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稣斋先生文集
卷之七
作者:卢守慎
1665年
卷八

时习箴幷序

编辑

道之浩浩。恶乎着手。圣门用功节目。其大要不过曰知与行而已。昔者。舜禹始相受授以言曰。惟精惟一。盖精则知而不杂。一则行之不杂。可谓循循然善诱人也。吾夫子实传其道。而复曰学而时习之。何也。夫所谓学者。精一之也。然必以时习之于心。则心与理相涵。无枯燥生涩之病。而所知者益精。必以时习之于身。则身与事相安。无危殆杌𣕕之患。而所行者益一。使人从容于朝夕俯仰之中。优游于日用温熟之后。无少间断而不能自已者。必于此而得之。其视十六言为尤密。此学者所当书绅而猛省者也。呜呼。经残教弛。而儒者之学。不传久矣。夫人不能不处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间。而不求所以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道。于是乎学为无益。废而不复讲矣。而乃以记诵词章之陋。顿悟事功之迂。当其所谓学焉者。则其功倍于古人。而终于无用。恐非圣贤时习之义也。晩生好古。后进寡与。所见未必皆正人也。所闻未必皆正言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其为学亦难矣。将何所据而时习之也。然苟予之志于学。而稍知向方焉。则岂无先觉之所为可以效之。而明吾之善。复吾之初。以习于心身也哉。顾其远方之朋友。不愠之君子。非所敢期。姑予之所取者。时习二字。而所以持之者敬也。仍箴以自警。箴曰。

储精赋予。天地无私。备我万物。均此秉彝。日用饮食。须臾可离。惟天命微。况人心危。气亦近焉。习方远而。岂使智愚。终无可移。太上安安。不待勉思。其次惑者。或奔他歧。明若昼蔽。淳未全漓。何以复之。先觉是师。维师伊何。效其所为。行所未行。知所未知。知行虽造。所存几希。必加习焉。尚克无亏。间断亦失。必以时时。维心维身。念玆在玆。物理之极。牛毛蚕丝。聚辨问思。温古于斯。䌷绎浃洽。警觉提撕。万理昭彻。查滓靡遗。是习于心。知益日滋。三百礼义。三千威仪曲尽人事。酬酢天机。不闻不睹。如斋如尸。百骸莫放。外物能窥。是习于身。行曰益。言与行顾。心不身违。收拾束敛。造次毫厘。惺惺之法。洞洞之祇。勿忘勿助。在乎熟之。身之熟矣。心不外驰。心之熟矣。身自措宜。表里交养。大小相资。优游涵泳。玩适犹夷。推其所悦。同志影随。乐只君子。无闷无悲。习与性成。圣贤同归。一息之怠。马牛而衣。圣狂之分。间不容牦。莫谓糟粕。有训昭垂。恭惟渊源。远自黄羲。精一以授。三后曰咨。盘警曰新。学就缉熙。不知老至。大成仲尼。周旋自中。欲不逾规。不倦不厌。揭此一辞。继十六字。示三千子。欲罢不能。回也庶几。日三省吾。参乎曰唯。私淑人亡。圣谟其微。不须言者。异端纷披。云胡学者。二三其逵。涩廨章句。俳优文词。朝益暮习。精费神疲。兀兀穷年。日流污卑。贸贸向方。虽勤何裨。蓬蒿寸灵。禽兽四肢。尚曰是学。君子为其。顾瞻若人。小人嗤嗤。河汾讲学。江西下帷。升堂未室。圣域几追。习矣不时。小醇大疵。实践古训。噫噫其谁。幸玆秉彝。极天罔坠。济济濂闽。彬彬洛伊。唱鸣儒学。圣贤之基。探讨服行。非在毛皮。圣言其明。如豢如饴。折衷紫阳。厥功丕丕。推以及人。开我众稚。江西顿悟。永嘉设施。已失其真。时习是疑。矧伊暴弃。自是人非。千载攸攸。道学之讥。然人情善。或难显诽。杜门求志。孰敢侮台。坐此枝叶。嘐嘐生迟。不获于己。能得其推。发愤遑遑。如渴如饥。黄卷之中。可对可依。奉我二字。鸡鸣孜孜。孜孜伊何。敬以自持。时而又时。庶无自欺。

伊川先生画象赞

编辑

学贯天人。使尼惟时。心存诚敬。舍达如斯。道大而化。貌久愈新。钟形戴巾。篆文垂绅。

投壶赞

编辑

先正内志。既直外体。廼审廼固。雍容中礼。失尔罔怨。得我靡盈。赐灌敬养。君子攸争。

书篝灯

编辑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寝终夜。坐以待朝。岂不尔欺。尔罔自欺。惟其继之。是以有之。

