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一香笔记
卷三
卷四 

第一香笔记卷三

    吴郡朱克柔辑著

防护 编辑

  严寒滴水成冰,花一受冻,则根成空壳,子叶、新蕊俱即萎脱,断无复生之理。藏窖中则不受伤,如无花窖,藏花房中,须用砻糠埋盆在内,盆上砻糠高起寸馀,上以草囤罩之。沿窗冷气,再用火炉御之,不可透风,或用大柴囤置盆于内,草盖盖紧,四围厚拥稻草,仍须温火烘之,总不可使根受冰,叶受风也。

  凡冬三月,天将作冷作冻以前,最要留心,不可稍懈。

  《群芳谱》言兰有四戒,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颇能得其大意。

  春避风雪,夏避酷日,秋避燥烈,冬避冻结,无论兰蕙,皆宜如此。

  久雨不可骤晒,烈日不宜暴雨。

  盆面生草,宜随时去之,长大生根深,恐拔肥气,细苔少留亦可。

  春二三月无霜雪时,放盆在露天,四面皆得浇水,日晒不妨。逢十分大雨,恐坠其叶,用小绳束起。如连雨三五日,须移避雨通风处。四月至八月,须用疏密得所竹篮遮护,容见日色通风。《群芳谱》

  梅天忽逢大雨,须移盆向背日处,若雨过即晒,盆内水热,则荡叶伤根。《群芳谱》

  冬作草囤,比兰高二三寸,上编草盖,寒时将兰安顿在中,覆以盖,十馀日得河水微浇一次。春分后去囤,只在屋内,勿见风,如上有枯叶剪去,待大暖方可出外见风。春寒时亦要进屋,常以洗鲜鱼血水,并积雨水或皮屑浸水,苦茶灌之。《群芳谱》主建兰说。

  瓯兰,种宜黄砂土,用羊鹿粪和水浇。若遇暑月,须每早浇以冷茶,常移盆四面晒,则四面有花。冬月当藏暖处,经霜雪恐冻伤其蕊,然较建兰入窖则不必矣。凡花开久香尽,即当连茎剪去,勿令结子,恐耗气夺力,则来年花不繁也。《花镜》

  二月分栽瓯兰,八月整顿建兰,整顿谓换盆分栽也,九月霜降后,即宜渐移向暖窖矣。《花镜》

  叶上生黑点,谓之虱。建花生白点,亦有生细虫者。若兰蕙止生黑点,一由干湿不调,一由院小墙高侵受回风,一由根有虫蚀,急须翻盆,移放别处。

  若久旱不雨,叶上积有尘沙,则色不鲜泽,久则坏叶,宜用花筒灌之,或含水喷之,以净为度。

  春初游蜂酿蜜,必采兰鼻上珠,以作蜜引,兰被采去,如人无目,且易憔悴,故花之用罩,真同天造地设。

  兰蕙有罩,如人端居华屋,精采焕发,用湘妃竹、香楠木为上,㶉𪄠木、水黄杨次之,紫檀、红木未免烟火气。四面隔护之纱,宜用轻绡,顶重漆纱足矣。

  罩内置盆宜高,盆口离桌面高二尺许,罩须三尺五六寸高,方觉轩昂有势。

  或云,设花之桌,宜较常桌高一尺,罩内小架七八寸,如此则罩宜照常,不必太高。

  盆用各色各式砂盆,罩内小架上,用砖压定,然后置盆其上,砖须细结,或方或圆,或六角或八角,俱宜定烧,大小与盆相称,方合款式。

  罩须有一扇活动开门,罩顶另上,裹面以白纸拓之。

  兰每罩可两三盆,蕙则一盆一罩。

  建兰茎叶肥大,翠劲可爱,其叶独阔,若非原盆,必用山土栽之,取脚缸盛水,中间安顿,恐根甜蚁伤也。水须一日一换,若起水皮,则蚁可度。忽然叶生白点,谓之兰虱,鱼腥水或煮蚌汤,频洒之,即灭去。夏月用酱豆汁浇之,则花茂。《花史》

