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36
畿辅通志 卷三十六 |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六
盐政
盐者民生所赖而自汉以后尤关国计沧瀛幽青四州设官置灶至后魏始见于史自宋以前盐法与诸道同宋太祖以山后十六州入于辽推恩河朔特许通商至明法始详备直隶盐运使旧治河间府长芦故县洪武初称北平河间盐运使后乃改称长芦今徙治天津而长芦之名不改盖长芦在旧沧州西北四十里据二十四盐之中讥察指挥呼吸可遍故古名不可易也明初额设六万三千一百五十三引引三百觔弘治间改小引増为一十八万八百七引引一百八十觔凡常股存积折色诸款皆在焉其后仅存空名而馀盐割没倍増其数至于戚畹中贵咸得胁监临制有司以要中盐而长芦盐政之弊极矣我
世祖章皇帝建极之元年
特敕长芦盐运使商灶两敝毋蹈前明陋习贪黩阘冗纵官
属吏胥侵渔扰害
圣祖仁皇帝二十六年
特诏凡军兴暂加一切盐课次第豁免并免灶地钱粮我皇上御极首甦商困长芦之法引増盐觔不増引目从前官吏巧立名目滥増税课澄汰无遗豪商营私剥众利己之弊一时并绝商益阜引益流而民之食徳愈溥矣用稽历年长芦盐法备著于篇庶
朝廷徳意得有所考云
沿革
北魏
长芦盐法自魏以前无考魏初尝弛禁其后盐官罢立不常自迁邺后于沧瀛幽青四州傍海煮盐置盐官辖沧州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灶一百五十二幽州灶一百八十青州灶四百三十六又于邯郸置
灶四计岁终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八斛四升军国所资得以周赡
唐
初以使命官置副使开元中以拾遗刘彤言诏将作大匠姜师度与诸道按察使简天下盐课令幽州大同横野军诸盐屯皆隶于度支每屯有丁有兵岁得盐二千八百斛下者一千五百斛
肃宗乾元元年盐铁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为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廉察盗鬻者论以法
天宝初河北一路盐利俱为藩镇所据至穆宗时田弘正举魏博归朝廷乃命河北罢盐榷嗣户部侍郎张平叔以榷盐法弊请官自卖盐可以富国诏公卿议中书韦处厚兵部侍郎韩愈条议以为不可乃止后唐
荘宗同光三年敕魏府每年所徴随丝盐钱逐年俵卖荘宗又命赵徳钧镇芦台军因芦台卤地置盐又舟行运盐东去京国一百八十里相其地高阜平阔因置榷盐院谓之新仓以贮其盐流衍于民间因其盐曰榷盐复开渠运漕盐货贸于瀛莫间上下资其利遂致饶衍赡于一方
后周
世宗令榷河北盐犯辄处死其后北伐父老遮道泣诉愿以均之两税钱而弛其禁盖行之河北免盐之榷而徴其税所谓两税盐钱也及其甚也盐不给而徴钱如故税已纳而禁榷再行民不堪焉
宋
太祖建隆四年令河朔邢洺磁镇冀赵等六州许通盐商止令收税
开宝三年悉罢榷官收其筭止过税钱一文住卖二文盖缘河北土皆斥卤民间税地五榖不丰惟刮盐煎之以纳二税至今六州之境咸颂宋祖之泽不衰仁宗时言者请禁榷以收遗利谏官余靖谏寝之其后王拱辰为三司使复议榷张方平言曰河北有两税盐钱今复榷之是再榷也仁宗悟立以手诏罢之熙宁八年章惇为三司使以河北无榷禁乃祖宗一时误恩请遣使与两路转运司度利害行之苏轼上书宰相文彦博言其害遂止之绍圣中惇为相仍行禁榷元丰三年京东转运使李察请置河北买盐自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尽灶户所煮盐官自榷卖禁私为市
辽金
自后晋高祖石敬塘以辽主有援立之恩举燕蓟十六州归之辽遂改为燕京因置新仓镇广榷盐以补用度金灭辽以地属京圻生齿既繁炊锅益众尝设提举司于宝坻秩视五品以重其选所辖诸越支课居其半特除勾管一员以莅之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参知政事梁肃言宝坻旁县多缺食可减盐价増粟价而以粟易盐命宰臣议皆谓盐非可多食之物若减价易粟恐多而不售以致亏课不可
元
元初未立盐政任土之贡一付京官时土豪张进辈被府檄鸠遗民数十户集越支场之宋家营复事煎造聚落未成京使旁午令大偿巨价债缗鞭笞急迫田野为之骚然未几以盐司隶徴收课税所众稍息肩自鬻课之令行提领诸路者皆自诡増镕山㸑海搜罗殆尽其徴输入官者须厚贿乃获归且以所费取偿于其属大抵用直十钱之物估以当数十钱之属而工本又稽时不给给则克减自是灶民皆困至元二年诏以大中大夫礼部侍郎倪徳政为中都路转运使提领税司事答木丁同知使事宝坻盐使崔岩臣副之徳政敦厚廉平凡场户入盐即给仍纯支宝钞不折诸物其尤贫窭者预贷工资以赒之明
洪武初年长芦岁办大引盐每引四百觔共计六万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觔零已而改办小引盐每引二百觔共计一十八万零八百零七引一百八十八觔零永乐间定都北京以长芦密迩应进贡白盐每年于正课内进五十三万四千六百六十九觔二两二千六百七十三引零
分商之纲领者五曰浙直之纲曰宣大之纲曰泽潞之纲曰平阳之纲曰蒲州之纲分商之名目者四曰在边报中之商曰在场买盐之商曰在司守支之商曰行盐地方卖盐之商
中盐之边镇三曰宣府镇每年中七万五千五百二十五引八十六觔曰大同镇每年中三万七千三百七十六引五十觔曰蓟州镇每年中六万七千九百六引一百五十觔以上共大引九万四百四引四十觔十四两每一大引折二小引共折一十八万八百八引八十九觔十二两八钱
派场规则为三上则十场南海丰深州海润北严镇丰财芦台越支富国惠民归化是也中则七南利民利国富民阜民北兴国厚财石碑是也下则三场南阜财海盈北济民是也
永乐十三年始差御史给事中各一员押支天下盐课寻以渤海盐薮私犯挠法特差御史一员巡视河间私盐
宣徳四年命御史于谦率锦衣卫官捕长芦一带马船夹带私盐者于谦不避权贵悉置之法河道为之一清正统元年命刑部侍郎何文渊户部侍郎王佐副都御史朱与言总督两淮长芦两浙盐课
正统三年差侍郎差御史一年两巡长芦私盐后定议岁差御史巡视长芦盐法而河渠由济宁迤北抵张家湾长芦御史兼理之
