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图 琴川先生年谱
1907年
卷一

皇明神宗显皇帝万厝二十九年我宣祖大王三十四年。辛丑七月十五日。先生生于居昌县南无等谷里第。先生之先。东莱人。至七代祖考襄平公讳种。自京下星山。六代祖考司直公讳智耘。徙居于居昌。

三十年壬寅。先生二岁。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三岁。○先生幼而歧嶷。警悟不凡。未学语。见书册则足不近前。或戴之于顶。人皆异之。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岁。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五岁。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六岁。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七岁。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八岁。始受学于家庭。既受学。不待提警。课日不懈。或有疑晦处。辄垂涕泣而不读。问之则曰。未解其义。盖虽在童穉。已知父师之严。而不敢放过一字。以自欺而欺亲也。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九岁。读小学。先公教先生曰。为学自有次序。不可躐等。必先读小学。次大学。次论孟。次中庸。次诗。次书。次易。次春秋。后。及史记。令汝先读史略。固失其序。今可读小学。先生即欣然受读。必正容端坐。至忘寝食。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十岁。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十一岁。赋雪诗。冬大雪。长老欲试其才。呼韵令赋。先生应口对曰。天公降福乾坤富。贫者豪华俭者奢。草屋渊明银作宅。蓬门原宪玉为家。千人不夜看明月。万树非春见落花。惟有骑驴桥上客。耸肩何事独吟哦。闻者咸奇之。

四十年壬子。先生十二岁。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十三岁。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十四岁。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十五岁。○先生既读经传。文词日进。更读孟子千遍。自是之后。文义融释。词致汪洋。修撰柳公仲龙。每见嗟赏。以远大期之。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十六岁。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十七岁。侍母夫人疾。先生事亲至孝。母夫人以宿痾。沉绵屡载。遂至危境。先生侍病。未尝离侧。汤药煮粥。必亲执不怠。昼夜号莅。祈以身代。一日母夫人气绝。先生遂断指以救。即甦。人咸称诚孝。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十八岁。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十九岁。聘夫人顺天朴氏。判事东立之女。夫人性行贞淑。有闺范。先生颇得内助焉。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二十岁。中乡解。及见屈于会试。不乐为进取计。遂留心于为己之学。动静语默有法度。鸡鸣盥栉。省父母。拜祠堂。退而读书。讲究奥旨。

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二十一岁。谒茅谿文先生。纬○文先生。寒冈郑先生之高弟也。学问行望。为一乡矜式。先生始就拜之。因问为学之要。徐进士䎘。在其门下。与先生甚款。

二年壬戌。先生二十二岁。

三年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二十三岁。请业于桐溪郑先生。是岁桐溪先生。自耽罗谪所被恩赦还。为本道观察使。先生上书纳拜。请学焉。郑先生大加敬重。授以朱子书及心经,近思录诸书。先生既得依归。自饬益严曰。儒者之学。必以主敬为本。苟不主敬。则一心无王。百軆懈弛。人欲炽而天理没矣。故古之圣贤。训诲后学。未尝不眷眷于主敬。我末学。当百倍其工。不敢有一刻懈怠荒宁。庶可免小人之归矣。凡居身处物。一出言一接物。常战兢惕励。不少轻易。每读书。必焚香静坐。昼宵不辍曰。义理精微。为学亲切。岂有加于是者乎。其对学者。言必以主敬。为学问之本领。以朱子书,心经,近思录。为讲学之先务。

四年甲子。先生二十四岁。魁东堂乡试。以亲命应举。对策居魁。又不利于南省。盖为文务去雕餙。拾华取实。不规规于程式故也。

五年乙丑。先生二十五岁。游龙洲赵先生之门。是时。赵先生寓居居昌长八里。先生出入门下。熏陶德性。讲究经旨。与许𡶧,姜澔,李汉卿,赵子羽。论辨答问。结为道义之交。

六年丙寅。先生二十六岁。长子维年生。

七年丁卯。先生二十七岁。○先生行止不苟。必以其正。凡过馆廨及忠孝㫌闾。虽夜必下马。立忘以古人自期。论议堂堂。不为威惕。取友不苟合。见利不苟得。不近杂支。不喜芬华。常曰士当以不耻弊袍恶食为志。何必营营作为为苟简底事乎。闻人之善。则褒扬张大。犹恐不及。见人之恶。则周遮掩护。犹恐人知。