木枕赞

编辑

外面方。承元像也。中心虚。含极样也。头既直体不倾。鬼神临窹寐诚。

外承容直。中藏日新。独寐窹言。觏尔维神。

玉山书院诸额赞

编辑

体仁庙

编辑

生物之春。在我为仁。体之以身。何不长人。

求仁堂

编辑

心德何损。放而曰远。一念知反。即此是本。

两进斋

编辑

择善惟明。反身惟诚。孰重孰轻。圣贤同行。

偕立斋

编辑

敬直义方。内外交相。惟操弗忘。天德之光。

无边楼

编辑

靡欠靡馀。罔终罔初。光欤霁欤。游于太虚。

亦乐门

编辑

闻风则回。望道而来。不亦乐哉。邦之英才。

二子请其字甚勤。字闵诚曰仲明。徐友谅曰景仁。仍祝云云。

编辑

诚之必明。明之必诚。有斐君子。体用之备。

取友以信。谋我则忠。不知其仁。仁在其中。

教议政府右赞成李滉书

编辑

王若曰。呜呼。莫难于知贤可好。莫甚难于好贤有诚。有诚则士皆愿立。而不仁者远。不诚则近者不稽。而远者不来。夫诚之不可掩如是。彼贤人者。顾亦何负于国哉。予以冲子。入纂大统。惟不克负荷是惧。谅暗之中。须有命令。经席之上。不替讲读唯知急亲贤之为务。畴可与共天位。治天职。以光我祖宗。以济我生民。唯卿经术德义。为士人所宗仰久矣。予闻之烂熟。亦可谓知其真可好者矣。虽其爵禄不入心。恬静以养性。有若不可得而夺者。诚得致敬而尽礼焉。则庸有不动者。幡然改图。以共予天位天职。为祖宗生民之寄。岂不贤于梦卜哉。于是。谕以予意不一再而止。卿执前志不欲变。呜呼。予之好卿。其亦末矣。何其宜起而莫之起。使予长抱如渴之怀而不可已也。呜呼。君臣相遇。自古以为难。岂予好之之诚有所未孚而尔欤。往者贰公之除。非因于左右。实出于予衷也。非以悦于卿。实协于舆情。卿每以退为义。以病为势。以媒爵为嫌。以不学为辞。卿意固然。予实疑之。仕止久速。圣人所以。不仕无义。厥有明训。士之处世也。安得洁身而已乎。长往而已乎。揆之于今。非有将大有为之君矣。未必无宣仁之临乎上。范吕之处乎下。而贤人君子。亦安敢诬其不在列乎。卿不可见义则翩然而来。不合则脱然而去乎。不可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乎。呜呼。臣邻攸属。常恐孔文仲之见欺。人才将兴。岂恤蒲宗孟之不取。即今春夏之交。风日妍暖。正病者稣。老者安之时也。卿年龄虽高。精力不衰。诚欲一出而相就。或舆或轺或驲或舸。其势无不可者。而道路观听。必有加额之望矣。况爵者。非求之可得也。学者。非己之可私也。予实谙焉。卿何疑为。卿昔在先朝。屡被征旨而辞。最后一命而至。岂不以奖进职重而制述官轻乎。然亦先王好贤之诚。有以致之也。及先王宾天。卿遽以疾归。而予莫之知。殆孟子所谓昔者所进。今曰不知其亡者。予甚愧焉。予小子不诚于贤。久矣。其不克致卿。宜也。卿独不能推未报先王之盛心。以及予眇躬乎。卿意一受人笼络。便不得自由。殆不然矣。殆不然矣。鱼水际会。千载一时。义苟不安矣。病苟不已矣。盖亦浩然有归志。夫孰能御之。呜呼。予自问安奉奠之外。惟务经筵。冀有以专精问学。比因灾变。遽见撤帘。而万机之政。萃于一身。将焉有攸赖。弥不知所出。卿庶几一顾。予日益望焉。予不敢劳卿以职事。以重卿病。虽卿疏出于恻怛。然皆非予所期于卿者。是可慨息也已。昔。晋人谓安石不出。当如苍生何。而况不为安石者。其如苍生何。士林何。国家何。不宜过自菲薄。引喩失义。以孤苍生士林国家之厚望。只得慎饮食。少思虑。补助医药以自持。从容上道。用副予如不及之诚。呜呼。有感必有应。卿固有以绎之矣。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皇华集序

编辑

万历元年正月。我殿下出皇华集二帙。俾有司入榟。命臣为之序。臣谨受以卒业。即翰林院编修敬堂韩先生,吏科左给事中锦江陈先生。奉新皇帝登极诏若敕来。宣我朝鲜。实上年隆庆壬申十一月一日也。凡其来往所经江山亭馆风土民俗曁人物接遇。有参于前觉于中者。率多以诗发之。盖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者。宜殿下爱之重之。欲寿其传。岂非所以钦天子命也欤。臣因仰而言曰。东壤虽偏小。号秉礼义。既太师敷教。文献益彰。历汉迄宋。使盖相望。如吕政惠公。其最杰然者也。钦惟皇明。一扫纯夷。薄海内外。文轨毕同。乃谓我邦。世虔侯度。凡有大缛礼。必简遣内臣以宠异之。自倪马以下诸老先生。文章妙天下。炳炳乎琅琅乎在东人耳目者为已盛矣。今两先生。辍论思补拾之班。联翩戾止。符彩交映。有如威凤翔乎千仞。览辉而下。人争先睹之为快。而殿下重承天下之庆。乐遇天下之贤。所以恪勤笃敬。懽欣悦慕之者。无所不极其至。惟恐棠不可憩。而驹不得维也。比其登车则有光矣。望之若神仙中人蹑苍霞而不少留。所留者咳唾霏屑。散而为琮璜珩瑀。炳炳琅琅。直与诸老先生齐鸣并照。而相先后。使东人耳目。日新而不已。又何其盛也。夫音者生人心。人心之感。由于政治。故先王慎其所以感之。非皇朝政治温柔敦厚。熏为太和。安有见于诗者若是其安且乐乎。而人才之众多。抑可因而验之矣。世谓诗也文之靡。律也诗之变。此特指其雕锼纂组之巧者耳。夫理性情。达风教。非诗而何赖焉。变而不失其正。乃所以为贵也。窃惟两先生。色谐而神清。辞婉而操厉。大事小仪。情文俱尽。夙夜晨昏。忠孝屡形。至其为诗。亦皆纯粹平澹。无非出乎性情之正。发其风教之醇。则殆将推一心之得。明大雅之作。以黼黻乎皇猷。笙镛乎治道。荐之郊庙朝廷。及于天下后世。盖可知已。况乎文章实根于经术。其有观风化成之学。明道经纶之业。亦岂外是而求之。此我殿下所以爱重是编。而必使之寿也。于是焉皇上覆焘之仁。殿下仰戴之诚。先生咨度之义。一举而同耀于无穷。吁亦休哉。臣猥蒙恩旨。辱为馆伴。陪侍杖屦。饮名哜实。遂与闻乎摐金振玉之緖馀。何幸之大也。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书筵春秋馆事卢守慎序。