诏灶户逃移者盐课勘实停徴
正统五年诏远年客商中盐未支者每引给资本钞二十锭议准长芦盐课量分远近著为则四等召商中卖高下互为搭配其远年不敷者又立法俾于纳剰馀盐自相粜籴
定常股存积分数以天下盐八分为常股听商支二分为存积备客兵不时之需凡引常股价轻存积价重常股须挨次行支存积则不分次第引到即支长芦分派常股盐一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五引一百八十觔三两三钱存积盐五万四千二百四十二引一百五觔一十二两八钱
正统八年吏科给事中俞泰奏请每引盐连包索二百五十觔所带馀盐亦准二百十觔令输价银三钱八分是年裁革运司副使
正统八年吏科给事中俞泰奏请每引所带馀盐即令输价此长芦纳课之始也
正统十一年命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正统十四年秋罢两淮长芦巡盐御史命抚按官兼理成化十四年诏正统十四年前客商中盐未支者按引给资钞长芦盐每引给二十锭其景泰元年以后及今告代支者放商行盐亦照此例
成化十六年诏永乐宣徳正统间客商所中盐未支者各造册送部于原籍有司给资本钞每引三十锭景泰元年以来未支引盐愿关资本者听
弘治五年令两淮两浙长芦等盐运司盐引俱于运司招商开中纳银彚解户部以备边储从户部尚书叶淇请也
弘治十七年都御史王允中上言先该漕运衙门题明回空运军每名夹带私盐五十觔以上者照例盘诘其瓶礶装买不足五十觔者放行固属怜念运军然此端一开其弊无穷今后食盐旋买旋用不许指以瓶礶装买因而兴贩有坏盐法
正徳二年御史张智题准盐法在清本源私盐之弊私煎为之始今后灶丁聚团煎者不得离场私煮仍将该地方立保伍连坐之法责令彼此觉察通同者事发俱问罪枷三月
正徳五年有中官织造南京奏给长芦盐八千引鬻于两淮户部尚书周经言盐䇲本以济边且各有分地若许之越境则私贩必多官盐反滞乃命止长芦盐弗给
正徳十六年南京浙江织造太监王瓒崔果奏讨长芦运司盐引一万二千道至南京变卖办织造物料户部司官李梦阳王宗文等言于尚书韩文祇与六千引上问内阁曰户部何以不全与刘健曰内官装载官盐中间夹带数多沿途害人且壅滞商课从之嘉靖八年御史傅烱奏近来长芦山东商盐有经年在而支放不绝者以大包所致耳查得律内每盐一引带耗二百五觔近来宽恤商人每引连包索以二百五十觔为正数此外馀盐逐觔纳价仍问以夹带罪名其法未为不密但商人贪利筑盐一包或至五百觔者竟有至六七百觔者奸灶惟知多卖商人惟知夹带遂使积年引目经久不完自后支盐出如有过四百觔者除问罪外将夹带馀盐尽数入官嘉靖十二年御史邓直卿奏为各灶滩所以刮土淋卤草场所以刈草煎盐皆系官地不得开垦变卖近年界限不明以致豪强越界侵耕煎办无地课额多累查照弘治元年题准事例委差运司会同府佐正官清查还官筑立界堤分拨灶民管业如有侵占典卖照依侵占盗卖官田例坐罪
嘉靖十四年给事中管怀理题请每引止准盐四百三十觔内二百零五觔为正盐包索其馀盐二百二十五觔南所纳银三钱北所纳银三钱三分后十七年御史陈让题准仍加包索二十觔共四百五十觔嘉靖二十九年御史赵镗疏长芦山东二运司各灶户一切差役费用已繁灶丁虽属于运司名籍实在于州县有司恒重民而贱灶略无存恤以致妄加科派潜逃遗办应请申谕有司事在州县即与从公分理事在运司即与解人勘报如遇编审之年查实优免亦不许灶丁两相影射躱避身役
嘉靖三十年御史陈善治题准每引除四百五十觔外再加馀盐一百五十觔包索一十五觔通共六百一十五觔
嘉靖三十七年给事中赵锵题准正盐一引二百五十觔外加六十觔酬其赴边劳苦连包索二十觔共三百三十觔许带馀盐二百六十五觔为一包共五百九十五觔
嘉靖四十四年御史李文续题准増包索十觔南所纳银三钱九分七釐五毫北所纳银四钱三分七釐二毫五丝此外多带二十觔以上纳银一钱再多则问罪有差
嘉靖以前自罢巡盐后间遣大臣清理盐法给事中郭鋆极论不便遂罢遣迨严嵩専政复遣乡人副都御史鄢茂卿名为清理实总利权天下于是骚然矣嘉靖四十五年李文续上言长芦行盐地方畿内八府河南二府今盐之行者惟顺天保定大名卫辉彰徳五府而其他州县皆壅滞不通盖由永平离甚近多属私贩往来正定顺徳广平等处地多碱卤以致各村居民刮土煎烧私锅不下四百馀面纳官之银约三百馀两钜鹿一县私锅计一百馀面税银约百有馀两他若冀州安平饶阳衡水隆平广宗曲周等处俱习以为常乞委廉干官员逐一清查如果碱味厚锅面多比照南北二所事例附入五场编课仍查利国利民等场中有疲惫不堪者移此附彼并属该司一体配搭支掣其地土原额粮米既徴盐税相应豁除若碱味薄而锅面少则务严行禁之
隆庆元年御史刘条上言长芦引目壅滞皆由私贩过多以进鲜为名者自东安永清一带而来啖马为名者由青县宝坻一带而来皆权贵为之也沿河粮船北行则夹带抵通南归则贩卖抵临清皆势要窝顿贩之也合行查治
隆庆三年奏准盐场二十四并为二十南司九北司十一
隆庆四年御史苏士润上言长芦岁贡白盐其煎办劳费视黒盐不啻数倍乃岁徴钞贯不知于义何居乞自五年为始将该司课折三百馀两悉与豁免报可
隆庆四年御史苏士润题准疏通官盐当复计里拨引之制酌量人户多寡分为春秋二关照依官制州县次序凡纳过馀盐商人召集掣签挨名均拨周而复始不许随其告指及搀越増减以启规避在商人领水程照依拨去地方尽数赍运当官验发不许他处盗卖及盐引相离以滋影射之弊仍责令巡盐官因时春秋酌地远近为估价多寡使彼此各得其平每季将缴过引目填簿并发过水程验单责差吏兵赍比如有纵容奸贩阻挠官盐及行引不如数缴引不依期者比照钱粮事例就事紏劾以为玩肆之戒隆庆五年户部覆巡盐御史卢明章条陈盐法六事一清理实籍无令灶产民产互相影射一禁戢私贩以通官课一饬治分司申明春秋两巡之法一严督巡盐地方验单缴销不得阻滞一蠲免长芦利国等二十四白盐脚价一御马监岁用啖马凉盐止许现买商盐不得交通私贩挠坏盐法报可
万历十七年开封府二十三州县改食长芦盐共派长芦大引三万九千四十二引増课三万二百三十九两六钱零
万历二十年御史黄卷题请正盐之法掣出盐觔多者纳银一钱部増六分凡过六百觔上下者引盐则全没铳毁
万历二十一年御史彭好古条议没盐卖价亏本仍请复旧四十觔纳银一钱又议昌平等七处盐税令运司收解俱从之
御史姚思仁因解额亏欠奏准増割没盐觔又请于直沽河口设置船索拦江委官验放诏从之