  予得素花,捧心倍阔于外瓣,叶细而色微黄,此瘦山花不得气,如人之羸弱也,复出,果数倍于前。又素花捧心如鸡豆壳,花色甚嫩,外瓣阔而兜,肩平一字,叶厚而短阔,近土处紧细殊常,最为出色,见者以白水仙名之。以上二种系甲寅新花,俱于丙辰正月,因交立春,略为印水,骤遭严寒,受冻而萎,一时不及防护,悔之何及,志此曷任悢悢。

  凡花之高品不易得,得之而不加以防护,顿使葬玉埋香,可胜惋惜,笔记之作,半由于此,以之自儆人,惟愿爱花者久而弗渝,有厚幸焉。

  新花不宜见日,宜见雨。若种久,因天冷不发,将花蕊遮蔽,于日中略照半时,候盆土微有暖气即止。如花已放瓣,切不可晒,倘近日光,必致枯槁。

  凡细花虽爱养如法,不能每年发剪,惟得旧叶青翠,新叶频生,虽数年无花,久必有蕊。若因其不花而委弃之,是无恒心而以成败论矣,乌足与言种花之道哉。

  蕙花叶长而下坠者,上盆后,宜作细篾圈,如盆口大,旁用细竿架起,随叶之高下承之,庶不为风雨摧折,或用细铜丝亦可,所谓插引叶之架是也。

  春夏秋三时,俱置庭中,如逢雨雹,急须遮护,倘被著叶,必致损坏。

  极大阵雨,亦宜篾篷遮护,淫雨不止,移向廊檐避之,不可入屋,须透风也。

  蕊被鼠伤,列于花之劫数,若花多罩少,宜用枸橘叶满铺架上,然后置盆。或于沿盆口挂小铃数枚,或于架上盆旁,著饭粒糕饼之类,俱可免其残啮。

  凡花愈好,其根愈嫩,太干太湿,易致受伤,严寒更须留意。人谓好花难复,不知调护失宜,此亦养花之通病也。

  蕙花短干下,有膏一点,真同仙露明珠,往往为蚁所逐。又有一种蜘蛛食之,使花顿少精神,最要留心防护。又有自干者,其花不能开足。

  蕙花新花,并宜早落,久则夺力,致次年不能发花。兰于开足后五六日,蕙俟顶花舒放,即须剪下。但好花不能久驻,未免怏怅于心,随用旧磁瓶养之,转可得十馀日清赏。明袁宏道著《瓶史》,内有浴花一法,以北方沙土扑案而然,若蕙兰入瓶,宜频频而浴之,则久而能芳。

  剪花用剪尖入土中,著根处剪之,随用干细泥糁入。

  花奴云:蕙花过于肥湿则生虱,色黑者在叶面及近根处,色白者散布叶背,久则其叶或从根折断,或干萎而绉,急须用指轻轻刮去,将竹签裹以新棉,蘸水调蔴油涂之,则不复生,若晒花瘦花,无此患也。

杂说 编辑

  花之宜:和风,幽居,同心共赏,旭日,美人,名士清谈。

  花之劫:醉客翻盆,簪戴在丑女头上,鼠子咬蕊,付与不会培养人。

  花之器:床以安之,房以护之,筒以溉之,架以荫之,罩以饰之,牌以记之。

  花之忌:市侩铺排索价,烟喷烛逼,俗人妄作评论,酒触香侵,摆设衙斋,图利转卖。

  花之助:名茶数瓯,璧挂宋元书画,清歌一曲,庭栽潇洒松筠。

  花之用:膏可代烛,蕙素花阴干能催生,香可助茶,建兰叶治虚人肺气。

按王仲遵《花史左编》,亦列花之宜忌等说,皆泛指各花,未免华而不实,此则专为兰言,非窃取也。

  或谓水仙、兰二花为夫妇花,水仙为妇,兰为夫。见说部薛䕩事。

  兰叶尖长,有花红白,俗呼为燕尾香,煮水浴,疗风。《海录碎事》,按此即香草也。

  挂兰,浙之温台山中,岩壑深处,悬根而生。故人取之,以竹为络,挂之树底,不土而生。花微黄,肖兰而细,不可缺水,或云宜以冷茶沃之。《花史》

  风兰,种小似兰,枝干短而劲,类瓦花,不用砂土,取竹篮盛贮其大窠,悬于有露无日光之处,朝夕洒水。三四月中开小白花,将萎转黄色,黄白相间。或云宜以冷茶沃之,或云用妇人髻铁丝盛之,而以头发衬之,则花盛。又云此兰能催生,将分娩,挂于房为妙。《花史》

