童等十一人衡山王子一人胶东康王子皋虞侯建等三人 后传东平王苍上疏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
  汉宗师
  平纪元始五年正月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征助祭礼毕封孝宣曾孙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馀益戸赐爵金帛补吏各有差诏曰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馀万人莫能相紏或陷入刑罪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紏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为宗师李守为莽宗卿师后传卢植献书窦武曰宜依古礼置诸子之官召王
  侯爱子宗室贤才崇训导之义简其良能随用爵之强干弱枝之道也
  汉外属图五宗
  窦融传建武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隗嚣反融与五郡太守共砥砺兵马上疏请师期帝深嘉美之乃赐融以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诏报曰每追念外属孝景皇帝出自窦氏定王景帝之子朕之所祖昔魏其一言继统以正长君少君尊奉师傅修成叔德施及子孙此皇太后神灵上天祐汉也注景帝子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一宗故曰五宗景十三王𫝊景帝十四男王皇后生武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其后汉益封其支子为六安泗水王史记自吴楚后五宗王世汉为置二千石去丞相曰
  相银印诸侯独得食租税
  汉建武封皇子 司空舆地图
  光武纪建武十五年初巴蜀既平大司马吴汉上书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岁三月乃诏群臣议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高密侯禹太常登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八百同姓诸姬并为建国高祖圣德光启天下封立兄弟诸子不忘旧章陛下兴复宗统功臣宗室咸𫎇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今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太常择吉日具礼仪制曰可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庙丁巳使大司空融告庙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阳公荆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十六年冬十月辛巳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食常山郡其馀九国公皆即旧封进爵为王十九年彊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永平二年以五县益东平国 光武十子胙土分王沛献尊节东平好善东海谦逊琅邪好学明帝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曰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
  汉建武封宗室
  纪建武十三年二月丙辰诏曰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 刘般传建武九年封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十九年幸沛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二十年从还洛留为侍祠侯永平十年还为朝侯
  汉列侯印
  东平宪王苍传永平十一年正月苍与诸王朝京师还国帝乃遣使手诏赐国中傅曰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趍拜者皆令带之十五年春三月帝幸东平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十五年帝东巡狩召广陵侯元寿兄弟会东平宫班赐御服又取皇子舆马悉与之 唐王珪为魏王泰师泰问所习珪曰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汉宗正著录