晦斋先生集序

编辑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若吾文元公晦斋先生。其真所谓学问者哉。先生之学。专用心于内。基于诚意而发于致知。故事皆有实而明无不烛。以之为亲尽其孝。与弟尽其友。事君尽其忠。遇士尽其爱。至于御下莅民。处患临乱。莫不一本其所存而曲当其所应。非务于心学。其孰能与此。成仁知之德。立继开之业。吾三韩有人焉尔。予尝在辛丑年间。以书为贽而礼焉。望俨即温。亲承謦欬。窃窥有方寸之学。遂将程氏附注书。叩疑不已。仍请存心之要。久之。先生指掌曰。有物于此。握则破。不握则亡。退而省乎心。粗觉其为忘助之异名。而尤喜其亲切而有味也。既而。先师滩叟先生与先生论喜怒哀乐未发。为予道其详。予又窃自叹曰。此子贡所以不可得而闻。呜呼已矣。自予入海。先生出塞。岁才七周而塞讣至海。追悔悼惜。每中夜澘然。至恨冥顽独久于世也。曁圣上始初清明。误首蒙恩。复侍经幄。感念今昔之不暇。而面受圣旨。雠正先生集。为之慨然而读曰。真布帛菽粟矣乎。其诗和平易直。其文明白缜密。书札证辨之切。疏箚规箴之深。与当消长危疑之际。言论风旨。无非出于诚而济以明者。比昔所见闻。鲜有不合。然后益验先生之心未尝一日而放也。盖此心既收。专一虚静。则道理昭著。自然流出有若是者。焉可诬哉。仍念孟子指出此窍。为已明矣。若予者。不知反求而曰。如此为俗学。如此为异学。如此为儒者之学。实先生之罪人也。亦可哀已。先生之孙浚袖板本四帙。踵门而告曰。按使卢公禛府尹李公齐闵。协议寿榟。属大人为序。是用不远千里。奉以为请。予既卒业。重自慨然曰。盛矣哉。二公之心也。即予何敢有言于其间。而亦有不得而辞者。顾先生集。朝夕印颁。而奉先杂仪,九经衍义,求仁录之要法。大学章句补遗之卓见。又皆不见于此帙。则奚必此序为。浚曰。官字用铸。一印便已。岂若此本在吾州。可以永传无坠者。且将继而刊焉。其无所为嫌。遂书所感以归之。且见三韩心学。惟先生有之云。万历甲戌孟阳既望。芝岭后学卢守慎谨序。

文山集序

编辑

宋丞相信国公。非所谓常伸于万物之上者欤。其生也非生。其死也非死。呜呼。其亦间气也夫。初入都也。乞斩臣铛。寻忤当国。及请诛逆衅鼓。则国事已去后也。虏至明日而授相。又明日而使虏。正社稷为重之日。其与虏抗陈大谊。特幸成焉尔。又明日而降表来。其如彼。何哉。自以举坠续绝为己任。知有国不知有其身矣。不颜刘而华袁。亦义也。脱归江南。复相复出。乃复数州。所至响应。诸公忌之。军败再执。天也。当其困顿逃匿。备尝艰楚而不挠。道途狴犴。累厄贵酋而不屈。即公所自谓几死者十有六。非人所堪。大义愈厉。可见无时无处不仁志者矣。其必四年燕狱。何义。盖将以有为也。今不可为也。抑欲以暴白也。人不知。亦外也。使虏放而为民。亦当有以处之矣。大抵付死生于度外。惟以听乎天其可不可。岂不绰有馀裕。夫人久不榖死。不汗五日死。公既思之烂熟矣。卒能从容就义于市朝。岂非神明有以扶持之与。呜呼。公之孤忠壮节。盖至此无以尚之。谅亦足以表天常。整人纪。为天下万世防。玆其事业之伟。光明震动。烈烈耳目。如日月在空。自无容泯焉。尚复何俟于文章。文章虽其馀事。亦只是声乎心。心岂有表里大小而可遗乎哉。此刘陈诸君所以卷卷编集。欲寿其传者也。除附录续录幷三卷外凡公所作曰。文集十七卷别集六卷。今读其言。原理达事。遣兴感遇。长篇短述。宏敷遒劲。皆自忠肝义胆中流出。不失好恶之正者。令人凛凛觉有生气。信乎不陨泪者无人心。怀二心者不褫魄。吾不信。唯我圣上重世教之本。特表章之。俾亟绣诸榟。既又命臣序之。臣不知末。焉知本。窃惟所为极难。殚于智灭之后。死而后已。决于刘蹶之际。非无所为而为者。不能。宋亡至崖山亡。七载一日。则公一人耳。此其所以能伸于万物上也。顾所伸者何也。气也。何气也。天也地也人也。人也参而得之。得而失之。公能不失而全归之。或者程子所谓实见得者。不应不为之相补也。不然。何其久而不馁若是。真可谓一世豪雄也已。至于斯集行而乱臣贼子惧。其为扶植也大。岂直顽廉懦立而止。呜呼。邦其永孚于休。皇明万历十三年乙酉七月初三日。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卢守慎谨序。