  按:挂兰即风兰,见《群芳谱》。以上花史二则,即采群芳而作衍文,且分挂兰、风兰为二,殊欠考核,姑录此者,从其详耳。

  箬兰,叶似箬,花紫,形似兰而无香,四月开,与石榴红同时,大都产海岛阴谷中,羊山马迹诸山亦有之,性喜阴,春雨时种。《群芳谱》

  晋罗含字君章,莱阳人,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人以为德行之感。《汗漫录》

  霍定与友生游曲江,以千金购窃贵侯亭榭中兰花插帽,兼自往罗绮丛中卖之,士女争买,抛掷金钱。《曲江春宴录》

  十步之内,必有芳兰,见《说苑》。武帝目谢览为芳兰竟体,见《梁书》。

  《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俱化。又,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

  凡兰皆有一滴露珠在花蕊间,谓之兰膏,不啻沆瀣,多取则损花。《群芳谱》

  兰花向午发香,建兰叶喜人捋则色绿。《花镜》

  窃兰名者:玉兰,泽兰,树兰,木兰,真珠兰,赛兰。

  地以兰名:兰皋,兰若,兰泽,兰亭。

  人以兰名:郑穆公名兰,杜兰香,苏蕙字若兰,秦弱兰。

  兰以色名:金兰,紫兰 即杭兰之一种,朱兰,青兰花 见太白诗

以上约举之,若夸多鬭靡,作类书抄胥,非立说之意也。

  瓯兰,一名报春先,多生南浙阴地山谷间,叶细而长,四时常青,秋发蕊,冬尽春初开花,有紫茎、青茎、玉茎者,一茎一花。其紫花黄心,白花紫心者,酷似建兰,而香尤甚,盆种之,清芬可供一月,故江南以兰为香祖,若欲移植,必须带土厚墩,方能常盛。《花镜》

  蕙兰,一名九节兰,叶同瓯兰,稍长而劲,一茎发八九花,其形似瓯兰而瘦,即香味亦不及焉。但后瓯兰而开,犹可继武瓯兰,先建兰而放,聊堪接续建兰,则一岁芳香,半窗清供,可以绵绵不绝矣。其浇壅之法,亦同瓯兰。《花镜》

  《群芳谱》云,杭兰,花紫白者名荪,出法华山。朱兰,花开肖兰,色如渥丹,叶润而柔荑,粤种也。

  树兰木生,其香与兰等。

  伊兰,出蜀中,名赛兰香,树如茉莉,花小如金粟,香特馥烈,戴之,香闻十步,经日不散。俱《群芳谱》

  〈猗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说文》曰:兰,香草也。《离骚》曰:纫秋兰以为佩。又曰:秋兰兮蘼芜。又曰:䟽石兰以为芳。玉逸注:兰,香草。䟽,布也。《易》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记》曰:妇人或赐之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家语》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文子》曰:日月欲明,浮云盖之,丛兰欲发,秋风败之。孙卿子曰:民之好我,芬若椒兰。《花史》

  《草木䟽》云:兰为王者香草,其茎叶皆似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藏之书中,辟蠹鱼,故古有兰省芸阁。

  《群芳谱》云:蕙,一名薰草,一名香草,一名黄零香,即今零陵香也。兰草即泽兰,今世所尚乃兰花,古之幽兰也,题咏家多用兰蕙而迷其实。又云:兰为世重久矣,今世重建兰,北方尤为难致,间得一本,置之书屋,爱惜郑重,即拱璧不啻也。及详阅载藉,乃知今所崇尚,皆非灵均九畹故物。

  《遁斋闲览》云:楚辞所咏香草,曰兰、曰荪、曰茝、曰药、曰䖀、曰芷、曰荃、曰蕙、曰蘼芜,曰江篱、曰杜若、曰杜蘅、曰揭车、曰留夷,释者但一切谓之香草而已。如兰一物,或以为都梁香,或以为泽兰,或以为猗兰草,今当以泽兰为正。山中又有一种如大叶麦门冬,春开花极香,此则名幽兰,非真兰也。荪则今人新谓石菖蒲者。茝、药、䖀、芷,虽有四名,正是一物,今所谓白芷是也。蕙即零陵香,一名薰。蘼芜即芎䓖茵也,一名江篱。杜若即山姜也。杜蘅今人呼为马蹄香。惟荃与揭车、留夷,终莫能识,他日当遍求其本,列植栏槛间,以为楚香亭。