  后百官志注臣昭曰高祖谋深虑久封建子弟蕃维盘固齐代淮楚皆为外重哀平之际刘氏遍于四海宗正著录遂以万数后汉循前迹光武十子并列畿外近郡孝明八国不能开庇远民国近则不可以大不大则不足为彊本支之援终以少固汉氏得之微犹能四百载魏氏失之甚不满数十年晋世矫枉太过非简贤之授无愚智之辨汉伍被传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受几杖而不朝 绥和二年六月诏曰河间王良为宗室仪表益封万戸 后汉肃宗时宋意上疏济南王康中山王焉先帝昆弟比年朝见久留京师崇以叔父之尊问之家人之礼车入殿门即席不拜分甘损膳赏赐优渥衍食它县男女少长并受爵邑云云 卢植说窦武曰同宗相后披图按牒以次建之何勲之有魏东阿王植上疏曰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埶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
  汉四姓
  见小侯学 樊郭阴马 汉官仪曰皇后父兄率为特进侯朝会位次三公故章帝启马太后曰汉典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王功臣四姓为朝侯侍祠侯皆在五校下 马钜为常从小侯 东海王卒诏京师亲戚四姓小侯皆会葬 赞曰樊氏世笃阴亦戒侈恂恂苗裔𫝊龟袭紫公侯皆紫绶金印龟钮 庾元规曰西京七族东京六姓二窦邓阎梁何 柔惠且直景周之申明戒好谦师汉之宏
  晋泰始封诸王
  武纪泰始元年十二月丁卯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彤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渤海至陈王斌凡十四人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地理志泰始元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戸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戸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戸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官于京师 陆机传机以圣王经国义在封建因著五等论 河间王颙传非亲亲不得都督关中颙于诸王为疏特以贤举 武十三王传泰始之受终也乃宪章往昔广誓山河大开藩屏文昭武穆方驾于鲁卫应韩磐石犬牙连衡于吴楚齐代
  晋宗师 宗正图谱
  武帝纪咸宁三年春正月丙子朔诏曰召穆公紏合兄弟而赋常棣之诗此姬氏所以本支百世也今以卫将军扶风王亮为宗师所当施行皆谘之 汝南王亮传晋宗室盛无以统摄以亮为宗师训导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梁王彤亦为宗师彭城王纮领大宗师东晋省 职官志宗正统皇族宗人图谍哀帝省并太常元魏天赐元年十一月命宗室置宗师八国州郡各置师以辨宗
  党举才行如魏晋中正之职太和二十二年以彭城王勰为宗师有不遵教典随事以闻西魏广陵王欣为大宗师 后周有宗师中大夫
  元魏宗诫
  北史西魏御凭云观引诸王叙家人礼为宗诫十条赐之
  唐宗师
  旧纪武德二年二月丙戌十六日诏天下诸宗姓任官者在同列之上无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相统摄 志武德二年置宗师一人后省 邺侯传曰李勉宗室仪表也古有父师又西魏广陵王欣为大宗师望陛下特宠异之以为宗师上曰善因令领都宗正之务可也
  唐武德封皇子
  旧纪武德三年六月丙午封皇子元景为赵王元昌为鲁王元亨为酆王高祖二十二子皇孙承宗为太原王承道为安陆王承乾为常山王恪为长沙王泰为宜都王四年三月泰进封魏王四月甲寅封子元方周元礼郑元嘉宋元则荆元茂越王十二月壬申元嘉徙封徐六年四月壬申封元璹蜀元庆汉王八年十一月辛丑徙封元璹吴元庆陈王 传武德五年元景与鲁酆二王同封四年元方与郑宋荆滕四王同封六年元轨与幽汉二王同封
  唐武德广支蕃
  胶东郡王道彦传初武德五年同封者孝詧为高密王孝同淄川王孝慈广平王孝友河间王孝节清河王孝义胶西王通鉴云武徳五年十一月乙酉封宗室略阳公道宗等十八人为郡王道宗道元从父弟也于是唐始兴务广支蕃镇天下故从昆弟子自胜衣以上皆爵郡王太宗即位举属籍问大臣曰尽王宗子于天下可乎封德彛曰汉所封唯帝子若亲昆弟其属远非大功不王如周郇滕汉贾泽尚不得𦭘土所以别亲疏也于是疏属王者皆降为公唯尝有功者不降故道彦等并降封公武德九年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非有功者为县公赞曰始唐兴疏属毕王至太宗稍降封时天下已定帝与名臣萧瑀等喟然讲封建事贞观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欲与三代比隆而魏徴李百药皆谓不然征以民人始复生业遽起而瓜分之故有五不可之说百药举春秋二百四十六年之祸亟于哀平桓灵诋曹元首陆士衡之言以为谬悠而颜师古独议建诸侯当少其力与州县杂治以相维持然天下由是罢不复议至名儒刘秩目武氏之祸至谓郡县可以少宁不可以久安大抵与曹陆相上下而杜佑柳宗元深探其本据古验今而反复焉 江夏王道宗传弟道兴武徳初爵广陵郡王以属疏降封县公道立嗣封高平王后降封县公襄邑王神符子七人并爵郡王襄武郡王琛子俭河间王孝恭子崇义皆袭王例降为公 景元子孙乘运而奋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
