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四库全书本)/卷150

卷一百四十九 经义考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五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礼记十三
  方氏明堂位辨
  一篇
  存
  张氏九成少仪论
  一卷
  存
  吕氏祖谦少仪外传
  二卷
  未见
  弟祖俭跋曰少仪外传一编先兄太史所自次辑者也首命其名曰帅初次更其名曰辨志而其终则定以是名焉某尝侍坐与闻所以为此编之意盖以始学之士徒玩乎见闻泊乎思虑轻自大而卒无据故指其前言往行所当知而易见者登之于册使之不待考索而自有得于日用之闲其于未易遽知而非可卒见者则皆略而不载苟读是编而无所厌忽各因其所得而有自立之地则先兄之本心庶乎其不泯矣
  陈振孙曰吕祖谦撰杂取经传嘉言善行切于立身应世者皆小学切问之事也而大要以谨厚为本
  戴氏学记口义
  宋志三卷
  佚
  刘氏祭法小传
  一卷
  存
  杨氏孔子闲居解
  宋志一卷
  存
  赵彦悈后序曰曾定远既刊先生已易又刊所解孔子闲居闲居真圣人之言伊洛诸贤未尝及之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不肖者不及贤者又过之中庸庸常也弃日用平常而起乎异说吾不知之矣
  曾熠后序曰知丞赵公尝言杨先生昔著孔子闲居解熠请之而未获近乃寄示诚足以开示后学因锓木传之夫孔子之言见于六经论孟者人所尊信惟杂出传记者虽戴圣所传人犹未之尽信惟大学中庸先儒所推尊故学者讲诵至若孔子闲居先儒未尝留意今先生首发明而诲解之得非所谓五至三无皆斯人良知良能苖裔发见于心端诚可体察而用力者与彼坐谈高远而不隐诸内心者可以自省矣
  黄氏道周坊记集传
  二卷
  存
  道周自序曰臣闻之记曰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由来也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弃之者必有乱患乱患之坊莫大于春秋圣人本春以立礼本王以立刑本天以立命命以坊欲刑以坊淫礼以坊徳三坊立而乱患息乱患息而后礼乐可举也易之立坊始于天地以天地而正父子以父子而正君臣以君臣而正夫妇诗始于夫妇春秋始于兄弟三始虽殊其以坊德坊淫坊欲则一也左氏以春秋之乱鲁始于羽父终于三桓晋始于曲沃终于六卿故于郑伯克段之章首明其义以为宠禄不过都城有制为立坊之要领因而推于桓庄文宣之闲外衅所从入内慝所从出归重于别嫌明微为立坊之要归坊记因之以端源于礼制障流于淫欲先之以敬让衷之以孝弟终始于富而不骄贵而不淫以为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所由正虽其所称引不过楚丧晋乱吴子三事而于以定君臣辨内外正妃耦春秋千七百馀事其大旨尽于此矣盖当时夫子既作春秋诸子莫赞一辞退而窥其意义不过以扶纲出条明尧舜之道阐文武之宪其大者在于丧葬昏娶其细者至于车服饮食登降揖让皆示之以节受之以制是天地所以生成万物之义也春秋以生成万物为天地之大礼礼失而流于刑刑穷而反于命故先别其条贯以坊之而春秋之义例亦从是以起宋淳化至道闲尝以坊表二记颁赐廷臣今礼学备在学官而习者相沿为曲台遗言无复知为春秋义例之所从出者故复略举大意使相属比引伸触类后有以䆒其指归焉
  表记集传
  二卷
  
  道周自序曰臣观古者窥测天地日月皆先立表以别阴阳视其晷景长短以御高深远近揆昏旦之中以占星物敬授人时皆于表焉取之表正则景正表邪则景邪体存于表而用在于制天地日月吐其光景以显道相示赢绌一寸则差数千里故表之为政犹君之有身天之有极不可不审也子曰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君子以仁立表以义制之度其长短大小近取之一身远取之百世不责报于天下而天下之子孙黎民阴受其利若暑极之利用寒寒极之利用暑也表记四十三章皆以仁立表以义制之其大旨以天地日月辨君臣之位式尊亲之序持之以敬量之以恕使人迩不敢䙝远不敢怨幽以告于鬼神明以告于朋友庶民小子而礼乐文质皆备于是矣春秋之义不尽于表记而表记之义尽于春秋其立仁制义体敬量恕不敢䙝鬼神以受显示于天地日月则其意一也坊记主于礼让归别于男女以明忠孝之化始于闺门犹易之有下经表记主于仁义归馀于卜筮以明文质之原达于天徳犹易之有上经凡圣门所记夫子之言论自鲁论二十篇而外未有明著于此者也坊记旧分三十四章今约从三十表记四十三章今约从三十有六合六十六章以发明春秋大义盖其当时亲见行事笔之于书则其前后相印彼此互发亦其道贯则然臣非敢有所傅会牵合也
