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衡 (四库全书本)/前集卷10

前集卷九 经济文衡 前集卷十 前集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
  宋 滕珙 撰
  东西铭类
  论东西铭词义不同
  答汪尚书
  此段论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东铭则未之尝言
  某窃思之东西铭虽同出于一时之作然其词义之所指气象之所及浅深广狭迥然不同是以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于东铭则未之尝言盖学者诚于西铭之言反复玩味而有以自得之则心广理明意味自别若东铭则分别长傲遂非之失于毫厘之间所以开警后学亦不为不切然意味有穷而于下学工夫盖犹有未尽者又安得与西铭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之旨同日而语哉窃意先贤取舍之意或出于此至于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之语近尝思之前日看得大段卤莽子细玩味方知此序无一字无下落无一语无次序其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原显微无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谓一原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其文理密察有条不紊乃如此若于此看得分明则即西铭之书所谓一原无间之实已了然心目之间矣亦何俟于东铭而后足耶若俟东铭而后足则是体用显微判然二物必合为一书然后可以发明之也
  论人物无资天地之说
  答陆子美
  此段专以陆公之言为非是
  某所论西铭之意正谓长者以横渠之言不当谓乾坤实为父母而以胶固斥之窃疑之以为若如长者之意则是谓人物实无所资于天地恐有所未安尔非某本说固欲如此也今详来诲犹以横渠只是假借之言而未察父母之与乾坤虽其分之有殊而初未尝有二体但其分之殊则又不得而不辩也
  论伊川理一分殊之说
  答郭冲晦
  此段专发明伊川之说尤为切至
  丛书云理出乎三才分出于人道西铭专为理言不为分设某窃谓西铭之书横渠先生所以示人至为深切而伊川先生又以理一而分殊者赞之言虽至约而理则无馀矣盖干之为父坤之为母所谓理一者也然乾坤者天下之父母也父母者一身之父母也则其分不得而不殊矣故以民为同胞物为吾与者自其天下之父母者言之所谓理一者也然谓之民则非真以为吾之同胞谓之物则非真以为我之同类矣此自其一身之父母者言之所谓分殊者也又况其曰同胞曰吾与曰宗子曰家相曰老曰㓜曰圣曰贤曰颠连而无告则于其中间又有如是等差之殊哉但其所谓理一者贯乎分殊之中而未始相离耳此天地自然古今不易之理而二夫子始发明之非一时救弊之言姑以彊此而弱彼也
  再论伊川说充尽之义
  答郭冲晦
  此段以伊川说充得尽时便是圣人非专为始学者发
  又云西铭止以假涂非终身之学也某窃谓西铭之言指吾体性之所自来以明父干母坤之实极乐天践形穷神知化之妙以至于无一行之不慊而没身焉故伊川先生以为充得尽时便是圣人非专为始学者一时所见而发也
  论西铭首句之义
  答陆子美
  此段谓古之圣贤只要人明义理之言行义理之实
  西铭之说犹更分明今亦且以首句论之人之一身固是父母所生然父母之所以为父母者即是乾坤若以父母而言则一物各一父母若以乾坤而言则万物同一父母矣万物既同一父母则吾体之所以为体者岂非天地之塞吾性之所以为性者岂非天地之帅哉古之君子惟其见得道理真实如此所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推其所为以至于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而非意之也今若必谓人物只是父母所生更与乾坤都无干渉其所以有取于西铭者但取其姑为宏阔广大之言以形容仁体而破有我之私而已则是所谓仁体者全是虚名初无实体而小已之私却是实理合有分别圣贤于此却初不见义理只见利害而妄以己意造作言语以增饰其所无破坏其所有也若果如此则其立言之失胶固二字岂足以尽之而又何足以破人之梏于一己之私哉大抵古之圣贤千言万语只是要人明得此理此理既明则不务立论而所言无非义理之言不务正行而所行无非义理之实无有初无此理而姑为此言以救时俗之弊者
  论西铭宗子之说
  答林侍郎
  此段推明宗子为适长之义
  论西铭予曰无可疑处却是侍郎未晓其文义所以不免致疑其馀未暇悉辩只大君者吾父母宗子一句全错读了尤为明白本文之意盖曰人皆天地之子而大君乃其嫡长子所谓宗子有君道者也故曰大君者乃吾父母之宗子尔非如侍郎所说既为父母又降而为子也林曰宗子如何是嫡长子予曰此正以继祢之宗为喻尔继祢之宗兄弟宗之非父母之嫡长子而何此事他人容或不晓侍郎以礼学名家岂不晓乎林乃俛首无说而去然意象殊不平
  论西铭天地之塞之说
  答黄道夫
  此段谓五行天常感动之善
  西铭天地之塞似亦着扩充字未得但谓充满乎天地之间莫非气而吾所得以为形骸者皆此气耳天地之帅则天地之心而理在其间也五行谓金木水火土耳各一其性则为仁义礼智信之理而五行各专其一人则兼备此性而无不善及其感动则中节者为善不中节者为不善也
  通书类
  论通书周子立言之意
  答方伯谟
  此段以男女善恶明阴阳之说以他书文义明中正仁义之道