逊志斋集序

编辑

成己而成物。圣人之心也。上焉物成于天下而身教以达。下焉物成于后世而言教以明。是道德功业文章。一而已矣。专己不及物。徒物不本己。千数百年。学者皆然。若逊志先生。其得伊周孔孟之志与。其志既得矣。其节不得不随时见焉。正所谓好学成仁者非耶。呜呼。先生之生。固天所以有期也。甫髫。慨然欲学圣人。长而益慕濂洛。大肆其力。养精纯。修端洁。杜门著书。若将终身。洎擢教授。遇聘为宾师。俾一方有声。竟召入朝则卓尔首出。浑乎天成。将经济宿望。陶甄老手。谓吾君吾民皆可以为尧舜。庶几周官法度焕焉可述。盖其学极天地之大。日月之明。鬼神之妙。而终不离日用彝伦之内。故其为言也无不本人合天。不泥不局。含咀英华。沦浃膏腴。施之为一世泽。笔之为万代式。是所谓比之春气方至。真液满宇。飞潜动植。各有生意。而天下莫不信焉者也。夫文章。蕴于心为道德。著于事为功业。即此知其为不易不惑矣。奈天不欲使玆人有知。何哉。呜呼。后儒或以词藻配欧苏。后宋杨。已乖拟伦之公。至谓变更不得时措之宜。滋莫之晓也。矧伊以身徇君。固自有义。但得当乎分而安乎心。今其从容毅莹。靡一发可指。益验夫无杂无息焉已。乃有反咎其不死金川。卒累九属。以为忠而过者。是欲优王魏而甚夷叔也。岂不异哉。大扺自古死节者。或得而见之矣。未见其死而仁者也。信道者。或得而见之矣。未见其信而学者也。学至养性修身以俟之者几人。而独于先生见之。呜呼。可谓真好学也。臣受命作先生集序。窃不胜惶恐感激。疾读未半。不觉泪落。徐而考之。得杂著,表,笺,启,书,序,记,题跋,赞,祭文,行状,传,碑,表,志,诗摠一千三百八十首幷附录凡二十四卷。既而叹曰。醇矣哉。先生之文也。理逼周程朱子。而考亭之密。昌黎之严。合而为一。其亦菽粟焉而已矣。讵可使片只。不传于天下后世。不传。无以考其德业之全。而所谓存十一于千百者。非赵,黄裒采之力。亦几乎随六书而尽矣。呜呼。岂亦天意也与。古圣典籍火于秦。大儒文字毁于宋。终莫能销铄而无之。今斯文也复纡圣眷。重其学。大其仁。而周孔之教。盖以彰焉。其天乎。皇明万历十三年乙酉七月初三日。卢守慎谨序。

圃隐集序

编辑

恭惟我主上殿下以丽相郑文忠公。可班宋明二忠臣。命臣幷序其集。臣谨就而读之。伏见太宗大王亟赠谥以旌之。四圣迭御。以列三纲传。配崇义殿。祀孔子庙。

赐院额书田。至于圣上。又锡扁致祭。今复有是命。益叹夫宏规远猷卓越前古万万也。臣尝谓勋为社稷臣。法为王者师。是必有使之为生民万世者以之。岂人力可及。惟公神秀文岳。象表星斗。孝悌行于家。忠义孚于国。如创庐墓,庙主。革胡服,冗官。部学乡校,义仓,水站之设。监司,守令田赋,经费之正。所以化成利便多类此。其制作盛矣。建议首归义主。中罹荐衅。敷奏辨明。凡七赴京师。无不兪者。遂减岁贡。一方永赖。其筹画奇矣。尝从征和州云峯东北面。皆捷。后再使倭。谕以祸福。莫不听命。还俘禁侵。其威信大矣。状称内外多故。机务浩繁。而不动声色。处大事。决大疑。左右酬答。咸适其宜。非命世王佐之才。夫孰能与于此。会衰否之极。莫可如何。乃谕人曰。受人国。岂敢二心。吾已有所处。夫以一身。当五百末运。蹈白刃而不之避。凛然与严霜烈日争光。正所谓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人也。苟非所养之熟有素。焉得所守之确如是。盖自少有大志。日诵中庸大学。学问精粹。讲说渊微。超出人意。暗合集注。及得胡书。诸儒惊服。其文风学术。翕然有所矜式。真可谓儒林中宗主。呜呼。五者备矣。何间然。亦曰本于学而已。毕竟世教以植。王业以巩。而东人受其赐于无穷。其不可与号为忠良。显于一时者。同年语也。审矣。庸非天意而何。至于有诗三百二篇行于世。臣今味之。豪逸雅健。雄深和厚。多本性情。该物理。往往有若自发于心得而无假于外求者。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顾其当世。有能治经深于文义者。相命曰理学。不知牧老所指何居。然横竖当理。亦须闯藩者能之。独恨无少论著可以寻其緖耳。呜呼。以方正学所遭。尚有得于炉烬之馀。况公所立。为圣朝所奖。而子孙徒弟绝莫能收拾其遗文散语。以传诸后。吾邦文献不足。乃至此乎。虽然。观所为所立。而于诗数章。咏叹之淫泆之。亦足以知其学矣。何事于以多为贵。皇明万历乙酉七月初三日。卢守慎谨序。