万历二十八年太监张华欲筦盐柄创为挨单之议两台会疏力斥其奸事遂寝而挨单之税征榷如故后亦裁
万历三十二年部议芦盐开在蓟永每引价各加三钱大同价止二钱宣府一半运商纳价三钱一半土商纳价二钱一引二价似启争端请将未经加价之盐照运商事例各加一钱其大同偏轻亦加一钱总期归于画一
万历三十四年部议于见行岁额内每引带盐十觔徴银四分以充宁夏兵饷共徴银九千五百九十四两未㡬商人称带盐赔累每引带盐十觔止徴银二分自是每引共盐六百五十觔遂循之不变
万历三十六年御史李应魁题长芦南北两所水陆异运每引十万北所七分南所三分运司分派相沿已久苐北所水运甚便又日晒产肥于商较利故虽七分引尚不足而盐有馀南所陆运最难又锅煎产瘠不利于商故虽三分引犹有馀而盐不足以致南所积引亏课病商为甚故南北分隶旧虽定制地势远近商民之便不便因之如严镇一场地广人众滩锅独多虽隶北所而去北反有二百四十里之遥且运从陆道脚价倍于盐价本商引多就近买于南场运所听掣遂至本煎晒盐觔苦于无售积囤私室转售贩夫势所必至民逃亡额课日亏私贩日炽有自来矣查得本赴南所止九十里脚价减半运载为便而南所又止有海润富民海丰三出盐往往盐少引多所以停搁应将本场改隶南分司庶商民两便报可
万历三十八年巡抚吴亮奏准宣府引价仍旧二钱万历四十年盐臣马孟贞题准并改蓟永引价亦仍照旧二钱
天启六年大工告匮増长芦每引银四分共一万二千一百九十四两
本朝
顺治元年七月天津总督骆养性请疏通盐课部覆盐包觔数太重则秤掣为艰钱粮款目繁多则朦混易起今将明朝包索馀盐割没辽饷各项名目尽行削去每引止定二百二十五觔臣部铸造引板印刷引目运司责令各商赴部完纳如按旧例原包觔两折算每引该纳银二钱六分五釐七毫五丝今各项赋税已免三分之一商民一例亦应免其六分五釐随给盐引赴场支盐运卖运司照数秤掣不必别委以启钻营至于截角铳毁销缴一如旧制再查长芦盐额除一切新徴停免外原额共计二十三万九千八百五十引今盐觔既减当一引分作三引每年应以七十一万九千五百五十引为额其秤掣旧例原系春秋二次目今商人星散尚俟招徕暂准随到随掣一月一行俟商贾云集频掣则盐积难行自应按季秤掣
顺治元年十二月题准顺天府属包课州县今已改课各商既已均认但各州县行引事属创始前长芦运司派蓟州量行二千引宝坻三千六百引香河平谷各一千六百六十引遵化丰润三河各二千四百引玉田二千引除蓟州等七州县应照该司派数督商纳课注名入纲领引行盐至于宝坻一县应行引目每岁认包税银二千三百两应令该商比照引数纳银给引不许仍前包纳以累小民其密云县新増四千一百引俱应照数考成将引内各商姓名造入纲册责令照依派定地方数目按引行盐
顺治二年题准停止边商纳粟令运司招商纳银依额解部
顺治五年准御史金志远题长芦运盐南所由陆北所由水其来已久近因土氛未靖道路多梗车牛缺乏改南所亦由水运议定每船一只运司给票一张填商名盐数并船户姓名行至天津赴北司照票查验放关行至青县鲍家嘴公河口本司必委员验实放行每五日将放过盐数挨顺造册查对行至长芦照票进坨秤掣完日给发引程发卖
顺治七年部查永平府属州县原系包课今定为领引行盐该运司确查户口数目以定引额每丁派盐一十五觔卢龙等五州县岁该行六千四百七十二引乐亭犹在其外四五六年以来逋欠实多商人求减每丁定以十觔为率按数上引纳课
顺治十年准礼科给事中陈协题各处行盐地方令商人立店自卖责成运司及州县印官严禁私贩疏通官引不得散派户口累民
顺治十三年御史牟云龙清查包索照例按引増价二分五釐应増课银一万九千八十五两零七分五釐自十三年为始添入课额徴解另铸铜板遵行又查出北石碑灶地虗额包课芦台欺𨼆越支影占共灶地一千七百四十五顷九十五亩六分九釐五毫南利民严镇海丰三原额未行粮地一千五百八十七顷四十二亩一分二釐二毫究拟其罪外造册徴解
顺治十七年准河南道御史高而明题革去永平蓟遵等州县京土各商更换纲商自十八年为始照依原额并新増引目认地行盐
顺治十八年准御史张冲翼题引目发司以后欠课愈难追比除本年春季引目领过外自夏季仍催各商赴部纳课按银给引
康熙三年部覆御史贾弘祚仍将芦引自康熙四年为始先发运司转给各商以便与淮浙山东河东等处画一遵行
康熙六年准盐臣孙锡龄题口北道属深井堡东城堡西城堡三处原系煎锅地方近已革锅改食芦盐定额一千二百引自应责商照数纳领办运至于保安卫向销长芦纲引三百道今既锅禁税豁除原行三百道改销外当另立宣引四处计増宣引一千五百道其引价似应与包课改引之蓟永正河一例每引例纳课银三钱一分三釐六毫四丝五忽三微八纎统计该纳课银四百七十两四钱六分八釐七丝康熙七年准御史孟戈尔代题长芦巡盐御史衙门向在京城关里到任后巡历山东河南等处回京有事则进衙门料理而仍居于私家其间恐生弊端天津系行盐之所且有衙门御史自应驻札天津料理盐务至于在京盐院衙门交与工部
康熙八年准孟戈尔代题盐犯赎罪银两専归御史题报不必督抚衙门彚题领解盐课银两亦免督抚衙门挂号
康熙九年准李棠罗璧等题州县额设私盐银两原因行盐地方恐有私贩巡役贿放每年科以额获私盐若干为前御史赎支造册奏销心红纸张各役工食商人奨赏并赈济贫生孤民修理船只衙署抵解更名食盐变价等用虽有悬设之额未敷所支之数嗣后止许见获私盐银两报解州县如有定额私徴者该御史指名题参从重议处
康熙十四年十一月户部题准量増盐课以济军需各省盐课每引増银五分事平之日停止仍照旧额徴收长芦盐课应加増三万八千六百六十四两六钱零嗣于康熙二十五年河东盐臣李时谦题称各省额引加课银两原题定事平停止今大兵全撤长芦每引应除加课五分共减去课额银四万四千八百七十五两二钱五分零
康熙十六年八月户科给事中余国柱条奏清查割没部议额引七十七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引每引加盐二十五觔加徴银七分共増银四万九千五百九十二两零又先报割没银四千三百三十八两有奇实共増银五万四千一百三十两四钱四分本年十一月御史刘国安会同户部郎中石柱等题纲引地方及包课地方计丁加引八万六千九百六十二道每年加増课银四万三千六百四十七两二钱七分八釐六毫二丝三忽一微内増设天津卫引四千道课银一千八百九十四两五钱八分一厘五毫二丝