  所论阴阳男女之说则未然天地之间阴阳而已以人分之则男女也以事言之则善恶也何适而不得其类哉中正仁义如君子时中顺受其正仁者爱人义以为质之类皆周子之意他处有不同者各随所主而言初不相妨如子贡以学不厌为智教不倦为仁而中庸则以成已为仁成物为智此类亦可推矣
  论通书继善成性之说
  答廖子晦
  此段以物之未形则属乎阳形器已定则属乎阴
  继善成性分属阴阳乃通书首章之意但熟读之自可见矣盖天地变化不为无阴然物之未形则属乎阳物正其性不为无阳然形器已定则属乎阴尝读张忠定公语云公亊未着字以前属阳着字以后属阴似亦窥见此意
  论通书几字之义
  答蔡西山
  此段谓通书中拈出几字最为的当
  所喻以礼为先之说又似识造化之方不免倚于一物未是亲切工夫耳大抵濓溪先生说得的当通书中数数拈出几字要当如此瞥地即自然有个省力处无规矩中却有规矩未造化时已有造化然后本隐之显推见至隐无处不吻合也
  论通书诚几徳之义
  答蔡西山
  此段谓诚几徳便是太极二五
  通书注修改甚精元来诚几徳便是太极二五此老些子活计尽在里许也前后把他读了几过都不曾见此意思于此益知读书之难也
  论通书通复继善成性之意
  答张元徳
  此段以感物而动是通寂然不动是复
  来书所喻通复二字甚密然亦有未切处继之者善云者道化流行万物方资以始而未实也成之者性云者物生已实造化与物各藏其用而无所为也在人则感物而动者通也寂然不动者复也以此推之图象隐然不待多言而自可默喻矣
  正蒙类
  论通贯为一之义
  答江彦谋
  此段谓学贵循序庶免躐等妄意之失
  所论正蒙大旨则恐失之太容易尔天道之极致物我固为一矣然岂独物我之间验之盖天地鬼神幽明隐显本末精粗无不通贯而为一也正蒙之旨诚不外是然圣贤言之则已多矣正蒙之作复何为乎恐须反复研究其说求其所以一者而合之于其所谓一者必铢铢而较之至于钧而必合必寸寸而度之至于丈而不差然后为得也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正为是尔今学之未博说之未详而遽欲一言探其极致则是铢两未分而臆料钧石分寸不辩而目计丈引不惟精粗二致大小殊观非所谓一以贯之者愚恐小差积而大缪生所谓钧石丈引者亦不得其真矣此躐等妄意之蔽世之有志于为己之学而未知其方者其病每如此也明道先生行状云先生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世之学者舍近而趋远处下而窥高所以轻自大而卒无得也
  启蒙类
  论推求卦画蓍数之义
  答刘徳秀
  此段谓启蒙之书本为卜筮而作
  所喻读易甚善此事本为卜筮而作其言皆依象数以断吉凶今其法已不传诸儒之言象数者例皆穿凿言义理者又大汗漫故其言为难读此本义启蒙所以作也然本义未能成书而为人窃出再行模印有误观览启蒙本欲学者且就大传所言卦画蓍数推寻不须过为浮说而自今观之如论河图洛书亦未免有剰语要之此书真是难读不若诗书论孟之明白而易晓也幸细思之
  论推求初三三揲之法
  答蔡西山
  此段谓以揲之次而分奇偶
  启蒙近又推得初揲之馀不五则九其数皆奇而其为数之实五三而九一亦应围三径一之数第二三揲之馀不四则八其数皆偶而其为数之实四八皆二亦应围四用半之数是三揲之次亦己自有奇偶之分若第三三揲不挂则不复有此差别矣
  参同契类
  论参同纳甲之法
  答袁侍郎
  此段谓参同虽不为明易而设可推而通亦无害于易
  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乃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异时每欲学之而不得其传无下手处不敢轻议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谓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说沈存中笔谈解释甚详亦自有理参同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茍其言自成一说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恐不必轻肆诋排也
  论晦朔弦望之气
  答蔡西山
  此段以一息之间便为晦朔弦望之理
  参同之说子细推寻见得一息之间便有晦朔弦望上弦者气之方息自上而下也下弦者气之方消自下而上也望者月之盈也日沉于下而月圆而上也晦朔之间者日月之合乎上所谓举水以灭火金来归性初之类是也眼中见得了了如此但无下手处耳
  近思录类
  论铨次近思录之义
  与吕东莱
  此段专论近思录铨集事件次序并求跋于东莱
  近思录近令抄作册子亦自可观但向时嫌其太高去却数段如太极及明道论性之类也今看得似不可无以颜子论为首章却非专论道体自合入第二卷作第一段又事亲居家事直在第九卷亦似太缓今欲别作一卷令在出处之前乃得其序卷中添却数段草卷附呈不知尊意如何第五伦事阃范中亦不载不记曾讲及否不知去取之意如何因来告谕及也此书若欲行之须更得老兄数字系于目录之后致丁宁之意为佳千万勿吝也
  论纂集近思录之意
  答或人
  此段谓此书乃入道之渐学者当熟看浃洽通晓
  近思录本为学者不得遍观诸先生之书故掇其要切者使有入道之渐若已看得浃洽通晓自当推类旁通以致其博若看得未熟只此数卷之书尚不能晓会何暇尽求头边所载之书而悉观之乎又云少辍工夫取而详味不知是辍何功夫此语尤不可晓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