崇祯元年戊辰。先生二十八岁。○一日白于先公曰。举业徒求名利。名利乃外物也。况求之未必得乎。愿自今废止。专心儒学。庶免暴弃之归。先公曰。古之贤者。莫不应举。应举亦何害于学乎。不许。

二年己巳。先生二十九岁。

三年庚午。先生三十岁。○先生家甚贫。所居不蔽风雨。奉养两亲。菽水不继。每于读书之暇。渔钓以供羞。侍侧怡愉。未尝少咈意。

四年辛未。先生三十一岁。闻茅谿文先生讣。先生奔哭。及葬。有挽诗祭文。

五年壬申。先生三十二岁。仲子维稶生。○往来质疑于桐溪,龙洲两先生之门。先生讲究经义。或有所疑。必就质于桐溪,龙洲两先生。○桐溪先生。每见先生。即扫一室。讨论移时。叹服其论议之正大。尝语龙洲曰。与郑某对坐论文。其谈辩若河决下注。令人摆却千古愁。非琐琐俗儒比也。

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三岁。中进士。先生请于先公曰。幸而得小成。窃愿自今废举。以伸菽水之诚。先公不许曰。岂必废举。失吾立扬之望乎。惟其力学。以副余意。

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四岁。作㐫年叹。时年谷不登。家素贫窭。无以养亲。乃作㐫年叹。以述己志。

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五岁。夏。与诸友。隶艺于陜川智谷寺。李察访隆甫昌一。尹叔玉。李司艺大玉。尹幼川。尹幼清。曺正字寅叔时亮。曺致卿时远。郑八松可行必达。尹进士吉甫。金德三鼎吉。李进士天培玄栽。俱累日同砚。○秋。丁母夫人忧。丧制一遵家礼。人咸称之。

九年丙子。先生三十六岁。闻北虏入寇。议倡义勤王。是岁有虏警。大驾被围于南汉。先生方在心服。慨然有敌忾之志。杖釰入官府。通告列邑士友。且考本府军籍。召募义兵。欲勤王以效死。是夕县宰与邑吏。莫不规画其全躯保妻子之策。而与延豊倅。杯酒从容。略无忧国之色。延豊倅。亦避兵而来者也。先生不胜愤㭗。杖釰而前曰。此何等时耶。一隅孤城。玉辂播越。此正臣子枕戈飮血之日。而明府受国厚恩。奈何不思勤王之义。安坐重席。日事杯酒。有若平常无事时耶。且封彊之臣。义当死于封疆。今闻延豊倅避兵而来。在王法固当斩。亦何容受此人耶。辞气激烈。左右吏卒。莫不相顾失色。县宰始欲谴责。心自愧屈。不能加一辞。延豊倅。亦逃去。先生出语乡人曰。君父罹祸。方在露次。臣民之道。安敢晏然私室。遂不归家。

十年丁丑。先生三十七岁。闻南汉讲和。痛哭罢义旅。先生招集义兵。不日西赴。忽闻讲和之报。入县廨。伏庭痛哭而归。遂题一诗曰。吾生宇宙脱。世道至于斯。物化君臣薄。民残父子离。王春甲子变。皇极帝居移。纳纳乾坤大。出门无所之。闻者莫不义之。○作忆楚囚诗。时世子大君。被拘于沈阳。先生乃作忆楚囚诗。以寓忠愤。○候桐溪郑先生于某里。郑先生自南汉。退居于某里。先生往从之。见郑先生所作历面诗。叹服不已。○先生每读甲寅封事。而语人曰。令人自励忠孝之心云。