  会要武德元年六月封宗室子孝基永安王道元淮阳叔良长平神通永康神符襄邑德良长乐道素竟陵博乂陇西奉慈渤海王十月封皇从弟琛襄武爰庐江王淮安靖王神通十一子得王者七人
  唐诸王世封刺史
  太宗纪贞观十一年六月己未六日以诸王为世封刺史戊辰十五日以功臣为世封刺史十三年二月庚子停世封刺史 荆王元景传贞观十一年诏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州刺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虢王元凤豫州刺史道王元庆邓州刺史邓王元裕寿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灵䕫苏州刺史许王元祥安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祐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蒋王恽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都督越王正并州都督晋王治泰州都督纪王谨所任州刺史并功臣令世袭会要六月六日诏元景等地居旦奭望乃间平宜冠藩垣胙以休命会长孙无忌等固辞遂废不行 萧瑀传帝问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瑀曰三代有天下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魏晋废之亡不旋踵帝纳之始议封建左庶子于志宁以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上疏争之竟从志宁议 李百药传太宗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百药推天命乃臆论也
  唐宗室世系 宗室四十一房 宗室宰相 属籍
  宗室世系表宗室四十一房一曰定州刺史三十九曰惠宣太子蜀王房又有陇西渤海二房定著三十九房终唐之世有宰相十一人郇王房有林甫回郑王房有程石福小郑王房有勉夷简宗闵常山王房有适之吴王房有岘惠宣太子房有知柔自玄宗以后诸王不出阁不分房 宗室宰相传赞唐宰相以宗室进相者九人唐亲王宰相四人秦齐平雍 六典宗正卿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志同纪亲疏之列九庙子孙其族五十有九志凡亲有五等先定于司封光皇帝一族定州刺史乞豆景帝之族六谯蔡毕雍郇郑元帝之族三梁蜀汉高祖之族二十有一隐太子卫巢楚荆汉鄷周徐韩彭郑霍虢道邓舒鲁江密膝大宗之族十有三常山楚吴濮齐蜀蒋越纪代江赵曹高宗之族六梁许泽郇孝敬章怀中宗之族四懿德庶人节闵殇帝睿宗之族五宁王惠庄惠文惠宣隋王 张说文高祖太宗作藩帝家用建王国二十一族尧之昭也十有一宗文之穆也志卿从三品少卿从四品知图谱官玉牒官一人注龙朔二年改司宗光宅元年曰司属寺 岘齐物思训崇义道坚祗道古神通神符为卿涵为少卿 李百药亦为卿 会要永徽二年九月二十一日问宗正卿李博乂曰诸亲有除属者曰属疏故除总三百馀人上曰服属虽疏理不可降宜依旧编入属籍天宝元年七月二十三日诏凉武昭王四公子孙并编入属籍武德初李袭志及子弟豫宗正属籍李𪟝赐姓附宗正属籍 景龙二年闰九月敕皇宗祖庙虽毁其子孙皆于宗正附籍开元二十五年五月辛丑命有司选宗子有才者授以台省及法官京县官
  唐五王宅 十王宅 百孙院 维城库 崇仁礼院
  见院及宅类
  唐王府官
  志王府官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谘议一人正五品上掌𬣙谋议事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经籍侍从文章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自祭酒以上为王官武德中置师一人王珪以礼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问以忠孝 盖文达为蜀王师常侍二人侍郎二人皆掌表启书疏赞相礼仪舎人四人谒者二人景云二年改师曰傅开元二年废寻复置废常侍侍郎谒者舎人开成元年改诸王侍读曰奉诸王讲读李石奏改大中初复旧长史司马从四品掌统府僚纪纲职务掾属正六品上主簿记室从六品上录事功仓戸兵骑法士曹又有参军事行参军典韱二人掌传教令自典签以上为府官武德初改书佐曰参军事贞观中废铠田水三曹
  侍读 袁承序晋王友兼徐齐𣆀潞王文学沛王侍读齐𣆀侍读四王之邸袁利正周王侍读徐岱贞元初太子诸王侍读
  𫝊 陆德明以经授中山王狄兼谟为益王傅文宗将立鲁王为太子慎选师傅庾敬休以戸侍兼王傅友 王弘直为荆王友郎馀令授霍王府参军从父知年为王友元轨为二贤入府
  祭酒 马嘉运贞观初越王东阁祭酒韦陟温王府东阁祭酒任敬臣以孝行为越王西阁祭酒许王文学
  谘议 张复嗣为燕王谘议
  典韱 裴耀卿为相王府典韱与掾丘悦文学韦利器更直备顾问府中号学直唐休璟为吴王府典韱司马 刘祎之拜相王府司马帝曰朕子赖卿以师矩
  录事参军 苏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
