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岩集/追补
箕子为武王陈洪范论
编辑论曰。武王伐殷讨纣。乃释箕子。从以问之道。箕子以洪范陈之。夫洪范也者。吾不曰箕子之道。而天之道也。其陈之也。吾不曰为武王。而为天下也。何则。箕子得洛书之法。推衍增益以成篇。则是可谓箕子之道。而顾其初锡之者天也。天人万世之大法。以武王而陈之。则是可谓为武王。而顾其所以传道立极者为天下也。夫有禹而后天锡之。有汤与箕子而后禹传之。传之我而我苟私焉。则是慢天也。有其人而我不得传焉。则是弃天也。天不可慢。而道不可私。则吾乌得不为之陈耶。天固不可弃。而天下又无如武王者。则吾乌得不以公传之耶。不然而曰。我于殷。亲且臣也。曷为为武王陈之也。则是不几于私其道慢其天。弃其天而不顾者乎。故意以为我。殷之臣也。道。天之道也。以身臣乎人则不可。以道传之天下则可也。夫灭殷宗者武王也。则在我有不臣之义。命武王者是也。则在天无不传之义。我岂若私尽义于一身。又岂若公传道于天下乎。且天以天下与武王者。将以是道施于天下也。箕子安敢私其道也。然则其问之也。岂不以天所畀之道在于彼。我不问焉。则有违天付天下之意乎。其陈之者。亦岂不以天所与之命在于彼。我不陈焉。则有谬于天传天道之意乎。是故。武王问之而不疑。箕子陈之而不辞。以天下至公。为天下计。容或有一毫私心耶。呜呼。前乎万世之道。得我而传焉。后乎百王之法。得我而明焉。不然。君臣父子之伦斁。而天下将不可理矣。此箕子所以陈之而不得已焉者也。吾故曰。洪范也者。非箕子之道。乃天之道也。其陈之也。非为武王。乃为天下也。或者以为天下。苟有圣贤者。皆可以传其道。微子,伯夷亦其人也。则何独待武王而后可。曰。天以是道畀之我者。夫岂独偶然耶。盖将择其有圣人之德。受天人之命。为天下之主者而传之。使之施之于天下万世也。彼微子,伯夷之贤。固不及于武王之圣。又无武王之命之位。则虽以之传焉。亦将安所施也。况命之所归。道之所存也。天以命不与之微子,伯夷。而与武王也。则箕子之以是道传武王。而亦岂非天之意乎。嗟乎。若箕子。真可谓尽忠于为臣。至公于传道也。尽忠而至公。则斯为仁矣。然则孔子之称仁。其亦以是哉。
附癸丑甲契录
编辑〈正月〉任弼亨〈字亨之文海伯〉丰川人一日
〈二月〉朴绍〈字彦胄。号冶川。文司谏。〉罗州人十四日成守琛〈字仲玉。号听松。逸县监。〉昌宁人十九日
〈三月〉尹忭〈字惧夫。号知足庵。文监正。〉海平人十日闵齐仁〈字希仲。号立岩。文赞成。〉骊兴人十三日宋之翰〈字于蕃进府使〉砺山人十八日
〈五月〉李兴〈字祯父荫察访〉庆州人二十一日
〈六月〉尚震〈字起夫。号泛虚亭。文左相。〉木川人五日
〈七月〉许伯琦〈字汝珍。号三松。文参判。〉金海人十日
〈八月〉朴世蓊〈字景云文吏议〉咸阳人八日崔景弘〈字毅翁文正字〉庆州人十八日
〈九月〉柳世龟〈字应祥进典签〉全州人二十三日李光轼〈字伯钦武兵判〉羽溪人三十日
〈十月〉张玉〈字子刚。号柳亭。文舍人。〉德水人三日洪德演〈字叔容文佥中〉唐城人二十七日
〈十一月〉宋纯〈字守初。号俛仰亭。文参赞。〉新平人十四日李巙〈字士高。号静轩。文承旨〉延安人十八日
