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简易集
卷三
作者:崔岦
1631年
卷四

僧景晶诗卷序

编辑

诗有序。自汉儒序三百篇而始。至唐人为赠人以言。则益盛为之。而方外之人。如畅也得之于韩。濬也得之于柳。其尤焉者也。今景晶联五色笺为轴。将遍千于搢绅。请余序其首。即柳氏所谓吴鼎之后而乘韦之先者。余不辞而留之。既数月。晶复来访。盖余未为也。晶愠曰。晶之属子勤矣。而迄之靳也奚。余谢而言曰。吾固欲为汝言。独不得所以为汝言者焉。曰。欲言则奚不可。子之道也。子能举之。晶之道也。晶也能闻之。奚不可。余曰。夫惟曰寂灭。而无之又无者。汝之道也。曰寂曰感。未始无有。而通天下之故者。吾道也。将悦汝以语无乎。则吾丧吾也。将语吾有以答乎。则汝无得于吾也。奚言而可。曰。曩子于香林也。晶也与之处者数月。古之士大夫。有论交于方外者。晶虽无以当之。子是之叙足矣。又奚必晶与子之道。余曰。然。人之所得于天常而命之曰伦者五。父子也。君臣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吾所谓道则此其大者。然亦有差焉。汝之道。无君臣。无父子。无夫妇昆弟。况朋友之交乎。况道不同而与处者乎。吾固不能无情于汝。而意汝之不能有情于吾也。是故未之言。汝诚乐闻之也。将舍其名而进其行。自吾父子君臣之懿而盛言之。吾不止如韩氏矣。晶乎。汝然之乎。不然。奚吾言之。以且往质之诸君子焉。

送林叔茂宁边判官序

编辑

宁为西边大都护。故节帅兼其长。而贰则通判也。然帅多出巡。及在行营。则通判实主一府。而帅顾为客焉。凡牒诉之塡委。廪饩之交午。责无小大所归。非固材敏者不可。而地则近边。官与佐幕者联。又非由两科者不可。而牙纛之下。吏士骄豪。求不胜烦。而继之以狠。故近议又谓非选文士历华要堪弹压者不可。此叔茂先生所以有行也。将行。征余言。余谓之曰。先生。儒而通。文以吏。事至迎刃。左右具宜。非材敏而何乎。先生挽强射坚。则伏武夫。谈议缓急。则将家不如。非由文科一而两者乎。先生践于银台。扬于骑省。方且屡拟薇垣而试之外。其于弹压。有足言乎。然吾于先生。故旧也。不徒以颂而以规。可乎。右人为府判。言必曰善遇诚报。如李观于常州。周必大于筠州是已。诚不诚。在我者也。善不善。在帅者也。然帅常武弁。其不欲以不善遇文士。固也。况如先生选者乎。况主客之形。与古所谓府判者异。遇顾若在我。报顾若在彼。我果以诚。彼宁有不善耶。独恐以文士故。简亢自为。不问事利害轻重。务立异必胜。使在我与在彼者。胥不免于衰薄。则甚不可也。此特区区过忧。非所以待先生者。然先生之加之意。则时辈凡贰帅府者。将有所矜式焉。

送湖南具监司序

编辑

观察使欲威行于吏。而仁行于民。世之恒言也。盖其职循行一道。布宣上德意。则于民仁孰善焉。独以州府之尹。郡县之长。为一切吏而威以莅之。则有不可者。何也。我朝重亲民之寄。凡今入道为邑三百。而文儒居半。至用诸流。则更加抡选。大抵多贤士大夫也。为观察使。宜以诚信相感。耻谊相养。而情志之相通。礼意之相加焉。不幸有过。则谕使改之。有不逮。则使修之。又不幸有尤亡状者。而后以法黜矣。然且常示勿喜焉可也。不然。求驾御之术于诚信之外。使彼之不免以计应我。为恣睢烦急之政。使彼之不暇择乎耻谊。以奔命于我。情志乖隔。而礼意亢绝。使彼常负屈而觖望矣。幸其过与不逮而摘之。又幸其尤亡状者而发之。惟恐谴何不悛。名罪不浮于实。使当之者有杀身不足以灭之羞恨。而馀亦为之盻盻焉。则恶乎可也。且彼之于我。等威固严。然未必无素于游从而长于识虑者。则以公谒之馀。时与燕接从容。不宁得于张弛之道。困咨询风俗政事及夫弊瘼。谋所以施罢之。其为益顾少哉。设或二天之杯。殷勤今夕。而明日举吾法焉。亦未有损也。然我之所以待彼。既如向之所谓者。足以保其母欺诈。足以劝其廉节。足以悦其心而服。而何至于法之必行乎。是与夫从事于威。可不可何如也。绫城具公将出按湖南。征余言。余惟公湖西之政如西海。湖南之政如湖西。考于前而必于后。不敢赘为仁民之说。而独诵其异乎恒之见者。以禀于下执事。

送许草堂先生观察岭南序

编辑

万历己卯夏。岭南观察使病乞代。上谕大臣。若曰。惟是一路。民触辟。豪陵宰。卒胁将比甚。其举全才重望。可任属以新政教。称予旨者。方大臣之未有以闻也。岦私谓人曰。大臣必举先生。上亦必用先生。至拜。果先生也。人有疑者曰。先生宜在朝夕献替之地。上虽重南治。不宜内之顾轻。且或者先生所少威猛也。固以疑子之言。而言又雠也奚。曰。他人而可为也。先生不宜一日于外。固然。他人之不可为也。毋宁为一路借先生一期乎。抑谓民卒豪之悖乱也。将威猛以胜诸乎。斯所谓牛羊用人而已也。夫重先生一出者。不以其儒乎。儒之为治。异夫是也久矣。子路以蒲多壮士难治也。请教于夫子焉。则恭而敬。宽而正。爱而恕。温而断。数者之外。盖无及也。冉有未喩于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也以请焉。则条其所以设防。若仁之于不孝。义之于弑上。序之于变斗。别之于淫乱。制度之于靡法妄行。盖明所以有五者之狱而无陷刑之民也。今南民之触乎辟者。惟曰不孝淫乱等也。而豪而陵其宰。卒而胁其将。则亦惟曰靡法妄行与夫壮士之难治者也。于是而新其政教。使日去恶而从善。吾知尊孔子者之优为也。况先生以自新新民之学。侍于帷幄之久。启沃乎圣功。本源乎治泽。而岭徼之间。布宣之吏。有所不称也。则安得毋出以导夫流之所未达者乎。曰。然。夫子于用己也。则以为期月而可。三年而成。于善人也。则以为七年而使民即戎。百年而胜残去杀。今先生之道。未必不优于善人。而夫子之道。则亦未易言也。安可以三年与七年百年之效。而必之于期月之内乎。曰。先生之道。虽不能大化于期月。而视夫无政无教者。则亦大有间矣。夫无政无教者。惟刑威之恃焉。刑威者有限。而政教者无穷。将后先生者。相继而守之不已。三年而有三年之效。七年百年而有七年百年之效。则齐变而鲁。鲁变而道。自夫先生期月而始。何啻三年之艾于七年之病而已乎。于是。疑者乃解。既而先生以将戒行命岦曰。宜有言。则敢诵其与人辩者。以禀于执事。若夫所谓政教之具也之序也。则在执事随时之义。损益乎夫子之训。固能事耳。不敢𫌨缕焉。

澄映堂十咏序

编辑

世岂有睹所谓神仙者。而意其居之可乐。极言以状之。则洲岛烟霞之缥缈。洞天宫室之玲珑。盖令人嗟羡。其究夸诞尔。然使无仙则已。有则必乐此也。人遇奇山秀水尘埃隔绝之区。则谓之仙境。得此境者。而为迥筑幽栖身世逍遥之所。则谓之地仙。夫未知真仙境。焉知似仙境。未知天仙人。焉知地仙人。然使无仙则已。有则此必似之也。抑且有难焉。千岩万壑。攒树飞泉。隐者得之。而盖头一把茅。不足以喩楼居之敞。雾户云窗。凌虚倒影。贵显者为之。而终身不曾到。何足以侔长往之高。乃今有双全而两免焉者。澄映堂先生是也。先生即都城之内。直南山之下屋焉。是山石老而土亦肥。其稍穹窿者。皆枫松之属被之。而斤斧者有禁。故积翠葱茏然独盛于他山。都中之第宅。遥得其半面。辄享以甲乙。先生乃领要而逼真也。山又多泉脉。其稍窈深者为磵若塘。比比居人好事者有。然出高而不竭。无如丫溪者。二道赴谷如争。合行汩之于矶。悬瀑而下有声。先生乃取而专之也。积翠之北。有石多盘。而古苔密铺。自成锦纹之缛。悬瀑之西。有岩屏立。而晴露时滴。宛然丹碧淋漓。先生之屋二。大屋在北之少东。东冈北走之所穷。有曲轩而名者。滴翠堂也。小屋在西之少北。北洞西窥之所豁。而扁其虚槛者。横翠阁也。凿池冈上。而滋翠盖之亭亭。开径洞中。而夹红霞之烂熳。其又屋之居冈临池。以凌风雨。而客至洞迷径疑。俄而突兀者。乃澄映堂也。屋悉轮奂之偕。𣋉凉之异。而飞停之势。隐见之形。非寻常栋宇者所能髣髴也。问霜后何佳。则红叶似染。问雪里何奇。则虬枝受压。蘸水之梅。先桃而已春。当轩之竹。共莲而宜夏。凡是数者。或因造物之变态。或容人力之润色。所以足玆堂四时之观。而自夫积翠也。悬瀑也。纹石也。屏岩也。天固设之。若以有待于堂者。盖先生幷而目之为十景。以为群公赋咏之赤帜焉。呜呼。册载清俸馀。足为贵显者之为。而跬步大佳地。复得隐者之所得。与楼居而同敞。匪长往而后高。岂所谓地仙之人而遇所谓仙境者非耶。神仙之乐。吾幸而睹之。

狼子山图诗序

编辑

岦昔从使朝京。遇重阳于辽左。盖沽酒赋诗。以泄客中之思。颇记其地为狼子山也。今替成郑公出一图帖示岦曰。吾于顷年。奉使行未及辽。卒遇㺚贼之惊。得道旁山。卷一行以避。时夜风雪甚。人马忍死待明。赖天幸。贼未至而地方将官以数百骑来救。始与贼遌射却之。用是得免。吾所为图画其状。志不忘也。山名狼子。故题曰狼子山图。吾固己自为叙述。然子之有以张之也。因欲属诸公诗之。岦既阅图及叙而叹曰。辽之东一带。无佳山可记。如松鹘山凤凰山。行旅谈其名。至则数尖苍翠耳。其狼子山者。野次一峥嵘。又不足云。而岦以逢辰而有诗。公以避贼而有图。吾诗不足道。公所为图。附以文。传其事。将使我国之人。虽未尝过鸭绿而西者。皆知有狼子山也。不亦异乎。古人云。敬亭之山。兀如断草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物之遇于人。如是夫。噫。以我王事大之诚。以皇上字小之仁。以使价一国之望。而神明不相。行李不达。则无此理。然既脱于难而无所归喜。非人情也。盖陈参将有赴急之功焉。然观其却礼谢而辞曰。此自当行道理。可谓知边吏之职。谨私交之戒者。不可强而归之。然则公于狼子山。恶得不尔。而诸公幸公之事。恶得不为狼子山赋也乎哉。公曰。此吾志也。遂书以为狼子山图诗序。

