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箕子外纪
作者:徐命膺

箕子外纪序

编辑

平壤旧有箕子志二本 辑经传子史中语及箕子者以为书 且附以辞赋题咏 而其于箕子之道与法 盖阙如也 岁丙申 命膺按察关西 首先彊理箕子之井田 且为硏纪迹一方士民咸来 导观中有难之在曰迂哉言也 序以八阵为井田之对位词以洛书为井田之渊源 于古有之乎 命膺曰 但述诸法象之间 必有默契者矣 以洛书四正之九一三七 实井田之四正 以洛书四隅之二四六八 实井田之四隅而又以洛书之中五 实井田之中一亟 则不见其缝鏬 此渊源之有自而然乎 以八阵四正之天地冲衡 实井田之四正 以八阵四隅之鸟蛇风云 实井田之四隅而又以八阵之地轴 实井田之中一亟 则不见其差盩非对位之相应而於乎 方箕子之叙洪范也 以木三虽居正东其为■则参天 故能其洛书全体之德 于是以一曰 食位八政之始 食即井田是也 八曰师位八政之终师 即八阵是也 自成对待又■含全体 惟其本有之法象如此 故及今圣远言堙 古制荡残之后 井田遗迹尚在朝鲜极东之地 八阵遗迹尚在巴蜀极西之地 譬如气化推荡之际 日星昭森之真元 固浑于自在 呜呼 法象之义大矣哉 闻者或传或不传 于是 命膺叹曰处箕子之邦 慕箕子之风 而不知箕子之道与法 何哉 岂必箕子之志 但志其迹而已乎 遂分九目 初叙述 次篇章 次制度 次出处 次道学 次语说 次庙享 次事迹次咏歌 釐为箕子外纪上中下篇 以箕子自中国来莅东国 则凡东国之纪箕子皆外也 而命膺又以今朝鲜之外史季纪四方之事 亦外也 故曰外纪 惟我圣上自在春宫丕阐洛书之学 而命膺以宾添幸得参闻其緖馀方 今六龙时乘万物咸睹凡所施■无非钦福锡民之道 而是书适成 于是时天将以洛书之学■■复明于东土也欤 六有■偶■者矣 谨敢录梓摹印还朝之日 献诸螭陛以请其编辑之得失 且以补会极悌极之亟治云 皇明崇祯纪之后三丙申南亟月朔朝 崇政大夫行平安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都巡察使管饷使平壤府 尹奎章阁提学徐命膺谨序

 

司马迁

编辑

嗟箕子乎 嗟箕子乎 正言不用 乃反为奴

陶潜

编辑

去乡之感 犹有迟迟矧 尔代谢触物 皆非哀哀 箕子云 胡能夷狡童之歌 凄矣其悲

司马贞

编辑

殷有三仁 微箕纣亲 一囚一去 不顾其身 颂美有客 书称作宾 卒传家嗣 或式叙彛伦

金时习

编辑

纣为玉杯 箕子甚患 纣为淫泆 箕子极谏 不听而囚 人曰可去 子曰若去 彰恶自誉 被发佯狂 为奴隐处 弹琴自悲 此情谁语 千载有知 我志应著 唐柳作碑其文可据 世虽远而 惟尔能恕

