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鉴 (四部丛刊本)/卷第九十五

卷第九十四 皇朝文鉴 卷第九十五
宋 吕祖谦 编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卷第九十六

皇朝文鉴卷第九十五

 论

   泰誓论        欧阳 修

   辨惑         石  介

   汉论上        石  介

   汉论中        石  介

   汉论下        石  介

   阴徳论        石  介

   赏罚论        刘  敞

   患盗论        刘  敞

   叔辄论        刘  敞

    泰誓论       欧阳 修

书称商始咎周以乘𥠖乘𥠖者西伯也西伯以征伐诸

侯为职事其伐黎而胜也商人已疑其难制而恶

之使西伯赫然见其不臣之状与商并立而称王

如此十年商人 反晏然不以为怪其父师老臣

如祖伊微子之徒亦默然相与熟视而无一言此

岂近于人情邪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

者妄说也以纣之雄猜暴虐尝醢九侯而脯鄂侯

矣西伯闻之窃叹遂执而囚之几不免死至其叛已

不臣而自王乃反优容而不问者十年此岂近于

人情邪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

也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使西伯不

称臣而称王安能服事于商乎且谓西伯称王者

起于何说而孔子之言万世之信也由是言之谓

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伯夷叔齐古之知

义之士也方其让国而去顾天下皆莫可归闻西

伯之贤共往归之当是时纣虽无道天子也天子

在上诸侯不称臣而称王是僣叛之国也然二子

不以为非依之久而不去至武王伐纣始以为非

而弃去彼二子者始顾天下莫可归卒依僣叛之

国而不去不非其父而非其子此岂近于人情邪

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书之

泰誓十有一年说者因以谓自文王受命九年及

武王居䘮二年并数之尔是以西伯听虞芮之讼

谓之受命以为元年此又妄说也古者人君即位

必称元年常事尔不以为重也后世曲学之士说

春秋始以改元为重事然则果常事欤固不足道

也果重事欤西伯即位已改元矣中间不宜改元

而又改元至武王即位宜改元而反不改元乃上

冒先君之元年并其居䘮称十一年及其灭商而

得天下其事大于听讼远矣又不改元由是言之

谓西伯以受命之年为元年者妄说也后之学者

知西伯生不称王而中间不再改元则诗书所载

文武之事粲然明白而不诬矣或曰然则武王毕

䘮伐纣而泰誓曷为称十有一年对曰毕䘮伐纣

出诸家之小说而泰誓六经之明文也昔者孔子

当衰周之际患众说纷纭以惑乱世于是退而修

六经以为后世法及孔子既殁去圣稍远而众说

复兴与六经相乱自汉以来莫能辨正今有卓然

之士一取信乎六经则泰誓者武王之事也十有

一年者武王即位之十有一年尔复何疑哉司马

迁作周本纪虽曰武王即位九年祭于文王之墓

然后治兵于盟津至作伯夷列传则又载父死不葬

之说皆不可为信是以吾无取焉取信于书可矣

    辨惑        石  介

吾谓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

佛然此三者举世人皆惑之以为必有故甘心乐

死而求之然吾以为必无者吾有以知之大凡穷

天下而奉之者一人也莫崇于一人莫贵于一人

无求不得其欲无取不得其志天地两间苟所有

者惟不索焉索之莫不获也秦始皇之求为仙汉

武帝之求为黄金萧武帝之求为佛勤已至矣而

秦始皇帝远游死萧武帝饿死汉武帝铸黄金不

成推是而言吾知必无神仙也必无佛也必无黄

金术也

    汉论上       石  介

噫嘻王道其駮于汉乎汤革夏改正朔易服色以

顺天命而已其馀尽循禹之道周革商改正朔易

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馀尽循汤之道汉革秦不

能尽循周之道王道于斯駮焉夫井田三王之法

也什一三王之制也封建三王之治也射乡三王

之礼也学校三王之教也度量以齐衣服以章宫

室以等三王之训也三王市㕓而不税关讥而不

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

日五十者养于乡六十者养于国七十者养于学

