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纪略
流传
编辑宁古塔,不知何方舆,历代不知何所属。数千里内外,无寸碣可稽,无故老可问。相传当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满呼“六”为“宁公”,[4]“坐”为“特”,故曰“宁公特”,一讹为[5]“宁公台”,再讹[6]为“宁古塔”矣。固无台无塔也,惟一阜如陂陀,[7]不足登。
本朝控制诸𢑴,[8]受人参、[9]貂狐皮贡,爰留卒以戍之。有逻车国者,嬲诸𢑴,使不得贡,敌之不胜,又动大众,勤舟师,遂择八旗,旗八十人长戍焉。复立牛鹿[10]章京、梅勒、昻邦,以重其任。逻车亦不知其国在于[11]何所,云舟行万二千里,不知其疆,所遇皆擅鸟枪,又[12]遂讹“鸟”为“老”,讹“枪”为“羌”云。
天时
编辑北斗在北,较中华微高。月出较早。四时皆如冬。七月露,露冷而白,如米汁。流露之数日即霜,霜则百卉皆萎。八月雪,其常也。一雪地即冻,至来年三月方释。五六月如中华二三月,亦复有裸裎时。日昃则须入户矣。居三年,唯两日奇寒,〈己亥十月初七日及庚子十二月十七日。〉[13]久住者,亦诧为未曾[14]有,馀不过如长安极凛洌时耳。春多风,风烈,常十馀日无[15]出户。入夏多雹,雹下则黍苗殒。
土地
编辑无疆界,无城郭,枕河而居,树短柴栅,环三里,[16]辟四门,而命之曰城。中以碎石甃埤丈馀,辟东、西门,置茅屋数椽,而命之曰衙门,章京刑政地也。埤雨即圮,圮即[17]甃。栅内即八旗所居,当事则[18]厚待士大[19]夫,请 旨居士大[20]夫于栅内,[21]馀人则散居诸屯。有数屯焉,随所居多寡而大小之,无旧址,无定名。[22]如曰牡丹者,满言一日往[23]还也。曰沙儿虎、曰沙岭、曰泥浆、曰要罗,皆类斯。[24]山川不甚恶,水则随地皆甘洌,或曰参所融也。随山可耕,官给人耕地四亩一行,如中华五亩。无赋税焉。地贵开荒,一岁锄[25]之犹荒也,再岁则熟,三四五岁则腴,六七岁则弃之而别锄矣。有大川,汇众川而达于海,可以舟。有东京者,在沙岭北十五里,相传为前代建都之[26]地。远睇之,蓊郁葱蒨[27]若城郭,鸡犬可历历数,马头渐近,则荒榛[28]蒙茸矣。有桥,垛存而板灭;有城𬮱,轨存而阈灭;有宫殿,基础存而栋[29]灭;有街衢,址存而市灭;有寺,石佛存而刹灭。讹曰贺龙城,讹慕容耶?而北燕非此地。所掘钱多正隆,正隆乃金主[30]亮年号。俗之[31]祀神者,动曰[32]乌禄,岂乌禄旧封耶?黄瓦累累,无字可寻,惟一瓦有字曰“保高丽作”,字多不完,岂高丽耶?环东京皆腴地,流水残山,颇似江南荒野。四至,[33]百馀里外,皆有大树林,曰大阿稽、小阿稽。千章之木,杀其皮以令之朽,万牛不能送,时令人发深叹焉。自鹦哥关,凡一千八百里而始至,中惟三屯,一曰灰扒,一曰多洪,一曰株龙。多洪屯各庐屋不满十行,[34]差卒换马之地。多山多水多虾荡。[35]虾荡者,淖也。淖不可渡,中有结草如球,[36]车马履之而渡,失足则陷而须[37]掀焉。冬则冰。
宫室
编辑象鸟兽而[38]为巢、为营窟。木颇材而无斧凿,即樵以架屋,[39]贯以绳,覆以茆,[40]列木为墙,而墐以土。必向南,迎阳也。亘[41]枢外而内不键,避风也。室必三炕,[42]南曰主,西曰客,[43]北曰奴,牛马鸡犬与主伯亚旅,共寝处一室[44]焉。近则渐分别矣,渐障之成内外矣。渐[45]有牖,可以临窗坐矣。渐有庑庐矣,有小室焉,下树高栅曰楼子,以贮衣皮。无栅[46]而隘者曰哈实,以贮豆黍。
树畜