康熙十七年六月准户科给事中余国柱条奏连闰扣筭按课议増闰月长芦盐差任内加六万四千四百四十一引请自今年起每岁加増闰月课银 康熙十九年纲引并蓟永采宣仪封连新増引目共加闰月引七万一千六百八十八引 康熙二十年遵奉
恩诏闰月引目停止
康熙十八年准盐臣刘安国题沧州一带南十场距北十道里辽远不特青州分司势难兼顾即各商灶户亦往来未便且东连海滨西临漕河私贩出没商盐装运必须専员查验以杜夹带应复设沧州分司就近董理以専责成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准河南巡抚王日藻会同河东巡盐御史李时谦题河南怀庆府河内济源修武武陟孟县温县六属原食河东之盐路途遥远兼池多积水无盐可买官民交困应改食芦盐令长芦巡盐御史招募良商报部行盐办课原河东怀庆六属额引三万七千二百五十一引每引纳课银四钱六分八釐六丝一忽五微共课银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八釐九毫三丝六忽五微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准河南巡抚章钦文题陈州项城县并舞阳县等处旧食解盐均于明朝改食淮盐各属距淮窎远费多价贵额引难销请照怀庆例改食芦盐将六属额引九千一百道改増长芦又准长芦巡盐御史布尔海题陈州等州县改食芦盐原为便民但淮例每引纳银一两四分零芦例每引纳银四钱六分零按课计引共该额引二万四百一十九道
康熙二十九年准直隶巡抚于成龙会同巡盐御史江蘩题东西城深井三处听民仍设锅煎盐包纳引课
康熙三十年准直隶巡抚郭世隆会同巡盐御史顾镡题怀来等六处改食彛盐包纳引课
康熙三十二年准直隶巡抚郭世隆题延怀保等九处包课地方改设州县归并包课银两永寕卫归并延庆州该包课银九百七十九两四钱八分二釐深井堡改宣化县该包课银四十二两三钱六分四釐五毫三丝八忽怀来卫改怀来县保安卫矾山堡亦归并怀来县该包课银五百八十四两一钱八分五釐二毫一丝四忽西城堡改西宁县东城堡亦归并西宁县该包课银四百六十六两九釐九毫一丝八忽保安州照旧该包课银五百二十二两三钱九分四毫共该包课银二千五百九十四两四钱三分二釐七丝
康熙四十年准盐臣刘灏题大宛两县额引十万五千九百馀道旧例一引一盐因康熙十六年积盐至二十馀万不能销疏盐臣吕朝润题准纳三引之课行两引之盐销完照旧运行康熙二十九年又因外府州县引积盐壅盐臣江蘩题准照两淮河东例随时代销于大宛两县乡会之年将外州县众商积盐告运疏销康熙三十三年代销一次三十九年又行一次因各处现积之盐即系大宛商人所办疏销不去故于乡会之年详明代销若通州并非代销之处应停止
雍正元年八月准盐臣莽鹄立题云南盐政向有官本收盐之例臣查天津北盐运由水路船行便易沧州南盐运从陆路脚价费多是以众商舍南就北群趋便宜计南一岁得盐十万馀包引商数家仅销盐一万有奇其馀露堆海滩灶户任意私卖棍徒兴贩遂致引壅课绌今欲抜本清源请援官本收盐之例于南本年额课内留银五万两遴委能员専司收买盐不许在滩露堆尽运官坨筑包堆𡏢苫盖收管陆续发商告运再南运商人中本少者量为接济及时销卖官本随课兼徴官收官解周而复始
雍正二年八月盐臣莽鹄立奏称康熙六十一年之引原系逓年所积今众商先尽运完积引二十万道又领运雍正元年额引八十万有零止剰十馀万道元年之课竭力措办已经全完元年之引虽有未完然较之去岁已为多运十馀万道若不为展限遽加题参恐该州县畏惧考成勒令缴引办课商人仍有包赔之累请再展限二年将未完之引每年带运一半于雍正三四两年内全完积引部议不准奉
旨允行
长芦御史所辖四至
盐院所治之地以长芦名其实非止长芦也直隶山东二省与河南之五府四州一县江南之二州四县皆归统辖其以长芦名者长芦本汉参扈县地废于隋大业间唐以属沧州宋省入清池县明永乐破沧州徙其民于长芦置都转运盐使司遣御史岁一巡视之
国初亦仍其旧后准盐臣孟戈尔代题移官署驻天津其衔则仍冒之以长芦而兼辖山东又以河南开彰怀卫四府舞阳一县虽近河东而盐从陆运民食维艰遂亦附食长芦盐河南归徳一府江南徐宿二州并丰沛萧砀四县食山东盐因亦隶于长芦天津者古北海国也东循大海迤北直抵山海关西倚长城
运山西界逾黄河距两淮之西北境绵亘数千里运使所辖四至
明洪武二年初设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后省其文曰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其所司南北十六凡芦盐所行之处共一百七十五州县营卫皆统辖之北分司所辖四至
青州分司所辖者兴国富国丰财济民芦台越支石碑归化明隆庆三年以三岔沽并入丰财场康熙十八年又以厚财并入兴国惠民场并入归化场东距山海关迤南沿海直抵沧州境转西及北过静海武清宝坻环绕
神京绵亘八百馀里
南分司所辖四至
沧州分司所辖者利民阜民利国海丰富民深州海盈阜财严镇明隆庆三年以润国并入阜民益民并入阜财场海阜并入海丰康熙十八年又以海润并入阜财海盈场并入海丰东沿沧海西抵深州南入山东乐陵海丰北接天津静海周围六百馀里
疆域〈十六界址〉
兴国
初在静海盐水沽今移高家荘距运司分司七十里西南接富国界南入沧州境接严镇界东北増并阜财地临海河上流接丰财界延广几五百里户籍在山东济南府乐陵县及直隶顺天府宝坻武清河间府天津静海沧州青县盐山南皮等处初本及厚财各有坨一今废本堡三每堡三镬厚财堡三每堡一镬今堡共六镬共十二滩荡如旧
富国
初在静海县盐水沽今移住天津东至上古林接兴国界西南过大头港至子牙镇入静海县界北滨漕运入海道延亘一百六十里户籍在山东济南府乐陵县及直隶顺天府武清宝坻河间府沧州南皮庆云静海宁津青县天津等处旧有坨一今废镬共十六滩荡已久迷失无迹可考
丰财
在沧州葛沽距运司分司七十里东北沿海南连沧州境接严镇迤西连兴国富国转北直抵军梁城入宝坻县境接芦台延广四百馀里户籍在静海青县沧州盐山天津武清宝坻香河及山东乐陵九州县地方本及所并三岔沽各有坨一今废堡三滩荡沿海
济民
场在滦州柏各荘距运司分司三百一十里南界大海东极潮河即刘家河也接石碑界转北至笨城入滦州境西跨运河连越支界延亘一百三十五里户籍在滦州丰润玉田乐亭迁安遵化关东热河等处坨三今废堡三锅荡在焉
芦台