  黄氏道周缁衣集传
  二卷
  存
  道周后序曰臣观缁衣一书二十三章皆本仲尼之言杂引诗书以明之凡十五引书二十三引诗其称易者一而已归于恒德言好贤恶恶之贵有恒徳也好贤不坚恶恶不著则为上难事为下难知上无定心下无固志而爵赏刑威皆不可用矣仲尼思见圣人而归于有恒诗言民之秉彜本于厥有恒性盖人性本善理义悦心见贤者而好之见不肖而恶之虽寇盗奸宄其性一也惟在堂陛之间人人餙貌则衡鉴难明入于纷华之域事事荡心则爱憎易变以易变之爱憎投难明之衡鉴故上听不清下言愈乱而缁衣巷伯之诗颠倒互诵也是传略采经史关于好恶刑赏治道之大者凡二百馀条以系于篇其于经济庶务条目之间虽有未悉而于君心好恶纲领之原以至于三代而下治乱盛衰之故亦略云备矣以其依经起义别于训诂故谓之传以其分衍仲尼之意不复解经故略于所引诗书以其綂明好恶用舎之原故于中边异效宫府殊曹条目分布之间有未能详也
  钱氏𠷓缁衣说
  一篇
  存
  王氏深衣制度
  宋志一卷
  佚
  闽书普字伯照宣和元年释褐官至侍郎
  朱子深衣制度
  一卷
  存
  冯氏公亮深衣考正
  一卷
  未见
  按聚乐堂艺文目有之
  郑氏深衣书
  
  文氏天祥深衣吉凶通服说
  一卷
  存
  舒氏岳祥深衣图说
  一卷
  佚
  谢铎曰舒岳祥字舜侯一字景薛宁海人宝祐进士终承直郎学者称为阆风先生
  金氏履祥深衣小传 外传
  一卷
  存
  许氏古深衣订
  一卷
  佚
  车氏深衣疑义
  一卷
  存
  王氏幼孙深衣图辨
  一卷
  佚
  陈氏深衣说
  一卷
  未见
  曹泾跋曰徽士自淳祐壬子岁魏公静斋克愚来为守始知服深衣盖由特制赐紫阳生泾在列焉静斋之先君子鹤山先生精于经是必合法自是同侪转相仿慕人具一通学校期集用准襕襆以为简便然习而不察一仰成于缝人行之且五十年而予亦六十七岁耄矣犹夫人也陈君夀翁以旧说见教训故叙次若出于其自为言而未尝不本之先儒要其归于经意卒无背也其为说字字研审其大节目则曲裾圆袂之辨衣裳幅数连属之当令人一见涣然至于以两句十四字为续衽钩边之训酷似孟子说诗例比吕氏尤为峻㓗而郑氏之云亦可因是推之以还本旨然微寿翁郑意晦矣呜呼兹古大人格物之学也人人于读书遇事平心而玩触类而长如此亦何经之不可穷何理之不可通而何事之不可处哉cq=18
  刘氏庄孙深衣考
  一卷
  佚
  程氏时登深衣翼
  一卷
  未见
  时登自序曰深衣成书司马氏最先出王氏祖司马时有异同而皆不能不为唐孔氏所惑子朱子盖尝病之是以晚岁所服有与家礼异如续衽钩边之类者惜家礼为初年本既失而不及订定也信斋杨氏既以所闻于节斋蔡氏者附注于家礼之后矣然先生于诸法之所去取折衷不但此一条也时登因不自揆以传为纲注之足以发传者列于传之左疏之足以释注者附于注之下参次诸家而断之朱子名曰补疏而附冠巾屦之属总而名之曰深衣翼其质之经传而无所见求之他书而不知其左验者间以愚意妄述其说以俟来者正焉本篇自司马氏王氏外有曹易者颇取朱子之书以诋其说然其因先生说而正之者既不明言其所自若自以为得有先生所引而未发又不能参合考订以求其义复不自知其所失且重复不莹视两家若详而实略若醇而实疵也黄氏说本朱子杨氏早学于朱子晚受稿于黄故附注特详焉呜呼自秦灭六籍古制荡然汉兴无能改于其旧犹赖専门诸儒收合馀烬窥见一二然其所尚者训诂或背于经所及者制度未悉于理自河间献王之礼逸无复全经子朱子虽尝以为己任然自家鄊邦国王朝之后不及而授之勉斋勉斋未及竟祭未及修而又以属之信斋于是不惟家礼非先生已定之说而仪礼亦为师门未及之书矣呜呼天不欲此礼之秩乎何其失之易而成之难晦之久而明之不大也则夫先王之法服其仅存而未泯如此衣先王之遗文其足徴而能言如此书学者冝知所从事矣时登不敏诚愿与同心共勉焉使服是服者因训诂而有得于经因制度而有得于理谨分崇爱敬修身以齐其家亦岂非先生之望乎乃僣识其意如此
  汪氏汝懋深衣图考