编辑开辟来,不[47]见稻米一颗。有粟,有稗子,有铃铛麦,有大麦。稗则贵者食之,贱则[48]粟耳。近亦有小麦,卒不多熟,面[49]麦亦堪与小麦乱也。瓜茄菜豆,随所种而获,霜迟则皆登于俎矣。丝瓜、扁豆较难熟,熟亦不能得子。有撇兰者,结实可斤馀,其[50]腴胜长安种。有小菱,[51]有莲子,[52]满人素不识,因游东京者往寻莲陂,土人遂撷之以市。有松子,有榛子。有酸梨,大如栗,贮之木罂之中,[53]令其烂,斯啜焉。有瓯子李,[54]色赤而涩。有麋子尾,即猴头。有蘑菰,[55]有黄菌,有山查子。 川有鱼,不网而刀,月明燎火,掉[56]小舟,见鱼而揕之。有遮鲈者,[57]大可百馀斤,有骨而无剌,如中华之鲤,[58]而其味更胜。他鱼亦随地有之。有剌姑焉,身如虾,[59]两螯如蟹,大可盈寸,捣之成膏,至今[60]宗庙必需之,届期驰驿而进御。[61]鸡豚鹅鸭视所畜,客至则操刀而割,豕[62]堕地即充庖焉。
风俗
编辑无所谓风俗也。既无土著人,谁为遗之?[63]谁为流之[64]乎?八旗非尽满人,率[65]因其种[66]以为风俗;华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亦各因其地以为俗,[67]故曰无所谓风俗也。姑亦就满汉相沿[68]之久而言风俗也。[69]不用银钱,银则买仆妇田庐[70]或用之,钱则外夷来贡时求作头耳之饰。[71]至粟豆交易,或针或线或烟[72]筒,大则布,裕如也。相见不揖,从者皆坐,坐以炕别。每有需则与之,无则拒之,不怼[73]也。受所与,必思有以酬之,相遇,必歉歉自道,一酬即泰然,一[74]脔酬布[75]帛所不计矣。
妇人[76]多颜色,即贵人亦舄而步于衢。一男子率数妇,多则以十计。生子或立或不立,惟其意也。其惮妇甚者,倍于恒情。有弃妇者,亦倍于恒情。结发老矣,曾无他嫌。男子偶有悦于东家女,女父母曰︰“必逐而妇归。”遂不动色而逐之,即儿娶妇、[77]女嫁婿,亦不敢牵衣而留。新妇入,儿女遂以事其母者事之。弃妇他日适后夫,过故夫庐而问新妇,相见无怍容,无怼言也。
八旗之居宁古者,多良而醇,率不轻[78]与汉人交。见士大夫出,骑必下,行必让道;老不荷戈者,则拜而伏,过始起。道不拾遗物,物遗则拾之置于公,俟失者往认焉。马牛羊[79]逸,三日不归,则牒之公,或五六月[80]之久,尚能归。惟躏人田,则责牧者,[81]罚其直,虽章京家不免焉。
最重力仆健妇,尽一室人争奉之。若大家,则择一人为庄头,司一屯之事,群仆惟所指使。炕四时无断薪,薪在五十里外,五更饭牛,日暮乃返。采薪之仆,尤司一家之命,于群众[82]更异数焉。[83]
跳神犹之[84]乎祝先也,率女子为之。头带[85]如兜鍪,腰系裙累累,带诸铜钱,[86]摇曳之有声,口喃喃,鼓嘈嘈。以竿绾䌷布片于炕而[87]缚一豕,以酒灌其耳与鬣,耳、鬣动即吉,手刃之,取其肠胃,而手𢬵[88]之,亦有吉凶兆。女子韶秀者,亦如[89]歌舞状,老则厌,男子[90]更厌矣。马神则牵马于空[91]中,以红绿布帛丝[92]系其尾鬣,而喃喃以祝之云。跳毕,则召诸亲戚,啖生肉,酌以[93]米儿酒,尽醉饱,不许怀而出其户,曰:“神怒也。”寻常庭中必有—竿,竿头系布片,曰︰“祖先[94]所凭依。”动之[95]如掘其墓。割豕而群鸟下啖其馀脔,[96]则喜曰:“祖先豫。”不,[97]则愀然曰:“祖先恫矣,祸至矣!”[98]
宁古[99]无闲人,而女子为最。如糊窗则捶[100]布以代纸,烧灯则削蔴入[101]肤糠以代膏,皆女子。手不碾而舂,舂无昼夜,一女子舂不能供两男子食。稗之精者至五六舂。近有碾,间橐粟以就碾。舂馀即汲霜雪,井溜如山,赤脚单衣悲号于肩担者不可纪,皆中华富贵家裔也。伤哉!