  修撰 沛王召王勃为府修撰次平台秘略
  秦王有友于志宁谘议窦纶萧璟记室房玄龄虞世南唐皎颜思鲁文学姚思廉禇亮兵曹杜如晦铠曹禇遂良士曹戴胄阎立德参军事薛元敬蔡允恭主簿薛收李道元典韱苏干 高宗中宗时相王府长史以宰相兼之姚崇以凤阁侍郎韦安石以中书今兼魏雍卫王府以尚书兼之徐韩二王为刺史府官同外官资望愈下永淳以前王未出阁则不开府玄宗诸子名不出阁王官益轻而员亦减 天授二年置皇孙府官 申白入楚邹枚游梁申穆重名应徐洪藻 清切藩房谢朓笺
  唐幸十六宅
  实录太和四年七月赐十六宅诸王绫绢二万疋以内库充开成二年五月壬申幸十六宅宴诸王三年四月甲午亦如之颁赐有差四年六月庚申幸十六宅宴乐赐钱开元后子孙皆生长深宫太和七年八月庚寅册太子制诸王以今年出阁授刺史上佐
  唐诸王善恶录
  见录类
  唐维城典训
  艺文志儒家武后维城典训二十卷列藩正论三十卷凡武后书皆元万顷等撰裴光庭维城前轨一卷
  唐戚苑纂要
  艺文志刘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名戚苑纂要十卷戚苑英华十卷袁说重修
  唐女则要录
  艺文志女训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始于刘向列女传终于凤楼新诫王方庆以下不著录五家唐长孙后女则要录十卷后采古妇人之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马后不能检抑外家帝曰此书可以垂后 后汉皇甫规女师箴煌煌后妃玄𬘘是闲穆穆夫人爰采洁繁奉上惟敬抚下惟慈怨岂在明患生不思 崔琦外戚箴无恃常好色有歇微无怙常幸爱有陵迟日不常中月盈有亏履道者固仗埶者危 晋张华女史箴懽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裴𬱟女史箴绿衣虽多无贵于色邪径虽利无尚于直春华虽美期于秋实冰璧虽泽期于见日 王廙妇徳箴在昧无愧幽不改䖍 唐桓彦范戒中宗曰诗以关雎为始言后妃者人伦之本治乱之端也故舜之兴以皇英周之兴以任姒桀奔南巢祸阶末嬉鲁桓灭国惑始齐姜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易曰无攸遂在中馈
  太平兴国诸王府侍讲 咸平南北宅教授祥符诸院入学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丁亥杨可法为皇子侍讲一作侍读八年三月己巳王遹为王府谘议戴元翊善可法姚坦等为皇子翊善邢昺诸王府侍讲先是诏丞郎给諌以上举年五十以上通经者备宫寮 初置是官以遹等十人为之后不置谘议而翊善记室或止一员 仁宗封昇王始置友及谘议记室参军雍熙二年五月辛未命王龟从毕士安等四人为王府记室上谕曰诸子生长深宫资良士赞导为善使日闻忠孝之道至道元年正月皇侄皇孙以教授为名孙蠙为之三年八月孙奭为诸王府侍讲咸平元年正月癸酉始令诸王府记室翊善侍读等兼南北宅教授雍王记室朱昻兼南宅翊善张蔚兼北宅教授南北宅始此 是年十一月赐南宫伴读李文益绯不知始于何时 四年四月曹国公元俨出阁亲择张㢲为翊善景德二年十月以曹国公翊善戚维迂儒不能规戒命崔昈代之召对赐紫咸平四年九月壬午刘士元为南宫侍教南宫北宅有侍教自此始祥符二年五月丁卯以讲书终篇宴广平公德彛等及侍教时大雅于北宅三年七月壬寅诏南宫北宅大将军已下各赴书院讲读经史诸院十岁以上并入学日受经学书至午后罢 北宅伴读咸平五年正月李坦三月王成象为之 祥符二年二月李颂南宫时大雅北宅侍教天圣三年上曰教授非止讲经宜选履行端悫者七月以张维翰为允弼宅教授四年四月北宅教授王式为诸王府侍讲十二日马程为北宅教授庆历五年二月戊子朔大宗正司请置翊善记室侍讲诏杨中和为侍讲三月己未诏大宗正司曰朕建置宗官开敞居第临遣儒士往授经训宜令睦亲南北宅诸院教授具听习经典文辞书翰功课以闻嘉祐三年十二月甲寅诏同 嘉祐八年淮阳郡王府置翊善记室侍讲各一人九月王陶为翊善孙思恭侍讲韩维记室参军治平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并兼东阳王府二年正月邵亢颖王府翊善八月陈荐诸王府记室十月孙永孙固侍讲四年七月诏诸宫教授举恬静有经行者熙宁阙年正月王异岐王府翊善李育记室元祐元年阙 月王府翊善王汾记室郑雍以久任迁秩元丰三年二月七日辛丑改诸王宫侍讲为讲书八年有侍讲虞太熙当考元祐五年乔执中徐王府侍讲八年二月六日诏皇弟大宁郡王以下出就外学于亲王旧第置学舎置诸王说书二员三月二十三日赐九经孟荀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崇宁四年改教授为博士大观元年十二月八日置京兆高密郡王翊善侍讲记室蔡宗山等为之二年二月诏翊善侍读如王友例令王答拜政和三年二月记室去参军字政和七年八月甲申改诸王府侍读侍讲为赞读直讲绍兴三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建王府置赞读直讲以卿监郎官兼小学教授以馆职兼三十二年九月四日邓王以刘度赞读何俌直讲庆王以陈良祐赞读唐尧封直讲恭王以程大昌赞读林栗直讲乾道七年二月八日魏王封宁国府十六日置长史司马记室
  太平兴国封诸王