在宝坻县芦台镇距运司分司一百四十里南界大海北连宝坻县东至斗沽接越支界西跨夹河之侧广一百二十里户籍在宝坻县坨一今废镬有五滩荡俱存
越支
在丰润县宋家营古蓟州地方青州分司旧署在此距运司分司二百八十里南滨海别渚名建河即今运河下流东接济民界逾沙河西北至斗沽接芦台界广袤二百四十里户籍在丰润滦州遵化玉田等处坨五今废堡四滩荡沿海
石碑
场在乐亭县石碑镇距运司分司三百六十馀里南临大海北跨南河入永平府境东连石阁接归化界西抵刘家河接济民界延广一百七十里户籍在乐亭昌黎两县坨三今废堡五滩荡在之南
归化
在抚宁县盐务镇距运司分司七百馀里南临海中秦王岛北接抚宁院境至龙王庙东抵山海关界西増惠民域入昌黎县境接石碑界延亘四百馀里户籍在抚宁昌黎两县本及所并惠民各有坨三今废堡亦如坨数今尚存滩倚山之麓荡久荒芜
利民
向在皂坡荘今迁至毕孟镇俱系沧州地方距运司二百四十里分司六十里东连阜民西接沧沽南至旧县北抵大浪白周围二百里户籍在山东乐陵直隶沧州南皮盐山庆云青县交河河间东光等处旧有盐坨今废镬存十五滩移东南荡地荒芜
阜民
在盐山县常葛镇距运司二百七十里分司七十里东至利国之仁邨西连利民之枣园南接赵村北抵柳叶荘周围一百馀里户籍在山东济南府乐陵直隶庆云宁津交河盐山等处盐坨三镬十四滩荡荒废
利国
在盐山县韩村距运司二百四十里分司九十里东连海丰界西接王门荘旧至九女坟止南抵望树旗北至宼邨周围二百馀里户籍在沧州盐山兴济天津等处盐坨一镬十四滩居东北荡地荒芜
海丰
在盐山县羊儿荘距运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百二十里东界大海连深州海盈旧西北过孟洼至武帝台接利国东界户籍在山东乐陵海丰直隶沧州盐山青县庆云兴济等处盐坨一镬十二南北各六滩荡仅有本旧数海盈所归者已废
富民
在盐山县崔家口距运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百六十里东连润国故基西临古黄河岸迤南入庆云境北抵阜财延袤一百四十里户籍在山东乐陵海丰直隶沧州盐山庆云东光等处盐坨二今废镬十因润国归并复増两镬盐滩相距七十里草滩半被东民侵占
深州海盈
在盐山县苏㙋镇旧因皂户多居衡水县遂西徙至衡水县城内系正定府深州所辖距运司四百八十里分司二百四十里东连武邑西接新集北距陈二荘南抵南天周围三百馀里户籍在衡水沧州盐山南皮青县冀州等处坨废镬存其六滩居东北荡则荒芜
阜财
在盐山县高家湾距运司三百六十里分司一百三十里东至清水沟南连富民西近盐山故城转北过小山接海丰界周围七十馀里户籍在山东海丰乐陵阳信直隶沧州盐山庆云南皮宁津等处坨二因盐运海丰废镬十五本有七为西镬海润所归者八为东镬滩荡居东北
严镇
旧制长芦二十四青州沧州二司各辖十二明隆庆三年于南裁并其三北裁并其一所司不均遂将北严镇裁属南在沧州同居镇距运司一百二十里分司九十里东近大海西唐官屯南抵利国界北连兴国富国两周围一百二十里户籍在玉田武清宝坻丰润沧州南皮盐山宁津交河青县静海东光十二州县坨二镬共二十有四滩居东北距七十馀里
灶籍〈戸口人丁〉
兴国
原额户共八十三户今实在八十三户
原额丁六百二十九丁今实在六百一十九丁
厚财归并兴国
原额户共三十户今实在三十户
原额丁三百一十六丁今实在三百一十六丁
富国
原额户共二百一十二户今实在二百一十二户原额丁八百九十九丁今实在八百九十九丁
丰财
原额户共一百四十五户今实在一百四十八户原额丁九百四十七丁今实在九百四十七丁
芦台
原额户共一百一十二户今实在一百一十八户原额丁三百九十三丁今实在三百九十三丁
济民
原额户三十八户今实在三十八户
原额丁六百四十五丁今实在六百四十五丁
石碑
原额户共八十六户今实在八十户
原额丁一千六百五十丁今实在一千六百五十丁
越支
原额户三百九十三户今实在三百九十三户原额丁一千一百三十丁今实在一千一百三十丁
归化
原额户一百五十四户今实在一百五十四戸原额丁五百五十二丁今实在五百五十二丁
惠民归并归化
原额户共四十二户今实在四十二户
原额丁四百一十三丁今实在四百一十三丁
利民
原额户一百六十九户今实在一百五十二户原额丁四百八十六丁今实在四百八十六丁
阜民
原额戸一百六十二户今实在一百五十一戸原额丁五百九十五丁今实在五百九十五丁
利国
原额户共一百零一户今实在八十三户
原额丁五百六十八丁今实在五百六十八丁
阜财
原额户共九十九户今实在七十三戸
原额丁三百三十四丁今实在三百三十四丁
海润归并阜财
原额户共八十六户今实在七十一戸
原额丁六百一十三丁今实在六百一十三丁
深州海盈
原额户一百九十四户今实在一百九十三户原额丁七百零五丁今实在七百零五丁
海丰
原额户八十五户今实在八十三戸
原额丁三百零六丁今实在三百零六丁
海盈归并海丰
原额户共六十九户今实在六十七户
原额丁七百七十八丁今实在七百七十八丁
严镇
原额户二百零六戸今实在一百九十户
原额丁五百一十二丁今实在五百一十二丁
我
朝初定经制悉准前明而南北十六场灶地旧多圏拨递有増减自顺治十八年命巡盐御史亲历分清丈灶地归还灶户不许豪右隐占康熙元年复以山东省民地内错杂灶地有在本省者有在直隶南皮盐山县者历年不清令巡鹾御史及地方官清丈各正疆界阅今五十馀年灶地复多迷失滩荡不无荒熟锅面不无废兴其额数未能确载惟据雍正三年由单所载原额纂入
灶地〈各地亩〉
兴国
原额灶地三百三十一顷三十亩二分九釐五毫九丝新増灶地三十一亩原额滩六副原额草地一十七顷九十亩四分四釐三毫锅无又并厚财原额灶地一百五十九顷二十二亩六分四釐一毫四丝新増灶地四十六亩原额滩八副原额草地一十一顷三十七亩锅无
富国
原额灶地六百四十三顷一十二亩三分三釐三毫三丝三忽新増灶地六顷二十亩原额滩七副原额草地三十八顷七十三亩锅无
丰财
原额灶地二百九十七顷三十二亩一分二釐四毫九丝四忽新増灶地二十六亩原额滩一百六十六副原额草地五十二顷二十七亩原额锅共九面
芦台
原额灶地五百三十七顷六十四亩五分八釐五毫新増灶地二顷四十亩原额滩二百二十二副半原额锅三十一面草荡地无
越支
原额灶地一千三百六十顷新増灶地九顷九十四亩五分原额滩七十二副半草荡地一百四十顷七十四亩七分五釐原额锅三十四面
济民