右我先祖左赞成立岩府君诗文集六卷。振衣公宰兴海日。仍旧编而刊行。嗣后讱斋公。以岭南方伯重补焉。其补遗附录。则趾斋公所辑。而文宪公继按岭节续刊者也。板本藏于大邱龙渊寺。守护惟谨。而阅岁既久。刓缺颇多。亦有佚落者。不肖泳徽。为是之惧。兹岁乙丑。以继述之义。另属族叔达镐。运致扶馀宗中。考校厘正。补刊其缺落。于是乎完矣。呜呼。府君行治始终。具载于尤庵宋文正先生所撰碑。而文章名世。亦入于东文选。则是集之传。不徒为一家之私。而后承奕舃。名德相望。沙麓之庆。有至于三焉。寔由积厚而流光者也。顾不盛欤。工既竣。印出若干帙。分藏于诸家。谨识其历事于卷后。
丙寅仲秋。十二代孙辅国崇禄大夫。行议政府左赞成兼吏曹判书,督办内务府事,判义禁府事,知经筵,春秋馆,训炼院事,原任奎章阁提学,侍讲院贰师泳徽。谨识。
君子处乎蔑贞之世。能自拔于人人者。器量足以使凡伦匹俦不能测度。而高明博厚。确然不拔者。器也。藏垢纳污。不失其正者。量也。惟我立岩先祖不幸处乙巳士祸。志切调停。为人沮格。不能展其蕴抱。而滔滔祸色。毒遍善类。先祖亦以安公名世直史不可改之论。见忤于时。竟不免窜逐以卒。呜呼命也夫。噫。人之径庭直行。逐鹿而不见泰山者末矣。见寸而昧尺。不度时宜者。抑又末矣。我先祖质厚而洞豁。孝友而纯诚。文章之蕴于胸而未发者。殆十倍于世之所传。而蕴抱深远。其可敬慕者。又十倍于文章也。以其馀发为诗歌。不以自鸣者。不可一二道也。遗稿刊行。已经数百年之久。而板本中间飘逸。于峤南龙渊寺。尚今无恙。其亦异矣。方谋重刊。族祖达镐氏。遂与瑢镐,泳台,泳禹。跋涉山川。奉完刊板。补缀漏书。以至物力之先担。备极苦心。京乡后孙。仍托尸其役。始克成编。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小而自小。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世之终其身以文字自名。而器量或不足于格致者。观吾先祖此编。亦将内疚而有以自扩也欤。
丙寅仲秋之月上澣。
十四代孙丙承。敬书。
诗曰。维桑与梓。亦恭敬止。矧先世文献。志行之所载哉。惟我先祖立岩先生遗集刱刊。今为三百十八年之久。而中间为其补塡刓缺。自兴海郡移致大邱府。因藏于琵瑟山龙渊寺。而去壬子年。藏板阁至于颠覆。幸寺之僧齐心用力。诸家刊板。移储于极乐殿前宝光楼一边。而自是十四年间。为漏湿所伤。几至朽败之渐矣。不肖得以闻之。询议于宗约所。遂与二三族人。躬往审见。搜得于多数板本混杂之中。其所大幸。犹愈于大航头得孔传古文也。乃言于僧曰。佛氏之勤守己感惠。而曷若移奉于本孙所。和南曰。唯唯。于是运致。姑安于不肖之所谓藏书室。而但十数板。不无朽伤。以新补缺。且箕子为武王陈洪范论一编。漏于本集。则敢为追补。又以癸丑同庚录并印焉。呜呼。先生学术心法。尽在此书。须不复赘。而自兹以往。极恭敬追慕之意。板焉而藏守之。文焉而讲明之。则不但寿其传。亦寿其德也。重有望于后世云仍之肖承。十一世孙达镐。谨识。
岁丙寅秋重刊
监正后孙泳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