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礼器图式 (四库全书本)/全览

皇朝礼器图式 全览


  皇朝礼器图式序
  五礼五器之文始著虞书若玑衡若作绘𫄨绣若笙镛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考工记乃详载广围尺度与夫方色钧锊圜匡缜疏侈弇之差说者谓器之有图实权舆是汉儒言礼图者首推郑康成自阮谌梁正夏侯伏明辈均莫之逮宋聂崇义彚辑礼图而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复踵而穿穴之其书㡬汗牛充栋然尝念前之作者本精意以制器则器传后之述者执器而不求精意则器敝要其归不出臆说傅会二者而已我朝
  圣圣相承法物修明折衷大备维是敬
  天尊
  祖颁朝诘戎之典弗懈益䖍第所司展事具仪间沿前代旧
  式方名象数时有未协爰诹礼官自
  郊坛祭器及卤簿仪仗辇辂以次厘正至冠服以彰物采乐器以备声容宜准彝章允符定则而观象台仪器自
  皇祖亲定阅数纪于今度次不免岁差又武备器什有旧会典未经胪载者皆是范是程进御审定于以崇饬
  祀飨朝会军旅诸大政顾弗荟萃成帙虑无以垂光䇿府于是按器谱图系说左方区为六部用付剞劂俾永其传夫笾豆簠簋所以事
  神明也前代以碗盘充数朕则依古改之至于衣冠乃一代昭度夏收殷冔本不相袭朕则依我朝之旧而不敢改焉恐后之人执朕此举而议及衣冠则朕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大不可且北魏辽金以及有元凡改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承
  天祐于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是为序
  乾隆己卯夏六月既望御制并书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上言
  等奉
  敕纂修礼器图告竣恭呈
  睿鉴等谨奉
  表㳟
  进者伏以
  帝制光昭建古今之极则
  皇仪懋著炳宇宙之大文
  综百代以定经纶质文兼至
  彚全编以彰物采法象常新惟执两用中群言必衷于
  圣斯惇典庸礼旧章大备于今庆洽黄图辉生绿字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显庸创制迺制治之洪模文物声明繄熙朝之盛轨以格天祖则尊罍簠簋盥荐是将以莅臣民则车服旗常和鸾必叶严宿悬于庭燎则堂上堂下之聿分验测景于灵台则单环双环之有辨至于冠裳垂定式用判等威介胄肃戎行爰蒐军实凡兹器数之灿列悉为经制之攸关是以观象审音虞书肇其制太府司服周礼载其详稽草创于叔孙野外徒传绵蕝考荟萃于班固议奏亦集石渠韦公肃撰礼阁之新仪书阙有间聂崇义编建隆之图说语焉未详仅识趋时不免因陋就简但知泥古复虞执一拘墟学步效颦皆嫌无当刻舟胶柱岂曰咸宜显庆开元未必校雠之悉协政和嘉祐难期采掇之无讹苟非综之有宗会之有原壹禀
  上圣之亲裁曷由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丕建隆仪于尽
  善钦惟我
  皇上
  金声玉振
  咸五登三
  无党无偏观人文以化天下
  中规中矩考礼乐以等百王
  秉兢兢业业之心宪
  天出治树荡荡巍巍之烈法
  祖宜民乃以敕几贞度之馀弥殷慎宪省成之意溯自国初之创制多仍曩代之成规凡为豆笾圭俎之用于
  郊坛以暨仪仗辇辂之陈于朝会或形朴略或病拘牵或名象未极其雅驯或方色未谐于典要他如冠服虽有模范莫效编摩乐器虽备声容罕经纪述况乃铜仪以占晷度恒星移而行次渐差武库以饬兵储令甲昭而会典失载
  特颁巽命丹纶翻竹素之藏丕焕离明玉局启汗青之业参稽史志増略而芟烦搜采礼经去俗而崇雅丝聨绳贯频请示于
  宸衷面命耳提咸折中于
  睿断于是发凡起例若网在纲州次部居如裘挈领仿古人右史左图之意故设色界画咸作绘于卷端合一代朝章法物之详而缕析条分每著说以阐义金科玉律总期宜古宜今赤简丹书要在尽伦尽制有典有则按籍而毫发无遗一器一名披图而分刌可计当此青编之告竣适逢紫塞之归诚瀚海天山版图式廓金匮石室著述重新标以牙签冠西昆之玉府宣来琼笈丽东观之珠囊诚哉册府之巨观允矣礼家之极轨等识同窥管艺比挈瓶远愧左䧺葺南官之故事近惭苏冕纂唐世之旧仪幸得与于
  见知俾略摅其一得携铅抱椠亲承
  天纵之能握素披黄自愧芜辞之赘从此道徳同而风俗一丹青绚烂无非声律身度之精鸿纲举而细目张典册焜煌悉见麟趾关雎之意等无任荣幸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闻














  皇朝礼器图式
  总理礼器图馆事务和硕庄亲王  允 禄总裁
  协 办 大 学 士 户部 尚 书蒋 溥原  任  吏   部 尚 书汪由敦兵   部  左  侍   郎观 保工   部  左   侍   郎三 和原 任礼部尚书现任翰林院编修 何国宗提调
  郎   兼 骁 骑 参  领明 山郎 中 兼 骁骑 参 领 佐 领特克慎郎     兼  佐   领期成额员 外  郎  兼  佐   领英 敏
  员      外       郎伊昌阿
  副      司       库清 徳
  副      司       库官 徳收掌
  笔     帖       式徳 保誊录兼纂修
  候 选  布 政 司 理  问汪浩存候 选  布 政 司 经  历韩绍贤
  生             员朱 珣
  监             生陆宗桓挑 选 直 隶 河 工试用州同于易简
  候   选   县     丞左行遂
  监             生程廷彦
  监             生沈 诚绘图誊录
  候   选  从     品黄 衟
  监             生门应兆
  监             生姜润书供事
  山  东 嘉  祥 县 典 史顾 瀚江  西 广 丰  县 典 史杨 瀚候  选   从     品王 基
  高景柴












  福隆安于敏中王际华谨
  奏等奉
  敕校勘
  皇朝礼器图式告竣谨奉
  表恭
  进者伏以
  熙朝崇品节瑶编贻万禩之型
  昭代焕仪章宝绘秘三霄之籍
  治定功成之会弥著中和
  礼明乐备之辰式彰美善惟崇效卑法讲求已极夫精详斯右史左图撰述咸归于典则光生册府象著曲台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天下有三重议礼制度考文圣人等百王夏造殷因周监故为三为五宗伯掌礼以安邦有器有名太史执书以协事叔孙因时而草创曹褒集议以施行卫宏载笔于旧仪蔡邕成书于独断开元开宝屡效编摩义鉴义罗重徴名物宋公垂别成卤簿之记李徳裕独摹服饰之图郊庙礼文自元丰之详定阁门仪制经李淑之増修釡镬兼存断以张昭之论尊彜改绘见于陆佃之书录礼阁之新仪举政和之撮要苏明允纪其因革陈祥道易以丹青稽仪卫于宋朝图标延祐传遗书于朱子器写绍兴或考古以证今或縁今而溯古夸张新制难云有本而有文掇拾旧章恒患或离而或合盖规模鲜臻乎美盛由作述莫裕夫本原夫惟圣人垂衣裳而天下咸治是故大备举礼乐则天地为昭钦惟我
  皇上
  道协大中
  功隆耆定
  抚万年之嘉会郅治光华
  符必世之昌期大文制作敬
  天法
  祖用肃明禋成岁授时聿先民事鐻鍝袭夫冠带僸佅列于宫县运徳车乐御之神成衅甲包戈之绩乃以
  万几之暇特
  申五礼之司酌百王损益之经成一代昭明之典本礼家之精意彰治世之鸿规永垂方䇿之文宜有图书之纪成编既辑曽尘
  黼座之观
  纶诏重申更启琅函之秘因原文而勘定即成器以校雠一物一名贵毫厘之悉协有典有则必分寸之无差足徴
  睿鉴之周详一凛
  宸衷之指示例仍其旧事増于前彚全部以上呈间二年而卒业胪豆豋之成数𤋲鬯升香増仪象之新图璿玑齐政冠服逮于执事仪度斯全卤簿益以
  内廷等威咸秩乐器则区为八部美八音之克谐武备则釐以五门见五材之并用为分为合典肃于朝庙军行必考必精美具乎声明文物而且测量新制远讫流沙奏凯和声升歌乐府鞮鞻所掌广回部之方音武库攸藏著天山之俘获咸仰
  大勲之永定特増旧籍所未详布在简编逢千载一时之盛登之卷帙昭八埏九域之同允稽古史志所莫臻更说礼诸家之未有此则超虞廷之作象迈周室之纪官者矣等学愧通经志存观礼考历朝之沿革际
  盛代之修明才匪康成首标图于三礼说推崇义因旧
  本于六家惟矢志以寅清咸禀裁于
  乙夜牙签玉轴鑴琬琰于千秋绿字赤文炳陆离之五色从此质文兼尚瀛海方州之内遵律度于无疆经曲咸宜石渠延阁之藏勒图编于有永等无任荣幸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闻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日












  皇朝礼器图式
  总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福隆安经  筵  讲  官  户  部  尚  书于敏中经筵讲官戸部右侍郎兼署工部侍郎事务教习庶吉士王际华武英殿总裁
  兵 部 尚 书 兼 管 国 子 监 事 务陆宗楷
  兵部左侍郎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蒋 檙提调
  戸部縀疋库郎中兼武备院郎中        书 成
  管 理 六 库 事 务 郎 中      六十九
  内 务 府 员 外 郎 兼 佐 领    中 敏
  内 务 府 员 外 郎 兼 佐 领    英 敏纂修
  翰 林 院 编 修 教 习 庶 吉 士  彭元瑞
  翰   林    院   编    修  彭绍观
  翰   林   院   编   修  董 诰原办纂修事翰林院编修今任云南道监察御史汪 新校缮
  翰  林   院   编   修  饶学曙翰  林   院   编   修  胡高望原办校缮事翰林院侍讲今任广西苍梧道 周升桓
  收掌
  磁    器  库   司   库  官 徳
  武    英   殿   监  造  永 善武  备   院  笔  帖 式  鄂罗里武  英   殿  笔 帖  式 文殊保
  库               掌塞 勒
  库               掌伊灵阿
  柏       唐       阿依常阿
  柏       唐       阿依灵阿
  柏       唐       阿 定 安
  武英殿誊录贡生
  候  选  复  设  教 谕周一鹏候  选 直 隶 州  州 判汪 雝候  选  复  设  教 谕葛善应候  选 直 隶 州  州 判陆国柱
  恩      贡      生熊朝选
  拔      贡      生宋振徳绘图人员
  候  补 八  品 笔  帖式门应兆
  监             生冷 鉴布  政 司  经 历   衔刘 墀
  监             生苏廷楷
  监             生章佩瑜候  选   未  入   流余鸣凤供事
  候   选  从     品叶丕箕候  选   从     品应天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皇朝礼器图式总目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
  卷一
  祭器一
  卷二
  祭器二
  卷三
  仪器
  卷四
  冠服一
  卷五
  冠服二
  卷六
  冠服三
  卷七
  冠服四
  卷八
  乐器一
  卷九
  乐器二
  卷十
  卤簿一
  卷十一
  卤簿二
  卷十二
  卤簿三
  卷十三
  武备一
  卷十四
  武备二
  卷十五
  武备三
  卷十六
  武备四
  卷十七
  武备五
  卷十八
  武备六
  等谨案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二十八卷乾隆二十四年
  敕撰乾隆三十二年
  命廷臣重加校补勒为此编凡分六类一曰祭器二曰仪器三曰冠服四曰乐器五曰卤簿六曰武备每器皆列图于右系说于左详其广狭长短围径之度金玉玑贝锦叚之质刻镂绘画组绣之制以及品数之多寡章采之等差无不缕析条分一一胪载考礼图世称始郑亢而郑志不载盖𫝊其学者为之也阮谌以后踵而作者凡五家聂崇义汇合为一而诸本尽佚然诸家追述古制大抵皆约略𫝊注之文揣摩形似多不免于失真是编所述则皆
  昭代典章事事得诸目验故毫厘毕肖分刌无讹
  圣世鸿规灿然明备其中仪器武备二类旧皆别自为书今乃列之于礼器与古例稍殊然周
  代视祲保章冯相所职皆天象而隶于春官礼有五目军礼居三而所谓前朱雀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者战阵之令乃载于曲礼盖礼者理也其义至大其所包者亦至广故凡有制而不可越者皆谓之礼周官所述皆政典而兼得周礼之名盖由于此今以仪器武备并归礼乐正三代之古义未可以不类疑也若夫酌古宜今之精意奉
  天法
  祖之鸿规其见
  御制序文之中尤万世臣民所当遵道遵路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陆 费 墀










  皇朝礼器图式序
  五礼五器之文始著虞书若玑衡若作绘𫄨绣若笙镛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考工记乃详载广围尺度与夫方色钧锊圜匡缜疏侈弇之差说者谓器之有图实权舆是汉儒言礼图者首推郑康成自阮谌梁正夏侯伏明辈均莫之逮宋聂崇义彚辑礼图而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复踵而穿穴之其书㡬汗牛充栋然尝念前之作者本精意以制器则器传后之述者执器而不求精意则器敝要其归不出臆说傅会二者而已我朝
  圣圣相承法物修明折衷大备维是敬
  天尊
  祖颁朝诘戎之典弗懈益䖍第所司展事具仪间沿前代旧
  式方名象数时有未协爰诹礼官自
  郊坛祭器及卤簿仪仗辇辂以次厘正至冠服以彰物采乐器以备声容宜准彝章允符定则而观象台仪器自
  皇祖亲定阅数纪于今度次不免岁差又武备器什有旧会典未经胪载者皆是范是程进御审定于以崇饬
  祀飨朝会军旅诸大政顾弗荟萃成帙虑无以垂光䇿府于是按器谱图系说左方区为六部用付剞劂俾永其传夫笾豆簠簋所以事
  神明也前代以碗盘充数朕则依古改之至于衣冠乃一代昭度夏收殷冔本不相袭朕则依我朝之旧而不敢改焉恐后之人执朕此举而议及衣冠则朕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大不可且北魏辽金以及有元凡改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承
  天祐于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是为序
  乾隆己卯夏六月既望御制并书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上言
  等奉
  敕纂修礼器图告竣恭呈
  睿鉴等谨奉
  表㳟
  进者伏以
  帝制光昭建古今之极则
  皇仪懋著炳宇宙之大文
  综百代以定经纶质文兼至
  彚全编以彰物采法象常新惟执两用中群言必衷于
  圣斯惇典庸礼旧章大备于今庆洽黄图辉生绿字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显庸创制迺制治之洪模文物声明繄熙朝之盛轨以格天祖则尊罍簠簋盥荐是将以莅臣民则车服旗常和鸾必叶严宿悬于庭燎则堂上堂下之聿分验测景于灵台则单环双环之有辨至于冠裳垂定式用判等威介胄肃戎行爰蒐军实凡兹器数之灿列悉为经制之攸关是以观象审音虞书肇其制太府司服周礼载其详稽草创于叔孙野外徒传绵蕝考荟萃于班固议奏亦集石渠韦公肃撰礼阁之新仪书阙有间聂崇义编建隆之图说语焉未详仅识趋时不免因陋就简但知泥古复虞执一拘墟学步效颦皆嫌无当刻舟胶柱岂曰咸宜显庆开元未必校雠之悉协政和嘉祐难期采掇之无讹苟非综之有宗会之有原壹禀
  上圣之亲裁曷由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丕建隆仪于尽
  善钦惟我
  皇上
  金声玉振
  咸五登三
  无党无偏观人文以化天下
  中规中矩考礼乐以等百王
  秉兢兢业业之心宪
  天出治树荡荡巍巍之烈法
  祖宜民乃以敕几贞度之馀弥殷慎宪省成之意溯自国初之创制多仍曩代之成规凡为豆笾圭俎之用于
  郊坛以暨仪仗辇辂之陈于朝会或形朴略或病拘牵或名象未极其雅驯或方色未谐于典要他如冠服虽有模范莫效编摩乐器虽备声容罕经纪述况乃铜仪以占晷度恒星移而行次渐差武库以饬兵储令甲昭而会典失载
  特颁巽命丹纶翻竹素之藏丕焕离明玉局启汗青之业参稽史志増略而芟烦搜采礼经去俗而崇雅丝聨绳贯频请示于
  宸衷面命耳提咸折中于
  睿断于是发凡起例若网在纲州次部居如裘挈领仿古人右史左图之意故设色界画咸作绘于卷端合一代朝章法物之详而缕析条分每著说以阐义金科玉律总期宜古宜今赤简丹书要在尽伦尽制有典有则按籍而毫发无遗一器一名披图而分刌可计当此青编之告竣适逢紫塞之归诚瀚海天山版图式廓金匮石室著述重新标以牙签冠西昆之玉府宣来琼笈丽东观之珠囊诚哉册府之巨观允矣礼家之极轨等识同窥管艺比挈瓶远愧左䧺葺南官之故事近惭苏冕纂唐世之旧仪幸得与于
  见知俾略摅其一得携铅抱椠亲承
  天纵之能握素披黄自愧芜辞之赘从此道徳同而风俗一丹青绚烂无非声律身度之精鸿纲举而细目张典册焜煌悉见麟趾关雎之意等无任荣幸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皇朝礼器图式
  总理礼器图馆事务和硕庄亲王  允 禄总裁
  协 办 大 学 士 户部 尚 书蒋 溥原  任  吏   部 尚 书汪由敦兵   部  左  侍   郎观 保工   部  左   侍   郎三 和原 任礼部尚书现任翰林院编修 何国宗提调
  郎  中 兼 骁 骑 参  领明 山郎 中 兼 骁骑 参 领 佐 领特克慎郎  中   兼  佐   领期成额员 外  郎  兼  佐   领英 敏
  员      外       郎伊昌阿
  副      司       库清 徳
  副      司       库官 徳收掌
  笔     帖       式徳 保誊录兼纂修
  候 选  布 政 司 理  问汪浩存候 选  布 政 司 经  历韩绍贤
  生             员朱 珣
  监             生陆宗桓挑 选 直 隶 河 工试用州同于易简
  候   选   县     丞左行遂
  监             生程廷彦
  监             生沈 诚绘图誊录
  候   选  从   九  品黄 衟
  监             生门应兆
  监             生姜润书供事
  山  东 嘉  祥 县 典 史顾 瀚江  西 广 丰  县 典 史杨 瀚候  选   从  九   品王 基
  高景柴












  福隆安于敏中王际华谨
  等奉
  敕校勘
  皇朝礼器图式告竣谨奉
  表恭
  进者伏以
  熙朝崇品节瑶编贻万禩之型
  昭代焕仪章宝绘秘三霄之籍
  治定功成之会弥著中和
  礼明乐备之辰式彰美善惟崇效卑法讲求已极夫精详斯右史左图撰述咸归于典则光生册府象著曲台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天下有三重议礼制度考文圣人等百王夏造殷因周监故为三为五宗伯掌礼以安邦有器有名太史执书以协事叔孙因时而草创曹褒集议以施行卫宏载笔于旧仪蔡邕成书于独断开元开宝屡效编摩义鉴义罗重徴名物宋公垂别成卤簿之记李徳裕独摹服饰之图郊庙礼文自元丰之详定阁门仪制经李淑之増修釡镬兼存断以张昭之论尊彜改绘见于陆佃之书录礼阁之新仪举政和之撮要苏明允纪其因革陈祥道易以丹青稽仪卫于宋朝图标延祐传遗书于朱子器写绍兴或考古以证今或縁今而溯古夸张新制难云有本而有文掇拾旧章恒患或离而或合盖规模鲜臻乎美盛由作述莫裕夫本原夫惟圣人垂衣裳而天下咸治是故大备举礼乐则天地为昭钦惟我
  皇上
  道协大中
  功隆耆定
  抚万年之嘉会郅治光华
  符必世之昌期大文制作敬
  天法
  祖用肃明禋成岁授时聿先民事鐻鍝袭夫冠带僸佅列于宫县运徳车乐御之神成衅甲包戈之绩乃以
  万几之暇特
  申五礼之司酌百王损益之经成一代昭明之典本礼家之精意彰治世之鸿规永垂方䇿之文宜有图书之纪成编既辑曽尘
  黼座之观
  纶诏重申更启琅函之秘因原文而勘定即成器以校雠一物一名贵毫厘之悉协有典有则必分寸之无差足徴
  睿鉴之周详一凛
  宸衷之指示例仍其旧事増于前彚全部以上呈间二年而卒业胪豆豋之成数𤋲鬯升香増仪象之新图璿玑齐政冠服逮于执事仪度斯全卤簿益以
  内廷等威咸秩乐器则区为八部美八音之克谐武备则釐以五门见五材之并用为分为合典肃于朝庙军行必考必精美具乎声明文物而且测量新制远讫流沙奏凯和声升歌乐府鞮鞻所掌广回部之方音武库攸藏著天山之俘获咸仰
  大勲之永定特増旧籍所未详布在简编逢千载一时之盛登之卷帙昭八埏九域之同允稽古史志所莫臻更说礼诸家之未有此则超虞廷之作象迈周室之纪官者矣等学愧通经志存观礼考历朝之沿革际
  盛代之修明才匪康成首标图于三礼说推崇义因旧
  本于六家惟矢志以寅清咸禀裁于
  乙夜牙签玉轴鑴琬琰于千秋绿字赤文炳陆离之五色从此质文兼尚瀛海方州之内遵律度于无疆经曲咸宜石渠延阁之藏勒图编于有永等无任荣幸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初五日












  皇朝礼器图式
  总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福隆安经  筵  讲  官  户  部  尚  书于敏中经筵讲官戸部右侍郎兼署工部侍郎事务教习庶吉士王际华武英殿总裁
  兵 部 尚 书 兼 管 国 子 监 事 务陆宗楷
  兵部左侍郎世袭一等轻车都尉        蒋 檙提调
  戸部縀疋库郎中兼武备院郎中        书 成
  管 理 六 库 事 务 郎 中      六十九
  内 务 府 员 外 郎 兼 佐 领    中 敏
  内 务 府 员 外 郎 兼 佐 领    英 敏纂修
  翰 林 院 编 修 教 习 庶 吉 士  彭元瑞
  翰   林    院   编    修  彭绍观
  翰   林   院   编   修  董 诰原办纂修事翰林院编修今任云南道监察御史汪 新校缮
  翰  林   院   编   修  饶学曙翰  林   院   编   修  胡高望原办校缮事翰林院侍讲今任广西苍梧道 周升桓
  收掌
  磁    器  库   司   库  官 徳
  武    英   殿   监  造  永 善武  备   院  笔  帖 式  鄂罗里武  英   殿  笔 帖  式 文殊保
  库               掌塞 勒
  库               掌伊灵阿
  柏       唐       阿依常阿
  柏       唐       阿依灵阿
  柏       唐       阿 定 安
  武英殿誊录贡生
  候  选  复  设  教 谕周一鹏候  选 直 隶 州  州 判汪 雝候  选  复  设  教 谕葛善应候  选 直 隶 州  州 判陆国柱
  恩      贡      生熊朝选
  拔      贡      生宋振徳绘图人员
  候  补 八  品 笔  帖式门应兆
  监             生冷 鉴布  政 司  经 历   衔刘 墀
  监             生苏廷楷
  监             生章佩瑜候  选   未  入   流余鸣凤供事
  候   选  从  九   品叶丕箕候  选   从  九   品应天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皇朝礼器图式总目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
  卷一
  祭器一
  卷二
  祭器二
  卷三
  仪器
  卷四
  冠服一
  卷五
  冠服二
  卷六
  冠服三
  卷七
  冠服四
  卷八
  乐器一
  卷九
  乐器二
  卷十
  卤簿一
  卷十一
  卤簿二
  卷十二
  卤簿三
  卷十三
  武备一
  卷十四
  武备二
  卷十五
  武备三
  卷十六
  武备四
  卷十七
  武备五
  卷十八
  武备六
  等谨案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二十八卷乾隆二十四年
  敕撰乾隆三十二年
  命廷臣重加校补勒为此编凡分六类一曰祭器二曰仪器三曰冠服四曰乐器五曰卤簿六曰武备每器皆列图于右系说于左详其广狭长短围径之度金玉玑贝锦叚之质刻镂绘画组绣之制以及品数之多寡章采之等差无不缕析条分一一胪载考礼图世称始郑亢而郑志不载盖𫝊其学者为之也阮谌以后踵而作者凡五家聂崇义汇合为一而诸本尽佚然诸家追述古制大抵皆约略𫝊注之文揣摩形似多不免于失真是编所述则皆
  昭代典章事事得诸目验故毫厘毕肖分刌无讹
  圣世鸿规灿然明备其中仪器武备二类旧皆别自为书今乃列之于礼器与古例稍殊然周
  代视祲保章冯相所职皆天象而隶于春官礼有五目军礼居三而所谓前朱雀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者战阵之令乃载于曲礼盖礼者理也其义至大其所包者亦至广故凡有制而不可越者皆谓之礼周官所述皆政典而兼得周礼之名盖由于此今以仪器武备并归礼乐正三代之古义未可以不类疑也若夫酌古宜今之精意奉
  天法
  祖之鸿规其见
  御制序文之中尤万世臣民所当遵道遵路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一
  卷一
  祭器一
  天坛正位
  苍璧
  匏爵
  
  
  
  十二
  十二
  
  
  
  配位五坛
  匏爵各三各一各二各二各十二各十二各一各一各一 并同正位不另图
  从坛四位
  东西一坛
  陶爵各三
  各二十
  各一各二各二各十各十各一各一各一并同
  正位不另图

  东西二坛
  陶爵各三各三十 并同东西一坛不另
  图各 一同正位不
  另图
  各一各二各二各十各十 各一并同正位
  不另
  图各 一各一同正
  祈榖坛正位
  苍璧匏爵十二十二一 并同天坛正位不另
  配位五坛
  匏爵图各 三同天坛正位不
  另图
  各一
  各二
  各二各
  十二各
  十二
  各一各一 各一并同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
  黄琮
  匏爵另 图   一三同天坛正
  
  
  
  十二
  十二
  
  
  
  配位五坛
  匏爵各三 同天坛正位不另
  图各一各二各二各十二各十二各一各一各一并同正位不
  从位四坛
  陶爵另图
  各三各
  三  十各同正位
  不另
  图各二各二各二各十各 十各一并同正
  各一
  各一 同正位不另图
  社稷坛正位二坛
  珪各一
  玉爵各一
  陶爵各二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各一 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各二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各二各二各十二各十二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各一
  各一
  各一
  配位二坛
  陶爵各三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各一 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各二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各二各二各十二各十二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各一各一各一 并同正位不另图
  朝日坛
  赤璧
  陶爵
  三十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夕月坛正位
  白璧
  陶爵
  三十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配位
  陶爵三十一 并同正位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正位不另图
  先农坛
  陶爵三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三十
  豋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二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十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先蚕坛
  陶爵三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三十 同先农坛不另图
  豋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十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先农坛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天神坛四案
  陶爵共十二
  各五
  各三
  各一
  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各一
  地祗坛七案
  陶爵共七十一各五各三各一 并同天神坛不另图
  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各一 同天神坛不另图
  太岁坛正位
  陶爵三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三十
  
  
  
  
  一 并同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两庑四案
  陶爵各三 同天神坛不另图
  各三十各一各二各二各二 并同正位不另图
  各十各十各一 并同天神坛不另图
  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各一 同天神坛不另图
  卷二
  祭器二
  太庙正殿五筵
  玉爵共四十五
  共十五
  共十五
  各二
  各二
  各十二
  各十二
  各一
  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牺尊共十五
  象尊共十五
  著尊共十五
  壶尊共十五
  山尊共十五
  太庙后殿四筵
  玊爵各六各二各二各二各二各十二各十二各一 并同正殿不另图
  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牺尊各二象尊各二著尊各二壶尊各二山尊各二并同正殿不另图
  两庑
  东庑五案
  陶爵各三
  共八
  各二
  各二
  各十
  各十
  各一
  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西庑九案
  陶爵各三各一各一各一各四各四各一并同东庑不另图
  各一
  五 同 东庑不另图
  奉先殿五筵  祔筵一
  金爵共四十八
  共十六共十六各二各二各十二各十二各一牺尊共十六象尊共十六著尊共十六壶尊共十六并同太庙正殿不另图
  文庙正位
  铜爵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配位四案
  铜爵各三各二各二各二各八各八各一并同正位不另图
  各一 同太庙西庑不另图
  二 同正位不另图
  十二哲
  铜爵各三各一各一各一各四各四二 并同正位不另图
  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二 同正位不另图
  两庑六十二案
  铜爵一百二十三献爵六各一各一各四各四二 并同正位不另图
  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六 同正位不另图
  崇圣祠正位五案
  铜爵各三各二各二各二各八各八各一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各一 同太庙西庑不另图
  各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配位四案
  铜爵各三各一各一各四各四各一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二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两庑三案
  铜爵各一各一各四各四二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二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传心殿正位九案
  铜爵各三各一各二各二三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配位二案
  铜爵各三各一各二各一各一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帝王庙正位十六案
  铜爵各三各一各二各二各二各十各十各一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七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七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两庑二十案
  铜爵二百三十七各二各一各一各四各四各一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四 同   太庙西庑不另
  图 四  同文庙正位不
  先医庙正位三案
  铜爵另图各三各二各二各二各十各十  各一  并同文庙正位不
  另 图   一同社稷坛正位
  不另 图  各一同文庙正
  配位二案
  铜爵位不另图各六各二各一各一各十 各十  各一并同文庙正
  位不 另图各一同太庙
  西庑 不  另图各一同文
  两庑六案
  铜爵正位不另图六各一一 各四各四二二并同文
  关帝庙前殿
  铜爵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后殿三案
  铜爵各三各二各二各二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各八 同天神坛不另图
  各八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各一 同太庙西庑不另图
  各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都城隍庙
  铜爵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内城隍庙
  铜爵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永佑庙
  铜爵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天下第一泉龙王庙
  铜爵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昭灵沛泽龙王庙
  铜爵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十 同 天下第一泉龙王庙不另图
  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一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等奉
  敕勘详礼器图式㳟校祭器一门讫仰见我
  皇上本敬
  天尊
  祖之心行议礼制度之典甄综古今折衷尽善凡器之为玉为金为陶为木物象名数备极精详等谨参稽六经以及先儒义疏下逮说礼诸家图象纂为图说系之绘后以明夫
  睿裁釐定洵足监古制而集大成其一器再见者说不复赘复按太常陈设序次先后编成目录列于卷首程形考范徴核同异诸不另图者悉加登记凡祀典所列
  坛位分合之数荐飨多少之目亦皆分注条件胪敶罔缺
  垂之方册
  彛典常昭燔狸灌献之下肸蚃彰明视周官戴记所书三代法器之盛并得即今以证古固非如崇义礼
  图陆佃礼象徒规橅旧物已也谨诠次如右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二
  卷三
  仪器
  钦定天体仪
  钦定黄道经纬仪
  钦定赤道经纬仪
  钦定地平经仪
  钦定象限仪
  钦定纪限仪
  钦定地平经纬仪
  御制简平仪
  御制三辰简平地平合璧仪
  御制地平半圆日晷仪
  御制星晷仪
  御制四游表半圆仪
  御制矩度象限仪
  御制方矩象限仪
  御制玑衡抚辰仪
  御制地球仪
  浑天合七政仪
  七政仪
  三辰仪
  万寿天常仪
  地平赤道公晷仪
  地平经纬赤道公晷仪
  八角立表赤道公晷仪
  方赤道地平公晷仪
  游动地平公晷仪
  提环赤道公晷仪
  赤道地平合璧日晷仪
  定南针指时刻日晷仪
  日月晷仪
  圆盘日月星晷仪
  方月晷仪
  㸔朔望入交仪
  六合验时仪
  四定表全圆仪
  矩度全圆仪
  小花全圆仪
  四游千里镜半圆仪
  双半圆仪
  双游表半圆仪
  双千里镜象限仪
  测太阳高度象限仪
  测高弧象限仪
  测礟象限仪
  地平方位仪
  圭表
  日影表
  壶漏
  自鸣钟
  时辰表
  摄光千里镜
  等伏惟仪器之作所以授时成宪体天运而布岁功盖綦钜也我
  圣祖仁皇帝学贯天人洞达象数既成数理精蕴一书并
  铸观象台六仪以昭万世之成法
  几馀指授复制简平三辰半圆诸仪具藏
  天府
  皇上敬
  天法
  祖定为玑衡抚辰仪以集占测之大成猗欤盛矣至于西
  法诸器万里来航仰承
  圣裁折衷而酌用之皆足以佐参稽供步算于是推䇲之
  法益详且备等于
  皇朝礼器图式旧文仪器十件敬谨勘定外㳟检内廷天文测量仪器三十七件并
  御制地球仪及钟表通为四十件増入编帙以彰圣朝钦若之盛盖自羲和命官以来言天者十有三家精密明当鲜克臻此等执管扪籥之愚按图缀说更无能窥见万一云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三
  卷四
  冠服一
  皇帝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一
  端罩二
  衮服
  冬朝服一
  冬朝服二
  夏朝服
  朝珠
  朝带一
  朝带二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龙袍
  吉服带
  冬常服冠
  夏常服冠
  常服褂
  常服袍
  常服带同吉服带不另图
  皇太子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龙褂
  冬朝服一
  冬朝服二
  夏朝服
  朝珠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龙袍
  吉服带
  皇子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龙褂同 皇太子不另图
  冬朝服一
  冬朝服二
  夏朝服
  朝珠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 皇太子不另图
  蟒袍
  吉服带
  亲王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 皇子不另图
  端罩
  补服
  冬朝服一
  冬朝服二
  夏朝服
  朝珠朝带并同 皇子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
  吉服带同 皇子不另图
  世子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补服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并同亲王不另图
  朝珠同 皇子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亲王不另图
  吉服带同 皇子不另图
  郡王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亲王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并同亲王不另图
  朝珠同 皇子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亲王不另图
  吉服带同 皇子不另图
  贝勒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亲王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
  冬朝服二
  夏朝服
  朝珠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亲王不另图
  蟒袍
  吉服带
  贝子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亲王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贝勒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吉服带并同贝勒不另图
  固伦额驸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贝子不另图
  端罩同亲王不另图
  补服同贝子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贝勒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贝勒不另图
  吉服带
  镇国公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贝勒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吉服带并同贝勒不另图
  辅国公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补服并同镇国公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贝勒不另图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镇国公不另图
  蟒袍吉服带并同贝勒不另图
  和硕额驸
  冬朝冠夏朝冠端罩补服并同镇国公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贝勒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贝勒不另图
  吉服带同固伦额驸不另图
  卷五
  冠服二
  民公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补服
  冬朝服一
  冬朝服二
  夏朝服
  朝珠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
  吉服带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补服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补服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文一品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
  都御史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武一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一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同文一品不另图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镇国将军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一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同武一品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民公不另图
  吉服带同贝勒不另图
  郡主额驸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一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同武一品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同侯不另图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一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同武一品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同文一品不另图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文二品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武二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辅国将军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同武二品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蟒袍同民公不另图
  吉服带同贝勒不另图
  县主额驸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同武二品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同武二品不另图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二品不另图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文三品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民公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一冬朝服二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武三品
  冬朝冠
  夏朝冠同文三品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三品不另图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奉国将军
  冬朝冠同武三品不另图
  夏朝冠同文三品不另图
  补服同武三品不另图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三品不另图
  蟒袍同民公不另图
  吉服带同贝勒不另图
  郡君额驸
  冬朝冠同武三品不另图
  夏朝冠同文三品不另图
  补服同武三品不另图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三品不另图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一等侍卫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补服同武三品不另图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同文三品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吉服带并同民公不另图
  文四品
  冬朝冠
  夏朝冠
  补服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武四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四品不另图
  补服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文四品不另图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奉恩将军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四品不另图
  补服同武四品不另图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贝勒不另图
  县君额驸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四品不另图
  补服同武四品不另图
  冬朝服同民公冬朝服二不另图
  夏朝服朝珠并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二等侍卫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补服同武四品不另图
  朝服
  朝珠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同文四品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文五品
  冬朝冠
  夏朝冠
  补服
  朝服
  朝珠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武五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五品不另图
  补服
  朝服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五品不另图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乡君额驸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五品不另图
  补服同武五品不另图
  朝服同文五品不另图
  朝带同县君额驸不另图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五品不另图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三等侍卫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
  补服同武五品不另图
  朝服
  朝珠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同文五品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文六品
  冬朝冠
  夏朝冠
  补服
  朝服同文五品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武六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六品不另图
  补服
  朝服同文五品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六品不另图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蓝翎侍卫
  冬朝冠
  夏朝冠
  端罩同二等侍卫不另图
  补服同武六品不另图
  朝服同三等侍卫不另图
  朝珠同民公不另图
  朝带同文六品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四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文七品
  冬朝冠
  夏朝冠
  补服
  朝服同文五品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武七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七品不另图
  补服
  朝服同文五品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蟒袍并同文七品不另图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文八品
  冬朝冠
  夏朝冠
  补服
  朝服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七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武八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八品不另图
  补服同武七品不另图
  朝服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八品不另图蟒袍同文七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文九品
  冬朝冠
  夏朝冠
  补服
  朝服同文八品不另图
  朝带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蟒袍同文七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武九品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文九品不另图
  补服
  朝服同文八品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九品不另图
  蟒袍同文七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未入流
  冬朝冠夏朝冠补服并同文九品不另图
  朝服同文八品不另图
  朝带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九品不另图
  蟒袍同文七品不另图
  吉服带同民公不另图
  进士
  冬朝冠
  夏朝冠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文七品不另图
  举人
  冬公服冠
  夏公服冠
  公服袍
  公服带同文八品朝带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贡生
  冬公服冠夏公服冠公服袍并同举人不另图
  公服带同文八品朝带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监生
  冬公服冠夏公服冠公服袍并同举人不另图
  公服带同文八品朝带不另图
  冬吉服冠
  夏吉服冠
  生员
  冬公服冠
  夏公服冠
  公服袍
  公服带同文九品朝带不另图
  冬吉服冠夏吉服冠并同监生不另图
  祭祀文舞生
  冬冠
  夏冠
  袍
  
  祭祀武舞生
  冬冠
  夏冠
  
  带同文舞生不另图
  祭祀执事人
  袍一
  袍二
  带同文舞生不另图
  乐部乐生
  冬冠
  夏冠
  袍一
  袍二
  带
  卤簿舆士
  冬冠一
  冬冠二
  夏冠同乐部乐生不另图
  同乐部乐生袍二不另图
  同文舞生不另图
  卤簿䕶军
  袍
  卤簿校尉
  冬冠一
  冬冠二
  夏冠
  同乐部乐生袍二不另图
  同文舞生不另图
  从耕农官
  冬冠
  补服
  袍
  雨冠雨衣
  皇帝
  雨冠一
  雨冠二
  雨冠三
  雨冠四
  雨冠五
  雨冠六
  雨衣一
  雨衣二
  雨衣三
  雨衣四
  雨衣五
  雨衣六
  雨衣七
  雨衣八
  雨衣九
  雨衣十
  雨裳一
  雨裳二
  皇太子至宗室公
  雨冠
  雨衣一
  雨衣二
  雨裳
  职官
  雨冠一
  雨冠二
  雨冠三
  雨衣一
  雨衣二
  雨衣三
  雨衣四
  雨裳一
  雨裳二
  军民
  雨冠
  雨衣一同职官雨衣二不另图
  雨衣二同职官雨衣四不另图
  雨裳 同职官雨裳二不另图
  卷六
  冠服三
  皇太后
  皇后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
  朝褂一
  朝褂二
  朝褂三
  冬朝袍一
  冬朝袍二
  冬朝袍三
  夏朝袍一
  夏朝袍二
  领约
  朝珠
  彩帨
  冬朝裙
  夏朝裙
  吉服冠
  龙褂一
  龙褂二
  龙袍一
  龙袍二
  龙袍三
  皇贵妃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朝褂一朝褂二朝褂三冬朝袍一冬朝袍二冬朝袍三夏朝袍一夏朝袍二并同  皇后不另图领约
  朝珠
  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后不另图龙褂同  皇后龙褂一不另图
  龙袍同  皇后龙袍一不另图
  贵妃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同 皇贵妃不另图
  耳饰同  皇后不另图
  朝褂一
  朝褂二
  朝褂三
  冬朝袍一
  冬朝袍二
  冬朝袍三
  夏朝袍一
  夏朝袍二
  领约
  朝珠
  彩帨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后不另图
  龙褂同  皇后龙褂一不另图
  龙袍
  妃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后不另图
  朝褂一朝褂二朝褂三冬朝袍一冬朝袍二冬朝袍三夏朝袍一夏朝袍二领约朝珠并同贵妃不另图
  彩帨
  冬朝裙夏朝裙并同  皇后不另图
  吉服冠
  龙褂同  皇后龙褂一不另图
  龙袍同 贵妃不另图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后不另图
  朝褂一朝褂二朝褂三并同 贵妃不另图
  冬朝袍一
  冬朝袍二
  冬朝袍三
  夏朝袍一
  夏朝袍二
  领约同 贵妃不另图
  朝珠
  彩帨
  冬朝裙夏朝裙并同  皇后不另图
  吉服冠同 妃不另图
  龙褂
  龙袍
  皇太子妃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 皇贵妃不另图
  耳饰朝褂一朝褂二朝褂三并同  皇后不另图冬朝袍一
  冬朝袍二
  冬朝袍三
  夏朝袍一
  夏朝袍二
  领约朝珠并同 皇贵妃不另图
  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并同  皇后不另图
  吉服冠同 妃不另图
  龙褂同  皇后龙褂一不另图
  龙袍
  皇子福晋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
  朝褂
  冬朝袍
  夏朝袍
  领约
  朝珠
  彩帨
  冬朝裙
  夏朝裙
  吉服冠
  吉服褂
  蟒袍
  亲王福晋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世子福晋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亲王福晋不另图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郡王福晋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贝勒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
  冬朝袍
  夏朝袍
  领约
  朝珠
  彩帨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
  蟒袍
  贝子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
  蟒袍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镇国公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
  蟒袍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辅国公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镇国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固伦公主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亲王福晋不另图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和硕公主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世子福晋不另图
  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亲王福晋不另图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郡主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郡王福晋不另图
  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亲王福晋不另图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县主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郡王福晋不另图
  蟒袍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郡君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贝子夫人不另图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蟒袍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县君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镇国公夫人不另图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贝子夫人不另图
  蟒袍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镇国公女乡君
  冬朝冠夏朝冠金约并同辅国公夫人不另图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吉服褂同镇国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同贝勒夫人不另图
  辅国公女乡君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同 皇子福晋不另图
  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并同贝勒夫人不另图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并同 皇子福晋不另
  吉服褂图同镇国公夫人不
  蟒袍另图同贝勒夫人不
  卷七
  冠服四
  民公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
  耳饰
  朝褂
  冬朝袍
  夏朝袍
  领约
  朝珠
  彩帨
  冬朝裙
  夏朝裙
  吉服冠
  吉服褂
  蟒袍
  侯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伯夫人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一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镇国将军夫人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一品命妇不另图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子夫人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一品命妇不另图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吉服冠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二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吉服冠
  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辅国将军夫人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二品命妇不另图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吉服冠同二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男夫人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二品命妇不另图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吉服冠同二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三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吉服冠
  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奉国将军夫人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三品命妇不另图
  金约耳饰朝褂冬朝袍夏朝袍领约朝珠彩帨冬朝裙夏朝裙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吉服冠同三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褂蟒袍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四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袍
  领约朝珠彩帨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裙
  吉服冠
  吉服褂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
  奉恩将军夫人
  冬朝冠夏朝冠并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金约耳饰朝褂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领约朝珠彩帨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裙吉服冠并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褂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五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领约朝珠彩帨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裙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冠
  吉服褂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六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领约彩帨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裙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冠
  吉服褂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七品命妇
  冬朝冠
  夏朝冠
  金约耳饰朝褂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袍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领约彩帨并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朝裙同四品命妇不另图
  吉服冠
  吉服褂同民公夫人不另图
  蟒袍
  等伏以礼之大者昭名分辨等威莫备乎冠服自观象作服文明渐启夏收殷冔损益不同所以成一代之制度而垂法守也我
  朝冠服之制夏凉冬燠各因其时而品节灿然观瞻有秩盖
  列圣相承凖宜増定美备乃克臻此我
  皇上慎守
  成宪治协垂衣要荒之外至于二万里咸袭冠带今所编摩仪式具在洵矣放之四海而大同昭兹来许而勿替者也等于礼器冠服图敬谨校正补列图说者百有四十増订目次者五百有奇详悉考纪编为四卷彰我
  国家服物采章之盛如
  御制序所云以绵
  国祚承
  天祐于铄哉
  世徳作求永永无斁焉尔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四
  卷八
  乐器一
  朝会中和韶乐
  
  镈钟第一黄锺
  镈钟第二大吕
  镈钟第三太蔟
  镈钟第四夹锺
  镈钟第五姑洗
  镈钟第六仲吕
  镈钟第七蕤宾
  镈钟第八林锺
  镈钟第九夷则
  镈钟第十南吕
  镈钟第十一无射
  镈钟第十二应锺
  编钟十六
  特磬第一黄锺
  特磬第二大吕
  特磬第三太蔟
  特磬第四夹锺
  特磬第五姑洗
  特磬第六仲吕
  特磬第七蕤宾
  特磬第八林锺
  特磬第九夷则
  特磬第十南吕
  特磬第十一无射
  特磬第十二应锺
  编磬十六
  
  
  排箫
  
  
  
  
  
  
  搏拊
  
  
  朝会丹陛大乐
  戏竹
  方响
  云锣
  
  四 并同中和韶乐不另图
  大鼓
  杖鼓
  拍板
  卷九
  乐器二
  卤簿鼓吹大乐
  金
  
  大铜角
  小铜角
  十二 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龙鼓四十八
  杖鼔
  画角二十四
  拍板四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卤簿导迎乐
  戏竹云锣六 并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二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拍板一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巡幸铙吹乐
  金二 同卤簿鼓吹大乐不另图
  云锣二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铜鼓
  铜点
  正钹
  金口角
  大铜角小铜角八 并同卤簿鼓吹大乐不另图
  蒙古角
  二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平笛
  笛二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
  行鼓
  祭祀中和韶乐韶舞
  圜丘
  祈榖坛
  天神坛
  黄锺镈钟编钟一一黄锺特磬编磬六一排箫搏拊二 一一并同朝会中和韶
  
  不另图
  四六十
  四六十
  四六十
  方泽
  地祗坛
  林锺镈钟编钟十六林锺特磬编磬十六排箫搏拊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
  图四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六 十四并同圜丘不
  太庙
  奉先殿
  朝日坛
  太岁坛
  太蔟镈钟编钟一一太蔟特磬编磬六一排箫搏拊二 一一并同朝会中和韶
  不另图四六十四六十四六十 四六十四并同圜
  社稷坛
  帝王庙
  夹锺镈钟一 春祭用南吕镈钟一 秋祭用编钟十六夹锺特磬一 春祭用南吕特磬一 秋祭用编磬十六排箫搏拊敔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 并同圜丘不另图
  文庙
  麾夹锺镈钟一 春祭用南吕镈钟一 秋祭用编钟十六夹锺特磬一 春祭用南吕特磬一 秋祭用编磬十六排箫搏拊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三十六三十六 并同圜丘不另图
  夕月坛
  麾南吕镈钟编钟十六南吕特磬编磬十六排箫搏拊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 并同圜丘不另图
  先农坛
  麾姑洗镈钟编钟十六姑洗特磬编磬十六排箫搏拊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六十四 并同圜丘不另图
  先蚕坛
  方响十六云锣二 并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杖鼔拍板二 并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耕耤禾词乐
  锣
  六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拍板六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采桑桑歌乐
  锣六 同耕耤禾词乐不另图
  六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六 同耕耤禾词乐不另图
  拍板六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燕飨中和韶乐
  麾镈钟一 十二月分用编钟十六特磬一 十二月分用编磬十六排箫搏拊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燕飨丹陛大乐
  戏竹方响云锣四 并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四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大鼓杖鼓拍板一 并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燕飨清乐
  云锣四 并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四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手鼓
  小杖鼓
  拍板二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燕飨庆隆舞乐
  节十六
  