原额灶地二百六十六顷八十亩草荡地一十九顷八十四亩原额锅一百七十面滩无
石碑
原额草荡地六十三顷五十四亩三分原额锅七十二面灶地荡地俱无
归化
原额灶地二千九百六十四亩六分五釐八毫六丝七忽原额草荡地六十七亩原额锅一百一十九面滩无又并惠民原额草荡地四十四顷五十四亩二分三釐五毫八丝原额锅一百零七面灶地无滩地无
利民
原额灶地一千三百零六顷一十七亩四分新増灶地八顷一十一亩五分七釐原额滩二十副锅无
阜民
原额灶地七百三十八顷一十五亩九分二釐新増灶地一顷零七亩五分滩无锅面昔有今无
利国
原额灶地五百二十三顷三十五亩四分九釐六毫新増灶地二顷三十一亩五分原额滩四副锅无
海丰
原额灶地三百三十三顷四十一亩四分新増灶地一顷零五亩二分原额滩九十六副半锅无又并海盈原额灶地三百六十五顷五十二亩二分九釐四毫原额滩四十七副锅无
富民
原额灶地五百九十五顷四十三亩一分新増灶地七十三亩三分八釐五毫原额滩七十八副锅无
深州海盈
原额灶地五百三十四顷六十八亩三分新増灶地三十亩原额滩七副锅面无
阜财
原额灶地五百二十八顷四十七亩三分六釐七毫新増灶地一顷八十九亩八分原额滩一副草荡地二十九顷七十三亩锅无又并海润原额灶地四百九十一顷五亩一分九釐新増灶地九十亩七分九釐一毫原额滩八十五副草荡地三顷二十七亩二分锅无
严镇
原额灶地县地四百六十六顷零三亩六分三釐八毫州地七百三十九顷二十亩零三釐六毫新増灶地州地三顷五十六亩三分二釐原额滩二百零九副官锅昔有今无
雍正三年覆准长芦灶场滩地及両省民灶交错之处俱行细加丈量除各州县鱼鳞册所载民田外将灶地悉行清出凡有从前典卖与民者俱准其回赎无力者暂令现在管业之人耕种纳粮所丈出地亩不得混侵地尺寸造具鱼鳞图册并查明灶户名姓开载图籍申详该盐政及该督抚存案该盐政造册送部查核如有豪衿土棍不服勘丈或不肯收价退地分司申报该盐政及各省督抚严提审究按律治罪四年
上谕长芦灶地久未清查以致民灶争控不已闻当年灶地转售与民其年分久远有百馀年者业主售主多半变更即有子孙当时价值多寡亦俱遗失或有逃亡等户更无从质问以致同姓影响之人彼此争赎纷纷告讦实滋烦扰若必俟原业灶户有力之日回赎倘原业之人始终无力则此项地亩久久竟成民地亦非清查灶地之良法朕意以为不若将灶户卖与民人之地交易年近确有实据者令灶户备价取赎其馀年久迷失
之地所有争告无凭词状该衙门俱存注销凡民人所有灶地嗣后止许卖与灶户永远为业如有仍转行典卖与民者照盗卖官地律治罪永以为例
雍正三年覆准长芦灶丁自康熙十八年以后未经编审以本年为始将各场灶丁逐户查现在丁数昔年丁多而今少者开除昔年丁少而今多者顶补按兴国等十六原额灶地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八顷三十七亩零原草荡地四百二十二顷六十一亩零又严镇州地七百三十九顷二十亩零三釐六毫又历年新増灶地三十九顷一十三亩五分四釐八毫今以𨼆占现在清查尚未定确数行盐地方总额
长芦所属行盐地方共一百九十二州县营卫行盐地方引额
顺天府
大兴县
原额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二引新増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引
宛平县
原额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二引新増一万七千六百五十六引外又各地方分销京盐馀引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三引
良乡县
额引三千七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七十引
固安县
额引四千七百八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二十引
永清县
额引八千引
东安县
额引一千四百引分认京引四百三十二引
香河县
额引八百六十四引新増七百六十引
通州
额引一万二千六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五百八十二引
三河县
额引一千四百廿八引新増一千二百八十引
武清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一千一百二十引
宝坻县
额引三千七十一引新増二千七百六十引
宁河县
额引附入宝坻县疏销
昌平州
额引七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三百三十六引
顺义县
额引三千六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一千引
密云县
额引四千二百六十八引
怀柔县
额引一千一百三十引分认京引四百一十四引
𣵠州
额引八千七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四引
房山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四引
霸州
额引三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一引
文安县
额引一千一百引新増一百三十九引分认京引五十七引
大城县
额引一千一百二十引新増三百六十六引
保定县
额引一百七十引分认京引八引
蓟州
额引一千四百二十八引新増一千二百八十引
平谷县
额引四百四十引新増三百八十引
遵化州
额引一千五十二引新増一千七百三十七引
延庆卫
额引八百引分认京引三十七引雍正三年七月内部札延庆卫奉
旨裁汰将引分与延庆州销四百一十八道昌平州销四百一十九道雍正四年四月复奉部咨仍设延庆卫其额引照旧疏销
旧州营
额引四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采育营