  七年七月十三日甲午封皇子卫王广平郡王同日拜平章事八年十月戊戌改皇子名己酉封元佐楚元僖陈真宗韩元份冀元杰益上作戒子铭及诗赐之十一月甲寅诏宰相序立在亲王上以诸王年幼欲知谦损之道端拱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封元偓等国公邑一千戸淳化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翰学张洎言益王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润建社为吴王居大都督之任岂宜加长史之号至道二年二月七日越王以杭州大都督兼领寿春始去长史之号咸平二年十一月三日诏亲王领大都督节镇者勿兼长史治平二年五月十七日中丞贾黯请皇子及宗室卑属除检校三司官者随其迁序改授三公 元丰七年二月十一日封宗晖嗣濮王三月十七日御史台言旧合班仪嗣王在郡国之上宗姓又在同列之上
  咸平宗正寺
  见玉牒 开宝六年正月以千牛卫将军赵崇济为少卿景德二年命赵湘赵稹同判宗正寺祥符九年赵安仁兼卿世长知寺事二月王旦请命丞郎已上兼卿给舎以下兼少卿郎中以上兼丞京官兼主簿以为永制天禧元年赵鼎为主簿 庆历四年七月辛巳赵槩判宗正寺元丰六年九月十一日诏除长贰外自今不专用国姓志大宗正司统皇族故寺长贰不专以国姓 分案二设吏六建炎三年四月省以常少兼绍兴二年十二月复置少卿四年以命范冲
  祥符宗室坐右铭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封诸王上作戒子铭及诗以赐之真宗撰五箴以自儆判宗正寺赵湘请著箴诫之文
  以训厉宗室使知孝悌恭俭礼节上悦祥符三年九月丁亥十二日作宗室坐右铭并注赐宁王元偓以下并及湘且谕之曰卿宗姓也故有是赐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允宁等诵易终篇习虞世南书颇有楷法帝悦其向学作七言诗赐之
  祥符宗室班图 景祐南班
  九年正月己巳宗室德文子承显准诏赴班起居请在惟忠子从恪之上时从恪虽侄行而拜职在前遂诏宗正寺定宗室班图以闻宗正言按公式令朝参行立职事同者先爵爵又同者先齿今请宗子官同而兄叔次弟侄者并一位而立德文又言爵同先齿之制当叙尊卑为等列上曰朝廷班制以授官先后为次不可易也九族辨尊卑五宗纪远近 初祥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在班及十八年者具名闻 至和初取明堂覃恩后十三年者进官 志景祐二年始以皇亲诸司使以下一百三十馀员为南班官今南班八等副率至上将军 实录景祐二年十一月乙未祀圆丘三圣并侑制诏宗室并转官自诸司使以下至殿直并换西班官正史同 百官表称南班当考丙午宗室诸司使领刺史者十二人换诸卫大将军领团练使诸司使十九人换诸卫大将军领刺史诸司副使十九人换诸卫大将军内殿承制宗望以下百三十三人并为将军率府率副率用乙未赦书也 先是宗子无迁官法及郊祀侑三圣上表乞推恩故为此制旧自借职十迁乃至诸司副使今副率四迁即遥领刺史八迁即为节度使 周官以同姓卫王宫熙宁二年十一月甲戌十一日中书密院议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世世封公补环卫以奉祭祀祖宗袒免亲将军以下愿出官者听应举者依外官条例其非袒免亲更不赐名授官从之五年九月癸丑以令铄为职方员外郎宗室试换文资自令铄始
  祥符嘉庆院
  九年五月二日乙巳诏曰宗亲吉礼备展令仪以新昌坊第一区为皇亲礼会院名曰嘉庆本符彦卿旧第唐开元中供怅崇仁礼院即此类也旧唐书开元中置礼会院于崇仁里景祐三年九月庚寅以潞王旧宅为嘉庆院
  祥符赐诸王诗
  见御诗类
  祥符彤管懿范
  元年修君臣事迹诏王钦若集妇人事别为一书与元修书官总缀之八年闰六月庚辰钦若上后妃事迹七十七卷凡六部百四十门有总序大约如册府元龟赐名彤管懿范命钦若为序九月丙寅钦若上所撰序诏褒之诗注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则天内范要略十卷
  天禧皇族授官制
  元年二月十三日壬午宗正寺议皇族初命授官定制请以宣祖太祖太宗孙初䕃授诸卫将军会孙授右侍禁玄孙授右班殿直父爵高者从高䕃特恩者不以为例先是帝谓辅臣曰皇族多而授官未有定制令宗正寺以房院次第详定至是上议诏中书密院参定而行之太宗朝参政李至承诏考述周汉讫唐皇亲爵秩恩礼品式事迹为皇亲故事二卷 绍兴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大宗正丞谢伋与令畤条画五事曰举贤才以强本支更法制以除烦苛择官师以专训导继封爵以谨𫝊袭修图谍以定亲疏
  景祐睦亲宅 宴宗室 庆历广亲宅
  咸平四年四月庚申幸诸王邸第又临视曹国公元俨新宫祥符八年七月诸王各赐第于外庚戌分置内臣管当都监之职丙寅幸相王元偓新宫赉袭衣金带鞍马又遣使赐城南诸王宫缗帛八月辛丑幸端王元俨新宫赐予如之还幸元偓宫景祐二年九月己酉二十九日诏以藩亲蕃衍邸第散处作睦亲宅以聚皇族以旧玉清昭应宫地修建潞王等宫院命三司使程琳总其事内臣阎文应张永和王克基典领工作 列次有伦在宗相睦三年九月庚辰宅成帝临幸赐宗室器币有差遂宴宗室及从官于都厅时儒臣多为赋颂以献富弼有颂会要八月成移吴王等九宫院入宅 初三司欲以昭应宫地为御苑上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用以此资游观之侈哉 是年置大宗正司乙未以王宗道杨中和为睦亲宅讲书张揆为诸王府侍讲十二月戊午诏宗道中和兼赴北宅讲书邸有太宗神御殿四年五月壬戌芝生殿楹仁德之应也庆历六年八月二日孙复为诸王侍讲睦亲宅讲书先是祥符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増修怀远驿为南宅九月二十八日南宫帷正等诸院移居新修西宅 北宅在宣德门西道北祥符七年置管当南宫北宅所庆历七年九月癸巳