  琵琶
  三弦
  奚琴
  拍板十六
  燕飨笳吹乐
  口琴
  筝一
  胡琴
  胡笳
  燕飨番部合乐
  云锣一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琵琶
  三弦一 同燕飨庆隆舞乐不另图
  胡琴
  月琴
  二弦
  提琴
  火不思
  轧筝
  一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一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拍板
  燕飨朝鲜国俳乐
  管一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笛一 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燕飨瓦尔喀部舞乐
  奚琴四 同庆隆舞乐不另图
  觱篥
  燕飨回部乐
  巴拉满
  苏尔奈
  哈尔扎克
  喀尔奈
  塞他尔
  喇巴卜
  达卜
  那噶喇
  燕飨用安南国乐
  丐鼓
  丐拍
  丐哨
  丐弹弦
  丐弹胡琴
  丐弹双韵
  丐弹琵琶
  丐三音锣
  燕飨用缅甸国乐
  接内塔兜呼
  稽湾斜枯
  聂兜姜
  聂聂兜姜
  结莽聂兜布
  燕飨用廓尔喀部乐
  达布拉
  萨朗济
  丹布拉
  达拉
  公古哩
  凯旋铙歌乐
  金四 同卤簿鼔吹大乐不另图
  云锣四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铜鼓二 同  巡幸铙吹乐不另图
  
  正钹四 同  巡幸铙吹乐不另图
  小和钹
  金口角八 同  巡幸铙吹乐不另图
  大铜角小铜角四 并同卤簿鼓吹大乐不另图
  六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六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海笛
  六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腰鼓
  得胜鼓
  凯旋凯歌乐
  方响
  云锣四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铜点正钹二 并同  巡幸铙吹乐不另图
  大和钹
  
  
  十二 同朝会丹陛大乐不另图
  笛四 并同朝会中和韶乐不另图
  杖鼓二 同朝会丹陆大乐不另图
  拍板
  国家郅化翔洽天地同和大乐允谐神人胥畅洪惟
  圣祖仁皇帝神契元音考订尺度
  钦定律吕正义垂贻万世我
  皇上圣兼作述阐析乐原凡
  
  庙朝廷宫县所肄悉援据经籍
  折中厘正著为正义后编复置乐部専隶其事煌煌乎声容器数美善备矣迺者西江得古镈钟献之
  阙下适当西师耆定
  大武告成之会
  天贶地符不期自集爰
  诏所司稽古仿铸复
  俞廷工请以和阗贡玉琢为特磬用彰始终条理之盛若夫饮至奏凯占律来廷亦编之太常典诸鞮鞻又岂汉乐府之白马朱鹭明堂位之东昧南任所能髣髴哉允宜备载图编昭示无极等校勘乐器图既竟谨详核増葺釐为二卷自朝会迄凯旋
  为部凡八而其序则以八音先后为次其一器再见者概不复缀冀备典实而征信从记曰功成作乐洵乎千载一时之
  隆遇矣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五
  卷十
  卤簿一
  皇帝大驾卤簿
  玉辇
  导盖
  拂尘
  提𬬻
  香合
  盥盆
  唾壶
  水瓶
  马杌
  交椅
  仪刀三十
  ⿳𰀉冖⿱处木 -- 櫜三十
  豹尾枪三十
  
  
  九龙曲盖
  翠华盖
  紫芝盖
  九龙盖二十
  五色花盖二十
  五色龙盖
  方伞
  寿扇
  双龙扇一十六
  双龙扇二
  双龙扇三
  单龙扇十六
  孔雀扇
  雉尾扇
  鸾凤扇
  长夀幢
  紫幢
  霓幢
  羽葆幢
  信旛
  绛引旛
  豹尾旛
  龙头竿旛
  教孝表节旌
  明刑弼教旌
  行庆施惠旌
  褒功怀远旌
  振武旌{{{1}}}
  敷文旌
  纳言旌
  进善旌
  金节
  仪锽氅
  黄麾
  卷十一
  卤簿二
  皇帝大驾卤簿
  八旗骁骑纛二十四
  八旗䕶军纛
  八旗前锋纛
  五色金龙纛四十
  仪凤旗
  翔鸾旗
  瑞鹤旗
  孔雀旗
  黄鹄旗
  白雉旗
  赤乌旗
  华虫旗
  振鹭旗
  鸣鸢旗
  游麟旗
  驯狮旗
  白泽旗
  角端旗
  赤熊旗
  黄罴旗
  辟邪旗
  犀牛旗
  天马旗
  天鹿旗
  青龙旗
  白虎旗
  朱雀旗
  神武旗
  江渎旗
  河渎旗
  淮渎旗
  济渎旗
  东岳旗
  西岳旗
  南岳旗
  北岳旗
  中岳旗
  土星旗
  木星旗
  金星旗
  火星旗
  水星旗
  角宿旗
  亢宿旗
  氐宿旗
  房宿旗
  心宿旗
  尾宿旗
  箕宿旗
  斗宿旗
  牛宿旗
  女宿旗
  虚宿旗
  危宿旗
  室宿旗
  壁宿旗
  奎宿旗
  娄宿旗
  胃宿旗
  昴宿旗
  毕宿旗
  觜宿旗
  参宿旗
  井宿旗
  鬼宿旗
  柳宿旗
  星宿旗
  张宿旗
  翼宿旗
  轸宿旗
  甘雨旗
  乾风旗
  坎风旗
  艮风旗
  震风旗
  巽风旗
  离风旗
  坤风旗
  兑风旗
  五色雷旗
  五色云旗
  日旗
  月旗
  门旗
  金鼓旗
  翠华旗
  五色金龙小旗四十
  出警旗
  入跸旗
  十六
  十六
  卧瓜十六
  立瓜十六
  吾仗十六
  御仗十六
  引仗
  红灯
  玉辂
  金辂
  木辂
  象辂
  革辂
  宝象
  导象
  静鞭
  仗马
  后䕶豹尾枪仪刀櫜鞬二十 并同前不另图黄龙大纛
  皇帝法驾卤簿
  金辇
  礼舆
  导盖拂尘提𬬻香合盥盆唾壶水瓶马杌交椅仪刀二十櫜鞬二十豹尾枪二十九龙曲盖翠华盖紫芝盖九龙盖二十五色花盖五色龙盖方伞夀扇八 并同  大驾卤簿不另图
  双龙扇十六 同  大驾卤簿双龙扇一不另图
  单龙扇十六孔雀扇雉尾扇鸾凤扇长寿幢紫幢霓幢羽葆幢信旛绛引旛豹尾旛龙头竿旛教孝表节旌明刑弼教旌行庆施惠旌褒功怀远旌振武旌敷文旌纳言旌进善旌金节仪锽氅黄麾八旗骁骑纛二十四八旗䕶军纛八八旗前锋纛五色金龙纛二十仪凤旗翔鸾旗瑞鹤旗孔雀旗黄鹄旗白雉旗赤乌旗华虫旗振鹭旗鸣鸢旗游麟旗驯狮旗白泽旗角端旗赤熊旗黄罴旗辟邪旗犀牛旗天马旗天鹿旗青龙旗白虎旗朱雀旗神武旗江渎旗河渎旗淮渎旗济渎旗东岳旗西岳旗南岳旗北岳旗中岳旗土星旗木星旗金星旗火星旗水星旗角宿旗亢宿旗氐宿旗房宿旗心宿旗尾宿旗箕宿旗斗宿旗牛宿旗女宿旗虚宿旗危宿旗室宿旗壁宿旗奎宿旗娄宿旗胃宿旗𭥦宿旗毕宿旗觜宿旗参宿旗井宿旗鬼宿旗柳宿旗星宿旗张宿旗翼宿旗轸宿旗甘雨旗乾风旗坎风旗艮风旗震风旗巽风旗离风旗坤风旗兑风旗五色雷旗五色云旗日旗月旗门旗金鼓旗翠华旗五色金龙小旗二十出警旗入跸旗卧瓜立瓜吾仗御仗引仗红灯玉辂金辂木辂象辂革辂宝象导象静鞭仗马后䕶豹尾枪仪刀櫜鞬二十黄龙大纛二 并同  大驾卤簿不另图
  皇帝銮驾卤簿
  步舆
  导盖九龙盖十 并同  大驾卤簿不另图
  双龙扇十 同  大驾卤簿双龙扇二不另图
  五色金龙纛五色金龙小旗卧瓜立瓜吾仗御仗后䕶豹尾枪仪刀櫜鞬二十黄龙大纛二 并同大驾卤簿不另
  皇帝骑驾卤簿
  轻步舆
  导盖仪刀櫜鞬豹尾枪五色花盖十十并  同大驾卤簿不
  双龙扇另 图  六同大驾卤簿双龙扇三
  单龙扇五色金龙纛五色金龙小旗卧瓜立瓜吾仗御仗后䕶豹尾枪仪刀櫜鞬六十黄龙大纛十 二十二并同大驾卤簿
  卷十二
  卤簿三
  皇太后仪驾
  万寿辇
  龙凤舆
  龙凤车
  仪舆
  仪车
  九凤曲盖
  拂尘
  提𬬻
  香合
  盥盆
  唾壶
  水瓶
  马杌
  交椅
  九凤盖
  花盖
  方伞
  龙凤扇
  鸾凤扇
  金节
  龙凤旗
  卧瓜
  立瓜
  吾仗
  皇后仪驾
  凤舆
  凤车
  仪舆
  仪车
  九凤曲盖
  拂尘
  提𬬻
  香合
  盥盆
  唾壶
  水瓶
  马杌
  交椅
  九凤盖
  花盖
  方伞
  龙凤扇
  鸾凤扇
  金节
  龙凤旗
  卧瓜
  立瓜
  吾仗
  皇贵妃仪仗
  翟舆
  翟车
  仪舆
  仪车
  七凤曲盖
  拂尘
  提𬬻
  香合
  盥盆
  唾壶
  水瓶
  马杌
  交椅
  花盖
  瑞草盖
  鸾凤扇
  团扇
  金节
  凤旗
  彩旗
  卧瓜立瓜吾仗二 并同  皇后仪驾不另图
  贵妃仪仗
  翟舆
  仪舆
  仪车
  七凤曲盖
  拂尘提𬬻香合唾壶盥盆水瓶二并同 皇贵妃仪仗不另图
  马杌
  交椅
  花盖
  瑞草盖鸾凤扇团扇金节一  并同皇贵妃仪仗不另图
  凤旗
  彩旗四 同 皇贵妃仪仗不另图
  卧瓜立瓜吾仗二 并同  皇后仪驾不另图
  妃采仗
  翟舆
  仪舆
  仪车
  七凤曲盖一 同 贵妃仪仗不另图
  提𬬻
  香合
  盥盆
  唾壶
  水瓶
  马杌交椅一 并同 贵妃仪仗不另图
  黄盖
  花盖
  团扇
  金节二 同 皇贵妃仪仗不另图
  凤旗四 后 贵妃仪仗不另图
  卧瓜立瓜吾仗二 并同  皇后仪驾不另图
  嫔采仗
  翟舆仪舆仪车一 并同 妃采仗不另图
  七凤曲盖一 同 贵妃仪仗不另图
  提𬬻香合盥盆唾壶水瓶二 并同妃采仗不另图
  马杌交椅一 并同 贵妃仪仗不另图
  花盖
  团扇
  金节二 同 皇贵妃仪仗不另图
  凤旗
  卧瓜立瓜吾仗二 并同  皇后仪驾不另图
  稽古卤簿之名肇自汉代迨宋延祐以来著之为图流传至今者非不班班可考而议礼无本一切画象橅形命名制数类多因循无稽繁简失当仰惟
  皇上取鉴旧典博采彛章综核精详以成一代之法守
  爰于乾隆十三年
  釐定五辂二辇三舆及夫旌麾幢盖旗纛之属靡不斟
  酌损益折衷一是
  朝会之钜典
  䍐跸之隆仪于是益彰等校勘卤簿书册伏见旧目统隶一门未能条晰且自銮仪卫职司而外尚有未备等谨本之会典通礼及
  钦定卤簿图分胪补辑纪数定名首陈
  大驾卤簿昭立仗仪卫之准次
  法驾次
  銮驾次
  骑驾程形系说惟肖惟称其同制再见及
  行幸导迎鼓吹诸乐互见乐器图者槩不复缀煌煌乎仪文轨物之善有典有则而非若甘泉卤簿以下徒诩夫千乘万骑矞皇典丽已也至如
  仪驾
  仪仗
  采仗悉经
  圣明裁定所以隆
  尊养辨等威典之掌仪者灿然具备敬仿冠服图例亦并
  登焉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六
  卷十三
  武备一
  甲胄
  皇帝大阅胄一
  皇帝大阅胄二
  皇帝大阅甲一
  皇帝大阅甲二
  皇帝随侍胄
  皇帝随侍甲
  亲王胄郡王同
  亲王甲郡王同
  贝勒胄贝子固伦额驸并同
  贝勒甲贝子固伦额驸入八分公并同
  入八分公胄
  职官胄一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直省总督提督巡抚并同职官胄二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内大臣里行之公侯伯散秩大臣并同职官胄三随旗行之公侯伯子男文武一品文二品八旗副都统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县主额驸直省总兵并同
  职官胄四文三品至五品骁骑参领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直省副将并同职官胄五侍卫銮仪卫所属官并同
  职官胄六前锋参领䕶军参领前锋侍卫䕶军侍卫并同
  职官胄七文六品至九品直省参将以下并同
  职官甲一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直省总督提督巡抚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内大臣里行之公侯伯散秩大臣随旗行之公侯伯子男文武一品文二品八旗副都统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县主额驸直省总兵并同
  职官甲二文三品以下骁骑参领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直省副将以下并同职官甲三侍卫銮仪卫所属官前锋参领䕶军参领前锋侍卫䕶军侍卫王府长史䕶卫典仪并同
  王府长史胄
  王府䕶卫胄典仪同
  前锋校胄䕶军校同
  骁骑校胄
  前锋校甲䕶军校同
  骁骑校甲
  前锋胄䕶军绿营兵并同
  骁骑胄
  前锋甲䕶军绿营兵并同
  骁骑甲
  䕶军校棉胄
  骁骑校棉胄
  䕶军校棉甲
  骁骑校棉甲
  前锋棉胄䕶军同
  骁骑棉胄鹿角兵礟手并同
  前锋棉甲䕶军同
  骁骑棉甲
  鹿角兵棉甲礟手同
  藤牌营兵虎帽绿营藤牌兵同
  藤牌营兵虎衣绿营藤牌兵同
  武状元胄
  武状元甲
  鏁子甲
  行营冠服
  皇帝行冠一
  皇帝行冠二
  皇帝行冠三
  皇帝行冠四
  皇帝行褂
  皇帝行袍
  皇帝行带
  皇帝行裳
  亲王以下冬行冠
  亲王以下夏行冠
  亲王以下行褂
  亲王以下行袍
  亲王以下行带
  亲王以下行裳
  领侍卫内大臣行褂  御前大臣侍卫班长䕶军统领健锐营翼领八旗副都统行褂并同前锋参领䕶军参领火器
  豹尾班侍卫行褂
  健锐营前锋参领行褂
  健锐营兵行褂
  虎枪营总统总领行褂
  虎枪营枪长行褂
  虎枪营兵行褂
  火器营兵行褂
  卷十四
  武备二
  武具一
  皇帝大阅櫜鞬
  皇帝大礼随侍櫜鞬
  皇帝吉礼随侍櫜鞬
  皇帝随侍櫜鞬一
  皇帝随侍櫜鞬二
  皇帝随侍櫜鞬三
  皇帝行围櫜鞬
  皇帝大阅弓
  皇帝大礼随侍弓
  皇帝随侍弓
  皇帝行围弓同随侍弓不另图
  皇帝大阅鈚箭
  皇帝大阅梅鍼箭
  皇帝大阅骲箭
  皇帝大礼随侍鈚箭
  皇帝大礼随侍梅鍼箭同 大阅梅鍼箭不另图
  皇帝大礼随侍骲箭
  皇帝吉礼随侍鈚箭
  皇帝吉礼随侍骲箭
  皇帝吉礼随侍哨箭
  皇帝随侍鈚箭
  皇帝随侍梅鍼箭
  皇帝随侍骲箭
  皇帝随侍哨箭
  皇帝随侍兔义箭
  皇帝行围鈚箭
  皇帝行围哨箭
  皇帝御用射侯箭一
  皇帝御用射侯箭二
  皇帝御用射鹄骲箭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一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二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三
  梅鍼箭
  齐梅鍼箭
  厄鲁特梅鍼箭
  枪头箭
  角头箭
  火燎竿箭
  遵化长鈚箭
  索伦鈚箭
  大鈚箭
  小鈚箭
  锈铁鈚箭
  射虎鈚箭
  齐鈚箭
  月牙鈚箭
  燕尾鈚箭
  梳⿱兆目 -- 脊鈚箭
  抹角鈚箭
  尖鈚箭
  义鈚箭
  索伦哨箭
  角哨箭
  方哨箭
  鸭觜哨箭
  合包哨箭
  齐哨箭
  圆哨箭
  长哨箭
  榛子哨箭
  榛子哨鈚箭
  拧翎箭
  尖骲箭
  方骲箭
  射虎骲箭
  齐骲箭
  实心骲箭
  尖头箭
  快箭
  墩箭
  铁兔义箭
  木兔义箭
  鸭觜箭
  水箭
  鱼义箭
  皇帝御用布侯
  皇帝御用皮鹄
  皇帝御用布鹄
  皇帝御用马射地球
  如意弩
  双机弩
  双机贯凫神弩
  射虎弩
  如意弩箭
  弩鈚箭
  弩骲箭
  射虎弩箭
  亲王郡王櫜鞬
  贝勒至入八分公櫜鞬
  亲王以下弓
  亲王以下箭
  职官一等櫜鞬
  职官二等櫜鞬
  职官三等櫜鞬
  兵丁櫜鞬
  职官兵丁弓一
  职官兵丁弓二
  职官兵丁箭
  卷十五
  武备三
  武具二
  皇帝大阅佩刀
  皇帝吉礼随侍佩刀
  皇帝随侍佩刀
  亲王郡王佩刀
  贝勒至入八分公佩刀
  职官佩刀
  兵丁佩刀
  虎枪营虎枪
  健锐营云梯
  健锐营云梯刀
  健锐营长枪
  健锐营鞭
  前锋左翼顺刀
  前锋右翼顺刀
  前锋左翼镰
  前锋右翼镰
  前锋左翼斧
  前锋右翼斧
  䕶军骁骑长枪
  藤牌营藤牌
  藤牌营㓲刀
  藤牌营挑刀
  汉军连耞棒
  汉军鹿角
  金
  
  海蠡
  绿营偃月刀
  绿营扑刀
  绿营斩马刀
  绿营长刃大刀
  绿营宽刃大刀
  绿营宽刃㓲刀
  绿营双手带刀
  绿营背刀
  绿营片刀
  绿营虎牙刀
  绿营窝刀
  绿营船尾刀
  绿营割刀
  绿营缭风刀
  绿营长枪
  绿营火焰枪
  绿营钩镰枪
  绿营双钩镰枪
  绿营虎牙枪
  绿营蛇镰枪
  绿营雁翎枪
  绿营十字镰枪
  绿营火镰枪
  绿营梨花枪
  绿营手枪
  绿营钉枪
  绿营矛
  绿营㦸
  绿营双𨰝
  绿营双椎
  绿营滚被
  绿营滚被双刀
  武科弓
  武科刀
  武科石
  卷十六
  武备四
  火器
  御制金龙礟
  御制制胜将军礟
  御制威远将军礟
  神威大将军礟
  神威无敌大将军礟
  神威将军礟
  武成永固大将军礟
  神功将军礟
  得胜礟
  九节十成礟
  冲天礟
  铁心铜礟
  子母礟一
  子母礟二
  严威礟
  红衣礟
  龙礟
  奇礟
  行营信礟
  浑铜礟
  台湾礟
  回礟
  御制自来火大枪
  御制自来火二号枪
  御制自来火小枪
  御制禽枪
  御制小禽枪
  皇帝御用虎神枪
  皇帝御用旧神枪
  皇帝御用花凖枪
  皇帝御用大凖枪
  御制奇凖神枪
  御制凖正神枪
  御制纯正神枪
  御制连中枪
  御制应手枪
  御制威赫枪
  御制威捷枪
  旧神花枪
  素铁大交枪
  金口交枪
  素口花交枪
  八棱口花枪
  仿神花大交枪
  仿神花小交枪
  仿神花枪
  折花交枪
  花口小交枪
  蒙古花大交枪一
  蒙古花大交枪二
  蒙古花小交枪一
  蒙古花小交枪二
  回部花套枪
  新回部花套枪
  大线枪
  小线枪
  旧神花线枪
  丽花线枪
  秀花线枪
  轻锐花线枪
  轻捷花线枪
  轻便花线枪同轻锐花线枪不另图
  轻花线枪
  落禽花线枪
  神海青花线枪
  赛海青花线枪同落禽花线枪不另图
  雁神花线枪
  凫神花线枪
  𬷕神花线枪连坠花线枪胜鸦鹘花线枪并同落禽花线枪不另图
  山鸡花线枪同雁神花线枪不另图
  孤顶花线枪
  水札子花线枪同凫神花线枪不另图
  树鸡神花奇枪
  花奇枪
  花线奇枪
  兵丁鸟枪
  卷十七
  武备五
  旗纛
  皇帝行营内旌门纛
  皇帝行营内城旗
  皇帝行营外旌门纛
  皇帝行营外城旗
  皇帝行营吉尔丹纛
  皇帝行围后䕶旗
  皇帝行围纛
  皇帝行围蒙古纛
  得胜
  灵纛一
  得胜
  灵纛二
  得胜
  灵纛三
  得胜
  灵纛四
  得胜
  灵纛五
  得胜
  灵纛六
  得胜
  灵纛七
  八旗都统纛
  八旗佐领纛一
  八旗佐领纛二
  八旗领催旗一
  八旗领催旗二
  八旗前锋校旗
  八旗䕶军统领纛
  八旗䕶军校旗
  健锐营前锋参领纛
  健锐营前锋校旗
  火器营䕶军参领纛
  火器营䕶军校旗
  火器营骁骑参领纛
  火器营骁骑校旗
  藤牌营参领纛
  藤牌营领催旗
  王命旗牌
  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纛
  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令旗
  绿营督抚提镇纛
  绿营督抚提镇令旗
  绿营大帅旗
  绿营什长旗
  卷十八
  武备六
  庐帐
  皇帝大阅黄幄
  皇帝驻跸大营
  皇帝驻跸御幄
  皇帝停跸顿营
  亲王毡帐
  职官帐房
  兵丁帐房
  凉棚
  国家抚驭垓埏武功赫濯规模宏备垂宪万年而诘戎习勚以简军实而励士心益勤且至则有
  大阅之典有
  秋狝之礼及夫肄之戎行颁以部式者靡不储修罔缺训练有方我
  皇上圣武远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睿谟独运自金川底定以来荡平凖夷勘定回部一纪
  之中
  肤功三奏越昆仑而括濛汜实为懿古所未有凡诸武备形制允宜博稽胪列绘式作型等校勘旧图自
  大阅甲胄弓刀而外阙焉未详谨本之会典通礼清文鉴八旗通志及
  内廷制胜鸿宝武功良具昭功纪获诸编工部则例图册条具类辑分门凡五曰甲胄曰武具曰火器曰旗纛曰庐帐増补凡三百二十有奇通为六卷于以见我
  朝宣威制胜之盛昭垂法守远靖迩安永永无极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祭器一
  天坛
  祈榖坛
  地坛暨各坛祭器


















  天坛正位苍璧 谨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疏苍玄皆是天色故用苍也
  本朝定制
  天坛正位用苍璧圜径六寸一分好径四分通厚七分有
  










  天坛正位匏爵 谨按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宋开宝礼郊祀初献以玉斚玉瓒亚献以金斝终献以匏斝庆历中太常请皇帝献天地配帝以匏爵
  本朝旧制
  圜丘用苍玉爵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皇天上帝
  列圣配位俱用匏爵刳椰实之半不雕刻取尚质之义高一寸八分深一寸三分口径三寸七分金里承以旃檀香为之其下岐出为三足象爵形高二寸九分




















  天坛正位豋 谨按尔雅释器瓦豆谓之豋郑康成诗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聂崇义三礼图以其盛湆故有盖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豋用青色甆通高六寸一分深二寸一分口径五寸校围六寸六分足径四寸五分口为回纹中为雷纹柱为饕餮足为垂云纹盖高一寸八分径四寸五分顶高四分上为星纹中为垂云纹口亦为回纹








  天坛正位簠 谨按周礼地官舍人注方曰簠盛稲粱器聂崇义云旊人为簋及豆皆以瓦为之虽不言簠以簋是相将之器亦应制在旊人亦有盖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簠用青色甆通高四寸四分深二寸三分口纵六寸五分横八寸厎纵四寸四分横六寸面为䕫龙纹束为回纹足为云纹两耳附以䕫龙盖高一
  寸六分口縦横与器同上有棱四周纵四寸八分横六寸四分亦附以坛龙耳






















  天坛正位簋 谨按周礼地官舍人注圎曰簋盛黍稷器考工记旊人疏云用瓦簋者祭天地外神尚质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簋用青色甆制圎而椭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三分口径七寸二分底径六寸一分口为回纹腹为云纹束为黻纹足为星云纹两耳附以䕫凤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面为云纹口为回纹上
  有棱四出高一寸三分























  天坛正位笾 谨按尔雅释器竹豆谓之笾䟽引周礼笾人注笾以竹为之口有縢縁盛枣栗桃梅蔆芡脯修膴鲍糗饵之属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青色通高五寸八分深九分口径五寸足径四寸五分盖高二寸一分径与口径同顶正圆高五分









  天坛正位豆 谨按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乡射记注豆宜濡物盛韲醢菹臡之属宋史礼志元丰六年详定礼文所言簠簋尊豆请改用陶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豆用青色甆通高五寸五分深一寸七分口径五寸校围六寸六分足径四寸五分腹为垂云纹回纹校围波纹金钣纹足为黻纹盖高二寸三分径与口径同为波纹回纹顶为绹纽高六分








  天坛正位篚 谨按仪礼注篚竹器次尊孟子䟽篚以盛
  丝帛有盖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青色高五寸纵五寸六分横二尺三寸三分足高一寸一分盖高一寸八分










  天坛正位俎 谨按礼记祭统三牲之俎眀堂位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郑康成注梡形足四如案嶡为之距椇谓曲挠之也房谓足下跗上下两间有似于房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俎以木为之髤以漆青色中虚锡里外四周各铜环二四足有跗纵二尺三寸横三尺二寸通高二尺三寸实以特牲








  天坛正位尊 谨按郑锷曰尊以盛五齐三酒用以献且上及于天故名曰尊祭天用瓦泰礼记眀堂位曰泰有虞氏之尊也孔颖达曰以考工记有虞氏上陶故知泰尊用瓦也周礼春官司尊彛注云太尊太古之瓦尊盖溯皇初之制莫质于此矣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正位尊用青色甆纯素通高八寸四分口径五寸一分腹围二尺三寸七分厎径四寸三分足高二分两耳为牺首形






















  天坛从位陶爵东西一坛 谨按周礼太宰赞玉币爵之事说文云爵礼器象雀之形陆佃礼象古铜爵有首有尾有柱有足有柄博古图谓前若噣后若尾足修而锐形若戈然两柱为耳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从位爵用青色甆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四分两柱高七分三足相距各一寸八分高二寸腹为雷纹饕餮形








  天坛从位盏东西一坛 谨按眀堂位夏后氏以盏疏云以玉饰之前云玉盏仍雕是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从位盏用青色甆通高一寸九分深一寸五分口径
  三寸四分足径一寸二分纯素











  天坛从位铏东西二 谨按周礼亨人祭祀共铏羮注谓羮加五味盛以铏器也仪礼䟽据羮在铏言之谓之铏羮据器言之谓之铏鼎汉书注曰铏瓦器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从位铏用青色甆高三寸九分深三寸六分口径五寸底径三寸三分足高一寸三分两耳为牺形口绘藻纹次回纹腹绘贝纹盖高二寸五分绘藻纹
  回纹雷纹上有三峯高九分饰以云纹足纹同























  天坛从位俎东西二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坛从位俎以木为之髤以漆青色中区为三锡里外铜环四八足有跗纵六寸有奇横三尺二寸通高二尺六寸有奇实以太牢











  祈榖坛配位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祈榖坛配位豋用青色甆通高五寸三分深一寸九分口径四寸五分校围六寸足径四寸二分盖高一寸七分径四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祈榖坛配位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祈榖坛配位簠用青色甆通高三寸八分深一寸七分口縦四寸八分横六寸二分厎纵三寸三分横四寸三分盖高一寸五分上有棱四周纵三寸五分横四寸二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祈榖坛配位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祈榖坛配位簋用青色甆通高四寸深一寸九分口径六寸一分厎径四寸五分盖高一寸三分径五寸五分上有棱四出高八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祈榖坛配位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祈榖坛配位笾编竹为之通高五寸二分深九分口径四寸四分足径四寸一分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顶高五分顶縁漆色同
  天坛正位










  祈榖坛配位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祈榖坛配位豆用青色甆通高五寸深一寸七分口径四寸五分校围二寸足径四寸一分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祈榖坛配位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祈榖坛配位篚编竹为之高三寸五分纵四寸五分横二尺二寸一分足高七分盖高一寸三分形制漆饰同
  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黄琮 谨按周礼大宗伯以黄琮礼地䟽地用黄琮依地色考工记注云圆曰璧方曰琮
  本朝定制
  地坛正位用黄琮方径四寸有奇中厚七分边厚二分微作剡首下正方一角有纵理如山形亦以象地











  地坛正位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豋用黄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簠用黄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簋用黄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黄色
  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豆用黄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黄色高三寸六分纵四寸一分横二尺二寸五分足高七分盖高一寸一分











  地坛正位俎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俎以木为之髤以漆黄色形制大小同天坛正位实以特牲












  地坛正位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正位尊用黄色甆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地坛从位陶爵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从位陶爵用黄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












  地坛从位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从位盏用黄色甆通高二寸深一寸五分口径三寸
  五分足径一寸八分












  地坛从位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从位铏用黄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












  地坛从位俎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地坛从位俎以木为之髤以漆黄色形制大小同天坛从位实以太牢












  社稷坛正位珪 谨按周礼无社稷用玉之文开元礼祭
  太社太稷俱用两珪有邸
  本朝定制
  太社
  太稷皆以珪
  太社珪色白有黄彩以象土徳
  太稷珪色青取发生之义俱方径三寸厚三分左右出剡首厚二分旁厚二分有奇邸厚三分有奇








  社稷坛正位玉爵 谨按周礼天官内宰注云以玉爵酌醴齐开元礼祭太社太稷祝曰嘉荐醴齐故有取爵受爵奠爵之仪
  本朝定制
  社稷坛正位用玉爵通高三寸四分深八分两柱高一寸腹为藻纹三足相距各一寸六分高一寸四分










  社稷坛正位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社稷坛正位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黄色高三寸五分纵四寸九分横二尺六分足高七分盖高一寸二分











  社稷坛正位俎 谨按聂崇义三礼图案旧图云俎漆两
  端赤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社稷坛正位俎以木为之髤以漆红色形制大小同天坛从位实以太牢











  社稷坛正位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社稷坛正位尊用黄色甆通高九寸四分口径五寸六分腹围三尺底径五寸五分足高三分形制同
  天坛正位











  朝日坛赤璧 谨按周礼春官典瑞圭璧以祀日月星辰陈氏礼书谓礼之之玉则一圭邸璧也旧制
  朝日坛用赤璋考周礼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注半圭曰璋形制不符且非以祀日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用赤璧圆径四寸六分好圆径四分通厚五分










  朝日坛陶爵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陶爵用红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












  朝日坛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盏用红色甆通高一寸八分深一寸五分口径
  三寸五分底径一寸四分












  朝日坛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豋用红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












  朝日坛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铏用红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












  朝日坛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簠用红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朝日坛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簋用红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朝日坛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红色
  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朝日坛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豆用红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朝日坛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红色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朝日坛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朝日坛尊用红色甆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夕月坛正位白璧 谨按考工记玉人圭璧五寸以祀
  日月星辰旧制
  夕月坛用白琥考周礼大宗伯以白琥礼西方注琥猛象秋严聂崇义引严郑图云以玉长九寸广五寸刻伏虎形高三寸形制不符且非以祀月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用白璧圆径三寸六分好方径二分有奇通厚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夕月坛正位陶爵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陶爵用月白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












  夕月坛正位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盏用月白色甆通高一寸八分深一寸五分口径三寸五分厎径一寸二分足高二分












  夕月坛正位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豋用月白色甆通高五寸三分深一寸九分口径四寸五分校围六寸厎径四寸二分盖高一寸七分径四寸顶高三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夕月坛正位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铏用月白色甆高三寸八分深三寸六分口径五寸厎径三寸二分三足高一寸一分盖高二寸六分三峯高一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从位










  夕月坛正位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簠用月白色甆通高三寸八分深一寸七分口纵四寸八分横六寸二分厎纵三寸三分横四寸三分盖高一寸五分上有棱四周纵三寸五分横四寸三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夕月坛正位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簋用月白色甆通高四寸深一寸九分口径六寸一分厎径四寸五分盖高一寸三分径五寸五分上有棱四出高八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夕月坛正位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月白色通高五寸二分上深九分口径四寸四分足径四寸一分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顶高五分










  夕月坛正位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豆用月白色甆通高五寸深一寸七分口径四寸五分校围二寸足径四寸一分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顶高六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夕月坛正位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月白色高三寸五分纵四寸五分横二尺二寸一分足高七分盖高一寸三分











  夕月坛正位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夕月坛正位尊用月白色甆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先农坛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先农坛盏用白色甆通高一寸八分深一寸五分口径
  三寸五分厎径一寸二分












  先农坛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先农坛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黄色高三寸二分纵四寸五分横二尺二寸一分足高七分盖高一寸一分











  天神坛陶爵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神坛陶爵用白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从位凡报祭每案加豋一铏一笾十豆十
  天神坛用
  天坛从位之器
  地祗坛用
  地坛从位之器不足则取于
  先农坛
  太岁坛以益之以非本坛所具故不图而著其说于此





















  天神坛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神坛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黒色
  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天神坛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神坛豆用白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天神坛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神坛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黒色高三寸一分纵四寸三分横二尺二寸三分足高八分盖高一寸三分











  天神坛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神坛尊用白色甆形制大小同
  天坛正位












  太岁坛正位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岁坛正位盏用白色甆形制大小同
  天坛从位












  太岁坛正位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岁坛正位豋用白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岁坛正位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岁坛正位铏用白色甆形制大小同
  天坛从位












  太岁坛正位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岁坛正位簠用白色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岁坛正位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岁坛正位簋用白甆形制大小花纹同
  天坛正位



  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二
  祭器
  太庙
  奉先殿暨群庙祭器



















  太庙正殿玉爵 谨按周礼天官太宰享先王赞玉几玉
  爵注宗庙献用玉爵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用玉爵通高五寸三分深二寸四分两柱高九分腹为藻纹三足相距各一寸六分高二寸一分











  太庙正殿豋 谨按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羞胾两瓦豆有醢亦用瓦豆陈锷曰少牢馈食有瓦豆则宗庙亦用瓦豆矣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豋用黄色甆上口为回纹腹及校足皆为蟠龙纹波纹顶上为垂云纹中为蟠龙纹口为回纹大小同
  天坛正位








  太庙正殿铏 谨按聂崇义三礼图钘天子以黄金饰干
  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铏范铜为之两耳及縁饰以金高四寸一分深四寸口径五寸一分底径三寸三分三足高一寸三分三峯高一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从位









  太庙正殿簠 谨按陈祥道礼书祭外神用瓦器宗庙则
  当用木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簠木质髤以漆涂金四面饰以玉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六分口纵六寸四分横八寸底纵五寸一分横六寸四分盖高一寸四分口纵横与器同上有棱四周纵六寸四分横八寸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庙正殿簋 谨按仪礼疏凡簋皆用木而方郑康成礼
  记注天子饰以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簋木质髤以漆涂金四面饰以玉通高四寸二分深二寸一分口径七寸二分底径六寸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上有棱四出高一寸一分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庙正殿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黄色
  口绘云纹大小同
  天坛正位











  太庙正殿豆 谨按周礼春官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眂豆笾疏凡王之豆笾皆玉饰之礼记明堂位殷玉豆方悫云加饰以玉于楬之上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豆木质髤以漆涂金三方饰以玉通高五寸五分深二寸口径四寸九分校围二寸足径四寸七分盖高二寸二分径与口径同顶高五分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庙正殿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黄色高五寸纵四寸九分横二尺二寸五分足高七分盖高一寸一分












  太庙正殿牺尊 谨按周礼春官司尊彛春祠夏禴其朝践用两献尊礼记礼器牺尊在西注牺周礼作献明堂位牺象周尊也王肃注礼牺尊全刻牛形凿背为尊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牺尊范铜为之作牺形尊加其上高四寸八分口径三寸三分腹围一尺三寸五分四面有棱为回纹夔龙纹底径二寸六分盖高二寸一分径与口径同上为垂花纹下为䕫龙纹牺高五寸一分长八寸三分孟春
  时享用之





















  太庙正殿象尊 谨按周礼春官司尊彛春祠夏禴其再献用两象尊王肃注礼象尊全刻象形凿背为尊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象尊范铜为之作象形尊加其上高四寸二分口径三寸三分为垂云纹腹围一尺四寸四分全素底径三寸盖高一寸九分径四寸象高五寸二分长七寸一分孟夏
  时享用之























  太庙正殿著尊 谨按周礼春官司尊彛秋尝冬烝其朝献用两著尊注著地无足礼记明堂位著殷尊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著尊范铜为之全素高八寸五分深八寸二分
  口径八寸三分底径六寸八分孟秋
  时享用之









  太庙正殿壶尊 谨按周礼春官司尊彛秋尝冬烝其馈献用两壶尊注以壶为尊左𫝊尊以鲁壶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壶尊范铜为之全素高八寸四分深七寸九分口径五寸二分项围一尺二寸六分腹围二尺一寸九分底径五寸二分足径四寸三分孟冬
  时享用之








  太庙正殿山尊 谨按周礼春官司尊彛追享朝享其再献用两山尊注山尊山罍也礼记明堂位山罍夏后氏之尊也贾公彦云罍之于雷字别而同声雷起于云云出于山故刻而画之为山云之形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正殿山尊范铜为之高九寸七分口径五寸二分项围九寸九分腹围一尺六寸五分底径三寸七分足径五寸三分四面有棱中为山形旁为雷纹腹及跗皆为云纹盖高二寸四分径五寸六分亦有棱如器之饰顶高五分岁暮
  祫祭用之




















  太庙东庑陶爵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陶爵用白色甆通高四寸二分深二寸二分两柱高六分三足相距各一寸六分高一寸八分花纹同
  天坛从位










  太庙东庑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铏范铜为之高四寸一分深四寸口径五寸一分底径三寸三分三足高一寸三分盖高二寸二分三峯高一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从位










  太庙东庑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簠木质髤以漆涂金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六分口纵六寸四分横八寸底纵五寸一分横六寸四分盖高一寸四分口纵横与器同上有棱四周纵六寸四分横八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庙东庑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簋木质髤以漆涂金通高四寸二分深二寸一分口径七寸二分底径六寸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上有棱四出高一寸一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太庙东庑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红色通高五寸五分深八分口径四寸八分足径四寸二分盖高二寸径与口径同顶正圆高四分











  太庙东庑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豆木质髤以漆涂金通高五寸五分深二寸口径四寸九分校围二寸足径四寸七分盖高二寸二分径与口径同顶高五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cq=30








  太庙东庑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红色高五寸纵五寸六分横二尺二寸五分足高一寸盖高一寸七分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二>








  太庙东庑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东庑尊用白色甆通高八寸二分口径四寸七分腹围二尺三寸三分底径四寸足高二分形制同
  天坛正位











  太庙西庑俎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太庙西庑爼以木为之髤以漆红色中区为二锡里加盖外左右各铜环二六足有跗纵三尺九寸横二尺八寸通高二尺七寸有奇实以少牢











  奉先殿金爵 谨按开宝礼亲祠太庙酌以玉斝亚献以
  金斝诏饮福惟用金斝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奉先殿用金爵通高三寸五分深一寸四分柱高一寸一分为芝形腹为星纹三足相距各一寸高一寸六分










  文庙正位铜爵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铜爵范铜为之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三分两柱高七分三足相距各一寸五分高二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从位










  文庙正位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豋范铜为之通高六寸深二寸口径四寸九分校围六寸九分足径四寸七分盖高一寸六分径四寸六分顶高三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文庙正位铏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铏范铜为之高四寸一分深四寸口径五寸一分底径三寸三分三足高一寸三分盖高二寸二分三峯高一寸形制花纹同
  天坛从位










  文庙正位簠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簠范铜为之通高四寸六分深二寸一分口纵六寸四分横八寸底纵五寸一分横六寸四分盖高一寸四分口纵横与器同上有棱四周纵四寸一分横六寸四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文庙正位簋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簋范铜为之通高四寸二分深二寸一分口径七寸二分底径六寸盖高一寸八分径与口径同上有棱四出高一寸一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文庙正位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笾编竹为之以绢饰里顶及縁皆髤以漆红色通高五寸四分深八分口径四寸六分足径四寸盖高一寸九分径与口径同顶正圆高四分











  文庙正位豆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豆范铜为之通高五寸五分深二寸口径四寸九分校围二寸足径四寸七分盖高二寸二分径与口径同顶高三分形制花纹同
  天坛正位










  文庙正位篚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篚编竹为之四周髤以漆红色高五寸纵五寸横二尺二寸五分足高一寸盖高一寸七分












  文庙正位尊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文庙正位尊范铜为之通高八寸六分口径五寸一分腹围二尺四寸底径四寸六分形制同
  天坛正位











  天下第一泉龙王庙笾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祭器
  天下第一泉龙王庙笾范铜为之通高五寸八分深九分口径五寸为波纹腹为回纹云纹底径四寸五分盖高二寸一分为回纹口径与器同为波纹顶正圆高五分

  皇朝礼器图式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三
  仪器





















  钦定天体仪 谨按春秋文曜钩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尚书舜典疏云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法言或问浑天曰洛下闳营之宣帝时司农中丞耿夀昌始铸铜为之象史官施用焉后汉张衡作灵宪以说其状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天体仪即古浑象也铸铜为球以象天体围一丈八尺两端中心为南北极贯以钢轴靣刻黄赤二道平分十二宫布列星汉其外为子午圈周围各浮天体球五分两靣刻去极度数
  东西两极合成圆孔以受天体之轴其下为地平圈周与子午圈同靣阔八寸环渠为界外刻四象限度及地平时刻方位下施四足承以圆座高四尺七寸设螺柱以取平子午正对处向西少阙以受子午圏半入地平下半出地平上自天顶设高弧带地平游表以察诸曜地平经纬度以时盘定于子午圏设游表于北极枢令自转以定日度又能随天体旋转以指时座下设机轮使北极能高下盖浑天之全象而诸仪之用所统宗也















  钦定黄道经纬仪 谨按旧浑天仪制有黄道纬圏而无
  黄道经圏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黄道经纬仪铸铜为之凡三重四圏其外正立为子午圏径六尺一寸规面厚一寸三分侧面宽二寸五分两面皆刻去极度数以
  京师为准两极侧面各贯钢轴以半圎合而固之次内为过极至圏外径五尺五寸规面宽二寸五分侧面厚一寸三分两面亦刻去极度数贯扵南北
  赤道极之两轴象天左旋又从南北赤道极各距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三十秒定黄道极去极九十度横置黄道纬圏与过极圏交径及宽厚亦同陷其中以相入四面皆刻黄道经度象七政右旋又从黄道南北两极贯黄道经圏外径五尺一寸四分规面宽九分侧面厚二寸三分四面皆刻黄道纬度象黄道四游两极施直轴径一寸中半施横表长三寸于纬圏上加游表对直轴以测黄道经度于经圏上设游表对横表以测黄道纬度下为半圆云座升龙二承之














  钦定赤道经纬仪 谨按旧浑天仪制三重外曰六合仪次内曰三辰仪内曰四游仪凡七圏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赤道经纬仪铸铜为之凡二重三圏盖会三辰于六合而又省一地平圈也其外正立为子午圏制与黄道经纬仪子午圏同距两极各九十度横置赤道经圏与子午圈交陷其中以相入外径五尺九寸规面宽二寸五分侧面厚一寸三分内规面及上侧面镌昼夜时刻外规面及
  下侧面镌周天度分南极旁承以两象限弧又从南北两极贯赤道纬圏外径五尺六寸规侧面宽厚与经圏同四面刻赤道纬度内为通轴设横表游表俱与黄道经纬仪同下为半圆云座升龙承之



















  钦定地平经仪 谨按旧浑天仪制有地平圏能测三辰当地平之经度而不能测地平上之经度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地平经仪铸铜为之平置地平圏径六尺二寸宽二寸四分厚一寸二分上面侧面皆刻四象限度上面自南北起初度侧面自东西起初度以立龙四承之圏下立柱其高相等适当圏心上出圆轴圈上东西二龙柱结横梁中穿孔
  为天顶与圏心对施立轴长四尺四寸上应天顶下应地心表末结十字横表与圏相切尺寸与圏径同立轴顶左右结二线斜贯横表两端成两三角形旋转横表令三线与所测参直视表所指以测各曜之地平经度



















  钦定象限仪 谨按旧浑天仪制有地平圏而无地平经圏元郭守敬简仪设立运圏以测三辰出地之度即地平经圏也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象限仪为全圆四分之一亦名地平纬仪铸铜为之其制直角为心两方皆为半径各长六尺宽二寸一分厚一寸一分圎为弧宽二寸六分厚一寸一分正靣镌九十度分外规靣镌度数字其数自上而下以纪地平高度自下而上
  以纪距天顶度聫以云龙东西立柱纵八尺八寸上下梁横七尺八寸饰以云龙梁中各穿圎孔以受立轴轴与仪之立半径平行长九尺七寸宽二寸一分厚一寸七分东西运之直角施横轴长二寸一分轴本加游表宽二寸一分厚二分有奇长与半径等游表末设立耳以测地平纬度


















  钦定纪限仪 谨按诸曜在天之度赤道经纬以南北二极为宗黄道经纬以黄极为宗地平经纬以天顶为宗其两曜斜距之度古无测噐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纪限仪亦名矩度仪铸铜为之其制一弧一干弧为圎周六分之一通六尺靣宽二寸五分从中线起左右各列三十度干为圆之半径长亦六尺末有柄以便运旋上端为圆心设立柱加游表长与干同游表末设立耳为测一曜之
  用弧背左右各设窥表为另测一曜之用又于干两旁设立柱相距应弧背之十度以为借测之用仪面聫以流云背以枢低昂之承以半圎有齿立轴旁加小轮可使平测其下立柱入于仪座以左右之座高四尺宽三尺绕以立龙



















  钦定地平经纬仪 谨按地平经纬仪乃合地平象限二
  仪而为一康熙五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命监臣制铸铜为之其制平置地平圏径五尺宽七寸七分周围镌四象限度下设四柱圎座承之东西立柱高一丈一尺上结曲梁中为立轴下端贯以圏心螺柱上端以梁中圎孔受之中加象限仪直角在下半径六尺宽二寸七分正靣列九十度分中聫方圎及弧矢形背结于立轴以运
  之直角施游表长八尺本设横耳末设横柱以备仰窥凡测诸曜旋象限仪以游表低昂合之令与诸曜参直其横半径所指即地平经度游表所指即地平纬度




