额引三千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十八引
漷县营
额引五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十五引
永平府
卢龙县
额引八百七十七引新増八百七十六引分认京引八十一引
迁安县
额引八百四十六引新増三百八十九引分认京引五十七引
抚宁县
额引一千六十八引新増一千八百三十九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十四引
昌黎县
额引一千二百三十三引新増一千七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引
滦州
额引一千二百四十引新増一千二百四十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四引
乐亭县
额引一千四百二十三引新増一千六百八十九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玉田县
额引一千一百五十二引新増一千三十引
丰润县
额引一千三百二十八引新増一千一百九十引
保定府
清苑县
额引一万五千引
满城县
额引四千六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四引
安肃县
额引六千四百引
定兴县
额引六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新城县
原设额引五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二引
唐县
原设额引五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二百五十七引
博野县
原设额引三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庆都县
额引二千引分认京引九十二引
容城县
原设额引三千五百引又分认京引一百六十引
完县
原设额引五千五百引又分认京引二百五十三引
蠡县
额引六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雄县
额引五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三十引
祁州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束鹿县
额引五千引新増六千五十五引分认京引五百七引
安州
原设额引共一千一百引又分认京引五十一引
高阳县
原设额引共二千四百引又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引
新安县
原设额引共二千二百引又分认京引一百一引
河间府
河间县
额引三千引新増二千四百四十五引分认京引二百五十引
献县
额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一百八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引
阜城县
额引一千五百引新増六十八引分认京引七十二引
肃宁县
额引二千引分认京引九十二引
任邱县
额引二千四百引新増九百五十三引分认京引一百五十四引
交河县
额引四百五十引新増一千九十一引
宁津县
额引一千八百引分认京引八十三引
景州
额引一千九百引新増四百四十六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引
吴桥县
额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三百一十七引分认京引一百十六引
东光县
额引一千引新増九百三十八引分认京引八十九引
故城县
额引七百三十六引新増五十六引
天津府
天津县
新増七百引附静海县代销
青县
额引六百三十八引新増二十六引
静海县
额引九百引
沧州
额引三百六十五引新増四十六引
南皮县
额引三百引新増三百六十四引
盐山县
额引三百引
庆云县
额引三百引
正定府
正定县
额引九千一百九十七引分认京引四百二十三引
获鹿县
额引六千七百引新増三百七十七引分认京引三百二十五引
井陉县
额引七千引分认京引三百二十二引
阜平县
额引五百引新増十五引分认京引二十三引
栾城县
额引四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九引
行唐县
额引三千八百引新増二百二十八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五引
灵夀县
额引二千四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引
平山县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元氏县
额引五千九百引新増四百一十四引分认京引二百九十引
赞皇县
原设额引一千七百引分认京引四百五十三引
新乐县
原设额引三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三引
晋州
原设额引四千四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五引
无极县
额引二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五百四十六引分认京引一百七十二引
稿城县
原设额引五千四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四十八引