困知记跋

编辑

守慎晩得困知记。见其言正大精微。多发未发。大有功于程朱之门。顾以随手箚录。前后互见。恨未易融会也。昔朱子答门人。谓程氏遗书。类编也好。只恐言仁处或说着义。言性处或说著命。难入类耳。却终编成近思录。后仍复有续别二录。至今学者赖之。辄敢撮取记言。汇属十四门。拟为后录。独其间数条。不免分截迁就。噫。此朱夫子所以有难意也。噫。此特慎自以便于参究而融会焉已。嘉靖庚申上冬四日。后学卢守慎。书于沃州之稣斋。

己卯年荐举科榜目跋

编辑

呜呼。削科非先王意也。昔我中宗大王。谓为国在得人。顾其进之也。必本词章训诂。或一或兼。亦只在此。不者。虽贤且能。自有限拘。无所于实用。乃仿汉遗制。令大衙门曁八路。各荐有学行者。得一百有二十。策取大庭。数应列宿。尽一时彬彬闻人。于是上出喜言。士振气于朝。民拭目于野。未几。风雨北起。滔天蔽日。法罢至此。特细事尔。久则上意自解。渐恢收复之路。即我仁庙善继先志。思有以明之。五月末命。凭几乃发。及我明庙冲年在位。遇用事者改之。晩而大悟。遽尔上宾。岂不重可恸哉。今我主上殿下聪明睿知远迈成,昭。承慈殿开旨。遂次第行之。焕然可述。非光前启后之孝。孰能与于此。呜呼。一科罢复。若无轻重于国。尚可以观世变。验士趣焉。则斯举也。岂非斯文一大机。而四圣相传之意。亦以著矣。何其休哉。予尝语金君让曰。靡榜不录。繄我独无。莫孤上宠而没先迹乎。寻闻有安君璐实主其事。与沈君喜寿金君颖男。议以克合。访止外孙。集钱谋锓。悉依故例。复索当时传旨等辞。冠之卷端。并于先讳下。略叙荐目,历官子孙。既又要予为跋。噫何异也。咸谓惟其异也。不可不跋。乃谢曰。甲子周而录成。亦一异也。予是滩叟先生门婿。悲喜又甚。万历黄兔复月。光山卢守慎跋。

晦斋先生大学补遗后跋

编辑

孔氏遗书。莫详大学。亦莫错大学。肇二程子厘正未尽。及朱子则完如也。乃董文靖公特拈知止物有听讼三节。为格致传。如王,黄,宋,方,蔡公诸见皆同。惟虚斋以中节居首。至吾先生说。与之暗合若符节。但断以其末节。上系经文。为结语曰。从程子者为独异。试就补传而读之。以表里精粗。释本末终始。全体大用。释知止能得。不见其有不合。非耶。或疑虑得属行。吁。岂有穷理不以思。不要得者。判而二之。非道也。古人释经。取其大略者如此。至如无讼。与为本正相合。不知朱子何故。不作八条修身之本。以成说约之结。乃作两物相对之本。以起无例之释。又不知董蔡诸公亦何为以联于二节之左。固皆有意义。而莫之晓也。窃念先生。挺生东荒。夙契道妙。谴居西徼。专精玩索。截有馀。补不足。以全经传本义。据中庸。证虞芮。以充程子定意。夫岂苟焉而已。若夫以虑为思。以至善为中。因论为治而归之仁。盖又前贤所未发者。其旨矣乎。呜呼。发明经籍。非一家事。迁就少差。何损于道。顾众信既久。指一得为妄。亦只是辟。岂公论哉。守慎自受读章句。奉之如神明。独未解纲条外传有何义。又焉知格致元传有不亡。乃叹曰。后之儒者。其无以后生为不幸矣夫。先生之孙浚尝见嘱曰。先祖此书。不为人知。冤痛在心。惟先生一言。悟天下后世。后与其弟淳。作辨寄示。勉督之尔来且十馀年矣。今复叩庐。不得见。滞侨固请曰。前事也。继闻淳亡。为之惊呼。且曰。敢不敬诺。子姑去。万历甲申二月既望。芝岭后学卢守慎谨跋。

晦斋先生年谱后叙

编辑

予既重浚请。僭序先生集矣。浚起拜谢。且愿次辑为谱。使一披在目。尽得平生。噫。惟朱夫子能谱程先生。若朱谱。未免后儒惜其任意增损。今予何人。敢当斯托。顾虽不得考亭心。亦尝见伊川面耳。为之就本集行状家藏拾遗。详其爵里世系出处进退。与夫学问,德业,言论,风旨在人耳目者。前后次第。一二粗备。噫。其尚有所考也夫。如其冗复疏脱。俟后君子得因以删补之。阏逢阉茂姑洗上旬。后学暗室卢守慎书。

