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作者:陈寅恪
1934年6月3日

王静安先生既殁,罗雪堂先生刊其遗书四集。后五年,先生之门人赵斐云教授,复采辑编校其前后已刊未刊之作,共为若干卷,刊行于世。先生之弟哲安教授命寅恪为之序。寅恪虽不足以知先生之学,亦尝读先生之书,故受命不辞,谨以所见质正于天下后世之同读先生之书者。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之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然详绎遗书,其学术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宝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凡属于考古学及上古之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及鬼方昆吾𤞤狁考等是也;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相互补正,凡属于辽金元史事及边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等是也;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等是也。此三类之著作,其学术性质,固有异同,所用方法,亦不尽符会,要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吾国他日文史考据之学,范围纵广,途径纵多,恐亦无以远出三类之外。此先生之遗书所以为吾国近代学术界最重要之产物也。

今先生之书流布于世,世之人大抵能称道其学,独于其平生之志事,颇多不能解,因而有是非之论。寅恪以谓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然则先生之志事,多为世人所不解,因而有是非之论者,又何足怪耶?尝综揽吾国三十年来人世之剧变至异,等量而齐观之,诚庄生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者。若就彼此所是非者言之,则彼此终古末由共喻,以其互局于一时间一地域故也。呜呼!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后,更有来世,其间傥亦有能读先生之书者乎?如果有之,则其人于先生之书,钻味既深,神理相接,不但能想见先生之人,想见先生之世,或者更能心喻先生之奇哀遗恨于一时一地,彼此是非之表欤?

一千九百三十四年六月三日 陈寅恪谨序。

本作品的作者1969年逝世,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34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30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应版权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