  御制简平仪 谨按简平仪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铸铜为之径一尺凡上下二重各分天地盘上地盘外列周岁十二月及馀分内列日分中心为北极东西弧界为北地平天盘外列朔䇿内列赤道十二宫三百六十度更内列二十四节气中为赤道北恒星斜带为春分后半周黄道度下所列亦如之为南地平为赤道南恒星为秋分后半周黄道度上盘向北视故皆左旋而月数节气右旋下盘向南视故皆右旋而月数节气左旋下盘连地平为椭形盘当天盘之半横列节气线十二道纵列日出入五更攒点线八道以上盘宫度对日分求交节之日知闰月以游表加太阳黄道经度转天盘与地平交知日出入时刻以太阳赤道经度对时刻视午正则知中星以午正之星验太阳赤道经度知星中之候以日加时视游表所指知月之方位以表加节气与日出入更线之交知五更时刻地盘近下横镌康熙二十年
  御制














  御制三辰简平地平合璧仪 谨按三辰简平地平合璧
  仪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铸白金如匵形正方径七寸九分上下启之凡六重第一重为三辰公晷外盘列十二时初正二十四节内游盘列十二时初正三十日及恒星皆注星名等次第二重为日行时刻度分下列度数上以游盘羃之测时旋转使当其空处第三重为指南针盘上带游表环以地平方向第四重为地平仪外列九十度中施指南针上带游表内画矩度第五重为简平仪地盘外为赤道列十二时初正中心为北极内椭圆心为天顶圆线为经圏径线为纬圏天盘小圆为黄道列十二宫上带游表第六重为象限仪弧线为圆度弧内外方线为矩度以合诸仪之用各如其法地平仪面镌
  大清康熙癸酉清和月
  御制
















  御制地平半圎日晷仪 谨按地平半圎日晷仪为圣祖仁皇帝御制铸铜为之凡二重地平盘长四寸三分阔三寸五分中施指南针外画时刻线正北当午正正西卯正正东酉正后直立方盘上加半圎通径中为中心两旁各为半径半径上穿孔地平中心线入之视线影以知时刻半圎中心施游表表两端立耳穿中线对太阳验游表与通径距度以准太阳高弧








  御制星晷仪 谨按星晷仪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铸铜为之凡二重有柄地盘径四寸二分列十二时初正天盘径三寸三分列二十四节气上带直表两端书帝星勾陈以中心坠线当孔中转天盘直表两端当两星使相参直视节气对时分以知时刻下盘外列夜刻内横为节气线纵为更线按节气以定毎更时刻仪面围镌康熙五十三年制柄镌康熙
  御制








  御制四游表半圎仪 谨按四游表半圎仪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测量之器铸铜为之通径二尺四寸线长二尺作二千分其半为圎心施立耳能旋又施游表二各长一尺二寸作一千二百分表端各有立耳半周外一百八十度为心角度通径线两端各施游表表两端各有立耳靣穿线有比例弧以指分数内圎线二界每界十重列边角度表中心各有小半圎通径七寸五分以取边角半周一百八十度其圎心又施小游表各一长四寸五分取每度斜线之长作二十分与斜线相交成二十格自边角中心取半圎为心角度之半左边角度画于圎线内界右边角度画于外界测量法以两游表相距度为所测之角量算法三角俱锐者以通径二千分与所知一边为比例以边角度施所测之二角使边游表相交成三角形察其交处距角若干分仍以所知比例如一角钝者以半径一千分为比一心角一边角施之法如前如两边夹一角者以中两游表之度施之各按二边丈尺察两游表分数以边游表之分数比量之承以直柱下岐三足半圎中镌康熙
  御制











  御制矩度象限仪 谨按矩度象限仪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铸铜为之半径五寸四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内画方矩纵横各九十分两半径线末立耳为定表圎心施游表二相连其末各有立耳下带弧一叚作六十分当外周三十度半以比例分秒圎中亦有立耳旋之与四立耳皆相对游表直边与方矩之分等四表间弧度数为矩度比例之分外有铜三角棱施坠线以取平直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仪面镌康熙
  御制






















  御制方矩象限仪 谨按方矩象限仪为
  圣祖仁皇帝御制铸铜为之半径八寸五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圎线十重以斜线相交成十格象限外画方矩线斜直相交亦成十格象限内亦画方矩线平半矩施立耳为定表圎心施游表表两端有立耳中为指南针盘前施二坠线测量法以游表直边指度数两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承以铜轴攒木为三足能升降仪面镌康熙
  御制























  御制玑衡抚辰仪 谨按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云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皋陶谟抚于五辰孔传云抚顺五行之时乾隆九年
  皇上御制玑衡抚辰仪铸铜为之径六尺其外即古六合仪而不用地平圏正立子午双环为天经两面镌去极度数以云座承之北极出地度天顶距度以
  京师为凖距两极九十度结赤道单环为天纬两靣镌昼夜时刻两龙柱挟之次内即古之三辰仪而不用黄道圏两极绾赤道经度双环两靣刻去极度数中腰结游旋赤道两靣刻周天度分以象七政运行最内即古之四游仪通径设直距中心施窥衡以测七政经纬座施螺柱以取平天顶施坠线以取正较赤道经纬仪而加精焉


















  御制地球仪 谨按地球仪为
  皇上御制规木为球以象地体围四尺五寸两端中心为南北极贯以钢轴腰带赤道斜带黄道平分三十六分每分占十度布列中国及蒙古准回诸部落海外诸国靡不咸具外正立为子午圏靣刻三百六十度座靣为地平圏列地平度外列十二时九十六刻皆铸铜为之承以圎座高二尺四寸七分北极上加时盘以
  京师为准旋之知各处时刻及日出入地平度所以配天体仪益足验
  圣朝声教讫于无外云





















  浑天合七政仪 谨按
  本朝制浑天合七政仪铸铜为之径一尺二寸高一尺三寸五分凡三重外二环平者为地平圏上列西洋书十二宫十二月立者为子午圏子午圈上天顶垂铜叶为地平高弧北小圏为时刻盘次内五环两轴为南北极贯二极为二至经圏腰带赤道斜带黄道黄赤道交处为二分相距最远处为二至二极轴上小圏为负黄极圏其最内平靣圆环为黄道十二宫中心为日体圎边为地球对地球立表以指日行宫度日与地各为盘地盘有月体日盘有金水二星体日外大盘有火木土三星体皆以机旋之月旋以地为心五星旋以日为心座靣旁施指南针以测太阳纬度及出入地平时刻方位


















  七政仪 谨按
  本朝制七政仪铸铜为之径一尺六寸五分高二尺五寸凡二重外重平圏为黄道列周岁十二月周天十二宫斜圏为赤道十字圏为赤道子午卯酉经圏内重为七政盘列十二宫与黄道左右相应中心为日体最近日为水星次金星次月与地次火星次木星最远土星木星旁四小星土星旁五小星土星上圎环平之则星正圆侧之则星长圎日体旁为瓶置灯以取日影对日处映以玻瓈盘内皆有机轮其旁以小盘之轴挈诸轮转之承以半圎十字下歧三足座心设指南针十二宫上施游表表转一周为一日视诸体之旋转以测七政昼夜隐见之象



















  三辰仪 谨按宋史唐李淳风作三辰仪有外围二枢黄赤白道单环皆旋转于六合仪之内
  本朝制三辰仪铸铜为之通高二尺一寸凡二重四圏正立为子午圏列周天度数上应天顶下应地心两轴为南北极与子午圏十字交而常定不动者为天常赤道圏列昼夜时刻天常圏内层为游旋赤道圏列十二宫以南北极为枢而东西旋转者为过极游圏座心表末与天顶地心相对后施指南针前施坠线表四足施螺旋以中腰表耳测赤道经度以对南北极直距中窥衡测赤道纬度以游表加游旋赤道上测时刻





















  万夀天常仪 谨按
  本朝制万夀天常仪铸铜为之通高一尺一寸制与三辰仪同座心穿孔对天顶垂线用与三辰仪表末同中腰两表耳一实一虚绾游旋赤道实者穿中缝虚者留中线用与三辰仪窥衡同以游表加游旋赤道上视游表末所指用与三辰仪表耳同










  地平赤道公晷仪 谨按
  本朝制地平赤道公晷仪铸铜为之径七寸八分地平盘分内外外方盘施露管二螺柱四内圆盘列地平三百六十度施指南针中带铜弧弧上九十度赤道环在圎盘北铜弧入之以定各处北极高度环面施大游表表近上加立表中有直线环上端小圆盘内有小游表及半环环上穿小孔以大游表对日景从小孔透立表中线视大游表下端所指知时刻小游表所指知分数























  地平经纬赤道公晷仪 谨按
  本朝制地平经纬赤道公晷仪铸铜为之通高一尺地平盘分内外外盘画子午线三角植螺柱内盘列地平三百六十度施指南针纵横置露管盘上正立为赤道经圏上环中线为天顶钭倚为赤道中施直表列节气宫度表中缝加游表上穿孔使透日光经圏上平赤道施两表耳测日影内盘九十度线与外盘子午线凖以赤道经圏按度对天顶以游表小孔对节气日数视日影所临知时刻以赤道经圏对日上下转之日影从上表耳孔透下表耳之两点视赤道距天顶度与九十度相减知太阳距地平高度视内盘距子午线度知太阳距午正东西偏度以外盘分数线与度数线对知时刻


















  八角立表赤道公晷仪 谨按
  本朝制八角立表赤道公晷仪铸铜为之地平盘长二寸二分阔一寸八分前施指南针后为赤道盘横轴上下之盘周画时刻线正北当午正西南起寅正东南止戍正盘上施日影表以指北极右带高弧表角与弧皆高六十度验影以知时刻










  方赤道地平公晷仪 谨按
  本朝制方赤道地平公晷仪铸铜为之地平四寸二分中施指南针后为赤道盘外方内圎两面画时刻线正北当午正西南起卯初东南止酉初盘底有机上下之地平右施螺旋表环列度数以表指之赤道盘中施直表指南北极春分后向北秋分后向南验表影以知时刻









  游动地平公晷仪 谨按
  本朝制游动地平公晷仪铸铜为之圎座径二寸一分高一寸八分内游环三层系日晷地平盘于三层环内中施指南针周围时刻线三层依北极高三十度四十度五十度北有弧表画线亦如之自地平中心出斜线对弧表线以指北极视线影以知时刻为舟行测验之器









  提环赤道公晷仪 谨按
  本朝制提环赤道公晷仪铸铜为之外环为子午圏径七寸二分内环为赤道上环为天顶赤道北九十度为北极其对为南极中施直表列节气宫度及距纬度表中缝施游表上穿孔以透日光以上环对子午圏度数以游表孔对节气日数手提上环旋直表使影入赤道内视所临以知时刻









  赤道地平合璧日晷仪 谨按
  本朝制赤道地平合璧日晷仪铸铜为之长一尺三寸阔八寸六分前为地平盘列二十四节气圎盘加直表其上按节气进退以就日行黄道度外椭圎形列时刻西起卯正东尽酉正后为赤道盘内列时刻西起寅初东尽亥初外列周天度中施斜表表下施坠线以指北极高度承以半圎以轮齿低昂之两盘相合定南北视表影以知时刻








  定南针指时刻日晷仪 谨按
  本朝制定南针指时刻日晷仪铸铜为之地平盘长一尺三寸五分阔一尺一寸一分中为指南针外画时刻线七重第一重为二分第七重为二至以次顺逆数之线各分十二时初正两端立表耳中线对日两耳影相对验指南针所指以知时刻










  日月晷仪 谨按
  本朝制日月晷仪象牙为之凡二重下为日晷地平长二寸阔一寸四分中施指南针外画时刻线启其上直立之以地平中心线绾小孔内视线影以知时刻上为月晷赤道盘上列三十日从正北起中心置时刻游盘列十二时午正初刻上出表末以指日数中施游表表端立环对月表末指时以上重左铜钩按下重侧面北极高度搘定立环内不见月光视表末以知时刻























  圎盘日月星晷仪 谨按
  本朝制圎盘日月星晷仪铸铜为之圎盘径四寸一分下有柄上为日晷两立耳相距二寸四分各穿孔以透日光两旁直线为时刻线之起止中为半圎其半为北极画节气线十九道当北极为二分线间二线为一中气往来数之左尽夏至右尽冬至一线占一旬自北极上横分六十度为北极高度下分十二时右起丑未初左尽子午正中施游表以表末对北极高度及节气线表末施坠线穿小珠对太阳所躔宫度使两耳孔日光正对验珠影以知时刻背为月晷星晷外分三百六十六日内分十二宫中心第一重圎盘径二寸二分外分十二时初正午正出直表以指太阳内分三十日自直表起朔第二重圎盘径一寸七分周穿圆孔中出直表表所指之日数圆孔下验晦朔弦望自第一重对太阳宫度表起午正数之至第二重指日数表所指以知时刻第三重施直表出圎盘外表心及末皆穿圆孔以表心孔窥勾陈大星以表末孔窥天枢天璇使相参直亦如月晷数法以知时刻












  方月晷仪 谨按
  本朝制方月晷仪铸铜为之径五寸五分上下二盘下盘外重列十二时次内初正各四刻次内刻各十五分上盘外重列三百六十度内二重列三十日空度起朔为日月同度朔后月距日渐远至九十度为上弦倍之为望三倍之为下弦周复为朔为一月与日一会朔弦望相距各七日半中心施游表以游表中线对上盘日数若干度转上盘朔上表末使表对月立环内无影视表末所指以知时刻仪面镌乾隆甲子年制






















  看朔望入交仪 谨按
  本朝制看朔望入交仪铸铜为横尺两端木座如几形横一尺八寸纵七寸八分凡三重下为黄道中为白道各十五度三十分上为时刻表左右直距以白道距黄道南北纬度为凖正中为黄道位日食以日体月食以地影加黄道上月体加白道上皆按度分以其相掩知入交为日月食以相掩之分知食之浅深以时刻表中心对白道表端施直表对月行距日度视所指知食之时刻























  六合验时仪 谨按
  本朝制六合验时仪铸铜为两球下球径六分有奇重二十四铢上球减十之二贯以钢铤长四寸六分有奇近上三之一为两轴横梁承之前后亦为横梁前梁下键以铜叶一往一还为一秒七秒为五里候凡发声时拨之使动验秒数以知声之远近









  四定表全圆仪 谨按
  本朝制四定表全圆仪铸铜为之通径一尺全周三百六十度中施指南针圆线十层以斜线相交成十格分四象限通径线两端各施立耳为定表中心设旋圆盘其通径线两端施立耳为游表表两端直边对立耳中线以指度数以定表游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平测立测惟所宜









  矩度全圆仪 谨按
  本朝制矩度全圆仪铸铜为之通径六寸全周三百六十度分半周通径线两端各施立耳为定表中心施游表表中线两端加立耳立耳中线与游表中线对上施指南针前施坠线表端锐处指度数以两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圆内下半周矩度纵横各六十分为勾股比例之用平测立测惟所宜








  小花全圆仪 谨按
  本朝制小花全圆仪铸铜为之通径二寸施定表游表指南针与矩度全圆仪同以中圆花隙锐处对游表立耳指度数平测立测惟所宜












  四游千里镜半圆仪 谨按
  本朝制四游千里镜半圆仪铸铜为之通径一尺三寸五分半周一百八十度外圆线三重内层十二重毎度末斜线与圆线相交成十二格通径线两端立耳为定表其半圆心施游表表两端有立耳表端中线以指外重度分立耳方孔中线以指内重度分立耳内施坠线表心施指南针圆盘外两柱承千里镜以两轴左右上下之以游表定表相距度为所测之角座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






















  双半圆仪 谨按
  本朝制双半圆仪铸铜为之平置直尺长一尺内开空槽束以铜如带铤施轮轴使游动两半圆通径皆三寸一加尺端一绾槽内半周一百八十度内画半方矩纵横皆十二分圆心各有立耳又施游表长与直尺等表端各有立耳圆心立耳旋之与直尺对则为定表之用与游表立耳对则为游表之用后施坠线测量法以定表游表之距度为所测之角量算法以所知一边与直尺为比例两半圆进退施之按度分以定所测之二角两游表相交成三角形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




















  双游表半圆仪 谨按
  本朝制双游表半圆仪铸铜为之通径四寸八分半周一百八十度圆心施游表二其长皆为一百五十分其端各有立耳开中线与游表中线对圆心亦有立耳旋之与游表中线参直游表上各带掏表一中心与游表中线对共绾一直表长与二游表共度等一端当掏表中心一端随游表开阖中施指南针后施坠线测量法以两游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量算法两边夹一角者以所知之边角按度分安定成三角形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





















  双千里镜象限仪 谨按
  本朝制双千里镜象限仪铸铜为之半径一尺四寸五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圎线十重以斜线相交成十格平半径千里镜为定表平中心千里镜为游表下为半圆纵横设两轮低昂之测量法以两表相距度分为所测之角承以直柱三足平测立测惟所宜









  测太阳高度象限仪 谨按
  本朝制测太阳高度象限仪铸铜为之半径一尺二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圎线十重以斜线相交成十格平半径两端各有立耳上立耳中线穿小孔下立耳中线为空圏内交十字半径旁施指南针午正日光从小孔透十字心与表耳参直圆心施坠线于方铜管内以䕶风由管末玻瓈中视坠线距日光线知太阳距天顶之度以时刻仪验凖对太阳测之知太阳随时高度易坠线为游表两立耳皆如定表法与所测参直以二表距度为所测之角承以直柱三足能升降平测立测惟所宜





















  测高弧象限仪 谨按
  本朝制测高弧象限仪铸铜为之半径一尺七分象限之周九十度圎线十五层以斜线相交成十五格两半径线末各施立耳为定表中圎柱四面穿直孔旋之使孔中线与立耳中线相对以受日光圎心施铜坠线表穿长孔有比例分以指分数座中施指南针以坠线距定表度为太阳距天顶度承以直柱有轮能升降








  测礟象限仪 谨按
  本朝制测礟象限仪铸铜为之用两象限周皆九十度中为初度左右各四十五度圆心皆施坠线当初度以取平座上为横方柱一加柱端一倚柱旁用时置礟上以柱旁坠线所指合礟末所起之度柱中空左右各四十五度中施游表穿小孔对礟末所起之度于孔内视礟之星斗









  地平方位仪 谨按
  本朝制地平方位仪木质螺钿饰径二寸三分中施指南针周列十二辰八方列八卦内周施游盘盘面分十二宫对立直表其长两相等先定子午线转铜环令表与所测之处参直距正午东西若干度为地平偏度以分界知其所属方位










  圭表 谨按周礼春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日景考工记玉人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宋史云宋何承天始立表候日景皇祐圭表考古法立八尺铜厚二寸博四尺下连石圭一丈三尺以尽冬至景长之数明代观象台下设晷影堂南北平置铜圭于石台长一丈六尺二寸阔二尺七寸周以水渠南端植铜表高八尺上设横梁用影符以取中景
  本朝加表二尺上端施铜叶中穿圎孔径二分午正日景自圆孔透圭面成椭形南界为日体上景北界为日体下景中心为中景
  京师夏至景二尺九寸四分八釐冬至景一丈九尺九寸四分以次赢缩北端设立圭高三尺五寸冬至景上立圭二尺七寸四釐


















  日影表 谨按
  本朝制日影表木质立表高八寸上施坠线平表长二尺七寸中衔铜尺三角施螺柱以指南针盘九十度对表候影正时自立表下量之视影之长短以定节气时刻











  壶漏 谨按周礼夏官挈壶氏注主挈壶水以为漏后汉书志孔壶为漏浮箭为刻隋书志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宋史有求壶复壶废壶建壶及平水壶之制
  本朝制壶漏播水壶三形方上曰日天壶即宋之求壶面阔一尺九寸底阔一尺三寸高一尺七寸水欲常满次曰夜天壶即宋之复壶又次曰平水壶高阔逓减一寸层累而下承以朱座有亭覆之亭座通高一丈八尺四寸分水壶一形方即宋之废壶高阔如平水壶在平水壶下少后受水壶一形圎曰万水壶即宋之建壶径一尺四寸高三尺一寸在座前地平上壶皆有盖播水三壶前近下皆为龙口玉滴以次漏于受水壶平水壶后近上穿孔泄于分水壶以均水平漏受水壶上为铜人抱箭长三尺一寸镌两昼夜时刻上起午正下尽午初壶中安箭舟如铜鼓形水长舟浮则箭上出水盈箭尽则泄之于池壶面俱镌
  大清乾隆年制平水壶面镌
  御制铭后款识乾隆岁在乙丑孟夏之月
  御铭












  自鸣钟 谨按
  本朝制自呜钟铸金为之中承以柱下为方匵面设表盘均十二分上起子午正右旋一日再周以短针指时长针指刻起丑未初钟一鸣尽子午正十二鸣其初正自一鸣至四鸣各四刻匵内蔵钢轮三重中为大轮四轴上间小轮三聫之以旋时刻针左为大轮三轴上间小轮二聫之旁大轮一绾击具以击钟知时右亦如之以击钟知刻三重皆施坠线撃具皆有铜片为作止之限表盘径二尺一寸五分羃以玻璃匵木质髤漆绘金花文四隅皆有柱中为周䦨髤以金纵距四尺七寸横五尺七寸五分通高一丈六尺六寸




















  时辰表 谨按
  本朝制时辰表铸金为之形圆盘径一寸五分二釐均分时刻以针指之内施轮齿皆如自鸣钟之法具体而微盛以金合当盘面处空之合径一寸五分二釐通厚八分周饰杂宝金索三行三就间镂花文










  摄光千里镜 谨按
  本朝制摄光千里镜筒长一尺三分接铜管二寸六分镜凡四重管端小孔内施显微镜相接处施玻璃镜皆凸向外筒中施大铜镜凹向外以摄影镜心有小圆孔近筒端施小铜镜凹向内周隙通光注之大镜而纳其影筒外为钢铤螺旋贯入进退之以为视远之用承以直柱三足高一尺一寸五分















  皇朝礼器图式卷三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冠服一
  皇帝冠服
  皇太子
  皇子宗室王公额驸冠服


















  皇帝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
  皇帝御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各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帝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
  皇帝御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縁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朝冠



















  皇帝端罩一 谨按
  本朝定制十一月朔至上元
  皇帝御端罩黒狐为之明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
  而锐色与里同












  皇帝端罩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端罩紫貂为之里及垂带俱如黑狐端罩













  皇帝衮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衮服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围两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后万夀篆文间以五色云春秋棉祫夏以纱冬以裘各惟其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帝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十一月朔至上元
  皇帝御冬朝服色用明黄惟
  南郊
  祈榖用蓝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间以五色云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帝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
  皇帝御冬朝服色用明黄惟
  朝日用红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縁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彛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帝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
  皇帝御夏朝服色用明黄惟
  雩祭用蓝
  夕月用月白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縁縀纱单袷各惟
  其时馀俱如冬朝服


















  皇帝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珍
  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惟祀
  天以青金石为饰祀
  地珠用蜜珀
  朝日用珊瑚
  夕月用绿松石吉服朝珠珍宝随所御绦皆明黄色








  皇帝朝带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朝带色用明黄龙文金圆版四饰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绿松石毎具衔东珠五围珍珠二十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中约镂金圆结饰宝如版围珠各三十佩囊文绣燧觿刀削结佩惟宜绦皆明黄色大典礼御之









  皇帝朝带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朝带色用眀黄龙文金方版四其饰祀
  天用青金石祀
  地用黄玉
  朝日用珊瑚
  夕月用白玉每具衔东珠五佩帉及绦惟
  圜丘用纯青馀如圎版朝带之制中约圎结如版饰衔东珠各四佩囊纯石青左觽右削并从版色























  皇帝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冬吉服冠御用之期与朝冠同海龙为之立冬后易薫貂或紫貂各惟其时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











  皇帝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夏吉服冠御用之期与朝冠同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红纱绸为里石青片金縁上缀朱纬顶如冬吉服冠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帝龙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縁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皇帝吉服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吉服带色用明黄镂金版四方圆惟便衔以珠玉杂宝各从其宜左右佩帉纯白下直而齐中约金结如版饰馀俱如朝带常服带同











  皇帝冬常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冬常服冠御用之期与朝冠同红绒结顶馀俱如
  冬吉服冠












  皇帝夏常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夏常服冠御用之期与朝冠同红绒结顶馀俱如
  夏吉服冠












  皇帝常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常服褂色用石青花文随所御棉袷纱裘各惟其
  












  皇帝常服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常服袍色及花文随所御裾左右开棉袷纱裘各
  惟其时












  皇太子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金龙三层饰东珠十三上衔大东珠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太子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绿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三后缀舍林饰东珠六顶如冬朝冠



















  皇太子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端罩黑狐为之杏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皇太子龙褂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龙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间以五色云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皇子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太子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冬朝服色用杏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太子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冬朝服色用杏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縁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七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太子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夏朝服色用杏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縁縀纱单袷各惟其时馀俱如今朝服




















  皇太子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朝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随所用珍宝杂饰各惟其宜绦皆明黄色












  皇太子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朝带色用明黄金圆版四饰青金石每具衔东珠五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结佩惟宜绦如带色











  皇太子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冬吉服冠海龙紫貂薰貂惟其时上缀朱纬红绒结顶
  皇子同











  皇太子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夏吉服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红纱绸为里石青片金縁上缀朱纬顶如冬吉服冠
  皇子同











  皇太子龙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龙袍色用杏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縁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皇太子吉服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吉服带色用明黄金版四方圆惟便衔以珠玉杂宝各从其宜左右佩帉纯白下直而齐馀俱如朝带











  皇子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皇子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绿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縁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皇子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縁馀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縁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皇子吉服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
  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
  同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cq=31








  亲王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世子同













  亲王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
  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
  制同
  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
  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縁制同
  皇子冬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夏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
  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縁制同
  皇子夏朝服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夏吉服冠织玊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红纱绸为里石青片金縁顶如冬吉服冠世子以下至贝勒皆同其冠制下达庶官俱如之












  亲王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
  赐金黄者亦得用之制同
  皇子蟒袍世子郡王皆同












  世子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世子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













  世子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世子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













  世子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世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左右佩绦皆如带色













  郡王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













  郡王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四后缀金花饰东珠三顶如冬朝冠













  郡王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













  郡王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玊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左右佩绦皆如带色













  贝勒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













  贝勒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顶如冬朝冠













  贝勒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勒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冬朝服色不得用金黄馀随所用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通绣蟒文制如亲王下至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贝勒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冬朝服色不得用金黄馀随所用片金加海龙縁通绣蟒文制如亲王下至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贝勒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夏朝服色不得用金黄馀随所用片金縁通绣蟒文制如亲王下至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贝勒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朝珠绦用石青色下至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贝勒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













  贝勒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蟒袍色不得用金黄馀随所用片金縁绣文通九蟒皆四爪下至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贝勒吉服带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吉服带色用金黄衔饰惟宜佩绦皆石青色下至宗室将军皆同













  贝子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固伦额驸同













  贝子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顶及孔雀翎俱如冬朝冠固伦额驸同












  贝子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圑固伦额驸同













  贝子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玊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一













  贝子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冬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













  贝子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夏吉服冠顶及孔雀翎俱如冬吉服冠













  固伦额驸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固伦额驸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金衔玊圆版四每具饰东珠一左右佩绦皆石青色













  固伦额驸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固伦额驸冬吉服冠顶用珊瑚戴三眼孔雀翎













  固伦额驸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固伦额驸夏吉服冠顶及孔雀翎皆如冬吉服冠













  固伦额驸吉服带 谨按
  本朝定制固伦额驸吉服带佩帉下直而齐版饰及佩各惟其宜













  镇国公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和硕额驸同













  镇国公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顶及孔雀翎俱如冬朝冠和硕额驸同












  镇国公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端罩紫貂为之月白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镇国公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方补辅国公和硕额驸皆同













  镇国公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辅国公同













  镇国公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冬吉服冠入八分公顶用红宝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俱戴双眼孔雀翎辅国公同













  镇国公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夏吉服冠顶及孔雀翎俱如冬吉服冠辅国公同













  辅国公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













  辅国公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夏朝冠前缀舍林后缀金花饰与镇国公同顶及孔雀翎俱如冬朝冠













  和硕额驸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和硕额驸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金衔玊圆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皆石青色













  和硕额驸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和硕额驸冬吉服冠顶用珊瑚戴双眼孔雀翎













  和硕额驸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和硕额驸夏吉服冠顶及孔雀翎俱如冬吉服冠




  皇朝礼器图式卷四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五
  冠服二





















  民公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













  民公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民公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端罩貂皮为之蓝縀里左右垂帯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侯以下文三品武二品及县主额驸辅国将军以上京堂翰詹科道等官应服端罩者皆同











  民公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侯伯皆同













  民公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朝服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薫貂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襞积行蟒四皆四爪曾
  赐五爪蟒縀者得用之侯以下文三品武二品以上有职掌大臣及县主额驸辅国将军以上一等侍卫皆同









  民公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朝服片金加海龙缘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侯以下文武四品县君额驸以上宗室将军皆同











  民公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夏朝服片金缘馀俱如冬朝服侯以下文武四品县君额驸以上宗室将军皆同













  民公朝珠 谨案
  本朝定制民公朝珠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杂饰各惟其宜绦用石青色侯以下文五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所属官应用朝珠者皆同











  民公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朝帯色用石青或蓝镂金衔玊圎版四毎具饰猫睛石一佩帉下广而锐其帯色下达庶官俱如之












  民公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吉服冠顶用珊瑚侯伯文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民公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侯伯文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民公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皆四爪曽
  赐五爪蟒縀者亦得用之侯以下文武三品郡君额驸
  奉国将军以上一等侍卫皆同











  民公吉服帯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吉服帯佩帉下直而齐版饰及佩各惟其宜下达庶官俱如之













  侯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侯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













  侯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侯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侯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侯朝帯镂金衔玊圎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郡主额驸同













  伯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伯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













  伯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伯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伯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伯朝帯镂金衔玊圆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













  文一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文一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文一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鹤














  都御史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都御史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獬豸副都御史监察御史按察使及各道皆同













  文一品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朝帯镂金衔玊方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武一品子皆同













  武一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一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麒麟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镇国将军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将军朝帯色用金黄版饰如文一品













  文二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冬朝冠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貂尾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武二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二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锦鸡














  文二品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朝帯镂金圎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武二品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冬吉服冠顶镂花珊瑚武二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一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武二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二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狮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辅国将军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将军朝帯色用金黄版饰如文二品














  文三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冬朝冠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貂尾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












  文三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三品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













  文三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孔雀














  文三品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朝帯镂花金圎版四武三品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皆同













  文三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冬吉服冠顶用蓝宝石武三品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













  文三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三品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













  武三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三品冬朝冠薫貂为之顶如文三品冬朝冠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其冠制下达未入流皆如之












  武三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三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豹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皆同













  奉国将军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奉国将军朝帯色用金黄版饰如文三品














  一等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冬朝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一等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夏朝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一等侍卫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端罩猞猁狲为之间以貂皮月白縀里左右垂帯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一等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一等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文四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雁














  文四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朝带银衔镂花金圆板四武四品二等侍卫皆同













  文四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冬吉服冠顶用青金石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八蟒皆四爪武四五六品文五六品奉恩将军及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皆同












  武四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四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虎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皆同













  奉恩将军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奉恩将军朝带色用金黄版饰如文四品














  县君额驸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县君额驸朝带鋄金方铁版四乡君额驸同













  二等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冬朝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二等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夏朝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二等侍卫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端罩红豹皮为之素红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二等侍卫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朝服剪绒縁色用石青通身云缎前后方襕行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妆缎冬夏皆用之












  二等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二等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文五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文五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文五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白鷼














  文五品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朝服片金縁色用石青通身云缎前后方襕行蟒各一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妆缎冬夏皆用之乡君额驸武五六七品文六品品皆同











  文五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朝带银衔素金圆版四武五品三等侍卫皆同













  文五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冬吉服冠顶用水晶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文五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武五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五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熊乡君额驸三等侍卫皆同













  三等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冬朝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三等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夏朝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三等侍卫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端罩黄狐皮为之月白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蓝翎侍卫同













  三等侍卫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朝服剪绒縁馀俱如文五品朝服蓝翎侍卫同













  三等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三等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文六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武六品同













  文六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六品同














  文六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鹭鸶














  文六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朝带银衔玳瑁圆版四武六品蓝翎侍卫皆同













  文六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冬吉服冠顶用砗磲武六品同














  文六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六品同













  武六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六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彪蓝翎侍卫同













  蓝翎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冬朝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蓝翎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夏朝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蓝翎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蓝翎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文七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武七品同













  文七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七品同














  文七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㶉𪄠














  文七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朝带素银圆版四武七品同














  文七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冬吉服冠顶用素金武七品进士皆同













  文七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七品进士皆同













  文七品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五蟒皆四爪武七八九品文八九品未入流皆同













  武七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七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犀武八品同













  文八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花金武八品同













  文八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八品同














  文八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鹌鹑














  文八品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朝服色用石青云缎无蟒领袖俱青倭缎中有襞积冬夏皆用之武八九品文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八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朝带银衔明羊角圆版四武八品同举人贡生监生公服带亦同













  文八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冬吉服冠顶用花金武八品同














  文八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八品同













  文九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花银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九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九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练雀未入流同













  文九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朝带银衔乌角圆版四武九品未入流皆同生员公服带亦同













  文九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冬吉服冠顶用花银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九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武九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九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海马














  进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进士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金三枝九叶













  进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进士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举人冬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冬公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贡生监生皆同













  举人夏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夏公服冠顶如冬公服冠贡生监生皆同













  举人公服袍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公服袍青绸为之蓝縁披领如袍饰贡生监生皆同













  举人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冬吉服冠顶银座上衔素金














  举人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














  贡生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贡生冬吉服冠顶银座上衔花金














  贡生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贡生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














  监生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监生冬吉服冠顶用素银生员同














  监生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监生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生员同














  生员冬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生员冬公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生员夏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生员夏公服冠顶如冬公服冠














  生员公服袍 谨按
  本朝定制生员公服袍蓝绸为之青縁披领如袍饰














  祭祀文舞生冬冠谨按本
  朝定制祭祀文舞生冬冠骚鼠为之顶镂花铜座中饰方铜镂葵花上衔铜三角如火珠形













  祭祀文舞生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文舞生夏冠顶如冬冠














  祭祀文舞生袍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文舞生袍以绸为之其色
  南郊用石青
  北郊用黑
  祈谷坛
  社稷坛
  太庙
  朝日坛
  帝王庙
  文庙
  先农坛
  太岁坛俱用红
  夕月坛用月白前后方襕销金葵花



















  祭祀文舞生带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文舞生带绿绸为之武舞生执事人卤簿舆士校尉皆同













  祭祀武舞生冬冠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武舞生冬冠顶上衔铜三棱如古㦸形馀俱如文舞生冬冠之制













  祭祀武舞生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武舞生夏冠顶如冬冠














  祭祀武舞生袍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武舞生袍以绸为之通销金葵花馀俱如文舞生袍之制













  祭祀执事人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执事人袍以绸为之不加縁其色
  南郊用石青
  北郊用黑












  祭祀执事人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执事人袍青绸为之
  太庙
  文庙
  先农坛
  太岁坛俱用蓝縁
  祈谷坛
  社稷坛
  朝日坛
  帝王庙俱用石青縁
  夕月坛用月白縁





















  乐部乐生冬冠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冬冠骚鼠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













  乐部乐生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夏冠顶如冬冠卤簿舆士同














  乐部乐生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袍红缎为之前后方襕绣黄鹂中和韶乐部乐生执戏竹人服之













  乐部乐生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袍红缎为之通织小团葵花丹陛大乐诸部乐生服之卤簿舆士校尉皆同













  乐部乐生带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带绿云缎为之














  卤簿舆士冬冠一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舆士冬冠豹皮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













  卤簿舆士冬冠二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舆士冬冠黑毡为之顶如冬冠一之制













  卤簿䕶军袍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䕶军袍石青缎为之通织金夀字片金縁领及袖端俱织金葵花













  卤簿校尉冬冠一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校尉冬冠豹皮为之顶素铜座上植明黄翎













  卤簿校尉冬冠二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校尉冬冠黑毡为之平檐顶如冬冠一之制













  卤簿校尉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校尉夏冠顶如冬冠














  从耕农官冠 谨按
  本朝定制从耕农官冠青绒为之顶同八品














  从耕农官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从耕农官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彩云捧日













  从耕农官袍 谨按
  本朝定制从耕农官袍青绢为之上加披领腰为襞积如朝袍而不加縁月白绢里













  皇帝雨冠一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以毡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顶崇而前檐深
  蓝布带
  御冬冠时遇雪则加于冠上











  皇帝雨冠二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冠一之制













  皇帝雨冠三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馀俱如雨冠一之
  












  皇帝雨冠四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以毡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顶平而前檐敞
  蓝布带
  御夏冠时遇雨则加于冠上











  皇帝雨冠五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冠四之制













  皇帝雨冠六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馀俱如雨冠四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五>








  皇帝雨衣二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以毡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领下为襞积无袖斜幅相比上敛下递丰前加掩襟领及纽约皆如衣色


cq=32








  皇帝雨衣三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衣二之制













  皇帝雨衣四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纽约青色馀俱如
  雨衣二之制












  皇帝雨衣五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以毡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制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袍称领及纽约皆如衣色












  皇帝雨衣六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衣五之制













  皇帝雨衣七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制如常服袍而袖端平前施掩裆领用青羽缎纽约青色外加袍袖如衣色











  皇帝雨衣八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以毡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制如常服褂而
  加领长与坐齐领及纽约皆如衣色












  皇帝雨衣九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衣八之制













  皇帝雨衣十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制如常服袍而加领长与坐齐袖端平前加掩裆领用青羽缎纽约亦青色











  皇帝雨裳一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裳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左右幅相交上敛下递博上前加浅帷为襞积两旁缀以纽约青色腰为横幅用石青布两末削为带以系之











  皇帝雨裳二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裳油䌷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前为完幅不加浅
  帷馀俱如雨裳一之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冠用红色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蓝布带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袍而䄂端平前施掩裆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坐齐前施掩裆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裳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裳用红色前为完幅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腰为横幅用石青布












  职官雨冠一 谨按乾隆三十二年
  钦定职官雨冠用红色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蓝布带
  民公侯伯子男一品至三品文武官
  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上书房翰林南书房翰林奏事处批本处行走人员皆
  用之










  职官雨冠二 谨按乾隆三十二年
  钦定职官雨冠红色前加縁二寸五分后五寸青色馀俱如雨冠一之制四品至六品文武官皆用之













  职官雨冠三 谨按乾隆三十二年
  钦定职官雨冠青色前加縁二寸五分后五寸红色馀俱如雨冠一之制七品至九品文武官凡有顶带人员以上皆用之












  职官雨衣一 谨按乾隆八年
  钦定职官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袍而袖端平前施掩裆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服之











  职官雨衣二 谨按乾隆八年
  钦定职官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坐齐前施掩裆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服之











  职官雨衣三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雨衣用青色馀俱如雨衣一之制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服之













  职官雨衣四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雨衣用青色馀俱如雨衣二之制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服之













  职官雨裳一 谨按乾隆八年
  钦定职官雨裳用红色前为完幅毡及羽纱油䌷惟其时腰为横幅用石青布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服之











  职官雨裳二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雨裳用青色馀俱如雨裳一之制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服之













  军民雨冠 谨按
  本朝定制军民雨冠用青色毡及油䌷惟其时蓝布带




  皇朝礼器图式卷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冠服三
  皇太后
  皇后
  皇贵妃以下至乡君冠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七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縀为帯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



















  皇太后
  皇后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五行三就共珍珠三百二十四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皇太后
  皇后耳饰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皆同其东珠
  皇贵妃 贵妃以二等 妃以三等 嫔以四等
  皇太子妃亦同珠以二等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朝褂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縁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夀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皇贵妃 皇太子妃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朝褂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縀纱单袷各以其时
  皇贵妃 皇太子妃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朝褂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縀纱单袷各以其时
  皇贵妃 皇太子妃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冬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冬朝袍色用明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貂縁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縁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
  皇贵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冬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冬朝袍色用明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如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要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馀俱如前
  皇贵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冬朝袍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冬朝袍色用明黄片金加海龙縁中无襞积裾后
  开馀俱如前
  皇贵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夏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夏朝袍色用明黄片金缘中有襞积縀纱单袷各
  惟其时馀俱如冬朝袍一
  皇贵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夏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夏朝袍色用明黄片金縁中无襞积裾后开縀纱
  单袷各惟其时馀俱如冬朝袍一
  皇贵妃同

















  皇太后
  皇后领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










  皇太后
  皇后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其宜绦皆明黄色









  皇太后
  皇后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彩帨绿色绣文为五榖丰登佩箴管鞶袠之属
  绦皆明黄色
  皇贵妃 皇太子妃皆同









  皇太后
  皇后冬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夀字縀下石
  青行龙妆縀皆正幅有襞积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皆同 皇太子妃亦同









  皇太后
  皇后夏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夏朝裙片金缘縀纱各惟其时馀俱如冬朝裙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皆同 皇太子妃亦同










  皇太后
  皇后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吉服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用东珠
  皇贵妃 贵妃皆同










  皇太后
  皇后龙褂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春秋棉袷夏以纱冬以裘各惟其时
  皇贵妃 贵妃 妃皆同 皇太子妃亦同








  皇太后
  皇后龙褂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龙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夀文采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衿处行龙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皇贵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龙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龙袍色用明黄绣文五爪金龙八圑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衿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领袖及裙制俱如前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后
  皇后龙袍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后
  皇后龙袍色用明黄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袖领及裾制俱如前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贵妃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贵妃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珍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珍珠一百九十二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縀为帯
  皇太子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贵妃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贵妃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
  皇太子妃同




















  皇贵妃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贵妃金约镂金云十二饰东珠各一间以珊瑚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二百有四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贵妃 皇太子妃皆同









  皇贵妃领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贵妃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皇太子妃同











  皇贵妃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贵妃朝服用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用一盘馀俱如
  皇后朝珠
  皇太子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冬朝冠䕶领垂金黄绦二馀俱如
  皇贵妃冬朝冠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夏朝冠䕶领垂金黄绦二馀俱如
  皇贵妃夏朝冠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朝褂一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朝褂中有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朝褂
  妃 嫔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朝褂二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朝褂中有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朝褂
  妃 嫔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朝褂三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朝褂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朝褂
  妃 嫔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冬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冬朝袍色用金黄片金加貂縁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冬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冬朝袍色用金黄片金加海龙缘中有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冬朝袍三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冬朝袍色用金黄片金加海龙縁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夏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夏朝袍色用金黄中有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夏朝冠
  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夏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夏朝袍色用金黄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夏朝袍
  妃同


















  贵妃领约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领约绦用金黄色馀俱如
  皇贵妃领约
  妃 嫔皆同











  贵妃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朝服用朝珠三盘吉服用一盘绦皆金黄色馀俱如
  皇贵妃朝珠
  妃同










  贵妃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彩帨绿色绣文为五榖丰登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贵妃龙袍 谨按
  本朝定制
  贵妃龙袍色用金黄馀俱如
  皇后龙袍
  妃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妃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妃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共九珍珠各十七上衔猫睛石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各七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珍珠一百八十八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金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縀为帯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妃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妃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





















  妃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
  妃金约镂金云十一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一百九十七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毎具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










  妃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
  妃彩帨绿色绣文为云芝瑞草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












  妃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妃吉服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用碧䃁㺨
  嫔 皇太子妃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共九珍珠各十七上衔𥗴子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各五珍珠各十九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三行二就共珍珠一百七十二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金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縀为帯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





















  嫔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
  嫔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一百七十七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冬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冬朝袍用香色片金加貂缘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冬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冬朝袍用香色片金加海龙縁中有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冬朝袍三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冬朝袍用香色片金加海龙縁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夏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夏朝袍用香色片金縁中有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夏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夏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夏朝袍用香色片金缘中无襞积领后垂金黄绦馀俱如
  皇后夏朝袍



















  嫔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嫔朝服用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用一盘馀俱如
  贵妃朝珠











  嫔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
  嫔彩帨绿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













  嫔龙褂 谨按
  本朝定制
  嫔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衿䕫龙四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嫔龙袍 谨按
  本朝定制
  嫔龙袍用香色片金馀俱如
  皇后龙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子妃冬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妃冬朝袍色用杏黄片金加貂縁中无襞积领后垂明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子妃冬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妃冬朝袍色用杏黄片金加海龙縁中有襞积领后垂明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子妃冬朝袍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妃冬朝袍色用杏黄片金加海龙缘中无襞积领后垂明黄绦馀俱如
  皇后冬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子妃夏朝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妃夏朝袍色用杏黄片金縁中有襞积领后垂明黄绦馀俱如
  皇后夏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子妃夏朝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妃夏朝袍色用杏黄片金縁中无襞积领后垂明黄绦馀俱如
  皇后夏朝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太子妃龙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妃龙袍色用杏黄馀俱如
  皇后龙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子福晋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亲王福晋固伦公主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子福晋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亲王福晋固伦公主皆同




















  皇子福晋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亲王福晋固伦公主皆同










  皇子福晋耳饰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子福晋朝褂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縁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子福晋冬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冬朝袍用香色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縁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縁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俱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皇子福晋夏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夏朝袍用香色片金縁馀俱如冬朝袍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领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朝服用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用一盘绦皆金黄色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彩帨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皇子福晋冬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縀下石青行龙妆縀皆正幅有襞积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夏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夏朝裙片金缘縀纱各惟其时馀俱如冬朝裙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吉服冠薫貂为之顶用红宝石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皇子福晋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皇子福晋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龙下至郡王福晋县主皆同












  亲王福晋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福晋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世子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皆同



cq=33








  世子福晋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世子福晋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孔雀金五馀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未缀珊瑚冠后䕶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和硕公主同









  世子福晋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世子福晋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和硕公主同













  世子福晋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世子福晋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郡王福晋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福晋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郡主同










  郡王福晋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福晋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郡主同













  郡王福晋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福晋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郡主同











  郡王福晋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郡王福晋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县主同













  贝勒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县主同










  贝勒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县主同













  贝勒夫人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金约镂金云七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县主同











  贝勒夫人朝褂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朝褂色用石青制如
  皇子福晋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勒夫人冬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冬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片金加海龙缘制如
  皇子福晋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勒夫人夏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夏朝袍片金缘馀俱如冬朝袍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勒夫人领约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领约制如
  皇子福晋绦用石青色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勒夫人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朝珠三盘制如
  皇子福晋绦用石青色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勒夫人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彩帨制如
  皇子福晋绦用石青色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勒夫人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吉服褂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郡君同













  贝勒夫人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夫人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下至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贝子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夫人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郡君同










  贝子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夫人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郡君同













  贝子夫人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夫人金约镂金云六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郡君同











  贝子夫人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贝子夫人吉服褂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行蟒各一团县君同













  镇国公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夫人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县君同










  镇国公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夫人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县君同













  镇国公夫人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夫人金约镂金云五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县君同











  镇国公夫人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公夫人吉服褂色用石青绣花八团辅国公夫人乡君皆同













  辅国公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夫人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䕶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縀为帯镇国公女乡君同









  辅国公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夫人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镇国公女乡君同













  辅国公夫人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夫人金约镂金云四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镇国公女乡君同











  辅国公女乡君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女乡君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馀俱如辅国公夫人冬朝冠












  辅国公女乡君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女乡君夏朝冠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馀俱如辅国公夫人夏朝冠












  辅国公女乡君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公女乡君金约镂金云三饰东珠各一馀俱如辅国公夫人金约




  皇朝礼器图式卷六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七
  冠服四民公夫人以下冠服





















  民公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冬朝冠薫貂为之上缀朱纬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前缀金簪三饰以珠宝䕶领绦用石青色其冠簪及绦色下达命妇俱如之











  民公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夏朝冠青绒为之馀俱如冬朝冠其冠制下达命妇俱如之













  民公夫人金约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金约青縀为之红片金里中缀镂金火焰饰珍珠一左右金龙凤各一后垂青縀带二亦红片金里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耳饰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朝褂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縁绣文前行蟒二后行蟒一领后垂石青绦杂饰惟宜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冬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冬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縁绣文前后正蟒各一两肩行蟒各一襟行蟒四中无襞积披领行蟒二袖端正蟒各一袖相接处行蟒各二后垂石青绦杂饰惟宜下至三品命妇奉国将军夫人皆同