孤独鳏寡皆有常饩周衰王道息秦并天下遂尽

灭三王之道汉革秦之祚已矣不能革秦之弊犹

袭秦之政而井田卒不用也什一卒不行也射乡

卒不举也学校卒不兴也度量卒不齐也衣服卒

不章也宫室卒不等也市㕓而税关讥而征林麓

川泽不以时而入用民之力无日五十六十七十

者不养孤寡鳏独无常饩三王之道不复非秦之

罪也汉之罪也桀灭夏道汤亦受命克承禹烈故

夏之民归于商不见商之政而见禹之政商之民归

于周不见周之政而见汤之政秦灭周道汉亦受命

不袭周之政而㳂秦之弊立汉之政故秦之民归于

汉见汉之政而不见周之政盖以汉之礼乐易三

王之礼乐也以汉之制度易三王之制度也以汉

之爵赏易三王之爵赏也以汉之法律易三王之

法律也以汉之政令易三王之政令也噫汉顺天

应人以仁易暴以治易乱三王之举其始何如此

其盛哉其终何如此其卑哉三王建大中之道置

而不行区区袭秦之馀立汉之法可惜矣

    汉论中        石  介

或曰汉改三王之道作之者其谁欤曰曹参陆贾

叔孙通之罪也汉高祖以干戈而定天下陆贾曰

陛下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于是使贾著秦所

以得天下及古今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

一篇帝辄称善高祖已平天下群臣饮酒争功或

妄呼拔劔击柱上患之叔孙通乃与弟子百馀人杂

采古礼与秦仪以为汉仪帝用之曰今日知为皇帝

之贵也汉高祖豁达大度聪明神圣温恭濬哲英威

睿武其资材固不下乎汤禹与文武道之使为帝则

帝矣使为王则王矣方平定祸乱思为汉家改正朔

定礼乐立制度明文章施道徳张教化一风俗兴太

平以垂于千万世贾若能远举帝皇之道致于人君

施于国家布于天下通若能纯用三王之礼施于朝

廷通于政教格于后世以高皇之材而不能之乎乃

龊龊进夫当时之近务王霸之猥略贵乎易行孜孜

举夫近古之野礼亡秦之杂仪求夫疾效使高祖上

视汤武有惭徳汉家比踪三王为不侔可惜也哉初

萧何为相天下未甚又而何死曹参代之参以为萧

为之规当守之勿失日饮醇酒宽纵不治事虽复惠

帝求治参不能竭才辅之直以高祖之初定祸乱萧

何之草创律令民仅出涂炭为已太平国仅立法式

为已大备当其高祖之既平祸乱萧何之既定律令

惠帝之方求治参能竭伊尹致君如尧舜之心周公

辅成王致太平之道以事惠帝制度之未修者修之教

化之未格者格之文章之未备者备之礼律之未明

者明之刑政之未和者和之尽循三王之道而行

之贾与通既施之于前参复行之于后汉岂有不

及三王之治者乎故曰陆贾叔孙通曹参之罪也

    汉论下        石  介

或曰时有浇淳道有升降当汉之时固不同三代

之时也尽行三王之道可乎曰时有浇淳非谓后

之时不淳于昔之时也道有升降非谓今之道皆

降古之道也夫时在治乱道在圣人非有先后耳

桀纣兴则民性暴汤武兴则民性善汤之时固在

桀之后武之时固在纣之后而汤武之时岂有不

淳于桀纣之时其道亦已降乎其民亦已难教乎

时治则淳时乱则浇非时有浇淳也圣人存则道

从而隆圣人亡则道从而降非道有升降也民厌

周久矣苦秦甚矣秦之政槛阱也民得出槛阱也

唯使之从三王之政非如槛阱之深闭可畏也既

得出槛阱而得适非槛阱人皆乐然从之也况使

从三王大中之道跻于泰然安乐乎当高祖提秦

之民于千万丈不测深渊中置之于平地若示之

以三王之政革之以三王之化鼓之以三王之号

令明之以三王之律度民有不肯从之乃曰不如

在千万丈不测深渊中之乐邪吾未之信也当乎

天下初定也民未有富兼贫民未有彊凌弱民未

有众吞寡民未有大并小因定之经界因为之井

田民有争乎国未有巡行之费国未有兵众之动

国未有土木之耗因为之什一之法因立之中正

之道国阙用乎封建以域之射郷以仁之庠序以

教之养老以厚之秦之民不为汉之民为三王之

民也民不见汉之政见三王之政也伊尹俾其君

不及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汤去尧舜数百年

矣而又承桀之大乱其时固亦浇漓矣且能以尧

舜致其君曹参陆贾叔孙通乃独不能以三王之

道事于汉使汉不及三王诚可罪也或曰汉之辅

政者前有萧张中有平勃后有霍光魏相公孙博阳

侯韦贤父子而独责于贾与通暨曹相国不亦偏

乎曰易之革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君子以治历明时鼎曰君子以正位

凝命当高祖定天下乃革去故鼎取新之日也曹

参陆贾叔孙通正当君子以治历明时正位凝命

之际也会其时乘其际不能创制度明律令以垂

万世法适当其罪也至于后世法令已定矣条章

已著矣制度已行矣朝廷循之已惯习矣而遽更

之得无乱乎富者已连田兼地矣彊己凌弱矣众

己呑寡矣大己并小矣而遽正之以经界居之以

