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38
畿辅通志 卷三十八 |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八
兵制
成周之制天子之六军皆取于六乡其馀甸稍县都之师大都以备守卫其有征伐虽各以师从而大司马所帅六乡之赋为多征以甘誓之召六卿管子之参国五鄙则是乃三代之通制也唐之府兵通天下凡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而在关中者二百六十有一所以强干弱枝建威销萌故论者咸谓三代而后兵制惟兹为善幽燕突骑自古为天下雄自宋以前常为北州重镇辽金之兴并以为根本设兵益众元明一统皆建都于兹所置畿内之兵据险要守列城者与各路等凡有征伐皆调各路之兵而都下之兵不过以备宿卫久而军政弛纵冗滥滋多本末并弱终以不振我
朝定鼎聚重兵于京师而总理畿内军务则有提督四镇各置总兵官天津则有水师都统郡及州县将校以次分守而凡征讨不庭皆大出禁旅以控驭诸军是以天戈所挥应时扫荡威棱远抗精神折冲实与成周司马九伐之法盛唐关内府兵之制先后同揆故具列
本朝军政而别录自汉以降略可考者附志于后云京营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一员
左翼步军总尉协理三营一员
右翼步军总尉协理三营一员
按旧制九门步军系兵部职方司汉主事専管康熙十三年改设提督九门步军统领一员两翼总尉各一员旧设三营各参将一员游击一员把总五员原属督捕管辖康熙三十年改归九门提督统辖于各营员额又増设守备千把等员
京城内九门
正阳门城门尉二员〈满洲官以下同〉
城门校二员〈满洲官以下同〉
千总二员〈绿旗官以下同内外十七门原设指挥千百户顺治四年改为千总〉八旗甲兵共二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安定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黄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徳胜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尉二员
千总二员
正黄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东直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正白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西直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正红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朝阳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白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阜成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红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崇文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正蓝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宣武门城门尉二员
城门校二员
千总二员
镶蓝旗甲兵三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京城外七门
东便门城门尉一员〈汉军官以下同〉
城门校二员〈汉军官以下同〉
千总二员〈绿旗官以下同〉
镶黄旗甲兵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西便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黄旗甲兵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广渠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白旗甲兵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广宁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红旗甲兵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左安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镶白旗镶蓝旗甲兵共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右安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镶红旗甲兵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永定门城门尉一员
城门校一员
千总二员
正蓝旗甲兵十名绿旗门军四十名
南苑门
总管一员
防御八员
巡捕三员
中营
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东南二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西南一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外正东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东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正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海子墙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分防大通桥把总一员
南营
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东南一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西南二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外南一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南二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南三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分防大通桥二闸把总一员
南营分防
畅春园〈原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康熙五十一年増设额外守备一员〉
守备二员 把总一员
南营分防
浄明园
把总一员
南营分防
圆明园〈雍正元年设〉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北营