内篇

编辑

第一叙述

编辑

李珥

编辑

箕子 商宗室也 或曰名胥馀 学明九畴 身传圣道 以畿内诸侯 仕为太师 帝乙谪子 受资辩捷疾 拒谏饰非 其庶兄启 恪慎克孝 箕子度受非元良 以启长且贤劝帝乙立之 帝乙难于废嫡 卒立受为太子 封启为微子 帝乙崩 受即位号为纣始为象箸 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 必为玉杯 为玉杯 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舆马宫室之渐 自此始 不可振也 纣淫虐日甚 微子痛殷将亡 谋于箕子及少师比干曰 今殷其沦丧 若涉大水 其无津涯 今尔无指告予颠𬯀 若之何其 箕子曰 商今其有灾 我兴受其败 商其沦丧 我罔为臣仆 诏王子出迪 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 我乃颠跻 自靖人 自献于先王 我不顾行遁 微子乃去之 箕子谏纣纣不听 囚箕子以为奴 或曰 可以去矣 箕子曰 为人臣 谏不听而去 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 吾不忍为也 乃被发伴狂而受辱 鼓琴以自悲 故传之曰 箕子操比干谏而不退 纣杀之 周武王克商 命召公奭 释箕子之囚 王就见之 虚己问殷所以亡曰 吾杀纣 是欤非欤 箕子不忍言 王乃问以天道曰 呜呼 箕子 惟天阴骘下民 相协厥居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 我闻 在昔鲧 堙洪水 汩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 不畀洪范九畴 彝伦攸斁 鲧则极死 禹乃嗣兴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彝伦攸叙 乃陈洪范 其大目 一曰五行 二曰敬用五事 三曰农用八政 四曰协用五纪 五曰建用皇极 六曰乂用三德 七曰明用稽疑 八曰念用庶征 九曰向用五福 威用六极 其论皇极曰 无偏无陂 遵王之义 无有作好 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 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 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 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 归其有极 箕子既为武王传道 不肯仕 武王亦不敢强 箕子乃避中国 东入朝鲜 中国人随之者五千 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 百工技艺 皆从焉 武王闻之 因封以朝鲜 都平壤 初至言语不通 译而知之 教其民以礼义农蚕织作 经画井田之制 设禁八条 其略 相杀偿以命 相伤以谷偿 相盗者男没为其家奴 女为婢 欲自赎者 人五十万 虽免为民 俗犹羞之 嫁娶无所售 是以 其民不盗 无门户之闭 妇人贞信 不淫辟 其田野都邑 飮食以笾豆 崇信让笃儒术 酿成中国之风教以勿尚兵斗 以德服强暴 邻国皆慕其义归附 衣冠制度 悉同乎中国 其后箕子朝周 过故殷墟 见宫室毁坏 生朱黍 箕子伤之 作麦秀之歌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殷民闻之 皆流涕 朝鲜被仁贤之化 为诗书礼乐之邦 朝野无事 人民欢悦 以大同江比黄河 作歌以颂其德 箕子薨 箕氏世君东土 周末 燕伯称王 将东略地 朝鲜侯欲兴兵伐燕 以尊周 大夫礼谏之而止使礼西说燕 燕亦止不侵 侯亦自称王 后子孙稍骄虐 燕乃遣将攻其西 取地二千馀里 至满潘汗为界 朝鲜遂弱 及秦幷天下 筑长城抵辽东 朝鲜王丕畏秦服属 否薨 子准立十馀年 而秦灭 燕齐赵民多亡入朝鲜 及卢绾王燕 朝鲜与燕以𬇙水为界 及绾入凶奴 燕人卫满亡命 聚党千馀人 东渡𬇙水 求居西界为藩屏王准信之 拜为博士 赐以圭 封之百里 令守西鄙 满诱纳逋逃众渐盛 乃遣人诈告王准 汉兵十道至 欲入宿卫 遂袭王准 准战不敌 浮海南奔 朝鲜遂为满有自箕子传四十一代 凡九百二十八年而失国 箕准被逐 率其左右宫人 入居韩地金马郡 号马韩王 统小国五十馀 亦传累世 厥后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渐大马韩寝衰 百济始祖温祚王二十六年 袭马韩幷其国 箕氏主马韩又二百年而亡传祚前后凡一千一百二十馀年

赞曰 猗欤大师 运遭明夷 内贞而晦 制义随时 被发操音 惟天我知 宗国既沦呜呼曷归 法授苍姖 身莅青㙨 诞辟土宇 乐浪作京 鲽域长夜 肇昭日星 禁设八条 文宣礼乐 江清大同 山重太白 子孙绳绳 千祀是十五世不斩 迄受遗泽 报祀仁辟 极天如昨