百里往还不裹粮,牛马不携粟草,随所投,如旧主人焉。主人随所供,不责报,亦无德色。[102]
病不问医,无医安[103]问?死则以敝船为椁,三日而火。章京则以红縀旌之,拨什库则以红布,再下则红纸。俗[104]贱红而贵白,以为红乃[105]送终具也。男子死,则[106]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即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妆而坐于炕上,主妇率其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107]扣环而殒。倘不肯殉,则群起而缢[108]之死矣。
满人[109]不知有佛,诵经则群伺而听,始而笑之,近则渐[110]习而合掌以拱立矣。西达[111]子则知有佛有经,能膜拜,大约与哪嘛[112]教同,与西土异。 不祀神。惟知有[113]关帝,亦无庙,近乃[114]作一土龛。
饮食
编辑稗子贵人食也,下此皆食粟,曰︰“粟有力也。”不饮茶。
无陶器,有一磁碗,如重宝,然群不贵,遂不足宝矣。凡器皆木为之,出高丽[115]者精复难得。大率出土人手,匕箸盆盂,比比皆具,大至桶瓮,[116]亦自为之。 有打糕,黄米为之,精有饼饵,无定名,但可入口,即曰[117]佳也。多洪有蜂蜜,贵家购之以佐食,下此不数数得。盐则取给于高丽,每十月,大宗伯特遣一驿[118]使至宁古,昻邦檄一牛禄督市盐者以行,给其仆马,至高丽之会同府。府[119]去王城尚三千里,荒陋犹宁古也。其国亦遣一官[120]受我使,交易盐及牛马布铁得[121]还,凡五六十日而始竣事。[122]闻其国亦以供应为苦。满人得盐,乃高价以售汉人,惟退而自啖其炕头之酸虀水。菜将霜,取而置之瓮,[123]冰[124]浸火烘,久而成浆,曰︰“胜盐多多许。”
- 坦庵被罪谪徙,捐赀得还,本末总无可取,但其所记,有足备劝戒者。宁古之风,依然枝鹿之世,然中土礼义之邦所不及有五:道不拾遗,一也;百里无裹粮,二也;不用银钱,以粟布交易,三也;躏其田而罚其直,虽章京不免,四也;受所与必思有以酬之,五也。有是五者,以臻无为之治,夫何愧焉?至敬礼中朝士大夫,尤为淳厚,良以士大夫迁谪者,声名文物,足当其起敬耳。阅至开辟来不见稻米一颗,则暴殄五谷者,可以儆矣;重力仆健妇,则虐使臧获者,可以惕矣;赤脚单衣悲号肩担之下,则纨绔之子坐享膏腴者,可以惧矣。相传宁古为金之天会府,而此独无稽,姑识之以俟考云。御儿无衣曹序䟦。[125]
校勘记
编辑- ↑ 《昭代丛书》本题作《𡨴古塔志》。
- ↑ 《昭代丛书》本题作“桐城方拱干甦庵著”。
- ↑ 《说铃》本无序,据《昭代丛书本》补。
- ↑ 《昭代丛书》本“宁公”作“𡨴姑”,下同。
- ↑ 《昭代丛书》本“为”作“而曰”。
- ↑ 《昭代丛书》本“讹”作“传而”。
- ↑ 《昭代丛书》本“陀”下有“殊”字。
- ↑ 《昭代丛书》本“𢑴”作“番”,下同。