平难都监契帖序

编辑

岦尝守西海之载。载与信若安地相入。盖谙三郡之间。其俗好争夺逾犯。而腾讹扇怨。虽不可诬人人尽然。大抵难治易乱之民也。群盗之起本道。常多于他方。迩者。逆贼出于湖南。欺世盗名。污衣冠者。而千里命丑于三郡之间。亦故因其俗也。岦及见本道庚辰辛巳之饥荒。自后连八九年。闻其益甚。三郡之间尤惨。逆谋酝酿。其年数。几亦如之。意者有以感阴阳为灾害乎。道内若干邑之民。习闻其逆。而稍稍从之。虽其未从者。或相传言。以为夸诩。独守土之吏。不闻不觉。虽其势然。亦由烛几微发阴伏难也。维己丑。朴大夫守载。李大夫守安。韩大夫守信。始克烛所难烛。而发所难发。一檄约结而密捕。一状申监司。以闻朝廷。盖反形已具。举事有期。而毋勤天兵。群不逞即天刑矣。若根株条连。自他邑他道得者。虽非一日。其谁之力也。然而巨魁在南。以𪊶大憝犹郁。闵侯以一下县宰。设捕有方。虽未先自刃。得以车其骨而肆诸市矣。是三大夫之功。固在社稷。而闵侯宜亦匹亚焉。上首赐玆四人平难功臣之号。设都监以干盟府书籍若图绘等事。四功臣实莅之。其因鞫狱及预于告捕有功得录者。自大臣亦不在是列焉。不其重耶。既而相与列名为屏风。以志同事。而荣宣宴之湛乐。幸暇日之游观。则具其状矣。其都厅以下。以劳得与焉。又以见其事之重也。夫以向也易于为乱之民。而从于诗书济奸之贼。其患非止潢池弄兵而已。而诸公曾不动声色而平之。岦固窃壮其为。今见属以叙述。得不乐道乎。

送朴正郞说之巡按咸镜道诗序

编辑

仆尝奉使帝京。即道途所经全辽一带。见有巡抚巡按两御史各设衙门。门施棨戟。前走将官。供给使令甚备。出则旗鼓骑从甚盛。其等威略同。以为雨御史之置。特以辽地阔远。一在广宁城。一在辽东城。以便紏察边吏。虽名称差异。其实一体耳。及得于所闻之详。则辽属山东布政使司。其参议一人。分理于广宁。即一布政使也。镇守总兵官建节亦于广宁。而其副又镇辽东。大要布政主民事。镇守主兵事。若以我国方面之官儗之。则布政似观察使。镇守即节度使。然布政使体统。殊不如我国观察使。纲纪之严。仅可比界首官。盖又尝见巡按出巡。而布政参议陪至境上。如我州县官之于使命者然。以此知之也。若巡抚尽室以居任所。民兵之事。无不统摄。而足以弹压所管之内。则乃与观察使兼府尹者相似。而巡按者单车以来。专事紏摘。乃同于别遣御史也。以辽之如此。足以知天下大抵然矣。顾我地方。无甚阔远。物力亦苦不足。不能为巡按别设衙门。而厨传之扰。徒遍于州县。则一欲如中朝之常设。无乃有难者乎。然自我受寇戎以来。中外草草。将吏无一畏法。而观察使之风威。有所不及。则巡按之遣。乌可已乎。况北方距京师悬绝。当官者。率多武夫肥己病民之辈。而紏摘之道。为急也乎。今吾朴正郞先生以巡按御史赴咸镜。吾知先生之有志当世也。苟自先生举职称上旨。则继此不必常设。但以时遣而永有防范于一路矣。虽如他道。又岂不论得人与否。而常待此以澄清州县乎。先生以为何如。且往勉之哉。诗曰。

国家忧东南。御史今赴北。人谓此何急。不知重在脊。壬辰事可骇。铁岭先纳贼。子道岂折冲。凝民务宣德。

三清帖序

编辑

画者状物。盖一艺也。然有业之而进于工者。什常一二。其臻于妙者。绝无而仅有。至于竹也。业之终身而不能工者皆是。况望其妙乎。顾妙此者。多在夫公子王孙骚人墨客。不甚如业者之为。而或顿臻焉。盖尝求其故而不得。及见古人论画有气韵生知之说。而后知必有天得者能是。是又宜其风骨之自殊也。然又类言之。则兰于竹。次也。梅又于兰。次也。夫植物者本静。而状之欲活。故难为。特是三者尤难为耳。吾友石阳正仲燮。王孙也。而有骚墨之风。于艺有不为。为则必能。蚤以竹鸣于世。吾侪游从。得其所为只纸而藏之。不知其几也。顷岁兵戈中鸟兽窜。相失苟活。仲燮不免锋刃。臂几折而续。尝相遇于行朝。劳问死生外。不暇叩所有。今复暂聚都下。相与咨嗟。畴昔所为。无一存者。而仲燮从橐中出此卷。乃续臂后所为竹若兰若梅也。亟展视之。则竹如旧又胜。而仲燮亦自言差有化处矣。至兰也梅也。与夫志发于言。心形于画。虽皆昔之斑斑已见者。而今也举能使人刮目。虽世之自以一绝得名者。不得而几也。余起而叹曰。多乎哉。固谓子有得于天。天岂欲不卒且全其成耶。固知子之臂不遂折也。仲燮亦动色。既而笑曰。愿子之为我题评也。余应曰。以余观子之所为竹也。疏而可喜也。密而不厌也。声不作而有闻也。色不似而真也。气不与形而爽然来袭也。德不与设而修然可敬也。是有以发乎意思而自足。乃余之知子竹也。若兰也梅也诗也字也。亦各有以动余者。类斯而已。何敢即一挥一洒。强加指点曰。此尤奇。此差不如。以为知也。世固有能者为之。而不能者议之。知者言之。而不知者择之。子欲使余之为此耶。仲燮又笑曰。子盍记此言者。以文吾卷。

琅玕卷序

编辑

余少也简散。于凡物可以供玩者。无甚喜焉。尝闻王子猷喜竹云。何可一日无此君。而苏子瞻因云。无竹令人俗。乃哂之曰。人病心不清凉尔。岂有待物而俗不耶。及长矣。益与物相劘切。知夫所与者之韵凡。虽未必化我之心。而宜欲得其有以助我起我者。是自圣贤已有之。如无故。玉不去身。而琴瑟之属。未尝欲废于前也。夫竹者。一植物尔。若无与于人之方寸。而目其色玉如也。耳其声琴瑟如也。得于耳目。以养其心。亦学者日新之道也。即玉可去。琴瑟可废。而后竹可无矣。用是大觉哂之非所哂也。然竹须费人力。而后可有。虽以子猷之高。借宅便栽。径造人所。顾不免多事焉。乃有文与可辈。以墨妙传神。使心赏者得之。色换于目。而玉如者犹是。声绝于耳。而琴瑟如者故在。或满壁间而不为有馀。或置掌上而不为不足。是又不更高也耶。近者石阳正所为逼真。殆世所稀见。而自渠折臂后愈奇。余尝戏之曰。折臂而成医。俗之医耶。卢斯文令公奉使将赴京师。索挥十短幅。作一卷以充行装。余经此役屡矣。尘埃之路。寂寞之次。使人困顿昏滞。乃今为令公羡夫清风与之后先。所至开卷洒然也。行抵滦河以西有孤竹城双节祠者。卸鞍一憩而展此。当有感会又别者矣。

余亦有石阳正所为竹一轴。自卢斯文以下文。改而足之曰。京城地不宜竹。然余于平居。虽三两丛。必有植焉。以为庭实。今经兵火。无复存者。余所以益重仲燮之为而卷之也。世犹多故。余且不能怀安于玆。其征旅也。则卸鞍晴樾。关门古驿。其退休也。则苔矶钓罢。稻陂行倦。余必以卷自随而披展焉。时有清风相寻。或至明月已窥。谓余未尝一日无此君可矣。

送朴佥枢子龙奉使赴京师诗序

编辑

余尝读庄氏秋水而叹曰。河伯望洋于北海。北海若比形于天地。人能若是。则知不足矣。为可以进矣。有难之曰。河也不可以化海。海也不可以化天地。伯与若也。子奚取于进哉。余曰。余亦非以其所处者之可化也。由河而观于海。失河之多。由海而观于天地。失海之多。此为能体道而其进无量者矣。庄氏固亦寓言而已。而余取者此也。今朴佥枢子龙公奉使将赴帝京。求余一言。余以向之说谂之而曰。我国在外服。号为小中华。盖有古仁贤之遗风焉。有礼法焉。有诗书焉。有列圣之泽焉。有先生长者贤士大夫焉。居是邦也。得于观习兴起。宜无所不足者。况如公生于文献之家。才识夙成。遭遇圣明。年未及三十。而扬历华显。秩跻貂玉。以应专对之选焉。世恒谓少壮者为年富。是富其方来也。今富如此。其名位之鼎至。将亦与之俱足。何不足之有。而他于艶慕焉哉。然去国而观于天子之邦。可谓由河而海。由海而天地也。公将渡鸭江而西。流连辽广。以属之关。贯穿畿辅。以达于京。其间城池之壮固。士马之精强。镇堡之小大相维。山海之首尾相护。采薇之清风可挹。屠肆之悲歌如故。漕堤危樯之如簇。谯楼遥列而如浮。至于宫阙之神丽。坛庙之清閟。省曹之弘敞。街市之纷华。朝廷之揖让。黉序之弦诵。钟鼓旗常衣冠佩履之声容数物。设官分职典章政事之规模节目。道德文学伎术百家之源委品藻。令人疏视而瀹听。餍心而饫志。不暇自省其中之何有。而徒日觉新得者焉。亦不暇自识其身之何如。而徒疑与异世者接焉。固尝谓学然后知不足。而不谓其观然后知不足一至此也。为可愧耶。为可乐耶。因是观也。而又反之学。将必眼目益大。心胸益宽。而气象益有所养。推之事业。益可以有为。余知公之进于足也沛然矣。公今少于颜回闻一知十之年。而期以夫子从心所欲之境。余又未卜其进果何至而为足也。古人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夫行者。有十里而止者焉。有数十里而止者焉。则九十里非固近也。而谓之半焉者。以所期者百里也。以公之年力有馀。尚不肯百里自期也耶。譬公今日所登之程。往亦三千二百里。还亦三千二百里。即不尽一里。非足也。夫既可以足矣。而望公以国人。不以中国之人。且不以古之人。则是拘河拘海之说。而非知道之见也。非进道之规也。余为公固异是矣。勉乎哉。如曰若尝亦观周。不一而足。其进几何云尔则不然。余固贵公之年力矣。余之初役。已几四十无闻之时。况后此则又衰矣。恶能有得而进焉乎。然亦私自点检。四赴而四知不足矣。然公非余伦也。其收于一者。不啻优于四矣。勉乎哉。言既。复为诗。有所属焉。诗曰。

皇朝治道隆。侔拟维吾东。以余饱观光。千里无异风。尚有三四事。可恨类不充。上欲告我后。下欲言三公。自疑所见左。亦患进涂穷。公行为相属。重公敏而聪。且值中兴政。因革方折衷。覃思耳目际。倘记余言蒙。所急在人材。畦畛宜疏通。财粟窄流行。何不钱其铜。渎祭爽神理。重赋今民恫。原庙奚袭汉。观德即禁中。城邑付文吏。有警易骁雄。字牧与守御。元来何必同。时王所立法。当以遵为恭。况多对吾病。贤于良药攻。行矣母草草。撷芳循其丛。一一求故实。言则底可功。归来启沃地。侍夜金莲红。建白有次第。炼石期补穹。余衰会乞骨。栖迟一亩宫。何必自口出。乃伸区区忠。