  民公夫人夏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夏朝袍片金縁制如冬朝袍下至三品命妇奉国将军夫人皆同













  民公夫人领约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领约镂金为之饰红蓝小宝石五两端垂石青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朝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朝珠三盘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杂饰各惟其宜绦用石青色下至五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彩帨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彩帨月白色不绣花文杂佩惟宜绦皆石青色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冬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冬朝裙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縀下石青行蟒妆縀皆正幅有襞积下至三品命妇奉国将军夫人皆同












  民公夫人夏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夏朝裙片金缘縀纱各惟其时馀俱如冬朝裙下至三品命妇奉国将军夫人皆同












  民公夫人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吉服冠薫貂为之顶用珊瑚侯伯夫人一品命妇镇国将军夫人子夫人皆同其冠制下达命妇俱如之












  民公夫人吉服褂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吉服褂色用石青绣花八圑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民公夫人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夫人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九蟒皆四爪下至三品命妇奉国将军夫人皆同













  侯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侯夫人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













  侯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侯夫人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














  伯夫人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伯夫人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













  伯夫人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伯夫人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














  一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镇国将军夫人子夫人皆同













  一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镇国将军夫人子夫人皆同













  二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辅国将军夫人男夫人皆同













  二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辅国将军夫人男夫人皆同













  二品命妇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品命妇吉服冠顶镂花珊瑚辅国将军夫人男夫人皆同













  三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奉国将军夫人同













  三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奉国将军夫人同













  三品命妇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品命妇吉服冠顶用蓝宝石奉国将军夫人同













  四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四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奉恩将军夫人同













  四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四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奉恩将军夫人同













  四品命妇朝袍 谨按
  本朝定制四品命妇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前后行蟒各二中无襞积后垂石青绦杂饰惟宜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四品命妇朝裙 谨按
  本朝定制四品命妇朝裙片金缘上用绿縀下石青行蟒妆縀皆正幅有襞积下至七品命妇皆同













  四品命妇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四品命妇吉服冠顶用青金石奉恩将军夫人同













  四品命妇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四品命妇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八蟒皆四爪奉恩将军夫人五六品命妇皆同













  五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五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













  五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五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














  五品命妇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五品命妇吉服冠顶用水晶














  六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六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













  六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六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














  六品命妇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六品命妇吉服冠顶用砗磲














  七品命妇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七品命妇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













  七品命妇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七品命妇夏朝冠顶饰俱如冬朝冠














  七品命妇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七品命妇吉服冠顶用素金














  七品命妇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七品命妇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五蟒皆四爪




  皇朝礼器图式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八
  乐器一朝会





















  朝会中和韶乐麾 谨按隋书音乐志帝出黄门侍郎举麾于殿上掌故应之举于阶下奏康韶之乐旧唐书音乐志协律郎举麾乐作仆麾乐止元史礼乐志麾长七尺画升龙于上以涂金龙首朱杠悬之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麾黄縀为之长五尺四寸六分阔一尺八分绣云龙其端饰蓝縀长八寸一分绣星云文中为日华金篆中和字上下皆缀横木上纵五寸七分镂双龙下纵三寸六分镂山水形皆涂金结黄绒𬘓衔于龙口悬以朱杠长八尺一寸围三寸三分杠端饰涂金铜龙长一尺九分曲首向前四寸六分座高二尺五寸六分阔一尺五寸三分亦以金䯱之祭祀燕飨中和韶乐麾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一黄锺 谨按周礼春官镈师郑康成注镈如钟而大贾公彦疏以其形如钟而大独在一虡隋书音乐志设十二镈钟各依辰位而应其律乾隆二十四年江西临江府得古镈钟抚臣以献扵
  朝适当西师奏凯之时功成乐作式彰瑞应
  上既考古制釐定其名复
  诏乐部仿铸镈钟十二以备宫悬第一钟应黄锺之律十一月用之两栾高一尺八寸三分二釐中高一尺六寸一分于径一尺五寸一分八釐横一尺一寸三分九釐两舞相距一尺一寸九分六釐横一尺三分六釐甬长一尺八分径四寸三分二釐衡径三寸八分旋径四寸八分阔一寸四分四釐虫长三寸三釐阔一寸八分二釐厚一寸二分一厘虫孔长一寸五分一厘阔一寸一厘乳凡三十六高一寸四分四釐镌识处高九寸一分一厘上阔三寸三釐下阔四寸五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一黄锺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六日庚子铸成俱篆文簨虡皆涂金通高九尺二寸五分厚三寸八分上簨左右刻龙首阔五尺四寸高一尺一寸中簨阔二尺七寸高四寸簨上有业高七寸镂云龙附簨结黄绒𬘓以悬钟虡高五尺六寸五分阔四寸承以五采伏狮高一尺二寸五分下为趺高亦如之纵二尺四寸横一尺二寸趺上垣高三寸镂山水形上簨脊树金鸾咮衔五采流苏龙口亦如之下垂至趺第二大吕第三太蔟亦用此簨虡击具为卧鼓形有柄䯱朱凡钟磬皆如之
  圜丘
  祈榖坛
  天神坛镈钟皆同燕飨中和韶乐镈钟第一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二大吕 谨按
  御制镈钟第二应大吕之吕十二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七寸六釐中高一尺五寸一分七釐于径一尺四寸二分二釐横一尺六分六釐两舞相距一尺二寸一分三釐横九寸七分甬长一尺一分一厘径四寸四釐衡径二寸六分六釐旋径四寸四分九釐阔一寸三分四釐虫长二寸八分四釐阔一寸七分厚一寸一分四釐虫孔长一寸四分二釐阔九分四釐乳凡三十六高一寸三分四釐镌识处高八寸五分三釐上阔二寸八分四釐下阔三寸七分九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二大吕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镈钟第二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三太蔟 谨按
  御制镈钟第三应太蔟之律正月用之两栾高一尺六寸二分中高一尺四寸四分于径一尺三寸五分横一尺一分二釐两舞相距一尺一寸五分二釐横九寸一分二釐甬长九寸六分径三寸八分四釐衡径二寸五分三釐旋径四寸二分六釐阔一寸二分八釐虫长二寸七分阔一寸六分二釐厚一寸八釐虫孔长一寸三分五釐阔九分乳凡三十六高一寸二分八釐镌识处高八寸一分上阔二寸七分下阔三寸六分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三太蔟年月俱如前
  太庙
  奉先殿
  朝日坛
  太岁坛镈钟皆同燕飨中和韶乐镈钟第三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四夹锺 谨按
  御制镈钟第四应夹锺之吕二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五寸一分七釐中高一尺三寸四分八釐于径一尺二寸六分四釐横九寸四分八釐两舞相距一尺七分八釐横八寸六分三釐甬长八寸九分八釐径三寸五分九釐衡径二寸三分七釐旋径三寸九分九釐阔一寸一分九釐虫长二寸五分二釐阔一寸五分一厘厚一寸一厘虫孔长一寸二分六釐阔八分四釐乳凡三十六高一寸一分九釐镌识处高七寸五分八釐上阔二寸五分二釐下阔三寸三分七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四夹锺年月俱如前簨虡通高九尺二寸五分厚二寸八分上簨阔四尺七寸高一尺一寸中簨阔二尺一寸高三寸六分左右两虡高六尺三寸五分阔三寸六分趺高九寸纵二尺一寸横一尺垣高二寸五分狮身出垣六寸五分下施几二纵二尺三寸横一尺二寸高一尺三寸以符第一虡高下之制馀俱同第一簨虡第五姑洗第六仲吕亦用此簨虡
  社稷坛
  帝王庙
  文庙春祭镈钟皆同燕飨中和韶乐镈钟第四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五姑洗 谨按
  御制镈钟第五应姑洗之律三月用之两栾高一尺四寸四分中高一尺二寸八分于径一尺一寸横九寸两舞相距一尺二分四釐横八寸一分九釐甬长八寸五分三釐径一寸四分一厘衡径二寸二分五釐旋径三寸七分九釐阔一寸一分二釐虫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四分四釐厚九分六釐虫孔长一寸二分阔八分乳凡三十六高一寸一分三釐镌识处高七寸二分上阔二寸四分下阔三寸二分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五姑洗年月俱如前
  先农坛镈钟同燕飨中和韶乐镈钟第五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六仲吕 谨按
  御制镈钟第六应仲吕之吕四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三寸四分八釐中高一尺一寸九分八釐于径一尺一寸二分三釐横八寸四分一厘两舞相距九寸五分八釐横七寸六分七釐甬长七寸九分九釐径三寸一分九釐衡径二寸一分旋径三寸五分五釐阔一寸六釐虫长二寸二分四釐阔一寸三分四釐厚八分九釐虫孔长一寸一分二釐阔七分四釐乳凡三十六高一寸六釐镌识处高六寸七分四釐上阔二寸二分四釐下阔二寸九分九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鏄钟第六仲吕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镈钟第六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七蕤宾 谨按
  御制镈钟第七应蕤宾之律五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二寸八分中高一尺一寸三分七釐于径一尺六分六釐横七寸九分九釐两舞相距九寸一分二釐横七寸二分八釐甬长七寸五分八釐径三寸三釐衡径一寸九分九釐旋径三寸三分七釐阔一寸一厘虫长二寸一分三釐阔一寸二分七釐厚八分五釐虫孔长一寸六釐阔七分一厘乳凡三十六高一寸一厘镌识处高六寸四分上阔二寸一分三釐下阔二寸四分八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七蕤宾年月俱如前簨虡通高九尺二寸五分厚二寸八分左右两虡高六尺五分阔三寸六分上簨中簨狮趺尺寸俱同第二簨虡下施几三纵三尺六寸六分横二尺三寸高一尺六寸馀俱同第一簨虡第八林锺第九夷则亦用此簨虡燕飨中和韶乐镈钟第七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八林锺 谨按
  御制鏄钟第八应林锺之吕六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二寸一分五釐中高一尺八分于径一尺一分二釐横七寸五分九釐两舞相距八寸六分四釐横六寸九分一厘甬长七寸二分径二寸八分八釐衡径一寸八分九釐旋径三寸二分阔九分六釐虫长二寸二釐阔一寸二分一厘厚八分一厘虫孔长一寸一厘阔六分七釐乳凡三十六高九分六釐镌识处高六寸七釐上阔二寸二釐下阔二寸七分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八林锺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镈钟第八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九夷则 谨按
  御制镈钟第九应夷则之律七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一寸三分七釐中高一尺一分一厘于径九寸四分八釐横七寸一分一厘两舞相距八寸九釐横六寸四分七釐甬长六寸七分四釐径二寸六分九釐衡径一寸七分七釐旋径二寸九分九釐阔八分九釐虫长一寸八分九釐阔一寸一分三釐厚七分五釐虫孔长九分四釐阔六分三釐乳凡三十六高八分九釐镌识处高五寸六分八釐上阔一寸八分九釐下阔二寸五分二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九夷则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鏄钟第九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十南吕 谨按
  御制镈钟第十应南吕之吕八月用之两栾高一尺八分中高九寸六分于径九寸横六寸七分五釐两舞相距七寸六分八釐横六寸一分四釐甬长六寸四分径二寸五分六釐衡径一寸六分八釐旋径二寸八分四釐阔八分五釐虫长一寸八分阔一寸八釐厚七分二釐虫孔长九分阔六分乳凡三十六高八分五釐镌识处高五寸四分上阔一寸八分下阔二寸四分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十南吕年月俱如前簨虡通高九尺二寸五分厚二寸八分左右两虡高五尺六寸五分阔三寸六分上簨中簨狮趺尺寸皆同第三簨虡下施几三纵三尺六寸六分横二尺三寸高二尺馀俱同第一簨虡第十一无射第十二应锺亦用此簨虡
  社稷坛
  帝王庙
  文庙秋祭镈钟
  夕月坛镈钟皆同燕飨中和韶乐镈钟第十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十一无射 谨按
  御制镈钟第十一应无射之律九月用之两栾高一尺一分一厘中高八寸九分八釐于径八寸四分二釐横六寸二分二釐两舞相距七寸一分九釐横五寸七分五釐甬长五寸九分九釐径二寸三分九釐衡径一寸五分八釐旋径二寸六分六釐阔七分九釐虫长一寸六分八釐阔一寸一厘厚六分七釐虫孔长八分四釐阔五分六釐乳凡三十六高七分九釐镌识处高五寸五釐上阔一寸六分八釐下阔二寸二分四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十一无射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
  韶乐镈钟第十一同




















  朝会中和韶乐镈钟第十二应锺 谨按
  御制镈钟第十二应应锺之吕十月用之两栾高九寸六分中高八寸五分三釐于径七寸九分九釐横五寸九分九釐两舞相距六寸八分二釐横五寸四分六釐甬长五寸六分八釐径二寸二分七釐衡径一寸四分九釐旋径二寸五分一厘阔七分五釐虫长一寸五分九釐阔九分五釐厚六分六釐虫孔长七分九釐阔五分三釐乳凡三十六高七分五釐镌识处高四寸八分上阔一寸六分下阔二寸一分三釐前镌
  御制铭后镌镈钟第十二应锺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
  韶乐镈钟第十二同




















  朝会中和韶乐编钟 谨按周礼春官磬师击编钟隋书音乐志编钟小钟也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上下皆八合十六钟悬于一簨虡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编钟范金为之十六枚同虡应十二正律四倍律阴阳各八以厚薄为次薄者声浊厚者声清纽为双龙中为云龙文近唇如满月者六以受击形制皆同高七寸四分四釐九毫中径七寸一分四釐六毫上下径皆五寸三釐九毫前镌康熙五十四年制后各镌律名簨虡皆涂金通高九尺中横为三簨上簨左右刻龙首阔一丈中下二簨俱阔六尺四寸高三寸五分刻朵云各八下垂金钩以悬钟上业镂云龙文高七寸四分下业镂山水形高一寸五分虡高六尺四寸阔四寸一分厚如之承以五采伏狮高一尺六分下为趺纵二尺四寸横一尺高如之趺上垣高三寸镂山水形上簨脊树金鸾五咮衔五采流苏龙首亦如之垂至趺祭祀燕飨中和韶乐编钟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一黄锺 谨按礼记明堂位叔之离磬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编之则杂而小离之则特而大叔之离磬则专虡之特磬乾隆二十四年西域耆定和阗悉入版图采玉丰博可叶鸣球
  上允廷议依律琢特磬十二以俪鏄钟第一磬应黄锺之律十一月用之股修一尺四寸五分八釐博一尺九寸三釐五毫鼔修二尺一寸八分七釐博七寸二分九釐厚七分二釐九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一黄锺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九日癸卯琢成簨虡形制尺寸皆同镈钟惟上簨左右刻凤首趺饰卧凫白羽朱喙附簨结黄绒𬘓以悬磬第二大吕第三太蔟亦用此簨虡
  圜丘
  祈榖坛
  天神坛特磬皆同燕飨中和韶乐特磬第一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二大吕 谨按
  御制特磬第二应大吕之吕十二月用之股修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二毫博一尺二分三釐九毫鼔修二尺四分七釐八毫博六寸八分二釐六毫厚七分六釐八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二大吕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特磬第二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三太蔟 谨按
  御制特磬第三应太蔟之律正月用之股修一尺二寸九分六釐博九寸七分二釐鼓修一尺九寸四分四釐博六寸四分八釐厚八分九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三太蔟年月俱如前
  太庙
  奉先殿
  朝日坛
  太岁坛特磬皆同燕飨中和韶乐特磬第三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四夹锺 谨按
  御制特磬第四应夹锺之吕二月用之股修一尺二寸一分三釐六毫博九寸一分四毫鼓修一尺八寸二分四毫博六寸六釐八毫厚八分六釐四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四夹锺年月俱如前簨虡形制尺寸俱同镈钟上簨下趺俱同第一簨虡第五姑洗第六仲吕亦用此簨虡
  社稷坛
  帝王庙
  文庙春秋特磬皆同燕飨中和韶乐特磬第四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五姑洗 谨按
  御制特磬第五应姑洗之律三月用之股修一尺一寸五分二釐博八寸六分四釐鼓修一尺七寸二分八釐博五寸七分六釐厚九分一厘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五姑洗年月俱如前
  先农坛特磬同燕飨中和韶乐特磬第五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六仲吕 谨按
  御制特磬第六应仲吕之吕四月用之股修一尺七分八釐六毫博八寸八釐九毫鼓修一尺六寸一分七釐九毫博五寸三分九釐三毫厚九分七釐二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六仲吕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特磬第六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七蕤宾 谨按
  御制特磬第七应蕤宾之律五月用之股修一尺二分四釐博七寸六分八釐鼓修一尺五寸三分六釐博五寸一分二釐厚一寸二釐四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七蕤宾年月俱如前簨虡及几形制尺寸俱同镈钟上簨下趺俱同第一簨虡第八林锺第九夷则亦用此簨虡燕飨中和韶乐特磬第七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八林锺 谨按
  御制特磬第八应林锺之吕六月用之股修九寸七分二釐博七寸二分九釐鼓修一尺四寸五分八釐博四寸八分六釐厚一寸六釐四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八林锺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特磬第八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九夷则 谨按
  御制特磬第九应夷则之律七月用之股修九寸一分二毫博六寸八分二釐六毫鼓修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三毫博四寸五分五釐一毫厚一寸七釐八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九夷则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韶
  乐特磬第九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十南吕 谨按
  御制特磬第十应南吕之吕八月用之股修八寸六分四釐博六寸四分八釐鼓修一尺二寸九分六釐博四寸三分二釐厚一寸一分五釐二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十南吕年月俱如前簨虡及几形制尺寸俱同镈钟上簨下趺俱同第一簨虡第十一无射第十二应锺亦同此簨虡
  社稷坛
  帝王庙
  文庙秋祭特磬
  夕月坛特磬皆同燕飨中和韶乐特磬第十亦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十一无射 谨按
  御制特磬第十一应无射之律九月用之股修八寸九釐博六寸六釐七毫鼓修一尺二寸一分三釐五毫博四寸四釐五毫厚一寸二分一厘三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十一无射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
  韶乐特磬第十一同










  朝会中和韶乐特磬第十二应锺 谨按
  御制特磬第十二应应锺之吕十月用之股修七寸六分八釐博五寸七分六釐鼓修一尺一寸五分二釐博三寸八分四釐厚一寸二分九釐六毫前镌
  御制铭后镌特磬第十二应锺年月俱如前燕飨中和
  韶乐特磬第十二同










  朝会中和韶乐编磬 谨按周礼春官磬师掌教击磬郑康成注磬亦编仪礼大射仪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西阶之西颂磬东面郑康成注皆编而县之隋书音乐志磬用玉若石为之悬如编钟之法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编磬灵璧石为之十六枚同虡以厚薄应律如编钟之法两面绘云龙形制皆同股修俱七寸二分九釐博俱五寸四分六釐七毫鼓修俱一尺九分三釐五毫博俱三寸六分四釐五毫股侧镌康熙五十四年制鼓侧各镌律名中穿小孔以黄绒𬘓悬之上下各八簨虡形制尺寸皆同编钟惟上簨左右刻凤首脊树金凤五上业镂凤文趺饰卧凫白羽朱喙祭祀燕飨中和韶乐编磬皆同惟
  圜丘
  祈榖坛以碧玉为之
















  朝会中和韶乐琴 谨按礼记明堂位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邢昺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五弦者此常用之琴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琴合桐梓为之髤以漆七弦皆以朱前广后狭上圆下方中虚通长三尺一寸五分九釐额阔五寸一分三毫肩阔五寸八分三釐一毫尾阔四寸三分七釐四毫岳山高四分八釐六毫厚二分四釐三毫龙口阔一寸二分龙池长六寸二分三釐七毫凤池长二寸五分一厘一毫阔皆六分四釐八毫凫掌高一寸一分三釐四毫雁足高八分九釐一毫轸七长一寸五分三釐九毫轸池长三寸七分二釐六毫阔五分六釐七毫穿孔以受轸轸末结黄绒𬘓上出以绾弦绕龙口下系雁足左四右三弦自岳山至龙口二尺九寸一分六釐徽凡十三饰以蚌岳山焦尾皆以檀髤金几承之黄縀羃祭祀燕飨中和韶乐琴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瑟 谨按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郑康成注越瑟厎孔也尔雅释乐大瑟谓之洒邢昺疏世本曰庖牺氏作五十弦黄帝破为二十五弦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瑟斵桐为之髤以漆二十五弦前广后狭上圆下方中虚而高两端俯通长六尺五寸六分一厘前阔一尺四寸五分八釐足高二寸九分一厘六毫后阔一尺二寸三分九釐三毫足高二寸一分八釐七毫前后梁高阔俱七分二釐九毫越二前方径四寸三分七釐四毫后上圆下平径如之下阔五寸一分三毫梁外各穿孔二十五以受弦弦首出前梁外末入后梁外孔从越回至后梁上各于本弦绾之梁内弦长四尺三寸七分四釐中一弦黄外十二弦为阳均内十二弦为阴均皆朱各设柱以和之梁内绘云龙前后锦文侧为流云后端承弦以黄縀绣龙弦孔饰以蚌梁以檀髤金座二承之祭祀燕飨中和韶乐瑟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排箫 谨按周礼春官笙师掌教龡竽笙埙籥箫箎篴管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郭璞注十六管长尺二寸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排箫比竹为之十六管阴阳各八自左而右列二倍律六正律以协阳均自右而左列二倍吕六正吕以协阴均其长与径皆如本律管面各镌律名以木为椟中凹而虚以受管外出一寸九分上齐下参差椟高九寸四分七釐七毫厚一寸九釐三毫口阔六寸九分九釐八毫肩阔一尺一寸六分一厘足相距一尺一寸三分三釐五毫随管之长短左右渐张以掩之通髤以朱绘金龙中以金书康熙
  御制下施小镮垂五采流苏祭祀燕飨中和韶乐排箫皆
  


















  朝会中和韶乐箫 谨按周礼春官笙师郑康成注今时所吹五空竹篴沈括夣溪笔谈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是今之尺八陈旸乐书箫管之制六孔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篴朱子语类今之箫乃古之笛马端临文献通考短箫铙歌单吹鼓吹之乐也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箫断竹为之阳月用姑洗箫以四倍黄锺管为体长一尺七寸七分五毫径四分三釐五毫阴月用仲吕箫以三倍半黄锺管为体长一尺六寸九分三釐四毫径四分一厘六毫皆前五孔后一孔旁二孔相并以出音上开山口径二分通髤以朱绘云龙旁孔垂五采流苏朝会丹陛大乐祭祀耕耤采桑燕飨凯旋乐凡用箫者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笛 谨按许慎说文笛七孔筒也智匠古今乐录横吹张骞入西域始𫝊之宋史乐志六窍为篴六律之声备焉马端临文献通考笛首为龙头有绶帯下垂元史礼乐志龙笛横吹之管首制龙头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笛断竹为之阳月用姑洗笛径四分三釐五毫吹孔至末一尺二寸五分一厘七毫阴月用仲吕笛径四分一厘六毫吹孔至末一尺一寸九分七釐二毫通长俱一尺八寸二分八釐六毫体长径各与箫同左第一为吹孔次加竹膜焉右六孔以协律旁二孔相对以出音末二孔向上间纒以丝两端加龙首龙尾皆木质首长二寸四分尾减二分通髤以朱绘花文旁孔垂五采流苏朝会丹陛大乐卤簿
  巡幸祭祀耕耤采桑燕飨凯旋乐凡用笛者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篪 谨按尔雅释乐大篪谓之沂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张揖广雅篪八孔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篪之为器有底之笛也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篪断竹为之阳月用姑洗篪以三十二倍黄锺管为体径八分七釐吹孔至末九寸九分五釐阴月用仲吕篪以二十八倍黄锺管为体径八分三釐二毫吹孔至末九寸五分二釐五毫皆通长一尺四寸上为吹孔向外五孔向内一孔下二孔相并为一以出音管末有底窍其中吹孔上留竹节以闭音间纒以丝髤朱绘云龙出音孔垂五采流苏祭祀燕飨中和韶乐篪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笙 谨按书益稷笙镛以间礼记明堂位女娲氏之笙簧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周礼春官笙师郑康成注郑司农云笙十三簧马端临文献通考唐乐图所𫝊十七管之笙通黄锺均声清乐用之宋朝大乐所𫝊之笙并十七簧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其簧十二以应十二律其一以象闰也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笙竹管匏身大笙十七管皆有簧以黄锺三十二分积七之管为体径一分六釐五毫小笙亦十七管惟十三簧以黄锺八分积一之管为体径一分三釐七毫匏靣穿孔环植之左右分列束以竹丝中管最长以次短象凤翼本丰末敛象凤身管本以檀窍其中而有底削半以薄铜叶障孔开簧口点以蜡珠其上各按律分穿出音孔管端穿气孔匏之半接吹管端为吹孔匏身及吹管髤漆镂云龙文填以金吹管外垂五采流苏朝会丹陛大乐卤簿
  巡幸祭祀耕耤采桑燕飨凯旋乐凡用笙者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埙 谨按尔雅释乐大埙谓之嘂郭璞注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今太乐旧埙七孔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埙埏土为之阳月用黄锺埙以八倍黄锺积为体内高二寸二分三釐腰内径一寸七分一厘七毫底内径一寸一分六釐八毫阴月用大吕埙以七倍黄锺积为体内高二寸一分三釐三毫腰内径一寸六分四釐二毫底内径一寸一分一厘七毫皆七孔上为吹孔前四后二以叶律通髤以朱绘金云龙合乐时乐工以手捧埙底悬五采流苏于指间祭祀燕飨中和韶乐埙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鼓 谨按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郑康成注足谓四足也楹谓之柱贯中上出也仪礼大射仪建鼓在阼阶西郑康成注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贾公彦疏周人县鼓今言建鼓用殷法也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鼔木匡冒革靣径二尺三寸四釐围九尺六寸五分一厘厚三尺四寸五分七釐面绘云龙縁边绘花文俱五采两端涂金钉二层匡两旁饰六角镂金盘龙各二衔金镮匡半穿方孔贯以柱上出擎盖下植至趺盖上穹下方高一尺四寸三分径四尺四寸羃以黄縀绣云龙曲梁四垂加龙首出幨一尺二寸重幨四周深一尺三寸一分中绣正龙旁行龙盖顶高九寸三分涂金上植金鸾承鼓以曲木四岐抱匡镂金云文其下高二尺四寸三分末为圎座高一尺九寸二分趺四出有垣各饰伏狮镮及鸾咮龙口并垂五采流苏击以桴髤朱直柄圎首凡鼓皆如之祭祀燕飨中和韶乐鼓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搏拊 谨按书益稷搏拊琴瑟孔安国𫝊搏拊以韦为之实之以糠所以节乐孔颕达正义搏拊形如鼓击之以节乐汉初相𫝊为然也周礼春官大师令奏击拊郑康成注拊形如鼓贾公彦疏先郑之意击拊谓若尚书云击石拊石皆是作用之名拊非乐器后郑不从者此击拊谓若下文鼓𣌾及击应鼙之类彼𣌾鼙是乐器则知此拊亦乐器也白虎通引尚书大𫝊云拊革装之以糠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搏拊如鼔而小面径七寸二分九釐中围三尺五分三釐六毫厚一尺四寸五分八釐绘饰与鼓同匡旁饰六角镂金盘龙二衔金镮系黄绒𬘓卧置趺上垣为云纹以承之趺凡三层通髤以金高一尺一寸五分二釐纵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二毫横九寸一分二毫凡合乐以𬘓悬于项击以左右手鼓一搏拊二以为节祭祀燕飨中和韶乐搏拊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柷 谨按书益稷合止柷敔孔颕达正义柷如漆桶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止者其椎名颜师古汉书注柷与俶同俶始也乐将作先鼓之故谓之柷旧唐书音乐志方靣各二尺馀旁开圎孔宋史乐志先儒之说曰有柄连底挏之郑康成以为设椎其中撞之撞击之法宜用康成之说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旧柷四面画山卉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柷斵木为之形方如斗上广下狭上方二尺一寸八分七釐下方一尺六寸九分四毫厚七分二釐九毫深一尺四寸五分八釐边径二寸二釐厚一寸二分一厘外绘山水楼阁口及柱皆涂金里髤以漆三面中隆起为鼔形以受击一靣中穿孔以出音趺高三寸三釐方二尺四分八釐亦涂金止长四寸八分六釐髤以绿柄一尺二寸一分三釐髤以朱其端为金云系黄绒𬘓祭祀燕飨中和韶乐柷皆同
















  朝会中和韶乐敔 谨按周礼春官小师掌教鼔鼗柷敔尔雅释乐所以鼔敔谓之籈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刻以木长尺栎之籈者其名旧唐书音乐志碎竹以击其首而逆刮之以止乐也
  本朝定制朝会中和韶乐敔雕木为之如伏虎形红黑斑文龃龉在背上具五色以三相间凡二十七首高九寸四分七釐尾高八寸一分阔六寸四分八釐通长二尺一寸八分七釐龃龉之分七寸二分九釐以崇牙承之趺高一尺二分四釐纵二尺一寸八分四釐横一尺二寸一分三釐旁施两耳长三寸六分四釐以置籈通涂以金籈以竹长二尺四寸三分围四寸五分六釐四毫柝其半为二十四茎于龃龉上横栎之祭祀燕飨中和韶乐敔皆同

















  朝会丹陛大乐戏竹 谨按元史礼乐志戏竹制如籈上系流苏香囊执而偃之以止乐
  本朝定制朝会丹陛大乐戏竹析竹为之髤以朱凡五十茎长三尺六寸四分五釐承以涂金葫芦垂五采流苏柄亦髤朱长六尺四寸八分二人执之立丹陛上合则乐作分则乐止燕飨丹陛大乐戏竹同









  朝会丹陛大乐云锣 谨按元史礼乐志云璈制以铜为小锣王圻三才图会云锣即云璈十面同一木架
  本朝定制朝会丹陛大乐云锣范铜为之形如小铜盘十枚同悬应四正律六半律分厚薄如编钟之法靣径三寸五分二釐厎径二寸六分三釐深五分四釐四周穿窍系以黄绒𬘓中四左右各三合三行为九宫形上加一焉架髤以朱顶饰火珠两端龙首左右两端亦如之垂五采流苏通高二尺阔一尺五寸承以涂金云龙柄长五寸五分击以小椎绿色朱柄卤簿
  巡幸祭祀燕飨凯旋乐凡用云锣者皆同











cq=34








  朝会丹陛大乐管 谨按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𥰚唐书礼乐志八曰竹有管杜佑通典以芦为首竹为管元史礼乐志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窍七唐顺之稗编大乐以此先诸乐谓之头管
  本朝定制朝会丹陛大乐管以坚木或骨角为之大小各二大管以姑洗律管为体径二分七釐四毫通长五寸七分六釐小管以黄锺半积同形管为体径二分一厘七毫通长五寸六分二毫前七孔后一孔间束以弦两端象牙为饰以芦哨入管端吹之垂五采流苏卤簿
  巡幸燕飨凯旋乐凡用管者皆同




















  朝会丹陛大乐大鼓 谨按隋书礼仪志鼓吹一部大鼓十八具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交龙为笋虡下有趺中悬鼓元史礼乐志庭中设则有大木架又有击挝高座
  本朝定制朝会丹陛大乐大鼓木匡冒革面径三尺六寸四分五釐中围一丈五尺二寸六分八釐一毫厚三尺二寸四分面髤以黄绘五采云龙匡髤朱绘交龙上下涂金钉二层匡半涂金镮四腹施铜胆承以髤朱架高六尺四柱相距五尺五寸绘蟠龙柱半各有涂金钩附镮平悬之柱端蹲金狮高一尺一寸下横木交十字以枢合之鼓衣红縀为之绿垂幨并销金云龙燕飨丹陛大乐大鼔同




















  朝会丹陛大乐杖鼓 谨按陈旸乐书唐有正鼓和鼓之别后周有三等之制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后世谓之杖鼓拍鼔马端临文献通考震鼔之制广首而纎腹即杖鼓也汉人所用之鼔元史礼乐志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采绣带
  本朝定制朝会丹陛大乐杖鼓木匡细腰厚一尺九寸四分四釐上下规铁匡以冒革径一尺二寸九分六釐縁以绿皮缀金钩各八以黄绒𬘓交络腰加束焉径各八寸一分髤黄绘云龙匡亦髤黄为正龙相向腰饰绿皮蕉叶纹以髤朱片竹击之衣与大鼓同架为六柱相距以横木交贯凡二层髤以朱
  先蚕坛乐燕飨丹陛大乐凯旋凯歌乐杖鼓皆同


















  朝会丹陛大乐拍板 谨按旧唐书音乐志拍板长阔如手厚寸馀以韦连之击以代抃马端临文献通考大者九板小者六板陈旸乐书以檀若桑木为之
  本朝定制朝会丹陛大乐拍板斵木为之左右各三近上横穿二孔聨以黄绒𬘓长一尺一寸五分二釐上阔二寸一分六釐中阔一寸九分二釐下阔二寸五分六釐外二板厚四分五釐内四板厚三分八釐卤簿
  先蚕坛乐耕耤禾词乐采桑桑歌乐燕飨丹陛大乐清
  乐拍板皆同












  皇朝礼器图式卷八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九
  乐器二卤簿
  巡幸耕耤采桑祭祀燕飨凯旋诸乐器




















  卤簿鼓吹大乐金 谨按刘熙释名金禁也为进退之禁也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金范铜为之面平径一尺四寸五分深二寸二分旁穿二孔以黄绒𬘓系于木柄提之柄髤以朱击以椎形如瓜黄韦为之柄亦髤朱
  巡幸铙吹乐凯旋铙歌乐金皆同









  卤簿鼓吹大乐钲 谨按杜佑通典近世有如大铜叠县而击之以节鼓呼曰钲马端临文献通考鼓吹钲其来尚矣今太常鼓吹部用之钲形圆如铜锣辽史乐志鼓吹前部第一金钲十二元史礼乐志金钲二制如铜槃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钲范铜为之形如槃面平径八寸六分深一寸二分边阔八分穿六孔两孔相比周以木𬻻亦穿孔以黄绒𬘓聫属之𬻻左右铜镮二系黄绒𬘓悬之于项击以椎髤朱圆首























  卤簿鼓吹大乐大铜角 谨按隋书音乐志长鸣色角一百二十具供大驾唐书礼乐志平高昌收其乐有铜角王圻三才图会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大铜角范铜为之上敛下丰通长三尺六寸七分二釐平分各一尺九寸四分中为圆球衔其上纳之于筒用则引而伸之上口径四分下口径六寸四分相衔处径一寸四分上半藏二寸二分喙长一寸四分悬红黄緌
  巡幸铙吹乐凯旋铙歌乐大铜角皆同





















  卤簿鼓吹大乐小铜角 谨按隋书音乐志次鸣色角一百二十具供大驾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小铜角范铜为之上直下哆通长四尺一寸上二尺三寸七分下一尺九寸四分各有圆球相衔引纳如大铜角上口径二分下口径四寸三分相衔处径五分上半藏二寸一分亦系红黄緌
  巡幸铙吹乐凯旋铙歌乐小铜角皆同








  卤簿鼓吹大乐龙鼔 谨按隋书音乐志大鼔小鼓大驾鼓吹并朱漆画元史仪卫志崇天卤簿云和乐仗鼓三十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龙鼓木𬻻冒革面径一尺五寸三分中围五尺四寸三釐五毫厚六寸四分面髤以黄绿縁朱𬻻并绘云龙上下皆涂金钉旁金镮四系黄绒𬘓行则悬于项陈则置于架架为朱攒竹三两端涂金贯以枢而搘之近下约以黄绒𬘓鼔衣如朝会中和韶乐大鼔之制























  卤簿鼓吹大乐杖鼓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杖鼔面绘流云中为太极上下缀金钩各六匡髤以漆绘金花文腰绘金蕉叶文馀俱如朝会丹陛大乐杖鼓之制












  卤簿鼓吹大乐画角 谨按晋书乐志黄帝始命吹角为龙鸣又云乘舆以为武乐
  本朝定制卤簿鼓吹大乐画角规木为之中虚腹广两端锐长五尺四寸六分中围一尺三寸五分九毫上径外一寸二分一厘内七分六釐下径外一寸四分四釐内八分六釐上下束以铜中束以藤五重涂金通髤以漆上为花文中为云龙下为海马两端云文并绘以金以木哨入角端吹之长七寸二分九釐亦髤以漆























  卤簿导迎乐鼓 谨按隋书音乐志鼔吹部十六人鼓一人
  本朝定制卤簿导迎乐鼔木𬻻冒革面径二尺四分中围七尺六寸三分四釐高一尺六寸二分面匡绘饰金镮俱如龙鼓之制鼔衣红縀为之绿垂幨皆绣云龙镮相对系黄绒𬘓二人以朱杠舁行










  巡幸铙吹乐铜鼔 谨按王圻三才图会铜鼓铸铜为
  之虚其一面悬而击之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铜鼓范铜为之形如金面径九寸七分二釐深一寸六分一厘中隆起八分一厘径二寸六分七釐边穿圆孔二以黄绒𬘓悬之击以椎木质通结黄线凯旋铙歌乐铜鼔同









  巡幸铙吹乐铜点 谨按王圻三才图会点即古之更
  点以之配铜鼔谓之点子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铜点范铜为之如铜鼓而小面径四寸八分六釐深一寸八釐中隆起四分八釐径一寸六分二釐穿孔系𬘓亦如铜鼓击以椎如镈钟击具之制凯旋凯歌乐铜点同









  巡幸铙吹乐正钹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正铜钹亦谓之铜盘南齐穆士素所造其圆数寸中间隆起如浮沤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正钹范铜为之左右合击面径俱六寸四分八釐中隆起一寸二分九釐六毫径三寸二分四釐各穿圆孔以黄绒𬘓贯之凯旋铙歌凯歌乐正钹皆同








  巡幸铙吹乐金口角 谨按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陶侃表有奉献金口角之说谓之吹金岂以金其口而名之耶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金口角规木为管两端铜口上弇下哆管长九寸八分九釐管上内径三分一厘金口长二寸一分六釐为葫芦形如小铜盘二管下内径九分三釐金口长四寸八分六釐外径四寸三分二釐前七孔后一孔刻管如竹节相间以芦哨入管端吹之铜盘上小镮各一系黄绒𬘓末垂五采流苏凯旋铙歌乐金口角同






















  巡幸铙吹乐蒙古角 谨按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蒙古角规木为之中虚末哆上长四尺七寸三分下长三尺五寸二分金口长一尺六寸七分径七寸二分九釐内径微大而声浊者雄微小而声清者雌长短若一以角哨入管端吹之通髤以黄绘云龙以铜束之凡铜饰皆涂金结黄绒𬘓垂红黄妆縀小幡各一








  巡幸铙吹乐平笛 谨按元史礼乐志笛二断竹为之
  七孔亦号长笛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平笛通长一尺八寸二分八釐六毫首尾不加龙饰馀俱如朝会中和韶乐笛之制











  巡幸铙吹乐行鼔 谨按唐书南蛮𫝊雍羌献其国乐有三面鼓二形如酒缸首广下锐冒以虺皮元史舆服志马鼓凡行幸负鼓于马以先驰
  本朝定制
  巡幸铙吹乐行鼓一名陁罗鼓木𬻻冒革上丰下敛面径一尺八分中围四尺五分二釐底径五寸一分厚一尺五寸一分面匡绘饰俱如龙鼓之制涂金钉二层涂金镮四如半月形系黄绒𬘓行则跨于马上陈则置于架架为三柱高三尺髤朱绘金云龙贯以鐡枢悬以鐡钩






















  祭祀中和韶舞节 谨按周礼春官旄人郑康成注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马端临文献通考尔雅曰和乐谓之节盖乐之声有鼓以节之其乐之容有节以节之故先代之舞有执节二人之说至今因之
  本朝定制祭祀中和韶舞节结旄为之朱杠长七尺二寸九分围三寸二分七釐上曲为涂金龙首长九寸七分二釐衔旄九重各六寸四分八釐盖以金叶束以绿皮系长五寸七分六釐緌长七寸二分九釐司乐执以居前凡
  
  庙文武舞皆用之




















  祭祀中和韶舞干 谨按周礼春官司干掌舞器郑康成注干舞者所持谓楯也春秋公羊𫝊万者何干舞也马端临文献通考朱质而绘以龙龙之外又绘以杂羽其系之也以绣韦其属绣韦也以纷舞者所执之干其制如此
  本朝定制祭祀中和韶舞干木质圭首中高三尺六寸四分五釐旁高三尺二寸四分上阔七寸二分九釐下阔六寸四分八釐上绘龙首加五采下绘交龙縁以五色羽文中心粉地朱书佾各四字曰雨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时若四海永清仓箱大有八方敉宁奉三永奠得一为正百神受职万国来庭背髤朱有曲木柄执以左手凡
  
  庙武舞皆用之


















  祭祀中和韶舞戚 谨按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郑康成注戚斧也马端临文献通考玉戚剥玉以饰其柄
  本朝定制祭祀中和韶舞戚木质髤以黑刃白自背至刃五寸一分二釐背阔一寸八分二釐刃阔四寸五分五釐厚一寸二分一厘柲自戚以上黑圭首如刃色长二寸八分八釐下朱长一尺五寸七分七釐围三寸五分五釐执以右手凡
  
  庙武舞皆用之






















  祭祀中和韶舞羽 谨按周礼春官舞师掌教羽舞郑康成注羽析白羽为之诗邶风右手秉翟孔颕达正义翟翟羽谓雉之羽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舞之所取者特鸐山雉耳以其羽尤可用为仪故也今太乐以雉羽攒叠为之而髤画其柄
  本朝定制祭祀中和韶舞羽木柄植雉羽长二尺九寸一分六釐衔以涂金龙首四寸八分六釐柄髤朱长一尺九寸四分四釐围九分七釐执以右手凡
  
  庙文舞皆用之





















  祭祀中和韶舞籥 谨按诗小雅籥舞笙鼓毛苌𫝊秉籥而舞春秋公羊𫝊籥者何籥舞是也马端临文献通考吴季札见舞象箾南籥者象箾舞所执南籥以籥舞也
  本朝定制祭祀中和韶舞籥截竹为之长一尺七寸五分一厘径四分六釐八毫六孔髤朱执以左手凡
  
  庙文舞皆用之























  耕耤禾词乐锣 谨按陈旸乐书后魏宣武以后有打沙锣
  本朝定制耕耤禾词乐锣范铜为之通涂以金面平径一尺三寸深一寸六分旁穿二孔结黄绒𬘓提之击以椎如卤簿鼔吹大乐金椎之制采桑桑歌乐锣同










  耕耤禾词乐鼔 谨按诗小雅琴瑟击鼔以御田祖周礼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郑康成注所击者田鼔
  本朝定制耕耤禾词乐鼔木匡冒革如龙鼔而微小面径一尺三寸九分中围五尺二分六釐厚六寸一分面匡及衣绘饰俱如龙鼔之制匡旁涂金镮二系黄绒𬘓悬之于项采桑桑歌乐鼔同









  燕飨清乐手鼔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聒鼔和鼔有柄王圻三才图会手鼔制匾而小
  本朝定制燕飨清乐手鼓木匡冒革以柄贯而擎之面径九寸一分中围三尺二寸四釐厚二寸一分面素𬻻髤以朱并绘花文绿縁涂金钉上下衔金云两旁金镮垂五彩流苏顶高五寸柄通长一尺五寸髤朱末饰金云桴髤檀色









  燕飨清乐小杖鼓 谨按元史礼乐志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手持而右手击之
  本朝定制燕飨清乐小杖鼓制如朝会丹陛大乐杖鼓而半之或为三之二缀金钩上下各六面绘花文匡髤朱绘以金击以杖亦同











  燕飨庆隆舞乐节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庆隆舞
  殿廷用之
  盛京则曰世德舞凯旋则曰德胜舞随所用乐章而异其名乐器皆同节编竹为之形如箕中径一尺五寸七分旁径一尺三寸六分口阔一尺九寸四分深一寸九分掌阔一尺五寸三分深三寸二分通髤以朱背绘虎形圆竹二上合下岐相距一寸九分通长一尺一寸五分亦髤朱舞时划之以节乐






















  燕飨庆隆舞乐筝 谨按应劭风俗通筝形如瑟刘熙释名筝施弦高急筝筝然傅元筝赋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凖六合
  本朝定制燕飨庆隆舞乐筝刳桐为之髤以黄縁绿十四弦通长四尺七寸三分八釐五毫前阔七寸二分九釐足高八分一厘后阔六寸四分八釐足高一寸二釐六毫前后梁高阔俱四分三釐七毫厎穿孔二前四出径二寸九分一厘六毫后上圆下平径如之长三寸六分四釐施弦如瑟之制梁内弦长三尺六寸四分五釐各设柱以和之梁髤以绿旁周皆以赭绘蓝䕫龙弦孔以象牙座四足斜交以枢搘之髤朱下有趺




















  燕飨庆隆舞乐琵琶 谨按刘熙释名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因以为名傅元琵琶赋序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员柄直阴阳叙也四弦法四时也
  本朝定制燕飨庆隆舞乐琵琶刳桐为之项曲槽椭面平背圆四弦惟第一弦朱通长三尺一寸一分五釐七毫槽阔八寸八釐厚一寸二分项阔八分八毫中厚一寸二分一厘三毫边厚四分八釐五毫上端凿空内弦以四轴绾之左右各二长三寸八分八釐弦自山口至槽面覆手二尺一寸六分山口上有四象下有十三品旁为两新月形边绘蓝花文钢条为胆匙头以樟象以黄杨品以竹山口及轴以檀弦孔饰鱼牙背系黄绒𬘓




















  燕飨庆隆舞乐三弦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蛇皮琵琶以蛇皮为槽厚一寸馀亦以楸木为面
  本朝定制燕飨庆隆舞乐三弦斵檀为之修柄方槽而刓其角冒以虺皮通长三尺二寸四分八釐柄长二尺九寸一分六釐上阔九分一厘厚如之下阔一寸七釐厚九分六釐槽长六寸六釐八毫阔五寸三分九釐三毫厚二寸六分九釐六毫匙头凿空内弦以三轴绾之左二右一长四寸四釐五毫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长二尺五寸九分二釐柱以竹轴以檀或牙背系黄绒𬘓燕飨畨部合乐三弦





















  燕飨庆隆舞乐奚琴 谨按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奚琴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
  本朝定制燕飨庆隆舞乐奚琴刳桐为之髤以朱龙首方柄长槽中凹半覆以木通长二尺八寸八分柄长一尺一寸五分二釐上阔一寸一厘下阔二寸八分八釐厚一寸五分槽长与柄等阔四寸九分九釐厚二寸二分七釐龙首后凿空内弦以两轴绾之左右各一长四寸四釐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长二尺四分八釐以直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施弦间轧之龙首涂金柄面髤赭绿二色绘䕫龙槽面髤赭绘正龙柱及轴皆以檀系黄绒𬘓燕飨瓦尔喀部舞乐奚琴同




















  燕飨庆隆舞乐拍板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庆隆舞乐拍板制如朝会丹陛大乐拍板而微小长一尺一寸一分上阔二寸中阔一寸六分下阔二寸四分厚三分五釐板四左右各二











  燕飨笳吹乐口琴 谨按陈旸乐书民间有鐡叶簧削锐其首塞以蜡蜜横之于口呼吸成音
  本朝定制燕飨笳吹乐口琴铸鐡为之中簧旁股有柄簧长二寸八分八釐末上曲七分二釐点以蜡珠股长如簧其端相距三分六釐末相距七釐柄长三分二釐横衔于口以指拨簧转舌嘘吸以谐音









  燕飨笳吹乐筝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笳吹乐筝六弦通髤金漆前后梁俱髤以黑边绘䕫龙及回纹馀俱如庆隆舞乐筝之制