- ↑ 《昭代丛书》本无“人参”二字。
- ↑ 《昭代丛书》本“牛鹿”作“牛禄”,下同。
- ↑ 《昭代丛书》本无“于”字。
- ↑ 《昭代丛书》本“又”作“人”。
- ↑ “己亥”以下至“十七日”,《昭代丛书》本作正文,无两“日”字。
- ↑ 《昭代丛书》本“曾”作“尝”。
- ↑ 《昭代丛书》本“无”作“不”。
- ↑ 《昭代丛书》本“里”作“重”。
- ↑ 《昭代丛书》本“即”作“随”。
- ↑ 《昭代丛书》本“则”作“者”。
- ↑ 《昭代丛书》本无“大”字。
- ↑ 《昭代丛书》本无“大”字。
- ↑ 《昭代丛书》本“栅”作“城”。
- ↑ 《昭代丛书》本“名”作“居”。
- ↑ 《昭代丛书》本无“往”字。
- ↑ 《昭代丛书》本“斯”作“是”。
- ↑ 《昭代丛书》本“锄”作“鉏”,下同。
- ↑ 《昭代丛书》本无“之”字。
- ↑ 《昭代丛书》本“蒨”作“菁”。
- ↑ 《昭代丛书》本“榛”作“城”。
- ↑ 《昭代丛书》本“栋”下有“宇”字。
- ↑ 《昭代丛书》本无“主”字。
- ↑ 《昭代丛书》本“之”作“言”。
- ↑ 《昭代丛书》本“曰”作“言”。
- ↑ 《昭代丛书》本无“至”字。
- ↑ 《昭代丛书》本“行”作“乃”。
- ↑ 《昭代丛书》本“虾荡”作“虾汤”,下同。
- ↑ 《昭代丛书》本“球”作“球”。
- ↑ 《昭代丛书》本“须”作“倾”。
- ↑ 《昭代丛书》本“象鸟兽而”作“似上古时”。
- ↑ 《昭代丛书》本“架”作“驾”,无“屋”字。
- ↑ 《昭代丛书》本“茆”作“茅”。
- ↑ 《昭代丛书》本“亘”作“户”。
- ↑ 《昭代丛书》本“炕”下有“焉”字。
- ↑ 《昭代丛书》本“客”作“宾”。
- ↑ 《昭代丛书》本“室”作“区”。
- ↑ 《昭代丛书》本无“渐”字。
- ↑ 《昭代丛书》本“栅”作“槛”。
- ↑ 《昭代丛书》本“不”作“未”。
- ↑ 《昭代丛书》本“则”下有“食”字。
- ↑ 《昭代丛书》本“面”作“荞”。
- ↑ 《昭代丛书》本“其”作“甘”。
- ↑ 《昭代丛书》本无“有小菱”三字。
- ↑ 《昭代丛书》本“有莲子”下,《昭代丛书》本有“有小麦”三字。
- ↑ 《昭代丛书》本无“之中”二字。
- ↑ 《昭代丛书》本“子李”二字倒。
- ↑ 《昭代丛书》本“菰”作“姑”。
- ↑ 《昭代丛书》本“掉”作“棹”。
- ↑ 《昭代丛书》本无“者”字。
- ↑ 《昭代丛书》本“鲤”作“鳇”。
- ↑ 《昭代丛书》本“虾”作“鰕”。
- ↑ 《昭代丛书》本无“至今”二字,空两格。
- ↑ 《昭代丛书》本“御”上空一格,“御”下有“矣”字。
- ↑ 《昭代丛书》本无“豕”字。
- ↑ 《昭代丛书》本“之”作“言”。
- ↑ 《昭代丛书》本“之”作“风”。
- ↑ 《昭代丛书》本“率”下有“各”字。
- ↑ 《昭代丛书》本“种”作“类”。
- ↑ 《昭代丛书》本“以为俗”,作“以为风俗矣”。