井田民肯从乎后嗣奢纵日作土木不息内蓄嫔

侍外耽畋游殚天下之力犹供亿不足而遽行中

正之道取什一之赋罢关市开山泽国其不乏乎

故晁错请削国地而被诛仲舒请限民田而不用

霍光魏相公孙韦贤博阳侯虽有其才岂复能为

汉家革制度乎适不当其时也故吾罪曹参陆贾

叔孙通也

    阴徳论       石  介

夫天辟乎上地辟乎下君辟乎中天地人异位而

同治也天地之治曰祸福君之治曰刑赏其出一

也皆随其善恶而散布之善斯赏恶斯刑是谓顺

天地天地顺而风雨和百榖嘉恶斯赏善斯刑是

谓逆天地天地逆而阴阳乖四时悖三才之道不

相离其应如影响祸福刑赏岂异出乎夫人不达

天地君之治昩祸福刑赏之所出行君威命执君

刑柄发仁布令代君诛赏而硁硁焉守小慈蹈小

仁不肯去一奸人刑一有罪皆曰存阴徳其大旨

谓不杀一人不伤一物则天地神明之所福也苟

不以己之喜怒以天下之喜怒杀伤虽多天地神

明福之矣苟不以天下之喜怒而以己之喜怒而

害一人损一物天地神明固祸之矣且天地能覆

载而不能明示祸福于人树之以君假其刑赏以

向背善恶人君能刑赏而不能亲行黜陟于下任

之以臣假其威权以进退贪良良者进之君赏之

也天福之也奚其徳哉贪者退之君刑之也天祸

之也奚其仇哉以进退于人谓徳仇在已乎欺天

而无君也州方千里牧非其人千里受弊邑方百

里宰非其人百里受弊使一牧一宰有罪而罹其

诛孰多千里百里无其辜而受其弊是仁一牧宰

而不仁于千里也暴我鳏寡虐我惸嫠天地君所

欲除而存之违天地君也违天地君而曰存阴徳

祸斯及矣白额虎暴而害物周处杀之而获福两

头蛇见而人死叔敖斩之而得报尸而官涂而民

其害岂特白额虎两头蛇之比也而能除之阴徳

隆而无穷矣

    赏罚论       刘  敞

赏为劝有功也赏必以春夏不已怠乎罚为惩有

罪也罚必以秋冬不已缓乎怠则不劝缓则不惩然而

曰赏以春夏罚以秋冬者是非圣人之意也应之曰

否子所谓功者谓扶世治民之为功乎抑谓辟土彊

兵之为功乎子所谓罪者谓䘮业失序之为罪乎抑

谓残民害上之为罪乎子赏之劝也将劝其至于善

而已乎将幸其身而已也子罚之惩也将勉其至

于耻乎将勉其身而已也吾语汝圣王之治圣王

之治官得其职民劝其事物安其所无独治之名

无仓卒之功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陟

也所谓赏其黜也所谓罚赏以春夏罚以秋冬则

何怠且缓之有古者唯军赏不逾时军罚亦不逾

时用命赏于祖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不用命戮

于社欲民速见为不善之辜是圣王之所不得已

而用之者也非所以治士大夫故子之所刺者平

世之治也子之所称者军中之法也且夫赏为劝

善也为善者终身诚之今一赏以春夏而已至于

怠矣则是虽为善未尝不伪也从而赏之是赏伪

也岂所谓善乎与其赏是人也则若勿赏是人也

故君子正行非以干禄也经徳非以希世也爱民

非以邀誉也尊主非以怀赏也故有功虽赏不骄

赏之虽晚不怠曰非春夏则不可赏乎趣取赏而

已矣何必春夏为曰否是所谓顺天者也为人父

者莫不欲其子之孝于已欲其子之孝于己莫若

已为孝为人上者莫不欲其下之顺于已欲其下

之顺于已莫若已为顺天者主之上也王者诸侯

之上也诸侯者大夫士之上也故王者顺天则诸侯

顺王诸侯顺王则大夫士顺君君之所为而大夫

士为之是良大夫士也王之所为而诸侯为之是

贤诸侯也天之所为而王者为之是圣王也故春

夏者天之和气也天所以施生也物之所荣也故

赏行焉秋冬者天之义气也天所以肃杀也人物

之所畏也故罚行焉故赏罚之所以顺天者臣事

君也子事父也少事长也贱事贵也其本在王天

下之君悦而言之曰王犹顺天则天下之君莫不

悦而顺王天下之君悦而顺王则天下之大夫士悦而言

之曰君犹顺王则天下之大夫士莫不悦而顺君故王者

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非以祈报也以逹天下之大义也

    患盗论        刘  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

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

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

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

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

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丰