  三卷
  佚
  戴良序曰深衣者何古所以名衣也曷为以深名以其为制之深微故取以名也取其圜直以象天方曲以象地崇之为三才而卑之为三极也然则乌乎服有虞氏深衣以养老诸侯大夫士夕深衣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礼所以辨贵贱决嫌疑何独于深衣焉一之盖是衣也可以用之文可以用之武可以用之于摈相可以用之于军旅而又可以常服也后世不达乎天子不用于常服此制之所以久失也制既久失则图考一书虽欲不作乌得而不作或曰记有深衣篇而诸儒论之辨矣何有于图考图考之折衷于诸儒其大节有四谓续衽为连续旁缝钩边为左右交钩则以蔡氏之说为当守而杨氏方氏以襟为衽司马氏以裾为衽吕氏陈氏衣裳各有衽之说皆非也谓方领当循头而下方折以抱胸则以郑注孔疏为可从而司马氏别施一衿映所交颈别为一物折之领上与夫交领直领之议皆非也谓辟二寸为总言帯辟之广再缭四寸为总言帯之结纽则以陆氏之意为可推而注疏家士用单练广二寸再度绕腰亦四寸之言皆非也呜呼此图考之不可以不作也或曰朱子作家礼亦有图说可徴矣然则彼皆非与朱子之家礼本司马氏之家仪司马氏于前四者之失已不暇详考而精求是宜家礼之难徴也图考乌乎祖祖之经也祖之经则诸儒纷纷之议可得而折衷矣古语云诸儒异同稽诸圣众说混淆折诸经图考有焉图考孰作睦汪君也汪其姓汝懋其名也序之者谁越人良也
  牟氏深衣刊误
  一卷
  佚
  朱右序曰惟昔邃古之初天造草昧肇有民人穴处而倮居间者衣鸟兽之皮以自蔽上衣下裳之制未闻也轩辕氏作取诸乾坤制衣裳以示象公侯有数等威以明虞夏因之人文自是彬彬矣自成康殁而王泽熄上乱下僣人伪滋起古制不存吾其左衽孔子几于不免况后世乎嬴刘迭兴四代礼乐旋复废坏曲台讲礼仅存深衣一篇郑氏笺注且讹谬若此安在其能存什一于千百也耶呜呼惜哉同郡牟君仲裴以文献之裔习闻斯礼讲贯精密者为深衣刊误且欲与逢掖之士共之其间尺寸裳幅之误指尺裁制之谬一皆刊立无遗至于名义之弘著图之精短长广狭规矩绳衡之度如视诸掌殆有扩涑水紫阳二先生之所未发而足为后世法程牟君之笃志于君也亦勤矣好事者将锓梓以广其传端无愧也古道其复兴乎似此而往必合订正者尚多有焉何日得与君图之
  朱氏深衣考
  一卷
  存
  黄氏润玊考定深衣古制
  一卷
  未见
  杨守陈曰先生以礼记深衣制十有二幅郑氏误注为裳而玊藻长中继掩尺注亦误撰考定深衣古制
  岳氏深衣纂疏
  一卷
  未见
  杨氏深衣纂要
  一卷
  未见
  左氏深衣考正
  一卷
  未见
  何乔新志墓曰公讳赞字时翊世家盱之南城天顺丁丑进士擢吏部稽勲司主事历员外郎中迁浙江布政司右参政陞广东右布政司未赴以老谢事所著有深衣考正一卷传于世
  潘氏深衣说
  一卷
  未见
  郑氏深衣图说
  一卷
  未见
  夏氏时正深衣考
  十卷
  未见
  王氏廷相深衣图论
  一卷
  存
  廷相自序曰古者深衣天子养老于学则服之大夫夕视朝则服之庶人吉则服之通于上下衣之便者也近世司马温公好古制此为燕居服因汉郑康成之说为裁衣法文公家礼图注虽稍有更定大要亦不出此故今世之为说者有三短祫无衽曲裾裂裳如家礼本图一也长祫有祍无裾裂裳如琼台丘氏新拟图二也长祫六衽无𥚑无裳通幅如袍如四明王氏古制图三也家礼郑注误之也丘氏得矣而裂裳之义未尽也黄氏多祍无要戾经文矣朱子晚岁所服深衣去旧说曲𥚑之制而不用是先生亦有疑矣然岂特曲裾然哉予曩久逆于心迩者寓子云书院取所藏诸礼书疏读之质诸本经吻以事冝参之旁通证之散见本之法象要之大体益知今之图制论说真有大不然者乃敢会萃众论而折衷之以古朝祭丧服皆有衽也故论续衽钩边以衣连裳不殊制上下当有定分也故论要缝半下以裳割裂无所取义而横斜累缀非善服也故论裳削幅以制餙完具冠履相称而后可以成服也故作统论虽于诸儒之说不尽符合或于古人制服之宜不至相远乃并图其制象附之于末俾学者有所考焉正德己卯十二月
  夏氏深衣考
  一卷
  未见
  侯氏一元深衣辨
  一篇
  存载二谷集
  陈子龙曰一元字应干一云字舜举乐清人嘉靖戊戌进士历官河南布政使
  杨氏深衣考正
  一卷
  佚
  台州府志
  吴氏深衣图说
  一卷
  未见
  休宁名族志显字一愚





  经义考卷一百五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