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内北东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内北西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外东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西北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外西一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分防大通桥把总一员
按三营经制兵共三千三百名内马兵一千二百名步兵二千一百名俸饷银两草豆或支本色或召买折干俱由户部支领康熙四十三年议准三营兵丁应支米石令仓场侍郎照八旗兵丁给米之例在京支给
四路捕盗〈康熙二十七年设雍正十一年各増外委把总一员十二年改步战兵二十名〉东路〈驻札通州〉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南路〈驻札黄村〉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西路〈驻札芦沟桥〉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北路〈驻札沙河〉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银三千四百一十两四钱
分守
陵寝各设总管一员副总管二员每旗拖沙喇哈番世职二
员八旗防御十六员笔帖式二员
丰润县
孝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又总管随身甲一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八百九十二两
孝东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八百八十两
遵化州
昭西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八百八十两
景陵
八旗甲兵八十名又总管随身甲一名顶马三名每岁应支银二千九百二十八两
多罗郡王下甲兵二百二十五名每岁应支银八千四百六十两米四千九百五十石
辅国公下甲兵五十三名岁支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
蓟州
妃园寝每旗拖沙喇哈番世职一员八旗防御八员雍正二年増设笔帖式一员甲兵四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四百四十两
驻防〈顺治二年分遣八旗官兵驻防历年更置増设〉
采育里
正蓝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良乡县
正红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固安县
镶红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东安县
镶蓝旗防守尉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三河县
正白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骁骑校二员〈康熙三十四年设〉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三千六百两米二千三百石
宝坻县
镶白旗防守尉一员〈康熙十二年设〉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昌平州
正黄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顺义县
镶黄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霸州
正黄正红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各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古北口
正黄镶白正红正蓝四旗防御四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十三年増设二员〉
笔帖式一员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四百九十六两米二千三百六十五石五斗
独石口
镶黄正白镶红三旗防尉三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十三年増二员五十年以一员移驻千家店〉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四百四十八两米石在宣属屯粮内支给
千家店
防御一员〈康熙五十年设〉
甲兵四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两米石在宣属屯粮内支给
冷口
正黄正蓝二旗防御二员〈康熙九年设一员二十三年増设一员〉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二百二十四两米一千一百石
罗文峪
正白镶蓝二旗防御二员〈康熙九年设一员二十三年増设一员〉甲兵四十名每岁应支银九百八十四两米八百八十石
喜峰口
正黄镶红二旗防御四员〈原设二员康熙三十二年増设二员〉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二千四百九十六两米二千二百石外宽城驿旧设甲兵二名雍正九年㧞补把总岁支俸干银一百二十二两四钱
永平府
镶白镶蓝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骁骑校二员〈康熙三十四年设〉
甲兵一百名每岁应支银三千六百两米二千三百石
玉田县
镶黄正白二旗防守尉一员〈康熙十二年设〉
防御二员
骁骑校二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
一百五十石
滦州
镶白正蓝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各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一千八百两米一千一百五十石
山海关至威远堡等边八门每门
守御一员
拨什库一名兵十名
保定府
正红镶红二旗城守尉一员
防御四员
骁骑校四员
甲兵四百一名每岁应支银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五两四钱米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二石二斗
雄县
镶红镶蓝二旗防守尉一员
防御二员
笔帖式一员
甲兵五十名每岁应支银二千一百一两七钱米一千二百九十九石
天津水师营〈雍正四年设〉
都统一员
协领四员
佐领四十八员
防御四十八员
骁骑校四十八员〈以上俱满洲缺〉
协领二员
佐领十六员
防御十六员
骁骑校十六员〈以上俱蒙古〉
领催前锋甲兵二千名炮手一百四十四名马二百匹每岁应支俸饷马干等银六万六千九百二十三两米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七石四斗五升截漕支给
附载教习守备二员千总七员功加五员捕盗正舵工四十名伙长十六名副舵工押工正缭手正碇手正阿班正舢班共一百二十名副缭手副碇手副阿班副舢班共六十名水手三百名每岁应支俸薪工食等银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九两一分一厘九毫九丝二忽米一千九百二十九石六斗截漕支给
沧州
正白镶白二旗城守尉一员
防御四员
骁骑校四员