  二十七日赐北宅名广亲宅秦悼王之第 时秦王宗子蕃衍而所居隘狭乃命以王钦若第增修徐国公承简愿得美名至是赐之 承简言上崇爱宗室无疏近之间十月甲子帝临幸谒太祖太宗神御殿遂遍至诸院燕宗室赐器币有差祥符之观书龙图阁宝元庆历之赐燕太清 熙宁三年五月十八日诏管当睦亲广亲提举郡县主宅所并归太宗正司景祐大宗正司治平闻义堂 端平属籍阁
  景祐三年丙子七月十九日乙未初置大宗正司汉宗正用诸刘以宁江节度濮王知大宗正事彰化军留后守节同知大宗正事锡器币金带鞍马时诸王子孙众多聚居大第故于祖宗后各择一人使司训导紏违失凡宗族政令皆掌之奏事毋得先达先委详酌而后闻八月庚戌知大宗正事请宗室毎朝罢各就听读从之宝元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允弼同知大宗正事至和二年当考六月戊子朔增允良同知未几罢九日以知大宗正濮王为判同知允弼为同判治平元年六月丁未十三日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员以宗惠为之又增学官为二十七员祖宗厚伦之意愈密矣 治平中宗室四千馀人宗惠即所居筑堂曰闻义与学士大夫讲肄以身倡率宗属淄王世雄名堂曰乐善熙宁三年二月丙寅十二日诏大宗正司置丞三人以张稚圭李德刍为之上曰或言丞不当用庶姓王安石录春秋公族大夫等事以进丞于芳林园置治所元丰之制以宗室团练使以上有德望者为长而一人贰之若位高属尊则为判元丰五年二月十五日宗惠封江夏郡王知大宗正宗晟贰之大宗正岁与子若孙推恩及十年则加褒赏由是宗子屡有登进士第者人自矜饰以劝学焉徽宗时仲忽判大宗正立宗司法式上赐之甲第建亲贤懋功之阁以示宠赐玉带金鱼绍兴十年二月七日诏两宗官各荐宗室二人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诏大宗正司荐忠义孝友文行廉谨政事刚明者以备顾问从今矜之言也二十三年编类大宗正司条令成十一月上阅之甲辰谕辅臣颁行建炎绍兴初大宗正权于䖍广二州置司绍兴二年正月十四日移于行在诏仲湜兼判士㒟同知十七年九月十七日诏增修治事之所嘉定以嗣秀王兼总大宗正十二年八月议者谓紏合宗盟宜择老成更练之人端平元年八月甲子重建大宗正司成上书属籍之阁四字 古者以庙序宗庙曰宗庙室曰宗室器曰宗彛祀曰宗事姓曰宗盟而掌礼者由虞周以来皆曰宗下及都家皆有宗人天子之元子为大宗以继太祖诸侯之元子又为一国之大宗以继太祖别子不得襧其先王先公继别者亦谓之大宗所以别小宗大夫之次子为贰宗所以副小宗 古者官之长必曰司曰正而周之宗官独称伯所以重正体严宗祧也或曰彤伯尝为宗正颜䕶军辨其不然矣秦始以宗正列九卿掌亲属而宗庙之事属之奉常失古人敬宗之意昭陵念宗子无所统壹始于宗正寺之外为大宗正司以皇族掌之以承宁弗协紏过愆违是司之设先教法而后治法最得先王治亲之意
  庆历封宗室
  四年七月戊寅制封德文东平郡王濮王汝南允弼北海允良华原郡王从蔼颍国公八月壬辰更命守㢲从昫安国公宗说祁国公宗保建安郡公宗达恩平郡公宗望清源郡公辛巳诏德文等十人并列本班之上少前 自燕王薨祖宗之后未有封王爵者富弼建议遂次第封拜即河北守御䇿之一建宗戚以自承助 德文属尊且贤方汉东平王苍故封东平八月丙午拜德文侍中及汝南郡王等四人丁未又迁承简至克臻等官熙宁元年八月二日诏王太祖之后九月辛未舒国公从式封安定郡王进彰化军留后 熙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诏宣祖太祖太宗之子择其后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绍兴元年正月庚申二十三日复封七月二十九日封令话
  皇祐治原 宗室宝戒
  皇祐五年六月壬午十四日右屯卫大将军宗谔上治原十五卷上谓辅臣曰采实祖宗事为书意在规諌宗室之良也诏奖之八月丁未十一日又上宗室善恶宝戒一作宝箴今从会要诏迁右神武大将军
  皇祐朱邸恩华录
  五年七月十四日左屯卫大将军世永上三卷诏奖之
  至和太平盘维录
  元年十二月丙辰二十七日皇侄睦州团练使宗谔纂历代宗属事迹为六卷上之诏褒谕上下二帙总六卷分十二门
  宗朝宗室六箴 富贵箴
  仁宗时吴充为吴王宫教授方正清谨尝于宗司辟听事设讲席作宗室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命录赐南北宫搢绅荣之英宗在睦亲宅书之屏风视以为戒神宗时孙觉为昌王府记室觉为陈诸侯之孝作富贵箴
  治平睦亲广亲北宅 绍兴睦亲宅
  治平元年六月辛亥十五日诏建睦亲广亲北宅于芳林园以旧睦亲广亲宅为东宅初睦亲宅密州观察宗旦等五位广亲宅原州团练克戒等二位子孙多而居第狭遂命以故玉清昭应宫地为七位以宗旦等五位为睦亲东宅克戒等二位为广亲东宅时天章待制王猎建言取私屋广两宅既遣戸部副使张焘按视上以骚扰不许然以皇族蕃衍遂作宅于此园徙宗旦等居之其后有求徙者又广宅以居之熙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赐宗愈睦亲北宅地建第 绍兴三年五月辛酉会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诏筑第百间以居南班宗室十二月甲辰仍以睦亲宅为名是冬始成睦亲宅南班赴朝参者十七员五年八月十九日钱观复等请就睦亲宅附近增广学舎诸王宫大小学在睦亲宅之右