李参赞见示杨天使简帖序

编辑

韩子曰。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吾东于中华。诗书礼乐。典章文物。无不慕效。素以小中华见称。其为文辞尤近。在新罗高丽时。文学之士。往往入仕唐元朝。游从名学士。翰墨间多所颖脱。而得亦稛载焉。洎本朝本国。则虽无此等故事。而遇有诏使之至。必选文臣伴接。其缁衣之好贤。白驹之毋遐。率多相形于文字。则有累部皇华集矣。此皆文辞一脉无间之验也。独语言者。终不可相通。而对面须译为可恨耳。然语言自文辞况之。则精之粗也。精者既以同矣。粗者有不能同。抑何足恨哉。夫以唐元朝名学士若本朝前后诏使。其与中国寻常流辈人语言。固自相似。然倾许之殷。声响相应。如于新罗高丽文学游仕之士及我伴接文臣者。则罕有焉必矣。文辞之可贵也如此。然文辞至于诗赋叙述。则必或淫泆汎滥。𬪩郁英华。不能止于性情之当然。发见事理之不容己者多矣。近自兵兴以来。东辕将相诸公弭节。动移时月。盖上为殿下以及当事大臣。亦各与其跟伴之官。随事辄通简帖。惟其出于衷曲。而切于机宜者。故款至而质也。约要而警也。得之良可珍重。亦容逐旋酬答。不烦而易孚。其贤于诗赋叙述也较然矣。杨子云。传千里之忞忞。莫如书。况非千里而足之言面之馀者耶。不啻无间耳矣。杨子又云。书。心画也。此幷字画而言也。心固形于字画。可不欲好耶。欧阳子谓古贤杰之士。必工于书字。此言初若可疑者。夫以欧阳子之文章。其论贤杰必类也。之所日游之艺。果安有不工者乎。故观于书字。亦可以知其文辞矣。且如王羲之青李来禽之帖。不过当时与人往复末事片言。而摹刻流行。至今如新。况非末事片言。而足以追古妙迹。则其又传之永久也无疑矣。皇朝都督佥事杨公以册封日本副使。道由我疆。而自王京先正使南下。我右参赞李先生实以伴使行。初封议之成也。岦适奉国书。赴在皇都。以知遴使之甚重。其上客必用勋戚贵臣。而副乃求之彻将中。于其尤博而拔其一焉。可谓尤难也。比岦归国。则两使亦至馆矣。上客所为诗词。颇出为邦人诵咏。而杨公则人见仪观之凝远。防范之清约而已。盖不得其文采也。既而入釜营之后。上客以倭情叵测。独匹马夜跳。而杨公处之从容。倭亦无变。天朝遥得其状。有后命进正使。方已渡海将事矣。夫是事也。自𬣙谟之地。固已不能必其万全。是非相半焉。然彼无故伐人之国。则震以大威于前。敛凶而听朝命。则绥以大信于后。是于帝王之道。为有辞焉。而既奉使事即不竣。蔑以复焉理也。以我国之人与贼不共戴之心。虽故有所不安于是者。而窃窥以奉使之体。则所叹服者。已有在矣。李先生。时杨公之在海中而还朝也。示岦以杨公简帖一箧。大抵多从釜营中送先生馆者。其文辞为可珍重。如诸公有加。而字法酷效一王。庸可毋善而藏之。以图寿其传也。先生勉乎哉。先生属带大学士以滞外故见代。文辞固其能事也。用是为杨公所倾许。毕露其所有。而使吾辈亦与睹焉。则先生力也。噫。邦人始又得公文采矣。然待先生有以张大焉。而乃征岦言。岦言恐不足重轻也。

韩景洪书帖序

编辑

吾高祖王父以布衣工书字。受知光庙朝。得禄食至折冲上护军。家传日记数卷。吾为童子时。犹得省见。字法妙甚。不幸亡失矣。族祖直讲公父子曁吾先考。皆以笔优场屋称。然不甚业之以求至乎妙也。韩景洪。实直讲公之甥孙。其出上护军公。亦四代也。韩之先。故儒家。然无名笔。而景洪自知作字。便能立筋骨。比长。梦王右军授以所书者再。由是自负。得其帖临之。益逼真。遂以额若真若行妙天下。岂吾高祖流波血脉。旷四代未泯而发之外家乎。吾每与景洪语及此。辄以追感。景洪亦笃于尊慕。不啻若得姓者焉。夫书为六艺之一。艺之尤者也。妙焉者。盖不能世有。故无间贵富有力与有雅致者。必欲得之配以名画。而藏弆以为荣。景洪之为。宜其奔走一国若中华之人矣。然尝闻吴道子者。学书于张旭不成。去而攻画。而吴道子之画。古今称绝。用是知书之难为。非画比也。况被之鸿钟。以载烈象容。勒之丰碑。而弗朽是垂。其施用。乃与文章之作。并其伟美。顾奚以书画云哉。然今时文章。果有足与景洪书相待者乎。是未可知也。抑末世之习。贵耳而贱目。加以国俗惟地望轻重之。虽以景洪之书。或不免于瑕谪。景洪固无动乎中。而阳屈则有矣。吾尝为景洪恚之。以为人见出景洪手。故得肆其议耳。设以景洪所临右军书者。入之金石而混传焉。则果有能辨之者乎。盖未始如文章之妙。在目击之外。必以俟杨子云者。而且不必见知如此。吁亦可异哉。然此乃景洪书之所以为贵重也。若其草书。则虽吾犹疑若不逮真行者。及见古人有草书难于严重之说。而景洪己自得之。良觉其无有不善也。然惟在下凡伦也。故有知与不知与疑而后信耳。一被上圣垂眄。则兰亭茧纸。不待异代而遇矣。故其中年所肆力者。多为宣取入内。而屡有好赐。至出内藏髹椟缦砚一面。以贲利器。可谓荣矣。未知吾高祖于光庙朝。亦得有是事否也。景洪自虑年益衰。把笔益懒。即天下虽有。而家顾无传。近自裒闲中所为尤称意者若干文为帖。将以诒后之人。要吾一言以识。吾亦欲其后之人知乃翁墨妙之有自来也。于是乎书。

山水屏序

编辑

吾乐山水也。有声山水于琴者。而吾听之。则琴足乐乎。曰。然。然则是向也乐山水。而今也乐琴乎。曰。山水在此矣。吾乐听乎此。乃所以乐山水也。吾爱山水也。有形山水于画者。而吾观之。则画足爱乎。曰。然。然则是向也爱山水。而今也爱画乎。曰。山水在此矣。吾爱观乎此。乃所以爱山水也。古之琴焉者伯牙。而听焉者锺子期也。世谈之至于今不衰。独未知伯牙之与锺子期为何等人也。今画焉者。乃李兴孝其人。兴孝者国工也。而尚书李公及其生也。使为之而藏弆之。既其殁也。而装饰之以屏左右。而闲居则观焉。有以见公所取者能初不以其人。而兴孝之受知。亦可谓难矣。屏有空焉。以要鄙人叙述。因得而观之。其峯峦之崷崒。洞壑之窈窕。树老而石苍。瀑壮而溪驶。寒暑烟雨雪月之所变。虹桥飞槛之所凌。往往有人跨驴马往来。随以酒具。或倚船而捻笛。或临流而濯足者矣。对之怡然融神。而恍然不自觉我身不与之岸巾垂袖于其间也。又足以见公之爱是画也。自其山水之爱深且真也。而与夫乐峨洋之弦者。殊托而一致耳矣。噫。舁,逢蒙。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自为弓。而用倕之弓。倕之为弓善也。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不自为车。而用奚仲之车。奚仲之为车善也。今公以天官冢宰而带大学士。实人物之铨衡。而文章之宗匠也。将推夫爱山水取画者之心而为之。则其事业之盛。鄙人不能量矣。且闻之。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韩氏为人引之而曰。仁以居之。智以谋之。鄙人辄忘其僭。为公复效是说。而特为当世庆公之道大行也。遂书此而归之。

送管押使韩子善令公诗序

编辑

朱紫金玉以华其身。行则辟人。自有道者藐之云耳。亦士之所愿欲也。然世之去古而今。非一变之积也。上而畴咨。益以不博。下而亲雠之举。益以为难。是其用人之道。可知也。由是士得所愿欲。以烛耀一时。诚有使人荣之者。亦诚有不足荣者。亦诚有不止于不足荣而顾足羞焉者也。就国制言之。自正卿以上。非有恩旨及有廷推。不可得。若小卿之列。下大夫之秩。小卿以上。当是上中大夫。则以稽古之力。拔萃之科而得之。亦一涂也。此虽不若尚德之尊。而士论尤以为荣者。诚以世道然故也。况自兵戈以来。酬赏猥杂。名器日轻。其荣在此而羞在彼。岂不又较然矣乎。吾友韩子善氏自幼有文章。盖得之家庭。而从试于有司。屡屈而晩成。其中重科。则由上士例得进秩通贵。俄以聘使赴京师。庶乎其荣耳矣。吾虽无似。尝谬有文名。早取科第。而其跻于下大夫之秩。则以治邑之最。若小卿之列。则以乞师之役。夫藉誉于人与因事之急。非初心之所幸也。子善氏既幸于下大夫之秩矣。而国家将复平。上必亲试儒臣。则自三品官以下。例也。子善氏可以复幸于小卿之列。以重其荣焉。吾与子善氏故同业也。而独所得非其所幸。不足以为士荣。恶得无羡于子善氏乎。若自此而上。非才力所及者。则听其倘来而已。非吾与子善氏所当知也。子善氏。声华绰而位望约。今其远行。或有为之欿然者。故吾为是荣羞幸不幸之譬。以敞子善氏。且有诗。诗曰。

伯仲承家千首诗。髯翁道气我尤知。海中三岛去何阻。天上五城游独奇。丹凤由来朝阙处。青牛谁识度关时。东归会见鲸波定。自在扶桑浴日枝。

赠都总摄严上人诗序

编辑

前十三年间。余以公事西出。憩高阳之正因寺。遇一行僧。年甚少。端秀可爱。余为之诗其卷。既而不复记名。心独不忘其为人。亦颇念所为诗者曰。双眉已了汝。一笑似平生。问字翩翩喜。谈山咄咄明。道存妙香岳。亲在首阳城。去意难牵挽。临岐空复情。五所云者。其师静公。即道之所存也。公今无恙。犹在西岳。为一世宗风所归。则斯人之有得于方丈者。亦可知也。余生平记有僧名。不一而足。独忘于斯人者。所重尤在于内。而外之尤轻。宜也。余取次为诗。百不能念一二。而独不忘斯诗者。诗道其人之详。不忘乎诗。乃所以不忘乎人也。厥后余出入中外。不得与斯人再遇。亦不闻其所成就。未尝不往来于怀也。洎壬辰以来。国家急于兵食。取之劝借。繄空门为多助焉。而倡帅之事益殷。则不得不官为名称。于是八路各有总摄。必擢良能为之。而举国之中。置一都总摄。益加恩奖。授以佥枢职秩。则又其杰然者也。今严上人是已。上人之以严名。自始未之有改也。而余至于今。犹不知上人之为余所遇而爱之不忘焉者。无他。不记其名故也。然玆者。上人访余于西都之旅泊。则其貌以少长之变。初若不类。而俄若可认。遂相视一笑。语及之故。则其所成就而有之。无毫发可惊异者。是余于上人。所重在内者。十三年如一日。而名失貌生之无足云云也。呜呼。余岂知人者哉。今国中缁流。以千万计。而拔其尤为一人焉。必固有以过人而动人者矣。国家用僧且如此。而游谈之士以为今日战守将吏无其人。则余不敢信也。余既以是谢上人矣。后旬有日。上人又访余告行曰。贫道方以庙堂指挥。收募钱粮于两西。昨复捧檄。领众南赴天将麾下矣。余因勉之曰。上人既以任国事。受国恩矣。何彼此之异视。古人有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谓其怨之深故报之必也。国家虽倚天兵声威之盛。而三户之义。终在国人。今庙议必出于反本之见。将不独上人之徒行矣。剿雠贼而成功名。此一时也。上人勉乎哉。夫以余之终始爱上人。而方其赴危难。不以为忧。以为勉焉者。是余之厚爱也。仍用旧诗韵为赠云。