溪滩书院记

编辑

院子溪而联滩为号。尊同也。岳三山之东曰俗离。顶有水。分派西流而北。为槐津。抵中原治南。南北山夹之者兔溪也。迤风流山下。峭壁巉峯。束耸环列二三里者剑岩也。雾豹云虬。锦屏玉镜。纡上下而映左右。绵亘不可断。经细浦历獐项。至丹月。部曲而峡尽。为峡窈而爽。辟而廓。真隐者所盘旋者。天作而地秘之者几劫。己卯祸起。韩山李先生参赞公退寓雪城。濯缨于溪而乐之。辄卜其北岸。直压剑面。构屋以居。广陵李先生校理公同时而摈。仍卜小筑龙滩上。滩折西下而溪之獭川会其左。或欲乘兴而往焉。则便从一力挐艇溯洄。可不暮而闻剥啄矣。尝以溪翁滩叟相命。每月扉风棂。清坐晤语。熟玩图书。参订古今。若将终身。不知老至。斯岂非二先生会心之境也欤。不幸未几。相继易箦。苔蚀侧础。兔窟荒蹊。过者怆然。为斯文羞久矣。岁壬午春。监司金侯宇宏。唶迹之亡。谋诸牧伯李侯。选推州士数辈。相故宅之北。因其向背而董之役。后倅刘侯汉忠吴侯沄。踵而用力。克底于成。其制则先建庙以奉二先生。曰崇德。次讲堂。曰好懿。次斋。东曰明诚。西曰敬义。遂缭以坦而门之。合扁曰溪滩书院。顾而四望之。峡里烟霞水石。尽为一院之有矣。未敢知大老之灵以为如何。今金侯伟闻而说之。将究厥绩。夫五君子者。殆能有以风厉而作兴之。亦休矣夫。王子师传康复诚实主院事。屡属余文以记之。余惟书院奚为而创。乃就乡贤藏修地。为学祠者也。思昔子朱子欲以待夫不屑科试之士。而今世非之。岂不以不可与乡校并欤。殊不念古者闾党皆有学。况此特家塾遗意。且其所以称书。盖曰是庋书之所云尔。书也何书。亦圣贤之籍也。圣人去矣。不籍之考。何所寻其緖而得其心。如使买其椟而还其珠。又因以为利。诚不若无籍之为愈也。幸而有志。亦曰。考其籍而效其为而已。为之何以。其事曰。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其法曰亲义别序信。其功曰。学问思辨行。然其大要。亦只是求其放心而已矣。窃愿游是院者。进而瞻乎庙。以致尊尚之义。退而聚乎堂。以尽讲究之实。斋乎坐尸如也。门乎出宾如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异时处约处泰。遇险遇夷。无入而不自得焉。夫如是。始是读书人。岂不懿乎哉。呜呼。弟子今老矣。朝夕乞骸而归。常欲泊滩𭰵溪。复识江山之胜。新窥堂室之好。以偿宿债。耿耿难了。顾锺鸣漏尽。矫首南悲。犹以托名姓楣间为自庆。于是乎书。赤拘夷则归德。后学卢守慎谨记。

祭文

编辑

祭退溪文

编辑

呜呼。先生而至于斯。至大之道。至精之辞。至正之学。至高之行。今不可得而见之。已而已而。恸矣恸矣。成就君德之器。诱掖人材之才。黜伯行王之术。难进易退之节。终岂复得而闻诸。已而已而。恸矣恸矣。若余者。早免叶尹之问。晩笃了翁之知。联被西掖。资丽泽之多时。偕暇东湖。受寻顾其几夜。自论道讲性之外。惟忧国爱士之诚。一败涂地。万事听天。责余不止。勉余不挫。白首归来。复瞻德范。方且倚而稽疑。庶可从而补过。何此计之莫遂。遽此讣之相及。已而已而。恸矣恸矣。一恸二恸三恸而止。有老在堂。永失一临。此怀惸惸。又复一恸。遥奠绵渍。尚克歆思。

祭李佥知元禄

编辑

惟灵坦荡于旧。悃戚于后。不虞弹射之手。仅脱虎狼之口。其去也谁负。其归也自守。所以躬自厚而爵不右也与。西清损友。东湖僣耦。恩同异受。年均殊寿。戴圣后将耋母。夫何滞之久而危之狃也。闻公之柳行月之丑。酒渍鸡灸。清泪皓首。其无其有。其知也否。呜呼哀哉。

祭许草堂

编辑

始遇于四十年之前。吾太辉也。复遇于四十年之后。吾太辉也。此吾之所以久而敬。丧而恸。惟生死焉依归。呜呼哀哉。

祭柳监司仲郢

编辑

居之同。生之年同。其为志也又同。爱公者我。知我者公。公有我无之才。而位不克。公无我有之过。而寿不崇。天乎时乎奈何于公。公克有子。吾恸也中。呜呼哀哉。

祭洪三宰

编辑

忠孝之性。贞固之行。自始至竟。罔敢或更。视予莩亲复同寅。逮予窜身。以矜不嗔。观风海山。问及残顽。幸承恩环。更接温颜。性焉行焉。老而弥坚。不盈稀年。却药而仙。群伤族疚。矧余伴旧。澘然白首。菲薄以侑。