甲兵三百一十一名每岁应支银七千八百三十六两米六千八百四十二石
宣化府右卫
满洲将军一员〈康熙三十三年设〉
左右翼副都统二员
镶黄旗协领一员〈八旗总一员〉
八旗满洲佐领各五员
防御各五员
骁骑校各五员
八旗蒙古佐领各二员
防御各二员
骁骑校各二员
八旗新蒙古佐领各四员
骁骑校各四员
汉军火器营
镶黄旗协领八旗总一员
佐领各一员
防御各一员
骁骑校各一员
满洲蒙古兵二千名汉军火器营兵一千名其俸饷银米俱由户部支领
张家口
总管一员
防御八员
甲兵一百六十名其俸饷银俱由户部支领惟每岁应支官兵俸月米三千九百七十石五斗在万全县仓支给
热河〈雍正元年设〉
总管一员
副总管二员
佐领十六员
骁骑校十六员
甲兵八百名其俸饷银米俱由户部支领
郑家口〈雍正元年设〉
城守尉一员
佐领六员
防御六员
骁骑校六员
甲兵六百名其俸饷银米俱由戸部支领
镇戍
保定督标营
总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员
左营
中军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左哨千总一员
右哨千总一员
左哨把总二员
右哨把总二员
右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左哨千总一员
右哨千总一员
左哨把总二员
右哨把总二员
两营共马战兵二百名守兵七百四十四名每岁应支俸饷米折马干等银二万一千五百九十七两二钱九分六釐四毫
前营〈雍正十一年増设〉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后营〈雍正十一年増设〉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两营马战兵八百名步战兵一千二百名每岁应支俸饷米折马干等银六万六千九百五十八两四钱九分四毫
保定城守营〈辖易水新雄二营雍正十二年添把总一员马兵二十三名步战兵六十九名
守兵二十五名〉
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原设三员顺治七年裁二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五员〈原设四员雍正十二年増设一员〉
马战兵二百五十三名步战兵六十九名守兵五百七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二万一千五百九十九两八钱四分五釐二毫
易水营〈原设守备一员雍正十年改设都司十一年増设千总一员马兵十名守兵四十名又十
二年増设把总一员马兵四名步战兵二十一名〉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雍正十一年增设〉
把总二员〈一员驻防蠡县分汛高阳〉
马战兵五十八名步战兵二十一名守兵二百三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六千四百两七钱九分三釐六毫
新雄营〈原设守备一员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一百七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六千二百八十二两三钱九分三釐六毫
紫荆关〈原设副将一员康熙三十二年移驻正定营其正定营参将移驻于此辖白石口广昌营
浮图峪乌龙沟宁静安五营〉
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战兵五十四名守兵三百五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八千二百一十两二钱四分五釐二毫
白石口〈原设守备一员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把总一员
马战兵十五名守兵一百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等银二千五十九两五钱九分三釐六毫米二百九十七石六斗豆二百二十三石二斗
广昌营〈雍正十二年新归〉
都司一员
马战兵一十五名守兵六十五名每岁俸饷马干等银一千四百五十两五钱九分三釐六毫米一百八十四石八斗豆一百三十八石六斗
浮图峪
把总一员
马战兵二名守兵五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等银七百七十二两八钱米一百三十四石四斗豆一百八石
乌龙沟
把总一员
马战兵二名守兵五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九百七十四两四钱
宁静安
马兵一名守兵二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三百八十二两二钱米七十二石豆五十四石
马水口〈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十年裁改设都司辖大龙门金水口〉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战兵七十三名守兵二百八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七千四百九十两七钱九分三釐六毫
大龙门
把总一员
守兵六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八两
金水口
守兵三十名每岁兵饷米折等银四百六十八两
沿河口〈原设守备一员雍正十年改设都司辖平罗营〉
都司一员
把总一员
马战兵五名守兵一百五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二千七百八十三两一钱九分三釐六毫
平罗营〈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把总一员
马战兵五名守兵五十三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七十二两二钱
泰宁营〈雍正八年设辖水东村〉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战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三百六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万六千五百二十二两一钱八分七釐六毫
水东村〈雍正八年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原一员雍正十年増设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八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二千四百六十一两九钱五釐九毫
天津河标营
总督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员
左营〈原通协之务关路营雍正十年改拨河标左营〉
副将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四十年改设参将雍正十年改设副将〉
中军守备一员〈康熙四十年将漷县营守备移归于此〉
千总一员
杨村千总一员〈原守备康熙四十年裁改设千总〉
把总三员
香河把总一员〈原守备康熙四十年裁改设把总〉
马战兵一百一十三名守兵四百四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等银一万四百八十八两七钱六分三釐九毫九丝二忽米折银一千九百九十四两四钱
右营〈原通协之张湾营雍正十年改拨河标右营〉
游击一员〈雍正十年増设〉