 谨按 天生蒸民 必降圣贤以主之 辅相化育 宣朗人文 以遂其生 以立其教伏羲以下 迄于三王 代天开物命作之师 我东有民 想不后中国 未闻睿智有作 以尽君师之责 檀君首出 文献罔稽 恭惟箕子 诞莅朝鲜 不鄙夷其民 养之厚而教之勤 变魋结之俗 成齐鲁之邦 民到于今 受其赐 礼变之习 济济不替至于夫子 有浮海欲居之志 则微禹之叹 没世愈深矣 大哉 箕子既陈洪范于武王 道明于华夏 推其緖馀 化洽于东土 子孙传祚千有馀年 后辟景仰 若揭日月 崇德报功 世笃其典 苟非元圣 乌能致此 呜呼盛矣哉

 齐人只知有管晏 此固不免坐井 至于洙泗之儒 深绎夫子微言 洛闽之士 偏传程朱遗教 亦其理宜也 我东受箕子罔极之恩 其于实迹 宜家诵而人熟也然今之土 被人猝问 鲜能条答 盖由群书散漫 学之不博也 尹公斗寿曾奉使朝天 中朝士人 多问箕子之为 尹公病不能专对 既还 乃广考经史子书 裒集事实及圣贤之论 下至骚人之咏 摭而成书 名曰 箕子志 其功良勤 而其嘉惠后学亦云至矣 第念杂编经传 统纪难寻 珥乃不揆僭滥 窃采志中所录 约成一篇 因略叙立国始终 世系历年之数 名曰箕子实纪 庶便观览焉 万历八年庚辰仲夏 后学德水李珥 谨志

徐命应

编辑

箕子 子姓 名胥馀 一曰须臾 商之宗室也 马融王肃以为纣之诸父 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 未详孰是 箕子当殷之时 食采于箕 故称箕子 箕即今河南之西华县 县有箕子台洪范堂 春秋俎豆 至今不废云 初帝乙欲立纣 箕子谏曰 微子长且贤 宜立微子 帝乙不从 及纣立 始为象箸 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 必为玉杯为玉杯 则必思远方珍贵之物 而御之矣 舆马宫室之渐 自此始 不可振也 纣为无道日甚 箕子知殷之将亡 与微子比干 讲定出处 语在商书微子篇 于是 微子抱祭器 迯之宋以存宗祀 箕子比干谏纣 纣怒 杀比干 囚箕子 箕子乃被发佯狂为奴 使人知被囚之以狂也 时鼓琴自悲故 传之曰 箕子操 操者 言遇菑遭害犹守礼义 不改其操也 周武王元年己卯 帅师灭殷 入殷都 释箕子囚 访以洪范箕子虽不欲臣仆于周 以武王之圣而不传其道 则其道且将绝矣 乃具告九畴之道 语在商书洪范篇 箕子既释 逃之朝鲜 武王仍其地封之 不臣也 明年箕子放三恪之义 宾于周 过殷故都 痛宗国之沦亡 为作麦秀歌 方箕子之逃也 率中国五千人 诗书礼乐之文 医巫卜筮之流 百工技艺之徒 皆从焉 都平壤 称谓后朝鲜 始至言语不通 译而后知 乃经画井田七十而助 衣冠悉同中国 教以农蚕织作 施八条之禁 曰相杀以命偿 曰相伤以谷偿 曰相盗者 男没入为其家奴 女为婢 欲自赎者 虽免为民 俗犹羞与之嫁娶 馀五条 无传焉 自是 朝鲜之俗 崇信义笃儒术 民不相盗 门户不闭 女不淫辟 飮食皆以笾豆 礼俗大兴 朝野无事 邻国 其风 人民懽悦 以大同江比黄河 永明岭比崇山 作歌颂祷其君 后世写之为西京曲 箕子之生 实以丙戌 其东来时 年五十四 在侯位四十年 戊午薨 寿九十三 与武王同 墓在平壤府北七里兔山 传祚四十世 至丕 畏秦服属 丕子准以汉惠帝元年丁未失国 南迁金马郡 国号马韩 历十一世 至谅 又为百济所侵避居龙冈 乌石山 国号黄龙 然亦不复振八世 竟为高句丽所灭 后朝鲜九百二十有八年 马韩二百年 共一千一百二十有馀年 高丽明孝王七年 求箕子坟茔立祠以祭 忠肃王十二年 立箕子祠于平壤内城之仁里 本朝世宗十一年 以旧祠隘陋 命增修之 祭以中祀 史臣卞季良撰碑立之 宣祖三年 以箕子之后鲜于氏为之监 鲜于氏者 箕子既封朝鲜 箕子之子仲 又食采于辽东之于 故子孙合鲜于二文以为姓 后加置守护民户十人 今去箕子之都平壤 二千八百有九十有馀年 故迹一无存者 惟遗像俨然于仁贤书院 井田遗址宛在中城之内川 外城之外川 兴土二部 故老相传箕子宫基 在正阳门外 民往往掘地得石础之属 英宗乙巳 道臣建请设坛立碑 然宫殿不当在井田中 或曰 二亩半在野之庐 或曰东明王宫基也

