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页书岂能疗千万病?然有纲举目张之法,盖病总由脏腑,总不外虚实寒热,审知其为何脏何腑之虚症实症、寒症热症,而联其病类以集之,则药归同路。疗一病可,疗千万病亦无不可,固不在多立病名,多立方书也,此所谓镜也。
  • 凡人不愿知医者,以卷帙浩繁,见而生畏,不知从何学起也。兹但言其现何病象,系何脏腑,作何治法,寥寥数语,亦易知矣。其一切经络源委概不缕叙,避繁赜也。若欲究其全,则自有诸名家书在。
  • 用药如用兵,须量其材力之大小。盖有一利,即有一弊。如大补大攻、大寒大热之品,误用即能杀人。各部后分为猛将、次将,俾阅者不敢轻用,即用亦必斟酌分量,庶知利害。
  • 人生一小天地,病之轻者如日月之食,不转瞬自必回和,断不可轻易服药,恐益乎此则损乎彼也。暾阅历既久,悉知其故,宁受众怨,不轻徇情。此事如老将临阵、大贾航海。愈历炼而愈知畏耳。
  • 是书浅近,说法别无精意,不过愿人人稍知医理,不为庸医所误,以延寿命。且乡僻间不及延医者亦可对症自医,取其便耳。至医家读书少而阅历浅者,得此亦有头绪,稍知把握便可活人。
  • 是编大半采仲景、东垣、景岳、锺龄诸家之说,亦述而不作之意。
  • 凡古人立方,寓有精意,然渐不可果用。余尝见浅医,未经阅历,遇暑倦辄用清暑益气汤,而不知黄耆之闷;遇热喘辄用生脉散,而不知五味子之敛。卒至暑热伏留,缠绵床蓐而毙,甚可哀也。他如六味地黄汤及麻黄汤桂枝汤等,须斟酌万稳而进。或用次将之品代之,否则一误之下,不可挽回。归咎古人,古人岂任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