  治平诸王宫大小学 增宫院学官 学颂
  元年六月己亥五日诏曰一祖之后诸宗之支尝著令于前命官以训或兼职他邸备位终年诏近臣荐能者使成童而上讲诵经书小学之居通达名数朝夕劝善日月计能居常谨修戒在中止内有懿亲之表率外有明师之切劘其子弟不率教者俾教授及尊长具名申大宗正司戒责教授不能勉厉宗司察访以闻上谕韩琦曰为学尤戒中止诸宗之幼者须尊长率厉英宗以本支之盛自率府副率以上八百馀人其奉朝请者四百馀人而教学之官六员而已因命增置凡宗室年三十以上者百十三人置讲书四员年十五以上者三百九人增置教授五员年十四以上下者别置小学教授十三员以分教之并旧凡二十七员正史以为从质所请六月十三日丁未诏曰夫明德以亲九族正家而刑万邦念其性本仁厚宜广学以勤修顾其日益众多必增员而统理故外诏儒学各选经师内择亲贤共司属籍以正为率惟善是从上既增宫院学官以宗正事繁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员选宗惠为之九月二十五日判宗允弼等详定听书等赏罚规式宗子世符献三学颂以美盛德 元绛集云治平初诏增置诸王宫大小学分爵齿以肄业精选文学之士以职教授华腴之习一变弦熙宁元年五月九日有司言西汉以博士不通政事者补诸侯王傅今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宜命两制举纯朴行谊年五十以上者志大宗正司记室一人典笺奏讲书教授十有二人分位讲教兼领小学之事自熙宁初置丞省记室讲授员増给以禄元丰二年正月丁亥诏以经义论试宗室宗子屡有中第者元祐六年十月范百禄请申饬诸宫院教授修职业勤教导十岁以上每日听读是月建诸宫院小学崇宁三年五月置睦亲宅北宅广亲宅大学小学各一员广亲北宅睦亲西宅周王宫大学兼领小学各二员馀见学校类乾道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临轩唱进士第汝愚第一以有官居次仍赐第一人恩例敩诵弦于瞽宗诏论说于东序观道德扵成均考中失于王闱无一时而非学也习射于泽助祭于庙燕毛扵寝友之以俊士造士行之扵公族公路无一事而非学也綂之以宗法则分有制序之以庙室则亲有等系之以姓氏则族自别处之以国邑则才有试莫非教也又必使之朝夕有观动息有养则其生斯世也不为十六才子周召毛原有不可得矣 菁莪丰芑之积常华棣鄂之感有衍未艾
  治平出阁进封
  英宗即位嘉祐八年九月辛亥皇子光国公为淮阳郡王改赐名十二月乙亥出阁治平元年六月己亥进封颍王开元四年正月丙午鄫陜二王皆不出阁遥领节度自此始十五年五月癸酉悉以诸子领使元祐亲贤宅 元符懿亲宅 政和蕃衍宅
  元丰六年五月十五日诏雍王颢荆王𫖳请建外第章数十上入侍宝慈宫非便数谕止之确请不已宜从之命有司度地以闻制曰列第环宫弥耸开元之观侧门通禁永承长乐之颜工部请以城北马军教场建第诏可元祐元年三月诏修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荆二王外第各赐银器供帐二十二日癸酉辅臣奏二王请迁外第威颜咫尺时奉朝谒与密迩宫禁无异二十四日诏二王外第名亲贤宅二十八日诏就第日宗室正任以上自府门送至第四月十二日锡银彩缗钱五月六日己巳二王迁外第上及太皇太后临幸十四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王二子荆王七子皆进一秩制曰先帝笃兄弟之好以恩胜义不许二叔出居于外盖武王待周召之意太皇太后严朝廷之礼以义制恩始从其请得孔子远其子之意二圣不同同归于道耳以为万世法绍圣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将作监上修建皇弟遂宁大宁郡王等五位外第地图诏如亲贤宅之制元符元年二月十三日诏咸宁普宁二王于三月出阁三月三日申王等请居外第八日诏五王外第名懿亲宅其迁入也宗室正任以上送至第就赐御筵赉银币二十一日幸申王府翌日幸端王府 后又改为棣华政和八年八月二十日嘉王请居蕃衍外第宣和元年三月七日临幸二十三日幸蕃衍宅景王位东宫故事宗室子皆筑大舍聚居之太祖太宗九王后曰睦亲秦王后曰广亲英宗二王曰亲贤神宗五王曰棣华徽宗诸王曰蕃衍渡江后宗子始散居郡邑惟亲贤子孙为近属则聚居之绍兴十一年四月以大小学教授范雩兼亲贤宅讲书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诏亲贤宅居广等九人迁一官
  元祐中宫懿范
  七年议纳后六礼范祖禹言宜先知者有四一曰族姓二曰女德三曰隆礼四曰博议四月十日王岩叟取历代皇后事迹可以为法者编成一书号中宫懿范上之岩叟言于太皇曰内助则赖贤后正家须在皇帝圣人言正家而天下定当谨之于始 绍兴十三年闰四月二十一日蔡直方撰椒房通览二册诏免解十四年九月丁巳置皇后宅教授员
  崇宁外宗正司 睦宗院