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

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

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

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

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

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

衣裳劔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

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

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

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

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

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

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

有益也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

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

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

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

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沉命之敝殆复起矣若乃尚

擿发之术任巧谲之数者未足以绝奸而却雍因

以见杀于晋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

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

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

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

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

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

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叔辄论        刘  敞

叔辄哭日食叔孙昭子讥之曰叔辄将死矣非所

哭也呜呼叔孙昭子不知言者乎夫昭公弱君也

享国久矣季氏彊臣也能专其政所树置非亲戚

则党与也一臣君不得使焉一民君不得有焉赏

罚违于众而形势𭣭于外子家驹逹于人者也闭

其口而禄仕矣梓㥀逹于天者也诡辞不敢正言

矣是以叔辄知日食之忧必将及君欲陈则不见

信欲嘿则不能巳欲谋则逼于祸欲随则失其守

发愤壹郁而无与谁语故慷慨感激至于号咷也

设使昭公因而感悟听用其谋援忠直退奸邪破

朋党之敝禁彊僣之臣鲁可复兴岂独长守其贵

哉当是之时仲尼圣人也而生其国颜冉之徒仁

人也四方归之举而用焉以谋三桓易矣然而遂

不觉悟长恶养凶不及五年奔走失国寄于干侯

终身愁孤从此观之岂不可大哀而恸哭乎此乃

叔辄之所以感也夫忠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

于知人心人固未易知也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

意夫言而书之以谓详矣而犹曰不尽而况乎未

始书之未始言之者哉此叔辄所以见讥于当世

狂而不信者也嗟夫





皇朝文鉴卷第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