  燕飨笳吹乐胡琴 谨按元史礼乐志胡琴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本朝定制燕飨笳吹乐胡琴刳木为之髤以金漆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后有棱二弦通长三尺二分三釐柄长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上阔八分一厘下阔二寸三分厚九分七釐槽长一尺二寸五分二釐阔七寸二分九釐厚三寸五分二釐龙首后凿空内弦以两轴绾之左右各一长三寸八分四釐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二尺二寸三分轧以马尾如奚琴之制龙首涂金轴以檀柄上半及接槽处皆以梨柄后为流云槽后双凤皆涂金下垂黄緌




















  燕飨笳吹乐胡笳 谨按应劭风俗通箛吹鞭也马端临文献通考汉有吹鞭之号笳之类也其状大类鞭马者
  本朝定制燕飨笳吹乐胡笳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翘而上口哆管长二尺三寸九分六釐内径五分七釐角哨长三寸八分四釐径三分六釐口径一寸七分二釐长八寸九釐管以桦皮饰之









  燕飨番部合乐筝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筝通髤金漆前后梁髤以黑馀俱如燕飨庆隆舞乐筝之制













  燕飨番部合乐琵琶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琵琶通髤金漆匙头绘金圆䕫龙边亦绘金䕫龙馀俱如燕飨庆隆舞乐琵琶之制












  燕飨畨部合乐胡琴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胡琴竹柄椰槽面以桐二弦通长三尺三寸四分八毫柄长二尺七寸八分四釐槽径三寸八分四釐厚二寸一分五釐曲首凿空内弦以両轴绾之俱在右长三寸三釐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二尺三分五釐二毫轧以竹弓系马尾如奚琴之数柱轴以檀山口及柄两端以驼骨匡縁亦如之柄垂黄緌








  燕飨番部合乐月琴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月琴形圎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象琴之徽转弦应律晋阮咸造也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月琴斵檀为之槽面以桐八角曲项四弦通长三尺五分柄长一尺八寸二分上阔七分六釐八毫下阔九分一厘槽面径七寸五釐八毫厚俱一寸二分九釐六毫曲项凿空内弦以四轴绾之左右各二长三寸六分四釐五毫槽面施覆手弦自山口至覆手二尺三寸四釐山口下十四品以象牙轴端弦孔及覆手上饰鱼牙





















  燕飨番部合乐二弦 谨按陈旸乐书二弦形如琵琶四隔一孤柱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二弦斵樟为之槽面以桐正方底有孔通长二尺九寸四分八釐九毫柄长一尺七寸二分八釐上阔九分一厘下阔一寸七釐八毫厚俱九分五釐槽长六寸八分一厘六毫阔五寸三分九釐三毫厚一寸九分曲项凿空内弦以两轴绾之左右各一长四寸四釐槽面施覆手弦自山口至覆手二尺三寸四釐山口下十三品通髤以金漆曲首槽𬻻俱绘金䕫龙品轴覆手俱以檀山口轴端弦孔覆手上俱饰象牙





















  燕飨番部合乐提琴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提琴竹柄木槽冒以虺皮龙首四弦通长二尺三寸四分七釐柄长二尺一寸一分七釐槽径二寸三分厚二寸一分四轴穿柄以绾弦俱在右长四寸五分五釐束以金镮繋于柄中间缠以丝槽面设柱弦自第一轴至柱一尺五寸七分竹弓繋马尾二束于四弦间轧之龙首以梨轴以檀柄端轴端俱饰象牙柄本繋黄緌























  燕飨番部合乐火不思 谨按元史礼乐志火不思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火不思桐柄梨槽半冒虺皮四弦通长二尺七寸三分柄长一尺二寸一分三釐六毫上阔九分一厘厚一寸四分五釐六毫下阔一寸五分三釐六毫厚如之槽长四寸五分五釐一毫厚二寸四釐八毫曲首凿空内弦以四轴绾之俱在右长二寸六分九釐六毫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一尺七寸七分四釐曲首旁绘䕫龙柄本繋黄绒𬘓垂緌





















  燕飨番部合乐轧筝 谨按唐书音乐志轧筝以片竹撋其端而轧之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轧筝刳桐为之似筝而小十弦通长二尺二寸二分四釐七毫五丝前阔四寸四分二釐二毫足高七分一毫后阔三寸四分五釐一毫足高一寸二釐四毫前后梁高阔俱三分二釐三毫底穿孔二前四出径一寸八分八釐七毫后上圆下平径如之长二寸四分二釐六毫施弦如瑟之制梁内弦长一尺六寸六分八釐各设柱以和之通髤檀色旁周绘金䕫龙以小圆木轧之





















  燕飨番部合乐拍板 谨按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番部合乐拍板制如朝会丹陛大乐拍板而小长八寸九釐上阔一寸四分五釐下阔一寸九分四釐中阔一寸二分一厘厚一分九釐板三束其二以一拍之











  燕飨朝鲜国俳乐鼔 谨按杜佑通典高丽国乐器有齐鼓担鼔马端临文献通考齐鼓设齐于鼓面如麝脐然高丽之器也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朝鲜国俳乐鼔木𬻻冒革面径一尺二寸九分六釐中围四尺二寸八分四釐厚四寸三分二釐面绘正龙上下涂金钉𬻻髤以朱绘行龙金镮二繋黄绒𬘓悬之于项









  燕飨瓦尔喀部舞乐觱篥 谨按陈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乐书觱篥一名笳管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状类胡笳马端临文献通考唐九部遗乐有漆觱篥又芦管截芦为之大概与觱篥相类出于北国
  本朝定制燕飨兼用瓦尔喀部舞乐觱篥芦管三孔金口下哆管端开簧管长五寸三分七釐径二分四釐九毫金口长二寸三分二釐中有小孔末径一寸七分四釐








  燕飨回部乐巴拉满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西域耆定得回部乐器八
  钦定燕飨兼设于诸部乐之末巴拉满木管饰以铜形如头管而有底开小孔以出音管长九寸四分上径八分下径一寸三分前出七孔上接木管微丰亦以铜饰后出一口加芦哨吹之其长二寸七分三釐哨近上夹以横铜片两端及管口繋绒𬘓三共结一镮悬之下端铜口小镮四垂杂采流苏








  燕飨回部乐苏尔奈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苏尔奈木管两端饰铜上敛下哆形如金口角而小管长一尺四寸一分四釐上径八分一毫九丝下径三寸一厘九孔前七后一左侧一上接小铜管三寸一分五毫入木管内一寸三分三釐加芦哨吹之其长三分五釐铜管近上有铜盘下镮流苏如巴拉满之制









  燕飨回部乐哈尔扎克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哈尔扎克木柄椰槽冒以马革形如胡琴柄端如旋螺通长二尺六寸七分二釐槽径二寸五分六釐厚三寸九分下承方𨱆柄其末圆长五寸一分二釐马尾弦二山口后凿空内弦以两轴绾之左右各一结于鐡柄双镮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一尺四寸五分八釐钢丝弦十左右各五轴当木柄之半穿柱间小孔结于鐡柄长短各有差槽底穿孔一侧穿孔三以木弓繋马尾八十馀茎轧中二弦应钢弦以取声柄端垂流苏朱緌





















  燕飨回部乐喀尔奈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喀尔奈刳木为之左平右曲前广后削形如世俗洋琴钢丝弦十六第一独弦自二以下皆双前阔二尺五寸一分五釐后阔九寸一分二釐厚三寸七分一厘七毫九丝左梁高六分九釐以繋弦右绾以轴斜柱承之弦长短惟称轴及柱皆以木旁饰螺钿以木拨弹之









  燕飨回部乐塞他尔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塞他尔木柄通槽下冒以革面平背圆形如𠤎通长三尺四寸二分五釐柄长二尺六寸四釐九毫上阔一寸二分八釐下阔八分六釐四毫厚九分五釐槽长八寸二分八毫阔三寸三分三釐七毫厚一寸一分三釐七毫以九轴绾弦柄端二轴绾丝弦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二尺八寸四分三釐一毫面二轴左侧四轴绾钢丝双弦一独弦六长短各有差柄纒丝二十三道以代品以木拨弹丝弦应鐡弦取声柄端髤朱绘绿花文





















  燕飨回部乐喇巴卜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喇巴卜木柄通槽下冒以革形如半瓶通长二尺七分七釐六毫五丝柄长一尺五寸九分一厘上阔七分五毫厚八分下阔一寸一分三釐七毫厚一寸一分八釐槽长四寸八分六釐阔六寸厚三寸一分丝弦五曲首凿空内弦侧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一尺六寸八分鐡弦二柄右侧两轴绾之长短有差以木拨弹丝弦应鐡弦取声柄端垂朱緌























  燕飨回部乐逹卜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逹卜木𬻻上冒以革形如手鼓而无柄径一尺三寸六分五釐厚二寸二分七釐五毫通髤以黄面绘采狮二以手撃之












  燕飨回部乐那噶喇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燕飨兼设回部乐那噶喇鐡𬻻冒革上广下削形如行鼓面径俱六寸四分八釐底径二寸六分二釐厚四寸八分六釐左右手各以杖撃之旁有小镮繋黄绒𬘓两具相聨属末垂五采流苏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鼔 谨按乾隆五十四年戡定安南得其乐器八
  钦定燕飨陈于诸部乐之末安南土语凡乐器之名俱以丐字建首丐鼔木匡冒革空其一面四围密钉径八寸四分承以文竹三足之架桴二用竹或以左手承鼓右手以桴击之以为乐节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拍 谨按丐拍以檀为之共三板均长八寸五分广八分厚二分五釐其一上方有二铜钉缀以连钱其一背面刻作雁齿其一右面如锯牙工歌时左手执二板相击连钱激响右手执锯牙者引击雁齿错落成声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哨 谨按丐哨即横笛有二俱长一尺九寸五分径七分截竹为䇶髤漆为节共二十有一左第一为吹孔次加竹膜右六孔以协律末二孔向上出音又旁二孔对出垂以黄緌两端以角为饰工歌并吹之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弹弦子 谨按丐弹弦子斵檀为之槽方而椭两目冒以虺皮通长二尺九寸四分柄长二尺四寸九分上阔八分下阔九分六釐厚八分槽长四寸五分一厘阔四寸四釐厚二寸四分匙头凿空纳弦以三轴绾之左二各一各长三寸六分六釐弦自山口至柱二尺四寸背系黄緌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弹胡琴 谨按丐弹胡琴竹柄槽形如筒刻檀为之面冒虺皮二弦通长二尺二寸六分柄长二尺一寸三分槽面径一寸九分底微丰径二寸四分二釐厚三寸一分二釐曲首凿空背出两轴绾之长五寸面设竹柱弦自山口至柱一尺八寸柄端以铜为縁背有铜纽垂黄緌馀如番部合乐胡琴之制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弹双韵 谨按丐弹双韵即月琴斵檀为之槽面以桐形如满月曲项四弦通长二尺八寸六分六釐柄长一尺一寸阔九分槽面径一尺一寸六分厚一寸八分凿空纳弦以四轴绾之左右各二长三寸六分槽面施覆手山口下布七品弦自山口至覆手长一尺八寸二分覆手轴象俱用檀背系黄緌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弹琵琶 谨按丐弹琵琶刳桐为之背面通以髤漆绘泥金花草四弦通长三尺槽阔七寸三分厚一寸二分顶阔八分中厚一寸二分边厚四分上端凿空纳弦以四轴绾之左右各二长三寸四分弦自山口至覆手二尺一寸四分上有四象下有十品山口弦孔俱饰鱼牙










  燕飨用安南国乐丐三音锣 谨按丐三音锣范铜为之外绾铁丝为规径四寸五分聨系如品字锣形似云锣上一径二寸四分五釐右一径二寸三分八釐左一径二寸三分四方俱有孔用铜丝系铁圏中下以二铁丝总绾之承以檀木柄柄口饰铜下垂流苏槌用角










  燕飨用缅甸国乐接内塔兜呼 谨按乾隆五十三年缅甸投诚内附献乐器凡五
  钦定燕飨设于诸部乐之末接内塔兜呼制与手鼓略同规木为匡长一尺四寸六分两面冒革鼓面径五寸一分六厘革之四围俱以韦绦两端相系如缨络状上有左右二纽系以帛横悬于项以手击之为节









  燕飨用缅甸国乐稽湾斜枯 谨按稽湾斜枯范铜为之木为方格上下各四分系其间面中起如浮沤上左第一径四寸七分第二径四寸三分第三四俱径四寸二分四边脊起下右第一径四寸九分第二三四径三寸九分八分七分以次逓减木架上方背有牡⿱植以二木用角槌击之










  燕飨用缅甸国乐聂兜姜 谨按聂兜姜规木为管范铜为口如竹节式近下渐哆管长一尺三寸二分径九分五釐前七孔后一孔铜长六寸八分口径五寸九分管端如盘有铜哨插入以象牙盘为饰加芦哨于上吹之上下俱用彩𬘓环系旁有铜签一以弥管与铜聨接罅隙之处










  燕飨用缅甸国乐聂聂兜姜 谨按聂聂兜姜形如金口角而小木管木口管长八寸六分口长二寸径三寸三分馀与聂兜姜之制同













  燕飨用缅甸国乐结莽聂兜布 谨按结莽聂兜布范铜为之左右合击面径三寸五分中隆起一寸三分空其中各穿圆孔以韦贯之













  燕飨用廓尔喀部乐达布拉 谨按乾隆五十七年剿平廓尔喀其王拉特纳巴都尔悔罪投诚恭进表贡献乐器凡五
  钦定燕飨列于诸部乐之末逹布拉二俱刳木为一之面冒革其一面丰底锐径六寸七分八釐高四寸五分其一底微丰而渐削径四寸八分高六寸六分四围俱系韦绦聨以彩缕系之腰间以左右手合击为节








  燕飨用廓尔喀部乐萨朗济 谨按萨朗济有三俱刻木为之顶为壶卢项长三寸广二寸五分厚如之刳其中面以鱼牙刻佛为饰柄长五寸二分上阔一寸八分下阔二寸二分厚二寸一分槽面阔三寸自上刳之冒以革中削如缺月束以黄韦底椭凿空于项以纳四弦左右各二轴柄面凿九孔自右至左鳞次斜列各纳铁弦列韦弦下层轴九俱在右上五下四槽面设柱高八分中为九孔纳铁弦上承韦弦山口至柱弦长八寸二分以柔木施鬃尾挼挲之声如胡琴铁弦亦铮然应响






















  燕飨用廓尔喀部乐丹布拉 谨按丹布拉刻桐为之通长三尺一寸六分直柄面平背圆厚一寸七分长二尺三寸一分上广一寸六分二釐近槽面渐丰至三寸槽长八寸五分广如之以大匏为槽背厚六寸五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长三寸九分轴下以二铁为山口一穿孔纳弦一以承弦柱用角广一寸二分









  燕飨用廓尔喀部乐达拉 谨按达拉制如钹而小范铜为之径二寸一分中隆起如小浮沤穿以孔彩缕系之左右相击













  燕飨用廓尔喀部乐公古哩 谨按公古哩范铜为铃径四分面划开十字纹中置铜片背为纽以彩缕聨系之五十枚为一串共四串工歌时二人各以系于股双足腾趯以出声












  凯旋铙歌乐锣 谨按太宗李靖问对破阵乐金鼔各有其节乾隆二十五年平定西域凯旋
  上亲行郊劳礼奏铙歌乐
  钦定乐器锣范铜为之制如
  巡幸铙吹乐铜鼓以厚薄分声较铜鼓低小











  凯旋铙歌乐铙 谨按律书乐图铙军器也马端临文献通考浮沤器小而声清世俗谓之铙其名虽与四金之铙同其实固异矣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铙歌乐铙范铜为之左右合撃面径俱一尺二寸中隆起一寸三分径二寸四分五釐各穿圎孔以黄绒𬘓贯之声扬而大与钹异










  凯旋铙歌乐小和钹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合诸乐撃小铜钹子合曲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铙歌乐小和钹范铜为之左右合撃面径俱七寸九分中隆起一寸三分径二寸四分五釐各穿圎孔以黄绒𬘓贯之











  凯旋铙歌乐海笛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铙歌乐海笛木管两端铜口制如
  巡幸铙吹乐金口角而小管长六寸二分上径三分金口长一寸六分下径八分金口长一寸七分外径二寸二分











  凯旋铙歌乐腰鼔 谨按范成大桂海器志有花腔腰鼓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铙歌乐腰鼓木𬻻冒革面径一尺五寸二分中围六尺一寸六分厚一尺六寸匡髤以漆绘花纹座以檀四柱交趺铜镮悬之柱高二尺三寸一分










  凯旋铙歌乐得胜鼓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桴鼓唐燕乐用之今太常铙吹前部用之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铙歌乐得胜鼓木匡冒革面径一尺六寸一分中围五尺七寸八分厚五寸八分座为四柱葫芦顶铜镮悬之柱高三尺一寸五分匡髤以朱通绘云龙鼓衣红縀绿垂幨并销金云龙









  凯旋凯歌乐方响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平定西域凯旋
  郊劳礼毕还行宫马上奏凯歌乐
  钦定乐器方响用朝会丹陛大乐方响十六枚之一厚薄形制皆同繋黄绒𬘓以手擎而撃之











  凯旋凯歌乐大和钹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铜钹大者圆数尺以韦贯之相撃以和乐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凯歌乐大和钹范铜为之左右合撃面径俱一尺一寸八分中隆起二寸五分径五寸七分各穿圎孔以黄绒𬘓贯之










  凯旋凯歌乐铴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凯歌乐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二黄绒𬘓结之撃以木片












  凯旋凯歌乐星 谨按唐书骠国传铃钹四周围三寸贯以韦撃礚应节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凯歌乐星范铜为之左右合撃口径一寸八分高一寸厚一分中隆起四分腰围三寸各穿圆孔以白绵𬘓贯之











  凯旋凯歌乐拍板 谨按乾隆二十五年
  钦定凯旋凯歌乐拍板制如朝会丹陛大乐拍板而小长一尺七分上阔二寸下阔二寸三分五釐中阔一寸九分五釐厚二分五釐板三束其二以一拍之


  皇朝礼器图式卷九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
  卤簿一
  皇帝卤簿一




















  皇帝大驾卤簿玉辇 谨按刘熙释名辇人所辇也潘岳耤田赋天子乃御玉辇隋书礼仪志辇制象轺车而不施轮通幰朱络饰以金玉用人荷之宋史仪卫志唐制辇有七六曰大玉辇七曰小玉辇马端临文献通考夏后始制辇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玉辇木质髤朱圆盖方座通高一丈一尺一寸盖高二尺饰以青衔玉圆版四冠金圆顶七寸镂金垂云承之曲梁四垂端为金云叶檐方径六尺二寸青缎重幨各深五寸五分周为襞积绣金云龙系黄绒𬘓四属于座隅四柱高五尺三寸距各五尺绘云龙门高四尺八寸阔二尺三寸五分冬垂青毡帏夏易以朱帘黒缎縁四面各三座高二尺四寸下方七尺七寸上方七尺六寸缀版二层上绘彩云下绘金云环以朱䦨饰间金彩其高一尺六寸八分各阙其中二尺一寸䦨内周布花毯中设金云龙宝座高一尺三寸阔二尺七寸左列铜鼎右植服剑辕四内二辕长三丈八寸五分外长二丈九尺两端衔金龙首尾升用纳陛五级左右䦨皆髤朱亦饰金彩舁以三十六人冬至
  大祀孟春
  祈糓孟夏
  常雩
  诣坛皆御之凡大朝会设卤簿则陈于
  太和门外























  皇帝大驾卤簿导盖 谨按晋书舆服志次曲华盖中道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导盖一元史舆服志导盖制如曲盖绯罗沥水绣龙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导盖黄缎为之绸里通高八尺六寸三分盖径五尺一寸五分绣八宝彩云冠以金顶七寸三分垂幨三层各深一尺绣金龙九间以流云火珠旁垂彯带二长三尺一寸阔二寸五分如盖色垂五采流苏曲柄为木质涂金交龙径二尺上下攅竹髤朱上长二尺五寸下长五尺四寸围四寸七分镦以铜SKchar银长二寸二分凡大朝会设卤簿则陈于
  丹陛正中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导盖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拂尘 谨按宋史仪卫志宫中导从执红丝拂二人金史仪卫志拂子四人元史舆服志金拂红牦牛尾为之黄金涂龙头柄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拂尘朱牦为之长二尺结于木柄其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镂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镮以缀拂下饰镂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镮垂朱緌立夏始陈之处暑后不用凡大朝会设卤簿则列仗于
  丹陛上达于
  墀下自拂尘至引仗以次排列
  法驾卤簿拂尘同





















  皇帝大驾卤簿提𬬻 谨按唐书仪卫志香蹬一宋史仪卫志香蹬唐制也朱漆案绯绣花龙衣上设金涂香𬬻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提𬬻笵金为之形圆有盖通高七寸八分深四寸六分口径三寸二分腹围一尺七寸六分项钑花文衔珊瑚耳为双龙三足各高一寸二分盖高二寸径与口径同环镂芙蕖下垂云叶顶镂蟠龙提以金索四三属于𬬻一属盖并繋云叶上提杆攅竹髤朱长四尺五寸围三寸一分四釐两端饰金龙首尾上缀金钩以悬𬬻行则提之陈设时承以八角盘口径一尺三寸五分底径一尺一寸一分通髤朱绘金花文置方几上几高一尺四寸五分上径一尺四寸四分下径一尺四寸八分四足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通髤以朱分绘金云龙火珠
  法驾卤簿提𬬻同
















  皇帝大驾卤簿香合 谨按宋史仪卫志宫中导从捧龙脑合二人金史仪卫志香盒二人元史舆服志香合制以银涂黄金钑云龙于上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香合笵金为之形圎有盖通高三寸五分口径六寸三分盖高一寸四分面为蟠龙周为云龙口为回文下深一寸六分亦镂云龙回文足高五分饰以杂宝陈设时盘及几如提𬬻之制
  法驾卤簿香合同








  皇帝大驾卤簿盥盆 谨按金史仪卫志鐁锣一人元史舆服志水盆黄金涂银妆钑为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盥盆笵金为之形圆十二棱高四寸五分口径一尺五寸边钑花文饰以杂宝底径一尺六寸镂云龙中衔红玻璃陈设时盘及几如提𬬻之制
  法驾卤簿盥盆同









  皇帝大驾卤簿唾壶 谨按宋书百官志汉武帝世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金史仪卫志唾壶一人元史舆服志唾壶制以银宽縁虚腹有盖黄金涂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唾壶笵金为之形圆有盖通高五寸口径一寸五分盖高二寸五分顶为蟠龙下深二寸五分底径二寸一分座高四寸径三寸三分四足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饰以杂宝陈设时盘及几如提𬬻之制
  法驾卤簿唾壶同






















  皇帝大驾卤簿水瓶 谨按宋史仪卫志宫中导从紫衣分执灌器唾壶金史仪卫志水罐一人元史舆服志水瓶制如汤瓶银为之涂以黄金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水瓶笵金为之有盖大小各一大者通高一尺五寸七分深一尺三寸五分口径四寸四分钑花文腹围二尺八寸八分钑云龙火珠下为波纹耳为螭首衔镮厎径七寸盖高一寸五分径九寸四分饰以杂宝小者通高一尺四寸五分深一尺二寸五分口径四寸一分腹围二尺六寸六分厎径五寸四分盖高一寸五分径八寸六分形制花文皆同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法驾卤簿水瓶同



















  皇帝大驾卤簿马杌 谨按元史舆服志杌子四脚小
  床银饰之涂以黄金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马杌枬质髤朱高一尺五寸方一尺八寸面绘金双龙间以流云中为火珠四足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杂绘八宝
  法驾卤簿马杌同










  皇帝大驾卤簿交椅 谨按金史仪卫志交椅一人元史舆服志交椅银饰之涂以黄金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交椅枬质涂金曲扶箕张倚上仰交足横距贯以铁枢双叠举之通高二尺九寸二分纵一尺一寸五分横二尺二寸座面织黄丝倚刻花草云龙文踏几高三寸三分纵九寸五分横一尺八寸六分亦涂金
  法驾卤簿交椅同








  皇帝大驾卤簿仪刀 谨按唐书仪卫志左右厢有主帅三十八人执仪刀宋史仪卫志御刀晋宋以来有之黑鞘金花银饰靶轭紫丝绦帉錔仪刀制同此悉以银饰金史仪卫志班剑仪刀队二百人元史舆服志仪刀制以银饰紫丝帉錔横刀制如仪刀而曲鞘以沙鱼皮饰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仪刀錬铁为之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垂绿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绿沙鱼皮銎及钻皆涂金镂花文系以黄鹿皮悬于革带带饰亦涂金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仪刀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櫜鞬 谨按春秋左传右属櫜鞬杜预注櫜以受箭鞬以受弓晋书舆服志次弓矢熊渠佽飞督领之宋史仪卫志弓矢有靫同幰弩元史舆服志服制以虎豹皮或暴绿文金铜装靫制以黑革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櫜鞬以革为之黒色绿縁櫜长一尺一寸四分围一尺四寸三分厎木质髤朱径五寸五分盛矢十有二鞬长二尺三寸三分上径一尺一寸五分中径七寸七分下径二寸五分韬弓及半皆饰镂金铰具衔以杂宝系以黄鹿皮悬于革带鞬左櫜右带饰皆涂金衔绿松石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櫜鞬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豹尾枪 谨按蔡邕独断最后一车悬豹尾崔豹古今注豹尾车周制也象君子豹变宋史舆服志上载朱漆竿首缀豹尾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豹尾枪锻铁为之通长一丈一尺七分刄长一尺五分冒以木黄油绘行龙銎涂金镂垂云文下缀朱牦垂镮悬豹尾长三尺三寸柄攅竹髤朱绘金云龙长九尺五寸围四寸九分五釐𨱔以铁鋄银长七寸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豹尾枪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殳 谨按考工记庐人凡为殳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郑康成注被把中也围之圜之也凡矜八觚毛苌诗传殳长丈二而无刄唐书仪卫志二百五十人执殳宋史仪卫志殳无刃而短元史舆服志殳制如矟而短黒饰两末中画云气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殳锻铁为之通长一丈一尺首长一尺四寸八棱上径一寸一分下径六分鋄金龙文銎长九寸镂龙首上下钻以铁涂金镂花柄长八尺馀俱如豹尾枪之制
  法驾卤簿殳同





















  皇帝大驾卤簿㦸 谨按考工记冶氏㦸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汉书司马相如传建干将之雄㦸张揖注雄㦸胡中有𧣒者干将所造刘熙释名㦸觡也旁有枝觡也晋书舆服志次大㦸一队唐书仪卫志第一行长㦸第四行小㦸第五行短㦸宋史仪卫志㦸有枝兵也木为刃赤质画云气元史舆服志钑㦸制如㦸无飞掌而有横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㦸锻铁为之通长一丈一尺援长一尺三寸胡外曲径七寸三分中有𧣒𧣒上横二寸五分下横五寸内外各半外镂龙首銎长九寸镂龙首上衔通涂以金柄长八尺如豹尾枪之制
  法驾卤簿㦸同



















  皇帝大驾卤簿九龙曲盖 谨按崔豹古今注太公因折盖之形而制曲盖自汉朝乘舆用四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九龙曲盖黄缎为之通高一丈二尺二寸盖径五尺绣彩云上冠金顶一尺一寸垂幨三层各深一尺一寸绣金龙九间以流云火珠下缀金铃各十五旁垂彯带二长三尺五寸阔二寸五分如盖色亦绣彩云缀铃各三曲柄为木质涂金龙首径二尺三寸上下攅竹髤朱上长三尺七寸下长五尺二寸围四寸七分镦以铜鋄银长八分
  法驾卤簿九龙曲盖同





















  皇帝大驾卤簿翠华盖 谨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雄甘泉赋咸翠盖而鸾旗李善注翠羽饰盖宋元嘉起居注诃罗国奉孔雀盖一具元史舆服志孔雀盖朱漆竿首建小盖盖顶以孔雀毛径尺许下垂孔雀尾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翠华盖绿缎为之通绣孔雀翎旁无彯
  带馀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法驾卤簿翠华盖同








  皇帝大驾卤簿紫芝盖 谨按汉书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雄传翳华芝服䖍注华芝华盖也张衡西京赋芝盖九葩薛综注以芝为盖有九葩之采魏书礼志前驱芝盖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紫芝盖紫缎为之通绣五色芝二十四
  旁无彯带馀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法驾卤簿紫芝盖同









  皇帝大驾卤簿九龙盖 谨按辽史仪卫志直柄华盖
  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九龙盖黄缎为之直柄馀俱如九龙曲
  盖之制
  法驾
  銮驾卤簿九龙盖皆同

cq=35








  皇帝大驾卤簿五色花盖 谨按崔豹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于帝上有花花之象故因而作华盖唐书仪卫志花盖二元史舆服志华盖制如伞而圆顶隆起赤质绣杂花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五色花盖五色缎为之各四每间以龙盖二通绣杂花直柄馀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法驾
  骑驾卤簿五色花盖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五色龙盖 谨按桓谭新论三盖之属
  皆元黄五色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五色龙盖五色缎为之各二与花盖相
  间直柄馀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法驾卤簿五色龙盖同











  皇帝大驾卤簿方伞 谨按宋史仪卫志伞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大伞方伞皆赤质紫表朱里四角铜螭首元史舆服志紫方伞制如大伞而表以紫罗红方伞制如大伞而表以绯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方伞红紫二色缎为之各四方五尺不施绣文四角出铜龙首垂五采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法驾卤簿方伞同








  皇帝大驾卤簿夀扇 谨按崔豹古今注舜作五明扇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明会典大驾卤簿夀扇二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夀扇黄缎为之通高一丈一尺八寸扇圎径三尺二寸绣青夀字一夹以五彩双龙间流云火珠中贯柄处饰蓝缎上绣花文中绣流云蝙蝠下绣山水文縁亦以蓝周绣金回文背黄缎销金龙二约以金花翠叶柄攅竹髤朱长八尺五寸围四寸六分镦以铜高一寸五分
  法驾卤簿夀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双龙扇一 谨按宋史仪卫志殿庭立仗有双盘龙扇明会典大驾卤簿红双龙扇二十黄双龙扇二十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双龙扇黄红二色缎为之各八通高一丈八寸扇圎径三尺五寸绣五彩升降龙间以流云红绿晕二重周为襞积中贯柄处饰以蓝上下为金蹲龙背为金圑龙约以金花翠叶柄攅竹髤朱长七尺五寸围四寸六分镦以铜高一寸五分
  法驾卤簿双龙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双龙扇二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双龙扇黄缎为之蓝縁馀俱如双龙扇
  一之制
  銮驾卤簿双龙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双龙扇三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双龙扇黄缎为之蓝縁销金升降龙二
  馀俱如双龙扇一之制
  骑驾卤簿双龙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单龙扇 谨按元史舆服志朱圑扇绯罗绣盘龙朱漆柄明会典大驾卤簿红单龙扇十黄单龙扇十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单龙扇黄红二色缎为之各八绣盘龙
  一馀俱如双龙扇一之制
  法驾卤簿单龙扇同
  骑驾卤簿红单龙扇亦同









  皇帝大驾卤簿孔雀扇 谨按宋史仪卫志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孔雀扇绿缎为之通高一丈一尺八寸扇上敛下椭径三尺上阔三寸中阔二尺七寸下阔二尺通绣孔雀尾下约以金花翠叶衔宝石四柄如夀扇之制
  法驾卤簿孔雀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雉尾扇 谨按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时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汉朝乘舆服之唐书百官志左尚署掌供翟扇宋史仪卫志雉尾皆方绣雉尾之状有三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雉尾扇霞色缎为之通绣雉尾馀俱如
  孔雀扇之制
  法驾卤簿雉尾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鸾凤扇 谨按晋书舆服志执方扇羽林郎十人开元礼大驾卤簿方扇十二宋史仪卫志殿庭立仗凤扇二十二人明会典红绣方扇十二面绣鸾凤花文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鸾凤扇红缎为之通高一丈一尺二寸扇上椭下方径三尺四寸上阔二尺八寸下阔二尺五寸绣五采鸾凤各一间以花文周绣孔雀翎绿縁中贯柄处绣流云上为金蹲龙下如之承以波文横饰青缎绣金花文双凤相对柄髤以黒如夀扇之制
  法驾卤簿鸾凤扇同





















  皇帝大驾卤簿长夀幢 谨按开元礼大驾卤簿有长夀幢马端临文献通考幢制如节而五层韬以袋宋史仪卫志绍兴卤簿中道队长夀幢一金史仪卫志殿庭内仗第三行长夀幢一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长夀幢朱𬘓贯朱旄五韬以黄纱长八尺围二尺七寸通绣青夀字篆文下垂五采流苏盖高九寸径一尺穹曲下覆黄缎羃之绿縁垂幨青绿二重皆绣金云龙四角饰铜龙首悬云佩五就缀以金索杆攅竹髤朱长一丈围四寸三分上为曲项加涂金龙首衔环系幢镦以铜鋄银高五分通高一丈一尺一寸
  法驾卤簿长夀幢同




















  皇帝大驾卤簿紫幢 谨按隋书礼仪志安车紫油幢
  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紫幢韬以紫纱通绣花蝶下垂金黄流
  苏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紫幢同











  皇帝大驾卤簿霓幢 谨按汉书司马相如传拖蜺旌张揖注析羽毛染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霓幢韬以月白纱通绣五色虹霓馀俱
  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霓幢同










  皇帝大驾卤簿羽葆幢 谨按尔雅释言翿纛也郭璞注今之羽葆幢汉书韩延夀传建幢棨植羽葆师古注幢麾也羽葆析翟羽为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羽葆幢朱𬘓贯朱旄五上各衔金叶冒以绿革缀金铃四下属朱緌繋于杆不加韬盖绿缎羃之红縁垂幨红黄二重不饰龙首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羽葆幢同








  皇帝大驾卤簿信旛 谨按崔豹古今注信旛古之徽号也晋书舆服志铃下信旛军校并驾宋史仪卫志信旛绛帛错采为字上有朱绿小盖四角垂罗文佩繋龙头竿上元史舆服志信旛错采为信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信旛红缎为之长六尺一寸阔六寸五分通绣花文中衔黄缎一尺三寸阔四寸荷首莲趺绣金信旛清汉文下缀版四寸髤以五彩盖红缎羃之蓝縁垂幨青黄红三重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信旛同





















  皇帝大驾卤簿绛引旛 谨按唐书仪卫志黄麾仗首尾厢皆绛引旛二十宋史仪卫志绛引旛作五色间晕无字两角垂佩中兴为六角盖垂珠佩元史舆服志綘引旛四角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绛引旛五色缎相间为之长六尺五寸阔六寸五分中绣金龙夹以云文下缀金铃五盖红缎羃之蓝縁垂幨青紫黄三重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绛引旛同








  皇帝大驾卤簿豹尾旛 谨按元史舆服志豹尾竿系
  豹尾朱漆竿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豹尾旛悬豹尾长八尺上衔金叶冒以绿革缀金铃四高二寸五分径三寸三分加金镮系旛杆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豹尾旛同










  皇帝大驾卤簿龙头竿旛 谨按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龙头竿绣氅二十掲以朱竿上如㦸加横木龙首以系之元史舆服志龙头竿垂朱绿盖每角缀珠佩垂带带末有金铜铃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龙头竿旛五色缎为之尺寸及绣文如绛引旛之制下缀金铃五盖红缎为之蓝縁垂幨紫绿黄三重杆首为㦸形横刻龙首繋旛下斜出搘之皆木质涂金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龙头竿旛同























  皇帝大驾卤簿教孝表节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教孝表节旌红缎为之长七尺三寸阔六寸五分通绣金花草文下剡缀金铃三中衔黄缎绿縁荷首莲趺长一尺三寸阔四寸绣金教孝表节清汉文盖钑铜朵云三高五寸五分阔九寸中丰下敛旁垂青缎彯带二各缀铃三杆攅竹髤朱长一丈围四寸五分上为矛形木质涂金下注朱旄饰涂金龙首衔镮繋旌镦以铜鋄银高五分通高一丈一尺一寸
  法驾卤簿教孝表节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明刑弼教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明刑弼教旌绣金明刑弼教清汉文馀
  俱如教孝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明刑弼教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行庆施惠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行庆施惠旌绣金行庆施惠清汉文馀
  俱如教孝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行庆施惠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褒功怀远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褒功怀远旌绣金褒功怀远清汉文馀
  俱如教孝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褒功怀远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振武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振武旌绣金振武清汉文馀俱如教孝
  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振武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敷文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敷文旌绣金敷文清汉文馀俱如教孝
  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敷文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纳言旌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纳言旌绣金纳言清汉文馀俱如教孝
  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纳言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进善旌 谨按汉书文帝纪朝有进善之旌应劭注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进善旌绣金进善清汉文馀俱如教孝
  表节旌之制
  法驾卤簿进善旌同










  皇帝大驾卤簿金节 谨按周礼秋官小行人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晋书舆服志左右节郎各四人宋史仪卫志金节隋制也黑漆竿上施圎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元史舆服志崇天卤簿武卫钑㦸队金节八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金节朱𬘓贯朱旄八下系朱緌属于杆韬以黄纱通绣云龙盖绿缎羃之红縁垂幨红绿二重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金节同






















  皇帝大驾卤簿仪锽氅 谨按唐书仪卫志黄麾仗第二行仪锽五色幡宋史仪卫志氅本缉鸟毛为之今制有青绯皂白黄五色仪锽钺属也秦汉有之唐用为仪仗刻木如斧上缀小锦幡五色带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仪锽氅五色缎相间为之如绛引旛之制盖如教孝表节旌而无彯带仪锽高二尺五寸竹节刃衔以龙首贯金钣形如双𨱆相背龙首繋氅杆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仪锽氅同






















  皇帝大驾卤簿黄麾 谨按葛洪西京杂记汉大驾前黄麾崔豹古今注麾所以指麾乘舆以黄开元礼太宗制大麾色黄唐书仪卫志次后黄麾仗执者一人夹二人皆骑宋史仪卫志绛帛为之如幡错采成黄麾字下绣交龙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绿小盖元史舆服志黄麾幡制如信幡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黄麾红缎为之如信幡之制绣金黄麾清汉文盖红缎羃之黄縁垂幨紫绿黄三层馀俱如长夀幢之制
  法驾卤簿黄麾同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一
  卤簿二
  皇帝卤簿二




















  皇帝大驾卤簿八旗骁骑纛 谨按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八旗骁骑纛俱以縀为之各从其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皆红縁镶红旗白縁俱左平右剡绣金云龙縿径四尺二寸斿中径四尺上下各径三尺斜径各二尺二寸五分縁绣火焰周阔八寸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俱正幅亦绣金云龙不加縁縿径六尺斿径四尺杆攒竹髤朱长一丈五尺五分围四寸三分首冠镂金火焰顶注朱旄镦以鐡鋄银高五分通高一丈六尺一寸五分
  法驾卤簿八旗骁骑纛同





















  皇帝大驾卤簿八旗䕶军纛 谨按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驾卤簿八旗䕶军纛俱以縀为之各从其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皆红縁镶红旗白縁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縁如旗色俱斜幅绣金云龙縿径四尺八寸斿径六尺五寸斜径八尺五寸縁为火焰形旁垂彯带九尺五寸色与縁同亦火焰形杆如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八旗䕶军纛同








  皇帝大驾卤簿八旗前锋纛 谨按乾隆十二年钦定大驾卤簿八旗前锋纛竿顶金盘植豹尾馀俱如
  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八旗前锋纛同












  皇帝大驾卤簿五色金龙纛 谨按宋史仪卫志五龙旗五元史舆服志五色龙旗五色质五色直脚无火焰大四色龙旗青赤黄白四色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五色金龙纛五色縀为之各八俱斜幅销金云龙不加縁縿径五尺二寸斿径六尺四寸五分斜径九尺一寸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五色金龙纛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仪凤旗 谨按书益稷凤皇来仪孔安国传仪有容仪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十凤旗元史舆服志金凤旗赤质青火焰脚绘凤而金色凤旗制同前而绘以五采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仪凤旗月白缎为之斜幅绣凤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仪凤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翔鸾旗 谨按山海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汉书贾捐之传鸾旗在前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九鸾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步甲前队第八鸾旗二元史舆服志金鸾旗赤质火焰脚绘鸾而金色鸾旗制同前而绘以五采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翔鸾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鸾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翔鸾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瑞鹤旗 谨按宋史仪卫志政和二年
  诏制瑞鹤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瑞鹤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鹤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瑞鹤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孔雀旗 谨按山海经巴国有孔鸟郭璞注孔雀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步甲后队第六孔雀旗二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孔雀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孔雀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孔雀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黄鹄旗 谨按汉书昭帝纪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夀颜师古注黄鹄大鸟也一举千里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黄鹄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黄鹄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黄鹄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白雉旗 谨按孝经援神契周成王时
  越裳献白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白雉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白雉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白雉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赤乌旗 谨按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有火自上复扵下至扵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二十一苍乌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后部马队第九苍乌旗二元史舆服志苍乌旗赤质青火焰脚绘鸟如乌而色苍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赤乌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赤乌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赤乌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华虫旗 谨按书益稷华虫孔安国传雉也尔雅释禽鷩雉郭璞注似山鸡而小背毛黄腹下赤项绿色鲜明邢昺䟽尚书谓之华虫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华虫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华虫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华虫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振鹭旗 谨按诗周颂振鹭于飞宋史仪卫志政和卤簿白鹭旗一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振鹭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振鹭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振鹭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鸣鸢旗 谨按礼记曲礼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孔颕达正义鸢今时鸱也鸱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鸱于旌首而载之宋史舆服志鸣鸢车载鸣鸢旌以绛帛为之画鸣鸢于其上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鸣鸢旗月白縀为之斜幅绣鸣鸢间以以彩云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鸣鸢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游麟旗 谨按淮南子昔者黄帝治天下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七飞麟旗第十二麟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𡵯甲前队第六飞麟旗二第九麟旗二元史舆服志麟旗赤质青火焰脚绘麒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游麟旗黄縀为之斜幅绣麒麟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游麟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驯狮旗 谨按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宋史仪卫志太祖诏造狮子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驯狮旗黄縀为之斜幅绣驯狮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驯狮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白泽旗 谨按宋书符瑞志黄帝时巡狩至扵东滨泽兽出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清游队建白泽旗二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白泽旗黄縀为之斜幅绣白泽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白泽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角端旗 谨按宋书符瑞志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裔之语圣主在位明达外方幽远之事则捧书而至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十三角端旗宋史仪卫志后部马队第一角端旗二元史舆服志角端旗青质赤火焰脚绘兽如羊而小尾顶有独角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角端旗黄縀为之斜幅绣角端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角端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赤熊旗 谨按孝经援神契赤熊神灵滋液百珍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十四赤熊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后部马队第二赤熊旗二元史舆服志赤熊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如熊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赤熊旗黄縀为之斜幅绣赤熊𫝊两翼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赤熊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黄罴旗 谨按诗大雅赤豹黄罴尔雅释兽罴如熊黄白文宋史仪卫志政和卤簿羽林有赤豹黄熊旗宣和黄熊旗改黄罴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黄罴旗黄縀为之斜幅绣黄罴𫝊两翼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黄罴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辟邪旗 谨按汉书西域𫝊乌弋有桃㧞师子犀牛孟康注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一辟邪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步甲前队第十二辟邪旗二元史舆服志辟邪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形似鹿长尾二角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辟邪旗黄縀为之斜幅绣辟邪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辟邪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犀牛旗 谨按尔雅释兽犀似豕郭璞注形似水牛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十七犀牛旗宋史仪卫志绍兴卤簿𡵯甲前队第六犀旗二元史舆服志犀牛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犀牛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犀牛旗黄縀为之斜幅绣犀牛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犀牛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天马旗 谨按山海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黒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史记大宛列𫝊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汉书礼乐志天马徕从西极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三玉马旗第十一飞黄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掩尾天马旗二元史舆服志玉马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白马两膊有火焰飞黄旗赤质赤火焰脚形如马色黄有两翼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天马旗黄縀为之斜幅绣天马𫝊两翼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天马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天鹿旗 谨按宋书符瑞志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道备则至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六黄鹿旗王应麟玉海开宝时琼州献白鹿加仙鹿旗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𡵯甲前队第五黄鹿旗二𡵯甲后队第三仙鹿旗二元史舆服志黄鹿旗赤质青火焰脚绘兽如鹿而色深黄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天鹿旗黄縀为之斜幅绣天鹿髃起火焰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天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青龙旗 谨按礼记曲礼行前朱鸟而后元武左青龙而右白虎陈澔集说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左青龙旗一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次青龙白虎旗各一左右道元史舆服志青龙旗青质绘蹲龙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青龙旗青縀为之斜幅不加縁绣金蹲龙衔火珠间以流云縿径五尺二寸五分斿径六尺四寸五分斜径九尺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青龙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白虎旗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右白虎旗一元史舆服志白虎旗白质绘蹲虎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白虎旗白縀为之斜幅不加縁绣金蹲虎髃起火焰间以流云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白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朱雀旗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朱雀旗一宋史仪卫志次朱雀旗一中道元史舆服志朱雀旗赤质绘朱雀其形如鸾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朱雀旗红縀为之斜幅不加縁绣金朱雀间以流云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朱雀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神武旗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元武旗一宋史仪卫志次真武队中道仙童螣蛇真武神龟旗各一宣和改真武为元武又去仙童龟蛇旗元史舆服志元武旗黒质绘龟蛇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神武旗黒縀为之斜幅不加縁绣金龟蛇相纠间以流云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神武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江渎旗 谨按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四渎宋史仪卫志陶榖作四渎旗大驾卤簿四渎神旗各一绍兴卤簿四渎旗江淮在左河济在右元史舆服志江渎旗赤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江渎旗红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正方绣江渎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江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河渎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河渎旗黒
  质明会典白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河渎旗白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正方绣河渎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河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淮渎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淮渎旗素
  质明会典青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淮渎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正方绣淮渎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淮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济渎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济渎旗青
  质明会典黒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济渎旗黑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正方绣济渎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济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东岳旗 谨按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五岳神旗各一宣和去神字元史舆服志东岳旗青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东岳旗青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东岳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东岳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西岳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西岳旗白
  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西岳旗白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西岳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西岳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南岳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南岳旗赤
  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南岳旗红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南岳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南岳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北岳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北岳旗黒
  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北岳旗黒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北岳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北岳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中岳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岳旗黄
  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中岳旗黄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中岳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中岳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土星旗 谨按史记天官书水火金木填星此五者天之五佐为经纬汉书天文志填星曰中央季夏土宋史仪卫志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元祐七年太常寺言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按卤簿图画人形及牛虎头妇人小儿之类扵礼无据元丰三年礼文所上言乞改制各著其象以则天文后有司循旧仪未曾改正今欲改造从之元史舆服志土星旗黄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土星旗黄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土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土星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木星旗 谨按汉书天文志岁星曰东方春木元史舆服志木星旗青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木星旗青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木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木星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金星旗 谨按汉书天文志太白曰西方秋金元史舆服志金星旗素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金星旗白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金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金星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火星旗 谨按汉书天文志荧惑曰南方夏火元史舆服志火星旗赤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火星旗红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火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火星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水星旗 谨按汉书天文志辰星曰北方冬水元史舆服志水星旗黑质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水星旗黑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水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水星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角宿旗 谨按周礼春官冯相氏二十有八星之位贾公彦䟽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笡北方斗牛之等为二十八星也晋书天文志角二星宋史仪卫志陶榖作二十八宿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一队角亢斗牛旗各一元史舆服志角宿旗青质外仗绘二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角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角宿二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角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亢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亢四星元史舆服志亢宿旗青质外仗绘四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亢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亢宿四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亢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氐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氐四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二氐房女虚旗各一元史舆服志氐宿旗青质外仗绘四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氐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氐宿四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氐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房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房四星北二小星曰钩钤元史舆服志房宿旗青质外仗绘四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房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房宿四星附以钩钤二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房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心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心三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三心危旗各一元史舆服志心宿旗青质外仗绘三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心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心宿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心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尾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尾九星旁一星曰神宫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四尾室旗各一元史舆服志尾宿旗青质外仗绘九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尾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尾宿九星附以神宫一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尾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箕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箕四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五箕壁旗各一元史舆服志箕宿旗青质外仗绘四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箕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箕宿四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箕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斗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南斗六星元史舆服志斗宿旗青质外仗绘六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斗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斗宿六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斗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牛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牵牛六星元史舆服志牛宿旗青质外仗绘六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牛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牛宿六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牛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女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须女四星元史舆服志女宿旗青质外仗绘四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女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女宿四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女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虚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虚二星元史舆服志虚宿旗青质外仗绘二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虚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虚宿二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虚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危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危三星元史舆服志危宿旗青质外仗绘三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危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危宿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危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室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营室二星离宫六星元史舆服志室宿旗青质外仗绘二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室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室宿二星附以离宫六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室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壁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东壁二星元史舆服志壁宿旗青质外仗绘二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壁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壁宿二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壁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奎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奎十六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六奎井旗各一元史舆服志奎宿旗青质外仗绘十六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奎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奎宿十六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奎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娄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娄三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七娄鬼旗各一元史舆服志娄宿旗青质外仗绘二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娄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娄宿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娄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胃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胃三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八胃桞旗各一元史舆服志胃宿旗青质外仗绘三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胃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胃宿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胃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昴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昴七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九昴星旗各一元史舆服志昴宿旗青质外仗绘七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昴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昴宿七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昴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毕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毕八星附耳一星在毕下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十毕张旗各一元史舆服志毕宿旗青质外仗绘八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毕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毕宿八星附以附耳一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毕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觜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觜觽三星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十一觜翼旗各一元史舆服志觜宿旗青质外仗绘三星乾隆十三
  钦定大驾卤簿觜宿旗蓝缎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觜宿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觜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参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参十星中央三小星曰伐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前部马队第十二参轸旗各一元史舆服志参宿旗青质外仗绘十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参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参宿七星附以伐三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参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井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东井八星𨱆一星附井之前元史舆服志井宿旗青质外仗绘八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井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井宿八星附以钺一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井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鬼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元史舆服志鬼宿旗青质外仗绘五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鬼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鬼宿五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鬼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桞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桞八星元史舆服志桞宿旗青质外仗绘八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柳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柳宿八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柳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星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星七星元史舆服志星宿旗青质外仗绘七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星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星宿七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星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张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张六星元史舆服志张宿旗青质外仗绘六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张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张宿六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张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翼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元史舆服志翼宿旗青质外仗绘二十二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翼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翼宿二十二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翼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轸宿旗 谨按晋书天文志轸四星辖星傅轸两旁长沙一星在轸之中元史舆服志轸宿旗青质外仗绘四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轸宿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轸宿四星附以左右辖二星长沙一星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轸宿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甘雨旗 谨按宋史仪卫志风伯雨师旗各一元史舆服志雨师旗青质赤火焰脚明会典雨旗一画毕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甘雨旗浅黒縀为之斜幅绣龙簇以水云红縁彯带黑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钑金垂云顶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甘雨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乾风旗 谨按春秋左传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杜预注八方之风孔颕达正义服䖍以为八卦之风乾音石其风不周坎音革其风广莫艮音匏其风融震音竹其风明庶㢲音木其风清明离音丝其风景坤音土其风凉兑音金其风阊阖元史舆服志风伯旗青质赤火焰脚明会典风旗一画箕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乾风旗黒縀为之斜幅中绣金乾卦縁及彯带俱白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乾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坎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坎风旗黒縀为之斜幅中绣金坎卦縁及彯带俱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坎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艮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艮风旗黑縀为之斜幅中绣金艮卦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艮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震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震风旗蓝縀为之斜幅中绣金震卦縁及彯带俱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震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㢲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㢲风旗红縀为之斜幅中绣金㢲卦縁及彯带俱蓝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㢲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离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离风旗红縀为之斜幅中绣金离卦縁及彯带俱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离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坤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坤风旗红縀为之斜幅中绣金坤卦縁及彯带俱白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坤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兑风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兑风旗白縀为之斜幅中绣金兑卦縁及彯带俱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相风乌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兑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五色雷旗 谨按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雷公电母旗各一宣和去公母字元史舆服志雷公旗青质赤火焰脚明会典雷旗一金织雷文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五色雷旗五色縀为之各一斜幅中绣金雷文縁及彯带各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钑金垂云顶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五色雷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五色云旗 谨按周礼春官保章氏五云之物郑康成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宋史仪卫志大驾卤簿祥云旗二元史舆服志祥云旗青质赤火焰脚绘五色云气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五色云旗五色縀为之各一斜幅绣彩云縁及彯带各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钑金垂云顶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五色云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日旗 谨按宋史仪卫志太祖又诏别造日旗一月旗一元史舆服志日旗青质绘日于上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日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日内为踆乌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日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月旗 谨按元史舆服志月旗青质绘
  月扵上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月旗蓝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月内为顾兔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月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门旗 谨按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旌门郑康成注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三国志典韦传牙门旗长丈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次衙门旗二人执四人夹皆骑宋史仪卫志牙门旗中道前后各一门左右道五门门二旗元史舆服志牙门旗赤质明会典门旗中为门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门旗红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门字清汉文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门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金鼓旗 谨按张守节史记正义两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元史舆服志金鼓旗黄质书金鼓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金鼓旗黄縀为之斜幅不加縁中绣金金鼓清汉文尺寸如青龙旗杆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金鼓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翠华旗 谨按汉书司马相如传建翠华之旗颜师古注以翠羽为旗上葆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翠华旗蓝縀为之斜幅绣孔雀间以彩云縁及彯带俱红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钑金垂云顶注绿縀绣孔雀翎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翠华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五色金龙小旗 谨按张揖广雅有翼曰应龙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诸卫马队第二应龙旗元史舆服志小四色龙旗同大四色直脚无火焰应龙旗绘飞龙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五色金龙小旗五色縀为之各八斜幅不加縁中销金应龙间以流云縿径二尺五寸斿径三尺斜径四尺二寸杆攒竹髤朱长九尺五寸二分围三寸一分首为矛形涂金注朱旄𨱔以铁涂金通高一丈一尺七分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五色金龙小旗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出警旗 谨按汉书文三王传出称警入言䟆颜师古注警者戒肃也䟆止行人也言出入者互文耳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出警旗黄縀为之斜幅中绣金出警清汉文縁及彯带俱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涂金镂花顶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出警旗同cq=36