  崇宁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诏西京南京置敦宗院淳熙十六年改睦宗院于两京置宗正司择宗室之贤者一人领之于通判职官选二人领丞簿讲议司请非袒免亲以下两世分于两京居止大观三年三月二十三日诏曰比置院别都增学宫邸云云就学者寡其罢敦宗院政和二年七月甲子八日复置宣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增置教授有亲睦仓库 中兴唯雎雒二都宗室得全绍兴元年西外移司湖州南外置司泉州建炎三年十二月移司九月十九日仲湜请权以西南外并为一司议寝二年闰四月二十日南外依西外置教授五年闰二月知西外宗正士樽置司福州移司年月未详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上曰宗官得人则宗室循理宜谨择之三十一年三月六日己卯诏三省选用文臣宗室之廉正者庚寅命士礽知西外子游知南外自是两宗官率多用文臣温陵长乐循二京之旧各有司存以紏合天支训饬同姓 绍兴三十年三月丙午恩平郡王璩除判大宗正事置司会稽乾道七年五月虞允文奏会稽密迩行都不必置司宗上曰可移于蜀十月十六日并绍兴府大宗正行司于行在璩改判西外宗正事
  宋朝宗室齿序图
  书目二卷编列圣诸王公主以下为长谱 自元祐初子湜始见于进士题名至绍兴十五年伯摅登甲科汉宗正有郡国岁计上籍之文刘向以高材进对 唐宗正寺岁送进士二十人与国子监京兆府相比李程李肱皆为举首
  绍兴出阁进封
  绍兴十二年正月庚戌诏建国公就外第讨论故事二月丁丒保庆军节度使建国公为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时年十六三月乙未诏朝朔望壬寅王出阁就外第命宗室正任以上悉送之庚子赵卫钱周材为王府教授
  绍兴举宗室
  二十七年正月戊子诏侍从各举宗室京朝官材识行治者二人特与召对用刑侍张礿请也
  为郎始于元丰之令铄为侍从始于绍兴之子昼直禁林始于淳熙之彦中 明道二年十一月癸亥朔增宗室奉
  绍兴戚里元龟
  十六年八月辛酉二十四日御史王镃上戚里元龟三卷镃初为皇后宅教授上命采历代戚里故事可为法则监戒者论次成帙至是上之诏迁秩建炎二年正月十八日诏后族不任侍从著为令甲
  后父母 春秋褒纪为侯 图功臣云台不及马援魏开阳安城当阳之封 邓和熹后母为新野君 窦亲有安成之封王族有博平之号
  后父重于帝舅 挚畴之国由大任杞鄫由大姒齐许申吕由大姜陈由大姬皆能内利亲亲者也国语富辰云 蜀涂莘挚
  后兄弟 汉帝无私于广国元规功逊于中书
  长君少君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居不敢以富贵骄人 阴识让封 阴兴止足邓隲忠劳 长孙无忌以佐命为元功 长孙无忌之功武平一之识吴溆之忠弗缘内宠
  帝舅 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路车乘马锡尔介圭王饯于郿 柔惠且直蹈申伯之风退逊不骄秉窦君之节 文公如存之感 缘大雅申伯之意魏明帝筑渭阳之馆于甄氏 名里曰渭阳 礼
  待阴郭每事必均 封樊宏寿张侯戒富贵盈溢
  帝外祖 封许嘉为平恩侯奉戴侯后封外祖母为博平君宣帝
  樊靡卿之父子窦广国之弟兄阴兴之守约戒奢史丹之掩恶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善 本朝茅土之封始于元丰命曹佾 钦圣居中宫而父经生不拥节旄宣仁称制临朝而犹子止于两使留后
  淳熙皇族登科题名
  一卷大宗正士輵丞耿延年编淳熙二年成书始于元祐三年李常宁榜子湜令馡 皇祐初叔韶进所为文召试学士院文中等赐进士及第迁右领军将军入谢仁宗曰宗子好学无几尔独以文得进士第前此盖未有也朕欲天下知属籍有贤者宜勿忘所学又出九经赐之详见科举 仁宗御太清楼召宗室试书
  绍兴内治圣鉴
  五年正月右史彭龟年直前奏事且进内治圣鉴二十卷奏以祖宗家法集为此书光宗曰祖宗家法最善汉唐所不及待外戚尤严龟年曰此书宦官女子之防尤严恐不得进御光宗曰不至是其目则略循会要之旧其事则多本长编之书名臣奏议亦录间有所见又为论著
  古之教国子者以什伍之法寓于道艺之间以羡卒之法行于游倅之列及其有事则用之故在军则守公祢在国则守公宫文王世子说 聨跗齐颍接萼均芳以蕃以牧烛代辉梁 分土而开者九国当高祖之初同日而立者三王在孝武之世 周建五十三国 汉封连数十城 沛献矜严东平智惠周位卿士以同姓唐列宗室于辅臣 古者亲
  亲尊贤并行而不相悖尧亲九族必先明俊德而后九族睦周封同姓必庸康叔蔡仲而后王室强 授桐贻绪训梓垂芳 禀润天潢承晖日观 雅道贵于东平文蓺高于北海楚诗蚤习沛易先通 齐衡两献比迹二南龙种异气凤毛秀色 周公族多聨三事唐台司亦用九人旦奭兼师保之任勉石称宰辅之贤 宗室有人邦家之光社稷之卫也 周卿士皆周召毛原汉间平之德歆向之文唐之宗室武略如道宗孝恭文章如白贺而至宰相者九人 八才两献 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条侯犯色 连辉椒掖同气兰闺 涂山在夏靡与卨稷同驱姒氏居周不与燕齐等列圣人虑远殊有旨哉晋史 清汉表灵曾沙膺庆 坤则顺成星轩润餙 班政兰闺宣礼椒屋 玉床之连后星金波之合羲璧 祥云覆戸吉梦扪天 超任邈姒翼夏生商 易基乾坤诗首关雎书美釐降 二妃光舜三母翼周 修诗贲道称图照言 夏之兴以涂山殷之兴以有娀有㜪周之兴以姜嫄大任大姒 在汉则明德和熹著称于前在唐则文德懿安垂纪于后












  玉海卷一百三十
<子部,类书类,玉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