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雍正十年增设〉
把总六员〈原二员雍正十年増设四员〉
马战兵八十名守兵二百七十二名每岁俸饷马干等银七千八十两四钱四分五釐五毫九丝六忽米折银一千二百六十七两二钱
武清营
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内一员分防凤河营〉
马战兵三十七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等银三千五百八十四两七钱三分九釐九毫九丝六忽米折银六百五十一两六钱按旧制武清营原系通协所辖康熙四十年改属天津镇雍正十年拨河标营辖
宝坻营〈雍正十二年増设马兵六名步战兵二十四名〉
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宁河县把总一员〈雍正十二年増设归宝坻营辖〉
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一百三十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三千七百四十六两四钱五分七釐四毫米折银六百九十四两八钱按旧制宝坻营原系通协所辖康熙四十年改属务关营雍正十年并拨河标营辖
永定河道
千总二员〈雍正八年増设〉
把总二员〈原一员雍正八年増一员驻石景山〉
河兵六百名石景山河兵三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九千九百零九两六钱
古北镇〈康熙二十九年设总兵官一员雍正元年改设提督辖三屯石匣山永三协昌平河屯二营原设中右两营兵一千四百名九年増设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六百名十二年裁并石匣协改设提标前营左右两军又裁新増马兵二百四十名步兵三百六十名〉
古北口提督一员
中营
中军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雍正九年増设〉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
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看守
行宫千总二员〈原设五员雍正二年裁三员〉
三营新旧马战兵六百五十名步兵一千七百五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七万二千九百八十七两七钱一分四毫米四千三百二十石豆二百六十四石
蓟协三屯营〈原设总兵官一员顺治四年裁改设蓟州副将原属天津镇辖康熙二十九年
拨属古北口改为三屯营辖遵化城守蓟州城守喜峰路潘家口四营〉
副将一员
左营
中军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五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千三百二十三两六钱五分一厘五毫九丝六忽
右营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五十九名守兵一百三十六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千七百六十八两九钱五釐六毫
遵化城守营〈原设副将都司各一员顺治六年裁都司十年裁副将改设游击〉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二十名每岁应支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千一百一十七两二钱五分七釐六毫
罗文峪〈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守兵五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八百四十一两二钱
按旧属松棚路都司所辖之罗文峪大安口鲇鱼关康熙二十九年改隶遵化城守营雍正二年将罗文峪等营改属马兰镇辖十年复将罗文峪归还蓟协原营
蓟州城守营〈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裁参将十一年裁守备改设都司〉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七十三名守兵一百五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千六百七十七两五钱九分三釐九毫九丝六忽
按旧制蓟州营兼辖黄崖口将军关二汛雍正二年改属马兰镇辖
喜峰路〈原设参将都司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改设游击守备康熙二十三年守备裁〉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
马战兵三十六名守兵一百二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三千八百三十九两七钱三分九釐六毫
李家峪〈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守墩兵四十六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七百七十八两八钱
青山口〈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守墩兵五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八百五十六两八钱
太平寨〈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都司千总各一员康熙二十三年都司裁〉
千总一员
马战兵六名守兵五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一百一十两
白羊峪
把总一员
守墩兵二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百一十三两六钱
擦崖子
把总一员
守墩兵二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百一十三两六钱
榆木岭〈白羊峪擦崖子榆木岭原各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俱改设把总〉把总一员
守墩兵二十三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百二十两
潘家口〈原设守备一员雍正正十年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十名守兵五十一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四百七十六两六钱五分七釐七毫九丝九忽
松棚路〈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改设都司千总各一员康熙二十九年将都司移驻玉田营〉千总一员
马兵五名守兵五十六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一百四十七两八钱
按松棚路龙井口康熙二十九年改隶雍正四年将松棚路改属马兰镇辖十年复改归蓟协原营
龙井关〈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守兵三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百九十一两六钱