  皇帝大驾卤簿入跸旗 谨按周礼天官宫正凡邦之事跸郑康成注若今时卫士填街跸也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入跸旗黄縀为之斜幅中绣金入跸清汉文縁及彯带俱如其色为火焰形尺寸如八旗䕶军纛杆首冠涂金镂花顶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卤簿入跸旗同








  皇帝大驾卤簿钺 谨按崔豹古今注金斧黄钺也今为乘舆之⿰饣⿱𠂉布 -- 饰后汉书舆服志后有金钲黄钺唐书仪卫志次黄钺车上建黄钺元史舆服志钺金涂铁钺单刃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钺雕木为之刃长八寸五分阔九寸背刻龙首贯直刃长八寸为剑⿱兆目 -- 脊形銎上衔以龙首皆涂金柄攒竹髤朱长六尺二寸二分围四寸镦以铜鋄银高一寸五分通高八尺九寸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钺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星 谨按宋史仪卫志御龙骨朵子直十二铺宋祁笔记骨朵有二色曰蒺藜曰蒜头元史舆服志骨朵朱漆棒首贯以金涂铜锤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星雕木为之首长六寸三分围五寸四分六瓣交攒镂云蝙蝠上为圆顶如星高一寸四分旁亦如之差小銎上衔以龙首皆涂金柄如钺之制通高八尺七寸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星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卧瓜 谨按程大昌演繁露宋景文笔记曰江左有瓝槊为其首大如瓝案字书㼎小瓜也字或为瓝同一音也元史舆服志卧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卧置朱漆棒首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卧瓜雕木为之长四寸五分围一尺四寸二分六棱有蒂刻夔龙卧置柄首銎上衔以龙首柄如𨱆之制通高七尺八寸五分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卧瓜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立瓜 谨按元史舆服志立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立置朱漆棒首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立瓜雕木为之形如卧瓜立置柄首柄
  如钺之制通高八尺二寸五分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立瓜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吾仗 谨按崔豹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元史舆服志吾仗朱漆金饰两末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吾仗攒竹为之长七尺一寸围四寸三
  分髤朱两端绘金云龙钻以铜涂金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吾仗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御仗 谨按明史仪卫志御仗二乾隆
  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御仗攅竹为之长六尺九寸围四寸三
  分髤朱两端钻以铜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御仗皆同









  皇帝大驾卤簿引仗 谨按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引仗削竹为之长四尺三寸八分阔一寸七分厚二分髤朱首加圆木长九寸二分阔如之厚五分髤黄绘金云龙通高五尺三寸
  法驾卤簿引仗同











  皇帝大驾卤簿红灯 谨按宋史仪卫志政和卤簿执烛笼各四人香案宝舆各九烛笼二十六明会典大驾卤簿红纱灯六对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红灯铜盘承烛鐡丝笼之韬以红纱高九寸围一尺七寸杆攒竹髤朱长六尺二寸围三寸一分上加龙首曲项向前衔镮悬灯通高七尺二寸
  法驾卤簿红灯同








  皇帝大驾卤簿玉辂 谨按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郑康成注玉路以玉饰诸末司常日月为常春秋左𫝊三辰旗旗后汉书舆服志日月升龙象天明也晋书舆服志叙注旗旗于车之左又加棨㦸于车之右隋书礼仪志玉辂青质唐书舆服志青盖三层绣饰宋史舆服志黄屋四柱皆油画刻镂轮衣小带络并青罗四面周以阑而阙其中以备登降仪卫志大常青质夹罗惟绣日月星而无龙下有纲䰅谓之茀而竿头为龙首玉辂建之元史舆服志黄纻素丝沥水下周垂朱丝结网青纻丝绣小带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玉辂木质髤朱圆盖方轸通高一丈二尺一寸盖高三尺一分饰以青衔玉圆版四冠金圆顶一尺二寸九分镂金垂云承之檐径八尺一寸周帖镂金云版三层青缎垂幨亦三层各深五寸绣金云龙及羽文相间系绣金青段带四属于轸四柱各高六尺七寸九分相距各五尺六寸绘以金龙门高五尺一寸九分阔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五分垂朱帘四面各三座纵八尺五寸横八尺四寸环以朱阑饰间金彩其高一尺六寸五分各阙其中二尺四寸䦨内周布花毯中设金云龙宝座高一尺三寸阔二尺九寸两轮径各三尺三寸各十有八幅镂花饰金贯以轴辕二长二丈二尺九寸五分两端饰金龙首尾轸长一丈一尺一寸五分径八尺四寸后建太常十有二斿青段为之縿径六尺六寸绣日月五星斿径四尺七寸五分绣二十八宿里俱绣金龙下垂五彩流苏杆攒竹髤朱左加闟㦸右饰龙首并缀朱旄五垂青緌升用纳陛五级左右䦨皆髤朱亦饰金彩驾象一靷以朱绒𬘓陈设时以行马二承辕亦髤朱直竿两端钻以铜凡大朝会设卤簿则陈五辂于
  午门外
  法驾卤簿玉辂同













  皇帝大驾卤簿金辂 谨按周礼春官巾车金辂钩樊缨九就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郑康成注金辂以金饰诸末司常交龙为旗仪礼觐礼天子载大旗象日月升龙降龙马端临文献通考后周旗画青龙宋史舆服志金辂黄色饰以金大旗黄质九幅每幅绣升龙一金辂建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金辂圆盖方轸盖饰以黄衔金圆版四黄縀垂幨三层系黄縀带四属于轸后建大旗十有二斿各绣交龙馀俱如玉辂之制
  法驾卤簿金辂同






















  皇帝大驾卤簿木辂 谨按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郑康成注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则黒司常龟蛇为旐马端临文献通考后周旐画龟蛇宋史舆服志木辂黒色仪卫志大麾皂质四幅每幅绣五采龟蛇木辂建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木辂圆盖方轸通高一丈一尺六寸五分盖高二尺六寸一分饰以黒衔花梨圆版四黒縀垂幨三层系黒縀帯四属于轸四柱各高六尺五分方五尺一寸门高五尺二寸阔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二寸座纵九尺横八尺八寸环以朱䦨各阙其中二尺二寸辕三各长二丈一尺轸长九尺径八尺八寸后建大麾十有二斿各绣神武服马二骖马四设斿环和铃馀俱如玉辂之制
  法驾卤簿木辂同
















  皇帝大驾卤簿象辂 谨按周礼春官巾车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郑康成注象路以象饰诸末司常鸟隼为旟马端临文献通考后周旟画朱鸟宋史舆服志象辂朱色饰以象仪卫志大赤朱质七幅每幅绣鸟隼二象辂建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象辂圆盖方轸通高一丈一尺三寸盖高二尺六寸五分饰以红衔象牙圆版四红縀垂幨三层系红縀帯四属于轸四柱各高六尺四寸九分相距各五尺八寸门高五尺九分阔二尺四寸五分座纵一丈五分横九尺一寸环以朱䦨各阙其中二尺二寸五分辕三各长二丈二尺三寸轸长一丈五分径九尺一寸后建大赤十有二斿各绣金凤服马二骖马六设游环和铃馀俱如玉辂之制
  法驾卤簿象辂同
















  皇帝大驾卤簿革辂 谨按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郑康成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司常熊虎为旗马端临文献通考后周旗画白虎宋史舆服志革辂浅黄白色仪卫志大白素质五幅每幅绣熊一虎一革辂建之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革辂圆盖方轸通高一丈一尺三寸盖高二尺五寸五分饰以泥银衔圆黄革四白縀垂幨三层系白縀帯四属于轸四柱各高五尺五寸九分门高五尺阔二尺二寸五分左右门阔二尺一寸九分座纵一丈六寸横八尺三寸五分环以朱阑各阙其中二尺三寸辕二各长一丈九尺五分轸长一丈六寸径八尺三寸五分后建大白十有二斿各绣金虎服马一骖马三设游环和铃馀俱如玉辂之制
  法驾卤簿革辂同
















  皇帝大驾卤簿宝象 谨按宋史仪卫志宋卤簿以象居先元史舆服志象鞴鞍五采装明金木莲花座绯绣攀鞍绦紫绣䄡襦红铮屉𨱎石莲花䟦尘锦縁毡𥂟红犛牛尾缨拂并胸攀秋攀各帯红犛牛尾缨拂莲花座上涂金银香炉一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宝象络首钩膺秋攀皆编黄绒𬘓为之杂饰诸宝前后各缀朱缨二后络珠纲流苏膺悬朱缨铜铃各三白革为韀绘金龙彩云周为花文藉以朱㲲鞍髤朱饰金上载宝瓶铜质𨱋金亦饰诸宝深一尺六寸五分口径八寸六分腹围五尺七寸六分镂垂珠文厎径一尺一寸三分足径一尺七寸镂朵云文盖径一尺三寸冠火焰顶座高一尺三寸凡大朝会设卤簿则立于
  午门外
  法驾卤簿宝象同

















  皇帝大驾卤簿导象 谨按宋史仪卫志绍兴用象六
  副象一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导象披蓝屉不加羁饰凡大朝会设卤
  簿则立于
  天安门外
  法驾卤簿导象同










  皇帝大驾卤簿静鞭 谨按宋史仪卫志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周官条狼氏执鞭趋辟之遗法也鞭梢用红丝而渍以蜡元史舆服志每乘舆出入则鸣其鞭以警众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静鞭黄丝为之长一丈三尺阔三寸梢长三丈渍以蜡柄木质髤朱长一尺刻金龙首凡大朝会陈于
  太和殿阶下既
  御殿鸣鞭者三
  驾起亦如之
  法驾卤簿静鞭同





















  皇帝大驾卤簿仗马 谨按晋书舆服志次流苏马六十匹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次御马二十四分左右宋史仪卫志诞马散马也旧并施鞍鞯景祐五年去之御马每日马五匹供奉行幸则十四匹元史舆服志圉人十人驭立仗马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仗马鞅及络首钩膺秋攀皆编黄绒𬘓为之饰以杂宝项及膺各悬朱缨黄縀为鞯绣金𥂟龙周为八宝藉以朱㲲鞍蹬皆铜质鋄金坐具以黄毡青縁凡大朝会设卤簿则立于
  丹陛下
  法驾卤簿仗马同





















  皇帝大驾卤簿黄龙大纛 谨按宋史仪卫志次驾后
  东第五班大黄龙旗一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驾卤簿黄龙大纛黄縀为之中绣金龙环以流云不加縁縿径四尺八寸斿径六尺五寸斜径八尺五寸杆长一丈五尺五分首冠钑花涂金顶馀俱如八旗骁骑纛之制
  法驾
  銮驾
  骑驾卤簿黄龙大纛皆同























  皇帝法驾卤簿金辇 谨按宋史舆服志建隆四年造大辇赤质正方油画金涂银叶龙凤装又东都旧制辇饰以玉帝欲简素遂以涂金易玉乾隆十三年
  钦定法驾卤簿金辇圆盖方轸通高一丈五寸盖高一尺九寸饰以泥金衔金圆版四冠金圆顶一尺檐径七尺一寸黄縀垂幨各深五寸柱高五尺相距各四尺九寸门高四尺七寸五分阔二尺二寸五分冬垂黄毡愇夏易以朱帘黒縀縁四靣各三座下方七尺五寸上方七尺三寸环以朱䦨其高一尺三寸各阙其中二尺三寸辕四内二辕长二丈八尺一寸外长二丈六尺一寸舁以二十八人馀俱如玉辇之制夏至祀
  方泽四孟
  时享岁暮
  祫祭春秋二仲祀
  太社
  太稷
  躬诣皆御之凡大朝会设卤簿则陈于
  太和门外












  皇帝法驾卤簿礼舆 谨按隋书礼仪志舆案说文箯竹舆也周官曰周人尚舆汉室制度以雕玉为之方径六尺今舆制如辇而但小耳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轝有三一曰五色轝二曰常平轝三曰腰轝大驾卤簿先五辂以行宋史舆服志腰舆前后长竿各二金铜螭头绯绣凤裙襕上施锦褥别设小床绯绣花龙衣奉舆十六人乾隆十三年
  钦定法驾卤簿礼舆枬质通高六尺三寸上为穹盖二层高一尺三寸上层八角饰金行龙下四角饰亦如之冠金圆顶八寸九分镂金垂云承之衔以杂宝檐纵四尺七寸横三尺五寸明黄缎重幨各深八寸五分绣金云龙四柱各高五尺纵距三尺九寸横三尺饰蟠龙门端及左右䦨饰云龙皆镂金内为金龙宝座高一尺七寸纵二尺一寸横二尺七寸倚高二尺二寸帏用明黄云缎纱毡各惟其时左右启棂夏以蓝纱冬以玻璃直辕二各长一丈七尺六寸五分大横杆二各长九尺小横杆四各长二尺二寸五分肩杆八各长五尺八寸皆髤朱绘金云龙横钻以铜纵加金龙首尾舁以十六人
  朝日
  夕月祭
  文庙
  耕耤诸中祀
  躬诣皆御之








  皇帝銮驾卤簿步舆 谨按魏书礼志步挽天子小驾亦为副乘隋书礼仪志小舆自阁出升正殿则御之宋史仪卫志小舆赤质中兴后去其辐盖上设御坐曲几踏子舁以长竿二竿为螭首宫殿从容所乘乾隆十三年
  钦定銮驾卤簿步舆木质涂金不施幰盖通高三尺五寸倚高一尺六寸五分镂花文中为蟠龙座高一尺八寸五分纵一尺八寸横二尺二寸冬施紫貂坐具夏以明黄妆縀四足为螭首虎爪承以圆珠周绘云龙踏几高三寸一分纵九寸五分横二尺二寸笼以黄縀厎纵三尺四靣为横距直辕二各长一丈五尺五寸大横杆二各长七尺六寸中为双龙首相对小横杆四各长二尺八寸肩杆八各长五尺六寸饰如礼舆之制亦舁以十六人
  驾出入常御之

















  皇帝骑驾卤簿轻步舆 谨按宋史舆服志平辇亦曰太平辇饰如逍遥辇而无屋常行幸所御东封别造升山太平辇施机关赐名曰登封辇中兴之制赤质正方形如一朱龙倚而加长竿二制尤简素乾隆十三年
  钦定骑驾卤簿轻步舆木质髤朱不施幰盖通高三尺四寸倚高一尺五寸八分象牙为之座高一尺八寸二分纵一尺八寸三分横二尺一寸踏几高三寸纵九寸横二尺一寸五分髤以金直辕二各长一丈五尺四寸五分加铜龙首尾大横杆二各长九尺一寸小横杆四各长二尺八寸四分肩杆八各长五尺八寸五分皆钻以铜馀各如步舆之制亦舁以十六人
  行幸常御之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二
  卤簿三
  皇太后
  皇后仪驾
  皇贵妃
  贵妃仪仗
  
  嫔采仗















  皇太后仪驾万夀辇 谨按乾隆十六年
  崇庆慈宜康惠敦和裕夀纯禧恭懿皇太后六十万夀上尊养祝
  釐鸿仪备举预涓吉日自
  畅春园
  躬奉
  慈驾入宫
  皇太后御金辇明黄縀帏绣夀字篆文奉辇以二十八人
  乾隆二十六年
  皇太后七十万夀礼亦如之
  庆典攸隆光昭奕禩敬登简册以冠
  仪驾之首




















  皇太后仪驾龙凤舆 谨按宋史舆服志龙舆皇太后所乘也元祐三年诏有司寻绎典故于是檐子饰以龙凤九年群臣议改檐子为舆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龙凤舆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七尺穹盖二重高一尺五寸五分上为八角各饰金凤下正方四隅饰亦如之冠金圆顶七寸二分镂云文衔以杂宝檐纵五尺横三尺七寸六分明黄缎垂幨上深
  三寸下深一尺一寸皆销金龙凤四柱各高四尺七寸纵四尺上横二尺九寸下二尺三寸五分皆绘金龙凤棂四启青𬘓网之前为双扉高二尺六寸阔二尺一寸启扉则举棂悬之内髤浅红中置朱座高一尺七寸倚高一尺八寸坐具明黄缎彩绣龙凤前加抚式亦髤明黄绘金龙凤直辕二各长一丈七尺二寸五分大横杆二各长八尺中为铁鋄金双凤相向小横杆四各长三尺肩杆八各长五尺一寸皆髤明黄横钻以铜纵加铜鋄金凤首尾舁以十六人














  皇太后仪驾龙凤车 谨按后汉书舆服志皇太后法驾御金根加交路帐裳非法驾则乘紫罽軿车云𣝛文画辀黄金涂五末明会典太后卤簿安车一抹金铜凤头凤尾凤翎叶片装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龙凤车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九尺五寸穹盖二重高一尺七寸上绘八宝八角各饰金凤下绘云文四隅饰亦如之冠金圆顶八寸五分镂云文
  衔以杂宝檐纵四尺九寸横四尺明黄缎垂幨上深三寸下深一尺一寸盖明黄络四隅系明黄绒𬘓属于轸四柱各高三尺三寸纵四尺八寸横三尺一寸左右及后皆绘金龙凤中各启棂青𬘓网之门高三尺阔一尺八寸五分上镂金龙凤相向明黄缎帏黄里坐具明黄缎彩绣龙凤轮径各四尺九寸各十有八辐辕二各长一丈七尺五寸钻以铁鋄金轸长六尺二寸阔三尺三寸驾马一
















  皇太后仪驾仪舆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皇太后
  卤簿腰舆一舆士八人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仪舆木质髤以明黄通高六尺一寸上为穹盖高七寸冠银圆顶涂金高六寸五分檐纵四尺九寸横三尺八寸四隅系黄绒𬘓属于直辕明黄缎垂幨深一尺二寸四柱各高四尺八寸纵四尺二寸横三尺一寸门高三尺九寸阔二尺七寸明
  黄缎帏黄里中置朱座高一尺七寸倚髤明黄高一尺八寸绘金龙凤坐具明黄缎亦绣龙凤直辕二各长一丈五尺六寸横杆二各长七尺八寸中为铁鋄金双凤相向肩杆四各长五尺三寸俱髤明黄两端钻以铜鋄金舁以八人



















  皇太后仪驾仪车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仪车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九尺九寸穹盖上圆下方高一尺冠银圆顶涂金高七寸七分檐纵五尺六寸横四尺二寸五分四隅系明黄绒𬘓属于轸明黄缎垂幨深一尺二寸四柱各高二尺九寸纵四尺八寸横三尺三寸不加绘饰里髤浅红明黄缎帏黄里坐具明黄缎彩绣龙凤轮径各四
  尺各十有八辐辕二各长一丈五尺九寸钻以铁鋄银轸长五尺九寸阔三尺五寸驾马一






















  皇太后仪驾九凤曲盖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皇太后卤簿次锦曲盖二十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九凤曲盖明黄缎为之黄里通高一丈二尺二寸盖径五尺三寸绣流云上冠金顶七寸五分垂幨三层各深一尺三寸绣彩凤九间以花文旁垂彯帯二长三尺五寸阔二寸九分如盖色绣彩云曲柄为木质涂金龙首二径二尺三寸上下攒
  竹髤朱上长三尺七寸下长五尺三寸围七寸四分






















  皇太后仪驾拂尘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拂尘朱牦为之长二尺三寸结于木柄其长二尺围一寸三分通髤以金上饰镂金凤首三寸五分衔小金镮以缀拂下饰镂金凤尾三寸三分末镂金钱形垂朱緌










  皇太后仪驾提𬬻 谨按唐书仪卫志皇太后出香蹬一
  内给使四人轝之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提𬬻笵金为之通高八寸六分深四寸五分口径三寸二分腹围一尺七寸六分盖高二寸一分环镂芙蕖下垂云叶顶为立凤顶镂花文双凤为耳三尺各高一寸五分提以金索三上冠云叶旁系索以属盖提杆攒竹髤朱长三尺九寸围三
  寸三分两端饰金凤首尾上缀金钩于云叶提之陈设时承以八角盘口径一尺一寸二分底径九寸七分通髤朱绘金龙凤置方几上几高一尺五寸七分上径一尺四寸六分下径一尺四寸八分四尺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通髤以朱面绘龙凤周绘行龙


















  皇太后仪驾香合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香合笵金为之椭圆有盖通高五寸二分口纵七寸二分横四寸二分盖高一寸三分面为立凤周为翔凤四口为回文下深一寸二分亦镂云凤回文间以火珠足高四分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太后仪驾盥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盥盆笵金为之形圆十二棱高三寸九分口径一尺二寸九分边钑花文八宝底径一尺一寸钑花文中立双凤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太后仪驾唾壶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唾壶笵金为之通高六寸七分口径四寸六分钑云文回文盖高二寸顶为立凤高二寸五分旁为流云下深一寸八分底径二寸二分座高四寸五分径三寸三分四足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圆距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太后仪驾水瓶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水瓶笵金为之大小各一大者通高一尺五寸五分深一尺三寸口径四寸钑花文腹围二尺七寸七分钑云凤火珠下为如意云文耳为螭首衔镮底径六寸盖高一寸径六寸顶为立凤高二寸七分小者通高一尺四寸五分深一尺一寸口径三寸四分腹围二尺五寸七分底径五寸四分
  盖高一寸径五寸七分形制花文皆同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太后仪驾马杌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马杌木质涂金高一尺六寸方一尺九寸面绘金龙凤间以流云中为火珠四角饰镂金花文四足为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杂绘八宝











  皇太后仪驾交椅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交椅木质涂金曲扶箕张倚上仰交足横距贯以铁枢双叠举之通高二尺九寸五分纵一尺一寸五分横二尺二寸四角饰镂金花文座面织明黄丝绦倚刻龙凤踏几高三寸三分纵九寸五分横一尺八寸六分亦涂金









  皇太后仪驾九凤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九凤盖五色缎为之各二凤及云文花文皆销金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九凤曲盖之制












  皇太后仪驾花盖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皇太后
  卤簿次锦花盖二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花盖明黄缎为之彩绣八宝杂花直柄长一
  丈一尺馀俱如九凤曲盖之制











  皇太后仪驾方伞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皇太后卤簿次大伞四宋元祐三年诏有司寻绎典故伞用红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方伞红缎为之方五尺垂幨三层不施绣文
  旁垂彯帯直柄长一丈一尺










  皇太后仪驾龙凤扇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皇太后卤簿次偏扇团扇各二十四分左右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龙凤扇明黄红二色缎为之各四通高一丈九寸扇圆径三尺三寸绣龙凤各一间以流云周为襞积中贯柄处饰以蓝上下约以金花翠叶中镂凤背亦如之柄攒竹髤朱长七尺五寸围四寸
  六分























  皇太后仪驾鸾凤扇 谨按马端临文献通考唐制皇太后卤簿次方扇二十四分左右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鸾凤扇明黄红二色缎为之各四通高一丈一尺九寸扇上椭下方径二尺四寸五分上阔二尺九寸五分下阔二尺五寸五分绣五彩鸾凤各一间以花文绿縁阔四寸七分周绣孔雀翎上下约以金花翠叶下缀横木高四寸一分髤黒绘金
  鸾凤柄攒竹髤黒长七尺八寸五分围四寸四分























  皇太后仪驾金节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金节朱𬘓贯朱旄八下系朱緌属于杆韬以黄纱长八尺围二尺九寸通绣五色龙凤盖高九寸径一尺二寸绿缎羃之红縁垂幨黄红二重杆攒竹髤朱长一丈围四寸三分上为曲项加涂金凤首衔镮属铜盖系节通高一丈一尺二寸









  皇太后仪驾龙凤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龙凤旗五色缎为之各二斜幅销金龙凤各一间以流云縿径四尺七寸斿径六尺斜径八尺二寸杆攒竹髤朱长一丈三尺三寸围四寸七分首冠镂金火焰顶注朱旄𨱔以铁涂金通高一丈四尺九寸









  皇太后仪驾卧瓜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卧瓜雕木为之长六寸九分围一尺五寸六棱有蒂刻云文卧置柄首銎上衔以龙首皆涂金柄攒竹髤朱长五尺九寸围三寸八分镦以铜鋄银高一寸六分通高七尺五寸










  皇太后仪驾立瓜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立瓜雕木为之长七寸围一尺四寸形如卧瓜立置柄首柄长五尺七寸八分如卧瓜之制通高七尺八寸











  皇太后仪驾吾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太后仪驾吾仗攒竹为之围四寸二分髤朱两端绘金
  云通高六尺九寸












  皇后仪驾凤舆 谨按宋史舆服志檐子南渡后所制也东都皇后备厌翟车常乘则白藤舆明会典凤轿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三面绘翟文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凤舆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七尺穹盖二重高一尺五寸五分上为八角各饰金凤下方四隅饰亦如之冠金圆顶七寸二分镂云衔以杂宝檐纵五尺横三尺七寸六分明黄缎垂幨上深三寸下深一尺一寸皆销金凤四柱各高四尺七寸纵四尺上横二尺九寸下二尺三寸五分皆绘金凤棂四启青𬘓网之前为双扉高二尺六寸阔二尺一寸启扉则举棂悬之内髤浅红中置朱座高一尺七寸倚髤明黄高一尺八寸绘金凤坐具明黄缎绣彩凤前加抚式亦髤明黄绘金凤直辕二各长一丈七尺二寸五分大横杆二各长八尺中为铁鋄金双凤相向小横杆四各长三尺肩杆八各长五尺皆髤明黄横钻以铜纵加铜鋄金凤首尾舁以十六人
  亲蚕御之












  皇后仪驾凤车 谨按唐书舆服志皇后车则有重翟厌翟翟车安车四望车金根车六等明会典中宫卤簿安车一抹金铜凤头凤尾凤翎叶片装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凤车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九尺五寸穹盖二重高一尺七寸上绘八宝八角各饰金凤下绘云文四隅饰亦如之冠金圆顶八寸五分镂云衔以杂宝檐纵四尺九寸横四尺明黄缎垂幨上深三寸下深一尺一寸盖明黄络四隅系明黄绒𬘓属于轸四柱各高三尺三寸纵四尺八寸横二尺一寸左右及后皆绘金凤中各启棂青𬘓网之门高三尺阔一尺八寸五分上镂金凤相向明黄缎帏黄里坐具黄缎绣彩凤轮径各四尺九寸各十有八幅辕二各长一丈七尺五寸两端钻以铁鋄金轸长六尺二寸阔三尺三寸驾马一
















  皇后仪驾仪舆 谨按宋史舆服志皇后常日止用副
  金涂银装白藤舆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仪舆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五尺九寸上为穹盖高六寸七分冠银圆顶涂金高六寸三分檐纵四尺八寸横三尺六寸四隅繋黄绒𬘓属于直辕明黄缎垂幨深一尺一寸四柱各高四尺七寸纵四尺横三尺门高三尺七寸阔二尺五寸明黄缎帏红里中置朱座高一尺五寸倚髤明黄高一尺六寸绘金凤坐具明黄缎绣彩凤直辕二各长一丈五尺五寸横杆二各长七





















  皇后仪驾仪车 谨按隋书礼仪志皇后副车三十六
  乘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仪车木质髤以明黄通高九尺五寸穹盖上圆下方高九寸冠银圆顶涂金高七寸檐纵五尺五寸横四尺一寸四隅系明黄绒𬘓属于轸明黄缎垂幨深一尺二寸四柱各高二尺八寸纵四尺七寸横三尺二寸不加绘饰里髤浅红明黄缎帏黄里坐具明黄缎绣彩凤轮径各四尺各十有八辐辕二各长一丈五尺钻以铁鋄轸长五尺八寸阔三尺四寸驾马一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执
  伞一人由中道行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明黄缎为之黄里通高一丈二尺盖径五尺二寸绣流云上冠金顶七寸四分垂幨三层各深一尺二寸绣彩凤九间以花文旁垂彯帯二长三尺五寸阔二寸五分如盖色亦绣彩云曲柄为木质涂金龙首二径二尺二寸上下攒竹髤朱上长三尺六寸下长五尺二寸围七寸三分























  皇后仪驾拂尘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执金拂
  四人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拂尘朱牦为之长二尺二寸结于木柄其长二尺围一寸二分通髤以金上饰镂金凤首三寸三分衔小金镮以缀拂下饰镂金凤尾二寸二分末镂金钱形垂朱緌









  皇后仪驾提𬬻 谨按宋史仪卫志皇后卤簿次香蹬
  一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提𬬻笵金为之通高八寸二分深四寸三分口径三寸二分腹围一尺六寸七分盖高二寸一分环镂芙蕖下垂云叶顶为立凤项镂花文双凤为耳三足各高一寸三分提以金索三上冠云叶旁系索以属盖提杆攒竹髤朱长三尺八寸围三寸二分两端饰金凤首尾上缀金钩于云叶提之陈设时承以八角盘口径一尺一寸二分底径九寸七分通髤朱绘金凤置方几上高一尺五寸七分上径一尺四寸六分下径一尺四寸八分四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通髤以朱面绘凤周绘流云


















  皇后仪驾香合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捧金香球二人捧金香合二人分左右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香合笵金为之椭圆有盖通高五寸二分口纵七寸二分横四寸二分盖高一寸三分面为立凤周为翔凤四口为回文下深一寸二分亦镂云凤回文间以火珠足高四分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后仪驾盥盆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携金盆
  一人由左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盥盆笵金为之形图十二棱高三寸六分口径一尺二寸边钑花文八宝底径一尺钑花文中立双凤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后仪驾唾壶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捧唾壶
  一人由左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唾壶笵金为之通高六寸六分口径四寸五分镂云文回文盖高二寸顶为立凤高二寸三分旁为流云下深一寸八分底径二寸二分座高四寸三分四足镂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圆距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后仪驾水瓶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携水瓶
  金鹿卢一人由右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水瓶笵金为之大小各一大者通高一尺五寸三分深一尺一寸六分口径四寸钑花文腹围二尺七寸七分钑云凤火珠下为如意云文耳为螭首衔镮底径六寸盖高一寸径六寸顶为立凤高二寸五分小者通高一尺四寸三分深一尺三分口径三寸四分腹围二尺五寸七分底径五寸四分盖高一寸径五寸七分形制花文皆同陈设时盘及几俱如提𬬻之制





















  皇后仪驾马杌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马杌木质涂金高一尺六寸方一尺九寸五分面绘金凤间以流云中为火珠四角饰镂金花文四足为螭首虎爪承以圆珠下周横距杂绘八宝










  皇后仪驾交椅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负金椅
  二人由右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交椅木质涂金曲扶箕张椅上仰交足横距贯以铁枢双叠举之通高二尺九寸五分纵一尺一寸五分横二尺二寸四角饰镂金花文座面织明黄丝绦倚刻凤踏几高三寸三分纵九寸五分横一尺八寸六分皆涂金








  皇后仪驾九凤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九凤盖五色缎为之各二凤及云文花文皆销金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九凤曲盖之制












  皇后仪驾花盖 谨按宋史仪卫志皇后卤簿锦花盖二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执葆盖四人皆分左右行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花盖明黄缎为之绣八宝杂花直柄长一丈
  一尺馀俱如九凤曲盖之制










  皇后仪驾方伞 谨按宋史仪卫志皇后卤簿次大伞
  四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方伞红缎为之方五尺垂幨三层不施绣文
  旁垂彯帯直柄长一丈五寸











  皇后仪驾龙凤扇 谨按宋史仪卫志皇后卤簿团扇
  二十四朱画团扇十二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龙凤扇明黄红二色缎为之各四通高一丈九寸扇圆径三尺二寸五分绣龙凤各一间以流云周为襞积中贯柄处饰以蓝上下约以金花翠叶中镂凤背亦如之柄攒竹髤朱长七尺五寸围四寸六分








  皇后仪驾鸾凤扇 谨按宋史仪卫志皇后卤簿方扇
  二十四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鸾凤扇明黄红二色缎为之各四通高一丈一尺八寸扇上椭下方径三尺四寸五分上阔二尺九寸五分下阔二尺五寸五分绣五彩鸾凤各一间以花文绿縁阔四寸七分周绣孔雀翎上下约以金花翠叶下缀横木高四寸一分髤黒绘金鸾凤柄攒竹髤黒长七尺八寸五分围四寸四分























  皇后仪驾金节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金节朱𬘓贯朱旄八下系朱緌属于杆韬以黄纱长七尺九寸围二尺七寸通绣五色龙凤盖高九寸径一尺一寸绿縁羃之红縁垂幨黄红二重杆攒竹髤朱长一丈围四寸三分上为曲项加涂金凤首衔镮属铜盖系节通高一丈一尺









  皇后仪驾龙凤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龙凤旗五色缎为之各二斜幅销金龙凤各一间以流云縿径四尺七寸斿径六尺斜径八尺二寸杆攒竹髤朱长一丈三尺一寸围四寸五分首冠镂金火焰顶注朱旄𨱔以铁涂金通高一丈四尺七寸









  皇后仪驾卧瓜 谨按元史舆服志中宫导从执骨朵
  二人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卧瓜雕木为之长六寸八分围一尺四寸六棱有蒂刻云文卧置柄首銎上衔以龙首皆涂金柄攒竹髤朱长五尺七寸围三寸八分镦以铜鋄银高一寸四分通高七尺三寸
  皇贵妃 贵妃仪仗 妃 嫔采仗卧瓜皆同








  皇后仪驾立瓜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立瓜雕木为之长七寸围一尺四寸形如卧瓜立置柄首柄长五尺五寸五分如卧瓜之制通高七尺五寸
  皇贵妃 贵妃仪仗 妃 嫔采仗立瓜皆同










  皇后仪驾吾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后仪驾吾仗攒竹为之围四寸髤朱两端绘金云通
  高六尺八寸
  皇贵妃 贵妃仪仗 妃 嫔采仗吾仗皆同











  皇贵妃仪仗翟舆 谨按明会典皇妃仪仗凤轿一抹金铜珠顶四角抹金铜飞凤三面绘以翟文抹金铜钑花叶片装钉抹金铜凤头凤尾装饰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翟舆木质髤以明黄绘饰彩绣皆金翟横杆中为铁鋄银双翟相向翟首鋄金凡杆皆纵加铜鋄金翟首尾肩杆四舁以八人馀俱如
  皇后仪驾凤舆之制























  皇贵妃仪仗翟车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翟车木质髤以明黄盖饰金翟左右及后绘金翟门上镂金翟相向坐具绣彩翟辕钻以铁鋄银馀俱如
  皇后仪驾凤车之制










  皇贵妃仪仗仪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仪舆木质髤以明黄倚绘金翟坐具绣彩翟横杆中为铁鋄银双翟相向翟首鋄金馀俱如
  皇后仪驾仪舆之制










  皇贵妃仪仗仪车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仪车木质髤以明黄坐具绣彩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仪车之制











  皇贵妃仪仗七凤曲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七凤曲盖明黄缎为之黄里绣彩凤七曲柄为木质涂金龙首一径一尺八寸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皇贵妃仪仗拂尘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拂尘朱牦为之柄两端饰金翟首尾馀俱如
  皇后仪驾拂尘之制
  贵妃仪仗拂尘同










  皇贵妃仪仗提𬬻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提𬬻笵金为之盖顶为翔翟耳为双翟提杆两端饰金翟首尾盘及几面皆绘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提𬬻之制
  贵妃仪仗提𬬻同









  皇贵妃仪仗香合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香合笵金为之面为翔翟周为花草下亦镂花草回文盘及几面皆绘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香合之制
  贵妃仪仗香合同










  皇贵妃仪仗盥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盥盆笵金为之中立双翟盘及几面皆绘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盥盆之制
  贵妃仪仗盥盆同










  皇贵妃仪仗唾壶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唾壶笵金为之顶为翔翟盘及几面皆绘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唾壶之制
  贵妃仪仗唾壶同










  皇贵妃仪仗水瓶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水瓶笵金为之大小各一腹钑云翟顶为翔翟盘及几面皆绘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水瓶之制
  贵妃仪仗水瓶同










  皇贵妃仪仗马杌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马杌木质涂金面绘金翟四角饰铜镂云文涂金馀俱如
  皇后仪驾马杌之制











  皇贵妃仪仗交椅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交椅木质涂金倚铜质镂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交椅之制












  皇贵妃仪仗花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花盖黄红蓝三色缎为之各二绣八宝杂花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皇贵妃仪仗瑞草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瑞草盖红黒二色缎为之各一绣瑞草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贵妃仪仗瑞草盖同










  皇贵妃仪仗鸾凤扇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鸾凤扇红黒二色缎为之各二通高一丈一尺七寸扇上椭下方径三尺上阔二尺九寸下阔二尺五寸绣五彩鸾凤各一间以花文绿縁阔四寸五分上下约以金花翠叶下缀横木高四寸髤黒绘金翟柄木质髤黒长七尺五寸围四寸三分
  贵妃仪仗鸾凤扇同























  皇贵妃仪仗团扇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团扇黄红黒三色云缎为之各二通高一丈一尺七寸扇圆径三尺五寸不施绣周为襞积中贯柄处饰以蓝上下约以金花翠叶背亦如之柄木质髤朱长七尺五寸围四寸三分
  贵妃仪仗团扇同









  皇贵妃仪仗金节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金节朱𬘓贯朱旄八下系朱緌属于杆韬以红纱长七尺六寸围二尺六寸通绣五彩翟盖红缎羃之绿縁杆上曲项加涂金翟首馀俱如
  皇后仪驾金节之制
  贵妃仪仗 妃 嫔采仗金节皆同









  皇贵妃仪仗凤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凤旗黄红黒三色缎为之各二斜幅中销金凤一縿径四尺斿径六尺斜径八尺杆攒竹髤朱长一丈三尺围四寸三分首冠涂金铜顶注朱旄通高一丈四尺五寸










  皇贵妃仪仗彩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皇贵妃仪仗彩旗红黒二色云缎为之各二斜幅不绣馀俱如凤旗之制
  贵妃仪仗彩旗同











  贵妃仪仗翟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翟舆木质髤以金黄盖幨坐具皆用金黄缎绘饰彩绣皆金翟横杆中为铁鋄银双翟相向翟首鋄金凡杆皆纵加金翟首尾肩杆四舁以八人馀俱如
  皇后仪驾凤舆之制









  贵妃仪仗仪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仪舆木质髤以金黄幨帏坐具皆用金黄缎绘饰彩绣皆金翟横杆中为铁鋄银双翟相向翟首鋄金馀俱如
  皇后仪驾仪舆之制










  贵妃仪仗仪车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仪车木质髤以金黄幨帏皆用金黄缎坐具亦如之绣彩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仪车之制











  贵妃仪仗七凤曲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七凤曲盖金黄缎为之黄里绣彩凤七曲柄为木质涂金龙首一径一尺八寸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妃 嫔采仗七凤曲盖皆同










  贵妃仪仗马杌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马杌木质髤金黄饰以铜绘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马杌之制
  妃 嫔采仗马杌皆同











  贵妃仪仗交椅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交椅木质饰以铜座面织金黄丝绦馀俱如
  皇后仪驾交椅之制
  妃 嫔采仗交椅皆同










  贵妃仪仗花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花盖金黄红黒三色缎为之各二绣八宝杂花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贵妃仪仗凤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贵妃仪仗凤旗红黒二色缎为之各二馀俱如皇贵妃仪仗凤旗之制
  妃采仗凤旗同











  妃采仗翟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翟舆木质髤以金黄冠铜圆顶涂金盖幨坐具皆用金黄缎绘饰彩绣皆金翟横杆中为铁鋄银双翟相向翟首鋄金直杆加铜髤金翟首尾肩杆四镂翟首尾髤以金舁以八人馀俱如
  皇后仪驾凤舆之制
  嫔采仗翟舆同








  妃采仗仪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仪舆木质髤以金黄冠铜圆顶涂金幨帏坐具皆用金黄缎绘饰彩绣皆金翟肩杆二舁以四人馀俱如
  皇后仪驾仪舆之制
  嫔采仗仪舆同









  妃采仗仪车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仪车木质髤以金黄冠铜圆顶涂金幨帏皆用金黄缎坐具亦如之绣彩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仪车之制
  嫔采仗仪车同










  妃采仗提𬬻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提𬬻银质饰以金缕绘皆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提𬬻之制
  嫔采仗提𬬻同











  妃采仗香合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香合银质饰以金缕绘皆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香合之制
  嫔采仗香合同











  妃采仗盥盆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盥盆银质饰以金镂绘皆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盥盆之制
  嫔采仗盥盆同











  妃采仗唾壶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唾壶银质饰以金镂绘皆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唾壶之制
  嫔采仗唾壶同











  妃采仗水瓶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水瓶银质饰以金镂绘皆金翟馀俱如
  皇后仪驾水瓶之制
  嫔采仗水瓶同











  妃采仗黄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黄盖黄云缎为之不施绣文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妃采仗花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妃采仗花盖红黒二色缎为之各二绣八宝杂花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嫔采仗花盖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嫔采仗花盖金黄红二色缎为之各二绣八宝杂花直柄长一丈一尺馀俱如
  皇后仪驾九凤曲盖之制











  嫔采仗团扇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嫔采仗团扇红云缎为之馀俱如
  皇贵妃仪仗团扇之制