暂遇年方少。重逢面即生。几乎与名失。取者在心明。手下齐千士。胸中俨一城。知人幸不妄。最是急君情。

郑先生养一怀思杏园序

编辑

国家自遘壬辰之祸。都邑不守而仅复。陵庙灰烬而丘墟。下而士大夫。不能保其松楸桑梓。而无复有生理者。盖不足言也。余今重以罪废。展转糊口。寄于西都。而先生管驿大同一路。治在城中。尚有吏卒。足以给使令。日月之入。足以济十口。视余孑孑而屡空者。则可谓不侔矣。然相与语。戚戚若有求而未获。有归而未至。殆无以异余者。因曰。吾于安城。先垄也。田庐也。虽蛇豕之所未𦧟也。而七年绎骚。物业尽矣。当此时。官无庳。义难舍去。去亦无以自全活。顾吾岂一日忘哉。吾居故名杏园。亦正索然矣。然愿公之慰以一言也。余泣而应之曰。虽余也。独无犹夫杏园者乎。先生之思。激余之悲矣。然先生之有杏也。岂必如午桥庄之一百条。朱陈村之百二十里。而感其荣雕之变哉。先生之于园也。安知不如董仲舒之三年不自窥。列御寇之四十年人不识其居者。而眷言在怀。如是其不已者。果何谓哉。昔有象沛而设新丰。寓郑而榜蜀舍。与夫晋弦而南音。楚病而越声。此人情之不能以所处而不同者也。先生焉能以一官为家。而忘其非思乎哉。然幸玆者。天心悔祸。狡窟自空。畿辅之间。当先按堵矣。先生虽未遽去官。明年上冢之节。随例得告。可以一归。香火展馀。徘徊指顾曰。某树。吾先人时所种也。吾童子与书生时所封殖也。就有枯查生蘖。数点幽花。足为依然。而无亦不必为之伤。惟自较前时幷与四尺之封。患在不能复护。则已愈矣。余既曰余独无犹夫杏园者乎。而余归又可以早矣。所以为自慰者。亦复如此云。

送宋佥知赴高沙里镇序

编辑

文武不喜相与交。其说有二。曰业不同也。曰势相嫌也。惟其业不同也。故饬纵之习殊。而介闹之趋异。宜其不合。而有合焉者。则必苟而已。其以为势相嫌也者。涉市之可恶。而近要之足羞。宜其相避。而不避焉者。则必究于洿矣。乃今有无所不可合。合不为苟。无事于相避。不避不洿焉者。吾与宋君交是已。饬与介。虽若儒士之常。而有心于矜持者。所自范耳。若吾者。无心焉久矣。身且不离于塞市。于何有。君虽武弁人。不见其纵与闹也。而不肯要诸人。则其天植也。然则吾二人者。倾盖而若旧。始于参差而归于烂熳。不其宜耶。况吾方以罪废。旅食西都。而君以选兵将。树牙玆城中。居止适近。还往以时。空谷跫然。喜又不可量矣。居无几何。朝廷迁君于西界之佥节制。将行矣。使吾惘惘然有儿女子之恋。且吾二人。次第及衰矣。不知一分之后。造物者复借一遇之幸乎否也。抑因而有所感焉。今之建旗鼓长藩臬者。皆君后辈。不知如君者。果在试然后已焉者耶。得非君为己则趋习不群。而甘于寂寞。于人则不肯有所要。而乐与如吾者交。职此之故耶。虽吾也早晩例蒙叙复。而无心于矜持。任其身之塞。犹夫人也。以此言之。吾二人之前途。可揣而知矣。玆者。寇贼已退。疆域当益宁静。白头相待于山南水北。渔猎倘佯。以毕馀生。乃幸之幸也。君以为何如。

送韩赞成谢恩正使序

编辑

专对之才。自古以为难。况我国于天朝。虽名外服之臣。而世惟忠顺。地则密迩。休戚常相关。受抚视如一家。自聘贺修故常之外。行李之以事往来相望焉。其有奏陈事情。则难其事而使之难。固也。如谢恩而已。则事若无易难。而视其轻重。重必重其使。此又使之难也。我赞成韩公。前此从使者一。奉使者再。皆奏行也。物论已归其难矣。今以天威之下。贼窟已空。恩汔再造而有谢。则谢之莫重者也。一二辅臣当赴矣。而相继在道。属耳公由八座。命陞贰公而行。其难也何如哉。有难之者曰。此说徒知今日之行。以重其事故难。而不知实亦有难焉。何则。向之对贼垒者。天将也。天兵也。战声功实。我人不能窥其详矣。而庙朝喜谢价之至。必当详而问焉。恐其挂一万漏也。此独非难耶。愚谓曰。不然。是战也。天朝文武大臣实莅之。叙功之奏。当也上矣。我使但奉谢恩章耳。何恤其问及哉。非所知者而以为知。亦非使臣道也。是与夫奏陈我情之行。惟恐不详而对焉者。不啻不同矣。知不知同不同之倪。而审其所处焉。此则难之所在。而非彼之为难也。我朝今日岂少卿大夫。而必擢于三赴之馀。诚以其选之难而将无其难处者矣。难之者乃定。赞成公适遇不倿于道次。而命之一言。遂列此以奉焉。

留别朴秀才序

编辑

余旅而西泊也。与朴秀才相遇。秀才在问文字之列。病不克卒业者屡。其病若由受气弱者。少失摄则少作。大失摄则大作。秀才若以为一生患者。尤自伤不复能自力其所为。余告之曰。子其将去病而后衰者乎。子其将成就不但文字之间。而深于学者乎。秀才以谓余相慰而言也。若不信然者。殊不知夫自知受气弱者。则凡可以损气。如避水火。水火不能损。盖未见物有不损。亦不益焉者也。彼自负其强者。则凡可以损气。如狎水火。以试其不可铄不可沈。亦未见物有入水火终不铄沈者也。抑尝有闻于程子矣。气以弱故得完迟。亦以摄故衰未遽。视夫凡人早完而不知摄。即完时。是竭时也者。其果孰多乎。若夫读书为文。亦系乎气。强者常务多而矜速。弱者则易是。然读书贵不汎。而为文贵不浮。此固非彼之所能。况不志乎学则已。志乎学则书与文而已哉。操存涵养为事。在于心上。以复天之所以与我。又必知静而不躁者之能得也。独不观孔门之传道者乎。不在夫子路之勇。而在夫曾子之鲁。鲁虽非弱之谓。弱而从事于学者。诚近乎鲁矣。余所为不忧秀才之弱。而以为庆也。秀才勉乎哉。余将东。而秀才后求一言之留。未暇以他而以此。

书金秀才静厚愿学录后序

编辑

以寡问于多。以虚问于实。盖将以求益也。今子日多而余日寡。子日实而余日虚。何所求益于余。而来相问之殷耶。岂或以生熟之有间耶。余非才过人而熟也。特以年故。为可以熟。熟必衰继之。余方悲及于衰矣。然余实未纯于熟。而犹有生者存焉。未及七十。皆进之年也。余用以自慰。子非才不如人而生也。譬之。白初受采。而甘粗受和。将无所不可入。生非所患而所可喜也。以余慰之。且足知子喜之无穷也。抑生亦有二患焉。曰可易熟也。曰终不可熟也。可易熟者。趋卑而不之高。期近而不必远。由之小成。何足观乎。终不可熟者。汎滥而不知节。崖岸而不肯平。童习白纷。犹夫人也。然论其病痛。不在汎滥。而在不知节。不在崖岸。而在不肯平。此又不可以不审者也。今子示余以愿学一编。其去夫可易熟者。则不啻百千等。而视于终不可熟者。亦己迳庭矣。何问于余而为得哉。归而求之黄卷中。当有馀师焉。

送柳西坰赴京师序冬至兼陈奏使

编辑

我人之游于中国也。人之送者。必勖之以求观夫未观之地之人与夫未曾观之书。此固游之所愿欲也。今公之游。不一再而三也。吾将何以勖之哉。以地而言。则自辽而关。关而畿。畿而京。大野长城山海津途之形胜。宫庙朝市。尊严而壮丽。盖已在而饱观耳。因而究其规模制度。与我大小不侔而有不同则固也。抑或可以同而不同者。如治民治兵异其官。每城中各设衙门焉。太庙与社稷并建于禁中。而原庙之制意。可兼而存焉。此其尤者也。讲而求之。触类而长之。及我中兴容有沿革之日而归。则建白行之。未必非赖于观夫未观之地也。以人而言。则燕赵之士。有战国时悲歌感慨之遗风。而自汉已来号为天下精兵处。﨣﨣皆干城之才。无间乘障与游肆。可取次逢也。至于经术词华以翅英于南服者。皆聚辇下。揖让周旋。而黼黻笙镛乎皇王之道。望而可知其为人。幸或接其辞气。而访其操履。虽未必贤于黄卷中尚友。而身亲遇之之乐则加矣。况人者。愈出而愈新。不得以累见而怠于挹也。独愿闻文而不爱钱。武而不爱死。能是者几人哉。书其名行以归。使我人皆知之。正此安危无仗之际。有以激而劝。乃所以贵乎观夫未观之人也。若以书言之。我东素称小中华。自六经子史。可观之书。宜无不至者。而如公博雅君子。又安有未曾观之书乎。如或有之。则必志怪若杜撰之属耳。此则非所必观也。第今兵火之馀。公私藏书具亡。之京师也。不能不汲汲于求书。然请必求其可观者而已可乎。且公方以文章。负宗匠之望于一时。其所求书。尤必以为文章也。夫文章得如韩子,欧阳子。可谓能矣。若柳子厚则欧阳子以儗韩子而曰。与夷夏何异。柳固不足伦诸韩。然亦不可谓不能文者也。韩自道其为文章。上规下逮凡几书耳矣。柳自道其为文章。本之参之凡几书耳矣。韩柳于书。何所不观。然其所用功而得力者。则在此若干书而已。欧阳子之文。苏子瞻序之而言。论道似韩子。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太史公。诗赋似李白。亦足见其于六经而外所得力之尤者在此等书耳矣。王介甫常讥欧阳子不学。此若以为所少者博记也。然信可以此轻欧阳子哉。韩子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之书。一则曰。未尝一得其门户。二则曰。今幸不为时所用。将试学焉。是于书宜有先后焉者。不亦明矣乎。由是言之。今求观夫未观之书。则公果可以省事。而日者奉话。欲公于留馆之日。却取韩子文一帙而更加温熟焉者。意已有在云。复有诗一章曰。