  家紫阳《楚辞辨证》云:今按《本草》所言之兰,虽未之识,然而云似泽兰,则今处处有之。蕙则自为零陵香,尤不难识,其与人家所种,叶类茅而花有二种如黄色者,皆不相似,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虽香,而叶乃无气,其香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

  曾见四季兰,花叶稍觉细小,香亦逊于兰,惟四时著花。

  近年所出洋兰,虽花叶壮盛,绝无韵致,且有臭无香,不堪赏玩,其培养与山兰同,而差喜肥。

  近日吴门风气,花市佣贩之徒,于行家买原篓,零星拆卖,一遇稍可把玩之花,即视为奇货,如有出色者,妄立名目,索价甚昂,或有数万钱,甚至数十万钱,花价之丰啬,全视子叶之多寡,若有一定焉。

  新花时得出色者,有等好事之人,即于各处种花家关说,名曰花蚂蚁。

  古人于兰蕙,不过形于篇咏,间有好者,藉以娱心悦目,适一时之性而已。今则合志同方,甚而互相标榜,每年春三月,谓之花信,贤愚竞逐,雅俗同之,岂物之盛衰有时,抑亦风会使然,不仅争传十里香耶。

  蕙花植盆,惟得大块根叶好者,次年方有复花。今市中拣花壳根叶相似者,并作大块,甚有将断蕊插入者,有将小块纽作大提,壳色不等,每提十馀剪者,名曰立花。有将小蕊箝下,视花瓣阔狭并心之素与否者,不知素花可见,而瓣花难凭,种种作伪心劳,不可不知。

  前列花之助一条,约举未能详尽,兹复重言申之。良由爱护之至,一往而深,览者当不以为用情太过,厌其言之反复也。

  花开时胪列各花,上品名种,杂然前陈,在观者目不暇击,良属快事,但旁窥竟同列肆,故花不在多而在好,又必旁加衬托,俾得益显精神。凡与兰同时花者,有梅花、水仙。与蕙同时花者,有白桃、踯躅。取其色之雅淡,或以瓶供,或用盆栽,于室中位置得宜,亦画家烘染之意,此以花衬花法也。至于瘦竹数竿,幽怀拔俗,灵芝三秀,逸气凝仙,方兹朗润清华,藉以映带左右,凡在无花之品,更宜留意,此皆天然清供,人能取之不尽,使幽芳不致岑寂耳。

附花草之可与兰蕙并植者,并录滋养之法于各条下:
绿萼梅、玉蝶梅,插瓶宜腌猪肉汁。
水仙,瓶中宜盐水养,犯铁器则花不开。
千叶白碧桃,如作瓶供,将折处削尖,插于芋头或萝卜上,然后入瓶。
杜鹃,一名红踯躅,性喜阴而恶肥,每早以河水浇之,置树荫下,则叶青翠,切忌粪水,宜浇豆汁。
建竹、凤尾竹,用瘦砂栽种,不可浇肥,五月十三日为竹醉日,八月初八日及每月二十日,皆可分盆移种。竹枝插瓶,瓶底加泥一撮。
灵芝,黄紫二色者,山中常有,坚实芳香,叩之有声。初采者,用箩盛饭甑上蒸熟,晒干,藏之不坏。须将锡作管套根,插水瓶中,则不朽。上盆亦用此法。
菖蒲,盆种者,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性喜阴湿,畏尘垢油腻,尤畏热手抚摩,宜用棉卷小杖,时挹其叶。霜降后须藏密室,或以缺缸盖之,不见风雪,至春始出外,岁久不分,细密可爱,种诀云:添水不换水,见天不见日,宜剪不宜分,浸根不浸叶。又云: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
黄山松,一名千岁松,产于天目,性喜燥,又宜向阴背日,不令见肥,则不长大。
虎刺,产萧山者佳,畏日喜阴,忌粪水并人口中热气,宜浇梅水及冷茶。
黄杨,枝丛叶繁,四时常青,可供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