  嫔采仗凤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
  嫔采仗凤旗红缎为之馀俱如
  皇贵妃仪仗凤旗之制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武备一甲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大阅胄一 谨按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凡兵事韦弁服贾公彦疏以韦为冕书费誓善敹乃甲胄孔颕达正义说文云胄兜鍪首铠也经典皆言甲胄秦世以来始有铠兜鍪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以来用铁铠鍪二字皆从金盖用铁为之而因以作名也诗鲁颂贝胄朱綅毛苌𫝊贝饰也以朱綅缀之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胄制革为之髤以漆顶东珠一承以金云下为金升龙三各饰红宝石三又下为金圆珠镂龙三饰碧䃁㺨三珍珠四又下为金垂云宝盖饰青红宝石六贯枪植管镂蟠龙周垂薫貂缨二十有四长六寸五分红片金里管末承云叶五亦镂龙下为圆座镂正龙四饰珠八红宝石四座下金盘镂行龙四饰珠四红宝石八自顶至盘高一尺一寸胄前后梁亦镂龙各饰珠三猫睛石二红蓝宝cq=37石各二正龙衔黄宝石一梁左右镂金梵文三重上重八次十有八间以金璎珞次二十有四前为舞擎镂龙四饰珠五红宝石四䕶额髤金龙二中间火珠自胄梁至䕶额高八寸五分后垂䕶项明黄縀表月白里青倭縀縁绣五采金龙左右䕶耳䕶颈亦如之以明黄绦四相属当耳处为镂空金圆花以达聪上绣金行龙各一下绣金正龙各三俱中敷棉外布金钉系青縀带六胄衬石青縀表红縀里亦敷棉上缀红绒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大阅胄二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大阅胄顶珍珠一圆珠镂龙三饰东珠各一胄前后梁中饰金刚石螣蛇梁左右梵文上重十有二次八次二十有四凡饰皆用东珠馀俱如
  大阅胄一之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大阅甲一 谨按世本舆作甲考工记函人为函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贾公彦疏上旅为衣下旅为裳许慎说文臂铠谓之焊颈铠谓之铔鍜刘熙释名甲亦曰介曰函曰铠皆坚重之名孔颕达尚书正义甲之有鍱则考工所谓札也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甲明黄縀表月白里青倭縀縁中敷棉外布金钉上衣下裳左右䕶肩左右䕶腋左右袖裳间前裆左裆裳亦分左右凡十有一属皆以明黄绦金铰联缀服之衣前绣五采金升龙二后正龙一䕶肩䕶腋前裆左裆各正龙一裳幅金线相比为金鍱五重间以青倭縀绣行龙各二四周亦如之袖以金丝縀下縁黄縀绣五采金龙各二运肘处为方空纵一寸七分横二寸一分袖端月白縀绣金行龙各一向外各缀明黄绦约于中指䕶肩接衣处月白縀金线縁各绣金升龙二行龙六饰珠二红宝石一后横浴铁云叶镂金行龙一周镂花文前悬䕶心镜径五寸五分周錽金花以金铰四属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大阅甲二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大阅甲左右袖接衣处属以蓝縀饰用东珠馀俱
  
  大阅甲一之制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随侍胄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胄石青縀表加縁红里如常服冠之制中敷以铁上缀朱纬红绒结顶檐绣金行龙四中为金寿字篆文环以金花文后垂䕶项绣金正龙左右䕶耳绣行龙亦环以金花文当耳镂空金圆花以达聪俱石青縀表加縁月白縀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皇帝随侍甲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甲石青縀表加縁月白绸里通绣金龙环以花文䕶肩后横石青縀云叶亦绣金龙裳幅各绣金升龙一并属横幅系之裳后中丰上下敛不悬䕶心镜馀俱如
  大阅甲一之制

















  亲王胄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胄炼铁为之或以革髤漆其制下达庶官顶镂金火焰衔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珊瑚绿松石惟不得用东珠承以金云下为金立龙二饰红蓝宝石各一又下为金衔珊瑚圆珠又下为金垂云宝盖贯枪植管周垂薫貂缨十有八红縀里管衔金叶四承以圆盘皆镂龙盘下镂龙金座胄前后梁亦镂龙其饰杂宝惟宜梁左右金梵文三重上重八次七间以金璎珞次二十舞擎亦镂龙饰杂宝䕶额浴铁錽金龙䕶项石青鏁子锦表月白縀里石青倭縀縁左右䕶耳䕶颈亦如之俱中敷铁鍱外布金钉系青縀带六胄衬石青縀表月白绸里顶缀绒郡王亦冠之



















  亲王甲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甲石青鏁子锦表月白绸里中敷铁鍱外布金钉青倭縀縁裳幅铁鍱四重䕶肩接衣处铁鍱十有四周以錽金云龙饰珊瑚绿松青金石各一前悬䕶心镜甲绦金黄色郡王亦被之











  贝勒胄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胄顶衔素金宝盖盘座俱镂花金不加饰垂薰貂缨十有四馀俱如亲王胄之制贝子固伦额驸皆冠之












  贝勒甲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甲绦石青色馀俱如亲王甲之制贝子固伦额驸入八分公皆被之













  入八分公胄 谨按
  本朝定制入八分公胄顶植蜜鼠尾宝盖盘座俱髤以漆锓金花及云龙垂貂尾缨十有二梁及舞擎亦髤漆锓金云龙梁左右无梵文馀俱如亲王胄之制











  职官胄一 谨按
  本朝制职官胄顶植雕翎二衔镂花金叶宝盖盘座俱髤以漆锓金花及云龙周垂貂尾缨十有二梁及舞擎亦髤漆锓金云龙梁左右无梵文䕶项䕶耳䕶颈皆石青縀表蓝布里通绣蟒五中敷铁鍱外布银钉系石青縀带二胄衬石青縀表蓝绸里顶缀红绒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直省总督提督巡抚皆冠之








  职官胄二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胄顶植蜜鼠尾周垂朱牦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内大臣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内大臣里行之公侯伯散秩大臣皆冠之












  职官胄三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胄顶植薫獭尾周垂朱牦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随旗行之公侯伯子男文武一品文二品八旗副都统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县主额驸直省总兵皆冠之











  职官胄四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胄顶植獭尾周垂朱牦宝盖盘座前后梁及舞擎俱錽银云龙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文三品至五品骁骑参领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直省副将皆冠之











  职官胄五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胄顶植豹尾周垂朱牦宝盖盘座前后梁及舞擎俱錽银云龙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侍卫銮仪卫所属官皆冠之












  职官胄六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胄顶植獭尾周垂黒牦宝盖盘座前后梁及舞擎俱錽银云龙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前锋参领䕶军参领前锋侍卫䕶军侍卫皆冠之












  职官胄七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胄顶植獭尾周垂朱牦不加锓饰䕶项䕶耳䕶颈均不施绣文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文六品至九品直省参将以下皆冠之












  职官甲一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甲石青縀表蓝布里中敷铁鍱外布银钉石青倭縀縁前后及䕶肩䕶腋前裆左裆各绣团蟒一裳幅团蟒二䕶肩接衣处铁鍱二十髤漆鋄金龙甲绦石青色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䕶军统领直省总督提督巡抚内大臣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内大臣里行之公侯伯散秩大臣随旗行之公侯伯子男文武一品文二品八旗副都统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县主额驸直省总兵皆被之






















  职官甲二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甲前后及䕶肩各绣团蟒一裳幅团蟒二馀俱如职官甲一之制文三品以下骁骑参领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直省副将以下皆被之











  职官甲三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甲前后及䕶肩各绣团蟒一裳幅铁鍱四重䕶肩接衣处錽银云龙馀俱如职官甲一之制侍卫銮仪卫所属官前锋参领䕶军参领前锋侍卫䕶军侍卫王府长史䕶卫典仪皆被之











  王府长史胄 谨按
  本朝定制王府长史胄顶植猞猁狲周垂黒牦梁及舞擎俱錽银云龙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













  王府䕶卫胄 谨按
  本朝定制王府䕶卫胄顶植猞猁狲周垂朱牦梁及舞擎俱錽银云龙馀俱如职官胄一之制典仪亦冠之












  前锋校胄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校胄炼铁为之顶植铁鍱周垂朱牦宝盖以下俱素铁不加锓饰䕶项䕶耳俱白縀表素里红片金及石青布縁二重绣莲花中敷铁鍱外布黄铜钉胄衬石青縀表蓝布里顶缀红绒䕶军校亦冠之










  骁骑校胄 谨按
  本朝定制骁骑校胄顶周垂黒牦䕶项䕶耳俱表以縀各从旗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红縁镶红旗石青縁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皆如表色馀俱如前锋校胄之制











  前锋校甲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校甲白縀表素里无袖中敷铁鍱外布黄铜钉红片金及石青布縁二重前后绣蟒各一通绣莲花裳幅铁鍱三重䕶军校亦被之












  骁骑校甲 谨按
  本朝定制骁骑校甲表以縀各从旗色如胄制縁亦如之馀俱如前锋校甲之制













  前锋胄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胄䕶项䕶耳俱青布表月白里縁如表色不施采绣馀俱如前锋校胄之制䕶军绿营兵皆冠之












  骁骑胄 谨按
  本朝定制骁骑胄顶周垂黒牦䕶项䕶耳俱表以布各从旗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红縁镶红旗石青縁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皆如表色馀俱如前锋校胄之制











  前锋甲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甲青布表月白里縁如表色不施采绣馀俱如前锋校甲之制䕶军绿营兵皆被之













  骁骑甲 谨按
  本朝定制骁骑甲表以布各从旗色如胄制縁亦如之馀俱如前锋校甲之制













  䕶军校棉胄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䕶军校棉胄制革为之髤以漆顶植铜鍱周垂朱牦惟正红旗黒牦饰皆黄铜䕶项䕶耳俱白縀表蓝绸里縁如表色中敷棉外布黄铜钉胄衬石青縀表蓝布里顶缀红绒











  骁骑校棉胄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骁骑校棉胄顶周垂黒牦䕶项䕶耳皆石青縀表
  馀俱如䕶军校棉胄之制













  䕶军校棉甲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䕶军校棉甲白縀表蓝绸里縁如表色中敷棉外布黄铜钉上衣下裳左右袖䕶肩䕶腋前裆左裆皆全












  骁骑校棉甲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骁骑校棉甲石青縀表馀俱如䕶军校棉甲之制














  前锋棉胄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前锋棉胄顶用垂朱牦䕶项䕶耳皆绸表布里外布白铜钉胄衬石青布表馀俱如䕶军校棉胄之制䕶军亦冠之












  骁骑棉胄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骁骑棉胄周垂黒牦䕶项及䕶耳皆绸表各从旗色蓝布里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俱红縁镶红旗白縁正白旗正蓝旗正黄旗正红旗縁如表色外布白铜钉馀俱如䕶军校棉胄之制胄衬用石青布表蓝里顶缀红绒鹿角兵礟手皆冠之










  前锋棉甲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前锋棉甲石青绸表蓝布里外布白铜钉馀俱如
  䕶军校棉甲之制䕶军亦被之













  骁骑棉甲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骁骑棉甲绸表各如旗色蓝布里縁如胄制中敷棉外布白铜钉上衣下裳䕶肩䕶腋前裆左裆全













  鹿角兵棉甲 谨按乾隆二十一年
  钦定鹿角兵棉甲无裳及左裆馀俱如骁骑棉甲之制
  礟手亦被之













  藤牌营兵虎帽 谨按
  本朝定制藤牌营兵虎帽制革为之形如虎头后垂䕶项下为䕶耳皆黄布为之通绘斑文绿营藤牌兵亦冠之












  藤牌营兵虎衣 谨按
  本朝定制藤牌营兵虎衣黄布为之其长半身下袴如其色通绘斑文袖端白布以象虎掌靴亦以黄布绘斑文绿营藤牌兵亦被之












  武状元胄 谨按
  本朝定制武状元胄炼铜为之不镂花文顶植三刃如古㦸形下为圆珠贯枪植管周垂朱牦前后梁加凤首尾旁为凤翼䕶项及䕶耳俱贝文铜鍱红片金縁红布里











  武状元甲 谨按
  本朝定制武状元甲炼铜为之红绸里红片金縁通簇贝文铜鍱两袖铜鍱四重裾下周结绿绦下垂红緌前后各四十行












  鏁子甲 谨按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俘获军器无算
  上命皆藏
  紫光阁以纪
  武成鏁子甲炼铁为之上衫下袴皆为铁连镮相属衫不开襟白布縁领贯首被之西师罙入屡得兹甲即被以击贼殊方异制克底
  肤功敬登于册以附甲胄之末








  皇帝行冠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冠冬以黒狐如常服冠之制













  皇帝行冠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冠秋以黒羊皮如常服冠之制













  皇帝行冠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冠秋以青绒如常服冠之制













  皇帝行冠四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冠夏织藤丝为之或织竹丝为之红纱里縁如其色上缀雨缨顶及梁皆黄色前缀珍珠一












  皇帝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褂色用石青长与坐齐袖长及肘棉袷纱裘各
  惟其时












  皇帝行袍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袍制如常服袍长减十之一右裾短一尺色及
  花文随所御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皇帝行带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带色用明黄左右佩系以红香牛皮为之饰金花文錽银镮各三佩帉以高丽布视常服带帉微阔而短中约以香牛皮束缀银花文佩囊明黄圆绦饰珊瑚结削燧杂珮各惟其时










  皇帝行裳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裳色随所用左右各一前平后中丰上下敛如随侍甲裳之制并属横幅石青布为之毡袷各惟其时冬用鹿皮或黒狐为表











  亲王以下冬行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冬行冠如冬吉服冠之制毡貂各惟其时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皆冠之翎顶各随其所得用












  亲王以下夏行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夏行冠织玉草或藤丝为之上缀雨缨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皆冠之翎顶各从其所得用












  亲王以下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行褂色用石青长与坐齐䄂长及肘棉袷纱裘各惟其时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皆服之












  亲王以下行袍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行袍制如常服袍长减十之一右裾短一尺色随所用棉袷纱裘各惟其时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皆服之












  亲王以下行带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行带佩帉素布视常服带帉微阔而短版饰惟宜绦皆圆结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皆用之带色金黄石青各从其所得用












  亲王以下行裳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行裳蓝及诸色随所用左右各一前平后中丰上下敛并属横幅毡祫各惟其时冬以皮为表其制下达庶官凡扈行者皆用之












  领侍卫内大臣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领侍卫内大臣行褂色用明黄
  御前大臣侍卫班长䕶军统领健锐营翼领及凡诸臣
  之曽
  赐黄褂者皆得服之











  八旗副都统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副都统行褂正黄旗色用金黄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各如旗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红縁镶红旗白縁前锋参领䕶军参领火器营官皆服之











  豹尾班侍卫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豹尾班侍卫行褂色用明黄左右及肩前施双带以结之













  健锐营前锋参领行褂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前锋参领行褂色用明黄蓝縁














  健锐营兵行褂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兵行褂色用蓝明黄縁














  虎枪营縂统縂领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虎枪营縂统縂领行褂色用金黄领左右端青縁直下至前裾













  虎枪营枪长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虎枪营枪长行褂色用红领左右端青縁直下至前裾













  虎枪营兵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虎枪营兵行褂色用白领左右端青縁直下至前裾













  火器营兵行褂 谨按
  本朝定制火器营兵行褂色用蓝白縁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三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四
  武备二武具一





















  皇帝大阅櫜鞬 谨按周礼夏官缮人掌王之用弓弩
  矢箙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櫜鞬鞬以银丝縀为之绿革縁天鹅绒里面缀金镮系明黄緌櫜以革蒙银丝縀后软壶三以革为之皆饰金丝花衔东珠鞬弢弓及半櫜盛鈚箭五梅鍼箭五骲箭二悬以明黄带红片金里衬石青縀系镂花金钩饰金钩孔三左右及后各金版三左旁加金版一皆衔东珠























  皇帝大礼随侍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大礼随侍櫜鞬鞬以青倭縀为之櫜以革蒙青倭
  縀馀俱如
  大阅櫜鞬之制盛箭如
  大阅之数而异其制凡祭祀朝会
  驾出则以从









  皇帝吉礼随侍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吉礼随侍櫜鞬鞬以金银丝縀为之櫜以革蒙金银丝縀皆衔红宝石或蓝宝石盛鈚箭七骲箭一哨箭二悬以明黄带系镂花金钩饰金钩孔三左右各饰金云文磬形旁各加金版衔镮后亦为金云文磬形一凡吉礼
  驾出具吉服则以从








  皇帝随侍櫜鞬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櫜鞬鞬以黑布为之櫜以黑革为之不加衔饰盛鈚箭五梅鍼箭五骲箭一哨箭一兔乂箭一悬以明黄带系镂花金钩饰金钩孔三左右及后金版各一左右旁金版衔镮各一
  行幸常以从









  皇帝随侍櫜鞬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櫜鞬皆以朱革为之结金丝花盛箭与吉礼
  随侍同带如随侍櫜鞬一之制
  驾诣圆明园及还
  宫则以从行围
  启跸
  回銮皆用之








  皇帝随侍櫜鞬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櫜鞬皆以黒革为之结银丝花盛箭与吉礼随侍同带如随侍櫜鞬一之制凡令节朔望
  驾出则以从











  皇帝行围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櫜鞬皆以黄革为之绿革縁櫜面缀金镮系明黄緌鞬布金钉十九皆杂饰金花衔绿松石盛鈚箭七哨箭三悬以明黄带系素金钩缀于革版钩孔三左右及后圆版各一左右旁加版衔镮各一皆以黒革饰绿松石行围
  躬佩之








  皇帝大阅弓 谨按周礼夏官司弓矢中春献弓弩王弓弧弓以授射考工记弓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弓桑木为干面傅以角背傅筋蒙金桃皮弣加煖木皮置矢处加黒桃皮两弰以檀木饰桦皮刻其末为弦𫸩外加角弦床鹿角饰绿革弦以丝长四尺九寸五分置括处裹以革























  皇帝大礼随侍弓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大礼随侍弓背饰金红桦皮两弰饰红鲨鱼皮弦
  以五采丝置括处不裹革馀俱如
  大阅弓之制











  皇帝随侍弓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弓弦置括处不裹革馀俱如
  大阅弓之制












  皇帝大阅鈚箭 谨按考工记矢人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尔雅释器金镞剪羽谓之镞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雄方言凡广长而薄镰谓之錍刘熙释名其末曰括言与弦会也唐六典靃叶曰鈚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鈚箭杨木为笴长三尺一寸铁镞长三寸薄而阔錽金藻文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









  皇帝大阅梅鍼箭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有眉鍼箭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梅鍼箭杨木为笴长三尺铁镞长三寸八分厚而前锐后修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羽间朱括旁裹绿茧











  皇帝大阅骲箭 谨按尔雅释器骨镞不剪羽谓之志唐六典骨镞曰骲开元文字平题今戯射箭也题头也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骲箭杨木为笴长三尺一寸骨骲长二寸九分起棱环穿八孔髤朱镂绿云文皂雕羽括旁裹绿茧









  皇帝大礼随侍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大礼随侍鈚箭杨木为笴长三尺一寸铁镞长二寸九分中阔一寸六分前后閷錽金花文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绿茧











  皇帝大礼随侍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大礼随侍骲箭杨木为笴长三尺一寸角骲长二寸二分四棱环穿八孔斑文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绿茧











  皇帝吉礼随侍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吉礼随侍鈚箭鸾羽羽间绘藻文蟠䕫五采相间
  括旁裹绿茧馀俱如
  大阅鈚箭之制











  皇帝吉礼随侍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吉礼随侍骲箭骲环穿四孔鸾羽羽间绘藻文蟠
  䕫五采相间括旁裹绿茧馀俱如
  大阅骲箭之制











  皇帝吉礼随侍哨箭 谨按唐六典铁镞曰镝鸣箭曰
  
  本朝定制
  皇帝吉礼随侍哨箭杨木为笴长三尺骹以骨为之长一寸二分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一寸四分制如鈚箭镞鸾羽羽间绘藻文蟠䕫五采相间括旁裹绿茧









  皇帝随侍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鈚箭笴全素馀如
  大阅鈚箭之制












  皇帝随侍梅鍼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梅鍼箭笴全素馀俱如
  大阅梅鍼箭之制












  皇帝随侍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骲箭角骲不髤朱镂文笴全素馀俱如大阅骲箭之制












  皇帝随侍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哨箭笴全素馀俱如吉礼随侍哨箭之制













  皇帝随侍兔义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兔义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角骲长一寸六分圆而前锐起棱环穿五孔下接桦木长二寸五分施铁齿四为二重上齿长一寸一分下齿长一寸二分末揱倒钩向外笴全素皂雕羽










  皇帝行围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五分阔一寸三分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绿茧











  皇帝行围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哨箭杨木为笴长二尺八寸骹以角为之形扁环穿四孔长一寸二分至二寸衔铁镞长二寸如鈚不镂文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红桦皮以射鹿麅麞诸兽










  皇帝御用射侯箭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射侯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一分阔一寸四分形如鈚笴首饰黑桃皮鹳羽拧之微曲以取声括髤朱











  皇帝御用射侯箭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射侯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二分阔七分形如鈚而小笴首饰黑桃皮孔雀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绿茧射能及远











  皇帝御用射鹄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射鹄骲箭杨木为笴长二尺八寸羊角骲长一寸环穿五孔笴首饰黒桃皮花雕羽括饰绿茧旁亦如之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杨木为笴长三尺黒角加桦木骲长二寸七分起棱穿四孔斑文雕羽括髤朱旁裹绿茧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杨木为笴长三尺骨骲长二寸二分前起棱而锐环穿五孔花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绿茧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三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马射骲箭杨木为笴长三尺桦木骲长三寸端起棱四孔斑文雕羽括髤朱旁裹绿茧












  梅鍼箭 谨按
  本朝定制梅鍼箭桦木为笴长二尺八寸铁镞长三寸二分阔四分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黑桦皮军事用之












  齐梅鍼箭 谨按
  本朝定制齐梅鍼箭镞端横平馀俱如梅鍼箭之制军事用之可穿鏁子甲













  厄鲁特梅鍼箭 谨按
  本朝定制厄鲁特梅鍼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九分阔四分后微短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射能及远












  枪头箭 谨按
  本朝定制枪头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三寸阔四分形如枪刃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羽间朱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军事用之












  角头箭 谨按
  本朝定制角头箭角镞长三寸五分形如梅鍼馀俱如枪头箭之制军事用之













  火燎竿箭 谨按
  本朝定制火燎竿箭铁镞长二寸二分笴炙以火馀俱如枪头箭之制军事用之耐阴湿













  遵化长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遵化长鈚箭杨木为笴长三尺铁镞长三寸五分阔五分形如梅鍼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军事用之亦用以宿卫锐可贯札











  索伦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索伦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八分阔五分形如鈚箭而微狭笴首饰黒桃皮花雕羽括髤朱军事用之亦可射熊及野豕












  大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大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五分阔一寸五分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羽间髤朱及黒旁裹绿茧挽强中有力以射虎熊及牡鹿











  小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小鈚箭铁镞长二寸四分形如鈚而微小羽间朱旁裹白桦皮馀俱如大鈚箭之制射兽为良












  锈铁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锈铁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四分形如鈚锈涩不磨笴首饰红桃皮皂雕羽括髤朱旁裹黒桦皮射兽创大不能逸











  射虎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射虎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五分阔九分圭首后修锈涩不磨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以射卧虎能及远












  齐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齐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七分阔一寸二分镞端横平后以次剡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微曲括髤朱旁裹绿茧射兽其锋莫御堕能卓地











  月牙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月牙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五分前径一寸三分形如月牙铲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微曲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射兽左右莫御











  燕尾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燕尾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五分前阔一寸五分岐两刃如燕剪形锈涩不磨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绿茧夏猎以射灌丛中兽











  梳脊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梳脊鈚箭铁镞长一寸九分阔二寸一分三角而锐后形如梳脊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射鹿麅为良创大而箭不堕












  抹角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抹角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阔如之三角两旁剡笴首饰黒桃皮皂雕羽括髤朱旁饰以角射猛兽中而不堕












  尖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尖鈚箭铁镞长二寸三分阔一寸四分圭首后削括旁不加饰馀俱如齐鈚箭之制以射诸兽皆宜












  义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义鈚箭铁镞长一寸阔七分如鱼尾形下接桦木一寸三分前狭后丰花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射麞兔黄羊锐能透骨












  索伦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索伦哨箭杨木为笴长二尺八寸骹以骨为之微扁长一寸五分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一寸七分阔二寸二分皂雕羽括髤朱音利而清以射诸兽











  角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角哨箭杨木为笴长二尺八寸骹以角为之长一寸八分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一寸二分阔一寸八分前锐后平旁剡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以射麞麅











  方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方哨箭角骹长一寸五分中微方而扁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二寸阔如之形如鈚馀俱如角哨箭之制以射诸兽皆宜












  鸭觜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鸭觜哨箭骹长一寸三分前閷后丰微扁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一寸八分阔如之形如鈚括旁裹绿茧馀俱如角哨箭之制射鹿及诸兽其势劲直











  合包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合包哨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骹以角为之长一寸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二寸一分阔一寸五分形如鈚皂雕羽羽间髤朱及黑括髤朱旁裹绿茧以射近鹿











  齐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齐哨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骹以铁为之长八分环穿四孔衔铁镞长一寸七分阔一寸四分形如齐鈚箭绣涩不磨皂雕羽括髤朱射鹿麅麞狐狼诸兽其锋莫御堕能卓地











  圆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圆哨箭骹以角为之长九分环穿三孔衔铁镞长二寸阔一寸九分形如鈚括旁裹白桦皮馀俱如齐哨箭之制以射鹿麅利而易入












  长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长哨箭骹以角为之长二寸前修后圆微扁四孔铁镞长一寸阔一寸五分三用两旁剡括旁裹白桦皮馀俱如齐哨箭之制声清而远以射诸兽皆宜











  榛子哨箭 谨按
  本朝定制榛子哨箭骹以骨为之长三分形如榛子环穿三孔衔铁镞长二寸阔一寸五分馀俱如齐哨箭之制以射诸兽其锋易入












  榛子哨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榛子哨鈚箭骹以铁为之长三分形如榛子SKchar金环镂三孔衔铁镞长二寸阔一寸七分馀俱如齐哨箭之制射鹿为良












  拧翎箭 谨按
  本朝定制拧翎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不加镞皂雕羽括髤朱备以易骲箭之笴折者













  尖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尖骲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骲长三寸三分前骨后角五棱环穿十孔斑文雕羽括髤朱射兔锐而能洞












  方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方骲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桦木骲长一寸九分四棱穿孔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绿茧以射石上兔马射亦用之












  射虎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射虎骲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桦木骲长一寸七分起棱环穿四孔花雕羽括髤朱以逐卧虎使起












  齐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齐骲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角骲长一寸九分其半起棱环穿四孔端平方广一寸一分皂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以射兔












  实心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实心骲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桦木骲端加象皮长一寸七分方广一寸起棱不穿孔花雕羽括髤朱旁裹白桦皮以射飞雀䳺鹑












  尖头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尖头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一分如梅鍼而短笴首饰黒桃皮孔雀羽括髤朱旁裹绿茧应弦而速












  快箭 谨按
  本朝定制快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一寸一分阔四分前如鈚箭而小后如梅鍼笴首饰黒桃皮雉羽括髤朱旁裹绿茧以射飞禽能及远












  墩箭 谨按
  本朝定制墩箭桦木为笴长二尺九寸笴首微大而平不加镞雉羽括髤朱以射石上禽习射亦用之













  铁兔义箭 谨按
  本朝定制铁兔义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二寸五分端为四棱云叶中为圆椎后周施铁齿四长一寸四分末揱倒钩向外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括髤朱以射雉兔易于探取











  木兔义箭 谨按
  本朝定制木兔义箭桦木加象牙镞长七寸前锐后修四棱施铁齿四为二重上齿长一寸三分下齿长一寸九分括旁裹白桦皮馀俱如铁兔义箭之制用与铁兔义同











  鸭觜箭 谨按
  本朝定制鸭觜箭桦木为笴及镞通长二尺九寸首微丰八棱端如鸭觜形笴通涂以油括髤朱旁裹白桦皮花雕羽以射鸭



cq=38








  水箭 谨按
  本朝定制水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骹以梨木为之长一寸如骲箭而不穿孔加铁镞长五分阔七分形如铲笴通涂以油皂雕羽四出括髤朱以射鸭











  鱼义箭 谨按
  本朝定制鱼义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如钯横一寸四分五齿纵一寸九分末揱倒钩笴首饰黑桃皮雁羽羽间涂黄油括旁亦饰黑桃皮以射鱼











  皇帝御用布侯 谨按诗小雅大侯既抗考工记梓人张兽侯则王以息燕郑康成注兽侯谓画兽之侯也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布侯植木如屏蒙以素布高三尺六寸至四
  尺六寸阔九寸至一尺中绘鹿










  皇帝御用皮鹄 谨按周礼天官司裘设其鹄考工记梓人张皮侯而栖鹄孔颕逹疏缀于中央似鸟之栖故云栖鹄也郑康成礼记注栖皮曰鹄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皮鹄以革为之凡十大者径九寸以次递减至二寸垩白中衔圆的髤朱中则应矢而坠










  皇帝御用布鹄 谨按考工记梓人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郑康成注五采之侯谓以五采画正之侯也宋史兵志画的晕五重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布鹄以布为之径一尺二寸凡五重相比如晕外红次白次蓝次黄其的红牛革贯的及晕则应矢而坠亦有用外红中白二重者径七寸至四寸








  皇帝御用马射地球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御用马射地球白毡为之高九寸径五寸上缀朱
  牦置地射之












  如意弩 谨按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凡弩夹庾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许慎说文弩弓有臂者刘熙释名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悬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枢机开阖有节也
  本朝定制如意弩木弓傅角背饰红桦皮两弰圆曲朱丝弦径五寸三分弦中施扣臂以㶉𪄠木为之通长一尺二寸四分面平末俯首饰象牙微凹弩牙及机俱以铁中以铁鍱束弓之弣弣向内别以铁钩着扣挽弦加于牙上注矢入括矢当臂中拨机发之钩长二寸五分下施圆木横二寸四分




















  䨇机弩 谨按
  本朝定制䨇机弩木弓傅角背饰红桦皮两弰饰角弦床以骨白丝弦径三尺四寸臂以桦木为之背饰椿皮通长二尺四寸七分面平末俯弩牙SKchar金镂花左右各一旁饰玳瑁素铁机前饰象牙镌四力半䨇机弩清汉文臂靣通凹端亦饰象牙以革束弓之弣弣向外手挽弦加于牙上注矢入括拨机发之








  䨇机贯凫神弩 谨按
  本朝定制䨇机贯凫神弩牙前镌五力䨇机贯凫神弩清汉文馀俱如䨇机弩之制













  射虎弩 谨按
  本朝定制射虎弩弓如䨇机弩弓之制臂以柟木为之长三尺二寸二分面平通凹背空半以限弓弣向外后开孔横笴贯之以木片扣弦入括置地覆苇繋绳为机触之则发臂下平衔直木前后设桩如凳式










  如意弩箭 谨按周礼郑康成注八矢者弓弩各有四焉絜矢𬭤矢茀矢痹矢弩所用也
  本朝定制如意弩箭桦木为笴长七寸八分铁镞长六分如鈚箭之制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左右相对羽间书一钱汉文括髤黑











  弩鈚箭 谨按
  本朝定制弩鈚箭杨木为笴长二尺一寸四分铁镞长一寸二分圭首后修锈涩不磨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












  弩骲箭 谨按
  本朝定制弩骲箭骨骲长九分环穿五孔馀俱如弩鈚箭之制













  射虎弩箭 谨按
  本朝定制射虎弩箭桦木为笴长二尺九寸铁镞长三寸前微圆后为两却刃如燕尾笴首饰黑桃皮皂雕羽左右相对括髤朱












  亲王郡王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郡王櫜鞬皆以青倭缎为之红毡裹绿革縁饰皆镂金花文衔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惟便系金黄緌悬以金黄带红片金里金版九衔饰亦如之











  贝勒至入八分公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至入八分公櫜鞬系石青緌馀俱如亲王櫜鞬之制













  亲王以下弓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弓桦木为干面傅黒角背傅筋蒙桦皮弣加煖木两弰以桑木饰白桦皮床饰角纫皮为弦长四尺九寸凡官造亲王十世子九郡王八长子七贝勒贝子皆六镇国公辅国公皆四镇国将军至奉恩将军皆二










  亲王以下箭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以下箭桦木为笴长三尺铁镞长三寸笴首饰桦皮皂雕羽羽间亲王郡王书爵贝勒以下书名括髤朱凡官造或以鈚箭或以梅鍼亲王三千世子二千五百郡王二千长子千七百贝勒千五百贝子千镇国公七百辅国公六百镇国将军四百辅国将军三百奉国将军二百奉恩将军百七十








  职官一等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一等櫜鞬均以革为之白罽里绿革縁加红黄线三道各缀镮二悬革带蓝布里前系以钩左右及后带版各一带及櫜鞬镮饰皆铁质SKchar金一二品职官佩之











  职官二等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二等櫜鞬红织绒里带及镮饰皆铁质SKchar银涂金馀俱如一等櫜鞬之制三品至五品职官佩之












  职官三等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三等櫜鞬縁加红黄线二道红织绒里凡带及镮饰皆铜质镂花馀俱如一等櫜鞬之制六品至九品职官佩之












  兵丁櫜鞬 谨按
  本朝定制兵丁櫜鞬黑革縁不加线红织绒里带及镮饰皆铜质不镂花馀俱如职官一等櫜鞬之制













  职官兵丁弓一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兵丁弓榆木为干傅以黑角背傅筋蒙桦皮弣加煖木两弰以桑木刻其末为弦𫸩弦床饰鲨鱼皮弦以丝长四尺九寸习射用之












  职官兵丁弓二 谨按说选辽志契丹弓以皮为弦宋史夏国𫝊弓皮弦
  本朝定制职官兵丁弓弦纫鹿皮为之馀俱如弓一之制军事用之












  职官兵丁箭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兵丁箭桦木或柳木为笴长三尺铁镞长三寸笴首饰桦皮鹳羽羽间职官书衔名兵丁书名括髤朱凡官造或以鈚箭或以梅鍼八旗世职民公五百五十侯伯子男各以五十为差轻车都尉二百五十骑都尉云骑尉各以五十为差武职一品至五品视子男以下六品以下百文职一二品视子男三品京堂视武二品四品京堂科道郎中视武三品员外郎视武四品主事鸣赞荫监生视武五品笔帖式视武六品䕶军前锋领催人七十骁骑人五十马军步军以十为差直省督抚提镇武职兵丁各视其品级所得与八旗同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四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五
  武备三武具二





















  皇帝大阅佩刀 谨按诗小雅鞞琫有珌毛苌𫝊琫上饰珌下饰大雅鞞琫容刀孔颖达疏容饰之刀鞞者刀鞘之名后汉书舆服志佩刀乘舆黄金通身貂错半鲛鱼鳞金漆错雌黄室五色罽隐室华百官志尚方令掌作御刀剑乾隆十三年
  钦定大阅佩刀錬铁为之通长二尺七寸七分刃长二尺三寸阔一寸五分右SKchar银横为天字一号纵为錬精皆隶书左横为乾隆年制亦隶书下为鼓冶铸刀形銎为金盘厚二分周饰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相间各四外衔珍珠柄长四寸五分木质纒明黄丝末钻铁涂金周饰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三道衔珍珠系明黄緌中饰绿松石室长二尺五寸木质饰金桃皮琫珌皆SKchar金花文饰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各一中横束SKchar金二道饰亦如之背为金提梁左右各饰红宝石四青金石二绿松石二系明黄緌属于金镮加革版悬之版亦饰金
















  皇帝吉礼随侍佩刀 谨按乾隆十五年
  钦定吉礼随侍佩刀錬铁为之剑首单刃通长三尺刃长二尺五寸阔一寸四分中起脊三道背衔金龙龙口外刃二寸二分近柄SKchar银花文左为神锋右为乾隆年制皆隶书銎为银盘SKchar金花厚二分柄长四寸八分木质蒙白鲨鱼皮横饰九行中绿松石两旁青金石红宝石相间上围饰绿松石红宝石贯明黄緌室长二尺七寸木质中蒙绿鲨鱼皮旁以铁皆缀金花文琫珌皆缀银花文亦饰绿松石青金石红宝石






















  皇帝随侍佩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随侍佩刀錬铁为之通长三尺衔金龙口刃长二尺一寸七分阔九分銎为SKchar金龙盘厚二分柄长八寸一分木质纒明黄丝室长二尺五寸木质蒙绿革凡饰皆SKchar金花










  亲王郡王佩刀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郡王佩刀錬铁为之通长二尺七寸刃长二尺二寸五分阔一寸四分銎为铁盘SKchar金厚二分柄长四寸三分木质纒金黄丝末钻以铁亦SKchar金系金黄緌室长二尺五寸木质髤漆绘五色莲花杂饰珊瑚珍珠青金石绿松石惟不得用东珠









  贝勒至入八分公佩刀 谨按
  本朝定制贝勒至入八分公佩刀柄纒青丝系石青緌馀俱如亲王郡王佩刀之制













  职官佩刀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佩刀錬铁为之通长二尺六寸四分刃长二尺二寸阔一寸三分銎为铁盘SKchar金厚二分柄长四寸二分木质纒线蓝色末钻以铁亦SKchar金系蓝緌室长二尺五寸木质裹革饰皆铁质SKchar










  兵丁佩刀 谨按
  本朝定制兵丁佩刀饰皆黄铜馀俱如职官佩刀之制













  虎枪营虎枪 谨按
  本朝定制虎枪营虎枪錬铁为之通长八尺三寸刃长九寸圭首中起棱柄长七尺四寸白蜡木为之柄首横系鹿角二长一寸末角镦刃蒙革囊桦皮裹系革带负之











  健锐营云梯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云梯规木为之通高二丈二尺旁植木二中施横木二十四道上阔一尺二寸下阔二尺每间一道稍长穿出植木左右首横木两端施铁轮别以木柄铁义二推之











  健锐营云梯刀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云梯刀錬铁为之刃长二尺三寸柄长三寸二分饰皆黄铜馀俱如职官佩刀之制













  健锐营长枪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长枪錬铁为之通长一丈三寸刃长九寸圭首中起棱木柄长九尺围四寸六分旁衔铁刃如刀贴于枪下长一尺四寸阔五分下缀木圆珠黒牦末铁𨱔长四寸











  健锐营鞭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鞭錬铁为之横棱如竹节长二尺三寸五分銎为铁盘厚一分五釐柄长六寸围三寸木质髤以漆末钻以铁室木质裹绿革SKchar金饰












  前锋左翼顺刀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左翼顺刀錬铁为之锐首中起脊如剑形通长一尺二寸刃长八寸阔一寸柄长四寸木质涂黄油末钻以铁室长九寸木质裹革两端钻以铁中束铁二道











  前锋右翼顺刀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右翼顺刀錬铁为之锐首中不起脊通长一尺一寸刃长八寸阔一寸梨木柄长三寸末钻以铁系蓝緌室长九寸木质裹革近口束铁












  前锋左翼镰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左翼镰錬铁为之形如锄刃削背俯横置柄首自刃至背五寸八分榆木柄长一尺三寸围二寸二分末穿孔系蓝緌












  前锋右翼镰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右翼镰錬铁为之形如左翼镰而阔横置柄首自刃至背五寸桦木柄长一尺二寸围二寸末裹煖木皮亦穿孔系蓝緌












  前锋左翼斧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左翼斧錬铁为之刃如半月背削而修刃径四寸SKchar银龙火珠背阔一寸一分自刃至背四寸五分横置柄首榆木柄长一尺二寸围二寸四分末钻以铁











  前锋右翼斧 谨按
  本朝定制前锋右翼斧錬铁为之刃平背微狭刃阔三寸四分背阔二寸自刃至背三寸二分横置柄首桦木柄长一尺围三寸末裹煖木皮穿孔系蓝緌











  䕶军骁骑长枪 谨按
  本朝定制䕶军骁骑长枪錬铁为之通长一丈三尺七寸刃长一尺一寸銎为铁盘厚二分下注朱牦木柄长一丈二尺二寸末铁𨱔长四寸䕶军骁骑二人合给长枪一











  藤牌营藤牌 谨按戚继光纪效新书圆长二色其来尚矣主卫而不主刺国初木加以革重而不利步以藤为牌近出福建铳子虽不能隔而矢石枪刀皆可蔽所以代甲胄之用茅元仪武备志老粗藤如指用之为骨藤篾纒聨中心突向外内空庶箭入不及手腕也周檐高出虽矢至不能滑泄及人内以藤为上下二环以容手肱执持
  本朝定制藤牌营藤牌编藤为之形圆中凸檐径二尺六寸高八寸采绘虎头中缀朱缨背施镮二以挽之汉军藤牌营每旗百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藤牌营㓲刀 谨按宋书宗越𫝊刀楯步出挺身单战景祐集韵㓲削也茅元仪武备志近世南兵率用圆牌而间之以腰刀
  本朝定制藤牌营㓲刀錬铁为之形如佩刀通长二尺八寸刃长二尺二寸阔一寸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五寸八分木质髤朱末钻以铁系蓝緌汉军藤牌营每旗百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藤牌营挑刀 谨按
  本朝定制藤牌营挑刀錬铁为之通长七尺六寸二分刃长二尺二寸阔一寸五分上锐而仰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五尺围四寸六分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汉军藤牌营每旗五十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汉军连耞棒 谨按杜佑通典卫公兵法守城篇曰连耞如打禾连耞状用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宋史狄青𫝊马上纵铁连耞击之茅元仪武备志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耞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
  本朝定制汉军连耞棒规木为之左右双持棒长一尺五寸八分耞长七寸五分围俱二寸五分皆涂黄油两端钻以铁首各加镮以铁索相连为一具汉军每佐领四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汉军鹿角 谨按魏志徐晃𫝊鹿角十重晋书马隆𫝊地广则为鹿角车营南史韦叡𫝊树鹿角为城
  本朝定制汉军鹿角规木为之横木一长八尺围四寸斜木八长五尺五寸围一寸五分皆贯横木当斜木之半首末相属涂以黄油汉军每佐领一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金 谨按六韬凡领军者必有金鼓之节唐六典金之制有四一曰𬭚二曰镯三曰铙四曰铎
  本朝定制金范铜为之面平径一尺五寸三分深二寸旁穿二孔以绳系于木柄提之击以椎形如瓜以韦为之末穿蓝緌汉军鸟枪营每旗五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鼓 谨按诗小雅钲人伐鼔司马法奏鼓轻舒鼓重周髀经万人之将执大鼔吴子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李筌太白阴经警严鼓十二面
  本朝定制鼔木匡冒革面径一尺六寸二分中围一尺八寸二分厚七寸二分面绘龙匡绿缘朱绘花文上下铜钉二层匡半铜镮四承以髤朱架高三尺五寸五分四柱相距二尺七分绘花文柱半各以铜钩附镮平悬之柱端刻花文高四寸四分下横木交十字以枢合之击以双木椎汉军鸟枪营每旗一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海蠡 谨按
  本朝定制海蠡刳蠡吹之以为进止之节凡
  大阅设亲军海蠡十二于纛前设𫝊令海蠡于台下前锋营左右翼各八䕶军营每旗三十六骁骑营每参领二佐领一火器营随礟每旗五鸟枪䕶军骁骑十四藤牌营每旗五直省绿营各随其地有差









  绿营偃月刀 谨按王充论衡当与刀剑偃月钩为比茅元仪武备志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战陈也
  本朝定制绿营偃月刀錬铁为之通长七尺刃长二尺四寸五分上丰而仰背为岐刄衔以龙口高一寸五分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四尺二寸八分围五寸二分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扑刀 谨按刘熙释名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
  本朝定制绿营扑刀錬铁为之通长一尺九寸二分刃长一尺四寸上阔二寸四分下半之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五寸木质纒红黄革末钻以铁系蓝緌










  绿营斩马刀 谨按王应麟玉海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馀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制作精巧便于操击战陈之利器也
  本朝定制绿营斩马刀錬铁为之形如佩刀而长通长四尺八寸刃长三尺四寸阔一寸五分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一尺三寸八分木质纒红黄革末钻以铁系蓝緌室长三尺五寸木质裹革髤朱饰以铁








  绿营长刃大刀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长刀倭奴之制甚利于步刃长五尺
  本朝定制绿营长刃大刀錬铁为之通长五尺一寸刃长三尺三寸阔一寸五分柄长一尺八寸室长三尺二寸髤以漆馀俱如斩马刀之制











  绿营宽刃大刀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𨱔
  本朝定制绿营宽刃大刀錬铁为之形如偃月刀而无岐刃通长六尺九寸二分刃长二尺五寸上阔三寸下半之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四尺围四寸六分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宽刃㓲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宽刃㓲刀錬铁为之通长四尺六寸二分刃长二尺四寸上阔二寸四分下阔一寸四分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二尺二寸围三寸一分木质纒红蓝线末钻以铁











  绿营双手带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双手带刀錬铁为之形如斩马刀而微短通长四尺二寸二分刃长二尺七寸阔一寸五分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一尺五寸木质纒红蓝线末钻以铁室长二尺八寸木质裹绿革饰以铁










  绿营背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背刀錬铁为之形如斩马刀而短通长三尺二寸二分刃长二尺三寸阔一寸三分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八寸木质纒绿线末钻以铁系蓝緌室长二尺四寸木质髤朱饰以铁











  绿营片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片刀炼铁为之通长七尺一寸二分刃长二尺阔一寸三分上锐而仰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四尺七寸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虎牙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虎牙刀錬铁为之形如宽刃大刀而上锐通长五尺四寸二分刃长二尺七寸阔一寸一分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与刃等围三寸七分木质髤朱末铁镦











  绿营窝刀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倭刀所用刀制略同但短而重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倭刀竹节鞭同一类
  本朝定制绿营窝刀錬铁为之形如佩刀通长三尺四寸二分刃长二尺六寸阔一寸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八寸木质缚藤或纒革髤绿末钻以铁系蓝緌室长二尺七寸木质裹绿革饰以铁









  绿营船尾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船尾刀錬铁为之形如宽刃大刀而上锐通长三尺四寸二分刃长二尺二寸阔一寸銎为铁盘厚二分柄长一尺二寸围三寸一分木质髤朱末铁镦











  绿营割刀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钩镰刃阔一寸舟中或割其缭或勾其船或割其棚间绳索刃弯而利乃得实用
  本朝定制绿营割刀錬铁为之形如刈钩通长五尺二寸刃横长一尺四寸阔一寸前曲而俯銎长二寸柄长五尺围三寸一分木质髤朱










  绿营缭风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缭风刀錬鐡为之形如割刀刃閷柄修通长一丈二寸刃横长一尺阔一寸銎长二寸柄长一丈围三寸一分木质髤朱












  绿营长枪 谨按卫公兵法听角第二声诸队一时捺枪第三声举枪第四声笼枪唐书罗士信执长枪立于马上通鉴宋纪吴璘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
  本朝定制绿营长枪錬铁为之通长一丈四尺刃长七寸柄长一丈三尺围三寸七分木质髤朱注朱牦末铁𨱔长三寸









  绿营火焰枪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火焰枪錬铁为之通长六尺六寸直刃上出旁刃十为火焰形中空如镮銎长四寸柄长五尺五寸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钩镰枪 谨按六韬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大镰长七尺以上三百枚茅元仪武备志铁钩枪挨牌而进甚利
  本朝定制绿营钩镰枪錬铁为之通长七尺二寸刃长八寸上锐旁刃曲向内径二寸柄长六尺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双钩镰枪 谨按刘熙释名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之宜也杜佑通典钩竿如枪刃两旁有曲刃可以钩搭
  本朝定制绿营双钩镰枪錬铁为之两旁刃曲向内馀俱如钩镰枪之制柄长七尺围二寸七分木质裹桦皮










  绿营虎牙枪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虎牙枪錬铁为之通长九尺一寸刃长七寸圭首起棱两旁短刄向内如虎牙各一寸七分注朱牦柄长八尺围二寸八分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蛇镰枪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蛇镰枪錬铁为之通长七尺二寸刄长八寸圭首下閷两旁横刃三折如蛇行径七寸柄长六尺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雁翎枪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雁翎枪錬铁为之通长七尺二寸刃长八寸圭首下平两旁刃如双钩镰枪而阔径五寸柄如蛇镰枪之制












  绿营十字镰枪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十字镰枪錬铁为之通长四尺六寸直刃长六寸横刃径一尺皆圭首相交如十字形柄长四尺围三寸一分木质髤朱












  绿营火镰枪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火枪柄长六尺枪头长尺许木柄下有铁钻两边义上作钩镰夹枪有二喷筒用时先放一筒药线引转复放一筒完即作短兵此枪有二喷筒故名火枪头长尺许枪也两刃向上镋也两刃向下镰也一器而四用之
  本朝定制绿营火镰枪錬铁为之通长九尺二寸管长八寸以受火药管端横铁两末加刃一前一却前刃为枪长四寸却刃为镰长三寸銎长四寸周傅小筒四各长二寸以藏蒺藜下钻以铁柄长八尺径三寸一分攒竹髤朱





