匠妙词林馆阁宜。频年万里问何为。常行故自馀人可。别奏端须几事知。九日黄花明去路。阳春白雪媚归时。三之谓甚谁能四。笑我贤劳赢得衰。

送李应教绥禄赴都体察使幕府序

编辑

国家受兵十年已来。亦不能战。亦不能守。自有识者皆归罪于民心。民心离而不可合。怯而不可强。而使之战焉守焉。果已难矣。然而殊不知前则有所不能罪民。后则民又可以无罪。盍尝求之孟子之说乎。孟子以亚圣之智而老于战国之世。知兵之说者。宜无若孟子也。邹与鲁哄。民莫为有司死者。而孟子对其君之问。则不尤民而尤有司曰。上慢而残下也。民今得以反之也。而又继之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今之为有司者。能贤于邹之有司乎。而国家之仁政。容有未达者矣。是恶能罪夫民之离而不可合哉。然今民所尝倭兵耳。非唯当战阵者受锋焰。无问战与不战。幷与其父母妻子而薙狝之。彼虽无为君长之心。亦决无观望之计。岂复如始者不欲战哉。然而不可使战。是必有故焉。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盖以为地利具。则虽有得天时者。不能胜也。又曰。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则足以见地利具。而后人和可责也。地利不具。民虽欲毋去。将奚所守哉。使守有所可恃。则虽其战者。亦身独战耳。父母妻子固在守中。未必能为君长死战。而能为父母妻子必矣。然且不免。则其所甘心也。否而父母妻子不知所归。今日身战死。而明日父母妻子遇劫死。彼其方寸先乱矣。古之君长者。虽如文王。不过得曰民之父母。亦极言以类之耳。今顾能使民独为君长死。而忘其父母也乎。于是眷恋逋窜不暇计。其终亦不免而已。是民之不能战。因于不能守。不能守。由于无所可恃。而向之离而不可合者。今则怯而不可强也。至是。民为可以无罪矣。然则今之计如之何。孟子为滕谋齐楚之患曰。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不去。则是可为也。今虽未遽有以使民效死。而系之以保其父子之心。足以不去。则必也城池矣乎。或者以倭兵之来。城已不能为固而怠之。然亦不思当时骇于边之不戒。而内且不守。弃其大者。而小于规规焉。固已不能无失于在我。而敌持之以久。竭所为攻如倭兵者。亦罕有耳。况今日之虞。方在西北。而西北虏之为势。苟有城池。自可遮截。第据上国边形。可明其然。而非有城守。直与之战于原野之间。则以吾徒步技击之兵。无能为于铁骑之冲矣。往时。我国武夫从使臣出辽路者。遇虏围城。用一二劲箭。却数万骑。至今有名。然亦因城而能尔。此一验也。今设令奴酋用兵。异于他虏。然必不如唐太宗兵。而吾独少一安市城哉。且如平壤城者。京城之贰也。诚豫守之。当不止为一方地之重。一面敌之备。苟少有长虑者所及也。而以为遽难治完乎。则营府物力之粗全。辍它不急之作。无甚难为也。以为大而守不足人乎。则苟既完耳。缓急幷之以凑集之人。不患不足于守也。然而莫为之料理焉。如馀城者。尚复可论乎。而虽有束练战兵。果可有益否也。此在当事之位参之思议焉耳矣。弘文应教李君从事体府。过岦于旅居。求一言道其行。辄敢以区区谬见。愿备台裁者。录奉焉。

书李芝峯令公安南使臣唱酬卷序

编辑

余于甲午冬。奉使京师。与琉球国人相遇。其使臣年七十有馀。则以为稀年之人。道海陆累万里而至。将事于天子之庭。其国之遣之也。岂特取其坚悍不衰而已哉。必其有以过于人者也。译而与之语。问其山川风俗之异。亹亹不能舍。独惜其蒙于文辞。志不能相通耳。今从芝峯先生。得丁酉冬北行中一录。乃与安南使臣唱酬诗也。所谓使臣亦年七十有馀。是又铜柱之外跕鸢之乡之人也。而奉其王之虔以来。徼复天子之业命。且其所为词律。庶几乎华人之为。以先生之大雅而不鄙夷。与之迭发而相宣。山川风俗之异。不凭于译。而了了如东西州然。想其目击心喩之间。落地兄弟之欢。视余所得。可谓尤多矣。噫。琉球虽小也。其国之人才。足以济其国之用。况安南非琉球比也。宁又不足于人才。而皓白望八之人。必勤以事耶。夫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无乃二国裔而未遵耶。或其人能为有无。而不可听其去耶。第非政事之谓。而使之当跋涉之劳。则非复优老之道也。然今以我国观之。仕而不待年至。而衰不可事事者。比比而有。在夫其人则违尽瘁之节。而足愧于二国之使臣。在夫用舍之地。则积薪之讥归之。而二国之使使臣之不如也。先生负当世之重。余欲以是讲之。姑书此而归焉。

韩景洪受赐东宫珍菓序

编辑

韩子以书艺绝伦。受知上位。处之畿郡。以便时奉教马。居一年。有诏使先声。远接使启请从行。为备王人不时之需。盖子之笔迹。先已播问中华也。即命解郡符遣焉。西而过岦于柳京之侨寓。詑曰。来日拜辞。东禁见赐柚子石榴诸品。荣溢涯分。愿得一言记。庶薰肌浸骨之感有以形也。岦叹曰。盛矣哉。古未尝有也。子之艺信奇矣。以此前后荷宠锡于明主。不可胜纪。而青宫又复郑重焉如是。夫人以其业彻宰相。古犹以为难。况于日月之高两作之明。而得以为知己耶。果荣乎耳矣。古之帝王。失于种种玩好。以伤志害政者。史不绝书。独吾君与储君乃所玩好。在于翰墨之间。而常所命书者。不出于圣贤书训。凡可以养性资治者。此岂不足以为一国之大庆也哉。呜呼。子之拜是赐也。悲动于陆绩之怀。喜分于方朔之遗。生惟沐芳而忘饥渴。死当结草以报恩私。天地有涯。此情岂有涯也。如岦者衰且流落。一归难期。尝新则每有后时之愧。如臭则不免离群之嗟。把笔怅然而已。

权信川庆筵图序

编辑

孝子有三愿焉。曰愿亲寿也。曰愿亲之养有以丰也。曰愿有以荣亲而乐其志也。今权侯奉母夫人。年既逾耋。起居无恙。可谓寿矣。由上舍生入仕。历典数邑。以百里为养。可谓丰矣。晩登大科。适其新拜郡守之日。而恩袍赐花。请客设筵。以承颜色之乐。可谓荣矣。然使侯妙年已占科第。则虽其身享早捷之名。快士子之谈。而母夫人方且中年。一欢笑已。便为常事。乃及喜惧益深之年。人事日谢。无可强意。而不能复有光华之具。新异之睹。顾何以乐之哉。使侯必待科第。而后仕以至专城。则虽固无所屈意。优于俯取。而数十年菽水之奉。亦己有所不堪矣。然侯果能斟酌进退于其间而为哉。况尤不可亿而保者。亲寿也。是皆侯之得于天者。而非人所能希慕也夫。抑又有难者二焉。盖自壬辰以来。国事草草。苟完于兵火之馀。设科取士。不克以时。衣冠文物。十不复一。而士大夫家虽在闺闼之内。常若不知税驾之所。于此之时。方将迎侍于便郡。而新恩适亦至矣。樽俎伎乐之燕。虽若少歉于平时。而惟此得以行之。其不宁以慰而以乐焉者如何耶。且侯。阳村公之八世孙也。阳村之后。世以官位科第继声于时者。号为最盛。独派于侯家者。有官位而无科第。今侯始兼而得之。若以伸夫七世不得题名黄纸之恨。是侯之孝。不止于亲。而达于祖先远矣。呜呼。三愿之遂也。二难之幷也。凡在相识抚是图而为侯贺者。将相继而有作。为大卷。又别为卷不已也。后数年至今。侯为县令龙冈。龙冈视信川尤饶邑。而县令下郡守一等。以侯进涂既辟。鸾栖有所。而惟便于养。不问其他。是其固愿而倍难者。又可乐道也已。

送郑梦与公赴京师序谢恩使

编辑

士之物于宇宙。静则欲动。动极而欲复于静。常情也。然动若或有使之者。而至于四方之游。上国之观。则可谓极矣。而得之其幸也。揽之数千里之外。而存之一室之内。乃所以贵夫复静。而为之虽若在我。亦必素有其具。非江海之遵。则山林之托。而人人之所难也。今郑斯文梦与公奉使如京师。前行。要岦送之以言。岦未得所以为公言也。一日。就访于其所。目其所有事者。非行李之为急。而顾多退居之需。岦怪而问之则曰。某薄业在清州。亦有容膝之筑。寔先妣之兆侧也。而先时先考之兆。卜失其臧。在畿之僻。某不得不经营移葬。以就同原之吉。倘赖天之灵。今年竣使事。明年遂私计。自是得以藏拙于松楸之下矣。岦以向动静之说谂而叹曰。如公可谓得士之幸。而无人人之所难者矣。玆公出疆而西也。道辽野之修夐。而吊夫令威。已后城郭人民。又几何变。航三义而回首。感其山川谣俗犹有与我同者。按楡关之故。而知长城因之以拓。笑嬴氏之徒事于远。而终古有赖。或者有相而为乎。北平飞将之所守。渔阳逆胡之所起。而今适为畿辅之形要。冀之马多天下。代号精兵之处。而驰骋出入。果有足观。燕赵之士。悲歌感慨。其风声气习。即屠沽之间。往往而在。日月争明之大义。天地无穷之正气。盖礼采薇之祠。而行于柴市。令人激昻而增伤。潞河之樯如簇壮。货舶粮舡之四至。而由之崇朝。以达朝阳之门。则宫庙之猷严。街肆之夷达。省曹之宏敞。诗书礼乐之洋洋。衣冠车马之粲粲。圣祖神宗之所规模。鸿儒硕辅之所笙镛而黼黻。触遇骇眩。不可殚纪。而直自觉眼孔益大。胸次益宽。虚往而实反。如是者岂不足以为游观之雄乎。而幸既得之。然此极动之道。于气有助云耳。至求之于心。则未必有得焉。其惟复静乎。公复命之后。因有丘垄之事。乞恩解官而归。服已。行止久速则由人乎哉。若其翳然林水。必有足以栖迟。萧然开径。必有足以成趣。旷然眺望。必有足以舒散。而图书于左右。人事之日疏。举足以静养其心。而心固不欲如枯木死灰。然必其气之得于游观之助者。与之厌饫优游焉耳。至是或不自知幸者耶。难者耶。其可乐否也。然会亦不免为苍生而起。则其施用之有自。功能之有成。如何哉。岦早晩承公之教。赋公之居。则宜详其境。而第此志也。奉以为送行序。复有拙诗一章曰。

海隅物色重光日。天下讴歌两圣人。使节方旋箕尾野。朝槎直向斗牛津。漏残凤阙求衣夜。明动龙楼问寝晨。想达君忱如咫尺。春官奉诏劳陪臣。

申同枢庆寿图诗序

编辑

生而至于八十。高年也。爵之至于宰枢。异数也。虽以孝子之为亲。自负米至列鼎。凡以为奉。何所不欲致者。而惟高年系于天。异数系于上。竭其心诚。有不能致焉。幸而得之。则宜有酒食钟鼓之设。以承其荣而导其乐。此人子之至庆也。学优而取大科。行完以登膴仕。则人子若可以自力必致者。而亦人人有不能焉。幸而得之。以其簪缨宾客之盛。助为荣以足之乐。此又老亲之至喜也。高灵申公年逾耋。身尚健。自始仕为五十馀年。谨畏如一日。历典百里。去而民歌思之。积德有报。畴曰不然。大臣以闻于上。由通政进嘉善。俄拜同知中枢府事。他以耆老爵者莫望焉。男户曹参判湜。承政院右承旨渫。为设庆寿宴于私第。初用上年十二月日。再用本年四月日。序诸耆老一行。序公孤列卿一行。呵拥传呼。溢于巷陌。朱紫金玉。交于筵席。属国家新去乱。上未复盛举。虽不可以大张伎乐。而粗有丝肉之奏。以相樽俎之事。不害雁行婆娑。以追斑衣之舞。酒半。在座有起而献者曰。使我公前此数十年。则下寿稀年。不足为孝子之夸。后此数十年。则鲐耉期颐。孝子亦不欲劳以会客。愿以此时。尽吾属之觞。有进而侑者曰。使二郞君前此数十年。则诸生郞官不能多致长者车辙。后此数十年。则次第杖于家乡。而位于廊庙。执子弟之礼。不免少衰于步趋。愿以此时尽孝子之觞。又有酌而祝者曰。我公生长老于承平之世。而享寿贵于中兴之年。二郞君之宠用又未已。家与国同休。运其旺乎。愿尽此觞。永毋替此时。公于是不厌献侑之多。而二郞君与拜祝词。盖极欢终夕。继以秉烛。公倦。客乃以序而退。参判君承旨君。自奉初宴。已命工图画其事迹。颇得诸学士先生所为赋咏。将成大卷。而以岦叨参后宴。见属以序文。岦于同枢公。故同里而故人子也。先人前公二岁生。而下世已三十六年矣。叹羡悲感。不能为怀。抆涕拜而书诗曰。