遥莫李自阳祝

编辑

进取无巧。抚御弗扰。质厚文少。眷及孤藐。醥壶莱把。使我常荷。二竖为祸。惑我悼我。拘囚跬步。莫临焉祖。渍绵遥寓。中心如愈。

科制

编辑

车赋

编辑

先天地之未形。理各具于一极。巨细精粗无二致。岂物物刻而雕饰。观羁的之攸生。实由马而非人。圣人起而创智。特因之而运神。衣裳用之文身。宫室所以宁居。有可以行诸四方。车也于是乎权舆。感飞蓬之转风。默已契于俯仰。爰裁度自圣心。制有顺而无疆。地载物而为用。天体圆而为像。因双曜之并行。指列宿之环拱。著致远之功化。取不息之时义。规矩准绳之无不具兮。般倕始效夫巧技。辏三十于一辐。会二五于两轴。纷盖轸之有职。若轩轾之前却。惟厥模之叵测。要以胜重而远到。达天下为利器。谅有用之大宝。览斯制之靡一。曰同极而异路。有纯饰而重迟。格神祇于下上。或坚致而𬨎疾。又复取物而孝享。况浅收与梁辀。用以征夫不庭。谓三者兮非他。寔先王立政之大经。岂惟一制之为宜。举万物莫不欣睹。念轩辕之初载。且浑坚而朴素。焕人文之渐宣。被以大辂之嘉名。忠敬废而郁郁。饰金玉而益宏。顾乘载之为用。恐已泰而胜质。物无微而不化。坐枝叶之蘩蔚。舟又胶于楚泽。岂徒迹环于八区。慨晩辙之不西兮。周公其衰矣。春秋载太常之逶迤。俨祀事乎南郊。致百度之俱僣。起圣人之深惧。吁嗟乎一规之失中兮。适足为末流之难救。同乘兮招摇。羊车兮竹叶。毕竟毁裂而无馀兮。文何古制之不复。矧先王所以为重。寓军政于一物。苟不深究其本源兮。夫孰曰至理之所出。步卒尚兮奇法兴。射御废兮诡遇作。缤驰谲而骋诈兮。反笑涛斜之一跌。闷制度之日讹。遂乡异而国殊。惟文物既如彼。宜致上下之僣逾。我偏荒之厄陋。叹同文之无闻。仪章器物之莫备兮。待圣人而维新。虽度数未见乎彬彬兮。岂圣制之有忒。曰余幽昧而好古兮。感乘殷之遗式。究颜氏之为邦。佩子张之书绅。知无𫐄之不可行兮。祇以鉴覆辙乎吾身。又何敢犯不讳之罪。而议礼乐之伦也哉。

问。贤人君子之相与。尚矣。虽地之相去千有馀里。世之相后千有馀岁。亦莫不神交而尚友。理所然也。或有并生一世。相遇而不相得者。不能无后人之疑。晏婴不知仲尼。臧文仲不用展禽。李泌不荐陆贽。富弼不悦韩琦。甚者。孔文仲攻伊川。张浚排李纲。胡瑗之于孙明复。同在太学而相避不见。赵抃之于周濂溪。共任一路而临之甚威。其故何欤。诸生尚论有素其各悉陈。

对。愚也晩生偏荒。静坐一室。对圣贤黄卷中。常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其地同。生之时又同。相与欣慕爱敬。如入芝兰之室。弗亦乐乎。执事先生从容自治之馀。历举先正同而异者。欲观诸生所见之如何。噫。比方人物。而较其长短。亦穷理一事也。敢不乐告而求正。尝闻志于仁而无恶者心也。知其善而必好者智也。盖心之所处虽正。而智之所及未广。则以善为恶。以好为恶。而失其本心者多矣。虽然。智之所蔽有三。器量之深浅也。术业之精粗也。议论之是非也。是故。吾之器浅。则不足以测人之深。吾之术粗。则不足以择人之精。吾之论非。则亦不能从人之是。必使三者。足乎己无待于外。然后酬酢应接之中。自无所悔者。顾以有测人之器。而无择人之术。则失乎左。有择人之术。而无从人之论。则失乎右。左右前后。辗转相仍。其不至于遗善蔽贤者几希。而其心之无恶有善。终不可得而诬者。则君子未尝不原其心而恕其智。以俟夫迁改焉。请夷考古人所已行者而推明之。能以其君显。而不知圣人之大。能急病让夷。而不用圣人之和。何欤。术业之未精也。器量之未深也。宜其沮君好善之心。惮人胜己之长乎。白衣宰相。得人以自代。则所荐者非忠义刚直之人。忧国如家。共贤而协政。则不悦者惟德望盖世之贤。何欤。术业之既粗矣。论议之或非矣。宜其好谈怪诞之事。常怀不平之念乎。吁。贤者之相遇幸矣。而不幸有如此者。况至于不幸之甚乎。大儒唱道。群儒影从。奈何以忠谠劲直之士。而诵言斥之。故相入来。方成朝廷。奈何以扶持人纪之贤。而上章劾之。亦莫非器量之浅深有以召之。而好讦而暗。喜事而疏。皆可见矣。海陵之经。湖州之学。同入国子。则实大启斯文之兆也。宜相与讲明切磋。以致其道。而反相訾警。至不会面目焉。清献之使。濂溪之守。共责建州。则亦补保方面之秋也。宜相与大小可否。以成其务。而反听谗言。至不假辞色焉。亦无非论议之是非有以致之。而严毅之过。超然之气。亦可分矣。吁。两贤岂相厄哉。虽其三者之蔽有以使之。而非不智之甚者。讵至是乎。愚尝慨然而怪。泯然而疑。复以臆说为之解曰。平仲善交。而为伯者之佐。臧孙能国。而为战国之士。山人善谋。而为神仙之流。其在士师。宣公之不遇也宜矣。况以天纵之将圣而不见容。何足怪乎。韩富两公。心协德侔。赵氏社稷之臣也。胡孙二子。志同揆一。宋朝道学之儒也。其不相悦而不相见者。特其论议之不合耳。然而两公。虽在上前未尝苟合。而及退。和颜婉语。亦未尝迁怒焉。以卒就庆历宏规。而使人称之曰。富韩则其争也君子之争。而正夫子所谓和而不同者也。视彼二子所以分门教授。而终不能一语。则愚未知其智之何如。而其心亦未敢量也。独惜乎文仲见卖于苏氏。魏公见附于汪黄。阅道见欺于贝锦。使道学之士扼腕。忠义之臣觖望也。然而或为之呕血。或为之发叹。或为之执手。则其心之悔悟。可见矣。而其智之始终。为如何哉。然则贤人君子之相与也。不可不先审其术业。使大其器量。正其论议。而不得罪于当时。流祸于后世。庶乎其可也。噫。晏臧与李。固不足深责。彼孔氏之死也。徒白其心耳。安定之学也。孰为得乎。其他数公。尚能收之于桑楡。其亦不幸之幸者欤。士生斯世。幸于不幸。盖亦难矣。则其不谨于始。而虑其终乎。愚于执事之所指。乃敢攘臂其间。以论圣贤之世。其犯不讳之罪已极矣。篇将终而有感焉。须至再为尘渎。子张子曰。智矣而不知其人之是非。命耶夫。命有以气言者有二焉。知之不及。命也。时之不遇。命也。岂可独委之于人。而不归之于天乎。天未欲平治天下也。仲尼之不遇齐侯。天也。晏氏之子。焉能使夫子不遇哉。元公旧自南服。得不传之緖于遗经。两程勃兴河南。倡久绝之学于叔季。是皆若非人力之所及者。而乃不能少施其道于当世。何哉。不惟为孔赵之贤所不知。而道学之禁。迄数世而未已。以至于遁翁之世而极焉。是孰使之然哉。虽然。不能唱言以排周程之学。而犹得暗讥以斥周程之道。何也。非其秉彝之心。终有所泯灭而然也。实以其智之所不能及耳。顾其所以知所以不知。而终欲斩伐销铄而使之无。则庸非天意而谁耶。呜呼。世末矣。天将丧斯文矣。大夫之贤者。士之仁者。不可得以事友之矣。曷若归来一室。师友千古。以益辨数先生之疑。而心融神会于其间也哉。愚见如是。伏惟执事进而教之。谨对。

