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楼乡耆燕集序

看山楼乡耆燕集序
作者:李元阳 
本作品收录于《中谿家传汇稿/卷05

饮食燕会游观之事,君子不废。然而非地则赏不永,非人则事不盛,非谊则志不和,非规则道不常。备斯道也,而后为旅食之正乎。吾郡佳山水,环城之西,郁然而耸秀者,点苍山也。层峦沓嶂,烟云覆冒,屏列诸峯,凡十有九,而溪涧称之。骚人墨客之所历,仙人佛子之所宫,蓄黛而泉,岿翠而石者,百里之内,无处无之。然跻陟不利于耆宿,杖屦或间于风雨,此看山之楼所以作也。作楼者谁,吴夏云氏父子,因其祖考之贻而修饰之,以与乡士大夫同乐者也。楼在郡城中,西窗二十四棂,卷帘垂翠幕,虽近车马之衢,然非其人则不得入,故外望者以为仙居焉。初夏云以诗名,其子懋亦以诗名,父子爱山之兴百倍,恒每出城,至泉石之次,辄浩歌忘返。或暮夜为严城所阂,或为风雨所阻,甚至数日不归。后子懋以为不宜于老人,因告父曰:吾祖之楼,西望苍山,近在咫尺,枕席之上,无不得山者,何舍近而图远乎。夏云曰:然。遂咠之。于是风晨月夕,乡大夫之贤者,相与登览焉。披窗阙,俯阑壏,鹖冠羽衣,相顾而指曰:某水某溪,吾童子时钧游地也。某林某皋某搫某阿,昔之达人庐之,今或失其故矣。鹤云之溪,邱壑隐约,庶几有隐君子乎。东俯洱水,慨然叹息,思唐丧舟师,为六诏所据,今吾与子遭际清朝,得以礼乐教其子若孙,以免于左衽者,谁之力乎?四方无鬭争金革之声,比岁丰熟,甯及妇子?而吾与子得以致官于朝,归老其家,而有此山之乐者,又谁之力也?夫利其惠而不知所自者,众庶也;知其幸而不时其乐者,贪夫也。诗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贵及时也。然不思致身于理道,不以贻善于子若孙,乐于身而忧于心,未足训也。诗云:无已太康,职思其居。此吾与子之所宜力者也。复有席而言者曰:今日之乐正矣。夫胜以成赏,和以表事,谊以达志,规勉以敦俗,今日之乐正矣。然无穷者,山也;须臾者,人之生也。彼以其无穷,我以其须臾,则悲喜相仍,其中燥急,虽坐于樽爼之旁,邈然与山不相似,见犹未见也。噫!抑知吾亦有无穷在耶?但未之思耳。吴氏,大理郡人。夏云,名尧献,仕至垫江令。子懋,号高河,仕至阶州知州。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