孝子由来惟爱日。老亲宁可不知年。春樽未待椒柏后。夏宴还宜樱笋前。彭祖春秋率八百。蟠挑华实仍三千。故应仙算自长久。至庆常如新奉然。

送李正郞子敏湖西试官序

编辑

谢叠山集古人文章。而用七字为卷目曰。侯王将相有种乎。盖借吴广之言。以揭示学为文章者无人而不可能。甚善谕也。然如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在古则然。而谈人物者率曰。有乃父祖风。亦有酷类其舅者。至韩子铭孔氏去圣人卅六世者曰。其尚类也。莫之与伦。气类之说。诚不可废也。凤生而凤毛。豹生而豹斑。玉之种而璧之生。物亦有是。况人乎哉。况文章乎哉。谢混诸父子文义之会。虽一时高流。莫敢造门。王筠家七叶人人有集。远过崔氏雕龙。如是者。其作当如神仙中人。骨法自殊。非烟火食者所能髣髴也。国朝以来。以文章占家数者。容斋李公挹翠轩朴公。适会同时。而迈绝前后。挹翠年未三十。而死于士祸。然其已到者如彼。容斋早傧华使。久典文衡。其所彰施。可谓无赢。而郑湖阴公之所没身叹服者也。今吾李正郞子敏。实容斋公之曾孙。而挹翠公之外曾孙。观其所为文章。则挹翠之清润秀发。容斋之典雅老成。盖已各得其似。方进而未已者也。上年以远接使从事官。往来江上。一行推其颖脱。今又以行台往试乡举生于湖西。亦斯文重遣也。将行征余言。余以向之说归之而曰。挹翠。戚矣。容斋可趾美也。子敏今如此。傧华使。典文衡。自此其始矣。抑余有感焉。湖西一道。先时文献之乡也。如清之郑。韩之李。不一二姓。而在人耳目甚盛。乃迩年间。变故踵生于道内。岂文献之风衰。而氓俗不善由之也乎。临试必得其文可观为文献家之裔。而在野者进之于朝。庶几再笃世臣之义。而率新一道之心。使人人毋妄称吴广之言。而为逾犯之归。亦不妨存叠山之谕以学为文章。果不必有种者能之。而种之自我。则今亦犹古也。如是可矣。子敏以为何如。

送林佐郞𢢜舟师统制使从事官序

编辑

吴起有言。舟中人皆敌国也。亦足戒夫今日尸舟师者乎。曰。不然也而近之也。彼为魏侯言。君失德则人不附。即同舟皆敌。以况其外云耳。今之舟师。调千万人而载之。以浮以泊。以当勍敌于不测之洋中。殆所谓置之死地而又甚者也。设有叛去之心。末由矣。尸此者抚之而已。奚敌之能为。吾故不然。惟夫不能使人之多寡与舟称。舟之利钝与人谋。而且颉顽军费。自肥而羸下。使人人望敌知必死。不知战而生。虽其身不暇附敌。而其心宁及我皆亡。则谓之敌亦可也。况空地上之丁壮而驱之海。敌虽善劫。不能也。束舟中之丁壮而受其败。敌虽善袭。不能也。如是又适足以为大敌之资。吾故近之。今有能得吾说而存戒焉。必有以易此道而为必可以截敌毋虑乎。其越鲸波而为患。复安有舟中敌哉。朝廷新拜舟师统制使李公。中外咸谓是必能宽南顾之忧。而吾友林员外以材进士。先己充从事官。告以将行。辄用此说为赠。庶其持献于牙下云。李公名庆濬

国舅延兴府院君第燕会序

编辑

万历三十年。我正伦立极盛德洪烈主上殿下。既册新王妃殿下。以七月壬申。亲迎入宫。正位后八日。国舅领敦宁府事金公以会册使幷朝臣。闻有旨宣酝。于是领议政李公,左议政金公,右议政柳公曁宰枢若干员。诣皇华坊之私第。中使以宰夫之具至。陈于厅事。主人若宾。皆拜恩序坐。宣劝之爵必卒。继以无算爵。既而设主人之燕。具献酬之繁。加于常仪。酒方行。有觞而言者曰。诗曰。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其仆维何。釐以女士。而其说以女士为女子之有士行。盖闺房而有士君子之行。必其得于家法之美。而求家法之美。孰贤于学士大夫之家哉。然国婚自祖宗朝。槪取之巨阀世望。而学士大夫顾希有焉。今我王妃殿下。出清德名家。而国舅公又妙选学士。可谓事之尤异。而卜椒掖之肃穆。必于外家之谦谨。此在往牒之明征也。大礼既成。国舅以同朝燕。虽或故事有之。而今日簪绅之会。不啻其特盛者。亶不以此耶。宾皆拜。主人答拜。又有觞而言者曰。传曰。挚,畴之国也由太任。杞,𰫷由太姒。齐,许,申吕由太姜。此若专言家之所由以福。而太姜,太任,太姒之嫔于周室。国之福由之。又何如也。今我王妃殿下资于家训。以弘母仪。家获令善之报。而国亦藉以尊安。夫谁不愿。而谁不曰宜耶。宾皆拜。主人答拜。又有觞而言者曰。诗关雎之二章有曰。窹寐求之。至于展转反侧。言文王求淑女之勤也。其三章曰。琴瑟友之。又曰。钟鼓乐之。言文王得圣妃之。以喜以乐也。今我圣上殿下以壶位久虚而徽音升闻也。其求之勤。得之喜乐。宜一似于关雎。凡我臣于。虽不得同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焉而美之。而即其门阑而得焉。足以喜我君父之喜。乐我君父之乐。况关雎之应而麟趾。房中之乐而邦国。继自玆会。洋洋歌舞于天地位万物育之中。曷有纪极耶。宾皆拜。主人答拜。既终燕。主人领府事公以命岦曰。盍叙诸。凡诸公有以贶某。亦未必不有以规某也。得终始毋替斯言否。将绩请诸公形于诗者而自式焉。是年月日。谨序。

彰赐亭帖序本以亦恩二字名亭

编辑

五峯李先生傧接顾,崔二诏使。既又伴送至境。回以其所得亭名语若诗。装成一帖。属岦曰。宜有叙。庶同朝继而有作也。岦奉卒业而言曰。外诸侯之人。入觐天子。其有锡赉。恩在行役。而归以为求田问舍资。则亦恩也。数千里山河。化亡为存。无非帝方。恩在举国。而得以私夫一丘一壑。则亦恩也。先生以名其亭。亶用是说。未见有不可者。然事故劳远人则有。而彰是赐也。足以夸耀于乡国。物非贲丘园之为。而彰是赐也。足为蔀屋之容光。繄上客学士为先生易亭名。而行人氏赞其当意者。有谓于玆焉。而方其相与也。语言虽嫌于凭译。斯文乃同于一脉。有疑必订以正。有契即怡而顺。孰曰四海一世无师友也哉。是上戴皇恩之馀。获惠于二大人。亦以多矣。苟爱先生者。得不为之致庆乎。先生雅有高想。泉石其好也。独自其妙年。蜚英词掖。有所不能自由。而兵戈以来。从王于难。倚马称旨。有亲之丧。不得守制。盖痛迫无奈。及既公除。益以宠用。其暇寻遂初赋乎。加以旧业荡然。未有一钱。欲营将老之所而无策矣。于斯之际。奉使上国。而拜若千金之赐。沿路不费于酒食。则时然也。还家不付于细君。则道然也。宜其买山之计。不期而适成。然要不违远于松楸之域。则可见宿愿之在是也。天其或者默相其孝思。而宠灵之自出。果与苍苍者有间哉。不幸中之幸。又足为先生慰焉矣。早晩亭事以毕。先生角巾东第。而岦可骑驴相就。其烟霞之胜。耕钓之乐。为先生赋之。此所为志也。惟愧无以发挥二大人之谓。而张本诸大夫之作也。

送朴子龙公江原监司序

编辑

潘南朴公由少宗伯拜观察江原之命。岦闻之。喜谓客曰。朴公始成奇游矣。客曰。朴公方未三十而奉使。道关河三千里。以达京师。吾子实为文辞。壮其游之远。以劝其行矣。今数年之后。而东顾不出疆也。若之何始奇之哉。曰。朴公畴昔之游远矣。而未奇也。今夫江原一道之内。有六六千峯以为山。而九龙以濬渊。万瀑以疏洞。归天下之水以为海。而日月所生出。鲸鳌所沉浮。凡寺刹以要领之。楼台以呑纳之者。不可区记而品论。所谓蓬莱瀛洲之属。世果无有则己。有则必在于斯焉。虽神仙之说。秦汉之君所褰裳而濡足者。夸诞不足信。而纵观于其间。邃之又邃。旷之又旷。直与颢气者游于万象之外。不以奇乎。此公今之游也。视夫向之穿辽野之漫漫。并长城之委蛇而已也者。为如何哉。然且有一焉。天子朝廷百官之富。中国诗书礼乐之统。则公之前游所观而足也。盖已得之彬彬博雅之美矣。而独峻拔洪舂之奇。则或者似少焉。岂犹复有待也乎。可以今之游卜之也。客曰。然既而朴公告岦以将行。遂录此归之。以申劝焉。

送李子敏赴端川郡守序

编辑

我国物产之美。如端州之银。凤州之米。闻于天下者。不一而足。而士大夫独羞为端州者。银之为物甚货也。故文士罕有至者焉。其有至焉。则必朝廷有所病于武弁者。而清望之是选也。吾友子敏氏。于是乎有行。人皆引吴隐之贪泉诗曰。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子敏氏之之郡也。将粪壤视矿穴。恶睹夫白金哉。吾否之曰。今有西子袨服而立于市。以为美者。辨物者也。不以为美者。不辨物者也。色动者。心惑者也。不色动者。不心惑者也。心惑者。度己不能远也。不心惑者。无与于己也。今欲子敏氏不辨物乎。不心惑乎。夫端之为州。有银而已乎。其亦有民乎。子敏氏分君父之忧以往。将惟民之在于心。银果何与哉。顾有一焉。国家自多事以来。尤勤于货用。如为端者。不以银政为重。嫌于自照管。一任其利归于细人。徒慕夫上古捐金投珠之为。则是亦内不足故也。贤于心惑几矣。吾以是说送子敏氏。非以为戒。特一谑云耳。杜少陵诗曰。不贪夜识金银气。子敏氏其将博物自银始矣。

游金刚山卷序李监司率二子民宬,民寏氏

编辑

金刚山在东海上。峯峦之环奇。涧谷之奥美。盖闻于天下。中国人至有结他生亲见之愿。高皇帝命陪臣诗之而讽想焉。良有以也。虽以生长我国之士。一行作吏。游不能无方。足迹罕有及兹者。或幸而及。快壮观而领幽趣。然仅能独得耳。父不能以喩之于子。子不能以致之于父。孰若吾使相公按节是邦。观风馀暇。暂迂辔而造山门。二郞君斯文。辍清近之列。候起居而来。适会其时。千岩万壑。如从衽席上过。霜林霁景。正与杖屦相期。七十绿发。登陟若飞。恍攀侍以拔宅。一双琼枝。顾眄而在。诫何有于垂堂。品题之际。唯诺如响。父子之间。赏知自足。使泓峥萧瑟之境。为怡颜悦志之具。但约而入之丹青。便是神仙一家之形象。岂不伟哉。既而南出轫车于敞邑。授岦卷识其事。岦亦为兹山东来之人也。而生有一丈夫子。处乃天涯地角之悬。虽切爱山。不免寥然独往。辄可嗟惋。恶能有以相发也哉。