顺徳府
邢台县
额引一万一千引分认京引五百六引
沙河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新増六百一十四引
南河县
原设额引四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平乡县
原设额引四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八引
广宗县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钜鹿县
额引四千四百引新増五百七十一引分认京引二百二十八引
唐山县
额引一千引新増二百四十六引分认京引五百九十四引
内邱县
额引三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三百引
任县
额引二千二百引新増四十七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引
广平府
永年县
额引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七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三引
曲周县
额引九千三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引
肥乡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新増一千一百八十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九引
鸡泽县
额引一千二百引新増一千三百九十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九引
广平县
额引二千七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二十四引
邯郸县
额引四千三百二十五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十九引
成安县
额引三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引
威县
额引六千二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八十五引
清河县
额引七百二十引分认京引三十三引
磁州
额引六千一百一十引分认京引二百八十一引
大名府
元城县
额引六千引分认京引二百七十六引
大名县
额引五千一百九十引分认京引二百三十九引
南乐县
额引三千二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七引
魏县
额引六千六百引
清丰县
额引二千七百引新増三千五百六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八十八引
东明县
额引三千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十八引
开州
额引三千一百引新増二千七百四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六十九引
长垣县
额引八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三百九十六引
宣化府属五州县包课引五千七百道
宣化县
原额一百引系宣化府深州堡改仍设煎锅令民包课
怀来县
原额六百八十引系怀来卫改又归并保安卫三百引𥖎山堡三百引共额引一千二百八十引改食彛盐令民包课
西宁县
原额六百引系宣化府南路西城堡改又归并东城堡五百引仍设煎锅令民包课
延庆州
额引一千六百引又改食彛盐令民包课
保安州
额引一千一百二十引改食彛盐令民包课
易州
额引一万一百五十引分认京引四百六十七引
涞水县
额引三千六百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六引
广昌县
额引未设
冀州
额引二千一百引新増二千四百三十七引分认京引二百九引
南宫县
额引二千四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一十引
新河县
额引新増二千二百四十一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引
枣强县
额引三千六百二十引分认京引一百六十六引
武邑县
额引一千五百引新増一千六百八十五引分认京引一百四十六引
衡水县
额引三千九百八十九引新増一百五十八引分认京引一百九引
赵州
额引四千八百引又分认京引二百二十引
柏乡县
额引二千五百引分认京引二百引
隆平县
额引三千一百引分认京引一百三引
高邑县
额引二千一百五十引分认京引九十九引
临城县
额引二千二百四十九引分认京引一百零三引
宁晋县
额引九千二百引分认京引四百二十三引
深州
额引三千引新増三千二百九十〈原阙〉
二百八十九引
武强县
额引六百引新増九百六十一引分认京引七十二引
饶阳县
额引二千八十五引新増二千八百一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二十五引
安平县
额引一千五百引新増一千八百八十二引分认京引一百五十六引
定州
额引一万二千四百引又分认京引五百七十引
曲阳县
额引四千引分认京引一百八十四引
深泽县
额引四千六百三十二引分认京引二百一十三引
畿辅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