- ↑ 《昭代丛书》本“沿”下有“习”字。
- ↑ 《昭代丛书》本无“也”字。
- ↑ 《昭代丛书》本“田庐”作“庐屋”。
- ↑ 《昭代丛书》本“饰”作“餙”。
- ↑ 《昭代丛书》本“烟”作“灯”。
- ↑ 《昭代丛书》本“怨”作“怼”。
- ↑ 《昭代丛书》本无“一”字。
- ↑ 《昭代丛书》本“布”作“文”。
- ↑ 《昭代丛书》本“人”作“女”。
- ↑ 《昭代丛书》本“妇”作“妻”。
- ↑ 《昭代丛书》本无“轻”字。
- ↑ 《昭代丛书》本“马牛羊”作“牛马”。
- ↑ 《昭代丛书》本“月”作“日”。
- ↑ 《昭代丛书》本“者”下有“而”字,
- ↑ 《昭代丛书》本“众”作“仆”。
- ↑ 《昭代丛书》本“焉”作“矣”。
- ↑ 《昭代丛书》本“之”作“言”。
- ↑ 《昭代丛书》本“带”作“戴”。
- ↑ 《昭代丛书》本“钱”作“铁”。
- ↑ 《昭代丛书》本“而”作“西”。
- ↑ 《昭代丛书》本“𢬵”作“捋”。
- ↑ 《昭代丛书》本“如”作“知”。
- ↑ 《昭代丛书》本“男子”下有“为之”二字。
- ↑ 《昭代丛书》本“空”作“室”。
- ↑ 《昭代丛书》本“布帛”二字倒,无“丝”字。
- ↑ 《昭代丛书》本无“以”字。
- ↑ 《昭代丛书》本“祖先”二字倒,下同。
- ↑ 《昭代丛书》本“之”下有“如”字。
- ↑ 《昭代丛书》本“脔”作“胔”。
- ↑ 《昭代丛书》本“不”作“否”。
- ↑ 《昭代丛书》本“矣”作“哉”。
- ↑ 《昭代丛书》本“宁古”上有“槩”字。
- ↑ 《昭代丛书》本“捶”作“槌”。
- ↑ 《昭代丛书》本无“入”字。
- ↑ 《昭代丛书》本“百里往还不裹粮”一节在“满人不知有佛”节后。
- ↑ 《昭代丛书》本“安”作“可”。
- ↑ 《昭代丛书》本“俗”上有“故”字。
- ↑ 《昭代丛书》本“以为红乃”作“以红为”。
- ↑ 《昭代丛书》本无“则”字。
- ↑ 《昭代丛书》本“弦”作“弦”。
- ↑ 《昭代丛书》本“缢”作“扼”。
- ↑ 《昭代丛书》本“满人”作“初时”。
- ↑ 《昭代丛书》本“则”作“乃”,无“渐”字。
- ↑ 《昭代丛书》本“达”字作空格。
- ↑ 《昭代丛书》本“哪嘛”作“喇嘛”。
- ↑ 《昭代丛书》本无“有”字。
- ↑ 《昭代丛书》本“乃”作“则”。
- ↑ 《昭代丛书》本无“出”字,“高丽”下有“制”字。
- ↑ 《昭代丛书》本“瓮”作“瓮”,下有“高数尺”三字。
- ↑ 《昭代丛书》本无“曰”字。
- ↑ 《昭代丛书》本“驿”作“译”。
- ↑ 《昭代丛书》本“府”作“会同”。
- ↑ 《昭代丛书》本“一官”下有“授”字。
- ↑ 《昭代丛书》本“得”作“复”。
- ↑ 《昭代丛书》本“事”作“焉”。
- ↑ 《昭代丛书》本“瓮”作“瓮”。
- ↑ 《昭代丛书》本“冰”作“水”。
- ↑ 《昭代丛书》本无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