如长老卷序

编辑

技无大无小。有得于天者。则虽殚极工巧。皆天机也。无得于天者。则虽若可夺造化。特专攻所至。而未必天机也。浮屠氏无所用于世。宜不欲以技见。今如如公者。丹青之妙。剞劂之能。顾令国工汗颜而袖手。触类而长之。凡有所迫而为思之。俄顷无不做出。人亦不觉有生熟之间。苟非天机。则不能如是其周也。韩文公称樊绍述则曰。于诗于声。天得也。高闲善草书则曰。浮屠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是何与人之不弘也。人之一儒一释。故自天分也乎哉。余无文章之用于世。而世或以此名归之。殆文章之浮屠者也。今与如公相遇。年俱临七十。无论天得不天得。已不可复事矣。相与嘻笑而书与之。

送朴汝昇居山察访序

编辑

吾子方从我学时。已翘然释褐。盖妙年也。自今逆数之。将及二十年。时之学士大夫多其后进也。而吾子居积薪之底。愈若欲下究然。夫计崇庳。商有亡。吾子固无心于彼者。而乱离之馀。慈亲独在堂。尚无以便一日之养。今又数千里赴北塞管驿。吾子以文以吏。谁之不如。而独屈至此。苟知吾子者。宁不为伤耶。然使吾子居有负郭二顷。足以仰事俯育。则可毋今日捧檄而行矣。其穷也亦可想而知也。若仆者。非所以伦儗于吾子。然其发名之早则不甚后焉。亦故何尝侥美仕哉。而禄足以代耕。则自享久矣。从此惟保国恩。不事家人生产。以为当然。不幸亲不待养而亡。又不幸旧业荡于兵火。只今垂老之年。城中破屋数间。十口尚累累。而奴仆无一丁。不可复去而缘南亩。朝家之禄士大夫。亦未易复。故即衣冠未去于身。而饿死之忧已迫。恒人之情。以得年寿为幸。而独恐加之数年。愈患无所税驾。吾子之所睹而悲也。吾子今日悲我。亦或有时不暇悲我而自悲。又不啻如仆之为身计而已。然闻吾子所居南乡。山水美。土地饶。一人治田。足以食百人。或如种树千头。足与千户侯等者。虽尝荒弃。可稍稍复也。况吾子犹盛年。玆游蹭蹬。未遽晼晩。岂复虑如仆慕拔葵于当年。临就木而欲悔也哉。吾子其免矣。吾子且行乎哉。

送海东回答副使庆寺正先生暹序

编辑

海东之使。人难其行。一则曰风涛之不测。二则曰疑信之相半。以仆之爱先生。岂独虑不及之哉。而一不然者。易曰。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君子处常处变。盖必有所有事。易之所贵者中。而程夫子之心存诚敬。唐公介之平生仗忠信。无非其所有事也。然欲震惊而后求中。舟危而后求诚敬。飓作而后求忠信。则难乎其得之。而顾已丧之矣。今夫万里者。跬步之多也。鲸波者。平地之因也。但能无丧其有事。则见其跬步而未见其万里也。见其平地而未见其鲸波也。以其素具于处常而非待于处变也。先生其免矣。二不然者。曩岁。彼国无故以兵入我。而行劫掠祸。及于陵寝。诚我不共戴天之雠也。然当时主是者。特其大臣。既已易世。而今日摄政之地。一反其为。全还我男女。动以百数。执送二犯人。取戮于我。是其使之来也。将善意而寻和事。在我之理。有所不能更求竭人之忠于重溟之外十有馀年之后也。使以回答为名。岂不有辞而得体耶。彼将礼貌之不睱。信则然矣。何疑之有。鲁论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君相选人而使。授之以书。书外之辞。则有所不授。所谓专对也。将在三军则得专制。使在四方则得专对。其致一也。先生。达政之君子也。而为是行也。仆知其报聘之馀。优于专对。而复命有光也。先生勉乎哉。

一。其致一也下。增入属闻使事又带刷还一勾。当此固彼国不待我言。而方已致意于我者也。先生。达政之君子也。而为是也也。仆知其回答之馀。优于专对。得之笑谈然诺之间。而复命有光也。先生勉乎哉。

送湖南巡伯崔斯文瓘序

编辑

岦老境也。属得危疾。不觉一卧浃辰。既少间。虽未离枕席。闻人跫然。尚能自力迎见。一日。新湖伯崔公至。非有相还往之雅。视岦惫甚。闷形于色。不交一言而去。然可知有意于岦也。又后旬日。公若以五峯,月沙二李公书为先容者。而致之尺牍曰。愿得一言赠别也。夫老是人生近黄昏。病非人事好消息。而适又相仍。则人情之所宜怠也。二李公迭更一国大学士。咸谓一代不数人。而其言可扣。则一举而获之全也。夫以人情之所宜怠。而非唯不怠。其致意若而勤焉。既一举而获之全。而若将有待以毕全。其见求不少置焉。此特公过听于游谈。以为能言之徒也。呜呼。居古方伯连帅之职。坐一方得专制于其境内者。亦有君长之道焉。凡其治之不如古人。无他。以好其所教。不好其所受教。如所谓浙水东七州。户不下数十万。言其人贤不贤之何限也。今湖南亦大矣。况兼五十七邑之长吏。大抵贤士大夫也。岂皆所教。无所受教者哉。惟我有以不外其人而来其言耳。盖未闻有能受在下之善而政犹未通者也。岦病殊未去。未先张一言以发。公方新之政者。所冀存夫取无似之心而已。爱士急言。苟是心耳。岂果不优于治一方。而异日任大臣之责。亶亦由之而足乎哉。

退溪书小屏识

编辑

右退溪先生书唐绝四首。范至能题温公帖曰。开卷俨然。使人加敬。邪僻之心都尽。而况于亲炙之者乎。盖书。心画也。心画所形。诚足想见其人。况先生书。端重遒紧。虽或作草而不离正。平生心不放工夫。未必不迹于斯焉。人之接目。何啻邪僻之去也。先生晩出偏方。独明绝学。一时有志之士。如凤凰景星以争睹之。而岦独不幸焉。先生居外。则缚寸廪不能就。先生来朝。则在草土中矣。既又吏于西海。而太山云颓。已焉无复亲炙之望。则其得先生之书而仿佛乎心画。岂非不幸中之一幸也欤。友生田生克礼过敝邑。手持是纸凡八。嘱余付工为小屏。余以向之意告之。田生曰。得先生书不在多少。分而两有之可矣。余喜甚如其言。时令瓮津

载宁郡试院题名图识

编辑

隆九月乙丑。设黄海道之文科试于载宁郡。守令之同事者凡七人。越六日庚午。竣事。将相与辞而归。仲薰氏倡为愿名图之说曰。吾辈是会。不偶然也。于是咸乐应而赞成之。俾余识。噫。不偶然三字。斯尽之矣。余复何言哉。顾以余之与是会也。而益信其不偶然者。盖余之任满在前月中。而以国有诏使之来不得替。否则余不必与矣。考官例差三员。又豫以一员。余实豫考官。而三员既备至。惟执事一员。幷其为豫者不至。余乃代之。否则余亦不必与矣。然不必与者。何独是哉。使余生之世也之国也。官之早晩也之远近也。不与诸公偕。则皆不必与矣。然若是者。何独余哉。诸公亦皆未始必与之人。而至于皆与。则又安知余与诸公均之未始不为必与之人。而若或有使之者存于其间。所谓不偶然者。宁不重令人感。而题名图之有益于既散之后者。将见之无穷矣。

承文院契会图识

编辑

我国重事。大敦交邻。而凡文书之行。典故之稽。院实主之。故必萃儒臣之新进资敏者。而长亦必用宿望焉。盖院号为人才府库。视诸馆为盛者固也。而东西壁稍涉闲冗。比以岁侵。而省且不必备员。今者幸备未省之数。至于博士以下。则多乃三十馀员。此又院中一时之盛也。判校公以官。参校公以年。俱当跻貂玉之列。而南床诸君。选之而经帷史局。迁之而学省郞署。当复相继而去。夫以其聚之盛而必究于散。岂不足惜也哉。于是乘卯申之暇。集讲磨之馀。选胜以疏畅之。崇酌以驩洽之。方筵秩而冰壶交映。山暮而玉树齐欹。令人望之若神仙焉。是宜画而图之。而列名而载词。以毋忘之。而轴之所为作也。抑斯文之盛事非耶。岦也一无用人耳。自分前却禄与耕而已。而且获预于斯。譬之鸡处鹤群。可笑也已。

李鹅溪题诗山水图识

编辑

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盖岩居川观。君子乐之。而身为当世重轻者。不暇能也。于是必借境于无声之中。而心融神会焉。又自为有声者。以宣之歌咏。不如是。不足以肖乎所乐也。古人曰。吾居无山。吾目未尝无山。吾居未尝无山。吾为李公云云。

河大而画竹识二幅

编辑

故友河君天资高。于艺皆绝。画又不习而能。尤善为竹。吾辈得其挥洒盖多。而以为河君年富。愈后为者当愈善。不甚藏也。今吾方伯崔公出此相示于首阳。首阳。又吾与河君游处也。挥涕而识之。

画之传以古得贵。大而已为古人矣。其所为可贵如此。噫。画之贵乃夫人之不幸也。其生也名益盛而益不幸。今夫画者迹也。迹益贵而益不幸。悲夫。

锦溪守所有山水图识

编辑

山水之乐。自圣人已言之。下而世之君子。居得一泓峥一奔峭。怡然若可以终其身。行遇一葱蒨一潺湲。不觉十步而九顾。是诚何心哉。虽未必皆乐圣人之乐者。要之。天机暗合乎此。而嗜欲浅乎甚他。其乐槪未可轻也。宗室锦溪守素好蓄名画。其于为山水者尤癖。是乐在山水。而有不能入手者。将以逞乎其似也。前八九年间。以青山白云图二本要余诗。余以七言近体各一首。题而归之。盖丧于兵火中矣。今同旅泊于西京。又以二小本来示。若有意于寻讨者。其一乃前样也。余因漫记而倂写。其一乃溪山云树也。此其为异者。可毫辨耳。而其为同者。冲融然耳。向之所乐者。则何间焉。余故不复新其诗。而特著其说于此。以相其乐云。

散画识倩李桢作一幅

编辑

渔村夕照。烟寺昏钟。远浦归帆。平沙落雁。合四段而为一秋景者也。是何江山佳致。偏属晩暮也。古人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盖令人乐而悲之矣。

李少尹所有古画识

编辑

李斯文伯胤氏得古画于乱后。不知何代人作。意其为安坚笔也。今以谂余。余非知画者。然安坚去今未远。颇尝睹其真迹。坚之画。妙处不可知。即一树一石。他人一画不如者。虽余可知。此为坚笔无疑也。独漫漶剥落已甚。坚之为不宜其古至此。此特中间有于庸奴人之手。藏之不善故耳。然向使善藏。则已入于贵富有力之家。未必斯文得也。又安知不出造物者意耶。绎阅之。大抵崇山也。回溪也。山之离合殊状。而寺观者于其缥缈。屋庐者于其窈窕。亭榭者于其陡绝。无非称也。溪之源委难穷。而曾嵒悬之者为瀑。虹桥跨之者为泓。轻舲扬之者为波。唯左右逢也。有驴马之往来。有渔酒之什具。有绅裾之团栾。要之。对山专壑而主盟泉石者。当有其人焉。然不可知也。人也不可知。况为之丹青者耶。或引画出苕溪似辋川者诗。而疑其人于赵松雪。盖亦物色焉。帽冠有檐。而任者以背。所以认为元时者乎。然我东之制。自近坚作。故多如此。余未信其谓也。第森然明白者。木脱叶丹。禾稼登场。为九月间景耳。余与斯文遭四方多虞。未可求田问舍。不知何处作秋风也。令人抚图。羡而悲之。