提标前营左军〈康熙二十九年设石匣协辖石匣城守密云城守顺义营石塘路古北路曹家寨六营雍正十二年并石匣营改为提标前营左军辖密云城守石塘路曹家寨三营裁副将改游击一员又裁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共裁马兵四十三名步兵一百七十三名〉
游击一员〈原设副将雍正十二年改设游击〉
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千总二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十三年调驻河屯营一员雍正十二年裁并石匣营増设一员〉
把总三员〈原设四员雍正二年裁二员十二年裁并石匣营増设一员〉
马战兵九十一名步兵一百四十七名守兵二百一十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万七百四十九两一钱三釐二毫本色米三百三十一石二斗豆二百九十九石七斗
按旧制石匣协原属宣化镇辖康熙二十九年拨属古北镇雍正二年将所属之墙子路拨属马兰镇辖石匣城守营原设密云总兵官一员驻札石匣城顺治五年裁改设副将六年増设守备二员康熙八年裁副将改设游击并裁守备一员雍正七年将游击守备改驻新设顺义营十二年将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全裁并归石匣协改为提标前营左军
密云城守营〈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十六年参将裁雍正十年守备改设都司〉都司一员
马兵三十九名守兵一百五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共四千一百一十五两九钱一分三釐五毫本色豆一百一十六石一斗
石塘路〈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白马关把总一员
大水峪把总一员
马兵四十九名守兵一百九十五名台兵一百一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七千一百七两三分四釐六毫本色豆一百六十四石七斗
曹家路寨〈原设游击一员顺治六年裁〉
都司一员〈原设守偹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把总一员
黑峪关把总一员
吉家庄把总一员〈黒峪关吉家庄原各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俱改设把总〉
马兵二十八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台兵五十六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千八两五钱一分三釐六毫本色豆一百二石六斗
提标前营右军〈原设古北路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改设都司雍正十二年改
为提标前营右军辖顺义漕河二营〉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司马台把总一员
潮河川把总一员
马兵四十五名守兵一百七十九名台兵四十二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千五百二十五两一钱九分三釐六毫本色豆一百四十八石五斗
顺义营〈雍正七年设将石匣营游击守备移驻于此増设把总一员雍正十二年裁游击将把总
改归昌平等原营裁马兵三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
守备一员
马兵二十四名守兵九十六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六千五百九两七钱二分五釐六毫本色豆一百九十四石四斗
漕河营〈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十六名守兵五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五百八十五两九钱二分本色豆四十八石六斗
昌平营〈原设副将一员中左右前后五营顺治八年裁副将改设参将止留守备一员辖汤泉营
黄花路居庸路镇边路怀柔城巩华城六营〉
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原设千总把总各一员康熙五十四年裁雍正二年复设〉
把总一员
汤泉营守备一员〈康熙五十四年设〉
把总一员
马兵八十四名守兵三百四十四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九千五百六十五名一钱五分一厘九毫八丝八忽
黄花路〈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都司千总把总各一员康熙三十六年调巩华城将巩华
城守备把总移驻于此増设把总一员分防慕田峪黄花镇〉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三十九名守兵一百六十三名台兵十八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千六百五十四两九钱五釐九毫九丝六忽
居庸路〈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八年裁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原设一员雍正十二年顺义营改归一员〉
八达岭把总一员
马战兵五十三名守兵二百九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五千八百一十四两三钱九分三釐九毫九丝六忽
镇边路〈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横岭城把总一员
长峪城把总一员〈横岭城长峪城原设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马战兵三十八名守兵一百六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千五百八十一两三钱九分三釐九毫九丝六忽
怀柔城〈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康熙六年复将八达岭守备移驻于此雍正十年改设都司〉都司一员
把总一员
马战兵十七名守兵六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九百八十一两五钱九分三釐九毫九丝六忽
巩华城〈详前黄花路〉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一百四十八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四千六百六十五两九钱九分三釐九毫九丝六忽
居庸驿
甲兵一百名每岁兵饷马干米折等银三千九十两
榆河驿
甲兵一百名每岁兵饷马干米折等银一千五百六十两
山永协〈原设游击一员顺治六年裁改设副将辖山海石门燕河建昌四营〉
副将一员
左营
中军都司一员〈原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三十二年裁一员〉
马兵四十三名守兵二百二十名每岁俸饷马干银四千四百八十四两三钱八分九釐九毫二丝本色米九百四十六石八斗豆三百四十石二斗草一万七千二百六十二束
右营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马兵五十一名守兵一百九十九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三千九百九十二两二钱九分七釐九毫六丝本色米九百石豆三百一十八石六斗草一万六千一百六十六束
