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09
目录 | 童蒙止观 | |
◀上一卷 | 治病第九 | 下一卷▶ |
行者安心修道,或四大有病,因今用观,心息鼓击发动本病;或时不能善调适身心息三事,内外有所违犯,故有病患。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差;若用心失所,则四百四病因之发生。是故若自行化他,应当善识病源,善知坐中内心治病方法。一旦动病,非惟行道有障,则大命虑失。今明治病法中有二意:一明病发相,二明治病方法。
一明病发相者,病发虽复多途,略出不过两种:
一者四大增损病相。
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
若水大增者,则痰阴障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
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
若风大增者,则身体虚悬,战掉疼痛,肺闷胀气,呕逆气急,如是等百一患生。
故《经》云:
“一大不调,百一病起;四大不调,四百四病,一时俱动。”
四大病发,各有相貌,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
二者五藏生患之相。
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从肺生患者,身体胀满,四肢烦疼,心闷鼻塞等,肺主鼻故。
从肝生患者,多无喜心,忧愁不乐,悲思瞋恚,头痛眼暗昏闷等,肝主眼故。
从脾生患者,身体面上,游风遍身,瘜痒疼痛,饮食失味等,脾主舌故。
从肾生患者,咽喉噎寒,腹胀耳聋等,肾主耳故。
五藏生病众多,各有其相,当于坐时及梦中察之可知。
如是四大五藏病患,因起非一,病相众多,不可具说。行者若欲修止观法门,脱有患生,应当善知因起。此二种病,通因内外发动。若外伤寒冷风热,饮食不消而病,从二处发者,当知因外发动。若由用心不调,观行违僻,或因定法发时不知取与,而致此二处患生,此因内发病相。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所作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
二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云何用止治病相?有师言:“但安心止在病处,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报之主,譬如王有所至处,群贼迸散。
次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
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有师言:“但知诸法空无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所以者何?由心忆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悦,众病即差。故《净名经》云:“何为病本?所谓攀缘,云何断攀缘?谓心无所得。”如是种种说,用止治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众病。
次明观治病者。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云何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雍处但言嘻。
有师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一息上、二下息、三满息、四焦息、五增长息、六灭坏息、七暖息、八冷息、九冲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补息。此十二息,皆从观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对治之相。
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羸损,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持息治战动,和息通治四大不和,补息资补四大衰。善用此息,可以遍治众患,推之可知。
有师言:“善用假想观,能治众病,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气起,即能治冷。”此如《杂阿含经》治病秘法七十二种法中广说。
有师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差。”如是等种种说,用观治病,应用不同,善得其意,皆能治病。
当知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时人根机浅钝,作此观想,多不成就,世不广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术休粮,恐生异见。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种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况复具足通达。若都不知,则病生无治,非唯废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岂可自行教人!是故欲休止观之者,必须善解内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岂可传于文耳!
复次,用心坐中治病,仍须更兼具十法,无不有益,十法者:一信、二用、三勤、四常住缘中、五别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护、十识遮障。
云何为信?谓信此法必能治病。
何为用?谓随时常用。
何为勤?谓用之专精不息,取得差为度。
何为住缘中?谓细心念念依法,而不异缘。
何为别病因起?如上所说。
何为方便?谓吐纳运心缘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
何为久行?谓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计日月,常习不废。
何为知取舍?谓知益即勤,有损即舍之,微细转心调治。
何为持护?谓善识异缘触犯。
何为遮障?谓得益不向外说,未损不生疑谤。
若依此十法,所治必定有效不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