十一年戊寅。先生三十八岁。筑琴川斋。先生自是绝意于世。卜筑琴川之上。扁其堂曰琴川斋。盖以洞壑幽邃。而川声彷佛乎琴声也。渔钓自娱。以为终身之计焉。

十二年己卯。先生三十九岁。作道统传授图。先生自是。专意求道。取古今圣贤传道之统。画作图障。挂诸座右。又书太极图。夙兴夜寐箴。东西两铭。粘诸壁上。常目警省。以究性命之源。训以迪后学。为己任。朔望有通读讲规。朝夕有讲诵之式。课学之暇。使之论辨古今人▣出处。九月。涧松赵先生仕道。与林谷林先生真怤来访。时刘希道兄弟。亦新卜于此。金丈致敬与其弟懋敬。佩酒乘月访之。剧飮而罢。赵先生归家后。不忘旧游。题送一律。大雅村中飮。追思一梦如。㙜传甘隐号。山拥子真居。夜静滩声远。秋高月影虗。他年猿鹤路。匹马访樵渔。

十四年庚辰。先生四十岁。季子维秋生。○送龙洲赵先生。时赵先生迁居海西。先生作陋巷说以送之。○邑宰宋公斗文来访。宋公闻先生雅望。每访于琴川斋。先生相和以诗。

十五年辛巳。先生四十一岁。春与郑可行徐鸿举。作西行。唱酬凡数十首。而今逸不传。郑可行作西行唱酬录序云。郑敬叟之文。纡馀抑扬。万折必东。而要不失义理之归。鸿举之文。汪洋放隶。神怪白出而今其留者特其一珏耳。无聊不平。有动于中。一发于诗。其音激其旨幽。举类微而命意远。信乎其㤪而不乱者也。○闻桐溪郑先生讣。先生为之服心丧。及葬有挽诗祭文。后与士林首发论。配享于一蠧郑文献公书院。

十六年壬午。先生四十二岁。十月十五日。会徐鸿举,郑可行于曺寅叔家。时寅叔。以新恩归。有小酌。要诸公赋诗。○丁先公忧。先生哀毁逾制。既葬。庐于墓侧。啜粥三年。朝夕上墓。风雨不废。拜跪之处。莎草不生。乡闾称其孝。

十七年癸未。先生四十三岁。书请先公墓碣于龙洲赵先生。

十八年甲申。先生四十四岁。服阕。因居于墓下。以寓终身之慕。

崇祯后一年乙酉。先生四十五岁。还琴川旧居。学徒𡋇集。春秋行乡飮酒礼。○邑宰徐公相民来访。徐公莅任六年。兴学育才。闻先生雅望。类类来访。礼待甚款。先生作诗唱和。及归。复作序以送之。

后二年丙戌。先生四十六岁。作自嘲诗二绝。以自警。谓长子维年曰。汝文词虽已精进。累中乡解。然勿以自多。更加勉励。且勿苟循时俗。徒以猎取科第为念。当谨饬自持。无失士风。余观今世之人稍能词学者。每多负气恃才。轻人傲物。余甚耻之。汝须十分惕念。

后三年丁亥。先生四十七岁。送许𡶧归洛。作序。并勉龙洲诸门人。○十一月二十四日。先生终于寝。冬以先公遗命。移厝王考处士公墓于上五可山庵。得寒疾。不计风寒。强疾董役。窀穸既毕。畀还于家。告庙后。遂居外寝。不使妇人近。前一日。语季公曰。吾病已剧。决不可救。然先君遗教。今已得遂。吾虽溘然。顾无憾焉。

后四年戊子春。葬于上五可山先陇右内冈坤坐之原。四方章甫。会葬者数百馀人。后五十二年己卯。移葬于加川米岘卯向之原。○春窝梁公天翼。撰行状。○丙午。士林建瀯滨祠。与梅村郑复显,觉今亭郑,平岩郑荣振并享。○艮翁李公献庆。撰常享文。告由文奉安文并逸。○傍七代孙宗悳。撰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