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不好名论。

编辑

论曰。天下事不过是与非两端尔。循其是为善。循其非为恶。善吾知其为君子。恶吾知其为小人。君子小人之分。是与非之间而已。事亲而孝于事。则得孝之名。不可谓不孝也。事君而忠于事则得忠之名。不可谓不忠也。以至夫妇兄弟朋友之伦。莫不随其事而得其名。亦其理势之宜然。奚暇问其伪与真乎哉。虽然。为伪者本以为人。而其终必至于丧己。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而有所谓惟恐不好名者。何耶。噫。此衰世之志也。盖自天生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物。而子之以仁义礼智之则。则者何也。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是以。有其是于内。而是之实立。施其是于外。而是之名生。此名实之宾主。犹形声之影响也。岂可掩哉。顾以禀赋之初。清浊其气。粹䮕其质。则有是物而或失其则。故不是于实。而徒是于名。于是乎名不贵。呜呼。将恶其实之不是。遂不好其名之是乎。世教衰。民不见是。而天之经。地之义。民彝物则之实。没没乎不明焉。则又将幷与其名而亡之。岂不痛哉。夫为士者。既没其实。则名之又亡不足恤。独恐夫仁义礼智之名。不行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而人之类灭矣。夫所谓天下之是者。不复见于三代之下。而贤人君子往往以好名为戒。至沮人好实之心。其亦不思甚矣。夫子之言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夫其无实妄费。而子必欲存羊之名。何哉。岂不谓夫名存则犹可以识之而举其实乎。吁。后世之所谓是者。不在于实而在于名矣。而君子不以为非。其亦存羊之志也。何也。仁义礼智之徒名。是亦羊而已矣。存其羊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中焉。则安知不有能复其实者哉。然则欲士之好其名。乃欲以好其实也。而后世皆欲去子贡之羊。亦独何哉。或曰。不诚无物。虽有其名。当如无物。何。是不然。不曰求士于三代之下乎。自为学者言之。主忠信以为己。故唯恐其好名。自求士者言之。循外而责内。故唯恐其不好名。而况乎人之气质不齐。必待矫揉勉强而后能焉。则岂可不先视其所以。乃逆察其所安乎。此陈氏之志也。虽然。圣人曰。毋为小人儒。夫上之求之。将焉用彼士哉。吁。是又存天下之大防也。春秋之世。三纲不立。四维不张。名不正而言不顺。于是乎举天下之是。斩伐销铄使之无。而驱人道于禽兽之域矣。五伯起而假之。名欲正而言欲顺。葵丘之会。五命之名。亦足以堤防一世之横流。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实。赖其名而犹存焉。而圣人与其一匡之功。夫圣人岂贵假名者。惟其能举天下之非。返之是。故不先责其实。而犹许其名。噫。孰有甚于三代之下。而敢以好名为嫌而绝之哉。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天理民彝之大。有国家者所以维系民心。纪纲政事本根之要也。今苟以好是名而绝之。是率天下而夷狄之也。何国之能为乎。锢东京之党。而名节扫地。则刘氏亡。伪南宋之学。而仁义茅塞。则赵业丧。是岂非求士者以名为戒。而𫍙𫍙之声音颜色。炎炎之严刑重罚。阴有以绝天地之纪。而空人之国乎。然而奸雄朵颐九鼎。而不易发。戎狄凭陵中国。而不易取。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绝如线之是。犹有所托焉者乎。余故知陈氏之言。乃衰世之志也。且名者。所以待中人也。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上不及于道德。下不入于富贵。而惟功名之志焉者。虽不能优入圣人之域。亦不失为安社稷臣也。岂害于好之哉。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尝谓圣人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又曰。君子求诸己。必若此言。为不偏倚。若陈氏。特有激而云耳。岂足为后世法。然自今观之。吾未知其不可为后世法也。昔之人君有曰。道学岂不美之名。正恐假托为奸。真伪相乱耳。其臣之为鬼为蜮者。仍得指以为道学之邪气。而以四凶之罪随之。于是乎善人云亡。而国随而瘁。其祸惨矣。然则为人君师。而不通于陈氏之言。不几于一言而丧邦乎。斯言未出。已有能言之者。曰。避好名之嫌。则无为善之路。曰。作之不已。乃成君子。噫。此衰世之志也。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