嗟嗟 纣为无道杀比干 嗟重复嗟独 奈何 漆身为疠 被发以佯狂 今奈宗庙何天乎天哉 欲负石自投河 嗟复嗟奈社稷何

麦秀渐渐兮 黍苗之绳绳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黍苗之绳绳兮或作 禾黍油油兮

平壤中城之内川 外城之外川 兴土二部 有箕子井田遗址 然中城皆为民家所占 不复辨其遂径 惟外城二部 至今径涂环绕一区 纵横正方 在在皆然 东西凡为六里 第一行五区 第二行六区 第三行七区 第四行八区 第五行九区 第六行十区 第七行十一区 第八第九第十行并十区 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行并十一区第十四行十区 第十五行九区 第十六行八区 南北凡为四里 第一行八区 第二行九区 第三行十四区 第四第五行并十区 第六行十五区 第七行十四区 第八行十三区 第九行十二区 第十行十一区 第十一行九区 第十二行六区 第十三行四区 而中央成井形者 为十二井 井外城区而不成井者 又三十区 区外成馀田而不成区者 又二十一区 居民至今称为馀田 以纵黍尺八十一分者六尺为一步而量之 则每一区 或一百八九步 或一百十二三步 其区间之涂 或二步或三步此必是古者 区外有陌 陌外有遂 遂外有涂 而陌则平夷 遂亦阏塞 田与涂相为平连故也 又有九亩路 言其路之广 可当田之九亩也 路凡有三 其一 在东三四区之间 北自含球门 南抵稊渊 其二 在东六七区之间 北自正阳门 南抵小羊角岛 其三 在西四五区之间 北自院门 南抵车门 又有横九亩路 自西九亩路之中 直抵东九亩路之中 若襟带然 正阳羊角之九亩路 不见于平壤旧志 或曰箕子后刱设者也 周礼遂人职云 十夫有沟 沟上有畛 今自东九亩路 至西九亩路其间为区者凡十 以是知周礼 凡以夫数者 横数之也 以井数者 方数之也 盖遂径则一 一环区 而其沟之间十夫 洫之间百夫 浍之间千夫 川之间万夫 皆从南北纵设之 未尝环绕于井丘成同 故遂人职又曰 川有路以达于畿 后人不达 或疑沟洫浍川 亦皆环抱围绕 如遂径之于区 呜呼 此其所以九夫为井 十夫有沟之文 互有抵牾不能相通 致有纷纷之论 至今不决也欤 每一区四隅 自古植立木标 称为法树 中经变乱 木标无有存者 及崇祯后辛未年间 改整区域 以石代木 植之四隅 限其经界 又就一区之内 画为十字 自成田文 不知者从而为之说曰 田形殷制 井形周制 此尤失古制之大者也 本之周礼 参之孟子 以会通于朱子及有宋诸先儒之论 则夫箕子古制 庶有得于影响之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