按旧制山永原属天津镇辖康熙二十九年拨属古北镇辖
山海路城守营〈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一十八名墩兵三十二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三千二百四十五两四钱八分一厘九毫六丝本色米六百九十四石八斗本色豆二百七十五石四斗本色草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四束
石门路〈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二十九名守兵七十六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一千九百六十九两八钱四分九釐九毫六丝本色米三百七十八石本色豆一百九十九石八斗本色草一万一百三十八束
义院口〈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裁副将添设把总一员十七年守备裁〉
把总一员
马兵二名守兵三名墩兵二十八名每岁俸饷马干银四百七十两四钱九分六釐本色米一百一十八石八斗本色豆二十一石六斗本色草一千一百二十八束
大毛山〈原设提调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二名守兵五名墩兵二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银四百八十二两五钱六分本色米一百二十二石四斗本色豆二十一石六斗本色草一千一百二十束
黄土岭〈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二名守兵一名墩兵三十名每岁俸饷马干银四百七十两五钱六分本色米一百一十八石八斗本色豆二十一石六斗本色草一千一百二十束
燕河路〈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守备雍正十年改设都司〉
都司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二十一名守兵二十九名墩兵四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一千六百九十二两五钱三分七釐九毫六丝本色米三百四十九石二斗本色豆一百四十五石八斗本色草七千四百五十二束
台头营〈原设副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都司千总把总各一员十二年俱裁改操守康熙元年改
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八名守兵二十三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五百四十两四钱本色米一百一十一石六斗本色豆五十四石本色草二千八百束
界岭口〈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三名守兵三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五百七十两一钱二分本色米一百四十四石本色豆二十七石本色草一千四百一十束
建昌营〈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都司〉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马兵二十七名守兵九十三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二千一百一十八两四钱七分三釐九毫六丝本色米四百三十二石本色豆一百八十九石本色草九千五百九十束
桃刘口〈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九名守兵三十二名墩兵三十三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一千七十二两四钱本色米二百六十六石四斗本色豆五十九石四斗本色草三千八十束
冷口关〈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设把总〉
把总一员
马兵四名守兵十名墩兵二十名每岁俸饷马干银五百一十三两八钱四分本色米一百二十二石四斗本色豆三十二石四斗本色草一千六百八十束
榛子镇
把总一员
马兵九名守兵十七名每岁俸饷马干银四百九十六两四分本色米九十三石六斗夲色豆五十九石四斗本色草三千八十束
热河等营
河屯营〈康熙五十三年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八员又将石匣左营千总一员右营把总一员移驻属古北口辖雍正九年设参将一员守备改为中军辖东河西河十二汛〉
参将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原设一员雍正九年増设一员〉
马兵九十名〈原额四十名雍正九年増五十名〉
步兵一百五十名〈原额四十五名雍正九年増一百五名〉
东河汛
守备一员〈驻札八沟雍正九年设〉
千总一员〈原设把总雍正九年改设〉
马兵五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四十名〉
步兵五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四十名〉
七沟汛
外委千总一员〈即于八沟汛内拨马步兵各五名分防〉
二沟
把总一员
马兵十名
步兵二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十名〉
中六沟
把总一员
马兵十名
步兵二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十名〉
丫头沟
把总一员
马兵十五名〈原额十名今増五名〉
步兵二十五名〈原额十名今増十五名〉
龙须门
千总一员
马兵二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十名〉
步兵三十名〈原额十名今増二二名〉
暖泉
外委把总一员〈即于龙须门汛内拨马步兵各五名分防〉
茅沟
把总一员〈雍正九年设〉
马兵十名
步兵二十名〈俱雍正九年设〉
西河汛
守备一员〈驻札唐三营雍正九年设〉
千总一员〈雍正九年设〉
马兵五十名
步兵五十名〈俱雍正九年设〉
十八里汰
外委千总一员〈即于唐三营汛内拨马步兵各五名巡防〉
喀拉河屯
千总一员
马兵二十名〈原额十五名今増五名〉
步兵三十名〈原额十五名今増十五名〉
七间房
外委把总一员〈即于喀拉河屯汛内拨马步兵各五名分防〉
喇嘛洞
把总一员
马兵十五名〈原额十名今増五名〉
步兵十五名〈原额十名今増五名〉
红旗营
外委把总一员〈即于喇嘛洞汛内拨马步兵各五名分防〉
大店子
把总一员
马兵十名
步兵二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十名〉
虎什哈
把总一员
马兵十名
步兵二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十名〉
马圏子
把总一员
马兵二十名〈原额十五名今増五名〉
步兵二十名〈原额十名今増十名〉
三道梁
外委把总一员〈即于马圏子汛内拨马步兵各五名分防〉
按河屯营东西河十二汛原设官九员新设官四员改设官一员外委官六员共二十员新旧马兵三百三十名步兵四百七十名共兵八百名每岁俸饷马干米折等银二万七千九百八十三两四钱五分六釐四毫
畿辅通志卷三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