新印陶隐诗集跋

编辑

牧隐之文。陶隐之诗。吾东第一家数也。东人学为诗文者。必曰唐,汉以上则可否。而降于宋,元。犹必求中原选集读之。而舍二家焉。惑也。抑二家集。刊行不广。虽有欲观者。患不可得。其仅有之者。皆小字本。又东人不好事之过也。余为是用新刻活字。印出陶诗若干帙。与同趣者共之。而早晩幷与牧文更图广之。此志不忘也。盖自活刻之事。颇有承藉于方伯。而字取通判家藏纲目坏简者也。时牧晋州

十家近体诗跋李,杜,韩,柳,孟,韦,小杜,黄,两陈。

编辑

余素不事诗律。晩乃喜古人所为。则衰退甚矣。不能多记集若选。洎来守剧地。尤不暇焉。因试新刻活字。将十家近体。印出若干帙。以自便披吟。且与同衰同喜者共焉。五七言不必兼焉者。特鱼熊掌之取舍也。于所取则以全焉者。非有瓦砾之可后也。唯李杜必兼且全焉者。加尊重之意也。十家之外。似可恨少者。李商隐,苏东坡二家。余亦未尝不喜。然或不善学焉。则其流得无失之艰与伤于易者乎。此余过为虑。未必通论也。后山有云。晩觉书画真有益。却恨岁月来无多。余之于诗律。毋亦类此乎。念之。是令人嗟惋。

晋州详定文案跋

编辑

均徭赋。长民之所当先也。余以不才代匮。自县至都护府凡五任。每汲汲于斯焉。其以坊里分者。小不满成数。大亦不过倍之。按其差役之故。参以物土之宜与远近要僻之不等。则其不能均焉者多矣。然为之通融而损益之。不过一再衙访问父老。一两日对一吏下手而定也。洎来牧于晋。则其以坊里分者。乃百有十馀夫为均焉。已难于数十以下。况不啻伍之者乎。就欲为之通融损益。如前之为。则又不啻其大难也。前人尝亦料理。而事半未就。有如申公点焉。规窄难行。有如李公龟寿焉。无他。其难如彼故也。余幸而得州之士河生兴瑞者焉。其识虑过人。颇亦慨然于乡之毙瘼。一语而喩余意。遂以余前所为于府县而难为于州者。一皆委焉。方其尽逐里所有事。罗列揣摩之际。文簿猬毛。使人目眩而心已倦。余故授其大要而已。不甚预焉。居数月而案成。余亦不能加点窜焉。顾为此者河生。而任河生者余也。余虽欲详言其便益。而嫌似于叙绩则不可也。但前此之时。逐里逐年一八结所办。以米率之。其紧者馀七石。其宽者仅三石。今则逐里逐年一八结。皆率四石一斗以下。虽不能顿宽吾民之力。而庶乎其均也。如此。犹且斗升有加。终不可均焉者。则令其逐年税米。除远纳漕所。而近输倭料。如其加米多少。以纾其力而偿其重。则民亦称均矣。独前之仅办三石者。今亦在于四石之例。则未必称便也。然彼亦民耳。既知为其长者。为均前所不均者而为此。则安敢有不便者乎。虽有乎。不过豪耳顽耳。且此类者。不过八九里云。末世交承之义。渐不如古。人虽有无害之政。常坏于代者。余之为此。非所敢保于余去之后。然万一遇卓识伟量。不踵弊习。而存用成案乎则幸矣。而犹复有所虑焉。其逐年间年。有次数一定。周而复始者。则下吏似无所容其奸矣。至如廨宇垣篱船舰等项。修理之后。无逐年间年之常。而临时出令焉。官人与里民接。触事侵噬。乃其所也。其有不应作而作。不应改而改。甚至有故毁之而瞒告焉者。余虽不敏。当作法之始。不至于漫不之省。而已有其端矣。此在后来高明之或宜留心也。

鹅溪公箕城录跋箕城。平海之一名。

编辑

鹅溪李相公。于岦为同年生。同榜及第。虽一为世用。位望悬殊。而向相与于声名意气之中者。不浅浅也。今相公初从恩谴。回示彼中所为诗文各一帙。所以不暇于他人。而必于无似也。相公于诗。天得而能。一世人皆知其可贵。不容岦一辞赞。而文则虽岦固尝疑其不甚加之意也。乃今见相公之文。如易范而镕。即皆成器。可以毋让于古之名能文者。而诗之新得。曲尽性情。出于森然句律之外。不啻若古文人之诗。而与诗人之诗迥别焉。用是知文章虽不必穷而后奇。而一向达者终有不到处。况相公观所未观。于关岭之东。海岳之壮。有以助发其气也耶。由是言之。天其或者屈相公一行。以益老其德度。而于文章盖亦玉成之也。以岦之陋。其诗文尚且有短长可言。而新旧异观者。愿用以谢相公云。

平壤刻板孟子大文跋

编辑

文章孰如六经。亦孰出六经外哉。第去圣益远。而文与道离。始有本末可言耳。而志专硏理者。则惟泥于本。治举子业者。则末且不暇。其欲学为文章者见其然。以为文章不在是也。而从事于百家焉是急。惑也。然六经之文。大抵简奥。初学便欲由之。以寻作文门户。则亦难矣。先儒以四子为六经之阶梯。盖非独造道之序然也。而即四子中孟子之文。汪然有波澜。又百家之不能伦也。从事于是。流而为韩,欧之文章。溯其源则六经之文章。孰曰非要也耶。平安使相徐公新刻孟子正文。属岦跋。夫公之此举。所为承兵火之馀。急初学之求。将志硏理者。治举业者。皆赖以权舆焉。而岦尤见夫学为文章之不在他也。故为此说以复。亦欲士子凡得是而读之者。便知本末一贯。当一倂得力也云。

麻浦唱酬诗跋鹅溪,梧阴,月汀,月蓬四公。各有一首。

编辑

昨年。余去骊江。舟沿汉而西。感所见有诗。既泊于麻浦也。颇得朝中三四公所为和章。粘寓舍壁上以观。夏值大水。仅免浥损。冬火灾惨甚。随身百具皆烬。小儿闻喜于苍黄中。自知收拾小书笥以出。向诸和章。在其中得全。唯梧阴第一作。失所在。却以记忆补之。今薄游西京。乃幷鄙作。粘在破屏。一以感诗章之更厄以免。一以悲衰境之无所税驾也。诸公之中。鹅溪以谴在湖乡。梧阴奄忽为古人。人事之变又如此。独月蓬丐闲。新莅成都。与余止适近。早晩一聚。开屏而道此云。

朴氏家藏许海岳赠诗帖跋

编辑

隆庆元年丁卯。许海岳先生颁登极诏来。参赞朴公以远接使。实迓劳其行。时恭宪大王。方诏入境而昇遐。诏使于游观。如汉江未遑也。其后壬申。韩太史捧诏来。公以陪宴宰臣。有登汉江楼之作。及太史还朝。海岳为步其韵。因便寄公。致之意。公珍重之。即所居张揭。以当屋梁颜色。洎嗣子判书用装饰作帖。以儗一家青毡。而不幸止失于壬辰兵火。今曾孙都宪复因记忆仿写而帖焉。呜呼。参赞公文章醇实。国之老成。宜形于傧接之际。海岳先生。大雅硕望。天下一人。非苟于海外之交。是诗是帖。既亡而复存。将世守之不已。可尚也。

关东胜赏录跋

编辑

丹青以状境。可以弗遗毫发。而空翠袭人。飞潨满听之为快则未也。杖屦而游方外。可以蝉蜕尘埃。而随身尺素。触目奔峭之为要。则又何如也。然得乎此者。有所不能乎彼故也。足乎彼者。宜亦无事乎此也。孰若吾方伯韩公遵观风之路。无枉辔之勤。而历领岳海若干区之胜。宾客子弟从于赏咏。无不厌饫乎其间。既而命工描写。别作一屏。将藏弆以为后日观。古人所云吾居未尝无山者。殆无穷已矣。岂不已快且要也哉。嗟乎。十洲三岛之缥缈。三十六洞之窈窕。神仙擅之以为秘。乃游焉恣其探讨。而状焉收揽而归。如是则神仙顾何所有哉。吾为执事者惧其太过也。

骑省禊帖跋

编辑

记忆乱后数年间。崔汝以令公为其同省契帖。索题一言于岦。盖时大驾既还都。省曹稍复故。而夏曹主兵务。尤在所先。四司郞中员外凡八员皆备。夫以文士而甚选。虽平时罕备。而备于涣散之馀。窃知其尤以为幸。而图欲毋忘者也。岦适有所不暇焉。未之应。今岦为便养衰。丐郡东海。而本道都事金公巡至。出箧中一帖。亦索一言。乃汝以公向所属焉。然汝以公实不曾出以相示者也。岦抚帖而喟曰。数行文字之就。亦有时耶。发人意思。诚耳不如目矣。且此帖之作。仅十年耳。今汝以公,李养久公。俱由亚卿。或居守故京。或巡察北门。朴说之公以陞朝官。出剌大州。金正受公左假郡麾。李克休公独流连迩列。而吾都事公吕尚夫公。一屈佐幕。一带衣绣。偕出入于是方。摠之落落相望。不啻如晨星。况赵时保公已为古人耶。非有绘事。何以依然相对省中之面耶。窃又知当时所为。尤重夫此帖之作也。若岦景迫桑楡之人。凡遇人间事。如涉推嬗。无不足以生感倍百中年。忍涕书此而复焉。

辛丑司马会帖跋

编辑

国制。士子中司马试。得入太学上舍。盖匪释褐而占科。荣也。不遽屈以职事。荣也。其于大科。若阶而升焉。不问可信其才。荣也。抑又年华芳而可乐也。群队盛而可乐也。其为父母。则及其一日较健。不待大成。已足慰悦以恩光。自此不厌其继。可乐也。夫以荣也如此。可乐也如此。而同得之。宜其相命为同年。兄弟之义。侔于天伦也。况适聚于一席。而上承欢颜。则老老幼幼之情。复可限量耶。今观此帖。乃洪参判公便养大夫人安东府时。以其子新恩生员雴。幷与同年见在府及属邑者满十人。为盛奉大夫人。设宴以庆之。此帖之作。出于诸子幸其事。誓言申好。图欲毋忘者也。今金生员琡。省觐严君此道都事先生。抵敝邑。出帖要余一言。彼时。先生提府学。亦与在座。生员之尤珍重此帖。固也。然洪参判父子在京。为余同里闬。特余之归后焉。授余帖也。金氏先于洪氏。此又人事偶然之数耶。

春川别语帖跋为崔应久令公作

编辑

人之常情。困于动者休于静。困于热者休于凉。仕宦而困于内。求休于外。类也。若先生之于内。非困也。倦也。方出而日休于寿春。今奉此帖。诸公之为先生道。先生之自为道。无非神仙中好说话。可乐观也。仆则年迫七十。所处地本漫。非所言困。其休也惟有归家。乃欲如先生辈之为。岭海于三年。亦得知旧。猥饷以神仙。而将归也。反受大困焉。先生之所睹而怜也。有何好说话可以答先生相属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