  绿营梨花枪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用梨花一筒系于长枪之首临敌时用之一发可远去数丈火尽枪仍可以刺贼李全尝用之以雄山东所谓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是也
  本朝定制绿营梨花枪通长七尺三寸錬铁为双刃相并各长五寸旁为横刃二各径六寸下施竹筒长二尺六寸彩绘花文束铁三道中藏狼烟柄长三尺八寸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手枪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手枪錬铁为之通长三尺四寸二分刃长五寸七分上锐柄长二尺九寸围一寸七分攒竹裹桦皮末骨镦












  绿营钉枪 谨按戚继光纪效新书过船钉枪一百根
  本朝定制绿营钉枪錬铁为之通长一丈四尺九寸五分刃长一尺上锐以藤缚于柄端柄长一丈四尺围三寸七分攒竹髤朱











  绿营矛 谨按诗秦风厹矛鋈𬭚刘熙释名矛冒也刃下冒矜也诸葛亮集敕作部皆作十折矛以给之
  本朝定制绿营矛錬铁为之通长一丈一尺刃长七寸上锐中丰下閷如柳叶形柄长一丈围三寸七分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三寸










  绿营㦸 谨按六韬矛㦸扶胥七十二具
  本朝定制绿营㦸錬铁为之通长七尺五寸援首三折长一尺一寸胡外曲径八寸中二𧣒各横二寸五分柄长六尺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双𨰝 谨按宋史兵志杨偕献所制铁𨰝张玊𫝊玉单持铁𨰝出斗金史乌延察喇𫝊察喇左右手持两铁𨰝𨰝重数十觔人号为铁𨰝万户茅元仪武备志四棱者谓之铁𨰝言方棱似简形
  本朝定制绿营双𨰝錬铁为之左右双持通长各二尺七寸一分五釐𨰝长各二尺一寸圭首方棱銎为铁盘厚一分五釐重各一觔六两有奇柄各长六寸围三寸木质髤朱末钻以铁








  绿营双椎 谨按六韬椓杙大锤重五觔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具刘熙释名椎推也许慎说文椎繁也齐谓之⿰揆宋书朱龄石𫝊别赍大锤
  本朝定制绿营双椎錬铁为之左右双持通长各一尺九寸椎围各六寸形如瓜棱重各一觔三两柄各长一尺三寸围二寸五分木质髤朱系蓝緌










  绿营马义 谨按六韬方胸两枝铁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明会典军器局造马军义俞大猷剑经马义者屮上可义人下可义马
  本朝定制绿营马义錬铁为之通长六尺六寸中刃长一尺二寸圭首两旁刃岐出各横四寸纵一尺銎穿铁盘三相击作声柄长五尺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凤翅挡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凤翅挡錬铁为之通长七尺一寸直刃如㦸长七寸横刃如蛇镰径一尺二寸銎穿铁盘三相击作声柄长六尺围四寸木质髤朱末铁𨱔长四寸











  绿营五齿挡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五齿挡錬铁为之形如马义而旁多二刃馀俱如马义之制













  绿营月牙钯 谨按戚继光纪效新书钯自有倭时始用乃军中最利者茅元仪武备志钯上用利刃横以弯股刃用两锋中有一脊仍用一钉关之
  本朝定制绿营月牙钯錬铁为之通长四尺三寸八分中刃长四寸八分上锐两旁刃如月上弦距五寸柄长三尺九寸围四寸木质髤朱










  绿营通天钯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扒以木为之而外施铁
  本朝定制绿营通天钯㔉木为之通长七尺中为圭首长一尺横为半规皆涂银两旁施铁齿上下各三各长一寸四分柄长六尺围四寸六分髤朱











  绿营长柄斧 谨按六韬大柯斧刄长八寸重八觔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槌唐书李嗣业𫝊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本朝定制绿营长柄斧錬铁为之自背至刃八寸五分刃径七寸背径四寸厚一寸横置柄首柄长四尺围四寸木质髤朱










  绿营双斧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双斧錬铁为之左右双持刃如半月背方刃径各四寸六分背径一寸五分厚四分自刃至背各四寸五分重各一觔横置柄首柄各长一尺六寸围三寸一分木质髤朱











  绿营双钺 谨按刘熙释名钺豁也所用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
  本朝定制绿营双钺錬铁为之左右双持刄如半月背圆而俯刃径各四寸六分背径二寸四分厚四分自刃至背四寸七分横置柄首柄如双斧之制











  绿营三须钩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撩钩三筲长一丈五尺须用三勾
  本朝定制绿营三须钩錬铁为之通长一丈五尺七寸钩各长七寸分置三面下曲如鸡距竹柄长一丈五尺围一寸八分髤朱束藤八道











  绿营铁挽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铁挽錬铁为之形如锄长五寸斜置柄首竹柄长一丈二尺围三寸二分













  绿营犁头𨭚 谨按后汉书注通俗文曰刀锋曰𨭚或省作镖茅元仪武备志斗手遇贼则上斗用犁头镖下射
  本朝定制绿营犁头𨭚錬铁为之形如犁通长三尺五寸刃长五寸上锐下阔三寸柄长三尺围四寸木质髤朱










  绿营铁斗𨭚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小镖重四两首径六分掷之如雨
  本朝定制绿营铁斗𨭚錬铁为之通长三尺四寸刃长四寸上锐两旁曲刃向内径二寸七分柄长三尺围二尺七分木质髤朱











  绿营棒 谨按史记天官紫宫右三星曰天棓晋宣帝教诸围上守者皆作棒人一枚魏书尔朱荣𫝊人马逼战刀不如棒茅元仪武备志今之棍即古之杆棒白棒也
  本朝定制绿营棒规木为之长五尺四寸围四寸六分通髤黄两端钻以铁










  绿营虎头棒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虎头棒规木为之长四尺围四寸六分通髤黄绘虎文













  绿营盾 谨按诗秦风龙盾之合毛𫝊画龙其盾也
  本朝定制绿营盾削木为之长二尺六寸上阔一尺六寸下阔一尺三寸通髤蓝绘龙首背髤朱横木二道系藤挽之











  绿营虎头牌 谨按王应麟玉海元魏以虎头楯破蠕蠕
  本朝定制绿营虎头牌木质蒙革长二尺九寸上阔一尺五寸下阔一尺一寸面绘虎头双爪背横木二道挽之











  绿营燕尾牌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燕尾牌其长与手牌相似但阔不满尺背如鲫鱼以柁木桐木为之
  本朝定制绿营燕尾牌削木为之上正方下岐出如燕尾长二尺三寸阔九寸通髤蓝面绘虎头双爪背髤朱穿带挽之










  绿营挨牌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捱牌亦用白杨木为之每面长五尺阔一尺五寸用绳索及木橄榄挽之
  本朝定制绿营挨牌削木为之长六尺四寸上为仰月形阔二尺四寸下阔一尺八寸通髤黄绘虎头双爪背髤朱穿带挽之










  绿营圆木牌 谨按唐书黠戛斯𫝊以圆盾傅肩可捍矢刃
  本朝定制绿营圆木牌削木为之圆径二尺一寸中髤蓝绘虎头周髤红加黄斑文背亦髤朱系藤挽之











  绿营战被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战被墨色布为之凡三等长一丈至一丈五尺阔一丈至一丈二尺面绘飞虎周以火焰中敷以棉背缀革以挽之












  绿营滚被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滚被蓝布为之长五尺五寸阔四尺背缀革系藤以挽之馀俱如战被之制













  绿营滚被双刀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滚被双刀左右双持通长各二尺一寸一分刃长一尺六寸阔一寸銎为半规厚二分并纳于室柄长四寸九分木质纒红丝末钻以铁系蓝緌室长一尺七寸木质裹革饰以铜系蓝緌以铜钩佩之










  武科弓 谨按
  本朝定制武科弓径三尺七寸鹿皮弦分为三等一等十二力次十力次八力视所挽以较力复有强弓六自十三力至十八力能挽者听












  武科刀 谨按
  本朝定制武科刀制如偃月刀刄及柄俱以铁下圆如椎末为𨱔亦分三等一等重百二十觔长八尺一寸五分次百觔长七尺八寸七分次八十觔长七尺四寸视所举以较力











  武科石 谨按
  本朝定制武科石形如方础左右凿孔以容手亦分三等一等重三百觔高一尺七寸八分阔一尺三寸厚八寸次二百五十觔高一尺六寸阔一尺八分厚七寸六分次二百觔高一尺五寸阔一尺五分厚七寸视所举以较力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六
  武备四火器





















  御制金龙礟 谨按明史兵志古所谓礟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礟攻金蔡州城始用火然造法不𫝊后亦罕用至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机枪礟法特置神机营肄习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其用铁者建铁柔为最西铁次之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嘉靖八年造佛郎机礟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者国名也正徳末其国舶至广东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馀斤小者百五十斤万历中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礟曰红夷长二丈馀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邱濬大学衍义补元人始造礟以攻破襄阳世因目曰襄阳礟今礟之制用铜或铁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
  圣祖仁皇帝御制金龙礟铸铜为之前弇后丰厎如覆笠重自二百八十觔至三百七十觔长自五尺八寸至六尺通髤以漆前SKchar金龙火珠后SKchar金回文蕉
  叶文䕫龙厎SKchar金花文隆起四道旁为双耳左右镌
  大清康熙二十年
  御制清汉文受药自六两五钱至八两铁子自十三两至十六两载以双轮车通髤朱箱绘蟠䕫中加铁盘SKchar银花文施机使可低昂上为铁鋬承礟耳礟口背辕辕长一丈有五寸两端饰铜龙首凤尾中绘云文轮各十有八辐








  御制制胜将军礟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制胜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弇后丰底分瓜棱重五百觔长五尺不锲花文隆起四道近口为照星面镌
  大清康熙三十四年景山内
  御制制胜将军用药一觔八两生铁子三觔星高五分远放酌量加药移与斗上眼用之总管监造御前一等侍卫海清监造官员外郎巴福夀笔帖式硕思
  泰噶尔图匠役李文徳袁四汉文载以双轮车通髤以朱横梁承礟辕长一丈前横木二道轮各十有八辐





















  御制威远将军礟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威远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哆后敛形如仰钟重七百五十觔长二尺五寸口锲花文周镌梵文中双鱼形间以荇藻隆起五道底横连铁轴受药自八两至六觔铁子自三十觔至三十五觔入药礟内间以木加土寸许乃入铁子复置药子内以螺旋木绕药线外裹朝鲜贡纸盛以竹筒入于子内后出线寸许以达礟药前出六七寸以待
  然子外仍实火药隔以湿土铁鍱掩礟口固以蜡发时先然铁子药线再速然火门药礟发子出迸裂四散为用最烈远近以受药若干及礟尺若干度为凖载以四轮车通髤朱𫐉长四尺九寸面立木以限铁轴前后横梁后梁当礟中下承两轴贯板轮不施辐


















  神威大将军礟 谨按
  本朝制神威大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弇后丰厎少敛长八尺五寸不锲花文隆起四道面镌神威大将军右镌
  大清崇徳八年十二月日造重三千八百觔汉文受药五觔铁子十觔载以四轮车通髤朱横梁承礟耳辕长一丈五寸轮各十有八辐辕间加直木二外出端加横木铁镮九以挽之








  神威无敌大将军礟 谨按
  本朝制神威无敌大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弇后丰底如覆盂重自二千觔至三千觔长自七尺三寸至八尺不锲花文隆起五道面镌
  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日造汉文受药自三觔至四觔铁子自六觔至八觔载以三轮车横梁承礟辕长一丈二尺二寸后二轮辕间一轮各十有八辐辕旁施铁镮以挽之








  神威将军礟 谨按
  本朝制神威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弇后丰厎如覆笠重四百觔长六尺七寸不锲花文隆起五道近口为照星旁为双耳中镌
  大清康熙二十年铸造神威将军用药八九两铅子十八两星高七分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法保钱齐布陶三泰宁古塔吴喇代匠役李文德颜四汉文载以双轮车辕长九尺五寸不加绘饰端施铁镮馀俱如
  御制金龙礟车之制






















  武成永固大将军礟 谨按
  本朝制武成永固大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弇后微丰底如竹节重自三千六百觔至七千觔长自九尺六寸至一丈一尺一寸杂锲花文蕉叶文回文隆起十道皆锲星文近口为照星厎左右镌
  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用药十觔生铁礟子二十觔星高四分九釐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硕思泰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徳颜四清汉文小者受药五觔铁子十觔载以四轮车辕长一丈五尺铁镮七馀俱如神威大将军礟车之制





















  神功将军礟 谨按
  本朝制神功将军礟铸铜为之前弇后微丰厎如覆笠重千觔长七尺不锲花文隆起五道近口为照星中镌
  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神功将军用药一觔十二两生铁礟子三觔八两星高四分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硕思泰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徳颜四汉文载以三轮车铁索承礟辕长一丈二寸辕间板轮一不施辐馀俱如神威无敌大将军礟车之制






















  得胜礟 谨按
  本朝制得胜礟铸铜为之前弇后丰口如铜角重三百六十五觔长六尺三寸通髤以漆不锲花文隆起三道旁为双耳受药六两铁子十二两载以双轮车通髤朱正箱为铁鋬以承礟耳辕前后出长一丈二尺六寸端皆施铁镮轮在中各十有八辐










  九节十成礟 谨按
  本朝制九节十成礟铸铜为之前后若一前分九节后加厎各有螺旋分负以涉险远用时合成之重自七百九十觔至七百九十八觔长自五尺一寸至六尺九寸底环螭三每节饰兽面三分镌重若干受药自一觔四两至一觔八两铁子二觔八两载以四轮车通髤朱轸平施轮处少阔长六尺一寸中加立木半规以承礟立木左右为铁柱夹礟右柱长倍左曲向前加立表以为凖板轮不施辐























  冲天礟 谨按
  本朝制冲天礟铸铁为之前哆后敛形如仰钟重自三百觔至三百八十觔长一尺九寸五分隆起五道旁为双耳近耳锲花文受药自六两至一觔铁子二十觔用法如
  御制威远将军礟载以四轮车亦如
  御制威远将军礟车之制









  铁心铜礟 谨按
  本朝制铁心铜礟铸铜为体内以铁前弇后微丰口如螺旋重一百十觔长五尺六寸青绿色不锲花文隆起六道受药二两四钱铁子四两八钱载以四轮车辕长一丈二尺一寸辕端横木加铁镮六馀俱如神威大将军礟车之制










  子母礟一 谨按
  本朝制子母礟铸铁为之前弇后丰厎如覆笠重九十五觔长五尺三寸通髤以漆不锲花文隆起五道加星斗旁为双耳子礟五如管连火门各重八觔受药二两二钱铁子五两礟面开孔与子礟相称用时内之固以铁钮递发之相续而速载以四轮车如凳形中贯铁机以铁鋬承礟耳下施四足横直皆楔以木后加斜木搘之足施铁轮轮各八辐左右推挽惟所宜























  子母礟二 谨按
  本朝制子母礟铸铁为之重八十五觔长五尺八寸末加木柄后曲而俯以铁索聨于车上用法如子母礟一载以四轮车亦如子母礟一之制












  严威礟 谨按
  本朝制严威礟铸铁为之前弇后丰厎如覆笠重三百十觔长五尺不锲花文隆起五道旁为双耳受药十两铁子一觔四两载以双轮车如
  御制制胜将军礟车之制











  红衣礟 谨按
  本朝制红衣礟铸铁为之前弇后丰厎圆而浅重自一千五百觔至五千觔长自六尺六寸至一丈五寸中锲云螭隆起八道旁为双耳受药自二觔六两至七觔八两铁子自五觔至十五觔载以三轮车如神威无敌大将军礟车之制










  龙礟 谨按
  本朝制龙礟铸铁为之形如金龙礟重百觔长四尺五寸通髤以漆口SKchar金蝉文中为云龙近后为蟠螭隆起六道加星斗旁为双耳受药二两四钱铁子五两二钱车如子母礟一之制











  奇礟 谨按
  本朝制奇礟铸铁为之后通厎旁如牡钥重三十觔长五尺五寸六分通髤以漆不锲花文近口为照星中加斗素铁火机旁为双耳子礟四如管连火门受药自九钱至一两铁子二两六钱后加木柄曲而俯下为屈戍开柄以内子礟从牡钥中固以铁钮递发之相续而速柄末缀立瓜形青縀为之载以铁盘铁鋬承礟耳下以三木搘之末铁𨱔








  行营信礟 谨按
  本朝制行营信礟铸铁为之上下若一重自四十觔至八十觔长自一尺六寸至一尺八寸不锲花文隆起四道受药八两置地发之












  浑铜礟 谨按康熙二十年
  圣祖仁皇帝平定吴逆获其所制浑铜礟蔵之武库以备军行之用礟铸铜为之前弇后微丰底如覆笠重自一千二百觔至二千一百觔长自六尺至六尺一寸不锲花文隆起九道旁为双耳受药自一觔十二两至二觔八两铁子自三觔八两至五觔载以双轮车辕长九尺四寸端施横木馀俱如
  御制金龙礟车之制








  台湾礟谨按康熙二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平定台湾获其所制礟蔵之武库以备军行之用礟铸铜为之前弇后微丰口形如钵重自三百觔至七千觔长自四尺三寸至一丈二寸杂锲花文蕉叶文蟠螭人兽形间以畨书隆起十道中为龙文双钮可贯绳悬之受药自一觔一两至十觔铁子自二觔二两至二十觔载以四轮车通髤朱横梁承礟辕长一丈二尺七寸轮各十有八辐








  回礟 谨按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俘获军器无算
  上命皆蔵
  紫光阁以纪
  武成回礟铸铁为之前弇后丰长五尺口锲蕉叶文通SKchar金银花文隆起七道素铁火机下属于鞍木质蒙以革槖駞负之西师罙入屡得兹器即用以击贼遐方异制克厎
  肤功敬登于册以附诸礟之末























  御制自来火大枪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大枪铸铁为之重五觔九两长三尺三寸六分口为莲瓣微凹近口SKchar金回文藻文前起脊中面分四棱后圆皆SKchar金回文藻文SKchar金素火机衔石旁施SKchar金镂花轮击石发枪受药八分铁子六分五釐芸香木床末亦SKchar金义末饰羚羊角凡交枪之制口加照星中加斗或于近火门加斗从斗中视星所指以为凖床视枪微短窍
  其端以内搠杖以桦木或角为之饰以铜或角长于枪寸许床下加木义曲而前锐中施横梁前却惟所宜床面置枪束以韦三道





















  御制自来火二号枪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二号枪铸铁为之重三觔长二尺八寸口SKchar金兽面前起脊后四棱受药一钱二分铁子一钱八分五釐㶉𪄠木床床末不加饰馀俱如
  御制自来火大枪之制

cq=39








  御制自来火小枪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自来火小枪铸铁为之重二觔十二两长二尺四寸九分口SKchar金蕉叶文锲索文星文前起⿱兆目 -- 脊中四棱周SKchar金如镮二道后圆近火门为蟠螭受药七分铁子一钱乌拉松木床床末不加饰馀俱如
  御制自来火大枪之制









  御制禽枪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禽枪铸铁为之重六觔长三尺五寸口SKchar金莲瓣前起脊中四棱后圆近火门SKchar金双螭环绕
  御制禽枪篆文SKchar金素火机加星斗受药二钱铁子三钱
  四分高丽木床义末饰以角










  御制小禽枪 谨按
  圣祖仁皇帝御制小禽枪铸铁为之重五觔七两长三尺二寸八分受药一钱五分铁子二钱七分㶉𪄠木床床末饰象牙花文馀俱如
  御制禽枪之制











  皇帝御用虎神枪 谨按
  皇帝御用虎神枪铸铁为之长四尺八寸口SKchar金莲瓣前圆起脊后四棱SKchar金花火机加星斗云楸木床近斗处饰银花文中SKchar金乾隆
  御用汉文左右镌
  御制虎神枪记清汉文床末饰以角镂花文底镌虎神枪药用二钱五分子用七钱铁八觔十两鞘三觔十两共重十二觔四两汉文义以羚羊角为之








  皇帝御用旧神枪 谨按
  皇帝御用旧神枪铸铁为之长三尺九寸通起脊SKchar金花火机加星斗云楸木床近斗饰银花文中SKchar金乾隆
  御用末饰以角厎镌旧神枪药用一钱六分子用三钱三分铁六觔二两鞘二觔六两共重八觔八两皆汉文义以羚羊角为之









  皇帝御用花准枪 谨按
  皇帝御用花准枪铸鐡为之长四尺三寸口SKchar金蕉叶文近口为索文前起⿱兆目 -- 脊中四棱周SKchar金如镮四道后圆床厎镌花准枪药用二钱子用四钱四分鐡六觔八两鞘二觔十二两共重九觔四两汉文馀俱如
  皇帝御用旧神枪之制凡花枪之制通冶鐡皱起为花
  








  皇帝御用大凖枪 谨按
  皇帝御用大凖枪铸铁为之长四尺三寸六分口SKchar金星文下亦为星文间索文近火门为蟠䕫床厎镌大凖枪药用二钱子用三钱八分铁六觔六两鞘二觔十四两共重九觔四两汉文馀俱如
  皇帝御用旧神枪之制










  御制奇凖神枪 谨按
  皇上御制奇凖神枪铸铁为之口SKchar金回文蕉叶文前
  起脊中四棱SKchar金为双螭环绕SKchar
  大清乾隆年制汉文后圆加星斗SKchar金素火机云楸木床床末饰以角厎镌特等第二枪长四尺五寸重七觔鞘重二觔二两共重九觔二两药重二钱子重五钱亦汉文桦木义末饰以角









  御制凖正神枪 谨按
  皇上御制凖正神枪铸铁为之口髤漆素铁火机床厎镌头等第二枪长四尺三寸重六觔八两鞘重二觔共重八觔八两药二钱子重四钱汉文馀俱如奇凖神枪之制











  御制纯正神枪 谨按
  皇上御制纯正神枪铸铁为之口髤漆素铁火机床厎镌头等第三枪长四尺五寸重七觔鞘重二觔二两共重九觔二两药二钱子重四钱五分汉文馀俱如奇凖神枪之制











  御制连中枪 谨按
  皇上御制连中枪铸铁为之口髤漆素铁火机床厎镌头等第四枪长四尺四寸重六觔十二两鞘重二觔一两共重八觔十三两药二钱子重四钱五分汉文馀俱如奇准神枪之制











  御制应手枪 谨按
  皇上御制应手枪铸铁为之近口锲索文花文中亦如之近火门锲花文素铁火机高丽木床厎镌头等第五枪长四尺五寸重七觔鞘重三觔二两共重十觔二两药二钱子重五钱汉文馀俱如奇准神枪之制










  御制威赫枪 谨按
  皇上御制威赫枪铸铁为之前起脊SKchar金索文花文中亦如之后四棱近火门锲花文素铁火机高丽木床厎镌头等第六枪长四尺五寸重七觔鞘重三觔二两药二钱子重五钱汉文馀俱如奇凖神枪之制










  御制威捷枪 谨按
  皇上御制威捷枪铸铁为之口髤漆素铁火机高丽木床㡳镌头等第七枪长四尺四寸重六觔十二两鞘重三觔一两共重九觔十三两药二钱子重四钱五分汉文馀俱如奇凖神枪之制











  旧神花枪 谨按
  本朝制旧神花枪铸铁为之长三尺六寸二分口爪棱近口锲花文前起脊三中六棱亦锲花文近火门微凹三道加星斗SKchar金花火机云楸木床饰银花文床末饰以角厎镌神花枪药用二钱子用二钱八分铁五觔九两鞘二觔二两共重七觔十一两汉文羚羊角义









  素铁大交枪 谨按
  本朝制素铁大交枪铸铁为之重八觔长三尺七寸五分通起脊不锲花文素铁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六分桦木床床末饰以鹿角义末饰以铜












  金口交枪 谨按
  本朝制金口交枪铸铁为之重六觔十四两长三尺四寸六分口錽金莲瓣前起脊后八棱素铁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榆木床床末饰以鹿角桦木义不加饰











  素口花交枪 谨按
  本朝制素口花交枪铸铁为之重五觔八两长三尺三寸二分前起脊中四棱素铁火机受药二钱铁子四钱乌拉松木床桦木义末饰以角












  八棱口花枪 谨按
  本朝制八棱口花枪铸铁为之通八棱近口弦文重五觔十两长三尺二寸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四分馀俱如素口花交枪之制












  仿神花大交枪 谨按
  本朝制仿神花大交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二两长三尺六寸二分口锲莲瓣近口为索文二重花文前起脊中亦为索文花文后四棱微凹素铁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四分床如素铁大交枪床之制










  仿神花小交枪 谨按
  本朝制仿神花小交枪铸铁为之长三尺六寸受药二钱铁子三钱馀俱如仿神花大交枪之制床如素铁大交枪床之制












  仿神花枪 谨按
  本朝制仿神花枪铸铁为之云楸木床末饰以角厎镌仿神花枪子重三钱六分药重二钱长二尺六寸铁重五觔八两鞘重一觔十二两共重七觔四两汉文桦木义末亦饰角馀俱如仿神花大交枪之制










  折花交枪 谨按
  本朝制折花交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二两长三尺七寸前起脊后四棱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六分錽金素火机馀俱如金口交枪之制乌拉松木床桦木义末饰以角











  花口小交枪 谨按
  本朝制花口小交枪铸铁为之重五觔八两长三尺五寸受药二钱铁子三钱一分口棱微凹前起脊中四棱后圆素铁火机馀俱如金口交枪之制桦木床末饰以角义末饰以铜











  蒙古花大交枪一 谨按
  本朝制蒙古花大交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二两长三尺七寸通八棱口周锲星文近口为星文索文花文周为蒙古花文素铁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九分床如素铁大交枪床之制











  蒙古花大交枪二 谨按
  本朝制蒙古花大交枪铸铁为之重八觔长三尺六寸近口星文索文花文前起脊中四棱为花文横锲星文索文后圆亦如之受药二钱铁子四钱七分床如素铁大交枪床之制











  蒙古花小交枪一 谨按
  本朝制蒙古花小交枪铸铁为之重八觔长三尺六寸前后八棱中起脊花文与蒙古花大交枪一同受药二钱铁子四钱二分床如素铁大交枪床之制











  蒙古花小交枪二 谨按
  本朝制蒙古花小交枪铸铁为之前起脊八棱后圆花文与蒙古花大交枪二同素铁火机高丽木床末饰以鹿角厎镌蒙古花枪子重三钱三分药重二钱长三尺五寸四分铁重五觔四两鞘重二觔四两共重七觔八两漠文义末饰以角










  回部花套枪 谨按
  本朝制回部花套枪铸铁为之重八觔二两长三尺四寸二分口莲瓣内各锲䕫龙近口亦锲䕫龙二重前起脊中亦锲䕫龙后六棱近火门錽银回部花文加星斗素铁火机受药一钱五分铁子二钱云楸木床义末饰以角










  新回部花套枪 谨按
  本朝制新回部花套枪铸铁为之重六觔十两长三尺五寸七分口錽金回文中起脊后四棱横周星文二重近火门錽银回部花文加星斗素铁火机受药一钱五分铁子一钱八分床如折花交枪床之制










  大线枪 谨按
  本朝制大线枪铸铁为之重八觔十四两长五尺五寸素铁火机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云楸木床末饰以铜煖木托凡线枪之制皆周为八棱不加星斗床及枪之半不内搠杖床下无义而有托束铜镮二道或錽金










  小线枪 谨按
  本朝制小线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两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馀俱如大线枪之制













  旧神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旧神花线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五两长五尺七寸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馀俱如大线枪之制












  丽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丽花线枪铸铁为之重六觔三两长四尺八寸受药一钱二分砂子五钱馀俱如大线枪之制













  秀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秀花线枪铸铁为之重七觔三两长四尺八寸受药一钱二分砂子五钱馀俱如大线枪之制













  轻锐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轻锐花线枪铸铁为之重四觔十两长四尺錽金素火机受药一钱砂子四钱云楸木床束以錽金镮末饰錽金蟠螭煖木托轻便花线枪同












  轻捷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轻捷花线枪铸铁为之受药一钱砂子四钱素铁火机床末饰以铜馀俱如轻锐花线枪之制













  轻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轻花线枪铸铁为之受药一钱砂子四钱床末錽银蟠螭馀俱如轻锐花线枪之制













  落禽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落禽花线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四两长五尺七寸通起棱素铁火机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㶉𪄠木床床及枪之少半束以錽金镮末亦錽金煖木托赛海青花线枪𬷕神花线枪连坠花线枪胜鸦鹘花线枪皆同










  神海青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神海青花线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二两长五尺七寸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馀俱如大线枪之制












  雁神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雁神花线枪铸铁为之重八觔一两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馀俱如落禽花线枪之制山鸡花线枪同












  凫神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凫神花线枪铸铁为之重七觔十三两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馀俱如落禽花线枪之制水札子花线枪同












  孤顶花线枪 谨按
  本朝制孤顶花线枪铸铁为之重八觔八两长五尺五寸受药一钱五分砂子八钱云楸木床馀俱如落禽花线枪之制












  树鸡神花奇枪 谨按
  本朝制树鸡神花奇枪铸铁为之重六觔长三尺五分口錽金莲瓣前起脊后八棱加星斗錽金素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八分核桃木床末饰以鹿角榆木叉末饰以羚羊角凡奇枪皆通厎旁如牡钥连床柄处下为屈戌可开阖药子皆实子枪内开厎纳之从牡钥中固以铁钮子枪六长二寸四分如管连火门递发之相续而速其制或如交枪或如线枪皆不用搠杖























  花奇枪 谨按
  本朝制花奇枪铸铁为之重五觔十二两长三尺五分口錽金莲瓣前起脊中四棱錽金如镮二道后圆錽金素火机受药二钱铁子三钱八分馀俱如树鸡神花奇枪之制乌拉松木床末饰以角桦木义末亦如之










  花线奇枪 谨按
  本朝制花线奇枪铸铁为之重四觔十二两长三尺三寸五分通八棱錽金素火机受药二钱砂子三钱二分乌拉松木床末饰以金煖木托












  兵丁鸟枪 谨按
  本朝制兵丁鸟枪铸铁为之重六觔长六尺一寸不锲花文素铁火机受药三钱铁子一钱木床满洲蒙古俱髤以黄汉军髤以黒绿营髤以朱束铁镮二铁义长一尺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噐图式卷十七
  武备五





















  皇帝行营内旌门纛 谨按乾隆二十年
  钦定行营内旌门纛三东镶黄西正黄南正白俱以縀为之各从旗色镶黄以红縁正黄正白不加縁皆正幅销金云龙縿径四尺八寸斿径五尺縁销金火𦦨周阔八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四尺五寸围六寸三分首冠金盘上植豹尾下注朱旄加明黄彯带剡角亦销金火𦦨长五尺三寸阔九寸杆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镮穿革植纛








  皇帝行营内城旗 谨按乾隆二十年
  钦定行营内城旗四十有一俱明黄縀为之红縁斜幅销金云龙縿径二尺二寸斿径三尺三寸斜径四尺縁销金火𦦨周阔三寸三分杆以竹髤朱束藤长六尺七寸围二寸一分首冠金盘上植豹尾下注朱旄加明黄彯带剡角亦销金火𦦨长四尺阔四寸杆末包革系绳植旗









  皇帝行营外旌门纛 谨按乾隆二十年
  钦定行营外旌门纛五东镶白西镶红南正蓝镶蓝递用北正红俱以縀为之各从旗色正红正蓝不加縁镶白镶蓝以红縁镶红以白縁皆正幅销金飞虎环以火𦦨馀俱如
  内旌门纛之制










  皇帝行营外城旗 谨按乾隆二十年
  钦定行营外城旗六十东南正白西南正红西北正黄东北镶黄俱以縀为之各从旗色镶黄以红縁正黄正白正红不加縁皆方幅销金飞虎环以火焰縿径二尺斿径三尺镶黄縁亦销金火𦦨周阔四寸杆如内城旗之制










  皇帝行围吉尔丹纛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吉尔丹纛明黄縀为之不加縁斜幅销金云龙周为火焰形亦销金火𦦨縿径七尺三寸斿径八尺斜径一丈九尺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六尺五寸围四寸九分首冠鋄金三棱火珠顶注朱旄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鋄金镮穿革植纛









  皇帝行围后䕶旗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后䕶旗以縀为之八旗各一镶黄镶白镶蓝以红縁镶红白縁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不加縁皆正幅销金飞虎间以火焰縿径一尺八寸斿径二尺九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六尺围二寸一分首冠金盘上植豹尾下注朱旄加明黄彯带剡角销金火云长二尺七寸阔三寸杆末包革系绳植旗如健锐营扈行则以镶黄正黄旗各四制如之























  皇帝行围纛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纛五镶黄一正黄正白各二俱以縀为之镶黄以红縁正黄正白不加縁皆正幅不施绘绣方五尺五寸杆以竹长一丈四尺五寸围六寸三分首冠鋄银鐡轮顶注朱旄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镮穿革植纛中镶黄两协正黄两末正白环行相遇则围合
  南苑
  行围用之






















  皇帝行围蒙古纛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行围蒙古纛五正黄正白正红各一正蓝二俱以绸为之各如旗色不加縁正幅不施绘绣皆縿径六尺四寸斿径六尺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四尺五寸围六寸三分首冠鋄银鐡轮顶注黒旄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镮穿革植纛中正黄两协正白正红两末正蓝环行相遇则围合木兰
  行围用之























  得胜
  灵纛一 谨按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域越岁振旅凯旋
  上命尊藏得胜
  灵纛于
  紫光阁用纪
  武成椟以香楠高二尺四寸纵二尺五寸横二尺一寸
  上镌得胜
  灵纛周镌
  御制诗并序皆清汉蒙古西番文承以白石趺凡藏纛七一为定边将军武毅谋勇公兆恵纛黄云缎为之不加縁正幅销金云龙环以火焰縿径四尺七寸斿径五尺六寸首冠鋄银鐡顶注朱旄加黄缎彯带长五尺九寸阔八寸销金如纛幅


















  得胜
  灵纛二 谨按得胜
  灵纛二为定边右副将军靖远诚勇侯富徳纛黄云缎为之不加縁正幅销金云蟒环以火焰縿径五尺斿径四尺八寸首冠鋄金鐡顶承以鐡盘注朱旄










  得胜
  灵纛三 谨按得胜
  灵纛三为参赞大臣毅勇承恩公明瑞纛黄云缎为之红縁斜幅销金云蟒縿径七尺九寸斿径六尺八寸斜径一丈縁为火焰形亦销金火焰周阔八寸首冠鋄银鐡顶承以鐡盘亦鋄银注朱旄加红缎彯带亦销金如纛幅长一丈一尺五寸









  得胜
  灵纛四 谨按得胜
  灵纛四为参赞大臣诚勇公巴禄纛黄云缎为之红縁斜幅销金云蟒縿径六尺二寸斿径六尺七寸斜径九尺縁销金火焰周阔六寸首冠鋄银鐡顶承以鐡盘亦鋄银注朱旄










  得胜
  灵纛五 谨按得胜
  灵纛五为领队大臣副都统鄂傅什纛黄云缎为之不加縁正幅不施绘绣縿径四尺一寸斿径四尺五寸首冠鋄银鐡顶承以鐡盘亦鋄银注朱旄











  得胜
  灵纛六 谨按得胜
  灵纛六为领队大臣副都统图布巴图鲁温布纛白云缎为之斜幅绘五彩云蟒縿径六尺七寸斿径六尺四寸斜径九尺三寸縁为火焰形亦绘火焰周阔六寸首冠涂金革顶承以圆革亦涂金注朱旄









  得胜
  灵纛七 谨按得胜
  灵纛七为领队大臣副都统克特尔克巴图鲁由屯纛黄云缎为之不加縁正幅不施绘绣縿径五尺二寸斿径四尺九寸首冠鋄银鐡顶承以鐡盘亦鋄银注朱旄










  八旗都统纛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都统纛俱以缎为之各从旗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皆红縁镶红旗白縁皆左平右剡销金流云行龙縿径五尺中径六尺四寸上下各径四尺六寸斜径各三尺縁销金火焰周阔八寸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不加縁俱正幅亦销金流云行龙縿径五尺斿径五尺八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三尺围五寸五分首冠鋄银
  钑花顶注朱旄惟正红旗黑旄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镮穿革植纛满洲蒙古汉军都统皆用之






















  八旗佐领纛一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佐领纛俱以缎为之不施绘绣注黑旄馀俱如都统纛之制满洲蒙古佐领皆用之













  八旗佐领纛二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佐领纛俱以缎为之销金飞虎杆首冠鋄银鐡轮顶馀俱如都统纛之制汉军佐领用之












  八旗领催旗一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领催旗俱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都统纛之制镶黄旗斜幅縿径二尺二寸斿径三尺三寸斜径四尺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俱左平右剡皆不施绘绣縿径二尺二寸斿径二尺九寸上下各径二尺斜径各一尺四寸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俱正幅亦不施绘绣縿径一尺九寸六分斿径二尺九寸縁俱阔三寸三分杆以竹髤朱束蕂长六尺七寸围二寸一分首冠鋄银鐡壶
  卢顶注黒旄末包革系绳植旗满洲蒙古领催皆用之





















  八旗领催旗二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领催旗俱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都统纛之制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俱左平右剡销金飞虎縿径二尺二寸中径二尺九寸上下各径二尺斜径各一尺五寸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俱正幅亦销金飞虎縿径一尺九寸六分斿径二尺九寸杆首冠鋄银钑花顶注朱旄馀俱如领催旗一之制汉军领催用之








  八旗前锋校旗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前锋校旗俱以缎为之色及縁皆如都统纛之制俱方幅销金飞虎縿径二尺三寸斿径一尺八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六尺围二寸一分首冠金盘上植豹尾下注朱旄杆末包革系绳植旗










  八旗䕶军统领纛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䕶军统领纛俱以缎为之色及縁皆如都统纛之制俱斜幅销金云龙縿径四尺八寸斿径五尺五寸斜径七尺三寸縁为火𦦨形杆亦如都统纛之制











  八旗䕶军校旗 谨按
  本朝定制八旗䕶军校旗俱以缎为之色及縁皆如都统纛之制俱斜幅不施绘绣縿径一尺六寸斿径一尺七寸斜径二尺三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五尺五寸围二寸一分首冠钑花鐡顶注朱旄惟正红旗黒旗末包革系绳植旗










  健锐营前锋参领纛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前锋参领纛左翼镶黄右翼正黄俱以缎为之镶黄旗红縁俱正幅销金云龙环以火焰縿径五尺斿径五尺一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一尺围六寸三分首冠鋄银钑花顶注朱旄加黄彯带剡角亦销金火焰长五尺八寸阔八寸五分杆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镮穿革植纛









  健锐营前锋校旗 谨按乾隆十四年
  钦定健锐营前锋校旗縿径一尺九寸斿径二尺二寸杆长五尺二寸围二寸一分首冠鋄金鐡盘上植豹尾彯带长二尺宽三分馀俱如纛之制












  火器营䕶军参领纛 谨按
  本朝定制火器营䕶军参领纛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八旗都统纛之制俱斜幅销金云龙环以火焰縿径六尺五寸斿径九尺一寸五分斜径一丈一寸二分縁阔八寸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五寸围五寸六分首冠鋄银鐡轮顶注朱旄惟正红旗黑旄加白缎彯带为火𦦨形亦销金云龙长九尺六寸阔九寸六分杆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环穿革植纛























  火器营䕶军校旗 谨按
  本朝定制火器营䕶军校旗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八旗都统纛之制皆斜幅销金云龙环以火焰縿径二尺二寸四分斿径三尺五寸斜径四尺二寸縁阔三寸五分白缎彯带亦销金火焰长三尺五寸四分宽四寸杆如八旗前锋旗之制










  火器营骁骑参领纛 谨按
  本朝定制火器营骁骑参领纛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八旗都统纛之制俱正幅三面为火焰形縿径四尺九寸斿径六尺一寸五分馀俱如火器营䕶军纛之制











  火器营骁骑校旗 谨按
  本朝定制火器营骁骑校旗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八旗都统纛之制皆正幅销金云龙縿径一尺八寸四分斿径二尺六寸五分縁为火焰形阔三寸五分白缎彯带亦销金火焰长三尺五寸四分宽四寸杆如八旗前锋旗之制










  藤牌营参领纛 谨按
  本朝定制藤牌营参领纛以缎为之色及縁俱如八旗都统纛之制皆正幅销金飞熊环以火焰縿径五尺二寸斿径五尺六寸縁阔八寸杆长一丈二尺六寸首冠鋄银钑花顶加白缎彯带长六尺六寸阔六寸六分馀俱如火器营䕶军纛杆之制










  藤牌营领催旗 谨按
  本朝定制藤牌营领催旗縿径一尺八寸四分斿径二尺六寸五分縁阔三寸五分杆长六尺七寸围二寸一分彯带长三尺三寸阔四寸馀俱如纛之制











  王命旗牌 谨按
  本朝定制
  王命旗牌旗以蓝缎为之方二尺六寸中销金令字清汉文钤以兵部印杆木质髤朱注朱旄长八尺牌椴木为之髤朱圆径七寸五分上刻莲叶形髤绿中镌令字清汉文悬于枪上枪以榆木为之长八尺鐡顶冒木髤黄绘龙亦注朱旄牌及枪旁俱镌令字第若干号清汉文涂金凡
  颁给经略十二总督挂印总兵官十巡抚提督八总兵
  官五






















  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纛 谨按
  本朝定制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纛
  盛京西安江宁绥远城伊犁将军天津察哈尔都统热河京口副都统皆用镶黄吉林宁夏青州杭州福州将军归化城右翼都统山海关察哈尔右翼副都统皆用正黄黑龙江凉州广州荆州将军归化城左翼都统成都察哈尔左翼副都统皆用正白俱如八旗都统纛之制








  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令旗 谨按
  本朝定制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令旗以缎为之各从纛色皆正幅销金令字及注衔皆清汉文縿径一尺五寸五分斿径九寸五分贯以令箭笴长三尺髤朱皂羽上括下镞镞面鋄银令字分十二辰皆清汉文










  绿营督抚提镇纛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督抚提镇纛绿缎为之斜幅销金云蟒或飞熊縿径八尺斿径五尺八寸斜径一丈斿及斜径皆为火焰形杆以竹髤朱长一丈四尺围四寸六分首冠钑花鐡顶承以圆革注朱旄加绿缎彯带亦为火焰形销金云蟒长一丈五寸阔六寸五分杆末鐡𨱔长四寸旁施鐡环穿革植纛









  绿营督抚提镇令旗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督抚提镇令旗黄缎为之斜幅縿径一尺八寸斿径二尺四寸斜径三尺馀俱如驻防令旗之制直省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皆得用












  绿营大帅旗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大帅旗黄布为之正幅书帅字汉文縿径一丈八寸斿径一丈四尺杆以竹髤朱束藤长一丈六尺围四寸六分首冠木壶卢顶加蓝布彯带剡角长一丈五尺阔一尺演武厅将台悬之











  绿营什长旗 谨按
  本朝定制绿营什长旗绿缎为之縿径二尺三寸六分斿径二尺九寸六分斜径三尺八寸杆长六尺九寸围二寸一分彯带长四尺阔四寸馀俱如纛之制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八
  武备六





















  皇帝大阅黄幄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大阅黄幄黄布为之白里纵一丈九尺二寸横二丈六尺中施横梁为脊阔九尺五寸梁两端承以柱高一丈二尺六寸门阔七尺檐四出高八尺四寸周承以柱十二脊左右及檐四隅皆加䲭吻木质涂金檐周重幨如幄色各深九寸柱所承处皆缀青布云文柱皆涂黄油钻鐡鋄银端施环穿朱绳斜系鐡橛幄内藉高丽席加白毡中设
  御座金丝缎屏座高一尺五寸纵五尺横七尺六寸垂黄绸幨藉红毡青缎縁坐具貂及妆缎惟其时凯旋
  躬劳
  赐宴亦设之


















  皇帝驻跸大营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驻跸大营内方外圆度地纵二十丈六尺横十七丈四尺建黄幔城外加网城索绹为之黄色贯之以网高六尺阔八尺凡百六十有六距幔城东西南各十八丈北十五丈设连帐百七十有五为内城启旌门三东镶黄纛西正黄纛南正白纛各二周建镶黄金龙旗四十有一各以三旗䕶军参领二人䕶军校䕶军二十人门焉宿卫帐九司以三旗䕶军参领一人䕶军校䕶军十人外设连帐二百五十有四为外城启旌门四东镶白纛西镶红纛南正蓝镶蓝纛浃日递建之北正红纛各二周建方旗南北镶黄西北正黄东南正白西南正红各十有五各以五旗䕶军参领二人䕶军校䕶军二十人门焉宿卫帐四司以五旗䕶军参领一人
  䕶军校䕶军十人外城东面设内阁六部都察院提督等衙门官帐距外城六十丈周设警跸帐四十各建䕶军旗一东北镶白西北镶红东南正蓝西南镶蓝司以䕶军参领毎旗一人䕶军校䕶军毎旗十五人度地由向导总统张具以䕶军参领三人䕶军校䕶军八十人重门拱卫星庐环布黄幔城正中
  御幄在焉









  皇帝驻跸御幄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驻跸御幄周建黄幔城门南向内树黄布屏中建圆幄高二丈径三丈四尺上为穹盖顶圆木如枢衔椽下覆皆髤朱羃以白毡蓝布縁上加素布雨盖縁蓝布云文以髤朱木杆四面分搘之承椽以斜木相交为墙高五尺六寸亦髤朱外围白毡蓝布縁下围朱帘高一尺八寸内围黄洋毡红花文左右分悬櫜鞬佩刀幄内藉高丽席加白毡门前后各高四尺六寸阔二尺三寸幄正中设
  御座五采刻丝屏青缎縁座高一尺六寸五分纵三尺九寸五分横五尺七寸五分垂重幨上锦下黄绸藉黄毡坐具貂及妆缎惟其时庭左右各设圆幄一高九尺五寸径一丈五尺墙高四尺五寸内围白毡馀制皆同座后达长幄直而深狭高七尺六寸纵一丈二尺横八尺直梁横栋檐左右垂高五尺四方启门高阔如中圆幄盖及墙皆围白毡蓝布縁内藉高丽席加黒毡后达帐殿横列三楹高一丈一尺纵一丈三尺横三丈东西室皆启窗更后为圆幄三幔城外左右连帐茶膳储偫各庀其事











  皇帝停跸顿营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帝停跸顿营度地纵横各二丈设黄幔城门南向外加网城如大营之制凡二十有九幔城中设圆幄盖高一丈墙高四尺门亦南向高三尺七寸阔二尺三寸羃盖围墙俱如
  驻跸御幄之制幄内藉高丽席加白毡正中设蓝褥高
  五寸纵五尺五寸加白毡黄花文
  行围看城亦如之























  亲王毡帐 谨按
  本朝定制亲王毡帐穹顶衔椽羃以白毡承椽以斜竹相交为墙皆髤朱外围白毡下围朱帘顶高九尺墙高四尺径一丈四尺帐外周设蓝布城郡王以下皆得用之职官扈行者亦得自备惟不许设蓝布城










  职官帐房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帐房蓝布为之如人字形单袷惟宜纵六尺四寸横一丈二尺上施梁为脊承以两柱各高六尺五寸羃布斜垂至地下加垂幨七寸两端皆围以布左当柱中分以便出入











  兵丁帐房 谨按
  本朝定制兵丁帐房白布为之如职官帐房之制














  凉棚 谨按
  本朝定制凉棚蓝布为之单袷惟宜纵一丈八尺横二丈七尺中施横梁为脊阔九尺两端承以柱高一丈七尺四寸盖縁青布云文檐四出高七尺五寸重幨以蓝色周承以柱十皆髤朱围布墙前启两窗搘以木四窗角垂髤朱壶卢缀蓝緌后树白布屏高七尺五寸阔一丈二尺绘五采麒麟内外武职校阅用之















  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